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0 11:0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經濟法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會計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既是通識教育課程,又是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面臨著課程內容多,課時少,學生基礎法律知識薄弱,專業教師培養難度大等問題,文章從會計學專業《經濟法》案例教學現存問題與教學目標的沖突問題切入,分析現存問題對會計學專業教學的影響,進而在教學目標確定的基礎上提出教學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
經濟法;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案例教學法
一、案例教學在會計學專業《經濟法》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經濟法》是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內容涉及面廣,教學容量大。經濟法課程的內容大多是我國現行的經濟法律制度,包括市場主體法、市場行為法、市場秩序法、社會保障法等,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經濟法律現象、了解經濟法律關系,也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生產中。那么,在我們經濟法的教學中,如何有效實現教學效果就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學法的意義在于,較之于法律專業,會計學專業學生法律理論基礎較差,用案例教學法能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學以致用。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經濟法》在會計學專業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1、教材選用不符標準,教材內容不統一,能為案例教學服務的教材偏少
教材選用標準上存在著重教材口碑輕教材內容的現狀。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經濟法律現象不斷復雜,經濟法律不斷制定和修訂。這就要求經濟法教材要能適應教學需要,適時修訂和完善。但是有一些規劃教材、獲獎教材或者是專用教材長時間不修訂,內容編寫水平雖高,但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會計學專業《經濟法》教材到底應該編寫那些內容?市場上各種版本教材無法相對統一。很多高校只能根據自己專業課程學時數來選用適合自己的教材;能為案例教學服務的《經濟法》教材就更為罕見,大多教材都是理論講授,或者有一些案例也是歷年司法考試或者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專業案例,實際操作和認知性都比較差,沒法幫助教師和學生完成案例教學任務。
2、相關教師缺乏培養,專業性缺失,缺乏案例教學的素養
授課教師是法律專業還是會計專業更適合?這決定著這所高校的師資。經濟法開設在會計學專業,配備的師資都是會計學或者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為了避免借調老師的麻煩,往往就那么順理成章的講授了經濟法。這些教師如果沒有系統學習法律或者經濟法課程,很難把握經濟法法律關系的復雜性,很難駕馭其中的理論知識,因為經濟法所涉內容繁雜、復雜和深厚。如果要講好和分析好案例那就是更難的事情。
3、實踐教學環節不鮮明,不突出,案例教學無法體現
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大都集中在會計學專業方向的實訓或實踐上,大多數學校根本無暇開展有效的經濟法實踐教學環節,就使得經濟法教學的效果大大縮水,也讓很多對經濟法有點興趣的學生失去興趣。目前,大多民辦高?;蛘擢毩W院會計學專業都強調實用性,開展有效的經濟法實踐教學環節無疑將增加這種實用性的說理。因為沒有實踐環節,案例教學環節的內容就無從體現,價值也就無法實現。
4、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案例教學推行困難
目前經濟法課程教學方式基本采用傳統教授方法,教學方法單一。加上法律、法規本身的抽象和枯燥,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只滿足于理解和記憶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把精力投放到記錄、整理和背誦課堂筆記,很少深人思考,脫離實踐。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使該課程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教學手段落后表現在很多教師仍未擺脫傳統的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設備沒能充分運用,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使得經濟法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學生走向社會后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有些教師覺得案例教學比較麻煩,學生參與會延誤課程的學時,課前需要大量的備課工作量,需要學生提前預習相關知識等因素而抵觸案例教學的開展。
三、改革的思路和構想
1、培養方案改革,體現案例教學的思路
統籌把握制定或修訂教學計劃,體現案例教學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應考慮三個方面。一是考慮經濟法課程在法律基礎和財經應用文寫作中承上啟下的作用;二是考慮經濟法課程需要會計的基礎知識,所以要先行開設基礎會計課程;三是考慮學生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和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需要。完善學習效果評價機制。鑒于經濟法的實踐性較強,可以適當放大平時成績的分值比例,如占總成績的40%—60%,組織學生對典型案例進行討論,綜合測評學生的實際案例分析處理能力。對于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可以統一閉卷考核,僅作為考核的其中一個小方面,最終以考試成績和學生的平時實際案例分析處理能力和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
2、教材改革,為案例教學找對支撐點
近年來會計學專業教材很多,教材的選用要把握幾個重要的原則:首先經濟法教材必須屬于經濟管理專業,堅決杜絕錯誤的將用于法律專業的教材用在會計學專業學生;其次教材內容能及時修訂,教材在其他高校反復使用評價較高;再次就是教材所涉內容。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要體現實用性,所以教學內容應有邏輯性。包括經濟法的基本理論,企業法(包括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全民所有制企業法等),破產法,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市場秩序管理法(包括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證券法,支付結算法律制度,票據法,經濟糾紛的解決。需要說明的是,以往教學沒有安排支付結算法律制度,但是考慮學生考核會計從業資格證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需要,有必要增加這一內容;最后就是盡量選用或者編寫適合案例教學的教材,這些教材可以組織雙師型教師編寫,也可以組織校企共建教材,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教師培養改革,讓案例教學方法得以推廣
純粹的法律科班教師擔任會計學本科《經濟法》課程教學,還需一定時間的培養和適應。他們具有法律專業基本的理論素養,了解經濟法律關系、熟悉經濟法律現象,但是缺乏認識會計學專業學生無法律基礎的現狀、缺乏理解經濟法課程和會計學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缺乏了解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所以針對會計學專業學生講授經濟法知識,更需要教師具備會計學專業和法律專業兩方面的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進教師時考慮雙師型教師的作用,他們既有法律專業素養也有實踐案例的操作實務,將自己實際案例帶進課堂能有效激發學生分析問題的熱情,培養學生分析法律現象的能力。
4、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是對案例教學的檢驗
對于會計學專業學生就不能開展模擬法庭、法律宣傳這樣專業性太強的實踐項目。但是組織觀看經濟法律方面的審判案例實況、參加經濟法律審判庭審、開展經濟法律文書寫作實訓、組織一些涉及經濟法律內容的沙龍、要求完成一項經濟法律調研報告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環節可以使課內實踐環節、也可以是校外實踐環節,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經濟法律的熱情,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5、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改革,助推案例教學不斷探索
推行案例教學法?!督洕ā飞婕暗姆蓷l文十分枯燥,教師只有運用有效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案例式教學是啟發式教學的一部分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案例。本著“新穎、典型、綜合”的原則,通過有代表性的案例來闡述經濟法理念、本質、原則以及經濟法的具體制度。選擇的案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故意編造,這樣會降低學生的認真度。其次要正確合理的運用案例。要求列舉的案例要能準確詮釋相應理論知識,比如一個關于合同法的案例,卻在上公司法的課程中運用,可想而知,這種運用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四、結語
進行經濟法課程改革,涉及諸多方面因素,改革路程艱辛和曲折。專業教研室形成科學的改革思路,制定有效的改革措施,明確責任、步驟鮮明、保持計劃、齊心合力,才能實現經濟法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案例教學法教學方法的推行,從培養方案的制定或者修改、師資引進或者培養、實踐環節的開設、案例教學法的推行與實施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鏈條,需要逐步推行和實施。
作者:趙聯果 袁顯朋 單位:西京學院
摘要:
貴州商學院是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在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A上建立的省屬公辦全日制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由貴州省人民政府舉辦。學校以管理學為主體,經濟學、工學、人文學科互相支撐、互為依托,重點打造了面向商務服務業、商貿流通業、生活服務業、商業信息化和大數據應用的核心專業群,形成了結構布局合理、行業特色鮮明、品牌優勢明顯、全面覆蓋商貿流通業、現代服務業的專業體系。
關鍵詞:
商貿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思考
經濟法基礎是商貿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貴州商學院也非常重視經濟法在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會計等專業中的地位,但由于貴州商學院的前身是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一所高職高專院校),在經濟法這門課程使用的教材體系、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為此,本文以貴州商學院為例,對該校商貿類專業經濟法課程進行了探討。貴州商學院(原名“貴州商業高等??茖W?!?組建于1952年,前身為創建于1947年的“貴陽市尚信高級會計職業學?!?,1987年升建為貴州省商業??茖W校,1993年更名為貴州商業高等??茖W校,2015年1月通過高等學校設置委員會投票,升格為全日制本科學校,并更名為貴州商學院。截止目前學校設有財政金融系、工商管理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會計系、旅游系、貿易經濟系、設計藝術系、藝術教育系、傳媒系以及社科部、基礎部、體育部、職教部、繼續教育部等13個系部?,F有4個本科專業,41個??茖I,其中國家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市場營銷(1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市場營銷、酒店管理(2個),省級示范專業市場營銷、會計、酒店管理(3個),省級特色專業電子商務(1個),首批本科專業物流管理、國際商務、會展經濟與管理、市場營銷(4個)。學校目前正處于由??坡殬I技術學校轉變為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的特殊階段,基于此,筆者認為學校對商貿類專業學生開設的經濟法課程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貴州商學院商貿類專業目
前使用的經濟法教材體系不合理?,F大多數經濟法教材均是以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材體系為模板的,難免有將與經濟有關的法律法規簡單羅列的嫌疑。當前,學校只有4個本科專業,其余41個專業仍屬于??茖I,在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以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如使用相同的經濟法教材來構建所有商貿類專業學生的體系,勢必缺乏經濟法在商貿專業培養目標、教學對象、職業素養等方面差異性的深入研究。與此同時,這樣欠缺邏輯性的教材體系,也將增加商貿類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無法滿足該類專業學生的特殊需求。
二、貴州商學院商貿類
專業經濟法的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與學校各商貿類專業的融合度不高。商貿類學生從未接受過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缺乏相應的法律基礎知識。雖然學校已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開設為公共基礎課,但由于此門課程側重思想道德修養,對學生法律基礎的構建作用甚微。致使經濟法老師在授課時,常常需補充大量的法律基礎理論及民事相關制度等基本知識,使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雷同,教學內容的專業實用性不強。
三、實踐教學環節,理論與實踐
相脫節。貴州商學院作為貴州省一所有著近30年??妻k學歷史和近70年行業辦學特色的商科院校,作為商貿類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基地和服務于貴州商貿流通和現代服務業的協同創新基地,學校對商貿類專業開設經濟法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應以應用型、創新型為主,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而學校搬遷至新校區,缺乏進行實踐教學的條件,導致法律宣傳、實地調研、參加庭審旁聽等實踐教學方式很難開展。
根據以上觀點,筆者鑒于經濟法課程的實用性,與社會實際生活聯系的緊密性,在充分研究學校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針對學校目前經濟法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思考。首先,選用的教材應具備以下特點:1、定位準確,針對性強。針對應用技術型商科類本科院校應以崗位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理論必需、實用為度”的原則,突破傳統經濟法教材以完整性、系統系、學術性、理論性見長的框架,同時在知識體系的編排上還應注意與商貿類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2、結構合理,實踐性強。使用的教材除高度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將基礎知識與實務有機結合起來外,還應配有討論案例及同步課后思考,突出教學做一體化。其次,針對學校商貿類專業學生的不同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特點,講授經濟法課程的老師對授課內容要有所區別。貴州商學院目前的商貿類專業包含工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專業。對于上述專業,勞動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制度直接涉及到學生實習、就業、日常生活消費等問題,為更好地幫助學生維護自己的權利,學以致用,這類法律知識在商貿類所有專業中均需加以介紹。而對于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旅游管理、稅務等專業時還需分別著重介紹民事制度、合同法、法人制度、知識產權法、稅法等法律制度。最后,經濟法授課教師在講到不同法律制度時,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快速地融入到工作、生活中。例如:講到企業法律制度時,可以讓學生到企業去調查,了解實際情況,也可安排學生參加相關案件的法庭庭審;涉及稅法時可以聘請稅務部門的相關業務人員向學生介紹稅收立法、執法等有關問題。
作者:蔡艷 單位:貴州商學院
摘要:
經濟法是高校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之一,但教學實踐中卻普遍存在師生缺乏互動、學生學習參與度低等問題,在經濟法教學中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具備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教學實踐中貫徹新型的混合式教學,包括利用信息技術打造隨時隨地的線上教學、靈活設計翻轉課堂增加參與互動、在實踐中引入模擬法庭等,即改變單一的固化的教學模式,構建實體課堂、網絡課堂、實踐課堂等多重課堂來組成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經濟法;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互動參與
在高校經管類本科專業課程中,經濟法幾乎都被設置為專業必修課,但是目前在許多高校的教學實踐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效果卻不理想,普遍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臨時抱佛腳”應付考試、學習參與性低等問題,課程“雞肋”性質凸顯。隨著教育技術信息化和互聯網工具的普及,大學生是率先接受并積極應用的群體,針對于他們的教學活動更是亟待改變以教師單向講授為傳統的授課模式,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多元互動、自主學習、依托技術成為當前高教中理論與實踐探索的熱點,其中“混合式教學”便代表了目前教學發展的趨勢之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混合式教學的理念
