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7 08:57: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現代經濟、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服裝早已不單單是驅寒保暖的物質必備,在文明社會的人際交往中,服裝是展現個人審美品位、精神面貌、個性氣質的外顯,甚至成為人際交往的名片。服裝的流行既是潮流先鋒們個性特征的表達,又是消費大眾趨同從眾的心理特點在消費行為上的結果,它引領了市場的生產和銷售,是服裝設計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高校在服裝設計的人才培養中,應充分重視行業與市場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探索適應社會生產實際的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符合需要的高級專業人才。因此,學校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市場導向應該保持敏感態度,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市場導向為主,通過對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將服裝設計方法、美學原理、工藝技巧和面料知識等進行融匯貫通,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對教學手段的改革
隨著我國傳統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過去以低附加值生產加工為主的服裝企業正逐漸向著自主創新、培育本土品牌方向發展。與此同時,“互聯網+”催生了大量的電商服裝品牌,市場對于掌握現代設計方法、生產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級人才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除了傳統的服裝設計師和制版師,伴隨行業的發展和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服裝陳列師、服裝搭配師、時尚買手、時尚編輯、時尚插畫師、時尚博主等相關職業紛紛涌現。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服裝市場對學生在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要求進一步提高。傳統的高校服裝專業教學往往過于強調專業理論的學習而忽視設計實踐的訓練,在技術應變上更是要遠遠落后于企業生產技術的更新步伐,學生的知識結構與企業需求難以匹配?;谑袌鰧蚝蜕a技術的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高校的專業教育應順應這一大趨勢,制定緊密貼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對課程結構進行科學的構建,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如“MOOC”慕課教育、微課平臺,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和專業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虛擬仿真技術在服裝銷售領域的應用也推動著服裝專業教學從內容到手段的變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為高效的技術環境,從打板、修板、動靜態模擬效果到服裝在虛擬環境中的展示,實現了與產業技術更新的對接,使人才的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相適應。
二、對教學方法的改革
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學任務實施過程中對教學效果的保證,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盡管教學方案設計完美,但是如果缺乏有效的方法,其作用也難以發揮出來。設計人才的培養終其目的在于為社會提供符合經濟發展和生產需求的人才儲備,因此,市場導向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指揮棒。應用型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市場培育的沃土,如何將實際的生產實踐與專業理論教學相結合,形成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良性模式,是近年來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改革中,轉變教學方法,將市場實際項目、專業賽事引入課堂,結合專業設計教學的內容進行消化融合,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紙上談兵、方案不再是空中樓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作品質量。就目前來看,構建項目制教學法是高校改革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途徑。所謂項目制教學,就是將真實的設計項目引入專業課程教學,圍繞項目要求進行信息的采集和方案的設計,設計創作有著明確的現實目標和品牌需求。項目制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失衡局面,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能夠鼓勵學生發揮其自身的長處,調動其積極性參與到服裝設計的實踐中來,對于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在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實施項目制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注意項目特點與教學內容的匹配關系。項目制教學解決的是學生在知識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起到啟發思維和引導創意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切合市場當前的需求來進行項目教學,根據課程內容選擇相應的項目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兩者的關系達到融匯貫通。(2)在項目制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應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在進行項目教學時,教師和學生一樣成為知識的探尋者,教師充分利用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創作思維進行啟發,將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調動起來,教師也應該融入到學生的團隊中,為學生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將項目教學進行優化。(3)建立完善的項目教學評價機制。在課程結束時應及時對教學效果、項目實施過程、實施結果進行綜合評定,針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結果的質量作客觀的分析。而這樣的分析、評定的主體應交由企業、學生自己以及后續的市場反饋,以此將項目教學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
三、對教學內容的改革
服裝設計是實踐性特別強的專業,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我國服裝產業近些年的不斷發展和升級,服裝市場呈現出細分的態勢——在產品類別上的細分、風格上的細分、功能上的細分等等,相應的對服裝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術要求也在不斷更新。高校的服裝專業教學應充分重視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作出相應的調整。我國開設服裝設計專業的院校,除了少數紡織服裝專業院校外,還有占大多數比例的綜合性院校,共計200余所,在進行專業方向設置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不宜“一刀切”式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應結合各院校的實際情況和所在區域服裝市場的發展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在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高校應結合自身在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專業特色定位等方面的情況,確立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隨著中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和二孩政策的推行實施,中老年服裝、功能性服裝、童裝、親子裝等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一個企業在產品線開發上往往具有相對明確的品類定位,作為專業設計師也往往有明確而具體的研究發展領域。過去籠統的理論教學,脫離實際的課程設計,往往造成畢業生在就業時的無所是從,看似什么都會一點而實際在生產實踐中才發現無法適應企業生產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可根據產品的分類進行模塊化教學,以市場為導向,細化教學內容板塊的劃分,應對市場變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傳統服飾文化的寶貴資源有待挖掘和開發應用,市場上越來越多旨在傳承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自主品牌紛紛嶄露頭角。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地,在文化傳承和創新應用上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結合各院校所在區域的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并從中汲取靈感創新發展,是當代高校服裝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廣西師范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立足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以地方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為重要線索,融入服飾色彩與圖案、服裝材料再造、服裝結構設計、民族服飾設計、服裝配飾設計、創意服裝設計以及畢業設計等課程的教學內容,從圖案、色彩、材料、工藝、結構等方面對民族服飾資源進行教學研究和設計開發,獲得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和社會影響力。從近年來的中國大學生時裝周各個院校的畢業設計命題和作品來看,也越來越明顯的反映出高校對于傳統文化在專業教學上的重視程度。
四、對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現代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推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的設計實踐打造緊貼市場的平臺和空間,是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接軌的有效途徑。蓬勃發展的各類互聯網銷售平臺,為仍然身處高校學習階段的學生提供了門檻較低的接觸市場的機會,利用互聯網營銷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基礎。
1.“學校+企業”打造理論到實踐應用的平臺
高校和企業分別是人才的輸出和輸入單位,兩者在人才培養和需求目標上應該具有一致性。校企合作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容易形成重形式而輕內容的結果,甚至是為了完成專業建設指標而進行的任務式合作,沒有實現學校教學與企業實踐的真正對接。在合作中,學校應該結合企業的產品開發需求和生產節奏來對課程結構、授課時間、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調整,以實現合作效果的最大化。同時,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營銷學和心理學的相關課程,提高學生的市場分析能力,提升品牌意識,并能夠運用專業理論知識為企業的生產和發展獻計獻策,實現專業建設與企業發展的攜手共進。
2.“教師+設計師”組建專業教師團隊,為人才培養提供師資保障
在教學過程中,師資力量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師在科研、理論研究上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但在生產實踐方面由于工作性質的不同而有一定的欠缺,在結合市場實際項目指導設計實踐時往往力不從心。針對這一情況,學??梢愿鶕献髌髽I的實際,挑選一些在服裝設計生產一線具有豐富經驗的設計師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實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使學生在專業教師團隊的指導下進行學習,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3.“學生+品牌”從校內培育到校外發展,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
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在老師的指導下創新創業,甚至創立自己的品牌,利用互聯網銷售平臺接觸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并接收市場反饋信息,為畢業后的自主創業積累市場經驗。同時,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自覺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目的明確,對專業的認識能夠有效結合自身的未來職業規劃,提升專業上的綜合素質。
五、結語
基于市場導向的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是高校為應對服裝市場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而作出的能動反應。對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其目的就在于為社會生產提供適應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實現高校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的對接,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提升生產企業的競爭力和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