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04:35: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藝術設計專業素描課論文的教學內容必須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切實在素描教學中融入裝飾構成因此,從觀察、表現、立意和形式上進行新的探索,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素描教學體系,為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藝術設計;素描;教學;探索
當前,改革素描基礎課教學體系的要求日益迫切,這是因為現行的這一教學體系滿足不了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需要。改革現行的素描基礎課教學,并非是完全拒絕傳統素描教學的有益經驗,而是對傳統素描教學體系的調整、補充與完善。
一、在素描教學中提高學生視覺創作素養
素描教學是視覺藝術的重要基礎課程。在今天,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素描教學,大都習慣采用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這兩種表現形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表現力和滲透著主觀審美理想的創造力,期望他們具備日后多種視覺藝術形式創作所必須的基本功力與藝術素養,這幾乎已成定式。大凡經過以上兩種素描形式嚴格訓練的學生,無論是光影素描式的對客觀對象做出諸多因素的準確觀察與完整表現,還是結構素描式的“基于對作為結構實體的形的思考,通過省略煩瑣細節和理解形態功能來實現對形的恰當的認識與分析”,或是在繪制中容納“一定”的主觀成分,都是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的。但是,這是否說明這樣的基礎訓練就能夠給學生提供出了視覺藝術創作所必須具備的全新的基礎素質呢?
我認為,素描教學既然被列為視覺藝術基礎課,起碼應使學生經過系統的訓練后,對于諸多視覺藝術門類的形式表現,無論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傳統的或是現代的、普通繪畫還是裝飾工藝,都能有較強、較寬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素描教學相對于學生的專業選擇和日后多種類的視覺藝術創作,應具備多向鍥入性。
目前,我國各類院校中素描基礎課教學的現實是,許多僅以傳統的素描教學形式光影素描、結構素描訓練起步的學生,雖然能較順利地進入諸如國畫、油畫、版畫等畫種的學習與創作,但如果要求他們在表現上做更為大膽多樣的形式突破,和容納更豐富的激情與理智,則常常表現為力不從心。尤其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經過以上兩種素描形式訓練后又轉入裝飾工藝學習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重新起步的不適之感。因為裝飾美術的表現,要求高度概括,“在具象和抽象的廣闊視野里,毫無拘束地探求,大膽地運用形式美的規律,用夸張、變形等手法,對自然物象進行加工”[1],以自由地體現作者的創作意識和審美觀念。因而,凡是一些,以光影素描和結構素描為基礎課的工藝類專業的學生,大都感到與本專業一些必備的基礎素質的培養相脫節。
究其原因,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的訓練在培養學生對客觀物象或是全因素的把握,或是高度概括、邏輯地體現形體的功能,以及主觀因素一定的容納上,雖然都有積極的作用,但由于這二種素描形式都以寫實性居于主導,較強地受到自然物象的特征與內在本質的制約,因而對主體意識和潛在的藝術創造靈性的早期適時開掘則顯得遠遠不夠。傳統素描基礎教學具有以下特點:(1)教學缺少理性指導,注重感覺與表面效果,缺乏對設計專業素描基礎教學自身的挖掘;(2)缺少針對設計基礎方面的教學內容;(3)缺乏現代意識和對視覺形態的理解與創造力培養。大量的事實說明,僅憑寫實之“功到”以期求得創作上的“自然成”,往往是靠不住的。
我認為,必須在素描基礎訓練中做到“全面性”,既重寫客觀之“實”,又重寫主觀之“意”;既重視覺藝術的一般規律、法則的把握,又重視獨特的藝術創造靈性的開掘;既重視“純繪畫”基礎能力的培養,又兼顧隨市場經濟大潮而日趨發展的裝飾美術“自身功力基礎訓練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的素描表現形式中,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設計語言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設計接軌,迅速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設計狀態,為以后的設計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素描教學中融入裝飾構成因素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不斷更新著人們的理念。作為設計專業的學生始終保持求新的心態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基礎教學要具有多變性和靈活性,讓學生在素描基礎訓練中,提前接觸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在素描基礎教學中,素描與裝飾相結合,會產生一種裝飾構成素描。“構成”,“是近代裝飾繪畫的新術語,它研究的范圍很廣,包括構圖、色彩、造型以及材料的選擇手法的運用等等”。它“是造型藝術中具有橫向聯系的全方位的共同基礎要素。因為它在限定的范圍內,根據客觀事物的存在和運動規律的安排,由內到外,由隱到現,由虛到實,逐漸創造一個新的視覺世界。另外,構成除研究點、線、面在造型上的布局之外,還要進一步考慮形和線的動勢走向,以及在畫面上所形成的軌跡和作者的意向、情感在畫面上的流露。裝飾構成就是對畫面的全面經營,使之產生豐富的、變幻的、強烈的形式美感”[1]。而構成素描就是以開掘作者藝術創造潛能、表達作者主觀審美理想為主導,汲取裝飾構成的基本特點及其一些表現手法,并且對光影素描與結構素描的表現形式也引以為一定參照,從而單色調地對自然物象進行更為大膽、自由的藝術表現。這種表現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1.有自然物像素材參照。與光影素描和結構素描一樣,也是面對自然物象寫生。不同的是,它更傾向于捕捉由觀察對象而得到的創造啟發及感情激發。所繪之物與原形有較大改變。如(1)主要特征被大膽夸張;(2)具象轉化為抽象;(3)主體轉化為平面。
2.表現手法靈活開放。在表現上既可采用平面構成中透疊、漸變、發射、切割等手法,又可容納經過概括、裝飾處理的影調,還可以用多種類型的線來表達主觀審美理想。
3.要有裝飾感。構成素描展現出的形,均是有主觀的想象、參與并對之加工過的“情趣形”、“情感形”,在造型上或構圖上可以滲透大量的裝飾美術成分,因而在形式上往往顯現出裝飾感。
4.具有一定的制作性。構成素描在繪制上可采用一些一般繪制方法,也可進行“程式化”的精心制作。工具上可使用鉛筆、炭筆、木炭條等,也可使用界尺、噴壺、滾筒等特殊工具,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繪制效果。
