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3:5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就業規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合理規劃個人職業生涯,有助于學生培養良好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當前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競爭空前激烈。企業對于求職者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很多學生求職失敗,歸根結底在于自身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匱乏。時代的發展,對于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出色的團隊合作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浮躁不急功近利的心態、良好的心理素質……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僅僅依靠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是難以獲得的,大學生必須通過學習、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去培養獲得。通過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過該教育,很多同學從職業生涯規劃課上了解到了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的重要性,能夠做到“知己”和“知彼”,即能夠清楚地認知自我和認知職業世界,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意識地去為自己科學合理的規劃未來從事的職業和發展目標,制定大學期間相關的行動計劃,去付出相應的實踐。比如什么時候通過英語四六級、什么時候考取專業資格證書、贏得獎學金、擔任班干部、加入學生組織或學生社團、假期參加實習工作以鍛煉交際能力、工作能力、增強個人閱歷,等等。這些學生的努力在就業時收獲了碩果,最直觀地反映在他們的求職簡歷上——那些沒有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同學,簡歷上內容通常空洞泛泛,只有個人基本信息,在最能吸引HR目光的實習經歷、活動經歷、個人榮譽等方面幾乎為空白,而有好的職業規劃并能付出行動的同學,他們的簡歷上處處是亮點,在求職過程中更容易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所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實現就業。
二、做好大學生就業技巧就業政策和簽約維權教育
授學生以求職之漁開展就業技巧教育,能提高大學生的求職成功率。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技巧普遍匱乏,導致在就業過程中四處碰壁。例如很多同學不知道如何去獲取并篩選求職信息,毫無針對性的四處瀏覽招聘信息,結果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求職熱情受到打擊;有些同學簡歷制作內容空洞、夸夸其談、肆意造假,主次不分,條理不清,造成簡歷投遞成功率低;有些則缺乏面試技巧,應對能力不足,不懂禮儀,導致屢次面試失敗。在工作中,我會依據學生反映的情況、本人以前在就業過程中的經驗、其他老師分享的經驗,告知學生從就業信息的獲取到簡歷制作、面試,直至簽約每個環節的細節和技巧,幫助學生順利獲取職位。
三、關注畢業生心理健康
加強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就業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都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就業中遇到種種困難,或者本身的就業準備不充分,以及大學生自身心態的不成熟等問題,導致大學生很容易走進各種心理誤區,例如畏懼、焦慮、自卑、依賴、攀比、嫉妒、攀高、自負等。這些心理問題輕則影響就業成敗,重則影響到個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個別學生產生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學生在就業工作中,輔導員一定要重點關注畢業生的心理狀況,加強畢業生就業心理調適,及時發現解決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有利于找到合適的工作??傊瑢τ谳o導員來說,大學生就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始于大學生入校,至大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要開展好大學生就業工作,必須把握好這個工作周期中的每一個環節,只有認認真真開展好每一步工作,才能夠保證大學生順利走出校門、走入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輔導員工作任重而道遠。
作者:孔杰
一、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原因
除國家和企業方面的客觀原因之外,大學生就業難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還在于自身的主觀方面。
(一)整體素質下降
多年來公辦高校擴大招生,民辦高校數量激增,不斷擴大招生規模,招生分數卻不斷降低,并且不少的大學生就讀期間自我放松,應付學習,知識內涵與實踐經驗缺乏,一部分學生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給企業造成一種“大學生整體素質下降的趨勢”感覺,這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大學畢業生的整體形象。
(二)自身定位偏頗
大學畢業生們經過幾年的高等教育,自然都希望自己進入一個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工作,對一些起步晚,規模不太可觀的新興公司企業嗤之以鼻,面對理想的工作單位卻又進不去,只得待業在家“啃老”。沒能針對自身的情況進行一個正確定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現象的出現。
(三)把握求職途徑不到位
不少的大學生希望通過各式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撒網”,或“托關系”“找門路”的方法,以捧上“金飯碗”。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指出,前來應聘的大學生畢業生不善于“推銷”自己,沒有切實的針對性優勢,也不重點弄清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以改造自己,提高就業率。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應對策略
未來大學生就業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將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高校畢業生這支寶貴的人才隊伍,只有在用人單位、大學生、高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進入到祖國最需要的、最適合的崗位上工作,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在采訪了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的老師后,老師們給大學畢業生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增強自身競爭優勢的建議。
(一)提高綜合素質綜合素質
包括個人素質、能力與實踐經驗。老師認為,大學生們在努力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與外語等能力。畢業生要考慮到自己向用人單位提出各種要求的同時,自己又能為用人單位提供些什么呢?
1.良好的身體素質若要達到理想目標,除專業知識技能過硬外,還得有一定的體力與耐力,健康欠佳會減弱人的決策能力,有可能因體力不支而自動放棄或被迫放棄就業機會。
2.出色的工作能力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畢業生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因為企業內職責分工明確精細,各崗位都有一定的專業技能要求。只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培養出色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效率,贏得職場優勢。
3.豐富的實踐經驗進入到社會工作中來,所參與的工作并非還是學校里的“模擬營銷”“模擬課堂”等,小小的錯誤都有可能關乎整個公司的前途與命運。因而,不能只懂紙上談兵,而到真需要時卻不知所措。所以,大學們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學習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多參加實踐活動與增加實戰經驗,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
(二)鍛煉交際能力
1.良好的溝通能力企事業單位非常看重員工溝通與協調能力。員工們擁有良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能夠使工作完美的呈現出來:客戶業務間交流時,好的交際可以取得客戶的信任,產生良好的客戶效應,能給公司帶來更好、更寬、更廣的客戶源;與其他公司交流合作時,好的溝通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使合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公司中,員工們都能注重彼此間的溝通與團隊協調,滿懷工作激情,使公司處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中,這對于提升企業文化素質和提高公司效益有著很大的作用。
2.良好的人脈關系采訪過程中,某招聘人員說:“有關系到哪里都行,應聘什么單位都不怕”。“關系”這個詞,可能許多人覺得是負面的,其實不然。想想若是畢業前你已與校外有關工作單位搞好友好關系,那么你的就業問題還會是問題嗎?所以,要端正思想,努力拓寬自己的交際圈,特別是見習、實習、工作實踐時與工作相關的范圍圈,針對性地提升自我,利用“關系”增加自己就業的機會。
(三)理智確定目標
1.明確目標一個明確的目標是成功的開始。學院院負責招生就業工作的老師提到“明確職場奮斗方向,同時根據市場的人才需求不斷調整自我,增強專業技能有助于增加就業競爭力”。而目標設定應從小到大,從基層做起。“大學生畢業時不一定要到大企業或政府機關、學校部門就業,可選擇從村官、選調生等基層做起,積累經驗,為以后的大事業奠定發展的基礎”。切忌眼高手低,夸大自己的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
2.先就業后擇業大學生們易眼高手低。不一定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后才就業,應先從事能較全面鍛煉自己綜合能力的工作。工作誠可貴,經驗價更高,就業形勢嚴峻,先就業后擇業理應成為大學生要理智轉變的就業觀。求職不必追求一步到位,若過于計較眼前職業崗位是否理想,就有可能失去更多起步機會。
(四)認真對待面試
在采訪招聘者中獲取到了一個有用的信息:面試定乾坤,面試時給招聘者的印象對應聘的成敗起關鍵作用。怎樣才能在萬千面試者中脫穎而出,吸引到招聘者的注意力呢?
