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5 11:1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分析職業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馬克思主義哲學聯合了現代化、科學化的世界觀以及方法論,是前人的思想智慧結晶。并運用一種批判的態度以及辯證的方法對這種關系做出了評價,體現對人與世界發展關系最深層的把握。同時它還是一種科學的人生觀,它指導人盡責盡職,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它屬于一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為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及世界觀奠定了基礎,推進了高職院校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對高等職業教育意義重大。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哲學; 高等職業教育;重要作用
在近幾年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的形勢下,學生就業難變得更加嚴峻和突出,因此,以強化職業技能為手段,以就業為最終目的的高等職業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更應該得到重視,特別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和人生觀為目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更是重要。事實上,因思政類課程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 “重課堂、輕課外、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使這門被稱做“方法論的科學”,成為當今高職學生認為“難懂又沒必要去懂,卻被逼著學習的科目”,更有學生將其當作技能領域的“無用之物”,進而成為“賺取學分的工具”。這種只重視實用技能學習,卻忽視對學生成長的引導的“實用主義”,應引起高職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
一、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
(一)當前高職院校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隨著高校數量的增加,各院校連年擴招,學生的素質更是呈現出參差不齊的態勢,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面臨著諸多困難。如目標缺乏針對性,極易造成意識形態泛化;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一些院校忽視了對教師群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多數院校在此領域師資力量較薄弱等等。這使得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目標停留在單純向學生傳授馬克思理論知識上,而沒有與學生所在院校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失去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統領作用。
(二)傳統的職業教育觀依然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瓶頸
在傳統職業教育制約之下,我們還是從簡單的從業需要角度來確立職業教育原則,讓接受職業教育者掌握一門技能。這種教育思想沒有看到當今世界發展之迅速,技能人才不斷提高自己之重要意義,從而忽視了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迫切性。
二、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學生特征
(一)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足
縱觀當今的高職學生,說起學習目的,很多學生都很茫然。他們中大多數人基礎差、底子薄,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缺乏熱情,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成績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報考學校與專業時的選擇自由,使許多學生無法進入自己喜歡的專業或學校就讀,因而造成學習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是在為老師、家長“學習”,同時由于擴招,高校的整體生源質量有所下降現象。
(二)個人主義心理較重,組織紀律性差
當今的高職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部分出生在家境較好的家庭,父母過分溺愛,使他們養成任性、占有欲強、自私自利等壞習氣;缺乏同齡群體的環境,導致他們集體觀念淡薄,缺乏集體主義榮譽感,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在獨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斷力、適應力等方面顯得相對薄弱,出現部分學生曠課、遲到、上課睡覺、作業抄襲等現象嚴重,甚至出現找人替考、作弊等現象。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指導作用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科學地學習其專業領域的內容,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為能更順利地走向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新意識、成才意識,但也導致了學生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多樣性、多變性和矛盾性,極易引發自由主義、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因此,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點、政治方向變為大學生自覺的意識和行為,引導大學生找到符合社會發展方向的個人定位。
(二)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
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全面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學能夠培養學生在挫折面前樂觀的態度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及歪風邪氣吹不倒、艱難險阻壓不垮的健康心理素質。
(三)使學生逐漸養成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品格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種世界觀,更是一種方法論,這就決定了哲學熏陶教育是解放學生思想,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當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哲學精神價值的體現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方法時,讓高職學生能夠用哲學的辯證思維分析現實社會和未來人生,并對未來社會和人生作出前瞻性的科學決斷。
四、結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文精神的熏陶教育給予學生更多的是智慧型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態度。以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文精神和智慧型教育作為教育理念,打造出智慧與技能相結合的智慧型人才,以其獨有的智慧競爭優勢,必將會受到全社會的歡迎。
[摘要]醫學生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后備力量,其就業情況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文章通過分析醫學生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視野下探討醫學生職業教育的理論基礎,從學校教育、社會實踐、社會扶持等多維層面提出了醫學生職業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 醫學生 職業教育