5.單色性。構成素描以簡明概括的同一色的有限變化來繪制,以方便基礎內容的學習。
裝飾構成素描教學中應根據物象的不同,讓學生注意以下三點:一是“立意”。即在繪制作品前確立由自然物象生發出的主觀審美“意象”?!耙庀蟆笔侵饔^感受的精神產物,決定著形式表現手法的選擇。所以,“立意”的訓練是學生最根本素質的訓練,是走上藝術成功之路的重要一環。盡管另兩種素描形式對此也給于一定程度的關照,但遠遠沒有構成素描來得更為直接和強烈,對后面的專業影響較深。二是不脫離藝術表現的基本規律。在具體的表現形式上,構成素描同所有藝術形式的表現一樣,都對藝術表現一般規律與法則給以一定的關注,具有對比、和諧、節奏、韻律、變化和統一的形式美感。三是保持基礎訓練特色。構成素描雖然借鑒了裝飾美術的一些表現手法,但不是在任何時候都像裝飾美術那樣具有精致完整的創作,它雖然可以進行完整考究的展現,但也可以只注重一方面,做不完整的美的探索。
三、在素描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未來的發展需要滿足人的多方面的高層次的需要,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就要求從事設計的人群具有較深厚的文化修養和較高的審美品位。作為基礎課所提供的對視覺的深刻而細微的訓練,無疑是對設計專業學生基本素質的深入開發和培養。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所滲透的審美體驗、美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對學生的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往素描基礎課訓練往往依靠感覺作畫,離開對象,學生腦子空空如也。今天,作為一名未來的設計人員還應該具備靈活多樣的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在素描基礎訓練方面應該增加與之相適應的內容。增加內容如下:
1.裝飾結構素描訓練
選擇結構較強的物體進行訓練,要求由立體轉換到平面的構成形態,從而形成的有意味的教學形式。即講授物體透視、投影等規律,要求學生用裝飾的要素表現出來,最終達到把裝飾要素利用程式化的繪制方法精心繪制出來。同時,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表現方法和基本理論,并將其同裝飾美術結合起來,追求個性語言。這也是學生自我了解的過程。
2.綜合因素素描訓練
以學生身邊的熟悉的大小、形狀、色彩不同的物品為主,要求學生表達裝飾構成因素,具備對比、節奏、變化的刻畫能力,對形式有一個適度的把握,且所表現的內容要有一個主題,以期通過裝飾構成性語言,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3.同一主題、多種形態的表現訓練
要求學生充分體現現代意識、新觀念,能借鑒不同形式的作品進行訓練。所謂現代意識,首先要解決審美問題,了解精神內涵,明確表現理念,體味藝術風格,采用不同手段進行表達。要注重理論與技能并進的原則,要求學生具有創造性,進行靈活主動的學習。要達到上述目標,對構成素描增加一定課時比例是必要的。凡經過此種訓練的學生,同樣還是面對著自然現象,在觀察中其主觀精神就顯得更為興奮活躍,在繪制表現上更敢于大膽探索,并能運用相應的藝術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興趣;同樣寫生一組物體,完成的效果則是明顯提高,對形式上的突破與較強的形式美感,傳達出學生的主觀“心聲”與藝術“靈性”也提升到了較高的層次。當這些學生中的一部分進入裝飾工藝課學習后,則顯得后勁充足,能較快地把握其特點,表現力更趨于大膽、活躍。
論文關鍵詞:基礎課程 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改革 教學模式研究
論文摘要:文章指出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基礎課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路,并對專業基礎課創新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探討。
近些年來,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的教育一直在參考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基礎課教育的模式,卻沒有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藝術設計基礎課教育體系,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雖然高職藝術設計基礎課教育的教學體系在某些局部發生變革,但是并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作為一名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我們深深感到研究、實施多樣性的教學模式的必要性,通過優化組織教育過程,打破舊的教與學的傳統組合形式和封閉的教學環境,建立一種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其創造力的開放性教學模式,是目前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
一、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長期以來,我國大多數高校藝術設計基礎課的教學所采用的主要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將知識學習作為教學目標,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教學手段相對簡單和刻板,由此產生的問題是:教學設計缺乏變通,教學過程過分程式化,不能與學生的需求相呼應,只注重知識教學而忽視了學生技能、思維和個性的發展。
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如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創造性人才,這就是傳統藝術設計基礎課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一)打破傳統的設計基礎課教學模式
傳統的設計基礎課程“三段式”教學模式已沿用了幾十年而一成不變。即一般由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設計等課程組成,其特點是重視積累視覺語言的經驗,能掌握基本的視覺表現技巧,著眼于訓練手與眼、觀察與表現等關系。但是課程與課程、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缺少有機聯系,相互割裂,特別是構成課程,往往教條化為一種呆板的填色塊練習。重描繪與再現、輕思維與表現的教學方法,局限的基礎教學內容和缺乏專業指向的技巧訓練容易造成專業方向若即若離的狀況。因此,我們要突破各門課程之間的壁壘,從對形式關系研究著手,在解決單一問題的過程中加入多種訓練手段,從不同的角度,方法對同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不再局限于分門別類式的教學方法,逐漸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結構有序,同時又符合視覺活動基本規律的教學系統。
