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03:0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教育活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在教育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必然產生互動,只是互動的方式和互動的程度不同而已。面對幼兒教育的不斷改革,越來越多的老師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開始重視與幼兒的交流和互動,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墒窃鯓硬拍苡行У匦纬煞e極的師幼關系呢?從教學實際出發,提出了加強幼兒教育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對策,希望能夠為以后的幼兒教育提供一點啟發和建議。
關鍵詞:關注學生;師幼互動;提問
一、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度
在過去,很多幼師認為只要教授幼兒知識,讓他們能夠掌握知識就可以了,卻很少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和表現,這樣對于師幼互動和交流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幼師在進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提高對幼兒的關注度。舉個例子,幼師發現孩子圍在一個墻角觀察一堆螞蟻,有的孩子還很興奮地說:“快看,螞蟻在搬東西,螞蟻越來越多了?!边@時老師可以走過去,蹲下和他們一起觀察。然后適當地提問孩子:“為什么螞蟻大軍在搬家呢?”這時幼兒就會和幼師交流起來,有的幼兒說:“是因為他們餓了,在找東西吃?!庇械恼f:“是他們的巢穴太擠了,重新找地方住?!崩蠋熆梢詢A聽學生各種各樣的答案,然后和他們解釋說:“這是因為天要下雨了?!焙⒆觽儽銜堄信d趣地想聽幼師的講解。通過這種方式,幼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加了,而幼兒的知識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強化。
二、師幼合作,增進感情
要知道,幼師要想真正融入孩子中,與孩子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就需要主動和幼兒一起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和互動。具體來說,幼師可以在例行的課間操時間里,和學生一起玩游戲,老師做“母雞”,而孩子們做“小雞”,另一個幼師做“老鷹”,母雞為了保護小雞,便與老鷹斗智斗勇,而小雞在母雞身后也快速地移動,不讓老鷹抓住。這樣一來,幼師和幼兒通過通力合作,一同趕走了“老鷹”。通過這種師幼合作、共同游戲的方式,使得幼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大大增加了,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相互協作,增進感情,從而改變了幼兒眼中“嚴師”的形象,有利于促進師幼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三、提問機制在教學互動中的運用
提問可以讓孩子的思維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在提問的過程中幼師與幼兒的互動也不斷增強。如何科學有效地運用提問機制呢?有的幼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多提問就是有效運用了提問機制。其實不然,在提問時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恰當的問題,切不可什么都問,這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具體來說,老師在教“果實在哪里”這部分小知識時,可以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找找看圖片中的果實藏在哪里呢了?”有的幼兒舉手回答:“老師,我看到桌子上有果實?!边@時老師就可以接著繼續問:“那你知道這種果實叫什么嗎?”學生搖搖頭,那么老師就可以順勢給學生講解果實的知識,讓孩子能對果實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幼師和幼兒在無形中便增強了彼此的交流和互動,改變了過去老師單一講授、孩子一味接受的情況,使幼兒教育活動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提升。
總的來說,在教育活動中提高幼兒與幼師的互動需要幼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以幼師的教導為主,而是以幼兒的成長為主,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積極關注幼兒的成長,有效地運用提問機制,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互動環境,使得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能夠和幼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增強師幼互動,從而提高幼兒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歷代流傳下來的有益于后代的優秀道德遺產它是中國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因此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傳統美德,讓中華美德代代相承,使中華民族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和諧。
從幼兒心理發展學的角度看,幼兒的行為習慣發展對其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幼兒教師,對于幼兒一生的發展又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覺得,除了幼兒的家庭教育以及社會環境對幼兒的行為習慣等有著一定的影響外,幼兒教師更要注意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對幼兒的文明習慣等進行培養。經過多年的從教經驗,我認為,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文明習慣培養應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生活交往,以言促行,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
人們常說“三歲看到老”,這是對于一個人的一生發展而言的。3―6歲對于人一生來說,是個性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最佳階段。那么在今天我們再看這個說法,也真的會從中感覺到幼兒的教育有多重要。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學校的教育,尤其是看重的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發展規律,讓我們都知道,生硬的道德灌輸不會被幼兒接受,所以,雖然我們在教學中大量進行著德育教育,但是仍然有大部分幼兒怯懦、不敢見人、獨立自私的行為屢見不鮮。因此,對于幼兒的行為養成教育,應該從幼兒的生活入手,從其日常細節入手。而作為幼兒園的教師,對于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就要放在幼兒每日在園的過程中,即:教師要脫離只有在課堂對幼兒才能進行教育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督促幼兒對人有禮貌,要果敢、大方,自信、自律,在小伙伴間要愛護對方,學會在集體中的生活,同時見到師長要有禮貌。而多數在幼兒表現的過于局促、膽小之時,不管是否是這個幼兒的任教教師,都有責任對幼兒展示笑容,用禮貌的語言向幼兒打招呼,要讓幼兒打破對外界的恐懼感,進而產生愿意與人交往的情緒和意愿。
二、課堂教學,言傳身教,促進對幼兒禮儀教育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正人先正己。作為一名身在一線的教師來說,這一點尤其重要。我班幼兒是中班的幼兒,美德意識比較差,因此在孩子們幼小而純潔的心田里播種一顆“愛”的種子,讓它伴隨著孩子們一起成長,是我們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職責。為更好的傳承中華美德,有效地進行幼兒道德教育,我院把價值取向的重心放在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興趣和做事的態度、習慣等非智力要素上,讓幼兒生動活潑地度過一個愉快并能終身受益的童年。因為課堂教學是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主陣地,如果單靠一節兩節的思品課,很難達到效果,那么就需要我們在所有開展的課堂教學中都進行德育滲透。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特點,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體驗到文明習慣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在教育學中有“言傳身教”這一要求,那么當我們站在幼兒面前的時候,首先要擺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教師就是幼兒學習的對象。如果老師在課堂中用一個善意的帶著期待的眼神看著幼兒,認真傾聽著孩子的表達,那么孩子們在這種被尊重的過程中也就會學到了如何去尊重別人,如何去與別人交流。這就遠比我們說十次“要學會傾聽,要尊重別人”來的更實在。我在教學手工課《好玩的瓶蓋》中,就是運用了這樣的“言傳身教”的方法,在活動中我蹲下來與孩子們一起活動,并在每個幼兒表達意見時,眼睛平視幼兒,耐心傾聽幼兒把話說完。這無形中也是對于幼兒文明禮儀養成的一個影響。因為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之間也在彼此專注的傾聽著。在玩的過程中幼兒的手工工具我也一個小組備一份,讓他們在用工具的過程中懂得分享。知道大家 一起用。
三、細節把握,點滴滲透,促進幼兒文明習慣發展。
作為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指導者的教師,始終要明確的就是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來看,雖然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課程,對幼兒的教育包含著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知識,但相互間卻不是脫離、脫節的,對于幼兒的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聯系性和兼容性,所以每一個主題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統籌設計,創造性的挖掘教材。而三、四歲的幼兒,又是正處在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階段,但又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同時,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和理解他人、關心尊重他人的情感。所以在這一階段對于幼兒文明行為的培養至關重要。那么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教學環節,從游戲活動的開展到活動過程中的交流互動,每個細節之處,教師都要做到在點滴處滲透德育教育,使幼兒學會與人相處,養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的好品質。
四、正面強化,心意導行,促進幼兒健康行為發展。
很多人總是在不經意間犯一個同樣的錯誤,那就是習慣于對孩子進行隨機評價,而這個評價的隨意性,導致了很多時候讓我們錯誤的引導了孩子如何去做錯事。如:我們在看到孩子說臟話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制止說“不許說臟話”,很多老師也會說“說臟話不好,不許說”,但是重復這樣的制止語言的結果,就是孩子并不知道到底說些什么話才是不說臟話,也就是我們所要求孩子必須達到的文明禮儀。因為幼兒畢竟是幼兒,他的認知是要在不斷的強化中形成的。而作為幼兒的引導者的成人,如果不能給幼兒一個正面的強化,勢必會讓幼兒這一方面的發展受到制約。因此,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用心創設適合幼兒健康發展的空間,合理運用正面強化教育,用心引導幼兒正確的道德觀和世界觀。如幼兒出現說臟話的情況,不要僅僅用一句“不要說臟話”了事,而是要用道德品質好的孩子的言行為例,告訴他“你看,像他這樣說話就是大家喜歡的好孩子,你也做這樣的好孩子,好嗎?我相信你”,久而久之,正面強化就又產生一定的效果,就會在不覺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促進幼兒健康的行為發展。
