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20:41: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文化自信語境下文化類綜藝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綜藝市場現狀概念界定文化類綜藝雖然屬于綜藝節目的范疇,但與其他綜藝節目有所區別。文化類綜藝內容的表達和形式的呈現都與文化緊密相關,是在對傳統文化高度重視的浪潮中產生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是以娛樂性、大眾性、消費性為基底,以主流意識形態為引導,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傳播傳統文化,并兼顧娛樂性和文化性的綜藝節目,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重要輸出口,同時也承擔著建設、傳承及傳播傳統文化的重任。文化類綜藝節目借由綜藝節目的表現形式,拉近傳統文化和大眾之間的距離,通過新媒體渠道進一步傳播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類綜藝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又與時代潮流相結合,不斷推陳出新,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使其深入人心,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發展現狀文化類綜藝節目發展至今,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節目,它們既做到了文化的傳承,又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且類型多樣,涵蓋廣泛,如詩詞類綜藝《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決賽中武亦姝的“飛花令”片段的傳播尤其廣泛,讓觀眾在激烈的競賽環節中感受到了詩詞之美;而后又出現了《朗讀者》《國家寶藏》《書畫里的中國》《經典詠流傳》等諸多優秀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在內容上,文化類綜藝包含書畫、文物、建筑、歌曲、詩詞等。其中,諸多經典的“出圈”場面至今仍然也為人們津津樂道,如《國家寶藏》中體現出對傳統文化復原的堅守和尊重,更加全面、立體地展示出了中華瑰寶的魅力。在表現形式上,文化類綜藝與時代相結合,由技術賦能,與潮流接軌,多種形式融合,呈現出絕佳的視聽體驗。2021年,文化類綜藝節目《舞千年》和《典籍里的中國》又在類型、形式、內容上進行了創新。文化類綜藝存在的問題目前,文化類綜藝市場存在同質化問題,即同一種類型的綜藝節目不止一檔,比起不一定符合觀眾口味而要承擔收視率風險的原創,對已經被市場檢驗過的成品進行改編顯然更有成功的把握。如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還有《見字如面》與《朗讀者》;浙江衛視的《向上吧!詩詞》,安徽衛視的《少年國學派》,以及愛奇藝自制綜藝《登場了!敦煌》與《登場了!洛陽》,另外僅與“故宮”IP相關的綜藝就有《國家寶藏》系列與《上新了·故宮》等。其2CULTUREINDUSTRY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影視表演FilmAndTelevisionPerformance中雖然不乏優秀的文化類綜藝節目,但是市場同質化問題不容忽視,一種類型的節目“走紅”后,會涌現出更多同類型的相關節目。因此,文化類綜藝市場需要更多的創新驅動,需要更廣闊的創作思路,才能打開傳播新局面。
文化類綜藝創新傳播路徑
沉浸式故事性敘事引發情感共鳴
沉浸式故事性敘事是文化類綜藝在表達形式上的新探索。《舞千年》第二章《俠骨傘影》和第三章《越女凌風》兩個舞蹈節目劇情相互銜接,遙相呼應,且《俠骨傘影》留下的懸念在《越女凌風》中被解開,帶給觀眾沉浸式追劇的期待感。推陳出新的節目創作方式讓觀眾在沉浸式感受舞劇中鮮活角色魅力的同時,可以進一步領略傳統文化風采,使其在絕美的視聽體驗中領悟舞蹈的文化內涵,沉浸式故事劇情與舞蹈相輔相成?!兜浼锏闹袊分兄鞒秩巳鲐悓幊酥鞒秩说纳矸萃猓€代表著后世子孫。撒貝寧以真實歷史人物的生平為題材進行故事性敘述表演,并作為后世子孫穿越時空與先輩相遇,為其講述后世的發展,他在穿越時空后與先輩共同回溯歷史,以古今對話的方式,滿足了觀眾希望先輩看到如今生活的愿望,使觀眾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實地取景到鏡頭語言審美,該節目脫離了刻板的說教,使觀眾真正感受到故事性敘事下的文化之美。文化類綜藝的故事性敘事創作不應過于偏向綜藝節目的娛樂性質,而是要堅守住應有的文化內核,平衡娛樂性和文化性。文化類綜藝要做到讓大眾感受故事性敘事中厚重的歷史文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多面性,并進行適當的“陌生化”處理,讓觀眾耳目一新。這樣的文化類綜藝既能吸引年輕受眾的注意力,又能滿足年輕受眾的好奇心,而且也拉近了傳者與受者之間的距離。沉浸式故事性敘事的表達方式在擴大受眾范圍的同時,也達到了傳播的效果,實現了傳統文化的“突圍”。
