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5 09:35: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大學生網絡安全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已經作為生活必需品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而大學生作為剛剛步入寬松學習環境的個體,其自身的控制能力、對事物的辨別能力以及網絡安全意識都比較差,甚至部分大學生深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造成其身心的不良發展。因此,高校應該及時建立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讓大學生學會重視網絡安全問題,能夠在網絡中拒絕不良信息,吸收優質信息,從而讓自己更加舒心地成長。
關鍵詞:網絡安全;大學生;教育體系
一、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概述
1.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些歐洲國家的學者認為,網絡中的一些負面信息是一直存在的,青少年在使用網絡的時候,由于年級尚小,因此無法合理地回避這個問題。因此,應該適當地向他們傳遞一些網絡安全知識,讓他們學會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既可以收獲自己想要的知識,又能夠盡量規避網絡風險。
在中國,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大學生剛剛從高考的嚴壓下解放出來,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是比較不成熟的,因此也非常容易被網絡中的不好事物所影響。
2.研究目的與意義
作為各個高校安全教育的重點教育問題,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問題搞好,不僅能夠豐富和完善各個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的內容,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使其真正能夠避免網絡安全的危害。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進行相關研究,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現今不完善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進行完善,也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一定的洗禮,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意識。同時,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也能夠維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提高他們的網絡安全意識。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現狀
1.信息識別能力低
大學生作為步入自由自在校園的一個群體,思想得到完全解放,但其性格與人生觀、價值觀方面都還未完全成型。這個階段的大學生,對于事物的甄別能力較低,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信息,什么是非安全信息,這些判斷能力較低的大學生很容易被一時的快樂沖昏頭腦,從而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影響,導致身心受到傷害。
2.網絡安全意識差
據CNNIC的相關統計,社交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交往的主要平臺。而一些網絡社交平臺,需要提供個人的一些身份信息才能夠注冊網絡平臺賬號,如身份證號碼、姓名、電話、郵箱、照片等。而一些不法平臺將大學生的這些數據信息非法賣給需要的用戶。這些用戶在獲得大學生的相關信息后,輕者只是發送一些廣告到郵箱,重者還會利用這些信息在網絡聊天時對大學生進行詐騙等違法活動。
三、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
1.加強網絡安全教育認識
要建設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首先各個高校應該加強網絡安全教育體系認識,能夠認識到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只有在穩定和諧的網絡安全環境中,大學生才能夠安心學習,放心地瀏覽網絡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向大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也應該向大學生傳授關于網絡安全方面的相關知識,讓大學生能夠了解網絡安全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意識。
2.建設網絡安全教育隊伍
讓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的前提是有一個對網絡安全教育體系非常了解的隊伍。由于現今網絡發展日新月異,針對管理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的這一支隊伍,應該定期對他們進行網絡安全知識培訓,讓他們能夠及時了解現今的網絡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從而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問題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要完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構建一個師生溝通的平臺,讓學生能夠與老師充分溝通。也可以建設一個信息平臺,及時最新的網絡安全知識,讓大學生防患于未然。
摘要:在迅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下,網絡用戶安全正面臨著嚴峻挑戰,特別是對于大學生這一主體。文章以調查問卷結果為基礎,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進行分析總結,旨在提高大學生自身網絡安全意識,使網絡安全教育能更多地被學校重視并改進,創建一個在大數據背景下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大數據;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安全教育
一、 引言
近年來,“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大數據與網絡相輔相成,一方面,網絡的發展為大數據帶來了更多數據、信息與資源;另一方面,大數據的發展為網絡提供了更多支撐、服務與應用。大數據是網絡的基礎,這意味著大數據更多來源于網絡,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保障網絡安全,使得大數據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將成為高難度的世界課題。
目前,大學生依賴網絡程度越來越高,無論是學習、娛樂或是購物等方面,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5年人均周上網時長達26.2個小時,相當于每天上網3.75小時,[1]其中學生群體、特別是大學生成為貢獻上網時長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對網絡環境進行改善,增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可能會造成大學生經濟財產損失,個人信息泄露等損害;同時,也對高校管理造成風險。
二、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內容與方法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中國民航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學生,內容為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高校間開展的網絡安全意識程度,方法為網上問卷和實地考察。調查問卷采取選擇題的形式,共計十二題,分別調查了大學生上網情況、自身網絡安全意識及學校網絡安全教育情況。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上網情況
調查顯示有24%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在2小時以下,36%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為2-5小時,40%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為5小時以上,若以2015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為基準,那么在校大學生有一半以上超過了每日上網的平均時間,說明在當代大數據背景下,隨著智能手機以及其他網絡通訊設備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網絡,大量的上網時長可能加大網絡安全方面的隱患,還造成網絡成癮等一系列問題。調查學生上網的主要內容,購物、游戲、學習、通訊這四類占據學生上網內容的主流,其中網絡購物與大學生的財產信息安全直接掛鉤,通訊則與用戶自身的個人隱私息息相關。
2.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情況
調查“大學生是否有意識地去了解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問題時,結果為大學生有20%“經?!?、28%“偶爾”、42%“很少”、10%“沒有”去有意識地了解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這表明大學生每日花費大量時間上網,卻忽視網絡安全,這是大學生易遭受網絡陷阱、受到網絡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爱斂吹揭恍┪醋C實的有關社會敏感問題時會怎么做”調查的是當學生遇到社會輿論的導向時做出的反應,調查數據為38%的學生“不理睬,直接跳過”,58%的學生“了解后,不管”,4%的學生“轉載并評論”,未經證實的社會敏感問題和不良信息有潛在的網絡安全問題,大部分大學生辨別是非能力不強,不能給出自己的判斷,更不能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做出回應,總體缺乏判斷能力。調查學生在遇到諸如網絡病毒、垃圾郵件之后的反應以及平時使用網絡的習慣,數據顯示大學生整體擁有基本的網絡安全常識,例如有害郵件需刪除,病毒用殺毒軟件查殺等等。統計大學生遭受過的網絡安全問題,數據顯示多數學生曾遭受過有害郵件和病毒攻擊,占總人數比例的90%和71%,沒有一定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范措施很難徹底杜絕垃圾郵件和病毒攻擊。遭受過財物被盜(4%)和信息被盜(15%)的學生較少,能夠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于網絡個人信息和財產的保護擁有最基本的認識,但經驗不足。調查“大學生受到的具體侵權行為”,每種侵權行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騷擾(61%)和盜號(54%)的學生最多,這幾類侵害行為的成因多為學生因網絡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差造成的,產生的后果輕者頻繁收到垃圾信息,擾亂個人網絡環境,重者被竊取個人隱私,造成人身和財產的雙重侵害。
