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1 05:43: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本文通過對現有工業設計教育改革中的學科交叉的運行狀況及“產學研”平臺建設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其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注重將“產學研”平臺建設與學科交叉相融合,服務于創新性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將“產學研”平臺進行細部解構與學科交叉進行重組結合,以提出具體有效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產學研 學科交叉 創新人才
一、引言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正處于轉型期,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工業設計教育改革也已愈加深入。從專業性質來看,工業設計既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又是需要多領域共同合作的工作。因而對工業設計人才的要求是多元化的,既要專才,也要通才。工業設計教育教學擔負著通過學科交叉、實踐教學、產學研平臺構建等方面培養創新型、復合型設計人才的任務。學科交叉與產學研分別成為了如今教學模式中的側重點,但是兩者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之間有聯系,互為補充。事實上,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實際正是產學研合作和學科交叉共同關注的宗旨,并且兩者的發展有著一定程度的內在互啟作用。
因此,探討如何對學科交叉與“產學研”建設進行整體推進,使其相互融合、作用,提升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構建新型教育機制,打造適應社會。知識結構完整的優秀設計人才。這些構成了本文研究的動機和出發點。
二、以“產學研”與學科交叉融合新型教學模式現狀分析
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科交叉使學生面對過去以單一學科視角無法分析透徹的問題,在新的學科支撐下實現清晰地認知,而“產學研”與學科交叉的結合可以幫助學生將其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現實中得到明確的分析與掌握,使理論知識能夠與現實交匯。
交叉學科學習在工業設計教育中的運用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學科間理論性的交叉。在這種學習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學科間的穿插與呼應來訓練自己的多思維、多學科設計方法,解決了現實存在的多樣性問題。只要領略其中的道理并積極的吸取其中的精華便可以將一些看似和藝術毫無關聯的事項運用在設計的靈感之中??梢允箤W生從個別事物的研究過渡到對系統的研究,以邏輯性思維去解決設計中的各項問題。其二,是工業設計與社會、企業間的實踐交叉,即是 “產學研”合作機制。這種性質的交叉學習是現在工業設計教育的必然趨勢。一方面,“產學研”平臺的搭建使學生們在掌握工業設計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豐富了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企業也因此獲得了低成本高回報的經濟效益;學院實現了培養復合型工業設計人才的教育目標,同時反饋的收入用以投入到學生實踐學習中??芍^是三者都實現了互贏的效果。
目前,在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課程設置上交叉學科方面發展得已較成熟,但是“產學研”的合作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一,企業方面不敢做也不愿做“賠本買賣”,雖然企業知道大量的設計創新資源集中在藝術院校中,但是企業的目的是盈利賺錢,當企業不確定這些工業設計是否能夠轉化成利潤時,合作便成了一紙空談。只有少數具有前瞻性的企業會選擇將教育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同意發展校企結合計劃。其二,在部分設計院校中發起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的教育模式,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有的情況是在創建合作機制之前就不能達成共識,企業方雖然對學院的設計資源與人才保證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不深入,所以不敢加大投資的力度。同時學院對企業的實力不確定,不能保證其對學院研發團隊的設計成果保持持續的經濟支持。另外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為企業完成設計規劃之后,學生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設計被企業拿去轉化成經濟利潤,而學生除了實踐的機會外沒有獲得其他收益。份額比例規劃的失調是造成“產學研”合作機制不能正常運行的最主要原因。其三,在企業和學校合作的過程中,由于合作機制也處在發展的初期,面對市場的時候肯定會存在各種問題,這個新體系內部的管理該如何運作,是以企業為核心還是以校方面為指揮都是一個有待確定的問題。并且,當工業設計成果轉化為現實產品后是否會取得預期的市場效應,這些后期的市場風險由何方來擔當。在新體系中各種學術模式又該如何運作等這些都構成了阻礙“產學研”合作機制實施的“絆腳石”。以上種種是“產學研”結合不能夠順利進行的主要原因,嚴重的影響了工業設計教育貫徹實踐性教學的發展趨勢。
通過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二者在發展過程中各有優勢與阻礙,但只要提出切實的解決辦法,改善現狀,就能夠使產學研平臺建設與學科交叉和諧的融合一體,成為工業設計教育發展的助推器。
三、“產學研”與學科交叉融合在工業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工業設計專業學科交叉有藝文交叉、藝理交叉、藝工結合,通過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結合,豐富工業設計專業的知識結構。學科交叉能夠促進“產學研”平臺的建設,另一方面“產學研”能夠反向推進學科交叉的發展。這需要我們用開放包容的心態面對,提出切實可靠的解決措施。
1.學科交叉與“產?學”結合
學科交叉要與“產?學”結合相融,根據“產?學”結合的內容制定相關的學科設置,以保證學科交叉后的課程設置切實的為“產?學”結合服務。如工業設計的學生為自行車廠家進行產品設計時,需要有專業的機械工程知識,所以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原理等課程的開設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好地應對在設計中發現的問題,設計出符合生產要求、消費者需要的產品,獲得社會、企業的好評。因為校企結合是一個初級摸索階段,所以在結合的新體系中首要明確產品創造過程中學生創作的獨立性,但同時考慮到企業是新體系的資金贊助商,并且有豐富的市場營銷經驗,所以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可以提供輔助性的參考意見??梢栽O置研發室由學校方管理,銷售市場部由企業人員為主要管理人員。在兩個部門內又可以交叉互換人手,這樣在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才可以突破產品門類的界定,最大限度的與市場需求溝通,使得產品既具有藝術審美性又具有大眾消費性。