新興技術賦能,綜藝質量提升
在技術賦能下,文化類綜藝的質量有所提升。新興技術在綜藝節目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技術賦能下文化類綜藝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舞千年》大多為實地取景,部分節目出于劇情需要使用新興技術,從而為舞蹈節目錦上添花,如節目中運用的5G、AR等技術。第四章《幻世金剛》以架空背景開篇,嚴重的環境污染造成世界末日,金剛救世,虛實交錯。《絲路花雨·夢幻伎樂天》打造的天宮場景,作品《火》在特效和技術的加持下打造出視覺盛宴。《典籍里的中國》運用環幕投屏、AR技術、實時跟蹤等手段表現出中華典籍中的傳統文化。技術賦能下,文化類綜藝節目呈現出的視覺盛宴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新興技術是講述中國文化故事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并非一定會提升文化類綜藝的節目質量,綜藝內容和技術手段應該相得益彰,無論是特效制作還是對CG、AR等手段的運用,技術賦能只是錦上添花,最終目的是要服務于觀眾,使觀眾在科技感和歷史感的交融之中感受文化的內涵,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拔幕?科技”的表達方式兼顧了時代性,跳出刻板的文化表達框架,脫離了傳統的說教,為文化類綜藝的傳播和口碑助力。
互動式傳播增強受眾參與感
視頻彈幕互動衍生出的“?!笔禽^為常見的互動式傳播方式,開放的討論空間是互動式傳播的土壤?!段枨辍吩趩袅▎袅ㄒ曨l網站播放,每一章的舞蹈節目的背景都會在彈幕上被科普,除了科普類彈幕外,還有玩梗的彈幕如“滴!皇帝體驗卡!”“排隊篡位,有序登基”“接著奏樂接著舞!”等。《舞千年》還會在每一期節目播放后設置打分環節,由分數決定最后的最佳節目,這增強了觀眾的黏性和關注度;另外還會在二次創作的剪輯視頻下與創作者互動。彈幕的互動性減少了大眾對傳播和安利的抵觸程度,甚至還增添了趣味性?!兜浼锏闹袊分醒輪T所扮演的歷史人物出場時,觀眾也會通過彈幕進行互動,彈幕會與撒貝寧一起說出“列祖先賢,請受后輩一拜”。互動式傳播由傳者和受者共同完成,節目與觀眾雙方以另一種“在場”的形式在互動中加深對文化的記憶,并在互動中完成情感的聯結,從而使觀眾增強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完成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文化類綜藝不應是單方面的灌輸,而應形成互動,官方在互動中獲得堅守文化創作的信心,不斷改進綜藝,鼓勵二次創作,并在二次創作的相關作品下與創作者互動,形成良性的文化類綜藝生態,促進文化類綜藝的傳播。
內容為王時代下的深度耕耘
文化類綜藝新穎的形式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是“翼”,真正的“骨”是被深度耕耘的內容,只有“骨”立起來了,才能真正地把文化的“臺子”搭起來。文化類綜藝節目層出不窮,真正獲得廣泛的現象級傳播的節目卻并不多,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核心始終是內容,只有高質量高標準有深度的內容,才能打動觀眾,贏得真正的流量。在《舞千年》中,節目《醒獅》的選材不局限于對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的改編,而是取材廣東地區的舞獅民俗,在傳播地方文化民俗的同時表現了亂世中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典籍里的中國》除了大眾熟悉的李時珍、屈原等,還選擇了伏生、宋應星等歷史人物,多層次挖掘歷史人物故事,拓寬觀眾的認知,加深觀眾對這些人物的理解,激發觀眾的好奇心,最后收獲了高口碑,獲得了廣泛的傳播。文化類綜藝不能僅停留在愉悅大眾的層面上,要在娛樂的過程中加入富有思想性的內容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文化類綜藝的創作要把好內容關,將選題的范圍放寬到廣闊的歷史當中。
文化類綜藝創新傳播的舉措
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差異化傳播
當下,文化類綜藝市場存在同質化的問題,且對某一類文化的探索和創作不夠深入,缺乏以不同的地域色彩為創作基礎的文化類綜藝。中國有2000多所博物院,不同地區的館藏文物、地域風俗都值得被挖掘,可以將其做成特色的文化類綜藝,豐富綜藝的文化內涵,改善市面上的同質化問題。文化類綜藝未來應該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進行差異化傳播。這不僅可以起到保護地域文化的作用,更可以通過地域文化的差異化傳播打造不同地域的文化名片,建立特定文化符號與特定地域的能指聯系,樹立起地域城市的差異化形象。新穎的差異化題材也能讓觀眾眼前一亮,擴大節目傳播范圍,同時地域文化也能在新時代下得到延續與傳承,并煥發出新的生機。
開發新的文化IP,樹立文化自信