(二)明確基礎課教學改革的專業指向
專業基礎課的改革,應特別強調把設計意識的方法貫穿在基礎課教學內容中,有別于本科的教學,是高職藝術設計基礎課技巧訓練要明確的專業指向,如繪制設計草圖的能力,圖形創意能力,色彩包裝裝潢能力,物體結構與空間透視把握能力等。使學生較早地進入“專業狀態”,更多地接觸與專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就基礎而基礎,不問專業特點,不問社會需求的教學理念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須進行改革。
(三)把基礎訓練同專業設計有機地聯系起來
設計基礎課程是為專業發展打下牢固而廣泛的根基,必須找到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合理地切入點,因此,為了將基礎與專業自然地融合,把基礎學習訓練自然地導向專業方面,突破原有課程之間互不關聯的狀況,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地課題訓練,使學生經過觀察,將各種形態與形式要素轉化為設計的要素;通過圖像來傳遞信息,從人工與自然形態中獲取深入形態表象和生命機體之中的洞察力,從而超越表面的描摹,以此認識形態與功能的潛在關系,培養自身對形態的解析、變異、重組、繁衍的能力,達到對形態的理性認識與主觀創造。認知自然萬物的各種構成要素,如線條、平面、空間、光色、結構、質感、節奏等,用素描語言來設計萬物的形狀,強化其形態語言和形式意識,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并把基礎訓練同專業設計有機地聯系起來。
三、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研究探索
當前,教學模式正從單一性向多樣性發展;從以“教”為主向重“學”的方向發展;從經驗歸納型向理論演繹型發展。作為一個優秀教師,不能只會運用一種教學模式,而應從初衷出發,靈活運用多種多樣教學模式,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發展或創造適宜的教學模式。
(一)開放式教學模式
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的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改變了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習過程的主動性與自主性。學生可以從多種不同的媒介獲取大量的知識,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筆者認為:這種開放式教學模式不僅適合全國的高等教育,而且非常適合高等職業教育,其特點是:
第一,能夠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象和表現的愿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于開放狀態。第二,適合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開放式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為學生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空間,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第三,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通過學生各種信息的反饋,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開放式教學從廣義上理解,可以看成是大課堂學習,即學習不僅是在課堂上,也可以通過包括網上學習來進行。開放式教學在狹義上可以說是學校課堂教學,就課堂教學題材而言,它不僅可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生活,來自學生;就課堂教學方法而言,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的個性化處理,使教學方法體現出靈活多樣的特點,并且在教學方法中運用"探索式"、"研究式"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獲取知識;就課堂例題或練習題而言,開放式教學要體現在答案的開放性、條件的開放性,綜合開放題等開放性的題上;就課堂師生關系而言,它要求教師既作為指導者,更作為參與者;它既重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重視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吸取營養??傊?,開放式教學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
(二)課題式教學模式
課題式教學是以“課題”為主線,將教學內容與課題有機地貫穿在一起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課題教學中,教學活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課題工作來展開的,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課題設計,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它更注重的是課題的過程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課題式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基礎課中有多方的優勢:一是在教學目標上,課題式教學主要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發揮作用,鍛煉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二是在教學形式上,課題式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在交流形式上,課題式教學的交流形式是雙向的,容易調動課堂氣氛;四是在參與程度上,課題式教學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做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自主性很強;五是激勵手段上,課題式教學是學生自己的內在動力,因為是自己選擇的,因此內在動力被充分調動,并且能持久發揮作用,改變傳統的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學習觀,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工作室教學模式
