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4:41: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級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在中外合作辦學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會計專業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備受高等學校青睞,成為中外聯合辦學、開展雙語教學的熱門課程,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授課效果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選取會計學的專業必修核心課程――中級會計學為研究對象,從教材框架、授課內容、課后練習等方面,對中外中級會計學的教學特點進行了對比分析,為增強高校會計相關專業教學效果提供有益的素材。
【關鍵詞】 中外; 中級會計學; 教材框架; 授課內容; 課后練習
時至今日,世界各國會計準則的日益趨同不僅便利了實體經濟的全球化進程,也給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高等學府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情勢的日益高漲,會計專業以其專業技術性強、就業率高的優勢為中外各大高校所青睞,各類國外會計資格認證與外國會計專業學位頻繁出現在國內各大高校財經類專業之中。此時,作為會計專業本科必修核心課程,“中級會計學”課程授課效果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筆者以自身中級會計學雙語教學經驗為基礎,以中外中級會計學課程為研究對象,對其教材框架、授課內容以及課后練習等進行對比與分析,總結中外教學中的長處與不足,提出改善教學效果的相關建議與意見,為進一步提升會計專業教學質量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中級會計學概述
在專業高等教育過程中,為了滿足教學方面的需要,一般將財務會計學分為初級會計學(亦稱會計學原理)、中級會計學(亦稱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會計學(亦稱高級財務會計)。因此,在各國的財務會計學教材體系中,三者同屬財務會計學的教學范圍。但是,將三者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它們無論是在體系編排上,還是在內容闡述上,都存在明顯的差別。初級會計學主要闡述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一般原理,屬于入門課程;中級會計學著重闡述企業一般會計事項,如貨幣資金、應收款項、存貨、流動及長期負債、投資、固定資產、損益、所有者權益等事項的會計處理,是財務會計一般理論與方法的運用。高級會計學著重研究企業因各種原因所面臨的特殊事項的會計處理。因此,將三者合理劃分、分別闡述,在會計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而其中,中級會計學因其內容的全面性、日常性,成為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之一。
中級會計學作為學習會計的重要課程,既是在初級會計學基礎上的知識拓展,也是學生更深層次理解會計精髓的思想升華,更是通往掌握與鉆研高級會計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各國學者在該課程的建設方面付出了諸多努力,也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教材與專著。就其實質,均為在遵循會計基本原理的基礎上,著重闡述在持續經營的正常情況下,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研究如何以科學的方法對各種會計業務進行處理的過程。但由于各國教育背景、教學理念、授課方式的不同,對于擁有相似內容的同一門課程,從其教材框架、授課內容到課后練習均有著較大差異。
二、中外中級會計學教材框架比較
(一)中外中級會計學教材框架共性分析
綜觀中外中級會計學的諸多教材,不難發現,在會計準則架構與內容日益趨同的今天,各國中級會計學的教材框架亦顯現出一定共性,即總體布局均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具體報表項目解析”。其中,“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說明財務會計并為財務會計所應用的基本概念所組成的理論體系,是對整個會計報表體系導向的基礎性闡釋與說明,它可用來評估現有的會計準則、指導并發展未來的會計準則和解決現有的會計準則未曾涉及到的新會計問題;而“具體報表項目解析”則是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指導下,按照會計報表的排列順序,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涉及到的會計業務與賬戶的具體處理方式進行解釋與分析的過程。上述二者有機結合,形成了統馭全局與實際操作、總體綱領與行動指南的互動關系。
(二)中外中級會計學教材框架差異分析
由于各國教育體制與教學方法的差異,就中級會計學這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而言,也體現出了教材框架與教學順序的不同。其最大的區別體現在財務報表的講授順序上,而從中也折射出中外中級會計學教學目的的不同。
國外中級會計學教材中大多將財務報表介紹放在各具體項目講述之前,即在介紹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基礎上,立即引入財務報表的相關內容。此種做法凸顯了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觀,從最直觀的會計工作成果――財務報表入手,讓學生對整個財務報告體系有一個直接而全面的認識,有助于形成統一的財務會計體系概念。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此種篇章結構安排也會導致一些教學困難。主要體現在學生了解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后,尚未熟悉各報表項目時學習財務報表,其重點會自然而然地傾向于領會各報表項目的含義與作用,而難以掌握整個報表體系的內部勾稽關系。同時,國外教材的初級會計學專業水平偏淺,專業知識量嚴重偏少,致使學生看到復雜的報表項目時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阻礙了學習興趣的培養,為下一階段的深入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礙。
反觀國內,我國的中級會計學教材大多將財務報表相關內容放在所有報表項目講授完成之后,這有利于學生在掌握所有專業名詞與會計處理方法基礎上,深入全面地了解財務報表內涵,達到深化學生對整個財務會計體系了解的目的。但由于在講述各報表項目前未對其進行報表全局的介紹,導致學生學習各項目時知識點較為零散,難以形成財務會計報表及其項目的全局觀、系統觀。
因此,筆者建議,在講授中級會計學時,無論是國外體系還是中國教材,都應結合財務會計的教學目的與學生的學習特點,在介紹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之后對財務報表體系及報表項目的勾稽關系進行較為簡要的介紹,讓學生既了解財務會計報表的大體框架以及今后學習的步驟及其內部邏輯性,又不致其感到混淆與困難。待到完成全部報表項目講授之后,再進行報表的全面與深入講解,前后呼應,以達到最佳的授課效果。
三、中外中級會計學授課內容解析
除了教材框架外,中外中級會計學在具體內容上也有一定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一)行文風格
總體而言,國外教材的寫作風格呈現出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特點,每章均以一則與本章內容密切相關的真實案例開始,該案例的相關知識點或疑問解析將貫穿于整章的學習,既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知識的吸引力與連貫性,使學生了解如何在現實工作中運用所學的會計理論、原則和技術。而我國教材的撰寫多以精煉的語言、專業的詞匯見長,由于考慮到相關法律責任問題,正文中難以見到真實案例,多以虛擬數據與例題作為演示范例。如此一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生硬與枯燥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優化與增強。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可借鑒國外教材的生動案例,將其在課堂上引入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達到洋為中用、取長補短的作用。
(二)授課重點
相較于國內而言,國外中級會計學的授課重點普遍呈現出“重財務理念,輕會計處理”的趨勢。國外教材中對于賬務處理的篇幅較少,且大多均為簡單會計分錄,其側重于對某一理論或觀點的反復論證,通過對簡單案例的反復練習達到對原理的理解與掌握的目的;而國內教材中賬務處理的比重很大,且多為復合會計分錄,關注點在于提高學生對于不斷變化與日益復雜的經濟業務的處理能力。
因此,常??梢钥吹揭粋€有趣的現象:國外教材的書本較厚,但其中復雜計算案例不多;國內教材的書本較薄,但篇幅較長的例題占據較大篇幅;國外教材的理論渲染成分較重,其中容納了許多學者的不同觀點;而國內教材中實際操作程序較多,基本上圍繞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展開論述與演示。上述差異不僅導致授課內容的不同,也影響到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與吸收。在學習國外教材時,學生常常感到理論闡述過于繁瑣、有失重點,舉例演算非常簡單、但難以深化;而在學習國內教材時,學生則明顯感到理論思路明確,但例題的復雜程度讓其望而生畏。由此筆者認為,對于日常教學,既要注重理論闡述,也不能過于繁瑣;既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不能僅拘泥于“工具論”,而應適當放寬視野,升華到“管理藝術”的層面,對理念加以引導與灌輸,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張弛有度的教學效果。
四、中外中級會計學課后練習對比
對于課后練習而言,我國的教材建設確實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國外教材的課后練習數量較多、形式多樣,且層次性、實用性均較強,從理論問答、實例演算到報表分析、案例討論,均有大量的、不同層次的習題供學生練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國外教材十分注重對實際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因此在習題中常出現世界知名企業的會計報表與信息,讓學生針對本章節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并開展多種多樣的分組討論與公開陳述等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鑒于上述情況,在日常教學過程,可結合國外教學方式與本國授課內容,安排一些與實際聯系緊密的案例與習題,供學生練習,以增強學習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外中級會計學課程在教材框架、授課內容以及課后練習等方面均有一定差異。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筆者建議,在開始學習每一章之前,可適當引入與本章內容相關的真實案例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激發其學習興趣;在完成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相關教學任務前提下,簡要地介紹財務報表的格式、內部關聯、下一階段講授內容與報表的關系等,幫助學生在學習具體報表項目之前建立財務報表的整體概念;在授課過程中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與貼近現實的例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練習方面,可開展諸如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等形式多樣的方式,多方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綜合能力。
【摘要】 中級會計實務是中級職稱考試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如何順利通過考試,是廣大考生特別關注的問題。把握考試的命題規律,科學分析考試內容走勢,全力以赴突破重點內容,避免陷入誤區,是考試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特點分析;規律總結;應試重點;誤區
一、2009年中級會計實務命題特點分析
(一)傳統重點章節地位凸顯
傳統的重點章節,不論內容如何變化,始終都是“雷打不動”的重點。筆者在《會計之友》2009年第4期下(創刊300期)中指出:長期投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前期差錯、合并會計報表等章節就是“雷打不動”的重點(見該期第74頁)。果不其然,2009年兩道大的綜合題共計33分均在此出現。尤其是當“新內容”逐漸“褪色”后,傳統重點章節地位更加凸顯。
