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5 09:33: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煤炭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我國煤炭工業信息化建設速度的加快,煤炭行業信息化人才需求也不斷加大。而目前針對煤炭行業軟件人才培養的高校則較少。因此,加強煤炭行業軟件人才培養的研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煤炭行業;軟件人才;培養
0引言
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和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現階段我國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煤炭行業性較強的傳統工業,如何擺脫長期落后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作業方式,實現全面信息化生產方式的跨越式發展,信息類人才是關鍵,尤其是軟件人才。按照國際合理的軟件人才結構比例進行測算,今后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百萬。軟件人才大量需求為特色性學院專業建設和發展提供了空前的機遇,同時也帶來挑戰:如何培養適應行業性信息產業最新發展需要、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實踐能力強、勇于創新的軟件人才將成為學院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1煤炭行業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為加快煤炭工業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進程,自上世紀末,國家就構建了煤炭行業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戰略規劃。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煤炭行業信息化水平仍然處于比較落后的現狀??偟膩砜?,目前我國煤炭行業信息化需求處于不斷探索發展的快速成長期,多數煤炭企業還處于利用因特網開展電子商務的層次,而對于工藝設計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利用計算機內部管理系統化的層次只是大型上市公司才能達到的。因此近年來,國家及各地方有關部門出臺了市場化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兼并重組、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兩化融合等一系列與煤炭密切相關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的貫徹和落實,要求信息化從中發揮重要作用。
可見未來我國煤炭行業信息化需求發展空間是巨大的,尤其是采礦信息化、安全監測監控信息化和生產調度指揮信息化、礦井綜合自動化和管理系統信息化。由于煤炭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信息化建設發展滯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相關行業類信息化人才的匱乏。2000年前后幾年,煤炭行業不景氣,計算機的大量人才流失,尤其是既懂計算機又精通業務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流失,加之缺少新進專業人才,企業自身也未看到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帶來的極大挑戰,不注重相關人才的儲備和培養等諸多原因,形成了信息化人才短缺的局面??梢?,未來煤炭行業迫切需要高校大量培養一批熟悉軟件工程技術,具備軟件系統分析、軟件整體開發設計和項目管理能力,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礦業專業知識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級軟件工程技術人才。
2煤炭行業軟件人才培養的原則
2.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原則
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否受市場歡迎,是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改革的根本。因此作為行業性特色明顯的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應立足于煤炭行業信息化對人才的現實需求為導向,走企業、高校、IT公司三方聯合運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確保軟件人才的培養質量高,滿足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盡可能的縮短與煤炭行業信息化需求之間的差距和磨合期,實現校企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2.2以煤炭生產+企業信息化雙重人才為標準的原則
目前煤炭行業信息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對口的信息化人才嚴重匱乏,因此礦業類特色高校信息化人才培養應凸顯行業特色,即煤炭生產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煤炭企業信息化知識面寬,軟件開發、軟件項目管理等計算機知識突出的綜合型人才。該類高校在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設置等方面,應打破目前一些高校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框架體系的限制,在保證軟件工程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大膽的進行裁減、調整,并在公共課程設置上適當增加煤炭類主干課程。確保培養出的學生既懂煤炭生產方面的知識,又懂煤炭生產信息化方面的知識。
2.3以實踐操作能力強、煤炭行業信息化管理知識扎實的應用型人才為原則從近年來企業對軟件人才反饋的信息看,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培養的軟件人才,主要存在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較弱,自我適應能力差等不足,因此難以勝任煤炭行業軟件開發等方面的工作,甚至需要企業很長時間的強化培訓才能適應??梢?,煤炭類高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應以培養實踐操作能力強、熟悉煤炭生產信息化需求方面知識的應用型人才為專業建設原則。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和煤炭企業生產一線的鍛煉,才能提高學生對我國煤炭生產存在的問題和信息化進展主要障礙的認識,才能保證煤炭類軟件人才培養的質量。
3煤炭類軟件人才培養的具體思路
根據當前煤炭行業信息化人才需求的現實分析,目前各大煤炭企業急需“應用型”人才,即具備煤炭生產、制造專業知識、又具備計算機系統應用、開發、管理知識的信息化人才。所以,如何充分融整合計算機專業與礦業類專業的特點,培養具備煤炭行業信息化領域軟件系統開發和管理能力的交叉型復合人才,為煤炭行業輸送一批煤炭專業的信息化專門人才,應是我們礦業類高校把握高等教育辦學機制、管理體制改革的歷史機遇。為此,根據礦業類高校辦學水平和實力,我們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例,就如何培養礦業類軟件人才提出構想,為進一步推動各礦業高校加快軟件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3.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基本要求
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面臨困難眾多,煤炭勘探、開采等領域也需要許多專業化的系統軟件。而這些系統軟件的開發、使用、維護都需要既懂軟件開發、設計又懂煤炭生產的專業人才。此次人才培養構思的宗旨,就是解決培養既能從事煤炭企業信息化軟件開發、又能從事煤炭開采等軟件開發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復合人才。