幼兒是有個性的主體,而且其年齡特點又制約了其接受教育的效果,因此只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學中細化對幼兒的行為養成教育,那么幼兒的一生才會有一個健康的發展。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人民數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博大精深,是我們的文化母體。如何充分發揮幼兒教育的特殊功能,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從而達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這是一個必要的課題,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有著傳承中華文明的使命與責任。
1在繪畫活動中實施中華文化啟蒙教育
繪畫活動是引導幼兒運用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如蠟筆、油畫、彩色鉛筆、彩色水筆、毛筆、紙、布、絹、水粉顏料、墨等等,通過線條、色彩、形狀、構圖等美術語言來表達幼兒的所思所想,創造出多樣的視覺形象。繪畫活動是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主要部分,幼兒繪畫只是手段和方法,畫畫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通過繪畫這一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性,培養美的情操和陶冶美的人格。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激發幼兒主動觀察,給予幼兒自我表達的機會,使繪畫活動成為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的有效途徑。幼兒的繪畫并非要求幼兒真實地將事物的逼真形象再現于紙上,而是將畫紙作為幼兒表達自我的舞臺,任由幼兒發揮。通過豐富多樣的繪畫活動,幼兒能從中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陶冶情懷,從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2在手工活動中實施中華文化啟蒙教育
手工即運用各種手工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尺子、膠水、紙、泥巴、橡皮泥、石頭、竹片、果殼、木塊等物品,通過剪、粘、刻、織、捏、折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個完美的形象。廣博的中華文化中蘊藏著許多古老的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藏,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創作、傳承下來了豐富的手工藝術,這些手工藝術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使得我們的世界更加美麗多彩。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從這些豐富的手工藝術中尋找一種容易被幼兒接受的切入點與方式,寓教于樂,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3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實施中華文化啟蒙教育
幼兒美術素養的提高來源于其美感的逐步升華,而幼兒美感的形成與提升則是在感受和欣賞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在感受形式美和內容美中豐富審美經驗。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積淀了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教師可從豐富的傳統文化中選取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優秀作品,借以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教育工作者選取的美術作品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心理發展階段。
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有選擇的,幼兒的眼睛更關注那些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相關的、適合其接受水平的事物,他們接受什么及其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內化程度是受其感知能力和情緒情感制約的。因此,作品形式要多樣化,將傳統中華文化展現在幼兒面前,給予幼兒最直觀的感受,幫助幼兒形成美的認知與體會。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幼兒能產生直觀感受,有自己的關注點和理解,為促進幼兒對作品內涵有更深的感悟,則需要教師給予指導,啟發幼兒。教師可根據作品內容先做一些欣賞提示,比如作品中有哪些人物或事物、他(它)們在做什么,分析其特征、關系,然后讓幼兒自己欣賞,并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悟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也可創設與特定美術作品相關的情境,選取有感染力的音樂作為幼兒欣賞背景,或配之與美術作品相關的故事,使幼兒對作品內涵有更深的體驗,從而展開豐富的想象。
中華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文化遺產。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傳承我國民族精神,使中華傳統得以延續的必要途徑,其實施在于厚積人文底蘊、激發民族精神。幼兒園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應充分利用得以保留的文化資源,如我國傳統節日的由來、杰出名人和民族英雄的事跡等,給予幼兒以中華文化啟蒙教育,以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使我國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
4傳統文化與正常教育相結合
當今社會中現代化教育也很重要,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應運用科學的形式和良好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由今引古:結合本地特色從實際生活引導幼兒感知傳統文化,包括建筑特色、地方文化等。中外包容,對外來文化要適當接納,在設計和組織傳統文化教學活動中應合理引用。如,和幼兒交流中國的飲食時,就拿幼兒熟悉的“肯德基”、“麥當勞”相比較,使幼兒更好地把握傳統飲食文化并在與外來文化相比較中形成客觀、平等的態度。將中國傳統文化放在多彩的外來文化中,讓幼兒體驗不同的文化,傳統文化教育也就更加生動。
5在日常生活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使幼兒從一點一滴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彩。要合理利用各種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協作的能力。飯前、教學活動之間、午睡前、離園前等小塊時間也可以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如:玩猜謎游戲、手指游戲《五指歌》和《手指一家》等,說童謠《排排坐》、《丫頭丫》、《顛倒歌》等,講童話、傳說、美德故事《嫦娥奔月》、《盤古開天辟地》、《大禹治水》、《牛郎織女》、《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使傳統文化漸漸影響到幼兒。
總之,通過教學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使幼兒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了幼兒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了幼兒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激起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摘 要:陶行知認為,“人人是創造之人”,創造是人類祖先代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才華的精華。他的這一思想被眾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研究所證實。轉變觀念,為創新教育營造氛圍;創設條件,為創新教育提供“土壤”;豐富活動,為創新教育開拓天地。幼兒一生下來就秉承了人類的創造潛能,一旦有適合的環境,其創造性就能萌芽、開花、結果,他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擁有巨大的創造潛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活動;創新環境
陶行知是我國兒童創造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先驅。他認為每個兒童都具有巨大的創造潛力,兒重的創造力需要解放和培養,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張。他的這一思想對我國當前培養兒童創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陶行知認為,“人人是創造之人”,創造是人類祖先代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才華的精華。幼兒一生下來就秉承了人類的創造潛能,一旦有適合的環境,其創造性就能萌芽、開花、結果。他的這一思想被眾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的研究所證實。他相信每一個幼兒都擁有巨大的創造潛力。而大力培植幼兒的創新意識和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實踐創新教育必須創設有利于幼兒創新素質形成和發展的環境和氛圍,為幼兒提供創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因此,創新環境的建構顯得尤為重要。
一、轉變觀念,為創新教育營造氛圍
杜威說:“只有傻瓜才把創造視為離奇幻想的事情……一個3歲的兒童發現他能用積木做什么事情,或者一個6歲的兒童發現他能把5分錢和5分錢加起來成為什么結果,即使世界上人人知道這件事情,他也真是一個發明家。”我們必須充分相信每個兒童都擁有巨大的創造潛能,并正確認識其創造力的巨大發展價值。
1.尊重幼兒
尊重幼兒是誘導幼兒學會創新的因素之一。教師要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視幼兒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努力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用贊賞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功。全身心來傾聽幼兒的心聲,使幼兒感到自己與老師是平等的,是受重視的。切忌時時處處左右幼兒的行為,對其發號施令,限制其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在教育實踐中,特別要關注發展相對落后的幼兒,對他們在同伴的成功中增強自信。還要善于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恰如其分地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幼兒稚嫩的心靈需要成人尤其是教師的呵護,幼兒的創新能力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中、在“自我”得以充分尊重的條件下才可能得到發展。
2.參與幼兒的活動,做幼兒的“大朋友”
在教師與幼兒的交往過程中,教師以平等的合作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活動,幼兒會感到老師就是他們的親密伙伴,與老師在一起,感到自然溫馨,沒有壓抑感。和幼兒一起活動,能極大地增進師幼間的感情,縮小心理差距。在平等、和諧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會對活動產生深厚的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對問題提出疑惑及求解、創新的愿望也大大加強。
3.激發幼兒創新能力的發揮
陶行知認為,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及時、正確的培養。正如美國學者史蒂芬?利漢斯所說:“2~6歲是創造性發展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培養,那么創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難再被激發出來?!迸囵B幼兒的創新意識和熱情,要善于激發幼兒的創造想象和好奇心。以往,教師相對忽視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幼兒身上閃現的瞬間創造火花,被不當的教育方式給無情地撲滅。例如,在繪畫活動中,孩子畫出了別樣的圖案,正津津有味地向小伙伴講述時,卻被老師給否定了。在韻律活動中,幼兒創編的動作與“標準動作”有了距離,讓幼兒反復模仿“標準動作”,這樣長此以往,幼兒的創新意識就被泯滅了。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幼兒的創造動機和興趣,及時鼓勵、獎勵有創新的幼兒,使其更加主動地投身到創新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潛能。