1.做好簡歷,并根據自身特點具有一定針對性針對不同的求職單位,制作個性化的簡歷。不同單位對應聘者簡歷的態度有所不同,所以做簡歷時就得有針對性。“了解求職企業的企業文化和應聘人才需求是應聘者的必備工作”。針對不同的崗位,要有相關技能、經驗、亮點介紹,讓招聘者對你的能力有初步的了解。
2.面試是跨入就業單位的重要門檻采訪有關人員時了解到,現在的面試中應聘者的表現不容樂觀,很多應聘者不注意禮貌用語、行為隨便、不夠自信、理論介紹多于實踐經驗展示。一般有經驗的HR在初次面試的時候就能大概了解你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些什么能力。
(五)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才能更好地明確自己的職場奮斗目標”。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場奮斗目標,根據所做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此來增加自身的就業競爭力。
三、針對各專業情況,展望未來與規劃
大學學習生涯學院院共開設有學前教育、應用心理學、公共事業管理、教育學四大本科專業。為進一步了解學院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市場為導向,更好地規劃大學生的大學學習生涯,小組對學院負責招生就業處工作的老師進行了訪問。
(一)往屆的就業情況據悉
學院四大專業近年來的就業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在老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努力下,每年的9月份左右,畢業生們基本都能獲得就業機會,工作崗位也基本確定。畢業生能順利找到工作,與在老師指導下不斷調整期望值有著重要的關系,“建議從基層做起,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做村官、選調生、輔導員等”。
(二)對于選修第二專業與考研的建議
現在社會中就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也從“量”的需求轉向了“質”的需求,而擁有多種能力與高技能的人才無疑是企事業爭奪的重點。選修二專和考研能有效的解決大學生知識面狹窄和專業技能研究不深的問題,增加就業優勢。
(三)針對師范生的特點,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
1.具備較高的學科探究與鉆研能力;
2.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與教師用語使用的能力,學習教師禮儀;
3.注重對粉筆字、普通話等輔助能力的培養。
(四)進一步增強就業競爭力
1.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能為學生提供很好的借鑒資料、明確職場奮斗目標,讓他們在未來的求職中少受挫折,多點勝算。但在調查問卷中問及:“您是否對自己的學業、職業進行過規劃”時,有25%的大學生有近期規劃,66%的大學生沒有詳細的規劃,甚至有9%的大學生從未有過規劃。
2.過硬的技能支撐過硬的技術支撐是獲得就業機會的關鍵。所以,應針對各專業的特點,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根據興趣,多增長些專業能力,如考?。簩W士學位證、二專證書、心理咨詢師證、人力資源證書等。
3.明確的職業定位在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上,明確職業定位。如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定位于各大幼兒學校、機構等開展幼兒教育;公管、教育學專業職業定位于學科研究、中小學學生素質教育等,特別是素質教育一塊,學校輔導員、中職(如物資學校、化工學校等)也是一個比較對口的職業發展方向。
作者:蘇學權劉潔龐靜蘭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歷史
職業生涯規劃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在本國的教育中推廣和實施。進入80年代,生涯規劃開始發展出多種理論,并成為了現代教育和心理輔導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流行的幾種生涯發展理論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以各自成長成為一套獨立的理論體系,如:強調發展歷程論將人生歷程視為是由一個階段轉向另一個階段;強調決策歷程論則注重于分析職業選擇歷程中的元素與步驟;強調個人特質論著重于心理需求與特質對職業選擇的影響;職業發展論則關注自我概念的發展、職業印象、結構考慮、性別角色、社會地位與個人特質等因素;社會認知職業生涯理論偏向于把職業生涯選擇看過是自我概念和環境中學習經驗交互作用的結果。目前,較為主流的是社會認知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然而在我國,職業規劃這一學科的興起只是近幾年開始的,并未趕上國外的發展速度,許多高校的師生對其還沒有足夠重視,因此,生涯規劃的內容、方法、途徑還沒有被系統深入的了解。可見,生涯規劃是我國高校教育中需要擴展和研究的新課題。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從大一的懵懂,到大四逐漸清晰,在個人探索的道路上,每位學生都會找到自己對未來的期望和安排。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畢業時學生對人生目標的清晰程度遠遠超過大學入學時期。大部分大學生畢業之后會進入社會投入到工作崗位中,開始其職業生涯。一份良好完整并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他們更精準地評估自己的現實條件與人生目標之間的距離,做出更加實際、更加可行、詳細的計劃,為其接下來的路設置了路燈。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具有重要意義。不難看出,良好科學符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力。就業力是指學生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應聘能力及心理素質等等。越早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訓練,學生就能夠越早地尋找并意識到自己的目標,并根據個人優勢劣勢進行評估,制定出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從而尋找到切實可行的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方法和路徑。
三、培養高素質的就業指導
教師隊伍每一份規劃需要深入了解一個學生,都是適合于單個學生的獨有的分析??梢哉f,世界上沒有兩份完全相同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人生閱歷、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大量的社會實踐渠道等綜合素質,是一門及理論性與實踐性與一體的綜合課程,不是學校隨便指派一些教學任務不重的教師兼職開展就可以輕松完成的。教育部于2003年提出學校要將學生學費的1%用于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需按與學生1:500的比例配備專職的就業指導人員。目前許多高校在人員配置上遠遠未達到教育部的要求。學校相關領導需要對這樣的現象引起足夠重視,對相關教師隊伍進行建設,及時彌補當前由于師資力量不足而導致的就業指導工作上的缺憾。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主力軍,其接受了高等教育、進入工作崗位,將會創造出令人驚訝的財富。然而就職的崗位對其實現個人人生目標沒有幫助,在一個崗位或在工作領域很難做出卓越貢獻,對其本人來說也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個體需要盡早找到切合自己人生目標的職業方向,并對其可能擁有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規劃。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高校應注意培養一批高素質、高能力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行計劃,使其系統的、有安排的進行,幫助學生準確、快速、輕松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努力方向。
作者:徐潔單位:西安財經學院
1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高校無暇顧及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據統計我國2013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達到700萬左右,較2012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總數達到近20萬人,較2003年全國高校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增長了488萬人。不斷增長的畢業生人數和不斷下降的就業率是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的主要趨勢。很多高職院校迫于巨大的就業壓力,盲目的催促學生盡快就業,卻沒有將學生的合理就業放在首位,更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1.2高校對于就業率統計的狹隘理解目前無論是社會還是高校都很重視學生就業率的提高。在面對日益增加的社會矛盾的同時,政府、社會和學校已經意識到提高就業率是有效緩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方式。但是,無論是社會、政府還是高校都僅僅將就業率的統計結果作為衡量就業指導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至于就業指導是否有利于學生的人生規劃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高校將就業工作交給輔導員,由學院書記分管,這樣就使本應由全校共同承擔的工作,變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工作。加之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老師,平時工作定位在獎懲助貸和學生的思想穩定等方面,由于疲于瑣碎的行政事務,當面對學校的就業要求時只有機械性的應付,而沒有真正的從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出發有效的解決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合理的指導學生完成人生規劃[2]。由此可見,對就業率的狹隘理解,使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在某種意義上是脫節的。就業率的統計在很多時候僅僅是學生的“被就業率”,從長久來看這種狹隘認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反過來影響政府、社會和高校對于就業指導的深化和推廣[3]。
