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2 09:59: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工藝設計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傳統工藝美術支撐起本民族的整座藝術設計大廈,并且是使本民族藝術設計處于永恒發展中的重要元素。如何創建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和發展與現代藝術設計思想有機結合起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已經成為推進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改革所面臨的關鍵任務。
關鍵詞:傳統工藝;藝術設計;教育;傳承發展
世界文化需求的多樣性的和民族精神的堅韌性決定了未來的文化發展方向仍然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相融合的多元體系。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經過歷史的洗滌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與西方工業發展相伴而來的生態危機及由此展開的對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的思考,使得天人合一這一古老深刻的哲學思想重新登上現代文明發展的大舞臺。同時,一些精華的傳統工藝思想也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現代設計藝術的發展更是重要,展現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多樣化,探討造物意識的功能與審美,進一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器與道的關系。中國當代設計藝術必須順應未來文化發展的潮流與方向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動態地進行才能保持可持續發展,而設計師則更應該在本土傳統文化的陶冶下,更好的繼承和發展傳統工藝。
1 中國當代設計藝術中傳統文化的匱乏
從世界藝術發展史來看,文藝復興標志著中西文化在世界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發生了轉變,在此之后,歐洲各民族文化逐漸取代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方文化的主導地位,開始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在當代,西方思潮已強勢占據正處于文化蘇醒期的中國設計界,而一切設計以西方的構成法則和形式作為基礎準則,使得本民族的設計藝術僅僅滯留在對西方設計模式的模仿,從而邊緣化、陌生化本民族文化,對本民族文化精神的寄托和對設計的拓展的思考極度缺乏,從而最終阻礙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在當前設計實踐中,對傳統文化的技術與器物進行借鑒,且多是直接襲用外觀形狀或紋樣,而其深層的精神內涵難以得到挖掘和展現。
在當今高校設計教學中側重于應試教育思想,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比例嚴重偏低,甚至將其視作設計的全部;而中華文明史、藝術設計史等課程一般作為輔助課程,且授課中只是單純對作品自身的成就進行探討,沒有從文化精神更深層含義上進行系統的研析,因此,與技法課相比較,藝術理論課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就好像相比于文化的價值體系,技術體系顯得更為“直接”與“實用”,傳統的思維方式、意識形態、以及審美情感等之于作品顯得毫無價值,這從本質上來講是器與道關系的思想辯證。總而言之,沒有精神內蘊的作品僅僅停留在物的外在狀態,而具有文化內涵的物則是主觀精神的外在表現,包涵著超越于物的文化價值。另一個原因,中國古今教育重心的巨大差異。中國幾千年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而非謀生,《大學》作為儒學經典之一,開門見山第一章就明確了人格修養的全過程,即致知、格物、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古代,上至天子下到庶民,都是以修身為根本,將技能排在之后。然而在現下,由于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制度的變遷,一切都以生存為基礎,現代的教育也多以培訓謀生技能為主要目標,而設計行業也首先是謀生手段,“文化無用”說也由此產生。
2 傳統工藝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傳承發展對策
中國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從傳統的工藝美術教育中脫離出來的,因此它與傳統工藝美術有著密切復雜的關系。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歐美發達國家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理念傳播到中國,加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人數暴增,各種新潮的設計觀念、新科技、新媒體蓬勃發展,使傳統工藝美術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逐漸邊緣化和陌生化。熱度消失后,人們開始進行反思,并認識到現代藝術教育并不是虛無飄渺的,盡管可以參照和借鑒西方的教學模式,但是本土文化才是我們的血脈和標志,才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最近以來,不少大學把陶藝課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補充,并在學生中獲得良好的反應?!度珖鴮W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 年)》中明確指出:“藝術教師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學習和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形式的現代化、多樣化,擴展藝術教育的空間,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币虼?,換個方位觀之,當前的藝術設計教育制度為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和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2.1 從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