混合式教學最早于2002年由美國學者斯密斯?J和艾勒特?馬西埃提出,將E-Learning的純技術環境與傳統的學習理念相結合,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在國內首次正式倡導混合式教學,給出了更通俗的定義:即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1]。體現在教學實踐中,既包括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形式、互動討論形式,也有學生課前課后的網絡自主學習和集體實踐環節等,既有教材書本知識的學習,也有網絡資源的搜集,這種教學方式要求老師在課程設計和知識傳遞中,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使教學過程“線下”與“線上”有機結合。最終能讓學生達到深層次的泛在學習狀態,即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普適學習[2]?;旌鲜浇虒W強調在教學設計中要變傳統的“以教師教為中心”為“以學生學為中心”,既體現教師的教學主導性,不忽視傳統教學的功能,又要構建新的課堂平臺,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互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二、混合式教學應用在經濟法課程中的優越性
經濟法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面向經管類專業學生的經濟法課程在教學側重點和培養目標上都不同于法學專業,但至今普遍的教學方式還是教師“灌輸說課”,雖然加入多媒體、案例教學等,學生參與、師生互動仍然欠缺,經濟法課程性質與授課對象等決定了混合式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有良好的適用性和優越性。
(一)有助于解決教學中學時緊張的普遍問題
在經管類專業的必修課中,經濟法是唯一的法律課程,因此被賦予了過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的法律教育都被寄托于此課程,經濟法內容本就繁雜,涉及多個領域的部門法,而為了向這些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目前幾乎所有面向經管專業的經濟法教材都又加入本不屬于經濟法范疇的內容,諸如合同法、訴訟仲裁法、甚至民法總論的內容,教學章節“臃腫不堪”,教學時間卻只有50左右課時甚至更少,面對完全沒有法律基礎的經管專業學生來說,學完所有章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引入混合式教學,則可以把一部分教學內容轉移到“線上”進行,或者讓學生提前預習,節省課堂講授時間,或者直接讓學生課下自學,只需在線提交接受教師的網絡評價檢測,這種多重課堂的同時學習,可以緩解捉襟見肘的教學時量,同樣學時下可以達到更多的教學容量,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效率。
(二)有助于解決教學中教材內容滯后的問題
法律課程尤其是經濟法都會面對制度更新的問題,我國目前快速的市場經濟建設和城鎮化進程決定了相當長的時間里經濟法的相關制度內容(比如公司、證券、社會保障等方面)會更新較快,而教材往往有一定滯后性,在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某些章節不能依賴教材、內容需要修正的現象,而開放在線學習則無須顧慮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從網絡中獲得最新的法條、資訊,充分利用網絡數據庫的及時更新為教學所用,能有效減少教材內容的滯后單一,海量的網絡資源可以給予學生更大的信息量和最新的知識視野,對學生來說時效性與生動性兼具。
(三)有助于解決法律課堂中案例教學事倍功半的問題
案例教學已經成為法律課堂必不可少的環節,而案例的選擇、問題的提出、環節的設計、時間的把控等都是需要教師考慮的因素。傳統教學中,案例及問題一般選自教材或參考書籍,課堂上對于案例的陳述和熟悉就要花去一定時間,且案例往往老舊。而加入互聯網工具,則教師可以事先從經濟法的案例數據庫或直接網絡搜索最新的熱點案例,按章節師生共享,上課時教師甚至無需事先準備,隨機調取,或者要求學生課前了解數據庫中某案例,課堂時間直接開展討論,完成問題。教師可以及時更新補充案例數據,可以將社會熱點、最新典型案件納入其中,改變傳統教學中開展案例教學耗時耗力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構建經濟法教學中的新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雖然是目前高教研究中的熱點,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其適用仍應因課而異、因人而異。經管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更強調的是應用性和啟發性,避免過多抽象的法律原理的研究,針對目前經濟法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性教學欠缺、課程內容設置不當等問題,引入新型的混合式教學,即改變單一的固化的教學模式,構建實體課堂、網絡課堂、實踐課堂等多重課堂來組成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既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和監控作用,又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熱情,增加教與學各種形式的互動。
1.利用網絡工具,傳統課堂與網絡課堂并重。
混合式教學的亮點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教師在實施課堂傳統授課的同時可以開拓另一陣地,利用手機APP應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學生課下的自主學習,隨時學習。如今已有不少高校購買網絡平臺產品供教師登陸使用,教師把經濟法中的熱點案例、重要原理、可以由學生自學的內容,用文字或微課的形式放在平臺上,或者把教學內容分章節和知識點錄制成微課程,要求學生課下點擊學習,教師布置作業和任務,學生要及時完成作業并提交到平臺上,教師應對學生上傳提交的作業進行評價與反饋,通過監控學生登陸時長、點擊次數、提交作業等進行評測和排名,作為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設立個人微信公眾號或APP應用的方式,打造互動平臺,把所需講授的知識點或者是與經濟法有關的案例視頻、法律動態、學術研究做成專題,推送到手機客戶端,學生只要關注該公眾號,即可隨時隨地學習查詢,并且可以和老師實時語音或文字溝通,便于提問和答疑,師生互動相較于傳統更為便利和頻繁,對于教與學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增加學生平時的碎片化學習,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更深層次的作用,可以模糊傳統課堂界限,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桎梏,構建課上課下隨時隨地學習———即泛在學習理念。
2.實施翻轉課堂,增加互動參與。
翻轉課堂的理念最早由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教師提出:即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師生解答疑惑、匯報討論的過程,即形成了一種“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的新型教學結構[3],也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一種典型體現。經濟法課程自學性較強,又可以進行案例教學、分組討論,因此比較適合嘗試翻轉課堂。首先,教師把本次授課的知識點講解通過各種形式制作,或者讓學生自行搜索下載相關資料,讓學生提前在線學習,這些學習資料可以是教師自己的課件、錄制的微課,也可以是網絡開放搜索的教學資源、案例視頻,對于抽象枯燥的法律原理通過各種形式更加生動、通俗的傳達,保證學生學習興趣和接受能力。進入到課堂教學階段,教師不必再重復理論,提出本課要解決的任務即實踐案例,可以讓學生對照理論嘗試適用法律進行分析,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難度層次,案例先易后難,學生可以分組也可以單獨陳述自己的判斷和理由,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扮演旁聽者和節奏的掌控者,必要時給予啟發或者發起辯論,在知識的反復陳述和觀點的反復碰撞中,盡量由學生自行得出接近正確的結論,最終教師回答疑問,強調教學的重點并布置下次翻轉課堂的資料。當然這樣的翻轉課堂效果如何,關鍵還是教師應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對于課堂討論中題目的設計、討論模式的選擇都應事先考慮,并預想整個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意外問題。
3.在實踐課堂中引入模擬法庭。
模擬法庭作為法律實踐教學的常見模式,在許多法學專業里普遍設置,但在非法學專業中應用較少,在此加入模擬法庭的教學環節,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度都是很好的途徑,也能夠間接督促學生掌握相應實體與程序法,提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是能夠達到教學效果的生動方式。在經管類專業學生中開設模擬法庭需要注意面對幾個問題:首先,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法律實務經驗和法律原理知識,從模擬審判的案例選擇、訴訟流程、法律適用、分組討論、評析總結,都需要教師事先作出周密安排和精心設計,教師是模擬法庭活動背后的主導,把控好節奏和時間,在庭審中如果學生出現錯誤、卡殼等問題時,可就地分析糾正。其次,給學生充分的庭前準備。因為是非法學專業,學生應提前熟悉訴訟流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法庭旁聽或者播放庭審視頻,也可以布置學生事先從網絡平臺自行查找學習,在案例選擇上可以選擇經管類學生較為熟悉的公司企業、合同類的典型案例,若有教師本人經歷或者的案件則更合適,對于案例涉及到的理論和法條,學生應理解熟悉。第三,角色分配的問題。鑒于模擬法庭參與人員畢竟有限,在角色分配上盡量做到全員參與,避免一部分學生只能旁聽的局面,可以設置調解程序、一審、二審程序,每段程序換不同的同學[4],增加第三人、證人、鑒定機構、律師助理等出庭人次。最后,教師應注意庭審結束后的總結評價環節。從程序操作、司法文書、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點評和糾錯,并給學生打分評級,作為課程考核評價依據之一。
四、結語即反思
總之,在經濟法教學中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大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教與學和諧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其具體的教學方法還可繼續探索嘗試,但是顯然不管如何這種教學活動的成功,都需要教師精心的課前準備和設計,也需要依靠互聯網軟件技術,這對于教師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著教師不光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與時俱進的學習教育技術,更新教學理念,實際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另外值得思考的是,針對于經管專業的經濟法課程,其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混合”應該并不僅僅是線上和線下兩種學習形式的結合,即便線下,實踐中也可以拓展不同類型的課堂和手段;而對于互聯網,不管何時網絡資源和各種平臺之于教學只是工具之一,依賴或是拒絕都不是明智之舉。當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備受推崇告訴我們,教學者應該在尊重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在教學環節、培養目標、實踐應用等各方面,打破過去孤立、固化、單向的形態,構建更加開放、更加注重學生個性、更加有利實際應用的教學模式。
作者:王一帆 單位:阜陽師范學院 商學院
摘要:
《經濟法》課程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應被忽視;任課教師應當在《經濟法》課程第一堂課上對學生強調《經濟法》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對《經濟法》課程有清晰的認識?!督洕ā氛n程的教學內容應以會計各類資格考試的內容為基礎,并與其他的課程如《稅法》、《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等相銜接。
關鍵詞:
三本院校;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
一、《經濟法》課程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性被忽視
《經濟法》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經濟法》課程是會計專業各類考試的必考課程之一。從學生選擇會計專業開始,就注定了與《經濟法》課程一生相伴;《經濟法》課程貫穿會計專業學生會計職業生涯的始終,《經濟法》課程能決定會計專業學生會計職業生涯的高度。會計專業的資格考試,從低到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初級會計師考試、中級會計師考試、高級會計師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這五個層次中,目前有四個層次需要考試《經濟法》課程,即: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初級會計師考試、中級會計師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經濟法》課程是必考科目,只是在不同層次的考試中,名稱不一樣而已。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名稱為《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在初級會計師考試中,名稱為《經濟法基礎》;在中級會計師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中,名稱為《經濟法》。由此可見,《經濟法》課程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經濟法》課程能決定會計職業人員的執業質量。會計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會計職業是“在刀尖上跳舞”的職業,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會計崗位是社會上所有單位不可或缺的工作崗位,會計人員每天在與數字、金錢打交道。很多單位存在的違法亂紀現象,均需要通過會計崗位進行賬面上的“合法化處理”。眾多會計從業人員,或者迫于單位領導的壓力、或者出于法律觀念淡薄,或提供虛假的會計證明、或疏于履行該有的監督之責,使得違法亂紀行為屢屢得逞。因此,會計崗位的特殊性要求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具有嫻熟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有較強的法律觀念。從某種程度上講,經濟法律知識能決定會計職業人員的執業質量和職業生涯。與《經濟法》課程在人才培養體系中重要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情形是:《經濟法》課程的重要性卻被實實在在地忽視了?!督洕ā氛n程重要性被忽視的體現就是課時的縮減。筆者曾在多個三本院校做過調研,《經濟法》課程的課時被縮減是眾多三本院校會計專業共存的現象。
二、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進
(一)任課教師須在《經濟法》課程的第一堂課上對學生強調該課程的重要性
雖然每所三本院校均會在新生入學后對新生進行專業教育,但是入學專業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眾多三本院校將《經濟法》課程開設在第三學期或者第四學期。經過一年多的大學生活,學生已經開始思考自己的專業出路、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很多學生也已經參加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甚至有的學生已經開始籌劃初級會計師以及中級會計師的備考事宜。此時再對學生強調《經濟法》課程的重要性,相信學生會有切身的體會。更有甚者,不用任課教師強調,學生自己也會明白哪些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筆者從事三本院校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工作已經5年有余。在筆者的《經濟法》課堂上經常有學生帶著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復習資料,并在課間休息時間向任課教師咨詢不懂的題目或者知識點。因此,任課教師在第一堂課上強調《經濟法》課程的重要性,要比在入學專業教育時強調《經濟法》課程的重要性,其效果更加明顯。
(二)任課教師須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該課程沒有興趣,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筆者曾經在武昌工學院和武漢工商學院做過問卷調查,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看法驚人的一致:《經濟法》課程理論高深、內容枯燥,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產生如此誤解,責任在于任課教師。任課教師講授的內容空洞,如何讓學生產生興趣?任課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任課教師自己沒有理解知識,又如何讓學生理解知識?又如何向學生傳授法律條文如何應用?有的任課教師上課就是念PPT,以至于學生戲言:《經濟法》老師就是念經,《經濟法》課程就是催眠。其實不然,法律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經濟法亦然。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經濟法也應該很精彩才對。因此,作為《經濟法》課程的任課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專業技能是第一要務;運用自己的知識魅力、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產生興趣則是《經濟法》課程任課教師的迫切現實。
三、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的講授內容需要厘清
