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4:0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環境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幼兒園實施生態教育課程是在各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欣賞和關愛大自然,關注家庭、社區、國家和全球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幫助幼兒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方法與能力,培養幼兒對環境友善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生態道德,引導幼兒選擇有益于環境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生態教育;生態道德;生活方式
盡管我國大規模的工業化只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但由于人口多、發展速度快以及過去一些政策上的問題,致使環境與資源問題十分突出,環境形勢十分嚴峻。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日趨嚴重,荒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大面積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壞,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和堿化)面積逐年增加,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破壞,生物物種加速滅絕,水體污染加劇,淡水資源嚴重短缺,大氣污染嚴重,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噪音擾民十分普遍,放射性污染與電磁輻射形勢嚴峻,對人類健康存在潛在威脅。目前,我們是以最脆弱、嚴峻的生態環境,供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這就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環境保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政府為改善生態環境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以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參與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追求全人類可持續發展。明確要求“加強對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灌輸,在中小學普及環境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培養學生對環境的情感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從而改變對環境的不可持續行為和生活方式。”1996 年,我國正式提出將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
以同濟大學專家的規劃為藍本,以中科院院士領銜的國內知名專家組的論證為依據,“四環五海生態濱州”的藍圖讓人眼前一亮――以城市建設為載體,以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為手段,以城市與水在生產、生活、生態上和諧共生為目標,激活濱州、扮靚濱州。“四環五?!卑珈n了濱州,但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集交通、水利、城建、生態、林業與旅游為一體的綜合工程。用形象化的公式表述:“四環五?!?60公里環城公路+1.5億立方米調蓄水量+1.1萬畝速生林和棗林+8個景點、旅游點。四環之內總面積176平方公里,為濱州未來發展成百萬人口的城市打下基礎,拉開框架。以工農業用水為例,環城水系與五海的年調蓄水量可達1.5億立方米,足以支撐未來十年工業高速增長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改變了濱州用水看黃河的歷史。“四環五?!笔篂I州之水的價值
明顯提升。黃河水經干渠引入西海、南海,經沉沙后,沙用于項目建設,水用于工業生產、居民飲用和城區觀賞,觀賞后再經循環相通的水系導出,用于農業灌溉?!八沫h五?!钡乃h得越快,對鹽堿地洗堿、壓堿的效果越好,濱州的生態就恢復得越快。
因此,我們實施以“四環五海”為主題的生態教育是在各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欣賞和關愛大自然,關注家庭、社區、國家和全球的環境問題,正確認識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幫助幼兒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方法與能力,培養幼兒對環境友善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生態道德,引導幼兒選擇有益于環境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 生態環境教育的主要任務
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是結合各領域教育活動,設置生態教育主題,通過生動有趣的操作活動、游戲等形式,向幼兒進行環境保護、衛生習慣、生態平衡等方面的知識;培養幼兒熱愛生命,親近大自然的情感。開設生態教育課程,開發課程資料,將生態教育作為園本課程。
2 生態環境教育課程的構建原則
作為一門課程,它既要適合于幼兒的生理心理水平,同時也要考慮到現實乃至未來社會的需要。除了一般的教育原則外,幼兒生態環境教育課程的構建應有自己特殊的原則。
2.1 生態環境相關統一性原則。在生態環境中,各個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自然、人與社會相互作用,其中,人是一個核心因子。課程應集中廣泛地反映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各種生態關系,有自然、有生物才有了人,才有了社會。社會不斷發展與自然相互作用,生產力、科技與傳統不斷碰撞而一次次推動社會進步,這些與人有密切關系。因此,生態環境教育的課程應以人為中心,推動個體社會化,為幼兒構建一個人生的生態網。
2.2 綜合性原則。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應是綜合的,應以綜合主題活動來設置。從整體到局部,讓幼兒了解、認識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構建一個大致框架,然后再局部對號入座,整體教學。如以“交通工具”為主題,可
以發散開讓幼兒了解能源、人、資源、不同的職業等。設計多次相關活動,培養幼兒的整體思維,以一帶多,從中心輻射開來,構建一個內容生態網,從而使幼兒整體地把握事物之間的關系。
2.3 特殊性原則。生態環境教育內容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人因時而異。應了解幼兒現有水平及社會發展需要。許多地方進行的生態環境教育有失偏頗,有的偏重于介紹傳統常識,有的則側重于環保教育。幼兒生態環境教育應在全面認識自然、社會和幼兒心理生態基礎上,依據現實社會的需要去構建,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這個方面,農村尤為欠缺。另外,對不同幼兒也應有所不同,盡量做到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
2.4 多元文化價值原則。引入多元文化,把中國與世界相聯,讓幼兒知道世界各國就像一個大家庭的成員一樣,大家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各國相互合作,友好往來,共同發展。
3 生態環境教育的目標
幼兒生態環境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和幼兒心理生態。幼兒生態環境教育應使幼兒在自然、社會、心理三個方面達到和諧統一。在知識方面,使幼兒初步了解生態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制約性,自然、人與社會三者的平衡性,人類生存對環境的依賴性;了解人口、資源、能源和污染等問題,培養幼兒初步的環境意識,能關注環境問題。在態度方面,讓幼兒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具有自信品質,對同伴熱情友好,與父母相處融洽,激發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興趣。萌發幼兒尊重自然的美好情感,使幼兒形成愛護生活環境的良好意愿和行為習慣。
4 生態環境教育的內容及要求
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向幼兒傳授粗淺的生態環境知識,幫助幼兒獲得人類與環境、動植物與環境的基本知識,如人對自然的依賴性,幼兒不可能離開家,沒有伙伴、沒有朋友而獨立生活。幫助幼兒獲取與環境相關的一些常識,如生態平衡,資源、能源危機,人口危機等。(2)培養幼兒正確對待周圍環境的意識, 了解人與環境的相互制約性。(3)培養幼兒簡單的生態環境道
德行為習慣。將保護環境不受污染、生態平衡免遭破壞,熱愛大自然,愛護益鳥、益獸、益蟲等作為 社會公德、行為規范納入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中。(4)充分利用環境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喚起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并以美引真, 激活思維,以美尋善,陶冶品性。激發幼兒熱愛、珍視生態環境的美好情感。
要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幼兒主要通過直接感知、直接經驗來學習,教育環境對其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教育環境可以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感化和熏陶,潛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兒。在直接的環境中,幼兒將獲得深刻的教育印象。(2 )教育內容要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給予其粗淺而非精深的知識。(3)為幼兒提供正面積極的范例。幼兒喜歡摹仿但分不清正誤,生態環境教育也不宜過多地介紹污染、陰暗的事實,盡量用正面的范例去激發幼兒積極美好的情感。
5 教育形式
5.1 游戲。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幼兒的學習即是游戲,應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角色的扮演在假想的世界中了解生態系統中各環節的相互制約性。
5.2 操作。在實際操作中培養幼兒生態環境意識及態度,如通過飼養小動物,讓幼兒明白什么是愛。
5.3 觀察、感受。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它提供直接的教學內容,讓幼兒充分理解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吸取精神營養,受到深刻的教育,也可運用本地豐富的環境資源進行教育。
5.4 借助現代教育媒體?,F代教育媒體圖聲并茂,形象直觀,感染力強,打破時空限制,它可以擴大幼兒的認識領域,化靜為動,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5.5 綜合主題教育與一日生活相結合,家庭、幼兒園、社會有機結合,三維度生態環境相互滲透,這樣才能使幼兒園生態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其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自然環境是萬物生存之本。在人類總結了千百年來的歷史經驗教訓之后,
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環保要從小事做起,要從孩子學起。這樣,從幼兒園起就給孩子進行生態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將近1年的生態環境課程的實施,從不浪費每一滴水到生活中水的循環利用;從不亂丟垃圾到了解垃圾如何分類處理;從愛護小動物到不吃野生動物;從愛護植物到了解水土流失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憂患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和發展觀,促使他們從關心身邊的環境問題入手,積極采取行動,共同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摘 要】
環境保護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情,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大膽嘗試,著力通過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去對大班幼兒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以進一步提升大班幼兒的環保水平與環保質量,從而促進大班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大班幼兒 主題活動 環境教育
當今世界,保護環境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保護環境從娃娃抓起。那么,教師該如何針對幼兒園大班幼兒接受環境保護的心理,并通過恰當的主題活動的開展,構建與大班幼兒獨特的環境保護的心理讓大班幼兒主動參與主題活動中,并逐步增強最基本的環境保護意識,掌握環境保護的基本策略呢?
