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5 11:53: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心力衰竭病人護理方法探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目的:探討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叩呐R床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
方法: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00例,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100例患者。兩組患者均給與碘胺酮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用藥前準備、心理護理、嚴格控制給藥速度、給藥觀察與護理、健康教育等臨床護理干預。
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4.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對采取碘胺酮進行治療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給予了用藥前準備、心理護理、嚴格控制給藥速度、給藥觀察與護理、健康教育等臨床護理干預,顯著的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并且顯著的降低了患者治療后的復發率。
關鍵詞:胺碘酮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臨床護理護理效果
由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病情復雜,癥狀危急,因此,給臨床治療帶來了一定的難度[1]。對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療關鍵在于抗心律失常,臨床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常用的藥物為胺碘酮,在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1]。為了更好的研究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臨床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我院就對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進行了科學系統的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00例,男103例,女97例,患者的年齡為22―75歲,患者平均年齡為(48.5±13.6)歲,經臨床診斷患者的心功能為NYHA2―4級。200例患者合并的基礎疾病為:60例合并冠心病,38例合并肺心病,28例合并擴張型心肌病,32例合并高血壓,24例合并老年瓣膜病,39例合并糖尿病。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10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方面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臨床方法。兩組患者均給與碘胺酮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臨床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用藥前準備、心理護理、嚴格控制給藥速度、給藥觀察與護理、健康教育等臨床護理干預。
1.3臨床護理。
1.3.1用藥前準備。用藥前要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監測患者的QTC、QT、心肌酶、電解質、血常規以及肝功能等情況。同時要準備好除顫器以及相關急救藥品[2]。
1.3.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耐心的向患者解釋各種癥狀的原因,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消除患者由于擔心疾病而產生的焦慮情緒。一些老年患者會擔心生病給家人造成負擔,此時護理人員要積極的與家屬進行溝通,讓家屬給與患者更多的關懷,讓家屬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消除其成為負擔的不良心理情緒,從而促進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
1.3.3嚴格控制給藥速度。采取注射泵精準而勻速的給藥,給藥之前核對好藥量、藥物濃度,并且設定好最佳的給藥速度,用藥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定時巡視,保證給藥安全[3]。
1.3.4給藥觀察與護理。胺碘酮對血管具有較強的刺激性,容易引發靜脈炎,因此靜脈通道已選擇較粗較固定的中心靜脈。并且靜脈滴注或推注的速度不宜過快,不能超過10mg/min,且一次注射的時間不能小于25min。
1.3.5健康教育。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疾病知識的宣傳,讓患者及家屬認識到該病雖不能得到根治,但是可以通過長期合理用藥,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得到控制。促使患者保持一種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4]。
1.4統計學方法。觀察得到的數據用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4.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1.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治療后復發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經碘胺酮治療后有4例患者出現復發,復發率為4.0%,對照組患者經碘胺酮治療后有34例患者出現復發,復發率為34.0%,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危重癥,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之后,就會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復雜,如果心律失常頻頻發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臨床上采取碘胺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臨床研究表明,在采取碘胺酮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給予科學合理的臨床護理干預,能顯著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對采取碘胺酮進行治療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給予了用藥前準備、心理護理、嚴格控制給藥速度、給藥觀察與護理、健康教育等臨床護理干預,顯著的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并且顯著的降低了患者治療后的復發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摘 要】目的:探討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宮產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將60例行剖宮產手術的妊娠合并心衰患者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模式。對兩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各觀察指標相比,差異均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妊娠合并心衰;剖宮產;孕婦;心理狀況
