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2 10:06: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城市住區布局隱形文化邏輯探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數值之下的非顯形邏輯
城市住區的文化邏輯通常是隱匿的,住宅以量化和理性的形式出現于人們的邏輯印象。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說,住區既是有時間維度的多維生活空間,具備群體公共空間屬性,又是有自我調節和演進能力的類生命體,故應以多樣視角研究其背后的深層邏輯。國內住區與國外住區的形式差異明顯,傳統的東方居住邏輯是方格網控制下的秩序體系,是東方多年積淀的本土風俗、文化審美使然,東方居住邏輯仍以一種隱匿的形式存在于城市發展和民眾理解之中。高密度和城市化是住區發展的必然趨勢,故應更關注現代住區空間藝術,從各類生活場景對其進行挖掘與觀察。追溯東方居住邏輯的精神內核,歸納視覺、現象、體驗的人文因素,在多變的住區布局中找到隱形文化邏輯,尋求現代住區的創新設計思路,推廣精品住區文化。
2禮序
禮序是現代住區中認知最廣泛的東方文化邏輯。傳統文化影響下的東方城市形態蘊藏著秩序觀,府宅制式在空間體驗方面映射出人們對等級、序列的關注。源于東方宮殿、府院的空間原型,中軸對稱、大尺度、長距離、多層次的營造策略在住區規劃中得以廣泛運用,塑造尊貴體驗可引起居住者的人文共情。禮序邏輯需與規劃形態、動線設計、空間尺度融合,以引發居住者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的共鳴。
2.1空間秩序的建立
禮序文化常表現為主導空間秩序的構建。由于區位、資源、交通等條件各異,居住區用地形態千變萬化,主導空間秩序的構建基于不同類型的社區動線。南北向為主的住區形態中,最具東方禮性的形式是建立清晰的南北空間軸,結合建筑體型變化和主出入口控制構建均衡穩定的規劃形態;以東西向為主導流線的規劃結構中,禮儀文化更多體現于建筑南北向間距的尺度控制和內部空間秩序的轉換;在錯位或異形地塊內更趨于建立控制型的空間體系,輻射、影響單體的排布和構成。
2.2“分形”系統在住區規劃中的組織與遞進
基于“分形”理論,我國傳統建筑群普遍存在自相似規律,并呈現傳統美學的標準,如對稱性、復雜性、過程性等。對比傳統住區及現代住區的空間框架,可發現“分形”理論可融合營造標準和傳統美學特征,為現代住區發展提供新思路。利用城市公共空間、道路、商業、綠化等對住區空間進行限定,不斷消解空間層次,形成遞歸的居住單元。單個居住組團的分形利用大尺度、長距離的空間軸線,增加空間節奏和空間層次,形成重復遞進的序列。借鑒自然界和生物有機體的非線性特征及創造力,現代建筑形式由以往單一的幾何形態轉變為以變量為主導的不定形態。非線性的分形設計與特殊的地域條件融合可提供豐富的空間體驗。
2.3營造強體驗的社區核心節點
現代住區結合歸家動線及鄰里交往空間,在關鍵節點營造強烈的文化場景氛圍,提高現代住區的識別性與導向性,更好地展現住區自身的文化精神。住區核心節點的氛圍營造靈活運用多種現代設計手段:通過特色建筑形象展示入口禮儀;利用空間對比手法控制庭院收放;泛入口空間結合庭院營造并強化縱深的空間感受;在狹窄的基地通過視線控制強化小空間內的儀式感。
2.4多重空間層次過渡
現代住區生活更關注人體尺度與人體感受,在高密度住區構建多尺度空間層次極為必要,從大到小,從開放到封閉,逐級構建居住者心理過渡的消解空間,從組團到私密空間進行有組織的動線設計,歸家動線重視地上、地下空間系統的過渡和銜接。
3聚合
3.1錯落建筑圍合
