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03:56: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美術藝術鑒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階段往往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高中生的審美意識也逐漸的增強,需要學校相關課程的任課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美術課程作為高中階段主要對于學生審美意識進行指導與教授的課程之一,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提高,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對于該課題進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者將以高中美術鑒賞中當代藝術內容的教學研究為課題進行研究,希望對于提高高中階段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高中美術鑒賞當代藝術內容教學研究所謂的當代藝術是指在當今環境下含有批判性質的藝術,從字面中可看出,當代藝術也就是與當前環境共同發展的藝術,其本質是通過對將人們的生活與藝術相結合,將藝術拉到現實之中。因此當代藝術應當被大眾所認知,如今在我國對教育進行改革的條件下,在高中美術欣賞中加入當代藝術的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當代藝術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現狀
(一)學生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差
在當今高中的教學中,由于我國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因此美術課往往只是作為高中教育中的一門輔修課程,并且不計入統考范圍之內,因此高中學生對美術鑒賞課并不持有足夠的重視,往往在美術鑒賞課中出現瞌睡等情形。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首先,在學生在步入高中之前,雖然在初中也開設美術相關課程,但是在初中階段美術課程更多的是以對美術教師以及其他作品的臨摹,同時教師在教學之中更多的是純技法,加之初中階段并不重視美術教學,因此導致學生在步入高中時美術鑒賞的學習并不能有效銜接。其次,除美術特長生以外的其他學生對美術鑒賞的相關知識了解程度不高。再次,學生對美術鑒賞教學持有反面態度,并且學習敷衍性較大。
(二)教師素質較低
首先,目前我國大部分美術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相對較為落后,同高中其他課程教師來說,一些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之中過多看重技法以及作品,忽略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甚至認為當代藝術的教學與美術教學沒有任何關聯。其次,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美術教師同其他教師相比,缺少學習與進修的機會。再次,教師缺少創新意識,在美術鑒賞教學之中往往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高中美術教師往往是一些美術院校的畢業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多接觸的是專業技能訓練,對當代藝術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導致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只能通過宣讀教材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后,由于目前美術鑒賞課程在我國高中教學的開展時間相對較短,缺少教學經驗,缺乏對教學模式的研究,進而導致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之中對當代藝術的教學出現較多問題。
(三)教學管理的不重視
教學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科的教學質量,而美術鑒賞教學從目前來看,在高中教學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首先,對美術教師的管理與使用不科學,往往出現將美術教師安排到其他方面工作之中,導致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失去原本應當擁有的地位。其次,學校對美術教師的培訓以及對美術鑒賞教學的質量與評價不重視。再次,美術鑒賞教學并沒有納入到高中教學成績的評價之中。
二、當代藝術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對策
(一)開拓學生審美視野
在當代藝術的相關理論之中,明確提出了當代藝術與當代的文化中的文化話語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當代藝術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要提高高中學生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學校就應當進一步通過有效手段提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當代藝術的認知,當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細微變化,都在反應人們對審美觀念的改變,審美更是與人們對藝術以及藝術活動的認知有著直接聯系。
(二)提升美術教師的素質
教師是學校進行教學中的重要因素,教學目標的實現的前提是教師。因此搞好教育,培養優秀的學生就要加強教師的素質,尤其是美術教師的素質。學校應當全力培養學術性的美術鑒賞教師,培養美術教師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把握美術鑒賞教學規律能力,擁有較強現代藝術欣賞能力和有較強教學理論能力。通過培養,進一步提升美術教師的表達與動手能力、問題的解決能力,從而保證美術鑒賞教學的藝術性。而作為美術教師,應當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自身的學識與經驗,通過不斷對各種理論與當代藝術的學習,進一步提升美術鑒賞教學的方法,提高藝術教學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地位,促進學生全面提升個人素質。
(三)提高學生水平,制定科學教學目標
在目前我國以應試教育作為教育體制的前提下,學校對美術鑒賞教學管理的不嚴格造成了學生對美術鑒賞的忽略,不了解當代藝術。因此學校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美術鑒賞的教學目標。在美術鑒賞教學目標中,目標的制定應當清晰明朗,其教學目標應當具備:一對美術鑒賞教學的范圍以及內容等難點進行確定,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二是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應當明確采取分步教學的方式,將當代藝術融入到美術鑒賞之中。三是通過明確提出學生所要到達的水平,從而為教學提供檢測依據。
現代藝術是主要發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在美術史上只經歷了數百年之久?,F代藝術的涌現充滿了熱血和激情、冷靜與反思,是人類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現,將人類積聚了幾千年的藝術文化徹底改變了,藝術開始變得貼近生活大眾,他們和商業的距離從未如此近過。對于藝術史發展到現代藝術階段的情景,我們能窺見背后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信息的大爆炸滋生了這些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新的藝術形式。
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案編寫涵蓋面極廣,從原始藝術到現代藝術,從古至今,從西至中,各種知名的藝術品、藝術故事,幾乎無所不談,而正是這個原因,讓我們的美術課本有種泛泛而談的感覺,而現代藝術如何在高中生中推廣介紹?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很多現代藝術作品有一種特有的新奇感,因為傳統藝術篇章和現代藝術篇章的較多割裂,讓學生對現代藝術的理解只停留在諸如“看不懂”――極簡主義,“很狂野”――德國新表現主義,“很抽象”――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很像照片”――照相寫實主義或超級寫實主義,“很變態”――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等等之類的評論上,而無法聯系到這些繪畫流派所在的歷史背景和民族特征或者藝術家的獨特經歷和觀念,針對這一點,我做了下述分析。
一、現代藝術鑒賞的德育方面
德育的培養離不開具體的知識和內容,任何脫離內容的形式都顯得過于空泛,在現代藝術鑒賞課中,我運用各種資料來激發學生對藝術品背后的深化理解。比如,講到波普藝術的時候,提及安迪沃霍爾和王廣義兩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是美國著名的波普藝術大師,他的可口可樂瓶、瑪麗蓮?夢露的作品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當這些藝術形象推廣到世界,在世界范圍的人群中深入人心的時候,中國的一位文化學者河清就批判道:這是一種文化霸權。
而我國的波普藝術家王廣義,則在借鑒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形式里貼近生活、商業氣息和直接刺激的部分,使其形成一種中國式的政治波普,這便是中國獨有的文化語言。講到這里的時候,學生便能體會到教師的德育用意:霸權,不僅僅體現在政治經濟上,還有文化霸權,要愛國,就要努力發揚本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現代藝術鑒賞的智育方面
在紛繁復雜的現代藝術門類里,學生能看到很多藝術家的探索精神,雖然有些藝術的探索充滿了古希臘故事阿基里斯與龜般的悖論式荒誕,但人類的求知欲可在此一窺。現代藝術里的光電藝術已經日趨成熟,這里面包含了眾多科技領域的創新。比如,在上海舉辦的電子藝術大展,讓人們對藝術和科技的結合充滿遐想,未來的科技不會只有冷冰冰的操作,而是人和機器互動甚至是情感交流的媒介,通過這些現代藝術媒介的變化,能開拓學生的思路,了解現代藝術巨大而寬泛的應用領域和發展領域。
三、現代藝術鑒賞的美育方面
現代藝術中需要傳遞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美的東西,比如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基弗的作品,介紹他的繪畫和裝置作品的時候,需結合這位藝術家不平凡的歷史時代背景和他本人的精神所向。二戰的陰影給德意志民族內心的創傷,在基弗的作品里留下了巨大的影響,比如雜亂的筆觸,荒野里干枯的稻草,點燃的火苗,坦克、潛艇的模具,破碎的衣服等,這些物件堆放在一起并沒有很強的美感,但是學生能讀懂這些東西堆放在一起的時候會呈現什么樣的語境,那是一種人類被戰爭百般折磨后的苦難。此時的美育就變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內涵了,對美的追求不再只僅限于一張漂亮的畫,一個漂亮的裝置,而是靈魂的洗禮和對歷史的拷問。
【摘 要】 新課標指出:美術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用體現多主體、開放性的特點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判斷自己美術學習的態度、方法與成果,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那么,究竟應該采取哪些方式來達到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挖掘學生潛在的藝術素養
【關鍵詞】 美術鑒賞;挖掘學生;藝術素養
藝術是一門充滿情感和創造的學科,文藝鑒賞課作為大學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已不能像中學的文學藝術課那樣僅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際體驗,而要幫助學生增加對文藝美的理性認識。同時,盡管它是非專業教育,不承擔培養專業文藝人才的任務,但因其基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所以,“文藝鑒賞課是一門能力課,而不僅僅是一門知識課”。它與很多重在掌握知識點的文科課程不同,不能采用灌輸式的教法,滿足于強迫學生接受一些知識和技能,忽視對學生獨立的認識、體驗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根據其教學目標和學科特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激活審美潛能,提高審美能力就成為重點。只有保護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使學生投入地去體驗藝術,發現和探究藝術的魅力和規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美術鑒賞》課程的的意義
藝術的本質是審美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面前時洋溢于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我們無私地愛美,我們欣賞它,喜歡它,如同喜歡我們親愛的人一樣。”藝術濃郁的情感性可以帶給人以精神的享受,使人身心愉悅,但同時藝術所具有的多義性和抽象性又使人在欣賞時無法暢快淋漓地把握,人必須在掌握一定的藝術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審美,這種審美才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才能讓人了解和領悟藝術的深層意蘊,獲得一種理性和情感的滿足。
