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04:42: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大學生情感問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處于青春期的高職學生,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自己獨有的特點。文章從高校學生情緒發展特點與情感障礙分析等方面入手,提出引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夠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職學生管理;情緒問題;情感問題
一、高職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分析
1.大學生情緒的豐富性與差異性
從心理成長的方面來看,高職學生的情緒發展趨近成熟,開始關心自己的未來、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自我評價問題。廣泛的人際交往關系讓他們感情較為豐富,逐漸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價值觀。
高職學生的感情豐富,有各自不同的思想,且不同年級有不同表現。大一新生剛進入校園,對未來生活充滿向往,大W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很新鮮。大二的學生已經適應了大學生活,對人際關系的處理已經顯得成熟老練,他們將更多的精力用來思考個人發展問題,怎樣適應社會和未來的生活等。大三的學生差異性表現得更為明顯,情緒則會更復雜。
2.大學生情緒的穩定性與波動性
有些學生則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不夠冷靜,情緒極端。這種例子很多,本來關系很好的朋友因為小矛盾就失控動手打架甚至傷人。總之,高職學生情緒的差異性比較大,既有穩定性也有波動性,這也是大學生情緒問題的重要表現。
3.大學生情緒的強烈性與沖動性
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心理不夠成熟,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學階段一些學生容易沖動、感情用事。有些學生面對老師的批評,選擇跟老師大吵大鬧,情緒嚴重失控。還有的會因為輸了球而砸東西發泄,情緒比較暴躁。這些都說明高職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需要加以引導,讓高職學生能夠冷靜成熟地處理自己學習、生活上的一些問題。
4.大學生情緒的外顯性與內隱性
高職學生年齡較小,喜怒形于色,將自己的情緒完全表現在臉上,這說明大學生情緒具有外顯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學生開始逐漸掩蓋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在臉上,把自己的想法掩藏起來,顯得內斂成熟,外在的情緒和內心感受不一致,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高職學生主要的情感障礙分析
1.壓抑
高職學生共同的一個情感障礙就是壓抑。大學生善于想象,情感世界豐富,理想跟現實的差距造成了他們的壓抑。壓抑導致學生學習生活的緊張,如果不能及時地去引導,有可能造成高職學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如抑郁、苦悶、孤獨甚至仇視社會等。
2.逆反
逆反心理是高職學生心理的一個典型,一些學生表現得特立獨行,喜歡跟別人對立,逆反情緒嚴重,如早操,要求學生及時出勤,但總有個別學生睡懶覺不出早操。逆反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表現在對學校、家長的不信任,對周圍事物的不信任,喜歡跟別人對著干,喜歡跟別人反著來,甚至把老師和周圍同學視若敵人,這是逆反心理的典型特征。高職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就會導致極端的情緒出現。
3.狹隘
還有一種不良的心理感情是狹隘。一些大學生心胸狹隘,經常因為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對別人懷恨在心,斤斤計較,對自己的得失特別在意,對很多事情胡思亂想,不能客觀地去分析問題,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煩惱,讓自己的大學生活不快樂。
三、引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
以下提出幾種解決不良情緒的方法,當有不良情緒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加以調節。
1.環境調節法
當心情壓抑的時候可以觀賞一下大自然的美麗景色,看看大山,看看大海,讓自己壞的情緒得以釋放。
2.宣泄情緒法
哭和傾訴也是宣泄的方式,哭可以讓悲傷的情緒得到釋放,向他人傾訴可以讓自己情緒得以發泄。情緒發泄后可以讓心情好轉。
3.注意力轉移法
學生有不良情緒時,應把心思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不要重復想一件事情。將自己的情緒轉移有利于情緒的調節。
[摘要]大學生是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新一代,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因為他們肩負重大的責任,因此要具備扎實的文化知識和健康的體魄,還需要具備健全的人格、道德修養、心理素質等。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指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道德、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即使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但由于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情感教育匱乏的現象十分嚴重,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有什么作用。所以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要對情感教育進行高度重視。
[關鍵詞]情感教育 匱乏 成因 對策
一、大學生情感教育的現狀
(一)道德標準的模糊
德國著名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寫道:“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背绺叩牡赖率俏覀儺吷淖非螅赖率乔楦薪逃闹匾獌热葜?。由于情感教育并沒有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所以情感教育的匱乏,導致大學生道德標準的模糊。
首先,大學生對于道德的認知僅限于書本的知識性理論和社會的道德表現。但對于什么是道德,道德具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起著什么樣的作用等都存在著疑問。部分學校道德品質教育缺失,在道德認知方面的不全面,使部分學生誤入歧途。
其次,在現實生活中,對于大學生而言,由于一些判斷、評價能力的缺失,一些負能量的事件所造成的不好的影響也引發了大學生判斷評價的偏差。社會道德狀況的判別與評估需要進行積極教育和引導,教育與引導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大學生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
(二)理想信念的缺失
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彪S著當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不斷發生變化。理想信念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是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不竭動力。很多時候,我們談理想信念時,在一定程度上都對其產生期望。每個人的理想信念不同,但卻都在為自己的未來不懈努力。理想信念推動我們不斷向前,使我們在面對困難、挫折、失敗時不會輕易放棄,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