一、憑借主題“保護環境”,在大班開展環境教育活動
在幼兒園一切教學活動中都可以滲透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環保教育,將環境教育的理念植入到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可以滲透到幼兒的語言活動中,可以滲透到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可以滲透到藝術教育活動中等等。各大領域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要鼓勵兒童化、趣味化,讓大班幼兒在系列的環境教育活動中能細致地觀察,積極地思考,大膽地動手操作實踐,讓大班幼兒能學得更生動更有趣,以滿足大班幼兒認知發展的需要。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大班幼兒感興趣的童話故事《豬八戒吃西瓜》去向大班幼兒滲透不能亂扔垃圾,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主題。教師可以利用《報紙的煩惱》的大班語言學習活動去滲透廢物再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不得亂扔廢紙的環境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傷心的鯉魚》這個故事,向大班幼兒滲透必須保護水資源的環境教育,讓大班幼兒明確認識到如果將生活中的污水隨隨便便,不經過處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就必須會造成水污染,所以魚兒自然會受到污水的侵濁,自然會傷心留淚,甚至死亡。由此,便會讓大班幼兒明確到必須保護好水資源,從而增強了大班幼兒的環保意識。
二、憑借主題區域活動在幼兒園大班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區域活動是倍受大班幼兒所鐘愛的一種活動。在使區域得到豐富的同時,教師應讓大班幼兒時時記住必須將廢物進行利用,以豐富區域活動的素材。比如,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曾結合主題活動《我是環保小衛士》《垃圾回收站》等開辟讓大班幼兒進行活動的相關區域,教師鼓勵大班幼兒走出幼兒園,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去收集廢物,如廢舊報紙、廢舊飲料瓶、廢舊牛奶箱(瓶)、廢舊礦泉水瓶、廢鐵、廢銅、廢鉛、廢塑料等,然后,再組織大班幼兒針對自己回收的物品,想一想該如何去分類,從而讓可以回收的相關垃圾送入垃圾回收站。值得一提的是大班幼兒將收集來的垃圾進行合理的分類整理,竟創造性的利用收集來的垃圾中的有些物品進行“巧手大制作”,竟自主或與同伴精心制作出一些學具、玩具、環保時裝等。在這樣的“巧手大制作”中,大班幼兒能積極開動腦筋,創造性地對廢物進行再利用,激發了大班幼兒強烈的環保意識。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大班幼兒在“體能區域”內用飲料瓶制作了梅花樁,用廢塑料制作了圈網,用可口可樂制作了保齡球,用硬紙板制作了飛盤等,這彰顯出大班幼兒非凡的智慧,同時顯示出了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廢物再利用”的環境保護意識,在這樣的區域活動中垃圾得到再利用,既使資源得到節約、利用,同時又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培養了大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將主題活動與大班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完美結合在一起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為了激發大班幼兒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可以將一系列的環境教育主題活動與大班幼兒的生活習慣的養成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利用大班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強大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進一步保護大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保持環境整潔的能力。比如,在以“我長大了”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中,大班幼兒們能主動的做到勤洗臉,勤剪指甲,能將書包等學習用品整理有序等,在這樣的活動中大班幼兒自主探究到了一定的生活自理的策略,認識到自身必須整潔,環境必須整潔的必要性。
四、家園攜手開展環保主題教育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倡導利用家庭、幼兒園的一切教育資源對大班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事實上,由于幼兒家長身份的不同,家庭背景的不同,家長的個性、興趣愛好自然大相徑庭,幼兒園應充分挖掘家長資源,力求征得家長的支持、家長的配合,去努力促進大班幼兒環境保護意識的有力提升。家長應為大班幼兒做好環境教育的表率,比如,家長應率先垂范,做到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同時家長應帶領幼兒去親近社會、親近大自然,到田野里,到動植物園里去逛一逛,去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生長變化情況,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懷。同時,幼兒園有義務有責任向家長宣傳環境保護的新變化、新動態,讓家長明確到進行環境保護應注意的相關方面,以增強家長的環境觀念。
總之,環境保護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情,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大膽嘗試,著力通過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去對大班幼兒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以進一步提升大班幼兒的環保水平與環保質量,從而促進大班幼兒的健康成長。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表演游戲、體育游戲、智力游戲三方面將環境教育滲透到游戲中,提高幼兒的環境意識,進而有效培養幼兒健康的情感、科學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幼兒;游戲;環境教育;環保意識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尤為重要。如何把深奧、枯燥、不易懂的環保知識變得直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讓幼兒易于接受,是幼兒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歡、最樂于參與的活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游戲中,讓環境教育和“玩”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初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
一、表演游戲
表演游戲是通過讓幼兒扮演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中的角色,培養其對待周圍事物的正確態度和良好品質。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嘗試在表演游戲中向幼兒滲透環境教育。
1. 選擇、創編適宜的表演題材
故事、童話、詩歌、歌曲表演是表演游戲中最常見的內容,教師可將有環境教育意義的內容編入其中,讓幼兒在表演中真正了解環保的意義。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可選擇不同的題材。小班幼兒的年齡小,知識面窄,判斷是非的能力差,常常將故事中的主人公當作自己學習的榜樣。對此,教師在小班階段可選擇正面內容作為表演的主要題材,如《大家愛清潔》《小豬變干凈了》等。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思考的角度不再是那么簡單,教師應選擇是非混合的內容作為表演題材,如《清清池塘水》《窗外的垃圾》等。大班幼兒接觸的東西豐富了,知識面也寬泛了,能獨立地思考與判斷是非。這時,教師可選擇《地球媽媽哭了》《白鷺的家在哪》等具有譴責性的內容讓幼兒表演。幼兒在理解故事、童話內容的基礎上,多次扮演其中的角色后,知道了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行為是錯的。
2. 自制表演道具,滲透環境教育
表演游戲最離不開的就是表演材料。為了能激發幼兒表演欲望,每一個新主題游戲的產生,都需要教師準備大量的表演道具。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材料的選擇上。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收集家中沒有用的紙箱、雪碧瓶、厚塑料袋等物品,并對這些物品進行不同的修改和裝飾,使這些廢物成為小動物家的圍墻、森林里的大樹、美麗的衣服、打大灰狼的棍子、老爺爺的拐杖等。幼兒在廢物再利用的過程中,會深刻感受到變廢為寶的真實性。
3. 主動收拾游戲材料,使幼兒的“環境意識”化為“環保勞動”自覺行為
在表演題材的教育影響下,幼兒的環境意識有所增強,但在表演游戲中仍會出現將多余的材料亂放、游戲結束時不自覺地收拾玩具的現象。對此,教師可以利用游戲講評環節來引導幼兒觀察與討論,教育幼兒保護環境要自覺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二、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是學習和鍛煉結合的最好形式。體育游戲具有一定的情節和競賽因素,內容豐富多彩,操作簡單易行,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如果在體育游戲中融入環境教育,幼兒在游戲中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還增強了環境意識。比如,為了讓幼兒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鳥類,教師可以設置體育游戲《大樹和小鳥》。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扮演大樹、小鳥、風婆婆、雨婆婆。游戲時大家一起念兒歌:“風婆婆吼,雨婆婆叫,嚇得小鳥四處逃,我們擋風遮雨護小鳥?!眱焊枰荒钔辏帮L婆婆”“雨婆婆”立即沖上來去追小鳥,“大樹”搭成“樹林”為小鳥們遮風擋雨。為了使幼兒知道植樹造林對人類的益處,教師可以設置“種樹去”的活動。教師帶著幼兒一邊念兒歌“走、走、走走走,跟著老師一起走,到山坡、到沙地,植樹造林多有益”,一邊越過各種障礙物,到山坡上種樹。這些趣味性的游戲使幼兒萌發了保護動植物的情感,也培養了他們珍愛生命、關愛自然的現代人格特征。
三、智力游戲
智力游戲是參與性極高的活動,在其中滲透環境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培養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非常受幼兒的歡迎。比如,為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設置了游戲《綠色點子公司》,讓幼兒一起動腦子為點子公司獻計獻策,誰出的綠色點子多,誰的貢獻最大,誰就可以當上點子公司的經理。在設計無污染的“綠色環保車”時,幼兒的點子獨特新穎,小H說:“可以設計一臺無廢氣污染的車――太陽能車?!毙說:“也可以設計一臺像過濾器一樣的車,把受污染的空氣變成干凈新鮮的空氣?!毙說:“還可以設計一臺像吸塵器一樣的車,把廢氣吸收起來,帶回工廠進行處理……”為了使幼兒初步形成節約用水的意識,掌握一些節約用水的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擂臺賽的活動方式,哪組想的辦法多,哪組累積的紅花就多,最后評出節約用水小衛士,頒發獎牌。形式多樣的智力游戲,對幼兒掌握環保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結束語
環境教育已成為21世紀的核心教育問題,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人們環境意識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讓幼兒通過游戲與環境對話、與自我對話、與同伴對話,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培養幼兒健康的情感、科學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
【摘 要】在新《綱要》的學習及實施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領悟到環境在幼兒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環境教育在開發幼兒智能、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方面發揮著獨特的功能與作用,它已經成為當今幼兒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向。幼兒園要為兒童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讓兒童感受快樂,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經驗、技能;成為健康、活潑、興趣愛好廣泛、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現代兒童。
【關鍵詞】環境;幼兒園環境;布置
近年來,我們廣大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以獨具匠心的創意和巧妙絕倫的構思及高超非凡的技巧走出了一條“邊學習、邊實踐、邊完善”的成功之路。然而多次外出參觀學習便發現,有些幼兒園在具體創設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許多問題:
其一、只求美觀,強調環境裝飾性擺設。有的幼兒園在墻壁上掛著一幅幅精美高檔的壁畫,這些“高高在上”,缺乏童趣和童真,過于成人化的“精品”,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興趣,試問這種毫無意義的墻飾怎能為環境教育主體的幼兒服務呢?顯然,這與身高僅有一米左右的幼兒是完全不合理的搭配,這將使我們的教育主體白白失去一次受教育的機會,再漂亮的墻飾也只能是孩子們眼界以外的擺設。
其二、形式單一,忽視幼兒的參與性。幼兒園的環境布置應當營造一種美好和快樂的氛圍,以此激發了幼兒的情緒,使幼兒喜歡與其中的人、事、物交往,而有些老師所創設的環境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觀,為了不讓幼兒加以“破壞”,有的老師還硬性規定只能看不能動,成了一種華而不實的點輟。這樣,嚴重缺乏可讓幼兒參與的活動變化的內容與機會。
其三、一成不變,輕視環境創設的教育性。有些老師為省時省力,節約裝飾開支,一學期甚至一年才搞一次環境布置,不管自己布置得是否有教育意義,是否失去時效性,也不管它是否已“黯然失色”,讓它成為“永久的裝飾”,還把這視為節約材料的好方法。其實不然,正由于它缺乏可變性,不能及時為幼兒傳遞一種新鮮的教育信息,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對它失去原有的興趣,對它“視而不見”。
那么,我們又怎么去發揮環境創設活動的教育作用,努力營造與主題活動相適宜的環境氛圍,讓環境創設成為幼兒的第三任老師呢?我園對環境創設尤為重視,經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全體教師積極開展環境創設比賽活動,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創設心得:
1、讓幼兒及其作品融入環境,使環境科學化、藝術化
幼兒每次的作品,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為此,根據幼兒每次活動的作品類型,我會提前設計出不同風格的版面。當幼兒的作品完成后,我會指導幼兒自己動手把已貼上標志的作品粘貼在合適的位置,當全部的作品張貼完成后,就會形成一幅別具風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幼兒作品“太陽花”,我先用紙板制作了一棵大樹的樹桿,再用彩色卡紙做出兩三只漂亮的蝴蝶,然后指導每個孩子的花兒錯落有致地粘貼在樹干的周圍,一幅凝聚全體幼兒智慧的版面制作完成了。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一棵“太陽花樹”,興奮不已,他們不停地互相欣賞著、議論著,在不知不覺中將個人融入了集體,既分工又合作,不僅展示自己,也看到他人的成功。
當家長接送幼兒時,幼兒會很興奮地告訴爸爸媽媽,這是我的作品,這是某某的,這是誰誰的……家長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感到無比自豪。這樣創設的版面環境在無意中成為家園聯系的橋梁。應注意的是,教師在布置以幼兒為主的版面時應以幼兒作品為主,教師創意為輔,教師的創意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豐富的環境對3~6歲的幼兒而言,是會說話的。孩子不僅受環境的刺激而豐富積累直接經驗,而且還與環境互動,豐富環境,變化環境,孩子們的作品布滿墻面和教室,使孩子感受到“這是我們的教室”的溫馨和親切!
