時間:2022-12-06 21:06: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鄉村振興探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調查結果與結論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臨沂大學即將畢業的大三、大四的農村籍大學生、已經畢業一兩年的農村大學畢業生。調查對象的年齡大多在25歲及以下(占94.4%);女性占比例較多(占63.9%),調查對象的專業包括各類專業,其中樣本最多的是理工類(46.9%),其次是師范類(31.5%)和文法類(12.6%);此外,被調查對象是獨生子女的占58%。最后的樣本分布如表1。調查數據顯示,關于返鄉就業傾向度問題,首先從農村籍大學生個性角度來講,比如是否獨生子女、男女性別差異等其返鄉就業的傾向度都有著顯著的影響。農村籍大學生平時關注鄉村振興背景下新農村建設對家鄉經濟、生活發展帶來的改變,他們的對農村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收入水平高低、生活便利等各方面的認知程度顯著影響返鄉就業的意向。其次,地方高校大學生對自己的畢業學校、所學專業,普遍自我評價過低,就業信心缺乏,返鄉就業傾向更強。身處經濟上較優越的家庭的大學生因為擔心返鄉就業條件艱苦,與其成長環境、生活狀況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心理上難免存在抵觸,家庭經濟年收入3萬元以下的農村籍大學生傾向于回原籍就業的意愿更加突出。此外,輿論宣傳、畢業生就業指導、就業政策、就業壓力等社會因素也嚴重影響了農村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意愿。是否有利的社會因素影響以及相關激勵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政策,決定著農村籍大學生是否能夠充分了解自身就業現實狀況及農村就業的廣泛前景,是否有更多的農村籍大學生甚至非農村籍大學生前往農村地區積極就業。
2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現狀
2.1缺少職業生涯規劃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向強烈
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目的是讓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式、調試就業心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進入大學的學生應詳細認知當今社會發展所需所求,在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同時,學好專業知識。不斷提高適應社會實踐專業技能等自身綜合素質,為早日實現就業做好萬全準備。然而,由于自身家庭成長環境的限制,部分農村籍大學生直到畢業才認識到在大學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挫折教育不充分,夸大社會就業壓力,降低自我評價,對未知的社會工作充滿恐懼,或者進入職場時心理失調,導致退縮,難以適應,返鄉就業既能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和地方就業,又可以借此以減輕各種消極的心理壓力,綜合各因素,導致返鄉就業意向強烈。
2.2就業觀念落后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向強烈
當前,新農村建設是縮減城鄉差異,增強農村居民收入的一項重要的國家政策。國家及地方政府也正呼吁廣大大學畢業生去中西部地區或者基層、農村就業,并提供了較好的待遇條件,作為地方高校臨沂大學每年都有近百名畢業生赴新疆、西藏等西部基層工作,愿意從事大學生村干部(選調生)崗位的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多。但部分農村籍大學生仍限于自身成長環境,在就業選擇上依然緊盯機關單位、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大中型企業等待遇較好地單位,或者偏向于中東部一線發達城市,三線城市的就業意向不高,這種情況導致以上就業崗位或地區人才扎堆現象,對于地方高校大部分畢業生就業由于畢業學校層次的客觀原因,屢屢受挫,最終選擇返鄉就業。
2.3就業能力不高的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向強烈
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越來越重視,越是高薪穩定的工作崗位,對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基本條件要求越高??陀^條件限制也很高,對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大。相對而言,迫切需求人才的基層崗位和農村勞動力市場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包容度更高,能夠提供高校畢業生發揮個人能力的舞臺,條條框框的限制也很少,畢業生在此更容易實現就業,所以,這部分農村大學生越有回鄉就業的意識。
3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3.1農村地區經濟有待進一步發展,充分就業實現程度有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速度和經濟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的影響,特別是農村經濟結構單一,持續增長力度遲緩,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太少,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不能充分滿足就業需求。盡管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等多項促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政策制度。但這些政策措施尚不完善,覆蓋率不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拉大了農村地區的經濟和教育區域間的差距,農村大學生回原籍就業還不是很充分。
