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0 09:02: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的效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我國社區服務要廣泛深入的發展,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服務,真正的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務求,就要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護理方法,利用中醫護理其簡單、便捷、高效和其在預防、保健、醫療、養生、康復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很好地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關鍵詞:中醫護理社區護理
社區護理起源與西方國家,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社區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負擔得起的”衛生服務組織[1]。社區護理既強調疾病的預防,又強調疾病的護理,最終達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的目的。構建順應我國國情、滿足社區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模式是推動社區護理發展的關鍵環節。相對于起源地西方醫學而言,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和療法在社區護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鑒和發揚。
1中醫護理的發展前景:
中醫護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施護、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護理方法,是祖國傳統中醫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中醫護理體系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五方面構成,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針對不同的社區服務對象,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完成相應的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疾病護理等社區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驗、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區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2]。
2中醫護理的發展目標:
中醫護理在社區居家護理中的應用在我國具有獨特的運用價值。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不斷豐富著居家護理的內涵。除此之外,中醫理論當中“治標和治本”的概念,實質可以通過中西醫療法相結合,相得益彰,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區護理的主要為社區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健康服務,以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穩定病情為要務,這與中醫護理的理論不謀而合,中醫護理的預防觀印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強調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適應自然變化、內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機體協調能力的養生原則。中醫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不斷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區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如運用得當,精巧結合,中醫護理將與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不斷的完美融合。
可見,中醫護理的整體觀與預防觀在社區現代護理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3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優勢和功能: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共同構成中醫護理體系。中醫護理在理論、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體,在養生保健、疾病護理、康復護理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些都與社區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醫護理以我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發展至今,一些中醫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詳,一些保健運動也正在任命大眾中普遍發展,這些都說明中醫護理在我國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貼近大眾生活,便于社區居民的認可和接受,這為中醫護理在社區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醫護理技術還具有廉、簡、便、驗、效等特點,在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的區域,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3]。
對于不同的人群,中醫護理發揮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對于健康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預防保健為主;對于傷殘、疾病后遺癥、術后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康復護理為主;對于急慢性病人,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殘病護理為主。無論中醫護理針對何種人群,發揮何種護理功能,都同時應用到多種中醫護理理論、知識與技能、即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例如常見的對腦血栓導致的癱瘓病人,需要在中醫辯證的基礎上進行飲食調節,推拿按摩、中藥貼敷等中醫護理技術以及保健運動指導、情志護理等。
4關于現階段的中醫護理開展情況大力開展的意義:
我國的社區服務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萌芽階段,全國只有在大城市有較完善的社區護理服務組織,主要還是以給藥及治療為主,基本是醫院護理治療的延續,而社區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詢、行為干預等方面開展較少。針對居民特點及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還很欠缺,中醫護理開展的還不夠廣泛。