(二)試題回歸常態
2009年已是新會計準則實施的第三年了。2006年的新準則中,變化“劇烈”的內容,在前兩年的試題中基本得到了體現。因此,2009年的試題又回歸了常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傳統重點章節重新占領了綜合大題的高地;第二,客觀題中,對基本概念的考核及對常規業務操作的考核的比重明顯增加,這一特點在以往試題中不多見。
(三)客觀題難度下降
2009年客觀題難度下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單項選擇題中,需要計算的題目,2006年和2007年均為10個題目,占66%、67%,2008年為12個,占80%,這無形中加大了試題的難度和時間的耗費;而2009年單項選擇題中,需要計算的題目只有5個,占33%,這不但節省了考試時間,也降低了出現差錯的概率。第二,客觀題中,考核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內容比重增加,而模棱兩可的內容減少了。
(四)試題覆蓋面廣
2008年的試題中,《中級會計實務》指定的教材中(共20章)的總論、存貨、收入、所得稅等章節基本沒有出題。而2009年試題中,從第一章總論到第二十章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每章都有分值分布。這也就提醒大家:忽略哪一章都是不行的,復習一定要全面。
二、近年來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命題規律總結
國家組織的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從多年的命題規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充分體現出知識更新的要求,“新內容”是絕對的重點
國家的新制度、新準則,其內容得以快速貫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試。本人在以前的輔導中,多次提到過“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觀點。這是復習考試過程中必須牢記的。比如,在2007年職稱考試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資產減值、所得稅、長期股權投資等章節當中,這幾章分值高達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節體現出新內容考核的比如棄置費用、職工薪酬、商業實質判斷、每股收益、虧損合同等占13分;兩項合計大約為58分。隨著重要的新內容陸續考核、適合命題的新內容逐漸減少以及新內容漸漸“變舊”, 2008年、2009年的試題中,新內容的比重在逐漸下降。但是,必須強調,在此所指的新內容,是在考試大綱框架下,指定考試教材所呈現的內容;如果指定教材的章節有增加,那么增加部分又屬于新內容,比如,2010年教材中增加了“股份支付”的內容,那這一定是2010年的考試重點。
(二)傳統的重點章節,不論內容如何變化,始終都是“雷打不動”的重點
不論內容如何變化,那些傳統重點章節始終都是考試的重點,比如長期投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會計差錯更正、財務報告等章節就是如此。近三年綜合題均在上述章節中出現。復習考試,全面系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點,“地毯式”推進,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三)各章命題分值具有“輪回性”特征
所謂“輪回性”,也就是各章分值在多年內具有類似拋物線式的變化規律。比如,固定資產一章,2006年出題16分,2007年出題僅有2分,而2008年又出題分值較高為12分,按此規律,2009年、2010年本章應該分值不會很高。再比如,借款費用一章,在2006年之前,出過大題,而2006年至2008年3年間,分值分別為3分、5分、1分,可是在2009年又出了一道計算大題,呈明顯的拋物線式的變化規律,因此,2010年本章出題分值絕不會很高??忌梢园凑者@樣的規律,對其他各章進行分析總結。
三、2010年中級實務考試應掌握的重點內容
新會計準則頒布后,已經歷了三年考試,根據近幾年的命題走勢,感覺強調的重點內容總體沒變,在這些重點內容中,前三年已經考過的內容,在2010年整體出現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識點可能還會零星出現。但是,已經構成重點內容而在前3年還沒有來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內容以及2010年新增加的內容,則一定是2010年考核的重點。
筆者在2009年撰文中,所指出的2009年應試需掌握的重點內容,實踐證明,準確率是相當高的(考生可參見《會計之友》2009年第4期下74―75頁,并對照2009年試題)。
筆者認為,2010年考試,以下內容值得關注(內容重要程度與排序先后無關)。
(一)傳統重點章節
前面已經多次提到傳統重點章節包括的內容,比如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會計差錯更正、財務報告等章節就是如此。不要以為這些內容已經考過多次了,不會再考了,這是極其錯誤的。
(二)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2010年新增加的一章,而且,股份支付在社會其他考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股份支付這一章是2010年頭等重要的一章,廣大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視。從這章具體內容來分析,既可以出客觀題,也可以出主觀大題??陀^題可以考核股份支付的含義、股份支付的特征、股份支付環節、股份支付工具的類型等;主觀題可以考核股份支付的確認計量以及相應的會計處理等。有關本章具體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習方法,筆者將另行撰稿說明。
(三)長期股權投資
這部分內容是永恒的重點,只要是會計考試,該內容就一定是主角?;蛘哒f,長期股權投資的內容不搞通,將很難通過考試。盡管前三年已經考過了很多內容,但是,仍有出題的可能,不能掉以輕心。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首先,可以分成四塊:1.對子公司的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2.對合營單位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3.對聯營單位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4.其他投資,根據金融資產準則核算。其次,分別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最后要把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及合并會計報表結合起來一同學習。
(四)職工薪酬的計算
新準則中,對職工薪酬賦予了很多新內容。其中,非貨幣性職工薪酬、辭退福利、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等內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難度,很容易出錯。尤其2010年教材中,單獨增加了股份支付這一章,把股份支付與職工薪酬結合起來出一道大題的可能性極高。
(五)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
新準則規定,可轉換發行時,要對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另外,還涉及到轉換時的處理。本知識點由于難度大、所涉及的金額位數多、數字計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因此,本題十分容易丟分。
(六)無形資產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以及費用的不同處理方法
本知識點是新內容,研究階段的有關支出,在發生時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無形資產成本。對于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以及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也應當在發生時作為管理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七)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計量
雖然,2009年投資性房地產的內容有所考核(1個單選、1個多選),但從本章的內容看,還有出題的空間。
第一,要明確投資性房地產的內涵,自用的以及作為存貨的房地產不屬于概念規范的內容。第二,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確認和計量,主要把握對于符合定義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采用成本進行初始計量。第三,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要明確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計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計提折舊或攤銷,并且,要計提減值準備;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不計提折舊或攤銷,也不計提減值準備,而是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情況,適時調整賬面價值,并將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也是兩種模式的主要區別。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具有成本和公允價值模式,通常應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滿足特定條件時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但是,同一企業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模式”。筆者對這一規定表示疑義:當投資性房地產已經滿足特定條件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了計量,而以后增加的新的投資性房地產,又不具備特定條件時將如何計量?這種情況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計量,而準則又不允許兩種模式同時存在。不知道此問題如何解決。第四,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轉換時一定要分清是哪種核算模式下的轉換。處置核算最重要一點是應用的科目:“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而不是習慣使用的科目即營業外收支。
上述列舉的內容應該是2010年考試的重中之重,當然,重點內容還遠不止這些。作為考生,要用心揣摩和科學地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的觀念。
四、走出誤區
筆者在去年撰文時就曾指出,考生對傳統重點章節的復習,往往容易陷入誤區。今年,把這個問題再次提醒給廣大考生。筆者強調的重點比如財務報告、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等章節固然重要,但是,考生必須明確,這些章節本身的內容只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類似于數學中公式、定理一樣,而考試形式是運用這些章節的原理來解決其他章的相應問題。比如,2008年財務報告一章15分的綜合題,同時涉及委托代銷、銷售退回、提供勞務、交易性金融資產、職工薪酬、分期收款銷售等內容。因此,考生千萬不要陷入誤區,以為只要把強調的重點章節的本章內容搞明白就可以了,這是極其錯誤的,必須要全面、系統復習。
【摘要】 中級會計實務是中級職稱考試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如何順利通過考試,是廣大考生特別關注的問題。把握考試的命題規律,科學分析考試內容走勢,全力以赴突破重點內容,避免陷入誤區,這是考試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規律總結;預測分析;誤區
一、近年來《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命題規律總結
國家組織的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從多年的走勢和命題規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一)充分體現出知識更新的要求,“新內容”是絕對的重點
