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0 04:42: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藝術類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近幾年,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問題應“藝考熱”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如何緩解藝術生就業問題迫在眉睫。文章基于對藝術生就業困境的分析,以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為案例,從社會、政府、畢業生等角度,探討拓展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新出路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藝術類畢業生 就業困境 綜合實踐教學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
藝術類畢業生供需矛盾日益加劇。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727萬人,比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還增加了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藝術類招生人數從1998年到2010年的十幾年間,由4.1萬人增至46.3萬人,增長超過10倍,是所有學科大類里增速最快的。而這十余年間,與藝術學科對口的崗位補充人數卻不足100萬人,即年均補充人數不足10萬人,伴隨大學擴招而凸顯的就業難問題引發社會普遍關注。特別是特色鮮明的藝術類畢業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個性群體,在就業中受學校、單位、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藝術類畢業生的職業期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差距。在瞬息萬變且競爭日益嚴峻的社會市場體系之下,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苛刻嚴格,致使很多藝術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就不得不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從而在早期的教育階段就選擇以專業技能知識為主攻方向的藝術類院校,而藝術類院校對學生提供的教育內容與課程安排則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以應對將來嚴峻的就業形勢,以藝術教育為培養方向的相關院校同樣面臨這種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藝術類高校的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編排依舊停留在早期的教育模式上,所教授的課程還是以一些傳統的內容為主,這種完全與社會脫節的教育模式與內容雖以藝術技能為教學宗旨,但是陳舊的教育理念卻讓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變的古板狹隘。這些問題所導致的直接后果便是相關院校所教導出的學生雖有一技之長,但是由于所學知識過于老化而導致其就業依舊面臨困難。
這種與社會發展、經濟建設需求相違背的教學方式已經出現嚴重問題。因此,藝術類高校應該充分考慮未來社會的適應性,深化教學改革,針對市場需求,制定以市場為導向的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困境的對策分析
調整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思路,拓展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范圍。面對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藝術類畢業生要積極轉變就業觀念,擺脫地域局限,調整心態,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職業定位,將就業目標首先選擇在二、三線城市以及基層單位,以便尋求較大的發展空間。在自我定位方面,首先,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實力的高低,對自己做出合理的定位。其次,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在社會上的供求狀態,并對自己的就業方向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保證不會被應聘大軍淹沒。再次,在實際的就業選擇時可以適當降低標準,這樣不但可以讓自己在從業環境中體現出一定的個人價值,還能保證不會在短時間內被從業壓力擊垮,只要在短時間內安定下來,韜光養晦,積累經驗,在今后的工作發展中就一定會有再次提高的機遇。
把握國家出臺的利好政策,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條件。高校應該大力開展相關的職業規劃課程,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指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藝術類畢業生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他們在就業方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梢苑e極舉辦就業論壇、畢業設計大賽等活動,開設專門的就業教育課程,加強與校外企業的合作,讓學生形成科學的認識,切實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實踐經驗。此外,要鼓勵大學生靈活選擇就業渠道,80、90后藝術類畢業生有著鮮明的個性,對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更傾向于靈活就業,藝術類畢業生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公司,也可以開設培訓班,實現靈活就業,在這一方面,學校要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勵。
加快高校課程調整步伐,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及需求變化,對原有的課程進行優化整合,科學地制定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環節的比例關系,藝術教育要充分考慮專業的延伸和發展,要將就業作為十分關鍵的因素,課程設置應與市場需求保持一致性,及時整合和調整課程設置及專業結構。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與普通高中畢業學生相比,藝術類高校學生在文化水平方面不占優勢,高校要時刻以市場為導向,重視提高文化課程的教育力度,優化學生的知識構成,滿足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讓學生不僅博采眾長,而且能夠形成自己的優勢科目,進而為社會輸送高技能和基礎扎實的藝術類人才。藝術類學生不僅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應廣泛學習選修課和實踐課,為學生學習第二專業和第三專業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和支持學生出國深造,為學生參加策展師資格證書、設計師證以及教師資格證等正規培訓創造機會,增加學生的就業渠道,擴大就業范圍。同時,學校要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加快實現“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是集學者與管理者、教師與行業專家、藝術與技術于一體的新型教師,他們對行業動態及行業標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能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學生,能為學生就業提供有效的引導。高等藝術院校要培養合格的藝術人才,就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教育和科研的有機結合,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加強各方合作,為藝考熱降溫,使之逐漸回歸理性,把好藝術類大學生的入口關,從源頭上控制藝術類學生人數。高校要以科研促進教學,加強與相關產業的合作。學校方面應加強與企業合作,為畢業生創造頂崗實習的機會,讓畢業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技能,積累經驗,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同時,學校要大力挖掘就業機會,開拓就業渠道,為學生順利就業創造機會。
破解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實踐探索
近幾年,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在深入研究自身教學特點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嘗試,逐漸探索出了一套符合現代藝術專業特點及民族地區發展需求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這種新的體系對加強學院與民族地區的橫向聯系,增進學生的民族情感,擴大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課程體系的研究方法可概括為“三個結合、五個階段”:三個結合是指民族地區的實踐考察與課堂學習相結合、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相結合、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創新相結合。五個階段包括前期準備、實際考察、創新實踐、成果展示、媒體推廣與合作。其研究結構以學生為創作主體、從調研到創作再到媒體推廣的漸進式教學模式,理論研究和多維度作品展示的教學成果總結、逐漸形成一個基于推動民族地區創意設計發展為出發點,通過實踐項目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多維度、漸進式、全方位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使理論研究、實踐創作和社會活動三者之間形成良性的循環互動關系。
該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之處在于它打破了傳統實踐教學獨立存在局面,綜合了民族地區的田野調查、實踐創作、畫展匯報、科研課題、媒體跟蹤等全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逐步推進的實踐教學新模式。由于該項目是一個完整的設計師及未來的設計師團隊深入到民族地區,對推動民族地區設計產業的發展,增進學生的民族情感,加強內地與民族地區的信息交流具有積極的意義。讓學生通過對實際項目從談判、制作、跟蹤的全套流程的親身參與中體驗專業的工作狀態,通過媒體的跟蹤報道,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更能讓學生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社會參與意識。
構建藝術專業綜合實踐教學體系需遵循獨立性與整體性相結合、綜合性與科學性并重,循序漸進、分層次逐步推進的發展原則。這一實踐教學體系是在傳統藝術實踐教學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的特殊需求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是課堂理論學習與創作實踐相結合的最佳途徑,是快速而科學地幫助學生建立起職業規劃,完成職前培訓的一套系統課程體系,對深化藝術類畢業生課堂理論知識,完善畢業生的知識儲備結構,提高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畢業生通過完整地參與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訓練,基本上在畢業以前就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工作能力和經驗,無需再另花時間和學費參加社會上的職前培訓,用人單位和機構可以通過畢業匯報展以及學生在網絡上的個人網站空間的作品展示來選拔人才。
內地市場的藝術專業人才需求已逐漸呈現出供大于求的現象,而少數民族地區的藝術專業人才輸送依舊匱乏,在未來的幾年,邊疆、民族地區文化藝術事業將蓬勃發展,民族類高校作為主要的人才培養基地,應加強內地與邊疆、民族地區的溝通,為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開辟新的渠道,為藝術類學生的自主創業提供新的機遇。
“藝考熱”會遵循拋物線式的演變規律,從興起到結束經歷發軔、升溫、鼎盛、本色以及理性等一系列發展演變的過程。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難題將會得到有效控制和解決。藝術專業畢業生在經歷了就業低谷以后,必將迎來新的春天,在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和大繁榮的歷史背景下,藝術類畢業生也將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責編/王坤娜
[摘要]目前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畢業生就業的問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沖擊,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與持續就業所需的能力逐年提高,其必須具備核心就業能力,才能夠滿足新經濟形勢下人力資源的要求。
[關鍵詞]就業狀況;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特點
1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
隨著高校不斷的擴招,藝術類高校及藝術類的招生也在不斷的升溫。許多高校本著向綜合型大學發展的發展思路紛紛開辦藝術專業,藝術類考生每年的報考比例也在不斷的攀升。以山東省為例,2011年全省報名參加藝考的共87574人,但是據統計,山東省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率不足50%,不僅遠低于一些基礎學科的就業率,甚至低于師范類學生50%的就業率。一些藝術類名校,例如廣州美術學院的就業率在廣東省高教廳公布的數據中已連續兩年排名倒數第三,河北省的藝術類畢業生的一次性協議就業率也僅在27%~35%。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社會問題,多年來藝術類學生的就業率也低于同期全國其他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藝術類畢業生作為高校畢業生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就業面相對狹窄,每年不斷攀升的畢業生人數使市場供大于求,這些都加大了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難度。高校必須從創新就業指導工作思路、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拓展就業渠道等多種方式齊入手,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就業指導服務質量。
2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點
