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5:39: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蒙氏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蒙臺梭利和平教育課程
蒙臺梭利的和平理念貫穿于她整個教育體系的全部學科教學中,她雖然并沒創設獨立的和平教育課程,但她的追隨者根據其和平教育的理念,發展了比較系統和完整的和平教育課程。
(一)建設和平、民主、文明的環境
蒙氏和平教育是從環境開始的,通過成人對幼兒外在的和平、民主、文明的生活環境創設,來建立孩子的內心和平,與他人相互關懷、相互友愛、和平相處。這些幼年時期的經驗,是孩子成人以后與他人、與社會、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基礎,也是孩子和平教育的內在生命,幫助孩子從外在和平走向內在和平。
(二)了解生命的發展規律,珍愛生命,尊重生命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僅要讓孩子了解生命發展的規律,教會孩子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更要啟發孩子對完整生命的理解,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不僅要告訴孩子珍愛自身生命,還要幫助孩子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更要惠澤到一切有生命的物種,讓所有的生命能和諧地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
(三)發展兒童情商,使兒童具備健全的人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情商的價值,對一個人的成功、控制管理自身情緒、尊重理解他們,建立完善的人際關系等,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商的發展始于嬰幼兒時期,成型于兒童與青少年階段,一個人情商的高低,與幼年時期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在情商培養的同時,完善健全的人格也是使兒童具有和平內心的不可忽視的課程。社會是由確立了個性而具有人格的個人組成的,國家社會形成的基礎是全體國民的個人人格。蒙臺梭利對今日教育忘卻幼兒人格的形成的現象發出了警告,強調深入而有規律地開展和平教育,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重要的課程。
(四)理解和尊重各種文化形式與自然規律
蒙臺梭利認為,作為創造超自然世界工具的文化,是人類生存的根本,與人類一同誕生,統領人的精神世界。假如全球文化能通融發展,那么整個世界的和平就指日可待。讓孩子從小接觸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讓文化的力量滲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理解和尊重各種文化,保護傳承各種文化,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同樣是和平教育的必修課。
(五)提供非暴力形式解決沖突的技巧和經驗
我們贊同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允許沖突與矛盾的存在,但我們需要做到盡量化解沖突,教育幼兒要寬容別人、理解別人,當發生沖突時,學會正確地解決沖突的方法。蒙臺梭利在幼兒園的和平教育課程中提供了很多非暴力解決沖突的活動,如:和平桌、和平樹、和平角、心情墻、心情卡等活動課程讓幼兒學會用非暴力的形式解決遇到的沖突。
二、蒙氏和平教育對幼兒民族團結教育的啟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長期以來,各民族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與振興做過巨大的貢獻,特別是近百年來在抵御外敵的斗爭中,發展成了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共同體。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數民族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推進了少數民族各地區的發展繁榮。我國當前的民族關系主流是好的,但還存在著大量違背民族政策和挑起民族爭斗的不法分子,他們正利用著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宗教問題從事著民族分裂活動。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前提,處理好各民族間的關系,已成為我國和平教育中一個重要課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能否牢固樹立民族團結意識,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關系到中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能否后繼有人。但對孩子來說,光是嘴巴上的說教或者書本上的理論,不會讓他們形成深刻的認識,蒙臺梭利認為教師靠說教,讓兒童死記道德準則及其應用不會使他們變為有道德的人,“我們迄今一直倚重的說教的問題才是重大的、名符其實的社會問題?!睂和慕逃枰氖蔷唧w的行為、形象的活動,貫徹在幼兒的一切生活中。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時,能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一個尊重關愛的環境
蒙臺梭利博士意識到,愛的精神存在于孩子的心中,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愛的存在,應該把幼兒的生活環境建成一個相互尊重和相互關愛的環境。讓幼兒懂得如何付出愛、學會關心、幫助他人、愛護尊重他人,懂得愛護環境、愛護動植物、愛護自己的物品、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讓愛和與他們和平相處的種子在幼兒的心理生根發芽,那么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合作、學會團結。
(二)了解各民族風情
在幼兒教育中,把我國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列入孩子的必修課程中,讓孩子了解不同地域生活著不同民族,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建筑和游戲活動等。通過對各民族民俗民風的介紹,民族歌舞和各類游戲活動的學習,讓幼兒真正理解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著非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我國的民族團結是差異基礎上的團結,各民族雖然有不同的差異,但在國家的領導下共同生活、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繁榮。
(三)進行挫折教育
和平教育提倡愛,要適度地應用愛心、同情心等情感,要讓他們經歷一定的挫折教育,經歷沖突體驗,讓他們知道失敗、錯誤、困難是成長的一部分。讓他們懂得如何去面對這一切。人生教育應該是貫穿始終的,這是教育應該起的作用,也是蒙臺梭利一再倡導的教育方針。
(四)形成全民價值觀
我國的多民族文化背景,要求孩子明白多文化、多民族、多信仰等問題會長期存在,這與我國的和平與發展,人民的穩定生活息息相關,也與戰爭、暴力等息息相關。和平教育是以價值觀為本,通過同情包容,能降低民族偏見;通過客觀公平,能加強溝通交流與理解;通過尊重與贊賞,能獲得民族認同感,形成全民意識。
本文作者:李娟 單位: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
摘要:蒙臺梭利教育(簡稱蒙氏教育)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將兒童培養成身心健康的人,培養兒童積極向上的優良品格。通過有準備的教學環境發揮教師啟發和引導作用協助孩子的自我發展,發揮兒童自身的巨大潛能和創造力,形成和培養孩子的健全品格,蒙氏教育的教學法精髓在于培養幼兒探索精神和自覺主動的學習精神,培養幼兒喜歡上學、熱愛學習的態度。孩子在不斷的自我重復操作蒙氏教具和參與運用蒙氏教學內容,懂得尊重別人、學會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從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從而創新和建構完善的品格。從小培養和養成良好的品格習慣,不僅是兒童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因此在幼兒園實施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蒙氏教育;幼兒教育;品格;思考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3歲看小,7歲看老”,也就是說幼兒時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最佳階段,3歲--7歲這個階段養成的品格會影響和跟隨人的一生?!独呛ⅰ返墓适氯吮M皆知,當狼孩剛剛被人們發現的時候,不喜歡與人接觸,喜歡用牙撕開吃生肉,走路和跑步時手腳并用,不會語言,只會像狼一樣嚎叫,就是因為在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與狼生活養成了狼的生活習慣。為了幫助狼孩適應了人類生活,用了兩年學會簡單會話,用五、六年的時間學會走路,但跑的時候還會手腳并用,直到死也沒像健全人一樣說話,《狼孩》的故事告訴我們,幼兒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全心理及品格教育的重要。蒙氏教育以其以幼兒為中心利用預設教育環境教育為特色,培養孩子健全品格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值得讓我們借鑒和思考。
1.蒙臺梭利的幼兒教育理念
1.1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內容
蒙臺梭利教學法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臺梭利女士(Maria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于培養孩子專注度、秩序感、獨立能力和手眼協調等多方面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數學教育、感官教育、語文教育、文化教育五個方面內容。通過日常生活教育對幼兒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以訓練,以培養其良好習性和獨立自主的人格;通過觸覺、嗅覺、視覺、味覺、聽覺等感官教育結合感官教具培養孩子對感官的敏銳;數學教育通過由少至多量的比較然后引入加、減、乘、除等簡單運算操作,從而介入四則的運算的數學基礎;語文教學方面強調拼音、筆順語言表達等母語教學,同時培養英語入門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在蒙氏教室配備了植物、動物、天文、地理、歷史、地質等玩教具教孩子學習怎樣照顧動植物、認識自然、了解環境和宇宙萬物的奧秘。
1.2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特點
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特點是以兒童為主、注重完全人格的培養、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提供充分的教具、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學習、教師居于協助啟導的地位等特點。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專門為孩子打造一個可以讓他們“獨立自主”的“兒童世界”。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注重教師的啟發式引導教學。在教學中提供充分的教具進行教室分區的環境情景教學,蒙氏教室是縮小版社會的雛形,孩子通過學習如何分享和學會知識技巧并懂得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和如何領導別人。通過學習動作、感覺、語言、技能和道德發展等,使兒童形成一個身心統一、品行自律、心智平衡的獨立人格。認為兒童具有無限的潛能,其生命的最終發展是走向獨立,應著重培養孩子健全獨立的品格。教學中通過具體的練習如五官感覺練習、生活基本能力練習、智能練習等方式來形成健全的人格基礎。
2.對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理念培養幼兒人格的思考