1.3學生對自身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不重視高校在學生剛剛入學時就將就業指導課納入正常的教學大綱,但是由于課時量少,沒有較為嚴格的考核制度,使很多大學生不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很多大學生沒有對就業指導有足夠的認識,對于大學生而言就業指導僅僅是一門選修課,在實用性上遠沒有專業課重要。加之很多高校就業工作的單一性和局限性,造成了很多專業課老師根本不知道有這門課的存在,更談不上通過專業課老師的宣傳加深同學們對于就業指導的重視程度,實際上造成了就業指導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脫節。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大學生從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過系統的規劃,對就業持“走馬觀花”的態度。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徐小平說:不做人生規劃,你離挨餓只有3d。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是也是檢驗教育是否成功的標尺。
2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積極措施
2.1加強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內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根據美國著名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Holland)1959年提出的認知匹配理論,他認為在現實中存在著與人格類型相對應的職業環境,如果一個人所從事的職業與其人格類型是匹配的,那么他工作起來就會很輕松、得心應手,反之亦然[4]。美國曾經有一項調查:美國50名成功人士接受了一項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是:“對于自己的成功,哪項因素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最后,有97%的人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I/Myself”,也就是自我。因此,大學生進行自我認知也就昭示著一條通往未來的光明大道,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的“認識你自己吧”,大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就像真正的匠人為了心中的追求去不斷的雕琢一件工藝品一樣,最終一定能夠走向成功。
2.2創建一支專業穩定的就業指導及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隊伍就業指導工作要在社會、政府部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其中高校扮演著實施者的角色,在具體的就業指導過程中,高校承擔著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職業及如何做好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等具體工作。就業指導工作不僅僅是指學生就業單位的確定、就業合同的簽訂,同時還包含了幫助學生確立就業信念、就業目標、完善自身人格等方方面面。而職業生涯規劃則是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短時間內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由行為活動與態度、價值兩方面組成,是一種過程、是一生中所有與工作相關的連續經歷,而不僅僅是指某一個工作階段。因此,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不僅僅是某一位或是個別老師的專利,而應該是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工作,首先,專業老師和思想政治老師相結合,專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針對不同學習要求的同學做專業指導,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幫助學生更準確的確定職業目標;就業指導專職老師則是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認知的“引路人”。其次,校內人員和校外人員合作。高校由于工作的局限性,在課堂上所舉的例子沒有足夠的說服力,學??梢酝ㄟ^“精彩一課”、“就業大講堂”等形式從校外聘請優秀且成功就業的前輩或畢業生,給同學們介紹經驗,增加同學們成功就業的信心。最后,職業生涯規劃應始終貫穿就業指導課程全部,高校應將“長期規劃、終身學習”的意識深入人心,讓同學們感受到正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成功就業的必要條件更是經營成功人生的重要保證。
作者:鄧周單位: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為了進一步增加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穩定快速增長,結合我鎮實際,制訂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為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技能培訓為手段,以強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為宗旨,堅持成功人士引導、重點村組突破、就近就地轉移、優質高效服務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市場主導,政府服務,勞動力有序轉移就業的機制。
(二)基本原則
1公平對待,強化服務。
維護務工人員合法權益,使城鄉勞動者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工充分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2統籌兼顧,合理引導
在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同時,要以圍繞新農村建設為主體,合理規劃,統籌兼顧,形成三業并舉的格局,合理轉移勞動力就業。
3突出重點,因地制宜。
結合我鎮實際,各村根據各自情況,形成切合自身實際的火補,建筑,服務等具有各自傳統優勢的勞務輸出方式。
二目標任務
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新增0.3萬人,達到1.5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80%以上。返鄉創業人數達到6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達到2萬人次。年收入達到22500萬元,人均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1%以上,達到4120元以上,年增長10%以上,加快實現農民收入向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轉變,為農民持續穩定快速增長打下基礎。
三具體實施
(一)做好異地輸出轉移就業。
發揮益店火補品牌效應,擴大火補產業,鞏固在外火補創業人員,充分帶動想外出務工人員,走以個人帶動組,以組帶動村,以村帶動全鎮,形成規模,壯大產業,做亮品牌,推動勞動力轉移就業。
(二)擴大就近就地就業規模。
圍繞縣上提出的“三大戰略”目標為契機,培訓高技術的汽車零部件加工人才,就近在蔡五地區就近就業;鼓勵進一步以餐飲業為主加大去縣城就業創業力度:以建材工業園為依托,進一步做強編織,運輸,餐飲,建筑等產業。充分帶動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
(三)充分發揮商貿經濟優勢。
以鎮黨委政府提出的發展東北片商貿重鎮為目標,以百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圍繞鎮區為中心,進一步發揮商貿經濟優勢,加大基礎建設力度,擴大農貿市場規模,改造益鋒北街市場模式,新增開門面房220間,攤位300個,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1000人。
發展坊家什子,鎮西門口,永新官莊路口,宋村王家路口,南官莊路口五個小型商貿園區,新開發商鋪20個,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50人。
(四)支持農民自主創業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的工作機制。大力推進家庭創業,自主創業。引導返鄉人員從事交通運輸,建筑建材,農產品加工,物流服務等行業發展,進一步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五)完善培訓體系落實扶持政策
開展各項有關農民增收的技能培訓活動,按照政府扶持,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原則,以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安置一人為目標,加大各級各類培訓機構聯系,形成各級各類技能人才培訓體系。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和法律意識,市場競爭意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鎮上成立專門的勞務輸出機構,形成領導,部門,人員,責任,措施,工作六落實,統一協調,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各村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落實專門人員,
(二)健全工作體系
成立專門的培訓機構和服務機構,搞好協調組織和服務工作,以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服務就業為宗旨,擴大各種就業渠道,增加各種就業機會,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進一步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
(三)強化目標管理