一是高等教育的不斷擴招,生源卻逐年下降,我省的許多高校紛紛開辦藝術專業以吸收更多的生源,許多學生和家長希望通過藝考完成孩子的大學夢,沒有經過系統的調研及對就業市場的前景分析,專業選擇存在盲目性。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在擴招的大趨勢下生源本身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畢業生質量有所下降,加之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飽和,就業壓力增大。前幾年開始的藝術類招生熱所帶來的就業壓力已經開始顯現,而這種情況還將持續三到五年時間。
二是藝術類的教育體制和培養機制與人力市場需求脫軌。目前,藝術類高等教育的教育體制僵化、專業結構失衡等問題普遍存在,個別學校只追求招生數量和綜合型大學的專業數量,忽視對教學體制的研究和對市場的考察。個別高校只重視理論知識教育卻輕視能力培養,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學校與企業等用人單位的需求脫節,難以適應多元化的人力資源市場要求。直接導致企業有效上崗率低,用人成本的增加,企業不愿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用于對畢業生的再教育、再培訓,這也是導致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三是勞動力市場對藝術類人才需求量逐年縮小。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是與文化產業相關的行業,大部分畢業生會選擇與專業相關的企業求職。目前,河北省共有文化產業單位1.1萬余個,但是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也高達70多萬人,占全省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為2%左右。以河北日報集團、河北旅游集團為代表的文化企業集團,雖然實力雄厚,但是一些大型的文化產業集團也面臨著改革和精簡機構的局面。一方面用人單位需求量逐年縮水,另一方面藝術類人才不斷地增長,使得勞動力市場出現供遠遠大于求的尷尬局面,使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的就業渠道更為狹窄,就業困難。
3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特點
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社會中出現部分大學畢業生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失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惑。更有一部分同學仍然有較強的“等、靠”的依賴心態,指望家長給安排工作,害怕參與市場競爭。大學畢業生對求職擇業期望值過高,對工作的地域、職位、待遇等均有較高的要求。擇業目標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存在落差,在選擇就業崗位時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為了進入心儀單位工作,不少大學生選擇觀望等待。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既面臨著其他專業畢業生的共性問題,也因其專業特點而具有一些特殊性。
一是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方式存在特點。目前河北省各高校開設的藝術類專業大致有4個專業方向,即:工業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專業、音樂表演專業、綜合繪畫專業。對這些專業的畢業生有需求的公司例如裝飾公司、演藝公司、工業設計公司、房地產公司、藝術品設計公司等均以私營或民營企業為主,這些企業機制和用人方式都十分靈活,即我們所說的“打工”,但是企業大多不能為畢業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社會保障,有的甚至今天創辦的公司,明天就不見蹤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通過簽訂靈活就業合同的方式參與就業,并且這也是目前河北省藝術類專業就業的主要方式。
二是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區域存在特點。藝術類畢業生畢業后的流向呈兩種趨勢:一種是回生源地就業或是在生源地附近就業,這種趨勢近幾年尤為明顯。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可以說承載著全家人的希望,大學畢業后回到父母身邊,依托父母、同學、親戚朋友的社會資源尋找工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另一種是到大城市、相對發達的城市就業。藝術類畢業生從事的行業多為文化產業及服務業,這些行業在大城市及沿海經濟開放的城市發展的較為成熟,大城市就業機會多,發展機遇好、工資待遇高等都吸引著無數畢業生前往。
三是藝術類畢業生存在鮮明特點。盡管近些年藝術類招生的素質良莠不齊,但是對大多數選擇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入學前要經過嚴格的藝術考試,因此在入學前他們就或多或少、或長或短的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一定的了解。經過四年的系統學習,藝術類畢業生有明確的專業目標,熱愛自己的專業。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更注重對專業能力的提高,比較注重專業領域的自我認知和成就感。藝術類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過程中,大多是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基礎,在這種基礎上,藝術類畢業生在求職擇業的選擇上也存在很大程度的自主性。他們不會盲目地跟從,希望通過就業實現專業領域的自我價值。藝術專業以創新為特點,因此藝術專業的畢業生求新求異的意識較強,他們更容易接受新鮮的行業,喜歡迎接挑戰,不喜歡墨守成規。這些特點使得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心態存在盲目性、不穩定性。
四是藝術教育自身存在特點。藝術專業需要從事的人具有一定的先天素質,另外還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奮訓練。藝術教育在我國可以說是“精英教育”,雖然大部分人并不具備成為藝術家的資質,但是藝術教育不論從教育的形式、教育資源的分配等方面都與其他學科有明顯的區別。但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特別是對藝術類報考和就業前景的錯誤理解,大量學生涌入藝術類專業就讀,導致招收的學生良莠不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藝術教育,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藝術專業謀求職業。藝術教育也從注重創新和個性化的精英式培養走向工廠式的批量生產,藝術教育“大眾化”與藝術類人才需求市場之間的矛盾更加凸現。
4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路徑建議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提出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的七大舉措。要解決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和政府的各項政策,轉變就業思路,轉變就業教育方式。從長遠規劃的角度出發,按照教育的規律和人才市場的規律來辦學育人,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題。
一是強化就業教育,轉變就業思路。將就業教育前移,從大一第一學期開始進行就業教育,使就業教育貫穿大學教育始終。繼續推進“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課程”系統化、專業化。大學階段是職業生涯的預備期,該階段職業指導的目的與作用就是結合大學四年的教育,為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堅實有力的保障,使大學生具備“三大基礎,四種能力”,以便應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邀請相關行業企業的人力資源專家與學生面對面,用實戰的標準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提前“把脈”,對癥下藥。
二是創造條件,搭建平臺,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經過大學四年的系統學習,使學生學會從思考中確立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煉口才,從交友中品味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獲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當今社會,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工作經驗和綜合能力的重視,已遠遠超過對專業知識和學歷的要求。在市場競爭激烈和人才濟濟的時代,只有發展個人的競爭優勢,才能抱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發揮個人的潛能,實現預定的目標。學校必須主動適應市場的需求,將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重要抓手,著力打造校內、校外多渠道的社會實踐平臺。依托藝術類專業特有的“教師工作室教育模式”積極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鍛煉機會。此外,還可以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的專業比賽,通過參賽促就業。實踐證明,通過參加高水平的專業比賽,不但開闊了學生的就業視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專業的知名度,尤其是在各類比賽中獲獎的學生,用人單位多是慕名而來,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充分發揮廣大教師、校友的資源優勢,廣開就業信息渠道。藝術類專業教師作為從業者與相關行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在本行業領域的資源優勢,對于促進學生就業具有積極作用。通過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在專業領域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師、專家學者的工作室,使學生的專業教育更貼近社會需求,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將就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另外,校友是學校最寶貴的資源,也是學校與社會聯系的主要紐帶,更是檢驗高校教育成果的主要參數。經過幾年、十幾年的打拼,他們已經在社會上有所成就,尤其是在所學專業的領域里擁有著非常寶貴的經驗。高度重視校友工作,搭建校友與學校溝通的平臺,充分利用校友與母校的“情感聯系”,幫助應屆畢業生了解市場目前的狀況,及時做好各類信息的反饋工作,這些反饋對于應屆畢業生的生涯規劃而言也是寶貴的財富。學校通過這些信息的收集和反饋能夠發現新的問題,能夠在教育中不斷的反思,從而對教育目標、教育的方案作出及時、合適的調整。
摘 要: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經歷了一些改革,學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也產生了一些令人反思的問題,這其中就包括學生的就業問題。因此,作為藝術類高職院校,如何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一個值得長期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對策
如今,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過渡到了“大眾教育”。大學的門檻低了,教育對象及其層次發生了變化,學校應隨教育體制的變化在市場需要、專業設置、課程教學、選修課設置、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等諸多方面找到一個契合點,培養身心健康、專業技能過硬又不乏個性的復合型人才,并成功將其推向市場。
一、分析就業困難的原因,為就業增長尋求突破口
目前,越來越多的藝術類畢業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困境,其中就不乏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和藝術院校擴招的原因。我院藝術表演類學生較多,在校學生年齡跨度大,生源地分布廣,學生入校年齡小,很多學生家長都把教育的責任幾乎全托付于學校。盡管學生管理有班主任和輔導員,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缺失使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不盡人意。例如:有的學生嬌生慣養,拈輕怕重;有的愛出風頭,但受挫心理較弱,經不起打擊;有的不注重專業外的素質拓展;有的缺乏專業鉆研能力,等等。以戲曲表演專業為例,學生一年級是打基礎的階段,專業課程主要有武功、聲腔、把子、身段等,二年級以后開始增加劇目排練、表演等課程。部分學生因平日缺乏吃苦精神且大量荒廢早晚功,導致基本功和表演技巧不過關,在校幾年甚至沒有獨立擔當過劇中的角色,更沒參加過完整的劇目演出,專業技能令人擔憂。同時,有些學生不重視課外技能培訓,除了部分學生通過普通話、教師資格考試外,沒有更多職業素質拓展,導致就業能力單一,就業范圍狹窄。與此同時,高職院校盲目擴招,加之許多綜合類院校紛紛設立藝術專業,給藝術類高職高專學校的招生和就業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除此之外,就我省而言,高職高專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還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昆明的消費水平總體低于其他大中城市,對于沒有任何物質基礎的大學生來說,這里的生活壓力較小,容易滿足物質需要。同時,氣候溫和,自然環境優美,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是宜居城市的不錯選擇。因此,許多外省的畢業生也愿意到昆明就業,無形中增加了省內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第二,我省一些公辦藝術團體已經先后進行了體制改革,演員數量基本飽和;個人藝術表演團體面臨演出市場極度萎縮的困境;部分個人藝術團體或演出公司制度不健全,演出方式和要求不規范,收入參差不齊,不能給學生及家長提供較為安心的工作環境,學生跳槽頻率高。
第三,現階段省內的職業藝術教育缺乏對現實的應對能力。藝術職業學院缺乏職教理念的研究,許多專業閉門造車,與職業定位嚴重脫鉤,鮮有對外交流和經驗的相互借鑒。部分教師教學理念較為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教材也十分陳舊,導致許多學生缺乏廣博知識的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維狹隘,創新能力欠佳。
二、尋找就業對策,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
第一,新生入學后分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確定奮斗目標,并為之有步驟地做好安排,指導畢業生多考慮如何適應社會的要求,給自己一個準確的社會定位,及早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對學生的就業做出前瞻性指導。