3.2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各高校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并提供了相關的就業技能培訓、指導、幫扶措施。地方高校在指導學生學業和就業方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臨沂大學部分理工科院校普遍積極鼓勵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繼續深造,很多就業政策宣傳力度不夠,這就造成了很多畢業生不去了解相關的就業政策、就業信息。存在慢就業、緩就業現象。突出表現在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關系割裂開來,重規劃、輕指導。一方面,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教育的工具價值。側重于就業率,使其責任最終體現在學生就業統計結果,忽視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全方位和全程的指導系統的研究與建設。另一方面,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機制薄弱,職能部門和兩級學院的合作表現不佳。
4增強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傾向性建議
4.1政府部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建立長期就業機制
政府在增強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意向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就業政策的引導及落實對改進大學生就業意向具有明顯指向作用。因此,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意向,改變觀念重新定位,建立長期就業機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充足、優質的新農村建設人力資本。
(1)改變執政觀念,明確責任范圍。各級政府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發展經濟各方面的關系,調整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為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造有利的良好環境。改變執政觀念,明確責任范圍,完善政府職能,建立和完善面向市場的農村就業機制,實施積極的促進就業政策。
(2)建立就業長效機制。政府部門要根據農村地區實際情況及經濟發展需要,充分保障畢業生就業的權利,制定相關積極幫扶政策,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同時,建立積極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的相關就業政策。落實好相關支持、優惠和保障政策。積極吸引農村籍大學生回家鄉就業創業,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3)建設創業服務體系。各級政府要積極培育創業文化,營造創業氛圍,鼓勵農村籍大學生回鄉創業,并為他們的創業提供相關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扶持。幫助農村籍大學生實現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充分就業,產生“二次就業效應”,從而產生更多就業機會。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4.2農村地區積極創造優質的返鄉就業環境
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輿論宣傳等方面對吸引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當地社會經濟得到發展和提高,提供充分的就業崗位,能夠為農村籍大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從而吸引更多的農村大學生回到家鄉就業。
(1)積極發展經濟,加快實現農村城鎮化。農村地區要依托鄉村振興背景下,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如經濟、政治、教育和法律等。優化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產業機構,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城市化建設的實現步伐。制定積極穩妥的就業和產業幫扶政策,完善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借此吸引優秀人才,建設新農村,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
(2)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第三產業健康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只有積極引進高新技術,協調發展技術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才能帶動農村傳統農業和工業的優化發展,推動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增加農村市場需要,提高農村地區消費水平,也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地區大學生回家鄉就業難的狀況。
(3)積極宣傳就業政策,發揮輿論引導作用。目前,最常見的就業相關信息均發布在各種輿論媒體上。因此,輿論媒體要通過專業機構約束,通過相關政策規定,重視監督。加強規范指導,以確保其客觀反映就業政策的內容及影響,為確保其正確傳遞民意、宣傳政策、引導就業,并使畢業生對就業困難有正確的認識,對就業預期有正確的判斷,合理規劃就業。
4.3高等院校要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機制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大學作為大學生的主要培訓機構,在大學生就業意向、職業能力和就業觀念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學生的就業意向的轉變與就業能力的提高與高校的培養機制關系密切。
(1)形成具有層次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校在辦學定位、人才培養、專業設置、就業導向等方面都要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和改革,高等教育層次的多元化格局最終將會形成。同時,要以人才梯度轉移思想為指導,遵循從東部地區向中部地區轉移、從城市向城鎮和農村轉移的人才轉移規律。為培養和提供就業能力較好的新農村建設人才資源。