進行特色基地建設也是學科交叉與“產?學”結合的另一種方式,學院可以模擬真實環境建立生產全過程的實訓基地。根據工業設計的學科特色,分類型設置諸如木藝車間、金屬工藝車間、玻璃工藝車間、紡織品車間等。在工業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產品的結構與材料、功能與裝飾是設計的重點,通過這些車間的實操體驗,學生能夠清晰的感受材料在何種狀況下能夠形成何種結構;每種材料的特性如何;不同的結構如何形成的;現有的工藝狀態能夠滿足何種創意等。通過不同專業的教師對材料、工藝流程細節的傳授,能夠讓學生有更明確的靈感來源。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車間類型的實驗室,探索金屬材料與紡織品、玻璃之間的結合關系,創作出經典設計。正如格羅皮烏斯1926年在他所著的一篇《包豪斯的生產原則》的文件中總結中提到:“包豪斯的車間基本上是實驗室,在這種實驗室中制作出的產品原型適于批量生產,我們時代的特征在這里被精心地發展和不斷地完善。在這些實驗室中,包豪斯打算為工業和手工業訓練一種新型的合作者,他們同時掌握技術和形式兩方面的技巧,為了達到創造一批滿足所有經濟、技術和形式需要的標準原型的目的,就要求選擇最優秀、最能干和受過完整教育的人,他們具有車間工作的經驗,富于形式、機械以及它們潛在規律的設計因素的準確知識?!边@些實訓基地依據學科交叉,進行“產?學”結合,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親身體驗的機會,還能夠面向社會服務,創收所得將繼續投入在基地的發展中,形成良性循環。
2.學科交叉與“產?研”結合
工業設計專業的科研項目很多是來自于企業,多數是對企業的設計服務。科研項目取自企業,科研成果又可以回報企業,反哺社會。以往我們的科研項目多是單一設計性質的服務,如為某一公司所做的產品設計、展示設計等工作。但學科交叉為橫向科研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工業設計的老師可以與機械、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的老師聯手共同合作完成科研課題,分別利用各自學科的優勢,構建強強聯合的科研團隊提供全方位的科研服務,為企業發展解決問題,同時也是提升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實現雙贏。另一方面,工業設計的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其他專業的科研團隊中去,參與與自己學科相關的科研項目,為其科研開發提供專業的設計理論支持。對于大型公司可以采取校企研發,成立研發中心,也可以做循環研發項目,也就是說不是一次性的合作,而是長期的合作機構。由一個主導專業負責,其他專業作為優勢補充。對于中小型企業,可以采取成果的購買途徑,由于這類企業的資金實力較弱,所以做一些小型的合作項目減少與他們的風險投資。
學科交叉與“產?研”結合的另一途徑是利用大學的優勢,進行專業認證培訓工作,可以集合學科雖不同但內在有聯系的專業教師,組成“優師隊伍”,為社會上希望繼續充電進步的群眾提供培訓、輔導,讓我們的優秀教師不僅服務于“象牙塔”內的學子,也為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直接的助力。構建學科交叉與“產?研”結合重點是要打造信息聯絡平臺,拓寬溝通的渠道,通過網絡、論壇、研討會等方式將專業與專業之間、企業與學院、學院與社會之間聯系起來。
3.學科交叉與“產學研”結合
企業可以分別和學生進行“產?學”結合,同時也可以與教師進行“產?研”結合,但個別項目可以進行完整的“產學研結合”,既是一個教師與企業合作的科研項目,同時可以將學生吸納進來,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引領,讓學生在實際的科研項目中進行設計研究,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個極好的鍛煉機會。同時,搭建工科與工業設計專業的課外溝通平臺,一方面建立工業設計專業網站,展示教師與學生的優秀作品、介紹課程設置與學科動態,讓工科學科以及社會各界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生的發展和優勢,以便更好的組建學科交叉點,為“產學研”平臺提供優質的服務并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重視畢業設計展的組織工作,將學生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這不僅代表著學生的水平,也表明了教師及學院的能力,用畢業設計展與工科等其他學科、企業等社會各界進行交流,是最有說服力的方式。在畢業展的設計上可以多學科結合,更可以與企業進行真題合作。所以,學科交叉與“產學研”結合并不是一個死板不變的組合,而是可以靈活多變,多角度、多方式的進行合作,這種教學模式對工業設計的教育改革發展有著極佳的推動作用。
四、結語
交叉學科使得學科間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得以實現,它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同時也在“產學研”合作機制體系中創造個性化的科研成果,并最終轉化為市場的產品。這一方面具有學術教育意義,另一方面具有商業意義。根據本文的研究可見,學科交叉與“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工業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是在理論教學中融合操作技能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也是工業設計教育改革的發展,更是設計學科的發展。
[摘要] 西北地區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必須從各地方院校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地方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辦出特色。本文總結了地方院校工業設計教育的現狀和特點,探討了在現有辦學基礎上,如何根據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加強對工業設計學科設置的整體規劃,改進和完善工業設計課程群的設置,促進西北地區地方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地方院校 工業設計 課程體系