2.1幼兒園和教師對幼兒形成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兒園是是幼兒通過班級形式組成的“兒童之家”,幼兒園內教學布置按日常生活區、感官區、美術區、語言區、數學區、自然區、情景游戲區等不同功能組成的“區角教育”又仿佛兒童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的“兒童社會”通過創設了溫馨舒適和優美和諧的“有準備的環境”讓幼兒在自主、寬松的氛圍中敢做、敢說、敢想,表現出較強的獨立自理能力、獨立學習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讓幼兒通過自我校正和自我學習,體驗探索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孩子是老師的影子,要塑造幼兒的品格意識首先要塑造教師的品格意識和提高教師的品格素質,這樣才能讓兒童通過對良好品格教育的模仿最終形成內化。優秀的幼兒教師不僅有高尚的品格和廣博的知識,還要善于去發現和創造,要不斷的根據孩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去發現和尋找適合孩子的教學設施和活動材料。積極為幼兒的成長創設良好教學環境,促進幼兒的優秀品格塑造和身心和諧優化發展。
2.2家庭教育和家園同步教育對幼兒健全品格的思考
幼兒不好的習慣和毛病往往是因為家庭成員對幼兒的溺愛和寵愛造成,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一些孩子在引起爭執時經常會說“媽媽就是這樣說的”、“爸爸也是這樣做的”或者“老師告訴這樣的做的”充分說明家長和老師行為、語言的導向作用。作為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做到言傳身教,對待孩子不要過度保護、溺愛嬌縱和包辦代替等行為。幼兒園在課上要求的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的優秀品格教育,幼兒會通過學校的蒙氏教育學習和體驗回到家庭就會自覺地實踐、模仿和情景再現。作為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還要大膽而耐心地給孩子機會“自己做”,并成功地引導孩子“如何去做”。做到家園同步相得益彰,并鼓勵幼兒讓幼兒懂得溝通、交流、分享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
作者:李景輝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存金溝鄉中心園
在傳統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長或者幼兒教師,對幼兒在幼兒園認識多少字、識多少數較為關心,但對幼兒思維能力卻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滿足幼兒認知需求基礎上,重視幼兒思維、心理等各方面發展?,F階段,我國幼兒教育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對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兒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中運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1.1構建較為寬松的心理環境,消除幼兒對數學的恐懼
在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幼兒構建愉悅、寬松的學習與心理環境,保證幼兒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能夠在自己興趣支配下進行學習和操作。每個幼兒都是一個個體,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學習興趣也不相同,其對于數學會表現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兒對數字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對數學的恐懼,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因材施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適當的增加難度,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放慢學習進程。同時為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同時尊重幼兒習慣,鼓勵其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興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對提升幼兒數學思維很有幫助。
1.2豐富物質環境,激發幼兒數學興趣
在幼兒園中都設置了教學活動室,幼兒園需要為幼兒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滿足幼兒千奇百怪的思維。材料的種類要多,同時保證色彩的多樣性,確保這些教學工具與幼兒的年齡相當,能夠勾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主動走向數學探究的世界中。
2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
2.1通過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的操作材料通常沒有較大的差別,同時對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師為了模仿或重復動作,操作材料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務,這對于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制約。相對來說,蒙氏數學教育理念對幼兒操作能力培養十分看中,要求幼兒對每個活動進行個別操作、分組才做以及機體操作等,幼兒具有充分的材料選擇權,不僅符合幼兒認知規律,還能夠提升幼兒的興趣,鍛煉幼兒打開思維空間。蒙氏教育數學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進制原理設計而來,根據十進制規律進行數的增減。同時,這些教具具有自動訂正性特點,對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幫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活動區,教師應該重視操作材料的投放,應該為幼兒提供創造的空間,鍛煉幼兒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
2.2通過數學游戲,幫助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模式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高度的邏輯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點,且傳統的數學教學以集體教學為主,在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幼兒能否接受或幼兒思維能力,采用重復灌輸的方式,希望能夠加深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其實不然,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導致幼兒厭學,對數學產生恐懼,無法形成數學思維模式。通過有效的游戲,能夠為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模式提供一條捷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興趣,通過多元化的智力游戲,開發幼兒的數學思維。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戲激發幼兒興趣的教材,給幼兒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與空間,在游戲的歡樂中,幫助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方式,提升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2.3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幫助幼兒理解數學概念
數學是生活科學,在生活中處處包含著數學知識,同時蒙氏數學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關的東西,與數學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有計劃的引導幼兒,幫助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在進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餐具分發出去,通過分發餐具的過程,引導學生聯系一一對應的數學關系;同時,在戶外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對自身位置進行觀察,鍛煉幼兒辨別方向的能力。從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現象,在幼兒無意識下就能夠發生,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能夠讓幼兒對這些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更加理解。當然,師在幼兒園再怎么進行引導也很難使幼兒理解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而當教師組織了適合幼兒水平的數學活動之后,就更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為幼兒提供運用這些經驗的機會了。因此,家長同樣是幼兒學習數學的老師。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讓家長給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指導家長對幼兒進行引導,逐漸提升幼兒的數學思維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國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的運用,并不能死板硬套,還應該根據我國幼兒的具體情況,對先進的理念、教具等進行借鑒,同時加強科研,完善我國現有教學模式,形成具有中國化的蒙氏教育體系,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水平。
3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的運用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幫助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是一套優秀的幼兒教育法則。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通過對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鑒,同時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完善現有的幼兒教育模式,努力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作者:黎曉敏 單位: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一、有準備環境在發展幼兒思維能力方面所產生的影響
(一)為幼兒創造出相對寬松的心理環境,避免其在心理上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懼
所謂的寬松的心理環境其實是指愉快、自由的學習環境,幼兒可以不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按照自己的興趣、愉快地進行自主選擇和獨立操作。因為幼兒個體在發展水平方面是存在著差異的,并且學習興趣也存在著差異,因此,每個幼兒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需要。那么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弱的一些幼兒可以適當降低學習難度以及放慢學習進程;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一些幼兒則可以適當提高學習難度以及加快學習進程。給幼兒提供一種愉快、自由的數學學習環境能夠讓其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歡樂,并激發其學習興趣,避免其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懼或者是自卑心理。運用蒙氏教育理念可以為幼兒創造出安靜和諧的環境,其對幼兒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允許幼兒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幼兒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往往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時安靜和諧的環境也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專注力。那么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