醫學生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后備力量,其就業情況對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以及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醫學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因此,如何對醫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成為醫學院校教育工作值得思考的課題。本文通過分析醫學生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視野下探討醫學生職業教育的理論基礎,從學校教育、社會實踐、社會扶持等多維層面提出醫學生職業教育的對策,以此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使他們保持平衡的良好心態,積極學習,為實現自己的價值而奮斗。
一、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的重要性
1.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的成效可以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和諧社會是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諧的社會。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前提是人自身和諧,人自身和諧發展的必然前提是一個人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能夠合理地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很好地融入社會。而醫學生職業教育首先強調的是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它有利于醫學生正確地去看待職業和社會的關系,特別在現今醫學人才分布不合理、醫患關系異常緊張的環境下,職業教育引導有助于醫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社會問題,端正職業定位,更好地融入社會,從而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
2.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有利于醫學生自身發展。從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視野探討職業教育引導對策,體現出醫學生個性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醫學生自身更全面發展。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是醫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通過職業教育引導有助于醫學生全面認識自我,促進醫學生自身發展,從而達到職業教育引導的目的和要求,符合社會需求。因此,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有利于醫學生自身發展。
3.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有利于促進社會醫療體制的發展。醫學生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后備力量,他們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對社會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職業教育有助于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醫學生對社會醫療體制改革的正確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讓他們能主動積極深入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工作,這對社會醫療體制發展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
二、醫學生職業教育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人學理論
1.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體現了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的“價值特征”。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它的基本內涵體現在人的需要和素質的全面發展、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充分體現醫學生職業教育的價值和本質,如果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技能而沒有職業素養,只談利益而缺乏高尚的醫德,那么我們的高等醫學教育存在重大的缺陷。因此,在職業教育引導過程中應強調人的全面發展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豐富和發展社會關系,培養高尚的人文情懷,讓學生在實踐中發掘自己的優點,更好地適應社會,滿足多變的社會需求。所以,醫學院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根據每個醫學生的特點進行適合他們自身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引導。
2.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主體性理論,有利于我們理解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對象的本質屬性,增強職業教育的實效性。馬克思指出:“人始終是主體?!比说闹黧w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本質屬性。在《矛盾論》指出:“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由此可見,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只是外部條件,只有通過受教育者“接收―反映―內化―行動”的自我教育過程才能體現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在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過程中,要了解醫學生自身需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激發學生的自覺能動性,有利于醫學生對職業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達到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的根本目的。
3.人的本質理論揭示的內容有助于我們科學地分析和看待醫學生自身特點發展與職業教育引導關系,便于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工作的實施。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和“‘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體的本性,而是人的社會特質”。從這種意義上說,醫學生自身特點的發展與職業教育引導關系應體現社會性。醫學生自身特點發展脫離了社會,就不能體現價值,更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人的本質就是人的社會性,不同的社會輿論、社會政策、社會導向對醫學生價值觀、就業方向的選擇、是非判斷的標準都會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社會輿論、社會政策和社會導向對醫學生職業觀和職業發展的影響。在醫學生職業教育和引導中,教育者必須結合社會發展形勢,針對醫學生特點,使醫學生職業教育具有更深刻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三、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視角下醫學生職業教育的啟示