3.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情況
統計了四所高校的網絡安全教育情況,依據調查的數據顯示,理工大學的網絡安全教育情況較好,有47%的學生接受過較為全面的網絡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范圍較廣,主要原因與理工大學自身教學環境相關;外院有72%的學生在校期間從未受過網絡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的進行并不理想;中國民航大學和南開大學網絡安全教育情況在與另外兩所高校的比較中成中游態勢,總體而言網絡安全教育在整體學生中覆蓋面不廣且不精。
在“大學生在校期間受過哪些形式的網絡安全教育”的調查中,數據顯示,開設講座的形式占據主流,主要原因是開設講座覆蓋面廣,一次可以容納大量學生,專業性強,且對于學生具有一定強制性,但學生愿意接受講座的意向不強,更多人希望通過主題班會、網絡宣傳、自主學習等方式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整體來看現階段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方法較為單調,學生主動性不強,網絡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數據背景下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擴大網絡教育范圍
大數據背景下,海量的數據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眾多問題。這就需要網絡安全教育從多角度入手,全面擴大網絡安全教育范圍,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網絡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從四個角度進行,包括網絡法治意識教育、網絡道德意識教育、網絡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網絡心理健康意識教育四部分。[2](P.94-96)
網絡法治意識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網絡法律意識,大學生應掌握網絡安全法律法規,能夠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不做違反網絡安全法律的行為。
網絡道德意識教育從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學生應具備網絡安全責任心與道德心,在網絡上自己的行為不只同自己有關,還會影響到其他人,一個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網絡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能力,使大學生掌握網絡安全基礎知識和防御手段,能運用常用網絡安全工具進行分析和防御。
網絡心理健康意識教育幫助大學生合理、健康地上網,長時間地沉迷網絡有可能會引發網絡成癮和網絡心理障礙等問題,這里需要學校對其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上網心態。
(二)因材施教,實行多層次網絡安全意識教育
對于大學生而言,課堂是獲取知識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須重視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在課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數據顯示不同學校、專業、年級的網絡安全意識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時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對于網絡安全意識較弱的人文社科類學?;驅I,可以進行普及式的網絡安全教育,如將網絡安全教育納入必修或選修課、定期舉行全校范圍的網絡安全講解活動等;對于一些剛入學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視,對其進行網絡使用的正確引導,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網絡自由創業、投資群體,一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使用網絡開創自己的事業,對于這些已踏入社會但經驗不足的大學生來說,網絡安全意識教育更加重要,學校對于這些學生應當進行更為系統專業的網絡安全意識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強網絡監管體制
安全的網絡環境需要學生和學校共同構建,大學生遇到網絡安全問題并不僅僅靠受到的網絡安全教育就能夠解決,高校須從自身根本開始改變,營造安全的校園網絡環境。目前,不僅是學校,某些國家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加強對網絡使用的監管力度,呼吁全社會重視網絡安全問題。各大高校也應該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門、市場管理機構、網絡運營部門等進行積極有效的合作,構建一個完善的網絡安全監管系統,為大學生上網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從而在客觀環境上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3](P.87-88)例如,保障先進的技術設備、采取身份認證技術、封堵、禁止對不良網站進行訪問以凈化網絡環境、詞匯過濾功能、預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還要負責關注校園周邊網絡環境,積極配合其他部門,對學校周邊諸如“黑網吧”等違規網絡營業行為依法進行取締。
(四)高校聯合,提高網絡安全教育互動性
現階段,大多數大學生并不滿足于單一的照本宣科講課模式,高校應著眼于采取更多元豐富的網絡安全教育形式來促進學生接受網絡安全教育的互動程度,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提高網絡安全意識的活動中來,譬如課外舉辦網絡安全知識競賽、有關網絡安全主體的辯論賽和班會等等。調查顯示各高校之間的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擁有較大差異,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將高校聯合起來,成立諸如“網絡安全意識聯合會”的學生組織進行互幫互助,互相學習,比如建立網上論壇、舉辦線上線下活動、開宣講會等,同時還要注重法律意識的培養,這方面可以以諸如開展法律講座、交流法律知識、觀看經典案例的方式進行。這樣做一方面可行性較高,一方面這種由學生自發進行活動比學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淺出,學生間所交流的經驗也是提高網絡安全意識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動性。
四、總結
大數據背景意味著每個人身邊都充斥著海量的數據信息,人們通過網絡的方式與這些龐大的數據進行接觸,如果沒有一定的網絡安全意識,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將會在大數據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來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一直是高校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F階段相比于其他網絡環境較發達國家,我國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還處于實踐階段,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進行的過程中必須同時具備完整性、針對性、深入性,使之能夠真正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而并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談。
【摘 要】隨著網絡的普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今天的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有的還每人一臺電腦,無論學習和生活都與網絡分不開。然而,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不會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有的沉溺于網絡導致荒廢學業,甚至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因此,在班主任的管理和工作中,對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顯得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大學生喜歡的社交方式就是利用網絡。網絡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到同時帶來了很多的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更有甚者,直接影響到某些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常見的網絡安全事件
常見的網絡安全事件如:網絡欺詐、網絡上癮、沉迷于網絡戀情等,這些事件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網絡犯罪的事件不斷在發生,而且越來越多。
二、為什么大學生會出現這么多的網絡問題呢
(一)網絡的虛擬性
今天的大學生由于考慮到年齡、工作、相貌等因素,更不喜歡與人交往了,但是在網絡中,這些因素都會被掩蓋,大學生完全可以使用虛假的姓名、職業、年齡,還可以改變自己的相貌,網絡聊天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還解決了大學生的一些顧慮和擔憂,可見網絡的社交有太大的虛擬性。正因為網絡的虛擬性,很多人就“趁虛而入”。不少不法分子開始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有很多人想要從中牟利,更有甚者,想利用網絡,達到一些極端的想法。而作為網絡聊天的主體--大學生們更容易成為網絡犯罪的受害人。
(二)大學生對信息的保管缺乏防范意識
其實很多網絡詐騙往往從信息泄露開始,大學生對自己的信息保管太缺乏防范意識。比如學生在網站注冊時對需要提供的姓名、就讀學校、手機號碼、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家庭電話等個人信息心存顧慮,但是還是不加思索地填上了;在網站密碼設置過程中,很多大學生為方便記憶會選擇非常簡單的設定方式,有的就直接使用自己或家人生日、電話、住址等信息作為密碼;很多學生的所有網站密碼都使用一樣的密碼,而且是簡單的密碼,因為可以便于使用;有些同學沒有考慮過刪除聊天記錄的問題;多數大學生會給電腦安裝殺毒軟件并經常更新病毒,進行電腦維護,但是很多大學生不會殺毒也不會維護。