(二)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有效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可以將豐富的且便于幼兒操作的材料放置在“蒙臺梭利”的教學活動室中,以便對幼兒的發展需求形成滿足,比如除法板、塞根法、彩色串珠、紡錘棒、數棒等,為幼兒提供這些操作材料主要是為了讓他們熟悉數量以及在數的概念上獲得真正的經驗。幾乎所有擺放在蒙氏數學區的教具都有助于幼兒的數學學習,并且和幼兒的身體發育情況以及年齡特點是相符的,因此,會對幼兒形成很大的吸引力。
二、操作活動可以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
(一)利用蒙氏操作材料對幼兒數學學習的探究興趣進行培養
幼兒在常規教學中所能接觸的操作材料一般都沒有什么區別,并且操作目的也一直停留于在教師講解后進行模仿與重復上,只要結束教學活動,那么,操作材料就完成了其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幼兒發展其探索能力,但是,蒙氏數學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幼兒的操作,在蒙氏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幼兒需要對每個活動進行個別操作、分組操作以及集體演示操作,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操作材料和操作方式,對于幼兒來說,這種方法不僅符合其學習特點,同時還能夠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可以使幼兒在反復操作中培養主動探究的精神。蒙氏數學操作材料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生動的想象空間。蒙氏的所有數學教具都是根據數學的十進制原理設計出來的,這種做法有助于讓幼兒感受到怎樣按十進制規律實現數的增減。此外,蒙氏數學教具還具有自我訂正性這一特點,這種特點不僅可以提高幼兒操作材料的效果,還可以提高其操作材料的興趣。蒙氏教學能夠將高深的數學思想以及抽象的數學概念都融入于簡單有趣的操作材料當中。這樣一來,幼兒就能夠在利用蒙氏數學紙面教具興致勃勃的完成配套練習之后,對數學概念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理解,并有效形成生動形象的直觀思維。當然,在對教學活動中操作進行重視的同時,還需要重視活動區中操作材料的投放,為幼兒的操作提供條件,為幼兒的想象創造空間,進而促使幼兒的概括水平和概括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在進行游戲時,培養幼兒主動構建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邏輯性,是比較枯燥的一門學科,并且數學教學大都是集體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對幼兒的思維能力以及幼兒數學本身的特點形成忽視,一般會選擇灌輸和重復的教學方法,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幼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形成抑制作用。游戲能夠讓數學變得有趣,并且,游戲也是幼兒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活動,所以,游戲對于幼兒學習數學來說,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最佳途徑。幼兒教師在進行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著眼點,選擇形式多樣的益智游戲來發展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蒙氏數學是一套利用游戲激發幼兒數學學習興趣的教材。比如教師在教授數量大小時,就可以利用0的數字游戲讓幼兒感受數的大小,特別是可以讓幼兒對零的意義進行理解。幼兒在游戲中不僅能夠獲得數學知識,同時還有機會將自己的感受自由的表達出來,幼兒只有在使用了大量材料以及參與了大量活動的情況下才可以對數學概念進行掌握。
(三)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
只要是生活中的東西都和蒙氏數學材料相關,數學同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在日常進餐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碗勺分發出去,幼兒在這種分發碗勺的過程中已經練習了數量的一一對應;在進行戶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自身所處的位置,這就已經練習了幼兒對方向的辨認。因為這些數學問題以及數學現象大多發生在自然狀態下,所以它常常讓幼兒在無意識下就感受到了數學,并且學習了數學。除此之外,幼兒所獲得的數學教育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持與參與,就是不完整的,家長也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啟蒙教師。比如,家長可以帶幼兒去逛他們喜歡的超市,在逛超市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學會看價格標記,還能夠學習到一些錢幣的簡單運算方法。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以及家長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盡量利用蒙氏教育理念中一切有用的資源,并且,要將蒙氏教育理念中國化,因為,盲目照搬其教育理念難以與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相適應。那么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并努力專研,促使蒙氏教育理念更好地服務于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作者:張培趙紅蕾梁羽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
摘 要: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內容。蒙氏教育理念在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方面具有有力的條件,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理念。本文從創造優良準備環境、操作活動兩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利用蒙氏教育理念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蒙氏教育理念 培養 幼兒 數學思維能力
在傳統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長或者幼兒教師,對幼兒在幼兒園認識多少字、識多少數較為關心,但對幼兒思維能力卻放任不管。而蒙氏教育理念下,在滿足幼兒認知需求基礎上,重視幼兒思維、心理等各方面發展?,F階段,我國幼兒教育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對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兒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中運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1 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1.1 構建較為寬松的心理環境,消除幼兒對數學的恐懼
在幼兒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幼兒構建愉悅、寬松的學習與心理環境,保證幼兒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能夠在自己興趣支配下進行學習和操作。每個幼兒都是一個個體,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學習興趣也不相同,其對于數學會表現出不同的看法。很多幼兒對數字不感興趣,甚至產生對數學的恐懼,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因材施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幼兒適當的增加難度,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放慢學習進程。同時為學生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數學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同時尊重幼合骯擼鼓勵其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興趣面前才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對提升幼兒數學思維很有幫助。
1.2 豐富物質環境,激發幼兒數學興趣
在幼兒園中都設置了教學活動室,幼兒園需要為幼兒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滿足幼兒千奇百怪的思維。材料的種類要多,同時保證色彩的多樣性,確保這些教學工具與幼兒的年齡相當,能夠勾起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主動走向數學探究的世界中。
2 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
2.1 通過蒙氏教育操作材料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的操作材料通常沒有較大的差別,同時對這些材料的操作也通常是教師為了模仿或重復動作,操作材料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基本上就算完成任務,這對于幼兒探究能力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制約。相對來說,蒙氏數學教育理念對幼兒操作能力培養十分看中,要求幼兒對每個活動進行個別操作、分組才做以及機體操作等,幼兒具有充分的材料選擇權,不僅符合幼兒認知規律,還能夠提升幼兒的興趣,鍛煉幼兒打開思維空間。蒙氏教育數學教育材料都是利用十進制原理設計而來,根據十進制規律進行數的增減。同時,這些教具具有自動訂正性特點,對提升操作效果很有幫助。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活動區,教師應該重視操作材料的投放,應該為幼兒提供創造的空間,鍛煉幼兒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等,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
2.2 通過數學游戲,幫助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模式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高度的邏輯性、抽象性以及概括性的特點,且傳統的數學教學以集體教學為主,在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幼兒能否接受或幼兒思維能力,采用重復灌輸的方式,希望能夠加深幼兒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其實不然,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導致幼兒厭學,對數學產生恐懼,無法形成數學思維模式。通過有效的游戲,能夠為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模式提供一條捷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興趣,通過多元化的智力游戲,開發幼兒的數學思維。在蒙氏教育理念下,存在一套利用游戲激發幼兒興趣的教材,給幼兒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與空間,在游戲的歡樂中,幫助幼兒構建數學思維方式,提升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2.3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幫助幼兒理解數學概念