工信部聯合11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指出“工業設計產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笨梢?,工業設計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進程中,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本文從工業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學科設置、師資建設以及實踐教學等三個方面探討西北地區地方院校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西北地區工業設計教育的現狀與特點
西北地區擁有數量較多的地方高等院校,然而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遲緩,對工業設計重視不夠,導致工業設計教育的發展不盡理想。其主要原因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生源,師資和培養模式。主要表現在:①生源主要來自本地藝術類考生,不僅錄取分數較低,生源素質相對較弱,而且理工科基礎薄弱;②設計專業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藝術鑒賞與造型表達能力,又需要具有熟練的工程實踐能力,但是有實踐經驗的工業設計師仍然屬于稀缺資源,地方院校要引進這樣的人才具有一定的難度;③工業設計是一個文理交叉的新興專業,東西方經濟狀況與教育模式存在差異,無法照搬國外的辦學經驗,國內的培養模式仍在摸索當中。
工業設計師必須兼具藝術和技術表達的實踐應用能力,并且能夠與各類工程師進行良好溝通。然而,西北地區很多的地方院校多為師范學院的轉型,偏重對藝術類的設計人才培養,導致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對于工業產品創新人才的與日俱增的旺盛需求。以地方院校西安文理學院為例,學院藝術設計系成立于1986年,籌建初期率先開設了平面(視覺傳達設計)和造型(工業設計)兩個設計方向,是西安地區唯一被德國DAAD(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收錄并得到德國公立高等院校承認的專業。但是,受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遲緩、缺乏工程基礎教育的師資以及藝術類生源條件的限制,2000年以后,逐漸調整了人才培養計劃和大綱,側重于平面設計人才的培養。同時,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基礎平臺上,增設了陶藝、纖維藝術和影視動畫方向專業模塊,而對于工業設計專業建設躑躅不前
地方院校工業設計的辦學思路
為了響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需要,地方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設置必須結合自身情況辦出特色,還要滿足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梢詮囊韵聨c考慮:
1.學科設置中的借鑒與資源互補
工業設計專業一般是文理科兼收,分藝術類和理工類兩個培養方向,分別授予藝術學學位和工科學位??梢越梃b其他工科院校近十幾年在工業設計專業建設中的成功經驗,盡可能利用地方院校已有的資源聯合申辦工業設計專業。例如,要恢復和發展西安文理學院的工業設計,可以聯合藝術設計系與機械電子工程系的教學資源聯合培養。根據教育部工業設計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師資和教學要求,工業設計專業在主干課、必修課的課程設置上需要至少包括:設計概論、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設計基礎、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設計表現以及實踐性教學環節。地方性院校的工業設計教育在課程設置上應當以此為基礎,建立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但是由于缺乏理工科背景的師資,課程設置往往避重就輕,實踐環節課程設計薄弱,導致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對具有獨立設計實踐能力人才的迫切需要。兩系聯辦可以發揮各自的資源互補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工業設計教育存在的師資缺乏問題,可以共享軟硬件設施,如實驗室、人才培養基地、相互借鑒已有的成功教學經驗和實踐技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2.建立復合型的專業師資隊伍
依照工業設計師的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的特色必須著重強調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工業設計師資應具有三方面的能力:①要有高的理論水平和教學以及科研能力;②要有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實踐能力以及科技推廣能力和生產經營能力;③要有引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地方性院校工業設計教育的師資建設應堅持以自身培養和調整為主,引進為輔,補充校企合作培養方式。以西安文理學院為例,師資培養方式應當以兩系已有的師資為主,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重新規劃和調整,適當補充工業設計專業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同時,結合西安市屬院校的地緣優勢,聯合西安市企業和工業設計產業園,通過橫向和縱向課題,使一批教師參與科研、技術開發等,提高實踐技能。此外,有針對性地在企業物色和聘請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人員擔任實踐教學導師,承擔部分教學實習、實驗性課題設計、畢業創作與設計等任務,強化學生實際應用與操作能力。
3.結合生源特點設置工業設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規劃是工業設計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地方性院校必須重基礎、顯特色,并結合生源特點設置工業設計課程體系。例如,西安文理學院藝設系的生源為藝術類二本考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而機電系的生源為理工類二本考生,數理基礎相對較好,需要加強藝術實踐與創意能力。因此,可以考慮在不破壞原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增設專業模塊試點,待形成特色后,分別開設工業設計專業(藝術類)和工業設計專業(理工類),依托各系自有特征(如分別以陶瓷產品或者汽車產品)作為研究方向,補充完善西安文理學院設計學科的建設。藝術類方向是在藝術設計專業的現有學科體系中,增設藝術類工業設計方向模塊,加強工程基礎與實踐的課程設計。例如,專業必修課包括設計數學基礎、機械制圖、產品效果圖、機械基礎、產品設計、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人機工程學、模型設計與制作、工業設計綜合實驗等課程;理工類方向是在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設置中增設工業設計模塊,專業課增強藝術造型能力的培養,如開設素描色彩設計、平面與立體造型、視覺傳達設計、產品效果圖、產品設計、設計材料與工藝、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等。專業選修課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環境藝術設計、家具設計、廣告與展示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包裝與裝飾設計、產品語義學、家具與照明設計、設計心理學等。