1.加強醫學生的職業指導和服務工作,促進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強調人的全面發展,醫學院校應該把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于整個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過程中。在醫學生職業教育引導中,向不同年級的醫學生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全程化的就業指導,緩解醫學生各種各樣的就業壓力,促進醫學生全面發展。如對低年級學生,在就業指導方面應根據當前的形勢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二、三年級,學校舉辦就業規劃討論會,邀請成功校友和企業家與在校生面對面交流,讓醫學生對當前社會需求的情況更清楚更全面了解;對高年級的學生,幫助他們了解求職就業的程序和技巧,定期開展就業咨詢服務和就業形勢與政策的宣講教育,為他們創造就業實踐機會和見習機會,并重點指導他們處理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掌握應聘技巧等實用性知識,讓他們找到正確的職業定位、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幫助學生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同時,醫學院校應注重醫學生的專業基礎、實踐操作、醫學職業素養,以及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和團隊合作能力等能力培養,醫學院??梢酝ㄟ^開展豐富的社團和社會實踐的活動,如臨床技能大賽、模擬面試大賽、簡歷設計大賽、創業大賽等,以幫助醫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求職能力。
2.發揮醫學生自主能動性,提升職業能力。在職業教育引導過程中,首先,我們要注意引導醫學生要辯證地看待當前的就業形勢,對自己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長短不足等方面有著充分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拓寬自己職業選擇的范圍和領域,適當考慮農村、中小衛生醫療機構、非公有制衛生醫療機構就業、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等。其次,我們要尊重個人特點,提升醫學生的自身素質。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曾經指出,醫學生除了擁有高尚的醫德外,還必須要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才可以治病救人。在教育中,我們可以發揮醫學生的專業特點,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學校開展“三下鄉”服務活動和志愿者活動,鼓勵學生定期到社會福利院、社區進行按摩、義診服務;深入農村為群眾服務、開展常見病預防和治療的宣傳活動,為貧困地區的小朋友義教。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發揮專長的平臺,有助于他們提高基礎性能力、專業性能力以及差異性能力;有助于他們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掌握了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以及適應能力等。最后,現今社會越來越關注醫德問題,職業教育應強調專業知識和人文關懷相結合,特別是責任感和關懷意識的培養。而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除了依靠兩課教育外,還應延伸到專業教育,讓學生了解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問題與醫德、醫學專業水平,醫學資源分布不均,醫學生就業觀念偏差存在一定的關系,在職業教育引導中鼓勵他們去基層醫療服務機構中工作,深入了解群眾對醫療方面的真正需求,自覺培養良好的人文素質。
3.加大基本醫療衛生建設的投入,為醫學生的職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根據筆者對廣東省5所醫學院校(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藥學院和廣州醫學院)的1100名在校醫學生進行隨機問卷調查顯示(詳見文末表),各專業學生在求職準備過程中,就業壓力主要來源于社會壓力,其次才是父母及親人的期望。因此政府應該加強基層醫療單位的硬件建設,對愿意到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工作的醫學生給予優厚的人事待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完善落實“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各項優惠政策,為醫學生到基層、西部就業創造合適渠道和良好環境。同時,政府可以采取出臺一系列幫助醫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大力倡導醫學生把握就業機會,適應艱苦環境,磨煉意志,樹立奉獻精神,從而鼓勵他們深入基層;聯系企事業單位,建立醫學生實習基地和就業見習崗位,幫助醫學生提升就業技能,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為醫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和公益性的崗位幫助,這樣才能為醫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論文摘要]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為現代職業教育提供了社會歷史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學說為現代職業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馬克思揚棄了前人的思想學說,認為現代生產與現代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職業教育與社會生產具有更為直接的聯系,因而更為直接地體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本意。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現代生產;現代教育;“教勞結合”
在資本主義以前的“最初的社會形態”,人類的勞動分工是十分粗淺的、籠統的,教育基本上是與生產勞動結合在一起的。到了近代以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形態為典型的“第二大(社會)形態”階段,機器大工業取代了工場手工業,人類勞動的體力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分裂、對立達到了頂點,人被視為完全不需要具備任何專門技藝的工具,人手的靈巧被機器的精確所代替,他只需被動地伺候機器的運轉,在資本眼里,人僅僅是大機器工業中的一個活部件。馬克思說道:“要改變一般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訓練?!苯逃c生產勞動相結合再次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生死攸關的問題。
一
自歐洲第二次產業革命以來,學校教育又開始被要求與社會生產力發展聯系在一起,與改良生產工具、提高生產效率聯系在一起,與人們的生產勞動和謀生、糊口聯系在一起。產業革命的發展,要求學校教育突破古代學校教育對原始社會廣義職業教育的異化,創造一種新形式的教育——學校形態的職業教育,這成為近代學校教育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職業教育的產生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它既是現代生產的客觀規律,也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
首先,學校形態的職業教育以機器大工業生產的技術為基礎。歐洲產業革命以后,社會生產以機器生產形式代替了手工業的生產形式,社會生產力發生了質的飛躍?!艾F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產方式的技術基礎本質上是保守的?!彼箚蝹€人的生產經驗和技能作為微不足道的附屬品而消失,而使人類世代所積累的生產經驗,整個社會所創造的經驗,即間接經驗的作用越來越大。為了進行生產勞動,勞動者再也不能僅僅憑借個人直接在生產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而主要依靠間接經驗。因此,通過專門的學校教育和訓練,授以勞動者各種間接經驗,就成了維護和發展社會生產活動不可缺少的手段。現代國家和有為政府就必須重視與生產技術、生產效率密切相關的職業教育。