數學是生活科學,在生活中處處包含著數學知識,同時蒙氏數學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相關的東西,與數學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有計劃的引導幼兒,幫助其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例如,在進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餐具分發出去,通過分發餐具的過程,引導學生聯系一一對應的數學關系;同時,在戶外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對自身位置進行觀察,鍛煉幼兒辨別方向的能力。從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出,在自然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數學現象,在幼兒無意識下就能夠發生,教師通過有效的引導,能夠讓幼兒對這些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更加理解。當然,師在幼兒園再怎么進行引導也很難使幼兒理解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而當教師組織了適合幼兒水平的數學活動之后,就更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為幼兒提供運用這些經驗的機會了。因此,家長同樣是幼兒學習數學的老師。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讓家長給予其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指導家長對幼兒進行引導,逐漸提升幼兒的數學思維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蒙氏教育在我國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的運用,并不能死板硬套,還應該根據我國幼兒的具體情況,對先進的理念、教具等進行借鑒,同時加強科研,完善我國現有教學模式,形成具有中國化的蒙氏教育體系,促進我國幼兒教育水平。
3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蒙氏教育理念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的運用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幫助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是一套優秀的幼兒教育法則。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通過對于蒙氏教育理念的借鑒,同時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不斷的完善現有的幼兒教育模式,努力培養幼兒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摘要: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的語言學習與成人不同,我們可以將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與語言活動發展特點相結合,引導幼兒理解、運用日常語言,促進幼兒學習文字語言,并以此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蒙特梭利;語言教育;語言發展條件;發展策略
語言是表達自我的主要工具,孩子有吸收周遭環境語言的本能,也需要和親人溝通以滿足他生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如何激發幼兒的在語言方面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家長和幼兒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問題。著名意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特梭利,她從實踐中總結出嶄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教學方法備受推崇,而她關于語言教育的理念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一、蒙特梭利語言教育理念及啟發
蒙特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能力。因此,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要盡早應該著手,引導和挖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
蒙特梭利在著作中完整論述了語言教育的相關內容,包括語言概述,語言文字教育的意義、目的、特點、發展、方式等理念。而其中三點語言教育理念則更讓人深受啟發:
1、語言發展是有敏感期的,錯過敏感期,就會阻礙語言的發展。(0~2歲――聽的敏感期;6個月~3歲――說的敏感期;2~6歲――閱讀、書寫的敏感期)幼兒教師要適時、有計劃、有目標地抓住嬰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以日常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運用語言進行交往,以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其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
2、語言的學習來自于聽、看、模仿、練習、正確的輔導。蒙特梭利注重語音、語調、文字應用并進。語言機能結構復雜,感官的發展與語言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學習中可通過感官訓練與操作,獲得實際的經驗,逐步培養孩子聽、說、寫、讀的能力與習慣。
3、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加強語言學習。幼兒語言的發展同成人學習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環境下學習的,如口語教育要從交談身邊的事物開始。要把孩子放在預備的環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幫助。
二、幼兒語言發展的條件解析
蒙特梭利認為,幼兒語言上的缺陷和不完善,一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生理性缺陷;二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即在幼兒的語言形成期,因為聽不到正確的發音、完整的語言,或是由不好的(或錯誤的)發音習慣造成的言語缺陷。因此,幼兒語言發展的條件主要有兩點:一是要有健全的大腦與言語器官;二是要有適宜的語言環境。
1、保持健全的大腦與言語器官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基礎。正常的生理結構為幼兒語言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人類完整的語言活動包括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大腦皮層有主言中樞”。由此可見,完整的言語活動需要整個大腦的協調運作。它受整個大腦皮層機能的制約,并不是某個語言中樞能獨立完成的。
2、提供有準備的語言環境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學習語言需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因為字、詞、句子都要與一定的語言情景結合在一起才有實際意義,若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死記字、詞、句,即使記住了也是不會理解運用的。語言能力是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將幼兒放置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循序漸進地讓幼兒學習語言,其發展效果是驚人的。這一個學習語言的特點正如蒙臺梭利教育強調的:成人應為幼兒準備一個符合幼兒需要的真實環境,它能為幼兒身心發展所需提供活動與練習,并且像家一樣充滿愛、快樂與便利。
三、創設幼兒語言發展條件的策略
(一)充分鍛煉幼兒大腦與言語器官,為幼兒語言學習打下物質基礎。
蒙特梭利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口語表達的能力,我們認為口語是所有其他語言表達形式的基礎。透過語文圖卡和分類卡、故事、新聞、謎語、童謠、手指謠、詩詞,甚至延伸到其他工作區的活動范圍,孩子有許多機會吸取正確的新詞匯,這些豐富的詞匯和表達自我的能力是蒙特梭利環境給予孩子在語言方面的第一把鑰匙。
在奠定口語基礎的同時,孩子由“聲音的游戲”和“注音符號砂紙板”,認識語言的聲音和符號,聽力的提高對語言的學習至關重要,先有聽后才有說;此后,孩子將用“拼音盒”開始拼字、造詞,甚至寫故事或其他的文字創作;而閱讀能力隨著孩子對文字的解析自然地發生了;孩子由日常生活區和感官區所磨練出的手眼協調和控制手肌肉,間接為他日后書寫的能力建立穩固的基礎。我們以孩子所顯現的敏感期作指南,給予適時的工具和輔助,促進幼兒大腦言語器官的成熟,幼兒對語言文字的吸收及探索便會隨之自然地發生。
(二)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愛說、有機會說的環境。
在蒙特梭利環境中,任何語言活動都和孩子周遭的生活及喜好息息相關,惟有透過對孩子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才能產生共鳴,并且引發孩子自我表達的興趣和動機。
1、創設豐富的生活場景。豐富的生活內容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源泉。有效的語言學習并非一定需要正式的教學,在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中使用語言也同樣可以有效地學習語言。幼兒的語言學習就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它幾乎無所不在,可能是在起床穿衣時、在餐桌上用餐時、在戶外游戲時,在幼兒所經歷的各種生活場景中。生活是語言學習的源泉,有了豐富的生活內容,才能有豐富多彩的語言。所以,我們要創設各式各樣的生活場景,讓孩子多看、多說。
2、提供標準、正確的語言示范。幼兒最初學習語言的方式是模仿,而其出生以后又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成長起來的。幼兒生活的照顧者(家長、幼兒教師等)是其直接學習的“榜樣”,幼兒語言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使用語言的質量。因此,成人在與幼兒對話時應注意:說話語速要慢,口型明確、語音清楚、準確,語調抑揚頓挫;堅持使用正確的詞語和語法正確的句子與幼兒交流,不要用不準確的詞來逗孩子,避免使用兒語。
3、創造自由交流的語言環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教師要重視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際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寓語言教育于一日生活(來園、進餐、睡覺、如廁、盥洗、飲水、散步、做操、戶外游戲等)之中,在幫助幼兒建立生活常規的過程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自由是蒙臺梭利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幼兒只有在自由的氣氛中,才能將學習潛能發現出來。還要家園合作,舉辦大型戶外活動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和社區、多接觸伙伴,如多去公園、游樂園、動植物園等地方舉辦活動,給孩子創造與伙伴們自由交往的環境。這樣做可彌補幼兒交往經驗的不足,有助于孩子人格和語言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蒙特梭利語言教育中,還要側重于培養幼兒樂觀、自信的品質,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摘 要:幼兒園傳統的常規教育是一種外在的紀律,教師借助著各種方式完成了對幼兒的管理與控制,注重常規的完善和訓練,幼兒管得太多,控得太死,嚴重束縛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發展。而蒙臺梭利的紀律是一種“內在的自律”,是在兒童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動中建立起來的紀律,也是建立在兒童積極、主動、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將蒙氏紀律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滲入到幼兒常規教育中,能夠進一步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蒙氏 紀律 常規 幼兒
常規是社會的客觀存在,處在一定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中的個體必然受到該社會和組織中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常規的制約。因此,在幼兒期逐步認識、理解和正確掌握這些常規,非常必要,而且相當重要。
