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5 09:19: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探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缺少大體育課程觀
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狹義是指一門學科的各種活動總體計劃[2]。調查顯示,目前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缺少“大體育課程”觀。從知網上已有研究成果可見,目前大部分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主要局限在狹義的體育課程之內,只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范式上做文章。比如“乓球課程思政研究”“健美操課程思政研究”等等。雖然,這樣的研究也不錯,但只顧“課內”而失之“課外”,格局未免太小,必然會錯失大量的體育課程思政元素與時機,大大降低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讓三全育人中的全方位育人大打折扣。
(二)線上體育課程思政研究不足
一直以來,高校體育課程普遍以線下的方式開展,但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下,高校線上課程建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3]。時至今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已成為了高校各學科的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課程線上教學整個過程,對全方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4]。但調查顯示,對如何落實體育課程思政,目前高校體育工作者的眼光與精力都集中在線下體育課,如何實施線上或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程思政的思考和行動嚴重不足,造成線上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和線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嚴重失衡的局面,讓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現狀嚴重滯后于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知網數據庫上關于如何實施線上或線上線下混合式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也佐證了這一點。
(三)情景創設設計感不強
把豐富的、實踐性、體驗式的思政教育活動變成空洞的、沒有溫度的理論說教,這是造成高校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傳統式思政教育的重要原因[5]?!绑w驗式”教育認為:教育者應依據德育目標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個體經歷創設相關的情景,讓被教育者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感悟,通過反思體驗,內化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品質,在反復的體驗中積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為[6]。調查顯示,目前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也存在說教味太濃、情境教育設計感不強、個人體驗不深刻、流于表面的弊端。實踐中,很多教師所謂的體育課程思政,就是把以往正常的上課環節掛上一個思政教育的名號。比如:讓學生分組練習,就說是在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組織教學比賽,就說是在培養學生勇敢拼搏精神;安排體能訓練,就說是在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諸如此類。如此不經過精心設計的情景、不能引發學生強烈情感觸動的體驗、又如何能夠把教師們所提倡的價值觀內化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
(四)缺乏進行體育育人功能的再挖掘
研究顯示,體育活動本身就具有培養人的平等、民主、公平、規則意識、契約精神、不畏強者、勇敢自律等意志品質的育人功能,這樣的育人功能是體育活動的“副產品”,即使不是教育者“有意為之”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實現。正因為如此,如果不是教育者“有意為之”,體育活動實現了某些育人功能就不是教育者的功勞,基于這一邏輯,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施,意味著教育者必須根據教育目的對體育育人功能進行“再挖掘”,如果缺少這一道程序,則意味著課程思政的失敗。調查顯示,一部分教師在沒有付諸努力的情況下,言必培養學生某某精神,直接把體育活動本身所附帶的育人功能直接說成體育課程思政的成果,這是對體育課程思政的嚴重曲解。
(五)顯性教育不深刻、隱性教育太單一
調查顯示,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存在顯性教育不深刻,隱性教育太單一的誤區。顯性教育不深刻是指在顯性體育課程思政中價值觀輸出不明顯。《綱要》強調,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7]?;谶@一邏輯,要做到價值引領,就必須要有明確的價值觀的輸出。調查顯示,一些教師自以為的課程思政,其價值觀的輸出極為含糊。比如,一些教師在體育課程中以中國選手為例給學生介紹賽事片段,只講解了其中的大概過程而不做任何點評,就以為是在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實踐顯示,這樣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為,價值觀是一種觀念,一種看法,教師要輸出價值觀就必須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或點評,教師沒有獨到的見解和點評,也就不存在價值觀的傳遞,沒有價值觀傳遞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必將大打折扣。隱性教育太單一是指教師在隱性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路徑不夠豐富多樣。理論上,隱性教育可選擇的路徑非常豐富,可以從教學環境、教學道具方面入手,也可以從教師的妝容服飾、舉止教態方面入手、還可以從教學案例展示上的價值取向方面入手等等。但調查顯示,一些教師在隱性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思維太過刻板,通常只是在教學案例的選擇上突出中國元素為主,其他方面則沒有太多的作為,嚴重影響了隱性體育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二、產生體育課程思政實施誤區的原因
(一)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探索實施初級階級的必然現象
調查顯示,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之所以出現種種誤區,與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探索實踐尚處于極不成熟的初級階段有關。因為,課程思政在高校層面全面展開,是在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綱要》之后,至今為止時間并不長,在全面實施,全體參與的情況下,所出現的誤區,是目前階段實施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畢竟涉及面太廣,在教師們的知識、學識、修養、格局又參差不齊的情況下,體育課程思政的落實質量的統計曲線,必然呈正態分布。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誤區,只不過是目前階段正態分布“中間高、兩頭低”中較低一頭的表現罷了。
(二)缺少成熟的實施模式借鑒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出現種種誤區,主要是因為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成果不足以凝練成一套兼具可行性與普適性的實施模式,以官方推動的方式供各級各類高校借鑒參考?!毒V要》闡明了高校課程思政的意義,整理了課程思政的元素,提出了課程思政的目標、要求、和建議。但具體如何落實、以什么方式落實,落實到何種程度,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情,需要每一位一線教師自行理解、探索與把握。正因為沒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可借鑒,目前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出現千校千面,良莠不齊、百花齊放的局面,也在情理之中。