2、讓環境隨季節、時令變換
不同的季節、時令,周圍環境事物都會在不斷的變化。通過變換不同的環境讓幼兒感知季節時令的轉化和更改。如:春天來了,先通過戶外活動讓幼兒觀察感知春天,再進行制作活動,幼兒會根據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進行繪畫、剪貼出相關的作品?!昂邝铟畹男◎蝌剑瑤Ъ舻兜男⊙嘧?,嫩嫩的小草,黃黃的迎春花,冰雪融化后潺潺流淌的小河”……大家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春來了的美麗圖畫。同樣,夏季的粉荷盛開,綠樹紅花,秋季的碩果累累,黃葉飄飄,冬季的白雪皚皚,大地蒼茫,都是環境布置的重點,這些突出的帶有明顯季節特征的作品讓幼兒一目了然,并由于親身的制作體驗而記憶深刻。
3、讓區域環境生活化
在區域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半成品和成品材料,并投放與主題相關的豐富的材料。選擇幼兒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感興趣的內容,將他們蘊含在區域、自然角等環境中,以滿足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科學區內收集許多好玩的感應玩具、汽車玩具和發條玩具。幼兒對科學的概念是抽象的,當自己親手播種科學的時候,教師毋庸多說,幼兒就會收獲良多。在圖書區投放大量的科技圖書,投放名人、偉人的圖書、圖片及資料照片。
當區域環境生活化時,孩子周圍就形成了一個自主寬松的認知環境,他們在交流中思想進步,在合作中動作迅速發展,而且非常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4、讓環境動靜交替
所謂環境動靜交替,就是把版面布置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如在版面上已布置了春天來了的畫面,再結合主題知識,引導幼兒學習種植“小豆豆發芽了”,教師每天帶領幼兒觀察記錄豆豆的生長情況,豆豆發芽了,豆豆長葉了,豆豆長大了……在自然角讓幼兒主動觀察會變的小蝌蚪,是先長后腿還是長前腿,尾巴在長出前腿后還有沒有等等。這樣的環境動靜交替,幼兒充分感知萬物始于春,春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蒙臺梭利曾說過:“在教育上,環境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痹谂c環境,材料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步產生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掌握通過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怎樣思考、表達和主動建構經驗,體驗了探究過程的樂趣與艱辛,培養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觀。
總之,幼兒的世界應該是美麗的,在幼兒園,他們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是美的。一種經過精心修飾又不露痕跡、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讓他們的眼睛在經過純美色彩的無數次浸染之后,變得懂美愛美起來,讓他們的雙手在制作美創造美的過程中,變得靈巧起來,讓他們的心靈在無數次欣賞之后,變得純凈美好起來。我們應該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并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環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讓有限的活動環境成為幼兒無限成長的階梯。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懷特說:“在促進幼兒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創設良好的環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環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這充分表明了教育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在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等方面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創設環境成為幼兒園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點。但要如何有效地創設環境,充分利用環境,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讓它更好地服務于幼兒教育呢?我結合我們當地一些幼兒園的情況,談點個人看法。
一、創設區域活動的活動區
據了解,我們農村當地大部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形式仍以上課或集體活動為主。相對來說,孩子們缺乏自由、自主活動的時間,就是區域活動,也因缺乏一定的材料和場所以及有效的指導,而存在虛設的現象。而且,在我們農村,幼兒園一般和小學合校,有的像學前班的形式,有的學校即使有一定的材料,但因怕被幼兒或小學生弄壞等原因,平時都收起來,只有等到上課需要時,才拿出來讓幼兒活動操作一下,還不讓幼兒自由取用,這樣既增加了教師的精神負擔,又不利于幼兒的發展。要改變這種狀況,既要設置活動區域,投放材料,又要加強對幼兒和小學生的教育。同時,學校也應該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在管理上作出相應的調整。
為什么要設置活動區呢?很顯然,沒有一定的場所和材料,孩子便沒有活動的機會和條件,而他們又必須通過具體的操作,直觀而形象地去觀察、體驗,才能獲得經驗,發展認知能力,這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可以說活動區是必不可少的。在區域活動時,我們就可以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以及當地的自然資源,如我們沿海地區有海鮮類,還有地瓜、花生等農作物的資源優勢,可多投放一些這樣的材料,既省錢,容易收集,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而且從教育角度來看,幼兒通過在活動區的活動,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以及促進個性、獨立性的發展。
二、加大戶外環境的創設
雖然幼兒園和小學合校有不便的地方,但不可否認,如果合理利用,也有一定的特色和優勢。一方面,活動場地較大,有利于綠化面積的擴大。我見過一些學校,綠化做得較好,設有較多的花圃,而且專門開辟一塊場地作為幼兒樂園,擺上大型器械,周圍栽上一些果樹,都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有些學校劃出一些花圃給幼兒園做種植園,可以讓小朋友進行一些種植活動,既能讓幼兒熱愛勞動,也能讓幼兒從勞動中得到快樂,并獲得豐收的喜悅。另一方面,和小學合校,可利用“小學”這個社會環境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平時,可以引導幼兒同小學生相處,發展交往能力,并學會互相關愛,還可以組織幼兒參觀小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對大班小朋友有好處,教師要利用這樣的環境優勢,更好地完成幼小銜接這個環節,發展“以大帶小”模式。農村小孩一般都有兄弟姐妹,在下課時,可讓小學生帶幼兒四處活動,家中的父母也會交代哥哥姐姐在學校看好弟弟妹妹。這樣不但能加大幼兒的安全性,也可以提高幼兒的膽識和交往能力。
同時,也可以利用我們幼兒園在農村的優勢,讓幼兒從封閉的幼兒園小環境走向大自然、大社會,進行各種情感體驗和問題探究。當置身于廣闊而豐富的自然環境中時,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究欲望得到激發,豐富了有關動植物和季節特點的知識經驗,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從中體驗作為農村孩子的驕傲和自豪,從而更熱愛自己的家鄉。
三、加強家園合作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應盡全力在各方面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因此在創設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家長的參與。如在班級門口設置家園聯系欄、意見欄等,現在,有的班級還設置“微信群”,方便家園聯系、溝通。在準備環境創設的材料時,如果能取得家長的支持,準備工作就方便多了,而且能夠有效地促進家長主動關心和參與幼兒的教育活動,密切家園聯系,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局面。
四、保護環境創設的整體性
為了讓環境創設更好地服務于幼兒教育,發揮環境創設的有效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必須保持其整體性。一方面,內容要符合幼兒發展需要,要全面。凡是孩子發展、教育目標所涉及的領域,就應該創設相應的環境,不同領域、不同水平、不同難度都要考慮全面,相互滲透,依次遞進。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統一。幼兒園要營造一種安全、溫馨、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否則,再完善的物質環境也難以徹底發揮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幼兒教師對工作、對孩子有滿腔熱忱,能為我們的幼兒教育奉獻自己的愛心、熱心。
良好的環境能滿足幼兒自主學習的需要,讓其有動手、動腦、交流、交往的機會,充分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因此,我們要把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作為幼兒園“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進行認真的探討,在我們農村這個大環境中盡力創設出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幼兒園小環境,讓每個幼兒在他們的童年時光里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前江小學)
家庭是兒童生活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老師。幼兒最早從父母那里受到啟蒙教育。幼兒入園后,一方面接受幼兒園的教育,另一方面接受家庭教育,且家庭教育對幼兒起著幼兒園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與環境教育的相關作用
父母與幼兒相處的時間最長,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清晰地印在幼兒的頭腦中,幼兒的環境意識、環境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都與父母的啟蒙和引導密切相關。父母作為家長,不僅要用豐富的環境知識教育孩子,還要教給孩子獲得環境知識、解決環境問題的正確方法。《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庭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笨梢姡變航處熤笇Ъ议L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義不容辭。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指導家庭環境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以喚起廣大受教育者的環境意識,豐富他們的環境知識,使他們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形成良好的環境行為。
二、更新家長的環境教育觀念
家長的環境教育觀念直接影響到家長的環境教育行為。目前,家長的環境教育觀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這些家長普遍認為: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它所激發的情感是樸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責任就在于將這些淳樸的情感逐漸引導上升為兒童對自然的自覺關心和愛護,使兒童在頭腦中產生環保意識。他們又認為:一種良好的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從小培養。幼兒正處于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父母應該不失時機地培養幼兒從點滴中愛護環境的習慣,有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幼兒在今后的人生中便會漸漸地樹立起環保意識。但有一部分家長沒有這些深刻的認識,甚至認為環境教育是成人的事。因此,我們除了督促這些家長參加家長學校集體上課外,還要因材施教,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更新家長的環境教育觀念,從而使家長們為培養有良好的環境情感、環境意識、環境行為的幼兒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豐富家長的環境教育知識
家長的環境教育知識正在日益豐富,但面對幼兒提出的大大小小的環境問題,家長還是應付不過來?,F在家長的環境知識,主要從電視中和家長學校上課時獲得,渠道比較單一,因此,幼兒園應該開辟多種渠道,如增設家長閱覽室,讓家長閱覽環境教育報刊、家庭教育報刊及各種幼教刊物;以班為單位舉行環境知識(包括環境教育知識)信息交流;組織家長參觀環境教育圖片展;組織家長對周圍與環境有關的事件進行調查;與環保局聯系,開設環境問題咨詢熱線等,進一步豐富家長的環境知識及環境教育知識。家長基礎牢固了,才能更好地擔負起環境教育的重任。
四、提高家長的環境教育技能
家長的環境教育技能直接影響著環境教育質量。目前,家長的環境教育技能正在日益提高,如在學期末舉行的家長會上,有位家長說:“對孩子進行環境教育要少說教,多讓孩子體驗。”另一位家長說:“利用游戲的形式激發孩子們直接參與的熱情是環保教育中的重要一環?!边€有一位家長說:“家長要自覺地保護環境,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笨梢?,家長已經在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五、家園共育,共同實施環境教育目標
環境教育的家教指導是以家長為對象的,指導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家長在環境教育方面的家教水平,家教指導與家長有直接的關系。然而指導工作不僅于此,它要通過指導提高家長家教水平,從而對幼兒產生影響,所以家教指導又與幼兒有了間接的關系。因此,在確定家教指導目標時,既要考慮家長心理、水平、性格、環境教育的家教行為等實際情況,防止出現目標不恰當的局面,又要考慮幼兒教育的總目標。這樣才能使環境教育的家教指導和幼兒教育總目標方向一致。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有關精神,結合家長和幼兒實際情況及當前社會對環境教育的要求,我們把幼兒園指導家長對孩子進行環境教育的總目標分成直接目標和間接目標,前者為:“更新家長的環境教育觀念、豐富家長的環境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的環境教育技能?!倍笳邉t為:“增強幼兒的環境意識、豐富幼兒的環境情感、提高幼兒的環境行為?!?
