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04:23: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等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小學生;心理 ;教育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師、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針對新形勢下兒童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農村小學生由于受到社會、家庭、學校、經濟、文化等各種條件的限制,特別是學生家長陳舊觀念的影響對教育者來說帶來了新的課題與挑戰,強化小學生的現代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從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等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激烈竟爭,生活日新月異,小學生周圍的一切也急劇地變化著,這毫無疑問影響著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據我觀察,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 物質逐漸豐裕。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小學生比較容易滿足,考試取得一個好成績,只要有一粒糖的獎勵也會欣喜若狂,比較重視老師和家長的表揚?,F在物質豐裕,還有部分先富起來的家庭,家長過于寵愛孩子,對物質的要求有求必應,以致于有的小學生對表揚、鼓勵無所謂,對什么事都滿不在乎。
2. 教育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輩。小學生的父母忙打工,農村留守兒童現象普遍存在。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責任。俗語說的好“對孫子只許疼,不許管”,祖輩疼愛第三代,比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顧,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時由于照顧太多,他們的能力得不到發展,甚至出現心理、行為方面的問題。
3. 家長文化程度相對偏低。在農村為數不少的家長,由于他們自身文化程度相對偏低,根本就沒有塑造孩子健全心理的意識,因而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片面認識,認為孩子只要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就是教育的全部,忽視對孩子心理、行為方面的引導。
4.獨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現欲過強。在班級集體中表現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環境的改變,大多數家庭獨門獨戶,沒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動,在班級集體中往往幾個能干的學生無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幫助。個別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太強,有的學生覺得自己很聰明,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上課舉手發言很積極,只要老師沒有請他回答問題,就認為老師不喜歡他,故意講話、吵鬧,有時甚至鬧得無法上課,他們只是希望老師注意他,并看到他的能力。
二、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但首先要樹立以下這些觀念:
1. 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所謂“新”,是課堂和班級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作為平等的人,幫助學生發展。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課堂上的師生互助,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對學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樣學生的心理健康對老師也有益。在實踐中常有這樣的例子:教師心情好,學生也顯得特別好,教師心情不好,學生事情也多,心情更煩;氣氛好的班級,教師教學順,教學成果也易見,班級氣氛不好,學生問題多,教學不見效果。其中的緣由就是教師與班級學生互動的心理現象,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有益于營造班級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圍,對教師學生都有利。
2. 尊重每一個學生。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首先教師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沒有問題學生,只有學生的問題,教師要消除對學生智商問題的錯誤認識,即便是智商臨界的學生從理論上講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可以完成的。其次,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學生和評價學生,在小學教育實踐中,尊重每一個學生不應該只是一種理論討論,而是具體的操作;不應該只是教師和顏悅色地面對小學生,而是具體有效的幫助和教育小學生發展;要明確尊重學生和放任學生的區別,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才能真正實現學校以學生發展為本。
3.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設小學生班群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全面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矯正問題。
4.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三分之一好、中、差,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
5.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記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并還有時間上的規定。
6.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是小學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小學階段。
三、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學校、家庭和學生自我教育三條途徑進行: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采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積極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我們一般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也是時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個案教育。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做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
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根據各班的不同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老師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和游戲活動,學生可以說出心里話,并傾聽別人的心聲。
2.指導家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完成是不夠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家庭教育才是主要的。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長學校,家長節假日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多提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指導小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要通過多種途徑使小學生知道它的重要性及基本常識,知道心理若有疑問怎樣才能獲得幫助。比如心理輔導室,帶小學生參觀比講它的作用更合適。
