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11:39: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心理學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目的 探討PBL聯合LBL教學法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神經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學生按照自然班級分為PBL聯合LBL教學組和LBL教學組,通過理論考核及問卷調查評價教學效果。結果PBL聯合LBL教學組的學生綜合解析成績和總成績均優于LBL教學組的學生,PBL聯合LBL教學組的學生對此聯合教學模式評價良好,認為此聯合教學法最能提高主動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論PBL聯合LBL教學法在醫學心理學專業神經解剖學的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PBL聯合LBL教學法;應用心理學;神經解剖學
應用心理學專業在解剖學教學的目標要求有其特殊性,要求其加強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學習。因此,我校于2010年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第一學年下半學期增設了神經解剖學這門課程。但由于神經解剖學內容龐雜抽象、名詞繁多、功能復雜等特點,它的“教”與“學”歷來都被認為是復雜和困難的[1]。因此,何種教學方法是較適合教授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習神經解剖學的,一直是我們近5年來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近年來深受重視的教學改革之一。PBL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與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相比,PBL教學法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自主學習以及組內討論來解決問題,這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2]。然而PBL教學法相對LBL教學法又有其缺點,比如LBL教學法較LBL教學法的課程內容含量較少,所學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又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等[3]。因此,PBL和LBL教學法各有利弊。根據國內外學者的報道,PBL和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似乎是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而如何根據專業的特點和授課對象的不同將PBL和LBL進行有機地、合理的結合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所要關注的問題。
本研究根據兩種教學方法的側重點不同,并針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特點,將PBL和LBL進行合理的結合,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進行神經解剖學的教學,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
對象以2014級醫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40人為實驗班,采用PBL聯合LBL教學法。2013級醫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42人為對照班,采用LBL教學法。兩班人數、性別、及年齡方面無顯著差異;兩班入學成績及入學后的系統解剖學考試成績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為保證教學的一貫性,兩班的總學時不變。LBL教學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使用多媒體課件、結合臨床事例對有關概念和內容進行闡述。PBL聯合LBL教學組首先采用傳統的LBL教學模式,利用22學時主要講述LBL教學組所教授的神經解剖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其后PBL聯合LBL教學組的學生隨機分為5個小組,進行18學時的PBL教學模式的討論課。討論課給學生提供6個病例,由老師收集和整理臨床病例,設置自學及提供相應的思考題。其中前3個病例是神經解剖學授課過程中常見的臨床病例,后3個病例涵蓋了神經解剖學、心理學診斷及心理學治療等內容。于課前一周將病例按小組發給每個學生,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認真閱讀教材,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查找相關資料和文獻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小組內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完成討論記錄和課堂發言提綱。在課堂討論上,各學習小組長將討論結果用PPT做演示匯報,全班同學可以向發言者提出疑問,小組長可單獨或連同同小組內成員一起解答疑問;此時,教師的角色起輔導作用,即傾聽、引導和啟發。最后授課者對各組匯報情況進行點評,并針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再次強調病例中所涉及的有關神經解剖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使學生對PBL教學思路清晰、提升信心。
3. 考核與評估
主要通過理論考試和問卷調查進行。兩組在課程結束后,采用相同試題考試,其中基礎知識部分占65%,綜合解析部分占35%,考試成績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總成績及綜合解析題得分分析。PBL聯合LBL教學組在課程結束后發放問卷調查表,調查項目包括8個方面,每項分別用贊成(有幫助)、一般、不贊成(無幫助)3個評價指標進行評價,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和觀點,無記名如實填寫。
4. 結果
理論考試結果見表1,對兩組學生的綜合解析成績和總成績進行統計。統計結果顯示,PBL聯合LBL教學組的學生綜合成績和總成績均優于LBL教學組的學生,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
5. 討論
近年來各高校就PBL教學法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實踐,可以肯定PBL教W在醫學教育中的積極意義。但由于專業、教學對象以及師資條件等因素存在一定差異,因此要求我們在PBL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中不斷探索,根據課程、專業、學生的不同探索出最適合的PBL教學方法。因此,我們根據本校醫學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神經解剖學教學中進行了PBL教學法的初步嘗試。
從以上結果看出,PBL聯合LBL教學組學生的綜合解析成績高于LBL教學組學生,說明PBL教學法可直接提高學生的綜合解析能力;PBL聯合LBL教學組學生的總成績也優于LBL教學組的學生,說明PBL教學法對學生的理論學習也有促進作用。這可能與PBL教學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關[4]。PBL教學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其教學過程中教師慢慢“隱退”,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支架與教練的作用。PBL教學法采用問題和病例討論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改變了傳統的“我講你聽,我做你看”的傳統教學方法,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PBL教學法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學習效果。
而且,從調查問卷結果可看出,PBL教學法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點以及溝通與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提高或促進作用。這主要因為PBL教學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在此過程中,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
然而,傳統的LBL教學法也是不可替代的。一是,課程學時有限。PBL教學法花在前期準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課堂學習。二是,學生背景知識有限。低年級學生由于還未接觸過多的臨床課程,對考試之外的背景知識尤其是醫學知識認識有限,如果完全用PBL教學法較困難,嚴重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LBL教學法不需要學生有很多的背景知識。三是,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由于我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缺乏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如果不能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完成角色的轉換,很多學生將會難以接受新式教學方法。
同時,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PBL教學法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并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教師在PBL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奏。此外,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這樣才能規劃好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此為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提[5]。
綜上所述,PBL教W法在神經解剖教學中的確有一定的優勢,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大知識范圍、提高學習效果等方面優于LBL教學法;但是完全舍棄LBL教學法,全部使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也是不現實的。正確的做法是在LBL教學法基礎上合理使用PBL教學法,充分發揮二者的優點,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PBL聯合LBL教學法要求授課教師在備好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還要根據專業和授課對象的不同備好學生素質、心理心態、科學背景、展望等方面的課程,才能達到PBL聯合LBL教學法的最佳效果??傊?,PBL聯合LBL教學法在醫學心理學專業神經解剖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應用與推廣。
編者按:黑龍江省高等教育質量研究基地圍繞“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以提高黑龍江省高等學校質量為主線,以為省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為己任。多年來,依托黑龍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平臺,圍繞“三個服務”的宗旨,以“院校研究”、“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和“創新創業教育”為主題展開了扎實的基礎性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本欄目將連續刊發基地各研究團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期待為龍江高等教育智庫建設作出貢獻。
摘 要:目前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由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三個部分組成,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文章從實踐教學的特點出發,依據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目標,以“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為例,以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為宗旨,探索應用心理學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特色,培養綜合性與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心理咨詢與治療
目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實驗課、實習以及畢業設計三個方面。實驗以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為核心進行基礎實驗、驗證性實驗,忽視綜合性實驗以及應用性實驗;實習主要以見習為主,將原有的抽象的理論描述上升為實物的見證,W
生沒有親身實踐,缺乏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畢業設計是學生親身實踐的一個環節,很多學生應用實驗室進行實驗,抽取被試進行個案研究與群體研究或發放問卷進行實證研究。事實證明,僅靠畢業設計一項實踐活動,很難達到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目標,學生在就業中更加凸顯其實踐技能的欠缺?!?1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發現,40%的專家認為心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專業訓練狀況不達標,“缺乏實踐,缺乏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心理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與質量。學生步入社會也驗證了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銜接之不足的問題。理論知識講授灌輸痕跡明顯。基于畢業生的反饋及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探索多途徑、多渠道培養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如課堂教學演練、社會實踐服務與服務社會等相結合,力圖構建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多維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實踐教學在應用心理學專業中的定位
(一)應用心理學的實踐教學
應用心理學的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其應用性,是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進行的、學生親身體驗的一系列實踐活動[1]。它既包括使學生在理論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探索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而開展的基礎實驗、演示實驗、驗證性實驗,也包括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能力而開展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還包括學生以學以致用、走向社會為宗旨的社會實踐活動(也稱實習)以及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而進行的畢業設計。
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目標應與現代社會的人類生活發展需要有機結合,充分體現其實踐性、綜合性以及應用性。注重“寬基礎、巧創新、強應用”,培養社會急需的具有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依據這一培養目標,形成以“實驗教學為基礎,課程與專業實習為補充,校外見習為延伸,畢業實習與設計為重點”的系統化的實踐教學總體框架。
(二)實踐教學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地位
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目前社會對心理學人才的需求為指導,培養為社區、企業、學校、司法等部門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衛生、心理素養維護等應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實驗教學在心理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應用心理學的學科性質決定其應用性的不可或缺性,是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素質的首要特征。學生在掌握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下,更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實踐體系課程設置中,要充分體現社會對該專業人才需求的前瞻性。調查表明,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在應用技能方面出現“瓶頸”現象。其實踐能力的殘缺制約著其服務社會的水平,嚴重影響學生的就業、成才與發展。因此,加強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特色的探索,在市場就業競爭中彰顯實力,也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本身得以強勁發展的根基。
二、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特色探索
目前,心理學實驗摒棄原有的心理學教學實驗中以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為主,忽視綜合性、設計性與應用性實驗的方式,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以“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為例,學生用一學年的時間學習這門課,理論學了很多,但依然不能獨立接待來訪者,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如何減少這類現象的發生?自2006年起,我們著手實踐教學的整體框架的研究,致力于專業特色的探索,努力開展實踐教學,使學生在校期間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豐富完善,通過不斷地實踐、模擬、演練完善自身的操作水平,為做一名稱職的職業心理工作人員,構建和諧的社會奠定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課堂教學
以實踐教學理念推動理論課程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將授課班級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三個人,一名作為求助者、一名作為心理咨詢師、一名作為觀察者進行案例演練,每次演練時三人角色可以互換;將課堂教學時間分為三份,用一份的時間做學生案例演練、觀察點評,兩份的時間做教師理論講授,每次下課前給學生留案例演練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討論、收集資料、預演。案例演練內容需要應用上一次課堂理論,既豐富了課堂理論,使理論更好地被學生吸收、消化、理解,同時使學生明晰所學理論的應用價值與應用技術、技巧,有
效地將理論與實際演練相結合,提高演練效果。演練結束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談感想,教師點評、督導。
(二)實驗教學
將實驗教學從理論教學體系中剝離,形成獨立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有獨立的實驗教學大綱、編制專業的實驗教材,將實驗考核成績納入學生的學業成績中。教師指導學生撰寫《實驗指導手冊》,學生親身體會每一個實驗項目,依據自己的實驗項目對操作程序、注意事項、操作技巧等要素進行描述,指導手冊有助于豐富實驗內容,進一步完善實驗過程,并且可以為下一年級的學生提供可借鑒性理論與操作參考。該課程體系可增強學生實驗教學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生的探究、合作與創新能力,使他們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技能。
實踐中,將咨詢關系的建立、系統脫敏、認知治療、內觀療法、沙盤療法等融進課程體系中。學生運用模擬咨詢臺,真正體會咨詢的場景。授課教師、實驗教師或實驗助手可以在實驗室小組之間走動,既便于個別指導,又有效節省重復實驗所需時間。實驗全部過程采用多媒體錄像,學生可以針對疑難問題和診斷難點或咨詢技巧反復播放錄像,尋找問題解決的切入點。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好的實驗項目作為樣板,播放給下一屆學生。教師督導、案例研討、學生重復播放,細細品味,使自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術更上一層樓。
(三)實踐教學