具體培養目標:面向煤炭行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軟件工程技術與軟件工程管理相關的經濟、管理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軟件工程技術和軟件工程管理人才。
具體業務要求達到:
(1)堅定的政治立場;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積極為我國煤炭行業建設和發展服務。
(2)掌握軟件工程領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具備運用先進的工程化方法、技術和工具從事軟件分析、設計、開發、維護等工作的能力。
(3)具有閱讀工程管理專業外語文獻的基本能力。
(4)具備軟件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
學生通過軟件工程知識課程、煤炭行業知識課程、人文知識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學習,將成為專業(軟件、煤炭)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高的復合型人才。本專業將通過課堂教學、校內實訓、企業實踐緊密結合的培養途徑,盡量縮短畢業生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磨合”期,力爭培養出滿足煤炭行業信息化實際需要的、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3.2人才培養模式――突出煤炭企業軟件人才的特色
總體來說,我國煤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后,需求缺口很大,這是我校實施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所在。因此我們依托中國礦業大學在煤炭行業的資源優勢,其軟件工程項目優勢主要集中于煤炭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各類管理軟件系統,通過加強與煤炭企業集團的橫向合作,針對煤炭系統信息化建設將是我校創建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一個突出特色。即通過組建現代化的產-學-研基地,利用集基礎理論研究、技術開發與技術轉移于一體,直接面向我國煤炭系統,把研究成果應用于煤炭行業信息化建設,并從中獲取優厚回報,產生實際效益。通過鼓勵國家、學校、社會、企業的多方參與,推動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加速人才、科技與煤炭經濟的結合,提高礦業類大學在煤炭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參與度與滲透力。
3.3課程體系設置――突出煤炭專業特色
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面臨兩種選擇:就業或繼續深造,且大部分畢業生最終將就業,從事軟件工程相關的工作。就業的各種職位決定了對相應知識點的要求,從而也決定了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大綱的確定,針對煤炭類軟件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應注重煤炭生產等相關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以煤炭類課程模塊、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模塊、方向性選修課程模塊進行主干課程排列組合。確保學生掌握煤炭生產、煤炭行業信息化的關鍵知識點。
4展望
4.1取得人才培養的社會、經濟效益
當前,我國軟件工程專業教育正在探索,煤炭類高校設置軟件工程專業,不僅可為煤炭行業的信息化和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而且也為高校履行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種職能拓展了更加有效的途徑,可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對于縮短我國與國際軟件教育水平的差距,為社會提供大量緊缺人才,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提高煤炭行業整體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均有重要意義。
4.2利于形成學研產結合、校企聯盟的煤炭行業軟件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軟件工程專業建設,必然要把產學合作作為培養應用型軟件人才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通過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積極引進社會和企業界優質教育資源,采取主動請進來的辦法,聘請企業界著名專家、高級軟件工程師或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校為學生開設專業教育、專業講座或講授某些技能型課程。同時實習實訓基地以多種形式與IT企業緊密合作,突出以企業實際項目訓練為主線,結合輔助授課、案例分析和實用講座等多種學習形式,以企業項目經理、技術總監、有經驗的軟件工程師為指導團隊,著重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以真實的企業項目、真實的企業環境、真實的企業化管理為基礎,培養真正的實用型、復合型高層次軟件人才,這樣必然形成了校企聯盟的人才培養模式。
4.3能夠取得高顯示度的研究成果和推動煤炭企業信息化進程通過組建軟件學院和軟件專業建設,必然要引進一定高水平的軟件科研人才,打造學術團隊,這樣在實時監控軟件、ERP產品、OA系統、生產調度等管理軟件產品;礦床數字化模型、工程設計、地壓管理、開采過程模擬、GIS軟件等領域完全可取得一批高顯示度的研究成果,開發出在煤炭企業中有影響力的軟件產品,無形中加快了我國煤炭企業信息化的進程。軟件成果或產品的傳播和推廣的同時提高社會對煤炭類高校人才的關注度,從而提高煤炭類高校的競爭力和美譽度。
今年一季度,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平均增速達20.6%,這個速度高出了規模工業增速。鋼材、氧化鋁、鋁材、鐵合金、10種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6.2%、53.7%、43%、44.4%和30.8%。
上述行業具有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較高的特點,銀行信貸資金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一現象在西北地區體現得尤為明顯。在陜西省某商業銀行已審批貸款的總量中,能源產業占比為32%,而出具貸款承諾函和意向書的總額中,能源產業竟占到70%。對于這一與國家對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政策相背離的趨勢,央行《金融時報》表達了擔憂。值得關注的是,這種擔憂甚至超越了信貸資金安全的范疇,聚焦到對“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和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消極影響上。
從產品附加值和企業償債能力的角度看,不難解釋商業銀行對于這些高耗能產業的青睞。況且將貸款沿著產業鏈向下分布,理論上還可以接近“封閉運行”的效果,也算是規避系統風險的優選策略。但如果注意到電力、冶金、建材和化工行業的共同特征――它們是最重要的煤炭消費行業,煤炭作為能源類貸款組合風險觸發點的特征已經非常清晰。目前在煤炭總需求中,電力約占54%,建材約占15.57%,冶金約占12.81%,化工約占5.99%,四大行業約占中國煤炭總需求的88.7%。事實上,無論從需求還是政策層面,煤炭對于中國經濟、下游行業和銀行信貸風險分散能力的重要性,都處于不斷上升的過程中。
