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03:59: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企業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在當前后金融危機背景下,黑龍江省作為一個內陸地區經濟欠發達省份,民營企業的外部發展環境、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等許多方面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我們的政府部門、民營企業和相關機構形成合力,才能在金融危機后的新一輪經濟大潮中有所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省;后危機時代;民營企業;發展
2007年下半年,美國爆發了以住房抵押貸款為特征的次貸危機,在隨后很短的時間內就演變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2008年9月伴著雷曼兄弟、通用汽車公司等的相繼倒閉,金融危機像海嘯一樣開始大范圍向世界蔓延,并深入到了各國實體經濟,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中國、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大國,無論是珠三角的廣東、長三角的江浙,還是像內陸地區的黑龍江省,在經濟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在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刻,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大量的中小企業停產的停產、倒閉的倒閉,特別是外向型的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的出口創匯型中小企業,面臨著生存的危機,企業生產經營顯現出一派蕭條的景象,隨處可見。黑龍江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受金融危機的沖擊雖然不像沿海各省那樣嚴重,但也遭到了嚴峻的沖擊。
黑龍江省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經濟發展史中曾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在我省經濟建設、產品出口創匯、促進就業等各個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v觀我國的經濟版圖,凡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都是中小企業或者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通過上面和江蘇、浙江省份的比較,可以看出黑龍江民營企業和他們相比在各方面都還有很大的差距。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特別是當前的后金融危機背景下,縱觀我省民營企業,無論是從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還是民營企業發展自身、企業融資等方面,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后金融危機背景下黑龍江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仍不夠完善
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仍不夠完善,這不僅僅是黑龍江的問題。從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層面上看,長久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民營企業發展雖比過去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還不夠完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關于民營企業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雖已建立,但具體相關細節尚待完善,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在金融危機下可能表現的更為明顯。目前,促進黑龍江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有2003年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和2006年出臺的《黑龍江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還有為應對金融危機對中小企業的沖擊,2009年國務院通過并實施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法律法規雖然制定了,但那些條文框框還比較抽象,都是體制性的沒有具體細化,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還缺乏與之配套的的相關措施,具體的操作中會有很大的彈性,執行起來實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是缺乏為民營企業“一站式”的社會化中介服務體系。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政府可以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企業以政策支持。當然,社會上專業性的中介機構比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管理咨詢公司等等,都可給中小企業提供一些關于人才開發、企業管理、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務。國外的很多企業在和政府打交道過程中基本都通過中介機構,這樣通過專業化的服務效率就很高,在這方面國外有很多很好的經驗可以給我們以借鑒,我們通常講要轉變政府職能,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就是要求政府從一個經濟社會的管理者轉變為一個服務者的角色,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這也是新時期政府職能之所在。由于我國在這方面的社會化服務意識和水平比較低,政府在這方面還需要更加重視,加大調查研究,給予中小企業中介機構以支持,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
三是在某些領域民營企業競爭主體地位的缺失。出于國家戰略的考慮,由于后金融危機背景下,黑龍江省國有企業行政壟斷的存在,在金融、能源、電力、通信等某些行業,都設置了很高的進入壁壘,民營企業是很難進入這些行業的,行政上的壟斷造就了這些暴利行業,而且在這些缺乏競爭性的行業中,企業唯利是圖現象非常嚴重,企業的服務意識也非常淡薄。從長期以來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行政性體制障礙是不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必須慢慢根除這種障礙,還民營企業一個公平合理的市場經濟下的競爭主體地位,營造一個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二)黑龍江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偏低
民營企業發展至今,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歷史進程,民營(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量的99%以上,數量上占有絕對的地位,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在黑龍江經濟發展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為黑龍江經濟經濟總量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今天,黑龍江中小企業也彰顯了自身在發展壯大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中小企業基本都沒有建立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第一,黑龍江有將近17.8萬家中小企業,而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民營中小企業,民營中小企業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管理上的家族式,企業決策都是業主一言堂,這種過于集中的家長式管理往往造成一些重大決策失誤。企業內部沒有或者無法執行嚴格的企業規章制度,在我國的文化傳統中最講究人情、關系、面子,員工“近親繁殖”幾乎是每個企業的通病。許多中小企業的內部職工 是業主的親戚朋友,往往礙于情面,無法按規章制度辦事,這就是家族制企業管理的弊端,過分依賴情感的作用必然削弱管理者的制度意識,使得企業在小規模水平上長期徘徊,束縛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可否認家族式管理在過去的企業管理中也曾發揮的一定作用,但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比以前將更加激烈,中小企業簡單化的家族式管理顯然己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市場的競爭。第二,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缺乏遠景規劃,忽視戰略管理的重要性或者礙于企業主的能力限制,根本沒有戰略管理的意識,缺乏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這些問題可能在企業規模很小的時候,弊端還不太顯現,但隨著企業的做大做強,若不能適時建立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就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二是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黑龍江中小企業普遍管理水平較低,中小企業其實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在創辦初期通常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企業的所有權歸家族所有,企業往往被傳統的經驗型的管理方式主宰著,“以人治企”的觀念陳舊,家族權力的過度集中,信息溝通的不通暢,許多中小企業都存在著“無戰略管理、無企業文化”的現象,在企業發展方向、戰略制定等方面決策盲目,管理模式的落后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管理學上有句話叫作“管理出效率”,而現代企業的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人才是一個企業中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一直把資本作為企業核心資源進行管理而忽視人本管理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個體、私營中小企業更是如此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僅需要資本的管理,更多的還是人力資本的問題。只有把“人、財、物”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企業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利潤。若缺乏人才資源,企業也就成了無源之水,也就沒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每年我們都有大量的中小企業破產,忽視人力資源管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中小企業在人才的運用方面和大企業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很難留住優秀的人才,因此,中小企業更應該重視這一點。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金融危機對我省中小企業是一種挑戰,中小企業主應該轉變思想觀念,看到重視人才的開發和管理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未來的世界經濟往來更加頻繁,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勢必得到加強,中小企業所處外部環境會更加復雜,同時對中小企業在人才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三是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核心競爭力有限。黑龍江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經濟規模的限制,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不可能很大,一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資金的投入比例雖然會高一些,但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特別是那些民營中小企業基本上是沒有研發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競爭是包含了更多的內容,產品、價格、品牌、服務等等都是競爭的手段,中小企業知名度小,產品的品牌效應較差。在人們日益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今天,對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滿足會越來越高,中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順勢而為,提供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而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在生存競爭中求得發展的動力源泉。
(三)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長期未得到根本解決
