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7 05:29: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美術作品鑒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不一樣的歷史背景和不一樣的情感積淀產生風格迥異的美術作品,這就要求在欣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要對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感情進行分析,重視在文化情境中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本文主要簡述了如何在不同文化情境下分析美術作品所包含的韻味,并深入探究了美術作品中存在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美術作品;人文精神;鑒賞;文化情境
一、文化情境中進行美術作品鑒賞的原因分析
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僅要重現事物的美,更重要的是把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通過對各種學科綜合知識的巧妙運用,使得“美”在其筆端得到升華。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要對美術作品創作的基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能力機型綜合運用在,這樣才能創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所以,我們在欣賞這樣一幅作品的時候要對這些思想感情、多學科知識進行綜合的分析,才能很好地提高鑒賞效果。
二、在文化情境中進行美術鑒賞的簡述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與研究也在發生變化,將美術作品放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去分析其蘊含的深層意味,可以對畫家創作時的情景進行真實的在現,這樣可以很好的提高我們的鑒賞水平。所謂文化情景就是一件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當時所處的文化環境、時代背景、文化特征等等。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分析其文化背景至關重要。在鑒賞美術作品的時候,不應該只對作品的技巧進行分析,還要明確作品的歷史背景、社會人文以及科學特征等等,把作品融入到當時的文化環境當中去,對畫家創作時的內在情感進行分析。優秀的美術作品作為我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社會文明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作品的優秀思想、優良的精神可以運用到社會生產實踐當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促進社會的進步,還能引導人們的心態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而且對研究人員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此外,還有很多非常深奧的哲學思想蘊含在美術作品中,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在做美術作品鑒賞的時候不僅要分析其歷史環境,而且要分析畫家在創作的時候內心的思想與情感。畫家在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實際上是對多種不同文化與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加強文化情景中美術作品的鑒賞可以提高人們的基本素質。這種鑒賞本身就是對生活的一種很好的還原,但是不是對生活簡簡單單的那種描述,而是把價值觀、審美觀與文化情景進行統一。人們在進行美術作品鑒賞的時候,應該通過視覺感受來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思想與感情,努力與作者產生共鳴,在鑒賞美術作品的時候使自身的思想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三、文化環境中進行美術鑒賞
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同地區的美術藝術也有不同風情,所以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要近距離的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例如黃永玉前輩的《山鬼》有著濃厚的湘西本土特色,黃老塑造的“山鬼”這一形象其實是在湘西本地神話故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黃老在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也讓“山鬼”這一形象有了鮮明的特點。這個時候,我們要結合湘西本地的文化對“山鬼”這一民間形象和藝術形象進行對比分析。使我們在認識“山鬼”這個藝術形象的時候更加深刻。在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視覺、心理等方面的共鳴來進行,從視覺與心理上對作品進行感受,在這一過程中體驗作者想要體驗的情感與意境。例如在傳統的國畫進行賞析的時候,我們要對作品被創作出來的時代背景及其歷史文化有所了解,在鑒賞這種作品的時候應該對當代歷史文化有很好的掌握,還可以借助古典音樂來進行聯想,體會作者創作時的情感。中國古典畫作和古典詩歌一樣很多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了解了這一點很有利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在進行美術作品鑒賞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連接,由于美術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美術技巧的簡單堆疊,其過程結合了很多其他學科的科學內容,其蘊含的知識是比較廣泛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鑒賞的時候,融入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內容,這樣可以很好的提高鑒賞的效果。例如:在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我們要很好地了解當時當地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經濟背景等等,把這些背景有機的結合起來,接受畫家生活年代、國家發展面臨的環境和當時的世界環境。這樣可以加強對作品的思考,得到作者想通過作品傳達出的深層思想。在鑒賞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與生活聯系起來,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中有著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所以想要在文化情景中鑒賞美術作品可以從身邊的美術作品入手,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美術鑒賞還要與自然美進行有機結合,用自然美來發展自身的思維意識與審美能力。將美術鑒賞與行為藝術相結合,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高美術鑒賞效果。
四、結語
不同的美術作品其蘊含的思想不同,再加上畫家在創作它們的時候,融入了當時畫家生活的環境與時代背景,所以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的時候,要注重作品的歷史文化背景,對畫家生活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和宗教信仰進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體會到作品深處蘊含的深刻內涵。
作者:李夢琪
美術作品是凝結在畫作上的畫家對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不僅要能夠理解畫家高超的畫技,同時也還要能夠欣賞作品的美,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內涵。這在具體美術作品中能夠較容易地實現,而在抽象美術作品中,由于其抽象性等特征,欣賞者較難理解其內涵?;诖?,我們試圖運用社會學視角對抽象美術作品的作者生平、生活環境以及政治背景等進行分析,使欣賞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美術作品。