(2)建立相關約束激勵制度。只有明確和規范相關制度,引起高校管理者,高校專任教師的普遍關注,引導返鄉就業納入高校教學計劃,學校的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去,這樣才有可能使農村籍大學生具備在家鄉就業的相關知識和能力,有效地正面引導和促進農村生源畢業生回原籍就業。
(3)設置建設新農村所需的專業結構。高校的專業設置應結合行業需求和學科發展進行。將社會產業的需要與學科發展相結合,設立既能適應社會需求又符合學科發展方向的專業結構。比如設立地方企業所需的相關專業,培養他們緊缺的相關人才,并積極做好相關畢業生返鄉就業的指導工作。如此既滿足地方企業的人才需求,也推動了農村本專科學生的充分就業。同樣也可設立建設新農村所需的相關專業,采取“定向招生—高校培養、引導—地方吸引—返鄉就業”的模式,有針對性地為農村建設培養人才、儲備人才。
4.4農村籍大學生應積極提高自身就業能力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就業單位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對高素質人才的渴求十分迫切。這就要求農村籍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有明確就業生涯規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投身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做好就業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素質提升,為服務農村、建設家鄉、實現自身社會價值做好充足準備。
(1)樹立正確就業觀,及早科學規劃職業。只有把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好,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好。才能更有效地學習,把握好今后的發展方向,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業。農村籍大學生的成長經歷是有限的,更要及早清醒,避免在大學期間的迷茫期,盡快正確進行人生定位,樹立與時代潮流相適應的正確觀。進行科學的職業規劃,以充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要樹立服務農村、建設家鄉的新農村建設就業觀。對于農村出身的大學生來說,全身心地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不僅可以實現就業,更是發揮自身才能、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的大好時機,充分利用時代賦予的機遇,積極發揮自身價值,返鄉就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時,農村籍大學生應以服務農村、建設家鄉為理念,才能正確引導自我更好發展。
(3)要有獨立創業的意識。返鄉就業的農村籍大學生。不僅指回到地方企業、事業、機關等單位,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開展自己的創業。以便更充分實現自身價值,當今科技的快速發展,處于“互聯網+”的時代,大學畢業生學習能力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能緊追科技發展的步伐,快速高效的為家鄉建設服務。這就要求返鄉就業的農村籍大學生要堅持持續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擴大視野,有預見社會發展的洞察力,同時還需要他們有自主創業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以便在返鄉就業時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實現充分就業。
作者:劉磊 單位:臨沂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鄉村振興探析2
近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視鄉村經濟發展工作,尤其是在2021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開展好農村電商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工程。在政策的利好背景下,各地政府應發掘本地特色農產品,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地區電商建設,對當前電商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梳理農村產業和農民面臨的困難,剖析背后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1農村電子商務概念與發展背景
1.1農村電子商務概念
農村電子商務概念指的是電子商務產業在農村地區的具體實踐與應用。具體而言,包括在農村地區組建和培訓電商人才隊伍,建設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軟硬件配套設施,構建完善的電商服務機制,與城鎮等外部電商平臺進行銜接及因地制宜的出臺支持地方發展電子商務的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
1.2發展背景
在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建設具有極其鮮明的時代背景。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關于支持農村地區電子商務建設的政策和制度,為相關企業和農民在本地區發展電子商務創造了有利條件,提供了堅實的幫助和保障。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于原生態和自然農產品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也為鄉村地區發展特色農產品事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2農村電商發展的作用和優勢
2.1提升鄉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生產和銷售農產品是當代鄉村地區發展經濟的主要渠道,如果能提高農產品的銷量,就可以有效地促進當地鄉村經濟發展。通過先進的網絡購物平臺和直播平臺,可以快速促進農產品走向全國,提高銷售量,直接給農民帶來經濟效益,給鄉村地區帶來致富途徑。
