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10:07: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科技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納米科技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新興領域,筆者嘗試以納米科技為例,結合編輯實務和工作體會,闡述了新興前沿科技類重大圖書項目的策劃與出版工作,以期拋磚引玉。
近代和現代,我國在科技出版方面與科技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許多科技領域的第一本系統性著作和有重要影響的著作大多來自歐美國家。而進入當代,我國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發展,尤其是在新興科技前沿領域,出現了與科技發達國家同步發展的良好機遇。
納米科技即是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新興領域,筆者嘗試以納米科技為例,結合編輯實務和工作體會,簡略談一談新興前沿科技類重大圖書項目的策劃與出版工作,以期拋磚引玉。
作為國內重要科技出版機構之一,科學出版社很早便關注著納米科技出版工作,陸續出版了諸如《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等具影響力的圖書單品。2006年,“納米科學與技術”正式啟動,叢書匯聚了該領域眾多杰出專家學者,開始系統地推進這一領域專著的編撰出版工作……特別是在2010年,“納米科學與技術”列入201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經編委會和項目組成員的共同努力,共出版納米科學技術著作近百部,成果豐碩,涌現了一大批重要前沿領域的代表性作品。
我們有幸親歷了十余年的納米科技出版工作,尤其是基金項目的組織和實施。回顧這一重點出版工程自創意至完成的點點滴滴,收獲很多。深感高層次、高質量、高水平的科技出版項目與以下因素密不可分。
1.高層次科技出版項目來源于并進一步服務于國家科技戰略
高層次科技出版項目主要是依托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來源于一定時期內進行研究或攻關的重要科研項目和重大工程項目,及時總結這些項目所積累的經驗和所取得的關鍵性突破,撰寫成書,可以反映國家在科技領域最前沿取得的重要進展,進而服務于國家科技戰略,促進科研成果的推廣和轉化,加速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以“納米技術”為例,它被公認為當今世界高新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納米科技列為未來10-15年的研發重點,并投入巨資搶占戰略制高點。
我國作為參與推動納米科技全球性發展的主要國家之一,一直高度重視納米科技研發工作,且在國家層面制定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對我國納米科技進行了總體布局。相應地,為加強我國納米研究,加快在納米研究領域取得更多原創性的成果,實現重點突破,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的一些關鍵性、基礎性的問題,國家科技部特別加大了納米科技方面的投入,設立“納米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此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教育部等國家機構也為我國納米科技研究提供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在這樣一個科研大背景下,最近十年我國納米材料與科技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納米科研人才隊伍快速成長、規模不斷壯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創新性和有價值的科研成果。這就為科技成果的傳播提供了優質的作者資源和內容基礎。
而相關科技著作的出版,則從傳播的角度,在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的總體布局下,能夠充分展示我國最優秀的科技成果產出,為我國優秀的學者們展示自己的學術思想以及對納米科學技術這個領域的充分把握和高度概括的能力提供平臺,促進納米科學技術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從而增強我國納米科技工作者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基于納米科技研究與開發的重大項目“納米科學與技術”,其出版宗旨恰是為國家在新興前沿科學,特別是納米科技領域的戰略發展服務。叢書有望在傳播科技文明、促進學科發展、普及科技知識、增進對外交流、服務專業教育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高水平科技出版項目離不開編委會的學術指導
強有力的編委會是高水平科技出版項目的關鍵一環,通常需要具有學術權威性和廣泛代表性。主編和編委會在作者推薦、選題遴選、稿件審讀等方面的作用對于前沿科技出版項目至關重要。我社在確立組織出版“納米科學與技術”項目后,即約請到中國納米科學技術界代表性人物白春禮院士擔任主編。在主編以及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支持下,根據地域與學科,組建起了由白春禮、侯建國、朱道本等三十余位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編委會,編委會具有很強的學術權威性,對項目的出版提出了很多指導性和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在選題的設計及作者的確定與約請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
納米科學與技術涉及多學科交叉,包括化學、物理、材料、生物、醫學、電子、機械等學科。編委會在協調各自領域專家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組織與協調作用。
在實際組稿過程中,很多兩院院士、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知名科學家在編委會的號召和帶動下,積極參與到“納米科學與技術”的出版中并貢獻自己的學術著作。數百位專家學者精心撰稿,確保了出版項目的高水平、高質量。
3.高質量科技出版項目的實現需要有力的組織保障
對于已經列選或者有明確出版意向的重點圖書選題,需要從出版社層面給予組織保障。首先,為保證項目的高質量出版,可成立由社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指導;并下設項目工作組,由出版社總編部、專業學科編輯和校對人員、出版人員等共同組成,負責具體工作。通過協調和調動社內資源(如校對、質檢)確保按預期順利出版。其次,考慮到大型出版項目編撰不易、??狈睆汀⒊霭嬷芷陂L等困難,出版社宜在人員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
4.合理的把關機制確保項目選題質量
對于前沿性和交叉性較強的學科領域,為了科學、嚴謹地落實選題評價工作,需要由編委會對圖書選題從專業的角度進行把關。例如,“納米科學與技術”項目經過編委會的認真討論,在編委會上確定了選題列選的流程:選題項目原則上需經編委會集體討論通過,補充項目的選題列選至少需經1位主編(副主編)和2位編委同意,方可列選。
在召開編委會期間,通過集體討論,對主要選題方向和作者進行確定;會下,則嚴格按照選題列選程序,通過相關編委的判定來確定選題是否可以列選。這樣就能夠有效地保證項目的內容質量。
此外,嚴格的外審機制將確保稿件的高質量。從編委會以及出版社專家數據庫中遴選出一批責任心強的外審專家,嚴把稿件質量關,保證了書稿的學術水準和編寫水平。出版社內部則實施“三審五校”等質量保障體系,齊抓共管編校質量。
5.各項管理制度規范以保證項目的運轉
嚴格貫徹執行各項政策法規以及有關編輯出版方面的規章制度、標準、規范等,是確保重大科技出版項目順利運轉和高質量出版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作為出版基金項目,需遵守國家出版基金相關條例。而“納米科學與技術”還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制定了多項管理辦法和管理規則,并嚴格按照管理規則進行各項工作。這為該項目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6.主管部門的指導積極推動項目的落實
新興前沿科技類重大出版項目代表著某個領域的國內先進水平,因此,積極爭取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對于獲取優質圖書選題、匯聚優秀作者、順利開展編撰以及適當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確保順利出版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納米科學與技術”的編寫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的支持和國家出版基金的資助,這為組織、出版嚴肅的、小眾的學術著作,特別是新興前沿科技類出版項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正如白春禮院士在“納米科學與技術”叢書序中指出的,“及時整理、歸納、出版前沿科學的系統性專著,一直是發達國家在國家層面上推動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一個國家保持科學技術的領先權和引領作用的重要策略之一?!痹谖覈茖W技術快速發展之際,我們的科技學術出版如果能抓住機遇,做好前沿科學技術的出版工作,那么必將有利于傳承文明、傳播科學、創造未來、服務社會,有利于“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作者單位系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將項目管理在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評價等環節的先進管理方式引入到圖書出版,將項目管理研究的成果運用到圖書出版管理,是健全出版社管理方式,進一步贏得市場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探索與實踐為例,闡釋了目前科技類學術出版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關鍵詞:科技類學術圖書;項目管理;實踐
將項目管理在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評價等環節的先進管理方式引入到圖書出版,將項目管理研究的成果運用到圖書出版管理,是健全出版社管理方式,進一步贏得市場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意在通過梳理作者所在的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以下簡稱“理工社?”)近年來科技類學術出版的實踐與經驗,闡釋當前科技類學術出版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項目管理運用于科技類學術出版的必要性
科技類學術出版相對于一般圖書出版而言有其特殊性。特殊性的內在表現為內容系統性強、專業度高,外在表現為篇幅較長、多分卷分冊;由于科技類學術著作多用于指導科研生產實踐,因此對編輯要求更為專業和嚴謹、出版節奏控制更為精準和緊湊。項目管理貫穿于出版活動的始終,是科技類學術著作高水平出版的保證。
1.圖書出版選題論證和決策的需要
科技類圖書出版選題論證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需要把經濟發展、科學研究、技術進步作為科技出版的主戰場,綜合考量科技類選題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好的圖書不僅內容精良、編校精準、印制精細,還要滿足作者的要求、讀者的需求和社會的導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技類學術圖書選題尤其需要進行深入調研,甚至多次論證,以綜合多方因素,使項目的前期策劃與科研生產實際需求相契合。項目管理本身在調研和決策環節的科學管理方法使出版的選題論證和決策更為客觀、可信。
2.圖書出版項目高效有序運行的需要
在當前出版環境下,“逆水行舟,慢進則退,不進則亡”,圖書出版項目從前期的選題論證到后期的發行推廣再不是“慢工出細活”,而是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效率。
對于科技類學術出版而言,高效有序的出版節奏顯得尤為重要。更快速準確地領會作者的學術思想、研究方法和科研經驗對于讀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管理在計劃和實施環節的科學管理方法確保了圖書出版項目運行的高效、有序。
3.圖書效益跟蹤的需要
在運營階段,需對出版項目實際出版情況與預期目標進行差異分析、比對和及時修正。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使科技類學術出版項目成為既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又講效率的出版活動,通過閉環控制出版全流程,客觀分析出版項目與策劃初衷的差異,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針對出版規律和出版項目實際探尋出一條適合科技類學術出版的規律,并指導后續項目。
二、出版社項目管理組織機制和運行機制的構建
出版社承擔的出版任務由多個出版項目組成,出版社層面的項目管理主要包括出版社機構調整、人力資源配置、財務核算、分配方式、出版流程管理等。由于篇幅有限,這里僅論述單個重點出版項目和多個出版項目并行中組織機制和運行機制的構建。
1.單個重點出版項目運行注重過程管理
對于單個重點出版項目,出版社項目管理組織機制和運行機制確立的前提是確保這一出版項目的出版預期與出版社的戰略目標一致??萍碱惖拇髮W出版社多是小而特、小而專、小而精的特色出版社,需將自身定位為服務于相關院校的教學科研,以專業和特色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單個重點出版項目必然服從于、服務于、助力于出版社的特色出版,管理方法上應建立健全《圖書質量管理制度》《印刷管理制度》《發行管理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出版進度安排和進度控制細則》等,注重過程管理,提高單品種效益。
在單個項目管理中,主要由一名執行負責人組織、協調各部門,相關部門指定一名專人負責項目相關的業務,配合、協助執行負責人完成項目。由以上人員組建項目組,負責項目的實施和結項。
2.多個出版項目并行注重協調管理
項目組合管理為多個出版項目并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如果說單個項目的推進是戰術性的,那么項目組合管理就是戰略性的,是在企業發展戰略指導下運作多個并行出版項目。并行運作的項目常常因進度、人力資源分配、營銷等發生沖突,因此建立多項目協調管理機制,在出版流程中采取不同出版項目采用不同進度控制的方法進行管理。如項目在立項初期確立不同的定位;專業對口編輯優先入選項目的編審校團隊;對科技類圖書、學術類圖書適當增加編校次數;設置生產調度崗位,在多個項目發生沖突時,按照項目重要程度和出版進度要求確定項目的優先級別,用以分配公共資源等。
多個出版項目并行時,其核心工作將轉移到出版企業層面的協調和管理。通常由出版企業生產調度,以項目的結項時間為節點安排各項目的進度,并及時與單個項目的執行負責人協調和溝通,將社內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由于圖書的出版進度除由項目執行負責人全面推進外,社內的生產調度和責任編輯獨自把控各書的編校進度。當多個出版項目發生資源分配矛盾時,根據項目優先級別實施“錯峰”出版。此外,在出版過程中,充分調動責任編輯對于重點出版項目的積極性,在整個項目管理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項目管理應用于科技類重點學術著作出版的實踐經驗
近年來,理工社?在科技類學術圖書領域承擔了眾多國家級出版項目。如承擔了多項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連續四年承擔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這些出版項目的高質量實施得益于項目管理在出版實踐中的深入應用。
1.建立重點選題論證機制