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會出現更多、更好的新方法,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要繼續努力探索科學的適合不同層次家長的指導方法,充分利用資源,讓家長影響家長,使好經驗得以及時推廣,使廣大家長更好地、更快地掌握環境教育技能,從而有效地幫助幼兒園環境教育工作,促進幼兒環境素質的全面提高。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東城幼兒園)
摘 要:對幼兒實施環境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文章從教師率先垂范、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注重體驗式環境教育、與家庭及社區進行互動等四方面入手,對如何有效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研究。
關鍵詞:幼兒;環境教育;教學方法;體驗式;家園共育
對幼兒實施環境教育的方式與方法,有游戲、故事、藝術、體驗、實踐、實驗、快速聯想等。游戲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使幼兒親近自然、了解社會及生活;故事和藝術能幫助幼兒認識世界,表現自我,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體驗、實踐、實驗是獲取信息的常用方法,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快速聯想是通過創設情景和問題,激發幼兒圍繞主題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環境教育中,教師所采用的方法直接影響著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提高綜合素質,有效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實施環境教育。
一、教師率先垂范
要培養幼兒的環境意識,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幼兒天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印在幼兒腦海中,教師對自然環境的情感和態度直接影響著幼兒。比如:在戶外活動中,教師發現一根被折斷的樹枝,于是很傷心地撿起它唱起了《愛護小樹苗》。這時,幼兒們也會跟著老師的情緒體會小樹枝孤獨、難過的情感,會憎恨破壞樹木的人,會更加愛護樹木。因此,教師需具備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具有環保意識。同時,教師對環境知識的了解、對教育內容的確立及對教學方法的把握也影響著教育效果。應經常采取筆試、辯論賽、小品表演等培訓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認識到環境問題是刻不容緩的全球性課題。為推動環境教育的開展,園方對教師提出了“做什么、怎么做和追求什么”的要求,將環境教育的內容、教師的任務、兒童的活動及兒童的發展融為一體。
二、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
前蘇聯教育家阿爾金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維生素。在環境教育中,可采取互動式教育理念與游戲相融的多元化教育方式。比如,在活動“好玩的土”中,穿插了游戲環節摔泥碗。第一步:幼兒按意愿自選一位比賽對象。第二步:幼兒取等量泥巴,將泥巴捏成餅,手半握,使泥餅成“碗”狀,在碗底中間用手摁一小坑,使其底部稍薄些。第三步:說游戲兒歌:大泥響碗兒,小泥響碗兒,咱的泥碗好大的眼兒。第四步:兩幼兒用力將自己的泥碗反扣著摔到地面,碗底便會崩出大小不同的“眼兒”。誰摔出的“眼兒”大,誰摔的聲音最響亮,誰就獲勝。還編了泥娃娃兒歌:“小朋友,玩泥巴,玩得心里樂開花;小手越來越靈巧,變的花樣真不少?!庇變涸谟螒蛑姓f說、做做、玩玩,既感受了快樂,又掌握了知識和技巧。實施環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觀察法、實驗法、參觀法、視聽媒體、兒歌、故事、表演、競賽、頭腦風暴等,教師如何把這些方法合理有效地運用于教學活動中,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水平和綜合素質。
三、注重體驗式環境教育
“聽到的,容易忘記;看見的,可能記??;親身體驗的,就能理解?!庇變禾煨灾杏袑ψ匀蝗f物生命的認同和天然的同情心,他們在成長階段通過與大自然的接觸,可以逐漸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春天,可以組織幼兒去鄉下桃花園,讓他們去大自然中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然后,讓他們交流、分享感受:你聽到大自然中的幾種聲音?聞到的花、葉、樹是什么味兒?摸了幾種植物?什么感覺?看到大自然中的哪些現象?幼兒們紛紛訴說著自己的發現:“大自然的聲音很多,除了鳥叫聲之外,還有蟲鳴聲、風聲。”“如果將葉子折斷,則氣味更濃。”“通過撫摸,發現葉子正反面不同?!薄靶『永镉行◆~,還有塑料袋,河邊有綠色植物?!弊詈螅梢越M織幼兒把自己的體驗過程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在互助互動中,教師與幼兒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
四、家園共育,社區互動
人類學家蘭德曼說,生活很少以自然的安排為基礎,而是以在文化上被塑造成的形式和慣例為基礎。幼兒最早接觸的社會文化環境除幼兒園外,還有家庭和社區。因此,環境教育必須從幼兒在特定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際關系出發,協調相關的社會力量來促進兒童的發展。幼兒將在幼兒園學到的環保知識在家庭或社區中付諸實踐是重要的,而家庭和社區則應為幼兒園服務,達到資源共享、共同促進的目的。比如,教學活動的最后延伸部分大都要求家長合作完成,如:和孩子一起制作鳥巢,做保護鳥類的義務宣傳員;幫孩子做一些小實驗,參加親子活動;和孩子一起做觀察記錄等。同時,社區可給幼兒創造一些學習平臺,如:邀請環保專家講座、舉辦環保宣傳活動、為幼兒提供觀察參觀的機會等。只有統籌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環境教育工作才能得以有效開展。
五、結束語
總之,幼兒園環境教育不能僅限于環保教育,其價值應在于引導幼兒感受和初步理解生命的多樣性、相似性及相互依存性。幼兒期的環境意識表現為對周圍環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探索,熱愛并愿意創設美的生活環境。教師應通過科學、豐富的教育方法,讓幼兒在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究中掌握環境知識和環境技能,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環境教育是一個涉及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世界性的重要問題。我園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創設幼兒與環境積極作用的活動情境,把環境因素轉化為教育因素,實施有效地環境教育,探索出了符合我園實際的綠色環保教育多元化的途徑和方法,讓幼兒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參與綠色行為,用小行動保護大地球,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一、專門性的環境教育
幼兒園專門性環境教育包括幼兒園傳統的節慶活動、接觸自然和環境保護活動。
1、環保性的專題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涉及很多內容及方面,如果沒有深入式、立體式的主題深化,很容易使孩子的“綠色環保”教育流于形式,化于表面,達不到根本性的教育目標。因此,我們結合各個環保節日開展環保教育專題活動,并將此作為一條重點實施途徑。
“世界無車日”――組織小朋友開展“設計生態車”繪畫活動,以海報和展板的形式呼吁“9.22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傳遞生態行動從我做起的理念;“植樹節”――以“播撒綠的種子,傳遞綠的希望”系列活動為抓手,開展“愛護樹木、節約用紙---小手帕回來吧!”為主題的親子簽名送小手帕、小班播種、中班種植、大班為小樹制作名片等豐富多彩的愛綠、護綠的生態活動;“世界地球日”――以“節約一張紙,保護一片綠,為地球媽媽減負”為主題向家長發放自制的“節紙小妙招”宣傳冊,設置廢紙回收分類小火車,回收廣告紙、報紙、包裝紙等各種廢紙,呼吁家長共同參與到我們的節紙行動中來。
2、節慶性環境教育
以中國的傳統節日為主線,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園部系列節慶主題活動。例如:元宵節開展“變廢為寶,親子花燈制作”評比展示活動;六一兒童節組織開展“奇思妙想,變廢為寶”親子生態制作活動;元旦組織“迎新年生態游藝會”活動等等,創設不同的特有環境,組織幼兒了解各種節日,感受節日的歡快氛圍,喜愛并參與不同類型的節日活動。
3、季節性環境變化教育
從季節性變換為主線,開展春、夏、秋、冬四季有序有層次的回歸自然的主題活動。例如在秋天里,我們與幼兒共同到野外采集樹葉、玉米皮、秫秸等,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設計自己心中的秋天。在采集樹葉時,他們發現樹葉生長的形態各異,有對生的、輪生的、有由綠變黃的、有由綠變紅的等等,從認識樹葉、樹葉找家、制作樹葉標本、樹葉粘貼畫的活動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這樣有序有層次的回歸自然的主題活動,加深幼兒對周圍世界,尤其是自然環境的關注和了解,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滲透性的環境教育
幼兒園滲透性環境教育主要是通過學科活動、生活活動和游戲活動進行。
1、教學活動中環境滲透教育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垃圾寶貝”“我是環保小衛士”等環境教育活動,例如在《我是環保小衛士》中教師首先讓孩子了解知道什么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什么行為會破壞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系列的活動,孩子初步懂得了噪聲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從小知道保護耳朵的重要性,并嘗試在各種活動中減少噪聲,學會走路輕、說話輕、放下東西也要輕的良好文明行為習慣,也知道了亂砍伐樹木、亂扔東西、吸煙等不良行為會破壞環境,通過有意義的活動,孩子們懂得了愛護環境,從我做起,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用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進行小制作,設計了《環保時裝設計》《紙碟玩偶》《自制購物袋》等有趣的手工制作,在動手操作中,讓孩子感受到“變廢為寶”的道理。
2、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滲透教育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都是課程。幼兒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行為不是依靠幾次主題活動、幾節教育課就能養成的,從幼兒入園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將環保教育滲透到一日生活中,在日?;顒又信囵B幼兒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如:散步看到美麗的花時,提醒幼兒“花兒好看我不摘”,進行愛護小植物的教育;洗手時要求幼兒注意水流不能開得太大,洗完后關緊水龍頭;進餐時教給幼兒正確的進餐姿勢,愛惜糧食,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盡量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保持桌面清潔。讓孩子們用每一個小小的行動保護地球,保護自己的家園。
3、游戲活動中的環境滲透教育
我園每班都創設了富有生態特色的角色游戲區,里面分別開設了“綠色餐飲吧”、“生態演繹吧”、“創意花坊”、“生態加工坊”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區域,這些游戲環境的創設,凝聚了教師們的心血,教師們利用靈巧的雙手“變廢為寶”制作出許多游戲材料,使孩子知道廢舊物可以再利用和變廢為寶的道理,同時鼓勵幼兒通過游戲反映自己對周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認識,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促進其健康活潑成長。
三、社區性的環境教育
充分發揮家園合力作用,開展環境教育,擴大社區影響。
1、利用社區文化環境,挖掘教育資源,拓寬教育內容,使教育接近生活,接近社會。我園附近有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全國綠色學校,具有豐富的環境教育經驗,校園生態環保長廊中展示的瀕臨滅絕的動物圖片、學生們的廢舊材料小制作、學校環保教育的實踐活動照片,處處設置都獨具匠心。我們經常會帶領孩子去實驗小學參觀或邀請小學生來園宣傳環保知識,形成了共建關系,在交互活動中共同成長。
2、利用家長文化素質高的特點,對家長提出要求,拓寬教育途徑,形成良好的合力教育。定期邀請環保教育方面的專家來園開設專題講座,引起家長的共鳴,以自身的行動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在幼兒園的宣傳櫥窗和家長園地里定期刊出環保教育文章,張貼有關環保圖片、垃圾分類方法以及廢舊材料再利用方面的知識,還有幼兒園近期開展的一些環?;顒拥恼掌牧弦矊⒄故酒渲校┟刻靵斫铀秃⒆拥募议L參閱,方便家長和孩子了解更多環保信息,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
以上是我園將幼兒園環境教育途徑多元化的初步嘗試,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將更多地從孩子的主觀意愿出發,從孩子的角度來審視環境教育,讓環境教育無形地滲透到他們的生活習慣中,進一步開發具有特色、真正適合幼兒園的環境教育。
【作者單位:蘇州蘆墟中心幼兒園江蘇】
摘 要: 環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通過富有教育意義的物質和文化環境、幼兒熟悉而生活化的內容、意見的形式等增強幼兒的環境意識,培養幼兒的環境態度,從而促進幼兒環保素質提高。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從而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環保情感。
關鍵詞: 環境教育 資源 途徑
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境教育作為一門學科隨之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環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通過富有教育意義的物質和文化環境、幼兒熟悉而生活化的內容、意見的形式等增強幼兒的環境意識,培養幼兒的環境態度,促進幼兒環保素質提高。筆者主要從幼兒園環境教育目標、內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著手,尋求幼兒園環境教育最優化途徑。
一、教育環境的創設是開展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資源。