指導小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從實用出發,教會小學生幾種常用方法,如:(1)學會放松。要使小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閱讀等方法調節放松。(2)與人談心。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找老師、長輩、親友談心,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善寫日記或周記,小學生要學會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沒得到本人的允許,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苯逃且豁楅L期而復雜的工程,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把學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在小學這個基礎中的基礎教育階段,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汶上縣次丘高莊小學)
【摘要】本文是在分析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農村小學生現階段出現的主要心理問題特點,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其心理健康狀況的途徑。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
雖然教育部要求在2000年秋季開學起,就要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是到目前為止,在農村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是一個新鮮的名詞。有人在煙臺幾個縣市區中小學走訪調查研究過,只有兩所學校開設了心理咨詢室,配備了專職的心理咨詢教育教師,但沒有一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大多數學校里,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說法,小學生言行出現問題,還是任課老師跟班主任處理。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滯后
在農村小學,一個學生被指認“你心理有問題”,那就等同于被貼上了“精神病、神經病”的標簽,學生的思想、行為出現偏差,他們不會承認自己的心理出現問題,在相對落后的農村文化觀念里,家長更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被指為精神有問題。而對于農村教育工作者來說,他們的眼光幾乎還只是投注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方面,學生的言行問題,教師和家長各自針對具體事件作一些簡單的懲罰與教育,誰也沒有想到要找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心理教育。那幾所絕無僅有的學校設置的心理咨詢室和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當然也形同虛設。
3.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存實亡,但是這并不是說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存在的必要。事實卻恰恰相反。現在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大量存在,“90后”“00后”,獨生子女嬌慣的家庭教育環境,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魚目混雜的網絡環境,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以自我為中心,受不得半點委屈;想要的東西,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家長責備半句,就絕食抗議離家出走;老師一點批評,就大膽頂撞甚至出手毆打老師等等現象,各個地方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應該說,開展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二、農村小學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
1.留守兒童愛的缺失導致的一系列問題:缺乏安全感、自卑、冷漠;2.學習焦慮問題:主要表現為厭學;3.性格與行為問題:主要表現為易怒;4.人際交往方面:主要表現為抑郁恐慌;5.挫折適應問題:主要表現為心理承受能力差,很難獨立面對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難題。
三、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目前,大多數農村小學沒有開展心理輔導活動,這影響了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當務之急,就是要開展好下列心理輔導活動,以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人格。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農村小學也應將心理健康活動課列入課表,可以把班會、隊會等安排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它不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以問題分析、角色扮演、游戲、課堂討論等形式開展活動,選擇學生最關心、最需要、最感興趣、最感到困惑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討論、活動,并親身實踐。在活動中,老師是同學們的好朋友,與大家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煩惱,并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受到教育,健康成長。
2.設立“悄悄話信箱”和心理咨詢室
農村小學大多規模較小,但也應設立“悄悄話信箱”和“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輔導員,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學生的個別咨詢,用尊重、接納、理解的態度,通過聆聽、分析、疏導、建議等方式,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和誘導,解決個別學生的特殊心理問題。
3.開展“留守孩關愛工程”活動
目前,農村小學“留守孩”較多,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作為學校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留守孩關愛工程”活動方案,建立相關制度,開展幫扶結對活動。教師應對每位留守孩進行個案分析,經常與他們談心,并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留守孩”能深切地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4.創設優美環境,陶冶高尚情操
環境是青少年心理發展和道德品質形成的決定性條件,優美環境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首先,農村小學應搞好校園環境建設。農村小學一般條件比較差,但也應做好校園的綠化、凈化、美化工作,讓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賞心悅目,從而樂觀向上;其次,應注意抓好校風校紀,因為良好的校風校紀有助于學生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激發其求知欲,形成合理競爭與合作的態度和方式。