第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霸诹_斯金看來,不管是高級藝術,還是實用藝術,都應該起到對人的改造和教化作用,使人懂得如何過健康生活,提高生活的審美趣味。”而在當今物欲橫流、文化亂象叢生的現實面前,藝術大學生的金錢觀、物欲觀與主流意識都在發生著變化甚至發生偏移。因此,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樹立正確擇業觀的必要準備,教會學生用藝術陶冶高尚情操,注重積累,在平凡的工作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三,加強素質拓展,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眼光不拘泥于本地區就業。教師要讓學生在打好專業基礎的同時,廣泛涉獵課外知識,以適應繼續學習和轉崗的需要,尋找更廣闊的就業空間。
第四,多渠道推薦學生就業。學校就業部門組織用人單位進校舉行供需見面會,聯系招聘單位參觀畢業匯報演出,舉行現場招聘;落實畢業生就業方案,委托和定向培養的學生按合同就業(如滇劇貴州班、大理白劇班);其余自主擇業,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就業咨詢指導、職業介紹等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服務;向學生宣傳畢業生創業優惠政策,鼓勵自主創業。
第五,做好畢業生心理輔導,消除焦慮、浮躁的不良情緒,為畢業生順利畢業提供精神支持和人文關懷。教師要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樂觀自信,始終保持工作的熱情和信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
藝術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難不僅有學科特點的因素,也有學校和社會多方面的因素,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學校應不斷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適時改變人才培養方案,大膽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市場需求,培養出讓社會滿意的人才。學生自身必須認清形勢,轉變擇業觀,適度調整自我定位,注重實踐積累,從理論和行動上提升綜合素質,最終實現順利就業。
【摘 要】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在大學生這個群體里,藝術類大學生因為個人個性特征和專業自身的特點,在就業過程中面臨更加突出的困難。本文在分析藝術類大學生就業特點基礎上,將藝術類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來研究,試圖對新形勢下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藝術類畢業生 個性特征 就業 對策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越來越成為黨和政府關心、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每年數百萬畢業生涌入社會,給本來已經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更大壓力。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2009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那么,2010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近幾年逐漸升溫的“藝考熱”讓我們感受到了藝術教育的繁榮,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因此深入研究藝術類畢業生特點并提出相應對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藝術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特點
1. 職業選擇的靈活性
與其他專業科類相比,藝術類畢業生靈活就業率高。由于其專業特殊性,與大學畢業生傳統就業方式不同,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在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而不是機關事業單位。私營企業希望根據項目的緊密程度來招聘畢業生,畢業生也希望暫時在中小企業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后轉到相對較好的大企業或進行創業,由此決定了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雙方不簽訂正規的就業協議書,藝術類畢業生靈活就業特點明顯。
2. 就業單位的專業對口性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時注重專業知識的對口。藝術類專業學習的高投入,導致畢業生預期收入過高。由于學生在學習期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因此他們在就業上也想得到更多的回報,這種高投入必然高回報的思想影響著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所以使他們不愿離開專業對口的行業。而且對于藝術類畢業生來說文化課和外語普遍不好,轉行難度很大,大多數畢業生寧可不就業也不選擇轉行。
3. 就業地域的相對集中性
用人單位所處地理位置成為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他們通常選擇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地區和省會城市。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對畢業生來說意味著更多的信息、資源和機會。
4. 藝術類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
隨著近幾年藝考熱的升溫,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而就業崗位并沒有同比增加,再加上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藝術類畢業生市場需求供大于求。
5.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相對落后
受長期計劃經濟和精英教育的影響,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如上所述,他們就業期望值高,大多趨向于高薪水、專業對口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工作,而用人單位在業生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畢業生有綜合能力、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等,導致個人期望值和現實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二、加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1. 鼓勵高校藝術類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中小城市就業
結合藝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地域的局限性特點,政府部門應通過各項措施,鼓勵藝術類畢業生到西部和基層就業。比如國家啟動的“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同時為藝術類畢業生提供政策支持力度。
2. 進一步深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首先,從時間上,就業指導“重心”要下移。即從新生入學開始即對其進行“全程化”指導,以就業帶動學業,全面提高自身就業素質;其次,就業指導內容要全面、深入,突出“以生為本”的思想,要依據學生個性特征,引導其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再次,就業指導形式要多樣化,除組織學生參與就業指導課、就業講座、就業咨詢等形式外,要鼓勵其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知識,鍛煉能力,了解社會,認知職業,以促進其全面發展,早日成才。
3. 積極開展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情況追蹤調查工作
開展畢業生追蹤調查工作,既是及時反饋社會信息、做好教育教學改革和就業指導工作的要求,也是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學校要加大這方面工作的力度,定期走訪用人單位,將畢業生追蹤調查與就業市場開拓結合起來,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結合起來、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專業和學科結構,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4. 轉變觀念,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增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從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工作實踐來看,畢業生自身素質與用人單位要求之間的矛盾突出,并已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社會需要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畢業生。現實社會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需求在不斷地提高,藝術類學生在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掌握比較熟練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全面提高素質,才能增強藝術類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
摘要: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由于藝術類高校畢業生逐年遞增,使之就業形勢并不樂觀,本文試圖從多個角度探討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新途徑,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 畢業生 就業 創業
十八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點也指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畢業生就業,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由此看來,黨中央已將就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高校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積極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幫助大學生就業,但隨著藝術類高校畢業生逐年遞增,就業形勢并不樂觀。
1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1.1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特點分析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普遍呈現出就業盲目、定位不明、抱著“寧可不就業也不低就業”、“寧可在一線城市哭,也不去二線城市笑”等不良的就業心態,還有一部分畢業生為了逃避就業而選擇考研等。藝術類本科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藝術類大專、成人高校、高職院校等更是嚴峻,大部分畢業生不能很好的給自己定位,甚至有部分藝術類畢業生產生扭曲心理,把所有問題歸咎在父母身上,埋怨父母沒有給他好的家庭環境等,有個別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在家待業,還在繼續當著“啃老族”。
1.2 藝術類用人單位現狀分析
部分藝術類用人單位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現象。首先,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部分藝術類用人單位出現年齡要求、性別歧視、生源地歧視等現象,這就將部分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拒之門外,無形的加大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其次,部分用人單位要求“有工作經驗者優先”、過分關注學歷文憑等,將第一學歷作為入職的硬性條件,如要求第一學歷是全日制本科,這就將一部分第一學歷是高職或者??频乃囆g類碩士畢業生拒之門外等;再次,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培訓機構等鉆國家政策空子,打出假招聘廣告,以誘人的工資待遇做誘餌,將部分藝術類高校畢業生招進來,然后以業務技能培訓等名義收取費用,等畢業生工作了好幾個月再以試用不合格等理由辭退,這使一部分單純的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容易上當受騙等,對此,國家應采取有效方式制止這一行為,同時藝術類高校畢業生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利,做到慎重就業。
1.3 藝術類高校方面存在問題
雖然部分藝術類高校已建立了高校就業信息管理系統,也在努力的提高就業服務工作質量,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畢業生流動機制不夠完善、對畢業生的就業心理輔導不到位、部分冷門專業與社會需求脫節現象、個別藝術類高校盲目為了提高就業率而存在部分就業協議造假行為等,這些方面都有待于改善。
2 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對策
2.1 轉變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是關鍵
在天津考察時也勉勵當代大學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轉變擇業觀念,堅持從實際出發。由此看來,藝術類高校畢業生要打開就業之門,轉變觀念至關重要。
第一,藝術類高校畢業生要轉變以往“眼高手低”的觀念,放低姿態,腳踏實地,一切從實際出發,向中小型城市就業;第二,轉變就業心態,為自己量身定位,以當代大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迎接嚴峻的就業形勢;第三,轉變以往坐以等待的就業習慣,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自信心,主動推銷自我;第四,轉變以往專業對口的就業思想,為自己拓寬就業渠道,如公務員、高校畢業生預征入伍、大學生村官、農村特崗教師等都可以作為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方向;第五,轉變觀念還應著眼于基層,從2003年開始,國家組織實施西部計劃,鼓勵大學生支援西部、扎根基層,10年后的今天,仍然鼓勵大學生到基層一線和艱苦的地方就業,實施“三支一扶”就業計劃,鼓勵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等工作,結合自身的特點,在平凡的崗位上仍然可以做不平凡的事。
2.2 以創業帶動藝術類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
