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30 10:4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文根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目前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指出高校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不足,提出了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人才培養 課程設置 實踐能力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統(mis)專業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清華大學試辦mis專業,1990年復旦大學首次設立mis專業碩士點。由于各個院校的具體情況不同,mis專業被命名為“經濟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圖書情報管理”、“林業信息管理”等等,分別從屬于管理學院、商學院、計算機學院或信息學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1]。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以下簡稱《專業目錄》),將科技信息、經濟信息管理、信息學、管理信息系統和林業信息管理等5個mis相關專業合并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
從學科特點來看,該學科是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交叉學科;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來看,各高校的側重點均不同。理工科大學側重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如清華大學;綜合類大學側重于情報學和信息學,如北京大學;財經類大學側重于經濟管理,如東北財經大學。盡管各高校的側重點均不相同,但都屬于管理學、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個學科課程的整合。目前,信管專業尚未形成統一的專業人才價值認同,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也沒有統一化,這些在客觀上造成了社會對信管專業畢業生認識的偏差。
二、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信管專業所培養的既非計算機軟件人員,也不是管理人才,它不同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也有別于工商管理等管理專業?!秾I目錄》中將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既懂經濟管理知識,具有管理思維,又掌握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能在國家各級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和進行信息管理的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三、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
目前多數學校的信管專業普遍存在著實踐不足、專業特色不突出、人才走向與專業培養目標發生偏離的現狀。經調查,信管專業的課程由不同學科中的課程組成,學生普遍反映課程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習內容方面,知識面廣但課程深度不夠,表現為什么課程都學,而結果是什么課程都沒有學會;二是就業競爭力方面,學生無一技之長,專業特色不明顯,表現為經濟理論與管理能力上不如經濟管理與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計算機實力上不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信管專業學生普遍認為就業方向介于“計算機應用”和“經濟管理”之間,就業前景不明朗,就業滿意率不高。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具體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
各高校課程體系多是專業知識“拼盤式”的簡單累加.缺乏系統性和關聯性。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很困惑,不清楚信管專業的特點和優勢在哪里。在四年的學習中學生大多沒有掌握一技之長,學生普遍覺得自己的競爭力不夠強,未能在某一領域做到精通,在市場競爭中無法凸顯自己的特點,其結果為畢業的時候找工作困難,就業率低。
2.課程設置不合理
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導向的高校是在原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一些經濟學、管理學課程,以管理為導向的高校是在原來工商管理專業的基礎上增加數據庫、程序設計語言、系統分析設計等計算機課程,管理類的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課程沒有很好的融合,所以導致從管理專業的角度看,學生的管理知識基礎不扎實:從計算機專業的角度看,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欠缺。[3]
3.教師隊伍不合理
信管專業的老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專業不對口。擔任信息技術模塊課程的老師大多來自計算機專業,擔任管理知識模塊課程的老師大多來自于經濟管理專業,多數教師缺乏的是講授多學科知識融合的能力。[4]
4.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不完善
各高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多數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內容僅針對本課程,沒有做到課程體系之間的相互銜接。各高校所開設的實驗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沒有開設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結果學生往往是什么都會一點,但又不能在綜合實踐中靈活應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各
高校沒有明確的實踐訓練培養目標,缺乏完善的培訓體系,實踐訓練缺乏系統性,達不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許多高校信管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都是根據相近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內容作一定修改和擴展而成,很少根據信管專業的特點制定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計劃。
四、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如何培養信管專業的學生,使之能學有所長,是學術界應該引以重視的問題。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思考。
1.創建信管專業區別于其它專業的特色[5]
普通高校信管專業培養方案的制訂要參照教育部信管專業目錄的要求,根據自身的辦學層次、辦學特色,確立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專業人才應具有的知識體系、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使得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目標明確。信管專業所培養的復合型人才的特色和優勢在于,既具有計算機專業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質,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人才。
2.注重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
信管專業的建設不能由管理和計算機專業知識簡單拼湊,應以經濟管理為基礎,以信息學科體系為支撐,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來構建,把管理類的課程與信息技術類的課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6]。另外,各高??梢钥紤]把四年制的信管專業改為五年制,這樣在課程設置上就更加全面,學生的實踐課程就會更多些,更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3.建設和優化師資隊伍
由于信管專業是涉及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等多學科融合的專業,因此,專業教師既要具備較扎實的管理理論基礎,又要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目前復合型師資人才缺乏的情況下,建設優化信管專業師資隊伍應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各高校可從it業界聘請高級項目經理和系統分析師兼職上課,建立相對穩定的兼職隊伍;其次,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為教師創造到企業界進行信息管理實踐的機會,加強同國內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通過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來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科研、教學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雙師型”的復合型人才;最后,各高校在招聘新教師時應注意適當引進一些已經在社會上從事過相關專業工作,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專業人才,不要老是招聘應屆畢業生。[5]
4.完善信管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首先,要加強專業實驗室建設,強化模擬實驗,確保實驗課程與教學配套,并且加大實驗課的比例;其次是專業綜合實踐技能訓練,它以課程設計的形式體現,將相關課程實踐串聯起來.實現課程知識點和技能的集成應用,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實踐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統案例開發實踐;最后,在教學中需要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讓學生參與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五、結束語
我國信管專業的發展歷史不長,信管專業建設還不成熟,各高校的信管專業都處于探索中。因此,普通高校信管專業發展的關鍵是抓住自身的特點,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找到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具有信管專業特色的信息化人才。
【論文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運籌學 教學改革
【論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專業特點和運籌學的學科特點,探索了適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運籌學教學方式,從運籌學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與專業相結合等方面對運籌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思考和嘗試,并對改革效果進行了一定的分析總結。
一、引言
運籌學是20 世紀新興的學科之一,近年來,運籌學作為一門學科,在理論和應用方面,無論就廣度還是深度來說都發展很快。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將運籌學課程列為經濟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是管理科學與工程下的一個二級學科,我校的信管專業隸屬于信息工程學院,運籌學一直被定為專業基礎必修課列入培養方案,有多年的教學歷史。我在運籌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探索適應信管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積累了一些想法并進行了嘗試,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二、信管專業和運籌學的特點及關系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本校的信管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成為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急需的復合人才。
運籌學的基本特點是:多學科交叉性、應用性、最優性和多分支。
(1)多學科交叉性。運籌學具有多學科交叉性的特點,綜合應用經濟學、管理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學科的科學方法,這些學科相互滲透,綜合應用。
(2)應用性。運籌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它起源于二戰期間的軍事問題,二戰以后應用于經濟管理領域。
(3)最優性。運籌學強調最優決策。運籌學則提供了以數量化為基礎的方法,尋求各種實際問題的最優方案,大大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水平,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
(4)多分支。運籌學包括各個分支,主要有:線性規劃、目標規劃、整數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圖論與網絡分析、存貯論、排隊論、對策論等。
結合本校的信管專業特點及上述運籌學特點,我認為信管專業學生學習運籌學的目的是綜合各學科的知識,利用運籌學的方法來對實際問題進行定量的分析和建模,掌握一定的算法,并能運用計算機工具對問題進行求解,以達到使生活、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的各類問題獲得最優解決。
三、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運籌學作為信管專業的基礎課程,能夠為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實際教學效果,有時卻達不到預期的水平,下面針對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想法。
1.教學目的的改進
傳統的運籌學教學,仍然存在重理論、輕應用的傾向,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運籌學的各類算法。結果是過分偏重數學,而不是應用,加上信管專業學生本身數學功底不深,致使很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懼心理,甚至放棄學習。
我認為運籌學的教學應該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算法是運籌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籌學思想的精髓,完全放棄算法學習不可取,完全將運籌學變成算法課也不可取,應該使學生在熟悉運籌學各類問題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根據問題類型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能用一些經典算法求解簡單問題,并能用運籌學的軟件求解復雜問題。用經典算法的思想來開拓學生的思維,用運籌學軟件的使用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運籌學對學生各方面素質和能力提升的作用。
2.教學內容的改進
傳統的運籌學教學內容以典型問題為依據來引出運籌學的各類問題的模型,并著重分析數學模型的形式,算法和模型中參數的變化。這些內容的學習需要具備相當的數學基礎,對于本身數學基礎不佳的我校信管學生來說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時間一長會產生厭學心理,進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根據上面教學目的的改進措施,我在運籌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問題的分析和建模中。在講解算法時,我也突出講解算法的設計思路,并積極引導學生來改進經典算法。在理論學習之余,我校的運籌學課程還安排了專門的實踐教學內容,在實踐課中,學生通過學習運籌學軟件的使用,例如excel的規劃求解工具、winqsb、lingo,使學生能靈活運用計算機工具來解決一些復雜的運籌學問題,真正提升學生的運籌學的應用能力。
3.教學方法改進
運籌學以數學為主要工具,一些理論和算法比較復雜,講解難度較大,如果教師按部就班,平鋪直敘,較少結合案例,就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從而喪失學習動力,影響教學效果。
針對上述情況,我在運籌學的教學過程中,對運籌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1)加強了加強案例教學。給出大量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引導學生用運籌學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加強互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3)在實踐教學環節,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實際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并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完成問題的數據收集,問題的詳細描述,以及選擇合適的運籌學方法來建立問題的模型,并用運籌學軟件來求解問題。這樣,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運籌學在實際中應用的完整過程,并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4)通過建立運籌學的課程網站,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課余學習環境,以及豐富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課外交流渠道。在課程網站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設置專門的學生在線答疑功能,老師或其他同學都可以回答。通過課程網站的使用還可以完成課后作業的布置和在線批改,豐富了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途徑。