5.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實踐證明,家庭對學生的成長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父母的觀念、態度、教養方式和行為習慣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許多事實表明,學生心理障礙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或喪失,而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和重智育輕教育、重生理輕心理則是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主要表現。尤其是農村,家長文化素質整體偏低,教育方法不當現象嚴重。因此,我們可通過家長學校和家訪等途徑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的意義,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長主動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環境,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摘要】 視力殘疾小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喪失自信心,自暴自棄,形成心理問題,給社會、家庭、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因此我們提出了"蘇北農村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并對此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 蘇北農村 視力殘疾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一、研究背景
視力殘疾小學生由于視力障礙,社會活動范圍受到極大限制,往往認為自己低人一等,產生自卑感,喪失自信心,自暴自棄,形成強烈的逆反心理,表現出無所適從、粗魯、易怒等異常心態。
我國特殊教育研究起步較晚,尤其是有關低視力學生的心理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幾乎很少。為了視力殘疾小學生更和諧地發展,更健康地成長,我們要探索出一些針對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策略,促進視力殘疾小學生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質。 因此我們提出了"蘇北農村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這一課題,并對此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二、分析蘇北農村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1.自卑、孤獨、偏執。先天性視力殘疾小學生和后天性視力殘疾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明顯的差異。先天性視力殘疾小學生看問題更容易片面,容易形成偏執、倔犟和冷漠的心理特征。后天性視力殘疾小學生,或有殘余視力的視力殘疾小學生,表現出自卑、孤獨和敏感多疑。
2.依賴、自私,自理能力差。平時由于父母的溺愛,使視力殘疾小學生不自覺養成一種對勞動的厭惡和對他人的依賴性,自理能力差,自己能干的事不愿干。視力殘疾小學生爭強好勝,目中無人,怕受挫折,容易形成依賴性而缺乏獨立性。
3.容易發怒,行為粗魯。在交際中,有的視力殘疾小學生容易發怒,有些視力殘疾小學生行為粗魯,容易發怒、爭吵或打架,表現出攻擊性,做出過激反映。
4.嫉妒,缺乏自信心。自信心作為一種人格品質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視力殘疾小學生由于視力缺陷,處于緊張、焦慮之中,內心非常痛苦。有個別視力殘疾小學生還表現較強的嫉妒心理,患有多動綜合癥等。
5.青春期綜合癥。視力殘疾小學生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發育發展,心理上也發生變化。一些視力殘疾小學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亦稱為青春煩惱;從某個時候起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稱為青春抑郁,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的問題等。
三、掌握影響蘇北農村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
(一)主觀方面
1.視力殘疾小學生自身生理缺陷的影響。視力殘疾小學生由于生理缺陷,更容易產生自卑感,喪失自信心,自暴自棄,形成強烈的逆反等異常心態。
2.自我評價不客觀。視力殘疾小學生自我評價常受個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3.學生開始逐漸確立強烈的自我意識。當人進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出現了第二特征,各種生理機能基本發育成熟,獨立意識不斷增強,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他們有意無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離。
4.人際關系緊張。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他們與他人相處時常遇挫折,內心極度壓抑和焦慮,變得敏感、多疑和自卑,產生孤獨傾向。
(二)客觀方面
1.家庭方面
(1)部分視力殘疾小學生家庭生活困難,有的家長本身就是盲人,對視力殘疾小學生態度冷漠。
(2)家長的期望值太高。父母盲目追高,致使學生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
(3)家庭的溺愛。父母缺乏正確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溺愛或不負責任的說教,或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以至造成視力殘疾小學生依賴、懶惰、自私等心理。
(4)家庭分裂的創傷。父母離異,孩子會因缺少家庭溫暖而造成心理傷害,是不容忽視的。
2.學校方面
(1)當前在盲校教育管理中,幾乎都是封閉或半封閉的管理,從時空上限制了視力殘疾小學生的社會交往,限制了學生的社會實踐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往往造成退縮、怯懦、恐怖等不良心態。
(2)學校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造成一些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3)一些教師忽視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特點,采用不當的教育方法,損害視力殘疾小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
3.社會方面
社會上個別人對盲人存有偏見,歧視、嘲笑盲人,致使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造成傷害,產生不滿,怨恨的情緒。
四、探索出培養蘇視力殘疾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途徑
(一)自我教育
要發揮視力殘疾小學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視力殘疾小學生學會心理自我調節,學習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如:(1)學會放松。(2)與人談心。(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
(二)學校教育
1.挖掘"隱性"的環境課程,營造氛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隱性"課程是一個多學科通力合作的系統工程,主要包括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對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對視力殘疾小學生道德人格的形成、發展有獨特的價值,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學校應該從視力殘疾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培養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
2.立足課堂,抓好學科滲透,培養視力殘疾小學生健康心理 :每一學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承擔著不同的任務。如全面發展人的思維品質是語文教學中的任務。而數學中的心理教育任務則是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自然學科特別有助于促進觀察與歸納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有助于促進邏輯的與非邏輯的思維品質的結合,形成創造思維的品質。藝術學科可以促進形象思維品質發展與美感、道德感的發展。體育學科著眼于增進人的身體健康,可以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3.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視力殘疾小學生健康心理: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的言行舉止,教育方式對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經常與家長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情緒困擾。通過家長會,宣傳一些心理學知識,讓家長配合對學生進行教育。
