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0 04:44: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美術鑒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主要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認識,挖掘作品的內涵,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和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美術鑒賞成為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雖然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它也是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一項重大決策,與其他學科體系相比,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現階段美術鑒賞和其他基礎教學一樣,存在著嚴重的重視基礎而忽視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學習與生活嚴重脫離,再加上其教學內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教師探索的地方。當前,全國新一輪課改呼之欲出,《國家美術課程標準》也制定出臺,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
首先必須認識到新課程標準下的幾個誤區。
一般而言,高中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習慣,適應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式,而且摸索了一定的學習方式或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新課程的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教學,卻被我們所誤解,形成在教學中的第一個誤區。認為鑒賞教學應該融入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表現形式,但卻走上了為“形式”而形式。在課堂上,有些老師為了引發學生的興趣,不斷地用游戲、表演等形式。而對于這些形式做法是否達到真正理解美術語言并沒有認真考慮,把時間花在聽覺或表演上下功夫,結果學生學習美術語言反而被剝削,作品的鑒賞也就無從談起,作品內涵的挖掘也就成無稽之談。
誤區二,片面追求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對于小組合作的目的并沒有認真的設計,甚至一些毫無價值的問題都要討論,有些甚至鉆牛角尖,更談不上集體智慧的挖掘,實際上是典型的應付式。這些課,表面上很熱鬧,但卻損害教學的內在功能,失去鑒賞美術作品的真正價值。因為這種熱鬧就像水面上的泡沫,學生并沒有真正做深入的思考,對本學科的美術語言的學習迷失了方向,在這樣的課堂上失去的是教師價值的引導,智慧的啟迪,思維點撥的職責。這種方式,實際上是片面化、庸俗化,失去了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對于提高學生的鑒賞只是一句空話。
誤區三,認為教師講的越少越好,讓學生自由發揮,片面強調自主性學習。
高中美術新課標實施以來,出現這樣的觀點,教師要少講,要讓學生完全自由地發揮,學生無論有何感受都是對的,并一味給予表揚,認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判斷其表達的正誤,并認為這是對學生個人感受和學習主動性的尊重,并認為教師指出學生的感受有誤,有灌輸之嫌,如果對作品做出解釋,就是“一言堂”。事實上,學生對作品的解釋違背了作品的基本意義范圍,則說明他對作品的鑒賞還可能處于茫然的狀態,教師不給予糾正,則是把“自主”變成了“自流”,這種做法,表面上學生獲得了“自主性”的學習權利,可實際上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而還有可能導致學生這種自主性學習變成隨意應付的學習態度。
在教學中要走出這些誤區,第一必須循序漸進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往的高中美術鑒賞課中,一般都是以接受性學習方式為主,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學生聽得筋疲力盡,昏昏欲睡,根本沒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這次的課改就是要改變這種模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都在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與主動發展,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方法,注意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要真正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但又要掌握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的如何,而在與學生“學”的如何。過去課堂上“你講我聽”式的教法,導致學生失去親身探究實踐的機會,因而無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所以,現在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可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也因此得到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逐步地轉變,真正地完成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
第二、要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意識和豐富的人文素養
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美術教師,除了本是很要有精良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努力通過個方面的學習形式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如果美術教師不具備人文意識和人文素養,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除了興趣之外,尊重也是吸引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動因。一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學生對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同時也是學生的學習榜樣,通過教師的人格力量使學生學會對學科產生尊重的態度,從而產生學習的愿望,應該是我們實施教育手段的一個策略,當然,教師的素質就顯得至關重要。理解美術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教師應該善于引導學生將美術與自然、社會及其他學科聯系起來思考。將美術課定性為人文學科,實際上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從美術本體來理解美術,重要的是應該通過美術理解更為廣闊的世界,理解美術作品中蘊涵的豐富人文精神。這樣學生就能獲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漸提高藝術修養和人文修養。雖然有些學生反映像語文課,但這又有何妨呢!
第三、注重學科本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表達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內容應適應高中學生的實際能力,不宜過高、過難,過于專業化”,同時也指出:“懂得藝術鑒賞的基本方法,恰當地使用美術術語……”;所以在對具體作品的欣賞過程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擺脫只是注意作品較為明顯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圖識字”階段,逐漸對作品片面描述及經常使用通俗語言而非“美術語言”,甚至學會從不同角度仔細貫徹作品,對作品不同層次的信息意義進行解讀,對形式語言景象識別、概括、整合,從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對作品的描述時,鼓勵、啟發、促使學生進行自由準確地交流和表達,并不斷引導促使學生使用美術術語,使其鑒賞、評述能力規范,水平日漸提高。一切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讀”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如果美術學習一點喜歡野性都沒有,也就沒有開設這門功課的必要。
《課程標準》認為美術鑒賞和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是在對作品不同層次的信息意義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視覺讀寫能力”在不同指向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描述也好,分析、解釋和評價也好,總是建立在表達的基礎上。多年的美術教學經理,我發現學生普遍表達能力偏低,詞匯貧乏,或者極不規范,不入門道。所以,在教學中,在把握美術的學科本位同時,我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美術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特別注重美術術語的運用,大到文章的整合,小到造詞造句,我一直跟他們強調,要用術語自由、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在簽訂學科本位的同時,應該充分調查清楚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正如《課程標準》指出的“學習內容應適應高中學生學習的實際能力,不宜過高、過難,過于專業化……。
第四、注重課程拓寬,形成校本課程
2004年8月我在華南師范大學學習新課標時,許多同行都反映,中學美術教育(包括鑒賞)一直存在著一個尷尬,就是教學內容量大和教學時間短少的矛盾。美術課本的一課時看樣子就那么一兩頁,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顯然不是一兩節課的問題。傳統的灌輸式的講授而不能讓學舌功能對它有全面的認識,再加上師生互動啊、評價啊等等活動,那一節課是根本沒什么時間可以給你講的,只能是表面上看起來熱鬧非凡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蜻蜓點水“甚至空洞無物。新教材與舊教材比較顯然比較科學,內容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知識連貫性強,通過學習,對美術鑒賞會有整體的理解。但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課本內容與學時的矛盾是非常明顯,尤其地處山區的學校就更加凸顯。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要有整體的把握,并適當做出必要的處理:一是要抓住重點,形成亮點;二是綜合調整,優化組合;三是根據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比如:講到建筑藝術欣賞時,我就以《客家民居建筑》進行延伸拓展。在教學中,教師肯定會對教材做出補充,或者制訂出校本課程,這要求教師本身眼光要高、廣、遠,作品的選擇應該具有一定的高度,能體現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學規律。”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不僅使用于個人自己學習本身,也適合于教育教學規律。