4.與相關專業課的結合
國內院校在設計信管專業課程體系時,一般是在傳統的經濟管理課程基礎上,拼合統計、運籌和信息技術等課程?,F實情況就是許多課程簡單堆砌,缺乏緊密配合,運籌學的教學也經常會與相關專業課脫節。
所以應注意在教學內容上使運籌學與相關專業課的有效銜接,將運籌學的教學自然地融入整個專業課程體系。如運籌學中圖論的教學,要和數據結構、離散數學中的有關章節相結合;網絡計劃中的關鍵路線法,對后繼課程項目管理有很大的價值;網絡計劃的優化部分討論有限資源的合理分配,這一思想在生產管理課程中也有所體現;存貯論直接指導erp中庫存訂貨點的管理??傊堰\籌學和各相關專業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促進運籌學的教學和信管專業的建設。
四、改革效果分析和總結
經過近一年的運籌學教學改革,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生對運籌學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學習效果也有所改進,從學生完成的作業和考試情況來看都有所提高。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對課程的考核方式,學生的課外興趣小組的組織以及學生競賽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爭取使運籌學在信管專業的學生中成為一門受歡迎的課程。
論文關鍵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理論學習 教學改革
論文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取得長足的進步。首先闡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發展現狀與培養目標,其次列舉該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在此基礎上提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理論學習方法。
1 緒論
1.1 引言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來臨,開設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是教育尋求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人才已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寶貴資源。作為一個年輕的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在近年來的發展中取得不小的突破,也遇到前進的障礙,高校專業定位不夠清晰、課程體系缺乏規范、教學方式有待創新、師資力量稍顯薄弱,直接導致在信管專業理論學習方法上仍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思想決定行動,認識決定成敗,對信管專業理論的學習可以指揮教師的思想,指導教學的實踐,對學校教學任務的開展、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
1.2 信管專業簡介
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就開始嘗試使用計算機輔助管理,到20世紀70年代有了比較規范的專業名稱,即管理信息系統。1998年,教育部將分屬于不同學科領域的5個專業進行整合,設立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1],經過10余年的艱苦創業和教育實踐,該專業形成了不同的分支流派,出現各具特色的專業設計,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信管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信息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的復合型人才[2]。
2 信管專業教學改革主要措施
2.1 信管專業特色定位的選擇
信管專業屬于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其發展應以經濟管理為基礎,信息學科體系為支撐,實質是信息技術在管理中的應用,通過信息化手段加強經濟與管理水平,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國內高校在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商務信息管理方向、金融信息管理方向、經濟信息管理方向等多個信管專業的特色定位,不同學??筛鶕嶋H教學資源在授課時進行相應傾斜。
2.2 信管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信管專業的課程體系應包括公共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專業通識課和專業特色課。信管專業不是管理專業與計算機專業的簡單相加,在專業通識課的設計上應考慮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優秀的管理者應是信息專家,而不需要是計算機專家,專業特色課中信息技術類課程應與管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適當增加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的專業課程,增強信管專業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
2.3 信管專業教學方式的改革
教學方式的改革主要包括3個方面:在教學形式上,應積極推進網絡教育,豐富精品課程網站,加強網絡資源推薦,多使用案例教學;在教學手段上,信管專業的教學應轉變單純課堂教授的單向信息傳播方式,增加多媒體、交互式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形成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和暢通交流;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注意課程的表達方式,將抽象難懂的知識盡量以生活化的形象語言表達,采取項目規劃與設計或者小論文等形式全面考核學生的整體水平。
2.4 信管專業師資力量的完善
信管專業在我國開設時間不長,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各高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吸引外部優秀碩博士畢業研究生和兼職教師的同時留住內部人才,擴充專職教師隊伍,組建本專業教學團隊。另外,教師隊伍需要具有國際化視野,吸收和消化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保持主講教師的專業性。
3 信管專業理論學習方法
3.1 明確目標,凸顯特色
1)緊抓專業內涵,清晰專業定位。信管專業的內涵包括信息資源的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信息產業的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技術與方法,由信息管理的技術與方法將另外三者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3]。在學習信管專業的理論知識時,要緊緊圍繞專業內涵的限定,時刻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勉勵自己,避免在眾多相關學科的學習中迷失方向。
2)建立學習規劃,掌握學習技巧。理論學習不能泛泛而談而缺乏與實際的聯系,要設定合理的學習規劃,總結有效的學習技巧。在理論學習初級階段,要理清教材思路,明確教材重點,對相關概念和問題的描述掌握到位;在理論學習的中級階段,要依據教學大綱,歸納總結教材精華,對擴展性、前沿性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理論學習的高級階段,應聯系社會實際,了解發展現狀,努力將所學知識用于實際問題的求解。
3.2 系統學習,廣泛涉獵
1)“自頂向下”分析,“自底向上”落實。在信管專業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應借鑒軟件工程中“結構化設計”的基本思想,即“自頂向下”的整體性分析與“自底向上”的逐步實施[4]。首先根據培養目標,“自頂向下”地識別出信管專業學生應具有的能力結構,進而將其劃分為若干能力單元模塊,對應于不同領域的學科知識,然后按照知識框架,“自底向上”地學好每門課程,結合課程案例,充分利用網絡獲取學習資源,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
2)立足核心課程,擴展專業知識。大一學年及大二上半學年,應著重學習信管專業的核心課程,夯實專業基礎,在一年半的基礎理論學習之后,開始擴展專業知識,學習其他計劃課程,豐富知識儲備,掌握一定的行業知識,如軟件開發、網頁設計、專業英語、系統規劃等,為今后的創業就業奠定基礎。
3.3 突出重點,加強研究
1)結合學校側重,順應時展。對信管專業理論的學習應以學科本身的發展為基礎,考慮高校的學科背景,適當結合國外經驗,依據人才培養計劃略有側重,但不丟失專業特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面向未來的專業,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在學習理論知識時應實時更新,通過課堂教學及其他途徑獲取信息行業、軟件產業、應用企業和學術領域的最新成果[5]。
2)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理論學習不代表死讀書、讀死書,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師生間的互動關系,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自學能力是開發創新思維的必要前提,掌握多學科知識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在問題求解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形成新的思維。只有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逐漸積累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嘗試創新。
3.4 鍛煉技能,迎合需求
1)了解社會缺口,理論結合技能。理論學習是基礎,基本技能是能力,在理論學習中應盡量與基本技能相結合,這樣不僅能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能明確學習這些理論知識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基本技能中具體運用。要成為同時具備信息搜索分析能力、信息平臺應用能力、良好的溝通合作能力以及組織管理和決策能力的專業人才,必須盡可能深入學習專業知識,縮短與計算機專業或管理專業學生在知識儲備上的差距。
2)追蹤行業動態,理論用于實踐。近年來,該專業的就業狀況比較樂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將使信管專業人才更加受到市場的青睞。因此,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是適應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信管專業畢業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關鍵。
4 總結與展望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我國高校信管專業取得較大程度的發展,不僅在數量上有所增加,在課程的設置上也日趨科學。本文在提出信管專業教學改革措施的基礎上,著重闡述信管專業理論學習的方法,力圖通過明確專業目標、系統專業學習、突出專業特色以及迎合社會需求4個方面扎實掌握信管專業涵蓋的理論知識,在規范中尋找突破,在穩定中謀求創新。21世紀是信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時代的呼喚下應運而生,市場需求逐漸成為“一只看不見的手”推動其向前發展,對未來應充滿信心。
[摘 要] 實踐教學在培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人才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武漢科技大學實踐教學改革的經驗,構建了“以項目為驅動”的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為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具綜合性、設計性和創造性的開放式實踐教學環境與創新實踐平臺。
[關鍵詞] 項目驅動;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實踐教學體系
一、引言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信息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的復合型人才。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需要大量的信管專業人才,對其知識結構、素質和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管理是集信息技術與管理科學于一體、實踐性和創新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學生無論是從事信息系統的開發規劃、分析設計、項目管理、系統維護工作,還是從事系統內信息資源的組織存儲、更新利用等工作,都應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然而目前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許多缺陷,尤其在實踐能力培養上存在嚴重不足,造成培養出的學生質量與社會實際需求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提高信管專業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我校不斷深化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突破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了“以項目為驅動”的實踐教學創新體系,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難題,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二、信管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中國高等院校信息系統學科課程體系課題組”的調研顯示,缺少有效的實踐和實習環節是該專業目前最大的缺陷之一。實踐教學定位不夠科學合理,仍依附于理論教學,普遍存在忽視實踐教學的問題,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教學存在一定的單一性、封閉性和局限性,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的實踐內容很難開展;此外,由于實踐教學沒有獨立設課,許多課程的實驗沒有獨立的學分,也沒有建立考核機制,教師和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 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實踐教學內容大多只是對所講授的課程知識進行簡單的實驗驗證,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其應用能力、動手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實踐能力培養上缺乏完善的培養體系,實踐教學計劃沒有系統性,實踐教學各環節之間缺少有機聯系,基本是處于松散狀態,沒有充分體現信管專業交叉學科的特點,并未真正做到信息與管理、管理系統之間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生無法有效地把所學專業知識綜合運用到實踐中去,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三) 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戰性不強
目前實踐教學體系主要以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各種類型的社會實踐為主,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實戰性不強,個性化程度低,缺乏與相關企業的溝通和交流,與企業實際應用相脫節。課程實驗主要在實驗室進行,通過實驗的方式掌握理論知識,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僅是停留在淺層次的實踐體驗中,不能及時了解社會需求及本專業最新發展動態;課程設計大都只是在虛擬課題的基礎上構建理想的模型,如沙盤模擬、erp演練中構建的虛擬公司運營,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中根據自己熟悉的環境構建的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宿舍管理系統等,這種“模擬式”的系統模型并沒有經過真實的環境和場景檢驗,一旦投入實際運行時往往不堪一擊;社會實踐包括認識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等幾種形式,由于時間的限制及企業自身的抵觸情緒,使得這些實踐活動淺嘗輒止,無法真正深入企業實際,缺乏對企業實際信息化建設的參與和滲透。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在面對現實復雜的企業信息化環境時往往無所適從,有的甚至慘遭淘汰。
三、“以項目為驅動”的實踐教學創新體系構建
針對信管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校結合自身工科歷史悠久、管理學科實力雄厚的特色和優勢,突出“信息技術與管理相融合”的專業特點,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逐漸形成了“以教師橫縱向科研項目為驅動”的實踐教學創新體系,實現以知識驗證為主向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主的轉變。
橫縱向科研項目由于其針對企業信息化、生產生活實際,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直接操作的平臺和真實運行的環境。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將通過合同、論文、技術報告等一系列非??陀^嚴格,甚至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形式由企業進行檢測和考核,這種考核比單純追求及格的成績考核、報告考核方式要嚴謹得多。同時由于項目具有探索性、創造性、獨特性和不重復性,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體系來解決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激勵作用。實踐教學創新體系以項目為驅動、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根據畢業生反饋信息不斷優化調整實踐創新體系的相關內容,形成一個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相對獨立、動態彈性的系統體系結構,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具綜合性、設計性和創造性的開放式實踐環境,其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以真實項目為依托