在選題策劃上完善科技類學術重點選題論證機制。學術類重點選題以始終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始終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策劃選題內容。這些學術類選題內容精深,通常篇幅較大或者具有多個分冊。重點選題論證機制為這類學術類重點選題把脈,從項目管理起始階段開始就充分分析選題方向,選題實施的重點、難點和存在的各類風險,并提出規避風險的有效方法。重點選題論證機制包括項目基本情況、選題實施條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預測以及風險評估分析等。
2.完善重點項目相關管理制度
針對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和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理工社?制定并完善了相關項目管理制度。
由社領導牽頭,社長辦公室、總編辦公室、學術出版中心、編校中心、財務部、質檢部、印制部結合理工社?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國家出版基金財務管理辦法》《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重點出版項目財務管理實施細則》《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重點出版物(圖書、電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出版工作管理規定》《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進度安排和進度控制細則》等制度,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保障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在理工社?的有序進行、規范運行和高水平執行。此外,理工社?成立了“重點項目領導小組”,監督重點項目工作進度,生產調度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項目進展情況,在制度層面和管理層面對重點出版項目做出了有力保障。
3.提升書稿出版質量控制和進度控制管理水平
在重點項目實施階段,項目組嚴格管控圖書質量,對編輯校對環節、印刷裝訂環節嚴格把關。邀請行業專家做交稿前審查,交稿后除嚴格按照“三審三校一通讀”制度進行書稿編輯校對外,額外增加了兩次出版行業專家審讀。出版社編校中心抽調骨干編輯對項目進行編輯加工,在付印前交質檢部全面檢查付印樣;圖書出版后,質檢部還對成書進行全面檢查。通過嚴格落實編輯加工、校對、付印核樣、成書檢查等制度,確保重點項目的編校質量。
對于出版周期較短的重點項目,出版社重點項目領導小組制定了縝密的進度安排和質量保證辦法,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邀請社外出版專家審稿與理工社?編輯校對工作同步進行。雖然增加了校對的工作量,但可以確保編校質量并縮短出版周期。此外,每個編校節點均由專人負責落實交接工作,確保流程的無縫對接。
印制部對重點項目圖書進行重點落實。提早對裝幀設計方案和工藝措施(覆膜、壓凹、UV、燙銀)進行可行性分析,做好裝幀材料、用紙的采購、入庫和保管工作,并根據《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重點出版物(圖書、電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出版工作管理規定》預排印制周期,圖書印裝過程指派專人赴印廠校驗質量。
4.強化理工社?學術出版品牌
理工社?以“科技傳播、文化傳承”為歷史使命,逐步形成了以數字出版為前瞻,以學術出版為主體,以教育出版和大眾出版為兩翼的出版格局。學術出版中心立足于理工社?科技出版品牌,著力于特色出版,沿著“強地、揚信、拓天”的發展路徑,持續開發重點出版項目。重點出版項目發行后信息陸續反饋到項目組,對后續重點選題的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通過項目管理,理工社?積聚了、凝煉了、出版了一批優質項目。從《飛行模擬器》到《中間彈道學》,從《汽車發動機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到《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叢書》,從《航天發射科學與技術》到《航空航天技術出版工程》,其中部分科技類圖書被德國Springer和美國Wiley等國際學術出版機構輸出到歐美國家。通過承擔這些重點出版項目,理工社?科技類學術出版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品味高端、內容精良的學術出版之路。
理工社?應用項目管理保障了科技類學術出版項目的有序實施,加強了理工社?在項目可行性分析、風險評估、項目計劃、進度控制、成本分析和項目團隊管理等方面的建設。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社情因地制宜地進行修正,初步探索出了一系列針對重點出版項目的管理經驗。在我國科技類出版社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項目管理在出版社中的推廣與應用的前景是不可逆轉的,理工社?在科技類學術出版上運用項目管理并取得了學術出版的繁榮,再次印證了項目管理應用在出版實踐中的必然性與可行性。
(林杰,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社長)
摘 要: 通用技術課程與科技類競賽活動在提高學生技術素養、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有共同的目標,本文闡述了它們對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介紹了通用技術課程與科技類競賽活動對接的案例。
關鍵詞: 通用技術 科技類競賽活動 動手能力 創新能力
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理念是“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參加科技類競賽活動的目的是“學習科技知識,實踐動手能力,體驗科學快樂,培養團隊精神”??梢娡ㄓ眉夹g課程和科技類競賽活動在提高學生技術素養、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有共同的目標,那么它們之間的對接就顯得順理成章。
有人說競賽需要時間和金錢,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科技競賽活動,其實這是一個誤區:1.“參與科技類競賽活動”并不僅僅指學生外出參加各種科技類競賽,更多的是指學生以科技類競賽活動項目為內容進行課外活動;2.并不是所有競賽都需要很多費用,比如:紙飛機競賽,只要有紙張就行,甚至用舊本子、大街上的宣傳單都可以。每一個科技類競賽項目都是很多專家潛心研究的結果,因而學生參與這些項目能更高效地學習科技知識、鍛煉動手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
一、通用技術課程和科技類競賽活動對接的必要性
1.通用技術課程需要科技類競賽活動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指出:“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彼晕覀円谕ㄓ眉夹g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那這些能力從哪里來呢?只能從實踐中來,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通用技術課程中設計的很多實踐活動是無法開展的。江蘇省課程規劃中通用技術是高一高二兩個年級應開設的,每周兩節課,而現在很多學校只在高一開設,而且一周一節課,甚至兩周一節課,這種情況下在課堂上開展學生實踐活動是不可能的,那怎樣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呢?讓學生課外參與科技類競賽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途徑,科技類競賽活動的器材大多需要學生動手制作,然后還要調試、改進自己制作的模型,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會得到鍛煉。比如蘇州市中學生科技吉尼斯挑戰賽中極致滑行(易拉罐滑坡車)項目,這不是簡單地拼裝、模仿就行,需要學生自己設計小車,自己制作,然后調試。
2.科技類競賽活動需要通用技術課程的理論指導。
理論從實踐中來,最終回到實踐中去??萍碱惛傎惢顒邮怯忻鞔_活動目標的,要較好地實現活動目標,必需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比如:蘇州市航海模型錦標賽自航項目中的直線航行,并不是馬達更高級,成績更好,在這個項目中要取得好成績,關鍵是增強船的穩定性,這與通用技術中的結構穩定性知識相關。實踐發現,有意識地用穩定性理論指導自己活動的學生,效果明顯好于僅憑經驗的學生。
二、通用技術課程和科技模型競賽對接的可行性
如今江蘇省通用技術課程既不是高考科目,又不是學業水平測試科目,再加上通用技術課程本身開放性的特點,使得通用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極大的自主性,他們不必嚴格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在知識的側重點和教學素材的選取上有著極大的自由。
首先,我們可以把各種科技類競賽活動內容引入課堂,當做教學素材使用。比如:電子百拼的項目,它有很多實用電路圖,如觸摸燈、定時燈、光控燈等,在教學蘇教版通用技術必修二第三章《控制與設計》時,引入這些電路作為教學案例,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區分人工控制與自動控制、開環控制與閉環控制。
其次,我們可以拓展通用技術的知識點,如航空模型競賽中的橡皮筋動力飛機項目,學生在活動中可以學到飛機飛行中的三軸平衡知識,這是學生在一般課堂上學不到的,它和通用技術中的穩定性知識相關。
三、通用技術課程與科技類競賽活動對接的探索
上面分析表明通用技術課程和科技類競賽活動是可以完美對接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零星的知識點對接外,還可以把通用技術課程中的某個完整章節和科技類競賽活動對接。
1.《設計的一般過程》與創新類競賽項目對接。
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設計的一般過程》是整本書的核心部分,但是很多通用技術教師不愿意在這方面多費心思,他們認為課本上對于設計的一般過程的講解很清楚,并且每個環節都有現成的案例,所以上課時就照本宣科。這樣的課上得再好也只能讓學生記住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各個環節的名稱,根本不可能真正領悟設計過程,更不用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完全辜負了編者編制本章節教材的良苦用心,設計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原創性的行為過程,是帶有創造性的活動,與此相對應的教學案例必須是新穎的、原創的,是學生以前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們可以把各種創新類競賽項目作為教學案例,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設計一輛圓周小車(蘇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賽項目),或爬坡小車(蘇州市中學生科技吉尼斯挑戰賽項目)等,其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以它們為教學案例,既可以領悟設計的一般過程,又可以讓學生真正經歷創新過程。
2.《結構與設計》與木結構橋梁競賽項目對接。
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必修二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中,其教學內容主要是“如何讓結構更穩固”,而科技類競賽活動中有木結構橋梁制作這個項目,兩者之間可以實現無縫對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提出設計木結構橋梁的要求,那么學生自然想到要用到課本中提到的三角形和拱形知識,在制作木橋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會發現結構中缺少三角形,根本無法支撐,而使用了拱形結構后,橋梁的承載大大增強。可以看到對接后學生既對通用技術課的知識有了深刻理解,又能提高木結構橋梁的制作成績。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這一目標獲得學生、家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如何在不影響高考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呢?實現通用技術課程和科技類競賽活動的對接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以通用技術課程為載體教給學生科技知識,以科技類競賽活動為載體讓學生獲得實踐機會,則其對接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 要 面對轉型,曾為中國農村科普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技報,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實現順利轉型,將影響到整個中國農村科普工作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 科技;報紙;轉型
八月的吉林,秋風送爽。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報分會轉企改制調研組,組織全國科技報社部分社長對吉林科技報進行了調研,了解到該報已被初定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這是又一家非少數民族地區被定性為公益類的科技報媒體。
成立時間達半個多世紀、承擔公益服務使命的科技類報紙,多數以廣大農民為主要服務對象,堅守農村科普宣傳陣地,已成為影響中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媒介力量。目前,面對轉型,曾為中國農村科普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技報,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實現順利轉型,將影響到整個中國農村科普工作的長遠發展。
1 以科學普及為宗旨的中國科技報深情耕耘,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稱贊。當前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中,科技報探索出初步經驗,在當前新農村建設和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1.1 中國科技報發展的歷史沿革、地位與作用
我國第一張科技報創刊于1954年3月,改革開放后,全國科技報發展到160多家,占全國報紙總數的近10%,全國科技報的最高期發行份數曾達到1200萬份。50多年來,全國各地科技報堅守科普陣地,獨特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報擔負著黨和政府在農村宣傳工作中的重任,起到了黨報的重要補充和延伸作用“包產到戶”、取消農產品統派購制度、發展鄉鎮企業、農民工進城、取消農業稅、新農村建設以及反對邪教等等,這些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和戰略舉措,通過科技報在第一時間為廣大農民所了解熟悉,促進了農村繁榮和穩定。
2)推廣科學技術上,成功地推動了億萬農民脫貧致富
包括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等一大批優良品種和實用技術,都是通過科技報從實驗室走進田間地頭的,一則報道??梢灾赂粠浊松踔翈资f人、幾百萬人,制造了中國農村致富的“洛侖茲效應”。
3)與時俱進,開拓現代化信息渠道,成為最權威的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和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綜合宣教基地