當代的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教育轉變為普及教育?,F代藝術設計教育制度的完善發展,需要普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不應局限于高等藝術學院內,也不應局限在藝術設計專業內。隨著我國教育的大力推進,特別是藝術設計教育的迅速發展為普及傳統工藝美術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創造了更好更大的發展平臺。在這個過程中,國民的藝術修養得到全面提高,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得到大大增強,極大地提升了對本名族傳統工藝美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對工藝技藝的承繼也起著關鍵性作用。
2.2 增加相關課程比重
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調查發現,在當前高校的課程設置中,與傳統工藝美術有關的課程極為少見。對于教學方式陳舊、與現代設計教學理念不匹配的課程進行改革,增加具有中國審美形態和生活方式的選修課程,諸如剪紙、天然染織、陶藝等需要動手的傳統工藝課程。筆者在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以民間文化、設計、美術為標志的工藝美術課程,如今已有不少反戰,不再是簡單地模仿傳統藝術形式,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傳統美術元素,將傳統元素滲透到現代設計中。課程所傳授內容不是停留在固定知識上,而是給人帶來文化歸屬感。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他們的設計靈感。另外課后同學將作品在公眾場合進行展覽,有利于在全校范圍內宣傳傳統工藝美術。
2.3 專業主干課融入,從形式到內涵挖掘
日本著名傳統文化設計大師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曾經提到,“將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種創造?!眰鹘y工藝美術包涵著豐富的工藝技法以及原生態藝術圖形。這些圖形和工藝技法是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的積累,體現了人類本源的思維意識。它們為現在的設計者提供了本源的設計思維,有利于激發他們的設計靈感和創新意識。根據當前傳統工藝美術相關課程與其他藝術設計課程相對分裂的狀況,筆者認為應當將傳統工藝美術的內容滲透到其他主干課程中。如可以在書籍設計課中對傳統書籍裝訂方法加以應用;在字體設計課中關注文字的來源、筆畫以及造字體系;在其他專業課程中對傳統元素的內涵形態加以應用,通過內涵形態設計,教師和學生對于傳統元素形態產生新的了解。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內涵形態設計教學。比如帶領學生到香格里拉、麗江、大理進行考察,在民族圖案考察和寫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不同民族的圖案的顏色、形狀差異及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思考,而不只是單一的臨摹或拍攝。
3 結語
當前,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一方面希望擺脫西方的設計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從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模式,一方面又無法與西方的模式完全相分離,這種搖擺不定的狀態還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存在。面對這種態勢,有效地解決渠道是將蘊涵著著豐富的中國文化精神的傳統工藝美術課程和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有機結合起來。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是高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手段。作者多年從事《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一線教學工作,經驗豐富,在課程教學上銳意改革,成功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從而提高課程教學效果,人才培養質量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動畫;仿真資源
毋庸置疑,計算機的發明是人類的一大創舉。當今社會,各行各業已經無法離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對高校教育特別是專業課程教學來說,更是如此。高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非常需要以信息技術為主要依托的現代教育技術來助推教學,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貢獻。《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是模具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教和學均存在一定困難。作者通過多年來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成功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學生學習興趣高昂,教學效果較為理想。
一、制作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教學課件,使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根據高職教學規律和高職學生認知特點,作者綜合利用含沖壓制件、沖壓機床、沖壓模具等在內的典型圖片、深入相關企業拍攝的沖壓工藝特色視頻、精心制作的沖壓原理教學動畫以及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流程框圖等資源,制作了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電子課件。教學時,教師在電子課件的輔助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至于枯燥乏味,學生對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的理解更為輕松,從而使得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拍攝制作典型沖壓工藝的生產視頻,方便教學使用與資源共享