一、通過對創作者的生平的了解來提升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欣賞者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了解創作者的生平有助于把握作品中創作者留下的各種痕跡,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作品。例如,通過對創作者專業教育經歷的了解,欣賞者能夠理解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的特點,以及創作者成熟時期作品中所包含的其他派系的痕跡,對于欣賞和理解抽象美術作品有很大的幫助。又如,通過了解創作者的情感經歷,能夠使欣賞者了解創作者在創作美術作品時經歷的情感,從而能夠將對畫作的理性理解轉移到對畫作所表達的情感的感受上來,使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對荷蘭印象派代表人物彼埃?蒙德里安的作品《灰色的樹》的欣賞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采用了解作者生平的方法,這樣就能夠更加準確地認識和理解這幅畫作,同時對這幅畫作的美的印象更加深刻。彼埃?蒙德里安曾在早年師從其叔叔——海牙派畫家富爾茲?蒙德里安,得到了寫實浪漫主義的真傳,這一經歷對其后來的創作影響巨大。在《灰色的樹》中,還能夠看到寫實浪漫主義的特征——將內心深處的浪漫情感通過寫實主義傾瀉而出。在青年時期,蒙德里安就讀于國立藝術學院,受到了象征主義、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影響,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1911-1914年間,蒙德里安受到了畢加索等立體主義的影響,因而形成了立體主義的風格,在《灰色的樹》中,還能夠看出采用了透視和立體三維畫法的痕跡。在一戰期間,蒙德里安致力于用畫作表現和平和發展的理念,因而開始使用中性的色彩,這也是《灰色的樹》中選擇灰色作為主色點的重要原因。這樣,通過對蒙德里安生平進行分析,欣賞者就能夠對《灰色的樹》有更加準確的理解,能夠看出在畫作中創作者采用的方法和其創作時的情感等,更能夠欣賞到作品的美以及作者人格的偉大。
二、通過對創作者生活環境的了解提升欣賞者對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
對創作者的生活環境的了解,能夠從源頭上幫助欣賞者認識到作者對于現實事物的認識能力。這樣,當作者把現實事物抽象地表現為畫作時,欣賞者就能夠理解作者為什么選擇這種方式來表達這樣的主題和這樣的情感。因為作者的生活環境不僅決定了創作者的受教育程度,同時還影響著作者對于事物的認知和對于情感的體驗和表現程度。只有了解到這點,才能夠更好地欣賞抽象畫作。在對畢加索名畫《哭泣的女人》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地了解畢加索的生活環境,才能夠深刻理解為什么“女人”哭泣時面部扭曲、眼睫毛的移位到如此地步?!犊奁呐恕肥且援吋铀鞯那槿硕嗬?馬爾為原型創作的。多拉?馬爾與畢加索維持了長達九年的情人關系,在兩人關系剛開始的期間,多拉?馬爾與畢加索情感很好,兩人出雙入對。但是,兩個人性格都很強硬,在很多問題上意見相左,誰也不愿意妥協,因而經常硬碰硬。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之下,畢加索開始動手毆打多拉?馬爾,并且多次將多拉?馬爾打暈。多拉?馬爾也因此多次哭泣。畢加索不僅經常打多拉?馬爾,還經常出言刺激她,使她傷心落淚。在這種背景下,畢加索以多拉?馬爾為原型創造出《哭泣的女人》。當欣賞者了解了畢加索的創作過程之后,就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哭泣的女人》中主人公面部的扭曲,也能夠理解畢加索刻意對其的丑化,能夠進一步地體會畢加索在創作時候的感情。
三、通過對創作者所處政治環境的了解來更加深刻地體會美術作品的寓意
雖然抽象藝術不直接表達現實社會,不直接表現政治問題,但是創作者所處的政治環境對其創作主題和創作思路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更加深刻地掌握抽象美術作品的內涵。在里希特的畫作《派對》中,創作者就通過畫作來對明星托里亞尼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進行了批判。這種批判并不是來源于里希特的一時興起,而是在里希特早年的生活方式以及當時的政治環境影響下產生的,因而有著明顯的政治意味。里希特在兩德分裂之后,在民主德國生活,后來沖破阻礙到了西德。在與民主德國有著完全不同政治氣氛與創作氛圍的西德中,里希特的思想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并且努力適應。美國當時在德國的文化藝術政策和政治政策深刻地影響西德的藝術發展,里希特也受到了深刻的影響,進而發展了其政治波普風格,這在《派對》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運用社會學視角對抽象美術作品進行鑒賞能夠使欣賞者更加準確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掌握作品所傳遞的情感,這對于欣賞者鑒賞抽象美術作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對抽象美術作品鑒賞的過程中,需要靈活運用社會學的視角,通過了解創作者的生平及其所處的生活環境、政治環境等對作品進行全面、深刻和立體的了解,不斷提升對抽象美術作品欣賞能力。
作者:李群英 黃靜 單位:河北傳媒學院
摘 要:美術作品中蘊含著畫家對于現實生活的所見所感,在不同的歷史文化中,美術作品所反映出來的意識形態是不相同的,它所傳達的思想、所抒發的情感和一定的歷史文化情境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在鑒賞一幅美術作品的時候,關注的不僅僅是色彩、結構等表現手法,更應該去分析作品的繪畫背景以及作者所要抒發的情感。結合每幅作品的文化情境,才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會,才能真正去掌握一幅畫所要真正表達的思想內容。
關鍵詞:文化情境 美術作品 鑒賞 人文精神
不同的歷史時期的文化情境也是不同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可謂是博大精神,鑒賞每一時期的美術作品時我們應該具體結合當時的文化,只有這樣才可以還原美術作品創作的文化情境,激發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興趣,進而加深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出不同文學作品所要傳達出的人文精神。
最初我們對于美術鑒賞只是有一個簡單的認識,認為美術鑒賞可以讓學生通過去欣賞不同的美術作品,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可以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最終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墒乾F在我們應該要清楚的認識到:如果將文化情境和美術鑒賞相結合,會達到一種更好的效果。在b賞一幅美術作品的時候如果結合當時的文化情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還可以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在中國悠久文化傳承過程中,我們知道前人會采用書籍記錄、古物相傳的辦法,但是美術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當時創作的歷史背景,可以深刻體會出作者在作品中所要傳達出來的人文精神,也可以去深刻的感悟清朝、唐朝以至于西周等歷史時期的文化氛圍,所以這種在文化情境中去感悟人文精神的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利用文化情境去進行美術鑒賞,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單單的講美術鑒賞歸結于是一場美術課的內容,未免顯得不太正確。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去引導學生主動去研究當時作品創立的背景,進而可以了解歷史、看懂地理人文、體會人文精神,對于學習過程中的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幫助,在一幅簡單的美術鑒賞課中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唐宮仕女圖”中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是著名畫家張萱在輝煌的唐代所創作的,表現了唐代貴族婦女閑情逸致的生活,細致的用畫筆描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的形象。僅僅可以通過一幅畫,就可以了解到豐富的歷史文化,這才是文化情境中美術鑒賞的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在美術鑒賞中,所應該去積極提唱和踐行的。