除了做好傳統的紙質媒體外,各科技報社開拓新的服務于新農村的現代信息化渠道,成立了集報、刊、網絡、影視和流動戶外媒體、手機報、微信、微博等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如山西省科技傳媒集團開發了多功能的數字化科普平臺,湖南、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科技報開通了面向農村、城市讀者的手機報、微信、微博、微報等新產品,吉林科技報同其他媒體合作,將科普內容發送到了30萬用戶的手機中,影響力是巨大的。
1.2擁有傳統紙質平臺和數字化全媒體的科技報在當前的科普功能不可替代
按照全民素質綱要實施計劃,到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要達到5%。但據統計,2010年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僅為3.27%,僅相當于日本(1991年3%)、加拿大(1989年4%)和歐盟(1992年5%)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而農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1.51%。在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媒介中,其傳播效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如圖。
由圖可見,報紙的作用非同小可。在農村,鑒于農民科學素質相對較低和受媒介傳播種類的限制,科技類報紙具有更高的傳播效率,擔當傳播科技的主陣地??萍紙笤谔岣呷窨茖W素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理由如下。
1)中國農村當前除了科技報外,沒有其他更專業化的科普隊伍。湖南科技報社曾作過一次調查,表明目前農村廣播幾乎絕跡,更談不上通過廣播進行科普宣傳了;電視節目雖然直觀但不便存儲和以后操作使用;農村基層農技類服務組織的服務功能已大不如從前,難以提供科普平臺;一些面向農村的其他報紙,因經濟效益原因幾乎都退出了農村市場;科技下鄉活動生動活潑但次數太少,受眾有限,實質作用并不大。
2)科技報是當前中國農村唯一一支專業化的科普主力軍。科技報歷經50多年的歷程,與各省科研院所、高等學府以及遍布各省各地的致富種、養、加大戶都建立了廣泛聯系,擁有最權威、最全面的信息數據庫。加上各科技報又與時俱進,開發了數字化科普產品,形成了全媒體科普體系,已成為當前中國農村科普與致富信息傳播的絕對核心,是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主力軍。
3)喪失科技報的省份農村科普傳播幾乎成了空白。事實證明,在近年的新聞單位改革整合中,少數地區的科技報并入報業集團后,因追求經濟效益,利用科技報的刊號,調整讀者對象,放棄科技宣傳陣地,不但使科普工作受到了損失,而且這些媒體自己也失去了刊號,在無謂的競爭中喪失了已經擁有的市場。科普傳播一定需要媒介,否則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只是一句空話。
2 全國科技報當前轉型情況參差不齊,各地政策不一,進展不一,多數科技報面臨諸多困難,沒有政策扶持,中國科普陣地有可能失去這一支重要力量
2.1 當前中國科技報的總體改制概況
目前,我國綜合類科技報共有近40家,從業人員約2000人。啟動轉企改制前的經營情況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是財政全額撥款的報社有少數幾家;二是在編員工工資全額撥款,其他經費需要自籌的報社有10多家;三是差額補貼,即人員工資50%-80%靠上級撥款,其他要靠報社經營作為補充,這樣的報社有10余家;四是報社完全自收自支的有少數幾家。此外,部分科技報社承擔了一些科普項目,經費其數量從幾十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
目前全國科技報的改制情況大體可分為5種:
第一種:確立為公益性報紙。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吉林、上海、東北朝鮮族科技報等已經明確或初步明確為公益性報紙。
第二種:多地科技報沒有正式啟動改制工作。河北、河南、江蘇、山東、湖南、南方科技報(廣西)等都尚未正式啟動改制工作,他們一方面在為爭取公益性而努力,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做好改制的有關準備工作。
第三種:少數幾家科技報啟動改制后受阻。安徽由政府出資作為改制費用,但由于資金未到位而遇到很大問題。廣東科技報改制后無注冊資金進行注冊。山西省政府已出資700萬元用于科技報改制,由于人員身份問題目前尚未正式全部完成。黑龍江科技報目前正在改制之中,退休員工的待遇等問題尚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第四種:個別科技報并入當地媒體集團。中國技術市場報并入今晚報集團,浙江科技報并入到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湖北、云南科技報進入到了黨報報業集團。
第五種:報紙停刊。大眾科技報已于2012年停刊。福建科技報將員工納入到了科技館編制中,報紙2013年???,刊號另用。
2.2 各地科技報在轉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轉型是大勢所趨,各地科技報均表示絕對服從黨和政府的總體部署,積極尋找辦法,創造條件,以順利轉型。但在轉型中科技類報刊也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這是由于其公益性特點所決定的。從科技報的服務對象看,除少數幾家面向城市外,絕大多數立足農村,傳播科學技術,注重良好的社會效益,公益性得到了社會的廣泛公認。但由于我國農村市場尚未發育成熟,很難有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轉制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理由如下。
1)社會效益顯著,自身經濟效益低,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由于農業產業效益較低,農民購買力不強,導致報社廣告收入低下,在發行量相同的條件下,服務“三農”的科技報只有都市報紙廣告收入的數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同時,廣大農村訂戶分散,投遞路程長,使科技報的發行成本高,利潤低。且科技報發行費率在33%-45%,遠高于黨報的發行費率。因此,這種科普公益性的媒體完全走向市場是不可能的。
2)歷史遺留負擔重,在改制中這種現實困難依靠自身無法解決。全國科技報中一部分從八十年代起即自收自支,積累少,離退休人員多,如湖南、山東、河北、河南等創刊較早的科技報社在編人數和離退休人員的比例接近1:1,其中有些報社離退休人數甚至超過了在職人數,因此,離退休員工待遇的包袱問題成了改企的最大難點。目前,科技報離退休員工的待遇各地解決方式不同,只有極少數省份由地方財政負但,有的省份則完全由科技報負擔,有的省份已進入養老保險,但占大頭的生活補貼由報社提供。如果轉型成企業,對于后二者這部分待遇就會得不到任何保障。此外,轉型前已進入事業編的在職員工的身份和待遇將來也沒有任何保障。
在轉型過程中,有的省份給予了科技報大力扶持,解決了改制過程中存在的難題和問題。如山西和吉林省成功地通過政府財政解決了離退休員工的待遇問題,并在編制問題上通過整合科普資源,將科技報已進入事業編的在職員工整合到其他公益類單位中,減少了矛盾,值得各地認真研究和仿效。湖南省農工曾向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分別提交了“建議將湖南科技報列入公益性事業單位的提案”,湖南省新聞出版局也專門向湖南省有關部門提交了“建議將湖南科技報列為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報告”。由于各種社會力量以及主管部門的積極請求、呼吁,各地科技報轉型工作變得更為慎重。
3 中國的科技報應明確為公益性單位,促其為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3.1 改善外部環境,應給予多方政策扶持
按目前中國城鎮化率計算,僅中國農村人口有6億多人,加上相關人口,科技報為一半以上的人口提供科普服務。科技報作為全國性知名的科普品牌,如果在沒有任何政策扶持的情況下將其轉制為企業,這在全國尚無成功改革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將會導致這些服務“三農”的品牌報紙毀于一旦,并將嚴重影響職工特別是離退休職工的生活境況,引發影響社會安全的諸多問題。
扶持科技報的發展,促進科普事業的繁榮,有法可依。《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普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科普是公益事業,發展科普事業是國家的長期任務。科普法第十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科普工作,應將科普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為開展科普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第二十九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科學技術協會和有關單位都應當支持科普工作者開展科普工作。
如何解決科技報轉型中出現的難題?科技報應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將科技報列為公益類是合乎中國科普實際的正確決策。
科普決不能沒有載體。各省都將科技館歸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是對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一項正確決策??萍紙笈c科技館其功能是互補的,科技館是科普“硬陣地”,科技報是科普的“軟陣地”??萍紙筚N近農村,貼近讀者,有著和科技館一樣的高效傳播科普的優勢和作用及效率,科技報在讀者中有著“流動科技館”之稱。從橫向和其他行業來看,中華全國總工會曾行文建議將工人報列為公益一類,科技報也有著同樣的公益性作用。
2)將科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組建以科技報傳統媒體和數字化服務全媒體為核心的多形式相結合的科普宣教服務中心,是一種值得探討的有效科普模式。
當前,絕大多數省份尚沒有一個面向公眾進行科普宣傳、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承辦科普報刊、提供數字化全媒體服務和科技信息等的職能科普中心。建議進行好頂層設計,設立具有一定數量事業編的科普教育中心,不但有利于科普工作,而且可以解決科技報刊改革中的多方難題。對改制前已進入科技報的在職員工,將其編制納入該科普宣傳教育中心,承擔各種科普職能,可以一舉多得。在這方面山西省和吉林省有很好的成功經驗。
3)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剝離離退休人員負擔,使科技報真正具備創新辦報與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有些省份的科技報離退休問題由財政予以解決,有力地改善了科技報生存與發展環境。但還有很多省份的科技報背著離退休老員工的沉重包袱。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逐步過渡”的事業單位改革精神,對改制前已經按事業身份離退休的科技報老員工,繼續保留事業身份,除工資由養老保險支付外,通過各地政府財政負責其他生活補貼,使其老有所靠、老有所依。
4)按實際績效進行考核,按發行的實際份數給予科技報適量經費支持,并繼續給予增值稅先征后返的長期優惠政策。
如對于以科普為核心報道方向的科技報,每發行一張(四開八版)給予0.2元左右的發行成本補貼。目前全國農村科技報的發行總張數大約估量為1億張,全國每年僅需補助2000萬元左右,數額雖微不足道,但可有力地扶持和穩定這張報紙的發展。
3.2 創新發展,做優做強,是科技報長遠發展的內在動力
在積極爭取有關政策的同時,科技報應當努力從自身出發,研究科普工作特點,開發最好的科普產品,為中國科普事業和新農村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首先,實現從傳統紙質平臺到與數字化全媒體并舉的飛躍。紙質科普平臺依然在廣大農村深受歡迎,適合存儲和操作,在做好這一傳統平臺的基礎上,要積極開發適合讀者對象的數字化全媒體,提供立體科普服務。其次,創新科普傳播方式,實現質的飛躍。要寓教于樂,生動活潑,內容與形式真正與市場接軌。第三,建立更通暢的收訂與發行渠道,讓更多的受眾受益。廣大農村地域分散,郵路長,收訂和投遞存在很大的困難,要多多研究,建立適合的發行渠道是十分重要的。
摘 要 科技類學術專著原稿常常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各類問題的表現形式、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 科技類學術專著 原稿 措施
科技類學術專著具有專業性強,學術價值、 社會價值和權威性高,出版要求高的特點,對于促進學術的交流和發展、推動科技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傳承人類科技文明具有極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出版高質量的科技類學術專著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然而,在實際的出版工作中,編輯和校對人員似乎都很“怕”加工科技類學術專著的稿子,因為一旦原稿差錯率太高,由于“隔行如隔山”,任憑編校人員如何盡心盡力,稿子最后的質量也不會令人滿意。本文主要就科技類學術專著原稿中常見的問題及對應的解決措施提幾點自己的看法。
1 不符合出版規范
1.1 表現
在實際的出版工作中,編輯常常會接到一些似乎是很隨意編寫出來的稿子:圖表沒圖表名、沒圖表序號;物理量符號不合乎規范,物理量單位缺失或不合乎規范;編號層次大小不分;參考文獻格式不規范或者是引用了非公開出版物;等等。筆者曾接到過這樣的幾本稿子:一本是全書有一兩百個圖,但絕大多數圖都沒圖名、圖序;還有一本書,書中張力和拉力的單位為kg或t(噸),并且在后面大量的計算中引用了該量;另有一本書,參考文獻有一百個左右,但沒有一個參考文獻是規范的,特別是期刊類文獻,沒有期刊名、年、卷(期)。
1.2 原因
原稿中之所以會出現此類問題,多半是作者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出版規范。編輯在入職時要經過培訓,要熟悉《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或《編輯作者實用手冊》,這是對入職編輯最基本的要求。而如果我們的科技類學術專著的作者是第一次寫書,不知道要遵守哪些規范,如果編輯在組稿時未告知作者一些注意事項,出現以上的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1.3 解決措施
不符合出版規范屬于較“低級”的問題,編輯和校對人員有足夠的能力來解決此類問題。但是,如果在此類問題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過多,就很不值得。特別是一些連鎖計算問題,如果前面一個量因單位不規范而數值有誤(比如原稿中張力為1t,實際應為10kN),后面的就都得重算。編校人員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發現原稿在內容方面的差錯上。為此,針對此類問題提出以下如下解決措施:在約請作者動筆寫稿子之前,要結合稿件類型有針對性地向作者講清寫作中應注意的出版規范問題,特別是一些行業類已成習慣但不符合出版規范的問題,礦山工程建設領域常習慣用質量表示力。例如,最大破斷拉力F =1.3t(這是極其不規范的,不能與國際接軌,實際應為F =13KN)。如果組織作者編寫此類稿件,就要提醒作者。在作者寫作過程中,編輯要及時了解稿件的質量情況,向作者指明不符合出版規范的地方及如何更正,切莫等到作者完稿之后才指出問題。這樣,往往會浪費編輯和作者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 內容質量不高
2.1 表現
科技類學術專著內容質量不高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學術質量不高,文字質量不高。一部分所謂科技類學術專著并不是根據某一學科或領域的研究成果而撰寫的作品。這些作品或在理論上幾乎沒有創新見解,在實踐中也沒見到新的發明。還有一部分科技類學術專著甚至連文通字順都做不到,編校人員讀此類稿子真的是“好辛苦”!