工作室模式就是實行“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實行導師負責制。工作室以個案教學為特征。既有獨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具有融合性、開放性、互動性、可選擇性等特征,并注重課題教學的實踐性環節。實際上它也是一種綜合化的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多學科系統性知識基礎之上的,因此它能夠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良好的空間,為創造設計的成功奠定基礎:它順應了時展的需要,是對當今藝術設計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它促進了師生的互動交流和學習實踐,給學生提供了掌握專業技能、培養創新思維的良好操作平臺。
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在入學后不分具體的專業方向,在一年級先入基礎工作室,二至三年級進入各專業工作室。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愿選擇工作室。各工作室也可選擇適合本專業發展的學生。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業務能力。因為面臨學生的自主選擇,導師將面對一定的壓力,這將迫使教師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體系,增強競爭力。同時,也將促進導師科研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師更加關注研究本領域的相關課題,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學,使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在一起。最后,它更好地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學生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師生互動的課題研究和個案教學中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個案教學使學生創業意識、團隊精神逐步增強,學生個體的創造力會不斷催生,一個個基于實踐的生動案例會為未來實現提供依據和可能。教師的經驗指導,學生的互動探討,將為學生走向社會,自主創新、不斷創造、勇于創業打下良好基礎。
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動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一個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過程。創造力是推動設計基礎課不斷更新完善的重要動力,創造力的培養。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藝術設計基礎課教改方向應從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獨創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構建新的適應時展的教學模式,使高等職業藝術人才的培養向綜合型、素質型轉變。把握實用性、先進性、動態性、科學性等特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化的弊端,給高等職業藝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論文關鍵詞]藝術設計 專業教師 課堂教學
[論文摘要]文章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等特點,結合課堂教學及課堂管理,提出了在課堂教學中專業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傳遞專業知識、引導學生成人成才、課堂管理、實踐輔導等作用,對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進行了探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高質量、多樣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強。藝術設計專業作為高等院校重要的組成部分,藝術設計課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角色,教學應該大力提倡主體參與型教學,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因此,筆者就設計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發揮的作用,以及為學生提供積極向上、學習氣氛濃厚的課堂的方法展開討論。
一、課堂教學中的組織作用
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在課內課外都發揮著組織作用,為使課堂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在課前要備好課,這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專業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新的設計和教學實踐理念,要透徹地理解教材教法,時刻關注本學科發展前沿和方向,不斷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和手段,提高藝術設計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結構為主線,以教學過程為媒體,對所教內容進行加工、組織,編寫確定一個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方案,采用多媒體、網絡備課和組織教學。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性強,具有開放性、互動性與創新性,設計創作與社會經濟密切聯系這些專業的特點,專業教師除了安排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學習、課堂練習、進行分組討論等課堂組織工作外,還要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學習,在實踐前教師要為學生聯系好裝飾公司或實踐場所,準備實踐課堂教學內容等,組織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后進行實踐學習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這些比較具體和細致的工作都要由專業教師在課前課后來完成。