社區護理是護理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雖然,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由于我國尚未制定中醫護士的執業制度、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護士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水平低下以及中醫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尚不健全等諸多原因,中醫護理融入社區護理的步伐緩慢。因此,我國的社區護理應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與法規;多途徑培養社區中醫護理專業人才;提高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中醫護理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利用中醫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中醫護理現代化,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模式,促進我國護理事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此外,在社區中開展中醫護理,不但有利于促進人民的健康,還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醫藥文化,促進民眾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在倡導回歸傳統、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同樣也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
【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居家養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譜的改變以及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已初具規模。社區護理的健康觀預防觀與中醫護理的整體觀、預防觀不謀而合。中醫護理以其速效、顯效和在預防、保健、醫療、養生、康復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能很好地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驗、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區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
【關鍵詞】 中醫護理; 社區; 居家護理
1 應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的健康觀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個具有生物、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需要的整體[1],強調家庭、社會以及心理對人的健康的影響,這與中醫護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體觀一脈相承。中醫護理歷來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將人與生存環境的和諧、人體心身的和諧視為健康的基本標準,并貫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論與實踐之中。社區護理的主要內涵是向個人、家庭、社區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護理服務,以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為要務,這與中醫護理的“治未病”的預防觀不謀而合,中醫護理的預防觀印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強調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適應自然變化、內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機體協調能力的養生原則。可見,中醫護理的整體觀與預防觀在社區現代護理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其次,中醫護理來源于民間,其特有的飲食文化、養生保健及簡、便、易、廉的護理技術更容易為廣大社區居民所接受[1]。社區人群對中醫護理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社區中醫護理模式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最后,國際社區護理蓬勃發展的背景以及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不斷發展與成熟,為中醫護理快速進入社區護理提供了可能。
2 應用現狀
2.1 中醫護理在社區居家護理中的應用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居家護理將成為適應大眾需求的一種主要的社區護理工作方法。居家護理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社區護士直接到病人家中,應用護理程序向社區中有疾病的個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長期家庭療養性的慢性病病人、殘障人、精神障礙者,提供連續的、系統的基本醫療護理服務[2]。社區護士將成為居家護理的主力軍。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不斷豐富著居家護理的內涵。
2.1.1 在居家護理評估中的應用中醫護理評估與社區居家病人評估的主要內容相似,包括病史、臨床表現、體檢及治療情況等。中醫護理評估技術是在整體觀和辨證觀的指導下,在現病史、個人生活史、家庭環境評估、癥狀與體征評估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中醫護理評估內容的引入加強了居家護理評估的深度與廣度。目前,進行居家病人護理需要評價時,常用居家病人護理需要評估量表。為了充分利用中醫護理的優勢,可以對此量表進行修訂,增加中醫護理評估內容。
2.1.2 在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社區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糖尿病、潰瘍性結腸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腎功能衰竭、骨和關節病變需要牽引和臥床者等。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在社區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大部分護士能夠使用中醫養生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辨證下的中醫護理干預。干預項目的應用率依次為: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情志調護、健康膳食、康復指導,而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和情志調護的中醫護理干預,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項[3]。可見,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護理、藥膳護理更貼近生活,因其護理方法簡便易學、直觀安全、效果顯著,更適合在社區普及推廣。中醫護理技術如針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臍療、中藥離子透入等在社區慢病居家護理中應用廣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簡便易行,備受社區居民的喜愛。但在實際工作中,針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術主要由中醫醫生操作,中醫護士很少應用。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護士按照醫囑實施。中醫養生方法及護理技術因其低廉性,對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尤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率,有利于提高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力度,盡快縮小城鄉差距。
2.1.3 在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在社區,需要康復護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穩定但需繼續治療或康復的病人、殘疾人等。常見的有術后病人、腦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癱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傷病造成的功能障礙、殘疾者。中醫藥膳護理、情志護理以及針灸、按摩等護理技術在防止壓瘡、增進病人的心理健康、促進病人的營養、畸形和殘障病人的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家庭環境適應性改的指導等方面應用廣泛,使向病人提供優質的康復護理成為了可能。