2.2 原因
原稿之所以學術質量不高,文字質量不高,一方面是作者的確是肚子里沒貨,水平和能力有限,但由于現實需要得有一本自己的所謂學術專著來評職稱;另一方面是作者的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不高,“他們太忙了,沒有很多時間來寫書?!惫P者曾接手過這樣的稿子,層次很亂,幾乎可以說是一團糟,花了不少時間才把稿子整理得像模像樣。仔細一讀,問題太多,只好請作者處理問題并通讀原稿使之完善,作者反饋得倒是很快,但只解決了極少部分的問題。免不了還要一次次煩勞作者,作者最后煩了:“不就是出本書嗎,哪有這么麻煩的?我們7月份評職稱要用,我平常沒時間,5月中旬才開始寫?!边@是一個個案,可能有點“典型”,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現如今,似乎什么人都敢“寫”書,什么人都敢出書。不少找上門要求補貼出版學術專著的,大都是為將來的評職稱之用。科技類學術專著一般不涉及政治問題,出版社為了經濟效益和增加出書品種,一些并無學術價值的書就這樣出來了。倒是不久前,筆者聯系一些手中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結題的老師,請他們著書立說,不少老師都說目前忙得很,沒時間寫,并且說讓手下的研究生寫不放心,如果要出書,也得等到退休后。雖然筆者未能請動他們,但他們的一番話還是讓我感受到真正的“學術精神”。其實,原稿內容質量不高的真正原因就是學術界學術精神的缺失。
2.3 解決措施
要想保證科技類學術著作原稿的內容質量,必須堅持“學術著作精品化 ”的原則。學術著作的高端性特點,注定了它只能是“少而精”的。因此,身為出版人必須采取措施保證科技類學術著作原稿的內容質量。第一,選題先行。規劃出版科技類學術專著時,我們應積極主動地關注國家重點學科和權威專家,關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關注國家科學技術獎等。并且要時時關注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的最終成果,例如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的成果。只有選題質量高,科技類學術專著原稿的學術質量才有保證。第二,選好作者。有了高質量的選題,如果作者選擇不當,原稿的內容質量也很難有保證??萍碱悓W術專著編寫的難度很大,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只有責任心強、耐得住寂寞、甘愿奉獻的作者才能擔當得起此重任。那么如何才能選好作者呢?最關鍵的是要了解作者?,F在,信息的獲取很便捷,既可以通過搜索期刊了解作者的研究動向,也可以通過已有的作者了解其同領域的研究者,了解他們的人品、才能、具體研究方向。當然,這只是間接的了解方式,最直接的了解方式莫過于打電話或者親自登門拜訪。一般來說,名校的國家或省重點實驗室和名研究院聚集了大量的學術精英。第三,要做好和作者的溝通工作。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一般都比較忙,要想請他們親自動筆著書立說得下點功夫。如果自己的出版社名氣不夠大,那就“臉皮厚點”多和別人接觸接觸,時間長了,了解產生信任,終有一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筆者雖然從事編輯工作年限不長,但編輯加工了不少科技類學術專著,深感原稿質量對圖書質量的關鍵作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于2012年9月4日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著作出版規范的通知》。因此,我們應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圖書原稿的質量。
我國目前有一些科技類圖書出版資助計劃(基金),如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和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等,但是如何有效發揮這些資助計劃(基金)的學術推動作用,實現傳播科學技術的目的,資助真正需要資助的科技圖書,就需要對資助計劃(基金)的管理和發展做出一定的研究和探討,筆者以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為例,分析該出版資助計劃目前存在的問題,包括質量問題、資助學科和方向、宣傳工作和管理工作等,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對策,希望能對科技類圖書出版資助計劃(基金)的管理和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的基本情況
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以下簡稱出版資助計劃)設于2012年2月,是中國科技協會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聯合設立的資助計劃,預計連續資助五年,每年資助金額高達420萬元。該計劃一年收稿兩次,分別在每年的4月和10月,每年評審兩次,分別在每年的5月和11月。出版資助計劃以“提高學術出版,培養科技人才”為目的,主要資助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綜合性的科技著作。
截至2012年年底,共收到申報著作94部,申報著作涵蓋管理科學、物理、化學、建筑、材料等學科。每部申報作品需通過3個環節:形式審查、同行通訊匿名評審和專家組議評。最終,2012年共有36部著作接受出版資助計劃全額資助,資助金額為286萬元。
出版資助計劃2012年申報著作按學科領域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出版資助計劃2012年資助著作按學科領域分布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1和表2可知,管理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和綜合交叉類著作申報的較多,而在2012年出版資助計劃資助著作中,管理科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和綜合交叉學科較多。這說明申報稿件和資助著作的學科分布和數量較為一致 。
二、出版資助計劃與國內其他科技類圖書出版基金的對比
目前國內有一些科技類圖書出版基金(或計劃),筆者主要針對一些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的出版基金和出版資助計劃相對比,如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和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并主要從資金來源、資助額度、資助方式等方面來對比。
(一)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
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是1997年設立的,資金來源有5個渠道,主要是:國家財政專項補助;各級政府部門、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的贊助或捐贈;存款利息及各種收益;受資助的專著出版后的盈利上交部分;其他收入。用于彌補受資助的學術著作在出版過程中所發生直接費用的不足部分,且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的資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萬元。
(二)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
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成立于 1989年12月,成立以來,中國科學院曾兩度增加撥款,現已累計投入出版基金5000萬元,擇優資助科技學術期刊600多種(次)、圖書1000多種,年投入資金額度400萬元,是資助出版科技書刊種數最多的出版基金。
(三)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
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是我國第一個出版基金,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時為國防科工委)為促進國防科技事業發展,確保國防科技優秀圖書的出版,于1988年3月24日正式設立的。該出版基金堅持“傳播科技知識,為國防現代化服務”的宗旨,服務于我國國防科研、試驗、生產和教學,在國內外累計發行123萬余冊圖書。
(四)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
山東科技出版社于1988年設立了泰山科技專著出版基金,每年拿出50萬元資助優秀科技專著的出版,資助率較低。
相比于以上科技出版基金,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是最年輕的出版資助基金。每年的資助金額420萬元是最多的,資助方式是全額資助,且資助金額不需籌集,全部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贊助,平均資助金額達7.9萬元/部,部分著作的資助金額已經超過了10萬元,也是科技出版基金中部資助金額較高的科技出版計劃。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是比較適合科技工作者的一項科技著作資助計劃。
三、出版資助計劃目前存在的問題
和很多出版基金一樣,出版資助計劃在取得一定工作成果的同時,也有一些實際問題需要解決,尤其是作為一項年輕的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如何在眾多的資助基金中斬露頭角,如何切實保證申報著作的數量和質量,宣傳工作如何更深一步地開展,如何調整發展方向和管理思路,資助年限有限等問題。根據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和調研,提出以下對策。
(一)主打品牌,寧缺勿濫
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是科技出版資助基金中最年輕的一項資助,好多科技工作者并不知道這項計劃,這樣,早期申報著作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能保證。從2012年的申報工作來看,申報著作的質量確實沒有達到預期,這就需要評審工作委員會切實以申報著作的質量為評審標準,唯有確實達到資助條件的著作才能獲得資助資格,切不可為了完成資助著作的數量而放寬條件,如果資助著作的質量不過硬,讀者看了不太滿意,同時會對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出版的科技著作產生潛在的消極作用,在科技工作者中也會認為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叢書質量不過關。久而久之,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叢書就會沒有市場,而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也就沒有高水平的申報著作,其如何執行下去都會成為難題。
前文提及的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等,雖然資助金額并不高,資助條件苛刻,但是已經在科技界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萍脊ぷ髡呱陥笤擁椈穑欢ㄒ饬x上并不是為了資助金額,而是為了能夠列選該項基金的資助叢書,也相當于承認了資助著作的學術水平。這就是品牌效應。所以,在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執行的前兩年就需要從嚴評審,嚴把質量關,寧缺勿濫,切實樹立起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的品牌。
(二)被動等稿變成主動約稿,形成重點資助方向和學科
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叢書應該形成重點資助的方向和學科,這樣才可以有的放矢去打造自己的品牌。2012年的出版資助計劃主要是等待科技工作者積極申報,被動等待的申報著作存在數量不多和著作質量不高的特點,但是由表2可知,2012年資助的36部著作中沒有重點資助的方向和學科。學術專著領域廣,可以選擇重大研究項目、重點課題作為重點資助的方向和學科,并改變過去的被動等稿為主動組稿,與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科委及北京大學等重點高等院校建立固定聯系,重點約稿,最終形成自己的重點資助方向和學科。
(三)加強宣傳,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和其他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相比,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的資助金額是最高的,每年420萬元,且是全額資助,資金來源是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不需籌集。因此資助金額充足,來源有保障。但是由于出版資助計劃是2012年2月設立的,社會的知曉度還不高,宣傳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1)建議通過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每年舉辦的各學科年會會議進行現場宣傳,可以拍攝宣傳短片,在會議候場的時候重復循環播放,由于參加年會會議的人員多為科技工作者,宣傳的效果會非常顯著。
(2)在百度網上設立“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詞條,有利于申報者直接查詢。由于科技工作者主要集中在學會、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也要在各學科學會的網站、高??萍继幘W站、科學院研究院所的網站等公開《申報通知》,以提高有效人群的知曉度。還可以在期刊、報紙等媒體上刊登《申報通知》等。
(3)科技著作有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應注重宣傳2012年的已資助著作,社會效益自不必言,出版后更需要宣傳,以更大可能地提升科技著作的經濟效益,也同時宣傳了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吸引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工作者積極申報,長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四)合理管理,突破資助年限的瓶頸
《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該計劃從2012~2016年共資助五年。五年之后,該計劃何去何從?是繼續由三峽集團出資資助還是終止資助?還是另有辦法不需三峽集團繼續出資?筆者認為,如果通過合理的資金管理,實現長期資助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1)每年420萬元的資助資金如果當年沒有用完,可以順延至下一年,如果下一年還是沒有用完,可以繼續順延,這樣,到2016年底,該計劃可以順延幾年資助。如果將這五年的資金2100萬元全部存入國家銀行,每年產生的利潤用于資助出版,可以有效節約資助的本金。