幼兒園在開展常規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會把重心放在幼兒常規的完善和訓練方面。利用常規來限制和控制幼兒的各種行為,以保證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順利開展和保障幼兒在園的活動安全。傳統的常規教育把幼兒管得太多,控得太死,嚴重束縛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發展。
本班開展了蒙氏教學活動以來,通過學習蒙氏的教育理念,我們知道了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幼兒只要是在“不傷害環境,不傷害人”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因此,通過吸收蒙氏的紀律觀來指導我們班級的常規管理,給孩子們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環境。
那么,如何將蒙氏紀律引入到日常常規中去,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呢?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1 了解蒙氏紀律與傳統常規的差別
1.1 傳統常規教育的形式
在目前的幼兒園常規教育領域中,教師常利用兒歌、鈴鼓、口令來完成對兒童身體及其動作的規范,或使用懲罰、命令、表揚、物質獎勵等手段來使幼兒聽話,完成對幼兒的管理與控制。幼兒教師把常規作為一種強制性的標準施加給幼兒。于是,常規教育便成了教師對幼兒嚴格控制的過程。幼兒一日生活中存在過多的限制和統一管理,集體活動時間遠遠多于個體自由活動的時間,造成孩子少有自主活動的機會,限制了幼兒的個體發展。教師的嚴厲讓幼兒不得不屈從于各種常規管理之中,不敢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觀點,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1.2 蒙臺梭利的紀律觀
蒙臺梭利的紀律是一種“內在的自律”。蒙臺梭利認為:“只有當一個人具有充分的自由和自主活動的權利,他才能建立真正的紀律,而非強迫手段培養的外表紀律”。
可以說,我們的常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外表紀律。真正的紀律,不是靠訓斥、棍棒、懲罰訓練出來的。我們要將幼兒的需要作為我們教育的主體,讓兒幼能在活動中理解紀律,進而接受、并逐步內化為集體規則,養成“內在紀律”,發自內心的愿意主動遵守,形成秩序感。
2 轉換幼兒教師角色
傳統常規教育中,幼兒教師一直充當著“管理者”和“指揮者”的角色,幼兒則只能是“服從者”和“執行者”。老師利用說教、命令、懲罰,把一大堆的條條框框強加給幼兒。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并不明白“為什么老師要不讓我們這樣做?”“我到底哪里做錯了?”在強制與壓抑的環境下長期生活、學習,孩子絕不會展現他們的原來本性,抑制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孩子。
作為幼兒教師,要懂得在教育過程中,真正占主導地位的是幼兒。要為幼兒提供全面發展的環境和機會。我們必須研究和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要,了解每一個幼兒發展的個性差異,要給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自由,給幼兒提供充分自由活動和自主活動的環境和機會。
3 創設可發展的環境
蒙臺梭利十分重視環境,她說,“在我們學校中,環境教育兒童?!泵墒霞o律的形成,要重視環境在教育中的重要意義與作用。蒙臺梭利看來,“紀律來自工作,因為只有在工作中,兒童的自我才得以自由發展,能力得以發揮”。在活動中兒童獲得了自由工作的環境,他們的活動更加完善,從而產生良好的紀律。
如果把幼兒長時間固定在座位上無事可做,幼兒的發展沒有得到滿足,他們便會互相打鬧,大聲喧嘩,來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這時候的紀律就只能是靠教師的嚴厲控制。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適合他們節奏和步調的環境,服務于幼兒的發展需要,從而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紀律。比如,在各個活動區域中投入豐富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讓不同能力和興趣的幼兒都能充分地,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并在活動中得到輕松、自由的發展。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由的運用他的技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精力,并按照自己內部發展的速度和節奏來行動時,他就會表現出遵守紀律,長時間注意力集中等優秀品質。
4 把紀律說出來
蒙臺梭利認為,應當在自由的基礎上培養紀律性。自由和紀律是統一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所謂自由不是孩子喜歡怎樣就怎樣,愛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服從真理,做正確的事情。因此,一定要讓幼兒在活動中理解紀律,由于理解而接受集體規則。所以,當我們讓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時,要把應該遵守的紀律告訴他,而不是只是要求他怎樣去做。比如,我們讓孩子們去喝水時,就要把排隊的紀律說給他們聽,使他們懂得排隊喝水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為擁擠而受傷,或是把水灑出來。又比如進餐時,把進餐的紀律告訴幼兒,使他們理解進餐說話不衛生,還會容易引起食物誤入氣管。通過這樣對紀律的解釋,逐漸會使社會規則內化,使幼兒懂得遵守紀律的意義和價值,將會從心而為。比起教師時時處處的控制、強迫,內化秩序具有更持久的效力和深遠的意義。
5 堅持教育的一貫性,統一性
在蒙氏活動中,也有很多相應的紀律需要幼兒遵守,比如“進教室前坐著脫換鞋子,并確定放入鞋柜內擺正?!薄霸诮淌乙p聲慢步地走?!薄白巫踊螂x開椅子時,應先拉開或收起椅子再取物或置物?!钡鹊?。這些紀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種習
慣的養成,需要有效的環境和時間。
我們在蒙氏工作中,每一次老師演示完工作,都會重復一句話“從哪兒拿的,放回哪兒去?!眲傞_始,幼兒會忘記,沒有歸放到位,老師不會責備他,整理教具時老師會把教具放回去。接著每一次都這樣做,幼兒就會慢慢記住并做得很好。最初,我們班上開展蒙氏教育時,幼兒在蒙氏教室能很好地遵守蒙氏紀律,而一旦離開了這里,他們就會完全按照之前的習慣進行,變得散亂,沒有規矩?;蛘呤窃谟變簣@養成的習慣,回到家里就會拋之腦后,任性妄為,隨心所欲。這都是因為對幼兒的培養教育不一致,不統一造成的。
因此,同班級教師之間,幼兒園與家長要做到堅持一貫性、統一性的教育。教師與家長要做好溝通,開辦家長學校,將蒙氏教育的理念傳達給家長,與家長共同分享教育的觀念和方式。一段時間后,定期走訪幼兒家長,及時與家長反饋幼兒在園、在家的情況,根據幼兒的行為表現及時調整教育思路和方法,這樣才能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蒙臺梭利的強調的“紀律”是一種內在控制的紀律,而我們傳統幼兒園常規教育更傾向外部控制紀律,外部紀律的維護更強調的是群體的利益,而忽略了幼兒的需要。因此,我們要在充分理解幼兒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通過上述一些方式把蒙氏紀律的新理念運用到我們幼兒園的常規教育中去,建立積極、主動、理解的新常規模式,為幼兒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發展空間。
摘 要:在數學教學領域中,有一個經典的教學方法,便是蒙氏教育,蒙氏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本著以兒童為中心,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完全對孩子的人格進行培養為原則。蒙氏教育中的數學教育對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關鍵作用,通過幼兒對數的思維與運用,為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關鍵詞:蒙氏教育;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科,就目前的學習狀況來
說,數學已成為一門令多數幼兒頭疼的學科之一,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幼兒在今后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會越來越吃力,所以,如何在蒙氏教育中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就顯得很關鍵,以下就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幾點關于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借鑒。
一、營造輕松健康的學習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重要,因此,幼兒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所處的環境與他們的學習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蒙氏教育中也強調,主張幼兒的學習環境不僅要與日常生活相聯系,還需教師們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有趣的課堂游戲等等。將現實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實物拿到課堂,例如將顏色相同和形狀相近的水果歸集到一起,然后數數有多少相同,有多少不同,或者找出與幼兒興趣有關的游戲,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比如“小木棒”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自行將小木棒組拼成不同形狀,然后讓其他幼兒猜,拼小木棒的時候,幼兒就已經用到了數學概念,增強了思維的靈
敏性。
二、給幼兒屬于自己的空間和自由
這里所說的自由,并非放縱,而是以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為前提。當代教育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每天沉浸在各種題海中,為了應試,他們不得不逼迫自己在各種題庫中煎熬,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日漸減弱。所以,蒙氏教育中培養幼兒數學能力,并非以題為主,而是更多地讓幼兒自己主動探索知識,例如,一張長方形的紙,你會將其變為哪些形狀,沒有時間的限制,沒有固定的答案,讓幼兒自己操作實現,從而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面對思維縝密的數學學科,怎樣減輕幼兒和教育工作者的壓
力,需要我們共同研討和總結,通過蒙氏教育理論,我們不難發現,邏輯思維能力要從幼兒抓起,教師要多以兒童為中心,摒棄不良的教育模式,給幼兒自主發揮的空間,使他們的思維爆發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美麗的火花。
一、當前我國農村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落后。長期以來,農村幼兒教育理念被定位在對幼兒的“?!卑踩ⅰ氨!背砷L上,“教”的內容也只是識字、學數等小學教學內容的延伸,忽視了對幼兒人格的尊重、個性的發展、習慣的培養。
2.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幼兒園保教人員不僅數量不夠,而且還綜合素質低,大多都沒有接受過幼兒專業教育,缺乏必備的幼教專業知識、技能,再加上普通話水平達標率低,采用方言教學,這些問題都對正處于成長關鍵期的幼兒來說影響深遠。
3.課程內容單一。農村幼兒園課程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教學內容以“讀、寫、算”為主,“放羊式”、“小學化”的問題長期嚴重存在,忽視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的培養,弱化了幼兒德、體、美等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
4.資金投入不足。在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間,我國學前教育經費一直在全國教育經費總量的1.2%至1.3%之間徘徊,財政性學前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到1.15%,遠低于世界水平。財政資金投入的不足,致使農村優質幼教資源稀缺,鄉鎮幼兒園設施老化,教具短缺,培訓不足。很多農村地區“無園上”、“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層出不窮。
二、蒙氏教育在農村幼兒園的運用
