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05:07: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校園文化建設探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后勤校園管理融入與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研究
摘 要:高校后勤校園管理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從綠化造景提升校園文化品味;設置室外學習場所和設施,營造學習氛圍;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商業環境;建立全員參與的校園管理機制,建設人文和諧的校園文化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后勤;校園管理;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后勤工作不僅是高校運作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來說,還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揮著獨特的育人作用。后勤工作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為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身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
在高校后勤工作中,校園規劃建設與校園管理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直接的關聯。以往關于高校后勤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大多只是在總體上探討二者的關系,或者是關注校園規劃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對于具體的校園管理工作卻甚少涉及,即使有也都是集中在服務保障、職工素質這些方面。校園管理是常規性的工作,與校園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校園管理工作不應該僅僅是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服務保障,還應該融入并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一、綠化造景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使莘莘學子沉浸學海、寓美于學,令人賞心悅目、怡然自得、心靈和諧。景觀是校園的靈魂,也是突出校園文化品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校園造景常見的方法有建筑造景、山水造景、雕塑造景和綠化造景等。建筑造景、山水造景和雕塑造景都屬于校園規劃建設的領域,而綠化造景則屬于校園管理工作的范疇。
山水造景是根據校園內的山、湖泊、河流等的具體情況進行景觀改造,雕塑造景是在校園內放置雕塑來形成景觀,建筑造景則完全取決于校園內建筑的特別外型設計。山水造景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建筑造景完全由校園規劃決定,二者都是建造完成以后不易變化。雕塑造景雖然相對而言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也要服從于校園規劃。雕塑造景一般成本比較高,特別是高品位大師級的作品更是如此,而且一經建成以后不太容易改變。在上述三種造景方式的基礎上,通過綠化造景進行鋪墊、過渡、點綴、連接等,才能使校園景觀形成有機結合的整體。完美的校園造景需要四種造景方式的有機結合。其他造景方式都不可能離不開綠化造景單獨存在,而在某些場合,綠化造景自身就可以獨立地形成校園景觀。
與上述三種造景方式相比,綠化造景還具有特別的靈活性。并不是說綠化造景可以不服從于校園規劃,而是說綠化造景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內比較容易地進行重新布置和改造,在這個意義上,綠化造景更為重要。綠化造景成本相對較低,形式多種多樣,如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有地域特色的苗木搭配種植,綠化帶的修剪造型,適合休憩的草坪,各種花卉、盆栽的組合擺放等。根據季節更替、時令變化,配合各種節假日、紀念日及學校各類主題活動,綠化造景還可以經常進行調整,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情趣盎然。
校園綠化就象人著裝一樣,要美觀、大方、得體。當前國內絕大部分高校對綠化工作是非常重視的,但是對于綠化造景的意識就相對不足。有的高校偏重于其他的校園造景方式,僅僅把綠化作為一項基本的日常工作,忽略了綠化造景的校園文化功能;有的高校的綠化工作,過于受領導的個人喜好左右,片面追求古樹名木、昂貴植物、異地的不適于本土種植的奇特植物,或追求流行的物種和綠化風格,投入高昂卻往往效果欠佳。綠化工作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指導、對相關行政管理人員和綠化工人的業務能力培訓不足,是很多高校綠化工作的通病,制約了綠化造景的校園文化功能實現。在很多高校校園都可以看到,有非常好的綠化基礎,但是時而分布散亂、時而交錯重疊,有的僅僅是在校園空地上植樹種草、能夠按時修剪而已,連綠化規劃都沒有,更談不上綠化造景。
綠化造景是高校后勤校園管理融入與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方面,領導的重視、科學的規劃指導、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一線工人缺一不可。
二、設置室外學習場所和設施,營造學習氛圍
除了教室、宿舍和圖書館等室內場所以外,校園也是大學生們重要的學習場所。與室內場所相比,室外具有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空間寬敞等優點以外,更重要的是室外可以進行討論、座談、口語練習等,這些在室內場所都會受到諸多限制,因此增加校園內的室外學習休息場所和設施是十分必要的。漫步校園,如果隨處可見認真學習的莘莘學子,這也會極大提升校園的文化品位,促進校風學風建設。
當前國內高校一般是在綠地、廣場、體育場、宿舍區周圍布置石制的座椅,發揮的僅僅是城市公共場所、公園、小區中同類場所設施的基本功能,并沒有能夠充分地利用高校校園空間,更談不上凸顯高校校園文化特性。高校校園內不僅要有一般的室外休憩場所和設施,還應該有適合于室外學習的場所和設施。室外學習場所要求光線充足、環境相對安靜、遮蔭、背風,設施除了座椅以外,還應該有桌、臺等,可以進行書寫或放置筆記本電腦。
當前國內高校校園在室外學習場所和設施建設上是比較欠缺的,即使是一些校園風景非常優美的知名高校,也找不到太多室外學習場所和設施。高校校園內其實有非常多的適合于設置室外學習場所的地方,除了綠地、校園景區之外,教學樓的天臺、地下架空層、天井,建筑間的連接走廊,建筑背面非交通要道的空間角落,等等,都可以建造室外學習場所。這些室外學習場所和設施,投入非常有限,維護的成本也很低,但是可以作為室內教學場所的有益補充,能給大學生們的學習帶來極大的便利,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貢獻不可小覷。
三、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商業環境
校園商業環境既要符合整體的校園規劃,又是構成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商業環境一般是以校園超市或食堂為中心,形成包括餐飲、零售、服務、休閑娛樂等的商業圈或商業帶。由于服 務對象是大學師生,校園商業環境與一般商業環境的主要區別在于三方面:第一,注重物美價廉;第二,參與性和互動性,既提供較多的勤工儉學機會,又為大學生創業和社會實踐提供舞臺;第三,文化品位,適應青年人、知識分子的消費習慣。
