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1 10:29: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服裝畫技法課程思政探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教育元素巧妙的融入到我們的專業課程當中,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結合的一種思政教育模式[1]。作為藝術類課程需要計劃有目的的設計教學環節,以間接的方式將思政理念有機融入到教學中,使學生成為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2]。藝術領域的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具有很強的個性能力,思維發散性能力強,在教授和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偏離思想政治的主線。因此,藝術設計專業課既要讓學生學到專業的設計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精神面貌,這也是現代大學專業教師的擔當和使命。
服裝畫技法課程是本科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第一門核心課程,專業基層性強,動手能力要求較高,作為企業服裝設計師的重要技能之一,服裝畫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設計效果的成敗。所以現在的教學方式和模式都是圍繞服裝繪畫技能的提高上。通過講解服裝畫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法,使學生在理解時裝人體特征和服飾細節表現的基礎上,能夠獨立的構思和創作出適合各種市場需求的服裝畫,進而在服裝畫創作和服裝設計的自我審美意識上找到時裝畫表現的個性風格和手法。突出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符合市場就業需求的技法能力。課程對于思政元素的教學模式單一,融入課程的方式較為生硬,思想政治的參與度較低,沒有做到專業課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教學方式有時不免顯得“生搬硬套”。
3服裝畫技法課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3.1構建課程高層次的意義
如何在服裝畫家課程中挖掘和提煉思政元素,首先要具備構建“意義”的能力。什么是高層次的“意義”,就是給課程賦予一種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世界觀、價值觀。我們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內容,尋找課程所能傳遞給學生的正確的價值觀念。服裝畫技法課程多處涉及了工匠精神、中華美育精神,文化自信、規范意識、勞動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團結協作意識等內容,服裝畫技法中的技法能力要求學生有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工匠精神;在面料質感的刻畫上,款式的圖的尺寸規范上加強學生的規范意識,勞動意識,并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在課程中尋找臨摹參考對象時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在重塑服裝畫構圖動態和款式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不斷的練習和實訓的過程中要具有隨時面對失敗的抗挫能力和百折不撓的敬業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規范意識和職業道德修養。所以這些能力與課程性質相結合的思政元素使該課程的“意義”具有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在學習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美育認知功能,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2重視課程思政的引導過程
在服裝畫技法課程教學當中,將“教”與“育”有機結合。強調對學生的“知識引導”和“價值引導”功能,發揮學科優勢,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注重課程的引導功能,并將這一功能強化。將不同的思政點融入到不同的課程章節中,將不同的思政內容設計到不同的課程教學環節中。比如引入環節、課程設計、分組討論、線上線下的討論與投票等。確定每一章節的課程目標,完成這一章節需要哪些教學環節。在章節的知識點中如何突出課程的難點重點與易錯點內容。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運用分組實踐,分組討論,投票等教學環節重視在課程中所體現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分組協作的團隊精神。在練習和實訓時一絲不茍、專心專注、精益求精、創新實踐才能達到培養服裝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
3.3強化思政課程體系模塊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結合本專業和本課程需要達到的素質要求,將思政內容體現于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在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時要更新教學課件與教學內容,設計好思政融入點和思政課程教學組織方式,體現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將思政內容與課程設計內容緊密結合[3]。強化實踐性環節,實現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讓學生直接參與服裝設計大賽、校企合作項目以及教科研創作等實踐活動。將道德素養、專業素養、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知識貫通教學,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鑒賞我國一些優秀時裝設計師的作品和獲獎的優秀作品,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文化自信。即進行了該課程的對學生的知識的引導,也發揮了其能力素養的提升功能,課程思政不僅僅采用線下授授課的模式,同時建立網絡在線平臺課程思政資源庫,將思政圖片、文章、視頻等有機結合推送給學生進行下載瀏覽與學習。