從長期的角度看,如果原油價格繼續在高位盤整,甚至還有上升的動力,能源結構勢必發生顯著的變化。盡管天然氣、乙醇等替代方案具有清潔、環保的獨特優勢,但考慮到成本,最先體現這一變化的未必是回報率并不明朗的新能源。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5月下旬的《2007國際能源展望》報告,煤炭將是世界上消費增長最快的能源,平均年增速將達到2.2%。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中國煤炭消費規模已達到美國的2倍。2005年,中國煤炭產、銷量分別占亞太地區的66.43%、64.74%;占全球煤炭產、銷比重分別為37.4%、36.9%。可以預計,全球能源結構調整的趨勢必然在中國明顯體現。而國內目前的重化工工業特征和資源結構決定了煤炭需求的剛性,這已經表現在不斷增長的煤炭產、銷量上。
由此可見,煤炭作為統籌解決資源、環境和投資問題的重要抓手,是有關部門實現多重調控目標的基礎。根據近日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到201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將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并力爭使工業生產過程的氧化亞氮排放穩定在2005年的水平。
盡管在能源消費中增加環保成本是全球范圍內的總體解決方案,但2006年萬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兩個目標均未完成,顯示僅依靠關停產能和推進排污處理設備建設的方式,難以達到理想目標。在此情況下,通過加強對煤炭的控制,來增加高耗能產業的運行成本,遏制一次能源的過度使用,不失為一種可選方案。
從神華、兗礦集團近期卷入的“煤制油項目被叫停”傳聞可以看出,煤化工在環保、水資源等方面壓力越來越大,很可能成為今后的政策焦點。類似火電項目的“上大壓小”或“有保有壓”,是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在扶持煤化工產業中必須面對的難題。
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曾經指出,目前包括新建、改擴建、技術改造和資源整合在內的全國煤礦在建規模高達11億噸左右,已接近去年全國近半的煤炭產量。在如此巨大的產能擴張背后,對應著以煤炭為主拉動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在許多地區,電力、冶金、煤化工等高耗能項目的先決條件,都是對煤炭資源的跑馬圈地。換句話說,制止了對煤炭產能的投資沖動,才能最大限度達到對下游行業的調控效果。
我國煤炭產業的布局是,生產地集中在中西部,煤炭主消費地又在沿海和東部地區,巨大的坑口和消費地價差,意味著運輸成本屬于產、銷之外的又一關鍵因素。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制約消費地經濟布局的客觀條件。數據顯示,4月份主要港口煤炭發運3187萬噸,同比增長7%;煤炭鐵路運量完成9808.6萬噸,同比增長7.2%。隨著以鐵路為主的物流條件的改善,運輸這一成本約束有弱化的趨勢,使得煤價本身越來越多地承擔了“調控”的角色。
煤炭在能源結構和國家資源戰略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已經成為能源類貸款組合中難以回避的環節。在西部地區經濟重心逐漸向資源開發調整,但中央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決心已經明朗的復雜局面下,商業銀行如何規避能源產業鏈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對煤炭在貸款組合和貸款協議設計中的把握能力。
如果能夠借鑒基礎設施建設中較為普遍的銀團貸款方式,無疑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風險。否則,銀行需要上調煤炭資產在產業鏈中的比重,并在下游行業的貸款計劃中對煤礦資質和煤炭儲量作出明確要求,或對于采購成本和合同的執行情況設計相應的負面條款。
為了對沖煤炭價格長期上漲的風險,銀行應在組合中盡可能包括煤電一體化或交叉持股、聯合出資的項目,收縮對于下游用煤行業的貸款規模。對于非煤炭產區的消費企業,是否簽訂長期供貨合同應該成為信用風險評價的重點。
在具有技術風險的煤化工領域,項目回報能力的底線在于配套煤礦的盈利能力。從平煤與藍天集團的合作,以及神華與伊泰集團的競爭來看,只要雙方能夠形成互補,國企和民企之間的利益可以統一。如果雙方形成直接競爭的態勢,民企在煤礦資源獲取上處于不利的位置。
如果地方經濟規劃被迫將利潤在產業鏈中合理分配,以平衡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政策的雙重壓力,目前正在進行的省級產業重組可能為將來的政策導向、執行力度發出了信號。未能進入這個代表了地方相關產業主要經濟利益實體的企業,意味著巨大的資源利用和環保雙重支出將難以避免,是銀行信貸應該盡量回避的環節。
筆者認為,在資源價格、節能政策、環境壓力和新技術應用的交叉壓力下,煤炭作為調控重心和信貸風險觸發點的雙重地位已經確立。對于煤炭產區的相關銀行來說,對中央和地方政府產業結構調整的敏感性、信貸比例向煤炭行業的傾斜程度,以及對于下游行業要求風險補償的能力,將成為檢驗貸款組合風險管理成效的試金石。
(作者為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
摘要:煤炭工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對其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綜合評價顯得日趨重要。本文運用SPSS18.0軟件, 基于2011年度的財報信息,對煤炭行業上市公司10個主要財務指標進行了因子分析,從中提取出具有一定含義的因子, 評價了公司的綜合經營業績。評價結果可以為投資者投資、擇股提供幫助, 并為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關鍵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煤炭行業;因子分析
煤炭是我國的基本能源和重要原料,中國的煤炭具有資源儲量多,分布廣,品種較全的特點。它不僅是燃料動力的主要來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民用能源,煤炭工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對其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綜合評價顯得日趨重要。
一、文獻綜述
績效評價是從開始發展到現在有了幾百年的歷史,隨著各個階段的經濟發展水平該績效評價水平也在不斷發展。績效評價理論最先被西方國家研究并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企業績效評價更加注重,所以對其研究也比中國深入。Markides、Wiiliamson對戰略資產、核心能力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企業業績評價時應注重對戰略資產的評價,并設計了戰略指數來具體進行評價。彼得說過管理是建立在評價的基礎之上的。杜勝利針對傳統的財務性績效評價體系偏重于對企業過去經營成果的衡量,提出對這些成果做出某些戰術性反饋,以控制企業的短期經營活動,為綜合的經營業績評價提供了依據。張蕊探討了企業戰略經營對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挑戰以及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框架和指標體系的設置,其中著重探討了企業非財務層面評價。馬璐對企業戰略性績效評價系統的理論構架及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綜合上述國內外評價方法,早期的企業經營評價由簡單計算方法、簡單指標。對于績效評價的研究,國外現有的成果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特別是現在應用比較成熟的平衡記分卡和經濟增加值等績效評價模型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比較盛行,而且其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績效評價理論起步比較晚,而且基本都是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理念,探討其在我國特有國情下的適應性和可行性。而且國內對于資產與企業績效方面的研究還不很全面,主要集中于對資產重組、資本結構以及公司治理結構與企業績效的分析,沒有從資產的各個方面對其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總的評論。
二、我國煤炭類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實證研究
1.樣本的選取