在新課程改革中提出了要將美術作品的鑒賞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了解當時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這樣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但是美術鑒賞這一課程在現如今的實施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鑒賞過程中只會重視基礎卻忽略了和現實生活的結合,只是專注于美術作品中色彩、結構、比例的講述,但是卻忽略現實生活的教育意義,以至于造成了學生只淺顯的記住了“如何畫”、“誰的畫”,沒有理解鑒賞真正的核心要素,所以并沒有體會出美術作品所要表達出來的真正情感和所要傳達出的人文精神,這樣并不能達到美術鑒賞的真正目的。其次,在美術鑒賞中,只重于理論的學習,卻未能將它付諸于實踐,每一次美術鑒賞時只知道顯示現成的美術作品,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如果不能讓學生自己去主動發現美術作品的歷史文化,不能讓學生主動去研究歷史背景、創作原因的話,并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不能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究美術作品的興趣。
對于當今快速發展的21世紀,科技不斷發展,人們的思維方式,觀點態度也隨之不斷變化,在新的挑戰下新課程改革下的美術鑒賞必須要結合當時的文化情境,這樣才可以真正去讀懂一幅美術作品。那么如何才可以在文化情境中去鑒賞美術作品呢?
首先,我們應該去讀懂我們的傳統文化。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不同于于最早的人類,現如今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都和以前不同,所以如果僵硬的要求我們用現在的思考方式去理解以前的作品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時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當時繪畫的特定文化情境,了解作者當時的經歷,進而去看懂作者繪畫的心。比如在欣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時,我們應該去了解北宋政治經濟的繁榮發展,從畫中去仔細體會交通的發達、商業的繁榮等,這樣才可以看出古代社會細致形象的生活情況。只有去認真了解當時的文化情境,才可以真正地讀懂這一無限偉大的歷史藝術名作。
其次,我們應該增加美術鑒賞的實踐機會。任何藝術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在課堂上去欣賞美術作品,還應該多多在現實生活中是、在實踐中去鑒賞美術作品。如果想要了解繪畫的背景,我們可以在民間的一些建筑、工藝中得到啟示。比如北京的古老的建筑,每一建筑中都凝結著當時人們最真摯的情感,我們通過切身的體驗加上去了解當時的文化才可以去真正的欣賞。比如說民間的一些藝術,皮影戲、黃梅戲等都可以深刻的了解歷史文化,并且可以通過它們的表現形式、形式就可以零距離的感受民間的藝術。
最后,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媒體進行美術鑒賞。網絡媒體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在欣賞一幅美術作品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這樣也不會使課堂顯得枯燥單調,會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一時期的美術作品都包含著不同的思想,也填充了每一位藝術家特定文化情境中的獨特情感,所以我們在鑒賞一幅美術作品的時候,不單單要注重作品的表面,更應該去關注作品的歷生平經、生活的時代背景,才可以達到對作品的深入了解,最終去真正領域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人文精神。
摘 要:美術作品鑒賞是美術欣賞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應改變以教師為主角的狀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多個角度欣賞美術作品,并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美術作品鑒賞;存在問題;教學策略
“面對一幅繪畫作品,該如何欣賞?面對一幅繪畫作品,又該如何讓學生學會獨立欣賞?”這是一直以來存在我心里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觀察、研究、思考并總結這一問題。
一、初中美術作品鑒賞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教學前往往很少布置預習,教學過程中我講的時間多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欣賞課課后也很少布置拓展作業
這樣的課我講得口干舌燥,學生當作故事能聽多少聽多少,課后記得多少是多少。教學前很少布置預習是因為:(1)為了不給學習任務重的初中學生增加負擔,所以一直抱著美術課的內容能在課堂解決就在課堂解決的心態。(2)事先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學生需要查找一些圖書資料或在網絡上尋找,考慮到學校關于美術方面的圖書資料不豐富,另外網絡只有一部分學生家里有。
教學過程中,我講的多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是因為:(1)學生都有惰性,而且當美術課是一節放松的課,希望教師講,自己聽聽就行了。(2)至于思考,也是只有表層的反應。給予多一點的思考時間,沒有人深入思考,而是變成了同學之間的聊天。
2.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也過多關注作者的介紹,作品的背景,還有作品的“文學性解釋”
誠然,對美術作品的時代文化背景,其與藝術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的關聯,以及美術作品描繪的故事等欣賞,是美術欣賞中重要的一塊內容,讓學生多了解和感受,使學生對藝術家及其作品有較全面和立體的認識,更能使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得到全面發展。但過多闡釋,而忽視作品的藝術特點,就有點為迎合學生的興致,而將美術的“邊角余料”過多闡述,沒有回到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上來。
3.根據“答案”以印證自己是否答對,對自己的見解沒有自信。
二、初中美術作品鑒賞的有效教學策略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收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從而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做好的老師,不必擔心會給學習任務中的初中生增加負擔。而且,據調查,現在一個班的學生有百分之八十家里有網絡,已經不同于我們上學時期,所以有備而“賞”并非難事。
(2)上課時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后,不要立即講解,可以讓學生讀畫幾分鐘,也可以以討論的形式,請他們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學生可能只是憑直覺來欣賞美術作品,受到個體知識和經驗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質量都很有限,但確實是親眼所見,親身體驗。教師不要因為學生思考討論的成分和質量有限而失望,以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感受的表達。重要的是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如,畫面是以什么顏色為主?畫了些什么?顏色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整幅畫感覺是歡快的,還是傷感的?這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感覺,勝于教師的講解。
