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06:05: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有效性初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兒歌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技術動作的結構和特點編成順口溜,以便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某一動作的方法和教學技巧。在體育課教學中如果把一些技術動作,在示范的同時編成兒歌進行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兒歌;體育教學;妙用
兒歌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過程中,根據技術動作的結構和特點編成順口溜,以便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某一動作的方法和教學技巧。從兒童身心成長的規律來看,小學生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講解得精練、生動就顯得特別重要。兒歌是小朋友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體裁,文句簡潔、通俗,清新明快,形象生動,易上口。在體育課教學中將一些技術動作,在示范的同時編成兒歌進行教學,既能夠準確地概括出動作要領,又形象地表達出要解釋和講解的動作,幫助突出教材的重難點,也充分體現出了教師的講解藝術,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那么,兒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呢?筆者初步嘗試并歸納出以下方法:
一、利用兒歌邊說邊做
體育教師口令短促精練、語調高昂,具有無上的權威性,但這種做法在培養集體主義和增強學生紀律觀念的同時,其實也將教師放到了學生的對立面。當然,體育課不可能排斥適當的操練,但教師如果能在練習的過程中除了那些必需的指令性口令外,把簡單、嚴厲的指導性語言變為朗朗上口的兒歌或師生互答的形式,學生更易于接受。例如,筆者將較為枯燥的熱身操改編成了適合孩子們邊說邊做的兒歌操: “今天天氣好,我們起得早,風兒輕輕吹,花兒對我笑;今天天氣好,做只快樂鳥,張開小翅膀,飛上枝頭叫;今天天氣好,太陽公公照,魚兒水中游,云兒天上飄;今天天氣好,說聲老師早,微笑把頭點,親切又禮貌;今天天氣好,我們來做操,把頭轉一轉,再來扭扭腰;今天天氣好,雙手抱一抱,一蹲又一站,再來跺跺腳;準備活動很重要,做完之后去運動!”
這種利用兒歌來做操的方式抓住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在模仿的樂趣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做好熱身操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與學生形成了互動,這比單純用口令指揮做操要好很多。
二、利用兒歌邊唱邊跳
根據低年級兒童愛唱愛跳、喜新求樂、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可采用歌舞的表現形式來完成體育基本動作的學習。如一年級投準教學內容,其技能目標是初步學會肩上屈肘,自然揮臂的投擲方法,發展投擲能力,提高正面投擲的準確性。為了完成這一目標,特編了一首《小小男子漢》歌曲,歌曲反映了“小男子漢學解放軍,在太陽下練習投彈”的情景,突出了“手臂高舉肘向前,對準目標打”這節投擲課的重點、難點,學生通過學跳《小小男子漢舞》,不知不覺學會了投擲動作,掌握了擲準的方法。這種兒歌形式的教學手段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利用兒歌自我表現
低年級兒童喜動,好模仿,想象力豐富,動作的節奏感和音樂的律動感比較強,他們能夠按自己特有的理解力來認識事物,也能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情感,發展智力,拓展思維。因此,在教學中可播放學生容易理解的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的主題,充分發揮想象,自我表現各種動作。如在學習“漁翁捕魚”游戲中,首先播放《小魚游啊游》歌曲,讓“小魚”在“池塘”里邊唱邊游,自我表現歡快、自由自在的情緒動作,接著“池塘”里創設了“漁翁捕魚”的情景,再讓“小魚”自我表現被捕捉時緊張、狼狽不堪的情緒動作,使學生在音樂環境的熏陶下,充分體驗“小魚”不同情緒下的動作表現,自我設計表現情境,從而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
四、利用兒歌愉悅身心
當一節課進入尾聲時,往往也是孩子身心比較疲憊的時候,此時教師如果能運用優美的兒歌把孩子引向美好的課外生活,對整堂課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我們可以和孩子們跟隨著“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優美的音樂節奏進行踏步、拍手等簡單的動作練習,這樣學生不僅能愉悅身心,還能放松四肢。也可以在課末講評總結階段利用兒歌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有需要合作的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表揚在合作中表現突出的小組,指出一些在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再讓孩子們讀一讀:“兩人一組齊練習,互相幫助增友誼,運動安全請注意,為國鍛煉從我起”,團結協作、友好相處的好品質就會在這樣的誦讀中得到熏陶,孩子的合作意識也會得到啟蒙。
實踐充分表明:兒歌在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恰當運用,能讓我們的課堂多幾分童趣、幾分精彩,能讓孩子們收獲更多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運用兒歌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把握時機,有的放矢,機動靈活,不可勉強、生搬硬套。特別在進行分段教學時,要根據教學所需,妥善地把兒歌分句于每個技術環節,使環節與環節之間的劃分更加清晰,技術動作更形象、技術重點更明顯、技術難點更透徹。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中心小學)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幼兒與少年的過渡期,是初步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階段,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因學生年齡小,教學方法得不到很好的運用,教學內容也不容易讓學生掌握。筆者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體育課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看法。