我國煤炭類上市公司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約有35家,本文選取以18家煤炭類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利用因子分析法,對2011年財務報表數據進行了綜合評價。本文原始數據均來源于新浪財經,采用SPSS18.0軟件和Excel進行統計。(見表1)
三、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簡化數據指標體系總結出公司的綜合影響因素,根據計算的最終結果,找出不同公司之間的比較優勢所在,有利于各煤炭公司取長補短,發揮企業的特長。在分析數據結果的過程中發現,18家煤炭上市公司的10個因子得分都存在負值,這就說明每個上市公司都存在不同方面的較為嚴重的問題。要提高我國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煤炭上市公司的管理。
1.加速資產的合理流動
由于資產的質量具有相對性,加速資產的流動,可以使一部分劣質資產變為優質資產。比如對企業閑置的廠房和土地應首先考慮其增值的潛力,如果增值潛力較大,可考慮對這部分資產進行出租和以資產參資入股的方式進行投資,以增加企業的資金流入。一旦流動比率增加,就能提高煤炭類上市公司的資產償債能力。
2.加強存貨周轉率
對企業閑置的積壓物資和廢舊物資進行統一處理,增強這部分資產的變現能力,從而將物資管理向價值管理轉化,使存量資產變現為資金注入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加強應收賬款管理
由于經濟環境的影響,企業之間欠款現象較為嚴重,那種靠應收賬款帶動銷售的辦法會將企業引入資金惡性循環的誤區。企業應采取老賬逐步清理,新賬不能再欠,銷售必須現款交貨的辦法,并及時召開應收賬款分析會,通過落實清欠責任制,強調誰造成的欠款,負責清欠,制止不負責任欠款的發生。
摘要:近幾年,煤炭企業正處于組織結構調整、跨地區擴張兼并和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提高資本運營能力不僅迫切而且極為重要。本文以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從煤炭類上市公司的優勢特征、資本運營的必要性及在資本運營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剖析研究,以期能夠從理論和實踐上使大家對資本運營對煤炭企業的重要性、迫切性有更深的認識。
關鍵詞:煤炭企業;上市公司;資本;運營模式
一、煤炭類上市公司的優勢及特征
(一)股本規模龐大
目前證監會煤炭采選業27家上市公司股本平均數為254042.85萬股,明顯高于深滬兩市平均股本173587.93萬股(2011年10月31日數據);對于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來說,巨大的股本可以增加投資的流動性,減少兌現成本。
(二)煤炭類上市公司具有很強的行業代表性
目前我國煤炭采選行業上市的27公司,都是大型的煤炭企業,而且煤炭主業鮮明且突出。具有很強的行業代表性,可以說這27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基本代表了我國煤炭行業的業績表現。是煤炭行業的“晴雨表”。
(三)煤炭上市公司業績優異,是明顯的藍籌股
目前的煤炭類上市公司是煤炭行業中的優秀公司,近年來煤炭板塊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明顯好于整體A股上市公司業績的平均數。2011年前三季度煤炭行業上市公司收入合計同比增長40.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合計同比增長18.3%。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仍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四)未來集團公司優良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的可能性較大
目前煤炭行業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分拆上市,煤炭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較多,未來集團公司對上市公司的資產注入以及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收購集團優質資產從而實現整體上市的可能性很大。
(五)煤炭股走勢具有很強的趨同性
由于煤炭公司盈利模式趨同。股價隨煤炭價格走勢也趨同。因此在沒有其它特殊事件(例如重組并購、意外事件等)發生的情況下,煤炭板塊股票價格走勢也是趨同,是明顯的同漲同跌趨勢。
(六)煤炭上市公司國際化步伐加快
近年來,中國煤炭企業不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煤炭企業海外煤炭資源開發的力度也不斷加大。神華繼成功在澳大利亞、印尼等國獲得煤礦開采權之后,近期又獲得塔本陶勒蓋煤礦西區40%的股權;兗礦集團以33億澳元資本收購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權:開灤股份注冊成立加拿大中和投資公司,開發加拿大優質焦煤資源。
二、現代煤炭企業實施資本運營的必要性
我國最新公布的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稱:“十二五”期間,計劃新開工煤礦建設規模為7.4億噸/年,到2015年煤炭生產能力為41億噸,產量控制在39億噸。“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占70%左右。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煤炭工業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礎產業。
本次煤炭“十二五”規劃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繼續堅持推進煤炭生產的集約化、大型化。規劃指出。我國將繼續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將目前8000家以上的煤礦企業數量控制到4000家以內。大型煤礦的產量要占全國約60%,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1萬家以下。
國家發改委指出。煤炭生產的集約化需要進一步深化國有煤炭企業改革,推進煤炭企業股份制改造,支持大型煤炭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積極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參與煤炭生產開發,引導非公有制煤炭企業實施產業升級改造;重點支持煤炭、電力企業聯合重組,鼓勵企業參與運煤通道建設,促進煤電運一體化經營。
繼續推進大型基地建設、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和淘汰落后產能將給大型煤礦企業帶來外延式擴張的發展機會。煤炭企業的做大做強,將有利于降本增效,有利于企業掌握價格的話語權,同時還將給內地的大中型煤炭上市企業帶來新的投資亮點。這就要求煤炭企業對資本進行優化重組,盤活存量資產,改善資本結構,多渠道融集資金,穩固煤炭主體,多元化發展。
三、煤炭類上市公司資本運營存在的問題
(一)對資本運營的認識較片面
具體表現為:一是籌集資金作為資本運營的主要目的,為上市而上市。二是片面追求規模。對并購對象缺乏理性分析和客觀評估。三是脫離主業盲目實行多元化經營。
(二)政府干涉較多
主要表現在:煤炭企業自身的資本運營聽從于政府的意愿,服從于政府對資本運營的支持力度。這種現象在國有企業中相當普遍,雖然政府的干預在某種程度上也會起到促進作用,但總的來說,它影響了資本運營的效率。
(三)產權界定不清
從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上市公司,有相當一部分是流于形式的,并無實質性改進。他們依然執行政府部門的職能,而非真正的主體。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仍由國有母公司說了算,而往往忽視了小股東的利益。這種情況在煤炭類上市公司中尤為突出。
此外煤炭類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多為國有企業,這些煤炭企業特別是國有老煤炭企業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職能且人員多。這已經成為企業在資本運營中不可忽視的問題,這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以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四、提升企業自身資本運營能力的途徑
