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16:2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問題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時代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五育并舉人才培養的教育實踐中,如何培養人、如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1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早在1983年9月鄧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教育思想,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根本指南和思想支撐。1999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教育“要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2010年7月,胡錦濤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4年6月,要求“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痹诘?2個教師節前夕。歷代黨的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足以見素質教育在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重大意義、在國家和社會發展及國計民生中的重大作用、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重大責任。
2高職素質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深化素質教育改革,高職院校要進一步樹牢以生為本的理念,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突出學生自主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由傳統的教師中心、活動中心、形式中心向學生中心、課程中心和實踐中心轉變,但是,在實踐中,尚存在如下突出問題。
2.1素質教育存在“空心化”“兩張皮”的問題
有些高職院校對素質教育沒有進行頂層設計,缺乏系統性,實施過程中沒有形成體系,素質教育的內容也存在著與社會需求不匹配、與專業教學“不相干”的情形。
2.2素質教育存在內容泛化、標準缺乏的問題
有些高職院校對素質教育內容認識不清,認為“素質教育是個筐,什么都可往里裝”,素質教育沒有統一標準和要求,其結果也得不到認同。
2.3素質教育存在實施路徑不暢、力量薄弱的問題部分職業院校在一定程度上認為素質教育只是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是學管部門的事,全校沒有形成統一合力,人財物投入明顯不足。
3推進高職素質教育的有效路徑
3.1構建素質教育體系,實現培養目標精準化
系統完善的素質教育體系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只有緊扣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建立科學完善的素質教育體系,才能使素質教育“環環相扣”、“整體推進”。高職院校素質教育體系應當貫徹新時代“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全面發展”總體要求,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在橫向上,實行“五育并舉”,結合《學生全面發展標準》,針對“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素質,制定素質教育標準,分類設計教育內容,全方位落實素質教育;在縱向上,要遵循高職學生三年三階段成長規律,實行“三階遞進”教育,分層開展,做到全過程實施。針對一年級新生認識性學習特點,實施“藍圖計劃”,通過生涯規劃、行為規范、專業認識教育等,突出培養勞動精神,引導學生認知社會、規范自我、描繪人生藍圖。針對二年級學生專業性學習特點,實施“卓越計劃”,通過專業學習、實習實訓、技能大賽等,突出培養工匠精神,引導學生豐富知識、提升技能、追求卓越。針對三年級學生職業性學習特點,實施“啟航計劃”,通過職業指導、頂崗實習、畢業教育等,突出培養勞模精神,引導學生愛崗敬業、規范服務、樂于奉獻,以一名“準職業人”揚帆啟航。
3.2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實現教育教學一體化
推進教育教學一體化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只有強化“三全育人”,把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推行教育課程化、課程教育化,才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綜合素質提升與技術技能培養的有機統一。一是建立政策保障機制。學校要成立素質教育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審定素質教育工作計劃,協調部署全校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學生工作處,負責指導落實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教務處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質量管理處負責落實素質教育的診斷與改進。各二級學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各班主任是責任人。學校制定相關政策保障,將素質教育成果納入教師職稱評聘,全面疏通素質教育工作量核算、工作成果認定、工作隊伍建設等政策堵點,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二是建立一體化推進機制。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知識、能力、素質等要素,實施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將素質教育納入必修課教學,把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公共基礎課、專業課、素質教育課進行一體化統籌設計,各專業建立培養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公共基礎課程平臺,搭建“共性+特性”的專業基礎共享平臺以及素質教育課程平臺,統籌構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素質教育課課程體系。設計并實施學分置換與抵換制度,釋放學生個性化發展空間,實現素質教育學習成果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
三是建立素質教育信息化平臺。為適應“互聯網+素質教育”發展需求,克服素質教育活動管理、成效評價、學分轉化等難點問題,學校要建設素質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學生通過手機就可以網上申報項目、在線查詢信息,打造實用、快捷、全面的網上事務流程。教師通過實時大數據采集,對學生素質教育情況進行過程記錄,精準把握學生素質狀況,實現素質教育管理一鍵化運行、素質教育成績可視化解讀、素質學分反饋前瞻化預警和素質教育成效常態化評價。
四是建立四方聯動協同機制。學校要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協同育人機制,打造學校、家庭、企業、社會四方聯動的素質教育實施共同體。與行業企業實施雙主體育人,簽訂《人才培養協議書》,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選定教材,共同組織教學管理,共同開展考核評價;建立家校聯系制度,組建家長聯系群,遴選學生家長參與素質教育課程建設和成效評價;通過“校內自建,校際共建,業內聯建,社會饗建”等四種途徑,建立校風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定期開展實踐育人活動。
3.3豐富實施平臺,實現素質教育協同化
豐富多樣的素質教育形式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只有根據素質教育內容及教育教學活動類型的不同特點,豐富素質教育平臺,特別是做到“理實一體”,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增強素質教育的有效性。為了促進傳統的學科教學走向課程與活動協同育人、孤立的德育走向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素質教育要與專業教育、學生管理有機結合,搭建素質課堂、專題教育、精品活動等教育平臺,形成以素質課堂為主體,專題教育、精品活動為兩冀的“一體兩冀”實施平臺。素質課堂凸顯理論性,通過課堂教育,提高素質理論知識,促進知行合一;專題教育凸顯教育的時代性,重點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精品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寓教于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扎實的技術技能。素質課堂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理論支撐,專題教育提供內在動力,精品活動提供實踐途徑,三者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補充;既各有側重,又共構體系,協同育人。
3.4開發素質特色課堂,實現素質教育課程化
創新素質教育課程化實施,開發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習課堂”;以深化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的“創課堂”;以強化體質、凈化心靈、快樂成長的“悅課堂”;以美化形象、陶冶情操、提升修養的“雅課堂”;以培育勞動精神、強化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為主的“勤課堂”等素質課堂。素質課堂突出“習課堂鑄魂、創課堂求新、悅課堂兼愛、雅課堂崇美、勤課堂尚行”的綜合育人功能,嚴格按照課程的要求進行設計、實施和評價。要成立素質教育教研室,組建課程建設團隊,制定素質教育課程的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明確課程定位與性質、課程目標與任務、課程結構與內容、課程實施要求與評價方式。開設素質教育課程,編寫課程教材,制作課程課件。做到“每課必有課程標準,每課必有教材,每課必有教案,每課必有教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課內課外結合、校內校外聯合、虛擬實景契合”的“四有四合”立體素質課堂。
參考文獻
1丁英平,陳霞.高校素質教育面臨的困境與發展突破之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86-87+93.
2周建松.基于高質量發展的高職院校素質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9(07):57-59.
3楊賽.基于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01):122-123
4閆琳.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問題研究[D].甘肅:西北師范大學,2019.
作者:曹秋萍 張茜 單位: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