國家的新制度、新準則,其內容得以快速貫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試。筆者在以前的輔導體會中,多次提到過“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觀點。這是復習考試過程中必須牢記的。比如,在2007年職稱考試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資產減值、所得稅、長期股權投資等章節當中,這幾章分值高達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節體現出新內容考核的比如棄置費用、職工薪酬、商業實質判斷、每股收益、虧損合同等占13分;兩項合計大約為58分。
(二)傳統的重點章節,不論內容如何變化,始終都是“雷打不動”的重點
比如長期投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前期差錯、合并會計報表等章節就是如此。2007年財務報告一章出題26分,2008年財務報告一章出題高達34分。復習考試,全面系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點,“地毯式”推進,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三)各章命題分值具有“輪回性”特征
所謂“輪回性”,也就是各章分值在多年內具有類似拋物線式的變化規律。比如,固定資產一章,2006年出題16分,2007年出題僅有2分,而2008年又出題分值較高為12分,按此規律,2009年本章應該分值不會很高。再比如,資產負債表一章,2006年出題21分,而2007年出題只有2分,2008年出題又達到20分,呈明顯的拋物線式的變化規律,因此,2009年本章出題分值不會很高。
二、2008年中級會計實務命題特點分析
2008年是新會計準則實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試指定的教材已經是按最新會計準則編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內容基本保持不變,只是對書中與新的法律、法規、制度不一致的地方進行了調整。
從2008年中級實務的試題來看,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
(一)試題分值相對集中
試題分值相對集中,這是2008年試題的最突出特點,以往年份很難發現這一特點。比如,2008年試題中,財務報告一章34分,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一章20分,固定資產一章12分,三章加總達到66分。另外,有兩章內容沒有分值,有七章內容其分數只有1-2分。上述命題的特點,在以往考試中并不多見。
(二)傳統重點章節地位凸顯
合并財務報表號稱世界會計三大難題之一,無論會計改革如何進行,合并財務報表一直牢牢占據強勢地位。2007年財務報告一章出題26分,2008年財務報告一章出題34分,在這么大的分值當中,其主要內容都涉及合并財務報表。另外,固定資產、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這兩章也都是傳統重點章節,兩章分值合計32分。而長期股權投資、收入、所得稅等章節內容也都大量穿插在綜合試題當中。
(三)主觀題的比例不斷加大
計算題、綜合題近3年來分別是22分和33分,沒有變化。但是,在單項選擇題中,需要計算的題目2006年和2007年均為10個題目,占66、67%,而2008年為12個,占80%。這無形中加大了試題的難度和時間的耗費。
三、2009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應重點掌握的內容
根據近幾年的命題走勢看,重點內容總體沒變,在這些重點內容中,2007年和2008年已經考過的內容,在2009年整體出現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識點可能還會零星出現。但是,已經構成重點內容而在2007年和2008年還沒有來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內容,則一定是2009年考核的重點。因此,以下內容值得關注(內容重要程度與排序先后無關)。
(一)金融資產
本項內容從本質上說是原來的舊內容,但是,新準則卻賦予了新的分類方式和新的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這是本項內容的總體特征。第一,要明確四類金融資產的分類。這種分類既具有客觀性,更帶有主觀色彩。因此,這種分類沒有一定定律,考試中要特別注意題中的條件說明,看清楚題中涉及的金融資產劃分為哪一類。第二,要明確各類金融資產的核算方法。各類資產核算方法差別很大,一定不能混淆。第三,取得金融資產過程中發生的交易費用,有的計入當期損益,有的計入成本。第四,在這四類金融資產中,要重點掌握第一類和第四類。第五,金融資產減值。明確哪類金融資產不計提減值準備,哪些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減值準備的金融資產,哪些可以轉回,哪些不得通過損益轉回,哪些干脆不能轉回。
(二)長期股權投資
這部分內容是永恒的重點,只要是會計考試,該內容就一定是主角。盡管2007年和2008年已經考過了很多內容,但是,仍有出題的可能,不能掉以輕心。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首先可以分成四塊:對子公司的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對合營單位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對聯營單位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其他投資,根據金融資產準則核算。其次分別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再次,要把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及合并會計報表結合起來一同學習。
(三)職工薪酬的計算
新準則中,對職工薪酬賦予了很多新內容,其中,非貨幣性職工薪酬、辭退福利、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等內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難度,很容易出錯。
(四)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
新準則規定,可轉換發行時,要對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另外,還涉及到轉換時的處理。本知識點由于難度大、所涉及的金額位數多、數字計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因此,本題十分容易丟分。
(五)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現值入賬
本知識點盡管不是很難,但是,計算比較繁瑣,尤其是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很容易出錯,需要謹慎對待。
(六)固定資產棄置費用
雖然2007年已經考過,但只是一個判斷題。因此,仍然有進一步考核的空間和可能。棄置費用實際上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值的形式如固定資產成本,以計提折舊的方式實現補償;另一部分是以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棄置費用的現值部分為基數,按照相應的利率,采用分期計提利息的方式實現補償。
(七)無形資產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以及費用的不同處理方法
本知識點是新內容。研究階段的有關支出,在發生時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記入無形資產成本。對于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以及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也應當在發生時作為管理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八)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計量
第一,要明確投資性房地產的內涵,自用的以及作為存貨的房地產不屬于概念規范的內容。第二,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確認和計量,主要把握對于符合定義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采用成本進行初始計量。第三,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要明確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計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下,要計提折舊或攤銷,并且要計提減值準備;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不計提折舊或攤銷,也不計提減值準備,而是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情況,適時調整賬面價值,并將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也是兩種模式的主要區別。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具有成本和公允價值模式,通常應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滿足特定條件時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但是,同一企業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模式”。筆者對這一規定表示疑義:當投資性房地產已經滿足特定條件并采用了公允價值模式進行了計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資性房地產,又不具備特定條件時將如何計量?這種情況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計量,而準則又不允許兩種模式同時存在。不知道此問題如何解決。第四,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轉換時一定要分清是哪種核算模式下的轉換。處置核算最重要一點是應用的科目:“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而不是習慣使用的科目即營業外收支。
上述列舉的內容應該是2009年考試的重中之重,當然,重點內容還遠不止這些。作為考生,要用心揣摩和科學地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的視野。
四、走出誤區
通常強調的重點比如財務報告、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等章節固然重要,但是,考生必須明確,這些章節本身的內容只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類似于數學中公式、定理一樣,而考試形式是運用這些章節的原理來解決其他章的相應問題。比如,2008年財務報告一章15分的綜合題,同時涉及委托代銷、銷售退回、提供勞務、交易性金融資產、職工薪酬、分期收款銷售等內容。因此,考生千萬不要陷入誤區,以為只要把強調的重點章節的內容搞明白就可以了,這是極其錯誤的。所以,必須要全面、系統復習。
摘要 中級會計實務是中級職稱考試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筆者認為,考生第一要把握考試的命題規律;第二要分析2008年考試內容的走勢;第三要全力以赴突破重點內容。
關鍵詞 分析;總結;預測
一、2008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總體情況分析
(一)中級職稱考試命題規律總結
國家組織的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從多年的走勢和命題規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充分體現出知識更新的要求,“新內容”是絕對的重點。國家的新制度、新準則,其內容得以快速貫徹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試。筆者在以前的輔導體會中,多次提到過“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觀點,這是復習考試過程中必須牢記的。比如,在2007年職稱考試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投資性房地產、金融資產、資產減值、所得稅、長期股權投資等章節當中,這幾章分值高達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節體現出新內容考核的比如棄置費用、職工薪酬、商業實質判斷、每股收益、虧損合同等占13分。兩項合計大約為58分。
2.傳統的重點章節,不論內容如何變化,始終都是重點。比如,長期投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前期差錯、合并會計報表等章節就是如此。2007年綜合題的第2題(18分)就出在此處。在復習考試中,全面、系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點,“地毯式”推進,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3.各章命題分值具有“輪回性”特征。也就是說,各章分值在多年內具有類似拋物線式的變化規律。