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初級會計師考試、中級會計師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經濟法》課程的考試內容各有不同、各有側重。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會計法律制度;支付結算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財政法規制度等。在初級會計師考試的《經濟法基礎》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經濟法概述;勞動法律制度;支付結算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等。在中級會計師考試的《經濟法》課程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經濟法概述;公司法律制度;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合伙企業法律制度;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商業銀行法律制度;保險法律制度;外匯管理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擔保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其他法律制度,如專利法律制度、商標法律制度等。在注冊會計師考試的《經濟法》課程中主要涉及的法律制度有:經濟法概述;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合伙企業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企業破產法律制度;票據與支付法律制度;企業國有資產法律制度;反壟斷法律制度;涉外經濟法律制度等。三本院校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會計資格考試的內容為基礎,與其保持一定的銜接。鑒于會計專業已經專門開設有《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稅法》等課程,《經濟法》課程的講授內容就無需再涉及財經法規、稅法的內容;《經濟法》課程應以經濟法概述、企業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勞動法律制度、票據法律制度等為主要內容,適當兼顧初級會計師考試《經濟法基礎》以及中級會計師考試《經濟法》的內容,以培養初級會計師為主要目標。
作者:張榮健 單位:武昌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摘要:
案例教學法,以案例教材的具體事實與經驗作為討論的依據。在經濟法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協助學生進行問題回答、傾聽、回應挑戰、鼓勵學生發言、問題解決的引導、預定假狀況,最后并能歸納與總結,是多重角色扮演者。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經濟法;高職院校
1應用于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1)提高經濟法的教學質量。
高校經濟法課程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很多教師會選擇使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但也只是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傳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容易造成學生視覺疲勞,不能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可以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不再迫使學生依靠記憶力記住枯燥的法律條例,通過真實案例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切身體會案例分析的過程,由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經濟法教學內容中的重點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質量。
(2)貫徹經濟法的教學理念。
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經濟法課程教學主要是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與真實生動的經濟案例結合,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經濟法相關的知識內容,改變了傳統枯燥無味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生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經濟法課程的理論知識,同時有利于教師深入貫徹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教學理念,促進經濟法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從根本上提高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質量。
(3)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對經濟法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是依靠強行記憶的模式,不會重視理論知識的本質和內涵,不能透徹分析和理解經濟問題,無法將經濟法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于實踐中,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勉強學習,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學生在進入工作階段之后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不足,制約了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在對真實經濟案例進行剖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方式,轉變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能夠表達個人對案例的想法。由此,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經濟法課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專業人才。
2應用于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
(1)案例選擇。
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合理應用的前提是正確選擇教學案例。教師獲取經濟案例的渠道較多,包括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教師在看書看報的過程中要注意摘錄與經濟法相關的案例,在收看與經濟法相關的電視節目時也要注意記錄有利于實施課堂教學的案例,例如《今日說法》、《法制進行時》和《經濟與法》等。教師在收集案例的過程中可以將能夠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案例篩選出來,為教學準備積累案例資源。
(2)案例展示。
教師在課堂上將精心選擇的經濟案例向學生展示,可以有效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帶著疑問深入分析案例內容,為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拓展思路。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支持,將案例以視頻、音頻、圖像、文字和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改變傳統枯燥無味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提高案例展示的真實性與生動性。視頻、音頻等教學素材能夠為學生創建真實的案例情境,從根本上提高案例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在業余時間喜歡觀看的經濟法電視節目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作為課堂案例輔助教學活動的實施。
(3)問題設計。
問題設計是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該教學過程中不但可以使學生回顧和理解已經學過的相關知識,又能夠使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綜合運用知識進行實踐的過程。當學生面對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案例時,第一反應是被案例吸引,緊接著提出各式各樣的開放式問題。教師通過將學生問題的整合、分類,與教學案例中的經濟法知識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總結出案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再組織學生開展分組討論。
(4)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關鍵部分,更是學生參與程度最高的教學環節。課堂討論可以包括全班共同討論和分組討論兩種模式。在課堂討論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和評價者,一是要注意觀察學生分組討論的情況,對于偏離案例的討論要及時引回主題;二是在小組代表發言時要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從更深層次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判斷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應用于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反思
在案例選擇方面,由于目前高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教材并沒有完善的案例配套,即使教材中有些經濟案例,也僅僅限于文字描述案例,甚至案例已經過時,不在適用于課堂教學。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仍然存在案例明顯不足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積極準備科學合理的教學案例,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在學生學習方面,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師與學生處在相互平等的位置上進行交流,及時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念,防止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學習,從根本上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在剖析案例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為學生順利就業奠定堅實基礎。在教師教學方面,高校要注重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活動,或者以輪崗方式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使教師能夠充分適應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尤其是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經濟法課程教學,注重的是案例分析的實踐技能提高,理論知識教學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培養了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解決了傳統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瓶頸問題。
4結語
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經濟法課程教學模式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由此,高校要加強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經濟法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也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精心準備科學合理的教學案例,確保案例的真實性和趣味性,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作者:李菁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
摘要: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面向學生專業廣泛,課程內容涉及面寬,與法學專業相比,教學目標具有差異。當前,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基礎薄弱,對課程認識不足,教師教學方法傳統、陳舊。因此,在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應根據不同經濟類專業學生的需求,合理設置經濟法教學內容,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經濟法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懂經濟、懂管理、懂法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上。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與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之間存在多方面的聯系,如兩門課程在名稱上相同,在內容上也存在一致性和共通之處,而且往往都是由法學專業的教師教授。但是,與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相比,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學生所涉專業廣泛,課程內容涉及面較寬
應用型本科高校吻合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財務會計、工商管理、市場營銷、金融及電子商務等經濟類專業都開設了經濟法課程,開設該門課程的專業非常廣泛。經濟法課程體系本身比較龐雜,涉及到法學基礎理論、民法、商法、行政法、訴訟法等知識,雖然從理論深度上講要求不高,但其所涉及到的內容甚至超過了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
(二)與法學專業相比教學目標具有差異性
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能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而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學生從事法學研究或法律實務工作,決定了兩個專業的教學目標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首先要培養經濟類專業學生的經濟法律意識,在具體的經濟實務工作中增強守法、用法意識,牢固樹立“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理念;其次,在課程內容上,要注重增加知識面的寬度,降低理論深度,將課程目標定位為使學生“懂”法“、用”法而不是“精于”法“、研究”法。
(三)要求教師具有法學和經濟學專業的復合型知識體系
授課教師應在扎實法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熟悉經濟、管理等經濟學領域的知識,將經濟法律法規的學習和理解融入經濟類專業學生所熟悉的經濟專業知識體系內,既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經濟法入門難、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為經濟類專業培養通經濟懂法律的應用型人才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對課程認識不足
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時存在著一些問題:從客觀層面來看,經濟類專業學生欠缺法學專業的基礎知識背景,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內容理解起來相當吃力,結果使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興趣;從主觀方面來看,有些經濟類專業學生并沒有把經濟法當作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看待,缺乏學習熱情和動力。
(二)教學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
不同的經濟專業對經濟法知識的內容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應該各有側重。如市場營銷專業,除了要重點學習市場規制法方面的重點內容外,還需要著重介紹民事制度、合同法、廣告法等法律制度;財務管理或會計專業,則應當著重介紹財政法、稅法、會計審計法、票據法等法律制度。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校及教師卻忽視了不同經濟類專業學生對經濟法知識需求的差異性。
(三)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實效性
