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2 09:27: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轉變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從長遠來看,現代化農業發展、農村轉變必須要依賴技術轉變與創新。基于此,本文擬探討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的轉變問題,希冀能為推動農業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建言。從而進一步夯實農業的基礎地位。
1傳統農業技術與現代農業技術概述
1.1傳統農業技術特點
我國傳統農業發展記錄著我國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進程,始于先秦,一直到民國,才開始進入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時期。傳統農業技術特點主要是:集約利用性;精耕細作、因地制宜;農業為主,畜牧業等多種形式結合發展。我國傳統農業最初在土地利用上實現了集約型發展,后經過生產技術的不斷改造,逐漸從粗放型農業變成精耕細作型農業,然后因地制宜地形成以農業為中心,畜牧業、制造業等結合的農業發展形態。
1.2現代農業技術特點
現代農業技術就是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化學技術、機械技術為技術支持與導向的綜合型農業技術,現代農業技術是高度融合的技術?,F代農業技術特點主要是:基因變異性,傳統農業技術結合生物技術,實現了生物基因的物種轉移,提高了作物養殖效率;復合性,利用化學技術,農業技術開始應用于肥料研制中,豐富了作物肥料類型;機械自動化,傳統的農業設備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機械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2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轉變的策略
2.1傳承傳統農業技術精髓
傳統農業技術是我國傳統文明的代表,是傳統文化的組成,在農業技術發展中,堅決不能拋棄傳統農業技術。傳承農業技術的民族性特點,傳統農業技術是適合中國傳統國情的,在當今現代化社會建設進程中,無論是農業技術還是其他產業技術都必須順應社會的發展,在經濟創新改革這個大環境下,進行自我改革與創新。傳統文化在發展進程中,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農業文明在發展過程中,也要堅持其民族性,堅持傳統農業技術的地區性,堅持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總結傳統農業技術經驗教訓,發展創新理論知識。我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這是我國最明顯的國情,也將會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國情。現代農業技術未來發展趨勢一定是可持續發展集約型精耕細作模式,現代農業技術的集約性是知識與技術的集約,不是勞動力的集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農作物的循環發展,而是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人才的持續發展,是技術的持續發展。
2.2改造創新傳統農業技術
社會的發展需要繼承與創新,農業技術的發展也需要繼承與創新,在繼承傳統農業技術精髓的同時,還要創新技術,發展農業經濟。報告的主要內容指出,新農村建設要加快農業技術建設,要重視農業人才培養,優化農業市場改革。農業技術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提高農民幸福感,農業經濟是主要手段,人才是技術創新核心力量。首先,要加強技術研究與技術傳播。一直以來,政府非常重視農業技術研究,對技術科研機構投入比例很大。在未來農業發展中,相關部門要加強生產要素研究,提高生產效率。加強科研機構的政府鼓勵,加強農業技術科研人員薪資水平,鼓勵技術創新,打破傳統農業技術的思想牢籠,培養專業的技術科研人才,加大技術研究的人力投入。還要加強技術傳播人才的培養,優化高校農業專業結構,加大農業院校的資金投入,加強教學設施建設,創新高校教學模式,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農業技術綜合技術人才。其次,要優化產業結構。優化農業經濟市場產業結構,鼓勵綠色農業產業發展,給與綠色產業創新企業政策鼓勵與經濟支持,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創新農業發展結構。政府要優化經濟市場結構,把傳統農產品企業目標消費轉變成商業生產利益消費,建立健全的市場管理制度與監督機制,規范農業市場經濟活動,凈化市場競爭環境。
2.3加強“互聯網+”農業技術發展
在當今21世紀,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技術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農業技術發展也要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物聯網信息技術,實現農業技術智能化發展,農業設備自動化發展,形成國家農業技術網絡系統,利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實現農業技術的共享與傳遞,實現農業技術全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桂東.農業技術創新與農業現代化關系研究[J].農技服務,2017(13).
[2]成連香,吳述云,楊曉暉,等.淺議傳統的農業技術向現代的農業技術的轉變[J].農業與技術,2016(20).
作者:王明霞 單位:東營區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