(二)2008年中級職稱考試教材內容構成及命題走勢分析
2008年是新會計準則實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試指定的教材已經是按最新會計準則編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內容基本保持不變,只是對書中與新的法律、法規、制度不一致的地方進行了調整。這樣,考生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總體把握和分析。較為科學地預測出2008年的命題走勢。筆者強調的重點內容總體未變。在這些重點內容中,2007年已經考過的內容,在2008年整體出現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識點可能還會零星出現。但是,已經構成重點內容而在2007年還沒有來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內容,則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點。
二、2008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應重點掌握的內容
筆者認為,以下內容值得關注(內容重要程度與排序先后無關)。
(一)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計量
1.要明確投資性房地產的內涵,自用的以及作為存貨的房地產不屬于概念規范的內容。2.投資性房地產的初始確認和計量,主要把握對于符合定義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采用成本進行初始計量這一知識點就可以了。3.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要明確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計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計提折舊或攤銷,并且要計提減值準備;采用公允價值模式不計提折舊或攤銷,也不計提減值準備,而是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情況,適時調整賬面價值,并將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也是兩種模式的主要區別。新準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具有成本和公允價值模式。通常應當采用成本模式計量,滿足特定條件時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但是,同一企業只能采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計量模式”。筆者對這一規定表示疑義:當投資性房地產已經滿足特定條件并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了計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資性房地產,又不具備特定條件時將如何計量?這種情況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計量。而準則又不允許兩種模式同時存在。不知道此問題如何解決?4.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轉換時一定要分清是哪種核算模式下的轉換。處置核算最重要的一點是其應用的科目:“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而不是人們習慣使用的科目即營業外收支。
(二)金融資產
本項內容從本質上說是舊內容,但是。新準則卻賦予其新的分類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這是本項內容的總體特征。1.要明確四類金融資產的分類。這種分類既具有客觀性,更帶有主觀色彩。因此,這種分類沒有定律,考試中要特別注意題中的條件說明,看清楚題中涉及的金融資產劃分為哪一類。2.要明確各類金融資產的核算方法。各類資產核算方法的差別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資產過程中發生的交易費用,有的計入當期損益,有的計入成本。4.在這四類金融資產中,要重點掌握第一類和第四類。5.金融資產減值。明確哪類金融資產不計提減值準備,哪些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減值準備的金融資產。哪些可以轉回,哪些不得通過損益轉回,哪些干脆不能轉回。
(三)長期股權投資
這部分內容是永恒的重點,只要是會計考試,該內容就一定是主角。盡管2007年已經考了很多相關內容,但是,仍有出題的可能,不能掉以輕心。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塊:(1)對子公司的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2)對合營單位的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3)對聯營單位的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4)其他投資,根據金融資產準則核算。2.分別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及合并會計報表結合起來一同學習。
(四)職工薪酬的計算
新準則對職工薪酬賦予了很多新內容,其中,非貨幣性職工薪酬、辭退福利、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等內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難度,很容易出錯。
(五)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
新準則規定,發行可轉換債券時。要對其包含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進行分拆,將負債成份確認為應付債券,將權益成份確認為資本公積。另外,還涉及到轉換時的處理。本知識點由于難度大、所涉及的金額位數多、數字計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丟分。
(六)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現值入賬
本知識點盡管不是很難,但是,計算比較繁瑣,尤其是未確認融資費用分攤很容易出錯,仍然需要十分謹慎。
(七)固定資產棄置費用
雖然這部分內容2007年已經考過,但只是一個判斷題。因此,仍然有進一步考核的空間和可能。棄置費用實際上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以現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資產成本以計提折舊的方式實現補償:另一部分是以計人固定資產成本的棄置費用的現值部分為基數,按照相應的利率,采用分期計提利息的方式實現補償。
(八)無形資產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以及費用的不同處理方法
本知識點是新內容,研究階段的有關支出在發生時應當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而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無形資產成本。對于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階段支出以及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當在發生時作為管理費用,全部計入當期損益。
上述列舉的內容應該是2008年考試的重中之重,當然,重點內容還遠不止這些。考生要用心揣摩,進行科學的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化的視野。
中級職稱考試,是從事會計工作人員的必經之路,是具有會計從業資格人員水平的評判標準,很多考生大多是在工作、家庭、生活的多重壓力下緊張復習。2008年度的職稱考試即將來臨,特此選登2007年成績優秀考生的經驗總結,希望給備考在2008年會計職稱路上的考生一些借鑒與幫助。
我的中級考試心得
葉輝,1991年畢業于河北輕工業學校硅酸鹽專業,在企業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一級建造師。2001年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2002年參加中華會計網校會計初級職稱二門輔導,通過考試(成績:94,96);2005年取得自考會計大專文憑;2007年參加中華會計網校會計中級職稱三門輔導,通過考試。2007年成績:經濟法88,財務管理96,會計實務95,總分279分。
實務財管經濟法分別為ABC的話,我的順序是A1BICIA282C2A383C3,123代表次數,最后來個一鍋端。三科時間大致相等,只是學實務時緊張些,另兩門時松懈些,人又不是機器,哪能一刻不停三個月呢?當將考試放在最重要位置時,其他一切都是小事。熟能生巧,別無他法。中級實務的第十五章所得稅和十九章合并會計報表這兩部分是重要的兩章,一定要啃下。我個人的情況而言,所得稅有點繞。我的過程是,看完這章后,問自己:為什么叫遞延;對企業有什么好處;為什么這是資產那是負債,而不是相反;遞延所得稅產生及轉銷時與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的勾稽關系以分錄的思維去理解。搞明白以后會發現,這一章教材很嗦,實際很簡單。教材在P35 1的處理有違遞延這一宗旨。合并報表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延續,先把投資一章切實學好,到這一章,不過是換個會計主體的事,合并分錄都是一個套路。
我不會瞌睡。只聽課件不看書是本末倒置。聽課幫助我們理清思路,知悉重點,是輔助手段。試卷是敵人,書本是朋友,安可輕棄!多說一句,祖沖之說的:邪徑捷至,吾不忍以投足。我的理解是:沒有捷徑。
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時間
李時坤,本科畢業于江西財經大學,2006年6月起至2007年參加中華會計網校會計中級職稱三門輔導,一次性通過考試。2007年成績:經濟法64,財務管理80,會計實務65,總分209分。
充足的時間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復習的時候就是聽課結合習題,在聽課時實際上已經把教材過了一遍,建議不熟悉內容的課前可以先預習一下!熟練地做計算題關鍵在于思路是否清晰,知識是否掌握充分,可以試一試把關鍵的知識點總結歸納在一起,然后從各知識點發散出來的詳細內容分類在一起,做成一本“記憶冊子”。對于有豐富經驗的會計人員,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把知識點更加豐富形象化。
安排復習時間是非常關鍵的。周一到周五,我充分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的時間。周末和五一黃金周是我復習的主要時間段,這時一天學習時間是9~10個小時。周末充分利用時間,緊跟學習進度,多做練習。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很重要,外加多做練習,熟練做題技巧,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體系。
我建議有基礎的人不要一門一門的分開學習。實際上3門結合在一起學習,知識融會貫通更便于學習,只要時間安排得合理就可以。熟練主觀題,我的方法是先要弄懂知識點,熟悉各大基本業務的相關分錄,歸納總結出各章節的重點內容,最后加強練習。我是聽課結合習題一起學習的,習題我使用的是輕松過關系列,對于有基礎的來說那就因人而異了。經濟法相對我來說要容易些,因為文字知識點很多,如果你弄懂了,大致意思能記下來,再多做題目就可以了。其他兩科都得在弄懂知識點后多做練習。
經濟法,原先我有自學過。經濟法知識點很多,文字內容需要自己去理順條理,系統地歸納總結。然后就是做習題,關鍵看解題思路和運用了哪些知識點。
財務管理是書結合輕松過關的習題一起復習的,練習上面的各章節前都有知識點及重點歸納,可以幫助理順知識點,歸納出相關公式,后面的習題也不錯。由于經濟法文字內容居多,把基礎知識弄懂,一系列的處理原則弄清楚,案例題判斷起來就很順手了。另外可以選1或2本好的習題書,主要看他的解題思路是什么,運用了哪些原理。財管公式比較多,除了充分理解還需注意那些因素的性質和內容,比如存貨模式下的現金最佳持有量公式里的機會成本指的利率是期利率不是年利率。建議自己總結歸納一下或者買本有總結的書看下。財管公式比較多,除了充分理解還需注意那些因素的性質和內容,比如存貨模式下的現金最佳持有量公式里的機會成本指的利率是期利率不是年利率。建議自己總結歸納一下或者買本有總結的書看看。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如空閑時間里什么時候效率高就集中利用那段時間學習。如果對教材的內容不熟悉,需要多看幾遍教材。做錯的習題重要的是看解題思路和方法??醋约耗睦锊粚?,分析其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樣錯誤。
如果實在是沒有效率的時候建議不要繼續看書,自我調整一下。但調整期不要太長,不要延誤了復習的進度。至于堅持的辦法就因人而異了,我通常是用寫東西來激勵自己的。
后天的努力很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嚴于律己也是很關鍵的,只要你真正付出了就會有收獲!