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知識、探索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中傳遞專業知識的作用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設計風格和裝飾材料更新速度快、理論和實踐結合緊密的專業,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大量閱讀設計方面的書籍,為學生準備大量圖片和優秀的設計作品,為學生了解當前的設計風格、理念和市場做好理論上的準備;另一方面要多參與具體的方案設計及施工管理,講課時才不至于理論與實際脫節。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改變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圖文并茂的課件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讓學生更容易參與,激發學習興趣。如在“園林設計”課程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園林設計的作品,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講述東西方園林風格和各自的特點。使學生對園林設計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著重介紹中國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留園、拙政園、獅子林,講解中國園林的基本構造方式,使學生對園林設計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大了教學容量,達到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應培養學生與客戶交流和溝通的本領。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讓客戶了解自己的設計思路,從而理解自己的設計、認可自己的設計。因此,教師在每門設計課程結束前應安排學生對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講解,讓每一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設計方案、設計思路及設計理念。教師在學生講述之后提出其設計方案的不妥之處,最后師生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充實自己的設計理念,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展示了他們的設計才華,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引導作用
在設計專業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啟發引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輔導,學生在設計中碰到問題,教師應以導向性信息探究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正確的軌道,引導學生去發現設計中的問題,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始終保持能動、活躍的思維和積極的探究狀態,學會創造性、創新性思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教給學生基本的設計方式和方法,灌輸新的設計理念,從而打開他們的設計思路,為下一步完善設計方案打下基礎。
在設計課程初期,由于學生的專業知識不夠豐富,設計思路不夠成熟,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閃光點,引導和引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住宅空間設計”課堂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考察建筑戶型,寫好考察報告。然后讓每組學生對所考察的2~3個建筑的戶型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戶型劃分的基本方法,找出彌補戶型結構不合理的辦法?;拥慕虒W氛圍加深了學生對設計基礎知識的理解,開拓了學生設計思維。學生在發表自己觀點的同時相互借鑒、啟發,在學生激烈的討論中,打開設計思維,尋找多種設計的方法,一個設計理念演變成多個設計理念。學生的設計思維、創作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培養他們、引導他們。
四、課堂教學中的管理作用
班級作為高校管理的基本單位,不僅僅需要班主任、輔導員的直接管理,同樣還需要任課教師的間接管理。專業教師課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沒有一個利于學習的課堂,教學工作就無法正常進行。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管理作用非常重要。我國目前普遍沿用班級授課的形式,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不僅受制于學校文化,還受到班級亞文化的強烈影響。教師不僅面對個別學生,同時也對學生集體的管理和指導負有重任。教師應該具有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班級管理方法,具有領導才能,能夠藝術化、合情合理地解決教學過程遇到的問題和矛盾。
對于設計專業來講,學生除了在課堂上課外,還會經常實地考察,如在“裝飾材料與預算”課堂教學中,為了做好材料預算,就應該了解常用材料的性質、特點、用途及價格,這就要求教師不光要教學,帶領學生了解材料和價格,學習專業知識,更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帶隊的專業教師和班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視,充分調動和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從而有效地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讓室外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五、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輔導作用
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實踐型、創新型培養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方法和內容,加強實踐教學與實際應用的結合。為了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實踐,不僅可為學生提供深入實際、接受鍛煉的機會,也避免學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培養的人才是否適應社會,是否具有開拓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也是衡量大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加強實踐環節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渠道。社會需要技能型人才,我們應該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知識、吸收知識、掌握技能。