(2)出版資助圖書產出的部分利潤可以上交用于資助出版。
(3)可以通過一些企業或團體捐贈或撥款等方式籌集資金等。
通過合理合法的財務管理,實現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的長期資助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愿望,同時也是為了最終長期實現“繁榮科技出版,培養科技人才”的目的。
目前中國科協三峽科技出版資助計劃存在的問題對于大多數科技類圖書出版資助計劃(基金)而言,也是共性的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和提出解決對策,對多數同類出版資助計劃(基金)也有很強的適用性。也希望該文能對科技類圖書出版資助計劃(基金)的工作人員或管理人員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從而為我國的科學技術傳播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系科學普及出版社)
科技發展迅速,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了莫大沖擊,很多出版社甚至出現了生存危機。對于以出版科技圖書為主的科技出版社,科技類紙質圖書的生存困難重重,也一樣面臨著空前的挑戰。筆者從事科技類圖書出版13年有余,現就當前形勢下科技類圖書的出版談一些看法。
一、科技類圖書具有其特殊性
雖然出版業面臨非常嚴峻的形勢,但據2012年結束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統計顯示,國民的圖書閱讀率為53.9%,比往年的閱讀率增加1.6%,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35本,較往年也有所增加,而這其中大部分為專業科技圖書。筆者曾多次在書店以及網絡調查眾多讀者,了解到,讀者對科技類圖書的選擇較為理性,而且很多讀者愿意先到書店等賣場,從眾多圖書中查看圖書內容,然后再做出購買行為。這些讀者認為,學習技術知識,閱讀紙質圖書更為方便,紙質圖書在知識的系統性、規范性,重點內容的重復閱讀、記憶,在工作中的工具性參考等方面,是其他網絡資源、電子書所不具備的,這給專業技術紙質圖書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當前形勢下科技類圖書的出版對策
盡管紙質圖書出版面臨著眾多沖擊,傳統出版社面臨眾多挑戰,但紙質科技類圖書依據其特有的屬性,依然有其生存發展的空間,紙質科技類圖書為應對諸多挑戰,應該做好如下幾點:
1.內容為王
很多專業人士為目前出版業提出了很多觀點,有平臺為王、渠道為王等,但筆者認為對于科技圖書來說,內容是根本,是專業科技出版這座大廈之基石。首先必須做好科技類圖書的內容,從選題策劃、作者遴選、圖書提綱、內容結構的安排,到編輯加工、三校核紅、裝楨設計等方面都要做到實處,使圖書內容的技術含量高、內容實用,把真正讀者需要的東西寫出來。做到通俗易懂、有特點,避免粗制濫造、拼湊內容。現在一些技術含量低,內容同質化的科技類圖書在各出版社之間重復出版,出版社為提高碼洋、做大規模,對圖書內容缺乏真正有效管控,以致市場上劣質圖書泛濫成災,縮短了圖書的銷售周期,降低圖書單品種效益,這是出版之大忌。
當前環境下,平臺、渠道對于圖書銷售來說固然重要,但內容不好,圖書質量不高,技術含量低或者錯誤連篇,就是平臺再好,渠道再強,勢必導致讀者罵聲一片,也影響出版社的聲譽。
三聯書店的總編李昕說,在中國出版界流行了多年的“做大做強”的口號,應該改成“做強做大”。筆者非常贊同,出版社應該正確處理好“做大”與“做強”的關系,正像我國對經濟發展的要求一樣,發展初期的口號是又快又好地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到現在就要重視發展的持續性,重視發展的質量,不盲目追求GDP的增長指標,后來即把“又快又好”改成了“又好又快”。
所以,圖書出版應該重視圖書內容質量,避免重復出版,粗制濫造,這不僅是科技圖書出版應該注意的問題,整個出版界都應該做好這點,以使出版社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2.產業融合
科技出版應跟上科技發展之步伐,要有超前意識,能為我國科技、經濟發展提供知識支持。另外,科技出版應結合我國產業政策的變化,結合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要求,做好技術知識的支持配合。如為物聯網、4G/5G移動技術、云計算等技術的應用,為行業技術人員提供及時、先進、實用的科技圖書,為3D打印、智能穿戴、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及時的技術服務等,這樣才能真正使出版的圖書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使圖書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應用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
目前科技發展迅速,CTP技術、按需印刷等技術的普及,對于科技圖書出版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有些圖書的需求量相對較小,尤其是一些高精尖技術圖書的需求量更小,而這類圖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技術,實行按需印刷,降低出版成本,從而大大降低出版社的庫存壓力。
在當前形勢下,科技類圖書要想得到較好的出版發展,除了應遵循以上較為細化的對策外,更多的是要依靠出版社自身的整體發展。而出版社要生存、要發展,就應合理利用科技手段,改造傳統出版的業務流程和經營模式。審、編、校各流程應該加大技術手段的應用,使出版社現在的書稿加工、審讀、排校,甚至營銷方式等流程,進一步得到優化,從而為出版社的轉型創造條件。如今,出版社要在全球的出版市場上競爭,出版機構加強與技術的聯姻,已是時下必須。
(作者單位系電子工業出版社)
近年來,學術譯著作為圖書出版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科技類學術譯著(以下簡稱譯著)的出版越來越多地得到各出版社的重視,出版的品種也逐年增多,大量優秀的各國優秀學術著作進入我國讀者的視線。但經筆者分析,多數譯著的銷量卻始終徘徊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除了由于譯著受其專業性、受眾面窄的影響外,營銷手段不充分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筆者經過幾年專注于譯著出版和營銷工作,總結了幾點譯著的營銷策略,以供各位同仁參考和討論。
一、前期策劃非常重要
無論是什么書,要賣得好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策劃,譯著也不例外。首先要確定選題方向及名稱。我們發現,通常比較基礎的入門級的譯著相比專業性強、研究較深入的譯著來說銷量要好,這是由于某一領域的研究人員或學生在對該領域的細分專業進行深入研究前,都需要掌握比較基礎的知識,而這類的譯著受眾相對較廣。因此,在選題策劃過程中首先要確定這類的選題方向。如果能夠在某一領域策劃一套譯叢,更能夠提高每本書的影響力。
其次就是選書,由于譯著畢竟不是教材,因此選書時要避免。而有些書同樣是類似的主題,但敘述比較全面,又有一定深度,這樣就可以作為著作來選擇。例如,微電子技術方向一個主要的參考書選題就是“模擬電路設計”,市場上題目類似的書有很多,但深度不同。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的《模擬CMOS集成電路設計》就是一本很適合學生入門的經典教材,它譯自畢查德?拉扎維編寫的UCLA的教材,很多學校的學生奉為圣經,人手一本。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模擬集成電路的分析與設計(第4版)》雖然封面上寫明了是教材,但由于這本書不像畢查德?拉扎維那本書從基礎講起,而是默認讀者已經掌握了進行模擬電路分析與設計的基礎知識,而直接從高階知識講起。筆者認為這就可以稱為譯著。這種譯著雖然不適合剛剛入門的初學者,但對于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來說也是一本非常經典的參考書。這就保證了它的讀者群。當然,選定一本書后還要經過市場分析、專家審閱等過程才能確定是否能夠引進。
書選好后,那么就要選擇譯者。選擇譯者的原則是首先要是本領域的專家,對本領域的研究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其次是有良好的英文水平以及優秀的翻譯能力;還有就是要有認真完成翻譯的態度。在選擇譯者時要注意,英文好的不一定翻譯能力強,因此在確定人選前一定要試譯。最重要的就是態度,如果譯者不能認真完成,即使其學術水平和翻譯水平都很高,也不能選擇。
二、在書的封面上做文章
書的封面也是書能否暢銷的重要條件。譯著作為專業用書本身屬于高端書,封面的設計風格和印制質量自不必說。但要使封面更好地發揮宣傳的作用,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使用原書封面的設計風格。對于一些名家寫的經典著作,可以直接使用原書封面的設計風格。因為研究某一領域的科研人員本身對于國外的著作就比較熟悉,對于名家的經典著作是一定要拜讀的,但由于原著一般售價較高,部分科研人員可能就不會直接購買。因此直接使用原著的設計風格可以形成較大的視覺沖擊力,使讀者一看就想起原著,中文版圖書相對原著便宜很多,這樣就可以吸引這部分讀者來購買。當然使用這種方式是要向出版原著的外方出版社購買設計版權的,會造成成本的上升,使用時應注意這一點。
設計時留出放置原著封面的位置。由于很多書在書名上可能非常相似,體現的含義也有可能一模一樣,這就給讀者選書造成一定的困難。雖然眾多學者對于國外本領域的一些學者可能比較了解,看到原著作者姓名也能想到是哪本原著,但這也不如直接看到原著封面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當然,前提是讀者對原著比較了解。因此,在設計封面時可在顯著位置放置原著的封面圖片,最好在書的封一,如果書較厚的話,也可以同時放置在書脊。原著封面大小應適中,以能夠給讀者足夠的沖擊力為宜。太大會影響譯著封面的設計風格,太小可能不會引起讀者注意。
封底文字一定要加。在原著的封底,一般會有對原著內容的簡介以及對作者的簡介。這些內容可以直接翻譯過來放在中文版的封底,如果空間允許,還可以放置中文版圖書的特色。如果中文版開本較小,也可只放置內容簡介。這些內容可以讓讀者對本書內容一目了然,可以使很多讀者一看到就知道是自己想要的書。如果譯者是國內知名學者,也可以把譯者簡介放置于封底,如果封底內容太多,也可放于勒口。
三、充分利用網絡
當前,互聯網飛速發展,在網上也是讀者獲取圖書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譯著是高端的專業書,不需要像暢銷書一樣需要在各種媒體做宣傳,舉行各種宣傳活動,但網絡也是一個值得好好利用的營銷途徑。
除了在出版社官網相關專業類別下放置譯著的基本信息外,可像外方出版社一樣提供文前和樣章以供試讀。還可以把這些內容或鏈接放在出版社的微博和微信上做宣傳。對于一些重點書,還可以在各電商適當做一些廣告,當然要在成本允許的范圍內。
另外,出版社策劃某一領域圖書的編輯肯定不止一個,一般是一個小團隊。在平時策劃選題、走訪潛在作者、參加學術會議等過程中會結識很多本領域的科研人員,這就需要定期對這些人的聯系方式進行分類管理,定期地把本領域出版的譯著書訊發給這些科研人員,使他們能夠了解最近本社在本領域出版了哪些新的譯著。雖然這種手段對于專著同樣適用,但由于目前國內水平高的學術著作不多,很多是補貼書、職稱書,因此很多科研人員感覺外版書比中文著作更具參考價值,所以這種營銷手段對于譯著的效果可能更加明顯。
以上提到的一些策略是筆者多年工作的經驗總結,雖然不是直接的市場策略,但跟譯著出版后的推廣息息相關。其中的一些策略可能不適用于所有的出版社和編輯,各位同仁可以根據本社實際的人力、物力有所選擇。由于譯著成本高,選題也是慎之又慎,因此在保證選題策劃工作正常進行的同時,應盡可能做好對譯著的宣傳,以保證出版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作者單位系國防工業出版社)
摘 要: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農民信息利用程度成為目前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農村發展建設,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根據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具有融入性、效益性和引導性特點,依據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闡述信息科技類企業的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為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經營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和農業服務信息化四個方面內容。
關鍵詞:企業 農業 信息化
農民做為弱勢群體,在與外界各個主體溝通過程中,農民由于獲取信息能力弱,出現信息不對稱問題,這將會給農民為代表的低收入者帶來損失。[1][2][3]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農民信息利用程度成為目前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農村發展建設,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的重點。農業信息化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的過程。由于信息及知識越來越成為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生產活動,培育和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促進農業發展,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對充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農業信息資源,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過程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特點
1.1融入性
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時期,將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融為一體,進行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控制、精準化運行、科學化管理。
1.2效益性
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幫助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大幅度減少農業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農民充分利用得到的技術和信息提高農業生產率,幫助農民規避市場風險,減少自然風險帶來的損失。
1.3引導性