2.1.4 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決定了居家養老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的主體。同時,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分居養老將成為今后家庭養老的主要方式。雖然,在社區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為老年人,尤其是為分居養老的老年人提供飲食養生、起居養生、睡眠養生、運動養生、精神養生、藥膳養生等方面的知識指導以及傳授灸法、按摩、中藥敷貼、中藥熏洗等簡便易行的中醫護理技術對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國社區中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尚未完善,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中醫護理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較少。
2.2 中醫護理在社區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在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中,中醫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區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中醫護理與社區健康教育內容正在逐漸完美融合。
3 小結
社區護理是護理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雖然,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由于我國尚未制定中醫護士的執業制度、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護士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水平低下以及中醫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尚不健全等諸多原因,中醫護理融入社區護理的步伐緩慢。因此,我國的社區護理應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與法規;多途徑培養社區中醫護理專業人才;提高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中醫護理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利用中醫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中醫護理現代化,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模式,促進我國護理事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摘要:社區護理的主要內涵是向個人、家庭、社區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護理服務,與中醫護理的整體觀、預防觀不謀而合,中醫特有的飲食文化、養生保健及簡、便、易、廉的護理技術更容易為廣大社區居民所接受,符合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應用前景廣泛。
關鍵詞:社區護理;中醫護理
社區護理工作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理工作者向社區人群提供的涉及醫療、預防、康復保健過程的護理保健和健康指導等衛生服務工作 [1] 。中醫護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是在中醫基本理念指導下的辯證施護、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護理方法[2]。其強調的整體觀、辯證施護和“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后防復”的觀念,與社區“預防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社區中醫護理就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中醫護理程序的一種工作模式。
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的主要應用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整體觀念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與自然環境、社會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把整體觀念貫穿到整個醫療和護理的各個環節上[3]。護理工作要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針對病人不同的年齡、體質、發病季節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護士在觀察病情時,從整體觀念出發,“有諸于內,必形諸于外”,即在觀察病情時,通過病人外在變化來了解其內在的情況。如通過病人的表情、語言、生活起居、精神情志、心理個性,局部的病變,舌苔、脈象的改變,可以了解病人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
2、飲食調護
中醫把"飲食不節"和"五味偏嗜、飲食宜忌"作為重要的致病因素。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是指食物除營養機體外,亦具有溫熱寒涼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別,中醫飲食護理強調應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辨證施食,因人、因時、因地、因病證的性質以及飲食禁忌選擇相宜之食品,這樣才能調節人體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起到醫療保健的作用。若飲食不分寒溫,則可能會加重病情[4] 。在社區護理中。我們面對的是不同年齡、性別、民族和地區的人群,飲食需求和習慣各不同,所以,根據病情,適當照顧其飲食習慣,將藥療、食療有機結合,將食物中的“四氣、五味”充分用來益氣養生,才符合中醫辨證觀。
3、中醫護理技術操作
簡、便、廉、驗是中醫護理技術的總體特色。它來源于民間,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簡便易行、直觀安全、收費低廉、創傷小、見效快,極大地迎合了患者的需求,體現了以“安全、高效、低耗、創新、發展”為一體的護理管理模式[5] 。中醫護理技術如針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藥貼敷、中藥熏洗、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臍療等,通過對人體體表的刺激進行整體調節,具有疏通經絡、溫經散寒、祛風除濕、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在社區慢病居家護理中應用廣泛,深受社區居民的喜愛。
4、中醫的養生保健
祖國醫學認為,人們要順應四時天地陰陽的變化,調攝生活起居,方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此外,中醫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還形成了獨特的體育鍛煉方法,中醫稱之為導引,導引就是“導氣令和,引體而柔”,進行有意識的呼吸運動和肢體活動是導引健身的主要內容[6] 。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等都是導引術,在配合呼吸運動的同時也進行肢體運動,通過身心并練、內外兼修,可調節氣血,促進臟腑功能,達到延年益壽、防治疾病的效果。
5、中醫心理護理
中醫把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稱為“七情”。情志的異常變化不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加重病情或導致疾病惡化的重要因素[7] 。七情異常超越了人體的生理調節范圍,就會導致人體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堵塞而引發疾病。在社區護理中,我們可以針對病人的情況,因人施護,采取說理疏導、移情相治、順情從欲的方法,進行心理護理、咨詢,使之保持情志的舒暢,最大限度的發揮藥物治療和情志調護的雙重效應。