2013年國家已對高校自主創業畢業生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減低注冊門檻等自主創業的政策,可見國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方面的重視。應在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群體中加強和完善創業指導、創業服務等項目,借助網絡媒體、就業指導課程等大力宣傳創業政策和創業成功案例,以加強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創業信心,真正做到大力扶持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鼓勵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用專業作為創業的突破口,始終抱著“創業成就夢想”的心態,從而帶動更多的就業崗位,如音樂學院畢業生可以開辦琴行、音樂培訓機構、演藝公司等,美術學院畢業生可以開辦設計公司、畫廊、文化傳播公司等,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帶動了部分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也要慎重,不能操之過急,盲目創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行。
2.3 完善藝術類高校的就業服務體制
藝術類高校應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完善就業管理體制。第一,高校、用人單位、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主體,藝術類高校應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并長期合作,為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第二,藝術類高校教育應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加大力度思考和改革藝術類高校課程設置,為社會培養所需的復合型人才;第三,完善藝術類高校就業服務平臺,通過網絡、手機短信、微信等加大就業信息的收集和宣傳,為畢業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就業服務;第四,加強就業創業實習基地建設,藝術類高校應根據專業特色建立就業創業實習基地,為廣大藝術類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就業機會;第五,加大力度開展特色的就業洽談會,如美術院校開展“展就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洽談會,音樂院校開展“演就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洽談會,全面提高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第六,加強對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培訓工作,就業指導課程應從新生入校開始;第七,加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心理幫扶機制,做到“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幫扶更多、特別是貧困畢業生群體走出心理陰影。
最后,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藝術類高校畢業生一定要放開思路、轉變觀念、提高自我,最終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崗位。
摘要:畢業論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是檢驗學生四年本科成績的重要手段,是檢驗學校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和學校向社會提交的一份重要答卷。因此,畢業論文的寫作尤其關鍵。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這不僅僅是對寫作能力的檢驗,也是對設計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的檢驗。要寫好畢業論文,除了教師和學生主觀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外,還要了解畢業論文的性質、要求和寫作規范,追求論文的專業性、理論性、嚴謹性和創新性。寫作中不斷的精益求精,這樣才能寫出有一定價值的畢業論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最初的選題構想到正式開始撰寫論文,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并且這個階段是至關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好的選題、一段時間充分的準備工作可以避免寫作過程中的徒勞返工,也會對論文最終的價值有所保證。因此,學生在寫作之初需要對文章選題的技巧和方法、資料的搜集等做一個深入的了解。
1把握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的選題
避免題目缺乏價值?!邦}好文一半”是頗有見地的經驗之談。究竟如何進行選題,到哪里選題,怎樣才能選好題是寫作畢業論文的關鍵性環節。可見畢業論文寫作要考慮的問題從論文的選題就已經開始了。因此,在進行選題時,要從大學本科四年專業學習的總體著眼,進行宏觀把握。選題要有意義和恰當,畢業論文寫作的各環節如論題的最終確定、論證角度的選擇等就能順利進行,文章也容易寫好。選題直接影響并制約著論文的寫作價值和效果。寫作效果和價值取決于論文寫作的最終完成和客觀的評定,但選題有其不可輕視的作用。這是因為,選題不僅僅是給論文定下題目和簡單的勾勒范圍,而是畢業生對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一種確定。這種確定不只是對論文具有引發性,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預測性。能夠提前對畢業論文做出基本的評估。一般來說,只有選擇了有研究意義和價值的論題,才能寫出有意義和價值的文章。論題毫無價值,即便費了很大的精力也是徒勞。因此,論題是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針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大多偏愛于圖片而忽略文字的特點,在畢業論文的要求上應該有所著重點。比如統一把握選題的范圍和相對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論題進行推薦,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選擇。目前本科院校對畢業論文的評估不僅僅要看論文的質量,還有看選題的水平,甚至把評定論文成績的標準第一個就放在論題的選擇上。通常狀況下,初步研究工作可以獲得預期效果時,其選題就可以作為論文的題目,成為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論情趣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論古典園林的山水畫語言》等。
避免題目大小不當。選題的方向對了,題目的大小也要把握合理,量力而行。選題有分量而不能勝任,論文寫作就無法順利進行,缺乏分量寫的輕松又不能把能力充分發揮出來。達不到真正鍛煉的目的。太大的題目難以駕馭也不可能用短短幾千字分析論述清楚,如《論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傳統元素太多,現代設計的種類也很廣。因此,題目范圍太大,完全可以用一本書來闡述,豈能用一篇論文完成?相反,如果題目過小,手腳難以伸展,觀點得不到應有的展開,使內容空泛,論述膚淺,文章也不會有較為宏觀的氣魄。因此,選題要大小適當,以便于開展研究和論述。一個好的論文題目,能夠提前對文章做出基本的評估。這是因為在確定選題錢,作者總是先在前期接觸大量的資料,然后從中確定自己的方向直到定下題目。
優秀的選題可以深化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選題是畢業論文的起步,是專業研究的開始,大多數本科生在四年來一直致力于專業設計而忽略系統的文字表達,以至于連表達自己思想的設計說明都寫不完善,這不能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要培養的學生不僅僅是一個會作圖的技師,更重要的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系統性綜合性的設計師。通過畢業論文的系統化訓練,學生可以進一步樹立自己大學四年所學的知識,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確定研究任務的方向。甚至成為他們以后學習的航標。并為畢業后的專業實踐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一個好的選題如果在寫論文的過程中研究的比較透徹,就會為畢業后的繼續深造和從事該項工作或科研、創作、美術教育等帶來很大便利。并且容易獲得成果。及時在寫作過程中對此問題沒有研究透徹,也會為以后繼續同類研究奠定基礎,可以在進一步深造的過程中寫出系列性的文章甚至專著。
2遵循選題的基本原則
專業性原則。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寫作是正規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大學專業學習的系統總結和獨特展示。在很多情況下,那種不能集中反映四年學習而形成的基礎狀態的論文,往往不是選偏了題目就是寫起來力不從心,只有把專業學習與研究對象的關系吃透了,好的文章才有可能誕生;其次,畢業論文是專業水平的文本依據,它是對自己的畢業創作或畢業設計理念的邏輯陳述。一次來表明這種陳述的過程是否能自圓其說或過人一等。
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興趣。一般來講指導教師會對畢業生的論文在各自的專業范疇內設定一個可行的大方向,但在以往的畢業論文選題中,有部分同學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而選擇了稍微偏離自己專業方向的文章題目。事實證明這種選擇并不是完全不可行的。之所以要限定大的方向是因為學習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不同專業的知識各有所長,比如環境藝術的、工業設計的,即便是同樣專業方向的學生,也不可能對學科知識有相同程度的掌握。所以論文的選題必須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情況進行,選擇有利于自己知識特長發揮的主題,容易開展也容易深入。另外選題要兼顧興趣,是指在專業知識領域內對某一學科的熱愛,迷戀而產生的強烈的追求與探索。有人在選題前就已經對某論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進行了一定的前沿研究,那么寫作起來就得心應手。有的在深入探索后對選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如果在研究過程中一直沒有興趣只好放棄選題,另辟路徑。幾年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的課程安排,大家往往都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專業方向的某些環節或知識點非常感興趣,回顧一下,這些點在哪里,它是否適合發展成一個恰到好處的論文選題。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之后,將其強化、集中、明確起來,再進一步進行資料的收集。
3掌握選題的基礎方法
在掌握了選題的原則之后,在資料文獻的積累基礎上進行選題的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泛讀捕捉法。這種方法就是通過對占有的文獻資料快速的、大量的閱讀,在比較中來確定題目的方法。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廣泛的瀏覽資料。在瀏覽中勤做筆記,記下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觀點、論據等,并寫下對此觀點自己的體會。然后將泛讀所得到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組合,從中找出問題,如對某一問題的研究狀況,不同的觀點,最新研究成果等。將自己在研究中的體會和資料分別加以比較,找到新資料,新觀點或在已有的成果基礎上深化主題,研究的深入了,就更加容易有自己新的觀點和看法。及時捕捉這種靈感把它轉化成文字并記錄下來。
另外一種方法是追溯驗證法。以主觀的意向為出發點,沿著一定方向對已有研究成果進一步探究,從中獲得自己的見解,這種意向并不是憑空想象,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和依據。在調查過程中看自己的觀點是否彌補了研究的空白、是否在原有成果的基礎上更加深化或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如果得到認定,再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順利完成該選題,然后做定奪。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善于捕捉瞬間想法,在看到某張圖片,某件產品,或者某幅廣告時突然激發的靈感是很可貴的。盡管這些想法很不成熟,但是不要輕易放棄。因為這可能是對某一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后潛移默化的理論升華,研究下去直至成為自己的觀點。
4準確全面的搜集資料
在論文寫作的整個過程中,資料的搜集是貫徹其中的。選題前要廣泛的涉獵資料,以便找出可行性的方向和范圍。在確定好大的方向后,再進行針對性的資料搜集,包括圖片,閉門造車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對所要研究的范圍內現有的成果做一個詳細的調查,一方面迅速了解該范圍內那些已經被研究過,研究到什么程度,還有沒有繼續下去的可能。也就是該選題有沒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可以壟斷資料,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游刃有余,既可以作為參考也可以作為引領。因此,文獻綜述的制作是必要的。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文字資料的搜集和圖片同等重要。因為我們需要大量的圖片分析,并作為論據出現在論文中,以便輔助論述。尤其是一些造型色彩方面的闡述,圖片比文字更加直觀,更清晰易懂。搜集資料的方向方法大致如下。
搜集第一手材料。第一手資料的搜集主要是通過田野考察的方式實現,尤其對于一些民俗性的特色藝術,需要深入到鄉村和民眾中調查。這些實踐經驗和采集到的圖片等資料非常珍貴,會成為以后研究的重要依據。尤其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最好的素材來源于自己親身實踐,實地考察,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思考或者感受,這樣得來的材料,真是可靠,說服力強。如很多論題,中國民族服飾、民間美術、地域文化等方面,都可以通過實地考察獲得第一手資料,這樣寫出的論文根基深厚,邏輯性強,論述鮮活生動有說服力。
搜集相關背景材料和學術研究性材料。除了第一手資料外,背景材料的掌握也很重要。搜集各種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有助于打開寫作思路,比如研究一件作品,要研究它所處的時代的審美特征,社會背景,甚至政治經濟狀況等。背景材料了解的越充分,文章的底氣越足。并且可以在答辯過程中順利的回答遇到的問題。有了第一手資料和背景資料,就有了很好的論文寫作基礎。但要使自己的理性認識更上升一步,視野更加開闊,還要了解該領域內或相關領域內的學術研究成果及進展情況。這些資料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和網絡資源獲得??傊浞挚煽康难芯坎牧喜攀浅晒Φ那疤?。
5結束語
無論是何種專業何種層次的畢業論文,都要在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急于求成或者抱著僥幸的心理來對待畢業論文都是不明智的選擇。古人曰,大學問者必經的三種境界之三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比喻人在知識寶庫中,探求鉆研后終于有了發現和創新后的驚喜。相對于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準備階段或許更加艱辛,讓我們有意識的自我修煉,知難而進,以便發現更深的知識領域和更完善的自己!