(一)合理選擇資本運營方式
在我國煤炭類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中。大部分企業在資本擴張過程中也存在盲目多元化的弊端。為實現企業資本的有效運營,應根據企業資本運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本運營方式。且在不同的時期應選擇不同的運營方式。
(二)建立有序的資本擴張機制
在資本擴張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資本運營過程中資本擴張應重在存量盤活,而不是搞重復建設。二是資本運營應注意無形資產的運營。三是目前大多數煤炭企業的固定資產大于流動資產。存量大于流量,資產負債率和凈資產率都很低,通過相應的提高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等手段,有效地達到規模經濟和市場規模的統一。
(三)拓寬企業籌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
一是深入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二是優化融資結構,根據市場環境及所投項目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及融資規模,實現融資結構的多元化和資金使用的高效性。三是加大公司內部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和投資效益等方面的審核力度。慎選項目??茖W評價。
摘要:煤炭類專業具有很強的行業性,此類專業大學生就業也呈現出區別于其它專業學生的顯著特點,依據這些特點,從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視角開展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必將取得成效,文章在深入分析煤炭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特點和生涯輔導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煤炭類專業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輔導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煤炭類專業大學生生涯輔導對策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和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當前社會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被扭曲,在專業選擇、就業觀念等方面帶有明顯的急功近利傾向。他們更注重眼前利益,在價值觀上呈現一種價值取向功利化、價值目標短期化、價值主體自我化的特點。另一方面,伴隨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畢業生就業方式的轉變,也使我們認識到大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煤炭類專業大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開展職業生涯輔導應充分結合行業特點和大學生心理特征。
一、生涯輔導理念的提出
職業生涯輔導(Careef Guidance)的前身是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輔導是職業指導的新階段。美國生涯發展協會把職業生涯輔導定義為:“協助個人選擇職業、準備職業、獲得職業和改進職業的過程?!逼渲屑劝▽W校的“潛在職業人”的指導,也包括對社會“現實人”的指導。帕森斯在1908年首次提出“職業指導”這個概念,即幫助求職的個體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職業、正確選擇職業,實現人職匹配的實踐活動。薩帕在1951年對職業指導作了全新的定義:協助個人發展并接受完整而適當的自我形象,從而在現實世界中加以檢驗并轉化為實際的職業行為。與此同時,職業指導的內涵也發生著變化:指導的時間范疇呈縱向延伸;指導的內容不斷深化;指導的主體性更傾向受指導者。生涯輔導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及自我發展為主,從未來和發展的角度看待個體的一生,使個體能夠適應社會的快速變遷,了解社會職業的變化方向,規劃和決定個體生涯發展的目標;生涯輔導并非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個人一生的發展中都要面臨的問題;它以發展為主,注重輔導的探索功能,強調個體生涯知識、技能及觀念的培養與發展,幫助個體達到生涯成熟的目標,注重輔導與教育的結合。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和大學生日益高漲的自我發展需求,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如果仍然按照舊的模式進行,顯然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因而,學校的就業指導需要逐漸從單純的職業選擇縱向延伸到職業生涯發展,不能僅限于畢業時對學生進行升學對策和就業去向的指導和幫助,它更傾向于發展人的個性和生存能力。
二、煤炭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特點分析
文中所述“煤礦類專業”不僅包含采礦、選礦、煤化,工等專業,也包含地質、土木、電氣、機械等具有煤礦行業方向培養特色的專業,這些專業主要集中在礦業特色的本科院校。由于專業性強,相關用人單位對此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使得該類專業就業形勢較好,工資待遇也較高,但其專業本身的性質也決定了其從業環境相對艱苦,工作中需要重視安全生產。目前,此類專業的部分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以下現象:一是不經斟酌的草率簽約后,遇到待遇稍好的單位又急于毀約;二是一些畢業生工作后,總覺得從業環境艱苦或不適應,就選擇跳槽或轉行,工作存在不穩定性;三是學生選擇工作時功利性過強,只看重薪酬待遇,對未來發展及其它因素思考較少;四是部分學生及學生家長對煤炭行業存有偏見,認為工作環境艱苦,有很大的人身安全隱患,所以抵觸去煤炭行業就業;五是煤炭類專業的女生在求職時會受到不公正對待,主要原因是煤炭行業適合女性崗位較少,不多的崗位又需留給內部員工用以安置子女,因此,在就業過程中這類專業的女生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性別歧視,即便是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女生也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三、煤炭類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現狀分析
我國職業生涯輔導發展較晚,沒有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生涯教育正處在探索期和高速發展階段,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缺少有效的生涯輔導,自我規劃意識淡薄,擇業時存在很強的盲目性、從眾性。
1 選擇專業帶有一定的肓目性,對專業的認同感普遍較低。據調查顯示,高達76.3%的學生在填寫升學志愿時不了解自己所要報考的專業,對于報考專業的研究方向、就業前景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一知半解。許多報考煤炭類專業的學生是考慮到近幾年煤炭類專業就業形勢好,并未從自身興趣和發展來考慮就業方向。同時,煤炭類專業的從業環境相對艱苦,學生對煤礦安全存有偏見,許多學生是被調劑到這類專業,并未報考此類專業,這部分學生對該專業的認同感較低,有些學生甚至存在厭學情緒,專業思想不穩定。
