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09:56: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淺談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世紀中期以來,借助各種理化技術,對蛋白質、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進行化學組成、序列、空間結構及其生物學功能的研究,并發展到人工合成,創立了基因工程,從而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生命科學時代。對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和生命功能的執行者蛋白質的研究成了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經過生命科學工作者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生命科學已成為自然科學中最重要的學科,生物化學作為生命科學的主導力量是研究生物體中有機分子化學組成、結構和功能、代謝變化和調節及其分析方法的科學,有生命的化學之稱。生物化學課是我?;瘜W制藥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化學制藥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在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結合在一起傳遞給學生,能使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達到圖文并茂、視聽合一的良好效果。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豐富了教學內容,活化了教學環境,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使教學質量得以提升。
一、生物化學課傳統教學方式
生物化學課程的傳統教學方法是靠教師單純應用粉筆和黑板作為教學工具,學生主要根據教材文字的描述、教師的講授獲取知識。長久以來,各高校生物化學教學大多以課堂講授為主,適量實驗課為輔。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方法常常是課上勤筆記少思考、課下不復習少作業,考前死記硬背、考后“完璧歸趙”。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因為沒有實物或圖案介紹,學生對一些專有名詞理解不深刻。概念理解方面也是不標準。傳統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知識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識點。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傳統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是傳統教學的繼承和發展,是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符合生物化學學習特點的教學創新,也是擴大學生信息面、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掌握知識點的重要方式。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圖文并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機,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使學生全心全意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一般局限于課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學生很難深刻理解和掌握概念及理論機理。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述和板書對于引導學生學習思維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圖、文、聲音、動畫綜合起來,形象生動地把靜態的知識動態地展現給學生,例如在講授生物酶具有高效催化機理的內容時,通過動畫演示能生動的展示臨近定向效應、張力和形變、酸堿催化及共價催化等機理,使學生對酶催化的誘導契合學說有更直觀立體的認識。所以說學生在強大視覺、聽覺的沖擊作用下不僅深刻地掌握了知識要點,還激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在生物化學課的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把課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轉變為形象生動的、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的課件,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2.動畫演示,化抽象為具體,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生物化學課是化學制藥專業必不可少的專業基礎課,學生在理論學習中不僅要掌握并運用概念,還要求掌握系統的理論結構。如果在傳授學生很陌生的知識點的時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就很難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機理,當然課堂氣氛也就不盡如人意。比如在講解DNA復制過程時,因DNA具有超螺旋結構,在復制時其超螺旋結構必須松弛,使DNA雙鏈分開形成單鏈,暴露堿基,這樣才能發揮模板作用合成新的互補的DNA鏈,松弛模板DNA的超螺旋、解開雙鏈都需要一些酶來共同完成,此過程如果應用多媒體課件,把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融為一體做成動畫,使得學生眼、耳、腦并用,學生興趣會一下被調動,知識點也容易理解和掌握,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
三、多媒體技術的“點睛”之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生物化學課的教學中是教學方法的一次提升,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多媒體技術運用于生物化學教學在很多高校越來越普及。但是使用不當或者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授課,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也需要教師不斷提高綜合能力,有的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沒有把握好上課的進度,而且不能將“多媒體”變成“一媒體”。所以怎樣更有效更合理的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在生物化學課的教學上,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視并且應該及早研究的課題。
四、結語
若能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合理使用,定能為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點睛之效。隨著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生物化學也在迅速發展,為適應21世紀的人才培養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使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提高全面素質,他們才能成為適應未來實際發展需要的高質量、高等技術人才。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覺得多媒體技術在生物化學課教學中的應用是必不可少,勢在必行的,應該大力推廣多媒體教學方法。本文大體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多媒體技術在生物化學課教學中應用的有利的一面,以后還想從其他方面闡述多媒體技術在生物化學課教學中應用的弊端。
[摘要]多媒體技術是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信息化技術,它對生物教學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能使生物教學呈現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提高課堂知識含量和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創造力。但多媒體課件也具有一些局限性,教師要適時適量使用多媒體課件,使其優化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生物教學;課堂效率