近些年來,安徽省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融資難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級政府部門和經濟金融系統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做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工作,特別是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國家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維護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目前財政部和工業信息化部已經出臺了《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具有很多缺點,相當部分的中小企業仍面臨著融資困難的處境,融資問題一直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難題,特別是中小企業,一般政府的經濟政策往往都比較偏好大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企業,中小企業總給人感覺沒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宏觀金融政策、財政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多方面存在著很多不公平的現象。銀行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長期以來并沒有很好地為中小企業做好融資服務工作,中小企業融資的特點表現在融資頻率比較高、而資金量較少,而國有大銀行作為一個金融機構又“嫌貧愛富”,對國有大銀行的業務來說,服務中小企業是一種成本高且不怎么賺錢的買賣,這樣就缺乏業務創新的動力,也就不能較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小型商業銀行,由于資金來源的有限性,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其發展滯后于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也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夠健全,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信用評價體系缺失,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加上中小企業自身資本實力較弱,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其在經營中融資較難,這樣極大地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安徽各級政府雖然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方面提高了認識,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種種現實原因,融資難問題仍是制約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二、促進黑龍江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退,在金融危機最為嚴重的時刻,國家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政府果斷作出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以刺激經濟發展,通過這些政策的落實,我們完成了2009年GDP增速“保8”的任務,這一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趨穩向好,這對于我們大量的民營(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在外部經濟形勢趨穩的情況下,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應該總結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經驗教訓,因為經濟全球化將使得金融危機的發生更加頻繁。
中小企業是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力量,中小企業發展的如何,關系到黑龍江能否在新時期實現率先在中部地區崛起,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任。在當前后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的外部發展環境、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等等許多方面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別是像我們黑龍江這樣一個內陸地區經濟欠發達省份。在新的歷史時期,黑龍江要想在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較大的發展,我們的政府部門、中小企業和相關機構只有抱成一團,形成發展的合力,才能在金融危機后的新一輪經濟大潮中有所發展。
(一)積極推動民營企業快速成長,支持一批骨干企業發展壯大
1.激發全民創業熱情,在城鎮和農村積極開展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活動。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就業彈性高、就業容量大、就業形式靈活、就業門檻低的特點,鼓勵具有一技之長的城鎮居民和農民、復轉軍人、大中專畢業生乃至 機關干部創辦、領辦小企業。 重點支持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級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其引領帶動示范功能。積極搞好創業輔導、項目咨詢、信息服務、技術支撐等活動,落實補助資金,扶持發展創業項目;積極扶持一批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骨干企業群體;積極扶持擁有專利技術、管理科學、資本運作水平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的成長性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發展一批配套中小企業,延伸優勢產業鏈。通過國有企業的規模擴張、技術擴散、零部件加工,帶動一大批民營企業的發展。積極組織國有大中型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對接活動,支持中小民營企業圍繞我省乙烯、汽車、飛機、電站設備、重型機械制造等骨干企業發展好配套項目,搞好零配件加工和延伸加工,發展專業化的配套企業。 大力發展一批特色產業的中小企業集群,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按照布局合理、土地節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改善產業集聚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形成,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產業依托。積極發展一批高科技和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重點推進裝備制造業集群、石油化工業集群、醫藥制造業集群和農產品加工、木材加工、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 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發揮好我省農業資源豐富和農產品總量大、品質好的優勢,促進民營企業在推進農業產業化上發揮更大作用。要引導民營企業圍繞糧食、畜禽、亞麻、馬鈴薯、山特產品、乳制品、果蔬加工等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著力培育一批掌握先進技術、具有自主品牌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為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1.鼓勵和支持大型民營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中小企業技術服務中心。積極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工程,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建立面向民營中小企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鼓勵支持民營企業開展自主創新、聯合創新活動,不斷開發具有競爭力的“專、精、特、新”產品。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研發應用新技術,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并為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推廣節能、減排、環保新技術、新工藝,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 建立融資擔保體系,努力解決民營經濟發展資金問題。引導民營企業加強誠信建設,全面開展民營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和企業誠信活動,幫助民營企業提升誠信度。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自然人創辦信用擔保機構,建立合理的風險分擔和分散機制,降低擔保、貸款風險。 提高對民營企業項目開發建設的扶持力度。建立中小企業融資促進會,開展銀企對接活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開展資本運營,推進民營企業上市輔導工作,支持鼓勵企業上市融資。 建立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民營企業管理水平。加強中小企業培訓服務平臺建設,重點建設和扶持省、市兩級中小企業培訓基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積極開展對民營企業家的培訓、職業經理人的培訓、專業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優秀企業家隊伍,為民營企業培養國際經貿合作方面的專業人才。
(三)努力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確保民營經濟健康順利發展
1.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在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行業和領域,允許非公有制資本進入這些壟斷行業和領域。完善政府特許經營制度,規范招標行為,支持非公有資本參與各類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支持、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投資教育、科研、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包括非營利性領域和營利性領域。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和信貸支持力度。在省、市財政預算中設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有效發揮貸款利率浮動政策的作用,鼓勵各金融機構從非公有制經濟特點出發,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提高對非公有制企業的貸款比重。 拓寬非公有制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鼓勵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到境外上市,允許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企業債券。 政府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政府部門要克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克服推諉扯皮、拖延搪塞的衙門作風,真正做到從大局出發,為事業著想,真心誠意地為民營企業服務。
總之,黑龍江有豐富的資源、良好的環境,自然條件優越,但是要發展好民營經濟,還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政治條件和社會條件。
[摘要]正確認識網絡經濟,是我們討論網絡經濟對當代社會、經濟、政治產生何種影響的基礎,是探討網絡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對現代企業而言,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網絡經濟核心內容之一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革命性變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可以這樣斷言,網絡經濟的興起已經對現代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業已成為經典的戰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對中國企業而言,首先必須意識到,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已經如此緊迫地逼到了各行業企業的面前。其次,中國企業應對網絡經濟,既要主動地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又要穩妥地防范風險和躲避陷阱。[關鍵詞]:網絡經濟企業
近兩年來,人們對網絡經濟的熱情迅速升溫,大量資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資源紛紛向網絡概念聚集,對網絡經濟的討論乃至爭論也一直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因此,筆者認為,正確認識網絡經濟,是我們討論網絡經濟對當代社會、經濟、政治產生何種影響的基礎,是探討網絡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