對幼兒來說,環境是他們學習的有效資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有效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各種探索活動”。為此,我們充分挖掘園內資源,盡量為幼兒創設一個接近自然的綠色環境。老師和幼兒一起在自然角內種植各種植物等進行綠化,通過種植活動,讓孩子們學習照料、觀察、感受植物種類的多樣化。另外,我們還設計了“不隨地吐痰”、“少一個腳印、多一份綠色”等一些富有情趣的環保標志牌,將這些標志牌有針對性地布置在園內。由于這些標記牌是孩子們自己參與設計的,孩子們不僅時刻注意,而且以小主人翁的姿態,津津有味地向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長宣傳保護環境知識,家長受到了教育。通過組織設計環境教育為主題的宣傳畫等,如世界環境紀念日,一起收集無毒廢舊物品,制作一些動植物,如用一次性盤子制作玩具小蝸牛、掛歷紙折的小魚等布置環境,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不知不覺陶冶在環境教育氛圍中,不僅學會珍惜和利用資源,還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環境綜合素質發展。
二、捕捉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是挖掘環境教育內容的途徑。
孩子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究,他們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么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小兔子喜歡吃什么?”“螞蟻有幾條腿?”,等等,只要留心,就會發現他們關心的許多問題都與自然環境有關。根據幼兒這一特點,我們收集幼兒的提問,將幼兒的問題作為若干個環境教育話題,生成幼兒感興趣的環境教育主題。例如,在一次種植勞動后,孩子們對種子發芽這一現象產生了興趣,他們紛紛問道:“老師,我們種的種子為什么有的發芽,有的沒有發芽呢?”“有的種子為什么長得那么快?”“有的小苗怎么會枯死?”等,教師及時抓住這一孩子感興趣的問題,生成“植物生長的條件”主題活動。組織孩子自己搞試驗,觀察、了解不同土質植物的差別,發現有營養的泥土,植物生長離不開水,不同條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還通過兒歌、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們表現種子發芽的過程,使他們對“植物生長”有初步認識,并感受發現的快樂。
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是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開展環境教育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要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形式的豐富多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世界的地球日”系列環境教育中,我們通過畫圖畫、聽故事、觀看錄像資料、念兒歌、講講做做等形式,引導幼兒了解水的形態;通過生活活動喝水、洗手、洗手帕等,引導幼兒感知水的性質;組織幼兒參觀訪問自來水廠,懂得“自來水”的來之不易;通過幼兒討論如何節約用水,得出節約用水的規則:洗手時水龍頭開得小一點;不玩水;隨手關緊水龍頭等,培養保護水資源的情感。
四、提高教師環境素養是開展環境教育的有效保障。
教師作為環保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幼兒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發展。同樣,教師在與幼兒的接觸中,對環境意識、環境知識及對環境問題的看法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幼兒,需要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環境科學知識和環境信息。但是,環境科學知識、環境信息的涉及面很廣,教師一時間很難全面掌握。因此,我們十分注重在實施環境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提高教師的環境教育素質。例如,在“蝸?!敝黝}活動中,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蝸牛后向老師指出:蝸牛兩個觸角不一樣長,長一點的觸角上有蝸牛的眼睛;畫蝸牛時,老師隨手畫了一個大大的嘴巴,彎彎向上翹,表示蝸牛在笑,但有的幼兒卻說:“老師,蝸牛不是大嘴巴?!崩蠋熞幌伦用靼走^來,它的嘴巴是紅紅的一個小點。老師的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以更高熱情把活動深入下去。這樣的活動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自然與快樂。
五、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聯系,是環境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使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庇變簣@環境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家長與社區參與環?;顒拥臎Q策、監督、實行,以萌發幼兒自主參與創新活動,培養幼兒合作意識,促進環境教育走進家庭、社區。為此,我們開展環境教育的同時,挖掘家長、社區教育資源,滲透環境教育,轉變教育觀念,成為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積極參與者。如,在生成活動“種子的秘密”中。我們發動家長參與種子的收集、資料查找“工作”,一起體驗種子發芽的過程,使家長對新的教育觀念和策略有了真實的感受;我們還通過布置環境教育宣傳欄、編寫宣傳小報、倡議書,向家長宣傳環境教育的意義、傳遞環境教育的信息,傳授環境教育方式和方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的目標、內容;參與幼兒園環境課程決策和教育過程;并開展一系列活動,使家長的環境教育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家長帶孩子游玩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欣賞公園中的花、草、樹木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給孩子講講樹木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好處。
【摘要】本文介紹了北美環境教育協會開發的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和指南的主要內容,及其所倡導的幼兒園環境教育理念,并基于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提升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教育;北美環境教育協會;啟示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而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系列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國家意識到了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并開展了相應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開展環境教育并將之列入法律、進行推廣的國家。如,1990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制定了《環境教育和培訓計劃》,美國森林財團推廣使用《森林學習》教材等。美國環境教育的倡導者主要有政府、非營利性組織和企業。〔2〕北美環境教育協會作為其中一個非營利性的教育組織,自2000年開始就專注于研究幼兒環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我國環境教育起步較晚,美國的經驗對我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北美環境教育協會(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ionmental Education,簡稱NAAEE)是由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志愿者、學生等組成的具有科學性、非營利性特點的教育組織。該協會研發并實施了一系列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Envirimental education),旨在讓人們了解和關心環境,凝聚眾人力量改善環境質量。該課程的開發耗時多年,參與人員包括幼兒園教師、保育員、早教人員、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管理者、環保科學家、課程研究專家等,課程的理念獨特、目標明確、結構完整,理論基礎包括杜威、皮亞杰、維果茨基、蒙臺梭利、埃里克森、斯金納、瑞吉歐及新興的環境教育理論等,適用于8歲以前尤其是3~6歲的幼兒。〔3〕
一、環境教育理念
環境教育理念起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NAAEE提出,幼兒園環境教育是指通過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作用于環境,包括對自然環境進行科學的、系統的探究,從而培養幼兒對自然世界的情感、認識、正確的價值觀、責任感,并使其了解在不同環境中的生存本領及相應的知識技能,最終讓幼兒形成熱愛、了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和能力。具體而言,包括培養幼兒的社會能力、探究能力、環境理解能力、環境探索能力、責任和環保意識、良好的身體素質六大方面。
環境教育的內容和含義十分廣泛,它追求的不是單純的知識和理論的建構。例如,環境教育過程中涉及到生物種群、污染源等抽象知識,但它是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或教育主題被涉及到的。它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而是一種讓環境因素貫穿于所有活動領域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手段或教學形式。
二、環境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環境教育目標是開展幼兒環境教育活動的方向,反映了該協會有關環境教育的核心思想和理念。教師只有明確了環境教育的目標,才能明確環境教育活動的重點,有效組織和實施教育活動。
1.社會能力
幼兒在環境中探索并認識周圍人,能自由和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感想或觀點;了解自己在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以及自己對周圍環境的可能影響,能適應陌生環境和新鮮事物;有團體和社會意識,包括尊重具有不同宗教、性別、種族和家庭背景的個體,尊重他人的權利以及與他人合作;尊重自然、依戀自然,在戶外游戲中能挑戰新的玩法,對游戲有所創新。
2.探究能力
鼓勵并支持幼兒自發的好奇心,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自由探索自然,體會自然的奇妙并有所發現;能在教師幫助下探究有關的環境現象和構成環境要素的問題;能通過親自觀察、查閱資料等方式尋找答案,且能將答案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出來與他人分享;能用自己的方式證實自己的猜想,知道多種問題解決的途徑,知道在必要時尋求成人的幫助等。
3.環境理解能力
初步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能夠觀察和體會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的環境變化,如,天氣、季節、社區環境的變化等;知道事物間的關聯性,如,能把昨天下的大雨和今天濕潤的泥土聯系起來;知道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知道水、石油、石頭等自然物質的性質,對太陽、月亮、星星進行觀察并與同伴交流感受;知道如何使用活動室里的自然資源;能觀察和體會自己居住的環境,分辨出生物和非生物,如,知道動物之間的區別和習性;知道周圍常見的菌類、動植物等;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歸屬感并具備初步的地理方位知識,如,區分主客體、遠近,知道地圖上標示的位置與所對應的實際地理位置,會畫簡單的地圖。
4.環境探索能力
能夠找出事物間的不同并能進行對比;能夠發現有關環境的新問題,提一些有關環境的問題或想法;了解當地的環境資源;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搜集所要調查的信息,并能運用各種工具(如,鑷子、罐子、相機、紙等)收集各方面信息;初步具有長期收集跟蹤性信息的能力,并能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和判斷,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發現;收集信息過程中能用多種方式(如,動作、語言、圖畫等)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做一個有關研究環境現狀和問題的行動計劃。
5.責任和環保意識
能自由表達自己在戶外的經歷,從而激發出從自然中學習的愿望,逐漸加深對自然現象的理解;能夠了解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表現出對自然的尊重,嘗試著照顧一些動植物并為自己能夠照顧弱小的生物感到驕傲;鼓勵幼兒了解整個自然系統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初步了解自己和他人是如何作用于環境的,自己的行為會給環境帶來怎樣的變化,嘗試討論人類該如何保護和破壞環境。
6.良好的身體素質
鼓勵幼兒用簡單的工具探索環境,如放大鏡、漏斗、篩子、鑷子等;鍛煉幼兒的身體機能,包括跑、跳、攀爬等,能運用動作或舞蹈來表現自然世界中的風、雨、落葉等;鼓勵幼兒藝術性地表達自己的經驗,能搭建一維、二維或三維的建筑物,發展其手眼協調能力和合作能力,如,把葉子做成拓片等;讓幼兒知道所有生物都需要水、空氣、食物,意識到營養的食物能給我們能量,分辨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意識到有睡眠和休息的重要性,選擇一些有挑戰性的活動并遵守基本的健康安全守則。
從上述目標與內容可以看出,該課程強調環境作用的重要性,把環境當做重要的教育載體。如,注重從環境中培養幼兒的社會能力和探究能力,通過環境來實現教育目標。舉例來說,如果要想讓幼兒認識自然的多樣性,可以從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的多樣性的某一個方面開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察活動室內各種各樣形狀的物品,了解關于形狀的基本知識,然后再去戶外認識形狀,這樣,活動與自然就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
此外,這六個方面的目標具有全面性和整體性,彼此融會貫通。如,環境理解能力目標包括對環境及環境概念的理解,環境探索能力目標包括培養幼兒觀察和注意周圍環境變化的能力等,知、情、意、行均融匯其中。
三、環境教育的實施
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是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實踐化的過程。該協會倡導的幼兒環境教育課程實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適合幼兒探究的環境