二、創設條件,為創新教育提供“土壤”
1.營造發展創新能力的活動環境
“創造的兒童教育,不是說教育可以創造兒童,兒童的創造力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與環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發揮或阻礙,加強或削弱,培養或摧殘這創造力的是環境?!庇變簣@的園舍園貌、班級活動室和其他活動場所,都應體現出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的特點。例如,幼兒園的建筑群就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特點,應把它整體裝扮成富有童趣,又能夠喚起幼兒想象力的造型。班級活動室布置應更有創意,墻壁的一角設置“創作園地”,活動室的作品以及墻壁的利用,盡可能以幼兒作品為主要內容,并經常更換布置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另外,適當調整、變換幼兒的座位,讓幼兒經常感受新環境、新伙伴,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2.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活動材料
中國封建教育一直不讓孩子動手,因而摧殘了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列舉愛迪生、瓦特等發明家的事例來說明動手的重要性,主張我們的教師要像愛迪生的母親一樣,讓孩子們有動手的機會。玩具、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的幼兒是通過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戲中學習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及特點,教師要選擇可塑性強、多功能性的材料提供給幼兒。例如,各種包裝盒、瓶子、紙片、輪胎、線頭等等,幼兒可以用這些廢舊材料創作成各種新玩具。還可提供一些模仿自然或帶有冒險性的玩具,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和向困難挑戰的勇氣。不要給幼兒提供過多的制成品,因為成品的玩具材料用于重新組合、拼裝新物件的余地小,可供幼兒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有限,不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從而收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笆趾湍X一塊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
三、豐富活動,為創新教育開拓天地
1.教育內容的創新
教育內容的選擇必須是根植于幼兒自己“自然生長的土地上”,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法則的。首先,教育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避免小學化、成人化,讓幼兒能理解,能產生感情共鳴。其次,教育內容應具有時代特點,能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第三,教育內容的選擇與呈現方式要為幼兒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增強教育的選擇性與開放性。第四,為應對時代的挑戰,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擴展和更新現有教育內容,增加觀察、欣賞想象、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內容。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自由發揮、大膽創造。
2.教育方法的創新
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創新哪里來?來于幼兒的親自探究,來于幼兒動口、動腦、動手的實踐。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育論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找一種教育方法,使得教員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作為教師,就要擺脫“知識本位”的傳統教育觀,擺脫機械單調、枯燥乏味的輸出―輸入法,去尋求順應創新教育新形勢的教育方法,即以師幼互動機制為前提,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作用,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究環境、操作環境、發現環境中的問題,并解決環境中的問題。教師應多鼓勵幼兒提問題、想假設、尋答案。做到問題在前,答案在后;嘗試在前,解釋在后;探究在前,結論在后;啟發在前,指導在后。保證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不是由教師來選擇和控制,使幼兒在教師的導演下活動。教師要想法讓幼兒處于主動地位,盡可能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究來啟迪他們的創新意識。
環境因素是影響幼兒創新能力發展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無論是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侏羅?朗格郎的廣義環境觀,還是今天的“環境育人”原則,無一不是說明環境在教育中的重要。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為幼兒創造一個平等自由的活動機會,誘發其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激發其創新,從而達到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目的。
摘 要: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滲透,要想將一個民族的文化繼承發揚就必須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
關鍵詞:傳統文化;滲透;文化教育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著世界。作為幼兒教師在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前提下,讓傳統文化滲透在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的精華。
一、營造傳統文化環境
從幼兒的認知特點來看,讓他們對某事物感興趣就必須根據幼兒發展水平以濃烈的氣氛渲染,他們才會去感受、想象和發揚、創造。首先必須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能與之親近的傳統文化環境氛圍。其次依據教學活動創設生動、具體、形象的情境,使幼兒身臨其境;創設多種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區角,如“農家院”“戲曲服飾表演”“傳統小吃坊”,使幼兒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在主題活動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專門性幼兒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是教師按計劃專門組織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組的各種類型的教育學習活動,它的種類豐富,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中華傳統文化對幼兒園教學來說,它的教育價值也是不同的。
圍繞幼兒熟悉且喜歡的中華傳統文化作品開展主題教學活動。通過音樂《鬧龍宮》,了解京劇是中國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通過泥工《捏面人真好玩》等活動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一系列活動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作品的藝術魅力。
三、在游戲活動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幼兒喜歡的各類游戲活動相結合,可以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獲得中華傳統文化經驗,同時還能豐富各類游戲活動內涵,使各類游戲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在自主、愉快的游戲中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識,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美。
四、在日常生活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可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合理利用各種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協作的能力。飯前、教學活動之間、午睡前、離園前等小塊時間也可以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使幼兒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了幼兒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喚醒了幼兒對燦爛的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激起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第四幼兒園)
摘要:幾千年來,先輩為我們傳承下來珍貴的民族文化。這些來自民間的文化,造就了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然而,隨著生活的日益現代化,大多幼兒對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卻越來越少,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的幼兒教師,我們有責任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我們少數民族文化,運用少數民族文化開展幼兒教育活動,促使更多的孩子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本民族文化加深了解。
關鍵詞:民族文化教育;少數民族;幼兒教育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古以來就是藏族聚居區,這里藏傳佛教文化發達,藏族民俗風情濃郁。藏族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其邊緣地區的古老民族,他們穿藏袍、住帳篷、食牛羊肉、青稞面、以游牧業為主,逐水草而徒、豪放粗獷、有獨特的歌舞藝術特別是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孕育了廣泛流傳在民間的藏族文學、音樂、舞蹈、神話、戲劇、曲藝、詩歌、故事、繪畫、雕塑等特色文化瑰寶。而這些文化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的豐富資源。用甘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等文化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對維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交流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教育價值。
1.創設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環境,滲透民族教育
甘南少數民族文化內容廣泛,我們可以創設與之相適應的民族風情的環境,充分體現民族傳統特色。教室的正門畫了幾個性格特征不同的人物臉譜,讓人一看就想到藏劇。教室正墻布置了民族氣息濃重的民居建筑,五彩繽紛的民族服飾,如詩如畫的草原牧景。這些都是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出來的,通過墻面布置幫助幼兒了解藏民族文化。教師再創設教育環境《美麗的香郎節》,香郎節是一種群眾型的游山活動。人們身穿盛裝在山崗上、小溪邊、草原上宰牛煮羊、熬茶做飯,在組織幼兒體驗這種活動時,可以讓幼兒親自到"香郎節"體驗傳統節日的氣氛,讓幼兒在活動中培養了初步的人際關系技能。在正墻一旁還有家園配合制作的《美麗的甘南》風景。收集了甘南各地區的旅游景點:由著名的背包發燒地郎木寺、"高原之巔的藍寶石"尕海湖、甘青川最大的藏族宗教中心拉布楞寺、??撇菰?、則岔石林、臘子口等,幼兒通過親自體驗生活來表現藝術中的美,體現了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讓幼兒自由地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2.利用少數民族風土人情,來開展民族文化教育