信管系教師每年都承擔了多項橫縱向科研課題,學校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教師將承擔的科研課題劃分為若干實驗項目,通過實驗中心進行開放式研究,大力開發以科研課題為依托的具有設計性與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具體有形、完整真實的科研項目作為理論知識的應用載體,讓學生在實際的企業背景環境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實際項目中,從如何與客戶接觸、需求分析、編制項目計劃書、項目調研、系統分析與設計、實施,到系統運行之后的評價都由學生具體負責,教師起指導作用。在項目完成過程中,使學生加深理解信息管理的過程,體會信息管理的內在規律,掌握各種信息技術工具,激發學習熱情,啟發創新思維。
(二) 以創新團隊為組織保障
采取教師帶學生、研究生帶本科生、高年級帶低年級、技術高手帶初入門者的模式,組建一支有梯度的、循序漸進的創新團隊。通過每年一屆的程序設計大賽、網頁設計大賽、沙盤模擬大賽等實踐活動,選拔學生加入創新團隊,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科研能力。通過制度建設、文化建設和組織建設,逐漸完善創新團隊“傳幫帶”的內在機制。由于團隊成員多是研究生和高年級學生,一般情況下他們在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內畢業,為保證團隊的動態穩定和可持續性發展,通過經常舉辦學術交流、課題討論、源代碼內部共享等方式快速培養新成員,不斷提高團隊成員的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 以軟硬件平臺為支撐
我校經濟管理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以計算機為主、價值近千萬元的儀器設備,安裝有最新的各種開發工具以及sql server等數據庫系統、神州數碼易飛erp系統、電子商務模擬系統等多種軟件。實驗中心對外開放,為學生進行創新性實踐活動提供了基礎條件;同時,實驗中心網站和信管系網站搭建的信息平臺,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展了實踐教學空間,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交流。此外,學校設立創新基金,以學生獲得創新學分的方式吸引其積極參與創新活動;通過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學術講座,邀請在信息管理第一線工作的資深專家、著名的企業cio作專題報告,介紹企業實際應用的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實施過程以及系統運行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讓學生零距離感受企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用信息化方法解決這些問題,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形成濃厚的科研創新氛圍。 (四) 以職業崗位需要為導向
信管專業畢業生主要承擔各級信息管理工作,從事不同類型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工作。《企業信息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將企業信息管理師定義為“從事企業信息化建設,承擔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系統開發、維護、管理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復合型人員”,該職業的功能模塊包括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信息網絡構建、信息系統維護、信息系統運作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六大模塊。根據信管專業畢業生的職業定位,以真實項目的開發為主線,通過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及維護、系統評價這一工作流程重點培養學生對于六大模塊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在信息系統開發、運行、管理與維護、系統分析和設計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適應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要求。
(五) 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軟件開發和編程方面的創新能力,更主要的是為了加強學生信息系統項目管理、信息技術的運用以及系統分析、設計與開發等方面的創新能力。通過參加高水平的科學研究項目,學生置身于一種富有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環境中,從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參與創新活動;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以及團結協作精神和社會活動能力,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實踐教學創新體系的成效
創新團隊自2003年成立以來,先后成功地為水利部、武漢市城管局、武漢捷力衡器、愛迪公司、葛洲壩子陵水泥廠等多家企業完成了數十個信息系統開發項目,受到用戶和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在對團隊成員的管理上,采取項目驅動、松散管理的方式。通過不定期地結合項目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對項目的課題背景、需求分析、技術儲備等進行交流,豐富了成員的項目管理經驗,極大地提高了成員的動手能力、與客戶的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
如信管2001、2002級先后有十多位同學參與水利部“長江堤防工情信息服務系統”和“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信息系統”兩個大型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與開發工作,學生設計的作品獲水利部軟件作品“最佳設計獎”;在“武漢市城管局垃圾場無人值守計量系統”項目中,課題組老師帶領學生,多次深入現場,在廣泛調研和文獻查閱、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時隙和循環隊列的數據采集算法,攻克了項目的核心課題,完成了系統的實施,該項目在無人值守計量領域目前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楚天都市報》、湖北經視都作了相關報道。一些同學因參與了項目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創新性的成果,得到了導師的贊賞,順利地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多位同學先后被阿里巴巴、長江水利委員會等知名企事業單位錄用,并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通過依托教師的橫縱向科研項目,“以項目為驅動”,真正實現了“產學研”相結合,有效彌補了本科生創新能力不足這一缺陷,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鍛煉與提高,大大增強了我校信管專業學生在升學和就業中的競爭優勢。
論文關鍵詞:信管專業 人才能力需求 師資優化 學生就業 專業實踐
論文摘要:我國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開辦年限不長,雖經多方努力,在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課程體系、師資配五以及學生就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對問題分析基礎之上,提出信管專業發展的相應時策,希望能對我國高校信管專業的建設提供參考。
當今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人才已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動力,為此,需要高等院校培養大批學有所成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人術而我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簡稱信管專業)是一個新辦專業,基礎比較薄弱,雖然已經根據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在進行了多次社會調查之后制訂了信管專業培養方案,并逐年進行修改和完善。但在教學方案實施以及就業過程中逐步發現,在培養方向定位、課程體系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學生就業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現狀分析
作為信管專業的依托,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學科1960年起源于美國,其目的是研究如何系統地設計數據處理應用系統。之后,該學科就不斷地研究如何應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并利用它為組織的目標進行服務。在我國,由于各高校成立信管專業之前都有各自不同的專業背景,有著不同的名稱如“信息管理”、“經濟信息學”、“管理信息系統”、“經濟信息管理”。教育部于1998年7月頒布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將原來分屬于不同學科領域的5個專業合而為一,設立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與圖書館學專業、檔案學專業一起,合并到最新增設的管理類二級科目一管理科學與工程之中,專業學科名稱正式定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育部1998專業目錄中,將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 “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讓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術”。
由于不同高校信管專業的學科背景不盡相同,依托的院系不一樣,性質不一樣,導致信管專業的實際培養方向和具體培養目標也有所不同,專業開設在商學院或者經濟管理學院則偏重于經濟學方向,開設在管理學院則具有管理學性質,還有開設在計算機學院則偏重于計算機方向。到底是“求同”或“求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扒螽悺睆谋砻嫔峡词窃谔岢母锖蛣撔?,實際情況卻體現為固守原有的背景專業那塊“陣地”,是“保守者”應對教育部專業合并政策的一種對策,給信管專業人才培養以及就業等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隱患。
為合理利用教育資源,各高校應摒棄原有傳統觀念,在教育部給定的信管專業培養目標以及課程體系指導下,各高??梢愿鶕陨韺嶋H情況做出部分調整,但不能偏離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科定位。以滿足社會化信息管理人才需求為己任,培養既懂經濟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術而避免單純的管理型人術或者計算機技術應用型人術避免學生知識面狹窄而無法滿足其參與知識創新和勝任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的要求。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問題分析
1.部分高校信管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存在“灰色地帶”
一般高校信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三種趨向:一是強調it技術,弱化了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又不能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相媲美;二是強調管理又過于弱化了 it技術,所培養的學生不會利用先進的it技術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三是it技術與管理相融合,但實際效果不理想,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以下簡稱“我?!?。對于企業的具體動態需求調查不足,很多課程設計大多是“閉門造車”,開發出的課程設計不能和企業的實際信息化建設需求結合起來,這使得學校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存礦灰色地帶”學生就業率比較低。以我校為例,2002級-2005級我校信管專業學生離校前就業情況如表1所示。
根據2002-2005級信管專業的離校前就業統計數據表明,該專業的離校前未就業率比較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信管專業較新,很多環節還不是很完善,致使我們培養出的學生和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存在偏離;另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對于信管專業認識的局限性,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多倚重于計算機硬件、網絡與軟件編程方面的人術。
2.高校信管專業師資力量普遮薄弱
我國高校信管專業師資力量普遍較弱,真正本專業出身、高學歷的教師和有專業背景的高職稱教師偏少,缺乏具有企業背景和實踐經驗的師資。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1)學緣結構不合理:“近親繁殖”現象極為嚴重。據了解,在一些學校的院系,大量聚集著由老教授一脈相傳下來的弟子門生,甚至出現了“四代同堂”的現象。
(2)職稱結構不合理:職稱結構不合理,教授副教授比例比較低。
(3)學歷結構不合理:信管專業教師持有的學位目前仍以碩士為主,取得過博士學位的教師僅占教佩急數的1%左右。
(4)年齡結構不合理:40一54歲年齡段的中年教師偏少青年學術帶頭人和信息技術教師嚴重缺乏。
顯然,師資隊伍的這種狀況無法適應培養數字時代高素質信息人才的需要,教師隊伍的重組與優化成為信管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
3.信管專業實踐項目效果不理想
信管專業應用性非常強,純理論課教學無法培養出應用型、高級的信管人術因此,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目前多數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專業實驗室如信息系統工程實驗室、erp模擬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等,但這些專業實踐環節僅僅局限于實驗室的靜態實踐,實際應用效果并不理想。以我校2002-2005級信管專業為例,專業實習內容如表2所示。
根據學生的反映,實習效果較差,抄襲現象較為嚴重,并且系統的開發與實際脫節現象較為嚴重,和當初制定的培養目標并不吻合。
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對策研究
1.調查社會信息管理人才需求,消除“灰色地帶”
為使得培養出的信管專業學生能夠符合社會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需求,消除高校與企業二者供需之間的“灰色地帶”,我們應該積極地深人企業詳細調研和訪談,探索出和企業實際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符合企業實際的信息管理人才需求,并且在課程設置、內容選擇、教學方法上都要體現這一基本原則。因此,各高校應該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培養信管專業人術并建立相應的支撐課程體系,如表3所示。
2.整合內外資源,優化師資隊伍
在優化師資隊伍方面除要注重引進人才以及聘請外部專家教授之外,更要注重在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內部資源優化的方式有多種,如圖1所示。通過發揮專家教授的傳幫帶作用,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與教學水平;通過到企業掛職鍛煉,發揮學校與it企業“零距離”合作方式,使教師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和解決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才能教好學生。當然在校教師也必須注重自身知識結構的更新,保持科學研究及教學研究的活力。
3.完善信管專業教學體系
信管專業具有理工滲透、文理交叉、經管結合的特點,完善教學體系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首先要消除所謂“拼盤式”專業的錯誤認識,信管專業的主要研究內容是計算機科學技術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它有自己的知識結構與課程結構。如何建設核心課程、優化和完善課程內容、完善教學大綱和教材建設工作以及創新教學模式 (如圖2所示的面向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模式)是我們研究的主題和方向。
4.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素養
信管專業是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課堂教學是獲取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專業能力的培養更應該重視,尤其要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動手能力。針對理論培養體系的內容,將本專業的實踐體系分成上機實驗、認識實習、專業實踐、創新實踐以及畢業設計5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別從多個角度進行培養,以滿足本專業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具體內容如表4所示。