(三)大學生對網絡太過于依賴
現在大學生需要的信息量很大,一些大學生開始只是單純上網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但是在會使用網絡后,他們逐漸知道網絡還有更多其他的東西。他們對網絡的依賴性也就越來越大。再加上一些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都存在著一定的落差,達不到自己的期望。但是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就不同了,他們可以在網絡中暢所欲言,交很多很多朋友,還可以在網絡游戲中得到滿足感。
(四)大學生自制力太差
大學生自制力還不夠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或誘惑。大學的學習同高中階段的相比,課程更少更輕松、管理也放松了,很多時候是沒事做,也沒人管,很多大學生更加迷戀網絡了
三、關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思考
(一)提高對大學生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
大學生上網頻率最高,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生活的絕大部分。但由于大學生群體人數多,上網時間長,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問題更多,因此作為高校班主任尤其要注意:有必要提高對大學生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大學生群體的網絡安全教育,無論在班會上、還是在平常的交流中,都要重視這個問題。
(二)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
1、網絡安全教育進課堂
學生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課堂,所以應該考慮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快,而且更能聽進去。作為班主任,應全面考慮網絡安全對學生的重要性,合理、適當安排課時,向學生講授網絡安全知識,還可以對其進行考核、給予學分,增強學生學習網絡安全知識的積極性,使其真正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2、在班級管理中,把宣傳網絡安全教育常態化
學生天天上網,網絡安全隱患天天有、時時有,學校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應做到常態化。班主任老師在大一的時候就應該把這個問題考慮到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中,而且有計劃地進行,大學三年或四年,每年或者每個學期或者每個星期都有網絡安全教育的主題班會,還不止一次,可以進行多次教育,想到就說說,可以召開班會,也可以在班群里讓每個宿舍長傳達班會精神,使網絡安全意識真正滲透到每個學生的思想里。
3、教育形式多樣化
常態化網絡安全宣傳教育的方式也應該是多樣化的。除了主題班會,班主任還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有獎答卷、漫畫、網絡宣傳、廣播提醒等方式。形式多樣,學生更有印象,學到的知識更多。
(三)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防范水平
學校在大學一年級為學生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讓大學生了解、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基礎知識及使用方法,內容涉及到一些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但學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多停留在理論和考試層面,實際應用能力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獨立安裝操作系統、配置防火墻、安裝殺毒軟件、更新病毒庫等操作。因此,作為班主任首先也要懂一些基本的操作,然后在辦班級管理過程中,實時地找機會交給自己的學生;其次班主任可以和計算機老師多溝通,一起和學生聽計算機課,督促學生多學習一些知識,如: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安全防御技術介紹、網絡安全病毒防治產品介紹、常用軟件的下載和卸載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操作技能的訓練。
大學生隨時都在上網,作為班主任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也要做到隨時隨地,目的只在于讓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不誤入歧途,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本人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思考還很不足,在班級管理中,還需要繼續努力,希望這個問題能得到多方的關注和支持,給大學生們一些切實的意見或建議。
摘 要 當前,網絡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高校中的大學生逐漸變為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用戶,然而由于大學生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對全新的事物充滿好奇缺乏足夠的控制能力,再加上本身的好勝心自尊心比較強,網絡安全問題對其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網絡安全作為學校安全工作一個重要方面非常值得學校和教育工作者關注。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安全意識 網絡教育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成為了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大學處于心理不夠成熟的階段,對于新鮮事物認識不清又缺乏指導,好奇心致使他們犯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再加上自身缺乏自控能力,使得他們的成長受到許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基于以上現象本文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議。
1 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
1.1 網絡成癮問題
“網絡成癮”指的是在并沒有其他任何誘惑之下主體上網失去控制的現象,其表現的主要問題在于主體不能夠有效控制自己想要上網的欲望,一旦上網就誤解戒掉,并對上網帶來的快感有生理和心理依賴。大學生網絡成癮主要有:“網戀”和“網絡游戲”。網絡成癮的學生因無法抵抗上網的沖動而經常曠課、通宵上網等,學業的失敗又增加了他們的心理壓力,為了逃避現實的煩惱,他們經常在網絡上尋找精神安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網癮。①
(1)“網戀”對大學生的危害。上網的人基本都有自己的QQ號,現在很多都開始使用MSN、微信等交際軟件。在大學生中,那些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喜歡講話的學生,因為只有在網絡上他們才可以宣泄內心的想法。據調查,更多的大學生深深地陷入其中,經常會被欺騙,逐漸失去對學習的樂趣,直到退學。(2)“網絡游戲”對大學生的危害。雖然適當地玩“網絡游戲”能夠舒緩大學生學習上帶來的部分壓力,提升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等。但是,它不可避免地又對大學生造成某種程度上的負面作用,“網絡游戲”從某種角度來看就是“電子海洛因”,②有不少大學生都過于依賴“網絡游戲”,造成他們無故不去上課,考試掛科,乃至降級,以至于很多同學最后的結果是被學校辭退或自動退學,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1.2 網絡失德問題
因為網絡不像是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具有虛擬性的特點,所以學生通過網絡查詢信息、發表自己的言論或者和別人進行交流的時候都不會顯示自己的真實姓名,具有極強的隱蔽特點。③在這樣隱蔽的一個環境之中,大學生會自然降低自己的道德標準要求,這些要求比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標準要低很多,有些學生甚至完全不顧道德要求,隨意散發言論,說一些現實生活中說不出來的低俗之語。特別是有些人會利用網絡亂發信息,傳播垃圾信息,弄虛造假,進行網絡欺詐,對社會安全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1.3 網絡犯罪問題
網絡犯罪是指的是憑借計算機進行犯罪,或者是犯罪對象通過網絡進行的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通常來講網絡犯罪主要可以分成如下三種:以網絡為工具的犯罪;以網絡為攻擊目標的犯罪;以網絡為獲利來源的犯罪。而當今我們的大學生所進行的網絡犯罪行為主要有:通過網絡來宣傳封建迷信的內容、網絡賭博、恐嚇或者是加入邪教組織,擾亂了社會的秩序;一些擅長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學生會利用計算金進行黑客攻擊,使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受到危害;有些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詐騙、敲詐和勒索,憑借這些不合法的途徑獲得自己的利益;通過網絡對別人的智力成果進行抄襲,嚴重違反了他人的知識產權等。
1.4 網絡受害問題
因為當代的大學生沒有較強的安全防范意識,所以在他們應用網絡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到網絡的侵害。其中大學生常見的網絡侵害主要有如下三種:第一是網絡交友上當受騙。不少大學生抓住了大學生由于沒有進入到社會容易相信別人,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詐騙、搶劫,甚至對女大學生實施強奸行為等犯罪活動;第二是網絡交易上當受騙。最近幾年網購在大學生中盛行開來,大學生喜愛網絡購物,可是大多數的大學生都對網購安全的相關知識了解太少,因此在網購的時候常常會泄露了自己的個人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三是遇到網絡攻擊。即使現在的大學生具備一定的網絡基礎知識,可是卻對網絡安全問題缺少認識,在上網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受到病毒的攻擊,導致系統崩潰。
2 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成因分析
