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4 14:33: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校英語教學方式創新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長期以來評價高校教育是否合格的指標當中就涉及就業效果和就業成果,但從目前的英語教育發展形勢來看,高校的就業前景并不容樂觀。要想真正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和其他部門進行通力合作,不斷推進教育改革,以市場發展作為導向,緊緊關注教育質量和特色化教學要求,在不斷變化的就業形勢當中建立新時期的教育體系,才能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讓更多的外語人才能夠脫穎而出。
一、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依據
(一)核心概念
就業導向指的是高校的各項教育工作,要適應就業市場和職業崗位需要讓教育類型和專業設計得到合理的管控和調節,減少市場需求量小的專業招生人數擴大市場需求量大的專業招生人數。從這一角度來看,做好專業設置本質上就是高校進行教育發展的核心,是基于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所做出的專業調整。在高校確立以就業方向為導向的課程教育體系之后,會在教學管理,就業一體化管理等各項工作當中明確學科發展方向,保障授課效率。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市場行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新時期的人才不僅要具有穩定的專業技能,同時要求這些人才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英語作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門語言,對于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需求量自然處于提升狀態。特別是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未來的高校教育始終要以就業為導向,對英語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培養符合市場和行業發展要求的專業技能人才。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固定的體系和結構這類完善的教育層次,能夠基于最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要求,培養出更多素質良好的科學研究型人才和應用技能型人才。而高校內部的英語授課教學目標,就是以實用和應用作為核心,讓學生掌握基礎英語知識和技能,學會如何查閱專業英語資料進行翻譯或閱讀,甚至涉足于一些基本的涉外交際過程。我國高校的英語課程發展始終遵循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新時期的教學計劃,更多關注有目的性的交際和語言表達,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文化交流意識培育[1]。
(二)理論依據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頒發了以就業為導向的學校教育改革意見,并且在相關文件當中明確提到了要進行高質量的全方位改革,使英語教學能夠滿足現代職業對人才考核的現實需要。因此,就業導向課程發展觀理論長期以來被作為高校內部的教學參考依據,旨在為市場培養出更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無論是課程開發、專業設置、教學過程還是考核評價工作,都需要和市場需求進行動態結合,真實反映出學生的能力標準。科學方法下的課程設置,往往會從市場當中的崗位需求作為出發點,使學生在各項實踐當中能夠盡快體驗到對應的工作項目,提升個人綜合素養。與此同時,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也不再是以單純的考核為主,而是通過綜合反思的方式,將能力態度和知識評估進行有機結合,關注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之間的關聯性,完成動態化和發展化評估。綜合來看,課程設置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重新設計,讓未來的教學具有嚴謹性和針對性,在課程體系當中加入更多的語言技能或文化課程,使學生在走向社會之后擁有崗位適應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
二、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框架構建
(一)教學思想與目標分析
英語教學模式需要以指導思想作為基礎,輔助教師在建立教學模式的過程當中,也應該通過指導思想來明確學生的就業要求,使教學工作能夠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親身實踐。而從教學目標來看,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要想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就需要重點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提升英語綜合素質。這表明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當中,要以職業能力培養作為核心組成部分,原有的舊課程體系應進行綜合改革,構建起系統化和全面化的課程標準,讓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能力[2]。例如,從課程設置的基本理念來看,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并強化應用能力的培養,著重學生對實際生活當中常見的英語技能進行掌握。特別是在職業崗位需求基礎之上,要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注重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愛好、興趣與主觀體驗。例如,可以將國際通用的高校教育模塊化體系融入當前的教育領域,讓學生完成基礎英語學習之后再展開專業英語的學習。其中基礎英語模塊當中包含聽力部分和口語部分,目的在于夯實學生語言基礎,掌握基本通用英語技能,能夠完成日常英語會話和簡單的涉外業務。而專業英語模塊則側重于專業技能訓練,例如,掌握市場營銷和對外營銷當中所常用的英語句式和英語術語等,或是主動尋找專業文獻完成閱讀理解。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被加入到選修模塊當中,使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得到對應的提升和擴展。
(二)基于能力要求展開查漏補缺
很多學生英語基礎能力比較薄弱,在英語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應充分考慮每一名學生的接受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必追求過難和過多的知識,而是以實用性為基本目的以就業為導向。例如,采取互動式教學方案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就可以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整合,然后融入交互討論模塊,鞏固學生各個方面的缺陷和不足[3]。課前環節的重點在于微課預習或小組學習,課中環節的重點則放在多媒體授課和小組討論,課后環節的重點在于課堂檢測或線上檢測。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環節均能得到教育輔助,使授課手段具有多樣性,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能力。以多媒體授課為例,多媒體授課手段的優勢在于模擬不同類型的職業場景,使學生在情境當中感悟未來的就業環境和工作崗位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同時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突破原有的學習限制,完成自主預習和自主復習,對自身學習成果進行反思評估之后與教師進行共同反饋。部分學校還會以就業為導向準確識別企業內部的英語需求,包括商務英語、民航英語、酒店英語、物流英語、旅游英語等,不同的崗位有著不同的英語應用場合與要求。學校在校企對接當中應通過對應的流程,在實習階段提升學生的專項英語能力。具體來看學校內部的學習是為了掌握專業的英語技能,而企業實習階段則要讓學生掌握崗位工作當中常用的英語知識[4]。
