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9 09:14: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逐年增高。根據《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6-2017)》顯示,截至2017年6月,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上升至34%。農村網民規模也在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占比為26.7%,規模為2.01億,預計2018年中國農村網民規模將達2.4億。隨著互聯網運用的不斷普及,網絡消費迅速滲入各個領域,我國農村網絡零售規模繼續保持加速增長態勢。2016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8,945.4億元,其中實物型網絡零售額5,792.4億元,服務型網絡零售額3,153.0億元。2017年上半年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5,37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1%,高出城市4.9個百分點,占全國網絡零售總額17.3%。2016年,全國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588.7億元。其中,經濟作物網絡零售額達1,288.8億元。主要經濟作物中,水果、草藥養生、茶飲網絡零售額分別為341.9億元、308.1億元和277.3億元,位于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的前三位。截至2016年年底,農村網店達832萬家,占全網25.8%,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000萬人。農村網絡零售單品數(SKU)達到2.93億個,占全網20.3%。2016年全國有網商村莊比重為17%,東部為64.5%,中部為19.6%,西部僅有8.1%。農村網商發展向中西部輻射。
二、電子商務下農產品質量堪憂
電子商務的操作是在完全虛擬化的環境中進行的,交易雙方磋商、簽訂合約等過程必須通過互聯網完成,無法觸摸到實體的農產品。農產品由于具有生產周期長、易于腐爛的特性,尤其是蔬菜水果,采摘后如不能及時消費則會導致腐爛變質,同時受污染的農產品對身體的危害具有潛伏性,賣家對于產品質量的安全性保證是極其必要的。網絡電商平臺雙方交易完全虛擬化,絕大多數農戶的市場占領意識、品牌概念薄弱,農戶個體力量單薄,無法形成大規模的標準化生產,另外加之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農產品電商的質量衡量標準難以統一,給網絡交易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受理銷售服務類投訴69,397件,其中遠程購物為投訴最多的領域,占比達59.3%;而遠程購物中,以網絡購物投訴為主,占遠程購物投訴的70.6%?!?017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測報告》顯示,2017年零售電商投訴占比76.24%,零售電商類(綜合零售電商、垂直零售電商)投訴占全部投訴60.59%,比例最高,為投訴“重災區”,投訴占比同比增長7.91%,商品質量和假冒仍是投訴熱點。隨著電商渠道成熟、消費者收入提高、觀念改變,對網購商品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電商平臺、品牌商共同出力,同時加強政府和消費者的監督,才能更好地構建正品電商環境。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事關社會穩定發展的永恒主題,農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更是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近些年對傳統商業模式和公眾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三、西安農產品電子商務監管現狀
在最新頒布的《食品安全法》中,我國首次將網絡食品納入監管,規定了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兩項義務:一是要對入網經營者實名登記;二是要對依法取得許可證才能經營的食品經營者許可證進行審查。兩項義務的本質也只是表象的索證索票,沒有出現權威的政府機構對電商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還是將監管的職能下放集中于第三方交易平臺,監管主體缺乏權威性,并且平臺和電商企業存在“利益共同體”的特征。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導致相關法律制度建設相對落后,現有監管手段難以滿足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監管需求。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第一,現有監管方式過于落后。目前,各地政府多采用“以網管網”的方式對電子商務行業進行監管,但除北京等少數地區外,多數地區并未建立起現代化的基于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監管體系,西安的“以網管網”仍處于初級階段,監管技術水平不足,亟須提升。第二,西安各地區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監管存在數據孤島問題。電子商務的特點使得銷售商并不一定是生產者,農產品電子商務更是如此,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可能已經過多次流通,網絡的虛擬性使產品流通變得更加復雜,整個交易和流通過程具有跨區域、跨省份的特征。調查顯示,問題主要是,有些生產企業制售假劣產品;電商平臺、店鋪助推假劣商品銷售;政府部門對電商平臺、店鋪監管尤其是對制售假劣商品企業懲處不嚴;缺少對電商監管的法律法規、缺少統一有效監管的體制機制。如果以上監管現狀不妥善解決,在缺乏公平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必然無法保證農產品電商的質量安全,進而阻礙電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西安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議
西安特色農副產品非常豐富,手織布、刺繡、鍋盔、獼猴桃、蘋果、干果等深受群眾喜愛。全市以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為目標,以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為支撐,創新思路,健全機制,加大監管,有效保障全市農業產業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2017年西安農產品線上交易額突破13億元、同比增加30%的目標,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原則,制定相關措施。包括:市財政安排3,000萬元,主要用于區縣電商服務中心和電商園區建設、電商龍頭企業培育、知名網銷產品扶持、示范創建、物流體系建設、人才培訓等工作。一是積極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督促、指導長安區、鄠邑區積極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并在鄠邑區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試點工作。同時,積極配合食藥監部門,成功創建了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二是推進食用農產品產地合格證試點。制定印發了《西安市農業林業委員會關于開展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時選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以及正在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的閻良區、長安區、鄠邑區作為主要試點區縣,選取有意愿的灞橋區、周至縣作為補充試點,每個試點區縣安排創建經費。三是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工作。牽頭開展農資打假和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集中力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排查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性、行業性、系統性風險隱患和“潛規則”。四是推廣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對于農產品生產環節、加工環節、流通環節可利用安全追溯網絡系統實行全過程追根溯源,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商品,消費者可查詢商品的產地、物流信息、檢疫信息等,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可于第一時間查詢是哪個環節存在問題,直接到問題根源快速處理。西安市閻良區依托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機遇,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建立了一套適合當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平臺。主要以二維碼標簽為載體,鏈接農產品生產信息和企業電商入口,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為閻良甜瓜等優勢農產品開辟高端市場鋪路護航,為食用安全提供保障。五是認真落實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將地方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范圍,并建立以屬地居民食品安全放心指數為主要依據的評價制度。每年定期組織開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評比,對本年度轄區內各區、縣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狀況進行公示,對成績突出的給予表揚,對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并追究責任,以此推進監管人員提升監管能力,落實監管職責,保障轄區內人民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