4.建立心理檔案,消除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障礙 :為了及早發現視力殘疾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問題,以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教育,給特別學生建立了個人心理檔案。對個別心理障礙嚴重的視力殘疾小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制定分階段的努力目標,目標實現情況及時載入檔案。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生長的基本環境,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家庭是愛的港灣,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與家庭有密切聯系。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方式,讓家長懂得視力殘疾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四)社會教育
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時刻影響著視力殘疾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也能有效地疏導和調適孩子的問題心理。應多建設一些有利于視力殘疾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習、活動場所;多開展一些符合視力殘疾小學生的文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等。
五、反思
課題組對蘇北農村視力殘疾小學生的心理疏導與對策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們將繼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教研中,志存高遠、愛崗敬業、樂于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農村很多家長長期外出務工,導致兒童留守在家,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一種被遺棄感。親子溝通的缺乏,使孩子逐漸變得冷漠。農村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使女孩有種被忽視感,從而產生悲觀和失落情緒。小學高年級兒童已陸續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現,性意識的成熟使他們對異性產生好奇和向往,當對方拒絕這種情感時,涉世未深的他們會覺得生活毫無意義,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針對農村小學生的種種心理困惑,我們該如何實施教育呢?結合個人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彌補缺失的愛,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提供必要條件。教師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彌補他們缺失的愛,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動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以一顆仁愛的心對待心理困境中的學生,要多一份愛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恒心,多聽學生傾訴,多與學生交流,關心他們生活中的疾苦,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尊重他們的人格,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增強信心,克服困難,積極進取,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結合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首先,教師要有目的地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相機點撥,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效應,減少或消除負效應,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如,體育課既能讓學生接受耐力、毅力的考驗,也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協作精神。各學科都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只要教師抓住契機,隨時可以融進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通過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如,利用班會,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發言,旨在鍛煉他們展示自我的勇氣,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獻愛心活動、爬山等,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3.開展專項心理教育活動,創設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學??梢蚤_設心理課,向學生傳授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引導他們對照自己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這些知識運用于實踐,做好自我心理調控,保持健康心理。也可以開展心理講座,選取大家共同關注的某一個心理話題,有針對性地闡述、討論。針對每個學生的特殊情況,可以通過個案心理咨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指導他們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策略解決問題。通過專項心理教育,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培養他們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
4.幫助家長改進教育方法,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為了讓學生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學校可通過系列講座和個別輔導等形式,向家長介紹各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改進教育方法,增強教育的實效性。針對問題比較嚴重的家庭,教師要用關愛學生,為學生前途著想的誠意來感動家長,增強他們教育子女的責任感。
5.發揮榜樣的作用,讓學生自覺矯正自己的不良品行。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言傳不如身教。年齡較大的青春期學生處在偶像崇拜階段,接受建議的過程易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聽名人講座或閱讀名人訪談錄,讓學生了解名人坎坷的成長道路、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勤奮拼搏的精神和謙虛樂觀的人生態度。通過榜樣示范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激發他們的斗志,引導他們豁達面對生活中的成敗得失,自覺遠離不良心理的影響。
6.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實施成功教育。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別是師長、父母的愛護和肯定。個人在成長中得到關愛與肯定越多,其人格沖突就越少,自信心就越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以鼓勵為主,分層次、有梯度地開展教學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特別是對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要求,不斷給他們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然后逐步提高對他們的要求,使他們的自信心得以增強,從而克服煩惱、焦慮、自卑等心理,敢于面對現實,努力爭取更高層次的成功??傊谔岢逃谋尘跋?,我們不僅要重視孩子智力的開發,更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不要忘記探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全面而幸福地發展。