蒙氏教育是以科學的方法為根本的教育,它堅持的原則是以孩子為中心,通過對孩子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嚴和成長的過程。農村留守兒童居多,在農村運用這種教育模式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感覺親切的生活學習環境,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1.轉變教育理念。首先,要樹立科學的幼兒觀。農村幼兒園要按照蒙氏“以幼兒為中心”的核心育人理念,在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的同時,還要牢固樹立尊重幼兒人格、關注幼兒差異、發揮幼兒個性和主體性,最大限度地發展幼兒的潛力,樹立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的科學幼兒觀;其次,要樹立先進的教育觀。要按照蒙氏教育法尊重幼兒內在的需求,摒棄“小學化”教育傾向,培養幼兒適應未來的基本素質;再次,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以“不教的教育”作為教學指導思想,以豐富的教材教具作為教學手段,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以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讓幼兒自發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2.外引內培,提升師資水平。蒙臺梭利教育法在理念體系和操作方式上都與我國傳統幼教教育法存在差異。農村地區可以一個學區派出一名園長或是業務骨干到專業培訓機構參加蒙臺梭利教育培訓,通過系統學習,具體操作,全面引入蒙氏教育法,再在轄區內建立蒙臺梭利示范幼兒園,對其他幼兒教師進行輪崗培訓。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采取考核認證制,以科學合理的激勵制度引導督促農村幼兒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養,切實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水平。
3.因地制宜,豐富課程內容。課程是教育之本,是實現教育目標、體現教育內容的學科總和和進程安排。以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為課程內容,利用農村幼兒具有對動植物的感性認識強、農村可以用來制作教具的材料更為豐富,室外可利用空間大等比較優勢,在具體的課程設計上堅持課程以真實的經驗與真實的事件為基礎,給予幼兒動手操作、直接觀察、復述表達的機會;還可提供直觀教學材料,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靈活選擇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及時納入課程;保障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重視幼兒的實際動手操作過程;將游戲作為實現課程目標的有效手段,讓游戲成為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動。
4.開源節流,改善硬件設施。近年來,公辦農村幼兒園的校舍和設施都有了很大改觀,項目資金投入有了持續保障,同時也適當提高了保育費標準,這些都為農村幼兒教育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F階段在農村幼兒園的創辦上,要做到開源節流。開源就是要拓展“輸血”渠道,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和外界捐助。節流就是在勤儉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因地制宜,發揮農村優勢,師生合作創造性地設計、制作教具。在提升資金利用率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具制作水平和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的培育漸漸地得到了廣大家長的重視,而培育幼兒又該從何做起呢?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幼兒專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重要的并且不可缺少的環節,幼兒正處在一個智力發育的時期,培育幼兒的專注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并能為他們后期的學習和成就奠定基礎,由此,蒙氏教育應運而生,它以其獨到的理念,獲得了教育界的認可,是一種適合幼兒早教的優良方法。
關鍵詞:蒙氏教育理念;幼兒專注能力;應用
蒙氏指的是意大利首位女醫學博士蒙特梭利,她是歷史上杰出的幼兒教育專家,她的教育特點就是注重兒童的早期教育,通過對兒童的深入了解,從促進兒童身心發育的各個方面去教學,教學內容涵蓋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文化教育等,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從旁協助為輔,是適合現階段中國幼兒教學的好方法。
幼兒專注能力是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種綜合素質,專注能力高的幼兒,做事的效率就高,效率高從而就會對幼兒的自信力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使得幼兒熱愛學習,幼兒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就會對廣闊的書海產生求知欲,這有利于孩子的后期發展。
1.秩序中萌發專注
蒙氏教育研究表明,在幼兒一到四歲這個階段,正處于秩序的敏感期,在這段時期,幼兒極喜歡去區別各種各樣的事物關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身,所以,我們要在這段時期內,努力去創造一個適合幼兒的學習環境。蒙氏教育認為"工作"是幼兒身心協調的活動。給他們安排好各種各樣的工具,讓他們在自己的區域內集中注意力的展開自己的工作,在他們區域的四周擺放好屬于他們自己的小抽屜,放上一些小工具,在工作用到工具時自己有序的使用工具來完成工作,還要囑咐他們要在用完后及時的放回這些小工具。而且還可以在他們工作的區域有意的安放一些裝材料的瓷器、玻璃瓶,并且要告訴他們好好保管,不要弄壞這些物品,從而讓他們養成一種仔細認真的態度,這樣也有利于避免他們的漫不經心和毛毛躁躁的壞習慣,從而對一種事物專注認真。在培養幼兒專注能力的同時,教師在展示教具時,用一種最完美、不可再改進的步驟,來防止其他因素把幼兒的注意力分散,讓他們集中精力的去完成自己選擇的工作,這樣也有助于對幼兒專注力的培養。
2.自主中孕育專注
蒙氏教育認為,只有幼兒自身才能讓自己達到專注。由于幼兒的注意力經常容易轉移,所以在安排幼兒"工作"時,允許他們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這樣可以讓他們集中注意到自己選擇的工具上,一門心思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物上。幼兒不像是我們成年人,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當他們做一件事成功以后,就會不厭們其煩的去重復做下去,當他們在這種重復中找到足夠的自信后,他們就會再去關注其他的,所以,在他們的重復工作中,他們會投入注意力在工作上,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引導,使他們在專心致志的工作狀態下樂此不疲的工作。但是也不能讓他們總是沉浸在這種重復的工作中,還需要老師的引導,讓他們發現新的樂趣,使他們在重復的工作中延續他們的專注力。
3.活動中延續專注
蒙氏教育表明,活動中可以延續專注。各種有趣的活動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然而有些可以在活動中把幼兒的專注力漸漸地提升。比如說在教育幼兒時的走線活動,給幼兒聽著音樂,讓他們和著音樂節拍,在事先設定好的步行線上,有秩序的走動,跟著音樂的節拍去完成動作,這樣做不僅要求幼兒協調各種動作,并且還要保持身體的平衡,有效地促進了身體各個感官的平衡,這樣會讓他們自己進入一種專注的狀態。除了這種方法,根據蒙氏教育的思想設計一種肅靜活動 ,讓幼兒在活動中靜靜地聆聽周圍的聲音,去辨別各種聲音,為了保證能聽到各種聲音,他們必須保持安靜,為了保持安靜,他們又要保證使自己不分心,集中精力去聽,慢慢養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4.引導中發展專注
最主要的還是需要去引導,教師要扮演好角色,充分的去理解幼兒,盡量的多去觀察他們,充分的信任、尊重幼兒的選擇,在觀察幼兒舉動的同時要耐心的等待,讓他們的內心充滿想象,在一種自由的環境下去工作,盡量避免去打擾幼兒的發展。實踐證明,幼兒專注力形成的快慢和教師關注幼兒次數的多少不成正比,并不是教師對幼兒關注的越多他們的專注力就會形成的越快,如果不循序漸進的去輔導,反而會對幼兒造成影響。教師在引導幼兒專注力養成的時候,要有時刻準備的態度,在將幼兒帶入工作環境后,退至一側,等待幼兒的召喚,教師去全面的查看幼兒的工作,但是不要打擾他們的工作,他們在工作時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要耐心的并且以尊重的態度去指導他們,這也為教師做出了一個要求,在教導幼兒時,要熟練掌握幼兒使用的教具,在幼兒遇到困難麻煩時,可以很快的幫他們解答疑難。
綜上所述,我們領悟到幼兒的專注力的發展都是從日常生活教育開始的,我們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幼兒的行為舉止,多多的去贊美他們,讓他們自己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樂趣,在其中培育他們的專注力。在蒙氏教育理念中,最主要的還是要靠幼兒自己自主的找到專注力的方式方法,讓幼兒在自主學習中,通過教師在一旁的輔助,慢慢找到通向專注力的道路。
蒙氏教育是一種適合現代中國幼兒教育的全新的模式,通過這種教育,可以更好地幫助中國的幼兒在專注力方面獲得更好地發展,同樣也可以借鑒蒙氏教育的理念,結合現代教育,在幼兒教學方面創造出一片新的天空,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同時把自身的專注力提升上去,在快樂的自主工作中,不知不覺的把專注力穩定下來。
近段時間以來,我們發現班上有的幼兒在區角活動中表現出了不專心、情緒浮躁、持久性差,出現了一種學具沒操作完就換另外一種學具、學具亂放的現象。剛開始,我們按照傳統的常規訓練方式引導幼兒,但收效甚微。后來,我們運用蒙氏教育理論創設有序的學習環境,在區角活動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對幼兒良好常規的養成有很大促進作用。
一、創設有序的環境,營造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圍
蒙特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論認為,人類的各種智慧與能力都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增長的。秩序是各種物品與環境的關系,即每一種物品在環境中應該處于什么位置。幼兒天生有一種對秩序的愛好和追求(即敏感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特點創設有序的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積極投入,形成有序活動的良好習慣。
1.布置有規律、有秩序、允許兒童自主活動的環境
蒙氏教育理論對教室的布置是比較講究的,主張活動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擺設都應有固定的位置。根據我園房間小、幼兒人數多的情況,我們運用蒙氏教育理論,將操作性、合作性強的熱鬧區域和安靜區域分隔開,以便減少幼兒活動時的互相干擾。
在材料投放方面,我們重視投放游戲性、趣味性、開放性強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及需要自選。例如,生活區有喂小動物吃食物、夾乒乓球比賽、給娃娃穿鞋等所需的多種操作材料;語言區除了有幼兒看的圖書,可供幼兒講述故事的背景板和人物、動物指偶,故事拼圖,還增加了一個有聲玩具,可以讓幼兒合作講述、創編故事。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動區規則,使幼兒自覺形成有序的行為習慣
布置好活動區后,我們首先向幼兒介紹了各個區域,然后帶領幼兒共同制定入區規則并張貼在區角明顯的位置。如“商店”里的物品玩后要放回原處,圖書看完后要放好……為了加強幼兒的自律意識,我們設計了各種進入區域的標志牌,讓幼兒掛牌進區。為了讓幼兒養成游戲后將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習慣,我們在柜子及活動材料上都貼上了相應的小圖案,方便幼兒在活動結束時將材料有序地放回原位。同時,我們在區域內巧妙地根據地毯上的拼圖做標志,提醒幼兒有序就座,避免了幼兒在活動中擁擠在一起、互相干擾。久而久之,幼兒不但在活動區中學會了遵守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通過自我控制游戲讓幼兒養成有序安靜的入區常規