一、在生物課堂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優勢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進化的科學。就生物學科自身來講,其內容涉及多方面,主要包括宏觀生物界與微觀生物界。在初中生物中,宏觀生物界的知識相對多一些。進入高中生物學習后,微觀生物界的知識逐漸增多。這也是中學生物教學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如果說學生對宏觀生物的認識還能夠通過肉眼進行觀察,具有一定興趣的話,那進入微觀生物知識的學習后,很多物體并不能通過肉眼進行觀察,學生會慢慢失去興趣。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多媒體課件在生物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一)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上講,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保持積極情緒的一種心理傾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首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會是有效的,教學活動也才能事半功倍。多媒體自身的特點是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能夠從多個角度向學生展示生物體,在教學中也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從導入新課開始,就可以把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特點運用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如教師在進行“物種進化”的教學時,可以用圖像展示物種演變的過程,并結合豐富的視頻資料,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以此讓學生對物種進化的知識點提起興趣,達到高效教學。又如,教師在教學“基因突變”時,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搜索一些發生基因突變的實際例子,展示在課件中。這樣,好奇心強的中學生就能夠迅速進入課堂,也能夠理解基因突變的實質,從而掌握教學的重難點。
(二)多媒體能使生物教學呈現直觀性,將微觀生物“宏觀化”
生物學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實驗操作等占據了教學的絕大部分,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進行,因此必須保證教學直觀性。但是,在生物教學中,特別是進入微觀生物知識的學習時,教師無法直觀給學生展示很多物體。多媒體課件正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它能將學生不能通過肉眼觀察到的微觀生物或者生物內部結構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從多個方面觀察物體,尋找到學習要點,從而理解生物概念。
如在教學“草履蟲的形態結構”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放映草履蟲的功能,從消化、排泄、生殖、呼吸等方面進行演示,最后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掌握草履蟲的相關知識。
(三)多媒體課件具有動態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難點
在生物教學中,很多問題單憑教師的講解以及掛圖的配合,難以使每個學生都掌握和理解。同時,對于某些生物問題,不但教師難以講解清楚,學生還會感到知識點枯燥無味,很容易失去興趣,這就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就能夠將一些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原本靜態的講解動態化,消除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幫助他們突破教學難點。
(四)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容量大的特點,能提高課堂知識含量,提高課堂效率
在信息化時代未到來之前,生物課堂教學基本就依靠教材以及配送給教師的輔導材料,這些知識遠遠無法達到教學的要求。而信息化時代的多媒體課件則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多媒體的使用,教師可以找到更多的文字、聲音、圖像以及視頻材料,并將這些材料整合。這樣既增加了知識點的信息量,也給學生擴大了知識空間,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在生物教學中,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往往需要更多的知識進行擴展。學生可能正是通過對擴展的知識進行理解,最后達到掌握教學重點的目的。多媒體教學正是具備這樣的特質。如教師在講授“遺傳”的知識時,簡單通過講解染色體的知識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遺傳的本質。此時,教師可以搜索一些相關資料,向學生展示染色體配對造成生男生女的知識,并出示一些反例。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掌握遺傳的知識點,也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容量,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五)多媒體能夠輔助生物教學實驗,培養學生創造力
生物學科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造力。從廣泛意義上講,生物學科一半以上的知識都需要進行實驗操作。但是,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卻面臨著兩個重要的困難:一是生物課程時間有限,無法保證所有生物實驗都讓學生動手操作;二是有一些生物實驗或需要進行長期觀察和記錄,或根本無法通過簡單的實驗完成。面對這些問題,多媒體課件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一些不容易操作的實驗通過視頻形式展示出來,既形象具體,又能夠讓學生進行觀察,從而縮短實驗時間,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學信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如在進行“光合作用和葉綠素”的教學時,如果教師讓學生觀察光合作用的過程,不但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更需要天氣等時間條件,這樣就給教師教學提出了難題。這時候,教師如果可以利用好多媒體課件,將網絡上的關于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通過視頻資料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再借助教師的講解,勢必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物課堂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局限
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多媒體教學能夠幫助教師進行生物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生物課堂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具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教師在課堂中如果使用過多的圖像來代替學生對實物的觀察,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學生的觀察力。有時候教師以多媒體課件代替實驗過程,也會限制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這顯然背離了生物教學的初衷。其次,教師也不能單純地為了增加教學的知識含量而增加眾多教學資源,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迷失于知識之中,抓不住教學的重難點。再次,教師有時候使用多媒體課件直接出示問題的答案,這樣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不夠深入,弱化了思維能力。最后,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也會影響教師自身的思維,抑制教師的主觀能動作用。