4.強調工業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
加強實踐環節是實現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地方院校的辦學思想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工業設計師的必要環節。可以利用學?,F有的實驗條件,安排學生進行集中實踐環節的訓練,同時加強材料認識與模型加工實驗室建設。建立實訓基地,與地方企業和西安經開區工業設計產業園合作,加強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跟進了解學科前沿,與企業的設計創新需求相結合設置課程訓練和研究項目。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商業意識,爭取專業課題訓練、畢業設計能結合企業實際需要進行產品設計,畢業后能盡快轉換角色,適應企業的設計需要。此外,通過綜合素質教育,建立多類型學習環境通過適當安排學術科技創新、學科競賽、技能拓展、社會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對少數特別優秀的學生還可以制訂特別研究性計劃,直接參與企業研發項目,也為企業培養和儲備高級復合型設計人才。
本文以西安文理學院為例,討論了地方院校工業設計的專業設置、培養方式、師資建設以及課程設置等問題,一方面可以推動工業設計教育在西安文理學院的健康發展與建設,探討新的設計教學模式,建立交叉培養機制。另一方面,為適應西北地區經濟發展,配合經開區工業設計產業園的建立以及對應用型工業設計高級人才激增的需求,謀求一條適合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的、以建立校企聯合、工業設計培訓基地為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之路。
作者單位:西安文理學院藝術設計系 陜西西安
【內容摘要】“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鑒于這一先進的經營理念,中國企業應重視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借助人才力量來增強本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競賽型”人才是綜合型人才的一種,也是新工業領域急需培養的人力資源。
【關鍵詞】競賽型 工業設計 人才 培養模式 研究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到來,工業經濟保持了良好的市場動態,本土企業與國內外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保障了主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世界經濟格局形成也給企業經營造成了巨大的競爭力,如何在競爭環境中戰勝對手是經營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新經濟學理論指出,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只有重視人才培養才能增強內部經營實力。教育單位是服務于高科技人才培養的主要機構,為了實現人才資源的科學應用,企業和高校都應重視設計人才的教育教學工作。筆者分析競賽型工業設計人才教育與培養模式的相關問題,旨在通過人才創新來帶動產業經營模式的優化改進。
一、工業設計的產業意義
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產業的核心構成,工業產品加工不僅關系著國內市場需求的供應水平,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科研技術的發展進度。由于國外市場對本土企業經營造成的沖擊,發達國家憑借其優越的科技成果開辟了新產品,迅速在本國市場內占據了較大的份額,這無疑影響了我國自主產業個體的經營收益。為了適應新市場環境的要求,必須加快工業設計方案的調整,這對于一個行業而言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1.產品升級。任何一個產業經營都是以創造收益為目標的,也只有實現經濟收益水平增長才能保障正常的營運秩序。產品銷售是企業創造經營收益的主要途徑,擴大產品銷售數量及規模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2.優化經營。設計方案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總指導,編制科學設計方案可指導正確的實踐操作。從概念定義上來說,工業設計也估計到了企業大環境的結構布局,為內部人員提供優越的工作環境。
3.強化管理。工業設計內容并非固定不變的,其多變性特點要求設計人員跟隨市場變動,及時調整新的設計方案,以滿足企業在特定時間段內的經營決策。傳統工業設計概念僅限于產品的定位與更新,忽略了內控經營的管理準則要求。
二、競賽型設計人才教育的基本要求
工業設計對企業日常經營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企業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鑒于這一先進的經營理念,中國企業必須重視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借助人才力量來增強本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案傎愋汀比瞬攀蔷C合型人才的一種,也是新工業領域急需培養的人力資源。競賽型人才要求具備競賽、實踐、科研、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企業與高校應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定新的人才培養計劃。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應注重以下幾點要求:
1.理論要求。理論知識是一切工業設計的基本要求,也是決定競賽型設計人才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要素。我國工業設計涉及了多個領域的理論知識,而工業設計的本質是利用先進理論完成產品的設計與研發。其重點理論包括工學、美學、經濟學等,弄清每一個理論分支才能更好地設計產品。競賽型人才應當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圖1),靈活運用各項理論基礎輔助產品設計與研究,從產業角度去挖掘產品內在的市場價值。因此,人力資源部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需增加人才的理論知識儲備量,可通過理論教學、知識講座、學術交流等方式,使設計人員接觸到國內外先進的工業理論,服務于未來的產品研發與設計操作。