內容摘要:美術鑒賞課是高校為加強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藝術修養而開設的一門公共藝術選修課。美術鑒賞課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強化學生美術素質上,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過程中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術鑒賞課的開設,進一步促進了大學生的自由和諧發展。
關 鍵 詞:美術鑒賞 高校 素質教育 作用
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美術鑒賞課逐漸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美術鑒賞課在高校的開設,進一步促進了大學生的自由和諧發展,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務。那么,美術鑒賞課對大學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筆者認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為作為“美育”的重要載體之一的美術有輔助道德進步的教育功能。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在社會、家庭,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美術鑒賞課就是學校的教育課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建立在審美的基礎之上,并以美作為追求的價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質養成過程中,美術鑒賞課把中外美術精品直接呈現給廣大學生,使他們產生“直觀”的美感?!皩徝缼в辛钊私夥诺男再|”(黑格爾語),能使人的主體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美是人的道德財富的源泉?!备咝5拿佬g鑒賞課是普通美術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種延續,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這種審美教育是通過鑒賞美術作品的意境、線條、色彩、構圖、肌理、空間及作者創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發展的社會理性轉化為直觀的、生動的感性形式,其中蘊含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內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審美感受、表現能力的同時,心靈得到凈化,道德情操得到升華,從而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動的藝術形象和直觀的構思,給青年學生以啟迪、以感動,從美術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獲得愉悅和滿足,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獲取了很多人文知識,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以美啟真
素質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重點。美術鑒賞課可以使學生以愉快的心理體驗展開想象,現代心理學揭示,興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為復雜繁重的智力活動提供最佳的情緒背景。好的美術作品,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美術鑒賞可以使學生感知、注意、記憶聯想、幻想、創造等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通過作品的鑒賞,可以提高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對各種色彩的象征義和引申義的理解會更加敏銳、協調,可以這樣認為,美術鑒賞具有啟迪智慧的作用。
美術鑒賞的過程是一種視覺思維的過程,也是鑒賞者審美創造的過程。它是鑒賞者通過對藝術家創造的藝術品的感受、想象、體驗、理解和鑒別等一系列視覺思維活動,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從而達到開闊視野、擴大認知領域,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的目的。在美術鑒賞過程中,由于鑒賞者面對的是富于啟發性的典型視覺形象,所以會自然地喚起種種有關的聯想和想象。在聯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過特定藝術形象可以感知和認識更為豐富的內容。中國古代詩論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說,宋代詩人梅堯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覽者會以意”。中國畫的留白處理,正是留給鑒賞者想象的空間,這是鑒賞者對藝術作品再創造的過程。藝術作品不管表現得多么完整、具體,都留有廣大的想象空間,這些空間需要鑒賞者通過聯想和想象去豐富和發展,使鑒賞者形象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美術鑒賞與美術創作一樣,都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因此,鑒賞過程也是培養鑒賞者創造力的過程。
創造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美術鑒賞正適合這種創造心理的培養,尤其在美術鑒賞過程中對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間、節奏等視覺思維的訓練,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空間想象力,開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質包括體質、體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術鑒賞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臘雕塑《擲鐵餅者》就是力量與健美的和諧統一,這表明體質體能的發展過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則、美的規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對《擲鐵餅者》深入分析、鑒賞并進一步了解作品來龍去脈的同時,還能以健康的美感引發學生強健體魄的自覺性。如鑒賞古希臘雕塑《米洛斯的維納斯》時,引導學生圍繞人體美的標準進行討論,通過美術鑒賞課幫助學生認識美的時代性、階級性和多層次性,并轉而欣賞“維納斯”的古典、和諧、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術鑒賞對學生健全心理素質也是至關重要的。美術鑒賞課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進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美心理,使他們對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概念,學會欣賞美、鑒賞美、表現美。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作者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理解,是創作者心靈的表露,所以在美術鑒賞中,廣大學生可以通過藝術作品這一媒介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使自己的心靈得到熏陶、感染、凈化與提升,從而使學生的認知心理、情性心理、社會心理得到和諧發展。此外,美術鑒賞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寬容心理和創造心理等。
總之,美術鑒賞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無一不關聯著素質教育,關聯著學生自由和諧的發展。2004年9月10日,主席發表了關于美育的講話,在講話中他這樣講道:“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促進學生的全面和健康發展?!敝挥羞@樣,我們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造就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并自由和諧發展的優秀人才。
摘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是整個高中課程領域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美術鑒賞過程中,鑒賞者是主體,沒有學生的主體行為,僅靠教師的講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鑒賞活動。
關鍵詞:美術鑒賞、新課程、體驗、多媒體、
美術鑒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藝術現象的活動。可以看出美術鑒賞教學不僅僅是將藝術大師的杰作展示給學生看,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學習讓學生自己具有獨立思考、評價、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鑒賞之后運用已有的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獨立創作。目前美術鑒賞課的現況:
受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過去的教學過多完全忘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只是讓學生記住我們教學規定的作品的理論評價,用固定的美術欣賞方法去欣賞,學生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美術課同其他的應試學科一樣死氣沉沉,沒有想象,沒有創造。有時為了活課堂氣氛,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就大講特講美術方面的細節,如某個畫家的風流韻事,或某幅作品的拍賣價格風暴,或就是他所經歷的人與事,學生聽得倒是頗有味道,一笑而過,待教師再回到正題上時,才發覺已經離題千里。在高中的美術鑒賞課上,光是談畫面講故事是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那美術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美術鑒賞課自然成了高中生的“休息課”了,再次,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媒體眾多的社會里,課本上的圖片知識內容已不再新鮮且缺少生動性,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即使教師企圖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被提問的學生也只是照著書本干巴巴地念上兩句而已。從深層次看,是我們原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的現實情況,本人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做了一些嘗試探索。