藝術是一門充滿情感和創造的學科,文藝鑒賞課作為大學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已不能像中學的文學藝術課那樣僅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際體驗,而要幫助學生增加對文藝美的理性認識。同時,盡管它是非專業教育,不承擔培養專業文藝人才的任務,但因其基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所以,“文藝鑒賞課是一門能力課,而不僅僅是一門知識課”。它與很多重在掌握知識點的文科課程不同,不能采用灌輸式的教法,滿足于強迫學生接受一些知識和技能,忽視對學生獨立的認識、體驗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根據其教學目標和學科特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激活審美潛能,提高審美能力就成為重點。只有保護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使學生投入地去體驗藝術,發現和探究藝術的魅力和規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美術鑒賞》,側重必然要求參與式的教學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走進藝術
我們知道,藝術鑒賞過程要經歷三個層面,即藝術語言層、藝術形象層和藝術意蘊層,在藝術語言層的欣賞中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藝術的鑒賞語言,比如欣賞繪畫,就必須對它的線條、色彩、構圖等語言有所了解;欣賞音樂,就要對它的旋律、節奏、和聲、曲式等語言有所了解等。在這個層面上,如果教師以講授為主,就很容易枯燥,我們不妨打破書本上教學內容的限制,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突破口來創設情境,設計教學。同樣,在藝術形象層和藝術意蘊層上也是如此。三者的關系是遞進的,但在欣賞時卻完全可能交叉,甚至統一。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啟多種感官欣賞
與藝術作品對話,只有充分敞開,才能充分接納,這種狀態最有利于對作品的欣賞。那么,如果能創設出一個適當的情境,就可以充分打開學生的感官和心靈,使之與作品“碰撞”,從而發掘出作品最豐富的內涵。比如,欣賞托賽利的小夜曲,學生很容易聽出了“優美”的感覺,但這是一種表層的情緒體驗,不應滿足,還要繼續引導,開啟他們的聯想功能。教師可以設問,你覺得這是什么時候,早晨、下午還是晚上?雨天還是晴天?周圍幽靜嗎,為什么?這樣,學生進入了情境,激發了進一步傾聽的欲望。當學生推想這個音樂描寫的形象可能是早上(因為有鳥鳴),也有可能是雨后(下雨時鳥不可能出來),像在山中(周圍非常幽靜)等等,就可以啟發他們開啟多種感官進行欣賞。音樂不僅可以用來聽,還可以嗅(嗅到清晨的清新空氣)、感(靜)、甚至看(畫面感)。
充分調動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等多項功能的復合欣賞,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同時激活了他們以往的藝術積累、人生閱歷,心靈漸漸敞開,更加細膩、豐富起來,這不僅有利于他們迅速理解藝術語言,而且為他們開始與作品進行深層對話做好內在的準備。
2、善用類比,設置問題,啟發學生主動思考
文藝理論的教學,一直是難點,也是比較枯燥的。如果理論是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而得,則理論的學習就有趣多了,知識掌握得也牢靠。比如,在講音樂欣賞時,西方音樂流派及其風格比較枯燥,也不容易理解,我舉了其中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大師的作品進行對比,實際上就把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與古典時期的音樂,以及古典時期不同作家的作品都進行了對比。我先放了三位大師的三首曲子的片斷,然后問學生,假如有一群螞蟻爬過,三位大師中,誰會說:“慢點,別著急,哦,好,從這邊過?!闭l會說:“咦,看你往哪邊跑,哈哈,再來一下,對,有創意!”而誰會坐在螞蟻爬過的地方思考,并要它們繼續奮斗?當學生欣賞后,被問題激發了思考,于是不難指出第一個大師是巴赫,第二個是莫扎特,第三個是貝多芬。我就進一步引導他們說出原因,并把知識點融在推理中記憶,學生很容易就把握了這些重要的西方音樂流派及其風格。
用類比的方法,巧妙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他們看書,領會藝術語言,作出相應的判斷,是學習理論的捷徑。因為解答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藝術理論的過程。在解讀藝術語言,理解藝術形象,領悟藝術意蘊時,教師可以轉換思維,尋找切入點,不一定直接點題講述,這樣既有利于激發興趣,寓教于樂,避免枯燥,也有利于學生多角度思考,提升審美能力。
(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藝術
在文藝鑒賞的過程中,由于藝術的情感性和多義性無時無處不在,因此造成鑒賞的個性化、多樣化,如果強求一律,勢必違反藝術的規律,但如果放任自流,又無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這時,教師就要善于因勢利導,從學生鑒賞的具體情況出發,甚至從課堂上出現的意外出發,巧妙地引導他們思考,進一步把藝術鑒賞推向深入,乃至達到融美育、智育、德育教育等于一體的境界。
1、鼓勵學生表達感受、見解、質疑,使之深入探究
要提高文藝鑒賞水平,對具體作品的獨立鑒賞是至關重要的,必須讓學生熱情地參與進這一過程,因此,要鼓勵學生充分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甚至質疑,使之深入探究。學生在問與答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和別人的長處和短處,取長補短,逐漸提高能力。教師要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開口。
比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我先放音樂,再讓學生暢談感受,肯定每位同學感受的合理性。有個學生問了一個頗有意思的問題:“聽完‘抗婚’一段,我已經沒有心情再聽最后的‘化蝶’了,心中注滿了悲傷和沉重,已經感受不到最后一段音樂的美好;同時,從故事的結構上看,這個故事也講完了,所以,最后的‘化蝶’部分是不是多余了?”這個學生的感受很“另類”,但很合理。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感受有其合理性,并將這個問題交給學生們回答。大家議論紛紛。經過討論,大家逐漸形成了這樣的觀點,‘化蝶’給人以希望,符合傳統的審美心理,否則作品豈不是太灰色了,令人絕望。我隨即結合這個問題,深入剖析相關的文藝理論,指出:‘化蝶’的存在是因為《梁祝》采用了西方奏鳴曲式結構,屬呈示―展開―再現三部分中的再現部;而且,它也與展開部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剛愈顯其剛,柔愈顯其柔,進一步加強了整部作品的悲劇色彩。這樣一分析,對這一作品的鑒賞又加深了。同時,我又說明,這并不是說所有的作品都要采用這一結構,在處理上允許體現不同的風格。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經過多次藝術的探究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鑒賞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解放思想,善于質疑,是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前提。
2、巧用課堂中的意外,使學生學會正確思考問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自主學習,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表達時觀點難免會“越界”。有的教師遇到這種情況會感到慌張,其實,要認識到意外的出現是自主學習不可避免的,而且意外正說明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有時候,意外還是難得的亮點。教師要善于運用課堂中的意外,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深入思考。對閃光點更不可輕易放過,要抓住機會加以引導,以收奇效。
總之,文藝鑒賞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藝術欣賞的最終目的是表現,所以,所有有助于學生理解文藝作品的途徑,所有有助于學生自由進行藝術表現的機會,所有有助于學生創新發揮的學習方法,我們都要不遺余力地嘗試。要習慣于鼓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合作,大膽創造,表達自己的情感、見解、想象和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要走近學生,參與他們的活動,感受他們的快樂,在多姿多彩的藝術欣賞和表現實踐中,激活學生的審美潛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如何更新美術教育觀念,改變學生的審美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創造能力是時代賦予當代美術教師的重任。本人結合新課程理念和課堂教學實踐就美術鑒賞中抽象藝術教學的策略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 抽象藝術作品的特征
從作品形象與自然形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劃分作品風格的方式上看,抽象藝術主要指藝術形象大幅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對象外觀的藝術。當作品中的主觀成份大于表現客觀事物時作品的形式則趨于意象、抽象。在教學中,那些完全舍棄自然對象,以純粹的形式構成的抽象藝術作品對于學生來說很難接受,更不用說欣賞。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育觀念的轉變,這就要求作為現代的中學生,要了解世界各國文化藝術以及不同的思想觀念,通過對包括抽象藝術在內的視覺藝術的欣賞,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及全面素質。
二、美術欣賞課堂中抽象藝術作品教學的策略
1、抽象藝術教學的設計思路
格式塔心理學中有“異質同構”的理論,同構即構造相同,不同的事物具有同構關系,就可以互相轉化,因為同構的存在,一個物的局限就可以得到擴展,就能使某種抽象的符號形式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外界事物發生關聯,并因此賦予符號以形式和意義,這意味著人們可以用抽象的形式符號把握和表現現實世界以及人的感情,使得各種表面看來差異很大的事物的關聯對應和互譯成為可能。從而使藝術的表現成為可能,同樣也正是這一點使抽象藝術的表現和理解成為可能。比如魯班從割破手的小草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鋸子,正是這一理論的體現。在抽象作品的教學中我們同樣可以運用這一理論開展教學。
教學中可以運用格式塔心理學“異質同構”的原理,發現音樂與美術之間共性,讓學生產生通識認知體驗。對抽象藝術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抽象作品分析向具象畫、書法等領域拓展,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美術的形式規律。
2、引導學生感知、聯想、分析和歸納,形成建構主義學習觀
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抽象藝術教學實質上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感知、體驗作品,讓學生了解到點、線、面、色彩、量感、質感、速度、節奏、韻律、秩序等的因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更深一層理解美術中最為本質的形式規律。
藝術作品本身是多元化的,再加上抽象藝術所具有的這些特性,使這類美術作品的欣賞更具有廣闊自由空間,評價上表現出價值的多元性。所以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修養和學識來理解作品的形式與內容及所具有的最普遍的審美意義,并以包容的態度接納學生的感受和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常把自己的判斷以推測性的語言告訴給學生,引導學生去感知和評價作品,參與討論并養成自覺驗證判斷、減少盲目沖動的評價,使評價達到主客觀的統一。
3、學科整合,關注音樂與美術的聯系
音樂通過形式的變化表現人的情感的變化,并通過強度、速度、節奏、韻律等表現人的情感的變化。抽象藝術也是如此,它們之間有某種同構關系。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在教學中我以蒙德里安的抽象藝術作品為切入口,讓學生關注抽象藝術與音樂的聯系。
抽象美術作品的表現語言從形式上看有點趨向音樂性。一些心理學家研究認為色彩與聲音可以產生聯想。例如讓學生先聽中國民樂《喜洋洋》,從中感受到這種喜慶歡快的情緒體驗,再讓學生用某種色彩來體現自己的這種歡快的情緒。音樂與美術這種互動在美學被稱為“通感”的心理現象,也可以看作聯想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僅是構建音樂與美術的橋梁,也為學生理解抽象藝術架起了橋梁。運用這樣的方式教學,蒙德里安的抽象作品就不難理解了。
4、引領學生探究抽象藝術作品的色彩、線條等外在表現形式與內涵的關聯