2.技能要求。學習理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技能水平提升,使設計人員在方案編制中便捷地使用各項知識。競賽型人才與科研型人才相比,更加注重設計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面對某個產品有足夠的研究、控制、分析等能力,提出創新型的產品設計方案。由此可見,高校教育應為設計人員提供足夠的教育培訓平臺,使其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個人的設計才能。如成立教育實訓基地,配備某些必要的材料、工藝、參數等內容,帶領專業生在實訓基地完成新方案的編制與設計,提高競賽型人員的設計技能。從整個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分析,以加工、采掘、原材料等工業為主導的行業前景廣闊,這對設計人才的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3.參賽要求。各類人才實現其價值必須要投入實踐,否則人才便失去了其在商業經濟中的價值地位。實現人才價值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參與企業生產設計活動,還應將實踐范圍拓寬到企業之外,讓人才接觸到更多的實踐機會。結合競賽型工業人才的內在特點,培養期間必須要設置參賽環節,這對人才專業技能、理論應用、方案操作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從企業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分析,應當成立工業設計相關的競賽小組,定期培訓一批專業設計人員參與行業比賽,如IF工業設計大賽、工業設計紅點獎、產品設計研討會議等活動。具備了比賽的經歷,設計人員既可發揮個人的設計才能,也可將競賽中所見的先進技術帶入本企業。
三、設計人才教育培養的重點內容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經營者必須從工業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立足于本行業未來的經濟戰略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競賽型人才培養模式。筆者認為,我國工業設計人才培養需參照實際經營管理的要求,聯系日常經營體制以建立競賽型人才教育培養體系,所涉及重點應包括產品設計、形象設計、環境設計、管理設計等內容。
1.產品設計。設計是一款新產品研發的主要步驟,也是帶動企業產品技術革新的重要措施,其能夠從多個角度開辟出全新的產品加工與生產方案。結合材料、技術、結構、工藝、形態、色彩等因素,從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角度進行創意設計。這樣不僅滿足了企業日常作業的工藝要求,也能將產品定位與客戶使用需求相互融合起來,保證了產品營銷活動的有序進行。
2.形象設計。市場形象是影響工業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未來工業設計涵蓋了更多與企業形象相關的內容,這與企業日常可持續經營戰略是相互配套的。形象設計不僅注重于企業產品外形的美觀設計,也與經營主體外在形象緊密相關,兩者之間互相結合有助于企業經營模式的轉型調整。企業經營成功必須依賴于內部凝聚力的要求,這是保障消費者生產權益及企業利益的基本條件。
3.環境設計。新型工業概念提出之后,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與競爭對手也不一樣,特別是國外資本主義沖擊國內市場,給經營者造成了巨大的營運壓力,培養工業設計人才必須注重環境設計的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增強本土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環境設計著重解決城市中人與建筑物之間的界面的一切問題,從而也參與解決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培養工業設計人才要考慮經濟環境的變革趨勢,以本行業的經營條件為準,研發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努力提高設計人員的環境競爭意識,使其在賽事競爭中改變傳統的設計風格,通過“求新、求異”來提升產品價值。
4.管理設計。當人才力量完全融入企業經營體系中,需要考慮的便是管理設計的技能培訓,通過完善現有的管理方案來實現經營水平的提升。工業設計人才培養中添加管理內容,符合了經營者對內部人才組織的宏觀調控,保障了產品設計與研發方案的科學性。企業要依循設計的原則和策略在企業開發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各部門進行指導,以實現設計目標,使產品增值。如:考慮到競賽型設計人員未來可能參與企業的日常管理,培訓階段便可注重一些管理方案設計課程的培訓,為管理層調整做好人力儲備工作。
結語
總之,工業設計創新是行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依賴于科學技術才能實現工業產品的創新改良,帶動整個行業收益水平的持續增長。教育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專業人才,面對經濟全球化創造的經營機遇,企業必須制定多元化的人才教育體系,與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推動行業的發展,以“企業競爭等于人才競爭”為指導思想,加大競賽型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力度。從長遠計劃考慮,工業設計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并非針對某個時期,而是要根據企業經營乃至整個產業發展局勢考慮。
作者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摘要】高職教育在我國是個全新的課題,其人才的定位和教學的模式都與本科有所不同,而工業設計本身也是新興專業,發展還不成熟。因此作為二者結合的高職工業設計專業也就存在著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為此,本文分析了高職工業設計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在其人才培養模式中導入“設計工作室”式的教學方式,希望以此探索出一條符合高職教育規律的,特色鮮明的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建設之路。
【關鍵詞】設計工作室 高職工業設計 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加快,社會對多層次、應用型的工業設計的人才需求量猛增,高職工業設計教育也應運而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有近700所高職院校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或相關的專業方向,
一、高職工業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主要問題