理論傳授是傳統經濟法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師往往只注重對現行法律規定的解釋和闡述,只注重教材上的理論內容,不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教師的“滿堂灌”使得教學過程沉悶乏味,即使偶爾組織一些課堂討論、案例分析,也是教師分析為主,經濟類專業學生因為缺乏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法律思維而無法參與,不能形成良性互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正確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要使經濟類專業學生在通曉經濟法律的基礎上,具有分析和處理經濟活動中法律事務的能力,僅僅依靠課堂上教師對經濟法知識的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在經濟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教”“學”并重,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教學模式,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其次,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是經濟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的落腳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實踐能力,最具實效的途徑是案例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案例素材的選擇,同時考慮到經濟類專業學生貧于法律知識和法律思維,要對案例的內容和難易程度作一定的處理,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展開討論,寓理論于案例之中,通過討論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根據專業特點恰當選取和處理教材,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在經濟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材的選取直接關系到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的選擇,選擇教材的時侯,要考慮到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同時,要根據專業特點合理構建課程教學內容。經濟法課程涉及的法律、法規眾多,教師必須針對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有選擇、有重點地設置教學內容,關注不同專業對經濟法律知識需求的差異性。授課教師要對每一章節的內容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安排,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程設計與專業結合緊密,能夠在有限的課時里將最需要的、最實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達到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三)契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不斷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教學法中,教師應善于置疑設問,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在掌握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難點進行針對性的講授,為學生系統地獲取知識提供保障。教師在教學中應使用多媒體設備,將有關經濟法的新知識、新信息直觀地傳遞給學生。在經濟類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要合理安排內容,科學把握每節課的課程容量,給學生留出思考和接受知識的時間。生動的案例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可以增強學生對法律的感性認識。在案例教學法中,選擇恰當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案例選擇,圍繞專業特點盡可能選取貼近學生實際的案例,同時要對案例材料的內容和難易度作必要的處理,循序漸進地對案例展開分析和討論,教會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組織課堂討論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討論教學法由教師給予啟發性的提問,以引導學生的思路為主。但是討論法的運用除了需要提前布置學生預習之外,還需要充裕的課時,并處理好學時過少和教學進度的問題。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組織和引導對問題的分析,及時總結學生討論的核心和重點,使學生的討論有始有終。
作者:王艷 單位:長治學院法律與經濟學系
[摘要]
經濟法概論作為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的專業性和綜合性較強,內容極其繁雜,且難以掌握,相應地,授課難度就比較大。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中的首要問題。案例教學法無疑是一種有效措施,本文將通過分析該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分析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必要性,提出該門課程在教學中的創新探索。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經濟法;教學方法
傳統的經濟法課程教學多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在課堂上,教師以經濟法教材作為授課的唯一基礎,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灌輸,追求將教材中的全部內容都無遺漏地講到。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師生在課堂上的有效交流和互動,不能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導致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筆者認為:在經濟法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有助于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目前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的現狀
對于經濟管理類學生,經濟法課程是一門必修課,必須認真對待。但面對如此枯燥的課程,學生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學習效果較差。就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來看,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學生基礎薄弱,教學手段陳舊,教學效果欠佳
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知識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差,讓他們學習單純的理論知識和一些法律條文有相當大的難度。經濟法概論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多,但教學學時較少,有限的課時無法容納經濟法浩瀚的內容,任課教師因學時過少和教學進度的壓力,往往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在講臺上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講,但學生基礎弱,聽不懂,就會覺得這些法律條文枯燥無味,抽象無趣,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必然無法令人滿意。
(二)傳統學習效果評價方式阻礙了對學生素質的提高
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一直影響著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體制,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考試這個中心而展開,學生的任務主要在于積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應試技能,考取高分,讓分數來作為測評師生成績的重要依據。在這樣的傳統學習環境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考高分,這樣就使得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無法得到很好的鍛煉與提高。
二、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經濟法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得比較緊密的課程,它對教學要求比較嚴格,離開具體實踐,理論會顯得抽象、空洞、枯燥,無法將理論闡述得透徹、準確到位。所以,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始終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身業務能力提高而進行。特別是針對高職學校的學生,更應以就業為導向,充分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激發出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的意識,就可以更好地實踐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形成必要的職業技能和養成正確的職業觀念。例如,在講完了企業法和公司法這兩章后,結合學生就業的情況,讓學生思考:如果自主創業的話,你會選擇哪一種企業形式?大學畢業以后參加工作,很多學生會選擇租房子,那么在簽訂租房合同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如果發生了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因此,在講授合同法這一章的時候,所選取的案例不光要讓學生有興趣,更主要的是使他們重點了解合同的訂立、解除和發生糾紛時的解決途徑,建立起自身的維權意識,掌握好維權的方法。因此,真實的并相對容易理解的案例可以增加他們對現實生活中風險的了解,使他們運用已有的法律知識進行案例分析,更好地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組織實施
(一)精心設計組織案例
案例的選取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效果,結合高職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特點,教師在選取案例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案例必須來源于真實的事件,源于實踐。教學案例必須源于現實的社會實踐,在編寫和選擇案例時,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使教學案例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最終使學生能夠把在案例教學中所學到的理論運用于實踐。
2.案例內容要跟教學知識點相吻合。這一點就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備課,要根據所選案例的主題,將案例的內容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兩者相輔相成,方能起到預想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分析案例
在確定了教學使用的案例之后,就要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教師在介紹案情后,提出有關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法理論和有關法律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可分小組討論,也可以大班討論;可以先合后分,也可以先分后合。通過大家的群體智慧力量,將案例分析得多樣化、透明化、觀點全面化以及方法周全化。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教學模式。案例的選擇應重視符合“三實”(實戰、實用、實務)帶動“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要求,尤其要重視一個“實”字,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可以有實際作用的,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及探究欲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常見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種:列舉案例法、講評案例法、討論案例法。
1.列舉案例法。是指在授課中,教師為了更具體形象地闡述重點難點而列舉一個或一組典型案例,列舉的案例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也可以是為教學需要對真人真事進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比如,在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時,我會讓學生關注一下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這個節目里面的案例都值得大家去深思,而且通過電視把整個案例形象逼真地表現出來,特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講評案例法。是指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某一教學內容而對某一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從中挖掘出比較深刻的內涵,并通過講評案例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在進行這樣的教學時,可以使用電化教學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審判的錄像片,邊看邊講評。
3.討論案例法。為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鞏固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某一主要章節講授完后,組織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教師需要事先準備有針對性和難度的案例??梢圆捎梅纸M研討、課堂上辯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各自的角度剖析案例,闡述自己的觀點、見解。討論結束后教師應當指出本次案例討論所運用的理論知識,分析學生的討論思路是否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途徑、手段是否得當,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四、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要想充分實現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作用,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處理好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之間的關系
案例教學法既注重理論教學環節,又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就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之間的關系而言,理論教學為案例教學提供了分析問題的基礎,而案例教學有利于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解決。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采取傳統的講授法從頭講到尾,也不宜將整個課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學。
(二)正確處理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環節的關系
案例教學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學環節,也不能與其他教學環節以及相關學科的教學環節重復,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相互補充,互相促進,以提高會計專業整體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三)在案例教學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組織案例討論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并闡述自己的觀點。要盡力營造一種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參與討論以及樂于表達自己的判斷和看法的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
作者:方英 單位: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
摘要:
經濟法是我校非法學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必修課。從任課教師及學生的反映來看,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通過問卷調查,考察我校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基本情況,從教材、教師、學生、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目前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
經濟法教學;問題反思;解決路徑
經濟法是高校經管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經濟法無論是作為必修課還是選修課,開設的目的均為使學生通過學習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和具體法律規定,掌握市場經濟運行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識,能夠在將來本專業的實際工作中解決相關法律問題。這種培養目標的設置符合目前高校提出跨專業培養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所以很多高校普遍重視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工作,也積累了很多教學經驗。我校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教學由政法學院教師擔任,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如進行經濟法精品課程建設、出版了兩本經濟法教材,但由于學生法律基礎、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的限制,目前在經濟法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質量,是我們今后經濟法教學工作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掌握仰恩大學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現狀,筆者對13級和14級的會計、工商、財管、物流等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4份。同時針對個別問題對學生和授課教師進行訪談。問卷和訪談的內容涉及教材、學生、教師、教學方法等課堂教學要素。
一、我校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基本情況