色彩和人情感的聯系更為密切,大多數人對色彩都能產生豐富的聯系和感受,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就是充分運用了這一要素。在教學中間,筆者設置了三個小活動,目的是為了檢測學生對用色彩創造性地表達情感的態度。
活動一:運用色彩的心理屬性初步嘗試用不同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向,體驗在繪畫中色彩帶來的不同心理感受。
活動二:結合繪畫中的“形”的相關學習經驗,通過形、色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一組表達不同心情的色彩作業。
活動三:在掌握了色彩的對比與調和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綜合已知,嘗試對同一種顏色采用不同表現手段來表達不同的繪畫主題。
從活動中我看出大多數學生對于色彩、線條表達情感心理接受的程度還是具有普遍性的,只有少數同學感到有困難,但可以加以引導。由此可見,從色彩的情感角度引發學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再結合音樂作品中情感的表現從而理解抽象藝術作品,具有較好的效果。
5、聽音樂,動手畫抽象畫,提高學生表現和創造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抽象藝術的音樂性、情緒性,在課堂中我增加了動手練習的內容,即聽音樂畫抽象畫。我選了一些不同題材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聽并快速將第一感受用繪畫表現出來。如聽貝多芬交響曲《田園》后,學生們能用明快的色調、形式意味很強的紋理來表現春天的景色;聽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學生能用藍灰等色的調子來表現憂傷的情緒;聽搖滾樂、爵士樂等等,大部分同學能在表現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情緒時找到某種抽象形式來進行對應,比如線條和色彩等,從而也強化了學生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將音樂融合到抽象美術教學中去,讓學生從認識上升到實踐,進行體驗。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從而感受抽象繪畫具有音樂性的特征,理解抽象繪畫是以點、線形式結合、情緒隨意性很強的揮灑而構成的色彩斑斕的圖像,從而產生運動、不安、熱烈、寧靜、低落等情緒感受,當學生產生某種情緒時,就是看懂了這類抽象繪畫作品。
摘要:抽象美術是教學中的難點。在高中美術欣賞課中,教師應設計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認識和欣賞抽象美術作品的能力。阿爾森?波里布尼指出“抽象藝術真可稱得上是二十世紀典型的藝術樣式了,可是沒有一個人敢斷言它屬于通俗的藝術樣式。因此抽象美術作品的欣賞一直都是美術鑒賞教學的一大難點。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引導學生擺脫單一的具象審美感知模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學會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是時代賦予當代美術教師的重任。
關鍵詞:抽象美術
藝術觀念
美術教學
一、引言
在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抽象美術作品。學生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總是以像與不像來評判,或者說看不懂,難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術一直是高中美術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問題,也是大家爭議較大的課程內容。下面談一談高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抽象畫教學。
二、如何欣賞抽象美術作品
(一)讓學生了解抽象美術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其藝術價值
抽象藝術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它不直接表現任何現實中可視物,但不能因此說它與現實就沒有關系,可以說任何藝術的終極對象都是現實。比如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創作出了一種視覺音樂,像管樂器一樣明亮的黃色線,在霓虹燈光般的紅色,藍色,灰色的小點的閃爍下,呈現出一種爵士樂的節奏感,我們還能感受到紐約最繁華的百老匯夜晚的噪雜,它是蒙德里安對美國紐約大都市的面貌和節奏的感受,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但要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抽象美術,還應轉變審美觀念。因為作為現代藝術中的抽象畫和西方的傳統藝術相比較,其在觀念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主要表現在:1、藝術家從以前的表現客觀現實世界走向主觀精神;2、放棄了傳統的統一的美的標準;3、傳統的藝術十分注重藝術的認識和教育功能,而現代藝術強調藝術的審美功能;4、現代藝術的價值在于發現和創造,而不是繼承傳統的內容和技巧。抽象藝術是藝術家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和創造的結果。它是以純抽象的語言表現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術,而這種純抽象的美術對于高中生來說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因為傳統的藝術觀念再加上長久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仍然用是否同客觀對象相似及作品是否優美為標準加以判斷,所以會有疑惑不解之感。對于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要了解傳統藝術與現代抽象藝術在創作觀念上的轉變,使自己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也轉變自己固有的傳統審美觀,站在現代藝術的立場和標準上來看抽象的藝術,以全面認識和理解抽象美術。
(二)抽象美術的特點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生活中的視覺經驗的某種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種表現。它以純粹的點、線、面、形、色等構成畫面內容含蓄,形象抽象,給欣賞者的感受是一種朦朧的印象。所以學生在欣賞抽象藝術時不要以像與不像來評價,要盡量根據作品運用主觀感受來調動自己的情緒,而不要刻意去辨認畫家究竟畫的是什么。
2、畫面有強烈的動感
許多抽象的繪畫,以強烈的筆觸,奔放的色彩來刺激人的視覺,動感強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點、線、形、色依情緒隨意作畫,揮灑自如,使人產生運動、奔放、熱烈不安等情緒感受。如產生某種情緒,獲得某種狂熱、高亢等視覺感受就是看懂了這類繪畫,也稱為熱抽象繪畫。屬于冷抽象的歐普藝術以形的有規律的變化產生出奇異的流動、變幻的感覺。這些動感很強的抽象藝術是傳統的具象繪畫無法比擬的。
3、趨向音樂性
抽象畫家利用色彩與聲音產生的聯覺,將點、線、形、色構成無標題的音樂,直接作用于欣賞者,使觀者在看抽象畫時,在心理上引起某種難以言傳的情緒。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紅、藍、黃構圖》。畫面用直線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線將它們分開。畫面顯得和諧而有變化,如同一首音節長短起伏,但卻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4、意蘊的含混性
抽象繪畫以點、線、面等符號元素組成不明確的物象,其含義也是不明確的,欣賞者從中獲得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它排除了具體的物象,其內涵不可能像具象繪畫那樣表現藝術家對所描繪的事物的認識、態度和評價,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現藝術家的某種情感或追求不帶任何主觀色彩的“絕對抽象”。
(三)抽象美術在中國當展
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有很多畫家闡述抽象繪畫創作,但它畢竟不是主流,始終處于邊緣,而寫實繪畫作為對中國傳統繪畫方法的一種補充和反映社會變革、傳達觀念的手段,受到了特殊的重視,從抗戰到新中國之后,寫實繪畫成為有力的社會動員工具,也成為學院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所以在80年代思想開放的年代,當抽象美、形式美被提出時具有一種革命性的沖破感,使得發自畫家內心的那份暢快得以體現。
抽象繪畫是以自由的姿態現身于新時期的中國美術的。但抽象繪畫在中國強大的寫實主義繪畫面前,始終不能匯集成潮流,僅僅是涓涓溪水,不斷有哪些性情中人憑著對抽象繪畫的執著和熱愛,在創作、嘗試抽象繪畫。但是,抽象美術沒有進入普遍的社會認同層面,所以就顯得抽象美術還在神秘的萌芽狀態,需要一批又一批的畫家通過實踐去豐富抽象繪畫在中國的內涵,需要一個又一個得展覽區普及抽象美術在公眾中的影響力,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去證明抽象美術在中國的意義和價值。
(四)讓學生通過音樂來理解抽象美術,欣賞抽象美術作品
音樂可以通過沒有具體形狀的聲音為人們所接受,通過形式的變化,通過強度、速度、節奏、韻律等表現人的情感的變化,抽象美術也是如此,它們之間有某種共通關系。在教學中用多媒體讓學生聽不同樂器的聲音和旋律來辨別所傳達的情感是緊張的還是松弛的,是明亮的還是暗淡的,從而用顏色來表達這種情緒的變化,明亮的色彩,讓人心情愉悅,冷灰的色彩讓人覺得陰森,壓抑等,這就是音樂與色彩的相互轉換,這為學生理解抽象美術架起了橋梁。如此,康定斯基的作品就不難理解了??刀ㄋ够冀K把繪畫看成是一種能喚起聽覺的“內在音響”。它經常從音樂的角度來體會繪畫的色彩。如他把色彩看作是生活中的“喇叭”“器樂”和“熱情”“鼓聲”與“鈴聲”等。在他看來繪畫中的色彩猶如音樂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打動觀眾,所以,康定斯基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塊和點、線、面的集合,一向被認為是“凝固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設計
1、圖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學生理解能力強,再加上不需要寫實繪畫那樣有嚴格的技藝,因而,可讓他們動手制作抽象畫。在制作中去體會抽象畫所帶來的樂趣。如:讓學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紙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顏料隨意涂畫,色彩要飽滿,水色要淋漓,以此構成豐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據畫面效果命題。
2、對比欣賞法
在欣賞國外現代的抽象畫時,許多學生會說看不懂,如果把中國的草書拿出來與之對比欣賞,就會發現部分學生雖然不認識其中的字,卻能欣賞它的形式意味。中國的草書,特別是狂草,由于其語義的可識性程度降低,欣賞者更注重它的節奏變化及虛實濃淡的筆墨效果。實質上,抽象美術作品中夸張的線條和刺激的色彩與變幻莫測的中國草書是一致的,都是一種平面的抽象藝術,能給觀者在視覺上引起某種情緒感受。
3、打散組合法
打散組合的練習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對抽象畫的審美表現力。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觀察要畫的對象(如花、草),將花草的原形平面處理類似剪影,然后根據畫面需要或個人的審美趣味將其分解、組合,使其構成一個新的形態。也可將小組或全班學生的作品重新組合成一幅抽象的美術作品,最后畫面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結束語
總之,抽象的藝術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測”。創作抽象畫的藝術家對自己的符號解釋有時也是模棱兩可,作為欣賞者完全不必耗費心思去破解。我們對抽象的美術作品要去了解、認識,而不是對它過于肯定或完全否定。西方的抽象藝術是西方現代藝術中的一種藝術思潮和藝術流派,它僅僅只是學生了解世界文化藝術的一面鏡子。
【摘要】學習和掌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使學生脫離只能分辨“漂亮”與“不漂亮”的自然狀態,進入更高的審美階段;難點是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知識的學習掌握及對概念的講解。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并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審美標準來鑒賞美術作品。
【關鍵詞】美術作品藝術美形式美
六十四年喜欲狂,赤龍奮起振炎黃。2013年,是我們偉大祖國“母親”64歲華誕。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勝利召開。一周年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被推選為新一屆中國共產黨總書記,承接高舉中國特色的偉大旗幟,要在21世紀中葉建成小康社會。全國人民歡欣鼓舞,老百姓迎新憶昔,思緒萬千,自49年建國60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生活。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薄胺聿煌伯a黨,幸福感謝?!?