【摘 要】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畢業生隊伍的不斷壯大,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嶄露頭角,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而民辦高校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更凸顯其特殊性。面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中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載體、新方法,正視民辦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問題,努力培養適應現代社會市場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的應用型藝術類畢業生,則成為挽救民辦高校藝術類就業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民辦高校;藝術畢業生;就業現狀;對策
一、民辦高校藝術畢業生就業的現狀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推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嚴峻的大背景下,而民辦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更凸顯其特殊性。如何構建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對于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近年的工作經驗及個人見解,認為影響民辦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民辦院校畢業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在就業形式嚴峻的背景下, 社會對民辦教育認知不全面, 民辦院校畢業生常遭就業歧視。用人單位在就業市場上大多盯著“985”、“211”高校的畢業生, 而作為高等教育新生力量的民辦院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遠遠無法與國辦高校相比, 其畢業生的吸引力同樣不如名牌大學。在這種情況下, 民辦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大大縮小, 總體就業質量在降低。
(二)學生負擔重,就業壓力大。民辦院校相對普通的本科院校“門檻低,學費高”,民辦高校根據不同的專業,學費一般在10000元/學年左右,讀完四年大學,大概的投入為7萬元到10萬元不等,對于家庭背景一般的同學來說,高額投入的背后,是希望能得到高的回報,而面對招聘單位開出底薪的薪資待遇,很多學生望而卻步,在畢業生的意識里,微薄的薪資待遇與高額教育投入不成正比,使得他們面試一家被拒絕一家,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有壓力,而是因為找不到薪資待遇滿意的工作而感到壓力。因此,過重的教育投入給他們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微薄的薪資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
(三)自身定位不準確,高不成低不就。大部分民辦高校的藝術畢業生不能進行合理的自我剖析,一味的給自己定位太高。崗位工作目標重在追求大型設計類公司,對于小型設計公司和其他非專業對口崗位不屑一顧;再加上自身因素去面試大單位時總是受限,對于適合的中小企業崗位視而不見,導致大單位進不去,小公司不想去,產生了高校畢業生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的現狀,更有部分畢業生因就業現狀與就業理想差距大而引起較強的心理沖突。
二、民辦高校藝術畢業生就業問題所采取的對策
(一)從事民辦高校輔導員的應對對策
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連續的、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結合自身工作經歷認為面對巨多的就業問題,從事民辦院校的輔導員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學生調研工作,提高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做好藝術畢業生就業調查工作,調查好學生的就業意向和就業心理,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及時調整工作方向,改變工作方法,而在各階段調查的基礎上,輔導員應每年編寫一份畢業生調查報告,其統計數據包括對畢業生的工作情況、就業領域、薪水及求職方法的介紹。這份報告對以后的畢業生選擇求職策略及提出薪水要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針對不同群體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目前大多就業指導工作是以就業指導課為平臺,各類就業指導講座及開展專場招聘會咨詢為輔助,只有這些足以不夠,個人認為還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就業指導工作。例如:優秀學生群體、女生群體、考研學生群體、考公務員群體、以及特困生群體,對于不同的群體我們應該有不同的就業指導,這樣才能克服就業中的各種困難,縮小民辦院校藝術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民辦院校的就業的質量。
2、輔導員應加強學習,做好企業調研工作,開拓更廣的就業平臺。民辦院校畢業班的輔導員扮演著重要特殊的角色,從而要求輔導員們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還要具備調查研究和預測能力,以準確把握、正確分析、科學判斷就業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具備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因此,輔導員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順利應對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變化的挑戰,達到就業指導的專業化、專家化,實現就業問題的“零”距離。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下,作為民辦高校畢業班的輔導員必須要努力贏得市場,一要建立企業需求信息庫,保持已經有供求關系的企業客戶;建立畢業生在企業表現反饋機制,鞏固已有就業市場;二是輔導員還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及生源所在地分布情況等,積極到相關企業中去,與企業建立聯系,調研企業真實需求、招聘要求等,開發新的企業客戶。
(二)民辦高校藝術畢業生自身因素。作為民辦高校藝術畢業生應轉變就業觀念,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民辦高校藝術畢業生要積極轉變自身思想觀念,準確客觀地評價自己,準確把握未來社會發展趨勢,做到先就業再擇業,積極獻身基層,扎根基層,爭取更多就業機會。通過艱苦鍛煉,全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質,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另外還要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當今是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并重才能突出自己的就業優勢。為此,作為民辦高校大學生一方面需要掌握必要的書本知識,另一方面應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通過書本知識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使民辦高校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政府和學校的與時俱進對策。依據當前就業形勢,要解決這一就業難題,非一朝一夕之勢,而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困境,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和個人共同做出努力,共同尋找解決途徑。第一,政府要加大人力、財力、物力上的支持,鼓勵自主創業,為就業工作創造良好前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第二,民辦高校要積極與單位聯合,建立“大學生實習基地”平臺,為就業工作做好前提條件。學校要與用人單位簽訂合約,搭建平臺,建立實習機制,鼓勵學生加強實踐能力,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鍛煉機會,學生和單位在這中間是一個相互認識、相互學習的過程,在實踐中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為單位提供有水準的人才,學生也從中積累經驗,便于盡快就業。第三,強化專業和素質教育,為就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民辦高校要進一步加強藝術類學生的專業和素質教育,再根據當年不同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對下一年的培養計劃做出及時的動態調整和革新,迎合市場的需求。第四,學校要在大學一年級就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為就業工作做好前提準備。民辦高校要增強服務與指導意識,拓寬就業渠道,加強畢業生實習就業監控,使就業由被動變主動。且針對性地對藝術畢業生進行全方位就業指導和服務,同時,要重視調查研究,不斷解決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
在新的就業形勢下,民辦高校的就業工作應通過高校、學生和社會三者的協同努力、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切實提高和深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心理,引導他們全面正確認識自身在就業方面存在的優劣勢,正確面對求職擇業,創造有利于民辦高校藝術畢業生就業的良好環境,構建有利于綜合性應用人才成長的新型就業機制,才能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摘 要:本文簡述了當前藝術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就業同樣十分困難,市場的激烈競爭,陳舊的就業觀念,不合理的治學模式等因素導致當前藝術畢業生的就業率偏低。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關系著祖國的發展,必須采取措施幫助大學生就業,否則很有可能會引發社會問題。文中就此提出了一些解決途徑,如轉變就業觀念,加強技能培訓,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等,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藝術畢業生;就業觀念;就業指導
0 引言
人才競爭是當前時代的關鍵,作為最重要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備受用人企業單位重視。隨著各大高校的不斷擴招,教育逐漸從精英教育過渡為大眾教育,但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與普通高校不同,藝術院校的文化分數較低,因而吸引了大量考生報考藝術類專業,但由于市場需求量較少等原因,同樣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為改變這一狀況,應通過各種途徑改變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同時完善自身素質,培養新時代與時俱進多方面綜合素質。
1 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大眾教育逐漸普及,高校學生數量持續增長,畢業后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據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普通高校的就業人數達到680萬,2013年則上升到700萬,據推測,2014年將達727萬。其中,報考藝術院校的考生不斷攀升,但就業率相對低,全國高校藝術類專業對口率不及20%,出現了“藝考熱,畢業冷”的局面。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
(1)招生規模擴大,市場需求變化。自1999年起,全國高校開始擴招,考生數量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前幾年曾出現“藝考熱”,吸引了更多考生,各高校相繼開設藝術專業,但實際就業崗位比例偏差較大。相對而言,設計專業的就業率較高,而音樂、舞蹈、表演、繪畫等專業偏低,以至于近80%的藝術生都不得不轉行。在教育的不斷改革下,高職迅速發展起來,高職院校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目的,與普通高校和藝術院校相比,更受市場需要。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中,用人單位的選擇標準發生了很大變化,更看重實用性,更看重人才的綜合能力。
(2)就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報考藝術專業的考生中,有些是因為文化分數低,有些是無奈之舉,更多的考生是懷揣夢想,認為讀藝術專業,就可能會成為藝術家,或能夠找個既體面又掙錢的工作。顯然,現實和夢想是有距離的,因為培養一個藝術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加上現代大學生從小很少吃苦,對農村、“三支一扶”等方向不愿意。很多藝術生就業觀念陳舊,死守專業對口,如學美術的就一定要到與美術有關的崗位。好高騖遠是藝術畢業生的另一特點,希望能有編制、一步登天,就業時優先選擇公有制單位,但自身條件卻未必能達到用人單位要求。另外,藝術類畢業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該專業學費昂貴,相應的回報期望值自然很高,卻很容易失望。正值青春年紀,許多畢業生渴望自由,不愿被束縛,很難在一個單位長久下去。
(3)治學模式不當,缺乏就業指導。不少高校在開設藝術專業時都有一定的盲目性,如職教理念缺乏,教育模式陳舊,難以跟上時代變化,與實際有脫離。教學內容以知識傳授為主,對學生實踐能力、團隊精神、創新思維等方面有所忽視,與需求多樣化的市場不相符。就業難現象是我國當前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很多高校在學校教育中缺乏就業指導,使得學生的社會經驗薄弱,不了解就業現狀和趨勢。
2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指導的長效機制建立
面對當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局勢,首先,應改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同時加強實踐技能的培訓,既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又要具備完美的人格,以適應市場需求。
(1)開設就業指導課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在就業中起著導向作用,在各高校必須開設有專門課程,并聘請有經驗的師資隊伍。職業生涯教育在國內發展較晚,但在高校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應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開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立起系統的理論,通過教學,令學生能夠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身不足,在發揮長處的同時對缺點加以改進。能夠以長遠的目光對未來做合理的規劃,并能夠腳踏實地,步步實現自身價值。就業指導課程主要涉及大學生就業現狀、國家政策、簡歷填寫、分析就業信息、面試技巧、畢業程序、創業指導等內容,使學生在校時就做好就業準備,從容地面對各種競爭。
(2)改變就業觀念,合理調整期望值。萬事開頭難,很少有人一進入社會就能平步青云??v觀古今中外,成功者都是經過多年打拼才能取得各自成就的。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符合實際的就業觀念,針對以往出現的“對口就業”“有編制才就業”等不合理的觀念,應予以糾正。例如,大學生應該“先就業,再擇業”。首先,學生應了解自己擅長什么,并將長處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應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在沒有達到目的之前,可將一切都當作完善自身的平臺,從實際出發,積累經驗,逐步實現目標。其次,積極參與就業指導課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對以往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調查了解當前市場所需。此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就業心態,避免好高騖遠,降低期望值。剛出校門,大學生往往是一無所有,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去學習、積累,把握好自己的能力,不把眼光定得太高。