幼兒是通過親自參與和體驗建構自己的知識的。因此,教育者在設計環境教育活動時,要給予幼兒與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互動的機會。教師要基于當地文化環境進行計劃,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例如,要開展戶外活動,就要選擇適合幼兒探究且安全性高的場地;在室內開展活動,則要注意提供一些與大自然相關的材料,不宜選擇結構化程度過高的、批量生產的玩具。
2.重視幼兒自發的好奇心
幼兒對自然環境的認知和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大多以直接經驗為基礎,需要親手操作探索發現。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的好奇心。如,在“螞蟻吃什么”活動中,教師先組織幼兒討論、猜測螞蟻會吃什么,并將自己的猜測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讓幼兒帶著他們的猜測去戶外尋找螞蟻驗證。比如,引導幼兒拿出食物等待螞蟻爬過來吃,并記錄下爬到不同食物旁的螞蟻的數量,帶回班級作進一步的驗證、討論。
3.活動主題選擇及角色分配應貼近自然
活動主題的選擇應源于生活和自然。如,這兩天下大雨,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雨中的城市”主題活動,帶領幼兒進行觀察,然后組織開展美術活動,讓幼兒畫畫雨中的城市;或開展韻律活動,讓幼兒表現雨中的場景。如,人們在雨中是怎樣行動的,雷聲是怎樣的聲音,植物是如何在風雨中搖曳的,等等。
教師要注意為幼兒提供扮演角色的機會,鼓勵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與角色游戲不同的是,環境教育活動中,幼兒應扮演真實的人和事物,以便真實體驗人在社會中的不同作用。
4.應隨時補充有關環境的基礎知識
教師之間平時要多互相交流和探討幼兒環境教育的目標以及內容,例如,人類與其他有機體、生物環境、人造環境的關系等,并從跨學科的角度思考什么是適合幼兒水平的環境教育知識。
教師應分析幼兒適合了解哪些方面的、何種程度的環境知識,運用什么教育方式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學習。教師應不斷反思,根據教育活動的實施進展及時更新與環境教育有關的各種信息或材料,尤其要加強對當地生態系統及社會群落的研究和學習。
總之,環境教育的實施應以環境為載體。一方面要與環境緊密結合,場地、材料的選擇都源于自然,另一方面要給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當然,這一切都需要以專業的教師隊伍為保障。因此,該課程十分重視對教師的教育和培訓。
四、環境教育的評價
環境教育活動采用的是靈活的評價方式。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學習和收獲不同,因此評價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接受信息和知識的方式是獨特的,不全是外部可觀察到的,因此教師除了要了解幼兒在園中的相關表現,也要側面了解其在家中、社區的表現。評價不是為了對幼兒進行篩選,而是為了完善課程,為了了解幼兒的活動水平,并思考如何在下一階段的活動中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幼兒的水平。環境教育主張把目光聚焦到每個幼兒是否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先進的評價理念,還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個幼兒。這種靈活的評價方式是對教師專業水平的考驗,更是當今教育評價的一種趨勢。
五、對我國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建設的啟示
1.制訂適合幼兒不同年齡段的可操作的環境教育目標
北美環境教育課程明確了環境教育的最終目標,即培養與自然高度和諧,由衷地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人,通過從小培養幼兒的社會能力、探究能力、環境理解能力、環境探索能力、責任和環保意識、身體素質六個方面,促進兒童對自然的認知,增強幼兒的環境意識,激發幼兒熱愛和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4〕目前我國的環境教育基本上以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為指導,還沒有專門指導幼兒園教師實施環境教育的課程政策?!?〕因此,建議我國相關部門盡快制訂相應的環境教育課程政策。各級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包括環境資源、人力財力水平等,嘗試提出有關環境教育的具體目標。
2.選擇適宜幼兒學習和探究的教育內容
目前國內幼兒園實施的環境教育往往脫離實際。對幼兒的環境教育應引導幼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幼兒只有對身邊的環境有了較多的了解,產生了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的視野才能逐漸擴大到更大范圍的環境問題上去。因此,教師在選擇環境教育的內容時,應注意這一點。
3.多為幼兒提供戶外環境教育的機會
國外實施環境教育多在戶外進行,我國幼兒園的環境教育則多在園內開展。事實上,幼兒對大自然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喜歡在大自然中玩耍和學習?!?〕因此,教師宜提供充足的時間、尋找合適的場地引導幼兒去接觸、感受自然,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建構有關環境的知識(田素娥,2011)。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近距離觀察自然界中的動植物,讓他們用眼和手去探索周圍的事物。例如,給幼兒一些工具,如鋤頭、鑷子、罐子等,讓他們去自主探索幼兒園里的菜地或花園,嘗試提出并驗證問題。
4.教師要加強有關環境教育課程知識的學習和教學方法的探究
一方面,教師應補充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知識,利用當下非常便利的全媒體平臺獲取知識、與同行交流探討,形成自己有關環境教育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教師應與同事多交流,互相觀摩各自開展的環境教育活動,多反思,以提升自己有關環境教育的教育智慧。
環境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培養幼兒的環境意識和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應以環境為依托,在主題選擇、材料提供、活動組織與實施中滲透環境元素,家園合力,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環境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聲明:21世紀的現代化公民最主要的素質就是他們對環境與社會的發展的責任感。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加強,環境教育提出了“從娃娃抓起”。環境教育既是環境科學知識、生命知識的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載體,它可以提升孩子理想,培養孩子現代綠色文明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因此,幼兒環境教育任重而道遠。幼兒時期的環境教育,可以使孩子獲得理解保護以及改善環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使人類與環境、人與人之間更和諧,最終幫助孩子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實踐表明:幼兒只有熱愛生命、熱愛自然,才會熱愛環境,才會有興趣、有信心去探索愛護環境的知識和技能,才會自然生發出保護環境的意識。
幼兒園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
幼兒園采用“綜合化”的環境教育方法。如何使環境教育與幼兒園五大領域有機結合則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可以選取跟環境保護相關的故事、繪本等,如故事“奇妙的商店”就是以廢物利用為主題編纂的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情節,富有創意的廢物利用都使孩子們沉浸其中,不僅提高了語言能力,更在無形中加深了環保教育的理念。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幼兒布置調查任務,讓幼兒主動去了解周圍的環境,制作調查表。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發現的能力,更增強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在藝術領域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到自然中去歌舞,去寫生,領略自然之美,真正使環境造就藝術,使藝術渲染環境。在社會領域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到環境保護宣傳中,讓幼兒分小組向身邊的人介紹環保知識。在這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交往能力,更增強了他們環境保護的決心。在健康領域中,教師可以出示各種自然災害的圖片,讓幼兒感知環境與健康的關系,直觀的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環保、游戲、生活和諧統一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游戲活動的特殊情感。教師可以在角色活動中增加一些“小農場”“小果園”“農家樂”等游戲主題,讓幼兒切身感受自然的樂趣。在各學習型區域中,教師也可以增加一些用廢舊材料制作而成的玩具,如:用廢舊瓶蓋制作的圍棋,用廢舊報紙制作的紙球等。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得感受到廢舊材料的巧妙運用。又如,在幼兒生活中可以開展專題活動“減少垃圾”,每個班設有一個按塑料、玻璃、鐵、紙進行分類投放的垃圾桶,讓幼兒都能將垃圾分類,使之逐漸清楚有些垃圾可以回收。鼓勵和引導幼兒把家里的一些舊物、廢紙等拿到幼兒園,用自己的小手制作手工作品。通過剪剪、貼貼、畫畫等多種形式,感受垃圾再利用的好處。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使幼兒懂得管理好垃圾,保護環境必須從我做起。
環境教育中的情感體驗
環境教育中情感體驗是關鍵環節。現在的孩子基本上只有幼兒園和家庭兩個相對狹小的活動空間,缺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教師設法讓孩子從狹小空間跳出來,帶領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讓幼兒親臨自然,感受自然,使其整個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產生保護自然的意識。把幼兒園的一切融入到大社會里、大自然里,融入真實的生活里,把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翱翔。在大自然中,通過環境教育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孩子不僅要以書為師,還要以社會,以自然為師。創新需要廣博的知識,書本知識僅是理論知識,沒有豐厚的實踐知識,談創新猶如無本之末、無源之水。因此,幼兒環境教育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走進青山綠水,去接觸花草樹木,觀察日月星辰,以宇宙為學校,以自然為宗師,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熱愛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天生就對自然環境中的水土、空氣、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會樂此不疲地連續觀察和親近身邊的花花草草,甚至一洼水、一只小蟲子等,并從中獲得無窮樂趣。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日趨強烈,學習的主動性會越來越強,創造意識會越來越濃。
關注良好習慣養成
幼兒進行環境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盡量讓幼兒參與到一些活動中,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環境教育,使幼兒的情感受到感染,最終行為習慣也容易養成。教師應該針對幼兒的這種特點,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愛這個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如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等)實現自己的想法,這比起空洞的說教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對他們以正確的態度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更為重要。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具有深遠的意義。教師的責任重大,營造學校大手牽著小手氛圍,一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城北幼兒園)
環境教育的重點是教師如何為幼兒創設教育環境,組織活動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揮幼兒感官作用,靈活地運用集體或個別活動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怎樣運用這些環境優勢為環境教育服務?筆者所在校著重在“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和“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上下功夫。
教育中的“生態性”
教育部總督學柳斌說過: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會的孩子,但首先應該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孩子們最喜歡,也最容易對周圍的自然環境發生興趣。因此,教師首先要利用幼兒園的內部環境,培養幼兒的生態保護意識,為幼兒營造一個接近自然的幼兒園環境,種植各種樹木如桂花樹、葉玉蘭、石榴樹?!皹洹钡幕顒樱瓦x擇在幼兒園里進行。那里有大樹、樹根、小樹,并有場地讓幼兒認真觀察、探索、游戲。擁抱大樹,做一下深呼吸,感受大樹給我們帶來的清新空氣,使幼兒理解了大樹和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了如何愛護樹木,對損害樹木的行為馬上采取行動。這樣,既增強了孩子們保護環境的責任心,也使他們意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關系,一草一木都具有生命的意義。
在班級創設環保意識
自然角是學校每個班級常設的角落。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豐富自然角、種植園地的內容,并加強管理,進一步幫助幼兒認識植物生長變化過程,與自然更多地接觸,增強幼兒感性認識。