信息科技類企業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和信息引導,可以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農業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的改善,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競爭力增強,促進農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4]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設規劃(2011-2015)》(征求意見稿)、《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基本要求,《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提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內容為: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經營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和農業服務信息化五個方面。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農村發展建設,為全面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中的應用而服務。推進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應圍繞農業生產信息化、農業經營信息化、農業管理信息化和和農業服務信息化四個方面內容。
2.1服務于農業生產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生產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種植業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設施農業、園藝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高;養殖業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規?;笄蒺B殖業信息技術應用逐步擴大。
①服務于種植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種植業信息化的宗旨為推進現代農業生產設施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發展精準農業;實現設施園藝農業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集約化。將現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射頻識別系統等)在大田種植生產的應用,建設農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土壤墑情氣象監控系統、智能灌溉系統、測土配方施肥系統、作物長勢監控系統、病蟲害監測預報防控系統等大田種植信息系統。將現代信息技術在設施園藝中的應用,建設溫室環境監控系統、植物生長管理系統、產品分級系統、自動收獲采摘系統等設施園藝信息系統。
②服務于養殖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養殖業信息化的宗旨為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實現集約養殖場健康養殖的智能化管理。將現代信息技術在養殖業生產的應用,建設設施養殖環境智能監控系統、聯合選育網絡輔助決策系統、飼料配方輔助決策系統、動物健康管理輔助決策系統和動物疫病診斷與預警輔助決策系統等;建設推進船舶自動識別(AIS)、捕撈作業系統、船舶自動導航系統和漁船管理系統。
2.2服務于農業經營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經營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
①服務于農業企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企業信息化的宗旨為提高企業在采購、生產、銷售、營銷、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等環節的信息化水平,推動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將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的應用,推進農業企業使用企業資源計劃ERP、業務流程重組BPR等管理信息系統,引導國有農場使用地理信息系統。
②服務于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化的宗旨為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員管理、財務管理、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及成員培訓管理,為合作社提供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農資市場價格和質量信息,實現生產在社、營銷在網、業務交流、資源共享。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能力,降低運營成本,促進農民增收。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的應用,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信息管理平臺。
③服務于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的宗旨為減少交易中間環節,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將現代信息技術在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的應用,建設糧、棉、油、禽、肉、蛋、水產、蔬菜、花卉、茶葉等重點農產品在物流配送、市場、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
④服務于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的宗旨為積極發展以電子商務為導向的配送物流,完善農業電子商務體系。建設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提供生產、流通、交易、競價、網上超市等服務。
2.3服務于農業管理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管理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農業資源管理、農業應急指揮、農業行業管理、農業綜合執法等基本信息系統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
①服務于農業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加強對耕地土壤質量、肥料肥效、農田土壤墑情等內容的監測;實現對不同類型草地生態系統資源、植被長勢、生產力、工程效益、草原利用、草原火災、鼠蟲災害、生態環境狀況等全方位的監測;養殖水面面積、養殖結構、水面質量進行監測。服務于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
②服務于農業應急指揮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應急指揮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及時掌握農業重大自然災害、草原火災、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漁業船舶水上安全、農業重大動植物疫情疫病、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等農業突發事件信息,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農業公共事件的能力,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對農業造成的損失,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穩定。建設農業應急指揮信息系統。
③服務于農業行業管理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行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對農業各行業進行動態監測、趨勢預測,提高農業主管部門在生產決策、優化資源配置、指揮調度、上下協同、信息反饋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設農情(包括農、牧、漁、墾、機)管理信息化、農村集體資源管理信息化和農產品加工業監測分析和預警服務平臺。
④服務于農業綜合執法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綜合執法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完善農藥、種子、飼料、獸藥等經營許可證審批流程,實現行政許可審批信息化,提高審批效率。實現信息報送、投訴舉報受理、監管工作記錄、案件督察督辦、檔案管理等功能。建設和完善行政許可審批信息管理系統,重點重點建設化肥、農藥、種子、飼料、獸藥等行業的執法信息管理系統。
⑤服務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實現監測數據即時采集、加密上傳、智能分析、質量安全狀況分類查詢、直觀表達、風險分析和監測預警。建設覆蓋部省兩級行政管理部門、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和固定風險監測點三方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管理平臺。
2.4服務于農業服務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宗旨為廣大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用戶提供政策、科技、市場等各個方面的信息服務。信息科技類企業服務于農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側重點為:部、省、地市、縣四級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基本建設。
綜上所述,信息科技類企業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應將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融為一體,幫助農民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大幅度減少農業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根據農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為依托,從農業信息服務需求入手,圍繞農業信息規范化采集、智能化處理和精準化服務,開展了的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力求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目前服務的重點為:創建三維模型農情信息標準體系的構建方法;建立具有自學習能力的作物生產測報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測報的準確率;研發主動性推送信息服務系統、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系統、農產品價格信息預測分析系統等軟件,探索建立多級網絡型、普適終端自助型農業信息服務新模式,實現了基層信息個性化、協同式精準服務。
【摘 要】 針對作者交來的科技類書稿,在專業術語、量和單位、機構名稱、新舊國家標準等方面列舉了常見的一些不規范用法,并進行了分析,以期提高編輯加工質量。
【關鍵詞】 科技類書稿 不規范用法 安全環保 編輯加工
科技類圖書作者在寫作中,更多的是注重書稿整體的科學性和技術性,而對一些細節問題是否符合規范往往會有所忽視,因此,作者交付的稿件中往往存在很多問題。在這方面,編輯通過認真的加工可以對書稿予以完善。本文以安全環保類書稿為例,列舉了一些不規范用法,與大家交流。
1 專業術語使用不規范
隨著我國社會生活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安全環保越來越關注,對科技術語規范越來越重視。有些詞在過去是同義詞,可以通用,現在有了更科學的劃分,承擔不同的語義,甚至其中一些詞現在已不再使用。但很多作者在這方面并不了解,所以我們在編輯加工中就應注意改正這些不規范的術語。下面舉例說明。
1.1 噪聲與噪音
安全環保領域里研究的噪聲污染是指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所造成的污染,但在相關書稿中,常常有人將“噪聲”寫為“噪音”,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用語中仍然習慣使用“噪音”。但是,根據最新的語言文字規范和科技術語規范,“噪音”與“噪聲”有了明確的、嚴格的分工。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這兩個詞的釋義分別為:【噪聲】①在一定環境中不應有而有的聲音,泛指嘈雜、刺耳的聲音,舊稱噪音;②電路或通信系統中除有用信號以外所有干擾的總稱?!驹胍簟竣僖舾吆鸵魪娮兓靵y、聽起來不和諧的聲音,是由發音體不規則的振動而產生的(區別于“樂音”);②噪聲的舊稱。
具體分析,噪音是物理學的聲學術語,與“樂音”相對(樂音指有一定頻率、聽起來比較諧和悅耳的聲音,如鋼琴、笛子等發出的聲音),如碰門聲、刮風聲、劃玻璃聲等都是噪音;噪聲是環境科學術語,指使人厭煩的聲音,即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如工業生產、交通、施工等產生的聲音,此外噪聲也是通信技術術語,指一切有干擾性的信號,如由于工業干擾或元件、器件內部的熱騷動等引起的妨礙電信接收的電干擾。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安全環保類書稿中應該使用“噪聲”而不用“噪音”。同理,噪聲與振動控制中所指的“消聲”、“隔聲”等也不能使用“消音”、“隔音”等。
1.2 媒質、介質與媒介
在安全環保類書稿中經常見到媒質、介質與媒介這三個詞,在編輯加工中應注意區別其適用的場合。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這三個詞的釋義分別為:【媒質】介質的舊稱?!窘橘|】一種物質存在于另一種物質內部時,后者就是前者的介質;某些波狀運動(如聲波、光波等)借以傳播的物質叫做這些波狀運動的介質。舊稱媒質?!久浇椤渴闺p方(人或事物)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
由此可知:噪聲與振動借以傳播的物質應稱為介質;媒質是舊稱,不應再使用;媒介強調的是使雙方(不含其本身)發生關系的第三方,如蒼蠅(是傳染疾病的媒介)。所以,介質與媒介的區別是很明顯的,不能混用。
1.3 振動與震動
在有關噪聲與振動控制的書稿中常見“振動”與“震動”使用不當的情況,下面就兩者的區別予以探討。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這兩個詞的釋義分別為:【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復運動。擺的運動就是振動?!菊饎印竣兕潉?;使顫動:如春雷震動著山谷;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靜。