(3)提升綜合素質,學會觀察時勢。人才競爭中,綜合素質和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對藝術類的畢業生而言,除了專業,還應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專業素質,如想成為演員,就培養一專多能的本領;想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就應下苦功積累自身知識;想成為音樂人,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自我推銷展示,堅持原創,打造獨特的自我風格;想成為知名設計大師,就應該時刻把握時代潮流的腳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勇于實踐創新。此外,畢業生應準確把握時勢,把握機會,敢于做不同的嘗試,走就業多元化道路,開拓新興領域從頭做起,堅持下去一樣可以成功。
(4)鼓勵基層就業,動用社會力量。對于藝術畢業生而言,緩解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到基層就業,如山村支教等。大城市對藝術類畢業生的需求稍高,但過多的畢業生競爭,只有少數人能夠勝出。淘汰者不如深入基層,如當一名音樂老師或是美術教師等,發揮特長,干一番平凡但有意義的事業。此外,也可動用社會力量,建立藝術人才就業網絡系統,為藝術生就業提供一份幫助。
(5)鼓勵創業,勇于開拓新領域。同時,還應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在校期間,可在相關培訓機構上課,熟悉整個流程經濟模式。同時自主學習創業的相關知識,調整心態,做足心理準備,并應了解國家政策,能夠合理運用大學生就業貸款相關政策。學習和借鑒成功教育機構“新東方”的經典案例。了解“新東方”的創始人如何從一個勇往直前,不怕失敗的剛畢業大學生創業至今變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的奮斗經歷。
3 結束語
就業難是國家重點關注的問題,從當前現狀來看,藝術畢業生的就業率相對較低,影響因素有很多,如社會需求變化、學校人才培養方向、個人能力等。短時間內,報考藝術專業的人數還會呈上升趨勢,畢業人數增多,就業壓力更大,過去的就業觀念難以適應當前的要求。因此,必須改變學生就業觀,加強技能培訓,適當地降低預期值,根據社會需要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摘要:當前,高職藝術類專業發展態勢良好,不過高職藝術類專業在招生和就業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本文擬對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以期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高職藝術類 畢業生 就業問題 對策 研究
1 高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
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一個人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在這種大環境下,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持續走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才結構失衡是根本原因;其次,高職教育自身特色不鮮明,專業設置不合理,培養出的學生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關鍵;再次,高職畢業生本身的職業能力不強、素質不高、創業意識薄弱、求職定位不當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高不成低不就,人為地加大了自身的就業難度。當然,我們也注意到,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招生與就業情況有所好轉,一些地區、一些高職院校甚至出現了就業、招生兩旺的喜人勢頭。但是總體而言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仍然相當嚴峻。
從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問卷統計情況看,畢業生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高職藝術類學生政治素質高,工作中吃苦耐勞,勤學好問,上進心強。但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突出表現在專業知識面窄,動手能力不強,創新能力有限、心態偏差等幾個方面。用人單位強調,隨著人才競爭的不斷加強,如招聘職員、干部競爭上崗或輪崗,用人單位不僅僅注重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理論水平;不僅僅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希望高職藝術類學生應拓寬知識面,加強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注重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的培養,提高領導能力、應變能力、公關能力、交際能力、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服務意識與能力等等,使畢業生不僅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同時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成為一個“多面手”,能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形勢的挑戰??傮w上能夠較好勝任所承擔的工作。在經濟全球化、高職教育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高職藝術類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還要進一步提高,要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社會交往協調能力。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同時高職學生就業難更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為更好的研究、解決高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問題,通過對一些高職藝術類院校進行調查,反映出當前高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據此,我們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和意見。
2 存在的問題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認為傳媒藝術類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心態不正,期望值過高,眼高手低
根據筆者對藝術類院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有占調查總人數47%的同學認為自己期望值過高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個別同學不愿從事與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企業從事基礎工作;不愿到經濟不發達地區和外省地區就業和發展。個別同學甚至只把目標鎖定在廣州一個城市。個別同學在通過單位的面試、復試后,選擇了放棄,或者是已經在單位實習、試用了一段時間后又辭職,通過調查,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這部分同學認為“專業不對口,不能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或薪酬待遇不能滿足個人要求”。
2.2急功近利,認為自己學費高,投入大,一畢業就想到高薪單位就業
眾所周知,藝術類高校生的培養費用是很高的,而尋求一份高薪工作成為平衡投入和產出的最佳辦法。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天之驕子”們找起工作來越來越浮躁,就業心態已經被喧囂的世界扭曲:急功近利,就想“一鋤挖個金娃娃”。投入大了,期望值必然也就高。藝術類畢業生自然而然對于職位和薪水的要求高了起來。然而在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期望越高只能是失望越大。
通過我院調查顯示,畢業生期望的月工薪依次為:2000元以下占9%,2000-3000元占75%,3000-3500元占14%,3500以上占2%;
2.3公司、企業認知度低,覺得學生動手能力差
目前,知名度高而認知度底在相應一部分公司、企業中矛盾突出。他們都認為公司企業的發展必須靠高科技人才,把高學歷、高資質、多經驗的老牌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一些剛剛嶄露頭角的高職藝術類畢業生自然也被忽視和冷落。據調查表明,很多高職藝術類畢業生在求職就業中被高學歷、多經驗的高門檻拒之門外,連展示自身才華的機會都被無情的剝奪,反而被企業、公司以動手能力差,素質底等借口搪塞。其實,高職藝術類學生動手能力并是差,因為他們多以實踐、實訓課為主。
2.4就業指導弱,就業信息渠道不暢通
學校就業指導弱,求職路上,與畢業生脫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和了解不夠”,或“學院就業方面的知道課開設太少”。這說明,信息渠道不暢通,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缺乏溝通了解,成為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對策思路
3.1以行業為依托,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根據2002年國發16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精神,職業教育必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同時必須以行業為依托進行辦學,把“企業引進學校,把學校辦在企業”。通過這種模式,一方面,解決了學生的實習實訓,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了企業,熟悉了社會。同時,也為企業通過實習實訓選擇優秀畢業生到本企業工作提供了平臺,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機會。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企業和學校在人才選擇和學生就業的“雙贏”。
3.2以優秀畢業生為紐帶,形成學生就業鏈
優秀畢業生是學院方方面面的驕驕者,他們的就業單位讓很多畢業生羨慕,同時,他們也是企業、公司等單位業務工作的頂梁柱。他們到單位工作代表的是學院形象,可以起到的“傳幫帶”的作用。學院可以通過他們在企業中留下的良好的印象,吸引企業對我院人才的需求。如此良性循環就會形成我院畢業生的就業鏈條。
3.3以網上就業信息為補充
信息時代網絡已為人們方方面面的生活所離不開,在這個時代中,學生就業已運用了網絡這種高科技手段。
3.4以學院招生就業主管部門為主陣地
招生就業的主管部門,他們的職責就是為全院提供招生就業的具體信息,各院系部的畢業生就業工作不能離開這個主陣地。各系部必須隨時關注學院的招生就業信息,及時與藝術類畢業生進行溝通,為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提供快捷的服務。
3.5招生計劃輻射全國,以減輕就業壓力。
目前,很多高職藝術類專業的招生計劃重點在本市,如果招生計劃輻射全國,大量藝術類畢業生回生源地就業,相對減輕了該藝術類學院的就業壓力,同時,以“出口拉動進口”形成良性循環,既擴大了高職藝術類院校在全國的影響,又解決了學院在招生和就業方面存在的瓶頸。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愈演愈烈的藝考熱和藝術類院校的大規模擴招,面對大批的藝術畢業生,高校應及時與社會需求接軌,面向市場,分層次辦學,培養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人才;調整專業方向,突出專業優勢,向應用性拓展,使培養目標向多層面轉化;高校應盡快建立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和技能培訓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 藝術類畢業生 就業途徑 傳統藝術 應用藝術 精英教育 大眾教育
每年五六月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其中包括了相當數量的藝術類高校畢業生,他們也同樣面臨著新一輪的就業壓力。在踏上藝術殿堂的道路上,不乏有真才實學的藝術追求者,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把參加藝術專業考試、進藝術院校作為通往大學校園的一條升學捷徑。例如像美術、音樂等藝術的專業考試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更主要的是藝術類學校的文化課錄取分數線要比普通文理科考生低兩三百分,錄取分數上的懸殊對藝術類考生無疑是個極大的誘惑,使得不少學習成績不理想的考生紛紛瞄準了藝術、體育這條道路。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能考上大學,學什么專業都無所謂,大不了以后再轉行。特別在2005年,由于教育部規定2006年藝術類院校全部停招免試生,數學成績將在錄取時全部計入文化考試總分,教育部這一要求無疑提高了藝術類招生的門檻,因此2005年是藝術類專業文化課不計數學考試成績的最后一年,這使得原本日漸升溫的藝術專業招生變得更加火爆,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都爭先搶著享用這最后的豐盛“晚餐”。另外,在報考藝術類專業的考生中也有不少人存在急功近利心理。許多報考藝術院校的考生是出于名利之心,一些報考音樂類、表演類的學生,他們對藝術并不了解,只是非常羨慕明星們的風光生活,希望能夠通過報考藝術院校,實現明星夢、藝術家夢。殊不知全國每年幾十萬藝術生,能嶄露頭角的卻是寥寥無幾,一夜成名的夢是不切合實際的。對于音樂和美術專業的畢業生,留校任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然而,這種機會畢竟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還是被迫改行到與藝術毫不相關的行業。例如,有資料表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2級有15人,現在還在從事表演的只有兩人;中戲1998級戲劇文學系22人,畢業后沒有一人成為職業編??;中戲1999級導演系15人,畢業后只有兩人有機會做導演。
與此同時, 隨著社會對藝術類人才需求的增加,藝術院校開始大規模擴招,一些綜合類高校也紛紛開設了藝術類專業。據相關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之前,全國只有中央音樂學院等十幾所藝術類院校,從1999年高校擴招開始,2004年全國2000余所高校中就已有700余所設立藝術類專業,全國藝術類專業招生總數也增加到26萬人左右,當年全國報考藝術專業的人數約在百萬人以上,到目前為止這個人數仍然是有增無減。
藝考持續走熱的根本原因可從兩方面來分析:其一,由經濟發展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繁榮,社會對藝術事業越來越尊重,對藝術人才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藝術變得更加生活化,它曾經被人們視為生活奢侈品,現在卻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正因為從事藝術工作和學習藝術的人逐漸增多, 有了這樣一個市場,才有藝術專業大規模擴招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其二,學生熱愛藝術、追求藝術的也日益增多。最近幾年藝術專業報名的火熱場面正反映了這一點,所以藝術專業的擴招和火熱現象可以說是社會和時展的必然產物,并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藝術類人才的需求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還將呈現旺盛之勢。然而,對于藝術專業的火熱形勢,也應該辯證地看待:對家長和學生而言,通過這種途徑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并不為過,學生得到了再教育的機會,對其長遠發展和成長還是有利的。但隨之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就業難的困擾,當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達到一定數量時,畢業生也就只能向其他領域拓展就業空間了。由于每年開設藝術專業的高校仍在增多,報考的生源也在不斷增加,藝術類人才出現就業競爭也就成為必然。
央視的一份調查也許會讓很多藝考生對將來的前景產生一些危機感,這項調查表明,僅2004年、2005年藝術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不足30%;70%的藝術專業畢業生為生存而改行,或者大批人馬開始涌向考研隊伍,而到近幾年這種形勢更加嚴峻。201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報告》藍皮書指出:2010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失業率最高的專業為美術學(15.6%)其次為音樂學(15.0%),2010屆藝術設計傳媒類的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最高為(54%)。