以教學需要和高職學生認知規律為出發點,深入相關企業錄制沖壓生產的典型加工視頻,剪輯后,單個生產視頻的播放時間控制在3分鐘之內。沖壓加工的相關動作是沖壓設備在操作人員的掌控下重復循環進行的,一般單件沖壓過程時間很短,故控制視頻播放時間并不損害沖壓加工的完整性,沖壓加工的動作過程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展現。當然,控制視頻播放時間還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好處:第一方面,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占用的存儲空間較少,存儲、使用、共享都非常方便;第二方面,能夠避免教師因播放冗長的教學視頻而耽誤教學進度和教學效率,同時又能夠使用這些短而精的視頻資源打破時空限制,開展“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新型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穿梭中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第三方面,精短的視頻資源可以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情趣,避免倦怠厭煩情緒的出現。
三、拍攝、收集典型精美的沖壓生產圖片,方便課程教學與資源開發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深入相關企業拍攝制作生產場景類、沖壓產品類、沖壓設備類、沖壓模具類等典型圖片資源,亦可通過網絡等收集整理相關沖壓加工的圖片資源。生產圖片取材于生產現場,能把沖壓加工的相關情境固化下來,比教材上所提供的一些二維圖片更為直觀易懂。這些圖片資料可以方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進行展示,亦可為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提供素材,同時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四、開發制作生動形象的教學動畫,輔助抽象內容的講解與理解
必須認識到,圖片資源和視頻資源雖然直觀,但其亦有短板存在,有些信息還是很難從圖片和視頻上直接獲得,比如沖壓原理、模具動作、加工過程等。這些抽象問題在教學時難以表述,即使是在生產現場教學,也難免有這類問題的困擾,往往授課教師累個半死,卻收效甚微,學生不知所云。因而,開發助學助教動畫就非常有必要。作者應用Flash等軟件開發了一系列助學助教動畫,使表述困難的問題以形象化、可視化、動態化的形式予以呈現,突破教學模型和生產加工的局限性,在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中均可使用。形象生動的教學動畫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從煩瑣的表述和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可以節省部分教學成本。
五、開發沖壓模具虛擬仿真資源,開展虛擬實訓,彌補實訓資源不足
在現場教學中,生產模具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材料,但在其廢舊之前,不可能給學生提供裝拆實訓機會,又由于模具價格較高,也不可能有很多新模具供學生進行裝拆實訓,所以學生只能通過觀察外形的方式來對模具進行大致了解,而對模具結構,特別是模具的具體部件的裝配關系卻不甚明了;而供拆卸用的少量廢舊模具和教學模型,雖然可以讓學生了解模具結構,但在模具動作演示方面卻有所欠缺。為了突破教學模型和沖壓模具的物理局限性,同時彌補實訓資源不足的問題,開發了《沖壓模具虛擬仿真資源》,開展虛擬實訓,無疑是對生產實訓的一種有益補充。該資源精選13套典型沖壓模具,涵蓋了沖孔模、落料模、彎曲模、拉伸模、成形模,以及復合模和級進模,以CAXA實體設計等三維軟件造型開發并經Flash集成,每套模具均含虛擬裝配、虛擬拆卸和虛擬動作,立體展現模具動作、模具拆卸、模具裝配,與實際生產相比,具有較高的仿真性,是“虛擬”與“現實”的對接,可以輔助相關師生的教與學,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輕松學習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節省教育教學成本,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該資源于2011年7月份獲得了“全國第三屆教學仿真軟件評獎”二等獎。
六、開發虛實互補的“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網絡教學平臺”,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
為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進行持續改革更新,進一步整合優化教學資源,更加利于教和學,開發了虛實互補的“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網絡教學平臺”,使“虛擬”與“現實”成功對接,使教和學變得更為輕松有趣。該平臺教學資源豐富,虛實結合,教學時“宜虛則虛,宜實則實,虛實互補,剛柔并濟,相輔相成”。該平臺可以單機使用,也可以在網絡上共享,使用靈活方便。由于該平臺特色突出,于2011年8月份獲得“威海職業學院2011年度課件大賽”一等獎,于2011年10月份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職組二等獎。
七、建設內容豐富、突破時空限制的課程網站,方便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
建設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網站。網站配有八大欄目作為助學助教資源:體系描述、課程設計、學習指南、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學習資源、教學評價及教學在線等,內容豐富多彩。通過網絡共享,可滿足高職院校教師課程開發與課程教學需要,可服務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企業員工技術提升,亦可滿足社會人員的繼續教育需要。