(3)課后,美術欣賞課很少有明確的課后作業或者練習,知識得不到鞏固,加之欣賞活動多而分散,學到的知識很快就忘記了,所以,在教學中,可以給每節欣賞課設計不同類型的課后練習。如,在教學浙美版十三冊“齊白石”時,課前我讓學生觀察尋找真實中的蝦跟齊白石老人的蝦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課上分析講解后,課后再讓學生回去仔細觀察蝦,比比真實中的蝦跟齊白石畫的蝦是不是真像教師或自己觀察的那樣不一樣,并動手用自己的方式去畫畫蝦,以及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性。這樣就把課堂的欣賞與生活聯系起來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
2.多角度鑒賞美術作品
(1)對于一件美術作品,因為最突出的美點不同,所以備課、授課的側重點也應不同。有的作品須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應側重于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應側重于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應側重于造型與材質的表現力;有的應側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應側重于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照;有的應側重于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最重要的是教師能準確抓住作品的諸多美點之中一兩個最為突出的美點,以此設計教學。
(2)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讓學生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美術教學的四個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相互交融與滲透,形成多向互動的關系。因此,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賞教學始終貫穿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他們的關系是互為作用的,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而在欣賞藝術作品之后,他們就可以將作品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制作中。在學生有所體會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為繼續探求美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自信力
教師在教學時要給學生更大的心理空間。不要以自己的角度來審視學生的表現;更不能不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言能力,用過于理性化、專業化、成人化的語言對作品進行分析、點評;不要教給學生所謂的“標準答案”,因為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的人看來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和感受,即使是同一個人,對同一件美術作品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中都可能有不同的評價和感受。也要時刻給學生灌注一種思維,美術欣賞沒有“標準答案”,自己體會到的就是你對這幅畫的答案,而且要積極地把它表達出來。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教學形式,變教師一人講為大家講,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觀察、分析作品,然后鼓勵他們講出觀察、分析的感受,講錯了沒有關系,講得好多表揚。當然當學生的理解與作品表意相差太遠時,可以提出一些導向性的問題,啟發和引導一些偏差認識回到較為正確的思路上來。例如,在教學浙美版十四冊“現代生活的視覺語言”中,我緊扣學校對標志的需要,讓學生共同為學校出力設計一個標志。在設計之前,以賓王中學的標志作為例子,讓學生想想賓王中學的標志是有怎樣的含義,作者是怎么構思的。學生怯生生地回答了一句“像蝸牛”,然后等我批判。我鼓勵學生:“對啊,是有蝸牛的含義,你們比老師厲害,老師在沒了解以前都看不出這含義,其實標志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你覺得像它就是。”一鼓勵以后,全班學生爭著講,學生的回答保證設計者都沒想到,但又很中肯。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廿三里初中)
美術的學習絕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技能和技巧的訓練,他應該是被作為一種文化和能力來被認識和培養的。新課程標準要求美術老師在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自己動手畫畫的能力外,還應該要教會學生全方位和多方位的認識世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要通過歷史、文化、經濟、人文、宗教等等一系列的知識面來擴展。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不能脫離當時所具備的文化環境而單獨存在,美術作品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夠更好地被認識和解讀,在美術的教學中只有將美術作品與廣泛的文化情境聯系,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在美術作品中擴展視野,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
一、美術作品鑒賞文化情境的含義
文化情境主要是指一件文學作品或者藝術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所依托的文化環境、特征以及條件。在對作品的鑒賞過程中注重文化情境,可以使人們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義,同時還可以幫助人們通過作品更好地了解一定的科學特征和社會人文氣息。任何美術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創作出來的,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單純的技能技巧的欣賞層面上,而是應該將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認識到作品的特征、表現形式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
二、文化情境下的美術作品鑒賞教學
1.美術作品鑒賞與相關的情境結合起來
美術作品的鑒賞是要通過視覺、心理以及心境的共同感來完成,觀賞者需要首先從視覺上產生感受,繼而進一步提煉出作品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從而從情感上產生共鳴。
比如在欣賞中國畫時,教師可事先在教室多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現代的中國畫圖片,使學生一進教室馬上置身其中,同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播放一些中國的古典音樂來啟發聯想,并借助古詩詞描述出一幅幅清麗、淡雅的中國畫,以此內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因為中國古詩詞、中國的古典音樂、中國畫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樂、古詩詞既可以渲染學習氣氛,又能幫助學生通過情感聯想理解中國畫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藝術特色。
2.美術作品鑒賞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
美術和音樂與歷史以及文學都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因此在美術作品的鑒賞中,可以相應地加入音樂、文學等等學科知識,豐富教學背景。比如在介紹畫家生活年代以及國家時,就可以適當地加入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再比如對作品進行鑒賞時,還可以相應地加入與美術作品主題相應的音樂,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情感環境,以促進更好地教學。一般學校只把欣賞中外美術作品作為美術賞析課程的重點,卻忽略了與美術相關的經濟、政治、社會、歷史等領域。美術賞析課程更應具有綜合性。例如在文藝復興時期,許多世界聞名的繪畫出現是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經濟政治的進步緊密相連的。因此,人文歷史、社會文化、經濟、政治都要融入到美術賞析課程中去。只有這種各種學科的融合,才能使學生更快地提高學習的興趣,提升審美能力,才能用學生能夠用更廣闊的思維來思考問題,更深層次地領悟生活真諦。