2 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單薄,生涯規劃的知識和技能薄弱。通過筆者對所在高校工科煤炭類專業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有33.4%的學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還有13.5%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不太感興趣,其中低年級的大學生占多數。另外,調查中還發現煤炭類專業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貧困生較多,經濟壓力大。所以他們讀大學就是希望畢業后盡快找個好工作,盡快改變家庭現狀。這部分學生在就業時把薪酬作為重點考慮因素,盲目簽約’而未對自我職業生涯進行長遠規劃。也有部分學生把職業生涯規劃等同于“理想”,表示“買房、買車”是自己的生涯規劃,在職業發展路徑的設計方面,大學生們同樣帶有理想主義色彩,較多的學生選擇以考取學位和證書作為自己的主要發展路徑,也有部分學生把考研或者考公務員作為自己的發展路徑。
3 職業生涯輔導缺乏針對性,未形成系統科學的課程體系。目前,我國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專業人員較少,教育模式多是照搬西方,尚沒有形成一套適合國情的、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很多高校也是在近幾年才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輔導。同時,高校職業指導缺乏專業師資人員,更多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學生,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輔導和咨詢等更全方位的服務還沒有全面展開,許多大學生接受不到專業的個別咨詢和指導,不能從客觀現實出發設計自己的職業定位,嚴重影響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中的發展。
摘要:針對地方煤炭類高職院校就業日益突出的矛盾,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崗位技能勝任能力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因此,應以“產學研合作”為切入點,加強畢業綜合實訓,強化崗位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能力。本文詳細闡述了依托產學研合作提高畢業綜合實訓質量的方法和途經,通過實踐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產學研”合作;煤炭類;高職;畢業綜合實訓;就業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煤礦監管力度的加強和煤礦企業對安全“零容忍性”要求的管理措施加大,使煤炭類高職院校的真實環境下實訓成為教學的“瓶頸”,而煤炭類高職院校以培養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但是就業狀況不容樂觀。其原因是:高職教育中,培養的學生在理論上不能與本科生相比,專業技能又不如技校生,造成“上下夾擊”的尷尬局面。具體表現是在相關的工作崗位上勝任能力差。為此,筆者提出了依托產學研合作開展畢業綜合實訓,以達到強化綜合技能訓練,增強就業競爭能力的目標。
畢業綜合實訓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第一,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各高職院校針對畢業綜合實訓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并且都在積極摸索有效管理措施和方法,實際情況是適用性差,制度和措施方法總是滯后于實際的發展變化。首先,對學生完成的畢業綜合實訓過程考核與質量監控難度大?!?+1”畢業綜合實訓由過去在固定的教室內進行為期半年的畢業設計或撰寫論文的單一工作內容,改為在圖書館、資料室、微機室、實驗(實訓)室內多地點進行為期一年的多項工作內容,并通過多次修改完善,才能完成任務。工作地點分散、時間跨度大,考核與監控缺失已成為普遍現象。其次,對指導教師的任職資格要求不能按制度執行,其原因是:擴招導致師生比增大,合格的指導教師數量嚴重不足,而辦學經費不足又使教師業務培訓缺乏,梯隊斷檔,擔任指導的教師知識、年齡、結構趨于老化。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讓不具備指導教師資格的年輕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因此不能把握題目的廣度和深度,導致質量不高。
第二,指導教師投入精力不足。高校擴招導致師生比例加大,造成教師指導學生的投入不足;“雙師型”教師數量短缺,企業兼職指導教師的時間無法正常保證;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指導學生好壞與獎懲不掛鉤;有些教師自身就沒有科研或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經歷,只能指導學生選一些與所學專業和社會實踐偏離較遠的題目。
第三,學生認識不到位。通過調查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認為畢業綜合實訓與就業無關,可應付了事;部分學生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各類資格考試中,另有少部分學生因學分不夠無法正常畢業,則用畢業綜合實訓時間來復習不及格課程;有的專業平時就對學生缺乏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若不能有效進行畢業綜合實訓,將導致崗位勝任能力差。這種情況在文科專業中尤為突出。
第四,就業時間與畢業綜合實訓時間沖突。隨著求職競爭越來越激烈、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等因素,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增大,各高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在進入第三學年初就著手安排進行不同層次、專業的招聘會。這時正好是畢業綜合實訓時間,以致學生投入畢業綜合實訓的時間不夠,精力不足。
第五,擴招使生均教學資源和生源質量下降。第一,由于擴招,學校的師資嚴重不足,教學經費緊張,對教學的軟硬件建設產生較大沖擊。畢業綜合實訓已不能按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保質完成。第二,因每年可招的生源是一定的,擴招使各高職院校所招的學生不但高考成績低,綜合素質也不高,地方類高職院校更為明顯。
第六,畢業綜合實訓選題陳舊。近年高職院校畢業綜合實訓所選的題目以驗證、論證為主,大部分滯后于企業實際,源于實際應用的很少,并且每年都在重復,導致抄襲現象屢禁不止。另外,選題中畢業綜合實訓的虛擬題目多,真正服務于生產實際的題目少,缺乏實用性和創新性。
第七,過程與實際、實踐相脫離。經調查發現,畢業綜合實訓普遍存在與生產實際相脫離的問題。這是畢業綜合實訓質量較低的另一重要原因。如我校在進行教學水平質量評估期間,調研了多所同類院校,調閱了全部畢業綜合實訓的檔案資料,發現只有6%的畢業綜合實訓項目源于實際,是通過實踐并進行了相關的實驗得出結果,其余都是由驗證性的結論來形成自己的觀點。
以“產學研”合作為切入點
構建提高畢業綜合實訓質量模式
“產學研”合作教育從初期發展至今,其在合作模式、功能和指導思想諸方面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以“產學研”合作為契機,開展畢業綜合實訓工作,第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團隊合作精神,能提高創新能力和強化責任意識。第二,可為企業提供具有決策性的建議,協助企業解決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校本著“聯系區域經濟更緊密,體現區域特色更明顯,服務區域經濟更直接”的原則,走實訓基地、實習實踐基地、就業基地、技術開發與服務基地等相結合的模式道路。
以“產學研”合作形成的實訓基地為載體進行畢業綜合實訓,由學生基本獨立完成,校內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對學生的實訓過程進行指導,既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矛盾,又鍛煉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為學生就業開辟了新渠道,學生完成畢業綜合實訓后,可以決定是否到該企業就業。企業通過畢業生完成畢業綜合實訓質量情況以及考核結果決定是否錄用。
(一)“產學研”合作提高畢業綜合實訓質量的方法