一、主持人式美術鑒賞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有很多的教學方法都應大膽嘗試。在一堂美術鑒賞課上,我要講述中國古代的陶器與瓷器。由于很多同學來自農村,家里還保存有陶制的“缸”“甕”我請每個同學講解對這種陶器的特點,如顏色,質地及原料構成。當把每個同學的描述歸納在一起后,恰恰就是課文中對陶器定義的描述。同時,我也借助網絡,整理了很多有關陶器的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同學。
在我與同學們的共同講解下,我和學生們知道了很多從課本上不能了解的東西: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 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
課后,我綜合了學生對這堂課的看法,這些看法對我進行節目主持人式的教學的構思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表示喜歡主持人式的教師,“這樣可以讓課堂變得更為輕松”,“主持人一定不乏幽默感,講起課來肯定有趣,決不會讓人懨懨欲睡”,“這樣的老師更富有魅力,課堂內容也鮮活多彩”,極少數同學則認為那樣課堂可能會失控;學生表示很樂意接受課堂上進行比賽這種教學形式,他們對老師展示的大量圖片也很感興趣。學生普遍認為更多的圖片和課外知識能使他們視野更為寬闊,優秀的課件能使他們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實踐,我發現做一位主持人式的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教師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用啟發、鼓勵的方法,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積極培育競爭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課本,并盡自己所能去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實踐中式鑒賞
在美術鑒賞課中一般比較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探討和理解,教學手段主要是看圖片,然后就是你說我說,手段的單一性不僅令學生感到乏味,教師也覺得疲憊,學過的東西很快忘記,常言道“動口不如動手”,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和可能的嘗試,著重感受、體驗和興
趣培養。教師對活動結果的評價應具有較大的寬容性,比如:在講授完我國民間剪紙時,可要求學生根據所講內容自己折剪,即讓學生動手“剪一剪”,幾分鐘后通過實物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并與眾人分享。這類作業要求在設計時目標明確,作業便于完成,作畫工具簡單,這樣的教學活動效果良好,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被展示出來時,都喜滋滋的,每位同學都有成就感。
三、多媒體網絡式鑒賞
現在的教學基本上都通過多媒體來完成,而美術鑒賞教學更加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不僅教師喜歡上網收集教學資料,現代的學生也喜歡上網,并成為一種現代的學習方法。高中生在小城鎮里也很難見到畫展、雕塑展等。但網絡卻能給學生打開一扇無所不能的窗,不論是畫家、作品、背景、還有各種畫派、畫種等等,應有盡有,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網絡欣賞作業,可以對作品進行鞏固、拓展延伸。在鑒賞外國美術作品時,學生往往對作者和作品的歷史年代以及時代背景一無所知,理解起來十分困難,這時網絡就成了很好的幫手。比如:在教學欣賞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百度等搜索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德拉克羅瓦”,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學生不但體會了《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還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達19世紀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個性和情感的價值,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學生而教,據學情而教,做到每課有反思,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作為學生的美術學習與身心發展的促進者,幫助每位同學成為“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馬克思語),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外國優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態度。
摘要:隨著我國的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在新課標高中美術教學中,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在其中的滲透,并要求教師合理的利用傳統文化,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本文著重探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應用,以供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國傳統文化;應用
美術在世界文化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用畫筆勾勒出美麗的畫卷是人們智慧的體現。美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社會的縮影,它從不同的角度反映社會現狀,使人們的心靈得到凈化。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同時滲入中國傳統文化,使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在美術中的價值,進而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推進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生的美術生涯中[1]。
1背景
(1)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5000年來,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斷發展,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使得我國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形態。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傳統文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現在的年輕人,影像文化伴隨著他們走了一路,尤其是外來的影像文化已經影響了他們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等。許多孩子十分了解肯德基、麥當勞等外來文化,卻對本民族的文化一無所知[2]。如何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迎接外來文化的挑戰,是現今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2)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美術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的載體包括美術,所以在學習美術時是不能脫離文化意境的。在美術教育中勢必要保持本民族獨特的文化。教師在教導學生鑒賞美術時,應當研究如何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如何挖掘和利用各地能體現民族精神的各種美術資源等等。
2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探討
2.1發掘教材,充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高中教師在美術鑒賞教課過程中,需要充分備課,認真發掘教材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在高中美術教材中有的單元主要介紹中國古代的傳統的工藝品,例如陶瓷、玉器、青銅器;有的是介紹中國古代傳統的繪畫藝術,想風景畫,山水畫等等;還有的單元是介紹中國古代的雕塑文化,例如彩陶!因此,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是應當充分的利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術教程,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性。比如,中國古代繪畫的這一章節重點講述的是花鳥畫。花鳥畫是中國獨有的特例的一種繪畫門類,不曾在其他國家出現過[3]。中國花鳥畫在中國有著輝煌的歷史,至今仍受文人雅士的追捧。因此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我國花鳥畫的知識,并充分滲入到美術鑒賞教學中去!2.2創新美術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只有激發興趣,才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才能夠使師生一起探索美術世界的奧秘。以前的美術教學模式太過于單調,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是學生對學習美術感到厭惡。因此,美術教師應當創新美術教學模式,營造歡快、有趣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美術鑒賞課上,教師可以從網上搜索與本堂課有關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然后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在鑒賞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正確的鑒賞方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真正的學會欣賞美術、懂得欣賞美術。2.3加深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美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縮影,因此,教師在課堂教授過程中,應當深入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充分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學好美術??梢酝ㄟ^課后開展美術鑒賞活動。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時,根據不同的課程的內容,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以供學生課后研究,并隨時與學生溝通交流。在設計課題時,課題的內容不僅與美術有關,還要滲入中國傳統文化。確定課題之后,進一步分析題目,將課題分化為若干小問題。在研究過程中,不斷與學生溝通交流,引導學生正確的鑒賞思路[4],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結語