三、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對策
(一)要有大體育課程觀格局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想要做到全方位育人,必須要有大體育課程觀。體育課程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包括體質測試工作、學校體育社團活動、陽光長跑、群體競賽、校隊訓練等等,所有學校體育工作要素都是體育課程的一部分,這些工作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和育人時機。所以,在實施高校體育課程思政過程中,在空間維度上要考慮到是否兼顧了課內和課外,在時間維度上要考慮到是否兼顧了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師們只有胸懷“大體育課程觀”格局,把所有的學校體育工作都納入課程思政的視野,才能達到預期的育人效果。
(二)重視線上線下兩位一體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以及在疫情反復常態化的背景下,線上課程建設和混合式教學已經是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新常態。加大線上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探索線上體育課程思政實施模式和線上線下兩位一體的體育課程思政實施模式,是順應時代發展,實現全方位育人不可缺少的一環。實踐顯示,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為主題的線上體育開學第一課;以培養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為主題的精彩體育賽事欣賞;以培養積極進取人生態度的體育風云人物介紹等等,都是線上體育課程思政的通用路徑。
(三)讓課程思政成為一種體驗式教育
資料顯示,傳統課堂學習的吸收程度為25%,而要求學生參與實際操作的體驗式學習吸收程度高達75%[5]。這說明,想要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讓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道德素養,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必須是一種體驗式教育。根據體驗式教育的特點,實施課程思政的過程應該如下:首先,教師應該是根據體育課程的內容,精心設計一種情景,以教學內容為引導,引發出學生特定的認知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交往活動,寓德育于活動之中,讓學生得到某種教師預設的體驗和感悟,然后在學生體驗和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得出有價值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觀念。只有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在體驗中得出來道德知識和道德行為,才會深入學生的潛意識,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四)強調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要“刻意為之”
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是教育者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體系,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教育教育者經過精心設計的有意識、有預謀的行為,所以,教師要認識到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是需要“刻意為之”的“有為法”,而非把體育本身所獨有的育人功能“竊為己有”的“無為法”。在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體育課程各個環節的育人功能進行“再挖掘”,只有付出過一番努力之后,才能突顯教師在體育課程思政中的價值。
(五)顯性教育要重視價值觀輸出,隱性教育要突出實施路徑多樣性
在顯性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方面,要重視價值觀輸出。如:“健美課程教師給學生觀看中國健兒在世界比賽奪冠片段后,點評說:健美比賽本質上是基因和人種的競爭,我國運動員能夠在最頂級的世界比賽中獲得金牌,這說明我們中國人的人種和基因都是非常優秀的,這塊金牌,徹底打破了西方人基因優越論的謊言?!卑咐梢姡^看國人比賽獲獎不是課程思政的重點,觀看比賽后教師獨到的評述,也就是價值觀輸出才是課程思政的重點,顯性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好壞,與所輸出價值觀的質量呈正相關。在隱性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方面,要重視路徑多樣性。任何文化,都包括器物、制度和觀念三個層面。隱性體育課程思政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突出實施路徑選擇的多樣性,而非刻板地認為只有案例展示中采用中國元素這一種方式。比如,在器物層面,教師可以通過整潔的環境,得體的妝容服飾、凝聚著思政符號的教學媒介(音樂、道具等)等給學生以無形熏陶。在制度層面,可以通過建立獎罰分明的班規、舉辦公平公正的比賽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競爭意識和契約精神。在觀念層面,可以在上課環境中懸掛橫幅、格言,以及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等,讓某些價值觀不知不覺地深入學生的內心。年國務院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強調:學校體育根本任務是實現立德樹人。這一闡述超越了就體育論體育的狹窄視野,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新時代學校體育更大的期待[8]。全面落實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重要保證,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出現種種誤區,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糾正,才能讓高校體育課程與高校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構建三全育人的格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
[2]黃積才,課程概念的界定與闡釋[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5(4):18-23.
[3]楊淑蓮,劉蘭娟.“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背景下高校在線教學實踐研究—以上海財經大學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2):59-63.
[4]韓玉姬,陳駿.“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2):107-109.
[5]練志寧.高校體育社團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體育科學研究,2014,18(2):89-92.
[6]王金忠.歷奇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途徑探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20,42(4):145-150.
[7]范峰,李守培.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體育專業教材設計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6):86-92.
[8]毛振明,鄭麗玲,杜曉紅.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若干重大問題解析——從當下學校體育改革5組“熱詞”說起[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4):1-14.
作者:楚海月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