再者,在學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對于理想信念的重視度不高,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不夠,認為學生掌握專業教育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即可,因此造成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學生的思想與教師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異,老師沒有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缺乏對學生思想的了解時,所進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會與學生思想實際相脫節。
(三)心理問題的產生
雖然大學生已有自我駕馭的能力,但仍受到情緒的影響,產生學習、人際關系、戀愛情感等各種問題。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關注學生行為方面來了解學生內心想法。
首先,有的大學生會因為人際關系處理不當、感情不順心或家庭條件不好等等原因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自己不行,對自己失去信心。這種自卑心理得不到緩解的話,日積月累,學生就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家長和老師都無法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其次,大學生在面對部分事情時會出現偏激行為。有些大學生心理還是很不成熟,在個性品質上還存在著一些缺陷,這些通常削弱了個體對抗挫折的能力。社會的快速發展下,學習負擔過重、情感危機的出現以及就業形勢的嚴峻都極易讓大學生產生頹廢的心理,做出偏激的行為。
二、大學生情感教育匱乏成因
(一)社會教育的邊緣化
社會是學生即與家庭學校以外第三個主要接觸的環境。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目的最終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在社會上發展。社會仍是學生的歸屬地,社會教育在方方面面都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社會不斷進步,信息傳遞方式多樣,新媒體、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等傳播中介方式的存在,讓人們在了解最快最新的新聞同時,也會遇到負面的、帶有功利性的新聞。手機、筆記本普遍存在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使得網絡信息的了解更加便利。學生受到各種信息的熏陶,社會負面現象也會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社會教育時時刻刻存在于社會之中。很多人把教育狹窄地進行定義為傳統的教師授課,但是社會這個大集體對我們也起著規范、警示、學習的作用。社會教育是隱性的,社會現象、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等等滲透我們的點點滴滴當中。正是因為社會教育的隱性,所以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社會教育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使社會教育邊緣化。
(二)學校教育應試化
首先,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所以在學校是最為重要和集中學習的階段。然而,在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下,我們的大學依舊沒有朝著多方位、全方面去培養學生。大學生的考試仍然是注重學生的知識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考察則有待加強。
其次,校園文化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和良好情感的培養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學生能在悄無聲息中感受到學校的學習氛圍。但實際中,校園文化的開展卻不是很理想。而且大部分學校很少開展心理咨詢室,就算開設,一般也不經常進行輔導。由于沒有專業心理老師的指導,所以在學生心理問題出現時不能準確地進行解決。大學生面對生活、學習、情感、社會壓力等等心理問題時都需要及時進行解決。
(三)家庭教育傳統化
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只要是為孩子好的,家長都愿意付出所有來支持。但是就是這種想法也會使家長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家長施加過多的壓力就會造成負面的影響,不利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大學生是還未完全走進社會的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代表著最先進的流行文化,所以他們身上背負著來自家人親戚朋友的期盼,壓力可想而知。
家長與孩子因為年齡的差距產生代溝,認為自己的思想跟不上子女的,最主要是因為缺乏與子女的溝通。有的家長忙于事業,沒有時間跟孩子相處,單純認為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可以了,這樣也是不正確的。家長只有通過溝通,了解到子女的情況,才能更好地與孩子相處,更好地進行教育,否則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片面教學觀念產生的影響
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便是進行知識性的傳授,然而卻忽視情感交流,以為教學任務便是讓學生學會書本的知識,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即可。三維目標的設定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也加強對于學生情感、態度、行為方面的學習與教導,更加有利于學生全方面發展。但在實際生活中,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一般都會簡化或忽視對于學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在課堂上,我們都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讓學生自主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在許多地方,課堂教學仍以老師為主體,學生不與老師進行互動、不愿學習,只是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等。日積月累,教師逐漸喪失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教學僅僅為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更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進步空間逐漸縮小。而且大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單一,多為重復記憶與知識性堆積,缺乏創新,很少進行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事實上,創新的重要性同樣適用于教學方式上。
三、加強大學生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重視社會教育,潛移默化育人