首先是游戲教學法。在一年級第一學期仍應多采用這種游戲教學方法。雖然教學以游戲為主,但是教學目的應更加明確,游戲的設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
1.課堂常規方面的游戲設計。如站隊時,給每人編號,然后通過“找找火車頭”“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戲,幫助學生很快記住自己在隊伍里所處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隊。六七歲孩子的空間知覺很差,對事物的形狀、大小、特別是方位認識模糊,但可以通過“咕嚕,咕嚕捶”、“請你像我這樣做”、“吹泡泡”、“圖形跑”和“無聲操”等游戲,使學生的空間知覺得到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戲設計。如走步教材,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把這一教材單純理解為“齊步走”,只片面的強調整齊。其實這類教材應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如“月月花”、“擊響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動物走”“螞蟻搬家”、“兩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歡的項目,但教學的組織形式毫無變化,孩子也會很快失去興趣。在教學中加一些游戲,如“老狼老狼幾點了”、“郵遞員送信”、“抓尾巴”、“小動物賽跑――圓周跑”、“迎面接力”等,這樣孩子們就會樂在其中。
3.放松部分的游戲設計。放松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其目的都是一樣,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悅。游戲方法較其他方法更加簡便易行。如游戲“抓舌頭”、“給球打氣”、“參觀自然保護區――模仿各種小動物”、“風吹雪花飄”等,這些游戲具有簡單、有趣、運動量小的特點,能夠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過渡性游戲的設計。如在籃球和實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戲就要精心設計?!邦^上胯下傳 球”、“腰部左右傳球”、“傳地滾球”、“雙腳夾球跳去跳回”等等。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
其次是情境教學法。通常體現在以下方面:
1.作為處理教材的手段。如創設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情境,整節課以田間勞動(勞動模仿操)為主題如打害蟲――撿麥穗,顆粒歸倉(游戲)――慶豐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條勞動的主線貫穿起來。這樣的教育內容更加現實化、形象化,學生易于接受。
2.作為課堂導入的一種手段。如學習立定跳遠,可以從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導入課堂。教師用語言 描繪法描述故事情節的同時,師生共同進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尋找媽媽時遇見的各種小動物,最后找到了青蛙媽媽,于是引出青蛙媽媽教本領,這個本領就是立定跳遠 。
3.作為開始準備、整理活動的手段。如將四隊學生分別模仿開四輛不同的大汽車,然后做搭橋、鉆橋的游戲,最后四隊接成一列長長的火車。這個情境的設計,主要目的是進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熱身運動,通過改變慢跑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4.作為組織教學的手段。如將梯形隊調成半圓形隊時,可以讓學生模仿小燕子飛過去、螞蟻搬家的游戲走過去、或者是四隊可分別模仿開大汽車、開拖拉機、趕馬車、推著小推車,跑到教師指定的地點。
5.作為滲透思想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如一位教師設計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模仿紅軍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過鐵索橋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以及學習解放軍叔叔那種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在困難面前頑強、勇敢、不屈不撓的精神。
第三是唱游教學法。唱游教學法通過形象的模仿活動和具有簡單情節的表現活動,培養學生節奏感、協調性以及審美能力。運用唱游教學法的時機分別為:
1.一年級新生入學前兩周的學前教育期間。如果一上來就教學生稍息、立正、隊列等課堂常規,學生會感到枯燥且不適應。通過唱游教學法,可以引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覺得“上學、上課”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促使師生情感和諧融洽。
2.經常作為準備活動的手段。準備活動總是做一種徒手操,學生會感到枯燥、厭煩。如果結合教材經常變換一些新操,如“小動物模仿操”、“勞動模仿操”、“墊上操”、“圈操”、“球操”、“繩操”等,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
3.作為整理活動的手段。整理活動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運用唱游教學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動中教學呆板、單調的現象,增加娛樂性、實效性,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消除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勞。
通過運用以上教學方法教學,我所教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普遍提高。學生們的注意力、情緒和意志等心理指標普遍處于良好狀態,心理負荷適當、課堂活躍,教學任務完成率基本上保持在85%至95%這一區間。