3.4實施多維度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也是深入思政課程教學的重要方式,在理論課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課程中運用分組教學PK法、組內互評和小組互評。在教學方式上強化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實現課堂教學與網絡交流的有機結合。從線下到線上進行思政內容的有機融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開拓意識的高度。將思政案例和課程專業知識點結合,創新性的開展課程教育,即讓學生掌握了課堂中的專業知識點,同時引導學生對該課程所需態度及職業素質與道德素養的產生共鳴和討論。在實訓中,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法、以賽促學法,一對一輔導法,集中講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躍課堂氣氛,促進積極思考,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在教學后的作業講評時,采用作業展示,師生互動、課堂討論、生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的拓展思維,相互學習,教師再不是課堂的主導,轉而以學生為主,教師主要起到啟發引導作用,并有重點的對學生實訓作業進行鼓勵和講評,指導學生掌握要領和方法。這種教學方式的創新極大的啟發了學生學習服裝繪畫技法的熱情,讓學生體會到設計美服務社會的價值。引導學生自覺弘揚“科學、規范、專注、敬業、創新”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改革創新的科學精神與工匠精神。
3.5改革創新教學內容
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大學教育體系,服裝畫技法課程作為服裝設計專業大一必修課程,學生對于服裝藝術人體的表達和常用技法的運用還不夠熟練。同時在服裝畫的應用性和時尚性上也有所欠缺。爭對相應痛點如何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讓教學內容符合人才培養的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讓思政元素潤物無聲的滲透到教學內容的每一環節。針對本課程傳統內容首先刪減以往過多臨摹練習以及繁縟的理論學習,去除強調過多造型基礎和藝術美的內容,突出服裝畫時尚性、應用性、實踐性。將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劃分,每一模塊貫穿一個項目任務為主線。將技法的運用提升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如圖1,將課程第分成4大模塊,從基礎到深入到應用,從初級到高級階段。運用不同項目導入每一模塊,完成模塊達到的目標的同時完成項目內容。每一模塊的目標都能融入和展現課程思政的目的。以第一模塊“人體動態和著裝”教學為例,此模塊目標是要提升學生服裝畫款式著裝的效果表現。教師可以化繁為簡,重點把具有代表性的服裝款式生動的展示出來,針對性的增加服裝工藝知識容量和趣味,要求學生明確服裝款式的可穿戴性。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導入真實課題和企業項目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創新設計,與企業項目需求相結合來繪制人物著裝圖。由此引導學生立足于時代,深入生活,強化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課程內容更加精簡合理,既達到了技法的提高同時更好地樹立了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同時,在導入課題或者項目內容時可選擇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項目。如我國傳統服飾色彩、圖案文化精粹等,結合服裝色彩流行趨勢,探索具有家國情懷的圖案色彩新領域。在款式和面料的繪制設計上可以采取中外融合,將中國傳統工藝和形式進行傳承和發展。體現文化,傳承匠心精神。
3.6強化多元化評價方式
與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同,在教學實踐成績評價環節,除了教師打分之外也要讓學生了解實踐成果的評價標準,并參與到實踐評分過程中。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可以參照已有的評價標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內評分或者小組間互評。除了對繪畫創作能力進行評分以外,并且對道德素養進行評估,包括平時的學習態度和紀律、團結協作意識以及實訓過程中體現的責任意識與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等進行綜合評判,有助于更客觀地了解自己水平與不足,進行自我完善與自我提升,對專業技能的提高,道德素養的提升起到一定激勵作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對知識學習的批判性理解,從評價方式上的轉化的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判斷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被受評價,也激發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教學中每一模塊作業都會進行作業點評和生生互評,大家從設計創新點、技法表現形式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每一階段教學評估中,學生除了考慮最終的作業效果,也開始重視他們自己在實踐中的獨立創作精神、設計思考過程和應道德標準。
4結語
在藝術類高校的服裝設計專業中,“服裝畫技法”課程的教學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改革是一個必然趨勢,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課程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從各方面潛移默化的加強對學生們的思政教育。使課程與思政教育相互影響,體現學生們的專業能力和思政方面的雙向提高。教師要從教學思路、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上入手,學校也應加大教學資源的投入,為思政融合的教學開展提供更加充分且便利的條件,促進課程思想政治的成功有序發展,在豐富專業教育的內容、提高專業教育的質量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慶英.以美育促德育,提高思政課實效性[J].理論觀察,2013(7):148-149.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232.
[3]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28-29.
作者:程雪 童輝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