縣上把勞動力轉移就業納入新農村建設星級管理工作,與新農村建設掛鉤。鎮上同時也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納入對各村的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簽訂目標責任書,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工作,促進全鎮經濟持續發展,實現農民穩定快速增收。
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全市國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精神,結合我市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工作回顧
(一)工作成就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探索建立大社保“模式”,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勞動收入分配制度,強化勞動執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全市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市累計城鎮新增就業25.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5萬人,“4050”人員再就業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4%;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農民工和城鎮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在全省率先啟動了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城鄉醫療救助等制度,基本建立起一整套相對完善和相互銜接的社會保險制度框架,在制度層面上實現了無縫隙、全覆蓋,初步形成了城鄉社會保險無縫隙、全覆蓋、一體化、廣受益的“大社?!蹦J健?
(二)面臨的挑戰
1.人口老齡化。目前,我國已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多年來,我市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中央每年轉移支付達到6億元,隨著退休人員的增加,城鎮職工的養老和醫療費用會進一步加重。
2.城鎮化?!笆濉逼陂g,我市將有約60萬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城鎮人口將達到150萬人以上,由此帶來大量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需求,就業、社會保障面臨巨大的壓力。
3.就業形式多樣化。近幾年,非公經濟已成為吸納新生和存量勞動力的主渠道,傳統的以“單位”為基礎的社會保障體系不能適應這種分散化、流動性強的就業格局,為數眾多的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尚未納入社會保障覆蓋范圍。
4.經濟全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僅要與國內經濟發展相適應,還要受國際因素的影響。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改善勞動條件,提供基本保障,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迎接全球化挑戰的重大課題。
(三)有利的因素
1.黨和國家對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非常重視,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中央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為我市加快發展、解決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
3.近年來,我市經濟快速發展,地方財政收入快速增加,支撐社會保障能力逐步增強。
4.隨著我市大企業、大集團跨越發展、“兩區多園”、文化旅游產業建設加快進行,吸納就業能力進一步增強,解決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有了堅實的基礎。
(四)存在的問題
就業形勢仍然比較嚴峻,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素質不相適應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一方面,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許多人再就業困難,另一方面,新興產業、行業和技術性職業所需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高技術和高智力的腦力勞動者供不應求,而簡單體力勞動者供大于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社會保障方面,雖然我市已實現社會保障制度上的全覆蓋,但還存在城鄉差距、企業和事業單位差距、不同人群社會保障標準之間差距;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就業服務機構覆蓋不全,鄉村一級缺乏有效的就業服務機構,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經費短缺,基礎工作薄弱。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歷史機遇,堅持民生為本,著力穩定和擴大就業,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深化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加強基層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制度化、普遍化、均等化,努力實現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支撐和保障。
(二)基本原則
1.注重保障公平。讓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機會,以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為目標,全面解決制度缺失問題,擴大覆蓋范圍,縮小工資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待遇差距。
2.注重可持續發展。就業結構調整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相適應,統籌考慮城鄉和區域各類勞動者需求,協調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各項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投入力度。
3.注重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制約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進一步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注重基礎建設。夯實基礎,充實基層,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服務網絡,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廣大群眾提供便利、高效、多樣化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5、注重共享發展成果。把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把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在富民、惠民上。
(三)目標任務
“十二五”末,把打造成中國西部最具活力的創業型城市,創業成為帶動就業的主要增長點;建立健全為城鄉勞動者提供有效服務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職業培訓體系和勞動管理體系,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充分就業。在全市建立起以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為重點的“制度統一、標準有別、分類施保、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創建大社保“模式”,率先在全國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目標。
1.就業工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規模持續擴大、結構更加合理。年前,全面達到國家創業型城市建設標準,完成創業型城市建設目標。建立政策扶持、創業培訓、指導服務三大平臺,全市每年創業培訓達到1萬人以上,創業成功率50%以上,每年創業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市、縣、鄉鎮(社區)、村人力資源有形及無形市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實現省、市、縣、鄉(鎮)、村聯網。每年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以上,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達到8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下。全市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100萬人以上,其中勞務輸出70萬人以上。每年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城鄉勞動適齡青年培訓率達到80%以上,就業率95%以上。
2.收入分配。逐步擴大勞動報酬占收入分配的比重,健全和完善符合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不同特點的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推動形成科學合理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正常增長機制,遏制并逐步縮小不合理的工資收入差距,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企業在崗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5%以上,到“十二五”末,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3.勞動關系。全面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國有、國有控股、集體、合資企業的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100%,民營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及民辦非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力爭“十二五”末達到100%。勞動者勞動報酬、社會保險、休息休假等基本權益得到保障,和諧勞動關系基本建立。