網絡經濟的實質
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網絡經濟,以因特網的迅速普及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時間,因特網的使用人數就超過了5000萬,而達到這一規模,收音機、電視和電腦則分別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證據表明,因特網的出現完全可以與印刷術、蒸汽機、電話和裝配線等相媲美。
對現代企業而言,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網絡經濟核心內容之一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革命性變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我們不能因為在網絡經濟發展中出現了“泡沫”,而否定網絡經濟本身,以及它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事實上,盡管一哄而起的網絡“激情”所導致的一輪“泡沫”已經破滅,網絡經濟大潮并不會因而停滯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蕩之后,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地突出出來。同時,人們也日益清醒、冷靜地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不能離開實體經濟,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實體經濟。生產力變革的最終實現,取決于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能否進一步整合。只有當網絡經濟創造的生產力可以使傳統經濟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大的提升,“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盡管這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因此,從企業運行的角度,應當這樣定義網絡經濟: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按照這個定義,網絡經濟絕對不是網站經濟,也不等同于網絡公司經濟,在網絡經濟中唱主角的,恰恰是應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信息資源而進行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的各類實體企業,自然也包括一切傳統產業中的各類企業,它們才是推動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而各類網站企業或網絡公司只不過是為各類實體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網絡服務而已,它們中的一些不景氣正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并不意味著新興企業的破產。
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管理與發展的影響
可以這樣斷言,網絡經濟的興起已經對現代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業已成為經典的戰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來,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至少可以簡要地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成長方面。進入網絡時代,人們正由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銷售正在讓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于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并能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誰最先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務,誰就是成功者。這里并不是說企業可以忽視發展科技,而是要把技術研發看成是工具、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業經營方式。以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極大地改變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擺脫常規的交易模式和市場局限。這不僅要求交易雙方和服務部門的商業信用和支付的銀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險機構、金融機構、供應商和客戶在電子網絡交易系統中的高度整合與兼容,使網上市場成為交易參與者密切關聯和利益攸關的集合體,從而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方式和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其間,一些傳統的規則和慣例的確在發生變化。因特網可以使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SCM)急劇降低成本,將客戶關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進入企業原來因為地理條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場,創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終重新界定它們所經營的業務的本質。網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以迅速擴張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這是由于,一方面每個采購合約中投標企業數量增加,增強了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買方與賣方之間的談判可以大幅度減少,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在因特網的支持下,傳統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所謂“虛擬垂直一體化”就是對這種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描述。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以國際品牌為龍頭,通過原廠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產過程分包給下游廠商,其極端的形式是全部產品均為外包生產,品牌公司只負責 設計和營銷。此外,我們還應該意識到,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大小的意義在減少,因為進入虛擬市場的門檻很低,任何個人都能夠通過網絡與大企業同樣好地向全球市場提供非物質產品,既不需要自己擁有生產設備,也不需要擁有銷售網絡。
(4)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將會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電子化、信息化,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谛畔⒑途W絡技術的一系列企業內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斷開發出來,使企業的內部機制和管理更為高效、協調和及時。通過因特網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形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網尋找客戶、擴大新的銷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職能。第三步是對價值鏈或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運作,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發生實質性變化。最后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大相關的服務范圍,使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完善。
(5)企業組織結構。網絡經濟使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得以創新,從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實上,在信息化、網絡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運行的環境呈現復雜多變、無法預測的趨勢,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金字塔式層級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越來越難以適應;另一方面,同樣在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又為應對這種趨勢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手段,推動著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的創新和發展。在企業組織結構方面,工業經濟時代嚴密的企業層級制組織理所當然地受到沖擊,而在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強大支撐下,非層級制正呈如魚得水之勢,具體表現為網絡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趨勢。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能夠提高企業的組織效率,使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職能部門成為企業改革與調整組織結構的新時尚。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經濟還會繼續展示其巨大的變革力量。同時,這也意味著企業運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著無限的創新空間。
中國企業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對策
21世紀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趨勢和時代背景,已容不得我們對信息化和網絡經濟有模糊的認識和膚淺的理解。實際上,正如前面所言,企業對網絡經濟的理解和態度將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命運。為此,我們只能丟掉幻想,積極參與,勇于創新,急起直追。
對中國企業而言,首先必須意識到,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已經如此緊迫地逼到了各行業企業的面前。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發展網絡經濟已不單純是一個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或是商務模式的選擇問題,而是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面對經濟全球化,這是[文秘站:]惟一的選擇,任何忽視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徹底轉變觀念,中國企業才能夠通過學習來認識和把握未來社會的基本走向,調整、變革企業的戰略構想、運作模式和組織構造,以求在新一輪的競爭和合作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其次,中國企業應對網絡經濟,既要主動地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又要穩妥地防范風險和躲避陷阱。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脫胎換骨般地改造企業,是對企業家戰略遠見、創新膽識、經營智慧和管理藝術的最大考驗。一般說來,近期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以電子商務為突破口,結合企業信息化戰略和對傳統運作方式的改造,促進自身結構優化升級,適時推動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和經營模式創新。當務之急是找準切入點,構建企業內部網,用最新的、最適宜的電子信息技術改造企業業務流程和經營組織方式。通常可以選擇從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門做起,然后逐步推廣,直至全面提升企業自身業務流程的運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業已建立起來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緊密結合宏觀環境和市場的變化,設計或選擇自己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模式和開展電子商務的長期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并通過與不斷變化的網絡運用環境相適應的多檔次技術和經濟組合,完成循序漸進地、從基礎到高端地分階段、分步驟發展過程。具體而言,中國企業與網絡經濟的結合大體上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第一步:部署企業的網絡基礎設施,搭建企業網絡,為構建企業電子信息管理和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基礎硬件、軟件環境。其中,對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考慮采用公共的基礎設施平臺,通過公共接口直接接入公共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或電子交易市場;第二步: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建立網上協作環境,即通常所說的辦公自動化,滿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時上傳下達的要求,實現高效率的網絡協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業外部網站。從而加強企業內部運轉效率,及時對內、對外信息;第三步:建設企業的核心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最典型的系統是企業資源規劃管理(ERP);第四步:建立針對企業經營三個直接增值環節來設計的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和產品研發管理(PLM)等。