2.1 網絡具有虛擬性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一個周邊的環境會對這個人的行為習慣以及思考方式產生影響,大部分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都會做出不一樣的判斷,其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事情的隱蔽程度,它可以使人們減少對自己的控制。除此之外,在當今這個網絡現代化社會,大學生們接觸更多的是計算機,同真實的人的交往變少,都是在和很多虛擬性的符號進行交流,就算是自己溝通的對象有些侵害自己權益的行為,也不會被別人發現,因為他操作的對象只是計算機的鼠標和鍵盤,犯罪者根本無法感覺得到受害者的心情,他不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對受害者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心理上自然就不會有什么內疚感或者負罪感。
2.2 大學生自身心理特點
處于向“成年期”過渡的大學生,喜歡自由,追求自尊,好勝心強,愿意體驗,但又容易被誤導;很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可,可是同時這時候的學生依舊處于叛逆期,既具有相當強的自我意識,又不能夠全面地認識社會,這種不和諧會對其做出正確判斷產生很大的影響,使其很容易被外界環境因素所影響,所以大學生的思想狀態極易被動搖。比如編制病毒侵入別人系統的“黑客”行為,主要是出于大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甚至認為那些網絡“黑客”非常厲害,對其充滿崇拜;有些大學生當“黑客”成功后認為自己非常厲害,還引以為榮。
2.3 網絡立法不完善
在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計算機信息網絡管理暫行規定》,這部法規是迄今為止對計算機網絡管理進行了比較全面規定的法規,像一些別的法規只是增加了部分有關對計算機犯罪進行打擊以及對信息安全進行保護的條款,可是并沒有一部法規明確規定了網絡犯罪的增長速度和網絡犯罪的更新水平,目前我國在網絡方面的立法依舊不夠健全,缺少切實有效的網絡監管力度以及對網絡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的法律制度。我國在網絡立法方面的缺陷導致我國的網絡管理混亂,給網絡不法分子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
3 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對策
網絡安全作為校園進行安全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僅是高校進行教育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還是大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系統中重要的一部分。高校要同實際相結合,對一切有利條件進行充分的利用,憑借多種渠道,不斷強化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
3.1 加強網絡教育,提高網絡安全意識
想要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強化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積極地教會大學生如何安全、合法地使用網絡。眾所周知,網絡可以給大學生帶來很多積極的影響,可是依舊有很多的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目的在于消磨時間,打打游戲、聊聊天,甚至是用來瀏覽不良信息,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教師應該教會大學生怎樣正確地應用網絡,培養大學生健康安全的網絡心態。另外要提高大學生網絡法律意識。大學生網絡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法制觀念差。不少大學生僅僅是出于好奇感和新鮮感而誤入歧途,甚至做出違反法律的網絡犯罪行為。所以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法制安全的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當今有不少學生不能夠全面認識網絡安全問題,因此變成網絡的受害者。各大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的時候,還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3.2 加強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和網絡安全教育課程
(1)建立健全高校網絡安全機制。高校要建立網絡安全教育機構,首先一定要在思想方面給予極高的重視,同時在行動方面全方位給予支持。除此之外還應該將高校網絡安全教育領導小組構建起來,分配好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目標明確一致,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在網絡安全領導小組的共同領導之下,順利的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制定好教育方案,對安全教育的內容加以明確,組織網絡安全授課,定期考核效果等。
(2)加強網絡安全教育課程。如果想要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首先要教會他們應對一些比較簡單的技巧,比如加強譬如計算機網絡實現技術、病毒防治、防火墻、密碼加密、信息數據保存等的實際操作訓練,提高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網絡安全實踐,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增強大學生判別網絡中有害信息的能力。其次,高校應從自身的具體情況出發,制訂詳細的網絡安全教育計劃并作為教學可能列入學生的課程表中,嚴格管理網絡安全教育工作。
3.3 完善網絡立法,健全法律機制
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有不少有關網絡安全以及計算機違法行為的法規和法律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分別于1994年2月18日、1996年1月23日、1997年12月8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并且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還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實施辦法》,已經開始施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00年12月一致通過了《關于維護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04年聯合出臺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盡管網絡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很多不利的影響,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善目前的狀況,使網絡能夠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需要社會、學校和大學生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會使得網絡對大學生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而非消極的影響。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作為新的傳播媒介,已成為人們溝通交流、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大學生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時,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安全;網絡安全教育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特別是對走在信息時代前沿的大學生。大學生作為受網絡影響很深的龐大群體,上網已經成為他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了解時事、查詢信息、交流感情和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豐富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尤其是對自身網絡安全意識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已經引起教育者的廣泛關注。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對加強高校的網絡陣地建設和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現狀
據調查,77.64%的高校都開展了網絡安全教育,積極進行正面宣傳,拓寬教育視野,擴大受眾面,增強宣傳力度,起到一定的引導教育作用。但在具體實踐上也存在諸多問題,效果并不十分樂觀。調查中,有57%的學生表示通過自學獲得網絡知識,26%的學生表示通過同學獲得網絡知識,而僅有17%的學生是從學校獲得網絡知識。對“網絡安全教育”感到“滿意”的只占16.7%,近50%的認為“不滿意,一般”。在回答“你認為如何提高高校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這一問題,32.54%的同學認為應“培養高校網絡道德教育隊伍”,20.44%的同學表示應“創新網絡安全教育方法”,33.64%的同學認為應“重視高校網絡安全心理教育”,13.38%的同學認為應“加強師生溝通交流,實時了解學生動態?!?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目前的網絡安全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網絡安全教育內容僵化、方法陳舊、教育隊伍匱乏、教育流于形式。
1.網絡安全教育內容僵化。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垃圾不斷增加,國外許多高校充分認識到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開設了相關課程。目前,國內各高校雖然也已開設網絡課程,但是授課內容主要還是信息化技術層面的相關知識,更側重于技術理論知識,而對于網絡安全和有關法規的內容涉足不多,并未開設有針對性的網絡安全教育課程。學校網絡安全教育的不足,使校園網絡安全隱患不斷增加,因此各高校應將網絡安全問題融入到教育系統中,將課程教學與日常宣傳有效結合在一起,為網絡安全構筑一道堅實的屏障。
2.網絡安全教育方法陳舊。我國高校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基本上還是以傳統方法為主:采用“兩課”、講座、談話等形式,表現形式單一,不僅師生之間缺乏雙向討論與交流,還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根據調查,大學生在選修網絡安全課程、聽網絡安全相關講座、參加網絡安全學生活動、閱讀網絡安全書籍等方面的參與程度基本在“偶爾”和“從來沒有”之間。大學生的實際參與情況低于參與意愿,收效甚微。因此,我們要創新網絡安全教育方法,實現網絡安全教育形式與手段的多樣化與趣味化。