甘南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境內文物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獨特、少數民族聚居、風土人情各異、將這些本土特色資源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進行選擇、設計、引用到課堂教學中,適合幼兒教育的內容來開展活動。如:在幼兒飲食文化教育中,我們以民族特色的小吃和土特產為內容(蕨麻、酸奶、包、冬春夏草等)。讓幼兒了解食品營養及保健知識,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在《飲食加工廠》活動中,通過加工酸奶來培養幼兒動手動腦、探索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科學領域的教育目的。幼兒在了解各民族飲食文化后,進而產生以家鄉的飲食文化引以為豪的情感,體現了社會領域的教育目標。在幼兒服飾文化教育中,由于境內"一江三河"流域,不同的氣候,孕育了多種多樣服飾文化,服飾表演又是一道風景線,甘南藏族服飾種類多樣,特色鮮明、絢麗多彩、做工精細、美觀大方、我們選取幼兒熟悉的服飾的種類、圖案、色彩為內容,通過服飾表演、手工制作,運用多種形式創造性的表現,感受藏族少數民族文化的服飾美,激發幼兒欣賞美、感受美和表現美,從而更好的推進本土民族活動的開展。幼兒在學習民族歌舞、器樂中讓幼兒知道藏劇具有悠久的歷史,利用少數民族舞蹈、音樂、樂器對幼兒實施美育,讓幼兒初步了解不同民族舞蹈、音樂的藝術風格、特點,從中感受民族藝術的美,獨特的藝術形式濃郁的民族風格,還有童謠、民間游戲、競技活動中感受少數民族豪爽的性格和真摯的情感,從中感受民族藝術的美,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還了解傳統手工藝、建筑文化教育、民俗風情文化、自然資源教育等。經過一階段的活動后,孩子們不但開拓了自己的視野,而且加深了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
3.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民族文化教育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顯示出了它獨特的優勢,在活動課上的使用上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課件運用得恰到好處,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了孩子的多種能力。但有的卻運用得有些勉強,僅僅是單純的用課件取代了圖片或實物,甚至非但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限制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要充分發揮教學課件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優勢,做到合理運用如在《歡迎小朋友來甘南做客》中通過課件介紹,幼兒看到了甘南藏區的地理概況,風土人情,地方特產,悠揚的曲子,歡快的舞蹈,奔馳的駿馬,吸引幼兒步入了異族風光,他們像看動畫片一樣專注,熱情,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掛圖教學,短時間內向幼兒注入了大量信息。又如在"甘南香巴拉藝術節"活動中,孩子們從網上觀看了整個藝術節的場景,非常清晰的觀察到了什么是"巴郎舞"、"朵地舞"等,了解了甘南的歷史文化及賽馬會等節日。提高了觀察及審美能力,加深了幼兒對民族文化藝術的了解和熱愛,激發了幼兒初步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隨著幼教觀念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教學將會以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手段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為幼兒教育中一朵絢麗的奇葩。
加強幼兒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我們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時間還不是很長,還有待于繼續挖掘民族文化的內容,加深對民族文化精髓的理解,繼承優良傳統,使民族文化及其精神伴隨孩子們的成長,鑄就民族之魂。
摘要:每個幼兒都有一定的潛能,關鍵是能否發現、發揮這種潛能。潛能需要星星之火來點燃,教育的奧秘就是讓孩子覺醒,讓孩子的潛能像火山一樣爆發,排山倒海,勢不可擋。所有的學習障礙在孩子巨大的潛能面前,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較好的學習方式是激發孩子潛能的重要手段。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從而導致人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消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幼兒的主關鍵詞: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長;張揚;發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幼兒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幼兒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新《綱要》也明確強調:“在幼兒園一日生活里,創設寬松、自由、豐富的活動環境,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讓幼兒自主的選擇,主動的發展?!边@一切都已闡明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讓幼兒主動的學習、主動的發展。
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
一、設計具有吸引力的、層層遞進的課堂提問語
幼兒天生好奇好問,而且對事物的認識完全是憑他的興趣所為,對教學活動中所接受的知識是由教師的一個個提問,通過討論、實踐、操作而來的,教學中的提問,融設問、探究、質疑為一體。我們在設計提問時,要通過自己精巧創設的問題,結合恰如其分的語氣及表情等態勢語言來誘發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到問題的探求中去,萌發出學習、探究的欲望。如在活動《影子》的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影子嗎?什么時候會有影子?還有什么東西也有影子,為什么會有影子?“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做實驗,了解影子的形成,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怎樣來改變影子的大小和形狀?”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尋找答案:物體不動,光上下左右前后移動都會改變影子的大小和形狀,這活動,從經驗入手――找原因――發現變化――引伸學習,一步步加深學習,充分體現了提問的層次性,在幼兒原有的水平上步步深入,擴展了幼兒的充分想象,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二、用愉悅的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參與的熱情
一個好的環境不僅能美化、裝飾幼兒的生活空間,更重要的是能發揮出教育功能,對幼兒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受其熏陶、感受一個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教師要會用自己的語言、表情、動作等來表現學習知識文化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使之感染幼兒,使幼兒懂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例如在命題畫創作活動中,如果有幼兒認為教師的命題妨礙了自己的表達方式,或是近日的生活體驗中有他更感興趣、更愿意表達的內容,或是他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完成命題,那么此時使用集體式的指導方式,就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和幼兒交談或個別輔導,去順應幼兒的表現需要,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盡可能為每個幼兒提供從自己的興趣出發進行學習的機會,但這并不是要教師盲目地迎合幼兒的每一個興致。教師可以順應幼兒的需要臨時改變或調整活動計劃和內容,也可以根據事先設想好的多種應變方案,給予幼兒靈活機動的教育引導,以滿足幼兒的表現需要。這樣幼兒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三、正確的評價、避免在心理上打擊孩子
如果說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那些不但得不到鼓勵反而時常受到打擊的孩子只會變成渴死的枯草。歌德曾說過:“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瞧不起自己。”中國也有句俗話叫做“哀莫大于心死。”孩子的自尊心本來就非常脆弱,自信心非常難于建立,如果心理上再受到打擊一次,等于兩年的努力白白的浪費了。在這種情形下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最大程度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是最基本的“看得起”。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心。正確評價幼兒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各種表現,肯定是鼓勵孩子持續學習探究的動力。當看到幼兒能與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協調、建議、共享,或給予幫助與求助時,我們應注意引導幼兒感受學習愉快。
例如:在繪畫“鳥”的活動中,王雨露小朋友畫著一只大鳥臥在鳥窩上,旁邊有一只飛著的小鳥,嘴巴里叼著一條小蟲好象要送給大鳥吃,當我看到他的畫后隨口說道:“你畫的鳥寶寶怎么比鳥媽媽還大呀?”誰知,王雨露卻對我說到:“不是的老師,這只大的是鳥媽媽,她老了,飛不動了,鳥寶寶找了食物給媽媽吃”。多懂事的孩子,多美好的想法,竟被我誤解。孩子的話再一次提醒了我在教學中不要只看表面的效果,而要尊重幼兒,理解幼兒的真實意圖,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幼兒的表征。再如:許剛小朋友畫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鴕鳥蛋,他對小朋友說:“我想讓駝鳥媽媽的孩子生出來后都漂漂亮亮的?!笨雌饋砗⒆拥南胂笏坪醭搅顺R?,不合情理,但卻表達了孩子的真情實感,如果我們按常規的想法進行引導,就會打斷孩子原有的思路,扼殺他們的想象,挫傷他們創作的積極性。因而作為老師,我們要懷有一顆理解之心,寬容之心、喜悅之心、去發現、去接納、去欣賞、去引導,從而使他們獲得滿足,體驗成功的快樂;同時,也給幼兒留下一個求新、求異、豐富而廣闊的天地,促使他們主動學習。
四、放開手,讓學生自己來
“老師,您不要說了,讓我來!讓我來說!”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會遇上這樣的情景,一些學生在一些問題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時,會要求發表一下,以此來表現自己的聰明才干。
其實,每個學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和顯在的獨立學習能力,同時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都有一種表現自己的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并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做一個睿智的幼兒教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讓教學活動更精彩!更絢麗!在精彩的活動中真正為幼兒撐開智慧的天空!轉變學習方式,可以創造條件使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是被扼殺,從而達到一般情況下不可能達到的成就。
俗話說:“三歲看老”,幼兒時期的教育對于幼兒智力、品德、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而由于幼兒時期學生心理的特點,幼兒時期的教育主要是由形式多樣的活動組成的。因此,好的教育活動設計對于幼兒教育至關重要。
在幼兒階段,教育活動大部分以游戲為主要形式。什么是游戲?我國著名幼兒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游戲是在假想或想象中完成的一種現實活動,是想象和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結合,是人的一種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的形式”可見,由于幼兒特有的年齡和心里特點,進行嚴肅的教學活動是不符合實際的。那么什么樣的活動能稱為好的幼兒教育活動?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建立標準。
一、基本要求
(一)安全性