因此,多媒體課件對于生物教學來講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必須把握好教學的需要,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這樣既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教學目標,也能夠使學生抓住重難點,增加學習興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達到學習目標。
摘 要:讓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有機整合,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師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學習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生物教學;創新精神
當前,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已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當前,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使用其進行教學,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課堂容量大。在生物教學中,它也以其特有的優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生物學包容內容非常廣闊,時間和空間跨度很大,從微觀到宏觀,從分子水平到生物圈,僅以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標本、掛圖以及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展示生命現象、過程及生命的本質。而幻燈、投影、電影、錄像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可以把生命現象、過程及生命的本質展現得淋漓盡致,具有極強的直觀性,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實踐中,我們做了許多的嘗試,現將較為成功的《細胞膜》一節課呈現給大家,這也是我們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生物教學所進行的探索。
具體的做法是:課前利用Authorware制作出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的課件,課件不僅將細胞膜的立體構架及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展示得淋漓盡致,而且充分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并形象地、動態地描述了物質出入細胞膜的三種方式,清晰地展示了三種方式的不同特點,突破了以前學生較難理解的載體蛋白怎樣運輸物質的這一難點內容。并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和想象空間,學生的計算機及網絡操作也得以鍛煉。我們還制作主題學習網站,充分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組織學習活動,拓寬知識面,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教學過程包括:激趣引入、討論學習、拓展學習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激趣引入
教師提問:光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包括那幾部分?……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引導學生觀察書上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與初中所學的細胞結構相比,更為復雜。那么,細胞到底是怎樣構成的呢?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細胞細微結構的興趣,進而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細胞。當然,第一站就是“細胞膜”。(引入課題)
第二階段:討論學習
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使我們能了解到細胞膜的分子結構。
(1)演示課件: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指出什么是蛋白質分子,什么是磷脂分子。(突出重點,幫助學生樹立細胞膜的立體構架)演示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三個問題:①你看到了什么?②兩種分子的結構關系?③它們是靜止的嗎?
(2)提出問題:磷脂分子與蛋白質分子的結構關系?
(3)分組討論并回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做學習的主人)
(4)得出結論:兩層磷脂分子作為細胞膜的基本骨架,再覆蓋、鑲嵌、貫穿以蛋白質分子。
最后強調細胞膜的流動性。
細胞膜的主要功能:
(1)演示課件:細胞膜的主要功能。(使用三維立體動畫突破了學生學習上難以理解的載體蛋白對物質的運輸過程)
(2)分析思考:三種方式中物質濃度與運輸方向的關系、有無蛋白質的協助、是否消耗能量等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學會觀察、思考、分析、判斷)
(3)分組討論:前三組分別總結其中一種方式的特點,然后選一名代表發言,最后一組指出三種方式的相同與不同。(讓學生主動參與、善于交流)
當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很準確,教師和其他同學可以肯定其回答正確的,對不足的加以補充和完善,最后得出一致的結論。
(4)總結細胞膜的性質。
第三階段:拓展學習
教師利用課前開發的主題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
(1)查看“材料部分”。(拓寬了知識面,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2)計算機上聊天討論。(養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意識)
(3)計算機上完成作業部分發送回主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應用)
整個教學過程中媒體的教學功能主要體現在:①展示事實,形成表象。②創設情境,建立共同經驗。③提供示范、便于模仿。④呈現過程,解釋原理。⑤設疑思辨,解決問題。⑥反饋信息,及時評價。
通過教學我們體會到,讓多媒體技術進入生物課堂,它能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和過程的理解與接受,易于突破重點和難點,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過程,進而達到我們理想的教學目的。
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師可從傳統的黑板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將課件輸入電腦,全面照顧每一個學生,有利于學生學習應用現代化的技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媒體教學能夠直觀且形象地表達一個動態的過程,容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多媒體技術的超級鏈接和隨意切換,可以使教師靈活控制前后各章節及內容之間的銜接,既可以單獨講解某個知識要點,又可以進行前后連貫,更具系統性。
生物學中很多教學內容都可以采用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如細胞的結構、細胞的有絲分裂、細胞的減數分裂等,可讓學生深入到生命的微觀世界中,了解生命的奧秘;遺傳部分,可解決學生很多以前難以理解的問題,認識生物遺傳、變異的產生及過程;生物進化部分,可讓學生回到幾百萬年以前的地球,“親眼目睹”生命進化的歷程;生物與環境部分,可讓學生深入到大自然中,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關系,認識到保護各種生物、保護自然、保護地球的意義……很多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改進教學的方法、手段、過程,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此外,計算機輔助教學還具有很多的特點:①學習內容的可選性。②學習進度快慢的可調性。③學習方法的可選性。④學習的自主性。⑤信息反饋的及時性。⑥通過一個教學過程可以實現多種教學目標。
總之,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平臺,它具有廣闊的前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隨著教學網絡的建立,我們的計算機不再受本地軟件和資源的限制,更不需要像錄像資料那樣建立自己的磁帶庫。它的資源將來自全國、甚至全球!