3.網絡安全教育隊伍匱乏。在傳統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教育優勢。但是網絡安全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并非如此。網絡的飛速發展對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們熟悉網絡、更新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對于網絡安全教育者來說不利的是,相當多的教育者對于網絡知識的掌握水平及其運用網絡技術的經驗遠遠遜于教育的對象――大學生,這種網絡使用能力的嚴重不對稱情況進一步加大了網絡安全教育的難度,明顯限制了網絡安全教育效果的發揮。因而,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隊伍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來說,他們應該不僅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敬業精神,還具備網絡技術、網絡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網絡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4.網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F有的網絡安全教育更重視網絡安全知識的傳授與掌握,對于網絡安全意識的培養與實踐環節重視不夠,只注重形式而忽視實效性,只是形式上的說教,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而且現有的網絡安全教育內容與社會熱點問題關聯不大,不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需要,難以引起大學生們情感共鳴,教育內容并未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并未深入學生生活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最終不會得到大學生的認可,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三、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對策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增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提高大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責任。
1.充實網絡安全教育內容。網絡發展非常迅速,為了迎合大學生在觀念、行為等方面發展的新要求,網絡安全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斷擴展、完善內容,不斷豐富大學生的網絡安全常識。網絡安全教育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自我防范教育。普及網絡安全技術防衛知識,加入防火墻的原理、系統安全的檢查和修補、硬盤的工作原理和保護方法?!霸谡n程中應加入計算機系統的安裝、防護和設置等實踐操作技能,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系統、軟件和硬件等方面了解,有效運用硬件和軟件資源提升防護能力”。第二,自我約束教育,通過規范和約束大學生自身的網絡行為,形成網絡道德自律意識。比如教育大學生不在網絡上隨意攻擊謾罵他人、不以非法手段窺探隱私、不抄襲他人學術成果、不隨意下載沒有付費的網絡資源等,合理合法地利用網絡。第三,網絡法律法規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大學生不僅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更要運用法律武器自覺維護網絡空間的秩序,對危及網絡安全的行為要勇于抵制,比如遇到網絡詐騙要及時舉報、避免他人受害等。
2.豐富網絡安全教育方法。在新網絡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呈現個性化、多元化、復雜化等特征,網絡安全教育表現形式也應多種多樣:第一,改灌輸式教學方式為啟發引導式教學,可采用“討論型”、“案例型”等方式,通過正反兩方面教育,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和法制意識;還可以張貼海報、辦宣傳專欄及舉辦講座等方式及時普及網絡安全的新防范方法。第二,積極謀劃建立高質量、高層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響力的高校網絡活動平臺,進一步強化網絡安全教育的溝通互動功能、咨詢選擇功能、預測預防功能和覆蓋滲透功能,建立網上網下互動機制,及時幫助學生解答疑問,解決實際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第三,要充分利用網絡媒介,營造良好校園文化、輿論氛圍,大力開展各種校園網絡文化活動,讓大學生在多姿多彩、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中陶冶性情、啟迪智慧、愉悅身心、滿足精神需要。
3.建設網絡安全教育隊伍。為了順應網絡時代的新挑戰、新要求,更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各高校還應該積極探索隊伍建設的新方稱新途徑,建立一支政治覺悟高、理論水平好、工作能力強、自身修養優、工作效果佳的高水平網絡安全教育隊伍。第一,提高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梢酝ㄟ^網絡技術的培訓,使得不斷掌握網絡技術,了解網絡文化,學習網上教育方法,提高鑒別、獲取信息的能力,發現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針對性地做好工作。第二,強化網絡安全教育隊伍的網絡監管能力。監管并不是為了限制信息交流及學生的行為監控,而是為網絡信息的傳入起到“過濾”的作用。及時收集、分析、監控網絡信息,進行網上網下互動,可以提高網絡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三,培養網絡安全教育隊伍的危機處理能力。對可能產生的網絡輿情做出應急處理,及時、有效、迅速的做出反應。
4.增加網絡安全教育實踐。為了增加大學生的道德鑒別力、選擇力和自控能力,網絡安全教育除了教授理論,應當更加注重實踐結合的環節,鼓勵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網絡社會里。開展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安全技能相結合的網絡安全教育課程,能使大學生知行合一,將安全意識用于網絡技能實踐中,也能在網絡技能的使用中提高安全意識,強化網絡安全教育實踐。第一,在課程設置上加入有針對性的提升網絡安全技能的相關內容,如怎樣區分盜版軟件,在社交網站上如何避免暴露個人信息等,在針對性極強的實際操作中將技能與意識相結合,提高大學生網絡操作的安全性。第二,使大學生掌握自我保護和處理安全問題的有效辦法。比如教育大學生保護好個人隱私資料,不輕易透露自己的真實信息,不隨意接受來源不明的郵件;傳授識別虛假網站的方法以及賬號被盜后緊急處置的方法等,提高他們對網絡風險的認知及防范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應當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充實網絡安全教育內容、豐富網絡安全教育方法、建設網絡安全教育隊伍、增加網絡安全教育實踐,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增強其安全防護能力,規范其網絡行為,提高其網絡素養。
摘要: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深入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上網的大學生不斷增多,但大學生網絡安全防范及行為道德意識相對淡薄,網絡安全教育亟待加強。本文在相關案例的基礎上闡述了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問題;對策
一、案例背景
案例一:2011年10月30日13時,“幫幫小女子”在其新浪微博上發表了一則“請各位一定要幫我,我在南門附近被一個男的強奸”的微博,在網上引起極大關注。后經警方查實,用戶以名為“幫幫小女子”的虛假女生身份,謊稱自己在學校南門遭強奸的微博。警方依法對涉嫌散布謠言、擾亂公共秩序的違法嫌疑人蔡某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案例二:2011年6月,某校學生徐某在校外兼職,因薪資問題與飯店老板產生糾紛,隨后在微博一些與飯店有關的信息,之后該微博在校內迅速流傳。飯店老板多次找到徐某,要求巨額賠償,最后找來家長,對簿公堂。這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類似案例在各高校已是不勝枚舉,高等院校作為新知識、新技術的領軍者,其網絡建設與應用已達到一定規模,實現了網絡辦公、網絡管理、網絡教學等。但如何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實現信息化技術與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完美融合”,已迫在眉睫。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筆者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的學生,做過一次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1720份),考察大學生在課余時間主要休閑方式,結果顯示:課余休閑方式主要為“網絡游戲”的學生數量占到總數量的318%;其次是“參加體育活動”,占到總數量的181%;而“與朋友聊天”只占到總數量的36%。這幾個數字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學生若長時間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而不能自拔,無意與現實中的正常人溝通,就極易造成人際關系的淡薄、現實生活的麻木、集體意識的淡漠、個人自由主義的泛濫,嚴重影響他們正常學習、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走上歧途。
三、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對策
(1)教育為主,規范為先,監管有力,合力推進。一方面,制定相關規范,納入考評體系。制定《文明上網自律公約》《學生網絡道德規范》《學生網絡違紀處理條例》等,并對大學入校新生進行相關教育,簽訂《健康上網承諾書》,對嚴重違反相關規定的勸說批評無效的學生取消評優及獲取獎學金、助學金的資格。這些制度的建立,使學生的網絡行為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整合多方力量,合力推動網絡安全教育。一是對學生干部進行網絡安全相關知識培訓,幫助其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才可能“傳、幫、帶”,有針對性地幫助其他同學正確使用網絡。二是取得家長協助,可以通過發“告家長書”,讓家長了解不健康網絡的一些危害,提高家長的防范意識,特別是假期,更需要家長的配合。三是保持與學校網絡中心的溝通聯系,采取必要的技術控制,對網絡不道德行為特別是網絡犯罪加以預防和有效打擊,運用一些技術手段將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過濾,為學生提供綠色上網環境。