由于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都不健全,很多方面缺少自我保護能力,所以無論是在家庭教育或者社會教育,都必須以安全為第一要義。無論是在游戲材料的選擇、活動的組織過程各個方面,都必須要注意。而由此引申的一點就是――保證幼兒健康。作為安全的升級強化版要求,任何時候都要保證幼兒的健康發展,包括身體和心理。
(二)適宜性
在保證了安全和健康的基礎上,成功的幼兒教育活動的最關鍵得一點――適宜性。所涉及的活動要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文化背景、性別差異等等。比如,白人幼兒和黑人幼兒的文化習慣就截然不同。因此,美國要求每個幼兒園都必須有一定數量比例的黑人老師。在實地觀察中,筆者發現現今的一些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天性并沒有充分的尊重。“老師告訴你哈!老師特別不喜歡這樣?!边@樣的話語比比皆是,其實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隱藏的影響。
適宜性的另一個方面的要求就是:滿足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大多數幼兒對與食物有關的游戲都會有極大的興趣。此外,如男孩對汽車等玩具感興趣,女孩子則對娃娃等感興趣。你符合孩子的興趣,孩子才會聽你的話,認真去做,并能有所收獲。比如家長在做飯、做家務等時候都可以和孩子互動,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達到教育目的,一舉兩得。
另一方面,在一些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的問題上需要用一種巧妙的方式提前預防,而不是嚴防死守。比如在性教育問題上,提前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可以防止他的很多不必要的錯誤嘗試。在比如在電腦的問題上,提前讓孩子接觸,解除他對電腦的好奇心,可以使教育更加容易和順暢。只有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才能使活動更好的開展,使孩子健康的成長。
(三)目的性
所設計的游戲或者說活動需要有目的性,或者說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以姓名游戲為例:在孩子們用自己的名字編順口溜的過程中即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練習押韻;又可以增加孩子的歸屬感,更好的融入班級,增加存在感和自我的認同度。在結合孩子的興趣的同時,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因為教育畢竟不僅僅等同于游戲,不能是一個大人帶著孩子玩。
二、高等要求
當一個活動滿足了安全健康、具有一定的適宜性和普遍性、并且滿足一定的教育意義,我們就可以說這個教育活動至少是合格的。而作為一個優秀的教育活動,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滿足的還有:
(一)融合性
一個活動最好融合多重目標,提高孩子的多種能力。比如:在和孩子一起做面食的時候就可以既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又可以讓孩子模仿,創造。
(二)可行性
也就是說活動最好成本低,具有可操作性。我們都知道樂高玩具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很有幫助,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買得起樂高玩具。所以,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實際情況,節約設計成本。最簡單的例子:你不能給南方的孩子設計一個玩雪的活動,因為不可行,很多南方的孩子甚至就沒看過雪。
(三)多種課程的結合
在參觀中科院幼兒園的時候就發現:他們的幼兒園有很多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有機結合可以使教學效果更好;再比如:室內游戲和室外游戲的結合。在課上播放的視頻中就發現,很多美國的課程都是在戶外進行的,可以擴大孩子的感官;甚至,很多課程都是在博物館、甚至大使館內進行的,讓孩子身臨其境。
(四)課程的連續性和遞進性
在同一所學校中,設計的活動最好循序漸進,使孩子的能力可以不斷的提升。同一周可以針對同一主題設計活動,針對某項能力連續鍛煉,并不斷增加新的能力,是孩子的各項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
(五)靈活性
這點主要是指設計的活動最好留有一定老師發揮的余地。比如:設計了一個關于夏天除外郊游的游戲就意味著整個冬天都不能玩這個游戲,這樣的游戲就有局限。
(六)與家庭的良好互動
在美國,學校會交孩子在母親節的時候手工做一朵白花送給母親。這就是與家庭的良好互動。包括孩子們制作的餅干在家長會上給家長品嘗等等活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保持家庭和學校的聯系,形成兩方的互動,建立統一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孩子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的品質。
(七)潛移默化
好的活動最好不要將目的暴漏的過于明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天天喊口號,但收效甚微。而好的教育活動應該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得到提高和鍛煉。
當然,真正好的教育活動需要兼顧的內容還有很多。并且,想設計出一個好的活動也需要長年累的功力和積累、反復的實踐和個人的不懈努力。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往往一再要求幼兒傾聽,卻不太注意引導幼兒關注參與者發出的有效語言信息。在圍繞話題談話時,也是教師總結得多,幼兒得不到充分的表達。談話活動是在教師間接引導下,幼兒圍繞一個中心話題,展開自由交流的活動。如何更好地開展談話活動,其基本條件是幼兒之間、師幼之間的相互注意和引起注意。有的教師更不太關注幼兒運用語言交談的規則,導致幼兒交往水平總是得不到提高。有鑒于此,教師在組織談話活動時,應該注重培養幼兒的交談能力,幫助幼兒學會交談策略。
一、選擇有趣的話題,引起幼兒交談的興趣
教師在選擇談話內容時可以基于以下三個途徑:第一,預設的話題。在目前的幼兒園教材中,有許多很好的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一個談話活動。在談話活動中,幼兒必須圍繞一個中心話題展開多方、自由的交談。那么,這是一個怎樣的話題呢?從實踐來看,這個話題必須是幼兒熟悉的、新穎的,大家都關注的、感興趣的內容,才能保證談話的順利進行。如“我們的城市”是一個幫助幼兒交流各人對城市看法的一個活動,如果平鋪直敘幼兒看到的城市,幼兒會不知從何講起,漸漸也會失去談話的興趣。教師若從幼兒聽過的故事著手,從幼兒熟悉的標記引導談話的方向,或把幼兒感興趣的場所作為重點的談話內容,幼兒就會投入到活動中去。第二,源自幼兒生活的話題。幼兒的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感興趣的事情發生,教師只要稍稍加以調整、篩選,就能尋找到有價值的內容。如小班的幼兒喜歡媽媽,對媽媽非常熟悉,開展“我的好媽媽”這一活動就能充分調動幼兒對媽媽的記憶和了解,繼而讓幼兒樂意進行談話。第三,偶發性的話題。幼兒往往對突然發生的事情更感興趣,有時還會因此打斷正常的教學活動。這時教師不能輕易遏制幼兒的行為,而應耐心地把幼兒的困惑解釋清楚,他們就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例如一次數學活動中,突然有一只小鳥飛進來,頓時引起了幼兒的興奮。小鳥受到驚嚇后一直橫沖直撞沒能飛出去,教師發現已經不能讓幼兒回到數學活動中去,就和幼兒談起了小鳥。“你們說,小鳥怎么會飛到這里來的?”幼兒一邊看著小鳥一邊猜測著。教師說:“一定是小鳥看見你們學得認真,才飛進來看你們的。可是,你們卻把它嚇壞了!”幼兒這才意識到要安靜下來,一瞬間只聽見小鳥撲騰的聲音。有幾個反應快的幼兒,立刻打開了幾扇關著的窗戶。小鳥總算飛出去了,幼兒也都高興地拍手笑了。這樣的隨機談話活動,只要引導適宜,幼兒既能很有秩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拓展相關的經驗。
二、靈活運用提問技巧,引起幼兒與教師、同伴之間的愉快交談
提問是一個基本的教學手段,也是一門藝術。教師靈活有效地運用提問,可以促使幼兒的思維與活動緊密聯系,引起一場大家都樂意參與的談話活動,實現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同伴之間的交流與分享。
1.根據不同幼兒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
教師的提問通常面對所有幼兒,但每個幼兒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個性不同。因此,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教師要準確把握幼兒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提問方式,使每個幼兒都樂于主動和教師交流。如針對膽小、聲音輕、表達能力差的幼兒,可以采取先鼓勵、后提問的方法;針對不安靜聽講但思維活躍的幼兒,可以先提有點難度的問題,再提醒他安靜聽講……使得每一個幼兒都能融入交談的氛圍里,暢所欲言。
2.注重提問的語言藝術,激發幼兒交談的興趣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特別要注意提問的語言藝術,運用抑揚頓挫、恰如其分的語氣并結合表情等體態語來誘發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調動幼兒交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如在“有趣的餅干”談話活動中,如果說:“小朋友,你們喜歡吃什么餅干?”就不能很好地調動幼兒交談的積極性。為了使幼兒樂意和同伴交流“餅干”的話題,換成說:“你們覺得最有趣的餅干是什么?它什么地方有趣?”這種令人遐想的語言配上教師猜測的神情,必然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掀起幼兒交談的熱情。
話活動突出強調幼兒運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幼兒有時會在集體面前發表個人見解,教師在幫助幼兒學習傾聽他人談話時,需要及時捕捉有效的信息并給予回應,使幼兒和教師的對話更加緊湊、幼兒之間的談話更有聯系。如大班談話活動“動畫片里的人物”,小明說自己喜歡《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因為他聰明、勇敢。這時教師就可以提示:“原來你喜歡聰明、勇敢的孫悟空。那么還有誰也喜歡孫悟空,喜歡他的什么呢?”這樣就使談話順利地進行下去,幼兒之間也有了更多共鳴??梢姡處熖釂枙r的語言是否具有吸引力和藝術性直接影響到幼兒交談的氣氛和效果。
3.立足幼兒的年齡特點,避免主觀設問
每一次教學活動,教師都要設計提問,仔細琢磨每一句話的表述方式?,F實中常有一些因為沒有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現啟而不發、“開無軌電車”的現象,使教師和幼兒處于極為尷尬的境地。如在“春天來了”談話活動中,有個教師出示了幾張卡片,問幼兒:“小朋友,請你們找找,哪些卡片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幼兒的回應是:“咦,怎么會有落葉,還有圍巾,真奇怪!”幼兒對教師的提問并不理會,出現了答非所問的情況。預設這個提問的初衷是為了讓幼兒分辨春天的季節特征,然而由于教師忽視了幼兒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思維特點,導致提問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由此可見,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應善于站在幼兒附角度來衡量問題是否恰當,避免主觀設問的傾向。
在談話活動中,有時需要幼兒都參與一個問題的猜想,從中引發幼兒之間觀念的碰撞。當幼兒之間的見解發生矛盾時,教師應提出疑問,讓大家都參與,順勢引起持有不同觀念的幼兒之間的爭論。在爭辯問題的過程中,幼兒會更加注意對方的觀點,然后及時、有效地說明個人的見解。如大班幼兒在討論“大的空心鐵球和小的玻璃珠誰會下沉”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的幼兒認為空心鐵球會下沉,因為它是鐵做的;有的認為空心鐵球會下沉,因為它重;還有的認為玻璃球會下沉,是以前玩過的等。各種各樣的觀點導致了幼兒之間激烈的爭辯,這時教師適時介入:“想一想,物體為什么會下沉呢?哪個小朋友說得對呢?”促使每個幼兒都踴躍地加入到集體討論的隊伍中去,談話活動自然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創造機會學習談話規則,提高交談的水平
1.學習用修補的方法延續交談
談話過程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原因中斷,對此教師應該意識到,并且通過示范、提問或引導的方式,喚起幼兒交談的記憶,使幼兒學習延續談話的修補方法,增強這方面的敏感性。
2.采用輪流的方式交談
在談話過程中,往往會有2~3個人甚至是更多的人參與,這就需要幼兒按照一個潛在的順序逐個說話。有意識地培養幼兒輪流交談的習慣,可以幫助幼兒真正理解對方的意思,也能使幼兒明確讓自己的想法被別人知道的方法。如談話活動“各種各樣的橋”中,教師先提出輪流交談的要求,如“一個一個說,別人講的時候你要仔細聽”,然后請幼兒和同伴討論。幼兒討論時,教師巡回觀察參與討論,并隨機指導幼兒交談中發生的問題,最后把問題交給幼兒去解決。
3.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交談