首先我們要積極建設博物館、圖書館、文體宮等教育場所,因為它們有共同的屬性就是社會性,因為它們面向的對象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功用更為廣泛。人們可以通過觀看、思考,學習到許多的知識。我們要加強這些教育場所的建設,提高運營管理的技術水平,這樣能夠更好地為人們展示文化的魅力。學生在博物館、圖書館、文體宮等社會教育場所的學習,有別于學校的知識傳授,這樣更加形象、直接、具體地接觸文化,內涵和外延也要豐富得多,能夠在娛樂中了解到許多書本上學習不到的領域,從而拓展學習的知識面。只有大力加強社會教育場所的資金投入,完善服務體制和監督體制,才能使學生更好地享受社會教育。
其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全國都加大對文化設施的建設。在建設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發揮社會文化公共文體設施的作用則是關鍵。一定要充分發揮社會的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用。
現在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至關重要。大學生身處于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團結友愛的社會環境,潛移默化中也會形成良好的傳統美德和價值情感,能夠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更加有勇氣去面對挑戰與挫折。這就要求媒體發揮正確輿論的導向作用,宣傳正能量。只有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才能很好地培養大學生的情感態度。
(二)完善學校建設,加強情感教育
目前大部分學校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其實,一個學校的學風、校風如何,體現了整個學校的成功與否。對于學校而言,校園文化建設至關重要。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更好地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促進的作用。校園文化活動的展開,對于學生情感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也將更好地促進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學校教育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還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人際交往能力。大學生擁有敏感脆弱的內心,迫于學習或者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壓力與煩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然而大部分學校沒有重視心理咨詢工作,這樣就需要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中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的問題,建立心理咨詢室和配套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并對全體師生開放,便于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突破傳統觀念,樹立現代家庭教育思想
首先,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子女會在與父母的朝夕相處中耳濡目染地學到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子女樹立良好的典范。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家長應該多多關心他們的精神方面,所以要加強對于孩子精神需求的關心。
其次,大學生人格已經形成,家長的教育方法不能像過去一樣,在處理問題上應該以引導為主、溝通為輔?,F在很多家長忙于事業,缺乏與子女的溝通,認為孩子已經成年,這樣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父母與子女存在年齡的代溝,兩代人思想文化都存在著差異,只有溝通才能讓對方更了解你,在出現問題時就可以用最溫和的辦法解決。
四、更新教育理念,轉換教學方式
教師與學生接觸多為上課時間,課堂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應扮演的角色是輔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應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綜上所述,重視大學生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們應該加強對于大學生的全方位培養,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學生的一切活動中。
【摘 要】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狀況的發展階段,還存在著許多不成熟,導致他們表現出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進而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產生影響,因此,如何針對大學生心理特征制定有效性的情感觀及價值觀培養策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情感;價值觀;心理
在各個高校畢業的季節,一則關于碩士研究生帶著老婆,孩子一起畢業的新聞跳到了公眾的視野,被眾多網友評論為人生贏家!對于大學生情感問題,戀愛,結婚在現代法律上已經認可,但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戀愛觀,成為了重要的問題與課題,因此,有必要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觀和價值觀。
一、大學生心理特點
(一)自主性強
大學生在戀愛問題上,個性突出,重感情、易沖動,不受傳統習俗的局限,在確定戀愛關系前,甚至在確定戀愛關系后,一般都不征求雙方父母的意見。
(二)戀愛動機簡單化
許多大學生在戀愛中沒有考慮到將來的結婚,不是清楚地自覺地意識到應選擇一個終身伴侶,他們戀愛,只是因為需要愛和被愛。
(三)自控力與耐挫力較弱
大學生一旦陷入熱戀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隨意放縱,缺乏理智的駕馭能力,對戀愛對象過份依賴,稍有波折就痛苦萬分。一旦戀愛受挫,即會情緒失控,無法自拔,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
(四)不成熟性與不穩定性
當前大學生的戀愛,呈現低年級化,人數呈上升趨勢。一年級就開始談戀愛的已不是個別現象,有的學生甚至一進校就談戀愛。這些低年級學生,由于社會閱歷淺,思想單純,很多學生對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和需要,還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對待戀愛問題上簡單、幼稚和不成熟。在擇偶標準上,往往重外表,輕內在。在戀愛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輕內容。在戀愛行為中,往往重過程,輕結果;重享樂,輕責任。這種戀愛問題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們在就學期間經濟上尚未獨立,戀愛過程中感情和思想易變,缺乏妥善處理戀愛中情感糾葛的能力,極易造成戀愛的周期性中斷,或對戀愛對象的選擇漂泊不定,戀愛的成功率很低。
二、大學生情感培養方法