(2)高校要從“疏、管、限”上下功夫。①疏:教育疏導。高校要根據網絡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日漸增強的新形勢,下功夫加強和改進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注重進行經常性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增強在校大學生的思想免疫力。在大學生中開展“如何正確上網”的大討論,讓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網絡的利和弊,引導其正確使用網絡。②管:正確管理。高校要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加強對校園網的管理,特別要把好“內容關”和“品質關”,做到:揚“紅”,弘揚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截“黑”,攔截反動、腐朽的內容;離“黃”,遠離黃、賭、毒;戒“灰”,提倡高雅,力戒低俗。此外,高校要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制定文明上網公約,逐步實行網帖實名制,以凈化校園網環境。定期舉行網絡安全知識競賽,使“安全”兩字深入人心。③限:適當限制。學生寢室實行嚴格的限電限網措施,做到學生宿舍照明、制冷用電專線專供,嚴格規定作息時間,學生就寢后,一律關閉電腦用電。同時,嚴查學生晚歸,嚴禁學生到校外通宵上網,切實保護在校大學生身心健康,維護正常教學秩序。
摘 要: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新疆未來發展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成長受到了網絡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新疆9所高等院校685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的網絡生活的抽樣調查發現: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具有一定基本的網絡安全意識,但在具體行動中并未徹底貫徹;對一些行為的合法與非法的區分尚不夠清晰?;诖?,指出了提高這一群體網絡安全及法律意識的切入方向:要通過立法和教育加強其網絡安全意識教育;在提高其法律意識時,要處理好法律意識與宗教信仰、少數民族傳統道德和習慣法之間的復雜問題。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網絡法律意識
網絡已成為新疆廣大少數民族大學生人際交往、思想溝通、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徑和載體。一方面,大學生在網絡交往過程中上當受騙導致人身傷害的悲慘案例時常見諸媒體報道;另一方面,這一群體利用網絡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針對網絡的違法犯罪行為也屢見不鮮。
少數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能否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新疆的穩定與發展,關系到新疆未來經濟社會的建設,所以筆者在2010年下半年以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這一群體為對象,開展了對其網絡生活,尤其是網絡安全和法律意識的全面調查。
一、研究方法
在前期對數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深度訪談的基礎上,設計修改了“新疆大學生網絡生活調查問卷”。這份問卷包含了網絡安全與法律意識、網絡文化意識、網絡愛好與習慣、網友與網戀、網絡聊天與交往智能、網絡游戲等內容在內的六個專題。調查在南北疆9所普通高校和職業類高校進行,共發放問卷685份,獲得有效問卷659份。本文的研究將結合其它五個專題,著重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網絡安全與法律意識。
二、網絡安全與法律意識
網絡安全與法律素養是網絡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兩者密切相關。1994年美國學者麥克庫勞(C.R.McClure)最先提出網絡素養這一概念[1]。阿特?西爾弗布賴特(Art Silverblatt)進一步將網絡素養分解為“了解網絡媒介傳播過程的基本原理”、“能夠決定自己的媒介消費”等七個方面的內容[2]。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彭蘭教授則結合我國實際認為:網絡素養包括網絡基本應用、網絡信息消費、網絡信息生產、網絡交往、社會協作以及社會參與等六個方面的素養[3]?;谝陨蠂鴥韧鈱W者關于網絡素養所做的界定,根據此次調查的具體情況,我們將網絡素養定義如下:網民利用網絡接受、傳播信息以及在網絡生活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和修養;網絡素養包括七個方面:網絡媒介認知素養、網絡資源利用素養、網絡自我管理素養、網絡安全意識、網絡倫理法律素養、網絡信息批判素養和網絡表現素養[4]。
(一)網絡安全意識
網絡安全意識包括了網絡交往安全意識和網絡技術安全意識。1.網絡交往安全意識。少數民族大學生還處于身心成長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交往意識但防范意識不強,容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活動的目標。2.網絡技術安全意識。目前,新疆高校普遍開設了計算機基礎等相關課程,但是一些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不夠,致使電腦遭受攻擊、感染病毒,進而導致系統崩潰、文件丟失。
(二)網絡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具體來說是人們關于法的現象的思想、觀點和心理的總稱。一般來說,法律意識的三要素是法律認知、法律情感、法律評價[5]。法治社會中,公民的行為必須遵守法律規范,所以法律素質的高低成為衡量人才素質的一項重要標準。
一項針對回族大學生法律意識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平時生活中,62.1%的回族大學生內心深處最為認可的規范是《古蘭經》[6],這表明在伊斯蘭教信教大學生心目中教義的至高地位,所以宗教信仰在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除此以外,這一群體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深受少數民族習慣法和傳統道德的影響。新疆各少數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了特定的交往方式。當發生糾紛時,人們往往是按照習慣法去解決。習慣法中與國家法律體系內容或觀點相同、相似的部分,提高了少數民族對國家法律的認同度,對少數民族樹立現代法治意識,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具有積極的意義。但也要看到少數民族習慣法中也存在與國家法律相抵觸的部分。
此外,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從小受家庭、民族觀念的影響,道德觀念深受民族傳統道德的影響。這其中既有與現代法治意識相符的尊長、誠信、團結、互助等內容,也有與之沖突的部分。在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過程中,要努力處理好與宗教信仰、習慣法和少數民族傳統道德的關系,有所保留,有所揚棄,使之更好地為法治建設服務。
三、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安全與法律意識調查結果分析
(一)網絡安全意識
問卷中涉及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題目共有七道,分為技術安全意識和交往安全意識兩個方面。針對第一個方面有以下五題:第一題為公共場所上網后的習慣問題,如是否檢查使用過的程序(QQ、信箱或登陸的網站等)是否已經退出或關閉;第二、三題考察家、宿舍等非公共場所計算機的使用習慣和計算機病毒的防護知識;第四題要求對涉及網絡安全問題的幾個范疇按自身熟知程度進行多選排序;第五題設計了一個具體情境,要求對2006年“網絡安全―共同的責任”中國計算機網絡安全應急年會中涉及的幾方面問題按自身關注度多選排序。第六題(對“網戀”的主要顧慮)以及第七題(網絡聊天對現實交往中自我保護意識的影響)是針對第二個方面設計的。調查結果如下:
盡管電腦的家庭和個人普及率越來越高,但在網吧等公共場所上網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依然為數眾多。忘記關閉的即時通訊軟件、電郵等應用軟件,甚至未刪除的上網痕跡都可能泄露個人信息,更有可能為不法分子提供違法犯罪機會。通過圖1可以看出近40%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形成了使用完畢后及時關閉應用程序的良好習慣,但也有超過一半的人偶爾查或從不查,埋下了安全隱患。
通過二、三兩題的調查可以獲知,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知道減少計算機感染病毒的主要方法,但在非公共場所(家或宿舍)使用計算機時選擇“安裝防火墻并定期升級”、“定期下載和安全操作系統補丁”、“將重要文件的存貯介質經常備份并安全保管”的人依然較少,這也說明了安全意識并未徹底貫徹到具體行為中。
另一方面,這可能也和他們擁有個人電腦、家庭電腦的比較少有關(190人首選了“沒有在非公共場所使用計算機的機會”),所以他們在上網中途“離開時,將計算機鎖定”并“記好自己的各種用戶密碼”。從三、四兩題可以看出,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夠較為清晰地認知屬于網絡安全范疇的內容,比較注意計算機病毒防護,但對網絡攻擊、垃圾郵件的重視不足。
網上交際是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最為常見的網絡使用方式之一,還有少數個體開始了網戀。透過圖2我們可以發現這一群體中的絕大多數對網戀持有較大顧慮:怕別人看法對自己產生壓力,或怕對方另結新歡,更有超過半數的人坦承由于虛擬網絡難以信任對方。這一結果說明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夠意識到網絡交往的負面性,對網上交際對象具有防范心理。
(注:A.網絡的匿名性太高,很難相信對方 B.怕她(他)通過網絡再交新的男女朋友 C.他人的看法給自己帶來的壓力 D.其他)
(二)法律意識
此次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都涉及了最基本的法律認知層面,四道題如下:第一題要求對自己了解的幾種網絡侵權行為進行多選排序;第二題要求對除網絡侵權外的幾種利用網絡從事的其他違法行為按熟知程度多選排序;第三題考察對網上破壞民族團結言論的性質認識問題;第四題設計具體情境考察對鏈接非法網站的認識。調查結果如下:
表1 選出你所知道的利用網絡侵權行為
網絡侵權行為多種多樣,常見的主要有侵犯隱私權、侵犯肖像權、侵犯著作權和商標權等。通過表1可以看出,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網絡侵權中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有較高認知,對其余三種侵權行為的認知度逐漸下降。第二題被調查者中將侵犯國家機密、危害社會穩定視作違法行為的人數最多,而認為網上賭博,破壞民族團結等其他四項為違法行為的則驟減。從這兩題調查結果可知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網絡法律意識不強,很多人甚至不能辨識一些明顯的網絡違法行為,也由此凸顯提高這一群體網絡法律意識的緊迫性。另據第三題結果顯示,有59%的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將通過網絡傳播破壞民族團結的話題看作是違法行為,19%的大學生將之視為道德行為,另有15%的表示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第四題的結果顯示:35%的被調查者將之歸為網絡自律意識差,19%的認為該學生網絡道德水準差,37%的認為該生網絡法律意識差。