文化類綜藝不應該止步于已有的、已經成功的IP上,而應著眼于浩瀚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在兩千多所博物院、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探索并開發新的文化IP。故宮和敦煌的文化符號及其衍生文創都在文化市場上穩穩扎根,在文旅、文創、文博方面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文化產業鏈。文化創作者應該在新的領域開拓進取,將其他文化IP帶入大眾視野,并進行深度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才能適應因時代與生活不斷變化而出現的新需求,才能抓住年輕化、需求多元化的受眾的眼球。文化類綜藝節目要保持對文化的挖掘和創新性轉化,為傳播傳統文化提供充足的動力和內容的支撐,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做出努力。文化的傳播需要“百花齊放”,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創新表達形式
差異化的文化內容也需要差異化的表達形式。傳統文化類型繁多,需要差異化的表達形式將其區別開來,給予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文化類綜藝僅停留在文字呈現層面是遠遠不夠的,其更需要將視聽結合層面作為切入口,進行表達形式的創新,調動觀眾的多種感官進行綜合感受,在題材選擇和內容深耕上要更加精細化和差異化?!段枨辍返摹皠∏?舞蹈”和《典籍里的中國》的“文化節目+戲劇+影視化”的形式創新助力其獲得現象級的傳播。文化類綜藝節目可以借助畫面的升級,為觀眾帶來絕佳的視聽體驗,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進而傳達文化內涵,讓受眾感受文化魅力。文化的類型繁多,不同文化的傳播需要借助不同的表達形式,且不必受限于主流的框架,比如許多畫手會將博物館的文物擬人化,如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擬人形象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廣受好評。內涵厚重、外形肅穆的文物也可以有趣味性的卡通表現形式,讓文物和文化都在大眾的眼中“活”過來,可以提高大眾對文化的接受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也拓寬了文化類綜藝的創作思路。文化類綜藝要在牢牢抓住文化土壤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表達形式,讓文化“活起來”,走入大眾的視野。《舞千年》和《典籍里的中國》的現象級傳播也為后來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創作提供了借鑒與參考。近年來的文化類綜藝在節目類型、節目內容、表現形式和創新性轉化上都有優秀的成果產出,這一切都建立在大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保護的基礎上,最終牢固樹立文化自信。文化類綜藝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搭穩文化的“臺子”,牢牢把握好內容的“骨架”,優秀的內容是傳播的根本?!段枨辍繁鸷?,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文化參贊兼巴基斯坦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駐貝爾法斯特總領事發布推特對其進行贊揚。文化類綜藝要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聆聽中國聲音,廣泛深入的文化傳播也是對文化的有力保護,把優秀的中華文化與中國國家形象緊密結合起來,讓文化自信不再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真正走入大眾心中,筑牢人們心中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馮國慧.文化自信語境下的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創作探析——以《舞千年》為例[J].視聽,2022(06):60-62.
[2]朱子敏.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以文化類綜藝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1(07):87-89.
[3]李建波.文化類綜藝節目的話語建構、媒介生態與傳播價值[J].傳媒,2022(08):93-95.
[4]楊一聞.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困窘與突破——以《典籍里的中國》為例[J].視聽,2021(11):40-41.
作者:?;刍?單位:西安財經大學新聞傳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