摘要: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處于兒童時期,活潑好動,但身體素質處于較低的水平,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特點。民族傳統體育技術動作簡單、運動負荷低,又有較好的游戲性、趣味性,非常適合低年級開展。通過研究為小學體育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 體育教學 民族傳統體育
1、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
1.1 心理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還未脫離幼兒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處于幼兒期的范圍。由于心理原因,他們容易興奮,好奇心特別強烈,喜歡對新事物和未知的東西尋根問底地探個明白。這個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無意注意占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思維的特點是從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凡是具體形象的東西,他們容易理解和記憶,抽象邏輯思維還較差。
1.2 身體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骨骼組織里含水成分多,含鈣、鹽、磷成分少,骨密質較薄。因而,小學生的骨骼硬度小、韌性大,易彎曲變形、脫臼和損傷;肌肉含水成分多,含蛋白質和無機物成分少,柔軟松弛,大肌肉群的發育先于小肌肉群。因而,小學生多喜歡跑、跳、投擲等活動;腕骨和指骨正處于生長的過程中,指揮小肌肉群的神經系統的機能尚未成熟。因此,他們手部小動作的精確性比較差;血管發育的速度大于心臟發育的速度,血液的循環量較大,不能作過于激烈的體力活動,防止心臟過度疲勞。但是,安排適當的體力活動,又能促進學生心臟機能的發展。
2、民族傳統體育特征
2.1 娛樂性、趣味性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產生于農耕時期,各族人民在閑暇時間出于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滿足,以自娛自樂、消遣、游戲等活動方式,創造豐富多彩、愉悅身心的體育項目,很多項目娛樂性、趣味性大于競技性。如布依族的好花紅、刷把舞、板凳舞等都是在音樂伴奏下進行舞蹈的,學生可以在娛樂中健身;如舞龍、舞獅的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較好,從事者不僅全身得到鍛煉、增強表現力,還能愉悅觀眾。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的表演、娛樂、趣味占主要成分,是很好的娛樂項目。
2.2 健身性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是通過各種肢體活動來完成的,不同的項目對身體素質要求也不盡相同。如苗族的打手毽、板羽球需要速度、上肢的力量、腰腹肌力量以及靈敏、協調素質;布依族的刷把舞、板凳舞是全身運動,對各項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項目可以提高人的不同的身體素質,民族傳統體育除了娛樂功能外還具有較強的健身功能。
2.3 技術簡單、易學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多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由最初的滿足生存需要到愉悅身心、增進健康、豐富生活等。大多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技術動作簡單,容易學習、掌握。如打陀螺、滾鐵環、跳繩、打雞毛毽等技術動作少,經過短時間的練習就可以掌握。
3、民族傳統體育適合在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
3.1 符合學生身心特征
小學低年級學生力量、耐力、速度較差,小肌肉群不發達,好奇心強而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一些技術動作復雜的體育項目難于掌握,不易培養體育興趣,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技術動作簡單,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短時間就可以掌握;再者大部分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學生在生活中就有所接觸,在小學體育課中更容易廣泛開展。如推鐵環、打陀螺、丟糠包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運動強度小,對速度、力量要求較低,趣味性、娛樂性強,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體條件,通過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而促進身體健康。
3.2 傳統體育的娛樂性、游戲性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運動傾向
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游戲較強的體育項目,所以把教材進行游戲化改造勢在必行,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體育興趣,使學生在游戲中完成教學目標,在游戲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游戲中掌握運動技能。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較高的娛樂性、游戲性,競技性較低,符合小學低年級的運動特點,非常適合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中開展。
小學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我國每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也有豐富的故事傳說,體育教師可以先把傳統體育的故事講給學生,既豐富學生傳統體育文化,又提高學生從事的熱情。