作者根據自己多年教學經驗,通過對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革,成功地將諸如電子課件、教學動畫、虛擬仿真資源、網絡教學平臺等現代教育手段用于課程教學,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教學效果顯著。“沖壓模具虛擬仿真資源”和“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網絡教學平臺”參與了全國性的比賽,已經授權在更大的范圍內使用,擴大了受益面?,F代教育手段在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成功應用,為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做出了貢獻,也可以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傳統手工藝是作坊式的師徒手把手地傳承技藝的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將純熟的手藝絕活保留下來。而高等教育是側重創新研究模式,它是在否定基礎上再肯定,尋求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兩者的目標是相背離的。但是,它們也有互補性,傳統手工藝目前面臨的困境是缺乏創新,不能很好地和現代社會的審美和需求結合;藝術設計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是缺乏民族性,創新的根基不牢固,并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結合市場經濟、企業的產業結構及對人才的需求來調整教學手段也是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在思索的問題。文中分析了兩者各自存在的利弊問題,探討了適宜雙方發展的契合點、利于合作和發展的規劃,以及如何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
關鍵詞:傳統手工藝;藝術設計教育;創新;文化;消費市場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傳統手工藝逐漸得到重視并恢復發展起來,但是某些種類的手工藝還是面臨重重困難,無論從工藝手段、材質,還是應用價值等來看,都受到很多限制,如果只是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的保留,它們需要社會力量甚至是相關部門的扶持,如果目前只是依靠自身發展,短期內很難振興,需要重整發展之路,找到和現代社會需求的結合點,并適應現代審美、現代生活的新模式。傳統手工藝注重手藝的傳承,大部分是靠手工完成,其成本較高,在現代社會,比較難以適應大眾需求,但也有部分高端或是特殊消費群體能接受,但類似需求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足以推動某一個傳統手工藝行業的發展。對消費群體的科學細分將決定產業的出路,決定行業的存亡。
藝術設計高等教育也面臨著很多挑戰,藝術設計的核心就是不斷創新。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的藝術設計教育理念隨著一批海外學者的歸來,而逐漸滲入了國內的藝術設計教學領域,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就是在這個時期提出和實施的。時隔十幾年,國內這些高校仍然在繼續改革和創新著,并在不斷摸索適合本土的教學模式。
在通常觀念里,傳統手工藝產業很難和高等教育聯系起來。傳統手工藝是作坊式的師徒手把手地傳承技藝的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將純熟的手藝絕活保留下來。而高等教育是側重創新研究模式,它是在否定基礎上再肯定,尋求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講,兩者的目標是相背離的。但是,它們也有互補性,傳統手工藝目前面臨的困境是缺乏創新,不能很好地和現代社會的審美和需求結合;藝術設計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是缺乏民族性,創新的根基不牢固,并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何結合市場經濟、企業的產業結構及對人才的需求來調整教學手段也是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在思索的問題。正是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兩者可以找到發展的共通點,相互彌補,取長補短。
下面我們將結合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的教學實踐來分析、探討傳統手工藝產業和藝術設計教育的互動現狀:
以下是在當代手工藝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情況:2009年10月,我和幾個做專題研究的學生到江蘇省連云港東??h對水晶手工藝產業進行考察。
首先,對東??h水晶城進行考察。東海縣水晶城是東海水晶工藝品的集散地,也是全國水晶原料的集散地。在水晶城里大多是簡單加工的水晶工藝品,有的水晶飾品是按份量銷售, 基本沒有設計,也談不上什么附加值。當然水晶城里也不乏精品,但是按照水晶石材的檔次和雕刻工藝的精美來區分的,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最高附加值的工藝品就是這兩者完美結合出來的產物。但是就我們所見到的精品,還是以傳統題材為主,它所面對的消費群體的數量正逐漸萎縮。
其次,對當地的水晶企業、作坊進行考察。通過對當地至善坊水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考察發現,目前他們在傳統工藝的繼承上做到了極致,比如他們雕刻的佛像非?;铎`活現,神韻十足。有的水晶還有著非常漂亮的包含物,比如一些有色金屬礦物質,會折射出美麗的光澤,挑選這一類材料雕刻成的佛像,幾乎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在藝術品收藏領域中,這種傳統工藝品有一定的優勢,它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企業高層非常重視與高校間的交流,意識到傳統手工藝行業都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困難,比如大多數傳統手工業沒有發展的遠景規劃,目前遇到的瓶頸就是只能滿足對傳統工藝的一部分市場需求,也就是不斷復制傳統的東西,形式上沒有創新,消費的群體也比較局限,并且當代設計理念相當缺乏等等。我們深入接觸的這家企業在行業里有一定的先知先覺,他們已經開始在自我的定位上尋找新的突破口。
通過與至善坊水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交流我們有了以下第一手的資料信息:
一、規劃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在成立至今的6年時間里,以前三年的時間充分融入行業, 在此基礎之上實現企業規模擴大。
二、確定企業文化和理念
確定“我們的靈魂就是水晶,水晶就是我們的靈魂”的企業文化,提出“藝術化設計、產業化生產”的發展理念,堅持“不換思想就換人”的觀點。
三、引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促進企業發展
從08年引進第一批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師以來,企業在產品的質量、產品的銷售、管理模式等方面發展迅速,成績斐然。
通過至善坊水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個案分析,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和傳統手工藝產業各自存在的利弊有以下幾方面:
一、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優勢: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具有系統性、開放性、交互性,對品牌意識及打造品牌的理念比較成熟 。
傳統手工藝的優勢:傳統工藝美術行業擁有精湛的技藝,其產品在收藏市場上具備堅實的基礎。
二、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弊端:由于傳統文化和技藝等方面的“斷代現象”,設計教育體系下的學生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方面存在欠缺,設計作品個性凸顯風格前衛,由此導致設計產品與消費群體脫節。
傳統手工藝的弊端:傳統手工藝行業面臨缺乏創新、品牌意識薄弱、市場分析缺乏科學性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的無力等諸多問題。
總的來講,傳統手工藝產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它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半自動化程度,特別是形態復雜的工藝品的加工大部分還是需要靠手工來完成,即使是使用機器,人工對機器操作的熟練程度也很難被電腦程序指揮下的機器完全替代。手工藝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很高,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照搬和重復古人的東西,其價值也是低廉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在傳統手工藝產業中發揮了對傳統文化精髓的挖掘,與當代設計理念的融合以及對品牌的打造等方面的作用。 現代藝術設計高等教育和傳統手工藝產業的結合需要找到適宜雙方發展的契合點,看清以上分析的各自存在的問題和具備的優勢,這樣才利于制定出長遠合作和發展的規劃,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因此我們還要逐步探索如何和企業產生聯動,如何引導消費市場,以及如何增加現當代手工藝術品的附加值,這將是我們藝術設計學科將要繼續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摘 要: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工程,它涉及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實施素質教育對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和內容都提出了新要求。要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現行的教學實施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等各個環節都會產生新的、較大的變化。本文介紹了作者對在素質教學背景下,在改進制定和實施課程教學目的方面的一些新認識。本文提出,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精準地制定和把握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一個關鍵。課程的教學目的制定和實施應該以學生的培養目標的實現為核心。文中具體介紹了作者在“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推進素質教育的一些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素質教育;機械加工工藝;教學改革
一、素質教育下“機械加工工藝”課程教學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指出素質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型應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1-2]。這個轉型應該是全方位的,它將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每一門課程中。但這其中,那些設計類的知識應用型的課程將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專業素質的提高,具有更明顯的作用,影響更大,它們應該走在向素質教育轉型的前列?!皺C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就是這樣一門課程。我國理工類高等教育的知識體系中,“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是一門工科知識入門課程,它對學生的工科素質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工科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是培養學生機械結構、加工及設計方面的能力不可缺少的課程,同時它對后續的,與機械設計相關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我們調研所掌握的情況,目前國內一些設有工科專業的大學中,“機械加工工藝設計”的課程,在教材的選用、教學大綱的制定和教學內容的講授上,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3-4]。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我們貫徹的課程教學目的還不恰當,它還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制定的課程教學目的或是不明確,或是不恰當,或是在貫徹過程中我們沒能精準地把握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該門課程的教學目的內涵。本文就如何處理好這方面的問題談一談筆者的一些思考和教學實踐。
二、素質教育下“機械加工工藝”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一)“機械加工工藝”課程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什么?教學目的是教學過程結束時所要達到的結果,或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它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它制約著各教育階段、各科教學發展趨勢和總方向,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統貫全局的作用[5-6]。制定合理的教學目的是其發揮好的、積極作用的前提條件。教學目的要實現自身的合理性,它需要在教學計劃中有恰當的定位,它需要與教學客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協調一致,指導教學主體行動并轉化為教學結果[7-8]。