嚴把畢業綜合實訓立題關 依托“產學研”合作完成畢業綜合實訓時,應對題目的立題進行嚴格審核,盡可能達到“四個統一,一個鼓勵”。(1)選題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和定位相統一。為了加強專業建設項的工作,我院對煤礦開采技術、煤礦機電、礦井通風與安全等25個主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的修訂,重申了專業培養的目標,服務面向、知識能力結構,以及畢業綜合實訓的細化考核指標要求等內容,這是保障畢業綜合實訓質量的首要任務。(2)選題與“產學研”項目內容相統一。在充分調研以及與企業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整理和總結歸納出企業需要解決的技術、管理上的難題,以及急需或長遠規劃涉及的問題。同時,充分考慮學校的師資、科研項目等因素,制定出畢業綜合實訓題目的短期題庫和長遠規劃題庫,既可保證“產學研”合作的可持續性,又可保證畢業綜合實訓選題與“產學研”合作項目內容相統一。(3)選題與教師的科研內容、方向相統一。依托教師承擔的縱向、橫向課題,支持和鼓勵教師的研究題目(特別是在“產學研”合作過程與企業簽訂的項目或子項目)作為畢業綜合實訓的題目讓學生參與完成。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科研工作量,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培養責任感。(4)選題與就業相統一。根據企業要求和學校政策,支持進行畢業綜合實訓的學生在即將就業單位完成綜合實訓任務,企業提供一定的勞動報酬,學生成為“準員工”。這樣,學生可提前適應就業崗位。在此過程中,由企業配備的工程師學生進行指導,而學校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能充分掌握對企業情況,為畢業綜合實訓內容和題庫提供新的內容。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校辦學經費緊張、設備不足等問題。(5)鼓勵學生提早參加招聘會。積極依托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在進行畢業綜合實訓前開辦的就業洽談會,同時結合畢業生家長的社會資源,鼓勵和積極支持學生提早簽訂就業協議。學校出面與用人單位聯系,為簽訂就業協議的學生及時到將要就業的單位進行與畢業綜合實訓密切相關的崗位實習爭取機會,并且爭取為學生安排經驗豐富的技術管理工程師作兼職導師。實施以學生畢業綜合實訓為核心的全方位績效考核,實現學校、學生、用人單位的三方共贏。
摘要:機電類人才是煤炭企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人才,現代化煤炭生產、開采下的機電設備全靠這類人才使用和維護。換言之,機電類人才團隊素質的高低將直接決定煤礦生產經營的命脈。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機電類人才也必須定期優化知識結構,與時俱進,掌握符合現代企業需要的最新知識,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關鍵詞:煤炭企業 機電類人才 繼續教育
進入新世紀以來,煤炭企業的經營發展陷入了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尤其是在企業紛紛改制的情況下,生產技術層面的比拼顯得更為關鍵,作為能源企業,機械設備使用及維護的好壞直接關乎企業生產經營大局。因此,企業要多在機電類人才培養、管理和繼續教育方面下功夫。
1、現階段煤炭企業需要的機電類人才結構
由于機電設備的不斷升級改進,目前煤炭企業主要需要的是機電一體化人才,主要包括設備操作、維護、維修和裝配崗位。其中,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要求相對較低,屬于低端勞動力市場?,F在從業人員主要包括農民工、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也包括高職畢業生,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部分本科生也進入該崗位。機電一體化設備操作崗位職工的知識技能,根據具體崗位的不同要求也不同。除了生產產品的專項技術以外,懂一些電子、電工、機械裝配等通用知識,基本就能勝任崗位工作。對于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開采企業,一般要求操作員能對設備的整體結構全面了解,對裝置的主要器件如傳感器、氣缸、各類電機、PLC等能夠識別,對器件的工作狀態能區別,能根據報警信息處理報警,能對裝置的故障類別進行判斷。
機電一體化設備維護、維修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要求相對較高,對知識、技能、工作經驗都有要求。首先這些員工必須對生產很熟悉,對工藝流程清楚,因此,這個崗位的從業人員主要是從操作員開始培養。對學歷也相對有較高要求,通常要經過職業院校培養。隨著社會整體學歷的提升,現在的煤炭企業開始使用本科畢業生從事崗位工作。機電一體化維護、維修崗位屬于綜合技能型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質等要求較高,應該是傳統維修電工和機修鉗工兩個職業的復合和提升。
機電一體化設備裝配崗位是指在機電一體化設備制造企業中完成設備的安裝調試的工作崗位。機電一體化設備裝配崗位在不同企業中分工有所不同。在大型企業中分為機械裝配、電氣裝配、整機聯調和銷售和技術支持等崗位,在一些中小煤炭企業,只要求員工完成整個裝置的安裝和調試。機電一體化設備裝配崗位一般對學歷有一定要求,分工明細企業的技能型員工學歷包括中職生、高職生和技校生。這些崗位中,技工學校畢業生和中專畢業生各比例最大,高職畢業生占比重相對較小。但隨著職業教育的格局變化,高職畢業生的比例將會逐步加大,與中職畢業生逐步持平。
煤炭企業機電類人才根據崗位的不同,對知識、技能的要求也有所偏重。有偏重于機械裝配,能夠依照圖紙按照安裝工藝的要求,達到裝配精度完成裝配;有偏重于電氣安裝,能熟練使用機械裝配和電工工具,實現電氣設備安裝,會用專業儀器檢查安裝效果;高技能的機電一體化裝配工,應能完成整機的聯調和項目管理,并能完成用戶使用培訓。
2、新時期煤炭企業機電類人才培養思路
煤炭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人才結構已在上述章節予以論述,結合煤炭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所需的人才技能及不斷優化機電類人才知識結構的需要,筆者認為,應以企業學校為依托,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展對機電類人才團隊的培養教育:
2.1樹立符合時代和企業生產經營需要的繼續教育理念
要以企業學校為著力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工作,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切實把教學質量抓上去。要號召參與培訓的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主動推進,狠抓落實,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把教學工作作為中心任務;堅持以培養創新型機電人才為重點,下大力氣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以強化實踐教學為著力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堅持以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優質資源建設;堅持“辦學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為主體”,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動性,讓全體教師都積極參與到改革的實踐中來,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將提高質量貫穿于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探索提高機電技術人才教育教學質量的新途徑。要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使教學投入得到更大增長、教學管理得到普遍加強、教學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