(1)教學定位不清晰,核心職業能力定位有偏差?!案呗毠I設計專業是培養符合市需求的,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設計人才”的理念雖然已是各高校的共識,但對于什么是“生產一線”、何為“高技能”的理解上各高校卻是見仁見智,千差萬別了,由此也就帶來了該專業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定位模糊、人才培養目標崗位不準確,核心職業能力培養與市場需求有偏差等諸多問題。
(2)課程設置與職業教育要求不符。高職工業設計是一種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因此它并不需要強調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和系統,而是更注重綜合與運用。但目前很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中并未體現出高職教育的內涵,課程體系基本上是照搬本科的教學模式,存在著課程設置過細過全、課程內容相互獨立缺乏內在聯系、獨立的專業理論課過多,綜合的實踐應用課太少等問題,其教學體系還不能很好地和高職教育理念相匹配。
(3)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高職教育主要集中在??茖哟?,因此其學生的整體素質相對與本科還是有所欠缺。很多學生對于單純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他們并不在乎“為什么要這么做”,而更傾向于教師直接展示給他們“需要怎么做”,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上要有所改變。但目前大多數的院校依然采用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方式,老師在臺上講,學生臺下被動的聽,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沒有發揮出來,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導致學生的職業技能掌握程度不高。
二、“設計工作室”式的教學模式是解決當前問題的重要途徑
所謂“設計工作室”是指由教師成立、學生參與的,以真實工作環境為背景,以完成某些具體設計項目為目的設計團隊。以“設計工作室”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就是將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的封閉式教學,轉換在工作室中通過參與真實的設計項目來學習專業知識的教學機制。
(1)“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模式能較好地解決高職工業設計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的問題。要開展“設計工作室”式的教學,前提是成立若干個有明確專業主攻方向的工作室,因為工作室是以真實工作環境為背景,以完成具體項目為目的的設計團隊,那么它的成立就必然要建立在對行業現狀的充分了解,以及對人才需求情況的準確認知基礎上的。另一方面,設計工作室是要按照真實的工作流程來完成設計任務,而教師既要教學又要具體實踐指導,學生既要學習更要實踐操作。因此,在具體設計實踐中,學生和教師都非常明確自己在設計團隊中的位置,以及完成特定任務所必需的職業技能。
(2)“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更符合高職工業設計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首先以班級為單位完成一年的基礎學習,在掌握了基本的設計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再根據自身興趣進入一個設計工作室去開展更高階段的學習。其學習的課程將不再是按知識類別來劃分,而是通過設計項目來整合,通過將設計項目分解為若干的工作任務,再來歸納提煉每個任務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例如傳統模式中,《產品造型設計方法》、《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等都是獨立的專業課程,需要單獨講授。但在工作室里,這些課程都不再存在,它們的內容被融合到諸如《手動工具設計》、《消費類電子產品設計》、《兒童家具設計》等具體的設計項目中,學生通過完成這些項目,在設計實踐中來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再強調某一單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而是強調各種專業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符合高職工業設計以知識的適度夠用為原則,強調學生的綜合與應用的教學理念。
(3)“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強調學生的親自參與。除了少數幾門需要課堂講授的專業基礎課和公共課程外,工業設計的主要專業課程都是在工作室中,通過學生參與真實的項目來學習。相較于傳統方式,“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方式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強,學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有什么用,該怎么用,其學習的積極性必然會大增。而且由于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彼此了解的程度也就更深,因此這種耳提面命的獨特教育方式就更有利于學生成長。
三、結語
我國的工業設計教育規模已是世界第一,每年畢業生超過十萬人,但是其就業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是大量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卻是大多數學生不能從事本行業工作。面對越發嚴峻的就業形勢,盡快探索高職工業設計專業發展的教學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應對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由于“設計工作室”式的教學模式強調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它和高職工業設計教育理念非常契合,因此是其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發展趨勢。
【摘要】面對信息化環境下后工業時代的發展要求,建立怎樣的工業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各高等院校深思和研究的課題。為了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通過對“基于工程背景”下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和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分析研究,探尋高等院校建設新型的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培養富有特色的且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工業設計專業人才。