1打破地域限制,科技查新助推一大批周邊科技中小企業實現技術創新
隨著工業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的推進,信息服務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那些地處邊遠、偏僻的中小企業,由于“信息不對稱”或距離的原因,使得企業在獲得有效信息和服務方面存在困難。他們渴望通過現有政策和有關機構的幫助,通過項目初期的科技查新,獲得新項目和資金的支持,從而使企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從1990年即作為原國家科委首批授權的11家單位之一開展科技查新工作,多年來,不但為本市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高質量的服務,還利用現代科技、網絡等諸多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我所的資源優勢和查新人員的技術能力,擴大了周邊地區及國內其他地區的服務范圍,為那些地處邊遠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到位的查新檢索服務。據我所查新檢索中心統計,目前已為國內近三分之二省份的客戶提供過科技查新報告,外地的查新課題數量已接近我所年查新課題總量的15%。以周邊地區廊坊、唐山等區域為例:廊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當地開發區和科技孵化中心的支持下,企業經濟發展迅速,企業科技創新如火如荼,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涉及輕工、精細化工、機械、天然氣工程、汽車設備、金屬制品等諸多行業。唐山為我國老工業城市,隨著近年來技術改造和創新不斷加大,涌現出一批科技型企業,在機械制造、智能交通、冶金、化工、醫學研究等方面成果頻傳。我所每年承擔的周邊地區的科技查新合同如按照年完成總數量的10%計算將近350項??萍疾樾鹿ぷ鞯膬炠|服務,為周邊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基礎,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相應貢獻。據統計,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動員大會召開一年多以后,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由2010年的1.25萬家迅速發展到了1.76萬家,實現產值5476.6億元。天津科技信息索科技查新檢索中心2009年查新課題為僅為1700項,2012年即達到創紀錄的2800項,為本地和周邊區域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礎性服務工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2目前查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對策
2.1由于查新者之間的專業素質、對查新課題的理解、外語水平、文字表達方式等差異,同一課題的查新報告往往因人而異;假如在不同查新機構的查新者之間,對課題查新點的理解或對新穎性的判斷缺乏共識,那么,同一課題的查新結論勢必會大相徑庭!凝聚查新者共識的基礎在于認真貫徹執行《科技查新規范》。為了規范面向社會服務的查新機構的行為,保證查新的公正性、準確性和獨立性,維護查新有關各方的合法權益,所有查新機構和人員都應該認真學習《科技查新機構管理辦法》和《科技查新規范》,理解和吃透查新機構及查新人員從事查新活動時所要遵循的各項原則,查新工作的基本流程,查新報告的基本內容、要求以及撰寫格式,查新質量控制等規范性條款。
2.2目前,仍有部分中小企業對科技查新工作不甚了解,常常是在上報材料的最后時刻才知道需要查新這一環節,由于時間倉促,而致查新質量難以管控并出現問題。例如,在每年的4月、11月等項目集中申報的時段,大量科技型中小企業蜂擁而至,排長隊辦理科技查新委托,導致項目扎堆,查新人員應接不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認真對待,嚴格把關,就難免會出現質量低劣的虛假報告。所謂“虛假報告”并非都是有意造假。由于種種原因凡是檢索不到位,就很可能使本已存在的密切相關文獻漏檢,從而對查新課題的新穎性造成誤判。因此,查新機構應因勢利導,提前通過本系統或相關網站平臺信息,要求項目申報企業提前準備,避免項目查新的扎堆、排長隊現象出現。同時,科學、妥善地安排好科技查新人員的時間和工作量,結合人員的專業特長合理分配查新課題,調動工作積極性,保證查新工作的順利完成。
2.3有的中小科技型企業為獲取創新基金的支持,在創新項目中未經授權就使用合作開發或有爭議的專利、技術、產品等成果,給科技查新工作帶來困難和隱患。如果不能嚴格把關,這些查新報告的結論將極易引發知識產權或專利糾紛,導致爭議或訴訟產生。2013年4月,筆者承接了開發區的一個車輪制造企業的查新委托,題目是一種低壓鑄造負壓水冷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經檢索發現本市就有兩家輪轂制造企業的專利與其相關,其中一家為部分相關,另一家為密切相關。經比對密切相關文獻,根據項目新穎性的相同排斥原則分析,該項目不但缺乏新穎性,而且涉嫌侵權。經與委托方溝通,了解到該技術與上述兩家企業為同一專利技術,但委托方并未取得原專利權人的授權。為保證查新結論的公允和避免可能帶來的爭議和糾紛,要求委托方必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2個多月后,委托方終于拿來了專利共享證明,使該委托項目的查新得以順利通過。實踐證明,查新工作不但要為企業嚴格把關,還要忠實履行查新機構自身的社會責任,避免爭議和糾紛的出現,規避法律風險。這也是科技查新工作面臨最具風險的實際問題,期望引起同行業的關注。根據目前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建議應在提高認識、服務模式、服務質量、服務內容和行業管理、內部分工等方面進行創新思考。進一步加強科技查新機構的規范化建設,不斷提升科技查新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技能。善于把握和透徹理解科技查新中的項目創新點和項目新穎性判斷的原則。結合具體項目設定合理的文獻檢索范圍,周全的檢索選詞,妥善的檢索式設計與調整,最終作出科學、合理的結論,提高查新報告的質量,努力實現查新工作質的飛躍,以創新思維,與時俱進地提高科技查新工作水平。
2012年4月,國家財政部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了《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其目的就是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建筑節能,加快發展綠色建筑,促進城鄉建設模式轉型升級制定指導方針及實施細則。上海市早在2008年就開始推動綠色建筑發展,是全國最早開展綠色建筑示范的城市,目前已編制完成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完善了符合上海市經濟發展趨勢、適合上海地域氣候特色的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并于2012年9月15日起實施《上海市建筑節能項目專項扶持辦法》,旨在推廣和鼓勵綠色建筑的發展。本文在解讀有關發展綠色建筑的基礎上,對房地產企業如何發展綠色建筑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綠色建筑的內涵和發展綠色建筑的意義
綠色建筑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根據2006年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頒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的定義是指滿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的相關標準,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是綜合運用現代建筑學、生態學及其他高新科技的成果,把建筑建造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使用者提供貼近自然、方便舒適并節能的使用環境。所謂“綠色”并非僅僅指一般意義上的景觀綠化等,而是指對環境無污染的一種標志,本質是物質系統的循環,無廢無污、高效和諧、開放式閉合良性循環建立起建筑物內外的自然空氣、水分、能源及其他各種物質的循環系統。
發展綠色建筑是實現低碳經濟的必要措施。低碳經濟是指運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最大限度地減輕對高碳能源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障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一方面是要積極承擔保護環境的責任,節能降耗;另一方面是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型工業,建設生態文明。其核心問題就是綠色能源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的創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政策的重新規劃。建筑業作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有規模大、投資大、能耗高、壽命周期長和相關產業鏈廣等特點,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大力提倡發展綠色建筑,對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國政府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所做出的承諾,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將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節能減排措施,節能減排將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保證執行受到法律和輿論的監督。而另一方面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根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的報告指出,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980年的19%躍升至2010年的47%,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59%。目前,我國城鄉建設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能源資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問題比較突出。節能減排目標和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需求相沖突,而解決這一沖突的根本措施就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進產業結構創新;以循環經濟為核心,推進節能減排創新,發展低碳經濟產業,包括新能源、工業節能、資源回收、環保節能材料和綠色建筑等。
二、綠色建筑的相關政策內容及解讀
近幾年來,綠色建筑一直是國家、政府部門和行業關注的熱點。早在2006年我國政府就頒布實施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可見對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視程度。為指導“十二五”綠色建筑產業科技發展,2012年我國針對綠色地產的相關扶持政策相繼陸續出臺并付諸實施,為傳統地產商的“轉型”指明了方向,為綠色地產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將有助于大規模推進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2012年4月,國家財政部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了《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是我國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其目的就是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建筑節能,加快發展綠色建筑。實施意見中包括六大部分內容:一是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意義;二是推動發展綠色建筑的主要目標與基本原則;三是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規范及評價標識體系;四是建立高星級綠色建筑財政政策激勵機制;五是推進發展規?;G色建筑;六是引導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業優先發展綠色建筑。實施意見中對發展綠色建筑提出的具體實施要求有四點:一是要求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能源資源消耗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發達國家水平。要求到2014年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力爭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達到10億平方米以上。二是首次明確了對高星級綠色建筑的獎勵標準:2012年獎勵標準為:二星級綠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積,下同),三星級綠色建筑80元/平方米。獎勵標準將根據技術進步、成本變化等情況進行調整。三是鼓勵和支持綠化生態城區建設:凡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的一星級及以上的評價標準,其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達到30%以上,2年內綠色建筑開工建設規模不少于200萬平方米的集中連片發展新城區,給予資金定額補助,資金補助基準為5000萬元,對規劃建設水平高、建設規模大,能力建設突出的綠色生態城區,將相應調整增補助額度。四是支持引導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業優先發展綠色建筑。保障性住房發展一星級綠色建筑達到一定規模也將優先給予定額補助。鼓勵各地在政府辦公建筑、學校、 醫院、博物館等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中,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從2014年起,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全部執行綠色建筑標準。2012年5月住建部又下發《“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提出將設立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科技部也印發了《“十二五”綠色建筑科技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中明確提到,將加大財政對綠色建筑科技的投入力度。