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在課堂中要現場實踐教學,教授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家具與陳設”課程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到家具加工廠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在考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施工操作技能,指導學生施工技術的實施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積極參與現場實踐,學生親自參與圖紙分析、加工等具體的實際操作,在學習過程中對施工過程逐漸熟悉,增強了學生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習興趣越來越濃。通過實踐,既可以獲得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的課題項目,也可以學到真實的現場施工工藝與流程知識,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對所學專業提高了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能動性和自信心。
總之,在藝術設計課堂教學中,專業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師要為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學習資料,打開學生的設計思路,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為他們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摘要:職業教育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的,以就業為導向的。色彩構成作為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教學基礎課,在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研究色彩的方法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本文論述了在借鑒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探索,即嘗試采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進行培養。
關鍵詞:職業教育;色彩構成教學;創新能力
色彩構成是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我國的色彩構成教育基本源于國外的設計教育體系,歷史并不久遠,就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而言與我國快速發展的設計理論和實踐相比顯得相對滯后。如何在色彩構成教學中滲入創新意識,在教學實施過程以及作業的安排中注重實踐性和多樣性是當前我們亟待重視和加強的教學問題。
樹立全新教學理念,始終把
培養創新意識作為教學目標
應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作為教學過程中始終追求的目標,讓創新思維的光芒閃現在每一次作業中,由此逐漸實現基礎課向專業設計的過渡。
色彩構成課與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創意是設計的靈魂,在每一次教學過程和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都要強調設計思維,強調創意的發揮,鼓勵學生在作業訓練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創新意識滲入每個學生的頭腦中并形成創新思維模式。
教師授課時必須有具體的訓練目的。一方面,要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強化對知識點和基本規律的分析和總結,使學生深刻理解各種關于色彩的概念和規律。另一方面,要對每次作業提出具體要求,明確訓練目標,要求凡作業必先進行設計,設計中必有創意,使每一次作業都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實現基礎課向專業課的逐步過渡。
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和多元化評價體系,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樂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研究事物本質規律的良好途徑。案例分析法可以通過對優秀案例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色彩的本質、情感和規律,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力和表現力。課堂討論法可以使大家針對一個作業主題展開“頭腦風暴”,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使每個學生都在爭論中得到啟發,有所受益。另外,針對職業院校學生基礎較為薄弱的特點,在授課時要做到淺而實在,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大量聯系實際生活中的設計與制作,使理論知識淺顯易懂,應把課堂時間多留給學生一些,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引導學生開拓思路,自由地發揮創造力,解決色彩構成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挖掘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有效的途徑。教師應在進行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作業方面可從創意、圖形設計、色彩組合、版式與構圖、表現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盡可能多的正面評價,以鼓勵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使其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各自的優點和不足進行個別化輔導和階段性評價,對其在原有基礎上取得的進步要及時表揚,激勵其學習精神,促使其繼續努力。
啟發學生的色彩設計靈感