2.2加強行業之間交流學習,實施產學研合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煤炭企業機電類人才繼續教育必須符合企業經營發展的需求,立足行業,服務行業,保持與同類或兄弟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取長補短,為我所用,面向行業開展教育培訓。企業學校必須明確自己在知識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技術改造等方面的職責,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在人才培養上,企業學校必須根據行業和地區發展的需要設置專業,確立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選擇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建立教學管理制度,完善教學運行機制。只有這樣,機電類技術崗位繼續教育培養的人才才能適應企業的需要。
企業學校依托行業辦學,可采取產學研合作形式,加強企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結合。一方面,學??梢栽谂c專業相關的生產實踐單位聯合建立生產教學校外實習基地。讓參加培訓學習人員更多地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切身體驗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實際運作情況,培養參訓人員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從企業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機電技術人員進入學校,將生產一線的信息帶到課堂中來,提高參訓人員學習的興趣。同時,鼓勵教師和學生面向企業,面向生產,直接參與技術開發、技術轉化與技術改造,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煤炭企業生產的新發展。
摘要:由于受國企自身體制以及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國有企業在員工個人績效考核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對此,本文運用相關原理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 績效考核 建議
一、煤炭企業員工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
目前煤炭企業在績效管理中仍沿用傳統的、以經驗判斷為主體的績效考核手段,員工的收入與其貢獻大小不成比例,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義,從而使企業的激勵體系缺乏針對性、公平性和導向性,不能有效地促進員工個人目標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協調統一。我國煤炭企業員工績效考核體系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理論淺薄,缺乏系統性。多數煤炭國企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仍未徹底根除,不僅沒有建立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在績效考核層面,也還是停留在作為一項普通管理行為的認識上。未能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宏觀角度,全面學習了解績效考核以及績效管理體系的概念,自然也不能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及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工作實現有效“鏈接”。
2.指標設計不合理,考核方法粗糙。多數煤炭企業在考核指標設計上重定性、輕定量,指標、權重體系設計不科學。實施過程簡單粗糙,主要以定性考核方法為主,受主觀因素影響很大。存在指標分解不到位和權重設計上的“大鍋飯”問題,考核結果的客觀性差。
3.考核結果運用單一。目前煤炭企業在考核結果的運用上,通常僅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薪酬掛鉤,而很少與晉升、人員培訓等方面結合起來。因此,造成各級人員只關注考核結果,而輕視過程控制的重要性,從而失去了績效考核在整個績效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為考核而考核,反過來抑制了考核工作有效開展的動力。
二、對策和建議
1.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理論基礎。加強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對績效管理體系的原理和方法的培訓,更好地理解績效考核的概念、作用,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與個人、部門績效目標間的關系,是目前提高企業績效考核水平的當務之急,也是整個績效管理體系能夠發揮作用的重要步驟之一。在對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礎上,還應著重進行以下兩個方面的培訓:一是了解考核可能存在的誤區。即通過培訓,告訴考核者在考核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誤差都有哪些,目的在于防止這些誤差的發生。特別是在考核中經常會出現很多心理偏差,如暈輪效應、第一印象誤差、近因效應、對比效應、過寬或過嚴傾向、趨中效應等。在進行培訓時必須努力糾正考核者可能產生的各種心理偏差,才可能將考核順利實施下去。二是了解考核的指標和標準。即通過培訓,讓考核者熟悉在考核過程中將使用的各個績效指標,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向考核者提供考核時的比較標準或參考的框架。
2.明確績效考核應遵循的原則。一是公開民主的原則。即考核制度(包括指標、權重、考核方法與程序、考核結果等)必須公開,指標制定要盡可能吸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也要給被考核員工解釋和申訴的機會和權利,讓考核的結果得到及時的反饋。二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即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要以行為導向為原則,有清晰的方向性,明確地告訴員工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績效考核標準的制定必須以崗位分析所明確規定的工作內容和職務規范為基礎,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要考慮崗位的類別、級別而有所側重。三是立體考核的原則。即對員工的績效做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把上級評定、同級評定、下級評定和員工自我評定都結合起來,在聽取各方面意見之后再對員工進行績效評定,以盡量減少由于不同考核者的個人好惡所產生的偏差,保證考核的客觀和公正。四是結果掛鉤的原則。即強調考核結果應用的目的性,堅決將考核的結果與薪酬、職務升降和培訓掛鉤,以達到激勵員工、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效果。五是指標設計可操作性的原則。即考核標準應當可以直接操作和量化,盡量避免一般性的評價,而考核的等級之間應當有鮮明的差別界限,針對不同的考核評語,在薪酬、晉升等方面應體現明顯差別,以保證考核結果能夠得到很好的應用。
3.扎實做好基礎工作。崗位分析是人力資源管理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科學、有效開展績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企業崗位設置不清,用人沒有標準和規范,因人設崗、人浮于事,要進行有效的績效考核無異于緣木求魚。因此,崗位分析及配套的崗位評價,是一項不可逾越的基礎工作。通過對工作崗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照一定的客觀標準,對崗位的工作任務、繁簡難易程度、責任大小、所需資格條件等方面進行系統評比與估價,形成一套完整的崗位評價說明書。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設計出科學的績效考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