每個人在說話中所處角色不同,相應的也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通過體驗不同角色,幼兒會掌握與各種人交流的方式、態度。如在“假如我是……”的談話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述自己扮演的人或動物。有的幼兒扮演奧特曼,就會用勇敢、響亮的聲音說話;有的幼兒扮演機器人,就會用平穩、一頓一頓的聲音說話;還有的幼兒扮演小白兔,就會用輕輕的聲音和簡短的句子說話……在這個活動里,幼兒體驗到了多樣的交流途徑,獲得了有關語言運用的方法。
總之,通過談話活動培養幼兒的交談能力是一條很好的途徑,但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在教師有意識的支持、合作、引導下,才能增強幼兒的交談能力,促使幼兒更加自如地與他人交往。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幼兒教育也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活動中要注意觀察小孩子的行為,形成合作式的師生互動。本文就幼兒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 問題 探討
1、幼兒教育活動目標存在的問題
就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來說,就是幼兒園活動的組織人員期望通過活動來獲得幼兒某些方面的發展。教育活動的目標是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出發點,也是其歸宿,還是檢驗這個活動效果的標準。很多教師都是根據幼兒的年齡以及能力,活動的性質等來確定教育活動的目標。但是,在操作起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1)教育活動目標不夠具體,缺少可操作性。既作為教育活動的目標就應該是具體而明確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但是,在一些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對目標的制定過于籠統,沒有很強的操作性。比如,在中班美術活動中,開展《扇子的設計》活動,活動目標是:
A: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制作不同的扇面;
B:體驗扇扇子時的涼快的感覺;
C:不斷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再比如,在大班體育活動中《我是小蟲子》的主要目標為:
A:培養孩子爬的能力,提高肌肉群的靈活性;
B: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目標制定的不是特別明確,美術活動中的第三條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是"順序觀察"還是"比較觀察"?這點不太明確,所以,可以設定為"培養幼兒有是允許的的觀察事物"。后面的例子"培養幼兒爬的能力",也比較籠統,是"手腳著地的爬"還是"手和膝蓋著地的爬",不夠明確,所以,可以設定為"培養孩子手腳著地爬行的能力",活動的針對性就體現了出來。
(2)目標過易或過難,不適宜幼兒發展。有的教師在制定活動目標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結合幼兒的實際年齡特征,目標確定要在一個最近的發展范圍內,讓孩子跳著可以夠得著,不能任意的拔高,也不能滯后。比如,在大班中開展活動"手口一致的數出10以內的數量的物體",這個目標顯然比較低。因此,在制定活動目標的時候要切合實際。
2、幼兒教育活動內容存在的問題
選擇幼兒教育活動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材料和經驗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學科知識,也不是簡單的機能,還包含幼兒學習中所持的情感態度以及相應的價值觀等等。其中,存在的問題有:
(1)內容局限于"教本",忽視幼兒的興趣
教材是實踐的結晶,但是它也只是反映某個時期的教學思想,很難涵蓋未來的教學實踐,要在教本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實際,吸納新的教學理念,體現教育活動的開放性。有的教師就過分拘泥于教本內容,沒有重視幼兒的興趣,導致教育活動開展的成效性不明顯。
(2)活動內容脫離幼兒生活
生活對于幼兒教育活動有著特殊的意義,生活是孩子最自然的課堂,包含著豐富的教學信息,如果教學內容脫離孩子的生活,就會事倍功半。比如,在大班開展主題活動時,選擇"我是中國人",有的教師查閱了很多方面的資料,向小朋友介紹了很多我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人物事跡,讓小朋友聽得是一頭霧水,難以理解。事實上,針對這個主題,教師可以以孩子的生活經驗作為出發點,選擇幼兒比較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讓幼兒介紹爸媽帶自己去玩的地方,感受歷史人文古跡,或者在中秋節,元宵節大家是怎么度過的,感受民族特色的節日文化等等,增強小朋友的民族自豪感。使小朋友愿意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培養他們參與的態度和習慣,激發思維,是小朋友教育目標完成的一個重要的途徑,讓他們終身受益。
3、幼兒教育活動過程存在的問題
幼兒教育活動過程是實施教育活動目標的流程,也是重要的步驟。教師作為教育活動過程的組織人員,其教育行為在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其中,存在的問題有:
(1)活動過程沒有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一些幼兒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主導作用太過明顯,沒有顧及到幼兒自身的需求。從活動的目標、主題、美容到過程一手操辦,在活動中,幼兒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揮。比如,在大班實驗課中設計《浮與沉》的活動,過程如下:
第一步:教師進行實驗的演示,讓孩子們觀察物體在水中浮浮沉沉的現象;
第二步:給幼兒提供不同材質的物品讓他們自己進行實驗;
第三步:總結物體浮與沉的規律。
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在頻繁的演示和講解,幼兒被動的接受知識。而科學的本質在于認真的探究,要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這次實驗如果加大幼兒的主動探究,培養孩子手腦并用,從而獲得有益的認知。可以把實驗過程修改:
第一步:幼兒自己設計實驗,選擇實驗的物品;
第二步:幫助孩子控制變量,讓幼兒自己實驗;
第三步:幼兒總結實驗的規律,說出進行實驗的感受。
(2)活動中提問缺乏有效性
提問是教師用語言跟幼兒溝通的一種基本方式,一直貫穿在活動的始終,良好的提問方式能夠引導幼兒進行積極的探索。但是,在幼兒教育活動過程中,有的教師在設計提問的問題的時候偏離的方向,準備的不是特別充分,隨意性很強,很難調動小朋友的積極性。有的老師問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好不好?。?、"是不是?。?等等,幼兒簡單機械的回答,效果不明顯。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幼兒教育屬于基礎性教育,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起到了關鍵的基礎作用。所以,要認真分析幼兒教育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健全幼兒園活動開展機制,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 幼兒教育;蒙臺梭利教育法;教育模式;教育內容;實質;因素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近幾年來,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在涼州區幼兒教育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教育思想受到越來越多幼教工作者、家長及社會人士的關注,開設蒙臺梭利教學班的數量逐年增加,現已遍及城區幼兒園,并向鄉鎮幼兒園發展。然而,蒙臺梭利教育畢竟是一種西方幼兒教育模式,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學內容由于國情和中西方文化特點的不同而與我國幼兒教育存在差異。如何合理借鑒和運用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實現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中國化”,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全面認識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教育內容
蒙臺梭利教學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提出并以其名命名。其教育理念強調以幼兒為中心,遵循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注重幼兒的童年階段的性格和特征,以兒童觀和教育觀作為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核心內容,運用“先觀察”的教育方法,使用多種作用于感官的教具,營造一種使兒童易于應用這些實物進行學習的環境,讓兒童在預備好的環境中自由學習。通過幼兒學會選擇、判斷并調整自我的活動,豐富兒童的生活經驗,激發兒童潛能,在幼兒自由操作和寬松、愉快的環境中培養自主、持續的學習工作習慣,提高幼兒獨立、自信、專注和創造等能力。
二、正確把握蒙臺梭利教育模式的精髓和實質
蒙臺梭利教育是一個由兒童觀、教育觀(包括教育方法)組成的整體,是對兒童自身的研究,通過尊重兒童、根據兒童的內在需求引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的教育模式。蒙臺梭利課程的核心在于觀察、了解兒童發展的內在需要,以確定其個別化教學的目標,而后提供適宜的環境,滿足不同兒童的需要。比如,蒙臺梭利教育法強調環境的創設和利用,創設“有準備的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研究這種環境對兒童發展是否真正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如何創設環境、如何利用環境進行教育、如何在環境中指導幼兒的操作、如何評估與環境互動中的兒童;在教育中,應該注意到蒙臺梭利教育法重視的是對兒童自身的研究,注重尊重兒童、根據兒童的內在需求引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等。
三、合理改造和應用蒙臺梭利課程中教育因素
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一些內容也不符合我國幼兒教育實際。在教學內容方面,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五大領域,缺少社會教育和藝術教育等。在教學活動中,強調個體教學,不利于幼兒社會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運用蒙臺梭利教育過程中,要考慮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正確應用蒙氏教育模式中合理因素的同時,結合我國的國情和文化特點,對蒙臺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程序等教學因素進行改造和拓展,改變其束縛幼兒個性發展的部分,構建符合幼兒教育道德風尚和時代特點的教育模式。
四、創設和諧有序的教育環境,構建科學的教育內容
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提供發揮幼兒能力的場所和材料,是喚起幼兒能力萌發的基礎。在蒙臺梭利教學中,一是要充實擴展活動區域。注重學習和吸收多元智能理論,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二是注重開展多樣性的幼兒活動。要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方式,采取小組活動、集體活動、個人活動等教學方式相互結合、相互交替的方法開展幼兒教育活動。
五、搭建蒙臺梭利教育互動平臺,延伸教育范圍
要樹立幼兒園與社會、家庭一體化的教育觀,采取多種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與家長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識。一是通過定期舉行家長座談會、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設置家長園地、定時填寫家園聯系冊等,向家長們宣傳蒙氏教育的精髓和一些新的教育理論和科學育兒的方法,轉變家長的教育觀,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二是及時了解和采納家長對幼兒園管理及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調整教育行為。
摘要: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幼兒的是一種直觀、生動、立體的效果,它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給予幼兒強烈的感染力,不但活躍了幼兒的思維,還極大的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動腦的參與欲望,促使幼兒在創作過程中能更積極地表現自我。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提高興趣;開拓視野;促進發展