目前,仰恩大學非法學專業中開設經濟法課程的有工商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市場營銷、物流等共計6個管理類專業。從這些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經濟法課程較受重視,均被設為專業必修課,總課時為48學時。近三年來,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的教材均采用政法學院老師編寫的教材并由該學院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經調查,經濟法課程普遍受到非法學專業學生的重視。2014級和2013級的管理類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有89.44%的學生認為經濟法課程對自己重要,只有10%的學生認為不重要。對學習經濟法的目的,絕大部分學生也形成了積極正面的認識。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有90.22%的學生認為學習經濟法有利于將來的就業及自身權益的保護,只有9.78%的學生認為學習經濟法是“學校規定必須上”的事情。筆者于2014年參加福建省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的經濟法學教學研討會,與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福州大學、嘉庚學院等12所省內高校的教師代表進行了經濟法教學情況的交流。相比其他高校,仰恩大學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有自身特色:一是使用自編教材。當其他與會高校代表還在討論計劃出版適用于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材時,我校政法學院已出版了兩本適用于經管類專業的經濟法教材,《通用經濟法》和《實用經濟法》,分別于2010年和2013年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而后者是在完善前者的基礎上,為我校非法學專業本科生“量身定做”的經濟法教材。二是重視經濟法教學。目前我校非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均把經濟法放在專業必修課里,而與會的絕大部分高校的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性質定為選修課。三是經濟法的教學契合非法學專業的專業課教學。例如管理專業的“三創精英班”的經濟法教學,緊跟“三創精英班”專業課的教學,強調經濟法的教學也要為管理專業的創新、創優和創業人才培養服務。
二、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校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有一定的特色,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有:
(一)教材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教材是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依據,一本好的教材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目前,我校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是學院老師編寫的專為經管類專業使用的經濟法教材。這本教材雖然注意到了法學專業與非法學專業在學生的法律基礎和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注重實用性,但在內容上仍有不足:一是只考慮了一般教學需要,而沒有具體的專業針對性,即沒有跟授課學生的專業緊密聯系起來。二是落后于現實生活。由于國家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在進行調控經濟時出臺了大量的經濟政策,而且隨著國家發展方針的調整,經濟政策也隨之發生變化,但這些經濟政策及其變化不能及時反饋到教材中。
(二)教學內容沒有專業針對性
正如上述所講,我校非法學專業使用的經濟法教材充分考慮了非法學專業的一般教學需要,在內容安排上不限于部門經濟法,還包括民法、商法的一些內容,體系龐大而豐富。那么我們授課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是如何選擇教學知識體系的?筆者收集查閱了學院擔任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師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案,發現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按教材編寫教學大綱,把教材所有內容都列入教學大綱內,不符合課程教學大綱編寫原則———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的要求;二是不同專業,包括經濟、工商、市銷、會計等專業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教案,而沒有注意到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性和對本專業領域法律知識需求的不同;三是同一教師在不同時期擔任不同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仍然使用同一教案、教學大綱,完全忽視了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以及法律、國家政策的變化。上述問題歸為一點就是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性,即沒有根據授課學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在專業領域對法律知識需求來確立教學知識體系,而這一問題所帶來的后果有二:一是難以在有限時間(54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二是難以實現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所承擔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性課程的任務。
(三)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此次問卷調查顯示,教師在經濟法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分別占到100%和74.46%。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訪談得知,講授法主要是針對理論基礎知識的講授,注重法律概念、原則的講解。這不容易引起沒有法理、民法等先修課程基礎的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容易變成滿堂灌,最終使學生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而案例教學是法學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教學法。從調查結果來看,老師們也注重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但從實施的效果來看卻不盡人意。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師對于案例教學認識不足,所選取的案例有的比較簡單,主要用來說明概念、分類等簡單的知識,使案例教學變成了舉例說明;有的案例過時沒有時效性,遠離學生生活;而有的案例涉及問題簡單,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難以達到通過案例掌握相關法律知識的目的。
(四)授課教師缺乏相關經管專業知識背景
經濟法課程具有“經濟性、政策性”,內容豐富,且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多學科知識,授課教師不僅要有法學專業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目前我院擔任經濟法教學任務的老師都不是經濟法專業的,同時也無經濟、金融、會計等方面的知識,在知識結構上顯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經調查,這些任課教師均反映,當講授涉及其他專業領域的法律制度,如稅法、金融法、財政法等時普遍感到困難重重。如果老師上課都講得吃力,可想而知,學生也會聽得吃力,既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實現應有的學習效果。任課教師對經濟、金融、會計等其他專業知識的學習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五)學生欠缺經濟法先修課程知識,普遍缺乏學習興趣
此次問卷調查表明,非法學專業學生對經濟法的學習興趣還不夠高,只有27.17%的學生喜歡上經濟法課,63.04%的學生對經濟法課興趣一般,還有7.07%的學生不喜歡經濟法課。授課教師在學院教學座談會上對經濟法教學情況的反映(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學活動參與度低等)也印證了問卷調查結果。從學生角度,分析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一是缺乏經濟法先修課程知識。雖然非法學專業學生在大一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但該門課程的法律基礎部分內容較少,只對我國法律體系作簡單介紹,內容上遠比經濟法課程的先修課程———法理、憲法、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粗略。所以思修課中的法律基礎的教學僅為一般的普法教育,而不是經濟法課程的先修課程的學習;二是對經濟法課程性質及其在專業人才培養中所起的作用認識不足。否認經濟法專業必修課性質,把經濟法的學習當成了普法教育,忽視了經濟法課程已成為非法學專業學習的一部分,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起著基礎性課程的作用;三是學習方法不當。經調查,41.18%非法學專業學生對經濟法的學習基本只有課堂的聽課,21.57%有預習,28.10%有復習和17.65%有看輔導書。即使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有79.89%的學生承認只能完成部分。上述原因造成學生對經濟法的學習有畏難情緒,進一步降低了對學習經濟法的學習興趣。
三、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問題的解決路徑
(一)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合理構建教學知識體系
正如前述所講,我們目前使用的教材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按照教材來授課,同時經濟法課程的課時不超過54課時,要在有限的課時內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需要確定合理的教學知識體系。在確定教學知識體系,需要從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要根據授課學生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經濟法教學目標。我校辦學定位是教學應用型本科高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都立足于培養本專業領域內的應用型人才,要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經濟法基礎理論和法律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和知識分析解決本專業領域的法律問題的實務能力作為經濟法課程目標。其次,要根據具體專業的經濟法教學目標選取教學內容,構建教學知識體系。如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可以重點講授與工商管理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制度,如公司法、合同法等。會計專業的學生,稅法、財政法、金融法應重點講授,而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合同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應當作為重點章節等等。再次,需要考慮教學內容體系的完整性。經濟法基本理論部分要保留。最后,還需要處理好經濟政策與經濟法規之間的關系。國家在管理社會經濟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出臺相關經濟政策,如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等。這些經濟政策有些是貫徹執行經濟法規的,有些則與現有的經濟法規相矛盾,這需要授課教師作出解釋,以免使學生產生混亂。對相關法律的立、改、廢情況也要關注,及時補充相關法律知識,不斷更新教學。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
目前教師在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正如前述所分析,這兩種教學方法均有不足的地方,其實“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經濟法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討論法、參觀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任何一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都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要相互協調和配合運用。在上述多種教學方法中,筆者認為要加強實踐教學。早在1999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5條就規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21世紀高校教育也提出了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高素質的培養包括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實踐教學是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這也與我校的應用教學型的辦學定位和各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同時經濟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需要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按照現代教學理論和有效教學模式,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①,而實踐教學能使學生最大程度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來。如何進行實踐教學呢?授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做好案例教學。
正如調查顯示,案例教學是我們在經濟法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做好案例教學,要做好三個環節。首先要精選案例。在選擇案例時:一是盡量選擇綜合性案例,內容能涉及到某章或某幾章的主要知識點。案例如果過于簡單僅涉及某個法律概念而沒有難度,難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二是選用法院公開的與授課學生專業有關的案例。這種已經法院判決的案例有三點優勢:(1)真實又與專業有關,學生有熟悉感,能引起興趣;(2)附有判決,通過判決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實務中法院對法律規定的理解以及法律原理的運用(如瀘州二奶繼承案);(3)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司法案例,若發現判決與原理不同時,啟發學生思考這種不一致究竟是理解的錯誤還是原理本身的問題。三是在選擇案例時,還要注意案例的時效性。由于法律的修改,有的舊判決已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了,這種司法判案就不能再使用。其次,導入案例。案例既可以在新知識講授前引入,由此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可以在新知識講完后引入,提出問題,讓學生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此外,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可以結合討論法。讓學生分組討論分析案例,在討論過程中可以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站在不同當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只作指導,不給答案。最后,教師結合授課內容及法律規定點評案例。
2.采用模擬法庭教學。
選用典型的經濟法案件,對學生進行角色分配,在法庭上運用經濟法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實踐教學方法對于非法學專業學生是比較新穎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措并舉,完善教師背景知識結構