由于歷史和體制方面的原因,除了一些位于中心城市或繁華地段的知名高校在校園商業環境上還能算得上有一定檔次和品味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地方高?;虻靥幤У母咝t往往難以讓人滿意。而從總體看來,國內高校的校園商業環境與高校的校園文化、人文環境等是不相協調的,分布零散、缺乏有效規劃和管理,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氛圍和規模效應,未能充分滿足師生日常的生活需要,在文化品位上更是不足。國內大學校園周邊常??梢钥匆姶罅苛鑱y的大排檔、小吃店、雜貨鋪、小攤販等,既不衛生也不美觀,這固然與文明程度、生活習慣有關,也不能不說是校園內商業環境不佳的必然結果。
高校后勤校園管理應該把營造富有人文氣息的校園商業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來抓。最根本的是在校園規劃中明確規劃興建若干條商業帶或商業圈,對這些商業帶或商業圈要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建設。通過引進優秀企業,特別是餐飲、藥店、電子零售與維修、通訊服務、文化用品、美容美發、花店等,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和規模效應。不僅能夠滿足師生日常學習、生活需要,還可以增加學校收入,并且由于這些店面處于學校的監管之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校園周邊惡劣環境的改善,可謂一舉多得。
此外學校開辦或通過補貼鼓勵民營資本開辦學術書店,并以此為中心引進培訓、娛樂、休閑、體育、文化活動等產業,形成學校的文化商業圈,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對于可以獲得營業收入的校內場館,如游泳池、網球場等,適當進行改造,使之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情況下能夠更好的進行商業服務。
四、建立全員參與的校園管理機制,建設人文和諧的校園文化
廣東某地方高校的學生發現校園內有疑似采集地溝油的行為,于是跟蹤拍攝了視頻放到網絡上。雖然事后證明這是有合法資質的企業進行的合法行為,學校后勤部門沒有任何過錯,但是該視頻仍然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不僅學校師生員工關注此事,當地新聞媒體、地方政府以及省教育廳都對此事予以過問。這件事情其實也說明了建立全員參與的校園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高校擴招以后,校園面積與上個世紀相比都有了大幅度地增加,動輒上千畝、幾千畝的校園比比皆是,相應的校園管理工作也成設倍地增加?,F在高校后勤社會化整體上還處于發展階段,計劃經濟時代的殘余還大量存在,舊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還會長期地產生影響,這些對于校園管理工作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建立全員參與的校園管理機制,是做好校園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校園管理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熱愛學校要從關注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要把少數行政人員加合同工臨時工校園管理工作方式變成人人關心、集思廣益、人人參與、同心協力,真正地讓廣大師生員工參與到校園管理工作中來,對于建設人文和諧的校園文化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象公共衛生、公共安全這樣的公共事務,單靠少數后勤人員是不可能完全做好的,要通過勤工儉學、志愿者、學生社團、主題活動、勞動實踐課程等方式,合理引導廣大師生員工們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和積極性,建立起全員參與的校園管理機制,這也是高校后勤校園管理工作融入與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
五、結語
高校后勤校園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都與廣大師生員工緊密相關,二者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如果能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和高度來審視和關注校園管理,而不是簡單地把校園管理當成是高校后勤的部門工作,那么高校后勤校園管理必然會對于校園文化建設起到更大的推進作用。
高校校園文化滲透在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類校園活動中,擔負著大學生理想信念養成、社會責任感培育、綜合素質提高、全面發展的重要職責,校園文化建設更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如何建設?應做深入細致的思考。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及現狀
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育人為主要導向、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群體文化。高校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風格和精神的集中體現,承載著課堂教學無法替代的價值功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重要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
二、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能引領師生確立奮斗目標,明確自身價值。高校園文化所形成的價值觀、行為觀,潛移默化地引導師生的行為規范、行動指向和踐行目標;校園文化所呈現的精神追求和理想遠景,對全體師生是一種激勵和動力,更是一種召喚和要求。
(二)能啟發學生轉變思想,陶冶情操,提高能力。校園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科學的興趣和追求真理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能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與環境育人的和諧統一。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能激勵全校師生迸發干勁,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校園文化能使師生深刻領悟到“學校精神”,強化師生的學校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三、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思考
(一)不斷加強校園文化環境的改造 良好的校園環境給學生帶來的是溫馨、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教學樓以及宿舍樓的走廊墻面文化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因此,對校園文化進行改造就要對校園布局進行調整,以及對校園環境進行升華,讓學校處處彌漫著人文環境,讓學生們有著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進一步做好校園文化的宣傳與活動的開展