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在這5000年里積淀了無數的優秀文化。美術鑒賞課程起到傳承藝術文化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藝術觀,從而了解當時的政治背景,經濟,宗教等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豐富對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作者:何潔 單位:山東省郯城第一中學
摘要:培養學生的鑒賞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文章主要從多媒體的使用、情境教學的選擇等四個方面,談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幾點心得體會。
關鍵詞:高中學生;美術鑒賞能力;教學策略
美術鑒賞起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工具、語言文字等的研究。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欣賞美、創造美是美術的主要功能和教學宗旨。下面,筆者從情境創設、多媒體使用、轉變觀念以及動手實踐等幾個方面,論述高中美術教學中鑒賞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體驗式學習,鑒賞與動手實踐相結合
體驗與實踐相結合是高中美術教學的主要特點。高中美術教學中,應注重體驗式學習,注重動手實踐,實現二者的完美結合。例如《托物寄情》的教學時,呈現給學生元代王冕的《墨梅》、宋代鄭思肖的《墨蘭圖》、呈現徐渭的《墨葡萄圖》、凡高的《自畫像》《星月夜》……通過對這些字畫的欣賞,體會美術作品與藝術家的人生經歷的關系。呈現給學生《二馬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各匹馬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再與徐悲鴻的《奔馬》、南宋龔開的《駿骨圖》進行比較,體會畫家在馬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再讓學生欣賞《怒吼吧,中國》以及《到前線去》,體會這些作品與前面的作品風格上有什么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思考和討論作者通過什么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這種思想感情的。作品的呈現,將學生帶進名人名作中,融情于這些作品中,真正理解和把握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托物寄情”的表達手法。再讓學生運用“托物寄情”的手法創造性創作一幅作品,實現“學以致用”之目的。中國的古陶瓷的欣賞的教學時,筆者呈現給學生一些器皿,讓學生用“眼”看,用“手”摸,通過“眼觀”“手摸”體會陶瓷的機理以及質感,再組織學生自主品評,讓學生體驗作品的樂趣,提高作品的感悟力。
二、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美術鑒賞的興趣
情境教學一直被教師們所推崇和廣泛使用,情境教學的主要優勢在于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玉石之分———古代玉器》的教學,筆者采用談話法和故事法相融合的方式而導入新課的學習。筆者這樣導入:一塊玉料,如果不經過雕琢,和一塊天然石頭、鵝卵石等沒有多大的區別。再以《完璧歸趙》的故事,簡單介紹“璧”的含義;再以成語“亭亭玉立”“玉石俱焚”“瓊樓玉宇”等成語,說明人們對“玉”的喜愛,再以“化干戈為玉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片忠心在玉壺”“君子比德于玉”的出處以及本義和比喻義的介紹等,了解玉器的豐富的內涵,引入本節課的主題,引發學生對“玉”的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以“你了解玉的哪些故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而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創設輕松愉悅的濃厚氛圍。情境創設,設疑也是主要的方法之一。如《泥土的生命———古代瓷器與玉器》的教學前,直接以問題教學法,就可以把學生帶進課堂的教學中。如說到陶瓷,你聯想到了什么?你了解到陶瓷哪些方面的知識?等,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皇權的象征》的教學時,以問題“你知道紫禁城有多少間房子嗎?”或者以問題“你知道紫禁城的房間為什么是999.5嗎?”如此的問題,誘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為有效課堂的創建打下基礎。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力
高科技的發達、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技術為美術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如《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的教學,筆者利用多媒體呈現《清明上河圖》《黃筌》等,引出“具象藝術”的概念,通過對這些畫面的欣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和感悟具象藝術的特點和作用:視覺的真實性、客觀性;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藝術的情境性,也稱為敘事性。再如《走進意象藝術》教學,呈現幾幅作品,從作品的欣賞中,體會“意象”的含義,體會“意象”和“實象”的區別,從而感悟“意象藝術”與“實象藝術”的區別,呈現一幅意象藝術作品,體會其“怪異性”,進而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意象作品具有形象怪異性?用多媒體呈現更多的意象作品,如挪威的《吶喊》、凡高的《耀眼的炫月》、“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等作品,讓學生在欣賞的基礎上,歸納和總結“意象藝術”的特點。多媒體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利于為學生呈現大量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生美術鑒賞的興趣,提高美術鑒賞力。
四、轉變陳舊觀念,改進教學方式
與學生交流時,85%以上的學生認為:我又不考藝術學院,學不學美術意義不大,美術的學習是美術考生的事,學習美術浪費時間和精力,這種看法在農村高中更為突出。學生的這些想法和觀點,除了應試教育使然以外,關鍵還在于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對學生是否有吸引力,美術課堂對學生是否具有誘惑力。其次,教師應轉變學生的思想觀點,如認為藝體班的學生都是文化課不好,考重點大學沒有希望而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只要選擇美術、體育、音樂等,借助于這個階梯等進入北京藝術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大門。他們只是對美術的愛好、對藝術的渴求,例如凡高、齊白石等不僅是藝術家,也是詩人、作家,他們在藝術天地獨樹一幟,在文學天地也居一席之地。再者,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方法的趣味性、吸引力。如問題教學、探究教學、合作學習、開展欣賞鑒賞活動等,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動起來。美術鑒賞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轉變對美術的認識,并創新教學,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態勢,“變則通”、“活則靈”,注重美術教學的方法的探討,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美術教學的美育功能才能綻放在美術課堂,彰顯美術的魅力。
作者:孟慧慧 單位:江蘇省新沂市棋盤中學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推廣使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受到極大的影響,其教學方法與模式不斷創新,從而推動教學效果得以有效改善。然而,在美術鑒賞課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教學問題亟待解決,該文對此展開探究,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優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問題;對策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培養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課程,并且能健全學生的人格。以往的教學以教師的知識灌輸為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得到提升。隨著新課改的推行,上述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教學弊端。文章主要闡述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需要完善的部分,以期為相關教育者提供參考。
一、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其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依然存在一些教學弊端,如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學生興趣較低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還需要不斷優化,真正從學生層面出發,改善當前比較落后的教學思想,實現教學的新突破,繼而開展完善的教學活動,以促進高中美術教學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增強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優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有效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并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能夠從繁重的課業中解脫出來?,F階段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這在某種程度上為美術鑒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特別是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促使教學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繼而推動美術教學趨于多元化。如,《親和火與土》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青花瓷。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音樂,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如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美術鑒賞的樂趣。歌詞中的詩意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從文學的角度欣賞作品。美術鑒賞課程教學對教師的整體素質也有著極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還需要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美術鑒賞的有趣與生動,這樣自然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