成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我們專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會或多或少地做一些準備工作,既有生理上的準備,也有心理上的準備。例如,寫論文之前會平心靜氣、排除干擾,以期達到寫作思路的順暢。蒙氏教育理論非常注意按幼兒的生理、心理曲線開展活動。走線活動和肅靜練習就是蒙氏教育中讓幼兒做好學習準備的鋪墊活動,是蒙氏教育理論的特色之一。
為了讓幼兒能以平靜的心情進入活動區開展活動,在幼兒進區前,我們運用蒙氏教育理論的走線活動和肅靜練習原理,設計了一些簡短的小游戲,以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走線游戲――這是蒙特梭利為訓練幼兒的專注、平衡等能力而專門設計的。走線游戲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地運用各種感官調控自己,以進入聚精會神的狀態。為增加走線游戲的趣味性、游戲性,我們為幼兒提供了一些輔助材料,如讓幼兒頭頂玩具、端著盤子、手持裝著珠子的湯匙、平舉的胳膊上放著沙包……使幼兒的專注力在走線游戲中自然而然地生發出來,為幼兒進入區域后專心活動做好準備。
聽聽猜猜游戲――讓幼兒閉上眼睛玩“聽一聽、猜一猜”的游戲。我們有意設置了一些有趣的聲音,如心跳聲、小溪的流水聲、刮風聲,讓幼兒靜靜聆聽,然后猜猜是什么聲音。聽聽猜猜的過程,培養了幼兒的傾聽習慣,鍛煉了幼兒排除干擾的意志。
吹氣娃娃游戲――讓幼兒在優美輕柔的音樂中,模仿為吹氣娃娃吹氣的動作,做呼吸調整練習。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的腹式呼吸法,可以使幼兒通過對呼吸的調整達到對自己心境的控制。
實踐表明,在做過各種自我控制的游戲后再進入活動區學習或玩游戲,幼兒往往比較能夠集中注意力。
三、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鞏固幼兒的良好常規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自覺性和自我認識是通過愛實現的。兒童自身具有發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活動區活動,能夠引導幼兒在自由與尊重中獲得發展,形成良好的常規。在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尊重幼兒、相信幼兒、深入地了解幼兒;要做一名幼兒學習的觀察者,細心觀察每個幼兒的活動意圖,揣測他們的思維方式,即使幼兒做錯也不急于干預,而是給予幼兒思考的時間,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自我教育。當然,由于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缺乏經驗,正處于獲得感知印象的階段,在幼兒常規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方法,適時對幼兒進行引導和幫助。
1.語言提示
語言提示的方法因簡捷、方便而經常被采用。教師在指導幼兒的過程中,要注意提示語的藝術性。提示語有時可以是直觀的,即用正向言語代替負向言語,如告訴幼兒“不要吵”,不如告訴幼兒玩玩具時要安靜,如果有問題可以小聲交談,不要影響其他小朋友。有時可采取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如表演區的幼兒因為爭搶角色而發生糾紛時,教師可以啟發幼兒進行協商,引導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動作暗示
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適當運用動作提醒幼兒,不僅可以減少幼兒的心理壓力,也可以讓幼兒在模仿中學習遵守常規。例如,當發現感官區的幼兒在操作粉紅塔時經常將最小的積木亂扔,我悄悄來到了他們的身邊,和他們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的積木時,我用雙手將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輕輕放下,顯示了我對它的珍惜。我的舉動影響了幼兒,在以后的操作中,再也沒有出現幼兒亂扔積木的現象。
3.材料調整
當幼兒違反常規時,作為教師,我們都該首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讓幼兒不去遵守規則,是幼兒忘記了,是幼兒的自制力不夠,還是材料等其他因素干擾了幼兒?如結構區的幼兒在活動中持久性差,往往還沒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離開,玩具也被扔得亂七八糟。這時教師就要仔細考慮,是不是材料太小、太單調、操作性不強?繼而對材料進行調整,增加一些性質不一、型號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紙盒等,并擴大結構區的場地。這樣可以提高幼兒對結構區的興趣,讓他們改掉以往的不良操作習慣,形成良好的結構區活動常規。
4.行為評價
在幼兒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交流與評價,以促進幼兒鞏固良好的常規。這時,教師的評價可以是表揚性的,如說“你把珠珠穿得真長”,表揚幼兒專心學習、有始有終地完成一項任務;可以是勉勵性的,如說“你今天進步可真大,剪紙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紙如果記得把紙屑放進美工區的小紙簍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討論性的,如通過討論離開座位時為什么要把椅子推到桌子下面,讓幼兒了解到,如果不這樣做,很可能讓別人走路時撞到椅子而受傷,而且教室里的活動空間會因此變得比較小……這樣,幼兒除了有更強的參與感,還能真正了解常規的意義,自然而然地認同教室常規并自覺遵守。
摘 要:蒙氏教育法是一種風靡全世界的幼兒教育理論方法,在我國也受到幼兒教育者的廣泛認可與追捧。將蒙氏教育方法應用于幼兒教育,可以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散思維發育與培養。本文因此為主要線索,論述了蒙氏教育法對幼兒發散思維培養的影響。
關鍵詞:蒙氏教育;幼兒教育;發散思維;創造力;孩子們
蒙氏教育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尤其在幼兒教育領域可謂是大名鼎鼎。蒙氏教育著重強調對幼兒思維發育、身心健全和創造力的培養,其根本訴求是幫助幼兒、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研究蒙氏教育法對幼兒發育、學習的正面影響,極具現實意義。發散思維作為幼兒創造力的主要標志,歷來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點培養方向。將蒙氏教育法與幼兒發散思維培養結合起來,很有現實價值。
一、蒙氏教育法的“人本位”和“人性化”特點決定了其對幼兒發散思維培養的促進作用
蒙氏教育法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創立的一張幼兒教育理論,涵蓋了現今幼兒教育領域的大部分成果和內容,在世界幼兒教育范圍內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依據蒙臺梭利的蒙氏教育創建的蒙氏教室則可以視為一個兒童的樂園和小世界,其間快樂無窮,因此深受兒童的歡迎和喜愛。同時,在開展幼兒教育的初始階段,如何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往往是幼兒教師和家長們較為關心的問題。所謂的發散思維,其實就是思維的擴張與輻射的狀態,也可以看做思維能力的蓬勃發展與拓寬,其實是創造性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蒙氏教育法的基本理論架構其實包含著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內容,這些著重體現在蒙氏教育法的“人本位”和“人性化”特征中。
蒙氏教育的核心理論就是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天性”,這與發散思維的基礎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幼兒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應該以幼兒的實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以孩子們是否通過教育活動取得了思維、能力的進步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標準。發散思維是幼兒思維培養的一個重點,也是兒童天性的展現,這與兒童占據幼兒教育中心的理論不謀而合。利用蒙氏教育法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能夠突破傳統幼兒教育模式的束縛,走出一條全新的路徑。所以,總體來看,蒙氏教育法對幼兒發散思維的發育、培養都有著積極的正面促進作用。
二、蒙氏教育法的“獨立性”和“完整性”特點可以推動幼兒發散思維的培育
幼兒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思維不斷發育、提高和實踐能力不斷進步的過程,其中包含著“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兩個關鍵要素。思維能力中,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和獨立思維意識是幼兒教育的著重點所在。發散思維的培養其實是引導孩子們更好的思考問題。更廣泛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加靈活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是對思維活躍度的鍛煉。蒙氏教育法人為,兒童的個體應該符合“自由,獨立,完整”的特點,即孩子們既要充分保持思維的靈活性、活躍度和專注度,同時也要具備集體協作的意識和能力,這些其實都與發散思維密不可分。蒙氏教育法強調的“個性”與“群體”的兼顧,其實也正是培養發散思維的重要窗口。
所以,當幼兒能夠獨立的思考和表達的時候,其實就是思維體系獨立的時候,這背后需要發散思維的支撐。發散思維為幼兒提供了開闊的視野、嶄新的感官體驗和獨特的反應享受,這與蒙氏教育的精髓是一致的。獨立的幼兒應該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身心、意識和行為完整的幼兒,也就是健康快樂成長的典范??傮w來看,蒙氏教育法為幼兒發散思維的培育開辟了一條新路,打開了一扇大門。
三、豐富的教材和教具為幼兒發散思維培養提供物質保證,形成實踐式思維
在蒙氏教育的理論體系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即教材和教具的使用。蒙臺梭利之所以如此重視教材和教具在幼兒教育階段的作用,就是看準了幼兒的天性和需求。簡言之,幼兒、兒童們大都活潑好動,喜歡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喜歡接觸不同類型的知識,而豐富的教材和教具則可以滿足孩子們的需求?;貧w到幼兒發散思維的問題,發散思維的培養同樣需要教材和教具的輔助。這是因為,孩子們在學習豐富內容的教材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調動起思維和情緒,拓寬思維面,激發思維的活力,對發散思維的引導式很有好處的。教具是各種各樣的教學器材、工具,孩子們在不斷感官學習的過程中,透過與教具的接觸,可以形成實踐化的意識,這也為思維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所以,豐富的、充分的教材和教具是蒙氏教育的一個重要要求,也是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的一個重要方法。對廣大的幼兒教師來說,想方設法的提供更加充足的教材、課本,讓孩子們更大的接觸到教具,并形成思維意識和自覺體驗,進而轉化為發散思維能力。長此以往,幼兒們的思維能力會朝著縱深方向發展,思維的活躍度、拓展度也必然可以再上一個臺階。
總之,蒙氏教育法為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路徑和策略,也為幼兒發散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新的空間,很值得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推廣使用。