2.2豐富鄉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通過發展鄉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產業,不僅能為農民帶來客觀的直接收益,更重要的是有效改善了其生活質量,促進其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的革新升級。借助現代科技和電商平臺,可以快速實現農產品的一條龍宣傳和推廣,能夠減輕農民的銷售壓力,使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生活和娛樂中,從側面提升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經濟水平的提升,使農民有機會走出鄉村,到外面的世界開拓視野,并接受更高層次的文化教育。另外,借助現代互聯網購物平臺,能使地處偏遠地區的鄉村居民足不出戶就購買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新鮮產品和生活必需品,讓農民的生活更有幸福感和滿足感。
2.3發揮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優勢
運用電子商務技術可以使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特色和優點最大化。例如,貴州省的天氣濕潤溫暖,且多山地地形,在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下,孕育出如威寧蘋果、水城黑山羊、晴隆臍橙等一系列優質農產品,借助電商和網絡的傳播,可以提高特色農產品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4有效提高農民收益
由于農村山高路遠等地域條件的限制,以及鄉村地區較為落后的營銷模式,縱使有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農民也總是為產品銷路而發愁,但在直播和電子商務產業興起之后,越來越多的農民可以借助網絡優勢向外界宣傳農產品的優點,吸引更多消費者主動購買,有效提高了本地農產品的銷量,也減輕了因農產品滯銷而造成的生產浪費,使農民收入顯著提高。3農村電商發展現狀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抓住機遇,及時進行產業升級和營銷模式轉型,特別是與全國各大知名的購物網站、直播平臺合作,推動地區特色農產品在全國暢銷。另外,在各類新媒體直播平臺的助力下,越來越多的農民依靠直播帶貨推銷本地特色農產品,使得全國各地的網民便捷、快速地了解到鄉村地區的農產品產業。通過深入調研和走訪,本文以貴州省為例,分析當前鄉村電商平臺的營銷模式和渠道,總結相關的工作成效和發展現狀。貴州省的特色農產品包括畢節土雞蛋、羅甸火龍果、修文獼猴桃等,由于貴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農產品品質優良、質量上乘。如果依托電商平臺,在各類直播平臺和新媒體等營銷手段的助推下,就會使越來越多的貴州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與全國各地的民眾見面,掀起直播賣貨和銷售的小高潮。例如,畢節的紅櫻桃在“雙11”購物節中短短一小時就賣出了3000余單;貴州省黎平縣的茶廠在直播平臺僅上線幾分鐘就完成了該公司一個月的銷售任務。此外,貴州省還有不少地區不斷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打通影響本地銷售農產品過程的“中梗阻”,依托電商平臺順暢地向全國各地銷售優質特色農產品,但是本地農產品特色品牌還未打響,商品的同質化競爭較為激烈,這也成為今后該地區在發展鄉村電子商務過程中應重視的問題。
4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困境
4.1銷售模式較為落后單一
由于鄉村地區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互聯網等新技術保持著較為謹慎和保守的態度,因此對開展電子商務、在網絡上售賣農產品等行為還存在一定的顧慮。例如,直播時未采用更加接地氣、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宣傳農產品的特色和優點,對直播平臺使用流程不熟悉,直播過程不流暢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宣傳效果,難以真正吸引和留住消費者,使直播賣貨達不到農民的預期效果。
4.2山村地區快遞物流水平不高
受山區地形的影響,貴州省鄉村地區的配送和物流成本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特產品的銷量。同時,未形成完善全面的物流配送產業鏈,特別是需要冷藏保存、對運輸要求較高的農產品,由于冷藏保鮮技術上的弱點,容易造成超出配送時效等問題。此外,由于貴州省的山區地形較多,運送所需時間較長,導致很多新鮮農產品無法及時運往城鎮消費者手中,或者雖然運輸了也要承擔很大的產品損壞和腐爛的風險,在此情況下,許多農民存在顧慮,不敢輕易通過線上銷售的方式販賣農產品。雖然當前我國物流企業的種類和數量較為豐富,但受地理環境、經營成本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物流企業不愿意在鄉村或山區開設網點,快遞員的配備數量不足,難以及時全面地開展物流配送服務。
4.3鄉村電商人才隊伍緊缺
在鄉村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產業離不開人才的儲備和支持,但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以及鄉村培養的大學生人才外流嚴重等,導致鄉村地區電商產業人才緊缺的問題愈發嚴重。在電子商務的運營過程中,不論是營銷、宣傳、客服還是美工各領域都需要專業人才,但目前人才的數量和素質已遠遠不能跟上電商產業發展的步伐。另外,鄉村地區要想持續推動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就必須不斷培養復合型的高技術人才,這些人才本身不但要對農村地區和鄉村文化較為了解,而且要具備一定的互聯網技術,掌握宣傳和推廣直播等相關技能,只有這樣才能為電商銷售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此外,進城務工的農民人數持續增加,由于城鎮的發展空間大、工作機遇廣,收入水平較農村地區更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城鎮務工,大學生畢業后也很少主動選擇前往山區和鄉村地區工作,勞動人口的減少使得貴州省電商人才的缺口一時難以補齊。
4.4軟硬件等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
要想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就離不開互聯網的技術保障。但對于家庭收入本就不高的農民而言,每年要多支出將近千元的寬帶上網費用是較為困難的。另外,鄉村地區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互聯網設備的更新速度長、連接速度慢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給直播帶貨帶來一定的困難,影響了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