國家針對綠色建筑相關扶持政策的密集出臺,表明我國政府對發展綠色建筑、大規模推進國內綠色住宅消費的態度和決心,這些將大大提高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水平,并撬動萬億元的綠色建筑產業。
三、發展綠色建筑是提高房地產開發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隨著國家利好政策的出臺,綠色建筑成為未來房地產開發行業的發展主流方向,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將開始轉型“綠色”,尤其是獲得相應認證的綠色建筑,正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開發商的重視。根據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估算的數據,近幾年,我國房地產開發商排名前十位的都在成體系的開發綠色建筑,而一些中型開發商甚至是把綠色建筑作為差異化競爭的主要手段。前者如萬科集團、綠地集團等;后者如南京的朗詩集團等。作為國內房地產開發商的龍頭,萬科集團也是綠色建筑的先導者之一,早在2004年萬科就在上海做了第一個綠色建筑“朗潤園”,當時也是上海市政府剛剛開始推行綠色生態建筑,朗潤園除了按當時的政府要求建成為“四高小區”外,還把節能率提高到一半以上,甚至為當時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提供了參考。綠地集團也是較早介入綠色建筑的開發商,在上海,綠地集團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專向節能基金的資助;在其他一些地方,正是因為滿足了當地政府興建綠色生態小區的要求,綠地集團較為順利的取得了土地開發。
我國房地產企業在改革開發以來的市場經濟發展中已經從原始積累期發展到了穩定發展期。房地產開發商要做大、做強就要從單一的開發銷售轉變成房地產開發銷售、租賃與經營共舉,通過優質的資產沉淀獲得核心競爭力。這就要求房地產開發商必須要從開發建設(增量)為主轉向經營投資為主(存量),房地產企業的主要業務環節也將變為房地產資產全生命周期(從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營管理直至報廢拆除)的管理,因此,未來建筑物業全生命周期內的能源消耗將是房地產開發商自身的一項重大成本支出,而誰能把這項成本降低,就將大大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良性循環。而綠色建筑的所關注的核心點正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內的節能減排,節約各類資源,因此開發綠色建筑可以使開發企業大大降低經營成本,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日趨成熟,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品牌效應越來越成為購房者選擇購房的重要因素之一,未來的房地產市場越來越成為品牌的競爭。開發商如果能將綠色建筑作為經營理念之一,則能夠加深購房者對開發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印象,從而提高開發企業的品牌價值,增強品牌競爭力。
因此,應該說發展綠色建筑是今后房地產開發商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就上海房地產市場而言,明確標明為綠色建筑的只有朗詩綠島、中鷹黑森林與印象鋼谷等,其他都是概念營銷,在某些部位使用了一些節能材料?!笆濉逼陂g,上海計劃建設10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并在保障性住房中率先推進綠色建筑,使民生工程更惠民。2012年上海市當年度開工量1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必須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并且鼓勵設計建造二星、三星的高星級保障性住房。上海還將依托虹橋商務區等8個低碳實踐區和7個低碳新城建設,以及國際旅游度假區和世博后續開發利用兩個重大建設項目,將綠色建筑與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低碳建設、運營與交通節能、低碳生活融為一體,引領和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持力量,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通過從企業內部和政府兩方面的分析,認為中小企業自身應從完善發展機制、提高企業素質和管理創新等方面增強實力,政府則應在政策優惠、金融服務等方面給予中小企業適當扶持,才能使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發展;WTO;措施
目前,我國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有1000多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到2000年末,全國60%的工業產值和40%的實現利稅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還解決了全國75%的勞動者就業問題;我國1500億美元左右的出口總額中,約60%來源于中小企業。可見,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大企業無法替代的戰略地位。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國中小企業在繼續發展中正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和挑戰,本文試圖從企業內外兩個角度著手分析,提出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走出困境、健康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在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尚是一種弱質經濟,由于外部環境和企業規模、技術等原因,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面臨一些難以逾越的障礙,致使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問題突出表現在:(1)管理水平低下,產品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低;(2)生產盲目性大,社會化和專業化程度低;(3)勞動力密集,高層次人才資源流失嚴重;(4)資金嚴重不足,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等等。此外,相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我國歷來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重視不夠,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和為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法律保障體系及社會服務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也從客觀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加入WTO在給中小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新的挑戰:加入WTO后,市場的“游戲規則”趨向透明,我國中小企業原來所具有的本地化優勢將消失殆盡。外資企業準入門檻降低,其非經營風險減小,與國內中小企業將展開激烈競爭,傳統的國有和集體中小企業,由于設備老化、技術素質低和經營機制問題,融資難的問題將更加突出,企業改制難度加大;而高科技中小企業將面臨國外同類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嚴重沖擊。
二、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
1. 中小企業自身應采取的措施。
(1)中小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尤其是國有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裝備落后、職工素質低、人才匱乏、產品質量差的問題。為此,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教育培訓,提高企業人員的文化知識和科技知識水平,從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高職工的技術熟練水平,加速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通過技術創新,改變技術設備落后的現狀,增強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以期熟練地駕馭市場。
(2)加速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企業要參與市場經濟的競爭,就必須首先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機制。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特點,企業改制可以采取改組、聯合、兼并、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種形式,各中小企業應從實際出發,從自身條件出發,選擇適應的企業發展機制,明確自己企業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制定靈活的生產經營機制,促進企業的發展。
(3)培養管理創新的能力。中小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之一是缺乏管理組織能力,在生產管理上處于混亂狀態,在組織經營上處于無序狀態。產前沒有市場調查和研究,沒有嚴格的成本核算;產中沒有生產控制,沒有營銷策略;產后沒有售后服務等等。管理創新應包括人事管理、營銷管理、組織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創新。企業可以通過這些方面的創新,提高管理透明度,健全民主管理渠道,創造一個充分發揮職工潛能、調動個人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工作環境;也可以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企業管理方式、經營手段,有效地抵制市場風險,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4)健全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目前相當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客觀和人為因素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會計核算制度,這些企業中雖然有的生產經營業績較好,但由于申請信貸時不能提供健全的財務報表和貸款資金營運分析,使銀行難以了解它們的財務狀況及其經營發展前景,并增大了貸款風險,因此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針對這種情況,中小企業應加強財會人員的培訓,建立健全會計賬簿,完善會計制度。對于沒有條件設置專職會計人員的小規模企業,應從稅務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聘請會計人員建帳核算。
(5)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小生位”經營戰略。一般說來,我國中小企業屬地方管轄。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造成了中小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重復投入的問題。有相當多行業產品供大于求,出現了“結構性”過剩,為了爭奪市場以致于生產同一產品的中小企業競相壓價,甚至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嚴重地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另外,重復建設使得中小企業產業關聯度較低,“小而全”的企業比比皆是,企業之間缺乏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協作,與大企業也沒有建立協作體系,因此,在大企業的經濟優勢面前力單勢薄,生存艱難。要改變這種局面,中小企業應該選擇“小生位”戰略?!靶∩弧睉鹇杂擅绹芾韺W家彼得·德魯克提出,意思是企業要壟斷市場中的某一個小領域,使自己免 受競爭和挑戰,在大企業的邊緣地帶發揮自己獨到的專長,爭取在一些特殊產品和技術上成為佼佼者。“小生位”戰略有“自然小生位”、“互補小生位”“服務小生位”等很多種,如企業可選擇生產一些小批量特殊專用產品,或者與大企業生產形成互補關系,甚至通過提供特殊的售后服務,也能夠在無差異市場上或分出相對安全的經營區域。 2. 政府應采取的措施。