其次,近代大機器生產和學校職業教育是同社會分工細化、專門技能技巧深化以及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產業革命以后,現代生產體系和技術分工基本形成,并在社會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F代生產中的創造發明和技術革新不斷出現,促進了技術革命,于是就對勞動者的操作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勞動者應該掌握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具有符合社會規范的職業態度和職業道德,熟悉機器的結構、原理和操作技術。這同時也就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學校教育必須同現代生產活動相結合,傳授生產中需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技巧,培養適應現代工業生產性質的操作型、技能型的實用人才。這就說明,現代職業教育是現代社會分工和大工業生產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大工業生產生死攸關的問題。
職業教育打破了古代社會以來學校教育僅服務于統治階級治國治民需要的局限,使教育重新回歸于本初狀態,即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為人類的生存繁衍服務。同時它也沖破了正規學校和全日制學校的時間和空間,直接為社會生產服務。就當時的職業教育具體形式來說,主要有兩種:一是18世紀末出現的技術工人講習所(mechanicsinstitutes),如1799年,在格拉斯哥大學生產科學儀器的工廠中開設的科學和數學夜校講習班,對象是技術工人;二是政府強力推進建立的各種職業技術學校,如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議會批準開辦的公共工程中心學校(1794)、綜合技術學校(1795,即后來著名的巴黎理工學校)、德國虔信派牧師開設的“實科學?!?1708、1747)等。但馬克思并不推崇這兩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而是從工廠教育的實踐中發現了未來教育的方向,即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歷史上最早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的人是托馬斯·莫爾,他在《烏托邦》一書中闡述了教育與農業、手工業勞動結合的思想。17世紀英國經濟學家約翰·貝勒斯在《關于創辦一所一切有用的手工業和農業的勞動學院的建議》中提出建立“勞動學?!钡南敕?,首次明確提出教育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主張。18世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勞動是兒童教育和發展最重要的條件,適當的體力勞動能夠促進人的智慧和道德發展。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主張并進行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試驗。
二
在19世紀初的英國,工廠生產中使用童工是普遍現象,童工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4—16小時,其體力、智力及道德備受摧殘。1800年1月,29歲的歐文從岳父大衛·戴爾手里接任蘇格蘭新拉納克紡織廠經理一職,由于受到法國唯物主義者關于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學說的影響,他在自己的工廠中實施了“通過改變環境來塑造人的性格,從而達到社會改良的目的”的改革計劃。他將每天勞動時問縮短為10小時半,在歷史上第一次為工人子女開辦公共學前教育機構,為6~10歲的兒童開辦初等學校,為11~17歲的童工開辦夜校,教授適合兒童年齡并且對未來生活有用的知識。1816年1月,歐文將他的工廠教育機構命名為“性格陶冶館”。
由于歐文的示范作用,加上其他社會有識之士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在工人階級的斗爭下,英國議會先后三次通過工廠法,規定若干保護童工的措施,并附有童工教育條款。例如,《1802年工廠法》規定,工廠主應對童工進行讀、寫、算的教育;《1833年工廠法》規定,紡織廠14歲以下童工每天必須接受2小時的義務教育;《1844年工廠法》規定,8~13歲童工每周須在學校學習6個半天或3天,否則不得受雇。
馬克思在研究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時,十分敏銳地注意到了勞動力再生產問題,他發現工廠教育制度中實踐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也是改造舊教育、促使人全面協調發展的唯一途徑。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馬克思認為,生產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創造了人,同時,人的個性、才能和世界觀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
二是馬克思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理論基礎上,揭示了現代教育與現代生產勞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辯證關系,指出生產勞動同教育的早期結合,必然發展為現代教育與現代生產勞動的結合。
三是馬克思把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建立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上。他們通過對現代工業生產的考察和研究,指出了現代工業生產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創造了物質條件。提出了客觀的需求。
四是馬克思直接批判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等人的關于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優秀思想成果,確立了科學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論;并且通過批判資產階級的工廠教育制度,從《工廠法》中看到了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萌芽。
馬克思十分推崇歐文在自己工廠中的教育實踐活動。他在《資本論》中說道:“正如我們在羅伯特·歐文那里可以詳細看到的那樣,從工廠制度中萌發出了未來教育的幼芽,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蔽覀冋J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思想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理論基礎之一,它的基本原意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馬克思是從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客觀發展規律中預見到了未來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現代工業使男女兒童和少年來參加社會生產這個偉大事業,是一種進步的、健康的、合理的趨勢,雖然這種趨勢在資本的統治下遭到了可怕的歪曲?!?
第二,馬克思所說的生產勞動主要是指以機器大工業生產為基礎的物質生產勞動,亦即現代工業性質的生產勞動;所說的教育是家庭以外的教育,主要是指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匹配的學校形態教育。因此,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建立在機器大工業生產基礎上的現代生產與現代教育的結合。
第三,馬克思所說的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包括有多方面的內容,不僅包括科學知識同生產勞動結合,也包括智育、體育、技術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馬克思專門指出,技術教育與培訓“要以生產各個過程的一般原理為內容,并同時使兒童和少年學會各種行業基本工具的實際運用與操作?!?