4.5農產品特色品牌尚未打響眾所周知,貴州省的茶葉、煙酒和水果等特色農產品品質優良、知名度高,但人們對貴州省特色產品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煙酒上,對于水果蔬菜等農產品的認知度不高,究其原因是沒有樹立品牌意識,打響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品牌。本文認為,貴州省鄉村地區可以借鑒茅臺酒等龍頭知名品牌的發展路徑,加強對特色農產品的挖掘和培育。另外,農民群體普遍缺乏產品的品牌意識,認為只要產品好,到哪里都有競爭力,但忽視了對產品的宣傳和推廣,造成產品的知名度不高、社會影響力不足等問題。
5農村電商發展對策
5.1建立健全完備的快遞物流模式
第一,從政府角度出發,應鼓勵物流企業擴大在貴州省山區和鄉村地區的覆蓋面,可以通過給予資金補助、政策幫扶等方式,提高鄉村地區物流網點和快遞從業人員的數量。同時,大力發展冷鏈保鮮等技術,為本地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邁向全國奠定堅實的物流基礎。第二,構建更加完備的鄉村物流體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發展本地物流產業,加強對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物流配送等方面知識的宣傳和培訓,使其全面掌握相關農特產品的物流配送知識,以便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5.2創新多元化運營和銷售模式
一方面,因地制宜,將本地特色文化與產品宣傳相結合。例如,可以將貴州省的特色少數民族文化、鄉村文化與農特產品的銷售相結合,在直播帶貨的同時,向廣大網民介紹當地的特色文化、介紹水果蔬菜的生長環境、介紹本地的風土人情,用鄉村特色文化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和興趣。例如,近年來各地火爆的“縣長帶貨”“鄉長直播間”,不僅拉近了領導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還因為有領導干部的親自代言、背書和推廣,廣受消費者的信賴和喜愛,大大提高了直播間的農產品銷量,值得借鑒。另一方面,探索采用直播等面對面的手段來擴大宣傳效果。許多消費者在觀看直播帶貨時,更容易被實地采摘、生產過程直播等內容吸引,通過身臨其境的直播方式,可以使消費者面對面地感受到優質農產品是如何生產加工出來的,從而提高對貴州省農特產品的信賴感和認知度。同時,現場直播的方式可以最大化還原農特產品的自身優勢,體現出農產品的品質上乘。因此,創新直播模式可以有效地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使全國各地的網民充分了解到貴州省農特產品的優勢和特點,直接提高產品的銷售數量和知名度。
5.3配齊鄉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
針對當前鄉村地區軟硬件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不利于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問題,當地政府要積極通過家電下鄉、給予資金補助、加強技術投入等方式解決實際困難。比如,可以引進5G通信網絡技術,鼓勵電信、移動等廠商在鄉村地區建立基站,完善通信設施服務;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降低寬帶使用費,或給農民以上網補助,使農民用得起互聯網資源,推動本地電子商務產業建設。
5.4培育具有特色亮點的本地農產品品牌
品牌化建設對當代產業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方面,要樹立發展農特產品產業的品牌化意識,政府、企業和農民都要有品牌意識和品牌保護觀念,面對本地具有特色和競爭力的農產品,要加強宣傳推廣力度,打造在本地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另一方面,廣泛運用直播、新媒體等手段,提高農產品的曝光率。如何塑造有亮點、有特色的農產品,需要企業和農民共同探索思考。本文認為,不僅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還要積極發掘與農產品相關的周邊產業和文化。例如,在進行產品宣傳時,適當地對當地的民俗文化和地理環境進行介紹,通過動畫、視頻、故事演繹等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更具生活化的場景走進千家萬戶,就能拉近消費者和農產品產商之間的距離,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更能讓消費者直觀地感受到農產品的特色和優勢,側面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曝光率。6結語貴州省應當利用鄉村地區得天獨厚的農產品生產優勢,持續開展電子商務產業建設,通過加強品牌化建設、打造過硬的電子商務人才隊伍、完善快遞物流產業鏈、創新產銷模式等方式,讓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產業蓬勃發展,使農民收入顯著提高,有效推動和促進鄉村振興建設。
作者:孫晶 單位:江蘇開放大學
鄉村振興探析3
1研究背景
人才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農村醫療供給質量的提高要依靠醫學專業人才的支持。201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衛生部等5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委托地方醫學院校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全科醫療人才。2018年,第一屆定向醫學生經過5年學校教育和3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正式上崗。履約率、崗位勝任、職業發展等問題逐漸顯現,梳理研究問題及溯源培養過程從而指導培養設計、改進畢業后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2定向醫學生就業現狀