課堂演練與實驗教學演練與現實的實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還需走出去,進行校外實踐教學,深入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兄弟學校、精神衛生醫院等。如同理論教學一樣,每天安排具體實習內容,制訂科學的、有效的實習計劃,安排實習任務,制定實習考核標準,如撰寫相應篇幅的咨詢手記,初診接待幾位求助者,走上v臺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以及走進中小學生群體進行團隊輔導等,使學生的校外實習真正發揮其效用。在原有的理論與實驗教學基礎上使其實踐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提高學生的實際實踐能力, 使學生不再成為實習機構的負擔,能夠真正將實習機構當作社會的一角,為實習機構提供人力援助,實現學生、實習機構雙向共贏結局[2]。
(四)社會服務
以學生為主體,依托“心理咨詢與治療”實驗課程,提高實驗室的社會利用價值,定期對社會公眾開放。如六一兒童節為小朋友進行心理測評、生命教育宣講;教師節為心理健康高危人群開展減壓宣傳、為中高考學生進行考試焦慮調適、為殘疾人朋友服務以及為邊遠地區進行心理支教等。將實驗設計、實驗功能應用于社會,同時使實驗儀器設備得到充分的利用,提升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合理整合資源,發揮專業特色,為社會服務,既鍛煉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為社會提供專業援助,學生在社會服務過程中不斷成長。這為構建和諧社會、民眾平和穩定的心態提供保障。
效仿國外一些高校的做法,使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去為社會服務100―200個學時,在服務這段時間,可以使學生的理論充分應用于實踐,使他們真正體會應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感受。將高校學科發展與建設同社會服務發展融為一體,滿足社會發展對當代大學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也可以同企業以及中小學等合作,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心理援助。企業員工心理援助、中小學生考試焦慮調適、職業壓力緩適,員工婚姻家庭、子女關系協調等。這些都是在“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實驗中體現的項目,都可以走向社會,為社會服務,與企事業單位簽訂長期的合作項目,提升實驗室的社會價值。將心理實驗同社會緊密結合,使其科研成果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
(五)形成課程群
以“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為核心,構建應用心理學課程群框架。將人格心理學、健康與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學校心理衛生學、女性心理學、性心理學以及特殊群體心理學等課程融入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課程群教師全員參與,全過程、全方位推進整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形成專業化的合作平
臺,為實踐教學服務。
三、結語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規劃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實踐證明,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凸顯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養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基于課內與課外的緊密結合、校內與校外的相互配合,以實踐教學推動教師理論課程的講授與課堂教學設計,提升專業特色,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既有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摘要:《學前心理學》是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具有基礎性、指導性和應用性的作用。目前高職院校《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過于偏重知識系統性輕應用性、重老師的教學輕學生的學習等特點。要提高其教學質量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態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課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學,樹立學生的科學教育觀;強化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學前心理學
一、《學前心理學》的課程性質和地位
《學前心理學》是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具有基礎性、指導性和應用性的作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獲得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并能依據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指導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為學習后續專業課奠定基礎。
通過該課程教學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學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及研究方法。
2.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表現及特點的基本知識。
3.掌握學前兒童注意、感知覺、記憶、想象、思維、言語、智力、創造力、情感、個性和社會化等方面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的知識。
4.掌握學前兒童游戲、學習等活動心理的發展。
(二)職業技能目標
1.能運用學前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區分不同年齡段具體幼兒的心理特征。
2.初步具備根據幼兒心理特征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以及培養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能力。
(三)素質養成目標
初步形成對幼兒的喜愛之情,培養研究幼兒心理及行為的興趣,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為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打基礎。
二、當前高職院?!秾W前心理學》教學現狀
《學前心理學》課程性質以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該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相適應的職業技能和能力,為將來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因為本門課程知識較為抽象,使得當前高職院校《學前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的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課程教學重理論講解而輕實踐能力培養。一方面,從學時分配上來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相對于理論教學來說,實訓學時遠遠低于理論學時。另一方面,課程實訓環節比較薄弱,形式比較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較少。
第二,課程教學注重知識系統性而輕應用性。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忽視知識的應用。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理論學習的難度,又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具體的實際工作相脫節。
第三,課程教學偏重教師教而輕學生學。教學方法上重視教師“教”的主導
作用,相對忽視學生“學”的主體性,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學的狀態,積極參與和互動較少。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導致畢業生一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又由于所學理論與實際脫節,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能和能力支持,表現出人適應困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如何根據幼兒教育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進行《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建立突出專業技能、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訓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函待解決的問題。
三、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目前,《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已引起高職院校重視,但從總體上看,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過分注重學前心理學知識的教授以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對學前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和分析幼兒園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較少。針對以上問題,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升《學前心理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態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學生真正熱愛和學好學前教育學,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見習,體驗幼兒園的生活,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書本理論知識,真正充分認識學前教育學的價值,進一步明確學習學前教育學的目的,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真正認識到學習學前教育學重要意義,增強他們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目的,與學生雙向互動的良好師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善于傾聽不同意見,讓學生共同參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和觀點,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樂學、好學。
第三,課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學,樹立學生的科學教育觀。為學生展現典型案例,可配以圖片或文字,盡量形象生動,一步步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自覺獨立思考問題,從而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
第四,強化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把幼教理論知識融入幼兒的真實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增設教學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模擬練習,如: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布置班級環境;組織學生表演智力游戲;根據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時間,積累經驗,提升教育技能。學生實習的內容可包括幼兒園每日生活的觀察、對幼兒及教師行為的觀察、觀察幼兒教師的互動環節、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怎樣開展幼兒游戲等。學生在實地觀察可以對幼兒園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與幼兒的接觸,發現自身的幼教興趣點,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摘 要:在國家創新創業背景下,針對教育領域中人才培養的供給側實際需求如何改革當前我國心理學專業人才向創新實踐取向的培養目標已經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從雙創背景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出發,著重從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育資源三方面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上,從改革的視角提出心理學專業創新實踐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現路徑和方向。
關鍵詞:雙創;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
一、建設目標
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發展戰略,以育人為本、服務為宗旨、就業創業為導向,深入開展心理學本科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當前經濟供給側改革的轉型期,針對于心理學專業本科生而言,雙創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顯得尤為重要,這成為培養心理學本科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徑。由此,心理學本科專業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的能力結構需求調查等行動研究,探索實戰為主、理論為輔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按照“創新創業特色專業”的專業改革思路,重構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以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為抓手,突出實踐教學,運用案例分析和項目訓練教學法實行模塊式教學。以雙創教育改革為推力,拓寬專業視野,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和自主創業的主動性,最終實現“學中創、創中學、學創相長”的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二、建設內容
1培養方案
2016-2017學年開始,心理學本科專業新生實施新的培養方案,新培養方案突出并旨在推進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密切融合。培養方案中理論教學學分占比60%,實踐教學學分占比40%,實踐教學學分中創新創業學分占比50%,每學年創新創業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不低于10%。以學分銀行的方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技能大賽等活動以及自主創業、、課題研究等活動均可折算。
為創新創業學分。同時,實施彈性創新創業學分制度,放寬培養方案中創新創業學分占比上限,允許學生超額的創新創業學分與理論教學學分互換。此外,實施彈性學制,為創客大學生開設綠色通道,包括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最長修業年限(含休學)八年。
2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中的關鍵環節,優化課程體系、革新教學方法,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核心。以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與雙創能力培養為引導,積極推進專業課程教學,完善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使課程體系設置從傳統的就業教育向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轉變,重點建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消費者行為分析與用戶體驗、心理咨詢與輔導三大創新創業課程群。在前兩學年開設三大課程群的基礎必修及選修課程,理論教學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專業技能與實踐教學課程包括《心理統計學》、《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SPSS應用》等。后兩個學年逐步開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消費者行為分析與用戶體驗、心理咨詢與輔導三個方向的實踐類必修及選修課程。其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群包括《人力資源發開》、《人事測評》、《組織行為學》等;消費者行為分析與用戶體驗課程群包括《廣告與消費心理學》、《公關心理學》、《人機交互設計》等;心理咨詢與輔導課程群包括《咨詢心理學》、《異常心理學》、《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
模塊化理論課程以動態階段性學習來實現。本科一年級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采用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在課前給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關的材料,采用問題啟發式、類比討論式、內容專題式等教學方法,積極促使學生對概念和原理進行準確理解;本科二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本科三、四年級進行建構性學習,第三年開始接受創新創業式應用技能類課程的學習。在雙師型教師和創新創業導師的指導下,以學生職業興趣為中心選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消費者行為分析與用戶體驗、心理咨詢與輔導三個方向進行一系列職業技能訓練、模擬創業設計競賽以及合作協同式自主創業項目,力求實現每位畢業生在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上精準就業創業
3教育資源
雙創教育需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資源為依托。課程資源、實踐資源、平臺基地等教育資源的協同整合,統合孵化、培訓、實踐等立體化功能,有利于增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與意識,激勵并引導學生自主創新與創業,以實現心理學專業畢業生迎合于供給側改革而順利就業創業。一方面,建立心理學專業創新創業課程資料庫,注重收集或編制與時俱進、實用、科學的教材資源;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整合實踐資源,建設創新創業平臺和孵化基地,充分利用福建省自貿區和福州新區建設契機,輻射福州地區企業、中小學和特教學校以及司法系統,與校外企事業單位共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消費者行為分析與用戶體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兒童行為矯正訓練等合作基地,確保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均能結合專業知識和技能開展多樣化、個性化的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三、改革途徑
1.良好師資隊伍:
本專業共有專任教師10人,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其中擁有碩士學位9人,博士學位1人,現已初步形成由不同年齡、職稱及學歷層次的骨干教師組成的教學和科研梯隊。同時本專業重視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形成了一支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的教師隊伍。一方面,鼓勵中青年教師參與實踐教學培訓,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有雙師型教師5人,占專任教師的50%。
2.扎實的理論功底和教學經驗:
本課題參與者相關教師均具有普通教育學和教學論等理論層面的積累。在長期教學過程中,采用互聽互評方式以及走出去方式觀摩并參觀多所重點高校心理學專業建設成果和教學設計,擅長在課程教學中使用啟發式策略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專業興趣,積極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通過理論和實踐并重的指導教學思想,按照分層次、分模塊的思路培B出可以勝任并從事科研、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和心理咨詢等方向的優秀人才。
3.厚實的教改成果積累:
目前,課題組成員已完成一項校級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建設,三門校級精品課程《普通心理學》、《普通教育學》和《人格心理學》的網絡開發。相關教案設計有一項被評為校級優秀教案。經過十余年對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探索,有四篇教改類與國內核心刊物,約十余篇教改類于大學本科學報。