在以現代機器大工業生產為基礎的學校形態職業教育出現之前,職業與教育是分離的:從事謀生糊口的職業勞動者一生一世都沒有機會進學校學習,而從事傳道授業的教育活動者也是一生一世都遠離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理論基礎,顛覆了之前以家庭勞動和工場手工業為基礎的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它第一次使職業教育建立在以社會化大工業生產和新的勞動分工的基礎上,既可以使學校教育獲得社會實踐的基礎,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結合起來,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提高教育質量,又可以使生產勞動受到科學原理和智力活動的指導,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三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從根本上說是指現代教育與現代生產之間的互相作用問題?,F代生產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現代生產使教育在體系結構、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使教育第一次在革命性的生產方式基礎上有了完整的體系,既“勞心”又“勞力”,并不斷向前發展,最終合二為一。但是,中國的學校教育十分強調治“學”的正統觀念,長期以培養治國的“接班人”為目的。不屑培養治“事”的“建設者”,所以,職業教育的地位十分尷尬,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居于邊緣位置。
21世紀以來,職業教育對提高生產力,對發展經濟的作用,以及對人的勞動能力發展的作用,都得到各個國家的一致認可,都認為發展職業教育“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馬克思這句話的重點是強調教育的作用,強調現代教育是現代生產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那么,職業教育對現代生產都有哪些作用呢?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職業教育起著傳遞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重要作用??茖W是一種一般社會生產力,是一種沒有物化的生產力。把科學物化在生產中就可以變為直接生產力。這種物化表現為兩種形式:其一是把科學變為生產技術,物化在生產工具中,改革工具,革新技術;其二是把科學知識傳授給勞動者,使勞動者具有生產技術和能力,提高智力水平。職業教育是實施這兩種物化的重要措施,是這種物化的最有效的形式。在現代職業教育中,人類長期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是經過有目的的選擇、提煉和概括傳授給學生的。同時,學生的學習又是在教師科學傳授方法引導下進行的,因此具有較高的效率。這對于現代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過現代教育所傳授的某些部門的自然科學知識,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于生產中,轉化為生產的一個條件,在生產中發揮作用,各種職業技術教育和短期訓練在這方面的作用更為顯著。另一方面,現代學校教育還起著促進科學知識的聯系、積累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一般生產力的發展的作用。如各類學校所傳授的自然科學知識方面的學科,都不是某一歷史時代的產物,而是人類社會整個歷史過程的知識結晶。在這一積累和發展過程中,學校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職業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和造就具有知識技能勞動力的重要途徑。職業教育直接參加了勞動力的訓練和培養過程,不僅要為社會生產培養有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勞動后備大軍,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和造就從事腦力勞動的專門人才,即工程師、科學家和各種技術人員等。這些人將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物質生產的重要勞動力。馬克思有一句重要的話:“充分發展起來的個人自身又作為最大的生產力反作用于勞動生產力?!崩镎f的“反作用”,主要是指人通過學校教育,從基礎教育、專業教育到訓練成專門勞動力的過程。人通過教育過程的培養和訓練,就會使自身充分發展起來,具有較高水平的勞動能力。
再次,職業教育是發展社會生產的重要陣地。從某種意義說,職業教育同社會生產具有更為直接的聯系,更加易于實現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因為,職業教育一方面通過科學研究,用現代科學技術裝備生產,使生產現代化;另一方面,職業教育通過專門系科專業的教學,可以培養專門勞動力。馬克思曾經說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終總是歸結為發揮著作用的勞動的社會性質,歸結為社會內部的分工,歸結為腦力勞動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展?!雹叨殬I教育在智力勞動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說,職業教育是通過培養造就高一級的專門人才和用新的科學技術裝備社會生產,來與生產取得聯系,對社會生產的發展起著更為直接的作用。因此,現在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把它作為現代教育的代表,充分發揮它在現代生產中的作用,使科學、教育、生產結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職業與教育本是兩個不同的社會系統,職業是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并以此謀生糊口的生產活動系統,教育是保存、積累并傳遞精神財富與知識譜系的精神活動系統,這兩個系統各自有獨立的邏輯體系,有自己特定的內容和任務。但由于它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具有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職業教育則成為它們之間內在聯系的結合點。這種結合是以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科學原理和技術發明不斷創新為基礎的,目的是滿足以體力活動為主的社會勞動力需求向以智力活動逐漸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勞動力需求轉變的要求,職業教育也就從學徒制轉向學校教育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