1.著力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培育大學精神,確定體現大學精神的校訓、校歌、?;?、校風,建設體現辦學特點的校史館、博物館、藝術館、音樂廳,加強校報、校園網、廣播站等宣傳文化陣地建設,開展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征集活動,評選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營造高校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
2.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大學生中開展“科學發展、輝煌成就”主題教育活動,深入宣傳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
3.著力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著眼于構建先進的網絡文化,依托網站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網上網下互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三)以創建特色教育、班級、宿舍為途徑,創新校園文化建設
1.創建特色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指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學校的文化品位,更多地體現在學校的學術氛圍和教學環境。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層次的重要保證,張揚教學個性,是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之一。
2.創建特色班級。開展班文化創建活動,是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個途徑。學生在校期間,其活動多以班級為單位。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有載體,引入特色班創建這一載體,無疑將使校園文化建設更加深入。特色班創建活動可以采用評估方式進行,學校團委組織并制定評估指標體系,發動各班參與創建。通過特色班創建活動,不僅實現班級個性的張揚,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特色班級創建活動,具有主題集中,目標明確;參與廣泛,行為規范;行動持久,影響深遠等重要意義。
3.創建特色宿舍。以宿舍為單位的文明建設早已在高校普遍開展,如環境衛生評比、設計大賽、手工比賽、球類比賽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把團小組設在宿舍,更加大了宿舍管理和引導工作的力度。
四、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內在要求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該與教學科研相結合。要發揮教師的專長,整合教師的優勢,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和學生的需要進行創建活動,使學生獲得優于其他方面的教育。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校園文化建設是在專業教學、課堂教學以外的空間開展的,也可以說是第二課堂活動或隱形課程。它建立在自愿的原則基礎上,教師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了創建活動的成敗。
3.學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要有所投入,創造氣氛,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才能保證創建活動取得成效。
論文關鍵詞:高校 流行語 校園文化 研究
論文摘要:高校校園流行語是一種特定的語言現象。校園流行語的發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群體的生活行為方式,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認知、情感、態度和思維。通過研究校園流行語這一語言現象,深刻認知校園流行語對校園文化的影響作用,真正使校園流行語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高校校園流行語顧名思義就是在大學校園里盛行的一種語言形式,是在大學生這一特定群體中廣泛流傳和口頭使用的語言。當前,校園流行語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準則、審美傾向、行為方式、思維模式構造的重要參數。校園流行語是校園生活的即時反映,更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它生動地體現著校園文化的浸染和滲透,高校校園流行語正逐步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語言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而校園流行語就是形象反映大學校園生活的一面鏡子。校園流行語以幽默風趣、新穎別致、簡潔明快、形象傳神等特征為大學生所喜愛,雖然校園流行語有時也夾雜憤世嫉俗、消沉粗俗的成分在里面,但總體而言,校園流行語這種校園流行時尚的確給原本單純嚴謹的校園文化生活帶來了新鮮感,注入了新活力,也給新時期的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新內容,提供了新手段和教育途徑。
一、校園流行語體現著校園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高校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在校大學生思想開放、緊跟時代,追求新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獲取信息渠道的無限暢通充分體現了校園生活的彈性化和校園文化的人性化,大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更廣闊的空間去實踐自己的意愿,去摸索自己的前進方向,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此期間出現的校園流行語覆蓋了大學生活的眾多方面,并為廣大同學所喜愛和接納,成為了大學生突顯時尚和個性的標志,他們認為,能否創造或熟練使用流行語是他們在校園這個特定環境中彰顯自我價值的重要方式。透過各式各樣的校園流行語,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校大學生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校園流行語關聯著大學生價值觀的教育與塑造
校園流行語是指某一時間段在校園青年群體中產生并流行,并以鮮活的形式表達特殊含義的詞語。通過對近幾年校園流行語的調查分析,我們了解到校園流行語一般都存在時間短暫,可以說一定階段或一個時期的校園流行語涉及所在時期社會重大事件、問題、現象以及大學生群體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能夠生動地反映出大學生群體的心態和價值觀。同時,大學生是當今社會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文化訴求——校園流行語帶來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時期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自我認知以及對社會的表態。從積極的方面講,校園流行語體現了大學生積極的社會參與意識,勇于創新和追求自身價值的個性特征,積極的校園流行語對青年大學生起到了引導和激勵作用,充分表現了當代大學生在流行文化沖擊下主流價值取向的提升。從消極方面講,很多校園流行語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性和規范性,盲目追求個性和感官的新鮮與刺激,明顯充斥著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傾向,甚至存在消極陰暗和粗鄙骯臟的一面,誘使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趨于“流行化”和“低俗化”。