對某一門大學課程來說,在課程教學結束時所要達到的結果,或者是預期結果,就是門課程的教學目的[9]。但課程的教學目的在制定時,不應該只考慮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而隨意給出。就某一門課程來看,它的教學只是本科學生在整個大學培養過程中經歷的一個小的教學環節。這一小的教學環節的內容應該服務于學生四年的總體培養目標的實現[10]。也就是說課程教學目的的制定是有總體條件約束的,這種約束應該源于學生的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說課程的教學目的也應依據學生的培養目標來制定[11],參見圖1。
具體就“機械加工工藝設計”這門課程來看,它的課程教學目的的制定,應該依據工科學生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中對其能力、素質要求來制定。在工科學生的培養目標中,機械設計方面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培養要求?!皺C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機械設計能力方面的基礎課程,也是不可缺少的必修課程。所以在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時,我們不應該僅僅依據該門課程在加工工藝方面的知識體系的內容和特點來制定,而應該充分考慮培養目標,按照學生在機械設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要求來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教學目的。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能夠在選擇教材方面,在課程的教學硬件條件建設方面,在選配合格的教師方面,做出合理的、恰當的選擇,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在課程的建設階段找準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在課程的教學講授實施階段,我們能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在教學講授過程的要求上,在教學手段的應用上和教學效果的評估上給出正確指導,參見圖2。
圖2 教學要素對課程教學目的的支撐
合理地制定好、精實匕鹽蘸每緯痰慕萄目的是搞好素質教育的關鍵。我們在具體的實際教學工作中,在確定課程教學目的的時候,通常的情況下,可能由于教學文件篇幅有限,不會在課程的教學目的中完整地復述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及培養目標與課程教學目的的關系,但這并不說明培養目標對課程的教學目的沒有影響,不重要。實際上課程教學目的的核心內涵來自學生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的本質是服務于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制定課程教學目的時,那種忽略培養目標的核心作用的做法是錯誤的。不依據培養目標而制定的課程教學目的和沒有精準地理解課程教學目的的做法,都會導致課程的教學目的脫離或者偏離原有的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都會給課程的教學帶來很多不良的結果。這會使教學內容的組織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會使教學過程變得機械、乏味,使教學過程變成簡單的知識的堆積和灌輸,這會使課程的教學起不到對學生工科素質培養的作用。在具體的“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教學工程中,在制定、貫徹課程教學目的的時候,我們也是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牢牢地把握課程教學目的制定所依據的本質基礎,精準地把握課程教學目的的本質內涵。
在制定和把握課程教學目的過程中,常存在以下一些值得我們警惕的錯誤。第一個是以教材為中心。在教學中,我們常會錯誤地只注重傳授教材上的知識點,偏重于讓學生理解教材上的內容,而忽視了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合理選擇多種參考教材或其他的來自科研生產實際的教學素材。如果我們在制定課程教學目的時本著這樣一個原則,實際上只能達到針對現有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學效果。第二個是所制定的課程教學目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現有的能力和水平為標準,在教學中只是著力實現將教師現有的知識水平全部傳授給學生。這樣的做法并不能明確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要解決什么問題。課程學習和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被忽視了。實際的教學效果達不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效果只能是教師“會什么就教什么”。這樣制定的課程教學目的往往看似合理,也容易實現,但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去看這種做法是十分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的,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自己所學專業整個知識體系之間的關系,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門課程知識的重點或核心內容。第三個是以教學條件為中心。制定教學目的時,過分強調現有的教學硬件條件的約束和限制。過分強調現實的教學硬件條件對教學過程實施的約束,片面地引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說辭,但是實際上一門課程的初始開設有一個開課的準備和建設過程,而且課程教學運行過程中每年也還都有一定的課程建設的投入,這其中當然包括教學硬件條件的建設和投入。所以我們在制定課程教學目的的時候,不必太局限于現有的教學硬件條件。我們應該依據學生的培養目標,考慮到未來課程建設中教學硬件建設實現的可能性,適當超越現實的教學硬件條件的限制,去制定一個合理的課程教學目的,否則在制定課程教學目的的時候就很容易誤入“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中。這是一種課程建設懶惰和無所謂的表現。