通過以上幾題可以看出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尚不能夠清楚區分一些行為的合法與非法性質。宗教信仰、習慣法和少數民族傳統道德中雖然有諸多與法律規范相同或相似的內容,如不偷盜、不欺詐、不可行惡,但因對現代生活的缺乏關注使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辨別一些網絡法律問題時產生了偏差。
四、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安全與法律意識的切入點
通過上文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安全和法律意識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相對于法律意識,他們有著更高的網絡安全意識。其實網絡安全和法律意識兩者密切相關。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仍要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這又涉及到處理法律意識與宗教信仰、少數民族傳統道德和習慣法關系的敏感復雜問題。
(一)加強網絡安全意識教育
提高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首先需要法律的強力規制。網絡服務商應遵守法律保護青少年上網安全,并積極采取防護措施提醒青少年在上網過程中注意人身財產安全。其次,應該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任課老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把有關網絡安全的相關知識滲透其中。另外,思政課老師和輔導員也要充分利用課堂或和同學接觸的機會,介紹網絡安全的相關知識。
(二)花大力氣提高法律意識
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應注意針對他們的具體特點,考慮他們的民族信仰、風俗習慣,采用具體生動的方式來進行。
首先,立法層面重視民族習慣法。在涉及到少數民族的國家立法,或自治區人大和政府在制訂地方法規規章時,及時總結優良的民族習慣法,將其上升為法律。少數民族自然會對它發自內心地尊重。同時,在民族習慣法與國家法律發生沖突時,要采取規勸、輿論影響等方式對其進行約束,避免強制推行而影響法律的貫徹執行。只有這樣廣大少數民族才能將法律視為一種信仰、而不是被迫接受。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才能從小耳濡目染,樹立對法律的堅定信仰。
其次,加強法制宣傳和普法教育。通過輿論宣傳不僅可以讓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區別合法與違法行為,而且對規范他們的網絡行為也有正面效果。這種宣傳教育也可通過少數民族大學生影響他們的家人和鄰里。此外,要發揮少數民族杰出人士在民族聚居區對民族法俗文化改造的積極作用,這也可鞏固學校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普法宣傳。
再次,在前兩點的基礎之上,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基礎》等課程中加強網絡法律意識教育。我國高校開設這些課程偏重理論和技術,導致部分學生認為計算機網絡的使用只是知識技術問題而不存在法律問題??梢圆扇“咐虒W、網絡法律知識競賽等新型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模擬法庭、旁聽審判等教學方式也能使大學生切實體會到法律的嚴肅性,加深對法律的尊敬與認同感。
【摘要】大學生安全是社會、學校和家庭非常關注和重視的一項高校工作內容。隨著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隨之產生的網絡安全問題也值得關注和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對策
當前,隨著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網絡安全作為學校安全工作一個重要方面非常值得學校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為了解在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課題組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相關建議。
一、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現狀
為進一步了解當前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調研涉及對網絡的使用、網絡環境的認知、誘惑網站的抵御能力、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網絡安全防范措施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對隨機抽樣的400名普通本科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395份,回收率98.7%,同時進行了抽樣訪談。調查顯示,在大學生中網絡使用已非常普及,學生以手機上網和電腦上網為主,大學生已經成為網絡最廣泛的應用者和最積極的參與者,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現狀值得關注。
1.對網絡的使用情況
基于問卷和訪談顯示,大學生主要通過手機和電腦網絡來從事學習和娛樂兩大方面的事情:學習方面包括搜索學習資料、了解新聞、招聘信息、關注名人傳記和傳遞交流信息等;娛樂方面包含的就更為廣闊,比如微博、人人、QQ、網上購物、交友、游戲和電影等,網絡生活已經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環。
2.對我國網絡安全環境的認識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我國網絡安全環境的認識分為四種態度:認為安全且健康的人數僅占16%,認為安全但不健康的人數占到33%,認為健康但不安全的22%,認為不安全且不健康的有29%。網絡在給大學生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學生認為我國的網絡安全環境是安全健康的,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生活在不安全或者不健康的網絡環境之中,他們對于當前所處的網絡環境持有不完全信任的態度。
3.對誘惑網站的抵御能力
在調查中,對于有誘惑性質的網站,有54%的學生不會輕易點擊查看;有3%的同學不管不顧,想看就看;還有17%的同學偶爾會點擊;只有26%的大學生能夠很好地評估其安全性并規避風險。另外,對于黃色和暴力信息的處理,77%的學生從不會登陸,15%的學生偶爾會因為好奇登陸,8%的學生會經常登錄。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面對危險和低俗信息能夠做出理性的判斷和有效地處理,但真正具備抵御誘惑網站能力的人比例尚少,大部分學生處理和抵御這些網站的能力尚淺。因此,教會更多的大學生有效識別不安全網頁的方法很有必要。
4.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
網絡的普及可以使人們更快捷的享受和利用信息,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網絡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對網絡安全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有了初步的網絡安全意識、安全知識,懂得在進行網絡交流和娛樂的行為時保護個人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識;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網絡安全意識不強,網絡安全知識不豐富,容易粗心大意和疏忽一些日常的網絡安全常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
5.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在方便了人們使用的同時,也使得網絡很容易遭受到攻擊。通過調查顯示,大部分同學有較強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能謹慎地進行網絡購物和交友等行為,比較注重的個人安全和利益的保護,能夠清楚意識到網絡中的虛假信息和交易,不會輕易上當受騙。但同時也存在小部分群體沉溺于網絡環境中不能自拔,忽視網絡安全隱患。如有8%的學生認為虛擬環境讓人更容易溝通,他們往往網絡朋友要比現實朋友多。
6.網絡安全防范措施
在大學生運用網絡的過程中,除了具備網絡安全的防范意識外,還應具備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應對各種各樣的侵害自身利益、隱私甚至人身安全的狀況。經調查研究發現,當大學生在網絡中發現侵犯個人隱私的內容時,有27%的學生選擇采取立即報警,33%的學生會主動要求的人或者網站刪除這些信息,那么還有40%的人會看這些信息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的話則不采取任何措施。另外,當他們發現自己的QQ號、網銀、游戲等賬號被盜時,39%的大學生會馬上修改相應的賬號密碼;23%的學生選擇定期升級殺毒軟件和安裝補丁;21%的學生打算以后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17%的學生會登陸315消費電子投訴網進行投訴。
二、大學生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關于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的調查研究,并基于對大學生的相關訪談,總結出大學生在網絡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網絡安全意識淡薄,好奇心重,容易沖動;其二,網絡安全知識缺乏,這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對相關網絡知識、操作、軟件維護和防入侵行為方面的操作知識知之甚少或者不能自如運用;其三,對誘惑網站的有效抵御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評估網頁的安全性,有部分群體對黃色和暴力網站抵御能力很差,容易成為誘發犯罪行為的隱患;其四,個人信息保護程度較差。部分大學生群體很容易忽視對自身隱私的保密和自身網絡行為的的安全性。其五,網絡安全防范能力欠佳,對相關網絡安全方面的案例關注甚少,法律維權意識欠缺。
三、對策及建議
網絡安全作為校園安全建設的重要環節,既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知識技能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要緊跟時代步伐,結合學校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條件,通過各種途徑和措施,不斷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讓當代大學生正確面對網絡、安全使用網絡。
其一,建立健全高校網絡安全運行機制。