2.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教師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美術鑒賞課程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從多個層面幫助學生獲取良好的鑒賞效果,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良好的助力,所以,創新教學方法能夠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如,《神秘的儺面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電影幫助學生理解欣賞內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變相怪杰》,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影中的精彩片段,這樣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推動美術課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但是不宜過深。在新課的講解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亮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審美意識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于高中美術教學。要想在美術課程中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必須篩選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尤其是美術作品的選擇上,最好是以學生為視角,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如,在作品《沉思》的欣賞過程中,教師需要從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著手,引導學生感受雕塑的美,通過聯想與想象教學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從多個層面對雕像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重點闡述其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通過自然、有效的引導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激發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程的興趣。
三、結語
總體來說,新課改背景下的美術鑒賞教學尚存在發展的弊端,這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難以得到提升,并且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所以,相關教育者必須對當前存在的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改進措施,以提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果。
作者:鄒琴 單位:江蘇常州市北郊高級中學
摘要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進步,為了實現素質教育,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很多高中學生的視野都比較狹窄,部分高中教師的教育觀念也相對落后,因此,很多高中生都沒有認識到美術鑒賞課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美術教學工作者們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
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
一、美術鑒賞課需要發揮素質教育的導向作用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目標就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高效的素質教育,這就讓美術鑒賞教學有了全新的意義,同時也讓高中生的藝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起來,因為這為他們提供了更加寬廣的成長平臺。在美術鑒賞課的開展過程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藝術特長,并培養一定的興趣愛好。從這個角度來講,美術課程應當發揮學生興趣愛好的主導作用,也就是充分運用學生的表現欲望,讓他們主動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美術教師們需要逐步引導學生表達自我,并對日常生活中的藝術與美進行充分觀察和體會,再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來讓理解更加深刻。
二、美術鑒賞課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走進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在教學領域,教師也應當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美術鑒賞教學。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是一項具有藝術性的工作,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與創造能力,并就具體的藝術作品發表自己的看法。美術鑒賞并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即興發揮,因此,教師可以對高中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他們找到學習知識的捷徑,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將大有裨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最終達到了美術鑒賞課程的目的。在運用網絡實施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積極融入網絡之中,與學生進行充分的網上交流,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指導,讓美術鑒賞變得更高效。除此之外,在運用網絡的過程中,學生的計算機運用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計算機來設計出屬于自己的美術作品,讓自己的靈感與想法得到表達,設計完成之后,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作品評選活動,選出藝術性高的作品,然后讓全體學生觀摩和學習。
三、美術鑒賞課需要尋找到自身的特色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需要探尋美術教學的特色,并且要把這種特色充分發揮出來,建立起具備個性化特點的美術教學課程。這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需要教師進行鉆研和分析探討,從而形成個性化的美術鑒賞教學,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幫助。當美術鑒賞課程變得更加個性化后,美術課程能夠有效促進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讓學生的校園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而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充滿生機與活力,就能夠為審美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素材。因此,新課程改革下的特色美術鑒賞課程必不可少。
四、美術鑒賞課需要運用創新型作業
在學科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但要重視課堂上的教學,也需要重視課堂之下的教學,也就是作業的布置。作業對于學生們的成長而言意義非凡,這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最為有效的手段,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理解作業的用處,并且思考如何讓作業變得更加科學合理,這就需要對作業進行創新。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美術作品的藝術范疇進行討論,可以探究手套、書包甚至是一張紙是否屬于美術作品,為了讓學生的探討更加深入,理解更加深刻,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產品會的場景,然后讓學生融入其中,進行相關的角色扮演。為此,教師應當對全體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在每一個小組之中選出一名代表作為美術作品的設計人員,然后讓其余的學生作為會的參與人員,設計人員的目標就是把作品的設計思路和特點告知參與人員,不但包括作品的造型,也包括顏色和功能,等等,在這個介紹過程中,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而且他們能夠對所要表達的要點進行詳細思考,從而深入理解每一件藝術作品的內涵。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需要讓學生做好相關的準備活動,這包括介紹語言的有效組織和要點的充分思考,要盡可能用精練的語言來進行相關表達。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介紹美術作品的時候,應當充分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觀點,并對主題進行充分思考和討論,這樣一來,他們就在無形之中提升了自身的臨場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審美情趣。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下,教師們需要充分發揮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主導作用,并對美術鑒賞課程實行整體化思考和改革,同時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來改善教學質量,為提升高中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個人素質而不斷努力。
作者:董嘯岑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田家炳中學
【摘要】
高職院校藝術教育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須不斷改革,有所創新,大量實踐證明,美術鑒賞課對提高高職藝術教育水平大有裨益。本文從知識積累、藝術修養、審美價值觀和商業素養幾方面分析了美術鑒賞課的作用。
【關鍵詞】
美術鑒賞課;高職藝術教育;審美能力
藝術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涉及諸多領域,除了天賦,人文知識積累、創新思維、審美意識、鑒賞能力等因素也極為重要,對提高藝術水平有著很大幫助。高職院校藝術教育重在培養實用型人才,藝術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同時還要加強對藝術設計實踐性、商業元素等方面的考慮和學習。美術鑒賞課作為人文藝術類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門,綜合性也非常強,對提高高職藝術教育水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開拓眼界,增加人文知識積累