在學校必須重視大學生情感課程的開設,并且要著眼于大學生情感觀、價值觀的培養。從傳統的智育層面轉移到情育上,保證每個大學生在走出大學校門之后是一個獨立堅強的對生活有著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的自然個體,這才是大學應該給予學生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必須要全面提高教師的情感素養,其實我們說許多大學生之所以會產生消極避世的人生態度與教師自身的情感控制能力是離不開的。所以學校必須要重視教師情感上的感化作用,要保證每個教室都能將熱愛學生看作是教師的基本道德,并認真的落實這種道德標準,保證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和平共處的關系,只有雙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師才能夠通過自身情感來對學生的情感訴求進行有效的引導。而且我們說,大學生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收獲成效的,也不是一節課就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情感價值觀的,情感本身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所以各高校必須要嚴格樹立高校教師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靈,并真心誠意地去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梳理和安撫。其次就是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為學生營造積極的生活環境,釋放生活、學習以及人際交往之間的壓力,為學生創建交流交往的平臺,用情感與感化情感,并進一步升級大學生的情感欲求,從小情小愛中脫離出來,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以活動的形式來教會他們如何自重、自尊與自愛。再有就是各高校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情感教育,情感課程的開設,要為大學生建立更加高尚的情感世界,通過座談、個談等方式深入的了解大學生的情感狀況,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愈。當前我國的大學在許多時候感覺更多的是與學生之間有巨大的鴻溝的,學校不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而學生對于學校也沒有所謂的歸屬感,所以當前高校要解決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問題就必須填平這種鴻溝,真正讓學校成為學生們的學校,用更良好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對于學校的歸屬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學校情感教育的實踐。
結 語
正確情感觀、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影響學生的學校生活,甚至影響學生的人生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情感問題,還要時刻通過各種方法來培養學生正常的情感觀和價值觀。
摘 要: 高職學生仍然處于青春期,他們的生理已經發育成熟,但是心理卻沒有完全成熟,很多不成熟的言行舉止都表現在情緒情感上。學習和生活環境也使他們在情緒情感上表現出自己的特點。
關鍵詞: 高職學生管理 情緒發展 情感障礙 控制情緒
一、高職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分析
1.大學生情緒的豐富性與差異性
從心理成長的角度講,高職學生的情緒發展已趨向成熟,逐漸關注自身將來的發展前途、自身的定位和自己跟社會的關系,人際交往的廣泛性使得他們的情緒情感比較豐富,都感到自己已經是大人,有很強的獨立和自我意識。
高職學生的情緒情感不僅豐富,差異性也非常明顯,主要表現在不同年級。一年級大學生由于剛進入大學校園開始新的生活,大學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新的,對嶄新的教學樓、圖書館、舒適的宿舍和新鮮的面孔充滿好奇與美好的憧憬,同時經過“艱苦”的高中三年學習,都有“松一口氣”的感覺。但入學不久就發現,首先是專業課的學習有很大難度,學校的校規校紀也非常嚴格,然后大學校園的社團活動豐富多彩,讓人應接不暇,一時間忙碌不堪,感到凌亂和彷徨。
大學二年級,學生已經完全適應大學生活,并且很多都能夠處理好學習和生活之間的關系。這個階段多數學生都在考慮怎樣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怎么適應將來的社會和將來的個人發展問題,開始憧憬自己的未來。但是部分學生在大二變得消極,思想上認為大學不過如此,情緒上對任何事情都漫不經心,無所畏懼。更有部分學生大一新鮮勁一過,就感到無所事事,情緒消極,這都是一些嚴重錯誤的現象。
大學三年級,大學生的情緒更為復雜,差異性更大,因為即將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大部分學生感到無論從思想上還是能力上都沒有準備好,個人選擇猶豫不決。有的學生刻苦學習考入本科感到情緒高漲,有的學生沒有考上感到遺憾和悲哀,有的同學專業能力強,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有的學生只能混個畢業證,難以找到好的工作。面對這些情況,學生的落差很大。
2.學生生情緒的穩定性與波動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學生的情緒情感比較穩定,處事比較冷靜和理智。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很多學生都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一個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沉著和穩定性。但某些學生處理事情莽撞不理智,情緒上往往極端化,這樣的實例不勝枚舉。有時候學生之間的關系挺好,因為一些小的摩擦,情緒失控動手打人,甚至動刀傷人。有學生戀愛遭受打擊,情緒一落千丈,墜入深淵,也有學生被社會陰暗面影響,情緒容易被“挑撥”,說出一些反動言論。總之,高職學生情緒的穩定性與波動性是并存的,這也是大學生情緒情感特點的重要體現。
3.大學生情緒的強烈性與沖動性
由于大學生還處于青春期,心理沒有完全成熟,往往控制不好情緒情感,因此有人用“暴風驟雨”形容大學生的情緒。在大學階段,某些學生往往感情用事,容易沖動;某些學生犯了錯誤,老師批評教育他,他反而對老師大吵大嚷,情緒嚴重失控;某些學生因為自己喜歡的球隊輸了一場比賽,情緒強烈爆發,打砸東西發泄情緒,這些都說明高職學生的情緒情感還不成熟,需要加以引導。
4.大學生情緒的外顯性與內隱性
高職學生屬于年輕一族,高興的時候喜形于色,憂傷的時候一臉陰霾,“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說明大學生的情緒具有外顯的特點。某些學生隨著心理的不斷成熟,掩飾自己的內心感受,自己的情緒不在外表上流露出來,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掩蓋”、“雪藏”起來,這樣外在情緒和內心感受往往表里不一,顯得非常含蓄、內隱。這些特點都充分說明了大學生情緒情感的外顯性和內隱性,有時候內隱性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不斷成熟,更練達于人情,但是情緒不能夠釋放出來,心理很難得到調整;情緒不加控制流溢于外表,有時候會帶來很多誤會和麻煩。
二、高職學生主要的情感障礙分析
1.壓抑
壓抑感是很多學生,尤其是高職大學生共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障礙,因為大學生是一幫情感豐富、善于想象的年輕人,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但現實跟理想有時候差距很大,造成他們情感壓抑。某些學生因為高考發揮不好來到高職院校而心生壓抑,某些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而壓抑感更強,壓抑感造成學生的生活緊張。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排除這種壓抑,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引發對周圍環境和事情的不滿,也可能引發空虛、寂寞、孤獨、苦悶等其他負面的心理感受。