高校要建立網絡安全教育的領導機構,高校黨政領導要有“安全重于泰山”的大局意識,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大力支持。其次要建立高校網絡安全教育領導小組,把網絡管理中心、學生處、保衛處、教務處等部門納入網絡安全教育領導小組,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責和分工,將網絡安全教育納入學校計劃。學校教務處在網絡安全領導小組指導下,統一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工作,負責對學生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制訂教育計劃,明確教育內容,組織網絡安全授課,定期考核效果等。
其二,加強計算機實踐操作及網絡安全課程。
首先,要對學生加強譬如計算機網絡實現技術、病毒防治、防火墻、密碼加密、信息數據保存等的實際操作訓練,提高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能力。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網絡安全實踐,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增強大學生鑒別網絡中有害信息的能力,為網絡安全構筑一道堅實的屏障。其次,高校應從自身具體情況出發,制訂詳細的網絡安全教育計劃并納入學校日常教學工作中,將網絡安全教育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再次,學校應根據網絡安全教育的需要,培養一支具有較強的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安全教育能力的師資隊伍,開設專門的網絡安全教育課程,指導學生處理各種信息和防御不良信息侵害。
其三,定期開展專題性知識講座。
除了增加計算機實踐操作和網絡安全教育課程之外,高校還應當定期開展關于網絡安全教育的知識性講座。講座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第一,網絡行為規范與信息安全:討論大學生應該做一個怎樣的網民、如何面對網絡消極的、不健康的信息、怎樣面對有欺詐傾向的網友和信息;第二,計算機網絡安全概述:介紹網絡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包括加密解密算法、數字簽名機制、身份鑒別,防火墻的工作原理與作用;第三,個人計算機系統安全策略:介紹個人計算機通常采用的安全策略的實現方法,如系統軟件的漏洞及修補方法,硬盤保護卡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第四,網絡黑客和計算機病毒:由于黑客入侵與計算機病毒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講座中可以具體地介紹一些技術,如最新的計算機病毒動向,查殺病毒軟件的使用等。
摘 要 隨著網絡時代的日趨發展,高校大學生成了網絡世界的主要活躍群體,隨著高等院校成為中國社會"網絡化"的發展前沿,隨之帶來的一些問題也亟需我們探討與解決。例如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本文從所在院校的實際案例出發,分析當前高校存在的網絡詐騙問題,研究學校安全教育在培養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分析研究防范網絡詐騙的對策方法,提出高校安全教育必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大學生網絡被騙案件的發生。
關鍵詞 網絡安全意識 大學生 網絡詐騙 安全教育
1 高校網絡安全隱患現狀
1.1 網絡普及情況
在CNNIC的《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4年1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 5358 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 45.8%,較 2012 年底提升 3.7 個百分點。學生群體是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群體,占比為26.8%。在本課題調研組對所在學校500名在校各級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顯示,高校大學生的網絡普及率達到了99.8%,大學生是網絡最廣泛的應用者、最積極的參與者,同時伴隨而來的是逐年升高的高校網絡詐騙發案率。
1.2 網絡安全隱患
電信詐騙一直是公安機關關注的重點,據浙江公安在9月的對外宣傳中報道,浙江省2012年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2.17 萬起,同比上升19%,案件損失近5億元。2013年1-7月,短短7個月時間,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1.53萬起,同比上升了19.5%,案值近3億元左右。學生最為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群體,成了逐年遞增的電信詐騙發案率背后最直接的受害者。據調研組在所在高校調查了解得知,發生在高校內大學生群體中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主要有以下類型:
(1)以虛假信息設圈套,木馬程序植入網頁詐騙:詐騙分子件多以中獎、顧問、對賬等內容引誘用戶在網頁中填入金融賬號和密碼,或是以各種緊迫的理由要求收件人登錄某網頁提交用戶名、密碼、身份證號、信用卡號等信息,繼而盜竊用戶資金。2013年9月14日,在校大學生徐某(化名)在寢室上淘寶網,在一家店鋪用了49元買了一件襯衫,后賣家稱其拍下的訂單出現了問題并發給其一個“一元解凍資金”的鏈接,并按照賣家的說明進行操作,最后徐某發現網上銀行卡內的2173元現金被騙,總價值2173元。
(2)避開第三方保護,用“低價”誘餌詐騙:詐騙分子主要是運用了網絡這種現代信息工具,利用某些人的急迫需要和投機取巧的心理,虛假信息,引誘人們上當。特別是當下最流行的微博、微信,由于具有傳播速度快,開放程度高,信息真實性難以很快證實,以及現代科技外衣的迷人色彩,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以后,極易在較大范圍造成嚴重后果。2013年5月6日,在校大學生王某(化名)在宿舍上淘寶網時看見一個香港包包代購服務賣家稱如果王某使用網銀直接轉賬付錢的話可以給其打9.5折,遂王某通過網銀方式支付給賣家4240元。但是到了5月12日,還未收到貨物,再次聯系賣家時,賣家無回應,王某才知被騙。
(3)冒充好友博同情,尋求金錢“幫助”詐騙:這類案件中詐騙分子主要利用黑客技術盜取他人QQ號碼,進而冒充QQ好友實施詐騙案件。2013年10月11日,在校大學生曹某(化名)在寢室上網時遇到騙子冒用其朋友的QQ聯系曹某稱手機沒電了,需要曹某幫忙接收幾條驗證碼,后曹某將驗證碼發給案犯甲,后收到5條扣費短信,曹某覺察不對勁后立即聯系其朋友,才發現被騙。
除此之外,網絡詐騙的形式還包括網絡兼職詐騙、網絡游戲裝備販賣詐騙、淘寶包裹詐騙等。但無非利用了人們善良的心理或者“撿便宜”的心理進行詐騙,安全意識的不足成為當前高校大學生在網絡信息化時代面臨的大問題。
2 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研究
騙子是自古就有的,互聯網的誕生,更是讓這些騙子發現了新的行騙途徑,關于互聯網有句笑話:“在網上,你不知道跟你聊天的是一個人還是一只狗”,更何況對方是一個能說會道的騙子?低犯罪成本、高隱蔽性、高滲透性決定了網絡詐騙比傳統詐騙更能吸引騙子。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彪m然目前各大高校都已將“安全教育”作為校方最重視的一堂課開設,但是不了解目前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就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的高校安全教育,以下就是本課題組研究的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問題:
(1)網絡習慣:隨著“宅男”、“宅女”名詞的流行,越來越多高校大學生喜歡窩在寢室,出門游玩、回家,每當換一個住處,哪怕只是住上一晚兩晚,最關心的問題也成了“有沒有網?”“網絡”逐漸成為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必備品,成了一種習慣,適度尚可,但過量時間的投入,導致無規律的生活,身心的疲勞給逐漸增加了上網沖浪時不安全因素,這樣的網絡習慣就是“網絡”的不良反應。
(2)個人理財能力:從大學生個人理財能力來看,由于網絡購物的便捷,目前高校大學生對網絡購物的投入逐漸提高,網上買衣服,網上買生活用品,甚至是零食等,由于網絡資金的流動是無形的,有些理財能力差的大學生逐漸養成了對資金的支配無計劃、無規律的不良習慣。
(3)心理素質:從心理素質來看,長時間投入與網絡世界的高校大學生與社會接觸少,缺乏人際溝通交流,情緒的宣泄往往通過網絡游戲、網上購物等不正確途徑抒發,但未根本地解決問題,只是個人的壓抑,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很大阻礙作用。
3 如何構建大學生網絡安全“防御網”
網絡這個廣闊的虛擬世界,為人們搭建了一個方便快捷的溝通平臺,方便人們即使了解和最新信息,各種各樣的電子商務、網絡游戲和微博網頁等使人們感到便利、神奇的同時,也充滿了誘惑和陷阱,容易上當受騙。那怎樣使大學生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保護好自己呢,本課題組研究了以下幾個對策。
3.1 作為學生,應從思想意識層面來防范網絡詐騙
(1)保持理性、客觀的思維方式。通過理論與現實的有機結合使大學生增強了對網絡詐騙的自我防范意識,面對網絡不掉以輕心,也不沉迷于虛擬的世界,客觀、理性、正確地認識網絡世界,認識詐騙分子的丑惡、 陰險,網絡詐騙無處不在,使大學生在教育中增強了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樹立平常、健康的心態。網絡詐騙雖然隱秘,但是只要不貪圖便宜,不抱有僥幸心理,堅信 “天上不會自己掉餡餅”,就一定可以戳穿其犯罪本質,免受其害。大學生在教師的教育引導下能普遍認清網絡世界: 網絡世界同樣有丑陋、欺詐、陷阱、罪惡。不主觀美化網絡世界,世界上絕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餡餅,送上門的便宜不好占。去掉貪念,不掉以輕心,保持理性,提高防范意識,維護自身安全。
3.2 作為學校,應從實際安全課程來傳授防范知識
(1)上好安全課,營造校園好氛圍。安全教育不只是一門課,更是一張網,作為高校方,應該努力為學生織密安全防護網。在實際教學中,校方應該嚴格落實安全教育課程相關制度,確保人人參與,人人學習,在校園內,也要切合安全課程,布置安全防范標語,營造安全防范氛圍,目的就是要通過“安全課”,讓在校學生不僅在專業上成才,更要學會“武裝自己”,成長為適應社會的全才。
(2)實例促教學,警校共建創平安。有了正規化的網絡安全課程,還需要要加以實例進行警示教育。作為校方可以和當地公安部門開展共建,由公安部門提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電信詐騙案例,開展案例分析講座,由校方組織學生了解、學習,以作為同學或者當事人的好友的身份去深入了解當事人被騙的背景經過,并以此所感受的警戒教育是書本中安全防范知識的升華。
網絡安全從防范做起,安全防范從意識抓起,高校大學生是社會發展之需,電信詐騙陷阱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攔路虎”,作為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應牢固樹立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用智慧打敗這只攔路的“紙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