盡管畢業生就業形勢相對于以往更加嚴峻了, 但藝術院校擴大招生本身也是社會需求增長的反應。專家們表示,所謂大學生就業難的提法是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的,一些業內人士通過調查發現,就業難并不能真實地概括出當前的就業現狀。近年來,我國的大城市出現了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但并不表明我國藝術類畢業生已經絕對過剩了。在美國和日本,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占全國總人數的比重分別為35%和23%,在我國僅僅5%,而在這5%的人群中,能有機會接受藝術教育的人群比例就更加少了。因此,藝術類畢業生就總體畢業生人數來說還只是少數。從就業難的地域分布來看,真正的“難”,是難在要在政治、經濟、文化優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畢竟大城市容量有限 ,選擇大城市并非是最好的選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認為,以北京為例,首都的藝術類畢業生基本上都想留京,其實,北京也是有一定“容量”的。北京的文化團體雖然多,但遠遠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來自祖國各地的藝術人才的就業需求。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還非常需要各類藝術人才,尤其是我國的邊遠地區、西北部地區十分缺乏藝術類的師資。金鐵霖說,如果把這些地方都考慮進去,我們的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率不僅能達到100%,甚至還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 尤其在那些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區卻還有著大量的職位空缺, 其實在小城市里,大學生更能發揮作用,也更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首都師范大學的一位老師說,在學院老師的鼓勵下,去年畢業的學生中,有一批學生選擇了到甘肅、青海等西部邊遠地區就業。從他們工作情況的反饋來看,這些學生在這些所謂的小地方, 往往都能受到“重用”,個人藝術專長也能得到較好的發揮。當地的相關部門也非常器重這些大學生,不到一年,有的已經成為了所在單位的骨干人員。因此,轉變觀念才有出路。
對目前藝術類學生的就業途經作以分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就業途經。這種方式是大多數考生考試報考的原因,因為報考成績低,能上大學,獲得本科文憑。這些人最終可能不會從事這方面的職業,要改變專業謀求其他的職業。這樣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1)家庭安排。上大學時就已經設計好了如何回來就業,當然有的人可能找到好的崗位,但是經過4年的學習會發生變故的比較多;2)準備拿到學歷,學習一些別的專業知識,從事自己喜歡的非專業行業,比如,從事相關行業的消費品,教育的服務等等;3)政府企事業單位。通過正常的就業途徑,國家提供的機會選干等。
2.專業的就業方式。1)通過過硬的專業技能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或研究、留校、參加樂團、劇團等;2)考取研究生、博士生繼續學習,還有就是出國深造等;3)以自主創業為主要途徑。
當前,藝術類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風潮逐漸擴大,不論是一畢業就有創業打算,還是放棄穩定工作重新創業,很多藝術類畢業生都認為,藝術就是一種創造,而創造是不應被束縛的,與其受制于人,不如自己給自己打工,于是不少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中央音樂學院的一位教師告訴記者,去年畢業的幾位學生一起合開了一家琴行,一邊賣樂器,一邊教學生,既取得了經濟效益,也實現了個人的價值。中央美院的一位畢業生說,他的五個師哥、師姐畢業后合辦了一個工作室,如今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北京服裝學院的幾個畢業生說,他們也打算畢業后開個服裝坊。這些自主經營的小老板們都認為,雖然自主經營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因為是為自己打工,所以大家也就會格外地賣力,工作起來自然也就干勁十足??傊瑢τ谶@些就業新群體不論是走上工作崗位還是自主創業,只要方向正確、目標明確,就能既實現自我價值,又為社會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針對以上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總結其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和藝術專業對口的就業渠道較少,無法滿足大量畢業生的需求;2)教學中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藝術專業種類較單一,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3)由于藝術專業的擴招,導致生源質量較擴招前有所降低,主要表現在學生基礎功不扎實、藝術悟性有所欠缺;4)畢業生不能較好或及時地獲取就業信息,盲目地投遞個人簡歷,自身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念和就業能力;5)畢業生眼高手低,不能給自己設定一個客觀、恰當的就業目標。
總之,從當前市場需求的形勢來看,傳統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渠道變得比較狹窄,而應用藝術類人才的市場需求在日益增長。 我國高等藝術教育模式正逐漸呈現出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并存、藝術與科技交融的特點,而一些設計藝術學科也已經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純藝術領域。各個學校應該有自己的藝術教學特色,即不同的學校應該有不同辦學優勢。藝術學科已經向著普及性、交叉性、邊緣性和大眾性發展,并誕生了許多深受考生和社會歡迎的新興專業,如裝潢設計、數字藝術、動畫藝術、文物修復、設計管理、家具設計等專業方向。因此,目前最大的問題不僅僅是藝術類考生太多的問題,而是高校應懂得如何及時與社會需求接軌,加強教學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面向市場,分層次辦學,培養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人才;如何調整專業方向,突出專業優勢,向應用性拓展,使培養目標向多層面轉化;各高校應盡快建立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和技能培訓的長效機制。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陜西西安
【摘 要】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在大學生這個群體里,藝術類大學生因為個人個性特征和專業自身的特點,在就業過程中面臨更加突出的困難。本文在分析藝術類大學生就業特點基礎上,將藝術類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來研究,試圖對新形勢下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藝術類畢業生 個性特征 就業 對策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越來越成為黨和政府關心、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每年數百萬畢業生涌入社會,給本來已經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更大壓力。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2009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那么,2010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近幾年逐漸升溫的“藝考熱”讓我們感受到了藝術教育的繁榮,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因此深入研究藝術類畢業生特點并提出相應對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藝術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特點
1. 職業選擇的靈活性
與其他專業科類相比,藝術類畢業生靈活就業率高。由于其專業特殊性,與大學畢業生傳統就業方式不同,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在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而不是機關事業單位。私營企業希望根據項目的緊密程度來招聘畢業生,畢業生也希望暫時在中小企業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后轉到相對較好的大企業或進行創業,由此決定了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雙方不簽訂正規的就業協議書,藝術類畢業生靈活就業特點明顯。
2. 就業單位的專業對口性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時注重專業知識的對口。藝術類專業學習的高投入,導致畢業生預期收入過高。由于學生在學習期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因此他們在就業上也想得到更多的回報,這種高投入必然高回報的思想影響著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所以使他們不愿離開專業對口的行業。而且對于藝術類畢業生來說文化課和外語普遍不好,轉行難度很大,大多數畢業生寧可不就業也不選擇轉行。
3. 就業地域的相對集中性
用人單位所處地理位置成為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他們通常選擇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地區和省會城市。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對畢業生來說意味著更多的信息、資源和機會。
4. 藝術類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
隨著近幾年藝考熱的升溫,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而就業崗位并沒有同比增加,再加上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藝術類畢業生市場需求供大于求。
5. 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相對落后
受長期計劃經濟和精英教育的影響,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如上所述,他們就業期望值高,大多趨向于高薪水、專業對口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工作,而用人單位在業生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對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畢業生有綜合能力、實踐經驗和創新意識等,導致個人期望值和現實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二、加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1. 鼓勵高校藝術類畢業生面向基層、面向中小城市就業
結合藝術類大學畢業生就業地域的局限性特點,政府部門應通過各項措施,鼓勵藝術類畢業生到西部和基層就業。比如國家啟動的“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同時為藝術類畢業生提供政策支持力度。
2. 進一步深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首先,從時間上,就業指導“重心”要下移。即從新生入學開始即對其進行“全程化”指導,以就業帶動學業,全面提高自身就業素質;其次,就業指導內容要全面、深入,突出“以生為本”的思想,要依據學生個性特征,引導其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再次,就業指導形式要多樣化,除組織學生參與就業指導課、就業講座、就業咨詢等形式外,要鼓勵其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知識,鍛煉能力,了解社會,認知職業,以促進其全面發展,早日成才。
3. 積極開展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情況追蹤調查工作
開展畢業生追蹤調查工作,既是及時反饋社會信息、做好教育教學改革和就業指導工作的要求,也是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學校要加大這方面工作的力度,定期走訪用人單位,將畢業生追蹤調查與就業市場開拓結合起來,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結合起來、與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專業和學科結構,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
4. 轉變觀念,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增強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從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工作實踐來看,畢業生自身素質與用人單位要求之間的矛盾突出,并已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之一。社會需要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的畢業生?,F實社會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需求在不斷地提高,藝術類學生在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掌握比較熟練的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全面提高素質,才能增強藝術類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
摘 要:隨著多年來"藝考熱"的持續,高校藝術類學生數量呈現遞增態勢,社會未提供相應就業崗位,藝術類學生就業問題嚴峻。因此,本文深入分析高校藝術類學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為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開辟途徑、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服務。
關鍵詞: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指導
多年來,隨著"藝考熱"在我國的持續升溫,藝術類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開設藝術類專業的院校日益增多,高校藝術類學生數量呈現遞增態勢,然而社會并未提供相應就業崗位,造成藝術類畢業生生源過剩。并且,由于藝術類專業就業有其獨特的特征,這就給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帶來了獨特的挑戰。
一、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藝術類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與就業市場整體疲弱的矛盾較為突出
引發的后果是對口工作崗位需求增長緩慢,甚至處于飽和狀態,就業市場上供需極不平衡。同時,畢業生就業普遍考慮區域的選擇、自由度的選擇、勞動關系處理方式的選擇、就業后再擇業等特點,致使簽約普遍困難。
2、硬件設施投入有限與教育質量相對下降導致的困惑
目前,藝術類專業自身也在走向適用性,大力提倡實踐教學,在努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力求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因此在硬件設施上加大投入。但從現實情況看來,還有不小的困難,拿空間上的問題來說,依據藝術類的專業特點,每班應擁有專用教室,一方面便于學習,增加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畫具可存放于畫室,不至于天天攜帶),二來便于交流,提高團隊合作意識。而現在的狀態是,藝術類身處綜合性大學排課特點的限定中,導致學生們缺乏歸屬感和較好的學習環境。
藝術類的專業設置、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在近些年不斷改進完善,但由于學生人數的龐大,致使在課程進行的教與學中存在一定的現實情況,如合班上課、一名教師需要兩班同段穿插授課等,也就是說在貫徹教學的宗旨方向上確實有較大的困難。當然,還有快速擴張背后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和學生整體素質下滑的問題。
3、專業方向趨同、就業面相對較窄引發的就業市場單一
在藝術類的專業設置上各大學有明顯的專業趨同現象,就業面相對較窄也成為導致藝術類就業難的一大問題。藝術類專業的專業性較強,就業市場較單一。部分學生選擇了進入私企、中小型工作室或設計公司工作,而這些單位大多不具備正式簽約的條件,且這一行業具有不穩定性,從業人員流動性高,從而使得簽約成為一件困難的事。藝術類畢業生中,只有極少部分進入國企和黨政機關就業。靈活就業便成為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新趨勢。然而,由于藝術類畢業生普遍不夠重視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個人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社會保障也普遍難以落實。