由此,這兩個詞在作為力學術語時,振動強調“往復運動”,如機械振動(單擺、弦線、音叉、鼓膜等的運動);震動強調“顫動”,如地震所產生的震動或爆破所產生的震動。再簡單說,也可以理解為:振動“小”,震動“大”。
因此,在有關噪聲與振動控制的書稿中,大多指機械振動,應用“振動”一詞,當然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判斷。
1.4 矽肺病、硅肺病與硅沉著病
矽肺病是我國最早認定的職業病之一?,F在,根據最新的語言文字規范,“矽”是硅的舊稱,故“矽肺病”后來改稱“硅肺病”,最準確的名稱為“硅沉著病”。有些出版社要求不能使用“硅肺病”,但筆者認為在勞動保護類書稿中一般提及此病時,人們更習慣使用“硅肺病”,且《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也列出了這一詞條,故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
2 專業術語中的誤用
專業術語中的某個字(或符號)是否準確,是作者很容易忽視的問題,在編輯加工中要特別予以注意。
2.1 苯并[a]芘與苯并[α]芘
苯并[a]芘是由一個苯環和一個芘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又名稠環芳烴。因為表示稠環邊的外文字母要用小寫斜體英文,所以苯并[a]芘中的a為英小斜。很多書稿中將其寫為希文α,或把a寫成正體,均是錯誤的。
2.2 二英與二英、二惡英
《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給出的規范用法是“二英”。“”是“”的繁體字,故在一般科技類圖書中不用“二英”;二惡英則為錯誤寫法。產生這兩種寫法的原因,一是過去人們的習慣使然,二是一般的漢字輸入法中打不出“”這個字,所以作者交來的稿件中有90%以上“”字是用錯的。
此外,還有一些容易用錯的字,如將“氟利昂”寫為“氟里昂”等等。
3 量和單位的不規范用法
3.1 量的不規范用法
例如,在傷亡事故統計指標中,有些“××率”的指標的數值被附加上%或‰,結果導致下一步計算的錯誤。下面以用來統計傷亡事故頻率的指標之一――千人重傷率為例說明。
千人重傷率=(重傷人數/平均職工數)×103
根據其定義,千人重傷率是某時期內每千名職工中因工傷事故造成重傷的人數,算出的數值是具體的人數,不寫成百分數(或千分數)。如某單位(平均職工數為1000)某時期內有5人重傷,則千人重傷率為5,而不是5%或5‰。在進一步的統計中,需要代入公式的是5,而不是5%或5‰。有些作者甚至有些編輯一見到“率”就給其加上了%或‰,結果很容易造成計算上的錯誤。
千人死亡率、百萬噸死亡率、傷害頻率(百萬工時傷害率)等均為上述情況。但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等則為百分數,不要弄混。
3.2 單位的不規范用法
書稿中一些量的單位仍沿用非國標單位或已廢棄單位,甚至有用錯單位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行業習慣,二是作者參考的舊資料,直接照搬,三是對概念理解不準確。
例如,倫琴(R)是放射性物質產生的照射量的一個單位,它不是國際單位,但在醫學等方面還是很常用,一般用來衡量X射線和γ射線的強度。編輯加工時應將其換算為國際單位,其與國際單位的換算是1 R=2.58×10-4 C/kg。此外,倫琴單位表示的是存在的輻射量,不等于生物組織的吸收情況。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組織的傷害(劑量當量)的單位為希[沃特](Sv)。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倫琴和希[沃特]是兩種不同的計量單位,不能混用。在這里還要說明一下,國家標準《量和單位》中規定的Sv的中文名就是“希[沃特]”,書稿中常常寫為“西弗”或“希伏”。
4 機構名稱的不規范使用
由于歷史變革,有些機構的名稱也隨之變化,書稿中也就會出現機構名稱不規范的現象。下面舉兩個最常見的例子。
4.1 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寫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005年,國務院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調整為“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正部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是國務院主管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的直屬機構,也是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簡稱為“國家安監總局”。很多作者由于習慣會在書稿中仍舊沿用過去的名稱,編輯對此應加以注意。
4.2 勞動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存在于1998年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1998年3月在勞動部的基礎上組建,2008年3月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被撤消,它和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的職權被整合劃入新組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不再保留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5 引用舊的國家標準
隨著科技的發展,國家標準不斷被修訂或替換,但書稿中有些論述還在依據舊的標準。例如關于重大危險源辨識的國家標準,最新標準是GB 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有些書稿還在引用GB 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例如某書稿在介紹危險化學品的范圍和臨界量時仍在沿用舊標準,事實上,GB 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修訂了《重大危險源辨識》中危險化學品的范圍和臨界量,將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分為爆炸品、易燃氣體、毒性氣體、易燃液體、易于自燃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氧化性物質、有機過氧化物和毒性物質9類物質。這與GB 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有很大的變化。
以上只是列舉了部分不規范用法,這只是冰山一角,要想加工出一本高質量的符合規范的圖書,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編輯細心去做,期待編輯同行繼續總結交流,共同通過編輯之手提升書稿質量。
摘 要:信息技術需要深入融合到新農村生產經營各環節,有效地助推新農村現代農業的發展。本文提出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內容和基本要點,對于中國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農村;信息化;建設
1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新農村信息化的基本思路
1.1推進信息化從根本上改變新農村的農業生產方式
信息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中廣泛應用,推動新農村農業向規?;?、集約化發展。信息科技類企業幫助農民廣泛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進行數字化的數據處理、農田作業、農業管理;采用大量智能化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應用,力求促使傳統復雜的農藝操作技術和工序實現機械化、智能化和自動化,促使大型、復雜的農業機械和設施的操作越來越簡單、方便、舒適;采用信息化技術使每個農業勞動力能夠同時駕馭和操作更多農業機械設施,從而推動農業機械化裝備程度不斷提升和強化,實現新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每個環節的機械化裝備,推動大型化、高功率、易操作的農業機械裝備比重迅速上升 。
1.2推進信息化從根本上提升農業勞動效率
信息科技類企業幫助農民應用信息技術,促使農業機械作業效率大大提高,使新農村人均經營土地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
1.3推進信息化促進新農村效益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信息科技類企業幫助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廣泛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手段來維持或者提高農業單產。特別是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技術的相互融合和互相促進,有效地維持或者提高新農村農業的單產水平。
1.4推進信息化促進新農村農業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信息科技類企業幫助農民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和掌握政策、科技、市場等信息,并據此安排生產,避免盲目生產導致的價格劇烈波動和買難賣難問題。充分利用通信聯絡高度便捷和互聯網絡的全面普及,大量數據庫的建立和數據信息的收集與,以及現代信息技術與物流產業的高度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市場透明度和協調性,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減少了交易環節和交易成本,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推動新農村普遍實行訂單生產。農民能夠方便地通過互聯網、手機、電子商務平臺等與農產品加工企業、超市、集貿市場以及其他農產品消費者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確保農產品的順暢產銷和價格的基本穩定,有效地促進新農村農業生產與市場的對接,避免產量的大起大落和價格的劇烈波動。
1.5推進信息化促進新農村農產品質量的提高
信息科技類企業幫助農民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較早地把信息技術應用于農產品質量提升和監管中。幫助農民利用計算機專家系統等技術決策最佳種植方案和農藥、化肥、除草劑最佳使用方案,利用精準農業技術等提升農藥、化肥、除草劑的使用效率,防止濫用、過度使用而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幫助農民利用二維碼、RFID 等信息技術建立了完整的農產品追溯體系,從源頭開始,對農產品生產、收獲、加工、儲藏、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監控與管理,保證了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性和營養性。
1.6推進信息化促進新農村可持續發展
信息科技類企業幫助農民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幫助農民利用農業補貼與環境保護、食品安全和勞動條件等掛鉤,對農藥、化肥 (特別是氮肥)、除草劑等化學品的使用品種、使用方式、使用數量等作出了嚴格的限制性規定。農業生產者為獲得政府補貼,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化肥、農藥等的使用效率,減少使用數量。特別是精準農業、專家系統、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應用,實現施肥噴藥的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減量化,有效地減少肥料、農藥浪費和過度使用,大大降低了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2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內容
2.1推進精準農業發展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遙感監測、傳感識別、智能機械、電子制圖等技術于一體的精準農業在新農村建設中得到全面發展,成為信息化高新技術與復雜農藝技術深度融合的典范。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農田作業拖拉機全部裝備了衛星定位系統,田間耕作、播種、收獲、施肥、施藥等機械全部加裝了電腦控制系統和軟件應用系統??筛鶕煌貕K的地形地貌、肥沃程度、土壤墑情、作物種類等采取不同的作業方案,確保最佳效果;而且在同一地塊內;根據不同位置的土壤情況實現自動化耕作、精量化點播、變量化施肥施藥。幫助農民自動全過程收集地塊不同位置的產量、地力、商情、作物長勢等信息,存儲或者傳輸到數據中心,以便制作成不同地塊的產量電子地圖,地力電子地圖,酸堿度電子地圖,氮、磷、鉀分布電子地圖等,為農業機械精準作業提供依據。
2.2推進智能農業發展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以專家系統、智能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智能農業在新農村中發展。幫助農民使用專家系統開展輔助決策和作業管理。
2.3推進物聯網技術發展的信息化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以自動感知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在新農村中得到廣泛應用。幫助農民使用機械上加裝很多感知作物高度、密度等指標的傳感器;農民使用傳感器、無線視頻設備等對新農村進行全方位無線監控和管理。
2.4推進農業數據資源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注重和加強對新農村的基礎數據建設。圍繞新農村的產前、產中、產后不同階段,建設了大量基礎性數據庫并積累了豐富數據資源,為政府決策、科學研究、生產經營等提供了有效基礎支撐。
2.5推進信息服務渠道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借助信息化手段推進建立便捷、高效的現代化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推進開發建設權威的農業、農村信息服務網站或者綜合信息服務平臺[2],免費為農民、農業科研工作者提供政策、科技、天氣等方面的公共服務信息。推進建設網絡化的農業經濟評價系統,任何農民都可以把自己的投入、產出等經濟數據輸入系統,確定經營水平和狀況。通過商業化模式推進有影響力的農業技術專家團隊和針對性較強的專業性農業信息服務平臺,農民能夠及時通過網絡或者手機獲得這些機構的相關信息服務。
3信息科技類企業推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基本要點
3.1 緊密依托政府支持政策