4.特色實訓基地為實踐教學支撐:
目前,本課題組有關成員主要負責校心理咨詢中心的維護與運營、校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基地以及校兒童發展中心與終身發展中心的開展。在專業實踐教學方面與華僑中學、龍華職業中專、元樵中學、實驗二小、福清監獄、莆田監獄、市法院以及相關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均建立長期的校企專業實踐基地,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重要平臺保障。
5.齊全的教學設施為保障:
本課題所開展的日常教學活動均配有普通心理學實驗室、心理測量實驗室、專業行為實驗平臺和團體輔導中心。一系列教學專用測量與實驗軟件以及硬件設備為本課題有效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同時,通過大學生創新課題和畢業設計,在相關教學實驗室和平臺均對專業研究方法的訓練提供重要保證。
6.專業技能活動為擴展:
經過十多年心理學專業建設和發展,本課題組骨干教師定期為入學新生開展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講座、專業讀書交流會和考研就業講座等多種形式的專業輔導,通過舉辦一系列專業技能比賽,如心理咨詢模擬大賽和心理劇大賽,為學生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作出重要平臺支持。
四、具體改革方案
1.制定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和制定工作做大量的準備。首先,組織教研室全體教師對2016級心理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修改和制訂進行認真的研討。其次,回訪往屆畢業并已經工作的學生,聯絡用人單位相關人員,收集他們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和看法,作為專業培養方案的修改和制訂的參考。最后,走訪兄弟院??疾鞂W習創新創業教育的寶貴經驗,與相關創業教師深入交流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學分學時等情況。
2.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
首先,開設創業課程群。在現有基礎上,加入創業實踐環節,并將其納入到學生必修學分里面。其次,開設專業理論、研究方法、學科前沿等方面課程,不僅可以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理論指導,也為提高了學生參與課題研究的能力,進而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再次,修訂相關的教材。鼓勵任課教師編寫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二者融合的教材,以更好的服務于教學。最后,不斷引進服務地方經濟新的課程。如《海外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專題》課程,擴充教學內容,構建完整的納入創新創業知識的課程體系。
3.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
對接社會教育資源、創新創業資源與產業人才需求,構建創業孵化平臺等支持環境,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成效。一方面整合校內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首先,推動學校加大投入,學校可以通過實驗室模擬仿真、創業模擬大賽,依托虛擬仿真技術,打造全產業生態環境和產業鏈,深度模擬企業創業、企業經營的全過程,為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提供硬件基礎和軟件環境。其次,在現有心理咨詢技能大賽、心理劇大賽以及創業管理競賽的基礎上,豐富教育形式,例如創業法律法規講座、創客素質拓展訓練、產學研轉換、項目孵化、短期校外創業、案例參編、故事訪談、微電影等。另一方面整合校外創新創業教育資源。首先,依靠本專業校外實訓基地豐富的行業資源,與企事業單位合作構建創業孵化平臺,嘗試校企共同培養模式。繼續利用校內已經設立的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心和校外的福建捷聯電子有限公司創業孵化基地,為心理學本科專業等專業大學生創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支持平臺。其次,推動學校借助校友、社會關系等手段吸引資金,利用國家相關的扶持政策,嘗試建立“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融合”的示范基地,為學生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奠定資金基礎和推廣平臺。
4.打造“專業+創業”的師資隊伍
大力度打造“專業+創業”的師資隊伍,促進兩類知識體系的融合,專業教育側重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創業教育則側重于創業能力、創業思維等的培養。一是,加強“雙師型”專任教師的培養,鼓勵45歲以下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或者定期去相關部門進行實踐培訓,多個渠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創業知識。二是,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實施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提升計劃,每年選派專業教師參加省級組織的創新創業教師專項培訓,形成創新創業教學團隊,將具有專業優勢和創業知識的教師組織在一起,通過設計專業課程環境和實踐創業環境來共同完成課程的傳授。三是,鼓勵教師開展校企橫向合作項目,擔任創新創業教育導師,指導學生應用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舉辦創新創業交流會、指導扶持大學生創業實踐等活動,做到教學相長。四是,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友、學校教師等社會網絡關系,落實學?!半p百計劃”,聘用企業行業專家,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和創業素質。
5.優化考試考核方式
首先,深化考試考核內容方式和成績評價機制改革,建立多樣化、多元化的成績評定體系,滿足不同類型的課程的考核需要,同時注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考試形式改變,促進創新能力提升,支持應用型人才培養。其次,將實踐性考核和理論性考核相結合,探索基于過程和結果的雙重考察。在專業課程學習時,將專業理論與創新創業實操融合在一起,重點考核學生應用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實操能力。例如在模擬企業員工招聘中運用人事測評等綜合專業技能,要求學生成功將不同崗位需求與人力資源供給成功匹配對接。與此同時,還可以采用加分項等方式,如參加創業大賽、進行創業實踐等形式。這種考核方式既考察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能夠有效的把握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6.建立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
首先,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學團隊的核心作用,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在傳統課堂中融入創新創業素質能力培養。開展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項目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構建適合不同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體系。其次,修訂教學大綱。專業教育融合創業思維,在現有實訓實踐環節、創業孵化中心、專業技能大賽等形式的基礎上,豐富教育形式,將校園、創客空間與企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聯合在一起,例如舉辦創業專題系列講座、貿易相關企業對口培養、校企聯合培養、與貿易相關企業聯合開展競賽、產學研轉換、項目孵化、短期校外創業、案例參編、故事訪談、微電影等。最后,任課教師將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進行互動合作、探究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創新創業靈感。積極鼓勵教師面向行業企業承擔課題,引導學生參加科研項目和技術鉆研,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摘 要:心理學專業是一個新興而前景廣闊的本科專業,為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實踐人才,應在專業建設中結合自身與當地發展實際與教育部頒布的有關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將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確定為“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針對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課程零散、龐雜、課程銜接不連貫,課程間整合混亂、課程內容陳舊,講授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基于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提出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設想及其內涵的六個方面,并就相應的實現途徑進行了探討。
一、建構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內涵。
目前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得到重視和應用[1],基于近年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建構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是化解學生專業學習困境的必然途徑[2]。所謂“立體化模式”,是相對于傳統人才培養的的單一化、平面化而言的,“立體化”具備多維度、多角度、多層面和多方位的內涵[2-3],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即打破傳統高等教育偏向知識灌輸的單一模式,基于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為基礎,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現代教育思想特別是系統論教育思想為指導,強調要全方位地調動各個教育、教學環節諸要素如人才培養目標、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教學手段與方法、教育途徑、教育評價等并進行立體化設計以形成有機統一的綜合教育體系,努力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緊密圍繞培養目標,采用課內與課外、課前與課后、校內與校外、現實與虛擬(網絡)、國內與國外多維一體的學習策略,展開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各項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風格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提高[4]。
二、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內容。
1.完善培養方案,優化課程模塊,奠定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基礎。
根據專業的發展趨勢與學生發展需求,按照學院對地方院校人才培養規格的定位,我們分階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相應對專業課程體系作出調整和完善,把課程模塊分為: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實訓課程等五大立體化模塊,逐步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比例(占30% 以上) [5]。
圍繞課程體系的確立,逐步選擇有條件的課程建立立體化教材,實現課程內容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學輔導書和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網上電子習題和心理學案例分析、輔助教材等教學資源。
2.教育理念的立體化。
教育、教學的理念涉及到教育目的觀、師生觀、教育教學過程觀等多方面的基本認識。應用心理學立體化教育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學活動和心理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突破原來以課堂理論知識灌輸為主,而不是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為主的設計思想和體系,向突出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培養的方向改變。特別是,立體化教育認同教育過程中存在雙重主客體的觀點: 即認為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同時又互為認識和學習的對象(客體)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應有著多向立體的學習信息的交流與溝通,而非僅僅是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單向灌輸。
3.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立體化。
大學傳統教育教學采用滿堂灌的單一授課方式。立體化教育教學則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立體化教育、教學方法應具有挑戰性、啟發性、靈活性、激勵性、反饋性等多種特征?;谶@一理念,我們堅持探索和借鑒的特色教學方法有:“元問題提問”環節、“5 分鐘老師”制度、研究性教學法、研討式、案例教學、體驗教學法、基于反轉課堂的PBL等,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聽課熱情更高。
4.教育教學手段的立體化。
課堂教學手段的立體化。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多數課程都能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增強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朔鹘y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的不足,極大地拓展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分析與討論,真正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和諧課堂。
課外輔導方式的立體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實現課堂教學與網上輔導相鏈接提供了方便,克服了傳統的課外輔導方式單一化的局限。如通過網絡可以實現對校內外心理學專業課程網站資源的鏈接,學生可以十分方便地隨時學習各網站上的有關教學內容、學習輔導材料、知識擴展材料、課程錄象等。師生通過 e-mail 的方式進行打破時空的立體化指導、學習督促和交流。
5.課外輔導與實踐活動體系的立體化。
W生分層化、多樣化教學輔導。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分別來自文科、理科高考背景,在學習基礎、將來發展取向、學習興趣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因此要重視讓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自由結合,注重發揮全體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優勢,克服弱勢,在教師的引導下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課堂教學與課下自學相鏈接。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學生的自學內容。課外自學包括預習、復習和自主學習。自學材料包括參考書、期刊、專業書籍、網上資源等,鼓勵和指導學生搜尋有關資料,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利用網上資源和圖書館等其他有效信息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這樣,既能避免傳統教學“一刀切”的弊端,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又能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外活動相鏈接。在實踐教學方面,力圖使實踐教學體系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專業學習的需要,注重分層、多樣化、立體化協調發展,以利于培養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力求形成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分層立體化建構,包括:通過實驗室模擬實訓課程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校內實訓場所(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實驗室、團體心理訓練室等) 的課堂教學開設應用技能課程,通過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的撰寫與研究提高綜合應用能力等;并且,建立和完善較為全面的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分層、多樣化建構。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
6.課程考核與教育教學評估的立體化。
課程考核是教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實施的調控棒??梢圆扇嵭小捌綍r成績 +期中成績+ 期末成績”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 20% ~30% 考分來自平時作業、課堂發言、實踐活動的參與等平時成績; 70% ~ 80% 來自期中與期末的理論與技能考試(有閉卷、開卷、半開卷、課程小論文、實驗報告、實驗設計等方式) 。同時,可以嘗試打破追求標準答案的靜態考評模式,倡導動態的多層次、多樣化考評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學生互評與老師評價相結合,既體現評價的共性,又體現評價的個性。
三、心理學本科專業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實踐情況。
1.以模塊化課程設計為依托,分階段有序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參照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我們在理論課程體系中構建四個不同層面的模塊式課程:通識課程、基礎導論課程、專業導論課程以及方向性選修課程,每一模塊中又包含不同層次的課程。
模塊化理論課程以動態階段性學習來實現。本科一年級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采用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在課前給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關的材料,采用問題啟發式、類比討論式、內容專題式等教學方法,積極促使學生對概念和原理進行準確理解;本科二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本科三、四年級進行建構性學習,第三年開始接受應用技能類課程的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外來信息,而是主動地對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在教師和他人的協助下,以共同解決問題的活動來建構知識的意義。采用建構主義的方法教學,激發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2.以專業實訓和校園特色專業活動為落腳點,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我們通過前期調查學生的專業興趣和社會市場的需求特點,根據不同年級和課程性質設計不同的校內技能實踐活動,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應用。此外,我們也開展了研究型實踐教學。此環節以導師制和互助學習圈為平臺。在雙向選擇方式確定的指導教師指引下,通過前期調查、研究設計、統計分析、論文撰寫等科研訓練過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指導高年級大學生以興趣小組為單位,在導師指導下,積極申報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積極參與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及心理沙龍,并將其作為一項常規性、基礎性、特色性的工作,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精神、自主的科研意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同時,我們也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分層式多樣化校外實踐教學體系。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這項工作僅僅靠一兩個實踐教學基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為保證心理學專業學生校外見習、實習的效果,目前已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層次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梯隊。、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指導本專業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學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了多種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特殊教育學校支教活動、四川地震災區心理援助等。