4.養老保險。積極擴大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年,各類人員參保率達到90%以上;在全面推行新農保、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及被征地居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上,逐步縮小待遇差距,完善轉移接續,提高經辦能力,基本形成全市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5.醫療保險。健全完善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率達到95%以上,新合療參保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全市城鄉居民和在寶高校大學生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險。逐步提高城鎮居民、新合療籌資標準和各級財政補助標準,縮小基本醫療保險不同類型和檔次之間的差別,到年,整合形成全市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率達到92%以上。
6.工傷保險。加快推進工傷保險制度改革步伐,完善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制度,使城鄉各類務工人員人人享有工傷保險。年,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0萬人,年基金收入6000萬元以上。
7.失業保險。探索建立失業保險發展的長效機制,將非公有制企業全部納入失業保險覆蓋范圍,基本實現城鎮各類就業人員平等享有失業保障,全市失業保險實現全覆蓋,參保繳費人數確保33萬人,力爭達到36萬人。建立起覆蓋全市的統一的失業保險信息服務系統,在城鎮街道和社區全面建立失業保險服務平臺,為失業人員提供全方位服務。
三、工作措施
(一)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1.建設人力資源市場網絡。以“金保工程”試點城市和“數字”為契機,建立“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市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網絡中心和“金保工程”數據機房建設,研發“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采集應用軟件”,實現所有鄉鎮、社區、村(社區)級聯網;按照“五統一”和“一站式”服務標準,在每個縣區至少建設一個人力資源市場,在市區中山路、陳倉園市民中心及高新區建設三個人力資源市場,在所有鄉鎮依托人力資源信息網絡建設無形市場,7萬人以上的重點鎮可建設有形市場。在所有行政村設立人力資源信息網絡終端。
2.健全城鄉就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全市13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150個鄉鎮、街道,164個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所(站)和1729行政村勞動保障工作站的設施水平,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進一步完善市、縣(區)、鄉鎮和村組(社區)四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網絡。
3.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實施《市就業失業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將全市所有就業人口,包括城鎮建設規劃范圍內的失地農民、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農村富余勞動力納入就業失業登記管理范圍,由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統一進行就業失業登記。
4.建立面向市場的職業培訓體系。對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項目和資金,實行統籌管理,逐步推行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實施“人人技能工程”,整合“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扶貧培訓”、“陽光工程”、“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和“國家扶貧助學計劃”等培訓資源,建立多層次、廣覆蓋、高效率的職業培訓體系。
5.建立全民創業促就業機制。以創建創業型城市為抓手,完善創業政策,優化創業環境,提供創業服務,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業支撐體系。加快建設創業孵化基地,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在市區高新區、陳倉園各建設一個創業孵化基地,各縣區依托工業園區建立創業基地;分別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基地、復轉軍人創業基地、青年創業基地、婦女創業基地、殘疾人創業基地、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優化創業項目庫,在網上公開,向創業者提供項目選擇;充分發揮市創業指導專家顧問團作用,向創業者提供管理咨詢、技術支持、認證認可、籌資融資、人才培訓等創業服務;開展創業就業示范村、社區和企業的創建活動。
6.建立政府幫扶的就業援助機制。開辟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綠色通道,加快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落實創業扶持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為契機,發揮社區區位優勢,發展社區服務業,開發就業崗位。加大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重點安排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農村“零就業”家庭、“低?!奔彝コ蓡T、大齡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
7.實施人才振興工程。強力推進人力資源引進開發工作突破發展,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凝聚人才、引進智力。大力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推進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做好吸引高層次人才來寶工作。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專家人才管理和服務工作。
8.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強對“技工”勞務品牌宣傳,進一步提升“技工”品牌的知名度。支持鳳翔縣、岐山縣、扶風縣、眉縣根據本縣區人力資源特點,分別打造“鳳翔技工”、“扶風建筑”、“岐山面點”、“眉縣磚機”等特色品牌。將技能培訓和打造品牌相結合,擴大培訓覆蓋面,提高培訓的質量,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促進我市勞務輸出向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在東北、山東、江西、福建等勞務需求量較大的地區,建立新的勞務輸出基地,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國外勞務市場。在組織勞務輸出的同時,加強技能人才的引進輸入,為本市企業提供人才支持。
(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
1.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被征地居民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斷擴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全面推行新農保,調整完善養老保險繳費標準、財政補貼標準和養老金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逐步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堅持政府引導與城鎮居民自愿相結合、制度覆蓋一步到位、參保率循序漸進、逐年提高的原則,在全市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整合新農保、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被征地居民社會保障制度,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建立起制度統一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2.扎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逐步打通城鄉醫療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路徑,保證各類人員在城鄉之間流動時的醫療保障權益。逐步加大財政補貼基本醫療保險的力度,適當提高個人籌資水平。進一步降低參保人員自付費用,擴大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額度。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工作,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起付線、診療項目、服務設施范圍和報銷比例等方面,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傾斜,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的落實。探索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改革。