信息科技類企業從事新農村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信息科技類企業面向農村提供信息服務,需要有政府政策支持,促進新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信息科技類企業按照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規劃的要求,建立健全網絡服務體系,提高農業信息處理系統的自動化水平,開發高質量的新農村信息資源,使新農村信息化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軌道。
3.2 充分利用健全網絡體系
信息科技類企業對新農村信息化建設,需要利用健全網絡體系, 實現新農村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
3.3 因地制宜地建設
信息科技類企業對新農村信息化建設,必須結合相關經濟主體實際需求,采用相關經濟主體愿意接受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對新農村進行信息化建設。
3.4 緊密聯系產業化的方式推進
信息科技類企業需要根據新農村信息的采集、加工、傳遞、反饋、服務等形成一個一體化產業進行推進。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創新日趨活躍,新的產業和企業不斷出現,經濟結構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目前,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科技類企業已成為社會經濟和國家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這些都為科技類企業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對科技類企業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些企業需要不斷發展和變化來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科技類企業;培訓需求;調研體系;調查方法
一、科技類企業發展特點及培訓需求
科技類企業的形成與發展是高新技術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由于不同角度和不同階段的多維認識,產生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多種標準。美國經濟學家伊查克?愛迪斯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孕育期、幼年期、學步期、青年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等十個時期,而其中,前六個時期是高科技企業從創辦到成熟的必經階段。在科技類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影響其成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企業行為、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及技術創新等等。在現有的體系下,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分析和研究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影響科技類企業迅速成長的最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是科技類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科技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由其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決定的,而科技含量的高低取決于企業人才的創新。對創新型人才的引進、開發和培養是科技類企業成長的關鍵所在。
(2)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科學技術是科技類企業成長的決定性因素,沒有產品和服務的更新換代,科技類企業就無法立足于市場,也將失去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和賴以生存的法寶。
(3)管理制度的創新。管理活動是科技類企業不能缺少的活動之一,但是管理對象是復雜多變的,這就要求科技類企業必須組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情況,對管理的模式、溝通的渠道和規定制度進行不斷創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進企業持續發展。
上述三點內容都需要科技類企業擁有足夠滿足戰略發展需要的高能力、高素質人才,員工要創造高效業績,就需要擁有創造力和積極態度,需要組織創建有利于員工成長的環境。
二、科技類企業培訓需求調研體系構成
培訓需求的最終確定要經過需求調查、需求分析需求確認和需求糾偏四個環節。實施培訓需求調查主要是通過與管理者和員工的交談、觀察、接觸、收集培訓信息的工作。其中資金和時間的限制必須考慮在內。收集培訓需求信息主要通過調查問卷、資料檔案、重要事件訪問、觀察發現、管理人員的培訓建議報告等途徑。需求調查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而且一開始就要進行詳細周密的思考和籌劃。
培訓需求分析是建立培訓體系的第一步,開展培訓需求分析就是一個收集、匯總、分析、整合需求信息進而得出結論的過程,有效的培訓需求分析需要綜合考慮組織發展目標、業務要求、人員能力素質等方面的問題,是基于對差距的判斷,這些差距可能是目前存在的,也可能是將來可能出現的。因此,培訓需求分析不僅應該立足于現在,更應立足于組織發展的未來。
培訓需求確認一般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介紹有關方面的情況,培訓需求要得到認同和確認,達成統一意見,確保培訓項目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一般來講培訓承辦單位就有關培訓的必要性、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目標等問題進行詳盡的設計,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在此過程中,要確認差距,明確目標;選擇辦法,解決存在問題。
一般來說,企業培訓過程在實際執行中由于種種原因會出現偏差,需要進行需求糾偏控制,需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情況的變化,培訓計劃實施及培訓服務實際,培訓的統計、跟蹤、測評、總結三方面對需求偏差糾正,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需求進行不斷補充,最終落實在培訓項目的調整和補充上。
對培訓需求進行細分,分為普遍培訓需求、個別培訓需求、短期培訓需求和長期培訓性需求。其中,普遍培訓需求是指企業全體人員的共同培訓需求,包括職業素養、通用管理技能以及個人發展的培訓需求,并不涉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個別培訓需求由于部門不同、層級不同、崗位不同、資歷不同而產生,體現出部分人和個別人的培訓需求,如專業技能培訓和新員工入職培訓等。短期培訓需求大多是指組織在未來一年內的培訓需求,包括突發情況解決、引進技術的普及、政策行規的學習,側重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和具體事項的處理。長期培訓需求指組織在未來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培訓需求,它的產生并不是基于現狀,而是基于組織未來的發展要求長期培訓需求制定的依據是發展戰略目標和經營管理目標,內容涉及理念變革、戰略轉換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內容。
三、科技類企業培訓需求調查方法
在現階段,科技類企業常用的需求調研的方法有以下幾種:資料閱讀、人員訪談、問卷調查等。 所有的調研方法都是手段,都是為弄清楚企業真實的培訓需求、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而服務的,但每一種調研方法有其不同的側重點,就有其不同的優缺點,也不是每一種調研方法都必須使用。采取什么方法,根據調查者個人的能力習慣、企業的行業特點、企業的規模以及業務的復雜程度等來確定。
資料閱讀法是通過閱讀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字資料來了解企業培訓需求的調研方法。企業的文字資料有很多,包括組織結構、崗位說明書、業務流程、技術文獻、各類管理規范等,還有匯報材料、總結報告、內外部經驗分享交流資料、會議紀要、企業文化活動記錄等。閱讀資料法的好處是,可以系統、完整地了解和把握一個企業的發展現狀,并據此深刻地領悟企業的發展需求。一般來說,企業所形成的文字資料的多少,與企業存在的時間及發展規模成正比,同時,國有企業的文字會相對多一些。從與其他調研方法相配合的角度看,資料當中的規章制度部分,可以與現場考察相配合。現場考察法是通過考察工作現場而了解企業培訓需求的調研方法,它的前提是必須了解企業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規范。即使對企業的工作程序和規范比較了解,也可以通過現場考察來了解到員工是否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規范,從而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而發現企業管理和培訓需求。
人物訪談法是通過采訪有代表性的人物來了解企業培訓需求的調研方法。人物訪談可以通過直接的個人接觸,通過訪談對象的精神狀況、對企業的看法等,直觀地了解企業的問題所在,也就是培訓需求所在。采取人物訪談法,一定要注意訪談對象的代表性,即訪談對象要能總體地反映企業的整體人員狀況,而不能以偏概全,分布比例要適當。訪談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情況,正式訪談是以標準的模式向所有受訪者提出同樣的問題;非正式訪談是由訪談者根據不同的受訪者提出不同的開放式問題已獲取所需的信息。
問卷調研法是通過設計問卷并根據員工回答的結果來了解企業培訓需求的調研方法。問卷調研不拘時間、地點,可以大范圍進行,效率高,波及面廣,多方面地反映企業培訓需求,同時也可以為調研報告增添數字化的內容,調研問卷一般是在對企業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設計展開的。 調查問卷可以分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結構性問卷是定性了的,也就是在確定的答案中選擇,而非結構性問卷是隨機的,答案是開放性的。在科技類企業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培訓需求進行調研應注重對被調研人員的引導,而不是單純地提出開放性問題,如對企業人員在最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解,并詢問最終的解決方式和結果;對員工之前參加的活動要建立好檔案,做好總結工作,進行新一輪調研時,要對員工之前參加過的類似培訓檔案進行查詢,從而更有針對性的了解員工培訓需求。
先進實用的農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金鑰匙,那么,怎樣才能幫助農民拿起這把金鑰匙,盡快地開啟致富這扇大門,作為大眾媒體的電視,無疑承擔著應有的責任,也是農業電視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幾年來,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投入也越來越多,各種惠農政策連續出臺,作為電視機構,在傳播政策,宣傳農業技術上,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電視農業科技類節目,在電視媒體上已經屢見不鮮了,但是其服務性值得商榷,那么,怎樣增強農業科技類電視節目的服務性呢?
一、把好題材選擇關
現在農業實用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民的生產實踐當中,有的是最新、最先進的,有的是傳統的,還有的是沒在農業生產上大規模推廣的,無論是哪種,關鍵還是要突出實用。作為農業電視節目記者,一定要站在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站在農業科技的前沿,尋找和篩選最適合當地農民需要的生產技術。只有這樣的農業科技類題材,才能受農民歡迎。
2008年,鐵嶺廣播電視臺《農家金鑰匙》欄目播出的《西紅柿落秧技術》,就是在大量農民收獲幾茬西紅柿以后,就會拔掉西紅柿,改種其他蔬菜的背景下,記者卻發現一戶菜農卻讓西紅柿無限生長,不斷向下落秧,避免長得過高的做法,不但節省了大量的管理時間,西紅柿的產量一點也沒降低。這個節目一播出,立刻就引起了廣大菜農的興趣,學習落秧技術的熱潮非常高,到現在,這項技術也是許多西紅柿種植戶大量使用的實用技術。記者選擇的題材好就好在這項技術的實用性上了,這項技術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種植西紅柿方法,告訴了農民西紅柿原來還可以這么來種。
把好農業科技類電視節目的題材關,引領農民始終使用最好、最實用的農業技術,這是一名農業記者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跑農業的記者要時刻關注農民的需求變化,對農民朋友來說,“實用”就是“有用”,記者的工作目標應該是使實用技術與農民的生產實踐密切結合,只有這樣農業科技類電視節目的服務性才能發揮得更好。
有了好的題材還不夠,怎樣通過電視手段把好的題材表現出來,讓農民能夠通過電視屏幕及時有效地學到這些實用技術,并運用到生產實踐當中,這才是一名跑農村的電視記者要做的。因此,把好節目的攝錄、編輯關至關重要。
鏡頭的表現力和拍攝手法體現了跑農村電視記者的基本功,對于農業科技類電視節目,首先,畫面拍攝要全面,要把農業技術的主要環節通過畫面表現出來。實用技術的表現,重點還是要多拍攝特寫鏡頭來展示細節,畫面語言與解說詞有機結合,聲畫對位,相得益彰。觀眾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白,不用過多的介紹,農民朋友憑借電視鏡頭就可以直觀地學到和自己相關的實用技術。
鐵嶺廣播電視臺《農家金鑰匙》欄目中播出的《顧則禮看蛋識雞病》,記者鏡頭的運用就非常合理。節目本身的題目就非常吸引人,通過觀察雞蛋,就能發現小雞得了什么病,這就讓養雞的農民感到很新奇。接下來觀眾就想看到,這位專家是怎樣利用雞蛋來分辨雞病的了。記者運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把什么樣的雞蛋是病雞生的,什么樣的蛋是健康雞生的,表現得十分清楚,當然,也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一些全景、中景和近景鏡頭,同時保證了聲畫的一致性??戳斯澞康霓r民朋友自己就可以對照自家的雞蛋,來辨別雞是否得了病,這樣的節目,服務性非常強,對農民的指導性也很到位。
此外,要想增強電視農業科技類節目的服務性,在后期編輯制作過程中,記者要注意到畫面語言一定要符合報道內容的需要,與內容無關的鏡頭不要用,這類節目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民,無用的畫面有時反而會誤導農民朋友,畫蛇添足。無法拍攝到的畫面一定要用動畫、照片、圖表等一些手段來彌補。
電視農業科技類節目實際上是對一項農業技術通過電視畫面向農民進行的一個演示過程,不管是種植技術,還是養殖技術,只要突出技術要領、突出技術細節也就夠了,確保農民朋友一目了然,從這個角度來看,電視農業科技類節目的服務性的強與弱也隱藏在后期的編輯和制作過程中。
(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