應教學生以探索的眼光從自然和生活以及藝術作品中感知和發現色彩美,啟發學生的色彩設計靈感,并把對色彩的感受創造性地應用于色彩的主題性設計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基礎課向設計課的過渡搭建橋梁。
我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中,大自然中存在著眾多美妙的色彩,美術作品、設計作品和文學作品中也都在描繪和再現這些美麗的色彩。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用探索的目光從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姊妹藝術中發現美的色彩表現,體會色彩給人帶來的審美情感,并從中汲取色彩設計靈感,創造更新更美的色彩搭配。
“物色之動,心也搖焉?!保▌③摹段男牡颀垺罚┥释ㄟ^人的視覺對每個人的心理產生許多共同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屬于個性的,即不同民族、年齡、性別、不同經歷的人群對色彩的感受也各有不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不同色彩所產生的聯想、想象和心理感受,激發其創造性地進行色彩設計?!懊}設計”是一種較好的個性化色彩訓練方法。通過設立一些啟發性的課題如春夏秋冬的聯想,音樂節奏的表現,酸甜苦辣的聯想以及對不同情感、不同性格的色彩表現等促使學生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拓思路,大膽表現,創造性地完成課題設計。
中國傳統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給予當代設計師以許多設計靈感。北京紫禁城的色彩令外國人驚嘆不已,唐三彩、青花瓷的顏色為服裝設計師所借用,京劇臉譜上的高純度、強對比配色方式使平面設計師找到了新的配色方案……在教學中重視對民族傳統色彩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啟發學生的色彩設計靈感,增加學生色彩設計知識積累,拓寬其色彩設計思路,提高學生自身修養,更能增強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對設計出具有民族風格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有指導意義。
運用現代化手段,把教學重點放在思維訓練和創造能力培養上
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形象直觀地分析介紹色彩概念和規律,并使學生學會用繪圖軟件進行作品表現。做到手繪與電腦表現相結合,既能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又有助于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思維訓練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上。
教師在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教學課件時,可以插入經典和優秀的色彩設計案例,使課件顯得圖文并茂。還可以在多媒體教學中使用photoshop或coreldraw等繪圖軟件,通過演示更直觀地給學生講解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比如,在講色彩混合中的三原色時,教師常常難以出示準確的品紅,因為在市場上很少有品紅這種顏料,而靠言語表述或自己調色也很難準確表現,這個難題恰恰可以通過photoshop來解決。在photoshop中,我們可以輕易地找到品紅色并向學生展示。另外,在講有彩色的明度對比時,可以對彩色圖形進行“圖像——調整——去色”處理,完成由彩色圖形向黑白灰明度秩序的轉換,從而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
以往的學生作業基本全用手繪來表現,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通過大量的調色練習和作業訓練積累色彩經驗,但是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過于追求畫面的精細效果而忽視訓練本身的目的。而如果在作業中把手繪表現與電腦軟件操作表現兩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通過手繪練習,學生可增加調色經驗和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一方面,電腦軟件的使用既可快速變換不同的色彩組織,幫助尋找最佳配色方案,又能表現出比顏料更加鮮艷絢麗的色彩效果。這樣對于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開發學生創造力有很大的益處,并有益于提高學生操作電腦、應用軟件的熟練水平。
職業教育的特點決定了藝術設計專業的整體教學思路必須圍繞就業和實用的目的培養具有創造力、表現力等綜合能力的應用型設計人才。對這些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力所能完成,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科教學形成合力,使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出現在每門課程的學習中。在色彩構成教學中,通過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手段并輔之以教師的積極引導,必將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論文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教育現狀 教學改革措施 實踐教學 教學訓練框架
【論文摘 要】本文從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狀及其基礎課程的本質特點入手,分析了在專業設置、教學方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課堂改革措施,如在專業基礎課上實施新的課堂教學形式,逐步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一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狀
環境藝術設計是多種學科知識匯集的一個綜合性學科。從廣義上講,環境藝術設計幾乎涵蓋了當代所有的藝術與設計,是一個藝術設計的綜合系統。其專業內容是以建筑的內外空間環境來界定的,可以簡單地分為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大部分。從發展來看室內設計相對成熟,所以我國各高校開設環境藝術設計時,通常都偏向室內設計教學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的對象涉及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環境的各個領域。自從我國高等院校設立環藝設計專業以來,這個介于科學和藝術邊緣的綜合性學科在全國各高校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其教學模式大多是模仿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近年來,各高等院校不斷擴招,學生人數呈倍數增長,畢業的學生也就相應增多了,而就業問題也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二 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模式