64年前,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睆拇耍腥A人民共和國進入了嶄新的時代。
而著名畫家董希文將這一歷史瞬間以敘事性為主題,典型地代表具象再現,把創作意圖通過藝術形式描繪出來,在構圖上,畫家以照片為基礎作了較大變動,使觀賞者能看到側面、半側面,把人物集中到左邊,右邊留出空間、天空,象征祖國未來前程似錦、光明美好。并讓人民從中聯想到新中國誕生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和喜慶的盛景。
由畫面可知,十月一日的北京,秋高氣爽,晴空萬里,古老的天安門城樓裝飾一新,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端莊、瑰麗。城樓上大紅宮燈放射著耀眼光澤,燈下垂吊的流蘇在風中微微擺動。還有藍天白云、黃菊花、色調單純、對比強烈。襯托著(主體)國家領導人群像、筆直、挺立,以豎線形平等排列布局,恰當地表現了那宏偉的歷史瞬間。畫面的右邊廣場上,萬眾集會隊伍,高舉紅旗,鮮花和彩旗匯集廣場,這一偉大時刻當推到畫家董希文的美術作品《開國大典》,這幅油畫是攝影作品難以塑造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笆钱嫾野疵赖囊幝珊头▌t對現實生活進行抽離、概括、綜合以致創造的結果,反映了藝術家個人的時代精神與審美聯想。”我們通過畫面與攝影比較:油畫場景宏偉壯觀,室外會場寬廣、上下主次分明,前景后景有序、中心突出,色彩溫暖、喜慶,有吸引力。而攝影照片上,作報告的氣氛能感受到,有真實性。但是黑白的,顯得灰蒙蒙的,人物前后站立不齊,隊列有較亂的感覺。通過比較,更能感受到美術作品是藝術家經過提煉、加工、創造出來的不同于現實生活的“第二自然”。美術鑒賞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形式美(語言元素、語言手段、語言規則)以及意圖的認識。使學生脫離了只能分辨“漂亮”與“不好看”狀態,而進入更深度的審美階段;就是通過感受、體驗、理解、想象、回顧等鑒賞活動來認識美術作品,關鍵在于“感悟”。我歸納在以下五個方面:
1.藝術內涵
畫家董希文所描繪的是一個新舊時代的轉換瞬間,其意義不只是藝術的再現瞬間,也不只是畫了一群國家功臣肖像;而是意味著一個民族從此站起來了!把人民希望國家強盛的心理與這幅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主要潛伏在觀望、回顧、對比、聯想等心態之中。
2.藝術魅力
A畫家創造性地將共和國領導人和天安門廣場上群眾統一在一幅畫面,主席側身站立在畫面中間,其他領導人站在靠左三分之一處,右邊是廣場上集會群眾,似乎有點左實右虛之感(不均衡),但的眼神、視線不是全注視講稿,也看著下面群眾,畫家是靠主席的眼神把天安門城樓上下人物聯系在一起的。為了使畫面右邊更加開闊、有意刪去了右手處應該有的走廊上一根大紅柱子,據畫家女兒董一莎后來對記者說,她父親在定稿之前,還請教了徐悲鴻(院長)和建筑專家(梁思成)獲準,受到贊賞,“畫面少畫一根子,在建筑上是個大錯誤,在繪畫上應該是一大創新?!盉①從構圖到設置采用橫式豎立,安排城樓上領導人與廣場上人民群眾都是站著,這是寓意“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紅、黃、藍主色調富麗堂皇,是我們中國人喜歡的色調;②從人物到場面,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畫面左右均衡,紅旗如海,人群如潮,排列有序,氣勢磅礴。從氣派到宏聲,主席作為畫面主體形象,位置正是橫豎分割線上的交點。與人民同在藍天下,面對廣場,空間開闊,顯得十分莊重、穩定、有大國領袖的風范,特別是那偉大形象,反映了泱泱大國領袖的風度;傳播了莊重的歷史瞬間;寄托了中華民族自信心;表達了站起來的民族自豪感;體現了新中國誕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偉大意義;喚起了中國人民對這偉大時刻的回憶;激勵了中華兒女不斷創新、開拓進取。
3.藝術成就
①創造了人民喜聞樂見的油畫新風貌;②繼承了唐代壁畫風采;③體現了中華民族繪畫特色;④揭示了藝術創作要朝著民族化方向發展、升華。只有民族的精品才能走向世界。
4.藝術創作手法
利用了傳統的寫實畫法。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而不是居高臨下,離人民群眾太遠。例如,在主席講話之后,人民群眾高呼:“萬歲!”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時作出回應,揮手致意呼喊“人民萬歲!”。傳遞了莊重、穩定、寧靜的形式美,并恰當表現了的偉大宏聲。體現了人民領袖和人民心連心。另外畫家在處理人物性格上,也表現了各種特色;如的手,就不象一般畫家強調總理受傷的手總是放腰間的形態,而是放在腰后,這樣表現總理的形象更顯機警;還有的憨厚、劉少奇的神采、宋慶齡的優雅、李濟深的穩健都畫得生動真實。至于張瀾長袍大褂上的折痕,則是透過他頭天晚上疊得平整這一細節,點出了他對開國大典的重視。
5.藝術風格
畫家采用了盛唐時期的壁畫風格,選用了大紅、金黃、碧藍構成的暖色調,我們中國人喜歡的顏色,并運用國畫中的工筆線條和寫意方法相結合,描繪了大紅柱子、大紅燈籠,顯得圓潤光亮;為了達到藝術效果,畫家還摻入了沙子和木工的鋸沫畫成紅地毯,呈現毛茸茸的感覺。這也許就是畫家的剛毅、灑脫、聰明、單純的繪畫風格吧!
其歷史背景:《開國大典》1952年定稿后繪制是在作者姑姑家里完成的(當時中央美院畫室?。?。1953年國慶節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1954年國慶節首次以年畫形式批量發行超100萬份。后期又再出版二次印成郵票在全國發行,60年代初入選中小學教科書。其主要因素是作品的藝術內涵和藝術魅力感染了億萬人民群眾,人民喜歡它。
《開國大典》因歷史原因,有三次改動:①1955年因“高饒事件”畫家奉命刪除高崗,改成菊花盤景;②1970年底“”中間,“”要強行改掉劉少奇,換成董必武像;③1972年身患重病的董希文被請到中國革命博物館指導復制《開國大典》,執筆畫家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董希文的學生)和青年畫家趙域。最后一次是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提議《開國大典》還歷史本來面目,將《開國大典》恢復原貌。這次執筆者是北京的兩位青年畫家(閻振鐸和葉武林)的復制品,原作已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畫庫。
摘 要:當代的高校美術鑒賞教學,要從美術鑒賞自身及其外在條件的變化出發,充分利用湖湘藝術品鑒藏知識,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傳統與現代文化對接;結合美術鑒賞的生存和傳播特點,創新教學方法,促進美術鑒賞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當代 湖湘 藝術品鑒藏 美術鑒賞 教學創新
盛世興藏。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物質文明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生活的需要,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消費需求正日益高漲,文化產業正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我國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已達7000萬人,年交易額近200億元,參與人員和成交額還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藝術品投資正成為與房地產投資、證券投資并駕齊驅的三大投資方式之一,成為經濟投資界的一大熱點。當前,中國急需一大批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藝術收藏家和經營管理者,他們需要博古通今、融會中西、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藝術素養,才能推動中國藝術品市場可持續繁榮發展。
隨著我國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不斷深化,美術鑒賞教學已經成為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我們適應未來社會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然而目前我國許多普通高校對美術欣賞教學體系并沒有深入系統的研究,相對于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美術鑒賞課程的地位,我們對美術欣賞教學體系的研究顯得極度貧乏和不夠深入。
針對當前高校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這種現狀,同時為打造中國藝術品鑒賞教育平臺,提升藝術品收藏家的鑒賞能力,以目前盛興的藝術品鑒藏與投資為契機,分析目前高校美術鑒賞課實施的主要狀況,探討湖湘藝術品鑒藏在高校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適應現代教育需求。我們認為,當前作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美術鑒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即如何進行美術鑒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深化改革,發揮美術獨特的教育價值尋找美術與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要充分發揮理論研究的引領作用,積極借鑒美術鑒賞研究領域的最新理論成果,深化教學內容
高校美術鑒賞教學應該關注理論界的發展動態,引進新的研究成果,推進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公共選修課的美術鑒賞教學盡管屬于一種通識性教育,與純學術研究和專業教育深淺有別,但是,實踐表明,一個學科的理論建設會制約或者促進該學科的課堂教學,理論的導向性和引領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譬如,什么是“鑒賞”?“鑒賞”的本質是什么?這是我們講授美術鑒賞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所謂鑒賞,實際上包括鑒定與欣賞兩個方面。鑒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偽,應屬鑒定學的范疇;欣賞,主要指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批評學的范疇。鑒定與欣賞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鑒定是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賞才能判斷作品的真偽;欣賞又是鑒定的演進,高明的鑒定家必定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同時,鑒定著重于筆墨內涵、個性風格、文獻考證等,而欣賞則重在藝術論析、氣韻意境、審美價值等。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傳、著錄等方面。中國藝術品的鑒藏學問很深,范圍很廣。它以鑒定真偽為中心,旁涉欣賞、收藏、著錄、考證等諸范疇。
目前不少高校的美術鑒賞教學主要是進行作品的介紹和賞析,忽視了藝術品的分析、鑒定、考證。這種美術鑒賞觀念片面、明顯滯后于學術界的理論研究。
二、加強美術鑒賞與現代生活的緊密聯系,尋找美術鑒賞與高校學子在精神文化上的無縫對接,充實鮮活的教學內容
我們應以開放的文化心態從事美術鑒賞教學,闡述美術鑒賞的物質載體、審美特征與現代技術、文化生活的內在聯系,講出新意,講出深度。事實上,美術鑒賞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還是實用的,要有“大美術”觀念,它要不斷進行創新,自然能夠融入現代社會。美術所蘊含的古典精神不少也具有現代性,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充分挖掘美術的人文精神,就能突破時代的壁壘,生發出新的教學內容。將古典式的極限浪漫主義情懷與現代人文精神合觀共視,教學內容變得鮮活靈動,就能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同。
三、從民族文化傳承的高度來從事美術鑒賞,拓展教學內容
許多湖湘藝術品都是我國幾千年積淀下來的珍貴文物,美術教育既是藝術教育,也是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非同一般的現實價值。譬如,我們可以從湖湘藝術品的傳承方式入手來講授美術的文化特性。從這一角度來說,高校美術鑒賞教學是當代一種自覺搶救和保護文物的文化傳承活動。可以預見,在未來的高校美術教學中,美術鑒賞的民族文化傳承性會進一步受到重視,開辟出美術鑒賞教學的新路徑。
四、精心凝練教學內容,建立三維立體化的教學板塊,提高美術鑒賞教學實效
美術鑒賞教學內容非常豐富,頭緒繁多。一方面,美術鑒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優秀作品燦若繁星,藝術名家輩出。另一方面,美術鑒賞是一項融文學、歷史甚至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于一體的綜合藝術。面對內涵豐富、體系龐大的美術鑒賞教學體系,要求我們遵循教育規律,精心凝練教學內容,使之系統化、科學化。筆者以為,美術鑒賞教育由三個有機部分構成:首先是文學賞析教育,即介紹美術作品意境和敘事之美;其次是美術鑒賞教育,引導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造型、技法、色彩、風格之美;最后是文化傳承教育,這一部分主要講述與美術相關的政治、經濟、民俗、宗教等內容,也就是闡述美術的文化生態環境。三者互為補充,彼此滲透,相互依存,共同構成完整的美術鑒賞課程體系,滿足學生不同層面的文化和審美需求。
五、結合當代美術鑒賞的生存和傳播特點,創新教學方法,促進美術鑒賞與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
在中國歷史上,美術是廣大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美術既是公眾審美需求,也包含著深刻的宗教儀式內容,它廣泛生存于人們日常生活等公私文化空間。人們接受美術的渠道多種多樣,除了欣賞繪畫作品,還可以通過制作和欣賞民間剪紙、雕刻、刺繡等方式來接受美術。
隨著社會結構的急劇轉型和現代文明的迅猛發展,美術的生存方式與傳播途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美術的傳播方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一方面,美術繼續通過傳統方式傳播,另一方面,涌現出了更加便捷的傳播手段,如影視、網絡、光碟、手機等均成為美術的有效傳播途徑。這就要求高校的美術鑒賞教學,要從業已變化的外部條件出發,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實效,引領學生進入古典藝術的殿堂,促進美術鑒賞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言以蔽之,高校美術鑒賞教學應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美術生存條件的變化,充分利用湖湘藝術品鑒藏知識,深化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教學模式的變革,弘揚民族文化,提升大學生的綜合文化修養,真正發揮美術獨特的審美教育功能。
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藝術現象的活動。可以看出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僅是將藝術大師的杰作展示給學生看,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學習讓學生自己具有獨立思考、評價、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鑒賞之后運用已有的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獨立創作。那么,如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呢?本文將從如下幾個方面方面來談談筆者的見解與體會。