(1)履約率向好,需關注履約中的違約現象。2015年,四川首屆定向醫學畢業生首次履約率為87%。為切實提高定向醫學生人才使用效益,2018年,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等4部門下發《關于建立四川省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誠信檔案加強履約管理的通知》(川衛規〔2018〕4號),敦促定向醫學生按照入學前簽署的定向就業協議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2020年6月,四川省衛健委發布的《關于四川省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違約人員名單的公示》,從名單上看,2018年首次履約率98%,2019年首次履約率80%,1人履職1年后違約,2016年畢業學生中有2人履職3年后違約,2017年畢業生中有1人履職3年后違約。從數據上看,定向醫學生首次履約率數據向好,首次履約后在履約期間存在違約現象。陜西省情況類似,2015屆定向生履約率較高,2016屆有所回落,此后履約率逐步回升,2019年平均履約率為95.3%[1]。
(2)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模式和簽約單位的需求“脫節”。在理論培養環節,定向醫學生的培養方案大多參照五年制臨床本科生制定,但定向醫學生的培養目標和五年制臨床本科生顯然不同,培養目標是整個培養過程的指導,目標不同,課程體系、實踐體系都不同,從這個層面講培養是與需求脫節的。從實踐環節看,定向醫學生畢業后主要是去定向的社區及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單位,但實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縣級及以上的三級醫院,實踐培養與需求脫節;從規培環節看,社區及鄉鎮衛生院所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特點是診療對象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對大型醫療設備依賴較少,反觀定向醫學生的規培,規培期所在醫院多為三級綜合醫院,導致缺乏常見病、多發病診斷的臨床思維能力訓練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2]。
(3)工作滿意度低,長期服務基層的意愿不強。定向醫學生的培養采用的是“5+3”模式,即5年的臨床醫學本科教育和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自2015年第一屆定向醫學生進入規培期,學界對定向醫學生的培養就一直給予廣泛關注,安振玉[2]等通過群體抽樣的方法對重慶市定向醫學生的規培滿意度做了調查,結論是總體滿意度一般,帶教師資的水平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賀春香[3]等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對重慶市2010屆定向醫學生就業滿意度做了調查,結論是滿意度不高,具體來講,依次是對個人收入不滿意、對工作崗位和承擔任務不滿意、對個人工作業績不滿意、對單位領導重視程度不滿意等。一項針對四川省定向醫學生就業意向的調查也顯示定向醫學生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不滿意度高達62.1%,而不滿意又導致了不履約[4]。
(4)職業認同感有待提升。職業認同感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于所從事職業的目標、社會價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會對員工的忠誠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業心產生影響。定向醫學生的履約是學界一直關注的問題,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學界關于職業認同感的研究調查也很多,比如高淑美[5]等對甘肅400余名定向醫學生做了相關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學生職業認同感整體偏低,崗前培訓是提升學生職業認同感的有效途徑之一;袁丹[6]等也在調查了413名定向醫學生后得出相同結論,主要原因在于多數醫學生報考前對專業不夠了解,多為被動報考,對全科醫生的職業地位、職業價值、職業自豪感等方面的認可有待提升,且履約期滿后職業信念不堅定。
(5)職業發展渠道不暢通。職業發展是能否實現定向醫學生“留得住”的關鍵因素?;鶎訂挝话l展前景不明朗或難以獲得發展機會是影響定向醫學生去留的主要因素,無發展機會還會影響履約學生的向上力,對于基層衛生體系的構建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3培養期優化建議
定向醫學生培養是健全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只有解決好各項問題,才能真正使定向醫學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定向醫學生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些可以在培養過程中解決,比如履約、崗位勝任力、職業認同及職業規劃等,有些需要在實踐中修正,比如規培等。
3.1政策保證,科學引導,加大誠信教育,確?!跋碌萌ァ?
一項關于定向醫學生違約的研究概括出履約的影響因素包括違約金、誠信記錄、誠信、編制、離家遠近、待遇、工作環境等,違約的影響因素包括職業發展、待遇、服務期等[4],針對上述影響因素,首先,在招生源頭上應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定向醫學生有部分是因為家庭經濟及親屬的勸說[5]才選擇填報的,這部分學生對“定向”的選擇意味著什么并不是完全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其實“先天”就具有違約的可能性,因此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國家實行定向免費醫學生計劃政策的意義及目的,避免因為盲目導致最后違約。對于意向醫學又立志基層醫療單位工作的農村考生可優先考慮,在招錄上多做工作可有效避免對于醫學教育資源的浪費。其次,在學校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誠信教育,通過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到基層實習等機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對基層的感情,樹立扎根基層的信心和決心。再次,要關注定向醫學生畢業后的教育及發展。在畢業階段要提前跟定向單位做好溝通,杜絕畢業生到基層報道被退回檔案的事情發生。落實好招生培養與工作崗位之間的對接。最后,對于認真履職的定向醫學生,相關部門應按照國家政策,落實有關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障待遇;對于無故違約的定向醫學生,也應該有相應的舉措,比如四川省等省出臺的督促履約的相關文件,并適時公布未履約人員名單等舉措。
3.2明確培養定位,優化課程結構,提升崗位勝任力,確?!坝玫蒙稀?