3.自主學習力與積極人格培育并重,在人才培養各個環節,融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
積極人格對學生全面發展有重要的決定作用。積極人格的功能使學生對自我認知更完善,這有助于有效的處理自身與社會文化環境所產生的問題,能促進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較高的情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情緒整合能力發展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在情緒發生變化的時候從多個角度看問題。這一思維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我們通過開設大學生幸福課有效達成了積極人格培養的目標。一是通過理論講授讓大學生形成對積極人格的認知;二是通過素質訓練讓大學生感悟與增強積極品質;三是通過主題討論讓大學生理解幸福的真諦;四是通過心理測評讓大學生了解幸福感狀況。
4.以“雙師型教師”與校外導師建設為智力保障。
在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下,教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這就要求專職教師在掌握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和熟練掌握計算機和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相關應用性知識和技能。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我專業部分教師已通過參加專門的心理學師資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以上證書、主動服務社會。并且,積極鼓勵本專業教師以各自的方向專長與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服務需求相對接,深入一線開拓專業理論方法的應用,又為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提供豐富而詳實的案例e累。此外也重視通過立體化的教學評估體系來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包括學生信息員評教、問卷、座談、網絡評教、教師自我評教、專家評教等方式,評價內容既包括教學,也包括教師科研、實踐能力、育人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我們也吸收了多位有心理學應用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來充實師資隊伍,他們廣泛分布于企業管理與市場營銷、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等領域。通過專業講座、心理沙龍和專題討論會等形式服務于學生專業理論與技能提升,并開闊了專業視野。
四、總結
心理學專業是一個新興而前景廣闊的本科專業,為更好地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實踐人才,在專業建設中,我們結合自身與當地發展實際和教育部頒布的有關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將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確定為“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針對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專業培養方向不明確、課程體系不科學,課程零散、龐雜、課程銜接不連貫,課程間整合混亂、課程內容陳舊,講授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基于專業建設的行動研究,提出心理學專業人才立體化培養模式的建構設想及其內涵的六個方面,并就相應的實現途徑進行了探討。
隨著立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理念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不斷實踐,心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也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到較高水平,廣泛分布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市場營銷、用戶體驗、心理咨詢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司法與犯罪行為矯正等領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評價較高。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共計50余人考取碩士研究生。通過四年系統的專業學習,絕大多數畢業生獲得心理咨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家庭婚姻治療師以及育兒師等崗位的專業技術資格認證,并具備相應方向的專業操作技能。通過十余年不斷積極夯實專業基礎,加強學科建設,凝練學術方向,打造優勢特色,已初步將心理學本科專業建設成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層次較高的專業學科。
摘 要 衛生管理類專業有著特定的培養目標,管理心理學作為衛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有其特殊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衛生管理類專業管理心理學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師隊伍、教材和教學機構建設、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應當從精選課程內容、加強教師隊伍、教材和教學機構建設、引入先進教學模式、加強教學設計等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加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衛生管理類專業 管理心理學 教學設計
管理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它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的一門科學,是使用管理學、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倫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原理,以人的心理行為和人際關系、人的積極性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綜合性科學,同時也是一門邊緣學科。①它具有內容廣泛、應用性強、綜合性強等特點。
以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規律作為研究主題的管理心理學,成為培養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必修課,為后續專業課程的講授提供基礎知識儲備,為管理類專業學生培養起基礎鋪墊性作用。目前全國各類衛生管理專業均已開設這門課程。
1 管理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種種原因,在衛生管理類專業管理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和課程建設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課程內容與實際培養需求相脫節
在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的教學中,已經有了相對比較明確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為主,容納了心理科學和管理學的新興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衛生管理專業的特殊性和特定培養需求,需要管理心理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和考評標準等各個方面予以特別對待,將學科內容與衛生管理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在一起。然而,這一點在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課程建設中并沒有明確體現,有很多衛生管理專業雖然開設了管理心理學,卻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在課程建設等方面投入有限,忽略了衛生管理這一專業的培養要求,沒有突出衛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和側重點,使得管理心理學在衛生管理類專業的課程建設中特色不突出,與實際培養的需求相脫節。
1.2 教師隊伍、教材和教學機構亟待建設
由于其特殊的學科性質和專業特點,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對教師隊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在在衛生管理類專業承擔管理心理學教學任務的教師隊伍,大體上有以下三種。一是專業背景為心理學的教師,此類教師心理學知識基礎牢固,但對管理學、衛生學、醫學、醫院管理學等領域涉獵不多。二是專業背景為管理學的教師,此類教師對管理理論和實踐理解深刻,但缺乏心理學、衛生學、醫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三是由心理學、管理學等之外的其他專業轉過來的教師,此類教師半路出家,學習幾本教材之后就開始講授管理心理學,問題更加突出。這三種背景的教師隊伍在課程講授中都有各自的短板和缺陷,一致之處就是對衛生管理的對象――醫學、衛生學等知識的缺乏,課程講授中勢必缺乏與衛生管理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和閱歷。
管理心理學開課歷史不長,教材選擇和建設比較落后,突出的缺點就是缺乏針對性。從教材選擇上看,開課的醫學院校大部分使用的是通用的或者是適用于公共管理或企業管理專業的管理心理學教材,其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共通性,在各專業講授中都有一定的適用性,但畢竟是針對企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的,不完全適用于衛生事業管理,更沒有概括和分析衛生管理中的心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缺乏針對性。從教材建設上看,現在還缺乏一部公認的、較為全面完整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衛生管理專業使用的衛生管理心理學教材,教材建設也較為落后。
從教學機構和管理體制上看,很少有衛生管理類專業單獨開設管理心理學教研室,管理心理學教師有不同的歸屬,有的歸于管理學教研室,有的歸心理學教研室管理,有的甚至由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或者基礎醫學院管理,這種不確定的教學組織和機構歸屬,會直接影響管理心理學課程的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也使得此門課程在醫學類院?;蚬芾眍愒盒V腥狈σ欢ǖ脑捳Z權。
1.3 教學模式與專業性質要求的實踐性相脫離
在管理心理學的教學實踐中,一直是以傳統的課堂講授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主要采用講授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講解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課堂中被動接受知識,實踐性、自主性都較差。這樣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與衛生管理專業所培養的管理類人才的實踐需求是脫離的。任何管理類專業,都要將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在教學模式選擇中也要側重管理能力的培養。然而,大多數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只局限于理論的闡釋和概念的理解,而輕視使用理論來分析管理中的具體問題,管理心理學理論的實踐性被忽略了,衛生管理專業所要求的能力培養的目標也被忽略了。學與用相脫離,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懂理論,卻缺乏實際管理能力,無法適應現代衛生管理領域的需求。
1.4 教學設計忽視學生參與,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教學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時,必然會導致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講授方式。雖然大部分院校已經引進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無法充分開發其功能,沒有能在根本上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只是將原來的板書變成了可以翻頁的、事先準備好的電子板書,沒有根本上改變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定位。這種教學設計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處于從屬的地位。這樣忽視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學習方式,未能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意識淡漠,缺乏思考的主動性,無法鍛煉學生主動思考、探尋問題答案的能力,使得學生慣于接受而惰于質疑,慣于記憶而惰于思考,最終只能形成單調、片面的知識,而無法吸引學生主動的參與,更談不上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發展。也正為如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最大程度的挫和壓制了。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學習效果不理想。
2 管理心理學教學設計與創新探討
為了解決當前衛生管理類專業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筆者在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借助課程建設專項課題的契機,從衛生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和需求的基礎上,結合管理心理學的學科特點,提出如下幾個在教學設計和創新方面的建議:
2.1 精選和不斷更新課程內容,使其貼近培養需求與目標
首先就是要根據衛生管理類專業的實際需求和專業培養目標,結合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精選課程內容,形成與衛生管理實際問題緊密結合的、適合衛生管理專業學習的、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結合不是要改變管理心理學的學科系統,拋棄學科基礎知識,而是在課程重點講解、示例分析、案例選擇等各個方面,更多選擇貼近衛生管理實際的內容,側重衛生管理專業的性質和培養目標,特色突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目的性更強,更易于理解,從而更易于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
其次還要根據衛生管理實際的變化和衛生改革的推進,不斷更新和替換教學內容,適時替換陳舊教學內容和理論知識,修訂和更新新興知識、熱點內容,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滿足時代需求。
2.2 全面開展教師隊伍、教材和教學機構建設
首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現有師資隊伍的基礎上,要重點加強教師融會貫通管理心理學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其基礎理論和知識來源于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更是要包括衛生學、醫學、預防醫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因此,衛生管理類專業管理心理學的講授教師一定要具備融會貫通相關學科知識的能力。另外,還要加強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也是一門著眼于學生管理實踐能力培養的學科,因此,講授教師也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教師在講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加強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加強課堂講授知識與衛生管理實踐的結合,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的參與,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
其次,要選擇或者編寫合適的衛生管理類專業專用的管理心理學教材?,F在世面上已經有了具有一定針對性的衛生管理類專業的管理心理學教材,可供教師進行選擇。但是現在這類型教材還缺乏認可度,依然還缺乏一部公認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衛生管理心理學教材。那么有條件的教學單位,就可以自行編寫一本具有中國衛生管理特色的、適應衛生管理專業教學和衛生管理類人才自學的教材,探索中國特色的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教材建設。
再次,從教學機構和管理體制上,有條件的衛生管理類專業應該單獨開設管理心理學教研室。有了確定的教學組織和機構歸屬,有利于教師專心進行管理心理學課程的建設,能夠促進衛生管理專業管理心理學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能促進衛生管理專業管理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2.3 引入先進教學模式,突出實踐性與能力建設
在以往的管理心理學教學研究中,已有教學實踐者提出了多種可以在管理心理學的教學中予以探索和實施的新型教學模式。
(1)建構主義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他認為認識是一種連續不斷的建構過程,個體認知結構通過與環境的同化和順應作用,從“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循環中不斷得到豐富、提高和發展?;诮嬛髁x的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同時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知識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建立新型教學和學習環境。②
(2)情境主x教學模式。情境主義教學模式脫胎于情境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是Brown Clooins 和Duguid在他們的論文《情境認知和學習的文化》中提出的一種獲得知識的一般理論教學模式,它強調學習者具有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學習是人與環境雙向互動的歷程,知識、技能與情意的建構發生于學習者與情境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習得的知識能活學活用,以適應社會,解決問題,學習的實質是個體參與實踐,與他人、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形成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提高社會化水平的過程。③
以上列舉的是兩種以實踐性和能力培養見長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建設為目標,要求教師和學生轉變角色,轉變灌輸知識和接收知識的基本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實踐性為基本培養目標的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4 不斷加強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加強教學設計,在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多創新、多用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經過教學實踐證明,以下幾種方式在學生能力培養和學習積極性調動中具有較好的效果。