一、審美觀念的轉變
要了解和認識抽象美術,首先就應轉變審美觀念。因為作為現代藝術中的抽象畫和西方的傳統藝術相比較,其在觀念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主要表現在:l、藝術家從以前的表現客觀現實世界走向主觀精神;2、放棄了傳統的統一的美的標準;3、傳統的藝術十分注重藝術的認識和教育功能,而現代藝術強調藝術的審美功能;4、現代藝術的價值在于發現和創造,而不是繼承傳統的內容和技巧。抽象藝術是藝術家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藝術表現手段、藝術語言等各個領域中探索和創造的結果。它是以純抽象的語言表現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術,而這種純抽象的美術對于高中生來說往往難以理解和接受,因為傳統的藝術觀念再加上長久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在欣賞抽象美術作品時,仍然用是否同客觀對象相似及作品是否優美為標準加以判斷,所以會有疑惑不解之感。對于抽象美術作品,學生要了解傳統藝術與現代抽象藝術在創作觀念上的轉變,使自己在欣賞這些抽象美術作品時也轉變自己固有的傳統審美觀,站在現代藝術的立場和標準上來看抽象的藝術,以全面認識和理解抽象美術。
一、教師應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
美術鑒賞包含鑒別與欣賞,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一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于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并伴隨一系列的情感反應,從而對作品作出某種審美評價,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即審美享受,因此,美術鑒賞在具體要求上 ,比美術欣賞要更高一些,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美術鑒賞內容系列的教學,使學生們不僅能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同時也能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主要有兩點:
1、要通過閱讀美術理論、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如:“什么是美術”這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就要通過查找資料,閱讀文獻,找到“美術”這個詞演變的軌跡,并綜合有名學者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對“美術”一詞作出自己的解釋了。
2、從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高中美術教師應該經常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所舉辦的展覽,除了關注經典美術作品外,還應該關注當代的發展動向,了解當代美術的特征,思考其原因,從而學會鑒賞,學會評論,以加深對美術的理解 。也可通過上網查閱,獲得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此外,還應積極思考,加強交流,在與他人思想火花的撞擊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以迎接高中美術課程改革提出的挑戰。
二、課前有效導入
通過故事導入,利用語言的描繪對學生的認知活動有著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帶著情感色彩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如在講《歐洲文藝復興繪畫》時,教師在課前可以向學生講述文藝復興大師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作為導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豐富課外活動,培養創造力
豐富多彩的美術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形成自主探索、發現學習內容并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處理得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我在美術教學中經常是這樣做的:首先,有目的地讓學生去閱讀古今中外著名畫家的有關書籍,讓學生從畫家們的成長歷程中積累材料,得到情感體驗、生活經驗,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我要講齊白石作品時,先讓學生去查閱資料,了解齊白石的個人信息、歷史背景、題材方向以及他的一些感人的故事等,為教學打下基礎;同時,由于學生對美術知識的不斷積累,教學中故事與目標相結合,氣氛很好,他們對美術課也越來越感興趣。
四、充分發揮想象力,完善對作品更深的思考
“真實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任何創造都離不開具體的想象。美術欣賞教學在欣賞名作過程中,大膽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高中美術教材中包含了許多高水平的美術作品作為欣賞內容,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作品時,凡是學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維空間,鼓勵他們獨立觀察,充分想象,細細領悟作品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同時要求學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對美術欣賞的興趣,促進學生語言表達和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如:上《形式美的創造》一課中,塞林塔諾《運動繪畫第三號》是光效應藝術中同期性構成了一個典范,而學生通過欣賞這件作品有了現實性的聯想和虛幻性想象。有的同學說像舞蹈演員的裙子;也有同說像抽象藝術舞臺上演奏的形以載道的旋律;還有同學說像一只魔幻的眼睛等等。這一切不都是對美術名作更深的思考嗎?課后,大家的周記中又出現一篇較好的觀后感。當然,由于種種原因,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尚在積極的摸索和發展階段,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對高中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數理化在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愉快,那是教學水平的話,那么藝術教學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則是對教學的一般要求,美術教學中不僅要講清楚、弄明白、更要追求講藝術。在當前應試教育沒有真正轉變,高考壓力依然如故的情況下,美術教師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發揮藝術科學的魅力,提高課堂效益,創新求變,才有可能從學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獲,從而實現審美教育的目標。
作為美術教師只要千方百計地設計好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以各種新的手法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定能教好高中美術欣賞課。
摘 要:宗教在藝術的發展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從原始藝術的發展當中,這種以宗教為題材為宗教服務的藝術。著重從高中美術鑒賞中的原始美術開始,探討宗教藝術的形成過程和藝術特點。
關鍵詞:宗教藝術;原始美術;史前浮雕;洞窟壁畫
從法國和西班牙發現的原始洞窟壁畫,這些距今兩三萬年以前的原始繪畫,大都表現的是原始人類向神靈祈禱他們狩獵成功意思的一些活動場景,在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畫有眾多的動物形象,馬、豬、鹿、牛、羊等形象頻頻出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受傷的野牛圖”。這幅原始壁畫畫得充滿了動感與力量,牛頭深深低了下去,前肢曲了起來,后肢前翹,顯出牛的野性與受傷后痛苦的掙扎。牛眼睛的刻畫簡練而傳神,使牛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論文附圖: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受傷的野?!?
這并不是原始人單純為了藝術而作的畫作,它其實是一種意識,是一種愿望,盼望著神靈能夠賜予他們力量來征服野牛,還有一種說法,這些畫能夠使他們的獵物如同他們所描繪的那樣倒在他們跟前。
在法國的拉塞爾出土了一尊大約有兩萬年歷史的浮雕――《手持牛角的婦女》,上面刻有一位拿著牛角的婦女形象,據人們推測,她可能與主持某種狩獵活動有關的宗教儀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藝術角度來看,這是一件相當簡練的作品,只雕刻了一些大概的人的四肢,甚至我們連五官都可不清楚,但是我們并不僅僅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同時,它也有可能也是記載宗教祭祀的一件禮器。
另外,在舞蹈方面來說,很多的舞蹈也是一種崇拜形態,是宗教慶典期間禮儀的一部分,從中國馬家窯出土的土陶罐上就畫有一群人相互牽手,一起跳舞的圖案,馬克思說:“原始部落的舞蹈,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原始時代,原始人類的所有藝術活動都離不開宗教崇拜,他們與宗教崇拜儀式活動乃至部落的生產活動常常是融混一起的,原始人的世界就是那個神秘的讓他們變的虔誠而令他們畏懼的宗教的世界,原始人的思想從他們的現實世界而來,也都充滿著宗教思想?!白诮淌沁@個世界的總的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總的綱領”。
從繪畫和舞蹈兩個方面來看,因為原始人類的這些活動都離不開宗教,所以我們說原始的藝術也可以稱之為宗教藝術。然而,在這里我們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并不是要混淆和模糊了原始人類的物質生產與意識觀念的界限,來論證所有的原始藝術,原始宗教崇拜活動與生產活動沒有明確的界限。
原始人的經濟生活決定著他們思想意識的產生,實際上原始宗教儀式或者原始藝術的各種形式,都只有為了促進生產這一個目的。從原始人的思維特性看,原始人在宗教方面把握與認識世界的方式也基本采取與藝術的把握世界相一致的方式,馬克思曾經把這種方式稱之為“實踐―精神”的掌握方式。
總之,我們對不同的藝術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下大多數的高中美術課都是以《美術鑒賞》為主,教材按《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5個系列9個模塊所規定的框架進行編寫,教材中出現了雕塑、建筑、繪畫等幾大類,每一大類都給了許多藝術大師的名作。對于如何鑒賞作品,許多教師只是帶領學生看作品的作者、年代、材料、手段、語言形式和內容等直接呈現給我們的東西,往往忽略講解作者創作作品時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等相關知識,這些內容都屬于作者的簡介,是我們了解藝術家的必要途徑。教師們常會因其繁瑣,占用太多課堂時間而忽略,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們欣賞時往往不知其達何意,不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進而無法更深入的鑒賞。作為教師,不能因其繁瑣而忽略一些課程,藝術家是藝術創作者,他們生活的社會、歷史、文化環境以及自身性格個性都影響藝術創作,可以說藝術家簡介是美術鑒賞課的重要途徑。
一、藝術家生活的社會歷史環境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美術作品作為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是特定社會的產物。而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藝術家,他的任何作品都必然受到他所生存的那個社會環境影響,想要鑒賞美術作品,就要充分了解藝術家生活的社會歷史環境。例如,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我們只知道畫面呈現給我們的是勞動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卻不知徐悲鴻的創作意圖和作品要表達的意義。此時,教師就要講解作者簡介,通過藝術家簡介我們知道徐悲鴻生活年代,而《愚公移山》創作于抗日戰爭最艱難的1940年,作者有感于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直至勝利的決心和信心,以我國古代愚公移山的傳說創作了這幅作品。作品中有的挖掘,有的運輸,還有的擔負后勤工作,以此說明,只要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勝利一定屬于我們。由此可見,藝術家生活歷史環境對創作的影響,介紹藝術家對美術鑒賞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再鑒賞兩幅作品。教材《美術鑒賞》第一課中的《搗練圖》和《拾穗》,兩幅作品都以婦女勞動為題材,前者畫的是貴族婦女搗練的場面,給人以優雅平和、富有勞動節奏的美感;《拾穗》畫的則是三個貧窮婦女在麥地里急匆匆向前彎腰拾穗的情景,看了不禁讓人同情。為什么兩幅同是描繪婦女勞動場面的繪畫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呢?我們還是要從藝術家們生活的社會歷史背景來分析,還是要對藝術家們做一番介紹。通過對《搗練圖》的作者張萱的介紹,我們知道他生活在唐朝時期,當時的社會繁榮昌盛,可見作品是以展現搗練過程為目的的風俗畫,主要是贊頌婦女勞動之美。而《拾穗》的作者米勒生活在19世紀的法國,當時的法國正處在貧困差距加大、階級矛盾尖銳的時期,米勒居住于農村,親身參加田間勞動,深知農民的貧窮與艱辛,他是站在同情農村貧窮婦女的立場上來畫《拾穗》的。由幾幅作品的鑒賞我們看出了解藝術家生活的社會歷史環境對美術鑒賞的作用,看出介紹藝術家的重要性,只有對畫家本人了解深刻,才能理解畫家的表現意圖,并對作品作出價值判斷。
二、藝術家生活的文化環境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我們知道,不同的社會歷史環境,藝術家們的創作意圖便不相同,作品所呈現的內容、想表達的意義也不相同。同樣,不同的文化環境也會造成藝術家創作意圖的差異。例如,李樺和古元兩位藝術家,他們同是處于抗日戰爭的血雨腥風的年代,但因生活的文化環境不同,其作品表達的意義便不相同。李樺成長于國民黨統治區,受到的是魯迅傳播的德國表現主義風格的影響,因此他的早期作品就意在以表現主義的風格揭露和批判現實,如作品《怒吼吧,中國》。而古元是成長于延安解放區的民主環境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的指導下,他的早期作品則意在以樸實、平和的寫實風格呈現和歌頌延安人民的生活景象,如作品《離婚訴》。對藝術家進行介紹,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對這些相關因素的了解將有助于我們把握藝術家的創作意圖,使我們更深入地進行美術鑒賞,從而對作品作出正確、合理的解釋。