【關鍵詞】工業設計 基于工程背景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工業設計作為工業化時代的創新設計,它將技術、藝術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體教育內容是產品設計[1]。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的重要責任,除了幫助學生建立起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與創造性工作方法的系統,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能力及人文素質的能力以外,實現以“基于工程背景”下應用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揚長學生聚集型思維優勢,拓展提高學生發散型思維,強化學生工程制造的背景與實踐能力,顯得更為重要。
1 基于工程背景下培養模式的背景
作為設計藝術學科的工業設計專業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于社會對這類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工業設計專業跨學科的特點,許多高等院校都把它列為重點建設專業。常州工學院是一所特色鮮明的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地方性高校,工業設計專業是學校品牌建設專業,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自己獨特的辦學之路,強調學生與生產實際間的零距離培養方式,應運而生了新型的“基于工程背景”下的培養模式。
(1)教育部諸多新的政策指向充分表明,高等學校要樹立起“以就業為導向”的新的辦學指導思想,真正用這一新的辦學指導思想深化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2]。工業設計應用型本科生的主要就業單位是企業研發部門,對產品的外觀進行設計是其主要工作內容,培養學生構建產品內外和諧的設計新理念是目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方向。學校教育并沒有達到社會或者市場需求的標準,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事實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業代替學校完成了。[3]現有工業設計專業培養方法,缺乏對企業實際制造加工情況的了解,因此企業需要對新進工業設計學生的人才進行二次培養,需要畢業生有獨立完成產品從外觀設計到和生產制造的經歷,這給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規格定位及教學方案的制定帶來了很好的反饋信息。
(2)從目前國內外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情況來看,主要由藝術院校和工科院校兩種辦學實體。在培養的方式上,藝術院校往往過分擴大設計的份量,強調概念設計的成分;工科院校則較多地采用在培養方案中增添部分藝術類課程的培養方法。這兩類院校在培養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方式上各有千秋,但各自都很難解決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如何全面而客觀地建立起“基于工程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各高校辦好工業設計專業亟待解決的課題。
(3)常州工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在教學改革上積極創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式,針對設計教育的多樣性、綜合性、個性化及實戰性強等特點,強調畢業生與企業實際工作的零距離過渡,并以此作為畢業生適應就業市場的主要“殺手锏”,這種培養方式給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地強化學生“基于工程背景”下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一旦進入企業就能迅速適應崗位。
2 基于工程背景下培養模式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綜觀國外各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模式,重審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我們感到“基于工程背景”的模式建設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問題有:
(1)在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雖然安排有工程制造類課程:設計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電子電工學、先進制造技術、金工實習、生產實習等工程制造課程,表面上似乎已強化了學生的設計與制造能力,但在師資的配置、課程大綱的制定、課程間的連接,學生應達到的制造實踐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還缺乏理性的思考,導致課程群開設的效果不明顯,學生在實際設計中制造課程的知識不會用,走上工作崗位后也不能獨立地處理與設計相關的技術問題,應用型本科人才應具有的核心能力難以達到較高要求。
(2)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以某一類產品設計為專業特色,而產品涉及行業眾多,產品品種繁雜,教學要完全覆蓋所有產品顯然不可能。因此,一些高等院校的專業教師長期致力于某一類產品對象的研究,但在積極探索產品設計的方法論,以指導應用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教學工作的力度還不夠。
(3)工業設計專業培養方案中,課程設計的設置上理性不強,課程設計上仿制工科機電專業相關的設計內容或成為其內容的濃縮品的現象還較多,沒能真正體現出學生在培養“基于工程背景”能力方面的實際要求。
(4)培養方案中實踐性課程的內容把握和課程間的連接上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快速提高學生“基于工程背景”的專業能力的針對性不夠,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與企業需求的標準不相適應。
(5)一個學校想集成所有企業的設施和設備顯然不現實,而一些高等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又普遍缺乏開放型、綜合型的實驗室與設備條件,如果教師僅通過課堂和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參觀學習來教會學生產品制造的實際知識,很難完成應用性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這與高等院校的辦學指導思想背道而馳。
3 建設“基于工程背景”下培養模式的幾點設想