綠色植物角是孩子們喜歡的地方,因為那里能感受到綠色,感受生命,有豐富的植物,既漂亮又美觀。在孩子眼睛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記得幼兒剛入班時,來自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也存在差異。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及常規培養還未形成,存在撕圖書、摔玩具、揪葉子等現象。我們從情感入手,告訴孩子葉子是小樹的頭發,你揪它的頭發疼不疼?孩子們說揪頭發最疼了,此后再沒有發生這些現象。由此孩子們了解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和人類的關系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孩子知道后更加愛惜它們了,像大人呵護自己的寶寶一樣給它們澆水,不碰倒它們。孩子們的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還揭發自己的媽媽曾經踩過幼兒園的草坪。
在家庭創設環保行為
從家庭環境入手,促進幼兒環保行為的養成。家庭是幼兒最親切的場所,先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家庭環境,感受家庭的整潔、舒適,養成保持家庭環境整潔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米、一件小東西入手,逐步養成珍惜資源的習慣,再從家庭延伸到周圍環境,觀察社區周圍的設施及一草一木,懂得愛護周圍環境的衛生,不亂扔垃圾,不攀摘花草樹木,不破壞公共衛生設備,做好門前“三包”,共同維護生活小區的環境美觀。進而延伸到街道、商場、公園、電影院等活動場所,懂得維護公共場所衛生。這樣,從家庭環境開始逐步向戶外延伸,讓幼兒初步懂得什么是環境,應該如何保護環境的道理。
設置家庭自然角,增強孩子愛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凹彝プ匀唤恰笔亲尯⒆恿私庾匀画h境的最小而又有效的窗口,既簡便又安全,在這小小的空間里,孩子要通過自己的操作、實驗、親自體驗,發現許多有關植物、動物,以及污染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從中受到教育。家長要根據自家居室的空間條件,利用陽臺或走廊的一角讓孩子做“魚兒為什么死了”“小花為什么干枯了”等實驗;飼養些比較方便管理的小動物,如小烏龜、小泥鰍、小鸚鵡等,種些容易成活的花草,如太陽花、一串紅、仙人掌等,為孩子準備些適合他們使用的,不易打碎的,沒有危險性的工具,如塑料小桶、小杯等,指導孩子去照料這些小動物和小植物,提醒孩子定時添加飼料和清洗、定時澆水、施肥。讓孩子在細心照料過程中觀察植物的生長、動物的活動,發現它們的可愛之處,逐漸培養孩子對這些小動物、小花草的關愛之心,進而萌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保護意識。
節日活動中,養成綠色文化意識
根據一年中的環保紀念日,如“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愛鳥周”“森林日”“植樹節”等,充分利用這些節日為孩子們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活動。如3月12日“植樹節”期間,筆者為幼兒設計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顒臃桨福孩儆H近自然。首先讓幼兒走進自然,萌發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讓他們用身體的各個器官去感受樹木的特征,了解樹木對凈化、綠化、美化環境的作用,感知樹木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②圖片展。為了這次活動,筆者收集了大量有關樹木被砍的照片、圖片,使孩子和家長們更真切地了解到樹木的遭遇,激發了他們強烈的種植和保護樹木的欲望,增強責任感。③我是環保小衛士。組織幼兒走向社會進行宣傳活動,來體驗擔當環保小衛士的光榮與自豪,同時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并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事后,筆者還把各國的植樹節日做成卡片掛在教室里讓幼兒欣賞,了解植樹節的文化背景,培養孩子的綠色文化意識。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思維方式,教師要注重教育目標中的知、情、意、行,帶學生走進環境教育的園地。通過令人陶醉的游戲活動,把學生帶回到大自然中,去親近、欣賞、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和諧,學會感激、敬畏與尊重,讓孩子受益終身。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城北幼兒園)
近日,前央視主持人柴靜投資的大型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內容讓人深思。的確,環境危機已經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和重視環境污染,包括我們的孩子。作為學前教育者,我們應該認識到環境保護的意識要從孩子著手,從小啟蒙幼兒的環保意識,學習環保知識,獲得環保技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保護環境,使他們日后能自覺地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問題。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杯h保行為的培養也是養成習慣的過程。幾年來,我園在環境教育方面注重通過多種策略途徑幫助幼兒提高環境意識和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取得較為明顯的教育效果。下面就開展這一教育的過程談談我們的認識。
一、激發情感,引導幼兒從小熱愛自然環境
所謂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情感不僅僅是成人的專利,幼兒也不例外,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應該讓幼兒懂得人與環境、與動物植物和大地間的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情感。通過幼兒親臨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樂趣,來增加環境知識、生物知識,并通過有趣的游戲認識大自然與人的關系,從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懂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我們帶領幼兒來到小區的公園,組織幼兒進行春游、遠足、秋游等活動,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孩子們在草地上放風箏,在小樹林中捉迷藏,在花叢中撲蝴蝶,在菜地里挖紅薯、拔蘿卜;讓孩子們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新空氣。孩子們非常喜歡這些活動,他們體驗到了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培養起了對大自然的情感。同時,老師也帶領幼兒參觀小區的垃圾場,讓幼兒談談哪里的環境美,通過觀察、比較,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觀念。
二、把握良機,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教育活動
要幫助幼兒樹立“只有一個地球”的觀念,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他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小環境做起。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密切注意幼兒的一舉一動,及時進行環保教育。如發現幼兒平時亂摘花、亂丟紙屑等現象要及時提醒,讓幼兒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為又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同時也可以利用各種特殊的節日開展環保教育活動。比如在3月的植樹節,老師帶領小朋友進行植樹活動。讓孩子們利用彩筆、硬板紙和彩帶制作成了“這是我的小樹”標記牌,將小樹分到每個孩子,引導孩子自己護理自己的小樹苗,漸漸地擴大活動范圍,從幼兒園里的小樹擴展到草地,到花卉,一直到小區里的各種植物,進而培養起孩子的環保意識。除此之外,我們還開展了《我愛小鳥》主題活動,結合3月愛鳥周,引導孩子們知道為了我們的地球,為了我們自己,我們應該要善待世界上的每一種動物。開展了《地球一小時》活動,向家長和孩子發放倡議書,開展“熄燈一小時”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體會到了環保的重要性,對環保行為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
三、融會貫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隨時都可以滲透環保教育。把環保知識滲透在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從而獲得良好的環境教育結果。比如談話活動《假如我是……》,孩子們充分發揮了想象,有的孩子說:“假如我是一條海洋里的魚,我會哭泣,因為我的家被油輪上的石油污染了?!庇械暮⒆诱f:“假如我是科學家,我一定發明一種藥,讓爸爸們用了后不再去抽煙,不再污染我們的環境?!币驗檫@些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孩子們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教育效果是立竿見影。在孩子們回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已經養成了一定的環保意識,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動員家長,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句話指出了家長這一資源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在開展主題系列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挖掘家長教育資源,設計了多個家長共同參與的活動。比如: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完成制作認領小樹的標記牌,與孩子一起制作環保標志;到小區公園統計樹木種類;指導孩子為未來小區畫像,帶領孩子一起去遠足,陪孩子一起觀看相關的節目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讓家長與老師、孩子有了進一步的交流和溝通,更重要的是,通過爸爸媽媽們的身體力行,讓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榜樣。我們還開展了“走路上學”等活動,倡議家長用步行或者自行車等方式送孩子上學。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路上可以聊聊天,觀察路邊的花草等。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和家長有更多的親子時間,另一方面,也是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一種方法。很多孩子都在父母用步行的方式送他上學后,用畫筆記錄下了美麗的街景,表述了他們愉悅的心情。
讓孩子培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我們要從每個細節入手,使幼兒確立環境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環保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讓其成為自發的、自覺的行為。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清澈的藍天會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中。
摘 要 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幼兒階段所受教的環保思維和形成的環境情感、技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環境綜合素質提高的決定性因素?!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因此,幼兒園階段的環境教育必須交叉融合于科學、語言、健康、社會和藝術五大領域活動,而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或知識領域。
關鍵詞 環境教育 五大領域 學前教育 環保意識
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十分重視幼兒教育,認為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幼兒階段所受教的環保思維和形成的環境情感、技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環境綜合素質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學前教育課程可劃分為科學、語言、健康、社會和藝術等五大領域,這些領域都可以成為有效實施幼兒環境教育的活動載體。新“綱要”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因此,幼兒園階段的環境教育必須交叉融合于科學、語言、健康、社會和藝術五大領域活動,而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習或知識領域。
1 科學領域
在科學領域,“綱要”要求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運用眼、耳、手等多種感官探究問題;學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并了解生活與環境的關系;關心周圍環境,愿意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科學領域的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不斷更新的,所以對這一領域的知識應該更多地側重于培養幼兒的探知欲以及對自然的了解和關愛。由于幼兒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和變化的興趣產生都是無意識的、偶發的和不穩定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或家長及時地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現象和變化規律進行觀察,以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為他們創造條件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設計合理的多樣的活動、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給予他們所能理解的環境知識,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例如,幼兒園大班的科學活動:保護水資源。我們可以提前把問題交給小朋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這樣就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生活中最常見的水上了,他們通過觀察和回憶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然后,我們可以播放光碟“潔凈的水”,讓小朋友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干凈的水來自哪里、潔凈的水可以給我們營造一個怎樣優美的環境。同時可以看“污濁的水”,這時小朋友的心中就有很強的對比和疑問了:水為什么會變臟了?這樣的水能用嗎?……此時老師就可以結合圖像與幼兒共同探討污水的危害。既然污水的危害這么大,我們因該怎么保護水資源呢?我們可以事先準備一些污染水和保護水的行為卡片,讓小朋友自己來打勾和打叉。在完成活動時,小朋友已經能自己判斷如何保護水資源了,并激發了幼兒保護水資源的欲望和環保意識。