(1)制定和完善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中小企業的宏觀調控不是干預,而主要是通過制定特殊的優惠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扶植中小企業發展。主要相關政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產業政策。國家各項產業政策中應當有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從事國家急需發展產業的
專門政策措施,促進中小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中小企業合理布局。尤其要重點扶持科技創業型、吸收勞動力型和社區服務型中小企業,建立中小企業市場進入和退出的良好機制;要堅持“小而特、小而專、小而精、小而新”的發展方向,運用綜合的產業政策和市場導向,促進中小企業形成企業集群、產業集群和區域集群,快速產生中小企業集聚發展的效應。②稅收政策。由于中小企業相對大企業來說實力弱、生產率低,為了提高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作用,政府應在財稅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取消按所有制性質和經濟性質制定的稅收政策優惠,堅持稅收優惠按國家產業政策向農業、基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其它需要國家扶持的產業傾斜,為各類經濟性質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稅收政策環境;取消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應稅銷售額標準,企業不論規模大小,只要有固定場所,財務制度健全,遵守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規章制度,沒有偷稅行為,都應享受一般納稅人待遇;允許個人獨資和合伙中小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之間進行選擇,消除私有中小企業主雙重納稅現象等。③促進技術創新的政策。小企業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關鍵就在于它們是否能通過優化企業資源的組合以獲取持久競爭優勢。為了獲得這種優勢,小企業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小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必須意識到技術創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愿意承擔風險,并且能夠獲得技術創新所需的資金。因此,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例如,允許小企業在技術成果引進、轉化及生產過程中,技術開發費按照實際發生額計入管理費用,不受比例限制。符合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要求和規定的,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先征后返的優惠政策。組建多元投資主體企業時,具有創造能力的人力資本(管理才能、技術成果)等要素可視作物化資本,作為資產參與投資,并適當放寬無形資產投資比例限制等。
(2)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融資支持。當前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融資難,貸款難。一般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首先是保證大型企業的需要,如有余力,才會適當照顧中小企業。由于僧多粥少,中小企業貸款來源很不穩定,致使生產經營難以及時適應市場變化。據調查,有些高科技中小企業,即使市場前景較好,效益較高,也難以得到銀行貸款。為此,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為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梢苑滦庾龇?由中央財政撥款,或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建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也可委托現有商業銀行辦理小企業政策性融資業務,這類金融機構不以贏利為目的,而是執行扶持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保證貸款的專項使用,真正體現支持小企業發展的目的。②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償服務。如設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或組建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為中小企業擔保獲得金融機構貸款。③開拓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美國、新加坡及中國臺灣都有第二板市場,其上市條件較主板市場低,有利于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我國也可在滬、深兩個證交所建立交易成本較低、準入標準較寬松的第二板市場和地方柜臺交易市場,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和產權交易場所。
(3)創建為中小企業提供所需的社會化服務系統。社會化服務系統的發展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它可以完成政府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和聯系,以及企業行為的日常監督等職能。我國經濟處于轉軌時期,對于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中小企業來說,健全的社會化服務系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可以創辦中小企業聯合會、企業服務中心和企業網絡服務中心等服務機構,這些服務機構一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技術、出口、人才、協作等信息,另一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理財、投資、工程設計、會計和稅務以及廣告等咨詢和服務,并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政策制定。
遼寧省鐵嶺市郵政局 周國英
一、經營戰略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郵政企業市場化進程的逐步推進,郵政企業如何圍繞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經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首要問題。
競爭生存是市場經濟的天然法則。在市場經濟中,誰的經營手段高明,誰能適應供求規律,誰就能更好地生存。而市場占有率則是衡量企業生存狀態的一個指標,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場份額成為各企業追求的基本目標。
競爭制勝的要件有兩個:一個是強化自己,另一個是弱化對方。在強化自己方面,郵政企業要樹立規模經營觀念。自郵電分營以來,我局在新業務開發中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增開了多項新業務,但效益不明顯,原因就在于我們開發的業務沒有在同類行業中取得競爭優勢,沒有占領足夠的市場份額。如郵購、音像租賃、代繳費等業務都沒有形成規模。又如報刊零售業務,由于我們沒有固定的報刊零售點,只能是到處打游擊,顯然這不符合郵政企業規模發展和報刊市場競爭的要求。報刊應該是郵政的標志型業務,其他任何部門,包括報刊社都不可能成為這一市場的主體。因此,我們必須強化在這方面的投資,利用郵政企業公眾性形象優勢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興建報刊亭,構筑陣地,搶回報刊零售市場,并且要逐步形成規模,確保郵政在報刊訂閱和零售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自由競爭和壟斷經營在市場經濟中是辯證發展的。從市場經濟大局講,崇尚自由競爭,但從企業部門利益講,希望實現壟斷經營。而要實現壟斷就得靠規模,只有上規模才能降成本,才有能力以低價格吸引用戶,擴大市場份額。壟斷性專營有兩種:一種是法律壟斷性專營,一種是事實壟斷性專營。如郵政函件、郵票出售屬于前者,這些是靠國家法律和政策支持得以實現壟斷性經營的;而報刊銷售、特快專遞等屬于后者,雖然它們也存在行業競爭,但其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靠規模優勢取得壟斷地位。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律壟斷性專營將越來越少,因此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擴大事實壟斷性專營的范圍。對現有的優勢業務應加快發展,把規模做大;對郵政新業務開發不能太雜,應該集中精力抓好幾項有市場潛力的新業務,逐步培育成郵政新的經濟增長點。當然,郵電分營不久,郵政對市場經濟還有個適應的過程,但我們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規模優勢,通過兼并弱者,達到強化自身的目的。
由于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弱化對手方面,我們不能采取不正當的手段。弱化對手在目前主要應是了解對手,學習對手,吸收對手。郵政企業走進市場,遇到的對手大多是私營企業。由于私營企業是隨市場經濟發展應運而生的,他們的經營方式靈活,競爭力強,很快就成為市場經濟的“寵兒”。國有企業的優勢在于資金比較雄厚,社會地位較高,而弱點就在于經營方式比較死板,轉向比較緩慢。所以,國有企業要從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制經營,必然會落后私營企業一步。如果我們郵政企業能夠借鑒私營企業的經驗,把自己的優勢與私營企業先進的經營方式結合起來,我們在市場競爭中就會無往而不勝。
另外,我們要在競爭中學會迎合用戶和市場的需求。如報刊市場,訂閱額在逐步下降,零售額卻不斷增加,這反映了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我們不能再只靠拉關系、求政策來擴大訂閱,而是應該注意研究怎樣采取多種服務形式滿足用戶的需求,刺激用戶的消費欲望。如我局經營的《球報》,用戶要求見報快,就有私人起早去沈陽背報紙,與我們展開競爭。我局立即組開了一條早間報刊郵路去沈陽拉運報刊,而不再受休息日和休息時間的限制。由于我們用車方便,再加上與報社長期的合作關系,自然在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奪回了市場。《北京青年報》組織的“小紅帽”發行隊伍,在零售報紙的同時,還回收廢舊報紙,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無形中為報紙做了宣傳,報紙的發行量逐年攀升?!侗本┣嗄陥蟆返某晒涷瀸ξ覀冟]政企業也是很有啟發的。
[摘要]正確認識網絡經濟,是我們討論網絡經濟對當代社會、經濟、政治產生何種影響的基礎,是探討網絡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對現代企業而言,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網絡經濟核心內容之一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革命性變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梢赃@樣斷言,網絡經濟的興起已經對現代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業已成為經典的戰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對中國企業而言,首先必須意識到,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已經如此緊迫地逼到了各行業企業的面前。其次,中國企業應對網絡經濟,既要主動地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又要穩妥地防范風險和躲避陷阱。
近兩年來,人們對網絡經濟的熱情迅速升溫,大量資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資源紛紛向網絡概念聚集,對網絡經濟的討論乃至爭論也一直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因此,筆者認為,正確認識網絡經濟,是我們討論網絡經濟對當代社會、經濟、政治產生何種影響的基礎,是探討網絡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
網絡經濟的實質
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網絡經濟,以因特網的迅速普及為基本特征。短短的4年時間,因特網的使用人數就超過了5000萬,而達到這一規模,收音機、電視和電腦則分別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證據表明,因特網的出現完全可以與印刷術、蒸汽機、電話和裝配線等相媲美。