因此,各高校應根據有關的意向調查,結合企業“只需要馬上可以用的廠和信管專業“實踐教學與社會實際脫節”的問題與特點,轉變思路重新調整專業實踐環節,譬如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以彌補校內專業實驗室實踐環節的不足。深人實際到企業的信息管理部門進行調查,為畢業后能盡快勝任企業的信息管理工作奠定基礎,以達到提高學生專業實踐教育環節的目標。
四、結論
信管專業不同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該是計算機與管理相互結合的實用型專業,該專業研究的對象是一個組織及其計算機信息系統,更強調信息的組織與管理,雖然也強調計算機技術,但計算機技術只是工具,不是實質,最終目的是如何利用it技術規范管理和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在培養過程中高校應加強信息組織與管理以及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的訓練,信管專業學生應當學習經流管理、數量分析方法、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及信息系統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系統分析和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訓練,使得培養出的學生既懂經濟管理,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理論與方法以及應用,畢業后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讓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關鍵詞】 醫學信息管理 信息系統專業 思考
近年來,由于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醫學院校開辦的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不斷增多。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醫學領域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交叉學科,它要求學生既能深入掌握計算機技術,又要掌握醫學專業技術,了解醫院業務情況。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醫藥學基礎知識、信息管理知識、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衛生信息管理、醫學信息處理與醫療決策支持系統設計思想和方法,具有團隊協作能力的高級復合型人才[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院信息化與管理現代化的加快和完善,計算機應用在醫院地位的提高就顯得更為迫切與重要,同時也對醫學計算機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1 我校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現狀
我校于2006年開始招收該專業本科生,是學院進行評估時開設的新專業,四年制,現已招收3個年級3個班,共111人。這期間我院在計算機專業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建設和改革,現已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計算機專業教學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教學經驗不足、專業教師缺乏,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1 學生對專業特色認識不清且學習環境和思維模式存在差異
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既需要學習醫學基礎課程,又需要學習計算機相關課程,兩個學科的跨度較大,如果學生找不好的結合點和滲透點,學習起來比較盲目,缺乏學習動力,容易在兩個學科的學習中迷失方向,將所學的專業淺顯地理解為兩種學科的機械疊加,難以權衡計算機學科與醫學的學習比重,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由于對專業了解不是很到位,因此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目標不太清晰,導致對整體課程學習認識不足,表現在重視計算機專業課而輕視醫學基礎課,再則學習依賴性強、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無法使學習深入化;醫學院校的學習環境與理工科計算機專業的學習環境不盡相同,本專業學生較難適應醫學院校濃厚的醫學學習氣氛、學習方法。一是因醫學院校的學生較為注重形象思維,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則需要建立良好的邏輯思維模式;二是因醫學院校中的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新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尚未建立起一整套科學嚴謹的教學方法。
1.2 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比起基礎深厚的傳統醫學專業,我院對于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這樣一個新興專業的建設還缺乏經驗,處于探索發展階段,課程的設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況,主要的問題體現在如何合理有序的安排基礎課程、醫學課程和計算機課程的交叉學習,應該選擇開設哪些課程才能使學生更適應社會的需要。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設置,應以培養學生具有應用計算機處理醫學信息的能力上,一方面要避免其課程設置同工科院校的信息管理專業和計算機科學專業雷同,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設置過多的醫學課程,造成主、次不分的現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惑,脫離了實際的市場需要。這方面我們正在逐步摸索,日趨完善。另外有些課程設置方面也有重理論輕實踐,培養方向與社會人才需求也并不完全吻合的現象。
1.3 學校圖書館計算機資料相對短缺
計算機的專業學習不僅僅是單純依靠課堂教學,更多的是學生課外體會和自我學習,因此圖書館的藏書就成了學生的良師益友。而我院圖書館的藏書多為醫學專業書籍,雖然近期有也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專業書籍引進,但真正與本專業課程聯系緊密、可幫助學生自學的書籍還是很少,基本上是以電子圖書為主,學生自學無“支點”。
1.4 缺乏實踐操作
由于我們是新專業,專業實驗室還有待于更加完善,因此我們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均側重于理論,對進入社會中的實際工作能力培養弱,到醫院實習時才發現所學理論與醫院的實際應用有很大差距,造成理論與實際脫鉤。再則學生對專業的信心不足,錯誤的認為屬于理工科的計算機專業在醫學領域的發展會受到限制,從而導致學生對本專業失去應有的信心。
1.5 缺少必要的規范教材
教材建設一直是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薄弱環節。目前所出版的醫學信息類教材數量有限,質量也參差不齊,很多教材理論過于空泛,內容不夠詳實,脫離實際的應用,不僅使教師教學時感到困難,也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我院目前選用工科計算機專業普遍使用的經典教材進行教學,但這些教材缺乏醫學特點,不太適合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使用。
1.6 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創新
目前我院的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方式主要采用多媒體授課和實驗相結合,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目前雖有一個專業實驗室,但教學方式依然以教師灌輸知識為主,缺乏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校園網絡沒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另外同醫療衛生系統聯系不夠,缺乏定向培養和必要的交流。
2 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設想
2.1 加強教育引導,使學生了解專業特色,以適應不同的學習環境
該專業的定位是醫學信息技術如何為醫學管理服務或醫學管理如何應用于醫學信息技術,并在醫學信息技術上著重體現“用”字。因此,有必要在新生進校后,頭一節課就向學生講明本專業辦學目的,以及本專業研究的對象和學習的方式方法。同時,廣泛開展交流討論活動,盡可能統一認識,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力[2]。加強學生思想工作,明確學習方法和思路。前面談到,醫學系列的學生著重于形象思維,而這一思維方式是我學院的主流。本專業的特點是既要有形象思維,又要有邏輯思維,如何將置身于形象思維這個大環境之中的本專業學生不受之束縛,教師的正確引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方法,給學生留出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
2.2 課程設置更加完善合理
應將計算機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和管理課程交叉開設,每門學科分別按層次遞進。一是醫學課程的設置,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醫療診斷的整個過程,熟悉醫生治療過程的各個環節。設置基礎醫學和臨床診斷基礎概論課程,臨床診斷基礎課程的學時比例相對多一些。二是醫院管理課程的設置,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醫院管理及醫學信息的產生、收集、加工、處理、提取及存儲等主要過程,設置管理學、信息標準化及病案規范化等課程。三是計算機課程的設置,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有醫院信息系統開發、維護及管理的能力[3]。
2.3 借外校圖書為己用,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
學??梢院椭車渌砉た茖W校進行協商,讓本校學生有機會到其它院校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從而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此外,引導學生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由于課堂教學時數的限制,很多專業課程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實踐?,F在我們這個專業的學生一般都購置了筆記本電腦,我們的網絡教室也向他們免費開放,但大多同學都是用它來上網聊天、打游戲、看電影。作為專業教師應當將與課程相關的一些教學資料(如教學課件、操作視頻資料、網絡資料網址等)共享給學生,通過布置相關課后作業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撰寫論文、實驗報告和課程設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他們能夠正確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彌補學校圖書館圖書不足的問題。
2.4 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實踐活動
本專業的學生實踐基本包括開設專業課時的實習以及大四后半學期的畢業設計專業實習,這遠不能滿足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認為要以教學實驗、編寫針對某一門專業課的課程設計程序、畢業實習等方式多開展學生實踐活動。教學實驗可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興趣;課程設計可培養學生全面、靈活的設計思想和創造能力,學會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畢業實習是通過實際工作,處理實際問題,有效的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梢?,只有通過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了解醫療衛生部門的信息科或是醫藥軟件公司,熟悉他們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流程,為每一位學生盡快適應社會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
2.5 編寫或選擇適合的教材
選擇內容充實和跟上當前發展趨勢的教材是促進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也可以自己組織師資力量根據實際編寫相應的教材,把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都考慮到教材里,從而可以做到對癥下藥。另外,教師還可以編寫相應的實驗講義。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即使教師在實驗開始時強調了需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實驗時還是總犯重復的錯誤,如果教師一個個逐一指導,速度很慢,一堂課的時間無法全面解決所有學生的各個問題,而且容易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依賴,一有問題就等著老師來指導,不去獨立思考。如果有了實驗講義,上機時就可以在明確要求注意事項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教學效率。
2.6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學策略
(1)采取互動的教學模式:我們的教學應該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結合起來,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寓教于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2)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現在各個學校都在開發網絡精品課程建設,把教案、課件等教學資源放在網站上以供學生下載或瀏覽,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同各校形成資源共享,打破學校設置的各類分隔屏障,實現時間和空間上的延續,使學生獲得更廣泛的知識來源。(3)研究性學習模式: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科研活動,讓學生自選課題和輔導教師,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可以是課堂內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各種技術上的探討;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未知的領域的思考[4]。
醫學院校應不斷努力,完善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建設,為醫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人才。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雖然在國內還屬于一個非常年輕的專業,但由于其獨有的專業特色使得它必將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專業。
摘要:
在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定位進行思考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理論基礎跟行業崗位,以及技術學習等。文章在對這三方面進行討論時,則需要跟實際的狀況相結合。使其能夠更好地對信息工作進行處理分析。信息管理的專業定位,除了要對信息技術有著熟練的掌握,還需要對管理知識有所了解。信息系統的專業定位,除了要對信息的系統知識有所掌握外,還需要信息系統的開發有著明確的了解。把二者與之相結合,無論是在管理上,還是在技術方面,都能塑造出一個復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信息系統專業跟信息管理的落實與決策,應該在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上找到準確的定位。使其能夠在今后的工作當中,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讓學生在對書籍進行查找時,能夠更加簡潔方便,更節省時間。
關鍵字: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定位;培養目標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文是以某高校圖書館為案例,對圖書館的檢索系統進行分析。某高校圖書館內有電腦5臺,對這5臺電腦的圖書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在進行歸納分類的過程中,可按照圖書的種類進行分類整理,可分為中文圖書,以及外文圖書等。對中文圖書跟外文圖書再次分類時,可按照圖書的規劃進行。使其能夠保證學生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簡潔方便,節省時間。
1.2方法
1.2.1信息管理的定位
對信息資料采取處理跟加工的方式,是信息管理專業的首要要求。對于院校的圖書館而言,為了能夠使學生在對圖書查找時,能夠更加簡單快捷,對書籍進行整理歸納是至關重要的。采用信息管理定位技術,能夠將圖書的位置進行準確的定位,對于不同類型的圖書,要再次進行分類歸納,使其形成一個鏈接型的鏈子。讓學生在對查找圖書時,更加節省時間。對系統進行簡單的操作,是計算機系統所具備的。這種技術即是信息管理型的基礎技術,也是較為初級的技術。而對于一些較為高級的技術來說,要想使高級技術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則需要探索跟分析,處理后的數據。
1.2.2信息系統的定位
信息的管理系統,算屬于工程類的技術。但其中也包含了管理技術。二者間的相互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系統的定位,是能夠更好的對信息資源進行優化的配置,以及技術的應用。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對信息技術采取合理的運用,是能夠增強院校間的競爭意識。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查找書籍的時候,能夠方便快捷,還能使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查找書籍時,對所定位的信息系統一目了然。
1.2.3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定位