三、校園流行語促進著青年時尚文化的培育與拓展
青年時尚文化是一種新興文化,是大學生展示青春的一種方式,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尚文化能夠反映一個群體的普遍思想狀況,甚至是塑造其個人品質、生活態度和人生理想的重要社會化機制。從青年時尚文化的現實狀況來看,校園流行語是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和最具典型的代表。校園流行語的形成和密集使用正是青年時尚文化的培育和拓展的過程,也是時尚文化對校園文化滲透并逐步同化的過程。反過來講,青年時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校園流行語的盛行和發展。基于這種相互影響機制,大學青年時尚文化的研究應該有助于我們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基本狀況,探索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校園流行語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高校校園流行語對于大學校園文化的意義來看,它對充實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活躍校園言語氛圍,調節大學生的社會心理,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影響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和行為導向,緩解學習和競爭壓力等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校園流行語所折射出來的一些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和人格培養有著很多不利影響。以校園流行語為代表的大學青年時尚文化現象給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和挑戰。對此,我們需客觀承認大學校園流行語的存在,適時正確地加以引導,以時尚形式傳遞主流文化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校園文化發展。
校園文化作為一所高校發展方向的引領者,更大的價值應該在于深入大學生的內心,成為每個學生追求的目標,并愿意不斷用自己的智慧、行為為其創新、拓展。為此,在校大學生也應該從一定的思想高度上正確了解青年時尚文化,正確認識校園流行語現象,努力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積極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言語環境,以積極的態度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校園的生活和學習中來,為大力繁榮校園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論文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論文摘要: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保障強化、約束規范、熏陶感染的功能。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保證,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辯證關系,高度重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其育人功能,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舉措。
一、正確認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群體文化,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育“四有”新人為宗旨,以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體育等課外文化活動為載體,構建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環境,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環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很好地開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目標,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為指南,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方向。校園文化作為具有時代特征的群體文化,在傳承和創造文化的同時,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價值導向,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
二、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保障和強化功能。富有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能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優美的校園環境、高質量現代化的文化活動設施、設備、場地等,不僅開闊學生眼界,引導學生養成文明習慣,而且使屬于意識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使校園人文精神得以傳承。
(二)約束和規范功能。校園文化是校園中主導價值觀的體現,它外化為規章制度,內化為理想信念,通過高校的條例、準則、守則等各項規章制度,劃定了學生活動的范圍,約束和規范學生的言行,讓學生感受到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從而使學生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使之符合學校和社會的要求。
(三)熏陶和感染功能。馬克思與恩格斯曾說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高校校園文化作為大學生長期生活在其中的、具體生動的、可感可知的微觀社會環境,在塑造大學生良好道德情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思想影響是無形的,通過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創造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大學生們置身于有濃郁文化氛圍的環境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提高了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
三、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個關鍵環節