藝術是美學、哲學、文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綜合反映,與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等也有著緊密聯系。所以對于高職院校藝術專業而言,學生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積累,有深厚的文化積淀,才能對藝術有更深的理解,不斷提高自身藝術修養。而且藝術設計還涉及到設計學、廣告學等領域,對學生的知識儲備要求更高。縱觀古今中外各個藝術家,無一不是眼界開闊,學識淵博。美術屬于藝術范疇,包括繪畫、建筑、雕塑等多種形式。所謂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術作品便是如此,經典美術作品既能記錄生活、反映生活,又能作為創作者托物言志的工具。通過美術鑒賞課,欣賞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見識,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高人文素質。每件作品都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創作的,記錄著那個時代,所以往往可以從美術作品中發現歷史,探索歷史遺跡。比如《清明上河圖》,幾乎將整個北宋的社會生活和風氣囊括其中,直至今日,研究北宋的服飾、建筑、歷史、技術都離不開此作品。再比如《蒙娜麗莎》,在鑒賞之前,應當對文藝復興時代和達芬奇有足夠的了解,所以說美術鑒賞有利于學生增長人文知識,為藝術專業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重視創新,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和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不同,它沒有固定的公式,沒有統一的答案,學習者的思維意識、生長環境不同,對藝術的理解也不同。從這點來看,藝術其實是一種多元文化,提倡從多個角度分析,而不應落于窠臼。在當前社會,學生更應如此,認識到事物具有相對性,具有多元性,敢于突破常規思維束縛,從新的角度予以新的解讀。美術鑒賞課程亦然,很多作品在創作之初并不受歡迎,比如梵高,生前生活極為落魄,作品無人欣賞,可如今其作品單價高達百萬千萬。這說明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和思考方式是不同的,通過美術鑒賞,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其創新能力,如此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藝術修養是個很廣的范圍,是創作能力、精神境界、性格情操等的集成物。美術獎賞要求感覺、感情、認知多方面的統一,起到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作用。比如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借古喻今,以愚公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鼓舞全國人民團結,共同對付日本侵略。雖然采用的是古代題材,卻賦予了新的意義,在鑒賞時,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而米開朗琪羅的經典作品《大衛》,表面上看只是一個雕塑,其中卻蘊含著無限情感。通過鑒賞,可使學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升華,道德情操得意陶冶,藝術修養得以提高。
三、鍛煉審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藝術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必須經過對大量藝術作品的鑒賞,培養自身的審美意識,找出屬于自己的審美方法。同時,還要遵循一定的審美標準。優秀的美術作品有些是內涵豐富,反映了當時社會,有些則是藝術技巧水平較高。對藝術專業的學生而言,觀察美術作品的立意、風格、構思、布局等是基本能力,如《蒙娜麗莎》的空氣透視法。在此基礎上,方能進一步理解作品深意,隨著審美能力的提高,自然對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四、加強實踐,提高現代商業素養
僅僅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崇高的信仰還不夠,尚需經過實踐生活的磨煉,能夠經得起人們的評價,歷經千錘百煉,才能創作出高水平的作品。高職院校本就以培養實踐型人才為主,藝術專業將來也要應用于實際中去。當前的美術鑒賞課為學生創作提供了很多靈感和幫助,對其實踐有著重大指導意義。而且在鑒賞中也能了解到現在社會對藝術美學的實際需求,如此學生才能把握消費者的心理,設計出有價值的藝術作品。
五、結語
藝術和科學、商業并不完全對立,在當前社會,我們應該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正是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美術鑒賞課程不僅僅是對作品的欣賞,也是對學生藝術修養的鍛煉,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對藝術專業教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作者:任文寬 單位: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縱觀所有高中美術教學情況,高中美術課程普遍存在形同虛設的情況。其原因是教師尚未對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形成足夠的認識,進而導致學生對美術教學形成了錯誤的認識,這對實現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目標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尤其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學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如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高中美術教學發揮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當前高中教育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創設情景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具備鑒賞能力也是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基礎能力之一。目前,高中美術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課程形同虛設,即使有小部分高中院校開展了美術課程,但效果不佳,主要是因為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難以把握教學的重點,對教學內容側重點掌控不到位,使得美術教學無法對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新形勢下通過融入情景教學法提高學生美術鑒賞教學水平,需要教師掌握創設情景的技巧。以高中美術湘教版教材為例,教材對教學內容的編排從基礎部分開始,首先使學生可以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然后是講美術的禮儀和教化,最后列舉出高中美術課的鑒賞系列。以第一課時中的“我們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為例,本課時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審美的觀念,并對審美形成一定的規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學的重點則是促使學生真正理解美的觀念和形式法則是怎樣產生的,以及美術作品的基本內涵?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美,并產生美的感受。某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的時候,提前準備了一些教學輔助道具,如一枝花、一個花瓶,也讓學生準備了一些自認為很美的事物?;ㄊ谴蠖鄶祵W生的選擇,這也說明了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意識。在美術鑒賞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播放了一段有關自然美的短視頻,視頻中呈現出來的內容是一朵花盛開、一只蝴蝶化繭成蝶的過程,以及一只蝴蝶停留在一朵花上的畫面。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我們發現,學生全部投入到教學情景中,學生眼睛中呈現出來的是對大自然的感嘆和欣賞。在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融入欣賞美的情景,適當應用教學輔助道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利用畫面、聲音的方式對學生形成直面沖擊,促使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感受,逐步使學生融入教學情景中,為展開后續美術鑒賞教學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融入情景
融入情景的前提是創造情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特征,創設符合教學主題,且具備趣味性和沖擊性的情景,才能促使學生真正融入情景中,從而實現促使學生融入情景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目的。以高中美術湘教版第一課時中的“我們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的教學內容為例,在正式開始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利用教學輔助道具和短視頻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情景,且通過觀察學生的狀態,發現學生基本全部融入設定情景中。這個時候,教師開展了正式的美術鑒賞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從短視頻中得出結論,對美形成基本的定義。從一開始的教學輔助道具中,學生對美的感受處于初級階段,僅僅以直觀的感受認知美,而視頻內容則是對美的內涵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通過融入情景,與大自然仿佛處于同一境地的感受。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美就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和漂亮的花兒,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美就是蝴蝶破繭而出的瞬間,以及花朵綻放的瞬間。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融入情景活動,與情景進行了心靈的感受,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導致在認知美和鑒賞美中出現了偏差,這就是學生融入情景的魅力。學生真正融入美術課堂鑒賞教學中,為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評價情景