一次通過全科并不困難
王海英,2000年畢業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財經學校,期間自學了會計??茖W歷。2006年之前從事過銷售、設計工作,2006年初開始從事會計工作至今。2006年底報考中級職稱考試,2007年春節過后開始學習,同年5月份考過中級。2007年成績:經濟法88,財務管理98,會計實務95,總分281分。
我沒有什么特殊的學習方法,就是看書、聽課、做題。書一定要看透,聽課是為了把書中問題弄懂,做題就是為了加強。我沒有買輔導書,只買了兩種模擬題,各科大約分別做了十幾個模擬題。我覺得做一種資料也可以,但模擬題一定要做。建議把書上的例題都看會,然后再自己重新做一遍,再就是多做一些主觀題,做的時候不要看答案,做完之后再找出錯的地方,錯的原因,過幾天再重新做一下這些題。此外,教材是一定要看的,而且要看透,先看教材之后再聽課,有重點有針對性的聽課,才能提高效率。教材看一兩遍,課聽完一遍對整體有全面掌握之后再做題。
我上班不是很忙,每天的工作平均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其它的時間都可以學習,一般都是白天看書,晚上聽課,每天如果利用的好可以學習八九個小時。上班的時候先把要做的工作做完,然后全心的投入學習。這樣才能爭取老板的同意。不知從何人手就先看書,看書不會可以選擇聽課。我的工作、生活很簡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備考的時候就專心學習,工作時候就想著工作,學習時候就只想著學習,專心最重要。工作和學習之余,放松一下。用好可利用的時間,做好計劃不要輕易打亂計劃,同時也不能把時間安排的太滿,安排好休息的時間。
我是三科一塊學的,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十五到二十天,最后留十幾二十天查漏補缺。我習慣先過難的,一共就兩年,如果第一年把財管和經濟法過了,第二年過不了實務豈不后悔,不如先攻克最難的,最好三科一塊報,這樣萬一有一科不過,還有補救的機會,不過報了就一定要學到底,千萬別想著學學看不行就放棄,那樣哪個也學不好。
我的學習時間是看書與聽課按3:2的比率分配。我的做題方法是:第一遍看書不做題,第二遍看完一章做一章的題,看完全書做模擬題。第三遍和做模擬題一起進行,考前有重點的做題。我學習教材占大部分時間,主要就是書上的東西一定要看會。有爭議的問題有時間可以看沒時間可以不看,考的機率不大。我是晚上聽課,因為白天要上班,看書還可以,聽課就不太好了。書看三遍,課聽一遍,做題時不會做的一定要弄明白。我一般做一遍題,當然做錯的主觀題要多看幾遍。中華會計網校上的課后習題和模擬題是值得做的,可以建議買一本三科合訂的習題,《名師講堂二》也是很不錯的。我覺得題不在多,主要是做會做懂。
實務不難學,理解的東西多,死記的不多,只要把書上的東西理解透了。再做一些題,就沒問題了。如果學的時候感到困難就找一個好的老師跟著聽聽課會好一些。會計實務重在理解,掌握了方法以后,就會感覺其實不難,做題時不要貪多,對于比較典型的題一定要完全弄懂解題思路和方法,因為實務主觀題的類型并不多,只要把典型的方法掌握了不管出的題再怎么變,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不要貪多,做懂五套題,遠比隨便亂做十套好。開始把基礎打好,考前就不會亂了。
中級的財管,在這三科當中算是簡單的了。可能看第一遍會不知所云,多看幾遍就不難了。我覺得學習時主要是要專心,要不然學多久都沒用。開始看的時候學了前面忘了后面是正常的,多看一遍就記住了,學到后面時不妨翻一下前面的東西加深一下記憶。在學之前還是不要去想難不難的問題了,不要嚇自己,其實中級財管并不是很難,只要把書上的東西看會了,考試時也不會太難。實務的主觀題我覺得也是要先看書再做一些比較典型的題,然后跟著題的錯誤再把知識理順。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能只貪多,糊里糊涂地做,那樣沒有用的。
經濟法個我人認為是需要記很多的,但光靠死記硬背也不太好記的住,看兩遍書聽聽課,然后把老師給講的都背一下,你只考一科應該時間充足,一定沒問題的。我聽課都是跟著看書的進度走的,一般都是白天看了哪章書,晚上聽哪節課。
我想說的是,學習方法重要但是學習效率更重要,同樣的學習時間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個人差異是有的,但更重要是學習時一定要真的投入學習,心思要用在學習上,心要靜,不然學多久都無濟于事??磿鴷r集中注意力是很重要的,我想這就只有靠信念,我在學的時候心里就想,我一定要通過,沒有其它選擇,必須過。
我的經驗是如果想及格就照著七八十分去考,如果考前都做題能達到七八十分,通過應該不成問題。提前做準備很好,但是要堅持到底。信心一定要有,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成功沒有秘訣,多用功,比別人多花點時間。
去年的職稱考試已過去幾個月了,回想那次考試的過程,我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順利的通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學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為曾經嘗過懶于計劃的苦,所以這次考試我為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其主要內容有:
一、制定合理的學習進度計劃,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
首先我把整個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泛讀階段,自領取教材后到一月底這段時間內把三本書通讀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教材的脈絡和各章的主要內容;第二個階段是精讀階段,這個階段大概需要兩個半月的時間,主要是按照每門課的章節來學習,重點掌握每章的具體內容,特別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然后乘熱打鐵及時做各章的習題,用理論聯系實際來加強對教材的熟悉;第三個階段是鞏固練習階段,因為雖然通過了前面一個階段的學習,對于教材已經基本掌握,但練習也僅僅是針對各個章節,而我們無論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面對考試,需要解決的多不是單一的問題,所以在前面一個階段學習的基礎上,對于整本書的內容應該進行融會貫通,多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綜合練習題,通過練習做到舉一反三,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掌握所學的東西;最后一個階段是總復習階段,也就是沖刺階段,因為中級考試的題量較多,時間比較緊迫,所以這段時間應著重針對應試作一些訓練,適當作些模擬題,以便更好地適應考試。
二、講究學習技巧,做到三門功課均衡發展。
由于職稱考試要求應考者所有課程的成績都要達到規定的分數線才算合格,因此我對三門功課都很重視。在學習過程中,我采用了三門課同時開始學習交叉進行的方法,即在每天不同的時間分別學習不同的課程。如果早晨看了財務管理,那么晚上就看經濟法或會計實務。在學習一門課程中遇到難點,一時看不懂或感覺疲勞時,采用這種交叉的方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我采用了針對不同的時段分別記憶不同內容的方法。由于早晨和夜晚人的記憶力比較好,又能保證學習的時間,因此我堅持每天早晨和晚上各花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學習新的內容,工作的間隙和中午休息時間比較短,我就用來復習一些已經有些印象的內容加深記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想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臨場發揮是我能通過這次考試的主要
【摘 要】 中級會計實務是中級職稱考試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廣大考生要想順利通過考試,除了要有頑強的毅力和刻苦精神之外,對往年命題規律進行深入分析,科學預測當年命題走勢和考點分布,采用系統有效的復習方法,避免陷入誤區,這些因素對考試成功同等重要。
【關鍵詞】 命題規律; 復習方法; 新內容解析
一、中級會計實務命題特點及規律分析
中級職稱考試屬于國家級正規考試,盡管其考試難度越來越大,對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這種國家級考試,其命題一定是有規律可循的。悉心剖析試題特點,總結命題規律,不僅能更加準確地掌握命題走勢和考點分布,更能有助于化解試題難度,進而助推考生順利通過考試。
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命題一般以滾動式的三年為一個周期,筆者將近三年各章分值進行了統計,見表1。
通過對各年命題走勢認真分析,可發現很多特點和規律:
(一)各章命題分值具有“輪回性”特征
所謂“輪回性”,就是各章分值在多年內具有類似拋物線式的變化規律。比如,固定資產一章,2012年出題2分,2013年出題8分,2014年出題7分,按此規律,2015年本章再出現高分值可能性就不大了。相反,第十一章負債及借款費用,2012年分值9分,2013年分值2分,2014年分值4分,按此規律,本章2015年分值一定會提高。另外,本章2015年增加了應付職工薪酬的大量新內容,“新內容”是絕對的重點(后文還要提到)。新內容得以貫徹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其作為考試內容。有關其他章節的特點在表1中作了標示,考生可以按照這樣的規律,對其他各章進行分析總結。
(二)傳統的重點章節,不論內容如何變化,始終都是“雷打不動”的重點
不論內容如何變化,那些傳統重點章節始終都是考試的重點。比如長期投資、所得稅、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會計政策、會計差錯更正、財務報告等章節就是如此。近幾年綜合題、計算題均在上述章節中出現。另外,還有一個特點,財務報告一章,偶數年必出綜合題,如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都在本章出綜合題。復習考試,全面系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點,“地毯式”推進,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三)試題覆蓋面廣
中級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指定的教材由原來的20章擴充到22章,除個別年份的個別章節沒有分值分布外,其他各章均有命題。這也就提醒大家:忽略哪一章都是不行的,有時1分、2分就決定成敗,復習一定要全面。
(四)綜合性強,注重應用能力的考核
一是近些年客觀題中的單項選擇題,需要通過計算才能確定答案的比例一直很高,有的年份達到(11/15)73%。另外,還有一個新的特點出現:如果單選題需要計算的比例下降,則后面計算題或綜合題的難度一定會增加(2013年為8/15,而綜合題難度明顯加大)。二是多項選擇題也突出綜合性,如2013年多選題“當期損益”一題,涉及很多章節的內容。三是綜合性、復雜性呈常態趨勢,也是考試向難度邁進的標志。計算題原來一般只是局限在某一章范圍內考核,而現在往往要涉及多章內容同時應用,綜合題的綜合性就更不必多說了。綜合題是最能考核考生水平的試題,當然,也是難度最大、最容易丟分的試題。所以,考生不能孤立地學習每一章,而是要把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網狀的知識體系。
二、復習方法推介
根據筆者多年的考前輔導經驗,把考生復習方法概括出一句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前筆者在《會計之友》上也曾提到該方法,在此,再次推介給廣大考生,供參考。
“一個中心”就是牢牢地以教材為中心,千萬不能拋開教材,企圖走捷徑而撲在各種復習資料上的復習方法是不可取的。教材是根本,教材是考試大綱和全部考試內容的具體體現。
中級職稱考試和注會考試不同:注會考試要提升難度,因此,其命題是以教材知識為基點,充分擴展出去,所以,注會考試只停留在“吃透書本”上是遠遠不夠的;而中級職稱考試的難度要比注會考試低得多,其命題思路和基調也與注會考試不同,從考試試題看,尤其是客觀題,考核的都是教材的基本內容,甚至好多都是教材的原話。另外,考生在研讀教材時,還要注意本年教材與上年教材的變化之處,這是考生必須高度注意的,因為,調整變化之內容必定是考試命題的重點。
每年的新教材往往都在考試前幾個月才下發,考生一定要在這有限的時間里,把教材的基本原理扎扎實實地搞清楚,一步一個腳印,也只有把教材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搞透徹,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而很多考生,由于考期臨近,往往把新教材草草地學一遍就擱置一旁,而將大量時間用在了習題集上。我們不是反對做題,尤其會計考試不做題是不行的,但是,不把教材研讀熟練,盲目做題是毫無益處的,因為,習題只是個案,它得不出“共性的結論”。況且,有些習題集檔次極低,把往年的習題翻版印刷,根本不注意考試大綱更新和教材內容的變化,更有些習題,錯誤、漏洞百出,對考生產生嚴重誤導。
“兩個基本點”是指具體學習方式及方法?;军c之一是指要全面復習,強調“面”;基本點之二是指要抓住重點,強調“點”。只有“點”、“面”有機結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首先要全面復習。新教材下發后,一定要逐章逐節仔細研讀教材,特別是新增加的以及變化的內容,更要高度關注,這都是命題的重點。從職稱考試命題來看,考點越來越分散,覆蓋面很廣??陀^題部分,只有全面、深入地研讀教材,才能從容作答。
其次要突出重點。職稱考試全面復習是十分必要的,但在此基礎上還要突出重點。對重點問題能否準確把握,是考試能否通過的關鍵。
重點怎么把握?一是按照歷年命題規律和走勢進行深入分析,判斷出本年的命題重點,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新內容”是絕對的重點。財政部會計司2014年新及新修訂的會計準則,如應付職工薪酬準則、長期股權投資準則、合并財務報表準則等,是2015年考試的重中之重,提醒考生要高度重視。三是教材中調整、變化部分也是重點。調整變化部分,是知識更新和改進的體現,肯定也是要求考生重點掌握的部分。