(一)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校園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就層次來說,不僅限于精神文化層面,而且包含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有了物質文化的支撐和制度文化的保障,使得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得以彰顯,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突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鄧小平曾指出:“屬于文化領域的東西,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眼光對他們的思想內容和表現形式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币虼耍跇嫿ㄐ@文化過程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政治方向,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其中,弘揚傳統美德,使尊師重教、熱愛集體的觀念深入人心。
(三)注重“兩手抓”,加強校園文化的“硬件”與“軟件”建設。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要重視校園環境設施等硬件的建設,也要有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軟件賦予其思想內涵,正所謂“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通過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凈化,規章制度的約束和規范,校園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滿足師生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需求,保證課外文化活動順利開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條件。
(四)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寓教于樂。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做到有聲有色、有力有效,可通過組織各種生動活潑的、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變傳統的理論教育為生動的文化活動,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使學生愉悅身心的同時接受先進的思想與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同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論文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 人文素質 素質教育
論文摘要: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適應社會全面發展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而具有教育導向、開發創造、自我教育功能的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擬從高校校園文化內涵、總體特征入手,分析校園文化建設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功能及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不適應時展的問題,并進一步探討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協調發展的思路。
引言
具有教育導向功能、開發創造功能、自我教育功能的高校校園文化是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的重要環境。網絡時代,隨著信息的急劇擴散,迅速增大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主流文化與通俗文化在校園的碰撞,校園文化已經越來越成為影響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更好地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已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校園文化內涵及其特征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一種群體文化,而這種群體文化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其特征具體表現為:第一,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即教師的教授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第二,滲透性。校園文化,象溫暖的春風一樣,漂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第三,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后,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只是會有不同程度的損益。
二、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功能
1.約束功能。一切文化對其主體都具有約束支配功能,校園文化也不例外。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制度文化對其主體的約束和精神文化對其主體的行為習慣的規范和支配上,此外還有道德約束和輿論約束等。一方面,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維護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學生養成文明的舉止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學校的獨特節日、典禮、儀式等,以學校群體價值觀和群體行為規范的方式熏染著學生。
2.校園文化具有導向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情感熏陶、意志磨練和人格塑造,起著環境育人的作用。在校的師生員工在優秀的校園文化氛圍中,自覺不自覺地受其熏陶、影響和激勵,逐步升華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這正是我們常說的“風以化人”。
3.校園文化具有自我教育功能。校園文化中,學生既是參與者和受教育者,又是創造者和教育者,一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融入校園精神文化之中,就會保持其相對穩定性,持久地對大學生產生巨大的作用,并通過學生的自覺行為不斷地得到強化。
4.激勵功能。校園文化對其載體無時無刻不發揮其影響,特別是對校園文化的主體——學生的影響作用就更大,全面教育的功能表現得最為鮮明、最為突出,校園文化對其主體——在校大學生的影響教育是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著,并且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政治意識、思想觀念、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作為學校內部的精神環境,引導著人才的塑造。優良的校園文化有一種催人奮進的積極作用。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祖國對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發每個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并內化為一種自我向上的動力。