3.美術作品鑒賞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美術現象隨處可見,因此我們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可以將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的活動結合起來,將教學中的活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時還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造更加廣闊的文化情境。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學校建筑中的走廊教室等場所來展示學生的作品,營造藝術氛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欣賞及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同時,還能夠起到美化校園的效果。又比如在欣賞建筑藝術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走出校園,去評述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布局和特色,因為這些建筑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建筑,因此學生在進行分析和評論時也會產生出濃厚的興趣,對于藝術作品的鑒賞也會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4.美術作品鑒賞與表演結合起來
美術鑒賞課程是學生通過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的欣賞,來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將美術與表演藝術結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表演中的語言以及形體展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各種形體動作,從而更好地積累素材。比如在鑒賞外國雕塑《拉奧孔》時,為了能更好地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被巨蟒緊緊纏身的痛苦和掙扎情景,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安排學生到講臺前來進行表演,學生通過表演拉奧孔以及兩個兒子被巨蟒緊緊纏身時痛苦地扭動奮力掙扎的情景,學生通過親身的表演以及身臨其鏡的觀察,可以對雕塑作品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在學生頭腦中也會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結語
美術鑒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中作者的創作思想和精神內涵,同時美術鑒賞教學也是對學生美術欣賞及評述能力的擴展和延伸,它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摘 要:每一件成功的美術作品都不是單純的一件東西那么簡單,他們都有自己所處的特定歷史階段的獨特歷史含義,而且其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情境中去體會美術所特有的那種感覺,使學生能夠將美術作品和其所處的文化歷史聯系在一起,進而能夠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并且激發學生對自己祖國的優秀歷史文化的熱愛,促進學生對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以期他們在人類文化的繼承以及發展進程中做出貢獻。
關鍵詞:文化情境;美術鑒賞
社會在進步,新課程的要求也在不斷改革,而對美術作品的鑒賞應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情景當中,對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對提高他們在美術鑒賞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文化情境中進行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作品的作者當時所在的具體環境,在這一基礎上進行美術作品的鑒賞,是最好的鑒賞方法。因此,老師在平時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時候,在向學生教授美術鑒賞方法、技巧的同時,還應該要注意對文化情境的創設,達到不斷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以及他們的人文素養。
1 美術鑒賞與人文精神
美術鑒賞作為當代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更高層次認識人性的真、善、美。如果說其他課程鍛煉的是學生的理性思維,那么美術鑒賞就是在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進行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人們發現和感受到所處社會和大自然的美,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美,教會學生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世界,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老師進行美術鑒賞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帶領學生,讓他們學習到如何去欣賞那些古今中外的非常優秀的作品,通過接觸那些不同的藝術手法,再清楚地了解到各個藝術流派特色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之下所產生的不同的美術作品所特有的美感,進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使之建立起良好的審美觀。
2 在美術鑒賞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美術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歷史文化的集成和發展的方式,他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之外,還能夠起到對學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在歷史文化的傳承以及人類的情感和思想的傳遞的過程當中,美術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說不斷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不單單是為了教會學生如何去機械地鑒賞一件美術作品,簡單地知道美術作品的好壞之處,并不是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除了這一方面,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到美術作品創作的歷史文化背景,在辨別作品優劣的同時,深刻地體會到作品當中所蘊含的美,以及作品中所具有的獨特的歷史文化氛圍。
3 為美術作品創建真實的環境背景
眾所周知,任何藝術都離不開實際生活,而藝術對人們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一件美術作品,它代表的并不僅僅是一件孤立的東西,一件好的美術作品是離不開社會日常生活的,所以,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同時,還應該學習美術作品所帶來的特有的歷史文化。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不斷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美術作品的時代性,體會到作者深刻的創作情感等。另外,在鑒賞美術作品的同時,還應該能夠對其美術作品和自身、大自然以及所處社會的微妙的關系,培養自身的文化素養,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以及藝術。