心衰是妊娠并發心臟病孕產婦人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病死因素,對母嬰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6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宮產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了常規護理與循證護理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6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剖宮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39歲,平均(28.9±7.3)歲;孕38.0~40.5周,平均(39.2±1.8)周;單胎妊娠40例,雙胎妊娠20例;初產婦38例,經產婦22例;心功能分級:I級27例、Ⅱ級21例,Ⅲ級12例。按照抽簽方法,將本組患者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30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方法。具體方法為:按照孕產婦的實際情況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向其提供具體問題的對策,這個過程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應該是對傳統護理成功細節方面的總結部分。傳統護理成功經驗應該是根據萬方數據庫中報道的相關案例,包括的主要內容:飲食、休息以及剖宮產圍術期所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及其各自的解決辦法等。若發現問題,應該及時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此外,還應對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
2.1 組護理后各項指標對比分析 見表1。
2.2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改變
見表2。由下表可知,采用SAS及SDS兩種評分量表對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分,得出對照組護理前后產婦心理狀況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具有統計學差異(P
3 討論
婦女在妊娠過程中,由于血容量以及血流流變學等方面的指標會發生顯著的變化,所以就會使得患者心臟負擔明顯增大。而對于心臟功能正常者而言,絕大多數均能夠經代償功能順利地度過妊娠期,然而,孕婦如有冠心病發病史或者具有原發性心臟病,那么就會很容易在妊娠過程中出現心衰癥狀[2-3]。雖然剖宮產手術具有很多優點,如能夠顯著地減少由于長時間子宮收縮而引起的血液流變學法術變化。由此可以得知,緩解妊娠合并心衰癥狀的最為有效的方法臥位盡量減輕心臟負擔。然而,幾乎所有心衰產婦均會對手術造成程度不同的焦慮及抑郁等方面的不良心理反應[4]。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VAS評分、新生兒Apgar評分、并發癥發生率、滿意度相比,差異均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對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進行治療之后的護理方法。
方法:將本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之間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颊咧羞x取100例病患者,根據患者的意愿,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給試驗組的患者提供一般形式的護理,并在此基礎上加入系統性或者干預性的護理內容,給對照組的患者采用一般形式的常規性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兩組患者在經過護理之后,對兩組患者的多項指標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患者最終護理效果比對照組的最終護理效果更加具有顯著的優勢。
結論:對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措施的同時,加入具有針對性或者干預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并且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都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方面進行推廣。
關鍵詞: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療護理方法
心力衰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心血管內科臨床疾病,當患者出現心力衰竭之后,因為長期的神經內分泌激活以及心肌缺血,或者是心室擴大,導致心室的電重塑,而這些方面的因素很容易讓患者并發多種心律失常的病癥[1]。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從本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之間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中選取100例病患者,其中男性病患者64例,女性病患者6例,病患者年齡在26~72歲,其平均年齡為(54.4±1.96)歲。所有的患者均符合美國紐約NYHA的診斷標準根據患者的意愿,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為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鼻腸管留置時間等資料的對比沒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10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進行常規性的抗心衰治療,在患者的病情較為穩定之后,為患者提供24h的動態心電圖監護和常規性的檢查。治療之后停止服用原用的抗心律失常5個半衰期藥物。用20ml的生理鹽水對150ml的胺碘酮進行稀釋,然后進行靜脈滴注,滴注的時間在18min左右,同時對原發病進行治療,糾正患者的心衰,服用常規性的抗生素藥物,以免患者出現感染情況。