要想使信息技術在今后有更好的發展,則需要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定位相結合。這樣不僅能夠使較為基礎的,管理理論知識得到了相應的培養,還能夠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有所提高。使其能夠讓學生在查找圖書的過程中,能夠更方便,更快捷。這不僅是提高的計算機的使用率,還能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更好的解決。
2結果
從學科與理論的角度進行觀察。信息管理專業并非是管理學科,也不是計算機專業。而是二者相結合的產物。所謂的相結合,那么會有一個結合點。那么結合點在哪里?是在管理方面中,把計算機作為實現管理的工作么?還是說要想實現管理,則需要計算機的應用。二者問題的而存在,都是不能對結合點有著明確的劃分。使其很容易導致在對其定位進行思考時,會怎樣劃分。對于問題的存在,我們要冷靜的思考,所謂的結合點,也許就只是要對二者的核心知識進行學習,使其才能夠保證在今后的發展中,才會逐漸壯大。從崗位或者行業的角度進行觀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定位,主要是從對信息系統的設計與管理方式進行分析。對于院校來說,在圖書館內采用這種信息管理技術,與信息系統定位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圖書館的使用率,還能夠使學生在查閱書籍的時候,能夠做到簡單快捷。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院校可以對學生使用圖書館的效果做評估,對查找書籍方面的便捷率可進行一次系統的調查,學生也可以對存在的問題給予提出,院校要對于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解決。從技術的角度進行觀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定位,可算是技術上的應用?若是算技術上的應用,那么是什么技術?計算機技術?還是網絡技術?還是多媒體技術?我們在整理歸納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信息管理跟信息系統的定位,簡單的來說,可算是一種對數據的操作。換句話說,就是能夠更具規范化的對數據進行處理。對于所處理的數據,可按照計算機內的引擎進行構建,對于數據資料,可按照規定的存儲方式進行。
3討論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信息化的建設的教育教學也在各大高校相繼實施。圖書館閱覽室是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形成之一。由于計算機的覆蓋面比較廣,內容較多,在知識含量上能夠極大的滿足師生的需求。但由于一些院校把經費只集中電子資源的購買上,忽略閱覽室的設備系統更新,很容易導致電子設備低下,配置老化等問題。網速慢瀏覽器打不開、開機速度慢、電腦死機等問題都是由于不及時更新導致的。隨著當前軟件更新的速度,一些高校內的電子閱覽室已經在更新系統上出現了滯后的現象。一些院??梢詫㈦娮娱営[室自身的優勢利用起來,在圖書館的主頁上建立一個數據庫。針對不同的信息資料進行逐一的歸納,減少學生在檢索問題時所浪費的時間。建立一個高效率的資源數據網,能夠讓學生搜索數據的時候能夠避免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并且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信息管理的加強,不單單只是對一些配置上的問題,或者計算機上的系統進行改善。還需要對計算機自身的問題進行改善。使其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使用率。對于信息系統的定位進行加強,不僅能夠方便學生查閱資料,還能使學生有效的節約時間。對于二者的相結合,能夠使圖書館閱覽室的使用率有所增加,還能夠間接的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只有對一些設備進行及時的更新或者正確的指引學生學習,才能保證圖書館閱覽室真正本質上的意義。
作者:劉剛 單位:河南警察學院信息安全系
摘要: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而信息管理體系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和關注,在日常生活和人們工作中的應用也愈加廣泛。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對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起到先決性作用,這也就從多方面印證了時代的發展與信息化管理密不可分。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創新建設成為信息資源延伸發展的重要指標。同時,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更需要信息化人才為主要推動力,這不僅是帶動信息化社會的主要力量,也是信息資源不斷發展、趨于成熟的重要標志。本文以某企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建設為主要出發點,對實現信息系統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意義進行探究,并從中提取信息系統創新建設的寶貴經驗,以促進信息管理的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信息管理人才。
關鍵字:
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創新建設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本次研究以某企業為例(該企業主營業務為石油),該企業旗下有15個二級管理單位,其中有包含39個三級單位,企業員工總數共計956人,其中,管理層人員共計126名,信息管理技術人員269名。
1.2方法
隨著石油行業不斷重組和改制,石油企業的經營方向也不斷趨于國際化和現代化,提升石油行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統的穩定性意義重大。對該企業進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創新化建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創新以企業管理者為中心。以企業管理者為信息創新建設的中心,并非需要企業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水平與信息管理人員一致,而是需要企業管理者要提升對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的關注和重視度,避免對信息系統建設中出現部門之間信息封閉的問題,影響信息的交叉傳遞。關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問題,提升企業處理信息問題的速度,提升企業的整體運營速度。其次,縮短系統開發時間。對于該企業而言,企業內部對信息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企業對動態的信息的需求量遠遠高于對靜態信息的需求,需要不斷對信息進行重組和重新管理。從此種角度來看,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則存在諸多的不確定因素。針對此種情況,企業應縮短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開發時間和磨合時間,避免因企業重組和改制造成企業出現更多的新問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對于開發商而言,在進行信息系統開發時,需要確定相對具體的開發需求,確定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時間、調試時間和運營時間。為此,必須抓住時代的脈搏,加強企業與開發商之間的聯系和溝通,獲取彼此的信任和支持,盡可能的縮短信息系統的磨合時間。再次,建立健全協調和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統協調和管理制度,可增強信息系統開發商與信息系統使用方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使雙方共同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重建貢獻力量。開發商在進行信息系統開發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完成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同時也需要獲得所在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認可與支持,這則使開發商與運營商之間產生了矛盾。針對此種情況,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系統維護制度、運行制度等,并定期進行專業考核。通過上述方式,一方面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為信息系統的長期有效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構建長期的、穩定的信息管理團隊,并重視信息系統的查詢功能和標準化要求。第一,構建長期穩定的信息管理團隊,明確職責,加強信息管理隊伍建設。第二,重視信息系統的查詢功能,主要是對用戶被授權或使用范圍的數據庫數據進行查詢,同時,將查詢所得結果輸出,與用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第三,保障信息資源標準化,在企業內部實現實時分享,增加企業各部門間的溝通和聯系,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2結果
通過重新建立信息系統的管理中心、縮短信息系統的開發時間、建立健全協調和管理制度、構建長期的、穩定的信息管理團隊,并重視信息系統的查詢功能和標準化要求,該企業的信息系統安全性得以保障,且信息系統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時間縮短,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同時,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性增加,各部門之間的配合更為默契,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發展和運營效率。此外,信息管理團隊不斷穩定,信息系統的查詢和共享功能不斷完善,信息管理團隊也逐漸趨于穩定化和長期化,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能力,帶動了企業的全面發展。
3討論
信息系統在開發過程中更加注重對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追求,在保障低成本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長期的、穩定的、高效的信息管理體系。信息系統的開發不再僅僅局限于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幫助上,也逐漸向信息系統的具體實施及實施過程中相關問題的處理和具體對策上。這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信息系統建設更趨于實際化,切實解決實際開發設計和運營中存在的問題。信息系統在企業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中起到一定的先決性作用,且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即使在計算機技術不斷普及的今天,信息系統仍立于不敗之地,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此外,信息系統還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通過此種品牌效應可獲得寶貴的非直接性的經濟價值。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也導致內部業務流程及業務結構發生了變化。而在此種情況下,傳統的投資收益則無力發揮其作用,需要從信息系統中尋找更多、更新的處理方法。
總而言之,當今社會是信息大爆炸的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漸升溫,同時,也提升了信息系統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發展,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通過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進行多方面的創新建設,可使企業內部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增強,穩定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互利、共贏關系,從而推動企業的高速發展。
作者:楊森林 單位:河南警察學院信息安全系
一、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戰略的涵義
信息化已經在社會的各個層面有了顯著的優勢,實現了平鋪式的覆蓋,在各個行業或是各個類型的企業發展中已經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對我國現代化的建設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信息系統和信息的管理已經深入到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的制定之中,在企業實現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成為關鍵性的因素。企業信息管理戰略已經成為企業發展規劃方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系統是以某一個核心內容為出發點的相關信息的整合,它不是單獨的某一條信息或者是某一類信息,而是在一個中性點下發散信息聚集的一個整體。企業的信息系統戰略,就是以企業的某一種目標為中心點而構建起來的眾多信息的聚合,并將這種信息資源的集合逐漸反饋到企業的各項運營和工作中。企業的信息管理戰略是基于企業的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將短期的企業信息化建設與長期的信息化發展目標相結合而形成的。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信息化建設目標以及具體的規劃都是在企業具體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將信息管理的工作以更加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式呈現為更加系統、更加全面的信息管理工作模式,以實現企業對整體信息數據的統籌規劃。EIMS,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即企業資訊管理系統,能夠對企業的部門及其組織的結構和程序、部門之間的界限、溝通渠道、工作描述和員工職責等等進行全面和全新的評價。
二、石油企業實踐信息管理的重要時代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石油企業決策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石油企業是我國的重點行業類型,重大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構建石油企業的信息系統和信息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信息系統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了搜集信息資料繁瑣的過程,簡化了繁雜的程序,極大地實現了信息資料的時效性,從而提高了信息的使用價值和參考價值,進而提高石油企業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信息系統和信息管理的構建能夠在系統數據終端,實現對信息的查找、調出,便于企業決策的制定。
(二)有利于石油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我國社會在當今形勢下,社會多個方面已經實現了與世界的接軌。實現石油企業的信息管理有利于提升石油企業的競爭力。信息系統的構建和信息管理的實現能夠促進石油企業中專業知識和普通常識的交流。能夠在信息平臺上,實現對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內部共享,也很有利于企業文化的全面傳播。在此基礎上,可以加大對知識和資源的優化力度。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在石油企業中的實現能夠貫穿于石油企業的整個運作流程,可以集成和優化全部信息數據,實現業務流程規范化。
三、企業信息管理投資技術分析
企業信息管理戰略投資中的投資內容、投資方式以及后期的投資價值評估三方面中,投資技術評估作為企業信息管理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值得分析和探究。
(一)投資評估的時效性
投資評估的實施和其結果的產生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對其選擇的時間節點在很大程度上對實際效果的產生有影響作用。這是投資評估的時效性存在的原因所在。所以,石油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評估時間節點。企業要明顯自身工程項目的具體實踐周期和進度,或是選擇項目開始實施的前、中、后期來進行投資評估。選擇的評估時間沒有強制的約束,但是構建的投資評估要嚴格建立在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并具有實效性的基本原則之上,才能實現投資評估的時效性。
(二)決策環境
企業的發展戰略要根據當時、當世的具體情況為制定的基礎,并且,受到現實環境的很大程度的制約?,F實環境包括企業發展當時階段所處于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以及投資者對EIMS戰略的了解程度。環境因素不容忽視。每一種決策或是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慮當時所處的環境的多個方面。
(三)系統建設
在企業的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戰略投資中,系統建設是基礎內容也是重點方向。要將系統建設融入到企業的信息管理建設中,也要將信息管理建設構建成系統性更強、更全面的體系,使兩者相相融合,互為補充,互為推動。能夠在企業運作的整體過程中,實現全部信息的管理和調控。在EIMS的評價技術中,作用于企業發展戰略的整個實施過程,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務。系統建設是整個信息系統和企業信息管理戰略投資的核心部分。
四、結束語
當今時代已經發展成為信息的時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已經成為推動社會改革和進步的重要因素。其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尤為凸顯。在企業的管理中加大對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的戰略投資,是信息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在企業的管理中發揮作用的有效舉措。對企業的信息管理戰略投資的探究已經成為當今企業面臨發展問題時的又一重要研究課題,值得深思和探討。