21世紀人類的疾病譜發生了變化,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老年性癡呆、肥胖癥、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隨著現代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使護理工作的范疇由單純的疾病護理向全面的預防保健護理拓展,中醫護理的整體觀和辯證施護以更人性化的優勢和特色受到醫務界的肯定。同時,醫療體制的改革、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使得中醫護理技術從醫院逐步發展到社區護理中,發揮其在老年病、慢性病、預防、康復、保健等領域的作用,更好地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
【摘 要】我國社區服務要廣泛深入的發展,更好的為社區居民服務,真正的滿足社區居民的健康務求,就要大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護理方法,利用中醫護理其簡單、便捷、高效和其在預防、保健、醫療、養生、康復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很好地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關鍵詞】中醫護理社區護理
社區護理起源與西方國家,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社區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負擔得起的”衛生服務組織[1]。社區護理既強調疾病的預防,又強調疾病的護理,最終達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的目的。構建順應我國國情、滿足社區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模式是推動社區護理發展的關鍵環節[2]。相對于起源地西方醫學而言,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和療法在社區護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鑒和發揚。
1 中醫護理的發展前景:
中醫護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施護、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護理方法,是祖國傳統中醫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中醫護理體系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五方面構成,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針對不同的社區服務對象,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完成相應的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疾病護理等社區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驗、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區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
2 中醫護理的發展目標:
中醫護理在社區居家護理中的應用在我國具有獨特的運用價值。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不斷豐富著居家護理的內涵。除此之外,中醫理論當中“治標和治本”的概念,實質可以通過中西醫療法相結合,相得益彰,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區護理的主要為社區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健康服務,以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穩定病情為要務,這與中醫護理的理論不謀而合,中醫護理的預防觀印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強調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適應自然變化、內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機體協調能力的養生原則。中醫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不斷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區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如運用得當,精巧結合,中醫護理將與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不斷的完美融合。
可見,中醫護理的整體觀與預防觀在社區現代護理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3 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優勢和功能: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共同構成中醫護理體系。中醫護理在理論、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體,在養生保健、疾病護理、康復護理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些都與社區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醫護理以我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發展至今,一些中醫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詳,一些保健運動也正在任命大眾中普遍發展,這些都說明中醫護理在我國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貼近大眾生活,便于社區居民的認可和接受,這為中醫護理在社區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醫護理技術還具有廉、簡、便、驗、效等特點,在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的區域,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對于不同的人群,中醫護理發揮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對于健康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預防保健為主;對于傷殘、疾病后遺癥、術后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康復護理為主;對于急慢性病人,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殘病護理為主。無論中醫護理針對何種人群,發揮何種護理功能,都同時應用到多種中醫護理理論、知識與技能、即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例如常見的對腦血栓導致的癱瘓病人,需要在中醫辯證的基礎上進行飲食調節,推拿按摩、中藥貼敷等中醫護理技術以及保健運動指導、情志護理等。
4 關于現階段的中醫護理開展情況大力開展的意義:
我國的社區服務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萌芽階段,全國只有在大城市有較完善的社區護理服務組織,主要還是以給藥及治療為主,基本是醫院護理治療的延續,而社區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詢、行為干預等方面開展較少[3]。針對居民特點及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還很欠缺,中醫護理開展的還不夠廣泛。