教師的教學素質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素質包括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能力素質。在專業素質提高方面,作為擔任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師,除了要具備法學專業知識外,還需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知識。作為法學專業教師,往往缺乏的是經濟、管理類的專業知識。法學專業教師如何提高這方面的知識?筆者建議,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看書或網絡教學視頻學習,如MOOC等。還可以去經濟學院或管理學院旁聽相關經濟管理類課程,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關心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了解當前經濟生活熱點問題,敏銳捕捉經濟熱點事件所包含的經濟法律制度問題,把涉及相關經濟法律制度的經濟熱點事件引入教學中。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學科本身感到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去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否則,學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強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①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做好經濟法教學很重要。學習興趣既可以是學習的原因也可以是學習的結果。對于授課教師而言,授課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對經濟法學習的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經濟法的意義,明確經濟法的教學目的就是學習有關經濟的法律知識用以解決經濟管理領域的法律問題,這有助于將來的就業工作;其次,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授課,僅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很難讓欠缺經濟法先修課程基礎的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最后,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使用圖片、表格、動畫等技術展示教學內容。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授課內容,容易有成就感,自然就會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我校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效果的提高,除了要解決上述主要問題外,還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完善經濟法課程的考核。單純依靠期中、期末考試來評定學生的成績,過于簡單,也不科學。應采用多種考核方式全面評價學生成績,注重平時考核,包括出席、回答問題、作業、課堂討論等,既要考核理論能力也要考核實踐能力。二是合理安排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時間。目前我校非法學專業經濟法的課程排在大二上學期,這種安排不盡合理。因為經濟法的教學內容要與授課學生的專業相結合,而這時候授課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基本還沒開始,既無本專業知識又沒有專業意識,這必然會影響到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效果。所以,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最好安排在本專業課基本學完之后。
四、結語
隨著我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積極有效地解決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文對我校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從課堂教學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四個方面分析了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從構建合理的經濟法教學知識體系、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完善教師知識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路徑來解決。上述路徑的采用,要緊緊圍繞提高經濟法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來進行,使經濟法課程真正為非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發揮基礎課程的作用。
作者:王曉麗 鮑瑩玉 單位:仰恩大學
一、經濟法課程改革的現實意義
《經濟法》課程是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工商管理、電子商務、財務會計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經濟法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本領,運用經濟法律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而“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是高職教育應當遵循的基本理念,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經濟法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職業性。經濟管理類學生就業于營銷類崗位上需要掌握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知識,在工商管理就業崗位上需要掌握企業法、合同法、勞動保障等法律知識,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重點掌握公司法、工業產權法、合同法等。因此,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相關能力”和實踐能力應當成為《經濟法》課程教學的重點目標,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一名擔任高職經濟法課程教學的教師,與課程組的其他教師一起,希望通過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適應將來就業崗位對學生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增強經濟法課程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二、經濟法課程改革的思路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堅持“以能力為本位”,針對高職經濟管理類學生將來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必需的知法、守法、用法的本領和基本的法律意識,以及從事企業相關法律實務的基本操作能力,注重對學生運用所學經濟法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的經濟法律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突出實用、夠用的原則。教學內容涵蓋了學生將來的就業崗位中需要具備的經濟法知識,每個教學內容的內容設計,都是根據學生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要求,做到按需施教,培養學生在企業經營、合同交易、市場競爭等方面相關法律實務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夠運用相關法律解決工作崗位上的有關問題。在有針對性的同時,還注重法律內容的普適性,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基本素質。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
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授課內容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學邊練;方法上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既有理論教學也有案例教學、案例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實戰演練等學生參與性的教學。通過合理選取教學內容開展理論教學,推行與職業能力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既能學習和掌握經濟法的基本原理,又能真實感受到經濟法在提升職業技能以及現實經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經濟法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一)課程內容改革
經濟法課程涵蓋的內容多、涉及面廣,加上課時有限,應當根據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定位與作用構建課程體系。圍繞課程目標細化課程各單元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布局課程知識點、重難點與能力點,并規劃教學資源。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依據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教、學、做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二)教學方法改革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任務驅動、課堂與實訓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實物展示、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實戰演練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提高教、學效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取得實效。
1.加強互動式、參與性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是經濟法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方式。教師通過選取典型、適合的案例,或用于導入學習任務,或在課堂講授中舉例,或以課后作業的形式留給學生。案例應當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和現實性。最終教師應組織學生并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分組討論,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思路。案例教學能夠使學生在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揮團隊合作作用,鍛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現學現用。
2.以學生為主體,豐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
有針對性地設計情景和工作任務,讓學生進入角色,利用所學的知識開展技能訓練。例如讓學生模擬創業過程中的企業形態選擇,制定或修改公司章程,或者簽訂合伙企業協議。在商務談判中或者經濟生活中起草合同,修改合同條款等。起草在經濟訴訟活動中的起訴書、答辯狀;以及在就業過程中簽訂就業協議。這樣的課程實訓環節設計,相比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會更感興趣,既讓學生熟悉和掌握了經濟法律知識,又鍛煉了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達到活學活用。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
運用集文字、聲音、動畫、圖片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感官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微課、視頻錄像等形式的課程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將教學課件、案例資料、習題集等共享在平臺上,啟發和誘導學生進行課堂內外的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考核方法改革
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決定了經濟法課程考核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是否具備基本的經濟法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因此,傳統的重理論知識考核、單一的閉卷試卷不應當成為考核方式的首選,而應當綜合運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強對過程的控制。例如,評價學生在平時的課堂案例分析和討論中的參與力度以及實踐環節的參與度;各單元練習題和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期末還可以采用開閉卷相結合、小論文、課程報告、口頭答辯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將學生的課堂表現、小組討論、作業、完成實訓環節情況等作為評定成績的重要依據,注重教學過程考核的權重,降低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標對經濟法課程提出了實踐性、職業性的要求。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應當堅持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劉艷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
一、經濟法課程的內容
一直以來,經濟法被學界戲稱為“大雜燴”。法學部門的劃分,一個主流的標準就是調整的社會關系的不同。而經濟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和其他學科存在一定承擔的交叉,比如經濟法主體包括國家經濟管理機關、經營主體、消費主體和社會中間層,其中國家經濟管理機關涉及行政法內容,作為經營主體的公司涉及商法內容,作為經營主體的合伙企業涉及民法內容。而作為經濟法重要內容的勞動法又與社會保障相重合。經濟法作為國家調整經濟運行的法律規范,其內容十分龐雜,包括總論、經濟主體法、市場規則法、宏觀調控法和社會保障法,且不像民法、商法那樣法規集中,僅作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保護法的土地部分就包括《國家建設征用土地辦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诮洕ㄕn程本身的特性,不同專業的教師應當對經濟法的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做到與專業相呼應,有的放矢。以筆者為例,筆者在給法律專業的學生講授經濟法時,必須做到緊扣司法考試,面面俱到。由于法律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的民法和商法基礎,所以經濟主體法重點講授社會中間層,社會保障部分重點講授勞動法,其他內容簡單介紹一帶而過,市場規則法重點講授,宏觀調控法選擇講授。而筆者給會計專業的學生講授經濟法時,往往圍繞會計職稱考試內容,主要集中介紹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合同法、金融法、稅法等內容。
二、會計專業學習經濟法課程的問題
筆者作為專職老師長期活動在教學第一線,為我校醫事法律專業的學生講授經濟法。筆者曾受邀給其他院校的專業比如會計專業教授過經濟法,在講授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
1.培養目標不明確
對于一個專業來說,其所有的課堂設置都應當圍繞著專業本身來建設。這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什么,要為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個專業設置了什么課程,課程在不同學期具體安排,所設課程對這個專業有什么意義,這門課程要達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教學效果,都應當是學校預設好的。所以,在講授前首先應當明確專業的培養目標,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應當根據其培養目標設計合理的授課內容。而一些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并不明確,筆者在受到一次民營學院的教學邀請時,為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向其教務部門詳細詢問授課專業、授課學時、相關課程,而其教務部門覺得奇怪,他們認為只要是同一課程內容應該是一樣的。
2.法律基礎欠缺
筆者受邀給其他院校的會計專業教授經濟法時發現,學生對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十分陌生。過去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是分別設置的,《法律基礎》在高等院校中的時間安排一般是30-40學時,而2006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將這兩門課合二為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據統計授課時間還是30-40學時,以我校為例,總學時48學時,但理論課時僅有32學時,而法律基礎部分一般是8-10學時,類似基本的普法教育,所以學生大都只了解一些皮毛,對專業法律知識所知甚少,沒有積累法律語言,更沒有形成法律思維。筆者在講授經濟法時發現,學生對課堂上老師所提到的法律名詞十分陌生,光介紹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詞就占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教學時間十分緊張。
三、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安排
筆者認為,對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基于專業的特殊性,在經濟法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應當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
1.確定教學內容
對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經濟法是工具,學生應當靈活掌握未來職業過程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了解基本的規范,處理相關的問題。與此同時,經濟法是開啟未來職業資格的“敲門磚”。我國對會計職業資格有一定的要求,無論是初級會計職稱還是中級會計職稱,甚至高級會計職稱、高標準的注冊會計師等,經濟法都是其中必考科目之一,不容回避。比如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需要考兩門,其中一門就是經濟法基礎。由于學時有限,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安排較為緊張,整個課程圍繞會計職稱考試內容,以在章節中介紹重要知識點的形式進行,通過真題和練習題的輔助加深記憶。在教授中按照初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大綱安排章節內容,今天包括總論、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合同法、金融法、稅法、反壟斷等內容。
2.明確教學目標
針對相應的授課對象,應當明確本課程的講授希望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首先,要求學生理解基本的法律條文。針對大量陌生的法律詞匯,了解其基本含義。對復雜的法律條文,不要求學生理解為什么這么規定,只要知道是什么即可。其次,培養基本的法律思維。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加強案例教學,要求學生面對具體的案件,有獨立的分析和解答能力。最后,有基本的實踐能力。例如:能夠制作簡單的合同,懂得基本的勞動權利和維權路徑。
作者:連婷 單位:遼寧醫學院
1經濟法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依據