2.逆反
逆反是不少高職學生心理障礙的代表,很多學生的個人表現跟大多數學生對立,甚至逆向情緒很嚴重,比如對于早操,大部分學生都能及時出勤,但是每個班級總有極少數學生睡懶覺不出操。逆反心理其實是一種不信任,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很多原因導致這些學生對老師不信任,對家長不信任,對周圍的環境不信任,從而思考問題和做事情喜歡反著做,采用對立的態度應對周圍的人和事,甚至把老師和周圍的同學當成敵人來看待。
3.狹隘
狹隘是一種不良的心理情感,現如今,某些大學生心胸狹隘,經常因生活中的小事耿耿于懷、斤斤計較,對很多事情妄加揣測,胡思亂想,片面思考問題和不客觀分析問題更會適得其反,最終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煩惱。
三、引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
高職學生在校期間一定要學會控制情緒,當情緒不好的時候,應問問自己是什么煩心事引起的不良情緒,當弄清自己所煩惱的事物的理由時,就要尋找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加以解決。比如,因為考試沒有把握而焦慮,就要尋找適當的方法和途徑解決,就要積極把精力轉移到學習上,集中精力搞好學習。當一個人處于不良情緒狀態時,常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調節。
1.環境調節法。當自己感到心情特別壓抑的時候,可以散散步、逛逛街,觀賞大自然的美麗美景,歡娛身心、曠達胸懷。
2.宣泄情緒法。消極情緒假如不能適當地宣泄,就容易影響心身健康。所以,悲傷時可以痛哭一場,不滿時可以發發牢騷,心煩時多傾訴一下。
3.注意力轉移法。設法使自己的思緒轉移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上,使自己的心思有所寄托,不處于精神空虛的狀態。
摘 要:“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大學生的情感狀況,不僅關系到其本人的全面健康發展,而且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本文擬通過對情感教育內涵的闡述,分析當前大學情感教育中面臨的問題,并探討加強高校情感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 情感教育 問題 對策
一、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作為高校教育過程的一部分,旨在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精神飽滿地學習和生活,在學習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在成長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具體來說,大學生情感教育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尊重并滿足大學生的情感需要,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心靈和情感方面的問題;二是根據大學生情感的特性,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感,真正把個人情感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相聯系;三是幫助大學生積累良好的知覺經驗,制約來自外界的負面刺激,形成良好的情感。另外在情感教育中還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以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等。
二、當前大學生情感教育中面臨的問題
高等教育應該以培養大學生健全健康的人格,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為目標,但在當前的大學教育過程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片面強調“理智教育”而忽視對大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現象,從而造成了大學生情感的“荒漠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忽視了大學生的情感需要。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忽視了大學生特殊的情感需要,認識不到大學生強烈的主體獨立意向。而大學生的情感需要如不能滿足,就會引起他們消極、失望的情感體驗,阻礙自身對教育的接受。
2.忽視了對大學生的情感培養和升華。我國目前的大學教育多偏重實用科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人文素質的培養。目前高校的情感教育主要著眼于“小情、小愛”,忽視了情感的升華。所以,雖然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實施人文教育,比如開展人文講座、開設人文課程或者藝術欣賞課等等,但在各種人文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把人文教育與對大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結合起來,而只是為了增加大學生的人文知識,或者把它當作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種手段。尤其是一些藝術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說就是一種產品式的技術性教育,缺乏激發學生情感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這些不利于大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感、健全的人格。
3.沒有處理好情感與智育、德育的關系。從目前的教育實踐來看,情緒情感狀態與大學生的學習效果之間的聯系,是學校重視而且應用最廣的情感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寓教于樂”,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通過相對穩定或積極的情緒狀態來推動學習效率的提高。但這些,只是將情感作為推動學生取得好學習成績的工具,并沒有看到情感是人的內在發展要求,沒有看到情感教育和智育一樣,都是人全面發展的內在必然性和要求。同樣的,在大學的德育實踐中,教育者對大學生注重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同學們對道德的認同感,以及不注重對道德情感的培養。因此,大學生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不統一,他們在良好的道德行為上體驗不到積極的情感,造成了大學德育效果不好。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情感教育的幾點建議