我國存在好多的民間資源,比如說具有獨特當地風情的建筑、工藝等,這些都是美術作品鑒賞教學最好的課堂。所以說,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地利用這些本土的資源,使得學生的美術鑒賞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老師的引領近距離地體會我國民間藝術的獨特之處,對美術作品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要達到以上的效果,還需要學生自己的配合,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老師之前布置的問題,進行分組調查,比如說民間的木偶戲。在木偶戲的場地、造型、服飾以及表演人員的唱腔等方面,寫生都可以帶著老師的問題去親身體驗。一張大桌子就是木偶戲的舞臺,在很遠的地方人們就能夠聽到木偶戲表演的鼓樂和演唱,一個表演人員可以同時做到唱、做、念、打以及奏樂。通過對木偶戲表演的一系列的過程,學生更能夠體會到木偶戲的歷史背景,并且對那一階段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刻地了解。
學生在平時的仔細走訪與觀察中就會發現,木偶戲作為我國民間的極具價值的藝術瑰寶,但是它的觀眾一般都是那些中老年人,對年輕人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在它的表演方式、形式沒有任何變換,十分單一,幾千年流傳下來木偶戲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面貌,沒有經過任何的改革與創新,這些與當今社會的多樣化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木偶戲的傳承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通過這些經歷,學生就可以充分地挖掘出他們的愛國、愛祖國歷史文化的熱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自身的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
4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媒體
藝術與藝術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是可以相互借鑒,彼此滲透的。黑格爾曾經說過,音樂和繪畫之間是存在親切家族關系的,因為他們在人們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當代的藝術教學活動,在對材料的處理上面,繪畫就可以打破界限進入音樂的范圍之內。所以在進行美術鑒賞的時候,老師可以借助于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很有用的。例如,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羅中立的著名作品《父親》的時候,在畫面上呈現的父親的臉是古銅色的,老父親臉上的溝壑以及汗珠,老父親裂開的雙唇和微微露出來的牙齒等,這些描繪統統都是作者對老父親敬愛之情的體現。同時,繪畫的背景是在一片金黃色,金黃色代表著太陽,也是希望和豐收的象征。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借助于音樂歌曲《老父親》,優美細膩的畫面,再加上演唱者飽含情感的演唱,就把父親的偉大表達得淋漓盡致。老師還可以再加上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影視片段,適當地對當時的氣氛加以渲染,這對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有很大幫助。
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有了音樂和動人畫面的渲染,對學生而言,都是最直接的聽覺以及視覺的沖擊,這就會讓學生覺得更直觀,并且由畫面中的老父親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在學生觀看、聆聽、聯想的一系列情感的變化過程當中,學生就能夠真正體會到這幅作品命名的真正含義,并意識到具體生動的多媒體設備對美術作品的表現作用。
5 結束語
社會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的精神世界卻越來越匱乏,美術作品的鑒賞正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的選擇,在美術作品鑒賞的過程中,人們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還能填補自己越來越匱乏的精神世界。另外,要學好美術鑒賞,一定要有歷史文化情景的保證,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文化情景中加深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悟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摘要 高中的美術課程是集應考和鑒賞為一體的教育,雖然外向的應考作用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美術繪畫方面的技能,但是內向的美術審美鑒賞能力則更為重要。擴大學生美術方面的知識面,樹立良好的審美意識,形成完善的審美心理結構,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高極為重要。美術鑒賞可以促進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 高中美術;教學;鑒賞能力
一、前言
高中美術教學活動最基本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有一定的美術素養,進而掌握一定的美術鑒賞能力,這是學生在創作和設計等活動中必須具備的能力。美術課程的重要價值首先就表現在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對美的敏感度,進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最終達到學生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還有責任感。美術鑒賞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鍛煉達到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共同完成,在欣賞和創作美術作品中潛移默化的完成。
二、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原因
1.學生在美術課堂上存在對美術的誤解
高中新課改以來,為了改變學生直線條的思維方式以及教師單純的教授學科知識等情況,美術課程目標劃分了創造、設計、鑒賞以及探索四個階段和領域,為的是使學生能夠多角度綜合的了解學習美術課,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綜合素養,但是研究發現,這四個階段和領域中,學生對鑒賞幾乎沒有什么興趣。大多數學生對美術課的理解就是教師教他們怎么學會畫畫,他們對美術的范疇幾乎不了解,對高中美術課中的鑒賞課也缺乏印象。
2.學生學習美術課時喪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所有為人師表的教師都知道的至理名言,但是現在的高中生對美術鑒賞課幾乎毫無興趣,使得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成為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三點:首先是,家庭教育因素,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家里的父母就告訴孩子美術就是畫畫,在孩子畫的好的時候給予鼓勵和獎賞,誤導了孩子對于美術概念的判斷。其次是,教師雖然在努力執行新課改的各項任務,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教學模式已經讓教師很難改變過來,陳舊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氣氛沉悶,不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甚至討厭美術課上的理論知識講解。最后是因為學生對美術鑒賞課了解甚少,認為那是一種高不可攀的境界,自己是不可能掌握這樣高雅的鑒賞能力的,信心的缺乏也是學生缺少興趣的原因之一。
三、培養和提高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方法