筆者選取西部某一區域內幾所醫學院校的培養目標,基本涵蓋思想品質、職業素養、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有些院校強調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有些院校強調學生要學習預防保健康復及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并且具備基本的創新精神、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從對比結果可以看出,各院校的培養目標都涉及部分能力培養,并未涵蓋全部。對比同一區域幾所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專業及全科醫學(訂單定向)專業可知,全科醫學生的培養在課程設置及師資上基本套用臨床醫學,也在課程中加入了全科醫學概論、康復醫學、衛生法學、醫學心理學、社區醫學(含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是一個學校、一個專業的根本辦學指向,它決定著高校和專業的一切辦學行為,不同的培養目標應指向不同的課程體系。在橫向對比了同一區域幾所院校的全科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及實踐平臺,縱向對比了學校臨床醫學專業的相關設置后,我們可以大致將全科醫學生的培養歸納為臨床醫學專業的照搬和微調,但這顯然與國家的培養初衷不符,也與各個院校自己設定的培養目標不符。定向醫學生的培養應該有自己的一整套培養模式和體系,照搬或微調臨床醫學專業的模式顯然不妥,也不能達到精準的培養目的。各院校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教學與考核評價等方面的關系都未理順,缺乏相互支撐,定向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尚需完善。在定向醫學生的實踐環節,應探索建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基層醫療單位輪轉實習規培的模式,并增加社區及基層醫療單位的實習實踐時間,這樣對定向醫學生而言:一可以對三級醫療的診療模式有一個整體概念;二可以接受三級醫院優秀師資的帶教;三可以了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工作環境和服務模式,樹立扎根基層的信心和決心。
3.3培養單位、培養高校做好工作延伸,確?!傲舻米 ?
“留不住”的主要原因也是違約的影響因素,相關部門應該以6年服務期為目標盡量落實可解決因素,著眼建立基層定向醫生的健康用人循環。首先,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定向醫生的職業能力發展,聯合培養高校在定向醫生履職期間協調縣級政府部門建立全科醫生職后長期發展安排,提供全科醫生全職業周期的提升課程,可根據區域疾病譜及相關醫療發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培訓,推動區域基層醫療人才的發展。其次,應合理規劃定向醫生履職中及履職后的晉升發展。如對滿足履職年限的定向醫生開設專門的選拔計劃,促進定向醫生在縣域中的良性流動,有了確定的可靠的晉升發展渠道,不僅可以增強定向醫生的社會榮譽感,還可以使他們安心工作,努力提升贏得發展,最終形成基層定向醫生的健康用人循環。最后,相關部門不僅應加強對定向醫學生的履約管理,還應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履約意識。根據宋娟[1]的調查,定向醫學生到定向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到后2~3個月內確定就業單位的占47%;4~5個月內確定就業單位的為20.4%;僅有13.9%在1個月內能確定就業單位,而陳吉平等[7]在研究中也提到存在定向醫學生履職但檔案被退回的情況,安置問題不僅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福利待遇和規培安排,也會對學生履約意愿產生負面影響。各基層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定向單位在就業安置過程中的細節還有待改進,應提前了解問題,做出應對,將定向醫學生的就業安置落實落細。
參考文獻
[1]宋娟.2015—2019年陜西省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就業履約情況分析[J].高教學刊,2021(8):193-196.
[2]安振玉,張紹群,鄒宛均.重慶市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J].醫學與社會,2021,34(4):94-98.
[3]賀春香,龔放,謝波.重慶市首屆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基層工作情況及對策建議[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31):4009-4014.
[4]譙利平.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就業思想動態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調查[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20,30(1):116-119.
[5]高淑美,周鳳娟,劉麗瓊,等.甘肅醫學院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職業認同感調查[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21,41(3):205-208.
[6]袁丹,黃巧云,武鴻翔,等.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粕殬I認同及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27(1):62-67.
[7]陳吉平,鄧惠洋.國家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違約原因及應對措施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897-1899.
作者:周艷紅 單位:川北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