傳統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堂局面比較混亂,課堂教學中沿用其他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以教師講解美術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參與討論為輔。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目標難以達成。素質教育背景下將情景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創設情景、融入情景以及評價情景,評價情景主要是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分析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并積極做出調整,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奠基。在高中美術湘教版第一課時中的“我們怎樣用自己的眼睛”的教學內容教學的時候,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即學生對短視頻的認知和感受,發現學生對美的感受不同,鑒賞水平也處于不同的層次。學生通過短視頻對美的感受產生了誤差,有的學生僅僅觀察到表面的美,如彩斑斕的蝴蝶和漂亮的花兒,而有的學生則可以觀察到生命蘊藏的力量美和內在美,如蝴蝶破繭而出和花朵綻放的美。在學生鑒賞結束之后,教師針對學生對美的感受和認知做出了評價,并深層次挖掘出了美,對學生形成美的意識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教師詳細講解美的內涵之后,要求學生通過討論的形式對美的含義進行拓展和延伸,這是一個學生評價情景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陸玲 單位:江蘇建湖縣第一中學
一、以教材為依托,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以教材為依托,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優化、創新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到美術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思維和想象力發展的過程中獲得情感上的共鳴。第一,從教材出發。如,在學習《服裝色彩設計》一課時,教師可設置如下情境:讓幾位學生穿上色彩鮮艷的服裝擔當時裝秀的模特并在同學面前走臺。這樣不僅為學生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氣氛,而且讓學生在色彩的強烈沖擊下獲得與眾不同的視覺享受和情感體驗。第二,從生活出發。如,在講解色彩的情感時,教師可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元素,將綠色和生活中一系列事物(如交通指示燈中的綠燈、生命之樹常青、陸軍軍服的顏色多以綠色為主色等)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一步感受綠色所蘊含的情感和所象征的意義——生命、和平、保護等。第三,從故事出發。如,在鑒賞抽象畫時,教師可給學生講個小故事:某教師讓學生回家畫一幅名為《山羊吃草》的抽象畫,有位學生沒來得及畫便交了一張白紙,教師問及原因,他這樣說:“山羊吃草,草被吃光后,山羊也離開了。”學生聽完后哄堂大笑,這樣既營造了愉悅的課堂氣氛,又為后續的專業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
教師要積極革新教學模式,在美術鑒賞教學中不斷融入豐富的文化元素,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在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各國美術作品中積淀的文化底蘊。第一,在情境中融入趣味性教學元素。如,教師可利用朗朗上口的謎語或口訣創設鑒賞情境,不動聲色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將游戲、小品、相聲等娛樂活動合理地插入鑒賞教學,使整個教學活動更具生命力和靈動性。第二,在課堂內外有效實施情境教學。如,教師可在課內舉辦美術知識競賽、角色扮演、小型辯論會等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其應具備的美術鑒賞知識;也可在課外設置美術館參觀考察、專題研究和小論文撰寫、書法作品收集冊制作等教學情境,一方面讓學生深入挖掘隱藏在社會生活中的美術資源并使其為課堂教學所用,另一方面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領悟美術和生活的緊密聯系,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第三,在情境教學中實現多學科的交叉性。如,教師可利用音樂創設鑒賞情境,讓學生于或柔美或鏗鏘的音樂中感知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意境。再如,在鑒賞《擲鐵餅者》時,教師可簡單創設與體育競賽有關的情境,將美術和體育完美地結合起來。
三、提升專業素養,全方位轉換和調控教學情境
在高中階段,實施美術鑒賞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相當專業的美術作品分析和鑒賞能力,而是為了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常葆激情。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求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利用自身的親和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在美術鑒賞中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愛護,從而促使學生對教師及其任教學科產生喜愛之心,并主動參與到美術鑒賞學習中。第一,在初步創設鑒賞情境時,教師事先要考慮到學生在美術鑒賞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自身的導向性作用,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認知結構領悟新的認知框架。學生往往因為教師的一句簡單提醒或點撥,就能夠“撥開云霧見青天”,茅塞頓開,并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獲得的學習效果比教師直接告知結果要好得多。第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發現課前設置的鑒賞情境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進程,就應該果斷結束該情境,及時轉換成適宜的情境。教學情境和教學進程越貼合,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就越高。第三,課后,教師要反復琢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要多用情境教學法將抽象的專業知識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
四、結語
除此之外,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多參加校內外組織的美術教研活動,要多向有經驗的美術教師虛心學習,在美術教學中不斷地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多角度換位思考;教師要系統地提取、整合和反思情境,創設形式靈動新穎、內容生動多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找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并在長期的學習中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取得長足的進步。
作者:袁以鳳 單位:江蘇省泗洪中學
一、情境教學法概述
1、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課題的內容來描繪情境,通過創設形象突出的圖片、文字等形式,再借助音樂藝術的感染力,使得課文上所表達的內容能夠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使得學生能夠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教師與學生在這種情境交互中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情景教學對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智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情景或者案例作為載體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的探究性學習,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重要性
情景教學模式中體驗式教學是其重要的特征,體驗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在當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感知和體會能力都比較差,教師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的內容枯燥,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美術作品缺乏現實生活中的體驗,美術鑒賞作品來源于生活,只有當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生活,發現并留意生活中的美,才能對所經歷的事物有所反思,才會對課堂中的美術作品的成功之處感同身受。而情景教學的一大重要特點就是突出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在設定的氛圍中去體驗課文中的內容,真切的去感受美術作品的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美術鑒賞教學效果。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分的強調教學方式創新,片面追求教學模式的多元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中教學觀念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認為教學活動是應該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應該發揮一個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職能,到那時,很多教師在貫徹和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很大偏差,過分的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且為了強化學生的主體性而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方式創新,不斷的運用表演和游戲等情境來構建課堂,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但是,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但是卻忽略了課堂的有效發揮,過多的把學生的學習時間放置在課堂活動上,學生的美術知識得不到有效的掌握,不利于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