三、藝術家自身個性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時,往往會看到一些形象怪異的美術作品,其變形的、夸張的形象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例如,法國畫家馬蒂斯的作品《馬蒂斯夫人像》,畫面中丑陋不堪的形象實在無法讓人理解為是一名美麗的女子,也曾有位女士問馬蒂斯:“難道我們女人都像您畫的那個樣子么?”可見,人們對其作品的質疑。對于如何欣賞這一類作品,我們就要看畫家自身的個性了。藝術家自身的個性決定著藝術作品的風格,也是作品創作意圖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此我們來分析、鑒賞作品《馬蒂斯夫人像》,根據馬蒂斯簡介,我們知道他是野獸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個性狂放不羈。以他為代表的野獸主義畫風狂放,不拘筆法,形體夸張而令人驚愕,以致被人們蔑稱為“野獸主義者”。同樣,我們再鑒賞另一幅怪異的美術作品《內戰的預感》??吹阶髌罚芏嗳藭械襟@訝,作品雖然展開了一個真實的風景,但那個“妖怪”式的人物已超越了人們的視覺經驗,破壞了寧靜、優美的風景。要欣賞這幅作品還是要從作者的個性來分析,作者達利性格怪癖,在學生時代就行為異于常人,愛穿奇裝異服,極其引人注目。達利于是因勢利導,把他這種怪異之處運用到他的藝術之中。這幅作品中,達利將人體各部位重新進行正常人難以想象的組合,從上臂長出小腿和腳,從大腿長出前臂和手。這樣怪誕、高大、恐怖的夢境形象,表現出人的貪欲。這是人類自我耗費的象征,它滲透著作者對人類生存行為的體驗,是人類不負責任地發動戰爭和自我毀滅的病態行為的夢態形象轉譯。
總之,在進行美術鑒賞時,教師對藝術家們做一番介紹,讓學生了解藝術家生活社會歷史環境,藝術家生活的文化環境知識水平以及藝術家的自身個性等。只有對藝術家有一個深刻了解,才能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鑒賞,才知道藝術家們想表達和創作的欲望是什么,才能理解為什么有的作品激烈,有的抒情,有的悲壯,有的優美。
【摘要】在全球化大發展的今天,高中美術教育應當順應文化教育的全球化的大趨勢,結合高中生群體的興趣和特征,將世界最新的藝術結晶導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通過探索和實踐,本文總結了現代藝術導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必要性、匹配性和重要價值。
【關鍵詞】文化教育全球化;現代藝術;高中美術教育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已成為一種事實。而如今,我認為世界已經加速步入“后經濟全球化時代”,即全方位的全球化的時代,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全球化。在文化教育領域,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將成為新時代文化教育發展的一個基本態勢。
國內文化教育方面,出國留學、雙語教學、外籍教師、校際合作等等多種教育全球化的方式陸續出現。大局勢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首先從文化全球化的角度考慮教育問題,并不斷地做更多的實踐和探索。高中學審美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已經具備一定的判斷力以及接受和吸收大量知識信息的能力,選擇在高中美術教育階段引入國際化的文化元素是比較迫切和現實的選擇。
一、現代藝術導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必要性
我們研究上海高中使用的兩種教科書會發現,教材中美術鑒賞部分以中華民族藝術及國外古代經典藝術為主,比較缺乏現代藝術的鑒賞內容。
就此,筆者在2011年10月份對執教的上海市金山區亭林中學高一、高二的班級做了調查問卷,統計調查結果如下:學生對現代藝術家的認知度在34%,對現代藝術概念的理解度在18%,對現代藝術名作的認知度在30%,對現代藝術展覽的參與度在21%。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大部分高中學生對現代藝術很陌生,學生對四項現代藝術的基本要素的了解或參與程度最高不超過35%。另一方面,我們看學生對現代藝術的興趣的統計數據:在我們問卷對現代藝術作品向學生舉例說明后,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析,71%的高一、高二學生對接觸現代藝術感興趣;10%的學生認為一般;19%的學生沒興趣。大部分學生之所以感興趣主要是因為認為現代藝術激發想象、獨特新奇和時尚美觀。
可見,學生對現代藝術形式和內容是充滿了興趣的,但是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而現行的教材對現代藝術的內容設置比較缺乏,學生對社會中接觸機會很多的現代藝術的“鑒賞”興趣和能力未得到滿足。所以,筆者認為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很有必要做導入現代藝術的探討和實踐。
二、現代藝術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的匹配性分析
1、現代藝術解讀
現代藝術起源于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臘、西亞)的西方藝術??梢詫F代藝術理解為在科學和理性的原理之上,用各種不同類型的視覺風格組合而成的一座大廈。本文想研究說明的主要是最新的現代藝術后期的主要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大地藝術(Earth Art)、裝置藝術(Installation)、概念藝術(ConceptualArt)、過程藝術(Process art)?,F代藝術表達的價值觀主要是幾個方面,一是不求純粹;二是善待傳統;三是非個人化,四是多種標準。
2、與高中美術教育的匹配與結合
并不是所有的現代藝術內容都適合高中生群體,現代的高中生活潑好奇愿意接觸和嘗試不同的文化和藝術形式,同時他們又具備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對強迫性接受的知識有很強的抗性,而且他們的自我判斷力和思考力也沒有成熟。
從原則上看,我認為還是從學生的興趣和藝術價值的本源出發相結合考慮,能開拓視野激發想象力、提高審美感、故事感、共情能力等感知力的藝術形式,介紹一些最新的、時尚的、具備新奇獨特性能夠激發學生想象的內容,并且規避一些內容,兩者結合作為高中美術鑒賞教育的補充。
從實踐上,先從現代藝術簡史的介紹開始,選取4種形式的現代藝術——大地藝術、裝置藝術、概念藝術、過程藝術的代表作品,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教學,介紹代表藝術家,對作品表達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做評價,然后在做交互式的批判評價,并且可以結合初級的藝術實踐,最終達到藝術評價和批判相結合。
三、現代藝術導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意義
筆者在經過一段時間將現代藝術導入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程的實踐之后,認為這樣的實踐有以下重要的價值:
1、文化藝術興趣的培養
現代藝術從表現內容上是取材于我們現實生活;從造型語言上可以是一張老照片、舊衣服等,具備了多樣性。實踐證明,新異的現代藝術能夠形成對學生的強吸引力,進而能培養學生對文化藝術的興趣、知識及鑒賞能力。
2、開闊視野,提高創新意識
現代藝術重視科技和思維兩大內涵,因而與現代藝術媒體有極強的結合。通過現代藝術實踐,學生可以更深刻的體會到多元的文化、科技、材料知識、信息、新觀念等,可以明顯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批判性思維方式
高中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審美觀正在形成,通過現代藝術的批判性鑒賞,可以培養學生看待社會事物的思維方式,不輕信、不盲從、不唯書、遇到事物去思考分析、鑒別批判的思維方式對他們有益。
摘 要: 高中美術教學中西方現代藝術鑒賞是一個重點和難點部分,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的鑒賞基礎和思維能力,運用知人論世、點面結合、縱向聯系、創作實踐等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現代化的審美眼光和鑒賞方法,綜合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關鍵詞: 高中美術西方現代藝術鑒賞 知人論世 點面結合 縱向聯系 創作實踐
藝術作為人類世界的感性呈現,承載著人類精神史的廣度和深度。西方學者巴贊認為,一個社會只有同藝術“結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與文化離異,就只能導致野蠻,這個社會隨之會變成文化的沙漠。高中教育在升學壓力下,往往不重視審美教育,在以考分為主要參照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精神世界較為空乏,審美能力較弱,對藝術缺少感知和辨識。藝術同自然一樣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無藝術的人生是乏味低俗的。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一片自由充盈的審美空間,綜合提高學生的精神素質。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西方現代藝術鑒賞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內容,其涉及教材中的四部分:意象藝術、抽象藝術、西方現代藝術、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等,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改變以寫真的、“像與不像”為標準的傳統視覺審美程式,用現代的審美眼光理解西方現代藝術的流派風格和思想情感。本文以西方現代繪畫藝術為切入點,探討西方現代藝術鑒賞的教學策略。
一、知人論世,探知本質。
古典藝術以客觀世界為參照對象,藝術家按照看到的世界來描繪對象,畫作是世界的一面鏡子,真實地折射出外部世界。而西方現代繪畫不再追求客觀的真實,而是追求內心的真實,其藝術理念、藝術標準、創作方法、語言形式、思想情感與古典繪畫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按照傳統的欣賞方法就可能看不懂畫家的表現形式和主題思想,所以,要想欣賞現代藝術,就必須先了解現代藝術產生的土壤——現代社會、哲學思潮、藝術家經歷,等等。知人論世是走進現代繪畫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了解藝術家所處的社會環境、社會思潮、藝術家的身世經歷、理念追求等?,F代社會攝像機的出現代替了繪畫的寫實功能,于是繪畫不再執著對外部客觀事物的描摹,而是尋找新的出路和存在價值,從而轉向內在情感和精神實質。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現代工業社會物質經濟發展帶來的精神變動,如哲學和宗教新思潮,這對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更重要的是藝術家的追求推動著藝術的變革,現代藝術如果沒有藝術家的解說和評論家的闡釋,則其確實難以理解。比如,要了解印象主義繪畫就必須從1863年巴黎藝術界“落選者沙龍”談起,馬奈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的創新不符合學院派的審美標準而被大肆批判,從此以馬奈為代表的“落選者”和保守的學院派之間進行了新舊藝術的爭鋒。馬奈在1867年展覽會前言寫道,這些反對者都是以傳統觀念來理解繪畫的形式、手法和觀點的,他們從不承認其他的理解形式,而是在這方面表現出一種幼稚的偏見:除了他們的公式,一切毫無價值。馬奈先生一向承認別人的才能,從不妄想消滅前人的繪畫或者是創造新的繪畫,他只不過決心要做他自己,而不是要做某一個別人。印象主義者們走出畫室,在戶外轉瞬即逝的生活瞬間和自然界的光色變化,進行現場繪畫創作,由此開啟一個個流派的藝術實驗。只有了解凡·高狂熱的宗教情懷才能體會其《星空》中用火焰般、漩渦般彎曲的運動線條表現出的強烈激情;只有了解高更對都市文明的厭惡和對原始文明的向往,才能理解他住在塔西提島思考《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這樣的人生哲理問題……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可以使學生按藝術家原本意圖對作品進行理解,這種從藝術家的立場來解讀作品,是最基本的賞析方法。
二、點面結合,探知風格。
“點面結合”是指以藝術家的代表作或一幅畫為出發點和切入口,然后結合藝術家的其他作品,感知藝術家的時代風格和整體風格。比如了解凡·高,可以把《星空》作為突破口,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其構圖、線條、色彩有何特點?他描繪的夜空和你看到的有何不同?畫家這樣表現的目的是什么?你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感?經過討論后,可以讓學生欣賞其他作品,如《向日葵》、《吃土豆的人》、《自畫像》、《夜咖啡館》等,學生自然會歸納總結凡·高作品中物象的扭曲變形和色彩的強度明度,從而感知凡·高作品獨特的風格。點面結合的方法可以使學生較為完整地把握一個藝術家或一個流派的風格特色。風格是一個藝術家最為顯著的標志,特別是現代藝術中,層出不窮的眾多流派需要抓住特征來分辨,每個流派的畫家又有不同的風格,如印象主義繪畫中莫奈和雷諾阿有區別,塞尚、凡·高、高更又有區別。所以,點面結合的方法,可以使學生了解畫家的整體風格,而不是僅看到局部和表象。
三、縱向聯系,彰顯個性
現代派繪畫是在反叛甚至顛覆古典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與生俱來的叛逆性帶來了繪畫藝術的不斷革新。各個流派都是在否定他人他派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主張。運用縱向聯系的手法就可以以歷史為主線,把各個流派貫穿起來,分辨各流派的藝術追求。比如塞尚放棄了印象主義畫家所采用的快速作畫的方法,而對物象進行深入、長時間的分析,專注于物質的實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的表現,“用圓柱、圓球、圓錐體去處理自然”。其畫法影響了畢加索,畢加索對塞尚式的形體和結構進行了概括性處理,用幾何形體的組合拼接來構圖,創建了立體主義流派,其肢解破除了傳統藝術家對“自然形”的認識,從而產生了空間和結構的心概念。立體主義形體觀念對其后的藝術實驗產生了重要啟示。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都從中吸收了不同的營養。抓住形體這一線索,就可以把這些有傳承關系的流派聯系在一起,這樣的縱向聯系和對比,可以使學生清晰地把握各流派的異同點,體察現代藝術發展變化的規律,對現代藝術有更深入的認識。
四、創作實踐,領悟精神。
現代藝術的鑒賞要不斷突破傳統視覺程式的束縛,培養學生現代的審美眼光和審美趣味,創作實踐活動是培養鑒賞能力的途徑之一。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加入創作體驗的小環節,加強學生對現代繪畫理念或技法的認識。如在鑒賞立體主義繪畫時,可以讓學生用幾何圖案變形拼接成一定的物象,并說說這樣構圖的意圖,也可以讓學生相互評價,還可以加入拼貼和實物要素,讓學生感知材料、物質要素對繪畫的影響。教師要根據不同流派和畫家的創新處設置簡單可行的小練習、小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悟現代藝術的理念風格和審美追求。這樣的方式就把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綜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思維水平。
五、面向生活,慧眼識別。
現代藝術自19世紀末出現在西方文化舞臺上之后,就以一種革命性的姿態,不斷突破傳統的藝術體系和美學規范,把各種新的觀念形式和材料納入到藝術表達的范疇內。不了解現代藝術的革新及形式和理念上的突破就不會理解當代多元化的藝術風格追求,不會鑒賞當代先鋒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當代藝術出現的現象和問題作為引入部分或延伸部分,讓學生思考鑒別。漸漸地,學生就會把鑒賞方法運用到現實中,對當代藝術問題進行評析,建立現代的審美品位和審美標準,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識辨當代復雜怪異的藝術現象。