2 語言領域
在語言領域,“綱要”要求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的時候可以同時教授他們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講述環保小故事,幫助他們建立環境情感、形成環保意識。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情感、經驗、思維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可以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豐富幼兒的經驗,以提供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有利條件。
例如,幼兒園大班的語言活動:垃圾與環境。首先,我們可以讓小朋友看大量的垃圾污染環境的圖片或視頻,鼓勵小朋友表達看完圖片、視頻后的感受以及垃圾有什么害處。知道垃圾有這么多的危害,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然后,引導幼兒思考并回答:這么多垃圾我們怎樣處理呢?同時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垃圾,讓小朋友判斷哪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最后學習兒歌《亂扔垃圾可不好》:“小猴子,蹦蹦跳,爬上大樹摘香蕉;吃完香蕉皮亂扔,不講衛生真糟糕。小花貓,喵喵叫,吃完小魚胡子翹,魚刺扔進垃圾筒,講究衛生妙妙妙。我們所有小朋友,良好習慣要記牢,清潔衛生人人愛,亂扔垃圾可不好。”
3 健康領域
在健康領域,“綱要”要求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健康領域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健康意識,但健康意識的激發必將促使幼兒環保意識的提升。作為一名公民、未來社會的主人,培養幼兒愛整潔和講衛生的習慣不僅是個人文明行為的養成問題,同時,也是對公共環境的愛護、保護以及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問題。讓幼兒從小意識到整潔的家園、綠色的植被、優美的環境是人們身體健康和高品質生活的基礎,在健康領域的教育活動為幼兒未來環境素質的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幼兒園中班的健康活動:我會洗手。首先,請出老師制作的教具“小手娃娃”,讓小朋友先了解手的基本特征。給小朋友講一個不愛洗手的娃娃的故事,告訴小朋友要講衛生,在飯前、便后都應該洗手。然后帶小朋友到水龍頭下學習應該怎么樣正確洗手:挽袖子―淋濕手―打肥皂―沖干凈―甩一甩―擦一擦。在這個過程中要提醒小朋友打肥皂的時候要關上水龍頭,節約水資源,同時用一個小盆接洗手水,接滿后可以用這個水沖廁所,學會一水多用。
4 社會領域
在社會領域,“綱要”要求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他物品,愛護公物和公共環境。社會領域中包涵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但容易被忽視的行為習慣都與環保技能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垃圾應如何分類減少垃圾污染;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減少噪聲污染;如何做一個環保的消費者減少一次性物品的污染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環境教育來提高幼兒的公共道德并萌發環保意識。
例如,幼兒園中班的社會活動:減少噪音。首先,播放幾段優美的音樂和各種嘈雜的噪聲,讓孩子感受噪音和樂音的區別,哪種聲音更舒適更容易讓人接受。接著引導小朋友一起來探討在生活中哪些物品或場合會有噪聲,并提供各種不同的軟硬材料來示范或舉例。然后讓小朋友想辦法怎樣減少噪音,全班進行交流分享。
5 藝術領域
在藝術領域:“綱要”要求通過豐富的活動及環境創設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并指導幼兒學會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熬V要”中提到的環境不僅包括自然環境,更多的是指人工環境,讓幼兒身臨其境主動接受“在環境中的教育”。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聯合社區、家庭共同舉辦綠色展覽、比賽,促進幼兒形成初步的環境審美感和情感。
例如,幼兒園大班的藝術活動:折吸管玫瑰。首先,老師把已經折好的吸管玫瑰展示給小朋友,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知道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吸管做成的。接著讓小朋友自己講講平時用過的吸管是怎么處理的,讓他們知道原來平時用過就丟的吸管也可以做成美麗的裝飾品。然后,老師拿出平時收集的各種吸管教小朋友如何制作美麗的吸管玫瑰。最后,可以讓小朋友自己想想還有哪些廢舊物品是可以來制作手工藝品的,并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件來美化幼兒園。
環境教育不單單是環境教育課堂上的任務,應是多領域的輻射,在五大領域活動中都能找到環境的因素,我們應真正做到把環境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中去。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能否在學前教育時期喚起幼兒心靈中的環保意識,將關系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真正擁有綠色家園。為了地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人類的生存,我們都來關心環境教育,讓環境教育從幼兒抓起,開啟幼兒環境教育的新篇章。
新課程中倡導:孩子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他們是客觀存在著的學習的主體,他們的發展也必須在客觀存在著的、發展中的、具有一定意義的環境下發展。環境對人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就年齡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因此,環境教育是幼兒教育工作需要不斷研究的重要課題。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我國古代對此就有精辟的論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強調環境對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又說明培養人才要重視環境的選擇,古代教育家顏之推認為,環境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兒童產生影響的,而這種影響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的潛力行為就是適應能力,環境是兒童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說環境對幼兒的發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1.保護幼兒的天性,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園應是孩子的家園、樂園、花園,在物質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應從孩子的觀察視角入手,"樹精品意識、創精品工程,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為幼兒創設處處皆精品、充滿童趣、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幼兒與自然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自然的東西深感興趣。
2.尊重幼兒的個性,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
在擁有豐富物質環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內幼兒與成人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成人與成人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所建立起的種種情感,表達情感的方式、語言、行為、習慣等形成園風的氛圍,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對孩子的成長具有重大作用,創設良好精神環境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的言行和教育態度,這些表現又是孩子的注意焦點,為此,若要發揮精神環境的教育功能,加強對幼兒心靈美,好形象的教育,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要求教師做到:
2.1 熱愛幼兒、尊重幼兒、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用心靈去體會孩子最細微的精神需要"。教師的愛為幼兒發展創造一種無壓抑感,充滿激勵的良好氣氛。如年齡小的孩子進園總免不了哭鼻子、想媽媽,但當他們看到老師親切的笑臉,摟著他說悄悄話,象媽媽一樣親他,都會很快止住哭鬧。有一天早操剛結束,老師轉過身來看見俊明小朋友把另一位小朋友推倒在地。俊明是一位比較調皮的孩子,老師看到這種情況沒有責怪他,而是柔聲對他說:"俊明,你為什么推別人?"俊明說:"我想幫老師收玩具"。原來兩個小朋友都想幫老師收早練器械,老師當即表揚了兩位小朋友的想法,然后再與他們作正確的引導。如果老師不問情由責備幼兒,態度嚴厲,幼兒會處于緊張、焦慮狀態,今后會產生缺乏自信,智力活動消極、膽怯等現象,影響幼兒心智發展。
2.2 善于觀察幼兒的活動,指導活動。 在幼兒活動、操作過程中,難免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有的是由于幼兒水平差異,而教師所為幼兒準備的活動材料,對該幼兒不適合,教師必須及時為幼兒調整活動材料;另一種情況是由于幼兒對活動規則或操作方法不明白而做成無從入手,這就要求教師注意講解清楚并及時給予指導。要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就要求老師善于觀察幼兒的活動,并因應存在問題及時作調整。
2.3 有豐富的知識,良好的教育藝術水平,所提供的教育內容要滿足幼兒的求知欲。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天真的孩子,對他們日常生活的所看、所聞,特別是對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有著許許多多的"為什么?"向老師提出。如果教師一問三不知,就會使幼兒掃興,好奇心受損,也同時失去在幼兒心中的威信。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豐富、廣泛的知識面,準確回答幼兒的問題,才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并要求采取高效的教育法,深入淺出地讓幼兒接受教育,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發展幼兒智力。
2.4 建立幼兒與幼兒的關愛關系。作為幼兒教師都知道,孩子開始入園時都不太高興,但過段時間就適應了。這里雖然存在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孩子感覺到沒有了感情依托。一段時間之后,孩子有了自己的伙伴,他們就自然的高興來園了。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心,愛護有時會比老師的照顧更能讓幼兒接受。我們應該善于啟發、引導幼兒的這種潛能,為幼兒創造一個積極交往的環境,從而有效地影響幼兒的交往態度和社會行為,建立一個充滿友愛氣氛的大家庭。
首先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差,尤其是自身還存在自我中心的傾向,對他人的思想感情、需要等不善于察覺。
再次要建立同伴間相互關心、友愛的氣氛讓幼兒學會正確的關心人的行為方式,讓全班有一種相互關心、友愛的氣氛是創設良好精神環境的一個重要內容。
3.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改善方法
3.1 創設豐富的、科學的物質環境。 重視三維空間的充分利用。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要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墻面和空間,盡可能多為幼兒提供接受各種知識或信息刺激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幼兒的無意識學習的能力,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識。
(1)在室內外的地面可畫上各種圖形、謎宮,涂寫上顏色或數字、字母。增大幼兒受信息刺激的機會和供幼兒游戲使用,并通過游戲鞏固學過的知識或獲得某方面的煅煉。如在地面上畫上中國地圖,通過各種游戲形式,認識祖國遼闊的疆土的區域劃分和分布,增減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又如"跳蝸牛"在蝸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鮮艷的顏色并寫上數字,幫助幼兒做辨色訓練和鞏固數字的認識。
(2)空間布置是通過在空中吊掛各種具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來實現,而且更換方便。如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而且有的相距時間較短,其布置花費時間較多,用空間布置去配合節日的主題教育是最好不過的了,例如中秋節的燈籠,國慶節的國旗、國徽等。
(3)墻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兒園外,還可在室內外開設繪畫區、拼圖區、自然風景區,科常區作業展覽區、天氣記錄區等,充分發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據教育需要靈活更換用途或內容。如要求幼兒觀察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用自然物如:樹葉、草、花、小動物模型,標本或圖片布置在墻上,立體畫面直觀、生動、富有情趣,從而通過幼兒觀察、動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戲中的原則。
3.2 環境創設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3.3 注重幼兒參與創設環境過程的體驗。
3.4 發掘潛力,充分創設接近大自然的環境。
一片草地,幾棵綠樹和一條彎蜒小徑,可以實現幼兒投入大自然懷抱的夢想體驗,增添幼兒對大自然的情趣。而日益都市化,使幼兒不易獲得這樣的機會。一個小斜坡可供幼兒盡情翻滾,一片綠草可以供幼兒享受柔軟刺激的樂趣,讓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隨意坐、躺、爬、打滾、享受陽光的沐浴。因此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場地的創設,就要充分發掘場地的自然潛力,開辟一個可供幼兒翻滾、蹦跳、自由游戲的地方。戶外活動環境的設計,要根據地區氣候的特點,寒帶地區要設有足夠的擋風設備,多雨及熱帶地區要設遮陽遮雨的天棚或種植高大樹木遮陽,園舍的建筑物位置的設計也應考慮擋風遮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