作者單位
楚雄州武定縣白路中心小學
2009年10月的一天早上,有位家長急匆匆地敲開我的宿舍門,說道:“老師你快給我這孩子說一說吧,跟他好好講一講讀書的好處!”原來這名學生不想念書了,如果父母讓他繼續上學的話他就自殺,父母親沒有辦法只好硬拽著孩子來到了學校,經過一番勸說,這名學生終于答應我會好好學習。事后我統計了一下就10月份而言,我校有五個學生逃學,其中有個學生根本沒有到學校,而是躲在草堆里睡覺,等放學的時候和同學們一起回家。在一所偏遠的農村小學里,在短短的一個月里,連續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是部分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
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由于諸多因素,農村地區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仍然是一個薄弱點。
一、現階段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幾年來,由于城鄉經濟、文化、教育的差異和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大量的家基青壯年勞動力涌向城市,這些人的子女大都由家中的老人照顧,致使農村出現了這樣的三種現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長多了,家長對孩子成長過程的輔導少了;二是家長文化水平低的多了,對孩子的成長的輔導少了;三是對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家長多了,對孩子成長用心輔導的家長少了。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他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對這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老師我孫子的父母不在家,請你多哄著些。”等等。基于這種社會現象,部分農村小學生經常表現出:
1.自卑。父母親經常不在身邊,缺乏父愛和母愛,常常有被遺棄的感覺,他們沒有了自信,不敢和人交往。
2.嫉妒。有的農村小學生由于強烈渴求得到父母的愛,當他們看到周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自己的情感無法得到滿足,進而由羨慕發展到怨恨、甚至嫉妒他人;有的農村小學生則盼望得到與其他兒童一樣的學習條件,而這又不可能實現的,難免心理會失去平衡,為自己的不幸感到痛苦,更為別人的幸福感到心痛,有時甚至不惜采取過激行為來滿足自己的嫉妒心理。
3.逆反。有的農村小學生缺乏自身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懷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總覺得老師關心別的學生,偏心別的同學,就是不關心他。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是充滿了不信任感,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導致他們的逆反行為,常表現為“不聽話”、“不禮貌”、“不謙虛”、“惡作劇”等,凡事喜歡背道而馳。
二、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一方面可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開展班級心理輔導工作,增強輔導效果,營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圍,使課堂教學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
2.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心理輔導課。心理輔導課的形式有集體輔導和個人輔導。集體輔導面向全體學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進行學習心理輔導,也可以作健康問題的輔導。如果集體輔導不能解決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那么就應該采取個別輔導形式。
3.充分發揮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指導者,對小學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班主任每時每刻都應關心每一個學生,其任何行動都會影響小學生的一生。
4.每一個任課教師對小學生的心理教育都不可掉以輕心。其實科任教師也可以成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通過創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把學習的快樂傳遞給學生,把好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及時給學生以贊揚,讓學生不再覺得學習是“苦”的,從而融入到學生中,使學生敞開心扉,不但欣然接受老師教給他的知識,還向著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方面發展,達到消除自卑、嫉妒、逆反等不健康的心理作用的目的。
三、開展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難及解決辦法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盡管現階段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應該正視困難,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
1.專業心理健康的指導教師嚴重不足。師資是最大的課程資源,沒有合格的教師就談不上課程開發。當前農村師資力量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教師是陌生的,更談不上開設課程。對此,教育部門應加強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充分發揮高校和示范學校的輻射作用,盡快把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起來。
2.轉變教育觀念,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親的態度、觀念、為人處世的方法時刻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不健康的心理、不恰當的教養方式、不和諧的親情關系都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引發兒童的心理問題,而農村家長往往由于經濟條件和文化水平的限制,還未能意識到這一點,自然就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因此,班主任在家訪時要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校要開辦家長學?;蜻M行家?;有麄?把家庭心理輔導變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變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堅實后盾。
3.加大對農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盡快普及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設。
目前農村教育經費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投資比較少,教師很少能用這類的專項資金外出培訓,很多學校無力購買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所需的設備,所以主管教育的部門應撥出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用款,加強師資培訓和心理健康咨詢室建設,或者聘請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人,盡快普及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
4.心理健康教育應面向全體,重視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少數心理有問題或心理有疾病的學生服務而忽視絕大多數正常學生的發展,只在問題發生后再補救,而應主動地預防問題的發生,有目標、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品質進行全面的培養和提高。每一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如何認識自己、認識環境和調整自己、適應環境的問題,所以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得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