(三)教材建設與教材選擇
教材和學生學科素養之間具有密切關聯,高校內部的英語教材建設過程當中,應該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建設規劃,確保教材有關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雖然當前高校當中所使用的都是公共英語規劃教材,在內容上缺乏靈活性和實用性,但未來高校內部可以對接國家標準進行對應的創新開發。例如,和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企業的生產資料和部分信息,對教材當中已經過時的內容進行綜合調整,并且增加某些市場當中的動態化內容。例如,原有教材當中的現金交易部分就可以進行適當調整,因為當代社會移動支付已經非常廣泛,很多場合下并不需要完全進行現金交易,所以對應的英語知識也會與之前有所差異。這表明課程結構、課程目標、以及教材建設選擇都需要進行重新規劃,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一)重視學科知識傳授過程的就業能力培養
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學生,因此在未來的高校英語教學環節,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科知識之外的就業能力教育,讓學生既具有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激情,同時也具有良好的崗位工作能力。對此教師需要科學地為學生制定英語學習計劃,規劃職業生涯,根據就業需求制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同時學生在展開職業生涯規劃時能夠清晰地認知英語學習的功能,根據自身條件探索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道路,把英語學習和就業進行有機結合[5]。無論學生在畢業之后是選擇繼續深造還是選擇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都需要科學制定英語課程評價標準和證書制度,對此作為高校內部的英語教育機構,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要基于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雙重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適應力。例如,提升學生對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育等,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前就可以具有完善的崗位工作能力。
(二)改善英語教學的現實條件
高校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需要突出高校教育的職業性和實用性,讓高校教育人員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專業才能應對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另一方面改善英語教學條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教學氛圍。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變得更加嚴峻,為了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必然要讓學生提前適應市場發展動態規律,融入公共英語學習以提升個人英語素養,準確利用教學資源與時俱進地融入各類現代科技手段。例如,很多學校都已經配置了現代化教學設施,模擬真實的語言情境環境,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英語情境能力,利用網絡聯通學校和企業完成英語教學的立體化,讓學生能夠在企業實習階段同樣接觸英語學科內容。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要適應當代學生的特點,就需要讓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雙方需要秉承人才培養的創新要求,認真考慮到合作細節,在學校中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在企業中鍛煉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才能對未來就業當中的英語應用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政府部門和全社會范圍內的其他機構也應該共同發揮合作效應,全方位調動各個參與主體的積極性,重視就業導向與社會支持對學科的幫助作用[6]。
(三)師資隊伍建設
優秀的高校教師能夠憑借著個人的素質和教學經驗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高職業素養的學生,滿足現代化經濟建設的現實需要。當前高校英語師資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公共英語教師直接擔任專業英語教學工作,二是由專業英語專家學者或企事業單位的英語工作者轉型擔任英語教學工作。在此背景之下,仍然要加大師資建設隊伍力度,并且達到高校內部的教育目標,滿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21世紀的第1個教育規劃當中就明確提到,教育部門要健全培訓機構的內部培訓體系,落實教師隊伍結構優化方案,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對此教師自身要與時俱進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準確理解社會范圍內的崗位工作新需求和市場動態[7]。學校也可以幫助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會議或國際國內競賽,教師直接進入企業內部完成實踐操作學習有關知識提升操作能力,并將這些內容間接傳授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四、結語
高校教育在就業導向趨勢下需充分滿足市場需求,為社會輸送對應的優秀人才,所以在教育環節應該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得到鍛煉和提升,讓學生擁有優良的專業技能和扎實的英語學科知識,并且熟練掌握英語應用能力,在對應的工作領域將英語作為一項科學的輔助工具。
參考文獻
[1]顏紅梅,袁筱鳳.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行業英語教學方法設計[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1):110-112.
[2]李男.基于就業導向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創新策略分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4):57-58.
[3]易明勇.商務英語本科專業“雙創”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6):126-128.
[4]杜明甫.基于就業導向的創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析[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3.
[5]龔菊芳.基于創新創業導向的高校商務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國貿專業為例[J].海外英語(上),2020(2):20-21.
[6]趙素妮,連俊峰,黃澤云,等.職業能力培養視域下的高校英語課程改革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下半月),2016(12):233-235.
[7]李曉麗.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5):150-151.
作者:李燕 單位:西安翻譯學院英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