對現代企業而言,網絡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作為網絡經濟核心內容之一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意味著企業在戰略思想、管理理念、運行方式、組織結構等各個方面的革命性變革。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我們不能因為在網絡經濟發展中出現了“泡沫”,而否定網絡經濟本身,以及它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事實上,盡管一哄而起的網絡“激情”所導致的一輪“泡沫”已經破滅,網絡經濟大潮并不會因而停滯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蕩之后,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地突出出來。同時,人們也日益清醒、冷靜地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不能離開實體經濟,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實體經濟。生產力變革的最終實現,取決于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能否進一步整合。只有當網絡經濟創造的生產力可以使傳統經濟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大的提升,“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盡管這需要經歷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因此,從企業運行的角度,應當這樣定義網絡經濟:網絡經濟是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按照這個定義,網絡經濟絕對不是網站經濟,也不等同于網絡公司經濟,在網絡經濟中唱主角的,恰恰是應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信息資源而進行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的各類實體企業,自然也包括一切傳統產業中的各類企業,它們才是推動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而各類網站企業或網絡公司只不過是為各類實體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網絡服務而已,它們中的一些不景氣正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并不意味著新興企業的破產。
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管理與發展的影響
可以這樣斷言,網絡經濟的興起已經對現代企業的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絡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運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業已成為經典的戰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來,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至少可以簡要地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成長方面。進入網絡時代,人們正由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銷售正在讓位于大批量定制。
因此,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于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并能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誰最先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務,誰就是成功者。這里并不是說企業可以忽視發展科技,而是要把技術研發看成是工具、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業經營方式。以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極大地改變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擺脫常規的交易模式和市場局限。這不僅要求交易雙方和服務部門的商業信用和支付的銀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險機構、金融機構、供應商和客戶在電子網絡交易系統中的高度整合與兼容,使網上市場成為交易參與者密切關聯和利益攸關的集合體,從而改變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方式和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其間,一些傳統的規則和慣例的確在發生變化。因特網可以使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SCM)急劇降低成本,將客戶關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進入企業原來因為地理條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場,創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終重新界定它們所經營的業務的本質。網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以迅速擴張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這是由于,一方面每個采購合約中投標企業數量增加,增強了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另一方面買方與賣方之間的談判可以大幅度減少,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在因特網的支持下,傳統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所謂“虛擬垂直一體化”就是對這種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描述。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以國際品牌為龍頭,通過原廠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產過程分包給下游廠商,其極端的形式是全部產品均為外包生產,品牌公司只負責設計和營銷。此外,我們還應該意識到,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大小 的意義在減少,因為進入虛擬市場的門檻很低,任何個人都能夠通過網絡與大企業同樣好地向全球市場提供非物質產品,既不需要自己擁有生產設備,也不需要擁有銷售網絡。
(4)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將會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電子化、信息化,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谛畔⒑途W絡技術的一系列企業內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斷開發出來,使企業的內部機制和管理更為高效、協調和及時。通過因特網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形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網尋找客戶、擴大新的銷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職能。第三步是對價值鏈或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運作,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發生實質性變化。最后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大相關的服務范圍,使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完善。
(5)企業組織結構。網絡經濟使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得以創新,從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實上,在信息化、網絡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業運行的環境呈現復雜多變、無法預測的趨勢,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金字塔式層級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越來越難以適應;另一方面,同樣在快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又為應對這種趨勢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手段,推動著管理方式和組織結構的創新和發展。在企業組織結構方面,工業經濟時代嚴密的企業層級制組織理所當然地受到沖擊,而在信息和網絡技術的強大支撐下,非層級制正呈如魚得水之勢,具體表現為網絡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趨勢。運用信息化、網絡化手段能夠提高企業的組織效率,使減少管理層次和管理職能部門成為企業改革與調整組織結構的新時尚。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經濟還會繼續展示其巨大的變革力量。同時,這也意味著企業運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著無限的創新空間。
中國企業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對策
21世紀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趨勢和時代背景,已容不得我們對信息化和網絡經濟有模糊的認識和膚淺的理解。實際上,正如前面所言,企業對網絡經濟的理解和態度將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命運。為此,我們只能丟掉幻想,積極參與,勇于創新,急起直追。
對中國企業而言,首先必須意識到,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已經如此緊迫地逼到了各行業企業的面前。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發展網絡經濟已不單純是一個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或是商務模式的選擇問題,而是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面對經濟全球化,這是惟一的選擇,任何忽視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徹底轉變觀念,中國企業才能夠通過學習來認識和把握未來社會的基本走向,調整、變革企業的戰略構想、運作模式和組織構造,以求在新一輪的競爭和合作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其次,中國企業應對網絡經濟,既要主動地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又要穩妥地防范風險和躲避陷阱。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脫胎換骨般地改造企業,是對企業家戰略遠見、創新膽識、經營智慧和管理藝術的最大考驗。一般說來,近期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以電子商務為突破口,結合企業信息化戰略和對傳統運作方式的改造,促進自身結構優化升級,適時推動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和經營模式創新。當務之急是找準切入點,構建企業內部網,用最新的、最適宜的電子信息技術改造企業業務流程和經營組織方式。通??梢赃x擇從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門做起,然后逐步推廣,直至全面提升企業自身業務流程的運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業已建立起來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緊密結合宏觀環境和市場的變化,設計或選擇自己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模式和開展電子商務的長期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并通過與不斷變化的網絡運用環境相適應的多檔次技術和經濟組合,完成循序漸進地、從基礎到高端地分階段、分步驟發展過程。具體而言,中國企業與網絡經濟的結合大體上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第一步:部署企業的網絡基礎設施,搭建企業網絡,為構建企業電子信息管理和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基礎硬件、軟件環境。其中,對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考慮采用公共的基礎設施平臺,通過公共接口直接接入公共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或電子交易市場;第二步: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建立網上協作環境,即通常所說的辦公自動化,滿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時上傳下達的要求,實現高效率的網絡協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業外部網站。從而加強企業內部運轉效率,及時對內、對外信息;第三步:建設企業的核心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最典型的系統是企業資源規劃管理(ERP);第四步:建立針對企業經營三個直接增值環節來設計的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和產品研發管理(PLM)等。
人力資源管理在國內發展也才僅僅幾年的時間,由此而引發的新思想新理念卻層出不窮。從人力資源管理到人力資源開發,從職業生涯規劃到人力資本運營,變化之快無不讓人眼化繚亂。再到書店的管理書架上看看吧,那琳瑯滿目關于“人力資源管理”的管理的書籍能把從古到今的時間拉在了一起,能把西方理論與東方思維進行的合并。內容之廣、涉及之深往往更會讓你無所適從。大有“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百花開”的氣勢,更多的讓很多人都“誤讀”了“人力資源”的繁榮。在你感嘆知識發展之快時,是否也給你內心帶來滿懷的疑惑與不安?那些真正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從業者,在面對實踐中的現況又有怎樣的看法和體會呢?我想對于那些真正想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有所作為的人都感受一種越來越難做的壓力,用“舉步為艱”一詞想必也不過分。那么,利用作為帶動中國經濟的主體、在管理上力求務實求新的民營企業來加以分析,我想也更能代表性的反映出國內企業在管理上所存在的問題。