總之,在西方現代藝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高中學生的理解認識水平和藝術基礎,讓學生了解現代藝術生成的社會背景及藝術家經歷、藝術理論探知藝術家個性化的風格追求;通過縱橫的對比聯系明晰流派風格的繼承發展;通過繪畫實踐、當代藝術現象體悟藝術精神,最終達到對新奇多變的現代藝術的鑒賞。在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多樣地運用這些方法,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由淺入深,啟發引導,把內容龐雜的現代藝術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鑒賞,讓學生對西方現代藝術具備初步的鑒賞能力。
摘 要:美術鑒賞是引導學生開展審美活動的課程,在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美術鑒賞教學實踐中創新教法,融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為一體,才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關鍵詞:美術鑒賞 有效教學 教學藝術
美術鑒賞教學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和延伸。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態度??梢哉f,成功的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藝術有種潛在的感悟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感悟力去豐富感情,理解生活,體味人生。那么,在有限的美術教學時間內如何完成這一目標將是一件值得我們極需共同研究的課題。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課堂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上好鑒賞課的前提。在一個教學主題開始以后,教師要創設一個求知、探究的環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探求的愿望和熱情,激活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如講《韓熙載夜宴圖》一課時,我首先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李煜嗎?”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初中教材中學生都學過李煜的名篇《虞美人》),學生很奇怪美術課中老師為何會問這個問題。緊接著我又問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如何?他有哪幾首著名的詞?他的政績如何?當時社會環境如何?然后從他的政績來引入《韓熙載夜宴圖》背景,一切相當的自然、順暢。通過這些相關文化情境的介紹,學生非常迫切的想看到這張作品,提升了學生對學習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興趣和欲望,為整節課起了個很好的開端。又如:在《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藝術》一課中,把玉在生活的用途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玉的保健、美容的生活例子。把對玉的審美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從而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和完成學習任務。
美術鑒賞課的情境創設要切題、新穎有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探究興趣,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后面的自主學習中去。
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
新的課程標準,把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一項重要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各學科課堂教學都應承擔的任務,美術鑒賞課也不例外。所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是學生親歷探究過程的中介和橋梁。問題的提出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也可以是教師提出問題,由學生篩選和確定問題;或者由學生提出問題。如在《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我提出了以下一系列問題:剪紙:研究一下剪紙的歷史;剪紙如果按它的表現方式來分可以分成哪幾類,并舉出具體的圖片例子;列舉各地比較有名的剪紙及其剪紙藝人,并總結南北剪紙各有什么特色。皮影:皮影的起源發展與現狀;皮影造型的藝術風格;皮影戲人物的角色造型設計。年畫:什么是年畫;年畫的用途及藝術特色;江蘇桃花塢年畫的發展以及藝術特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教師按照學生的自主選擇進行分組編排,讓學生在電子閱覽室進行探究性學習。
無論是哪種方式提出問題,都是為了引發學生主動探究,所以提出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征:問題要明確;問題要適度;問題宜小不宜大;問題宜具體不宜抽象。
三、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體驗內涵
新課程實驗教學的要求,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到中國民間美術鑒賞這一單元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到農村、集市中去搜集舊的剪紙、年畫、民間玩具等,也可以從報刊、雜志搜集有關圖片資料。我們就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熟悉的家鄉尋美,在取材中欣賞美。這些既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興趣大增,又是最生動最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如果一節課的學習基本由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我覺得是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許多學生懶于動口,闡述自己的觀點更是“無言以對”往往用“不知道”來回答,長期下去,學生會形成你講我聽,不想動腦的惰性。在美術鑒賞活動中,教師還應該多鼓勵學生以自己的觀點來描述、分析、理解和評價藝術作品,鼓勵與他人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更應該多鼓勵其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四、巧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美術是視覺及造型藝術,具有可視的形象特點,利用現代化教學方法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通過聲音、動畫、視頻、投影等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亦動亦靜,能再現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大大地增加信息量和科技量。在《宛自天開——古代園林》一課中,我首先播放一段蘇州園林影像片段,配上中國古典樂曲,讓學生陶醉在優美音樂和和諧的古典園林環境中,學生被這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景色吸引,不知覺投入到美術欣賞活動中來,對中國園林進行重新認識和感受,然后表達自己對中國園林的理解。
讓學生通過聆聽、觀察、想象、思索,進入情境。美麗的畫面,優美的旋律,生動的解說,讓學生沉浸在對美的享受中,不僅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更增添了欣賞的美。這種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融合,讓學生產生“如見其面”“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從而使美術教學形成簡易、新型、交互、愉悅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審美理念的形成和發展的目標。
五、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
充分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我們學校位于河南省固始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資源和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資源,讓美術教育有著無限地就地取材的機會。端午節、元宵節等千百年的農家文化、農家風情富有強勁的藝術生命力。為開拓學生視野,拓展思維,組織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是很有必要的。
再者,作為“中國柳編之鄉”的固始縣,固始柳編民間美術作品品種達到上千個,近百家柳編企業云集三河尖鎮,常見的有柳編籃子、柳編家具以及其他各種編織工藝品。可以讓學生實地考察這些柳編加工企業,這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美術就在我們身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學們對這些有如此悠久歷史的工藝品及人類如此燦爛的文化所吸引,可以樹立起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的審美觀念。
美術鑒賞教學采用靈活機動的有效教學手段,很容易激發潛藏的美術興趣,引導學生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把地方民間文化藝術引入課堂等,給學生增加親近藝術作品的機會,自然而然地發展天性,增強美術鑒賞的信心與能力。只要美術鑒賞教學與新課標的理念相一致,能喚起學生的美術情感,達到藝術審美與人格培養相統一,藝術素養與創新意識同時得到提高,這就是美術鑒賞有效教學的體現。
初中美術教育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今天,全社會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促進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此時,藝術教育逐漸顯示出它的特殊作用,藝術教育當中的美術教育更加發揮它的社會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提高審美意識,陶冶情操。培養他們熱愛生活、表現生活、創造生活的興趣,將來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美術課作為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主要手段和途徑在中學教育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正處于發育階段,屬于從少年向青年過渡時期,他們求知欲強,可塑性大,通過美術課對他們進行系統的美術知識教育和技能訓練,對于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審美感受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于美術是直觀形象的視覺藝術,它的鮮明生動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觀感人的藝術特征,較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因而它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審美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積極的影響。
新美術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概念,其目的是強調通過學生親自參與美術活動來體驗和感受活動的價值,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和價值觀念。美術欣賞是一項審美活動,它需要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如觀察、判斷和想象來感悟美術作品,這種活動更需要個人的審美感受和情感的體驗。美術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產品為主的,它通常表現藝術家某種思想和觀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領域。
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在創造藝術作品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術作品被創作出來的時候所依托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時,不能單講技法,要把美術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學習。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需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的歷史故事。例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就有必要介紹有關畢加索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畫面的意思。
在我講到《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這一課時,我就讓學生先欣賞剪紙、皮影人、年畫、泥塑等實物,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欣賞的感受,綜合之后,加以肯定。讓他們知道這就是在欣賞美的事物,增強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他們知道民間美術就在我們身邊,美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時,我也就引出了課題。授新課時,運用現代化手段,加強直觀教學(視頻)。聲畫并茂,設法用美好的事物去感染學生。從而體會到藝術作品中體現出來的藝術美。正像法國畫家安格爾所說:“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讓學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美和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采用情感性的欣賞方法當學生能直觀地欣賞一幅畫后。接著就引導學生采用高一層次的方法去欣賞作品,這就是情感性的欣賞方法。它是藝術欣賞者用飽含深情的靈動心靈,直浸于作品的意蘊中,去盡情地遨游、沖撞后獲得自我內心的極大滿足與陶醉的欣賞方法。欣賞藝術作品,并不一定非要在弄懂了藝術品的思想內容之后才能欣賞。其實,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情不自禁地被一種外在魔力般的藝術力量所震撼、吸引而陶醉。