三、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與校外力量的交流。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參與人員主要是校內人員,包括學生、學工干部以及極少數的專業教師,而缺乏校外人員的參與。校外人員包括是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工作人員,他們實際上也是校園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校園文化活動把目光主要集中在校園內,而極少關注現實社會,與社會脫節,最終導致校園文化成為“空中樓閣”。
2.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與前瞻性。目前,大學校園文化雖然豐富多彩,但主要偏重于娛樂、體育及各種社團活動,這些活動雖在某種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近期效果明顯,但缺乏長期規劃,使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系統性與前瞻性,從而削弱了校園文化的整體育人功能。
3.忽視專業教師的作用。長期以來,大家一談起校園文化,就認為是學生處、團委、學生會等學生工作機構和學生的事情,與教師沒有多少關系。但實際上,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教師,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教師的人格和文化涵養直接影響所培養學生的質量,他們的整體凝聚力對校園文化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的現狀看,教師的校園文化生活極為貧乏,一學期難得有兩次活動,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很少,校園文化建設的形式限于名目繁多的各種具體活動,而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等潛在的教育活動排斥在外;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中,除學生參與外,主要是學生工作隊伍的教師參與,而專業教師與其他行政人員很少參與,與學生的交流也很有限。
4.專業知識所涉不多。在對上海一所財經類院校近一年的調查結果中,校園文化活動內容的比例為:文體活動占30%、青年志愿者活動占18%、社會實踐活動占25%、講座報告占20%、學生其它活動占7%等。調查顯示:校園文化活動項目大部分是娛樂項目,與專業知識有關聯的活動少,絕大部分學生集中在文娛體育、人文素質、社會服務實踐等活動上,即使是學生科技活動,主要是學工隊伍的策劃,缺乏專業教師的積極參與,所策劃的活動專業知識的含量不高,從而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簡單化和低層次化。
四、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
1.校園文化建設貫徹“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本,即要堅持以育人為根本宗旨。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開展多形式、高品位、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教學不能只重視學科專業的系統性,而忽視了人的完整性以及健全人性、人格的培養,要做到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結合。要從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出發,讓學生自己設計適合自己的一些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活動要追求小型化、多樣化、經?;?,充分滿足學生不同層次和種類的需要。這樣,通過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學生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陶冶情操;既能豐富校園生活,又能達到育人的目的,讓他們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建設高層次的校園文化。如前所述,緣于當前校園文化與專業知識相連甚微及其它方面原因,導致盡管各高校都在積極提倡并加大力度建設,但結果是表面上轟轟烈烈,實質上卻收效甚微。加之當前各種傳媒的活躍,學生接觸信息越來越廣泛,活動層次較低的校園活動既起不到導向作用,也不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現其總體功能。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該超越低層次的以娛樂性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建設,以科研、學術為中心內容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出高層次的校園文化。
3.提高專業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校園文化建設要轉型,要建設以科研、學術為中心內容的高層次的校園文化,必須做到教師主動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結合專業知識與教師的科研課題,開展富于創新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政策上對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專業教師給與支持和鼓勵,如可通過減少課時等舉措切實吸納廣大專業教師投入到校園文化建設這項需要全員參與的活動中來。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向學術領域演進發展,其結構和內容將發生重大變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自由參與活動,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加深專業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培養創新精神,促使具有強烈求知欲望的學風的形成,又可以促進教學改革,帶動科研,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內在的保證。
4.順應時展,建設更加開放的校園文化?!伴_放”是校園文化的應有之義,當前很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處于“閉門造車”的局面,而相反地,現代大學教育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和創新型人才,這種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思維,因此“閉塞”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目標的,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吸引社會各界力量加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如以往的校友是一個很好的資源,吸收校友、企業以及政府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推動校園文化與社會的廣泛接觸,達到校園文化建設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目標。
2l世紀呼喚人才,時代也呼喚素質教育。作為高等院校,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開展,為我國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