一、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多媒體技術就是利用計算機及其配套的數字設備,把圖像、圖形、文字、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結合起來,創設教學平臺,優化教學效果,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形式。多媒體教學在未來的幼兒教育中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多媒體教學技術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幼兒求知欲,提高教學的互動性,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智力的開發,增強幼兒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將幼兒教師從傳統的說教模式中解放出來,減少了教學示范內容,減輕了教學管理壓力,提高幼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多媒體教學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幼兒園教育的對象年齡較小,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比較抽象的事物還很難大量接受,促進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才是真正早期開發幼兒學習潛力的途徑。相對于其他教學手段來說,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多樣、形象直觀的表現形式,更能滿足幼兒在這方面的要求。多媒體教學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有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美術教育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發展幼兒的各種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創設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使幼兒能充分地利用和開發自己的天資、能力、潛能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喚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到學習創作中,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而且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理念,我們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幼兒的需要來設計美術活動,從而使每一個幼兒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感受美、創造美和表現美。
筆者在組織中班繪畫活動《各種各樣的服飾》時,制作了有關服飾的課件,了解到幼兒在生活當中雖然也看到過一些服飾但是不夠豐富多彩,不太容易激起幼兒興趣。所以在課件中筆者收集了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服飾圖片,如朝鮮族、藏族等民族服飾,T恤、擺裙、牛仔等時尚休閑服飾,并在課件中插入了好聽的輕音樂和簡單的講解。當幼兒看到了如此色彩斑斕、艷麗華美的服飾時表現很激動,有的在睜大眼睛看,有的還七嘴八舌的討論,完全被這些風情各異、造型別致的服飾吸引住了。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幼兒從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使幼兒增加了感性的認識,激情高漲的參與到了活動中。
(二)多媒體教學,開拓幼兒視野。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同樣,在評價一幅幼兒繪畫作品時,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梢?,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對幼兒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可以提供生動的形象,在培養幼兒想象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多種教學信息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幼兒從科學與藝術相融的視覺中感受抽象、理解復雜。有利于開拓幼兒思路,激發想象和創造能力。
(三)多媒體教學,促進幼兒發展。幼兒園的教育是將大干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知識傳授給幼兒,同時又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這就存在著如何提?。x擇教學內容的問題。由于幼兒生活范圍、經驗的有限,有些知識內容和經驗是孩子所不具備的。利用多媒體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一特征,制作一個動畫課件,通過聲音的感受和圖像的刺激,可以為兒創設形象、直觀的和諧情境,使幼兒思路開闊、想象豐富。小班美術活動"小蝌蚪找媽媽"的活動,為讓幼兒通過對小蝌蚪的認識和成長過程的了解作為認識青蛙的契入口,在考慮到幼兒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特點和對于小蝌蚪的認識的單一性等因素,為了讓幼兒觀察到小蝌蚪的成長、變化全過程。筆者根據教學要求,制作了小蝌蚪成長全過程的動漫課件,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欣賞優美畫面的同時,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小蝌蚪變青蛙的全過程。過程中孩子們開闊了視野,激活了創作源泉。
三、實施多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新生事物,其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其進步性與優越性無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課堂實踐所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幾千年發展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如果我們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華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穎和現代化,結果不是分散了幼兒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幼兒在課堂上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傳統教學手段及其他媒體教學方式,合理地組織一次活動,利用多媒體的特有優勢服務于教學,為幼兒提供多樣的外部刺激,幫助幼兒提高興趣、拓展視野、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才是多媒體教學的最終目的。
總之,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多媒體使我們獲取了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通過電腦欣賞優秀美術作品,開發新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產生對活動的興趣,探索了新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愿意自主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快地與新課程改革同行,教師要充分、準確地利用多媒體,真正確立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樹立新的教育觀,從而更好的推進了現代教育的長足發展。
【摘 要】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在“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潮中,一部分人對學習雷鋒精神的意識淡漠,更是缺乏對幼兒進行學習雷鋒教育的意識,因此,影響了對幼兒進行啟蒙性的道德教育,這對幼兒以后的發展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收獲相應的果實。因此,“德育教育也要從娃娃抓起”。我們應大力倡導在幼兒園開展學習雷鋒教育,并通過挖掘一些適宜幼兒教育的“雷鋒車精神”的素材,創編一些學習“雷鋒車精神”教育活動的教育案例,創編一些適宜幼兒傳唱的學習“雷鋒車精神”的歌謠,促使幼兒能夠做到從小學雷鋒,長大做雷鋒,進而成長為具有良好的社會品德的有用人才。
【關鍵詞】開展;雷鋒車精神教育;幼兒教育
“雷鋒車精神”是我們連云港人的精神,是“雷鋒精神”的一個縮影。雷鋒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閃耀著共產主義的思想光輝,多少年來它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地茁壯成長,促進了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然而今天,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在“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潮中,一部分年輕的家長對學習雷鋒精神的意識淡漠,認為學雷鋒過時了,只要孩子聰明學習好就行了;同時,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學習雷鋒精神的教育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而使得我們在對幼兒的教育中,雷鋒精神的教育力度遠遠不夠。也因此影響了對幼兒的啟蒙性的道德教育,這給幼兒以后的社會性發展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為此,在幼兒園開展“學習雷鋒”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雷鋒車精神”教育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現狀分析:
目前,在本地區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涉及到了一些學習雷鋒的教育內容,但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顒有问絾我唬瑑热葺^少。譬如,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計劃中,只能偶然瀏覽到有關學習雷鋒教育的內容,并沒有系統的或者是經常性的活動內容。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也存在著活動不深不實的現象。這顯然與教育者的思想意識有關,作為計劃的制訂者和計劃的實施者,她們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也同樣存在著“學雷鋒就是走過場”、“學雷鋒已經過時了”的思想意識,上級有號召就應付一下了事。就象那句不合適的流行語——“雷鋒同志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
通過訪談等我們了解到,本地區的家庭教育中同樣存在著對幼兒進行“學習雷鋒”教育的淡漠。有的家庭會偶爾對幼兒進行一些學雷鋒的教育,而許多的家庭根本沒有對幼兒進行過此類的教育。這些家長認為,對幼兒進行學雷鋒教育沒有太大的必要,一是孩子小,只要智力發育好,長大后就能夠學習好,就能夠有出息。二是覺得,現在是經濟社會,強者就能夠生存的好,學雷鋒有什么用呢?因而,很多的家長認為學習雷鋒沒什么意思,是無所謂的事情。
存在問題:
1.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幼兒園開展“雷鋒車精神”活動重視不夠。
2.適宜幼兒園教育的內容少,幼兒園開展“雷鋒車精神”的活動缺少材料依據。
3.幼兒園開展“雷鋒車精神”教育的活動不深、不細,缺乏長期性。
4.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幼兒進行“雷鋒車精神”的教育意識淡漠,缺乏對幼兒的教育和引導。
二、“雷鋒車精神”教育是順應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它應是本地區幼兒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價值、意義。
“德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許多的教育家皆指明了這一點。譬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認為“人格教育,依賴六歲以前的培養,凡人生之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
維果茨基的發展心理理論也認為:學前期是一個人最早產生道德規范、形成道德準則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兒童開始建立對世界、對社會、對自己乃至身邊一切事物的基本概念。