(1)適當增加案例教學比重。案例教學法最早應用于社會科學、軍事和醫學等教學中,自20世紀20年代起,哈佛商學院首先把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管理教學中。④它并非一般意義上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教學內容而做的舉例子的活動,而是一套完整的、有著嚴格要求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所選擇的案例內容真實、無虛構,案例中包含一定的管理問題,而且案例必須有明確的教學或培訓目的。案例教學的主要功能不是在于了解一項特定的知識或理論,而是在于在學生自己探索怎樣解決管理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合學生自己特點的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邏輯方法,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獨立地解決問題,做出決策,這種學習是親驗性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分析決策能力。同時,在參與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其在小組活動中與其他人的頻繁交往,還能夠獲得溝通、說服及群體協調等寶貴的管理技巧。⑤這種方法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優勢已經被實踐所證明,且由于這種方法所提供的案例豐富多樣、形式活潑自由,學生可以自由思考和討論,其吸引力遠大于傳統的課堂講授,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因此,在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的教學中,應該有意識的增加案例教學的比重,通過精心挑選案例、精心設計討論程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善于分析問題、勇于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2)合理利用現代教學技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部分的學校已經引進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和便利,充分開發其功能,合理利用現代教學工具所支持的一些教學技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設計教學課件時,將一些適合進行動態演示的、畫面感強的內容,設計成為動態演示的動畫或者選用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以及視頻資料,讓原本死板、單調的理論知識“動”起來、“活”起來,必然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比如,有條件的學??蒲薪ㄔO和利用一些先進的網絡教學軟件,讓學生實際操作課堂上所講解的各類知識,充分動手,實際演練,讓知識更好地轉化成為實際動手能力;再者,可以建立一些模擬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扮演特定的工作角色或崗位,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自己對職位的理解,完成特定工作,從而從多方面加深理解,鍛煉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多種多樣的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社會,走進實際的工作機構、部門和單位,親身體驗實際工作流程,這樣得來的體驗和感受,是課堂教學無可替代的。
這些設計,可以逐步改變傳統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高低,與課程體系的建設、教學內容精選、教學隊伍的培養及管理、教學模式及教學技巧的現代化均息息相關,此外,決定教學效果的因素還包括教師個人的素養、社會和學校對課程的評價及重視程度等。要想提高衛生管理類管理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充分認識到此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專業中的作用,需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入手,不斷的進行努力和嘗試。
摘要:現代醫學的逐步發展,使生理疾病能夠得到較為妥善的治療,但是其心靈治療容易被忽視,目前多數高校都有開展心理學的教學工作,但是由于對其重視的不足、課程安排的不科學,與臨床實踐脫節等問題,其醫學心理學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面主要從當前的問題、建議和一些實踐過程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心理學實驗教改的問題探討。
關鍵詞:醫學與臨床專業;心理學實驗教改;思考;實踐探索
在我國傳統的醫學觀念里,疾病往往只跟身體上的病痛有關,但現代醫學將心理問題納入了醫學范疇。具體來說,傳統醫學是關于生理特征的醫學,主要研究生物的疾病原因及治療手段?,F代醫院的不斷發展,生理醫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許多生理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療。而由于現代生活的諸多問題,很多人的心理問題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關注。心理學也被引入了醫療教育體系。
1 醫學心理學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我國的高等醫學院校的心理學課程開設已經有30年左右的歷史,醫學與臨床專業中的心理學實驗教學有數十年的歷史。當前已經有很多醫學院校有開設醫學心理學的試驗課程。而由于多種條件的制約,使得各校的教學工作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對我國心理學實驗課程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當前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對醫學心理學教學的重視不足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直是以生理醫學占據主導地位。這樣的地位也導致了學校教學思路上也是以生物醫學為主導,心理學被邊緣化。醫學院校在心理學的教學上,不僅課時少,不少院校將其作為考查課來進行教學,甚至有的學校根本不開設這門課程,這使不少醫學畢業生對醫學心理學知識完全沒有概念。而開設了心理學課程的學校,卻又往往只重視基礎心理學的理論與實驗,對心理方面的評估和治療實驗則缺乏足夠的重視。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醫學畢業生到醫院就業之后,無法有效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開展工作,對"醫患關系緊張"的現象也起到負作用,增加了醫院心因性疾病的發病可能,也影響了生理疾病的恢復。
1.2醫學心理學課程的開設時機存在問題 目前的醫學心理學課程,一般被當做基礎課程,在第一學年教授。這是不科學的,因為醫學心理學是在生理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內容涉及到許多基礎的生理醫學課程,在第一學年與基礎醫學課程同步,不利于對醫學心理學的理解。
1.3醫學心理學課程與臨床醫學的結合不足 當前的醫學心理學n程與臨床醫學的結合不足。醫學心理學的操作部分,需要與臨床醫學相結合。比如一些疾病會導致一定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大手術或需要長時間治療的手術,對患者的心理壓力就會更加巨大,也更易產生心理問題,所以這些問題所產生的相關心理學的問題,都應該與臨床的基礎知識相結合進行學習。但是,當前心理學課程與臨床課程開設并不同步,且在臨床課程的教學中往往對醫療心理學沒有過多涉及,這樣對知識的融合與理解都是很不利的。
2 心理學教學改革需要注意的問題
醫學心理學課程不光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還需要醫學心理學和臨床醫學教學的融合發展,并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好心理學的實驗教學改革工作。
2.1教學改革要從觀念做起,認識到醫學心理學的重要作用 由心理和社會因素而引發或與之有關聯的疾病已經越來越多,其范圍也越來越廣,幾乎與臨床各個學科都有關聯。而部分疾病,雖然心理問題不是其誘發因素,但是在疾病的發病、傳播和治療過程中,心理問題可能會對其造成較大影響。2003年的非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一些非典患者由于自身心理壓力過大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也不在少數。而北京某醫院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預的培訓工作, 其后續結果表面,引用了心理干預后,對患者信心的影響很大,多數患者食欲有所增加,與醫生治療的配合度也顯著提高。
以上可以看出,心理學對生理醫學有著重要的影響,生理醫學的各方面都和患者的心理因素有關,只強調生理醫學而忽視心理醫學是與醫學發展規律相違背的。因此,教學改革要從觀念做起,充分認識到醫學心理學的重要作用。
2.2重視醫學心理學教學與臨床實踐的結合 不少人對醫學心理學的認知還比較淺顯,只把它當做是一門基礎課程,認為在課堂上有適度了解就行了,對醫學心理學和臨床實踐工作的結合沒有清晰的認識。事實上兩者的相互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對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比較重視的學校,其學生到醫院實習時,就會有所認識,在與患者的接觸中,就會理解醫學心理學的重要意義,并在與患者的交流中踐行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心理學的相關技術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通過語言行為來進行的心理輔助。因此,在學生日常的教學和實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重視語言技巧的訓練,發揮語言的獨特作用。使用安慰性、鼓勵性的語言,達到正面的刺激效果,促使患者與醫生的配合治療,提高醫患的治療信心。
同時,在教學過程的實踐中,要避免出現不當的語言,特別要避免傷害性語言。因為這類語言,對患者不僅沒有積極正面的影響,還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刺激,甚至通過皮層與身體的關聯機制影響生理平衡,從而對病情產生不利影響。通過上述的實踐過程,不僅能提高醫學實習生的實踐質量,對醫學心理學與臨床專業相結合,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2.3醫學心理學教改工作可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 大學生也會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醫學心理學的教改工作中,可以嘗試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不僅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所助益,同時也能完善醫學心理學的教學工作。
如近些年的大學生自殺問題日益嚴峻,這需要得到學校的廣泛關注。并在相應的心理學課程上有所涉及,大學生自殺是及其不負責任的行為,會給自身家庭、學習和社會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相對來說,大學生的教育程度較高,應該是比較理智的一群人,但研究表明,高校大學生的自殺率大于一般青年[1]。雖然大學生自殺的總人數相對比例不高,但是,帶給社會的沖擊卻不小,因此在心理學教學中應當對此有所涉及,對自殺的心理問題成因與防范有所探討。
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可以配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實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并設立相應的心理咨詢機構,建立有效的干預機制,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進一步的疏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善校園和社會環境等等,這些都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所裨益。也對醫學心理學教學工作有著完善和促進作用。而醫學畢業生本身的心理健康,也能使其今后在實習和就業崗位上對患者的心理進行正確引導[2]。
3 醫學與臨床專業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
根據上述心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路,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問題,而下面我們將理順實驗教學中的關系,突出強化基礎實驗,著重培養技能的相關實驗教學。
3.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驗教改 實驗教改方式:醫學與臨床專業中,開設心理學實驗課程的學生,分為普通組和實驗組,其中,普通組按原教學進度教學,完成所有教學理論之后再開始實驗課教學;實驗組,實驗課程與理論教學結合,實驗課教學緊隨理論后進行。一個學期后進行實踐能力測試,并通過問卷征求心理學教學方法,以及效果建議。根據測試結果及后來的問卷調查,有超過八成以上的學生,認為講授心理學理論后,再安排心理學實驗教學效果更好,對加深心理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很大幫助,且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很大幫助。
3.2心理評估與治療的實驗教改 實驗教改方式:醫學與臨床專業中對開設心理學實驗課程的醫學實習生,分普通組和實驗組。普通組按原教學模式教學和實習,不對醫學心理學在臨床的應用做強調。實驗組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按照醫學心理學的知識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3]。一個學期后進行兩組人的相互交流,之后進行問卷調查。
Y果顯示,被督導應用心理評估和治療的實驗組,在與患者的關系處理中更加友好,且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康復情況更好。有超九成的學生認為,掌握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的相關技能,對做好臨床醫療和護理工作,有著較大幫助。
3.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實驗教改 實驗教改方式:醫學與臨床專業中,開設心理學實驗課程的學生,分為普通組和實驗組,普通組一切照常,實驗組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幫助中心,教師進行輔助的指導工作,應用醫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4]。一個學期后進行兩組人相互交流,之后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幫助中心工作的相關學生,對醫學心理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都大大強于普通組。問卷顯示,有接近八成的學生表示,參加相應的實踐活動,對提高醫學心理學知識的運用有較大幫助,對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有很大作用[5]。
4 結論
當前社會對醫學心理學越來越重視,醫學心理學對醫學臨床工作的重要意義也日益凸顯。當前醫學心理學教學的發展,需要加快教改步伐,其課程要同醫學的臨床實踐相結合,心理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不僅對醫學心理學的教學工作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對學校開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提供了很大幫助,更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有很大助益。
【摘要】本文通過對心理學文本中常見術語Thinking和Thought的翻譯研究,以《榮格全集》第十卷為藍本,統計針對這兩個詞的翻譯結果并探索其翻譯規律,同時依據術語的單一性就這兩個詞的翻譯提出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心理學文本 術語翻譯 單一性
一、引言
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精神功能等方面的科學,是理論學科的一種,同時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其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專業性與知識性,相對其他學科而言,它的專業詞匯數量大,且隨著近年的發展,應用方面也逐步擴展術。其中術語學常用詞語占到很大的比重,因此就其常用詞的翻譯十分重要。本文擬就Thinking和Thought兩個詞入手,以《榮格全集》第十卷及國內心理學論文為研究藍本,從翻譯學的角度出發并以術語學為指導兼談術語單一性。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術語翻譯單一性簡述
術語,作為專業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單一性,也被稱為單義性。即是說,“一個術語只表述一個概念,同一個概念只能用一個術語來表達,不能有歧(馮志偉,1997:1)”。格里尼奧夫曾對術語的內容提出四點要求,其中一條明確提出:術語集中的術語具有單義性(如果該詞匯形式在其他知識領域中用于其他意義,這并不影響它在該知識領域中的單義特點。同時,術語的單義性不僅體現在術語學學科要求中,更體現在相關國際和國家標準中。我國國家標準GB/T 1.1-2009規定:“同一名詞、術語應始終用來表達同一概念;同一概念應始終使用同一名詞、術語來表達?!睘榱藢崿F術語的標準化,我國曾就術語如何定名做了如下規定:“科技術語的單義性、科學性、系統性、穩定性、簡明性、國際性、約定俗成性、見詞明義性和中文特性等?!保◤埑料?,王小寧,2009)從上述可以看出術語單一性的重要之處,可見,術語名稱如果不能同一,那么也就無法談及術語規范,對實際的翻譯也會造成許多不便之處??梢赃@么說,術語需要規范,“術語的單義性是翻譯工作者長期追求的目標,忽視術語單義性很容易導致術語有失準確性?!?,所以,對于譯者,“一要根據術語所在的語境確定其意義,二要統一的術語翻譯標準,這樣術語的單義性才能得到保證?!保ê家悖?012)
(二)心理學與翻譯
說到心理學,就不得不首先說“Psychology”――心理學這個學科名稱的英譯,申荷勇在《論心理學屬于的標準化》一文中講道,在十九世紀心理學第一次傳入我國時,曾經出現了諸如“心靈學”、“靈魂學”、“精神學”等等諸多翻譯。而“Psychology”這個詞本身的意義可以說與漢語中的“精神”、“靈魂”、“心靈”和意識等詞匯是直接相關的,而這卻并不能夠直接與“心”這個詞對等。我們使用“心理學”來對“Psychology”進行翻譯,可以說是對先前的那些概念的一個整合,是對“soul”、“psyche”、“mind”等等的概括。由此可見,心理學術語是心理學翻譯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而這也引起了心理學界的普遍重視,由于翻譯名不同意的原因,直到上世紀末,就心理學的創始人W.M.Wundt的人名翻譯仍有“馮特”和“馮德”兩個版本?!霸?994年8月,國際分析心理學會主席托馬斯?科茨(Thomas Kirsch)博士和秘書長斯坦恩(Murry Stein)博士一行十五人……在華南師范大學就“榮格與道”的專題講解,其中涉及到了榮哥心理學中的“self”的理解以及榮格“self”的翻譯問題。隨后在瑞士開展的第十三屆國際分析心理學會再次就榮格術語國際標準化進行討論(申荷勇,1991)。在這之后許多學者就心理學術語的翻譯方法、原則等進行了研究,也有就中國古典心理學術語的英譯的討論。目前,中文心理學的特點在于“基本概念體系借自西方心理學,本土屬于較少;術語產生方法以翻譯為主,且翻譯方法多為逐字翻譯和直譯,但近年有本土化傾向;翻譯與使用欠規范。”(王成禮,2013)。
由此可以看出,術語的規范化是有助于心理學學科發展的,而術語的單一性也許對其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三、Thinking與Thought的詞典解釋
下述共統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朗文當代高階英語詞典(第五版)、21世紀大英漢字典、有道詞典等。如下:
Thinking一詞用作名詞時作“第一,思想、思考、思維;第二,想法、見解、態度、看法”解;用作形容詞則為“有思想的、有理智的、好思考的、有思考能力的”。做動詞時,為think現在分詞形式。
Thought一詞除為think動詞過去式、過去分詞外,僅作名詞解:第一,所想之事(想法、看法、主意、記憶);第二,心思、思想;第三,思維過程、思考、思考過程;第四,關心、憂慮、顧慮、憂慮;第五,意圖、打算、希望、念頭;第六,思想、思潮;第七,沉思、冥想、全神貫注;第八,想象力,推理能力。
使用詞典進行漢英回查,漢語思考一詞,對應英語名詞thinking,thought,;漢語思想一詞,對應英語為名詞,有thought,thinking;漢語想法一詞,對應英語為名詞,有thought,thinking;漢語思維一詞,對應英語為名詞,有thinking,thought。
經查詢,可以看到,ThinkingcThought則在作名詞時有一定的用法重疊,但是否具有用法側重與差異需在翻譯實踐中進一步確定。
四、心理學論文中Thinking,Thought的翻譯與取意討論
在就《榮格全集》第十卷中thinking和thought的翻譯與分析前,搜集心理學論文中出現的“思維”、“思想”、“思考”等關鍵詞以研究其英譯結果。此次共隨機篩選含有上述關鍵詞的心理學論文各10篇(共計30篇)。
經過中英文對照分析后統計結果如下:
含“思想”關鍵詞論文10篇,翻譯對應詞均為thought;含“思維”關鍵詞論文10篇,對應翻譯均為thinking;“思考”――該詞由于其漢語本身具有動詞和名詞兩種詞性,因此需要分情況處理,在為動詞時,think,concern等詞可靈活使用,而其為名詞詞性時則用thinking翻譯。
五、《榮格全集》第十卷中Thinking,Thought的翻譯
(一)《榮格全集》第十卷中Thinking,Thought的統計結果
要做到讓thinking,thought這樣在心理學專著中出現頻率高的詞在中譯后能夠保證意義通達易懂,就要注意其在心理學專著中用法特點上的特點,從而選取相應的翻譯策略。因此,特別以《榮格全集》為藍本,隨機篩取含有上述兩詞的句子Thinking四十句,Thought五十句進行分析。
其中Thinking有用作動詞20句,占比百分之五十。除此之外,可譯為“思維”,出現12次,占比百分之三十,使用率位居Thinking做名詞解時第一位。
例如:The compensatory function of the unconscious naturally does not contain in itself the conscious valuation, although it is wholly dependent on the conscious way of thinking.
