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15:1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服務業企業經濟效益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該五年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及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服務業在國民產業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伴隨著就業結構的變遷、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和結構優化、技術進步對結構變動的貢獻度增大及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提高。
1三大產業結構基本情況
目前,世界存在的產業大致分為三類,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1)第一產業為生產原始材料的產業,主要是指利用勞動力生產出自然物品的產業,原始材料是指利用勞動力培育出來的原料,即不需要人工刻意加工的材料。廣泛意義上認為,第一產業具體為農林牧漁。例如,利用勞動力種植農作物的種植業、種植樹木以獲取用于售賣的木材的林業、喂養家禽出售肉類等產品的畜牧業、喂養魚類售賣肉產品的漁業等。(2)第二產業主要指加工制造產業,是指將第一產業中生產的自然材料進行人為干預加工,使其得到預期的、可供出售的產品的產業。其中,主要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熱燃氣水的生產業供應業、建筑業。第二產業與第一產業最本質的區別,即是否對資源進行加工再造。(3)第三產業則指除去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外的其他產業?,F在來講,第三產業主要是指生活服務相關的產業。比如,衣食住行方面的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日常生活方面的金融業、保險業、教育業、衛生業、水利業、通信業等,娛樂活動方面的文化業、體育業、娛樂業、旅游業等。
2服務業發展現狀分析
“十四五”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變化顯著,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逐漸成為第三產業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服務業發展現狀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
2.1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013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為46.1%,歷史上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標志著中國或將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單位個體增長迅速,截至2018年末,我國服務業法人單位較2013年增加111.6%,服務業市場單位增速加快。后疫情時代,服務業不斷創造就業機會,為緩解我國就業壓力貢獻了巨大力量。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如圖1所示,2012年以來,第三產業增加值逐年趕超第二產業;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第一、第二產業增加值的總和。2021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4.9%,比第二產業高16.5個百分點,服務業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2.2服務業創造勞動機會
與工業相比,服務業具有更高的就業彈性。服務業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國家統計局2012—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從2012年的27493萬人增加至2020年的35806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員的比例從36.05%提高至47.70%。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服務業逐漸走向國際,第三產業將進一步吸納更多的就業人口,緩解就業壓力,減少新冠疫情帶來的就業難問題。
2.3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按融合方向可以將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分為服務業制造化和制造業服務化兩個方向。(1)服務業制造化,即服務業根據其創意、設計的新穎發展,隨著數字技術將產業之間的距離拉近,其不再將創意出售,而是選擇將其創意進行外包、委托加工,從而進行創意的實際投產,達成創意的加倍變現。(2)制造業服務化,即制造業在自身制造產業的基礎上,將產品的研發、咨詢、倉儲、會計等過程剝離出來,將支線發展完善,從而為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提供服務。一方面,生產者服務業依賴制造業的發展而發展。另一方面,制造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生產者服務業的有力支撐。數字經濟時代,勞動力的分工促進了服務業占比的增加,原先企業中一些服務性的流程在數字經濟時代更加容易獨立出來,并逐漸走向國際化,出現了諸如企業會計、產品研發設計、產品營銷等流程的進一步剝離。服務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在日漸成熟的技術改進及專業化逐漸提高的情況下,服務業流程的分割是可以提高效率的。
3服務業經濟效益分析
3.1服務業經濟效益分析因素
產業的經濟效益是產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從其組成因素及提高途徑來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潛在經濟效益、資源配置經濟效益、規模經濟效益及管理經濟效益。
3.1.1服務業潛在經濟效益分析
潛在經濟效益是指在資產投入結構不變(尤其產品技術及投入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實際經濟效益水平與最大可能經濟效益水平之間的差值。因此,潛在經濟效益越大,證明實際經濟效益水平越低,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需要提高的空間越多。服務業企業的潛在經濟效益偏低,主要是因為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較低。對于服務業來說,其需要較少的廠房之類的固定資產的使用,因此不存在廠房利用效率低等問題,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低效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例如,對于從屬于服務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講,內部員工由于審計技術的生疏或消極怠工,在本可以做完兩個項目的時間內只完成了一個項目,即少收取一個項目的服務費。
3.1.2服務業資源配置經濟效益分析