經濟法作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所有工程類專業的選修課,是高校中開設最廣泛的法學課程。為了能保證完成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目標,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經過若干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并完善經濟法課程體系,形成以日常實務性教學內容為主,將真實案例納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和演練,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支撐,有效配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新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在獨立學院已經開始的“3+1”人才培養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根據教育部關于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規定,針對不同課程模塊,根據不同專業不同的前后續課程,修改、制定適合不同專業使用的《經濟法學教學大綱》,根據不同的專業在教學內容上不僅要保證經濟法整體內容的完整性,又要力求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體現出廣泛性、開拓性和前瞻性。經濟法作為一門新興的法律部門,具有較強的時勢性、開放性及回應性,理論體系包含了法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和原理。與傳統的法律部門相比較,經濟法體系化程度與規范性程度存在明顯差異。
2經濟法實踐課程改革前期工作
2.1根據“3+1”模式修訂經濟法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
所謂的“3+1”人才培養模式即將傳統的三年半理論課程和半年的實習及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模式,改成三年時間完成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等課程的教學,一年的畢業實習及論文提前到第七學期開始,七八學期主要是實踐教學環節。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結構決定著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具有特殊性,既要保證理論知識的系統全面,又要保證實踐環節切實可行,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第七學期增加了法學類課程的實踐環節,其中經濟法課程實踐環節占有大部分比重。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把實踐環節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是一個單獨授課、單獨考察、相對獨立的實踐體系。同時要求學生結合本校的實踐條件,利用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實踐調研報告;聘請法律實務專家擔任校外兼職導師,邀請他們實質性地參與學生培養方案制訂、課程設置和日常教學工作等培養工作。
2.2重構課程體系,制定新的實踐教學大綱
新的培養方案的修訂必然要重新修改教學大綱,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當側重于實務能力的培養,既要掌握扎實的法學知識,更要具備豐富的法律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實務的理念,將法學原理與法律實踐密切結合,將學生對法律實踐的零散認知升華為系統的法律實務能力訓練,成為實務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
2.3編排合理的、實踐性強的指導教材
經濟法是一門實踐性、指導性很強的法律類課程,要重新選定配套教材,并且編寫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經濟法實務實訓規范》,一同作為同步配套教材。教材內容要注意設計合理,實用性強。實踐指導的內容要與經濟法基礎課程的教材結構對應設置,每章都有突出重點及難點、實訓和實踐項目、實務操作和實際判例。教材框架上要便于學生了解總體內容結構,重點、難點是對理論教材重點、難點內容的濃縮,便于學生在學習時抓住重點。
3經濟法實踐性課程改革具體措施
3.1爭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資助
在經濟法實踐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種阻礙,不少問題不是在校內憑借學校和教師的努力就能夠解決的,并且實踐教學往往也是管理類、法律類、工程類課程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因此可以采取各種方式來爭取校外更多的支持和資助。
3.2重視社會實踐的實踐模式
社會實踐是一種重要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把經濟法課程內相關章節所涉及的具體內容和問題,在實踐中去進行檢驗、驗證,從經濟法的實踐教學模式中深化課程內容的學習。這就要求增強普法宣傳,讓學生學會運用已學到的經濟法律知識去解決實踐問題,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深入企業、法院進行實踐性學習,積極參加法律援助活動,使學生具備靈活應變的實踐應用能力。近年來,以法律援助為核心的實踐模式在一些專業類法律院校中較為流行,以專業實習和模擬法庭模式成為實踐教學探索的主要內容。工程類院校在學習完經濟法理論課程后,可以到施工企業為農民工做相應的法律援助和法律宣傳,把培養服務社會的觀念和高度社會責任感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目的。實踐性教學應當重視和支持法律援助活動的主導作用,并以此推進經濟法實踐性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同時要努力獲取國家、社會和學校的有力支持。然而,重視社會實踐的實踐教學模式并不是無章可循的,需要遵循一定的章程,并配備必要的機構和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幫助。
3.3建立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
傳統的對于學生的教學評估體系一般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部分,但是由于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評估體系中沒有詳細的評估標準,對實踐教學的評估體系沒有詳細的評估標準,因此,以往的實踐教學評估常常流于形式,表面化現象嚴重,無法發現教學問題所在,也就不能有效促進實踐教學的發展與進步。實踐教學從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出發,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面對實踐問題時帶著問題去思考、去學習,使法律知識得到升華,應用能力得到培養,這是實踐教學的優勢所在,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實踐教學與傳統的實習課程相對比而言,不僅增加了實踐性,還加強了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的監督和指導,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實踐性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形成自身優勢,追求卓越的教學效果,促進課程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為此,在給學生評分的問題上,要建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套獨立平行的教學評估體系。傳統的對于教師的包括職稱評定在內的評估和評價體系主要是看教師、出版專著的數量和級別,至于教師的教學效果僅是參考項目。而專職于實踐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而且應當花費大量的經歷與時間于學生和教學之上。因此,對于專職實踐教學的教師在學科定位、考評制度方面也應設立與理論教學獨立平行的評價體制。另外,為了提高指導實踐類課程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應當將實踐教學的工作量計入教師教學的總工作量中,并針對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及指導學生改革創新的情況設立一定的獎勵基金,從而建立一套實踐教學激勵機制。
作者:劉曉旭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
一、《經濟法概論》傳統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在不斷地探索、嘗試、改進教學方法,但由于經濟法課程的諸多特性,很多方法仍在嘗試階段,沒有形成統一的模式。
(1)實踐教學欠缺。
經濟法課程實踐性強,然而,學生未能走出校門,對法律實際應用沒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只靠死記硬背。即使學校有實踐教學設備,比如模擬法庭,專業性強,不適合中藥營銷專業的學生。
(2)理論知識枯燥。
經濟法課程有大量的法律法規,很枯燥,如果采用填鴨式灌輸,結局就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臺唱獨角戲,學生在下面睡覺、玩手機、耗流量,精力不集中。
(3)缺乏學習交流。
上課時,教師認真完成教學任務,下課后,教師乘坐校車回家。學生課上課下很少看書理解,很少交流、討論,更談不上將這些經濟法知識進行運用。由于存在這些弊端,傳統的教學方法遠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對營銷專業學生的要求。因此,必須嘗試轉變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學習經濟法的知識,將理論與實際很好地結合,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為此,我們可以考慮將CBL與PBL教學模式運用到經濟法教學過程中。
二、CBL與PBL教學模式
CBL模式即案例教學。這種模式可在章節知識點講解完成后,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教師選取一個能夠把控的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給學生提供一個類似真實的虛擬場景,讓學生利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認真思考討論,并發表觀點,進行自主分析決策。PBL模式是問題引導學習的模式。這種方法的核心是強調以學生為主導,教師提供輔助服務。具體來說,就是在章節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先拋出一個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相關章節的知識,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去發現知識點,并解決這一章節遇到的問題,最后學生自我評價、教師點評,再引出知識點。兩種方式目標一致,注重學生課程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運用多種方法鍛煉學生,通過經濟法的學習達到知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切身利益。
三、CBL與PBL模式在《經濟法概論》課程設置中的實現
《經濟法概論》內容概括起來為三個部分,第一,理論部分,主要是基本概念、發展歷史、現狀等;第二,專業基礎部分,主要是對經濟運行過程中可以遇到的相關法律的介紹;第三,專業方向部分,比如,稅法、金融法、勞動法、會計法與審計法、經濟糾紛的處理方式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基本理論部分,可以采用PBL模式進行教學設計。
比如,第一章,認識經濟法,教師作了簡單介紹之后,可先設計問題,然后把學生分為若干組,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圖書館、教科書等下去認真查資料,第二次上課時學生分組上來講述,每一組都可以進行補充直至知識點理解清楚。各組陳述完后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總結評價,然后由小組交叉點評。最后教師總結,并再次給學生強調本章的重要知識點。
(2)專業基礎和專業方向部分。
這部分內容較多,章節相互獨立但又相互聯系。每一章節內容都與現實經濟運行密切相關,為了能更好地理論與實際結合,這一部分內容可采用CBL模式與PBL模式的靈活組合,通過案例、問題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刻地學習并掌握各章節知識。比如,在合同法這一章,教師講完課程內容之后,可以提供一個案例場景,然后讓學生分組分別扮演訂立合同的雙方,雙方要分別安排合同制定人、合同談判人等,談判人要運用商務談判的知識進行報價、討價還價、簽約等,將商務談判與經濟法進行很好地交叉。
四、CBL與PBL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CBL與PBL教學模式確實能通過角色的轉換,增加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興趣,但在運用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1)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知識需要全面提高。
運用案例教學或者問題教學對教師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案例或問題教學后,學生會認真學習各章節內容,積極思考,會引發出很多問題,包括相關學科的其它知識點,需要教師一一解答,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多看書,增加理論知識,同時,也要能融入到企業等實踐中去,擴大自己的內存,才能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進行知識點的詳細精準的講解。
(2)案例的選擇或者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時效性和開放度。
案例時間上要新,關注度高,而且一定是與本章節聯系比較緊密且沒有明確答案的,學生可以從多角度進行討論、認真思考,最后由教師點評,和學生一起選擇出一個最接近合理的答案。
(3)案例、討論課程上時間的把握。
一個案例有時會討論很長時間,教師對時間要有很好地控制,不偏離課程教學大綱,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很深入地理解。
(4)課程氣氛的控制及學生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在選取表演案例的學生時,雖然是隨機的,但也要考慮學生能把握節奏,控制教學進程。作為營銷班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應該培養自己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等綜合素質,針對較內向的學生,需要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多鼓勵他們鍛煉,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作者:胡期麗 劉維蓉 胡奇志 曾振興 單位:貴陽中醫學院
一、我院《經濟法概論》課程教學的特點
《經濟法》課程是面向我院藥學院中藥學(營銷方向)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作為非法學專業開設的課程,《經濟法概論》課程具有其特別之處:第一,教學定位與培養目標特殊。我院營銷方向經濟法概論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定位于提高中藥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及營銷人員追求交易穩定,確保交易安全,事前防范交易風險的知識和能力。其對中藥學營銷方向學生經濟法教學課程的要求要低于法律專業學生的教學要求。第二,前期理論基礎知識較為薄弱。我院營銷方向的學生前期開設的課程僅有法律基礎一門。要使學生在無太多法學基礎、課業負擔沉重的情況下盡可能掌握與企業經營有關的可操作和實用的經濟法知識,要求就更高。第三,內容多、課時少?!督洕ǜ耪摗氛n程中,需要把握的法律知識涵蓋了民法、商法、經濟法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僅單行法就有二十個左右,而課時數僅72學時,呈現出內容多、課時少的局面。
二、我院《經濟法》概論實踐教學現狀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在高等教育中,實踐教學的地位正愈顯重要。從我院目前的專業計劃來看,《經濟法概論》課程總課時為72學時,其中,理論課68學時,實踐課4學時,課程設置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分配比例懸殊過大,基本上是純理論課程。由于實踐學時的單薄,使得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過于單調。在教學模式上,多采用傳授—接受式、探究式、現象分析式、合作學習式等較為簡單的教學模式,沒有切實地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學模式多樣化的要求;在教學方法上,多是案例討論或給學生播放庭審錄像等,不適應新形勢下高等教育中關于課程設置的要求。
三、對我院《經濟法概論》實踐教學的探索
(一)以實際應用為切入點,加大實踐教學課程比例
目前的教學大綱中,我院《經濟法概論》的實踐教學環節僅涉及兩個章節,即合同法2學時,訴訟與仲裁2學時,共計4個學時。合同法是本門課程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會廣泛接觸到的。訴訟與仲裁是程序法,實踐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學生把握庭審的程序及相關環節。從近年來營銷方向畢業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大學一畢業就面臨著與相關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之需。由于創業的需要,大學生創業之初還會涉及到合伙企業的設立、公司的設立,可能需要向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進行借貸,會涉及到抵押等擔保問題??梢?,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實際運用到的法律知識越來越復雜,對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實踐要求也越高。而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網絡的興起,學生在營銷工作中涉及的票據關系量并不大。因此,以實際應用為切入點,對教學大綱的整體結構應及時作出修訂,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及課時比例。具體修訂為,除原4個實踐學時外,企業法、公司法、擔保法、保險法、知識產權法、勞動法各增加1學時,共計10學時。