1.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應強化理論學習,提高綜合素養
美術鑒賞課需要教師擁有良好的系統的與美術有關的史學知識和美術專業知識,美術教師在課堂上作為主導,本身就應該具備扎實的美術功底,廣泛涉獵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體庫。不斷的學習和強化自己的理論知識,厚積薄發,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將美術課上的有聲有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審美教育需要仰賴教師的綜合素養,教師只有將自己裝備好,才能帶給學生以美的感悟和體驗,啟發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己探索審美意識,建立審美觀念。美術老師要根據學生各個階段的認知規律因材施教,讓學生發現、欣賞和創造美。
2.聯系歷史實際,發現作品中的美
高中的美術課強調美術作品的人文性質,要重視美術和生活、美術和歷史文化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創設情境,針對教學過程中的美術作品,可以用與作品相關的歷史故事、音樂或者其他材料進行教學,讓學生能感受到作品中的審美意境,體悟作品包含的精神。在有限的美術教學時間里充分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懷,引導他們樹立美術鑒賞能力的觀念和意識,然后讓學生自己發現作品中的美,進而發現生活中的美,最后自己欣賞美和進行藝術創新。
3.善于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解為主體,課本是中心,學生作為學習者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學習是很局限的,并且學生缺乏聽課的興趣,效率非常低下?,F代教學當然不能再因循守舊了,信息化的社會,不僅是教師,包括學生自己都可以從網上了解到很多訊息,所以課堂上更是應該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工具,讓美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方法和途徑,營造美術鑒賞的一種氛圍,讓學生通過過程性的了解和學習,處理藝術信息,提高美術鑒賞能力,構建良好的藝術認知體系,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方法和審美意識。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美術鑒賞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更加生動形象的課堂氛圍中產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美術鑒賞的基本能力。
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不僅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可以開創新的教學欣賞模式。動態的視屏和相關的美術作品等資料相結合,影片欣賞和啟發性的問題相連接,帶給學生全新的課堂體驗,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見識,并且還提高了課內的教學效率,使美術學習的過程得到優化。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鑒賞能力也會進一步得到提高。
四、結語
在美術鑒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備課,探索多樣且有效的教學模式,注重美術作品中人文情懷的顯現,激發學生自己對美的探究,讓學生在比較研究的過程中掌握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最終提升自己關于藝術方面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養成健康的良好的審美情趣。學生在綜合的立體的教學模式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作家、藝術現象以及歷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掌握運用文字和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審美感受和認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
【摘 要】高中美術作品鑒賞重視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高中美術作品內容豐富,大量作品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高中美術鑒賞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要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從而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關 鍵 詞】高中美術;鑒賞; 民族精神
、教育部決定,從2004年開始,每年9月為“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作為普通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美術鑒賞課能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自我、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社會等方面的關系,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理解文化藝術,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美術鑒賞課重視民族精神教育,將對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學生的終身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民族文化,主要是指代表了民族意識、民族心理及其社會理想的精神性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靈魂。作為高中階段的美術鑒賞課程,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無論從愛國主義角度還是課程本身而言,都要積極培養學生善于學國傳統文化的品質、體會祖國傳統文化底蘊以及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錘煉充滿理想、不斷進取、樂觀向上的信念,激發個體創造力,逐步確立民族文化自信。
其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美術鑒賞課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要發揮傳承文化藝術、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逐步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道德思想素質基礎。這就要求美術課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而且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感因素,采取有效的方式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這同時也促進學生知識學習和能力的提高,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指導自己的言行。
當下,由于美術課不是高考科目,有的學校美術課時難以得到保障;有的教師不重視美術教學,更不愿意挖掘美術作品的深刻內涵,美術鑒賞課的德育功能難以發揮,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功能也很難真正實現。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民族精神滲透在整個民族文化的各個環節,貫穿整個民族歷史發展的全過程,集中體現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集中體現。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二、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在美術作品中的體現