人們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它是支持和影響人的活動的外部條件。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蒙臺梭利也說過:環境就像人類的頭部,影響著孩子的整體發展。并提出“兒童之家”的環境,應該是一個符合兒童需要的真實環境,是一個供給兒童身心發展所需的活動練習的環境,是一個充滿愛、營養、快樂與便利的環境。這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真實、美觀的環境,有利于幼兒盡快適應新環境,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蒙臺梭利的“環境適應”教育理論就指出人類的各種智能與體能都是為適應環境而增長。她一再強調:無論你的經濟條件如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它必須像一個“家”。我園近兩年開設了蒙臺梭利教學班,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蒙臺梭利教育的環境創設對幼兒的發展確實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首先,開放、有序的擺放玩教具不僅給了孩子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也給孩子一種秩序教育。其次,對班級人數的控制,使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交流。對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及常規要求等方面也十分重視,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杯子、碗、勺子、夾子、螺絲、瓶蓋、吸管、花生、玉米、豆子等。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觀、實用、對孩子有吸引力的生活設備和用具被搬到教室,幼兒感到親切、自然,讓孩子有主動去接近它的愿望,它還能豐富幼兒的生活印象,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像家一樣溫馨的環境,使他們有了安全感。 如:有一個剛入園上普通班的孩子,一個星期都安定不下來,總是在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帶著他去蒙氏班,一到蒙氏班他就被這既陌生又熟悉的環境所吸引,輕輕地走到櫥柜邊玩了起來,竟然不哭了。進入蒙氏班后他很快適應了這里的新環境。與普通班相比,蒙氏班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二、自由的環境,有利于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
蒙氏教育沒有課程表,教具的擺放也是自然、開放、有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不同區域的教材或教具,每個幼兒都可以自由選擇教具、自由選擇活動、自由進行人際交往、沒有人為的比賽和獎勵。幼兒獨立地進行活動,自然的表現,在反復的擺弄中可以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從中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同時幼兒之間進行獨立的無競爭的操作,可以提升幼兒的專注力。良好的活動秩序,能引導幼兒形成一定的行為規范。
如一名幼兒陶陶對“舀米的工作”專注了長達45分鐘之久,老師觀察到他每次舀的過程及以后的表現都不同。開始他用手檢撒下的米粒,第一次舀完后他將盤子端起將撒落的米粒倒回容器中,第二次他的鼻涕流下來,他用帶鼻涕的手去沾撒落的米粒并放回了容器中。正是因為給了孩子們自由的空間,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得以充分發揮。正是因為充分尊重兒童,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自發學習的欲望得以產生。
三、社會化環境,讓幼兒學會商量、等待、思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蒙氏教育在幼兒剛入園時就暗示幼兒有序地進行活動,活動時每種材料只有一個,讓幼兒學會商量和等待,使幼兒知道遵守社會秩序,不爭搶,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次,一個小朋友去玩“蕩秋千”,可是己經有小朋友在玩了,他走過去和那個小朋友商量“給我玩一下,好嗎?”那個小朋友搖搖頭?!拔抑煌嬉粫海袉?”那個小朋友仍然搖搖頭沒有同意。最后,他說“我玩2分鐘就讓你玩”,他終于得到了這次玩的機會。在交往中他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商量,這為孩子以后的社會交往積累了經驗。
另外,其設計的“郵票游戲”“銀行游戲”等一些社會化的游戲,以及豐富多彩的教具幼兒都十分喜歡,它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數學知識,也讓幼兒知道了做這些事的流程,不僅培養了幼兒認真做事的習慣,還為幼兒了解和進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還有她提出的混齡教學,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有很大幫助。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使大孩子有了責任感,他們會主動幫助年齡較小的幼兒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指導他們操作、游戲。孩子們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相互相影響,他們的語言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做事的秩序性都會得到發展。同時,還學會了關心、照顧他人。
蒙氏教育環境不但優美而目溫馨,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有一定的范圍和要求。孩子們在這里學會了關心別人,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學會了與他人合作,一切都是那么的溫馨,充滿家的溫暖。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教學內容符合孩子的需要,讓孩子的智能伴隨生活經驗一起生長,保有了孩子最大的學習彈性,使之成為蒙氏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最大受益者。
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創立了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她發現了兒童成長的自然法則,主張由日常生活入手,配合良好的環境,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建構他們完善的人格。蒙臺梭利教育的這些理念無不滲透著追求兒童真實、內在、可持續發展的質量觀,這與現代幼兒素質教育的發展觀念不謀而合。尤其是《綱要》中指出:兒童不僅要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要有運用知識和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探索研究發現解決新問題、從而學會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幼兒教育應圍繞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人生四大支柱而加以安排。蒙氏教育獨特、真實、主動學習的教育方式正是這人生四大支柱的學習方式。
一、為孩子準備了適宜的環境,為培養生活能力打下基礎。
蒙臺梭利強調指出,給兒童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這種適宜的環境應該是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更適應幼兒內在發展的需要,有助于幼兒創造自我和自我實現。
1,開放所有的物質空間環境
在蒙氏教室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為幼兒專門設置的,對幼兒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教師為幼兒準備了大量的符合幼兒成長發展需要的操作材料,這些材料放在易于取放的學具柜中,高度正適合于幼兒身高,無門遮擋的特點有利于從各個方向取放,為幼兒自主活動創造了首要的條件。以前只有存放在教師柜中的與兒童相關的剪刀、紙張、膠帶、釘書機等材料,也統統放入幼兒可隨時取用的學具柜中,孩子在自己的學習、生活、游戲過程中都可以自由取用。
2,創立自由的精神空間環境
從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人格、個性角度出發,蒙氏教室里為具有不同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的幼兒提供了分層次、分步驟的多結構材料,使每一種材料都能夠以不同的速度來進行,適合幼兒許多能力的不同。比如生活區里的量杯操作一一由于量杯是大小不同的容積,可以分別練習倒大的固體、小的散狀物、以及液體的水的動作,逐漸提高控制、協調能力。對于幼小的孩子可以練習倒的動作,而對于年齡較大或已具有倒的能力的幼兒可以利用該材料進行容量的比較工作,運用倒水的方式觀察、發現不同容量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環境空間內,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不耽誤其他人的情況下,花一些時間在自己感興趣和自己力所能及的材料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從一項材料轉換到另一項材料,不必等待他人來完成同一個進度。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內容、方式、時間,這種自由、主動、靈活的活動環境與活動形式,使孩子獲得了自我選擇的權力,以全神貫注、積極投入的態度充分展現著自我教育的能力,得以自由地發展。
二、給幼兒把握生活的權利,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
1,幼兒擁有照顧自己的權利
幫助幼兒形成照顧自己的意識、能力,不僅是為他們今后的獨立生活奠定基礎,也是為在照顧自己的基礎上照顧他人而準備。蒙氏教室中所有設備設施的設計,都為幼兒創設了自己照顧自己的條件。如班級中的幼兒生活、作品柜,可以讓幼兒學習自己管理,練習衣物、學具分類分層擺放,掌握學習用具的整理、保管的方法,養成主動整理用品的習慣;小號的衣服架子可以讓幼兒練習將脫下的衣服架在架子上掛好,培養自我服務能力i幼兒專用垃圾箱的使用把教師負責處理的教學垃圾調整為幼兒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自覺收集垃圾、廢物進行處理,養成了幼兒維護環境清潔的品行;專供幼兒使用的縫紉用品,引導幼兒學習縫扣子等等。完善的設施與設備,增強了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照顧自己的意識。
為了給幼兒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蒙氏教育要求將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全部自己承擔――自己獨立添加飯菜,使他們掌握自己的進餐量,同時練習舀、鏟等動作,發展肌肉動作的準確性與協調性:自己練習剪指甲;睡覺前自覺放下窗簾,起床時再主動拉開窗簾,自然有序地做事。
給予幼兒自己照顧自己的機會,不僅讓幼兒學會了生活的技能,也逐漸養成了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整潔有序的生活方式。
2,保障孩子照顧環境的權利
蒙臺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包括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照顧環境的練習,包括打掃房間、養護花草、照顧小動物等。蒙氏班級采用幼兒定點、定員的方式維護班級環境,有的擦拭學具柜,有的洗勺子,有的給小動物喂食,每天必須按時將自己的任務完成,把責任區打掃干凈。大年齡的孩子還會定期對幼兒園中的環境進行維護。這一系列的照顧環境的目的是通過維護環境的活動,讓幼兒從居住、生活、學習環境的照顧開始,形成良好的維護環境的意識并逐漸擴展到對公共環境的愛護,對大自然的保護等更廣泛、更深遠的范疇。
三、提供嘗試生活的機會,提高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蒙臺梭利主張要為幼兒提供真實的材料,決不用虛假、模擬的玩具代替。在蒙氏班中,孩子們用真的茶具、茶葉練習沏茶,懂得了小心使用瓷器;用真的刀具小心地切真實的蔬菜、水果,練習削皮、切片、穿串,獲得了食物制作的真實經驗,學會了正確、安全地使用刀具;用真鎖和鑰匙掌握了開鎖的方法;他們用夾子夾核桃,用打蛋器打泡泡,用刷子刷鞋,自己榨果汁、沖飲料,在真實的活動中獲得的是真實的生活經驗,而不是模擬的、脫離生活的想象中的經驗。
規范社會行為練習也是蒙氏日常生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樓道內張貼箭頭標識,引導幼兒遵守靠右行走的規則;鼓勵孩子去辦公室、資料室、廚房做事,學習敲門、關門及有禮貌的請求;教師帶孩子乘車遠足,引導幼兒學習乘車禮儀;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學會在公共場所不打擾大家;帶孩子去超市購物感受與人交往等等。這一切活動,讓孩子擺脫了枯燥的說教、講解、練習,而是在真實的社會生活、在實際的情境中去真實地面對,從而使幼兒掌握社交禮儀,懂得與人交往的方式,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公德、懂禮貌、守秩序、尊重他人也獲得他人尊重的合格的社會人。
因此,在幼兒發展的關鍵時期,蒙臺梭利教育為幼兒準備好了適宜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孩子自主學習、獨立操作,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發展他們獨立的生活能力,完善他們的個性與人格,適應社會、適應環境,為幼兒的整個人生做好準備,其影響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