社區護理是護理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雖然,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由于我國尚未制定中醫護士的執業制度、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護士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水平低下以及中醫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尚不健全等諸多原因,中醫護理融入社區護理的步伐緩慢。因此,我國的社區護理應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與法規;多途徑培養社區中醫護理專業人才;提高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中醫護理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利用中醫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中醫護理現代化,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模式,促進我國護理事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此外,在社區中開展中醫護理,不但有利于促進人民的健康,還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醫藥文化,促進民眾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在倡導回歸傳統、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同樣也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和分析社區中醫護理指導在產后母乳喂養方面的運用。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母乳喂養咨詢門診中存在乳腺問題的產婦108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各54人,觀察組在社區中醫理論指導之下進行母親乳腺疏通和乳房護理,對產婦飲食進行指導,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對照組實施傳統方式的母乳喂養指導。結果:觀察組產婦的乳腺問題好轉快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產婦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母乳喂養效果好,花費少,產婦痛苦也會降低,容易被接受。兩組母乳喂養效果具有顯著差異(P
關鍵詞:社區;母乳喂養;中醫指導;護理
母乳喂養是人類哺育后代的重要過程與關鍵環節,母乳喂養率被作為兒童生存和保護、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嬰兒在4-6月齡時純母乳喂養屬于最佳的喂養方式,對嬰兒的發育與成長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1]。本組研究中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母乳喂養問題產婦108例,其中54例產婦在社區中醫理論指導之下進行母親乳腺疏通和乳房護理,對產婦的飲食進行營養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母乳喂養效果?,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共有108例產婦,兩組產婦均無母乳喂養禁忌癥,但都存在乳腺或者喂養問題。包括乳腺炎有55例,產后母乳不足的產婦有40例,其他因素(乳頭皸裂、乳頭皮膚破損)等13例。觀察組在中醫理論指導之下進行母親乳腺疏通和乳房護理,對產婦的飲食進行指導,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對照組實施傳統方式的母乳喂養指導
兩組產婦年齡19-40歲,觀察組中初產婦有40例,經產婦有14例,對照組中初產婦有38例,經產婦有16例。觀察組中刨宮產有26例,對照組中27例。兩組產婦年齡、孕次、分娩方式等差異不明顯。
1.2方法
對早期乳腺炎進行護理干預:通常情況下,產婦早期乳房會有脹痛,腋下淋巴結會腫大,乳汁排泌不暢,甚至一些產婦奶脹現象嚴重等問題,并且會有發熱的現象。采取護理干預措施疏通乳腺,應用按摩、排空乳房的方式,去除乳腺管堵塞因素,保持產婦乳汁分泌通暢后,產婦的發熱癥狀會自然的消失。
母乳不足的的護理干預:采取初診詳細講解的方式,應用復診重點提問的方式,讓產婦全面的掌握母乳喂養的知識。要鼓勵產婦按需哺乳,多飲水,多讓嬰兒吸允乳頭,讓產婦了解應用奶瓶喂養的危害,糾正乳頭錯覺。
乳頭皸裂、乳頭皮膚破損的護理干預:鼓勵繼續母乳喂養,注意乳頭消毒。
另外,要加大喂養知識宣傳教育力度,現場進行講述與示范,指導產婦要正確喂奶,傳授正確喂奶的技巧,并要教會產婦擠奶,指導產婦的飲食。重點強調母乳喂養的好處,讓產婦與家屬真正的認識到母乳喂養的重要性所在,并且要設置24小時熱線電話,以供家屬以及產婦的咨詢,確保能夠及時的解決他們的問題,建立社區母乳喂養支持組織。
社區婦女保健團隊,需要做好產婦產前的孕期指導工作,和產婦生產醫院進行聯系,加強產后訪視工作的實施,確保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并能夠盡早的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干預,確保更多的嬰兒能夠得到更正確的母乳喂養。
觀察組在以上常規護理支持之外,予以通乳散結,經中醫辨證論治。中醫學認為,化膿性乳腺炎主要是由于產婦內熱與氣滯現象,產婦乳頭破裂,毒邪外襲,飲食不科學等導致。中醫治療主要是通筋活絡,消腫散結,清瀉胃火,調整產婦的腸胃,理氣止痛等。母乳不足給予乳房中醫點穴按摩,開通乳腺,同時給予中藥方劑煎服。
1.3統計學處理
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產婦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母乳喂養療程為5~7天,平均3天發熱癥狀消失;對照組一般為6~10天,有的還需要用抗生素導致暫時停止母乳喂養表1是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效果比較,詳細數據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兩組母乳喂養效果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具有顯著差異(P
表1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效果比較(n,%)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和護理效果具有顯著差異,(P
3、討論
產婦一般在7~60出現乳腺或者喂養問題,多為乳腺炎。通過對其乳腺的疏通,合理指導產婦飲食,并采用中醫藥與穴位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糾正乳頭缺陷,母乳喂養技巧指導等方面的綜合干預措施的實施,絕大部分的產婦實行了純母乳喂養[2],這與朱棟芳在《社區中醫指導母乳喂養與護理體會》一文中有著極為相似的觀點。本組研究中,選擇了中醫方法治療或者護理的產婦,一般在5~7天治愈。對于乳腺炎較重的產婦,需要進行疏通乳腺以及護理干預措施,服用大劑量抗生素治療3-5天,在接受幾天中醫方法催乳治療后,都已恢復純母乳喂養,但未選擇中醫方法治療或者護理的產婦有25.9%放棄了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是否成功,與母嬰身心健康之間存在著和極大的聯系,與孩子一生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為此,把握好母乳喂養問題也是補救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3]。因此,需要加大產婦在產前、產時與產后早期干預力度,這是促進母乳成功喂養的關鍵所在。母乳喂養能夠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體魄,有利于孩子未來的成長,因此,孕婦應該給予高度重視,確保能夠在中醫指導下,正確的進行母乳喂養,提升孩子的體制,改善自身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要成功將母乳喂養問題解決,一定要實施相應的干預措施,與醫護人員進行相應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產婦與家屬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要建立母乳喂養的信心和決心,只有這樣才能夠成功進行母乳喂養[4, 5]。本組研究中觀察組產婦的中醫護理效果要優于對照組產婦傳統護理效果,并且觀察組產婦在中醫指導下進行母乳喂養療程較短,花費較少,產婦痛苦也會降低,容易被接受。為此,中醫指導母乳喂養具有較好的效果,療程短、花費少,能夠減輕產婦的痛苦,值得被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