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關鍵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什么樣的種子,就會收獲相應的果實。但是近年來,一些家長在教養孩子中缺乏正確的觀點,期望值過高,重智輕德,形成孩子“嬌生慣養,任性驕橫,以我為中心”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
2004年2月中央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也再次明確了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與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要想培養孩子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就必須從幼年開始,那么,學習“雷鋒車”精神也應從娃娃抓起。它可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利用身邊的“雷鋒車”精神,使德育種子能夠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能夠讓“雷鋒車”精神在幼兒的思想意識中升華。
三、對幼兒園開展“雷鋒車精神”教育活動的思考與建議。
思考:
“雷鋒車精神”集中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情操與價值取向,體現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本質特征,體現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精神內涵。
幼兒教育是奠定人的一生的教育,要想使幼兒成長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國際化人才,就必須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而對幼兒進行“雷鋒車精神”教育就是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
家庭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更好地對幼兒實施“雷鋒車精神”教育,就必須將幼兒教育滲透至家庭之中。
建議:
1.加強“雷鋒車精神”隊伍建設,轉變教育者觀念。幼兒園開展學習“雷鋒車精神”教育的專項課題研究,通過課題的研究,提高“雷鋒車精神”科研意識,提升幼兒教育工作者對“雷鋒車精神”的再認識,組織教師學習培訓,掌握一些研究方法,開展研究實踐活動,并以此來促進幼兒園“雷鋒車精神”教育活動的開展。
2.創設良好的“雷鋒車精神”的德育工作環境。幼兒園的一切活動,如升旗儀式、晨間談話活動、幼兒的就餐、幼兒的游戲活動、幼兒園的文化創建等,均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堅持做到“雷鋒車精神”的德育活動系列化、制度化、陣地化,努力構建一個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立體化的“雷鋒車精神”的德育環境。
3.開設“雷鋒車精神”實踐活動,開展相關的“雷鋒車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幼兒道德生活能力。
“生命在于運動,教育在于活動”?!袄卒h車精神”的德育工作也要以活動為中心,以幼兒發展為中心,通過創設有利于幼兒全面、主動發展的多種多樣具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增強幼兒的主體意識,發揚幼兒的主體精神,體現“雷鋒車精神”的德育“實踐化”。通過一列教育活動的開展,讓“雷鋒車精神”滲透于幼兒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個細微之處,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
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懂得從身邊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努力創建節約型幼兒園、家庭;在幼兒園中,要從小事做起,自覺做到不亂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并能主動拾起地上的臟物,保持每一處清潔;要遵守紀律,愛護公物,見到有損壞公物的行為要及時制止;要發揚雷鋒的“釘子”精神,熱心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散播我們的愛心。
4.不斷拓寬“雷鋒車精神”的德育途徑,實現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將幼兒園“雷鋒車精神”的德育工作延伸到家庭、社區及整個社會,真正使“雷鋒車精神”的德育工作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聯系,與社會需要相聯系
設想:
1.挖掘適宜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雷鋒車精神”的教育內容。
2.探索出適宜幼兒園“雷鋒車精神”的實踐途徑與方法。
3.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雷鋒車精神”的德育活動案例。
4.創編適宜幼兒傳唱的“雷鋒車精神”歌謠。
“思想道德建設也要從娃娃抓起?!庇變簣@要把培養幼兒優良的道德品質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來實踐,通過認識雷鋒——學習雷鋒——爭當雷鋒,讓“雷鋒車精神”在幼兒細小的心田生根發芽,營造“人人學雷鋒,天天有雷鋒,時時有雷鋒”的良好氛圍,真正做到“學習雷鋒樹新風,做最美中國人”。
“雷鋒車精神”,它能夠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依然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一方純凈的家園,它讓我們感動?!袄卒h車精神”必將永遠感動著中國,感動著世界;“雷鋒車精神”也必將永遠感召著人們向善、向美前行。
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只有教師自編自導,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影響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因此,幼兒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結合幼兒特點和教學。我園在幼兒教學中開展嘗試創新教育,鼓勵幼兒展開思維的翅膀,使幼兒樹立自信心。“嘗試”教育理念作為當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理論流派,也被運用于幼兒園的教育實踐。這一理念的核心是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引導和鼓勵幼兒嘗試,在嘗試中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采用了嘗試教學活動經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以嘗試教學,激發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動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我們知道幼兒天生好奇、好問、好動,特別喜歡注意新奇事物,往往對新問題產生濃厚的好奇心。這時他們就有了“嘗試”的愿望。因此我們利用孩子們這一特點來吸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其興趣并培養其能力?!皣L試”教學不失為一種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因為嘗試活動本身就能調動幼兒情緒,使幼兒躍躍欲試。如科學活動中《電池與電珠》,教師給幼兒提供手電筒、電動玩具、電線、小電珠、電池,看誰能讓小電珠亮起來。在嘗試問題之前,讓幼兒之間相互商量、交流、討論,這是教師在給予指導。開始時幼兒顯得手足無措,怎樣擺放小電池也不亮。先讓孩子們玩一玩手電筒、電動玩具,看一看它們的構造,經過孩子們的看、玩、模仿、操作嘗試,在教師的指導下,讓他們知道電池有極性,就像小河的流水,有方向性,怎樣接燈才會亮,哪樣安裝是正確的,經過引導,讓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小電池終于亮了,孩子們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不已,爭著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其他幼兒。嘗試活動帶給幼兒無限高漲的情趣,讓幼兒有興趣地“樂學”。這種活動強調的不是先把結論告訴幼兒,而是變幼兒被動接受為主動嘗試、探索、尋求,強調的是保持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二、以嘗試教學,引導幼兒主動活動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主動活動,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把幼兒看成是活動的主體,讓幼兒實際操作、嘗試,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周圍世界的事物變化,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嘗試教學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法,而讓幼兒主動去試、去想、去探索、去發現,變“教師在前、幼兒在后”的被動局面,為“幼兒在前、教師在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如在主題網絡教學《我愛家鄉——油田》的活動中,我們利用豐富的環境資源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方式親自查找資料(教師或家長給予適當的幫助),帶幼兒參觀;動手做一些小實驗,并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等方式去了解油田的各個方面。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孩子們喜歡去發現和探索,只要我們給予他們時間和機會,鼓勵孩子親自動手和動腦,而并非教師一味地“引導”,幼兒只是跟在后面“接收”,這樣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三、以嘗試教學,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
“嘗試”教學即改變了以往傳統的教師手把手教幼兒機械操作的教學模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幼兒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嘗試原則,讓幼兒先想、后試、再做、既動手又動腦,這樣大大提高了幼兒的操作能力。如計算活動中學習《二等分》,教師提供用紙剪的五顏六色的幾何圖形、有粗細不同、長短不一的線段、有玻璃球、糖果、蛋糕、面包、各種器皿、水、剪刀、小刀、尺子等等。讓幼兒動手操作、嘗試等分,嘗試前引導幼兒:“小朋友能否試著把自己喜歡的實物分成相等的兩份,記住是怎么分的,讓幼兒帶著問題自由選擇操作”。在嘗試過程中發現,有的幼兒用正方形、長方形的紙對折等分為兩等分,有的幼兒運用組成式在左邊一粒、右邊一粒的等分玻璃球,有的用大小相同的容器等分水……通過操作實踐,幼兒學會了測量等分,動手能力大大提高,感性經驗也大大提高,同時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在嘗試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要因勢利導
在嘗試教學中,要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指導要有效的把握時機,激發幼兒嘗試欲望和操作的熱情,為幼兒指明操作的方向,時刻鼓勵幼兒直至操作成功。如在體育活動《花樣玩輪胎》中,我們引導幼兒先玩,后講,即在體育活動中,先讓幼兒在游戲中親自嘗試,不斷摸索不同的游戲方法,幼兒在嘗試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模仿,再由教師引導幼兒總結學習,使幼兒逐步掌握并創新各種各樣的玩輪胎的方法,從而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五、以嘗試教學促進幼兒自主發展
《規程》指出:要注重活動的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嘗試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善于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通過動手去感知事物,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在開展嘗試活動中教師發揮著指導、觀察、鼓勵、建議等作用,幼兒是真正的探索、思考、學習者,他們大膽操作,發表建議、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和諧發展。
總之,通過嘗試教學的運用,使我們感受到嘗試帶來的動力,為幼兒教育注入了活力。嘗試引導成功、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促進了幼兒思維和智力的發展,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