3.健全城鄉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工傷保險與安全生產許可和建筑施工許可聯動機制,有效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確保農民工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制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辦法,實現各類勞務、人才機構掛靠、的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全覆蓋;建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傷保險參保辦法,完善工傷預防、工傷救濟、工傷康復等工傷保險運行機制。
4.健全城鄉就業人員失業保險制度。逐步做實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個人賬戶,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健全失業保險管理服務體系,積極擴大失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加強失業保險制度與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銜接,為失業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托底線”。建立失業保險與促進就業的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再就業的功能。
5.加快建立城鄉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制度。加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市級統籌步伐。鼓勵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進城后可以自主選擇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或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建立新農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制度,打通三個險種間保險關系相互轉移通道,實現進城農村居民、城鎮居民、城鎮企業職工三類人員,新農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三個險種之間自由選擇、靈活便捷、順暢轉移,無障礙對接。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責任機制,把勞動者收入的增長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完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導等宏觀指導制度。強化對壟斷企業工資分配的控制和管理。
(四)發展和諧勞動關系
全面貫徹《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建立完善工資集體協商、集體勞動合同和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創建樹立一批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強化政府職能,加強對企業勞動關系監督協調。
(五)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
加強公共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能力建設,健全街道、社區和鄉鎮、村服務機構,落實基層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加強就業社會保障信息化網絡建設,建設城鄉一體的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提高就業社會保障信息化網絡應用水平,擴大應用范圍,實現信息無障礙傳遞,實現對各項業務工作、服務人群、信息系統功能和管理服務機構網絡應用的全覆蓋。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隊伍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和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部門協作,促進就業工作。成立“市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加強協作配合,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二)落實保障資金。每年爭取中央轉移支付就業專項資金2億元,市財政配套資金500萬元,用于扶持創業工作專項資金3000萬元,市級財政用于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財政補助資金2.5億元,保障“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執行。
(三)強化檢查考核。將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執行情況納入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目標年度考核,由市就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定期進行督促檢查,確保“規劃”得到落實。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已步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入到新的歷史階段。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成為當代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完善就業指導理論、建設全程化的就業指導體系和多元化的就業指導內容、建立基地化的就業指導資源,對畢業生充分就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教育階段逐漸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待就業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就業問題尤為突出。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工作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畢業就業形勢嚴峻原因分析
(一)人才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隨著全國各高等院校的不斷擴大招生,首先在畢業生人數上每年都在增加,其次由于教育設施、場地、師資力量的限制,導致了畢業生專業結構失衡,同時教育質量并沒有預期的效果那樣高,畢業生綜合素養的下降影響了用人單位招收畢業生的積極性,使得畢業生人數的連年增長與社會就業崗位的相對不足成為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二)高等教育具有滯后性高等教育的滯后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實踐知識的滯后性,主要體現在專業課程上,由于知識更新換代比較迅速,致使畢業生學到的科學技術都是過時的,在面對用人單位的招聘面試時不占優勢。其次就是專業設置的滯后性,多數高校沒有前瞻性的分析國家政策、國家未來的學科負責人,使各專業學科學生數與社會的需求不夠緊密,出現的社會需求的人才數量很少,而學校培養的某些專業人才社會需求不大,造成當年熱門專業四年后冷就業的局面。(三)畢業生擇業觀念不成熟現如今一部分畢業生受到了社會上享樂拜金主義等不良觀念的影響,在擇業方面著重考慮經濟收入、工作區域環境和工作舒適程度等。而不是多考慮個人未來長遠的發展、國家建設的需要,對于剛剛脫離書本的大學生,用人單位更加傾向其能夠腳踏實地的從基層做起。(四)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體系不完善對于從學校即將邁入社會的大學生,他們需要全面的認識自我,明確的自我定位,清楚的認知社會,準確的預測發展。但是現在我國部分高校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缺乏對學生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指導,就業指導課內容枯燥乏味,還僅停留在信息、面試的技巧、調整就業心理等方面。
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對大學生就業的意義
從就業指導工作者的角度來說,我們要積極正確的引導大學生進行自身定位、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指導及相應的就業指導課程應從大學一進入校門就開始進行,首先通過了解自己的愛好與特長、個人的價值觀與性格特征,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自我定位,然后再結合大環境形勢下的崗位人才需求給自己定目標,然后通過四年里不斷地努力與及時的調整,最終在走出校門時使大學生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給用人單位一個合格滿意的人才。
三、如何落實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