我國的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美術共同構成世界美術的多元化。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課程具有傳承文化藝術的功能,而中華民族精神又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因此,我國許多美術作品不僅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而且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1. 體現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作為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形成的對祖國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但有共同的要求。高中美術鑒賞中徐悲鴻的《奔馬》在表現手法上將西洋畫中的解剖與中國傳統筆墨相結合,顯示出徐悲鴻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傳統中國畫,以使之具有面對現實能力的思想。在主題上,他以昂首飛奔的駿馬來表達對民族前途的關懷和希望。徐悲鴻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戰歸民主》,表達了他對新中國成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的喜悅心情和對祖國未來的期望與情感寄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補充作品的創作背景,還要重點介紹徐悲鴻生平事跡,徐悲鴻的大量作品都飽含著他的愛國之情。
2. 體現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認識到,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個體必須結成整體,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這種整體意識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認同和升華,成為團結統一的精神。徐悲鴻的另一幅作品《愚公移山》創作于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徐悲鴻還在印度訪問。1940年4月,徐悲鴻喜聞國內傳來鄂北大捷,非常高興,他感到只有團結起來,共同奮斗,積小勝為大勝,才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為此,他以中國傳統故事“愚公移山”為素材,創作了一幅作品,以表達他的這種思想。
3. 體現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素來以熱情好客、睦鄰友好、崇尚交流著稱于世,以“禮儀之邦”享譽于史。正是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贊譽。高中美術鑒賞中有多幅作品體現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潘鶴、王克慶等集體創作的雕塑《和平》就有深刻的民族精神的內涵?!逗推健返袼芄灿袃杉?,一件置放在日本長崎市的和平公園,一件置放在北京復興門大街。旨在讓日本人民和政府以二戰為鑒,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推進中日友好關系,維護持久和平。作品以潔白的大理石為材料,用寫實手法雕刻了一位身著中國衣裙的美麗少女,她長發如云,長裙曳地,形體完美,舒展雙臂,回眸注視著落于臂上的白鴿,儼然是一尊護衛和平的圣潔女神,使人的心靈受到洗禮,感到和平之可貴。通過教師對作品的分析,向全體學生傳達了作品的深刻內涵,進一步增強了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教育。
4. 體現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歷來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不畏強暴、英勇頑強視為優良品格。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方增先于1955年創作的中國畫《粒粒皆辛苦》就體現了中國農民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該作品畫的是一位老農蹲在地上伸臂在撿拾地上的麥穗,其后是兩輛裝載滿捆小麥的驢車,毛驢吃力地拉著向前。從老農左手拿著鞭子和兩穗麥穗來看,顯然他是隨車而行,不時拾起地上的麥穗。此畫充分地表達了農民珍惜糧食的情感,畫家又以“粒粒皆辛苦”為題,旨在啟迪觀眾。
5. 體現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边@反映了中華民族永無止境的創業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王文彬先生的油畫《夯歌》表現了驕陽似火,晴空萬里,一群朝氣蓬勃的姑娘在水利工地的大壩上打夯。打夯本是繁重的體力勞動,而畫面似歌伴夯起,歌伴夯落,具有音樂舞蹈的節奏美。作品又以仰視的角度,塑造了姑娘們自強不息、頂天立地、健康快樂的形象。通過作品分析,讓學生更加明白追求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對他們的重要意義。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需要自強不息的精神;面對今后人生的創業,更需要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美術作品鑒賞教學要重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高中美術教學不僅要通過作品鑒賞讓學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更要在教學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強調:“尤其要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增強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理解?!泵佬g作品本是文化的載體,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因此,在美術鑒賞教學時,要重視中國古代繪畫、古代雕塑和古代工藝美術教學,了解創作意圖,理解創作風格,挖掘文化和精神內涵,引導學生繼承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2.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高中美術教材呈現了多幅外國巨匠的作品,這些作品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內容、材料、形式、風格多樣性的認識,使學生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系,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我國的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美術共同構成世界美術的多元化,因此要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作的優秀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與此同時,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我們培養學生提高鑒別和判斷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
3.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v覽古今,文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充滿生機與活力。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悠久的文明進程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在上美術作品鑒賞教學時,要不斷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和樂于探究的精神,鼓勵想象、創造和勇于實踐,讓美術教學在激發人的創新精神,發展動手能力和開發潛能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