建筑的圍合對社區認同感的形成極為有效,通過住區的內外分隔和周邊式排布,形成“圍而不死、合而能透”的組團式布局,易于塑造具有鄰里感的空間張力。利用建筑位置的錯落排布構建內向型庭院,通過建筑朝向扭轉形成內部空間差異,塑造向心的空間體驗,形成組團式布局。
3.2路徑組織空間
線性住區路徑規劃是營造社區歸家感的關鍵。連續的步行動線,結合分形節點的規劃可形成戲劇化空間場景的套疊和轉折,塑造社區安全通達的空間感受,并滿足運動、游園等多種現代生活場景需求。根據氣候變化設計有序的動線,如結合功能規劃開放或封閉的連廊,形成有組織路徑的空間系統,“靜觀”利用借景、對景營造畫面感,“動觀”強調節點、空間序列的起承轉合,在高容積率社區起到放大空間尺度的效果。
3.3焦點空間營造
以合院形態為原型,在均質的住區空間環境中通過公共空間塑造衍生出印象深刻的焦點空間。如室外庭院空間通過規劃“向心形態”使人產生歸屬感;豎向變化形成的立體空間及下沉庭院強化空間的內向性。
4趣境
4.1空間的滲透與聯動
宋朝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所得?!弊^中的空間趣味藏于可居可游的山水體驗。現代住區常運用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實現空間聯動,運用視線連通的對景手法控制空間的通達性并使其發揮視覺引導作用;空間連通則是藏而不露、層層滲透、曲徑通幽的規劃手段;規劃可通過空間的聯動和尺度的對比提升社區體驗,在空間的私密性和公共性之間轉換,給人們營造豐富的心理體驗。
4.2門庭系統
現代住區尺度與傳統門庭文化結合可演繹出豐富的門庭創意設計。與傳統府院模式相似,現代東方門庭系統多采用非線性、空間化的形式,規劃多重門庭空間層次,結合動線設計制造視線的轉折和變化?,F代社區大門形式多樣,尺度不一,門庭功能日益豐富,演繹出“泛入口”的設計理念。
4.3院落空間
院落文化既被運用于規劃形態又在住區公共區域得以廣泛且深入的拓展?,F代住區可結合首層的架空和社區功能設置半開放的多功能院落;結合豎向空間和地下空間構建立體的下沉式院落;結合屋頂退臺和庭院融入垂直院落的空間系統,為居民提供多維度的生活場景。院落精神是東方居住特色的創作源泉,現代居住建筑由此發展出多樣化的院落空間疊合模式和創新性的內部空間。
4.4園林故事
《江南園林志》高度概括中國古典園林的要素、手法、境界,總結出造園“三境界”為疏密得宜、曲折盡致、眼前有景。融入文化寓意的特色園林故事是現代住區營造不可缺少的要素,疏密有致的園林空間變化,加入時間維度的觀賞性景觀是東方住區空間的特色,勝景代表極致的精神空間,是園林的點題之處(見圖1)。
4.5界面系統
現代住區的單調性需通過室外環境元素來調和,由此衍生出廣義的界面系統,對界面系統的強化、表現和拆解成為住區設計中最具創意和趣味的部分。利用導向型空間的墻系統可增加空間層次;利用半圍合的廊空間可控制視線;融合地形及高度變化的山水園林增加空間寓意;植物小品等可作為自然概念形成視覺中心對景,起到隱喻和立意等深層次作用。
5隱形文化邏輯的啟示
居住社區形態是城市開發、規劃管理、開發建造標準、建筑師意志和民眾自發等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當下,我國以功能主義和地產開發模式為主導的居住社區,從設計到建造均映射出普遍的設計邏輯,多復制既往模式并采取低風險的商業策略,應透過現代主義精神內核,嘗試采用更具體的建筑語言描述居住文化的語境特征。城市住區布局的隱形文化邏輯的宗旨是“人本主義”,打造中國文化語境中的理想人居是住區設計的終極目標。
作者:張畫景 單位:北京維拓時代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