作者:張川 單位:中國華油集團公司
摘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由于其多學科交叉的特性,學生所學知識范圍廣但不深入,造成學生和社會對該專業的歧視,甚至出現有些學校的信管專業招不到學生的現象。文章圍繞信息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分析信管專業的培養方向,并指出獨立學院確定培養方向時應該考慮的重點。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培養方向;系統咨詢;系統實施
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起源及培養目標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產生于1998年教育部對本科專業設置的第三次調整,將原來的“管理信息系統”、“科技信息”“、經濟信息管理”、“信息學”、“林業信息管理”五個專業合并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它所屬的一級學科是“管理學”,二級學科是“管理科學與工程”。根據作者的理解,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利用信息系統提升組織的經營管理水平的人才。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學生需要具備三方面的知識:(1)經管知識。企業的各個部門、每一項業務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所以,學生應該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企業的產、供、銷流程、財務會計、市場營銷等相關知識。(2)信息技術知識。學生應知道計算機和網絡的工作原理、計算機能夠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掌握基本的編程技能。(3)信息系統知識。了解信息系統的概念、功能、構建過程和方法、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信息系統為企業日常運作和經營決策服務。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經過近20年的發展,信管專業已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認同,根據2007年的統計數據,開辦此專業的學校已經達到了489所。大部分學校在制定專業培養目標時都借鑒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專業培養目標的描述[1,2]。單看培養目標,甚至不能區分不同學校人才培養之間的差別。但由于專業的復合型特征,各個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不可能三方面知識都給予同樣程度的重視。由于學科基礎不同、所歸屬的院系、師資結構不同,各高校信管專業培養的學生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的。一般來說,人才培養和專業所在的院系密切相關,學生的學習側重點受院系整體學習氛圍的影響。如果信管專業開設在計算機學院下,則側重于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開發能力的培養。如果開設在管理學院下,則重于經濟管理方面的教育,學生系統開發能力往往比較弱。
(二)課程體系松散,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很多信管專業的學生很迷茫,因為他們學了很多課程,而每一門課程學的都不深。經管類課程包括管理學、西方經濟學、市場營銷、會計學、運籌學、生產運作管理等;信息技術課程包括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課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信息系統理論與方法課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統、系統分析與設計、ERP原理與應用、電子商務、商務智能等。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自己所講授的課程,沒有明確的思路和方法將其他課程整合為一體,導致這些課程間缺乏銜接,學生自己也很難將所學課程聯系起來。這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非常大的影響。一方面,學生不知道經管類課程與信息系統的關聯關系,學了有什么用,為什么要學,學習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等,由于這些課程連續性非常強,前面的課程學不好會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同時,這些課程對動手能力要求非常高,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很多學生一遇到問題便開始放棄。作者對學生的訪談發現,只有少部分學生對學習有信心,能夠確定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比較迷茫的,甚至失去學習興趣。
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培養方向分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應該作為各高校制定培養方案時的參考。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由于教師結構不同、學生基礎不同,在培養目標上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對學生的信息系統規劃能力、分析能力、設計能力、實施能力和管理能力應有所側重,不能一概而論。對獨立學院來說,教師職稱偏低、流動性大,學生基礎和學習能力與公辦學校相比也有一定差距,選擇合適的培養方向、培養應用型人才尤為重要。圍繞信息系統的研發和應用,作者認為信管專業的培養方向可以分為以下6類:
(一)信息系統咨詢
信息系統已成為每一個企業必備的基礎設施,信息系統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運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與其它設備可以批量生產、統一使用不同,信息系統具有獨特性,每個企業都不一樣。如何開發適合企業需要的信息系統?這就要求信息系統規劃人員精通信息技術、生產運作、財務、運籌學,還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從企業戰略管理的高度和角度,知道企業現有運作方式存在哪些問題,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有哪些改進空間?信息系統如何為企業創造最大價值?怎樣設計?這些問題不是僅僅懂管理或者懂技術的人所能解決的,信管專業畢業生具有以上領域的知識基礎,相比其它專業畢業生能更好地適應這一崗位的工作。
(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能力一直是信管專業培養的重點。信息系統服務于管理,由用戶提出需求,技術人員實現。用戶關注業務,技術人員關注系統實現。系統分析員在兩者之間起到“橋梁”和“翻譯”的作用。系統分析員通過充分與用戶溝通,了解并記錄用戶需求,同時,還應該對用戶需求進行優化:更正或去除錯誤需求,找出用戶沒有提出的合理需求,并與用戶達成一致。系統分析員應掌握基本的業務知識和計算機知識,能熟練應用UML、數據流程圖、E-R圖等系統建模工具。在能力要求方面,系統分析員要具備很好的溝通能力,以便獲取準確的需求。此外,系統分析員還應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兩者缺一不可。語言表達能力是系統分析員與客戶及技術人員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順利完成系統需求分析工作的前提。書面表達能力是準確記錄需求的關鍵,需求分析說明書對任何一項系統開發任務而言都是非常關鍵的文檔,不僅影響后續的設計和實施工作,也是系統驗收的依據,必須保證準確、全面、無歧義。設計人員的任務是根據系統需求說明書構建系統的物理結構,如物理配置方案設計、系統的模塊結構圖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設計、輸入輸出設計、界面設計等。系統分析與設計是系統開發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可以由單獨的分析團隊和設計團隊完成,也可以由同一團隊完成。
(三)信息系統開發
信管專業有一部分畢業生選擇了做程序員。軟件開發的核心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web系統開發、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信管專業教學計劃中都多有涉及,學生具備軟件開發領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加上學生接受過會計學、ERP原理、生產運作管理等方面課程,更容易理解信息系統的設計思想。由于實操性強、學習效果容易檢驗,一部分動手能力強、對于技術感興趣的同學往往會向這個方向發展。一些開設在計算機學院下的信息管理專業也把系統開發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
(四)信息系統實施
信息系統研發有兩種途徑:開發和購買。開發是根據組織特點,量身定做適合組織需要的信息系統,但開發周期長,耗費的人力、物力大;購買是直接購買現成的ERP軟件,可縮短開發時間,節省成本。若是采用開發方式,則由開發人員負責實施工作,實施工作相對較為容易。若是采用購買方式,則需要實施顧問的協助。由于大部分企業采用購買的方式來上信息系統,對實施人員的需求量非常大。實施人員需要一方面精通ERP系統,另一方面精通企業業務和管理,對系統開發能力的要求較低。
(五)信息系統管理維護
信息系統在實施工作完成之后便進入運行維護階段,對于大部分企業采用的直接購買ERP軟件的開發方式,系統維護工作相對簡單,主要是硬件的維護、數據的維護以及用戶的管理。維護人員只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了解ERP系統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即可勝任。系統功能的增加和修改則由ERP提供商負責,維護人員提供維護需求即可。這一方向對數據庫操作、企業所選用的ERP操作熟練即可。相比較前四個方向,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是最低的。
(六)數據分析與處理
企業存儲、流動、轉換、展示的內部數據以及與運作管理相關的外部數據構成了企業的信息資源。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日益成為企業的戰略性資源,對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并獲取優勢的必要途徑[3]。以大規模數據為基礎,通過聚類、關聯規則分析、分類和預測、時序數據分析等深度數據分析技術獲取知識以支持決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達到一定水平時的必然選擇。這一方向對數理統計、數據分析、統計軟件、商務智能等方面的知識和操作要求較高。以上六個方向各有側重,作者認為信息系統咨詢、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數據分析與處理對知識結構要求更為全面、創新能力要求更強,是研究型大學的培養重點;信息系統開發、信息系統實施、系統管理維護對專業技能的要求較高,是應用型大學的培養重點。
四、結束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專業,對培養信息化人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科本身的特征,不可能要求學生把經管知識、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信息系統知識全部牢固掌握,必須有所側重。對獨立學院來說,培養具備較強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其根本目標,在制訂培養方案時可根據自身的師資特點,考慮將信息系統開發、信息系統實施、信息系統管理和維護三個方向中的一個或兩個作為其培養目標,再根據培養目標創建課程體系。這樣,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積極性才能更好地調動起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
作者:楊莉云 吳張勇 單位: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信息工程系 深圳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系
隨著我國醫療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各醫療機構需要越來越多的醫療信息化專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醫療衛生業務,又精通計算機通信技術的人才。為滿足社會對醫療信息化人才的需要,我校成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以下簡稱“信管”),為社會輸送滿足醫療信息化需要的實踐性專業人才。
1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目標
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培養的目標是:培養掌握現代管理學基本理論、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及醫藥學基礎知識,具備計算機及其網絡應用與維護能力,掌握醫藥、醫院、公共衛生等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以及實現技術,能夠對醫療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2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2.1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一些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的師資結構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的專業教師中青年教師占據了很大的比重,部分教師畢業后直接應聘到學校工作,沒有工作背景,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難免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另外,信息技術更新速度較快,部分教師掌握的知識已經老化,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實踐。
2.2課程設置滯后,實踐學時不足
課程的設置及學生實踐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生的就業。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的開設主要是為了滿足醫療信息化的建設,醫療信息化的發展非常迅速,需要開設院校針對社會的具體需要,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及相應的實踐學時。
2.3缺少學生可自由使用的專業實驗室
大部分中醫藥院校及非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的專業實驗室不是開放的,學生只能在實驗課上使用實驗室,一旦實驗課上沒有完成實驗,課下可能由于缺少實驗環境等原因,導致學生沒有辦法繼續實驗。
3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3.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和行業經驗,鼓勵中青年教師出外進修、攻讀博士學位;有計劃地選送中青年教師到醫院信息中心或者醫療信息化公司學習或者頂崗鍛煉;引進具有行業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信管專業教師;外聘醫療信息化領域的專家為青年教師或者學生進行專業實踐指導。
3.2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為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滿足社會的需要,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的教學計劃需要及時調整。在充分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開設能夠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課程,設置合理的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并且刪除在當前及未來的工作中很少用到或幾乎不用的一些課程,盡量做到“所學即所用”。
3.3定期開放專業實驗室
通過調查發現,每次實驗課上都有部分同學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內容。為滿足專業學生實驗的需要,需要定期開放專業實驗室。對于缺少計算機硬件、軟件及網絡的同學可以在實驗室開放期間,來進行專業課程的實驗。
3.4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學生實習是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的又一重要途徑,通過充分的調研中醫藥院校以及非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并結合社會對醫療信息化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與醫院、醫療軟件公司、醫療事業單位、軟件公司等建立定點實習合作,將其設定為學生實踐教學的基地,處于實習期的學生可以去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并通過此次實習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
3.5重視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能夠綜合反映一個學生四年本科學習的成果。在學生完成畢業設計階段,需著重向學生強調一下畢業設計的重要性,畢業設計不僅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通過前期對學生醫療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及維護等的能力的培養,學生應該能夠很容易的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設計。
4結束語