1.提升教師的情感素養,重視教師情感的感化作用。高校的每個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在教學環節還是在管理環節,都應把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作為自己的責任。首先教師要熱愛學生,即以情育情?!坝H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得到滿足,從而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對老師的真知灼見和真誠友善,他們的理解也特別深刻,回應也更加熱烈。其次,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高校教師擔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高尚的情操影響人”的重要任務,應以美好的心靈、高尚的人格去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三,教師應和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情感教育是通過情感交流實現的,情感交流是個不間斷的互動過程,需要大量時間。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環節和課余活動結合實際和學生交流,避免空對空的談話和教條的說教。只要真誠地關心幫助學生,就會產生師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優化育人的情感環境。情感教育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首先,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注重教室、宿舍、圖書館、綠化等硬件環境建設中的精神內涵,注重校紀校規的建設,運用實用高效的校園文化傳播載體和傳播渠道,創造校園團結祥和、奮發進取的氣氛。其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班集體、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通過活動既可以加深學生間的感情,又給他們提供了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既可滿足學生的團體歸屬動機和群體效應需求,又可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集體的成功與失敗產生反響和共鳴,使學生的努力方向與集體發展的前景相一致,并為集體的成就自豪,這本身也是一種情緒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歸屬。第三,利用大學生榮譽感強、不愿落后于人的心理,充分發揮獎懲激勵作用,并在獎學金、助學金及優秀學生、優秀干部等各項評比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對違紀學生還要敢抓敢管,輕者批評教育,重者紀律處分,使他們體會到制度的尊嚴,激發他們產生自責、自譴、自重、自愛的健康心理和情感。
3.增強情感教育的針對性,尊重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大學生情感需求具有特殊性。首先,工作中要樹立“尊重人的需要”的觀念。即使是學生的一些不盡合理的情感需求,也應給予足夠的關注,而不能采取無動于衷、冷漠輕視的態度。一般可通過座談、個別談心、心理測試等方式進行,從而盡可能滿足學生合理的情感需求。對不合理的情感需求應指出其危害,對不能滿足的情感需求應通過引導促其走上正軌,防止其向消極的方向發展。其次,要幫助引導學生將情感從個人的喜怒哀樂升華為對集體榮譽、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關心,形成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同學個人之間樸素的手足情升華為富于理性的友誼,進而幫助他們建立更高尚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堅定的意志、更加健全的情感。第三,情感教育要針對學生情感方面的實際需要,但又不能局限于就事論事地解決學生具體的感情矛盾,而應該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使他們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為目標。
4.以社會實踐為基礎,豐富大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可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認識到人的價值,發現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學會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如“頂崗實習”活動、“三下鄉”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等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情感教育效果;其次,還可以抓住大學生入學、軍訓等時機開展情感教育,抓住“五一”、“十一”、“一二?九”等紀念日設計教育活動,使大學生通過這些社會實踐深刻體驗愛民、愛國的情感,激發他們關心社會、理解他人、和人相處的和諧情感;第三,還應注重結合專業特點,建設獨特的院系文化,舉行文化節、科技節等。
5.以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為紐帶,增強情感教育的實效性。首先,要大力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認識自己,學會控制和把握自己;其次,要完善和開放心理咨詢室,對大學生在情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疏導;第三,通過咨詢熱線、學生信箱、進行心理測量或調查、個別談話等方式收集大學生在情感方面的信息,利用講座、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方式解答他們在情感方面所面臨的問題等等。
總之,教育是心與心的交匯,是靈魂對靈魂的告白,是生命節律的和諧振動。教育應該是溫馨的,是沁人心脾、潤物無聲的。而情感教育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的問題,特別是大學生的情感教育關系著當代大學生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因此,在高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積極開展情感教育活動。
摘要: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據一項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為情感問題所困惑。本文就國際經貿學院的一個真實案例,針對大學生情感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積極情緒情感的發展以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做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 情感問題 調適策略
學生A女生,經貿學院10級某專業學生,性格開朗,但外表一般,個子不高,體型稍胖,大二開學時認識了某院男生,兩個人剛處朋友的時候還是很好,每天一起吃飯,一起學習,相處一段時間后,男生感覺兩個人性格不合,就提出分手,A女生當時情緒反應特別大,堅決不同意分手,當時還在北門門口發生口角和肢體沖突,后來被北門值班老師和學院值班老師制止,當時女孩子情緒很激動,通過輔導員老師談話,逐漸平息,后兩人又和好,此后,一直三天一小架,五天一大架,前幾天因為一點小事發生沖突,在舊行政樓三樓吵架,兩人動起手來。
1 大學生情感問題的主要表現
1.1 時間分配的不合理,而導致情感的空虛 大學的學習方式和課程設置與中學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逐漸成為主動參與者,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自主安排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很多大學生因為不適應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常常無所適從,感到空虛和無聊。原因就在于環境的變化。與高中相比,大學的課程設置更加注重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在大學階段,學生要學習專業知識,進一步發揮積極主動性,培養自學能力。在這種學習特點和環境下,一些學生難以走出高中階段的課程學習模式,不能合理分配和利用時間,由此便會形成情感的空虛。
1.2 自控能力弱,陷入情感的波動 現階段,我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從總體上看都是健康積極的,但仍有一部分大學生面對學習情感等壓力時會出現心理波動和情緒變化。同時,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處于心理敏感期,自制力差,遇事容易走極端,同時產生一些其他消極情緒,如悲傷、焦慮、緊張、恐懼等,陷入消極的情緒中無法自拔。A同學就是因為感情問題出現了強烈的情緒波動,經常與同學老師等發生摩擦,容易出現猜忌心理,遇事不能冷靜地思考,從而出現一些過激行為,造成不良影響。