(四川省廣元中學)
【摘 要】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尤其是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其優越性: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擴充了知識容量,拓展了學生視野。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將教材中抽象的內容進行宏觀化模擬、將生物實驗中不能替代的內容進行虛擬化、將板書內容進行直觀化和簡單化,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 多媒體 初中生物教學 應用
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就在《大教學論》一書中寫道:要“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通過“少教”以達到“多學”的教學意識,至今仍然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提高自身素質,改變教學觀念,利用多媒體,構建和諧課堂,實現課堂的高效。在這里,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的實際運用。
一、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多媒體制作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樣,應從“實效”的角度出發。教師應能設計、制作或選擇適合于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多媒體課件,并將自己的教學目標、以學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有機的貫穿于其中,能綜合圖像、動畫、音響、文字等多種效果,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微觀的事物宏觀化,復雜的事物簡約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學生傳授信息。
素材的收集與整理是制作優秀生物多媒體課件的關鍵。教師在準備教案時,需要大量的資料如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課件制作,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靈活。資料既可以收錄別人已有的,也可以自己制作。如“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七年級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這節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并且學生能參與的內容比較少。根據這個特點,我收集了“克隆羊多莉的誕生過程”、“人由受精卵發育成嬰兒的過程”的圖片、“動畫模擬DNA的結構”、“人的發育過程的動畫”、等資料。利用多媒體的圖像技術,通過巧妙設計多媒體課件,形象地模擬,將抽象內容具體化,能達到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在上課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應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課件做得太“生動”也不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有的老師在一些角落里放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動物,這跟課堂教學根本無關系,雖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很容易產生負面效應。
二、有效地將多媒體運用于生物教學
初中生物是學生接觸自然科學的新起點,對幫助學生了解自然科學,培養學習自然科學的熱情至關重要。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怎樣將一門抽象知識寓于形象化的實例中的教學?多媒體在教學實戰中怎樣運用?如:剛才在前面提到的“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這一節的教學中,在介紹遺傳信息的概念時,首先放“人由受精卵發育成嬰兒的過程”的錄象,然后提問,最后讓學生總結出遺傳信息的概念。由于錄像片形象直觀,又連貫動態,學生的興趣高漲,思維活躍。播放時,教師注意快放、慢定格的合理使用,并予適當的語言進行設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從而達到較好的預期的教學目的。
如這節課的知識目標一: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的教學。用課件演示“克隆羊多莉誕生”的全過程。對于克隆技術,可能學生聽說、了解一些,但無法具體、深刻地理解,用動畫展示整個過程,使得教學更具體、形象、生動,從而學生能很輕松解決以下三個問題:⑴A羊、B羊、C各提供了什么?⑵多莉像誰?⑶細胞的遺傳信息在哪里?進一步得出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的推論。
在講知識目標二: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時。我采用的是:通過課件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方面獲得知識。心理學家認為,人體感知器官是有多種的,單一的感知器官的使用往往不如多種感知器官的綜合運用。對于DNA、基因知識地學習,主要我借助動畫了解DNA分子的形態,并說明DNA分子可以分成許多個小片段,每一個小片段上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小片段叫做基因。接著放歌曲“DNA song ”,鞏固DNA的知識。
講知識目標三: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時。染色體的組成,通過課件中的動畫來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展示染色體數目異常導致的遺傳疾病的圖片,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染色體數目恒定的重要意義。最后通過一個圖表來鞏固細胞核、染色體、DNA、遺傳信息的關系,掌握彼此之間的聯系,把一個個知識點貫穿起來,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從而深化知識。
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多媒體
心理學研究表明,少年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容易使身心疲倦。據此,電教媒體雖有加快教學節奏,加大教學力度,優化教學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聲、光、電的綜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適時適度,在一堂課內頻繁濫用,其結果勢必事與愿違。如在《人類神經調節》一課,只在“條件反射的建立”上放錄相帶,讓學生真正理解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的區別和聯系就足矣。