如果說“全面復習”是應對客觀題的有效手段,那么,“突出重點”則是應對主觀題的最佳方法。實踐證明,不分主次、水平推進的復習方法,是不會取得好成績的。
三、2015年考試輔導教材主要變化
2015年中級會計實務輔導教材在5月初就已經上市了,通覽教材內容,和2014年教材相比較,其變化情況歸納如下:
(一)新教材總體變化
通過與上年教材比較,2015年教材內容變化振幅大,波及面廣。主要體現在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及應用指南的,導致新教材的相關內容發生增加和修訂。每當企業會計準則有大動作,必然帶來考試內容的震蕩,如1998年、2001年、2006年及2015年,情況都是如此。
(二)新教材具體變化
第五章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和應用指南,對本章內容進行了重新編寫。
第十一章負債及借款費用,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和應用指南,對應付職工薪酬部分重新編寫。
第二十章財務報告,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和應用指南以及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及其應用指南,本章內容進行了重新編寫。
另外,原來散落在各章的有關資本公積的內容,符合新準則要求的,從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中剝離出來,并入到“其他綜合收益”科目核算。
總之,2015年教材變化很大,對考生來說,增加了陌生感和復習難度。要想考試過關,不能回避,必須正確面對。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更加準確、高效地掌握新內容,筆者對2015年教材新增內容進行了梳理和解析。
四、2015年教材新增內容解析
2015年教材內容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大板塊,擇其要點予以闡述。
(一)長期股權投資
1.長期股權投資準則適用范圍的變化
CAS 2(2014)明確規范權益性投資,即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以及對其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其他投資,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CAS 22),且按22號準則規定采用成本法計量,不會對實務產生過大的實質性影響。
新準則將長期股權投資核算范圍進一步縮小,并與風險特征相匹配。CAS2(2014)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方承擔的是被投資方的經營風險;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其他投資,投資方承擔的是投資資產的價格變動風險、被投資方的信用風險。出于風險管理的要求,對于不同的投資,應采用不同的風險控制機制,因而也應當在不同的會計準則中進行規范。
2.長期股權投資具體變化內容
(1)新準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采用成本法核算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時,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投資企業應當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取消了原準則中以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為限確定投資收益、超過上述數額的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收回的規定。
(2)新準則明確規定了投資企業采用權益法核算時,如何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和其他原因導致的凈資產變動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新準則在此著重提出了“其他綜合收益”的概念。對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其他綜合收益,投資企業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部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同時,并計入所有者權益(計入“資本公積”)。
(3)新準則明確規定了投資企業在計算確認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時,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歸屬于投資企業的部分應當予以抵銷,在此基礎上確認為投資收益。此項變化原準則是沒有規范過的。
(4)新準則明確規定,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全部或部分分類為持有待售資產的,投資方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有關規定處理,對于未劃分為持有待售資產的剩余權益性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
已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對聯營企業或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不再符合持有待售資產分類條件的,應當從被分類為持有待售資產之日起采用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也就是說,不符合持有待售條件的,要適用追溯調整法還原回去。
3.新準則對各項投資類別相互轉化的核算規定
為了更方便地表述此項變化,筆者用代號分別代表各項目投資。
①代表控制;②代表共同控制;③代表重大影響;④代表前三項以外的其他股權投資(主要是化為金融資產的股權投資)。
(1)④②③(追加投資,升級)
新準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因追加投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制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并視同原持有的股權投資自取得之日起即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賬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2)④①(追加投資,升級)
新準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應當按照原持有的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股權投資按照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有關規定進行處理的,原計入其他綜合損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當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時轉入當期損益。
(3)②③①(追加投資,升級)
新準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應當按照原持有的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股權投資因采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處置該項投資時采用與被投資企業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
(4)②③④(處置投資,降級)
新準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等原因,導致喪失對被投資單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處置后的剩余股權應當改按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其在喪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之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原股權投資因采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終止采用權益法核算時采用與被投資企業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
(5)①②③(處置投資,降級)
新準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等原因,導致喪失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的,處置后的剩余股權能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并對該剩余股權視同自取得時即采用權益法核算進行追溯調整。
(6)①④(處置投資,降級)
新準則明確規定,投資企業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等原因,導致喪失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的,處置后的剩余股權也不能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應當改按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其在喪失控制之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應付職工薪酬
可能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早在2006年出臺的38項具體準則中,其最核心的準則居然是職工薪酬準則。
隨著新情況不斷出現,該準則很多問題也陸續暴露出來。第一,關于離職后福利的會計處理不規范,導致會計實務中離職后福利的會計政策、披露的內容與社會保障體系、職工薪酬制度不匹配。第二,現行職工薪酬準則對有些具體會計事項缺乏規定性和可操作性。例如,長期辭退計劃導致的應付職工薪酬的估計和折現等問題。第三,現行職工薪酬準則線條太粗,過于籠統,對有些具體事項比如帶薪缺勤、利潤分享計劃沒有給出系統的解釋。
1.職工薪酬準則框架的主要變化
(1)職工薪酬包含內容重新分類
原準則將職工薪酬分為8項,盡管在當時來看這些分類項目已經比較全面了,但隨著情況不斷變化,原來的分類無論是項目內涵還是類別歸屬都顯背時。新準則對原來的分類進行重新整合,對原來的構成要素大幅擴容,充實了很多新的內容,并將職工薪酬體系重新分為4類。
新會計準則職工薪酬的4類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涵蓋了除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以外的各類職工薪酬。這種分類內涵更加明確,更加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
(2)增加多個新的概念
為了準確表述和界定職工薪酬體系,新準則在職工薪酬框架下,增加多個新的概念,如短期薪酬、帶薪缺勤、離職后福利、設定提存計劃、設定受益計劃、其他長期福利、利潤分享計劃等。準確理解和把握這些新概念,對掌握和應用新準則是十分必要的。
(3)正式規范了離職后福利的相關內容
在現行準則中,職工薪酬只規范了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各種社會保障費用和企業年金,沒有提出離職后福利的概念,也沒有關于離職后福利的相關規范。
新準則增設“離職后福利”一章,區分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完整地規范了離職后福利適用的會計政策、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披露要求等內容。本項內容是職工薪酬體系核算的難點。
(4)對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進一步補充和規范
現行準則中提出了關于辭退福利的定義及其會計處理規定,但相對簡單。例如,實務中企業向職工提供長期辭退福利的現象比較普遍,現行準則規定了長期辭退福利的折現率如何確定,但對其他變量所造成影響的處理尚未規范。
新準則進一步明確了辭退福利與職工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并不直接相關,要求明確區分辭退福利與離職后福利。同時,在報告期末十二個月內不需要支付的辭退福利應適用其他長期福利的有關規定,這為職工內退等長期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
(5)引入其他長期職工福利,起到兜底分類的作用
現行準則中沒有提及其他長期職工薪酬。新準則為了避免有遺漏,提出了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的概念,包括除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和辭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職工薪酬。
增設其他長期職工薪酬,主要考慮實務中,企業提供的職工薪酬種類繁多,準則無法完全列舉。在列舉常見的三類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的基礎上,增設“其他長期職工薪酬”有助于囊括實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職工薪酬,以完整規范與職工薪酬相關的會計處理問題。
2.具體修訂的內容
為了更好地掌握本準則修訂的主要內容,下面對其4項內容分別簡要闡述。