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環藝設計的專業基礎課通常設置在大一、大二階段,部分學校在學生進校后將一年級的課程都設置為素描、色彩,用以加強學生的基礎專業能力。這是加強本身專業素質不高的學生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學方法是“灌輸式”教學,缺少師生間、同學間的相互研討,忽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在教學中部分教師不注意設計與實踐相結合,啟發學生自主設計的能力,而單純地強調完成作業,忽視在完成作業時學生對設計的理解,尤其不能自主地進行設計創作。大部分學生都抱著應付作業的消極態度,而不去對設計本身做太多的研究。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1.合理安排基礎課教學體系和課程設置
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不能沿襲傳統的美術教育課程體系,要增強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建筑形體、比例、空間、結構關系的深刻理解。應設立一些相應的關于環境、建筑、空間設計理論課程的學習,使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和繪畫專業拉開距離。
2.優化教學環節,創新教學環境
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基礎課程要更加注重實踐過程的教學,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際項目的設計,鼓勵學生將在外實習的課題項目帶到學校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從而在實踐中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在設計中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課堂上老師在完成教學的過程后,要讓學生自己組織討論完成課堂學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注重課程的融合和交叉,增強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系統性
環藝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單個課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因此要注重課程的融合和交叉,強調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像在環藝專業基礎課程中,設計素描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寫生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塑造形體的能力。要根據學生自身專業的特色來尋找適當的訓練方式??梢越Y合環藝專業的特點多做些配色訓練,注意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性和支撐性。根據環藝設計專業的方向決定基礎課的內容,與環藝專業設計課程銜接起來,為后續設計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利于提高學生設計的實踐能力。
4.建立課堂教學新形式
針對環藝專業課程建設中普遍存在重專業輕基礎的現象,基礎課和專業課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因此要以設計思維的形成和對設計方法的掌握為引領,構建環藝設計基礎課程新體系。為進一步明確課程的目的,需要重新結構課程的內容與形式。
(1)教學方略上突出大的課程方向,強調整體性、綜合性,弱化單一性:將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合二為一,成為設計基礎。主要解決二維空間的問題;強調素描與色彩的共性和統一性,分而不離,區別在于表現因素上的多少。目的主要在于解決畫面的結構問題,注意表現的豐富性和學生的特點。
(2)各課程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進一步明確:①增強課題意識。將課題始終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增強師生雙方面在課程中的主動性和互動性;②設計基礎。將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注重內容上的延承與變化,避免片面的解決問題沒進一步加強點、線、面在語言形式方面的表現力度,突出畫面的結構意味;③設計素描。基礎中的基礎,在設計基礎為能迅速進入這種狀態提供了先決的形式,使學生能更好地投入到畫面的經營之中,點線面、黑白灰、節奏、韻律成為畫面主導的形式因素,要讓學生充分理解素描的本質含義,避免為形式而形式;④設計色彩。注重色彩因素在畫面結構中的意義,要讓學生保持設計素描的中心方略,同時將色彩因素貫穿進來,通過在對色彩在色相、明度、飽和度以及色調等方面的訓練與運用,解決好色彩在畫面結構組織中的構成意義。把所學全面而恰當地運用到課程中;設計色彩還可以通過風景寫生的練習,進一步解決好色彩在畫面結構組織中的構成意義,注重色彩歸納和主觀調整,一切從畫面結構出發。
課程順序的調整和課程內容與形式的變化,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形式變化,這是在理論推究基礎上所進行的教學實踐,呈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學習面貌和學習效果。
四 結束語
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是由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設計課程兩個部分構成,專業基礎課程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基礎核心課程,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研究方向,讓學生明確發展方向,順利從專業基礎課向專業設計課過渡。并引入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生產實踐,與理論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形成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