2、過于強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因為新課程改革過分的強調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且要求開展賞識性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中的熱情和自信心,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對這一理念產生了錯誤的理解,過分的強調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只是進行簡單的講解后就將大量的課堂時間給了學生自己,這樣雖然給學生預留了大量的空余時間進行學習,但是過分的強調自主學習,雖然使得學生表面上獲得了學習探究的機會,但是實際上在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理想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方向出現偏差,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3、情境教學法過于僵化
隨著情境教學法的引入,高中美術教學越來越重視情境的引入以及分組教學,在這種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很多學校都開始進行小組討論學習活動,但卻沒有對討論的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致使討論主題出現偏頗,不但嚴重脫離了學生學習的需求,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完全沒有價值的討論話題,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課堂深層內容的挖掘,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團結協作意識的培養,小組合作的情境教學模式逐漸的呈現出片段化,情境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了嚴重影響。此外,教師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也是制約情境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障礙,很多教師仍然停留在“灌輸式”的教學觀念里,為了追求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教師對情境教學的實施并不積極,美術教學課堂仍然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同時,一些教師對情境教學的內容設置缺少科學的把握,不能有效的進行情境的設置,導致高中美術情境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三、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1、充分運用生活中的景色來創設教學情景
美術作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都有美的事物,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景教學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真實的自然現象和美術進行聯系,在情景創設中,教師可以從實際的生活角度出發,一方面要讓學生能夠明白美術鑒賞課堂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從生活相關的知識入手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進而解決實際的問題。相關的研究表明,只有將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美術鑒賞教學才能發揮其強大的生命力,積極激發學生的美術鑒賞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引導學生用審美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幫助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美術知識、提升藝術素養、掌握藝術規律。
2、提高自身藝術修養、促進課堂多元感受
美術鑒賞教學是指對美術作品的鑒別和欣賞,學生在進行美術鑒賞學習時,總是會不知不覺的對自身的生活經驗、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及審美觀念和審美標準等產生影響,對美術作品產生自身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同時,學生還會根據美術作品進行聯想和想象,形成屬于自己的審美評價。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充實自身的藝術學科相關知識,不斷學習和更新美術鑒賞知識,提高美術鑒賞教學能力,促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課堂效果的多元呈現。眾所周知,藝術語言都是相通的,如詩歌與美術、音樂與美術、舞蹈與美術、書法與美術、地域文化與美術等等,這些藝術形態所呈現出來的面貌都要遵循相應的藝術法則,如變化與統一、節奏與韻律等等,這些藝術形式在審美上的追求都有共同的地方。因此,教師除了要熟練本專業上的知識以外,還得加強相關學科的審美素養,有了這樣的豐富積淀,鑒賞課堂才顯得更為豐富、多元、厚重。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獲取真切的美術鑒賞體驗
為了提高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效果,就必須結合綜合的實踐活動,通過學生自身親自的體驗學習,讓學生自主參與,在開發和研究美術鑒賞活動過程中完成對美術作品的鑒賞體驗。通過實踐活動,學生更加愿意融入生活,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通過親身的體驗式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的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形成自己對生活和對美術作品的實踐經驗。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可以讓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例如可以參加學校或者社會組織的美術活動和文藝演出,參加各種各樣的美術比賽,也可以讓學生參加家居裝飾比賽,參加民俗活動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美術鑒賞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獲得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四、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當前社會對學生綜合素養的要求不斷攀升,實施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課堂恰好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的主陣地,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合理有效地運用情景教學方法,促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從而真正實現美術鑒賞教學的最初愿望以及課堂有效教學的全面提升。
作者:林志勇 單位:福建省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專業
1.利用多媒體技術可有效增加課堂信息容量,滿足教學需要
藝術鑒賞離不開必要的理論知識。因此學生理論知識的積累、理解、運用、發展等,會促進鑒賞教育的有效進行。而在現行美術鑒賞教材中,鑒賞模塊既包含傳統的優秀美術作品也包含具有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近現代中外名家的美術作品及實用性美術作品。與作品相關,包括作品的深邃內涵、作品外部諸種關系以及美術相關知識與理論內容,時空跨越古今中外,浩如煙海,單靠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的講解是無法滿足學生學習及拓展需要的。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信息鏈接功能,為學生拓展學習資源,滿足學習需求。在美術鑒賞課堂中,引入與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大量資源中的相關美術作品及其相關圖片、影像等,既能有效滿足鑒賞者與美術作品之間審美關系的發生與建立,也便于教學重點的真正落地實施——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所在與魅力所在,領悟美術作品從個別到一般的象征意義。
2.利用多媒體技術有效營造美術鑒賞的課堂情境氛圍與視覺環境
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對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同樣重要。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集成優勢,能極為容易地引起學生對相關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因素的共鳴,并兼具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學習《戰爭與和平》一課時,以多幅戰爭主題圖片及相關視頻或新聞截圖呈現,在給學生帶來戰爭殘酷性認識的同時,也會帶給學生更多的“和平可貴”的反思。在這樣的情感共鳴作鋪墊與心理氛圍下,再引領學生鑒賞相關作品,理解其深刻內涵就容易多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美術作品的全圖展示或者局部放大等功能,可為美術鑒賞課堂營造理想的視覺環境,如囿于教材印刷質量等多因素影響,張萱《搗練圖》中小女孩鉆到絹下向上翻看的頑皮情態這一細節就很難看清楚并為學生感受到,而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局部放大,就會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3.利用多媒體技術以音樂輔助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以音樂輔助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是有幫助的。與認知相關,有些學生對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畫派的一些美術作品頗不以為然,以故弄玄虛、不知所以然為其當然評價,自然也就不愿對其進行過多的學習與研究。事實上,仔細研究抽象派一些著名畫家的作品,還是有很多借鑒意義的。例如,在學習第一單元的《圖像與眼睛》一課時,我先以多媒體技術展示了彼埃?蒙德里安的代表性油畫作品《百老匯的爵士樂》。由于學生初次接觸該類作品并由于作品視覺形象的含糊性與主題內容的隱晦性,學生自然會產生不知所云、無法理解與心理抗拒之情。在這種可預見的情況下,根據教學預案,我隨即插播、引導學生欣賞了兩段爵士音樂,并簡要介紹了爵士音樂的歷史來源與節奏特點——切分節奏;進而再介紹畫家創作該畫時的時代背景與創作意圖,以此音樂通感輔助學生理解畫作中的水平與垂直線條交錯、點面結合與色彩對比所表達的意象,就會相對容易。
4結語
總之,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輔助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會使鑒賞教學更加富有交流性、研究性、聯想性,在優化教學效果、推動鑒賞教學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同時,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達成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萬江榮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城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