雖然無意識的代償功能自然本身不包含有意識價值,但它是完全依賴于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One can speak of an animus-thinking that is always right and must have the last word, and always end up with “That’s just the reason!”
可以說只要在加上“就是如此”這樣的話語作為結尾,女性的男性意向思維總是沒錯的。
剩余8個句子中,Thinking可以被靈活處理為“思想、想法”等意義。
例如:If the anima is irrational feeling, the animus is irrational thinking.
如果生命是非理性的感覺,那么女性的男性意向就是非理性的思考。
His thinking and his conduct are based on assumptions quite unlike our own.
與我們不同的是,他的思想和他的行為都是基于假設。
與Thinking相比,Thought的取義十分明了,除用作動詞過去式、被動語態等外,用作名詞時,僅有兩種意思:?想法;?思想。兩者使用頻率幾乎一致。
例如:
A thought appears to him, he does not think it; it appears to him in the form of a projected sensuous perception, almost like an hallucination, or at least like an extremely vivid dream.
他幾乎未經大腦就產生了一個想法,似乎這是他預計感官知覺的形式,甚至像一個幻覺,或者至少可以說像一個生動十分的夢。
He is that which moves in the world, like the wind; the guide and creator of invisible thoughts and airy images.
他就如同這世間的運動一般,就像風,是看不見的思想和幻想中的圖像的向導和創造者。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Thinking除去現在動詞等占比后,被譯為思維的情況占比最重,達30%,其次分別為想法、見解和思想;Thought除去動詞過去式、過去分詞等占比后,取意較為平衡,被譯為思想或想法。
(二)翻譯結果的取意討論
根據上述y計結果制作統計表如下:
從翻譯統計結果看,thinking詞義中雖然具有思想、和想法、見解的意思,但是在心理學文本當中明顯更為側重思維之意與之相比,而thought則更傾向想法和思想之意。在心理學文本當中,這兩個詞的取義區間基本沒有波動,因此在翻譯心理學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進行心理學文本翻譯時,遇到thinking時,可以將思維這個意思作為優先考慮,其次根據具體需要進行調整,篩選思想及想法、見解兩種取意;thought則需優先考慮想法或思想兩意,基本不需考慮將其譯為思維。這樣的初步結果也基本證實了先前詞典查詢的結果以及其取意優先級:thinking作為名詞在各個詞典中第一條取意為“思想、思考、思維”,排在其后的解釋為“想法、見解、態度、看法”;thought作為名詞時則在詞典中的前兩條釋義則分別為“所想之事(想法、看法、主意、記憶);心思、思想”。
六、術語翻譯的單一性和規范性
術語需要被規范化,由于其本身性質、用途,要求其具有單一性、統一性。而“術語翻譯的標準要求譯入術語與緣語術語單義等值,并表達同一概念。(胡芳毅,2012)”因此,對于表達同一概念的同義術語,在翻譯時需要貫徹單一性原則,異詞同譯,這樣就可以消除一定的混亂。雖然thinking與thought具有一定的意義重疊,但是相比而言,在心理學文本中thinking更側重思維,thought則更為側重表達想法或思想。如此,提出以下建議,在就心理學文本進行英譯漢或漢譯英時,可將thinking與思維兩詞對應,thought則與思想、想法對應。
七、結語
本文通過對《榮格全集》第十卷中thinking與thought兩詞的翻譯結果統計,并從心理學論文中題目和摘要的漢譯英進行回查,對思維、思想、思考等詞的翻譯進行分析。根據術語具有單義性的性質,將這兩個詞在心理學文本中的翻譯固定下來,希望能夠對此類文本的翻譯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 問題的提出
特殊教育專業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設以來,培養了大批從事殘疾人研究、康復和教育的專業人員,但是隨著特殊教育對象的復雜化,特殊教育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我國特殊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鑒于普遍反映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不能很好適應特校一線教師工作的客觀現實,各高校不斷調整特殊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作為特教學科重要基礎課之一的心理學課程課程設置首當其沖,根據以往資料顯示,很多師范院校在特殊教育專業課程計劃中單獨設置了特殊兒童心理學等相關課程,而且在心理學等其他專業的課程計劃中也設置有特殊兒童心理學課程。[1]綜觀目前特殊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在高等師范院校課程體系中的現狀,其課程建設基本上有三種取向:一種是以學生的障礙類型為導向,開始介紹不同障礙類型兒童心理與教育的系列課程;[2]另一種是追求特殊教育學學科體系自身的完整, 開設特殊教育導論、特殊教育哲學等大量的特殊教育理論,課程設置過于偏重教育學科本身,康復學、心理學、醫學等課程的建設比較薄弱。如心理學相關課程只開設了特殊兒童心理學等專業課,忽視了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的學習。第三種是以心理學相關課程為主導,比如華東師范大學開設了心理學特殊教育方向,重慶師范大學開設了特殊教育(特殊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除此之外,在職教師也普遍認為心理學對于教學很重要,比如學者甘昭良將特教學校教師的知識技能分為六類,即:普通教育理論知識、特殊教育基礎知識、教師基本技能、弱智兒童教育基礎知識、聾童教育基礎知識、盲童教育基礎知識。在對“普通理論知識”的態度上,兒童發展心理學被大多數被試(76%)認為是重要的,而分別有一半以上被試認為普通教育學(57%)和普通心理學(53%)重要。[3]
H師范大學在多次研討的基礎上,將特教專業培養目標明確定為“了解國內外特殊教育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高的特殊教育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能在各級各類特殊學校、特殊教育科研機構、殘障人士福利機構、特殊教育管理機構從事特殊教育實踐、理論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本文根據H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以及結合文獻資料,對 2013級、2014級和2015級本科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從學生視角深入探討特殊教育專業心理學課程設置問題,以供全國高師院校特殊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參考。
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和訪談法為主,編制《H師范大學特殊教育本科生對心理學課程設置的調查問卷》,并通過預調查和專家評審,對問卷進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了問卷的效度。2015年,向特殊教育專業2013、2014和2015級本科在校生發放問卷96份,回收96份,回收率為100%,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各32份(如表1);原始數據以統一格式錄入,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在問卷法的基礎上,筆者還采用非結構式訪談法,訪談對象為特殊教育專業在校生,2013級7名,2014級7名,2015級7名,以口頭訪談方式完成。
三 結果與分析
1 心理學課程看法數據與分析
從調查數據看(表2),總體上,在校本科生對專業課程總體設置滿意度處于 “重要”的最多 (占89.5%), 其次為“一般”(占9.3%),1.0%認為心理學課程不重要;2013級在校生認為“重要”的最多(占 93.7%),只有兩人個人認為“一般”,無人認為“不重要”。
通過數據可以得知,隨著年級的升高,越來越多的在校生意識到心理學課程的開設很重要。筆者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個人訪談以及文獻法來分析這些因素,得出以下原因:大一在校生對心理學課程了解不是很深,認為特殊教育專業就是學好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就行了,沒有必要過多地涉及心理學。與之相比的是大二、大三普遍認為心理學課程開設很有必要,這是因為由于他們對特殊教育專業了解的加深,以及去特校實習,讓他們意識到了心理學課程的開設對自己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2 心理學課程開設方式數據與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發現,總體上56.2%的學生認為心理學類知識雜糅在教育學類課程比較好,43.7%的學生認為單獨開設心理學課程比較好(表3所述示),其中2013級在校生16人認為心理學單獨開設比較好,16人認為心理學滲透在特殊教育課程中比較好,與之相比的是,2015級在校生只有11人認為心理學課程單獨開設比較好,大三學生在傾向于單獨開設心理學課程方面明顯高于大一學生。
通過訪談分析原因如下:由于H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都是文科出身,學習普通心理學之類的課程比較吃力,而教育學容易接受,因此傾向于滲透性課程的學習,比如某學生認為《特殊教育導論》中關于心理學的知識能夠很好地和教育學結合起來,有助于消化吸收。而傾向于單獨開設心理學課程的在校生,認為心理學課程單獨開設有助于對心理學進行系統的學習,而滲透性課程關于心理學的知識比較零散。
3 心理學課程需求數據與分析
通過表4數據可以得知,學生喜歡或者想要接觸一下心理學類課程;特殊兒童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特殊兒童診斷與評估>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特殊兒童心理咨詢與輔導類課程,2013級、2014級在校生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特殊兒童心理診斷與評估、特殊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特殊兒童心理咨詢與輔導都比較感興趣,而2015級在校生相對來說只對特殊兒童心理學、特殊兒童心理診斷與評估、兒童發展心理學比較感興趣。
筆者在訪談時發現原因如下:由于大一、大二開設課程較多,大三開設課程較少,所以大一、大二對心理學課程的需求程度沒有大三高。而大三學生中一部分學生由于考研的原因希望能夠開設一些諸如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心理學課程,另外一部分在校生認為心理學的學習有助于自己特校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從心理學的角度觀察特殊幼兒,因此希望多開設心理學課程。而大一、大二在校生由于課程比較多,學習和考試壓力比較大,所以心理學課程的選擇意愿較小。
通過數據(表5)可知,總體上來說,學校希望開設課程類型為咨詢與治療>應試和考研>基本原理,可見在校生意識到了特教專業技術性比較強,學習技能型知識意向比較強。年級上相比,從大一到大三,應試與考研、咨詢與治療呈現遞增趨勢,原因是因為大三面臨擇業或繼續深造的選擇。
4 心理學與特殊教育學科關系數據與分析
大一新生大多認為是兩個單獨的學科,大二、大三在校生普遍認為對心理學的學習有助于自己的專業發展,心理學課程是特殊教育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訪問得知,基本上所有的大一學生都是通過調劑的方式被錄取到特殊教育專業的,對專業學習興趣不高,對特殊教育專業了解程度不深,認為特殊教育學就是學習特殊教育基本理論和技能。而大二、大三在校生在特校實習期間感覺只能用一顆愛心去擁抱特殊孩子,無法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對技能型知識需求比較強烈。另外,很多學生已經通過或者正準備參加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對于他們來說,學好心理學并且通過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有利于自己的學業。
除此之外,在與在校生進行訪談時,發現了一些問題:學生認為心理學課程的開設對本專業的發展很有用,但是感覺學期結束好像什么都沒學到。學生在特校實習時對技能型知識需求比較強烈,而學校開設的課程卻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
四 討論與建議
結合問卷調查數據以及訪談所得資料,發現存在以下問題:大一新生對特教專業了解不深,所以在學習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數在校生認為心理學課程很重要,但是在課堂學習中卻又很吃力,部分學生感覺雖然學到了很多知識,往往期末考試結束后,所學的內容也就忘記了;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容有一定的重復性,沒有整合優化,?;诖?,提出了以下建議。
1 讓在校生對特殊教育專業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通過訪談以及查閱資料發現,大多數在校生都是通過高考調劑的方式被錄取到特殊教育專業的,結果就是他們不知道特教專業是學什么的,未來可以從事什么工作,甚至有些學生直接排斥這個專業。所以,針對大一新生,有必要讓他們對特殊教育專業有一個系統的了解,不僅僅如此,還要對特殊教育學科有一個了解,讓他們知道特殊教育是一個復合型學科,其中康復學、心理學、教育學都是其中重要基礎學科,缺一不可。
2 加強對任課教師的培訓
2010年以來,開設特殊教育專業的院校超過四十所,呈快速增長趨勢,如何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很多學校都在考慮的問題。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實施者,教師的師德、治學態度和教學理念,以及在課程知識領域的認識水平,對課程建設成果和水平起關鍵性作用。因此我們非常強調教師持續的專業成長?!疤厥饨逃睦碚n程如何實施、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施者――教師的理念與態度,這將直接影響該課程能否真正在教育、教學層面實施,并轉化為行為,縱觀我國新興特殊教育專業院校現狀,大部分特殊教育專業教師都是剛剛畢業的碩士生,他們教學經驗缺乏,不能很好地主導課堂教學。[4]而心理學類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最高,不僅僅要具備特殊教育專業背景,還要具備心理學背景,但是同時具備特殊教育和心理學背景的教師很少,另外在實踐中,有些教師備課時只備課程而不備學生,不了解學生已掌握哪些知識,他們需要什么,其他課程講授了哪些相關的內容。
3 加強與其他高校合作,制定課程標準
絕大多數院校課程設置現狀為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體系缺乏整體優化,彼此獨立,各自為營,忽視了心理學的內在邏輯系統,只開設個別心理學課程,使學生學起來很吃力。要考慮如何在課程內容安排上體現出自身特色,使之符合學生們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們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有些單科課程之間內容重復,缺乏對各門課程進行統整或綜合,而造成理論課課時偏多,實踐課課時偏少。
摘 要: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是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高校心理學專業的實驗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阻礙了心理學專業學生的能力提升以及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發展,因此,本文將分析探討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現存的問題,以期找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現存問題;對策措施
實驗教學是高校心理學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教學內容是以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改革以后,高校開始擴招,大部分高校都設立了心理學專業,但數量上的增長并不代表心理學教育水平的同步增長,許多高校的心理學教育發展得尚未完全,實驗教學也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現存問題
(一)缺少足夠的心理實驗室,實驗室的建設不均衡