1.2.2護理方法?;A護理:保持患者病室內的整潔,保證病室內光線柔和、空氣清新以及有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每天按時對患者的病房進行消毒,給患者提供給良好的、干凈的、舒適的住院環境,幫助患者做好多項檢查。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常規性的指導,同時根據患者呼吸道的情況對患者進行定期的翻身拍背以及吸痰等,保證患者的呼吸通暢。
心理護理:由于對該病情不了解或者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其心理容易出現異常的焦慮、恐懼、緊張等諸多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相關護理,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主動的關心患者,并且鼓勵患者建立起面對該病的信心,積極的配合治療。
健康護理:對心衰的患者在治療心力衰竭時,最為主要的一種措施就是低鹽飲食,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攝鹽量進行限制,同時知道患者多食用易消化且清單的食物,還是含有豐富維生素的食物,讓患者保持少食多餐和大便的暢通。另外還需要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讓患者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2]。
1.3療效判定。顯效:頻發室性早搏數量平均70%以上,成對室性的早搏數量減少80%以上,短陣室性心動的過速消失90%以上,連續心搏超過15次的運動和室性心動過速時,心搏5次以上的室性心動過速徹底消失,達到心功能Ⅰ級或者心功能改善超過2級,患者在臨床方面的癥狀以及體征徹底消失;有效:頻發室性早搏數量平均減少70%以上,連發室性早搏減少90%以上,還沒有達到心功能Ⅰ級或者心功能改善1級,患者在臨床方面的癥狀以及體征出現改善情況;無效:沒有達到上述中的標準。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統計學分析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組間行卡方檢驗進行處理,以P
2結果
組患者在經過護理之后,對兩組患者的多項指標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患者最終護理效果比對照組的最終護理效果更加具有顯著的優勢,如表1所示。
3討論
心力衰竭是一種死亡概率極高且預后較差的病,一般來說,患該病的女性會比男性的幾率要高,在諸多并發癥當中,室性心律失常則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狀。并發心律失常只會讓患者心力衰竭的病癥進一步惡化,造成一種惡性的循環病癥。該病的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的質量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患者的家庭以及國家的醫療負擔都會出現明顯的加重。胺碘酮是一種專治療抗心肌缺血以及抗心律失常的藥物,胺碘酮是苯丙呋喃的生物之一,具有很好的抗心律失常治療作用對折返激動的消除存在有利的作用,同時它可以一直Na+的內流,減緩傳導的速度。在臨床的治療上應用的十分廣泛。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兒肺炎伴心力衰竭的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1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 按照自愿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基礎上予以常規護理, 研究組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方法。分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心衰糾正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 醫療費用降低, 護患滿意率提高, 和對照組相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小兒肺炎;心力衰竭;護理
小兒肺炎是兒科疾病中經常見到的病變, 且為多發性疾病[1]。若無法得到徹底性治療, 病情會有經常性復發情況, 對兒童生長發育造成較為不利影響。有資料表明, 由于肺炎并發心力衰竭而死亡的兒童為患肺炎患者的40%[2], 所以良好的治療和護理, 對于小兒肺炎患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選取11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 分析其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12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 按照自愿原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患者5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年齡0.5~6歲, 平均年齡(1.93±0.22)歲;病程1~5 d, 平均病程(3.13±0.35)d;男55例, 女57例?;純号R床癥狀主要有心率增快、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煩躁、發紺、鼻翼扇動等。
1. 2 方法 所有患兒在入院后均及時取半臥位, 確保呼吸道通暢, 持續給氧。予以抗感染、抗炎、強心、利尿等支持療法。對照組患兒進行治療同時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
1. 2. 1 常規護理 病室環境保持安靜, 空氣清新流通, 室溫20℃左右, 濕度55%~60%。進行正確口腔護理, 幫助患者翻身、叩背, 避免出現墜積性肺炎癥狀, 選用柔軟衣褲和床單, 避免發生褥瘡, 患者體溫高時需及時對癥處理。使得家長了解患兒病情、治療方法和預后情況, 給家屬有效心理支持[3]。
1. 2. 2 呼吸護理 由于患有此病的患兒往往會有呼吸加快現象, 使得其呼吸出現不齊、急促癥狀,在嬰兒>60次/min, 幼兒>50次/min時, 則顯示其心力衰竭癥狀發生, 所以要關注其呼吸情況, 及早進行針對性治療, 避免出現更為嚴重癥狀, 錯過最佳治療機會。
1. 2. 3 飲食護理 肺炎伴心力衰竭患兒通常有自身體質降低情況, 患兒合并心力衰竭, 出現水腫, 每日飲食時需注意鈉含量不低于1 g, 食物保持高營養狀態, 及時補充患兒所流失的維生素、蛋白質等, 在進食時注意少量多餐, 不可過飽。