3.3 能更好地培養學生體育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受身體素質所限,對一些技術要求高、動作難的競技體育項目很難從事,用競技體育作為教學內容的話,很難對體育課產生興趣。民族傳統體育游戲性、趣味性強,內容豐富,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就地取材,易于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反映了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勇敢的精神面貌,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通過身體運動來實現情感的宣泄,從運動中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獲得身心歡愉的同時也讓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吸引著人們積極地參加,同時也深受學生的喜愛,能吸引學生從事,培養體育興趣。
4、結語
小學低年級學生身心特點是體育教師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能夠練習、樂于從事、促進健康、培養體育興趣的體育項目,完成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民族傳統體育的民族文化背景、游戲特征、趣味性都適合在小學低年級開展。體育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多考慮傳統體育,通過對其練習形式進行創新,組織形式多樣化來提高學生興趣,培養體育愛好,完成育人的目的。
在現實的體育教學中,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究其原因,責任在于我們的體育教學太傳統,太格式化、太僵化。了解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小學生的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改進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方法,是每一名體育老師的責任。下面結談談自己在低年級體育教學中的一些嘗試。
一、創設故事情境,讓課堂充滿童趣
兒童化教學就是要針對兒童的心理、生理、年齡特點,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低年段體育課的教學,重點在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根據小學生對事物注意力、思維持久力均差的情況,要求教學過程中力求豐富多彩。在低年級教學中可以通過故事情境來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隨故事活動的演化來感受樂趣、獲得知識、提高活動能力。
例如在水平一的立定跳遠(第二課時)教學中,以小青蛙找媽媽為線索,開始時引導學生想象為小青蛙,在找媽媽途中,遇到很多動物,指導學生模仿他們的動作作為準備活動,模仿魚兒游,小鳥飛(上肢運動)、小鴨走(下肢運動)、小熊摘玉米(體轉運動)、小象走路(腹背運動)、小白兔跳(跳躍運動)等等,遇到小河要踏石過河(立定跳遠專項活動),要過較寬的河,則進行立定跳遠練習,看誰學的本領既快又大。在這堂課中,同學們都融入到了故事情境中,學習積極性很高,他們不僅在模仿的過程中相互比較,還能相互幫助,團結合作。
二、把握課堂生成,讓體育充滿靈氣
精心的預設無法全部預知精彩的生成。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過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諸多的意外,教師要有心理準備,靈活應對,而不能一味按照課前的教案按部就班,有時對意外“生成”的巧妙利用,將會成為課堂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我在執教水平一的《對準目標走》(第一課時)時,在上課伊始拋出了本課的主題讓大家議論:“走誰不會啊,這么簡單的動作我們還要學嗎?”聽到這樣的回答,我就知道學生已經對課的內容失去一半興趣了。于是就對學生講“你們不要小看了一個簡單的‘走’,‘走’還分很多種,有小孩子活蹦亂跳的走,有高興的走,有傷心的走,還有很多小動物的走?!边@時有一個比較頑皮的學生模仿老人步履蹣跚地走,他低著頭,彎著腰,一只手在背后,另一只假裝拄著拐杖,邊走還邊咳嗽,真像一個老人,他的動作引起同學們哈哈大笑。我靈機一動,抓住這個意外,引發了大家的討論。于是大家好像對走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開始模仿。一個頑皮學生引發的小插曲使得“枯燥”的內容變得趣味盎然,使得呆板的課堂充滿靈氣,而這樣的場面正是一個老師所希望看到的。
三、注重多元評價,讓學生飽含熱情
體育課的教學評價對體育教學具有導向、激勵和促進作用,對于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更注重過程性評價,特別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進步幅度,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創新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問題能力等不斷地進行評價。教師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能使學生獲得喜悅,從而更好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
我結合學校的雛鷹爭星(自理之星、自律之星、自學之星和服務之星)活動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在冬季跳繩活動中,要求學生每天帶好繩子,但總是有學生忘帶,于是就鼓勵學生自己的學習用品要自己保管好,要爭做自理之星,并且每次給帶繩子的小朋友發一顆自理之星。從這以后忘帶繩子現象沒再出現過。在課堂上我也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在會跳繩子、跳好繩子的基礎上創造其他跳法,爭做自學之星。經過3個多星期的學習,不僅全班學生都會并腳跳繩,還有部分學生自創了好幾種跳法。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都能積極認真練習,并且自我創新,學得不亦樂乎,個個都在爭做體育小雛鷹。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體育課堂充滿活力。
綜上所述,要想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就要改變觀念,認真鉆研教材,利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使他們自愿地活動,愉快地練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