(1)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是指企業在職工提供相關服務的年度報告期間結束后十二個月內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職工薪酬,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除外。短期薪酬具體包括: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職工福利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短期帶薪缺勤,短期利潤分享計劃,非貨幣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短期薪酬的內容將原8分類下“五險”中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以及“因解除與職工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剔除,補充增加了帶薪缺勤和利潤分享計劃等內容。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實際發生的短期薪酬確認為負債,并計入當期損益,其他會計準則要求或允許計入資產成本的除外。
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應當在實際發生時根據實際發生額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職工福利費為非貨幣性福利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按規定提取的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三險、兩費、一金”),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根據規定的計提基礎和計提比例計算確定相應的職工薪酬金額,并確認相應負債,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
帶薪缺勤分為累積帶薪缺勤和非累積帶薪缺勤。企業應當在職工提供服務從而增加了其未來享有的帶薪缺勤權利時,確認與累積帶薪缺勤相關的職工薪酬,并以累積未行使權利而增加的預期支付金額計量。企業應當在職工實際發生缺勤的會計期間確認與非累積帶薪缺勤相關的職工薪酬。
(2)離職后福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金的支付壓力越來越大,靠單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金支付需要。我國目前養老金制度采取多支柱的保險模式,其中基本養老保險是養老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現行準則在養老金核算方面存在種種弊端。
為了進一步緩解上述矛盾,新準則增加了離職后福利相關內容,這也是本項準則變化最突出且難度最大之處,尤其是設定受益計劃。
離職后福利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在職工退休或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后,提供的各種形式的報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辭退福利除外。
離職后福利計劃,是指企業與職工就離職后福利達成的協議,或者企業為向職工提供離職后福利制定的規章或辦法等。離職后福利計劃分類為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
其中:設定提存計劃,是指向獨立的基金繳存固定費用后,企業不再承擔進一步支付義務的離職后福利計劃;設定受益計劃,是指除設定提存計劃以外的離職后福利計劃。
企業應當在職工為其提供服務的會計期間,將根據設定提存計劃計算的應繳存金額確認為負債,并計入當期損益或相關資產成本。
根據設定提存計劃,預期不會在職工提供相關服務的年度報告期結束后十二個月內支付全部應繳存金額的,企業應當按規定的折現率,將全部應繳存金額以折現后的金額計量應付職工薪酬。
設定受益計劃是指企業承諾在職工退休時一次或分期支付一定金額的養老金,只要職工退休時企業有能力履行支付義務,企業是否按時提取養老金以及提取多少都由企業自行決定。設定受益計劃,是在企業年金計劃中根據一定的標準(職工服務年限、工資水平等)確定每個職工退休后每期的年金收益水平,由此倒算出企業每期應為職工繳費的金額。
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處理很繁瑣,其復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設定受益計劃里,企業需要通過精算假設來計量每期的應計年金負債和年金費用;二是設定受益計劃經常會產生精算損益;三是在設定受益計劃中,需要選擇折現率對應計年金負債進行折現。
(3)辭退福利
辭退福利,是指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或者為鼓勵職工自愿接受裁減而給予職工的補償。
企業應當按照辭退計劃條款的規定,合理預計并確認辭退福利產生的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預期在其確認的年度報告期結束后十二個月內完全支付的,應當適用短期薪酬的相關規定;辭退福利預期在年度報告期結束后十二個月內不能完全支付的,應當適用本準則關于其他長期職工福利的有關規定。
企業向職工提供辭退福利的,應當在下列兩者孰早日確認辭退福利產生的職工薪酬負債,并計入當期損益: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因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裁減建議所提供的辭退福利時;企業確認與涉及支付辭退福利的重組相關的成本或費用時。
(4)其他長期職工福利
其他長期職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職工薪酬,包括長期帶薪缺勤、長期殘疾福利、長期利潤分享計劃等。
另外,從應付職工薪酬構成內容來看,它已經不完全是流動負債,有時已經符合長期負債的特征了,如其他長期福利。教材第二節標題為長期負債,而應付職工薪酬也包含長期負債成分。由于是新內容,教材出現認知上的差錯也屬正常,但考生需要有該項內容的儲備。
(三)財務報告
財務報告一章,主要由財務報表列報準則和合并財務報表準則構成。
1.財務報表列報準則的主要變化
(1)新準則增加了持續經營能力的評價標準
新準則規定,在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中,企業管理層應當利用所有可獲得信息來評價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評價結果表明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懷疑的,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評價時需要考慮宏觀政策風險,市場經營風險,企業目前或長期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財務彈性以及企業管理層改變經營政策的意向等因素。
持續經營是企業會計核算最重要的假設之一,如果持續經營遇到阻礙甚至有可能清算或停止營業的,則表明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不再合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當采用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在附注中表明財務報表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的事實、披露未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的原因和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
舊準則僅僅指出“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報表。新準則對持續經營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表述,有利于增加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2)新準則增加了重要性的判斷標準
新準則參考我國審計準則對“重要性”的判斷以及當前國際上對“重要性”概念的最新進展,進一步完善了“重要性”的定義和判斷。
新準則指出,重要性是指在合理預期下,財務報表某項目的省略或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的,該項目具有重要性。同時又強調指出,重要性應當根據企業所處的具體環境,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兩方面予以判斷,且對各項目重要性的判斷標準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判斷項目性質的重要性,應當考慮該項目在性質上是否屬于企業日?;顒?,是否顯著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因素;判斷項目金額大小的重要性,應當考慮該項目金額占資產總額、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營業收入總額、營業成本總額、凈利潤、綜合收益總額等直接相關項目金額的比重或所屬報表單列項目金額的比重。
新準則的表述更加科學合理,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可操作性。不過,無論是持續經營能力的判斷,還是重要性標準的判斷,都需要會計人員具有極強的職業判斷能力,對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要求更高了。
(3)新準則增加了對綜合收益的規范
新準則在利潤表單獨列示的信息中,增加了“其他綜合收益各項目分別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和“綜合收益總額”兩項。
新準則規范了綜合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的概念。綜合收益是指企業在某一期間除與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進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項所引起的所有者權益變動。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其他會計準則規定未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
新準則對其他綜合收益進行了科學分類,指出其他綜合收益項目應當根據其他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分為兩類列報:一類是以后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一類是以后會計期間在滿足規定條件時將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
本項變化主要體現在利潤表當中,具有很大的難度,必須在搞清概念內涵的情況下才能悟出其中的玄機。
其他綜合收益,準則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某收益目前不能進損益,只能進所有者權益,比如計入資本公積,而以后也不會進損益;一類是:某收益目前不能進損益,只能進所有者權益,比如計入資本公積,而以后滿足規定的條件時,可以進損益。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先要計入資本公積,以后處置時,可以轉入損益。
2.合并財務報表準則主要變化
(1)對“控制”定義重新修訂
控制是指投資方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利,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并且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利影響其回報金額。
在控制定義中,體現兩項基本要素,一是可變回報,二是通過權利影響可變回報??勺兓貓笫侨碌母拍?。
在判斷權利性質時,引入實質性權利和保護性權利的概念。實質性權利是指持有人在對相關活動進行決策時有實際執行權利。保護性權利是指在特殊情況下僅為了保護持有人利益的權利(不擁有對投資方的權利)。
(2)引入對投資性主體的編制豁免規定
如果母公司是投資性主體,且不存在為其投資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子公司,則不應當編制合并報表。
(3)新增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
此項內容完全是新增加的內容,難度很大。有關特殊交易的會計處理內容解析,參見《會計之友》2015年第12期(123―126頁),筆者已經作過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列舉的新增內容,應該是2015年考試的重中之重。作為考生,要用心揣摩和科學分析,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全局的視野。付出必有回報,用心就會成功。
摘要: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是我國用于考核和評價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制度。其中,初級、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實行全國統一閉卷考試制度。近年來,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越來越受到社會、用人單位和廣大會計人員的歡迎。為了提高分數、順利通過考試,借鑒一些考試經驗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實際考試經驗為出發點,從目標、內容、方法、效果、應試技巧等方面闡述了如何順利通過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關鍵詞:會計人員;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級;考試經驗