在美術創造中,創造力體現在對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組織上。沒有創造就沒有美術,美術作品的獨創性正是其價值所在。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人的創造力。
當今的美術教育片面重視理論知識和技能傳授,把傳授專業技能技巧作為掌握知識、發展理智的根本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一套死的表現方法,從而抵消和壓抑了直覺的作用,也抹殺了學生的靈感和天賦。同學在作畫時并沒注意觀察,只是一味的臨摹,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還有機械的訓練學生描繪對象,放映不出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沒辦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作為美術教師,出了教會學生一些技法以外,還要告訴學生不能單純的為表現物像而表現物像,應采用相應的教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有計劃、有目的、有階段、有重點。在教學中解決主要問題,在華記憶畫時不需圍繞這個中心來布置練習。我的做法是:展示準備好作品,學生觀摩探究匯報你看到的技法然師根據學生匯報操作,加深學生的記憶、理解,這樣反復的訓練,學生才會漸漸適應。
美術活動課是豐富兒童的美育生活,拓寬審美境界,誘發審美情感,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有效途徑,而美術課活動可以通過欣賞,構思,創作為主線,利用所學畫剪,貼,撕,卷,拚等制作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穎有趣,實用性很強的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教學生。讓學生在活動課中“活”起來“動”起來,主動活動,手腦并用,增進學生直接經驗,有目的針對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愿意,喜歡參與,重視學生構思設計,創造和評價,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能力,使學生的想象,思維,動手得到發展。在原有基礎上進步的同時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才能激發創造力,在設計活動課中,我先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基礎教材的特點,在遵循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動手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鑒賞,審美和動手等方面的能力。
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的世紀,是科技、經濟文化、社會協調發展的世紀。作為一名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必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更新美術觀念,使美術教育發揮其作用,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讓學生的動手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得以真正的提高,使其內心的情感,滲透到藝術家所表現的豐富情感世界中去。在藝術的熏陶下,其身心不斷地得到愉悅,從而使心靈得以升華;并由此逐步實現完美人格的創建和全面素質的提高,讓美術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本課是高中新課程美術教科書(人美版)《美術鑒賞》系列中的第4課,是具體了解和認識三種主要的美術類型(具象藝術、意象藝術、抽象藝術)中的第二類型――意象藝術。由于意象藝術介于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之間的綜合的藝術類型,兼有兩種藝術的特點,在學習了具象藝術之后,理解藝術家對主觀意念――感覺和意圖的表達,是學生學習如何鑒賞意象藝術的入門,也為學生后續學習較難理解的抽象藝術打下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意象藝術在整個美術門類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對意象藝術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們從初中的美術以及生活中的裝飾品等視覺藝術中已經接觸到不同的美術類型。他們能列舉出中國畫的寫實性作品――工筆畫,表現性作品――寫意畫等。但沒有認識到意象美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對藝術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學生不能意識不同形態的作品表達藝術家不同的創作意圖,不懂得“怪異”的藝術形象中包含著藝術家個人的情感和藝術觀念。高中學生具有好學,善于思辨的特點。班級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勇于探究與問題解決的良好學風,他們的洞察力較敏銳,凸顯個性思考,抒發個人情感的欲望較強,對問題學習有研究精神。
設計理念
根據高中美術新課程的具體目標,結合教材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將美術語言運用于課題研究性學習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藝術的本質、特征和文化內涵。通過美術鑒賞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藝術思維的方式認識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讓學生學會運用視覺感知和美術知識對意象藝術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想象與體驗,并與生活相聯系,學習藝術表現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
教學目標
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能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重點與難點)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1.思考與討論。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進入教師創設“‘意術’(意象藝術)魅力大家談”的討論。根據課前教師布置自主學習課題內容,搜集相關作品資料,圍繞“意象藝術的‘真實’與具象藝術的‘真實’”、“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相比哪一種更有表現力?”為題展開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
(高中學生自學能力較強,引導自主學習并參與課堂主題性討論,既檢驗學生的學習實效,也有利于生成課堂教學。)
2.比較與研究。選擇英國畫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圍的肖像》與前一課學習過的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兩幅作品進行對比,來說明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有著巨大的差異。委拉斯凱茲筆下“教皇”形象那幅兇狠與狡詐的面貌和性格被真實地刻畫出來,而培根以委拉斯凱茲的“教皇”為藍本,兩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兩側,讓觀眾感受到的是一個更加陰險恐怖的教皇形象。這幅畫所產生的藝術震撼力更為強烈。教師引導學生從構圖、色彩、形象上反復對比、研究兩幅作品存在的差異性。這種差異就表現在它傳遞出的不是藝術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藝術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如何理解意象藝術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個是藝術家按照“我”感覺到的樣子,來表現世界;另一個就是藝術家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圖來表現。為此,藝術家就要調動一切手段(常用夸張與變形)來表達這種感覺和意圖,而不管是否與我們眼見的現實一致,從而產生藝術形象上的怪異性。這樣,我們可以認定,意象藝術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感覺、想象和表現意圖所呈現的形象。
3.分析與理解。教師啟發學生多角度地分析探究不同作品的藝術特征,理解藝術家的表現意圖。選出有代表性作品作為賞析重點:A、蒙克的《吶喊》主要引導學生從作者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成長歷程,藝術家的論述,美術語言方面進行分析、判斷。B、達利的《內戰的預感》主要從人體的肢解,打破、重組,畫家責任與喚醒無知方面進行感受、體驗。C、凡高的《星月夜》主要從作者對藝術的追求,創作激情,色彩表現方面進行想象和評價。D、蘇軾的《枯木怪石圖》主要從藝術家的個性,情感,藝術觀,創新方面來理解中國寫意畫的特點:不求形似,惟取物之意氣和神韻,筆墨只是畫家寄情之物。在鑒賞作品的過程中先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相關作品資料談個人對作品的見解,教師再做小結。指出意象藝術是與藝術家對現實的感覺,以及他們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密切相關的。因此,藝術家的感覺和所要表達的意圖越獨特、強烈,所產生的藝術形象就越“怪異”。在賞析凡高作品時教師介紹了凡高選擇別人沒有畫過的向日葵作為自己主攻的項目獲得巨大成功的事例。
多角度地從不同的側重點去分析理解作品,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同時幫助學生厘清意象藝術的“怪異”現象與藝術家觀念的關系。而教師介紹凡高確定自己主攻方向的事例對學生個人今后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4.三分鐘質疑。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本節課要完成的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進行知識梳理。對于存在的問題提出來請老師解決,或個人對作品的看法提出來與教師交流。三分鐘質疑創設了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一方面學生能將自己的疑惑問題提出來要求教師解答;另一方面也讓教師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當場反饋,有利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5.聯想與體會。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地方就存在著意象藝術美的形象,只是我們不經意去發現它。比如說;畢加索從廢棄物中挑選出自行車把和椅座,將兩者組合起來,創造出一件《牛頭》的裝飾作品,就是一個典型生動的例子。讓學生聯系生活展開想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談生活中的意象美的種種形象……
之后,教師展示火燒云的圖片資料,以及天空漂浮云彩的影像。接著,朗誦一段散文“天上的云,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他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師;像奔馬……”要求學生以文學作品或圖像資料為素材,運用形象思維創作一幅簡單的意象藝術作品。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改變了過去欣賞課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方法,力求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知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是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意象藝術的資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準備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學生在思考與討論的學習過程中運用課程資源,主動參與交流。
二是通過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學習方法探究不同美術類型的藝術特征,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美術知識,領悟研究的方法。高中學生自學能力較強,課堂上設置一些問題,他們能獨立探究解決。例如:在比較與研究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較,分辨出藝術家的主觀表達意圖,以及影響形成個人風格的主要因素。這種學習方式直觀、感受快、啟發效果好。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藝術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不斷進行探究的愿望。
三是通過誘導學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對藝術多元性的理解、包容與接受,培養人文素養,從而達到以藝術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目的。比如:講述凡高選擇向日葵作為自己研究目標獲成功的事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借鑒和啟示作用。而達利創作《內戰的預感》也說明了藝術家心里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挖掘出學生潛在的感知意識,引起共鳴。
四是通過倡導學生學以致用,聯系現實生活,發現身邊的意象藝術形象,并動手創作,學生親身體驗創作的心靈軌跡,嘗試創作的滋味,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而朗誦散文,創設藝術情境,利用語文課程資源來豐富美術教學,實踐綜合教學是本課教學設計的一個亮點。
另外,課堂教學中的三分鐘質疑,雖然時間不長,但讓學生當場質疑卻顯得非常重要。學生有了問題,教師才知道他們需要什么。通過當場反饋教師才能知道教學預設的目標是否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共存,會讓教學變得更實際和有意義。如:在本課質疑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藝術都采用變形與夸張的表現手法?”這問題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藝術不能以表現方式作為評價作品類型的唯一標準,而應該讓學生懂得“意象”相對于“實象”,它不是客觀現實的再現而是藝術家的“意”中之象。因此,意象藝術也可以運用寫實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現實生活見不到的形象(情景)。例如:石濤的中國畫《搜盡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例。這幅作品看上去像一幅具象藝術的作品,實際上它屬于意象藝術。當然,在一節課里就要讓每一個學生一下子就把意象藝術弄得一清二楚也是有困難的,需要針對學生的認識,在今后的美術課程學習中,不斷深化知識面,提高高中學生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