那么,就讓我們先來看看都出了些什么問題呢?
1、口號變了,可意識沒變。
隨著人力資源管理被炒的火熱,每個老板都一夜間都可以開口便是“以人為本”,閉口便說“重視人才﹑開發人才”??墒聦嵣弦恍┢髽I高層決策者對人力資源管理還缺乏深入透徹的理解,僅僅出于膚淺的認識搞了一些表面化的東西,誤以為模仿式地成立個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設置幾個人力資源管理職位、招聘一兩名背景不錯的所謂人力資源管理高手、上一套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就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甚至出神入化的效果,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在公司整體運作體系中的“定位”還缺乏深入的、理性的思考,對于日常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還缺乏必要的理解、指導和協調,更有甚者把“以人為本”最大的作用用來裝點企業的門面、豐富“職場政客”的語言?!叭肆Y本管理”不幸也被職場政治所調戲、所濫用。尤其即是企業的投資者﹐又是人力資源管理成員的考核者的老板,決定了企業的投資方向和人員考核因素,在領導和工作判定上,難免會經常忽視人力資源管理者的意向和行為,由此將直接影響操作者的態度和熱情。
同時﹐由于人力資源工作的隱性和長期性,導致無法如生產和銷售那樣,可以用具體的數量恒量,同時因人本身的不確定性﹐同樣像其它工作一樣,給予肯定的改善期限。以及它本身所特有的延滯性,無法很快看到成績。這些都將是影響老板決策的重要原因。雖然人人都知道十年種樹,百年育人。可中國職場卻缺乏如日本企業的那種終生雇傭情結,當經營者仍然把“人力”當作“成本”而非“資本”時、當管理者仍不懂去用企業文化留人時,便會產生“人才投入,誰知以后是否為我所用﹖”的想法。種種原因﹐都最終導致老板的忽視。也便產生目前很多企業所出現的“人力資源重要﹐但不主要的局面”。
再者是管理者意識,這里所說的管理者是泛指各部門主管,也包含人力資源管理者。首先,一個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該具備根本的人力資源概念和系統思考。而很多時候中小型企業往往因為忽視人力資源管理或其它原因,會隨意安排自己親屬或其它閑置人員替代,因而會因為他們本身的素質而無法去執行真正的人力資源管理。而且,隨著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工作的日益深入和專業化,一個不具備系統思考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即使具備較全面的理論基礎,也很難根據企業現狀分析,而七拼八湊,做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舉措。試想,如此這般,怎么會有好的結果。因此,人力資源管理者自身的工作方法是否科學,還有待于其自身“功力”的提升。
另外,對于其它管理人員的意識同樣是很重要的。我們知道,人力資源管理應該是動態的,策略性的。因此,在他做出系統可行的方案時,必須取得各部門的配合,達到互動的效果,才能整體發揮人力資源理念。同時,管理者通常是員工的一線領導者,他的行為也將直接影響的人力資源的貫穿和實施效果。
其次是員工的意識。人力資源所面臨最大的群體莫過于員工了,企業開展人力資源工作的最終目的便是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供戰略性的服務和支持??涩F實中很多企業并沒有去有意識的建立和宣導自己的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的任何措施都會被員工看作“為虎作倀”的工具而加以抵制。因此,人力資源工作不僅僅是管理會議上討論和文件上強調的。他必須深入基層,在員工思想上做好工作,讓員工真正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本意、取得員工的認同和配合。這樣,才能將人力資源上下一心的貫徹下去,直接影響企業的整體業績。
2、職能的專業化,使工作變得更加復雜。
在實踐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者在面對著日益專業化的薪酬管理、職位描述、員工培訓、績效管理、企業文化的建設等專業難題時,往往難以逐一破解。
⑴薪酬管理
在企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隨著組織的結構和人員的組成不斷的變化,公司既成的薪酬格局就在一次次的“特殊處理”中屢被打破,加之歷史形成的原因,企業在忙于業務拓展過程中未能及時對公司的薪酬格局加以理順,導致問題越積越多,相對“高薪”的難以降下來,相對“低薪”的,企業又不愿“不明不白”地提上去——維持吧,怨言難消,影響工作的士氣;尋求變革吧,不僅要考慮增加成本是“放老板的血”,還要考慮到牽涉到每個人的利益就是“扎手的刺”,不知該如何切入。很多企業為了盡量避免“麻煩”,還實施了嚴厲的“薪酬保密”:禁止打聽其他員工的薪酬,也禁止向別人透漏自己的薪酬。事實上,企業始終都無法真正落實“薪酬保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⑵職位描述
職位描述是在“崗位職責”基礎上,對職位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包括任職資格描述、職責描述、權限描述、直接上級和直接下屬等。對人力資源管理而言,職位描述的難點在于文字量大、任務較重,需要對公司上下幾乎所有工作環節進行摸底掃描。如請專業咨詢公司做,費用較高,恐怕老板不滿意,可是自己做時,又會出現職位描述往往趕不上公司情況的變化快,需要不斷依情況變化對職務描述進行及時的調整。同時,由于在對“職位描述”的理解上,常與公司高層不一致,更會導致人力資源管理者無所適從。比如,公司高層認為:一套規范科學的“職位描述”就可以鞭策每位員工自覺盡職盡責,徹底解決扯皮現象,并且就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明確找到責任人——如果高層真是這樣理解“職位描述”,這些就確實挺讓人力資源管理者們為
難的。過去,大約80%的工作可以根據明確的規章和程序處理,只有大約20的工作需要做出判斷。今天,自主管理和工作的綜合性與復雜性使工作中的這種比例已經顛倒過來。而有些高層更會認為“職位描述”就是費力不討好的花架子,根本不值一做。你總不能違命而為吧。⑶員工培訓
員工培訓總是要搞的,難點在于公司高層往往關注那些“拿來就能用”的“快餐”式培訓,人力資源管理者們希望使培訓系統化,而員工或許希望培訓內容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幫助,如此三方對培訓的理解也有偏差,難于統一;由于各種原因,接受培訓的員工往往難于聚攏到一塊兒或難于使培訓持續進行。比如由于參訓員工的工作地點或時間比較分散,工作又一時“走不開”,總不能為了培訓不要生產吧。再比如,本來對一個特定的員工群體制定一個全年的系列培訓,結果系列培訓進行還不到一半,這些學員的大部分都已離職,使得培訓難以繼續;再者,人力資源管理者們也會不失時機地借“培訓”為自己“作戲”,或以“自娛自樂”的方式“聊以自慰”,以此“捍衛”人力資源管理者們的專業形象,或考慮到培訓效果說不清,人力資源管理者們也要給企業一個“少花錢多辦事”的交代,這些也令培訓融入一些不健康的東西,進一步模糊了培訓的效果,加劇了培訓的“老化”。
⑷績效管理
可以這樣說,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環節就是績效管理,其它管理環節如薪酬管理、職位描述、員工培訓等都要適應績效管理的要求。績效管理的難點在于績效的標準難于確定,這幾乎是所有搞過績效管理的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切身體會。首先,一些工作崗位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績效標準的“模糊”性,特別是那些工作成果難于量化的工作崗位。其次,即使在開始暫時確定了績效的標準,也難以保持必要的穩定,領導的“創意”、政策的變化、市場的作怪往往迫使績效標準過頻過快地“與時俱進”。對多數企業來說,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深入搞績效管理(特別是績效評估)往往費時又費力,其結果要么使績效管理半途而廢,要么搞了今年卻沒明年;
另外,各方對績效管理的理解存在明顯的偏差:公司高層往往想借績效管理分清員工的好壞優劣,甚至把績效管理當成了裁員的工具和借口;人力資源管理者往往過于學術化地看待績效管理以至曲高和寡;普通員工則指望績效管理體現自己的勞動價值,并借此得到更多的實惠;“職場政客”們更是借機深藏不露地施展神通、興風作浪。如此下來,通過績效管理或許解決了一些問題、或許搞清楚了一些問題,但由此往往也產生了更多的新問題,“不公平”、“不合理”、“暗箱操作”、“不如不搞”、“不干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聲音更是嘹亮的,群眾的熱情絕對是可怕的!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如做大做強非煤產業,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企業轉變發展觀念,明確發展的方向,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以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帶動產業優化升級,以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企業,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
觀念創新,為非煤企業打開快速發展之門
觀念是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它可以促成一項改革的成功,也可以將它扼殺在搖籃之中。說到底,企業的成敗主要取決于企業的發展理念。作為非煤企業的管理者首先要與時俱進,有創新觀念。其次,就是如何轉變職工的觀念。領導再新的觀念,必需由職工去執行,職工理會不了精神,執行起來就不力。轉變職工的觀念,一是要“引”。通過形勢教育,引導職工思想觀念的轉變。企業領導、政工干部講形勢與邀請專家講座相結合,充分發揮媒體作用與開展主題教育、討論活動相結合,引導職工積極更新觀念,轉變觀念;二是要“帶”。通過管理層、黨團骨干觀念的轉變,帶動職工思想觀念轉變。由于所處的環境、受到的教育、承擔的責任、接受的信息等情況不同,企業管理層與黨團骨干對改革創新更容易產生認同感,觀念更新容易一些。其言行往往對周圍的群眾具有影響和帶動作用。通過機關帶基層、管理層與黨團帶群眾,在潛移默化中使職工隊伍觀念發生轉變;三是要“激”。通過企業成敗典型的宣傳,激發職工思想觀念的轉變。通過宣傳正反典型,可使廣大職工充分認識到,成功企業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職工觀念新,企業思路新,充滿活力;而失敗以及被淘汰企業的職工觀念必然落后,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從而激發廣大職工的思想觀念不斷發生轉變,樹立自立自強、開拓進取的觀念。
突出技術創新,提高產業水平
產品是企業經營的核心,是企業生命力所在。要做大做強非煤產業,必須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力帶動整體發展,促進產業化產品優化升級。技術創新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一是引進新技術。結合現有產品采取具有技術含量高的單位進行外部聯營,以產業集群或產業鏈的方式對外招商。在外部聯營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商貿流通或其它產業聯營,形成多邊寬帶聯營格局,不斷提高自己產品技術含量;二是對專業技術較強的特殊行業,根據使用年限進行技術改進,增加使用年限。這就要在總結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減少頻繁大修,降低中間投入費用,使老機組煥發活力,創造新效益;三是把支柱產品的深加工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探索深加工技術,把現實的初級產品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盡快實現產品的優化升級,增強創效能力。四是大搞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合理利用固廢資源。五是高新技術的產業開發難度大,但可以抓住本省南方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加強信息收集,在相關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積極參與基礎設施、生物工程等產業開發。
管理創新,為企業自身素質強化升級
管理創新是全面創新的重要內容。徐礦集團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主要是非煤產業,而且非煤產業在“十一五”期間生產規模到效益規模將會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必須以管理為基礎,確保非煤系統效益的增長與壯大。企業管理創新一是戰略管理,這是企業長遠發展的謀化。集中研究發展戰略和策略,綜合系統管理、市場營銷、融資和財務、生產和操作、研究和開發、企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問題,以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二是扁平化組織。一個良好的企業,必須有一個良好的組織結構,非煤企業隨著發展其經營的范圍、產品范圍將逐漸擴大,形成跨地區、跨國界的經營已成為可能。過樣一來,過去那種金字塔型的管理組織結構就難以適應現代動態環境和經營的變化,扁平化組織結構應運而生。三是虛擬經營?,F階段企業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為了取得競爭中的最大優勢,只保留企業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功能,而將其他的功能虛擬化,通過各種方式借助外界力量進行融合彌補,其目的是在競爭中發揮企業有限資源的優勢;四是人本管理。最成功的企業里的管理都是真正面向人、重視人的管理。管理中讓員工自己控制自己的命運,表現和發展自己的才干,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感到工作有意義、有保障,依靠共同的信念來激勵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