1.3 自我評價的偏差,而引發情感的自卑 A學生在這一點上是比較明顯的,在她的眼中,B男生同學帥氣也有才氣,在學院中是主要學生干部,由于自己外表不出眾,工作能力又不是很強,所以就出現了自卑感,從而在心里產生了恐懼,害怕B不喜歡她,看不起她,所以有一段時間她經常找我和團書記談話要求要為學院同學服務,能否參加學院團學聯等部門,當時我們還不知道她是因為這個原因,還以為她是積極要求進步,所以一直鼓勵她,后來才知道,她這樣做雖然也是要求進步,但原因是為了能配上B同學。
1.4 人際關系的疏離,而促成情感的孤獨 剛剛步入大學的大學生離開了以前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面對全新的大學生活,常會出現種種不適應,更有甚者還會出現抗拒、排斥心理,從而出現種種問題。其中,人際關系問題是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跟以往相比,大學的學習和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們因為生活背景、觀念、性格等不同,交往起來相對比較困難,一旦出現交往障礙,大學生就容易出現情感上的孤獨感。A同學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挑戰,父母關系一直不是很和諧,到了大二的時候提出離婚,原因是媽媽在外面有了外遇,這件事情對她的打擊很大,內心恐懼,沒有安全感,急需要找到關心自己的人,所以在遇到了B之后就覺得這個就是能關心自己,愛護自己一生的人,所以不愿意分手,也不能接受分手。剛開始在同學中A女生是很受歡迎的,但是隨著自己心態的不斷改變,她也不愿意和同學溝通,甚至同寢室的同學關心她,她都很排斥,怕同學看不起她,更加深了孤獨感。
2 情感問題對學生的影響
2.1 學習成績明顯下滑 A女生每天都陷在感情問題的困擾之中,長時間面對這樣的問題,她漸漸失去了學習和生活的信心,逃避現實,荒廢學業,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2.2 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情感問題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A女生現在變得敏感多疑,同時還伴隨著焦慮、緊張、強迫等不良的心理反應,身心健康受到了極為嚴重的影響。若不及時排解,還會進一步造成人格上的障礙或缺陷。
3 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
進入大學校園后,仍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對待情感問題總會出現心理矛盾。在脫離父母高中期間的嚴管后,有些大學生不顧學習迷失于情感之中,難以自拔。很多大學生由于沒有處理好情感問題而煩惱焦慮造成心理障礙甚至會產生過激行為。因此,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通過以上分析,我們逐漸認識到,大學生在面對新環境時,總會出現不同的情感問題,如何避免情感傷害,引導大學生積極調試心理狀態,是學生、學校乃至社會都要認真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3.1 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思想尚未成熟,他們在思考和探索的同時,容易產生種種心理問題。步入大學后,大學的課程安排與設置和高中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說高中學習更重視知識的積累,那么大學就更重視能力的培養。很多大學生剛步入大學時會無所適從,他們習慣了以往的學習模式,習慣了老師安排,而在大學,學生要自己安排學習的內容、進度以及計劃。很多大學生無法適應這樣的學習模式,就選擇了逃避,放松學習要求,在無所事事的同時,便會產生情感空虛。因此,大學生要擺脫空虛就要不斷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及時制定階段性的個人發展計劃,確立目標,通過目標的建立及完成,培養自主學習生活的能力,充實自我。
3.2 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 由于大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和環境,使得其自我意識出現明顯的波動性,往往過高地評價自我,從而形成了驕傲、自負和自戀;過低評價自我而產生自卑、嫉妒。因此,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首先對自己要敢于解剖,敢于批評自我,對于身邊的教師和同學對自己所提出的意見和缺點,要虛心接受。其次,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只有在正確評價與認識自我的前提下,才會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走出自負或自卑的情感困擾。
3.3 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進入大學校園后,大學生遠離了高中時期埋頭苦讀的生活,人際交往漸漸成為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初入大學,很多學生面對新型的師生關系而不知所措;還有的同學因為生活習慣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差異難以適應,容易和同學產生種種摩擦;還有一些大學生,因為性格原因,語言表達較差,缺乏人際溝通的基本技能,久而久之導致孤獨自卑或是抑郁心理。因此,而作為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主要負責人,輔導員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問題,使其產生歸屬感,讓學生學會構建自己良好的人際關系網。
3.4 關心特殊家庭學生的身心發展 現在社會,物欲橫流,人們對愛情、家庭、婚姻的觀念也出現了很大的改變,這就導致了我們身邊很多離異、單親、家庭暴力學生的出現。他們多缺乏安全感,甚至會抵觸他人的關心。但我們不能忽視他們,要用愛去改變他們,幫助他們。經貿學院08級有一個家庭離異的孩子,從小就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在大學中他積極向上,要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未來,這幾年通過老師的培養成長為班級的班長,學院、學生會副主席,現在在長春中信銀行工作,當時是輔導員劉玉紅老師的學生,一次談話,學生對劉老師說:“老師,雖然我從小沒有媽媽,但你們就像我媽媽一樣,關心我,幫助我,讓我成長,我以后一定不辜負你們!”很感動學生的感恩之心,其實老師不但是學生的導師,還是是他們心靈的引路人。
通過此次真實的案例分析,希望我們提高對大學生情感問題的關注度,同時認識到大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對大學生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健康發展。
摘要:處于當代社會背景下的大學生出現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情感危機,本文通過對大學生情感危機的成因、表現的研究,為大學生處理情感問題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情感問題 情感調適 情感危機
大學生是一個獨特的群體,他們在生活經歷上有著相似點,又有著極大的差異性。親情、友情、愛情是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中重要的、需要慎重處理的情感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情感具有極不穩定性。同時,對于情感,他們有的是為了趕潮流,有的是為了找一個人陪伴,排解孤獨;親情或多或少被淡忘,愛情、友情也欠神圣、純潔。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這一普遍而又重要的問題,幫助大學生合理解決心理矛盾與沖突,正確處理情感問題。