隨著會計工作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凸顯以及職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我國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以下簡稱“中級職稱考試”)的報名人數逐年攀升。與巨大的報名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驚人。結合財政部每年公布的實考相關數據及筆者的觀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順利通過考試,不只需要堅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適合自身的、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筆者已通過考試,以下是在復習備考方面總結的一些體會和經驗。
1 定目標、排時間
中級職稱考試包括三門課程:《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2010年度各們課程的考試大綱和教材都有比較大的變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試大綱和教材。新的大綱和教材對很多章節進行了調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點,不論是“質”還是“量”都是一次升級,并且考試題量大、時間緊,大有朝CPA考試看齊的趨勢。比如《中級會計實務》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長期股權投資增加了成本法與權益法的轉換、共同控制資產和共同控制經營等內容?!敦攧展芾怼沸略隽艘徽隆岸悇展芾怼???荚噧热莸脑黾雍碗y度的提升給老考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新考生面對磚頭厚的教材、習題冊也不免產生畏難情緒。
中級職稱考試要求在連續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這三門課程,但“長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過。從報名到考試有七個月的時間,看似很長,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時間,能真正用來復習備考的時間少之又少。復習要早做準備,盡量不要等到已經報名了,才開始復習,要早些從心理、時間、考試資訊等方面做準備,協調好工作、家庭與復習備考的關系。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報名中級職稱考試的人大都具備若干年的會計工作經驗,已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要給自己設定必過、一次性過三門等目標。但能做到始終朝著目標努力,不輕易放棄并不容易。復習備考貫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專門的復習時間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壓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試太難、懶于復習等原因半途而廢,甚至缺考。因此,當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不要隨便放棄,而是要積極通過網絡答疑、向周圍人請教等渠道攻克重難點知識。
如何合理安排三門課程復習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不熟悉的課程應適當多安排些時間。一般而言,根據難度,安排時間最多的應當是《中級會計實務》,其次是《財務管理》,最少的應當是《經濟法》。復習過程中千萬不要隨心所欲、顧此失彼:簡單的內容愿意學,復雜的內容連碰也不愿碰。中級職稱考試是標準化考試,試題對知識點的涵蓋非常廣泛,越難的內容越容易出大題。
2 析內容、確難點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時才著手復習,有些為時過晚。盡管有可能趕上考試大綱做調整,但總體框架變化不大。應盡早下手,分析考試內容,明確重難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復習效率。
大多數會計人員從事的是會計實踐工作,用到的是會計的基礎知識,側重核算,對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所得稅、外幣折算、合并財務報表等較抽象、較難的內容接觸的不多,而且《中級會計實務》的知識容量是最大的?!敦攧展芾怼泛芏嘤^點都是來自歐美會計學者的專著、論文,用到了數列、極限、概率分布等數學方法。預算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等是重難點,也是分數聚集點。對《經濟法》的復習是最輕松的,既不需要會計核算,又不需要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大多是需記憶的內容。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等內容無論是對考生的實際工作,還是對復習備考,都是重難點。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并努力堅持
受報名條件所限,報考中級職稱考試的人大多為在職人員,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大,復習時間非常寶貴,況且還需面對三門課程。建議可采用“零碎時間+大塊時間”的學習模式。由于《經濟法》各章之間沒有太大聯系,知識點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理解和記憶。遺忘是正常的,對于數字較多的內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關股東大會的召開條件等,要多重復背誦,不要混淆?!吨屑墪媽崉铡泛汀敦攧展芾怼愤m合利用晚上、雙休日、小長假等大塊時間進行學習。這兩門的知識是塊狀的,并且各章之間的聯系較緊密。不論采用何種模式進行復習,貴在堅持,高得驚人的缺考率即印證了這一點。
3.2 使用高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時切忌搞題海戰術。每門課程配備一本教材和一本練習冊即可,一般不需額外的資料,也免得給自身增加太大的負擔。
研讀教材前應先分析一下目錄,從整體上對各課程的基本結構有個了解?!吨屑墪媽崉铡钒ㄋ膫€部分,分別是會計理論部分(第1章)、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記錄(第2~6、9、11、14章)、財務會計報告(第17~19章)、特殊業務(第7、8、10~13、15、16、20章)。重難點集中在第二和第四部分?!敦攧展芾怼肥菄@資金的籌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等環節構成的企業資金循環活動展開的。要明確各章在這一鏈條上的位置和作用?!督洕ā钒ń洕ǖ幕驹恚ǖ?章)、市場主體法(第2、3章)、債券法(第4章)、市場管理法(第5章)、稅法(第6、7章)、相關法律制度(第8章)。各章聯系聯系不大,但實踐性較強。
復習時要以教材為根本。教材至少要研讀兩遍。第一遍是通讀,把書讀“厚”,每句話、每個案例、每個例題都不放過。第二遍是精讀,對于自己已熟悉或簡單的知識點可以一帶而過,抓住重難點并逐一攻破,把書讀“薄”。
[摘要]筆者主持了黑龍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的《高職院校中級會計實務模塊化教學的探索》課題,并參與了所在學院《中級會計實務》的模塊化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并將這些內容進行了總結歸納。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改革;教學實施
一、《中級會計實務》課程模塊化教學在我院的改革情況
一直以來,我院的《中級會計實務》采取的都是以教師主動教授為主,以學生被動接受為輔的傳統授課方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實現現代職業教育提出的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難以滿足企業對經驗型人才的需求。根據“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和職業類院校的教育特色,我院于2008年開始對《中級會計實務》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改革的重點是《中級財務課程》的教學內容,即采用了理論和實踐融合為一體的模塊化模式。(1)《中級會計實務》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以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思想為指導,構建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全面學,教師啟發教、輔助教、因材教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是我們設計《中級會計實務》課程模塊的基本理念。(2)《中級會計實務》課程模塊化改革的方法。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對授課內容進行改革。對《中級會計實務》的改革也就是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全面實施全新教學手段的改革,以模塊式模式重新構建教學內容體系,以實訓來總結理論組織教學,形成了理論知識點與手工操作技能有機地、系統地、全面的結合在一起的一體化教學模塊。(3)《中級會計實務》課程模塊化的考核方案。檢查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水平,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考核課程的質量與效果的最直接途徑就是進行課程考核,課程考核也是是教育改革者與教師獲得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課程模塊”中的每一模塊的教學完成都是相對獨立的,每一模塊都有各自的中心,有確定的教學情境和教學結果。因此,《中級會計實務》課程模塊化后,其考核要充分發揮考核的導向、激勵功能,并達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培養創新意識、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4)《中級會計實務》課程模塊化教學框架構成。針對《中級會計實務》的課程內容,結合各業務的特點,分別開設:貨幣資金、金融資產、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報告11個模塊。每個模塊下又設置若干個子模塊,以任務驅動設置若干教學單元。
二、模塊化教學實施的成效
(1)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模塊化教學,解決了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難的難題,讓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夠體驗真實的工作狀態,以形成學生自我負責的學習態度,并在手工實踐的基礎上建構理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通過規范化、標準化訓練,學生的整體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初步形成“會認知”、“會做事”、“會生存”、“會與人合作”、“會探究”的基本技能。(2)模塊化教學使每個教師成為專家。模塊化教學的過程是一個行動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的設計者與方向的掌握者。在實施模塊化教學過程中,不管是宏觀層面的對課程方案、課程標準、課程資源三個層次的編制,還是微觀層面的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式、制作教學媒體、編寫教學資料,教師不可替代的是實施模塊化教學的根本。(3)有限的教學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模塊化教學,課程內容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在同一時間開展多個班級不同模塊的教學工作,提高了教學設備的利用率。(4)解決了傳統會計教學相對封閉與現代會計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的矛盾?!罢n程模塊化”將會計課程內容分解為小的課程組塊,模塊與模塊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從其內容上來說,模塊是圍繞著某一個或某幾個主題展開的,這樣就有利于適應時代變遷和會計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及時地對課程內容做出調整。
模塊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在我院會計系的教學中還只是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另外,目前我們還只是在《中級會計實務》這一門課中實現了模塊化教學,其他課程的模塊化教學的推廣還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