服務業的資源配置經濟效益是指在資產配置結構變動的情況下,經濟效益發生變動。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如何使企業內部資產結構從低效益水平的地區及服務產品,變動到高效益水平的地區及服務產品。另一方面,在企業的產出(對于服務業來說,即提供的勞務)固定的情況下,進行內部結構的整改,通過資源配置的優化,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服務業資源配置經濟效益較低,主要是因為企業對自身優勢服務產品或產品的優勢適用地區的定位不夠全面,服務的配置不夠完善。比如,某商業銀行從屬于服務業的范疇,該銀行的優勢在于服務于企業客戶及個人貴賓客戶,而該銀行選擇將員工及資源配置更多地傾向個人普通客戶服務,將一半以上的資源用以維護自身弱勢項目,致使該銀行逐漸喪失了自身的金牛產品服務及明星產品,也沒有發展好弱勢產品,核心競爭力變弱,資源配置經濟效益水平偏低。
3.1.3服務業規模經濟效益分析
規模經濟效益增加主要體現在,由于長期固定成本被更多的產品進行分攤,所以會出現經濟效益水平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增加的情況。對于服務業而言,由于長期成本較少,因此服務業的長期成本減少造成的經濟效益水平增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服務業的長期固定成本主要包括管理成本。對于服務型設計公司而言,一旦該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管理規模,企業就能將自身的服務變現為更多的經濟效益,也能提升服務業經濟效益水平。
3.1.4服務業管理經濟效益分析
管理經濟效益是指由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從而提升經濟效益情況,服務業的管理經濟效益分析可以從管理職能與經濟管理體制兩方面入手。(1)從服務業管理經濟效益的管理職能角度來看,主要是指企業的運營計劃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企業的組織架構與企業達成的經濟效益的關系、企業管理層的戰略指揮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系、企業部門間的協調統一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系、企業的成本管理控制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等。(2)從服務業管理經濟效益的經濟管理體制角度來看,主要是指國家的宏觀經濟體制變動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企業的內部管理體制與企業所呈現出來的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
4提高服務業經濟效益的建議與展望
服務業發展應該分門別類、實事求是的推進。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重要途徑的看法,也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服務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較制造業等需要擴大場地規模的產業而言,經濟效益分析也不同。
4.1潛在經濟效益提升建議
(1)企業應注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建立良好的員工激勵措施。(2)員工通過培訓等手段提高員工個人能力,激勵企業的基層人員在提供勞務時能發揮出最高效率。數字經濟時代,培養業務人員與財務人員進行業財融合,使企業效益最大化。
4.2服務業資源配置經濟效益提高的建議
對于如何騰挪資源,使資源配置結構更加優化方面,企業如果想更好地配置資源,就需要充分了解公司的產品架構,利用波士頓矩陣進行分析,如圖2所示,將企業的服務產品根據銷售增長率及相對市場占有率的高低進行組合分析,找出企業中的問題產品、明星產品、瘦狗產品及金牛產品,將重點資源放在明星產品及金牛產品上。如何在服務產出固定的基礎上,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減少成本,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企業在服務產出固定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良性的價格競爭機制,對服務產品進行更加合理的定價,使服務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在優化業務流程的背景下,減少成本、增加收益,經濟效益水平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4.3服務業規模經濟效益提高的建議
對于服務型企業來說,雖然其經濟效益水平相比制造業等實體經濟來講,對于規模的變動沒有那么敏感,但仍可以通過規模的把控,對其管理成本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攤。在設計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將企業的服務產品在邊際范圍內擴大規模。例如,從屬于服務業的研發公司,研發出來一種設計專利,在設計已經研發出來后,在一定的服務推廣范圍內,可以保證管理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推廣的范圍越廣,帶來的經濟效益越高。
4.4服務業管理經濟效益提高建議
(1)從服務業管理經濟效益的管理職能角度來看,企業的運營計劃方面可以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隨著服務業個性化定制趨勢的大流行,一刀切的大眾化服務流程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服務業。因此,對企業的運營計劃進行改進,在服務業市場上吸引消費者,可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而組織架構是一個企業的管理靈魂,組織架構的嚴謹有序、高效穩定是企業獲取高效益的關鍵所在,管理層針對市場的變化,所做出的戰略指揮,嚴格貼切市場發展,對企業進行成本管理控制,企業部門間面對新挑戰、新項目做到協調統一。(2)從服務業管理經濟效益的經濟管理體制角度來看,企業管理層對國家的宏觀經濟體制變動應保持敏感的關注度,及時調整企業的內部管理體制與企業的戰略規劃方向。服務業是以服務為導向、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文化,因為其服務的人群范圍廣、人數多。服務業在新政策、新形勢下,應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的管理職能,做到國家政策與企業制度嚴格一致的思想,保證企業穩健發展,防止服務業企業潛在的聲譽風險。另外,服務業可從經營活動角度研發出適應企業自身的文化與操作流程,將日常工作中的固定程序標準化,將可創新程序進行個性化定制,對適合的服務活動進行分段定價,依賴技術水平、數字技術開發令顧客更滿意的服務,研發更加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技術水平創新,適應時代潮流,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何德旭,姚戰琪.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效應、優化升級目標和政策措施[J].中國工業經濟,2008(5):46-56.
[2]陳志林.服務業經濟效益指數研究與實證分析[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5(6):20-23.
[3]江小涓,李輝.服務業與中國經濟:相關性和加快增長的潛力[J].經濟研究,2004(1):4-15.
[4]陳憲,黃建鋒.分工、互動與融合:服務業與制造業關系演進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10):65-71+76.
[5]劉培林,宋湛.服務業和制造業企業法人績效比較[J].經濟研究,2007(1):89-101.
作者:張佳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