一、大學生情感問題的成因
第一,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的特性及其生活的快節奏、高壓力是其重要因素。
現代社會,由于忽視、舍棄甚至排斥、犧牲個體的獨特性、偶然性、豐富性,而使人成為物體的奴役,成了各種機器(包括物質機器和社會機器)的奴隸。因此,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大學生,一方面,對現代生活新奇向往、積極適應、努力追求;另一方面,又常常在現代化的物理和社會環境面前,感到自卑,感到渺小,感到物對人的巨大壓抑。
大學生的高壓力主要源于學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性與愛的壓力,更有未來定向的壓力。有資料顯示:當代大學生中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心理障礙的人數在16%以上。而且現在,問題大學生已引起人們的關注。特別是未來定向和就業的困惑與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更為突出。
第二,后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沖擊是造成大學生情感混亂、浮躁的另一因素。
20世紀60年代至今,后現代主義取代現代主義而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思潮,它力求表達的是“無為”,即無意義、無思想、無深度、商業化、大眾化、非歷史、不想未來、只求頃刻的現在,等等。社會的開放性,使社會呈現出文化多元化現象,這也讓大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這種情形下,后現代主義思潮登陸中國,在商家們的大肆渲染和推介下,其文化現象便以其新異性打動大學生,使大學生對之產生興趣,并極力模仿,進而在大學生群體中流行開來,如大學生中出現的港臺流、日流、韓流等時尚文化現象。這是大學生思想、情感不成熟導致的。
第三,不良文化的侵蝕是造成大學生上述情感危機狀態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社會轉型以來,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良文化有了滋生、泛濫的市場。書本文化、電視文化、網絡文化,無不留下不良文化的污漬和蹤跡,而大學生生理發育早熟,心理發展相對滯后,認知結構不穩定,自控能力差,加之對變化和新奇的渴望,促進了對轟動的追求,導致了文化的融合,極易被不良文化所腐蝕、俘虜,成為它的奴隸。特別是網絡文化由于其時尚性、平等性、互動性、無約束性、彰顯個性、虛擬性、超時空及信息量大、更新快速等特點,對大學生有著太大的誘惑和吸引力,已經構成對現代人尤其是大學生健康生活的重要威脅。
大學生的思想、情感還不成熟,很容易受到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情感懦弱、混亂、虛浮及冷漠,特別是冷漠的情感態度,最終又可能激起種種暴力。因此,關心大學生的心理情感世界,加強情感教育,化解情感危機,就成了當前社會及其高校的重要任務。
二、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
大學生情感危機及矛盾,無論對大學生本人還是對社會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應適當地對大學生的情感危機進行調適,以減少其對各方面的危害性。
第一,幫助、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發展計劃
當代社會的發展,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由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許多大學生將考上大學為終極目標,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情感便會產生空虛,而要擺脫空虛,就必須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發展計劃。首先,大學生應制定個人學習發展計劃。學習在大學的各種活動中始終是處于主導地位的。從我國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上看,雖然學生的學習任務還是比較繁重的,但學生可自由安排的課余時間卻增多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們應首先從客觀上明確自己學習的任務和目標。另外,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而有效地分配,同時也要積極參加課外的學習,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獲得知識上的滿足;其次,大學生應制定個人的生活發展計劃;大學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然而許多大學生在生活中卻迷失了方向,產生了自卑與孤獨感,為此大學生們要不斷地學會調適自我,不斷地加深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識,樹立一個生活的目標。
第二,積極引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大學生有了新的人際空間和人際關系。作為教師或輔導員,一旦發現學生出現人際關系問題時,就應從多方面加以引導,使其形成一定的歸屬感。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人際關系的空間和環境。使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之間構建起情感交流的紐帶,以擺脫情感上的孤獨;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或舉行心理輔導知識講座等形式,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學生傳授人際交往的技巧,讓學生學會構建自己良好的人際關系網。
第三,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許多研究發現,被情感問題困擾的大學生力圖通過各種方法來排解困擾,而其中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教師的幫助,特別是選擇心理咨詢教師。據筆者了解,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都沒有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這與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的現狀是極不相適應的,為此,作為高校無論是領導層還是普通教師,都應認識到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特別是情感問題的復雜性,在此前提下可以以學工處(部)為平臺,建立起心理咨詢室或心理咨詢中心,也可在學校網站上設立大學生情感信箱,由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加以幫助解決。由此,不僅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還會使大學生的情感困惑及時得到宣泄和解脫。
第四,強化大學生的美育。
當前強化大學生美育不失為解決大學生情感危機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辦法。美育,其實質就是情感教育。在培育大學生人性、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塑造心靈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此,我們應期待并努力推進在美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在美育立法、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及評價制度創新上有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