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競爭力。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需從以上幾個方面加強實踐教學,并不斷探索有利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培養出滿足社會對醫療信息化需求的專業人才,不斷促進中醫藥院校信管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作者:王甜宇 李紅 燕燕 孫艷秋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東北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該專業的培養內容和培養方式亟待改革。本文在分析了影響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因素的基礎之上,引入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三個方面提出了應用型高校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方案。
[關鍵詞]能力本位教育;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培養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經濟、管理、計算機技術等多方面知識和技能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自從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率先在全國創辦“經濟信息管理”專業,其后國內很多理工科高校陸續辦起了類似專業。1998年國家教育部將原來分屬于不同學科領域的5個專業合并,統一命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目前全國共有445所高校設有該專業,其教學規模和覆蓋范圍相當可觀[1]。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革,該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隨之而來產生的新問題是課程體系牽強,職業能力不精,教學資源滯后,教學方法單一等,嚴重影響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造成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差[2]。因此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構建學術能力與職業能力相銜接的課程體系,已經成為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必然選擇。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模式(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一直以來主要應用于職業教育領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近幾年來這一模式逐漸引起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關注。本文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結合模塊化教學方法,從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探討了應用型高校信管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啟示
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美國,它把職業能力當成教育的基礎、目標和評價標準,改變了傳統教育中以學科為主體的教學模式[3]。20世紀90年代,能力本位的教育觀念主要被廣泛地應用于高等職業教育及專業教育領域,CBE理論雖然發源于職業技術教育,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專業教學有許多優勢值得借鑒。能力本位教育強調以能力為教學基礎,而不是以學術知識體系為基礎,其核心是從職業崗位的需求出發確定能力目標,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行業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以這些能力為目標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內容[4,5]。另外,能力本位教育強調大學與企業、商界以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合作教育,提倡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創新。近年來,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滲入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中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能夠從事某種具體工作的能力,同時也注意培養學生應對復雜多變環境的能力和素養。
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主要影響因素
(一)規劃因素
教育部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中將信管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6]。由于所有開設信管專業的高校存在辦學層次類型不同,辦學服務面向不同、行業背景不同等因素,所以各高校能否找準人才培養定位方向是關系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因素。
(二)執行因素
教學方式不僅反映了教學思想和理念,而且是課程內容傳遞的直接載體。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教學手段單一,實踐教學形式化。在教學資源方面,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資源局限于學校內部,教學內容容易與社會需求脫節。改變教學方法和整合教學資源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
三、能力本位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江蘇科技大學為例
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以面向船舶行業為特色的應用型工科院校,依據專業定位,信管專業明確了“面向船舶制造業,培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觀,我們將能力本位理論與模塊化教學模式相結合,把全部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的標準或規則進行分解,使其成為多個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塊,且各教學模塊之間可以按照一定的規則有選擇性地重新組合[7]。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取向在不同模塊之間進行選擇和搭配,從而實現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個性化的培養要求。在具體的課程體系制定方面,采用CBE/DACUM方法進行課程設計。DACUM是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縮寫,其含義是課程開發。它是通過職業分析從而確定某一職業所要求的各種綜合能力及相應的專項技術的系統方法[8]。DACUM的開發一般由企業專家和學術專家共同完成,首先,進行綜合能力分析,然后綜合能力分解為本職業的“專項能力”,最后進行課程分析,將每個專項能力設計為一個學習單元或稱為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定位對學習單元進行模塊化組合和搭配。目前江蘇科技大學信管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的職業分為三大類:信息技術類、信息管理類和系統設計類。信息技術類包括:程序員、系統分析員、網頁制作員、數據庫系統工程師和用戶界面設計;信息管理類包括:業務分析師、信息系統運行管理員,信息系統監理師,信息安全工程師和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系統設計類包括:系統架構設計師,電子商務設計師和網絡規劃設計師。通過學術專家和企業專家共同討論,將職業能力映射到具體學習單元,構建與職業能力相匹配的課程體系。針對應用型與創新型管理人才的培養定位,專家組在調查分析社會人才需求,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對知識、素質和能力結構的認識、管理學科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DACUM課程體系。在教學方法方面,我們創新了多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①教學技巧設計:課前調查、對比法教學、小案例與即時討論;②設計多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和適應學生個性化特征的創新機制,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如“學生找,學生做,學生講,學生辯,學生評”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結果,培養學生探索意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和潛力,并能夠從實際問題出發,尋找理論方法,建構知識體系。在教學模式方面,努力做到創新實踐常態化。教師積極探索改革學生實驗和實習項目的設計方法,減少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增加設計性、探索性實驗;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合作開發實驗項目等多種方式統籌校內外的教學、科研資源,搭建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平臺,有計劃地安排學生早進實驗室,早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同時,加強與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建設一批穩定的、高質量的校外實習基地。目前信管專業與二十一家船舶制造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構建了創新實踐教學平臺,這將有針對性地開展認知實踐活動,滿足不同年級學生培養通用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落地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專業培養模式,并對今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在高等教育大發展的今天,高校有必要下大力氣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上引入新的理念,使我國高層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并不斷涌現技能型、應用型與創新型相結合的拔尖人才,進而為推動國家制造業經濟轉型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刁雅靜 苗虹 盧健 單位: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摘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由五個專業融合而來的新型學科,是一個面向技術和管理等多個層面的、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交叉學科。該學科的形成順應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但其教學研究仍存在著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配置不統一、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的問題。通過介紹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概念,明確其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分析其課程配置情況,對比各學校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的差異性,得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的總體研究現狀,對于指導該專業教學的發展、促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教學現狀;研究培養
0引言
信息管理是指為達到預定的目標,合理運用各種方法,對信息資源進行組織、加工、控制、規劃的行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作為一門學科專業,主要圍繞“信息資源管理”這個內容而展開。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形成。該專業由之前的經濟信息管理、科技信息、信息學、林業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統5個專業融合而來。由于在實際教學中并未真正做到課程的融會貫通,學生所學也僅是多門課程知識的簡單堆砌,而不能有效地把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因而造成該專業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與所要求的培養目標相差甚遠,畢業生就業狀況不理想。因此,研究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教學研究現狀,對于捋清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發展脈絡、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程配置、改善教學效果和促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
1.1培養目標
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規定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1]。因此該課程是基于計算機技術、系統科學、管理科學以及通信技術等多個學科的交叉學科,是一個跨專業、面向技術和管理等多個層面、注重將工程化的方法和人的主觀分析方法進行結合的一個邊緣學科。由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由之前的學科交叉融合而產生,在不同的學校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學術界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目標問題上存在著求同和求異兩種觀點。求同觀點認為,同一專業應該在培養目標上保持一致;求異觀點認為,各高校由于辦學背景不同,應當按照社會需求的需要和背景專業的特點靈活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強調實用性需求,不必受到某種規則的約束。兩種觀點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然而后者表面上看是在提倡改革和創新,突破了傳統的限制,但是由于其重蹈了“求實務用”的覆轍,并不能實現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級信息管理人才的目標。
1.2專業方向
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經歷了技術型、工程型和復合型三個階段。最初,為培養技術型人才,從計算機應用的專業出發,強調計算機設計能力;之后,由于信息管理系統的實踐越來越顯示出其管理特征,經濟管理類知識在系統開發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管理專業的培養便逐漸由技術型轉化為“工程型”;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企業需要的是真正的“復合型”人才。因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培養方向便成了既具有信息分析能力、又懂得企業管理創新知識,同時能夠駕馭信息資源的復合型人才。
2知識與能力結構
《專業目錄》中指定的知識結構由三個板塊構成:管理學理論、信息技術與系統科學。據此,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為:哲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數學知識;語言與溝通知識;經濟管理理論;信息理論與技術;系統科學理論[2]。美國ACM給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模式歸納了一個知識體系,即信息技術、組織與管理及系統開發理論三部分內容;左美云教授運用德爾菲法得出了CIO體系。
3課程設置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課程設置應當緊貼學生應當具備的知識能力結構,根據學科專業的特點進行。由于該專業為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學科,涉及管理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行為科學、運籌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內容。因此,其課程體系也遵循一個最基本的“人機系統”原則,是技術與管理的結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又是應用性學科,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服務技能,需開設一定數量的操作性課程,從而達到既保證培養對象對專業基礎知識及技能的掌握,又要拓寬學術視野及適應領域的目的。由于各學校的辦學背景不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又剛剛經歷融合,因此,其課程設置較為混亂。通過對先前的參考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將課程設置的方案匯總如下。①骨干學科結構方案,通過將《專業目錄》中的16門核心課程與1998年高校IS專業研討會上提出的8門核心課程結合,構成骨干學科結構體系。但通過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核心課程較多,該方案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②知識模塊結構方案,即采用“知識點-知識模塊-課程體系”的課程配置,根據培養目標,結合各自的辦學優勢提出知識點,有知識點組成相應的知識模塊,由此構成課程體系。③層次結構方案,將課程設置劃分為基本知識層、信息系統開發技術、信息系統應用支持、信息系統戰略管理四個層次,在以上4層次的課程中貫穿以行為科學課程,如心理學、社會學、企業文化等。強調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對社會實踐的認識。④6+X方案。該方案由教育部委托五所高校起草提出,其中6門必修課程是:信息管理概論、管理學原理、數據結構與數據庫原理、計算機網絡基礎、信息系統開發與管理、信息資源組織與管理。X為各校系科根據學校性質、專業特點各自確定開設的課程。