目前我國的高校心理學實驗室建設發展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擁有適應心理學發展水平和需求的各類心理學實驗設備和實驗人才的只有國家級、省級心理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雖然一些高校也適應社會發展開設了心理學專業,但這些高校并不具備完全的發展心理學的條件,沒有充分認識心理學以及心理學實驗室的作用,同時開設的心理學課程也不盡完善,一些心理學課程比如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和心理學研究方法都不能真正提高心理學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滿足心理學專業發展的需要。高校普遍缺少足夠的心理學實驗室,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心理學試驗機器,比如生物反饋儀、眼動儀,學生沒有接觸過實驗器材,就沒有開展實證性應用研究的能力,因此心理學知識和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心理學實驗室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隨著高校擴招的步伐,各高校的校園設施也得到了完善,心理學實驗教學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基礎設施的投入,隨著高校開始建設完善的校園設施,心理學實驗室的建設力度也加大了,高校開始投入更多的資金購買相關的心理學實驗儀器和軟件,但是高校的心理學實驗室建設模式并沒有得到更新,建設模式大多為:心理學實驗臺加上幾十臺電腦再加實驗教學軟件,這種實驗模式不僅單一,并且只能滿足基礎層面的實驗教學要求,不能滿足心理學實驗教學的更高需求,這種單一的心理學實驗室建設模式阻礙了心理學專業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不能推動心理學專業高速發展,迎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單一的心理學實驗模式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很多高校并沒有專業的心理學實驗教學教師,購買教學設備和軟件只是為了應付心理學實驗室評估,由于沒有專業教學人才,學生上課只能靠自己摸索操作機械,導致實驗設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得不到有效利用。
(三)心理學實驗室缺乏嚴格性及器材精確性
心理學實驗有其一定的特殊性,與物理、化學等學科實驗不同,心理學的實驗對象是有生命的生物的心理活動和它們的行為規律,因此心理學實驗就必須密切關注試驗主體的能動性、目的性和被試間的交互作用,同時還要遵循一定的倫理道德原則,比如確保人類被試者的知情權。在實驗過程中,主持試驗的人與被試者之間會產生交互作用,比如指示語效應、實驗者效應和被試者的能動效應,同時主持試驗的人會在試驗中產生一系列情緒,比如期待、疲勞、厭倦等,這些情緒變化也會影響到被試者,如果主試者沒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實驗經驗,那么試驗也會進行地不熟練,不利于被試者正常流露感情,影響實驗進行,心理學實驗的主試和被試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這就要求實驗室的器材必須很嚴格、很精確,才能準確捕捉試驗中的任何一個小變化,但目前高校的心理學實驗室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四)心理實驗課程教學缺乏創新性,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
目前高校的心理學依然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心理學實驗教學的內容一般為傳統和現代心理物理法實驗、反應時實驗、感知覺實驗和學習與記憶實驗,教學過程一般是學生根據實驗手冊進行模仿完成實驗,但是這種機械簡單的模仿只能起到使學生理解心理實驗過程目的的作用,無法深刻理解變量的控制、自變量的操縱、實驗設計模式,因此也就不具備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達不到心理實驗教學目標。有調查表示,在沒有實驗教師的專業指導的情況下,學生完全無法獨立開展心理實驗的設計和操作,也完全不具備解決心理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從2007年開展心理學研究生入學統考考試后,實驗心理學的人才要求不斷提高,增加了許多心理學實驗,比如定向遺忘實驗、提取誘發遺忘實驗,這些實驗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獨立閱讀和理解論文的能力,但目前的高校心理實驗課程缺乏創新性,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
(五)實驗教學理念和實驗設備沒有更新
傳統的心理學實驗教學忽視了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知識是來自于個體在反思和協調自己中獲得的知識,傳統的心理學教學模式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模仿教師,忽視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心理學實驗教學屬于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實行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只需模仿教師,達不到訓練技能的目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性也受到了壓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實驗教學理念陳舊且落后。目前高校的心理學實驗室設備大都屬于創立心理學院之初而購置的,長久使用使這些儀器的精確性和嚴密性已不如前,影響了心理學實驗課的進行。
二、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對策措施
(一)加大心理學實驗室建設力度,迎合心理學專業發展要求
社會的發展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具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應用技能,因此目前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知識傳授與應用技能并重,同時還要重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高校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至少應具備多種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技能、熟悉多領域的心理測評,擁有操作儀器和開展實驗研究的能力。換言之,現代心理學專業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應用技能以及基本的創新能力。在此背景下,高校應加大心理學實驗室建設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及時更新實驗室器材,滿足不同心理學專業學生的需求,比如基礎心理學實驗室的建設、心理機能訓練實驗室的建設、綜合研究心理實驗室的建設,同時建立完善的心理學實驗室管理制度,科學管理實驗室的使用,保證并提高利用率。與此同時,心理學實驗教學的內在發展動力就是優良的實驗教師團隊,高校在建設心理學實驗室的同時,更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廣泛吸納優秀心理學人才,聚集專業素質高、應用技能好的師資力量。
(二)在心理學實驗室建設中堅持院校特色
心理學實驗教學的基本教學目標為在常規心理學實驗儀器的操作學習下使學生具備嚴謹科學的心理學實驗態度并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以及熟練實驗過程。所以說,心理學實驗室建設的基礎就是基礎心理實驗室。在心理學實驗室的建設中,高校應堅持院校特色,結合自身財力和人力狀況購買實驗器材,在專業實驗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器材的選購,保證器材的利用率,根據自身院校特色規劃好心理學實驗室的發展定位。
(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推動教學精確化、儀器化
傳統的心理學實驗室教學模式是教師傳授、學生模仿,這種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地位,忽視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所以高校的心理學實驗教學應漸漸轉化為學生本位,注重學生自己對實驗器材的摸索,教師主要起指導及糾正作用,鼓勵學生創新實驗設計方法,創新實驗研究。根據專家研究,目前高校心理學專業學生在心理學教學中應該掌握的能力有實驗基本能力、實驗研究能力和試驗專業能力,實驗研究能力指的是掌握眼動實驗技術、腦成像實驗技術、腦電實驗技術、行為認知實驗技術、生物反饋實驗技術和行為觀察實驗技術等等,因此,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推動教學精確化、儀器化是時代趨勢,也是高校心理學實驗室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結束語
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是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心理學專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教學內容是以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在培養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如果目前高校心理學專業的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改善,必將阻礙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發展,因此探討并解決這些問題意義重大。
摘要: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對應用心理學專業大學生的科研能力,特別是各種統計軟件的使用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蒲薪y計能力不是短時間可以獲得的,需要經過長期系統的訓練,通過適當的課程教育和大量的練習才能具有。本文結合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的特點,闡述了課程的設置,并指出在實際工作面臨的問題,強調在科研統計能力的培養上,應該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把握重點,靈活施教。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科研統計能力
針對科研工作的特點及其規律,應用心理學專業基本科研能力結構包括資料搜集與處理能力、問題發現與解決能力[1]。可見在課程設置上需要特別重視這兩種能力。統計是收集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解讀的科學。數據無處不在,作為一門和數據打交道的科學,統計學已被應用到各個科研領域??蒲薪y計課程是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開設目的是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做準備,并為以后解決實際科研問題提供方法和手段。統計課程的基本內容包括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用恰當的方式描述數據[2]。但不同專業教材傾向使用不同的例子,如心理統計多使用問卷、量表的例子,同時側重于統計思想的培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增強科研能力,參與科研項目,撰寫論文,筆者是日常教學做了一些探索。
一、結合實際,因材施教
應用心理學專業同時招收文科和理科生,尤其文科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本科生經過前兩年的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基本上形成了聚合與發散、正逆則反、聯想類比的固化思維模式[3]。但應用心理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安排高等數學的內容。同時文科生缺乏推理論證與批判性思維的訓練。而統計學是心理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對于沒有數學基礎的學生,接觸統計學,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實例為主,結合上機練習,適當補充課后作業。而對于原理的講解不是教學的重點,也就是在教學中應該重實踐而輕理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類似真實的研究過程,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去探究問題答案,在此過程中鍛煉統計應用能力。這一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腳手架,幫助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提升能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分析數據、理解研究設計,以利于學生將統計思想融入生活實踐和專業知識中。
二、夯實基礎,突出重點
基于醫學院校的傳統,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課程負擔比較繁重。如我校開設《基礎醫學概論》、《臨床醫學概論》、《預防醫學概論》,三門課程總課時為304學時。但對于學生較難掌握的《社會統計學》、《社會調查方法與分析》為113學時。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的學科,學習醫學課程對于突出醫學院校的心理學專業特色,促進學生的心理學與醫學知識的有機結合十分重要且必須。但統計學知識的內容多,較難理解,課時相對不足,這是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在統計課程的教學中,不需要把過多時間花在計算和公式推理上,而應該重點講解研究設計的思路和軟件的操作,同時結合課后的作業讓學生真正掌握各種統計方法間的差異和關系。努力做到概念清晰,推理嚴密,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教會方法。
三、選對教材,事半功倍
高質量的教材有兩個基本要求:知識脈絡清晰完整,反映當前心理學研究的發展趨勢。好的教材使得教師易教,學生易學。目前在大部分醫學院校的心理學專業,使用的是《醫學統計學》或《衛生統計學》教材。這些教材并沒有起到好的教學效果,存在符號公式多,很多概念難以直觀理解,或者案例、術語、符號和概念與心理學專業的表述不相符的情況。這類問題的存在,不僅為學生參加全國性的心理學專業考研制造了障礙,也不便于追蹤國外期刊,獲取最新研究信息。特別是教材中的醫學案例與心理學專業聯系不緊密,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可以注意與《實驗心理學》的教學結合,增加調查問卷設計和抽樣設計的內容,也可以從心理學核心期刊中選擇一些經典文章,組織學生討論,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方法靈活,提高質量
利用科研實踐、畢業論文撰寫輔助教學。針對科研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強的特點。我校在2年級開始實行導師制,請學術造詣深厚的老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老師。從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開始,導師對學生的科研統計能力進行全方位個性化的培養。教學形式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使得學生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實際科研中普遍運用統計軟件。計算機雖然可以使復雜的計算變得快速、簡單,但也不能因突出上機操作而忽視原理的教學。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讓學生認識到思維比計算更重要。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軟件完成的只是數值計算,但如何設計實驗,選擇那些樣本,應用何種統計方法,如何解釋數據都需要人去決定。如果對統計思想一無所知,就會出現“垃圾進垃圾出”現象。另外,一些新出現的統計方法未必有現成的軟件可以使用。
五、強調思想,掌握內涵