(一)建立科學化專業化的就業指導理論就我國當下來看,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理論還處于初級階段,我們還需要組織專業人員更多的、系統的向西方學習借鑒其專業理論,并且更多的進行探索,逐步完善我國的就業指導理論,發展出適用于我國的指導性理論。(二)構建全程系統化指導體系首先明確全程系統化指導體系定義,就是從學生進入大學開始到畢業連續這四年里要接受的系統化的就業指導教育。它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養成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最終實現學生的發展性就業。這種教育培養模式能夠應對新的發展形式下的普遍情況。但是對教育者而言也是一個新的挑戰,這需要教育者有著高度的專業性,不僅要對就業政策和法規比較了解,而且心理學、經濟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勞動人事學等相關專業知識以及行政管理意識突出,同時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對人才市場的敏銳度。(三)開展多元化專業教學、就業指導教育內容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應避免盲目性、專業趨同性,應該整合好每個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技能知識、特色知識、創新知識、前沿科技,使同學們接受多元化的特色教育,能夠與社會接軌,并且具有前瞻性。對于不同專業領域,就業指導也應該是不同的,比如土木工程專業與工商管理專業,土木工程作為工科專業更加強調技術性動手能力,而工商管理專業更強傾向于理論運用,土木工程專業則更加傾向于技術型。就業指導內容應是全面而多樣化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采取多種形式,包括測試、講座、咨詢、實踐、模擬招聘,我院通過開展優秀校友講堂,校友圍繞自己的工作經歷和人生感悟用真實案例與在讀大學生討論大學生涯如何規劃、如何提升自我等問題,縮減了同學們與職場的距離,提升同學們的就業意識。(四)注重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育模式無論就業指導理論體系多么完備,都是要以人為基礎的,所以我們需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個體的職業生涯。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人情況結合理論指導做出最合理的職業規劃,并且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及時的做出調整,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的自我定位,認知社會,使大學生能夠主動根據自身特點、綜合能力及職業價值觀來進行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具有自主選擇職業能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五)及時反饋,注重總結反思在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很多理論總是跟不上實際,所以每當我們按照職業生涯規劃執行了一段時間,必須要及時的進行考評、測試,收集同學們、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同時傳統行業也會對從業者提出新的要求。同時對已經畢業的同學用人單位是否滿意也要進行跟蹤反饋,以便對正在培養的同學及時調整專業素質和知識結構。使大學生與用人單位達到雙向滿意。
作者:徐暢 任大林 趙駿倢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摘要】本文從《職業生活規劃及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對于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闡述,在WPBL研究基礎上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發展進行探索,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設計完善的課程教學內容。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問題式學習;職前教育網絡學堂;WPBL
引言:
我國教育體制正在不斷創新,高等院校也正在不斷進行擴招,大學生在學校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越加受到社會各界重視。我國教育部門根據社會環境,設立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就是院校學生可以對未來的職業選擇提前做好準備。因此保證《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質量是教育工業者的熱點課題。
一、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中存在的問題
1.對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認識的不足《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在我國雖然已經有較為專業的管理體系,但是在實際運行中還是存在邊緣化現象。課程任課教師與傳統的任課教師間存在一定區別,傳統教師在上《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時對于課程認識程度不夠,教師在實際的教育中所需要使用的硬件教學設備嚴重不足,造成教師無法正常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課程的教學材料與實際需求將也存在差距?!堵殬I生涯規劃與就業設計指導》課程的硬件及軟件設施都沒有達到實際需求[1]。2.教育團隊專業能力較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在實際教育中需要涉及多個方面,需要讓學生對于職業有著初步的認識,選擇適合自身的職業定位及分析,教師對于學生能夠進行針對性指導及擇業技巧?!堵殬I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在實際教育中對于學生具有較為嚴苛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案及教學技巧都需要較為精細的設計。教師在實際教育中經常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教師為了方便教學及就業形式,都是以就業工作的內容開展,這種教學上的限制讓課程教學內容較為簡單,還是以傳統的課堂講解方式作為主要傳授途徑,一對一的教學形式開展的次數較少,課程教師為了教學方便甚至按照課本或者使用多媒體形式講解,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較為簡單?!堵殬I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間存在較大差距,讓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無法表現。3.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陳舊《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課程在實際開展中,存在嚴重的教學陳舊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材料內容與社會的實際就業間存在嚴重差距,教師僅能夠根據課程教材的內容設計教學大綱,這樣讓課程與學生實際需求完全相違背,學生對于陳舊的教學內容興趣度較低,無法將課程的實際作用發揮?!堵殬I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的教學形式較為陳舊,仍使用傳統的課堂式講解,側重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但是《職業生涯規與就業指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的就業指導與社會的實際環境不相符。《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應該跟上社會形式的變化,對于教學內容及形式及時更新[2]。4.缺乏后續的跟蹤性成長輔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項需要教師及學生長時間實踐的課程,教師在課程教育完畢后對于學生的就業情況并為給與關注,學生在上完該課程后的職業規劃及就業選擇方面教師都不了解,這種情況讓教師對于實際教學中存在的錯誤無法了解。課程管理部門在學生畢業后的就業中應該進行跟蹤式指導,讓學生對于激烈的社會競爭充滿信心,學校也可以根據已經畢業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制定教學內容,讓《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更加與學生及社會的實際需求相一致。
二、基于網絡的問題式學習相關概念
1.問題式學習問題式學習是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育學家所創建的,讓學生在一定的問題環境中對于較為復雜的問題進行解決,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間可以相互溝通合作,對于問題環境中得到復雜性充分利用。問題式學習更夠讓學生對于問題后的深層次知識發現并了解,培養學生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問題式學習在開展中需要以建構主義作為前提,學生或者學者對于知識有著初步構建的結構,更加強調學生或者學者在問題研究中的重要性,突出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堵殬I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師在教育匯總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個相對應的問題環境,這種環境必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及真實性,并且與課程的教學目標完全一致。教師與引領者的姿態與學生溝通,讓學生對于問題環境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并討論,在討論與分析中發現問題設計的思路及解決方式。學生在對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能夠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及任務完成,并能夠獲得一定的技能,課后學生間也可以互相評價,對于問題研究中的錯誤之處及時反思。問題式學習是目前較為先進的一種教學方式,能夠讓教師將教學任務完成并且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真正能夠獲得一定的技能及知識,是一種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方式。目前,問題式學習已經不僅僅使用在醫學教育中,被社會各領域廣泛使用[3]。2.基于網絡的問題式學習網絡環境及多媒體技術為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更多的教育途徑,讓傳統教育在資源及溝通上的限制不再是教育工作的難點。網絡環境可以為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多媒體技術可以為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多途徑的教育形式,是目前問題式學習的主要發展方向。對于網絡環境中的問題式學習研究正在逐漸加深,甚至已經在實際教育工作中開始使用。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發現,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問題式學習更夠讓教學資源進行保證,教學內容真正以問題作為主要研究中心,教師與學生給間的互動更加頻繁,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促進性作用[4]?;诰W絡環境下的問題式學習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資源共享及展示的平臺,教師也可以利用該平臺將教學內容全方位展示,讓學生在一個更加真實的模擬環境中進行問題討論分析。網絡環境就意味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化的選擇途徑供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保證了教材內容的豐富性。網絡環境具有開放性特點,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在網絡環境下溝通交流,拓寬教師在問題解決及指導方面的思路。