上述的一些錯誤觀念和做法在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中極易產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目的往往被錯誤地引導到獲取文憑或資格證書上。這樣一來,所制定的課程教學目的往往趨向于實現對學生的知識灌輸,而學生則更專注于獲取分數,而忽視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學生學習的根本目的是獲得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是為了運用課程的知識創造技術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認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所制定的課程教學目的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出發點。我們要按照這樣一個思路,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并將其貫徹落實于此,我們探索的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改革和新的探索或嘗試就不會輕易跑偏,就不會輕易地犯上述的類似錯誤。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的教學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改進效果。
(二)“機械加工工藝”課程教學策略
在素質教學背景的課程教學目的的指導下,在“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積極探索。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材的選擇、教師備課、自我學習自我提高和授課等環節落實這樣的課程教學目的的要求。一是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積極補充來自機械加工生產一線實踐的教學素材。為此我們專門深入哈爾濱現代化的國有工廠進行調研,取得第一手材料。二是在教材的選擇上,注意選擇與學生的培養目標相符的新的適用教材。新的特種加工,如數字式加工技術、3D打印等現代加工工藝,在老的教材上并沒有體現。如果不及時將其更新或補入課上教學內容中則對學生工科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缺憾。三是教師的學習、自我提高要緊跟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教學目的的要求?,F代的科學技術發展很快,在這方面我們主要是讓教師不斷地了解、學習和掌握新的機械加工技術工藝手段和其在零件加工中應用的工藝設計過程。四是在教師備課、授課環節有意識地介紹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及它與培養目標的有機關系。在以往的教學中容易犯的錯誤是,課程的教學目的只是教師自己掌握,不向學生們做介紹。一門課學下來學生們只被灌輸了一些本門課程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與專業的整體知識體系有什么聯系,與自己的培養目標有什么聯系,學生們并不了解。這使得學過的課程知識成了零散的知識,難以長久記憶,難以在后續的應用環節中靈活運用,難以養成素質教育所希望的工作能力。在改進的教學實踐中,在備課環節,授課教師除了備好課程知識點的內容之外,要認真地領會好課程的教學目的。在授課環節,在課程初始階段我們有意思地向學生簡要介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以及教學目的與學生培養目標的關系,使學生和教師一道能夠對“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有一個準確把握。在授課的過程中,圍繞著正確的教學目的開展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對實現教學目的有用的知識點盡量地補充,對實現教學目的作用不大或無用的知識點,則進行省略或簡述,以求得在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圖3 課程教學目的教學指導作用
三、“機械加工工藝”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幾年的“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教學實踐后,我們感覺到,在制定課程教學目的時,落實以素質教學為核心的主導思想,準確把握教學目的內涵,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首先,學生在學習中入門較快。教師準確地把握教學目的,在教學開始時將教學目的適當地傳遞給學生,這樣學生的學習目標比較明確。學生對課程的知識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對課程知識在能力培養中的作用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他們在學習中也會少走一些彎路。其次,學生對本課程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明確了課程要學什么,學了以后有什么用,能解決什么問題的前提下,他們不僅在課堂上會更積極認真地學習,在課下,也會更主動地、更有意識地關注課程的相關內容,增強學生自我學習課程內容的熱情。最后,促進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式教學,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在教學中,準確地把握并貫徹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課程教學目的,同時將這一教學目的傳遞給學生,與學生達成共識,有助于學生知曉教學過程的基本路線圖,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為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好的基礎條件,這樣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學習的意愿就更強了。
四、結論
課程教學目的的制定是課程建設的一個關鍵環節。課程教學目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教學指導作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精準地制定和把握好課程教學目的的內涵,并將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是搞好素質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制定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教學目的應該以學生需求為中心,以學生培養目標為依據,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在“機械加工工藝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合理地制定課程教學目的的方法,并注重精準地把握課程教學目的的內涵,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