統計思想主要包括:估計、相關、擬合、檢驗、均值、變異[4,5]。在教學中應該強調用統計的觀念及思想,去探索事物背后的規律性。應該先談談估計思想:我們做實驗的方法常常以樣本推測總體,這是對同類事物探索其規律采用的由此及彼的認識方法。一般樣本必須與總體具有很多相同的性質,樣本才能代表總體。但樣本的代表性又受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這里強調置信區間是保持邏輯嚴謹的必要步驟。再談談相關思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千差萬別,在這千差萬別的事物中中能找到事物的普遍聯系,從普遍聯系中總是可以找到一些事物共變的情況??傮w和個體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是能找到一些相互關聯的。再談一下擬合思想:擬合是對不同類型事物之間關系之表象的抽象,就是對規律或趨勢的擬合。任何一個單一的關系必須依賴其他關系而存在,所有實際事物互相之間的關系都表現得非常復雜,擬合的成果只是個模型,這種擬合思維方法反映的是一般趨勢,而趨勢表達的是事物和關系的變化過程在數量上所體現的模式,反映的是基于此而預示的可能性而以。然后談到檢驗思想:統計方法是歸納性的思維方法,其結論永遠帶有一定的或然性,所以基于局部特征和規律所推廣出來的,統計出來的判斷不一定完全可信,檢驗過程就是利用樣本的實際資料來檢驗事先對總體某些數量特征的假設是否可信。然后談談均值思想:均值思想是指人們從總體上看問題,往往觀察其一般發展趨勢,盡量避免個別偶然現象的干擾,求出事物的均值范圍,也體現了思維的總體觀。另外,最后談談變異思想:統計學研究同類事物、同種現象的總體特征,但是任何事物和現象的特征總是存在著差異的,統計方法的使用就是要認識事物數量方面的差異。統計學反映變異情況最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變異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與變異都是對同類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觀度量。我們強調以上幾個思想方法,真正掌握其中的內涵才能進一步提升本專業科學研究的能力。
六、特色發展,發揮優勢
為了培養學生的科研統計能力,提升學生的復合競爭力和教育水平,增強學生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在課程設置實施了學生復合競爭力提升暨“五個一工程”計劃項目。主要措施是:通過課程體系改革,以《社會統計學》、《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專業外語》等核心課程為抓手,強調理論結合實際,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組合式教學法能提高學生對科研統計的認識,特別是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在教學實踐中能體會到提倡組合式教學法是十分有利并有效的。按照我們現行的教學大綱,尚不能滿足組合式教學法的需要,很多東西還需要我們去探討。能否在本科高年級階段推行組合式教學法已有“文獻選讀報告和課題研究”。教學實踐中我們指導學生以課題小組的形式在一起研究探討,互相啟迪,同時結合導師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進行,這樣可能比較有收獲。今后在教學研究中更要注重指導學生統計學基本知識、方法和技能的培養訓練。對繼續要讀研的同學,指導他們本科高年級學習階段就奠定一定基礎,重視科研統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長,指導他們注重特色發展,盡可能發揮優勢,提升專業方面能力與實踐動手的能力。
應用心理學專業科研統計教學能力要得到提升,對心理學專業教師們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心理學專業教師不僅要有相當嫻熟的心理學知識,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統計學知識,還要求教師與時俱進能熟悉目前流行的各項統計軟件,有一定的軟件編程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提升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們的科研統計能力。
摘要: 酒店管理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專業,實習作為聯系酒店管理專業理論到實踐的橋梁發揮著重要作用。酒店管理學生在實習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文章嘗試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討如何對實習生心理問題進行防范、化解。旨在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效果。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酒店管理實習生;心理;對策
0 引言
由于酒店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專業實習是酒店管理專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目前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各大院校都非常重視實習。實習效果直接關乎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酒店業由于員工流動率高,而各大院校是酒店管理人才的儲備庫,因此酒店業也非常希望通過實習能使一部分實習生選擇留在酒店。但是實習生實習過程中因為角色的轉變,環境的改變,身份的轉變,會在實習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目前大部分研究實習生心理問題的都是集中在負面的心理問題上比如劉秀珍(2007)年所分析的“學生在心理上容易產生波動,處于極端心理的不在少數,表現為情緒高漲或者情緒低落”。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 20世紀末全球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研究領域。2000年,塞里格曼和米哈里?克森特米哈伊在《美國心理學家》上發表《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塞里格曼和克森特米哈伊指出,心理學不僅要研究消極心理,治療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它更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主張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2]積極心理學關注三個層面的研究:在主觀層面上,研究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的主觀體驗,體現在對過去的滿足和幸福感和對現在的快樂和幸福感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主義;在個人層面上,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positive personality),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靈性,天賦和智慧等;在群體層面上的積極的組織系統(positive institutions),主要研究如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促使個體發揮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進而提升組織的效能[3]。
積極心理學認為“人的內部存在著一種向一定方向成長的趨勢或需要,而這個方向是積極向上的,是具有建設性力量的方向,這個方向可以幫助個體心理和思想健康的成長。”“發現每個人身上內在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并利用這些力量和品質客服個體自身的一些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幫助他們促進心理上的健康和人格上的完善”。[4]因此本文嘗試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研究發掘實習生身上的積極力量和品質,來幫助實習生認識和客服實習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并克服這些障礙,使實習更加快樂、順利和學有所獲。
1 實習生的心理分析
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心理會隨著實習階段的不同而產生變化。這也是多位專家學者研究后的共識。本文也按照實習過程分為實習準備期、實習開始期,實習中期和實習后期展開分析。
1.1 實習準備期好奇憧憬 實習準備期指學生落實了實習酒店還在學校學習等待實習開始的時期。實習準備期的學生經過幾年的在校學習,學習了酒店管理相關專業課后對酒店管理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迫切希望能夠在酒店業中一展身手。這個時期實習生心理大部分是憧憬的,雖然學校和以往在酒店實習的師兄師姐勸誡要有心理準備,但是好奇期盼占上風。調查中也發現接近95%的學生持有這種心理。
1.2 實習開始期角色轉換適應期 實習開始一般要進行崗前培訓和熟悉實習崗位的過程,由于準備期學校的輔導和鋪墊,大部分學生認為從學生到實習生角色轉換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實習生在校期間接受的都是理論知識的教學,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致使部分實習生在實習初期容易產生不自信和畏難心理,害怕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害怕遭到客人的刁難和投訴,害怕會被上司和同事指責。同時實習生也會存在心理波動、心理落差和迷茫。大部分心理調適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很快適應酒店實習生這個角色。
1.3 實習中期適應穩定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適應和學習,實習中期時大部分學生已經熟悉崗位的工作流程,可以獨立工作。這個時期學生的心態比較平穩,以積極向上居多。工作中保持高昂的工作狀態,充滿斗志,積極與指導老師和酒店同事保持良好的溝通,人際關系也比較和諧。但是還是有少部分實習生由于各種內外部原因,抱怨酒店實習工作的勞動強度大,單調重復性強,和上司同事關系難以相處等等負面的情緒,甚至一部分實習生出現排斥、逃避心理找出種種理由想提前結束實習。
1.4 實習結束期五味雜陳 實習結束階段指學生實習期接近尾聲實習任務即將結束酒店實習。這段時間心理變化很微妙,矛盾,一部分實習生在實習中結識一幫朋友故一方面期待實習結束早日離開酒店,一方面又因為同事朋友的關系而對酒店變得更加留戀起來。一部分實習生因為明確自己的規劃將來留在酒店工作,因此這部分實習生心態平穩。還有一部分實習生因為工作時間等等種種原因選擇逃避離開酒店。因為心態不穩定不成熟,不難發現有部分實習生選擇離開酒店,過了一段時間又重新選擇回到酒店就業。
2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酒店實習生管理策略
基于前文的分析,整個實習期間實習生心理普遍具有階段性和差異性都有積極和消極的兩面性。因此結合年輕人積極熱情向上的特性,運用積極心理學“每個人都存在積極力量與美德”正面積極向上的眼光去對待實習生畢竟“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币龑嵙暽鷳梅e極力量去面對處理實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調研中發現影響實習生心理的有酒店方管理、學校的課程設置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實習生自我的心理調適等等。故實習生的心理引導需要學校、酒店和實習生三方共同參與與努力。
2.1 引導學生在酒店實習過程中建立積極的心理情緒體驗 積極情緒是指“所有能激發個體產生接近性行為或行為傾向的情緒?!泵苄髮W的弗瑞德克森教授提出“積極情緒不僅能夠反映個人的幸福,有助于個人的幸福,同時也會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塞里格曼主張將與現在有關的積極情緒,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感官愉悅,另一類是心理愉悅。而心理愉悅是我們沉湎于所從事的活動中所帶來的滿意感和沉浸體驗?!?
酒店、學校和實習生都應該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從生理愉悅到精神愉悅到心理愉悅,提高實習生的心理承受力。酒店加強酒店的內外部環境建設,外部硬件建設如工作環境、員工宿舍食堂的的舒適度等,內部環境如企業文化,企業的人文關懷等等。調研中也發現相比較而言,實習生更側重于企業的人文環境?!凹芯褡鲎约合矚g的事或做能得心應手的事情,就會有這種體驗。心理愉悅比感官愉悅持續時間更長”酒店管理實習生最渴望在實習中能夠到不同的崗位上實習鍛煉,但由于酒店業的實際要給所有的實習生進行輪崗實習也不太現實,但是酒店可從酒店的實際出發,盡可能在大的部門內部給實習生提供輪崗的機會。已經有酒店嘗試讓實習生去財務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等二線部門實習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對學校而言在選擇實習基地時要慎之又慎,選擇一些能夠提供核心實習崗位,對實習生負責的實習單位。從源頭上保證給實習生提供較好的心理體驗。實習生自己也要做好心理預期和心理調適,畢竟到實習酒店和學校有很大的不同。自己要做好角色的轉換,盡最大可能喜歡自己的實習崗位,保持積極的情緒。
2.2 塑造實習生積極人格特質 積極人格有利于使個體采取更為有效和主動的策略,以面對生活中的壓力與不幸?!狈e極人格特質具有兩個獨立的維度:一個是正向的利己特質,即接納自己,擁有目標、感受到生活意義,有獨立感或能掌控環境等;第二是積極人際關系,是指當自己需要幫助時能獲得他人幫助,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愿意且能夠提供幫助;個性即人格是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并非一成不變。學校和酒店聯手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教會實習生學會接納自己,另外幫助學生獲得人際關系方面的技能。學會實習生感恩學會尋求幫助和幫助別人。學校可以開設一些有關積極心理學的相關課程和有關溝通人際交往方面的課程和講座。酒店在實習生入職后把心理調適和人際溝通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并且結合實習生實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開展培訓。作為實習生要善于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積極人格,學會人際關系處理的技能,為塑造積極的人格特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2.3 建立積極酒店組織系統 積極組織系統,“是指能夠促進個體獲得更多積極力量與美德,并且能夠使個體獲得幸福的環境系統?!狈e極心理學家將積極組織系統從宏觀到微觀方面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積極社會組織系統,第二類是積極的社區組織,它主要是指個體常年生活的、工作和人際交往的環境,第三類是積極的家庭組織系統。本文主要針對性談前兩點。
目前酒店實習生不愿意選擇留在酒店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是社會上一部分人對酒店業從業人員有偏見。一些實習生的父母對酒店業也不是很了解,也不愿意自己孩子從事酒店業。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氛圍給予酒店業從業人員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時加快法治國家的進程和經濟建設的步伐給人民帶來更多的主觀幸福感。另一個積極社區組織針對酒店實習生而言就是酒店自身的社會環境。訪談中得知90%以上實習生注重實習酒店的精神激勵人文關懷。如酒店對實習生的認可與肯定,一些榮譽稱號等等都可以增加企業凝聚力和實習生的忠誠度。實習生同樣關注職業生涯規劃,酒店可以聯手學校對實習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設計。針對實習生特點酒店營造寬松和諧,互幫互助的工作氛圍。
3 結語
實習對酒店管理專業、酒店和實習生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實習生由于身份角色的改變,環境的改變會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積極心理學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在關注實習生負面的心理和情緒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實習生內在的積極活力與美德,挖掘其內在的固有的的積極品質來應對實習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實習酒店和實習生三方共同參與構建積極情緒、積極人格和積極組織系統來防范應對實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實習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