4、藝術類學生就業期望與就業市場實際情況不匹配
由于藝術生投入學費較高,就業期望值也較高,因此藝術類畢業生存在就業理想與就業實際不匹配的現象,大都趨向于高薪水、專業對口、高層次的工作,回避待遇低、層次低、偏遠地區的工作。而往往用人單位又注重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對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給出的待遇很低,因此,有些畢業生的個人就業理想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差較遠。
二、高校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對策及建議
1、建立科學的、與時俱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長效機制
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學生的培養要有準確的專業方向定位,與市場掛鉤,培養復合型人才。與時俱進地更新課程設置,實施教改,優化學生知識結構,確保學生掌握最新的資訊和最前沿的專業技能;加大專業教學實踐力度,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適時地調整授課模式,引入具有良性競爭特性、展示教師能力與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工作室制度。加快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簽訂符合專業特色的教學實習基地、社會實踐基地與就業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其作用,使學生提前對所學專業以及想從事的行業的崗位要求做進一步了解,提高適應工作、適應社會的能力,真正做到可持續性發展。
2、培養學生自我設計職業生涯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藝術類學生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設計普遍不重視,現實情況是,當今社會大學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成為普及教育;就業態勢早已從大學生選擇就業單位變為由市場選擇人才,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生一入學便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將職業生涯課程列入必修課程;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廣開多方面職業能力培訓,強化學生就業能力。應幫助學生在大二以后即給自己合理定位,逐步培養就業意識。所謂定位包括認識自己的個性傾向性,繼而認識自己的個性心理特征。個性傾向性應從需要、興趣及自我發展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個性心理特征,應從自己的氣質、性格與能力來決定職業生涯的選擇。好的職業生涯設計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就業錯位",使學與用更加緊密結合,使人才效益、社會效益得以彰顯。專業教師與輔導員在大學期間對學生將來職業道路的引導、對學生明確并選擇今后的職業發展目標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應強化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能力。
另外,在就業過程中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新型就業辦法在大學生的心中引起強烈的波動,致使不少學生心理上產生消極不良的影響,也可以說是種種心理誤區,尤其是藝術類學生既有大學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又有藝術類所謂特立獨行的行為與心理特質,因此這對就業是十分不利的。應努力幫助學生調試良好的擇業心態,例如從主觀方面,加強學生的自我修養,提高道德水平,真誠待人;利用自己的優勢取長補短,增強信心;對缺乏自信心的學生進行恰當的表揚和贊賞等,還可以在學生求學階段,就幫助學生樹立市場競爭的觀念。在班級內或學院、學校內,經常搭建一個競爭的平臺,讓學生有意識地適應競爭環境。還應努力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擇業觀念,比如"先就業,后擇業,在穩定中求發展的擇業心態"、又比如在擁有很強的專業理論和技能,較高綜合素質的前提下,用實力去拼搏和競爭的職業心態。在21世紀,與時代合拍的擇業心態與觀念,是就業成功的基礎與前提。
3、加強就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力度,轉變學生就業觀念
多層次、多角度的舉辦學生藝術作品展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直接展示自己的平臺,邀請相關企業前來參觀,使用人單位了解我院學生的專業方向與學習情況,近距離的感受學生的專業能力,加大對學生的宣傳力度,為他們提供更有益、有效的就業渠道。
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意識、創業意識和基層意識。藝術類學生在畢業后,往往都不愿意離開其所在的大城市,都覺得只有留在大城市才是最好的選擇。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還非常需要各類藝術人才,尤其是我國的邊遠地區、西北部地區十分缺乏藝術類的師資。如果把這些地方都考慮進去,我們的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率不僅能達到100%,甚至還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所以轉變就業地域局限觀念是有必要的。當然會面臨很多困難,例如我國是一個地區、城鄉差異十分明顯的國家,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單位勞動者工資福利狀況差別也十分顯著等。不過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變就業觀念和思維才能促進自己更快的適應社會。
對藝術類來說,就業方式多元化的同時自主創業也是一個主流。國家對高校畢業生實行收費優惠政策,是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重要舉措,這對藝術類學生創業是個很好的契機。轉變就業方式與思維,鼓勵藝術類畢業生自主創業也會迎來較好的就業前景。而從經濟發展的大背景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所以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和發展在未來仍然是充滿潛力的。
【文章摘要】
隨著藝術類高校不斷擴招,藝術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也成為高校開展職業指導的重要原因之一。藝術生具有典型的生源特點,是高校人才培養中需要關注的特殊群體。隨著近幾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文化類企業需要創新藝術人才。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高校培養模式與企業所需人才條件脫節的現象。本文主要從藝術類高校通過發展職業指導,使得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得到改善,同時在轉變傳統就業觀念和提高職業規劃意識,指導學生明確職業發展方向等方面,論述了職業指導對促進藝術類畢業生優質就業起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職業指導;藝術類畢業生;就業
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已經逐步實現,高校生源擴大,隨之而來的就業問題也成為社會、政府、高校共同關心的難題。藝術類高校作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培養創新藝術人才的同時,為社會輸送優質的畢業生,對促進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開展職業指導,從源頭解決藝術生就業障礙,對促進藝術生就業工作意義重大。
1 職業指導的重要性
職業指導是為求職者就業、就業穩定、職業發展和用人單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詢、指導及幫助的過程。[1] 藝術類高校通過開展職業指導能夠幫助藝術生深入了解自我,了解社會,發現自身潛能,培養創造力。隨著高校不斷擴招,進入高等學府求學已經不是難事,近幾年畢業生大軍源源不斷涌入勞動力市場,求職、就業、待業等一系列詞匯被各種媒體所報道,“就業”也成為政府首要考慮的問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大本營,不僅教授學生專業技能,更應該全方位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職業指導能夠使學生確定明確的職業方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從而進行客觀而實事求是的職業設計,對于高??沙掷m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影響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因素
2.1 產業結構和市場機制導致對口就業供需不協調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產業結構也在不斷的調整和轉型階段,一些傳統的文化館、藝術團、展覽館等行業都面臨改革和調整。而近幾年高校不斷擴招,藝術類生源也逐年遞增,造成藝術類畢業生對口工作供需比例失調,同時,由于政府的就業機制還不夠完善,企業和學生之間信息不對稱,而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渠道較少,就業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2.2 傳統就業觀念導致藝術類畢業生擇業范圍受限
傳統文科理科專業的畢業生由于就業選擇范圍較大,市場需求占主導地位,比起藝術生在選擇工作時更有競爭力。同時,受到家庭傳統觀念因素的影響,父母認為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是最穩定的工作,對學生的擇業產生影響,藝術類的國有團體畢竟有限,競爭激烈,形成了畢業生扎堆擠獨木橋,最后受到打擊后反而對就業缺乏信心。
2.3 藝術類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導致就業盲目
藝術類大學生多數是:重專業輕文化,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干擾,過于自我,思維活躍,不愿墨守成規,喜歡富有創造力和挑戰性的工作,在求職過程中功利心較強,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欠缺。這些獨有的特征,使得藝術生在求職中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職業規劃意識淡漠、不愿就業和無業可就共存,就業領域和范圍的選擇缺乏靈活性、就業后缺乏工作穩定性,稍有不如意就辭職等現象。這些現象背后反映出很多藝術生對于自身職業生涯沒有詳細的規劃,更沒有認真分析自己的職業性格類型或對將來擇業有明確的目標。在就業時眼高手低,選擇工作范圍過于理想主義,如:表演專業畢業生只考慮當演員進劇團,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則是非大公司不進,一門心思考慮4A廣告公司。這些就業觀念都存在誤區,最終導致大部分學生就業困難,繞了一大圈后才明確自己的定位。還有的學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在各類行業間探索,頻繁的換工作導致門門都不精,最后為了生計而隱忍就業。
3 職業指導對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的促進作用
3.1 有助于培養藝術類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
藝術類高校通過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生涯,幫助學生了解相關職業知識,結合自身特點與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途徑,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和發展方向。職業指導從學生入學開始,引導和幫忙他們合理的規劃職業發展路徑,明確將來的職業范圍,有針對性的培養自己職業規劃的意識。大一入學是職業指導的初探階段,可以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入專業教育,使之了解本專業將來的發展方向,就業前景,初步建立起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目標。大二是職業指導的深入階段,學生開始接觸專業課,職業指導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明確職業定位,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大三是職業指導的實踐階段,此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專業實踐和實習,通過參加如: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大學生藝術節及各種專業性比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了解行業發展,提前接觸業界資訊等,能夠幫助學生更準確的掌握職業信息,找準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大四是職業指導的關鍵階段,在經過了三年的預熱后,進入了傳統意義上的就業指導,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就業政策、制作簡歷、模擬面試以及就業信息,為畢業生做好就業咨詢工作。
通過職業指導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強化自我規劃意識,降低職業期望值,更現實的理解就業。同時,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能夠對自己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等做出準確的判斷,依據自身實際來規劃職業發展。
3.2 增加藝術類畢業生擇業的自主性
職業指導有助于藝術類畢業生了解相關就業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當前就業形勢和趨勢,通過對行業和區域的就業政策分析,引導他們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求職方法,有針對性的選擇職業,增加自主擇業的信心和主動性。在職業指導中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開拓就業的視野,不再等靠學校安排,主動出擊尋求就業渠道。同時也積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等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指導學生結合專業特色以及社會需要,選擇適合創業的領域和項目,提高學生們自我就業的能力。
3.3 充分結合專業特色,培養全面型藝術人才
藝術類高校作為藝術人才培養的搖籃,在注重專業教育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綜合素質的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藝術人才是藝術類高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開設職業指導課程在幫助藝術生就業上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現代企業人才需求的標準,不難看出,企業需要的是德才兼備,就有較強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的人才。藝術類學生受到專業特色的影響,過于開放自我,責任感較弱,往往畢業后很難適應有嚴格時間管理的上班節奏。職業指導能夠通過模擬面試、模擬公司等形式,提早使學生感受到職業責任感。同時,聘請校外資深的公司管理人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能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為培養全面發展、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總之,職業指導對于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類高校開展職業指導能夠幫助大學生認清自己的位置,快速進入工作角色,樹立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在擇業和升學中增強自主性。高校在人才培養中越來越注重健全人格的培養,塑造健全的藝術生人格也是藝術類高校的育人目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于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承擔社會責任有著重要的影響。職業指導從根本上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定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的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