初中的生物教學內容雖然不深,但大到整個自然界,小到細胞內部的細微變化,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因此初中教師應該結合本校的實際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教學中的優勢,優化教學環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讓學生好學、好問,給學生創設一個開放活潑、輕松的學習環境。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走入普通課堂。本文簡要論述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它在生物教學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在日常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局限之處,并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生物教學;局限性
多媒體教學以下簡稱“CAI”的應用已經廣泛深入到了教育領域,對整個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現代教育理論,課堂教學在多媒體、多方位、教學交互中才能取得最大教學效果。因此,多媒體教學吸引了大批有志于教育改革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進行有益的嘗試。
一、多媒體教學的主要特點
(1)多媒體教學具有多維性。多媒體教學具有處理信息范圍的空間擴展和放大能力,可對信息進行變換、加工、創作,增加表現能力,豐富顯示效果,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便于學生理解,降低知識難度。
(2)多媒體教學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多媒體教學不僅是各種媒體的集成,也是信息的集成。多媒體教學將多種信息集成以后,使它們發揮綜合作用,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多媒體教學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可以增加學生對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延長信息存儲時間。通過計算機,學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因而能夠自主地學習,并且隨時可以得到學習的效果,利于加深印象,更為牢固地掌握知識。
二、多媒體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1)增加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微小的物體變大、令平面的圖形變為三維立體實物。通過計算機放大的處理,使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細胞全貌。利用計算機的三維成像,將平面的掛圖細胞逐步立體化,讓學生從立體的角度來觀察整個細胞。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靜態的現象動起來、運動的現象靜下來。通過計算機,將某些看起來是靜態的現象(如有絲分裂、種子發芽等)進行加速處理,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觀察到整個過程,產生整體認識。利用計算機還能將運動很快的現象(如動物卵的受精、心臟瓣膜的開閉等)進行放慢處理,甚至作成靜態圖片,利于學生仔細觀察。
(2)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起來。多媒體生物教學中的動畫效果可以模擬教學內容的形成和活動過程,將抽象的、難以想象和理解的內容具體化,將不可實驗的過程現實化。生物物種的演化,經歷數億年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動畫效果,將物種演化通過變形技術直觀地表現出來,使抽象變為形象。
(3)增加課堂教學的密度。CAI課件是事先人為設計好的,按照這些事先編制的教學內容和程序,利用空閑時間所制的準確圖形,教師可以節約大量板書和畫圖,因而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增加課堂教學的密度,在較短時間完成普通教學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時得到反饋信息。CAI課件所具有的良好的交互性是其他電化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功能。通過交互,學生可以控制信息的傳遞,自主地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交互練習更能使學生隨時了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更為牢固地掌握知識。
(5)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水平。在編制課件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知識的邏輯性,教師必須深入地研究教材和教學內容,仔細考慮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在備課上必須多下工夫,更要注意設計教學,無疑對教師的自身學習和研究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性
(1)不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CAI課件所控制的教學過程嚴謹而緊湊,限制了教師的臨場發揮,壓制了教師的突發靈感和創造,使教師無法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程序和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程序式的教學還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
(2)需要較多時間準備,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一個完整的課件,特別是有動畫、視頻的課件,對多媒體技術十分熟練的人也需要2~3天的時間。生物教學需要大量圖形,準備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多媒體教學,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在正常教學工作中是難以忍受的。
(3)需要解決“教”與“學”的關系。課堂教學使用多媒體的目的應該是利于學生的“學”,而不是便于教師的“教”,這也是現今素質教育的一個體現。現在的一些CAI課件只是過多地設計了“教”的內容,讓大家感到教起來現代、輕松。
因此我們既要看到多媒體生物教學的優越性,還必須認識到它的不足。作為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教學應定位在“輔助”上。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物多媒體教學必將有更為廣泛的應用,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研究,使多媒體教學在生物教學領域開拓出更廣闊的前景。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第四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