高等教育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方面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方面肩負重要使命,必須改革與此使命不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4]。應用性工業設計本科人才的培養應以特色為先,以就業為導向,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因材施教為方式,來理性而深化的建立起新型的“基于工程背景”的嶄新模式。
3.1 在培養方案的執行上堅決貫徹和實施“基于工程背景”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
1)從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入手,根據工業設計師的知識點、能力的要求,專業確定了表現技法、工程技術、產品設計、應用實踐四方面主要的知識點,并構建了相應的四大課程群,形成具有“設計與制造”、“設計與創新”、“設計與文化”三項鮮明特色的課程群體系[5],尤其要在課程內容的把握和課程間的銜接上要做細做實,更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規劃。
2)工業設計專業一方面要積極引入一定數量的企業師資,最大限度地發揮好企業兼職教師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派送專業教師赴企業一線接受實際鍛煉,豐富原有教師“基于工程背景”的實踐能力,通過整合校內外師資資源,以構建結構合理、學科互補的教師團隊,并在產學研實踐中不斷磨合,在實踐中建立一支“基于工程背景”的教師隊伍。
3)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制造課程的學習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對有些工程背景內容的教學,采用直接在企業的車間現場完成,教學中要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安排學生課后查閱資料撰寫論文,課堂上相互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擴大知識面。
3.2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上要有新的舉措
1)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是工業設計專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在工程基礎和專業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通過產學研結合的途徑和校內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程環境,使學生在cad/cae/cam技術、產品快速開發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方面獲得綜合訓練。同時,對產品生產的方式、生產的組織、制造加工工藝和手段有較深的感性認識,培養出在產品開發設計領域有核心競爭能力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2)工程制造課程的教學要以夠用為度,強調知識面的廣度,幫助學生建構起“基于工程背景”的知識體系,以課程設計的串接為突破口,強化學生實際設計與制造的能力,尤其可尋求以小機電產品的設計和制造為主線,發揮這一類產品涉及的機電知識面較寬泛、學生易于直觀地接受、產品的制造企業較多且易于外出實習等優勢,將課程設計有機地串接并構建出“基于工程背景”類的課程設計鏈。
3)豐富學生第二課堂的教學內涵,一方面使學生能實現專業課“明白式”學習,另一方面實現在產學研環境下的零距離培養。教師在培養過程中應以小機電產品原型設計與制造為對象,觸類旁通地幫助學生進行領悟、消化制造課程的理論知識。
4)將企業實際項目和教師的橫向設計課題融入課程教學中,強化學生在設計中進行結構設計并兼顧產品制造要求的能力,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前,就能掌握產品開發設計中“基于工程背景”的綜合應用能力。
3.3 進一步保持和發展好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特色,不斷優化專業培養模式
1)不斷調整和改善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內容,在優化理論課程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實踐教學課時比重,提高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重視設計軟件的應用和徒手表達能力的訓練,構建以美術寫生、課程實驗、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2)產學研體系是“基于工程背景”設計教育模式建立的前提條件,沒有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就不能保證設計與制造的緊密結合。培養方案要確保每一位學生在校期間均有完整從事設計與制造的經歷,縮短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距離,真正做到以科學、有效的課程群體系和執行方式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3)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為適應工業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們必須對工程基礎課程的實驗開設內容進行重新設計,按照設計藝術學科教學及企業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確保實驗的開出率和針對性,為學生提供盡可能真實的學習環境。
4)加大開放式綜合型實驗室建設進程,使學生課余時間能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全面地體會企業“基于工程背景”的真實工作環境,不斷豐富學生實踐的經歷。
4 結語
工業設計專業“基于工程背景”培養模式的探索,是培養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是工業設計多學科交融的發展趨勢,也是構建系統的專業體系,完善專業建設的需要,它與包豪斯的教學理念也不謀而合。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下培養的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不僅應有全面的理論知識,更重要應有實踐能力;不僅應有設計創新能力,更重要應有付諸實施的能力;不僅應有寬泛的知識面,更重要的要學會將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這些都迫切需要盡快建立一個實用而可操作性強的“基于工程背景”的培養體系,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更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