4我國高校開辦情況
1)數量驟增。自1998年教育部頒布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普遍進行了本科專業整理和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在2000年度,經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名單中,有21所高校新增了信息管理專業,到2001年底,全國已有228所高校開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數目可觀。近些年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發展迅速,到2006年,全國設有信管專業的高校已經接近400所(不含各高校獨立學院)。2)差異明顯。經過幾年的發展和歷練,目前國內在信管專業建設和研究上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第一類是以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為代表的理工科院校,專業側重于計算機科學技術;第二類是以武漢大學、北京大學為代表的綜合性大學,強調情報學、信息學等知識;第三類則是以中國人民大學、東北財大為代表的財經類院校,側重于經濟管理方面的教育。各派紛呈,百花齊放,沒有統一的專業人才價值認同,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3)定位不準確。由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由之前的五個專業合并而來,是一個面面俱到、保留原來五個專業痕跡的大拼盤,可操作性差,執行難度大,造成培養目標方向不一致、使用教材不統一,學科設置定位不準確。
5結語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由多個專業合并而來的較新的學科,是一個正在發展和成長的專業,其教學研究現狀存在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配置不夠合理、“產、學、研”有所脫節的問題。因此,研究該專業的特點和社會需求,制定核心課程體系,培養大批符合我國信息化建設需要的合格的信息管理人才是我們從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的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當務之急。
作者:涂勝斌 黃凱敏 單位:云南工程職業學院
摘要: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而信息管理體系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和關注,在日常生活和人們工作中的應用也愈加廣泛。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管理對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起到先決性作用,這也就從多方面印證了時代的發展與信息化管理密不可分。在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創新建設成為信息資源延伸發展的重要指標。同時,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更需要信息化人才為主要推動力,這不僅是帶動信息化社會的主要力量,也是信息資源不斷發展、趨于成熟的重要標志。本文以某企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建設為主要出發點,對實現信息系統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意義進行探究,并從中提取信息系統創新建設的寶貴經驗,以促進信息管理的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信息管理人才。
關鍵字:信息管理 信息系統 創新建設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本次研究以某企業為例(該企業主營業務為石油),該企業旗下有15個二級管理單位,其中有包含39個三級單位,企業員工總數共計956人,其中,管理層人員共計126名,信息管理技術人員269名。
1.2方法
隨著石油行業不斷重組和改制,石油企業的經營方向也不斷趨于國際化和現代化,提升石油行業的信息管理水平和信息系統的穩定性意義重大。對該企業進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創新化建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創新以企業管理者為中心。以企業管理者為信息創新建設的中心,并非需要企業管理者的信息管理水平與信息管理人員一致,而是需要企業管理者要提升對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的關注和重視度,避免對信息系統建設中出現部門之間信息封閉的問題,影響信息的交叉傳遞。關注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問題,提升企業處理信息問題的速度,提升企業的整體運營速度。其次,縮短系統開發時間。對于該企業而言,企業內部對信息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企業對動態的信息的需求量遠遠高于對靜態信息的需求,需要不斷對信息進行重組和重新管理。從此種角度來看,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則存在諸多的不確定因素。針對此種情況,企業應縮短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開發時間和磨合時間,避免因企業重組和改制造成企業出現更多的新問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對于開發商而言,在進行信息系統開發時,需要確定相對具體的開發需求,確定信息系統的開發設計時間、調試時間和運營時間。為此,必須抓住時代的脈搏,加強企業與開發商之間的聯系和溝通,獲取彼此的信任和支持,盡可能的縮短信息系統的磨合時間。再次,建立健全協調和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統協調和管理制度,可增強信息系統開發商與信息系統使用方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使雙方共同為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的重建貢獻力量。開發商在進行信息系統開發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完成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同時也需要獲得所在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認可與支持,這則使開發商與運營商之間產生了矛盾。針對此種情況,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信息系統維護制度、運行制度等,并定期進行專業考核。通過上述方式,一方面確保信息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也為信息系統的長期有效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構建長期的、穩定的信息管理團隊,并重視信息系統的查詢功能和標準化要求。第一,構建長期穩定的信息管理團隊,明確職責,加強信息管理隊伍建設。第二,重視信息系統的查詢功能,主要是對用戶被授權或使用范圍的數據庫數據進行查詢,同時,將查詢所得結果輸出,與用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第三,保障信息資源標準化,在企業內部實現實時分享,增加企業各部門間的溝通和聯系,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
2結果
通過重新建立信息系統的管理中心、縮短信息系統的開發時間、建立健全協調和管理制度、構建長期的、穩定的信息管理團隊,并重視信息系統的查詢功能和標準化要求,該企業的信息系統安全性得以保障,且信息系統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時間縮短,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同時,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性增加,各部門之間的配合更為默契,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發展和運營效率。此外,信息管理團隊不斷穩定,信息系統的查詢和共享功能不斷完善,信息管理團隊也逐漸趨于穩定化和長期化,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能力,帶動了企業的全面發展。
3討論
信息系統在開發過程中更加注重對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追求,在保障低成本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長期的、穩定的、高效的信息管理體系。信息系統的開發不再僅僅局限于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幫助上,也逐漸向信息系統的具體實施及實施過程中相關問題的處理和具體對策上。這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信息系統建設更趨于實際化,切實解決實際開發設計和運營中存在的問題。信息系統在企業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中起到一定的先決性作用,且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即使在計算機技術不斷普及的今天,信息系統仍立于不敗之地,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此外,信息系統還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通過此種品牌效應可獲得寶貴的非直接性的經濟價值。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也導致內部業務流程及業務結構發生了變化。而在此種情況下,傳統的投資收益則無力發揮其作用,需要從信息系統中尋找更多、更新的處理方法??偠灾?,當今社會是信息大爆炸的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漸升溫,同時,也提升了信息系統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發展,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起到一定的促進性作用。通過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進行多方面的創新建設,可使企業內部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增強,穩定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互利、共贏關系,從而推動企業的高速發展。
作者:楊森林 單位:河南警察學院信息安全系
一、填補空白知識,提升專業技能
各成員面對任務,遇到不明白或不能解決的問題,能夠進行網絡搜索、小組討論、上圖書館查找或者求助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50%的學生在參加項目實訓后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專業前景有清晰了解,既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乏,又能夠了解自己需要加強的課程知識。合作協商、互動互補。各成員認為團隊取得的好成績是取決于團隊合作和組員有干勁。為完成任務,團隊能夠合作協商、分工合理,尤其在指導教師正確引導以及組長帶領下都能夠達到目標任務。職業意識好,就業有優勢。對2009級參與項目實訓的學生進行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能找到4000-6000元月薪的工作,部分學生能找到6000元以上月薪的工作,2010級參與項目實訓的學生中(即將畢業學生),已經有部分學生收到較理想的就業意向。從總體上講,項目實訓在促進專業認知和學習自信、零散知識向整體能力轉化、養成探究式學習習慣、培養協作能力和職業意識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二、項目實訓教學有效性的保障措施
項目實訓與課堂教學有顯著的不同,使其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有特殊之處,應該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保障教學有效性。通過對“企業信息系統項目綜合實訓”三個教學周期的總結,在諸多措施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措施有以下幾項。
(一)配備“教學型”和“項目管理型”結合的師資團隊
項目實訓涵蓋較廣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教師的工作經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項目實訓的工作內容,而教師的知識面決定了其在實訓中能起到的指導作用。僅有書本知識難以勝任教學,僅有某一個方面的經驗也難以勝任教學。事實上由一個教師來負責整個項目實訓過程是比較困難的,項目實訓的師資成本比課堂教學要高。在實訓中,我們把項目教學分成四個階段,指派一名教師作為項目管理型教師完整地參與四個階段,再在每個階段都配備一名教學型教師。項目管理型教師需要具備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團隊管理經驗,教學型教師需要在某一個方面具有教學專長。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既可以保證項目式教學的連續性,也可以保證每個教學階段的教學質量。
(二)把握學生狀況和發展目標,合理規劃項目目標
項目實訓包含兩個子目標:項目目標和學生發展目標。學生發展目標應該是較全面的,不但包含知識技能的發展,也應該包含心理、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只有項目目標有意義且符合學生發展目標,學生才會主動學習,只有任務的難度合適,才能保障學習效果。離開社會背景和專業內涵的項目,過難或過易的項目,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學效果,項目的難度和工作量應該是適宜的,任務應該是明確和剛性的。為了保證學生經過項目式教學能夠達到發展目標,在規劃項目目標時,要把握兩個關鍵:一是完成項目目標必須經過艱苦的工作,二是經過艱苦的工作可以完成項目目標。在實訓中,我們得到了比較完整的企業需求,但考慮到難度和工作量的問題,在組織項目式教學時,取消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兩個模塊,而對其他的模塊都分別制定了明確的工作任務和驗收標準,完成這些任務,學生除了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業務學習和技術學習,有一定的困難,但經過努力都是可以達到的。
(三)構造與社會生產近似的工作場景
項目實訓包含兩個子過程,工作推進過程和學習推進過程。嚴格意義上的項目實訓,應該讓學習推進過程融入到工作推進過程之中,這就需要努力營造與社會生產相類似的工作場景。工作場景既包括場地、工具等硬件設施,也包括流程、團隊、氛圍等軟件環境[4]。在實訓中,我們模擬一個信息技術公司。在硬件設施上,使用了3臺服務器,采用了專業的團隊開發平臺、項目管理軟件和源代碼管理軟件,提供了專門的討論室;在管理上,采取了組長負責和團隊協作制度、坐班考勤制度和定期匯報評比制度。這樣的工作場景使學生感覺到工作的嚴肅性和實用性,對保證實訓質量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四)變“教”為“導”,建設學習共同體
項目實訓中,教學過程從以學習知識為主線轉向了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面臨的技術問題十分具體和瑣碎,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必須掌握這些技術才能完成項目,教師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教學。這就要求轉變教學方法,教師以“教”為主轉向以“導”為主。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引導學生學習,完成知識和技術積累;引導學生樹立敬業意識和團隊意識。在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中,最主要的工作是促進學習者的自我管理,建設“學習共同體”是有效的措施?!皩W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與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具有共同的目標,經常在一定的支撐環境中分享學習資源、情感和觀念,通過共同活動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系,并對這個團體具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5]。在實訓中,我們沒有按照知識點組織教學,而是根據每一個階段的任務,給出所需的知識和技術儲備要求,讓學生結合著工作主動去學習,教師以答疑的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對于比較典型和普遍的問題,每一個階段組織一到兩次技術講座,由于學生都是帶著問題急迫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技術講座的效果非常好。
(五)用合理的壓力與激勵機制,保證項目質量和學習效果
從教學價值取向看,將學生是否獲得有效發展作為主要評價指標似乎是必然的,但這樣的評價往往難以確定標準,容易致使學生出現學習倦怠,導致項目半途而廢。一旦項目半途而廢,對學生集體的學習自信將造成沉重打擊,造成教學失效。為此,采取的壓力和激勵措施應該主要基于項目進度和項目質量。在實訓中,我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規定了每個組明確的工作目標,定期對每個組的工作進展進行驗收點評,并制定了考勤制度、成果驗收制度、小組內評分制度。以某一期實訓需求分析階段的成果驗收為例,六個小組中的四個小組提交的《需求規格說明書》順利通過了驗收,另外兩個小組需修改后再次答辯,四個通過驗收的小組中有兩個小組獲得優秀評級,小組成員各獎勵可樂一瓶,獎勵雖然很小,但激勵效果非常明顯。再以小組評分為例,對未通過驗收的兩個小組,按照小組內評分結果,從每個組淘汰最后一名學生,這意味著這兩名學生需要再去選修別的課程來獲得相應的學分。在這種環境下,不僅各小組本身可以學到知識,小組之間也能通過競爭得到提升。
三、結語
不同專業的項目實訓內容和實訓形式千差萬別,但它們的共同點是顯著的,就是把培養目標對應為生產實踐目標[6],按行動回路設計實訓內容。從這一共同點來看,不同專業的項目實訓,其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是大致相同的。針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項目實訓教學所提出的一些辦法,也能為其他專業提供參考。
作者:袁志 葉小艷 張芒 周化 單位: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