1. 2. 4 心理護理 很多患有心力衰竭癥狀的小兒在發病期間往往會有哭鬧不止, 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 此情況往往會導致家長出現焦慮與恐慌情況。此時醫護人員需耐心解答家長疑問, 使其了解此病發病情況, 臨床癥狀和治療效果, 使其盡可能予以積極配合。使患兒保持絕對臥床休息, 若經心理疏導無法使患兒保持較為穩定情緒, 需根據情況應用鎮靜劑降低心臟負擔。在病情得到緩解后, 需適量活動, 避免下肢產生靜脈血栓, 此過程需防止活動量過大。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在心力衰竭糾正時間, 住院時間, 醫療費用方面和對照組相對比, 均明顯減少,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發生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時的年齡通常均很小, 呼吸困難、氣息不暢等癥狀一般都會出現。在小兒肺炎發病過程中, 出現心力衰竭幾率較高, 若無法進行進行搶救, 很容易導致患兒死亡。在對其進行治療時, 不止需要合理藥物治療方法, 而且需予以有效護理措施。醫護人員應該密切注意患兒病請狀況, 采取合理護理措施, 予以有效急救及搶救, 防止出現突發性事件。在護理過程中, 只實施常規性護理往往并無法達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需依據患兒不同情況, 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法, 如此方可以增加患兒恢復率。經本文研究發現, 研究組在心力衰竭糾正時間、住院時間、醫療費用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而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明顯提高, 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傊?, 在小兒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療過程中, 實施有效的針對性護理, 對于患兒治療效果具有較為明顯的提高作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2013年1月間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患者年齡最小48歲,最大82歲,平均年齡(60.5±6.4)歲;患者的基礎心臟病分別為風濕性瓣膜病24例,擴張型心肌病17例,心肌梗死11例,高血壓性心臟病9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7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基礎心臟病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觀察組按照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和健康教育。患者自入院開始,按照制定的護理路徑的內容,結合患者的需求和一般情況對其病情、心理狀況、文化背景以及社會支持等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并落實護理和健康教育措施以達到規范護理的目的。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內容包括:(1)入院介紹,包括醫院的環境、主管醫師和護士以及陪護、作息制度和時間等;(2)入院第1天,填寫護理路徑表,詳細介紹各種檢查的目的、方法及相應的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3)入院第2天,介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癥狀、體征以及治療方法等相關方面的知識;(4)入院第3~7天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等方面的耐心細致指導,告知其情緒等對病情控制的影響,進行心理支持和自我調節方面的指導,詳細講解預防并發癥的意義和方法,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循序漸進地進行活動;(5)出院前1d,指導患者進行血壓、尿量的自我監測,戒除煙酒和控制體重,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6)出院當天,辦理出院手續,囑其嚴格遵醫囑用藥并定期回院復診;(7)出院1周內,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了解出院后的恢復和用藥情況。
1.3效果評估
采用自制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問卷,對患者進行測試,滿分100分,以85分為達標;滿意度調查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于患者出院前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健康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文結果顯示,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患者對慢性心力衰竭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危重病癥之一,通常情況下其治療和康復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有資料顯示[3],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調節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臨床關注較多的一種治療護理新模式。這一模式下,要求護理人員主動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的知識,增加護患間的交流,從而滿足不同患者及家屬的要求,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盡可能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與傳統健康教育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實用性[4]。為此,在本文中,我科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結果顯示,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教育的對照組患者,并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省,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實施護理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主動參與到整個護理過程中,通過有計劃、有預見性地分別在不同階段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從而避免因一次性大量向患者灌輸信息而導致的不理解和誤解,本文結果也證實了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作者:羅紫蘭 康孫平 楊莉 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