(二)切合實踐教學內容,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中心
如今,網絡信息資源豐富,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可適當互換,學生要變為課堂的中心角色,以突出學習的主體性和必要的主動性。在《經濟法概論》實踐課中,對于部分知識,可由學生下去廣泛查閱資料自學,而老師布置實踐作業穿插其中。如合伙企業法中對于合伙企業協議的簽訂,即可采用課下查、課中做的方法,讓學生分組演示協議的磋商及簽訂過程,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
(三)切合實踐教學內容,做到實踐教學方法多樣化
在《經濟法概論》實踐教學的課堂設計中,不僅要運用好傳統的案例教學,更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中最有可能接觸到的相關內容,如合伙企業協議的簽訂、勞動合同的簽訂等,可采用分組角色扮演的方法來進行,讓學生切身體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對于程序性的知識,如庭審過程,可運用視頻或外出觀摩先把握后再設計相關案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再到切身體會,更符合學習的漸進性。此外,在教學中,還可采用小型社會調查等形式讓學生融入社會經濟生活,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社會經濟問題。
作者:劉維蓉 胡期麗 胡奇志 曾振興 單位:貴陽中醫學院
一、《經濟法》的教學思路
高職教學的特色在于側重實務性,認為理論知識“夠用”就好,職業技能更為重要。何為“夠用”呢?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足以支撐其將來所對應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就可以了。而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理論和職業技能技能,取決于市場對該專業適應的職業崗位的要求。因此,要探討法律文秘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思路,必須先觀察法律文秘專業適應的職業崗位。法律文秘專業的設置,是立足社會對既懂法律又懂文秘的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法律文秘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本科院校的法學專業培養目標又不一樣。法律文秘專業所要培養的是面對基層的初級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其所面對的崗位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低層次的律師助理,要求從業人員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識,要懂得幫助律師準備簡單的訴訟或非訴訟的法律文件,處理各種輔助性的事務;第二類是中小民營企業的法務人員或者懂得處理簡單法律事務的文秘人員,一般來說,企業遇到法律糾紛的時候都會考慮找法律顧問來處理,所以企業中的相關法務人員其實還是起到輔助的作用;第三類是法院、檢察院的司法輔助人員,高職畢業生在這類崗位上主要是負責整理文件、速錄等,尤其是速錄工作,法院檢察院的速錄崗位要求速錄人員要懂得各個部門法的術語和基本規則,目的是提高記錄的速度和避免出錯。從上述三類崗位來看,法律文秘專業的學生從事的都是與法律相關的輔助性工作,這些崗位對學生的理論水平要求不高,只要求懂得基本的規則,懂得簡單的實務操作技能即可。因此,在法律文秘專業的法律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沒有必要要求學生掌握太多太深奧的理論,只要掌握與相適應的崗位會遇到的法律實務相關的一些基本理論即可。根據這種職業崗位的要求,我們確立的《經濟法》教學思路就是,以法律文秘專業適應的職業崗位為核心,根據職業崗位業務活動范圍來確定《經濟法》教學內容,根據職業崗位要求的技能來設置實操訓練,使學生不但知法、守法,還懂得在工作中用法。
二、《經濟法》教學內容的取舍
目前市面上很多經濟法的教材在內容體系上都傾向于,先花大篇幅講述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包括經濟法的產生、概念、特征、調整范圍、作用、地位、基本原則、體系、淵源、經濟法律關系、經濟法律責任等,再講各個部門法。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講述各種學術爭議,只需要掌握通說即可。在總則部分,教師需要給學生簡明地講述經濟法的概念、特征、調整范圍、作用、基本原則、淵源、總的體系、經濟法律關系構成要素、法律責任的性質,其他的內容沒有必要贅述。因為作為經濟法學習的基礎,上述內容已經足以支撐學生進入分則的學習。在分則的教學內容選擇上,我們需要考量職業崗位業務活動的需要。以企業中的法律文秘人員為例,作為企業中的法務人員或者準法務人員,從業人員需要掌握如何設立企業,需要掌握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組成和運行規則,需要掌握企業破產的基本流程,需要掌握參與市場競爭的法律底線、經營者在與消費者交易中的義務和責任、法律對產品質量責任的規定、法律對于產品價格的規定、財務稅收制度以及政府采購的規定等,根據這種崗位的需求,教學內容可以這樣安排:在市場主體法的部分,企業法是必須講述的內容,尤其是企業登記制度和企業組織法的內容,還需要講《企業破產法》;在市場規則法的部分,《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責任法》都必然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尤其需要理論結合實訓;《價格法》、《會計法》、《審計法》也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規則;在宏觀調控法方面,大專層次的法律文秘學生進入政府部門管理層的可能性較小,進入廣東地區的金融機構法律相關崗位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宏觀調控法、金融法等內容可以略講或者不講,由學生根據興趣選擇自學,但稅法、政府采購法等內容與企業關系密切,應當把基本規則納入教學內容;在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領域,《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與學生自身以及將來面對的工作崗位都有密切聯系,也應當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另外,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廣告法律規范和環境保護法律規范也可以納入教學內容??偟膩碚f,在《經濟法》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當根據職業崗位要求來設置,并且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彈性安排教學內容。
三、《經濟法》課程的實訓安排
高職院校普遍要求在教學中安排相當大比例的實訓課時。《經濟法》課程的實訓課安排應當盡可能模擬學生將來走上職業崗位的工作狀態。以律師助理崗位為例,假設律師要求律師助理幫忙給客戶準備設立合伙企業或者公司的文件,向客戶解釋設立企業的流程,如果學生在學校就曾經模擬設立合伙企業或者公司,體驗過相關的流程,就能夠比較好地完成這個任務。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法律文秘專業所適應的崗位要求來安排實訓。在市場主體法的部分,可以設置企業申請設立登記的實訓項目,要求學生模擬設立企業,也可以設置企業破產申請的項目,要求學生繪制破產流程圖等;在市場規制法部分,可以要求學生模擬模擬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斷定與投訴、模擬質量侵權的申訴與處理、模擬撰寫投訴書、模擬為企業被消費者投訴做法律風險分析、模擬撰寫律師函、模擬法庭等;在宏觀調控法部分,可以要求學生模擬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和咨詢等;在社會保障法方部分,可以要求學生撰寫勞動合同或者模擬處理簡單的勞動合同糾紛等。這些課堂實訓項目雖然和學生日后遇到的實際工作任務內容不完全一致,但在方法和要求上是一致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日后參加實際工作可以盡快上手。需要說明的是,《經濟法》教學中的實訓項目并不是單純為了讓學生學會解決某個具體問題,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所需要的職業素養。
四、《經濟法》教學方法的優化
法律規則的學習和理解往往需要生活經驗的積累。而在校學生恰恰缺乏生活經驗。《經濟法》課程的很多內容,在學生看來是比較遙遠和無趣的,例如企業組織法,學生往往覺得枯燥無味,認為不如民法和刑法貼近生活又生動有趣。然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當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配合度,師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廣的??梢栽谝粋€新的知識點講述之前,以真實案例來引發學生的討論,共同總結出法律原理;可以在一個知識點講述過程中,舉例幫助學生理解;可以在一個知識點講述完之后,設置案例分析題來幫助學生檢驗和鞏固知識。從教學實踐的效果來看,教師在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時候,要注意三點,一是挑選案例要與時俱進,要盡可能采用最新的真實的典型案例,畢竟如今的授課對象是在發達的信息網絡環境中成長的一代人,最好避免用陳舊的案例;二是講述案例的時候注意設置一系列小問題,引發學生進行階梯式的思考,避免教師一直講,學生不動腦筋等答案;三是在案例討論完畢之后,應當有總結和深化的環節,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實質上是要求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對于《經濟法》教學來講,就是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職業崗位中真實具體的工作任務,圍繞這個工作任務,師生共同學習與這個任務相關的知識點和原理,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執行方案,最后檢查和評價工作過程以及工作結果。使用項目教學法的時候要注意三點:第一,項目的挑選既要符合職業崗位的實際,也要難度適中,避免太難的項目打擊學生效能感或者太容易的項目無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第二,項目的設置要突出培養的能力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第三,項目教學法不能承載《經濟法》的全部教學內容,因為法律課程畢竟還是文科的課程,需要法學理念和人文素養作為基礎,不能把所有的教學內容當成機器零件,只做簡單的拼接,這是不符合法律學科的特點和實際的。
(三)實物展示法
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很有限,對于經濟法所涉及的某些概念理解上會存在困難,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盡可能提供實物或者進行直觀的演示,既能幫助學生理解,也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例如,講述企業登記制度的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真實的企業營業執照圖片;講述非現場購物的無理由退貨的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淘寶的“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圖片;講述不正當競爭的時候,可以向學生展示侵權產品的圖片或者實物等。除此之外,還有多種教學方法可以靈活穿插運用于《經濟法》的課堂教學中去,有助于營造生動活潑、師生互動良好的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程教學目標。
五、《經濟法》課程的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方式有學生學習的指揮棒的作用。如果按照傳統的考核方法,重理論而輕實踐,學生只要期末背背書考過筆試就可以,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往往難以被調動起來,多半是平時不學習,考試前突擊。因此,《經濟法》課程的考核也可以靈活設計,可以把學生平時參加實訓的成績作為考核指標,并加重平時的實訓成績在期末總評成績中的比重,可以達到50%以上,迫使學生必須保證平時要積極參加實訓項目;同時,還可以以小組協作完成的項目作為考核內容,培養學生在工作中團結協作的能力,通過這些靈活的考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職業技能,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達到教學的目的。近幾年來,《經濟法》項下的子部門法修改幅度比較大,社會崗位對法律文秘人才的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崗位的需要就是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的指揮棒,教師應當關注法律和現實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立足于培養應用型法律文秘人才的培養目標,對《經濟法》教學做更多的思考和改革。
作者:龐靜 單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一、民辦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據統計,超過八成學生認為案例教學非常有必要,可以說案例教學在民辦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學寓教于樂
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基礎相對較差,且很多學校都是入學第二學期開設經濟法課程,其他的財經類專業課程尚未學習,要理解抽象的法律術語和專業性極強的法律條文,確實存在一定難度。而案例教學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讓學生迅速理解并掌握,使繁瑣無味的經濟法更加易懂。同時,案例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習。以廣州華商職業學院為例,講授純理論章節時,學生大多低頭玩手機、睡覺或者干脆翹課,學生興趣不高,參與度不強;而一談到案例分析時,學生舉手發言活躍,興致高漲,互動性很強。
(二)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活學活用
以往的經濟法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講理論知識,與學生的交流較少。而案例教學則將填鴨式的灌輸轉變為雙向互動,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狀況。與此同時,案例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分析推理、表達和社交等各方面能力,使其全面發展成為應用型學生。
二、民辦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的現狀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教學方法,上世紀80年代,它從英美法系國家介紹到中國?,F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法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老師使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強。但是,對于案例教學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中的應用效果,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案例教學形式缺乏新意,很多老師的案例教學仍局限于口頭講授;選取的案例質量較低,據統計,68.8%的學生認為老師在經濟法課程中選取的案例一般,實踐性和時效性都不夠強;教師參與度、學生主動參與度不足,使得課程氣氛不是過于沉悶,就是泛泛而談。
三、民辦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的完善
完善和改進案例教學是民辦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要求,不能在以往填鴨式灌輸教學的基礎上加幾個案例就是案例教學,也不能過于簡單化理解案例教學,而是應當在教學理念上有所轉變,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一)案例教學要與講授教學相結合進行
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之上的,因而,案例教學還要與講授教學相結合進行才可以。否則,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相關的專業知識就進行案例教學的話,難以對案例中的知識點作出準確判斷,對于案例的理解也僅局限于表面,也不能很好的運用相關法律法規或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更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
(二)案例選取要有針對性、時效性和實踐性
在民辦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引用案例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能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因而,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針對性,否則不僅沒有起到應有效果,反而讓學生更加疑惑。同時,民辦高職高專開設經濟法課程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如,合同法一章學習時,可以選取跟高職高專學生自身相關的案例,畢業后如何簽訂、解除合同,發生糾紛如何維權等。選取這些時效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的案例能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學習,增強他們對現實生活的風險防范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活學活用。
(三)案例教學形式可多樣化
從案例總向實踐,是民辦高職高專經濟法課程教學的必然結果。因而,我們要采取多種形式將案例呈現到我們的現實實踐中。除課堂講授案例、案例討論等形式外,還可以通過情景模擬建立模擬法庭的形式,組織學生扮演不用身份的當事人模擬案件,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中學會分析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與當地法院聯系建立校外實踐基地也不失為一種案例教學的好方法,通過組織學生旁聽庭審,讓學生在現實的案件中了解如何分析案件,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分析能力。
作者:李平 單位:廣州華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