三、基于WPBL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設計
1.設計思路《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想要改革,就要認識到網絡環境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在課程設計中與傳統課堂教育作為主體,網絡環境下的自學性教育作為主要輔助性內容,傳統課堂教育中主要使用問題式學習方式作為核心內容,教師將學生較為關心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就業方向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使用多種教學工具豐富教學形式,例如視頻點播技術、多媒體鏈接技術等。這種《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才能將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實際需求進行滿足,保證該課程在教育中的教學質量[5]。2.平臺選擇傳統的課堂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梢越⑾鄬慕虒W平臺。這個教學平臺主要內容就是課程的管理及教師的在線輔導,讓學生與教師間真正實現資源上的共享及意見的反饋。課程教師可以在該平臺上課程設計方案、學生成績,學生都獨立擁有自己的學生檔案,在學生的學生檔案真可以對于學生的全部信息記錄,包括學生的學習時間、考試成績、就業評價等。教師的教學檔案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對于課程的安排全面了解,能夠做到提前預習,學生的學生檔案方便對于學生情況的了解,讓教師可以設計更加具有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讓教師與學生可以具有一對一的輔導時間,保證《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教育質量[6]。3.課程模塊正常情況下《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設計的是公開課形式,貫穿在學生全部學習時間內,主要的教學形式為課堂教育,網絡環境下的教育作為輔助教學形式,所有的考試內容都是通過網絡環境完成。在對課程模塊設計中主要分布6塊,分布為職業生涯意識、求職指導、職業發展、職業規劃、就業能力、創業。這6塊課程模塊已經將學生在實際就業中的全部內容都包括在內。4.課程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讓學生對于自身能力有著初步認識,并對于自身較為感興趣的行業有著一定的了解。在職業選擇中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環境作為選擇前提,對于自身要客觀性評價。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所遇見的問題都會在電子檔案中記錄,是學生在就業前的主要工具[7]。
四、結論
問題式學習方式將傳統的教育工作開展到了生活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著詳細的記錄,教師可以更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作為針對性的輔導,豐富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豐富程度,提升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參與興趣。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在課程改革中需要進行解決,保證課程的正常開展。
作者:王美多 單位: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近些年來,嚴峻的就業壓力和就業焦慮使大學畢業生自以為傲的優越感逐漸消失,“就業難”問題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增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了高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形式的現狀分析
1.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認知情況分析
目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學生普遍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職業選擇的影響并不重要。在高校大學生中,只有23.9%的學生表示了解職業生涯規劃,5.2%的學生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42.5%的學生的表示不太了解,27.8%的學生表示不了解,超過95%的學生缺乏對未來學習、工作的清晰規劃。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首先,很多學生認識職業生涯規劃主要來自于一些講座和日常閱讀,沒有從正式的課程中獲取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知識。其次,職業生涯規劃認知的來源主要包括:父母、親屬、學長、教師、校友等。低年級學生入校時間較短,由于受自身知識背景和社會閱歷的限制,其父母與親屬等向他們傳播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方法等帶有一定的限制,從而在心理和情緒上對低年級大學生有效進行生涯決策造成了一定的干擾。另外,高校目前,輔導員自身閱歷和配備比例都具有一定的限制,導致無法為數量眾多、需求各異的低年級學生進行輔導。同時,受研究型大學氛圍的影響,72.6%的本科學生準備畢業后繼續考研和出國深造,直接就業的學生只有23.7%。并且,在就業意向中,89.4%的學生畢業后,都想選擇公務員、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只有4%的學生想到民營企業和進行農業生產。由此可見,在職業規劃方面,低年級學生仍然比較看重穩定、高薪的職業,并沒有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大類培養模式下,學生選擇主修專業,會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比較有充分的機會,從而使學生所選專業與自己意向職業匹配的相關度達到了77%。
2.現行就業指導形式的現狀分析
目前大學生都希望能接受較為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希望能通過學習、實踐等形式探索工作世界,對就業指導形式具有較強認同感的有:“體驗式指導、企業人力資源專家的培訓與指導、職業規劃師提供的個體咨詢服務與指導”等形式。但是目前很多學?,F有的規劃咨詢服務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也缺乏一定規模、一支專業、穩定的職業生涯指導教師隊伍,導致很多高校的大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形式選擇中,63.1%的大學生選擇了具有針對性的面對面咨詢輔導,并且他們希望通過同學互助、網絡咨詢和電話咨詢的形式進行就業指導,另外,參與度較高的團體輔導也是他們說希望的就業指導形式。另外,在就業指導中,學生期望獲得技能主要包括: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團隊領導能力、自信與表達能力。同時由于低年級對于形象指導、職業禮儀、面試技巧等能力的期望不大。
二、基于大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策略
1.開展通識教育,充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
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列入通識課程,作為前置必修環節,開展以職業生涯規劃啟蒙為先導的通識教育,讓學生在進校之初就能掌握職業生涯規劃一般的方法、理論和技巧。通識教育課可以為他們提供關于就業和職業的基礎知識,幫助他們建立生涯規劃的目標,對學習思考生涯發展的方式具有直接的影響。并且從通識教育中,也能對學生就業和職業生涯的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為了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高校要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行業和企業專家參與、相對穩定的專業化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通過政行企校的多元參與,解決大學生就業中遇到的難題,幫助大學生清除就業中存在的疑惑,規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負方向發展。
2.提升大學生自我認知程度,拓寬大學生就業指導內容形式
幫助低年級學生發現自身特質,通過MBTI等性格測評軟件,指導其自身進行全方位探索,提升學生在性格、技能、價值觀等方面的自我認知程度,了解自身的行為特征與職業興趣,同時,借助量表、計算機輔助系統等了解不同職業對技能的要求,發現自身的能力傾向,為未來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導,明確大學生存在的差距。并且,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在就業發展中所看重的標準和原則,通過咨詢和輔導幫助大學生澄清價值觀排序。另外,高校高發揮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的合力,根據人才培養要求和目標,整合資源,發揮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大學生受益。
3.建立有效渠道,健全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
為了進一步探索工作世界,合理規劃,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與校友會可以對不同行業的校友,組織學生進行任務訪談,形成就業訪談記錄,通過信息平臺,整理歸納出不同工作崗位的描述,進行共享,為學生提供與專業相關的實習實踐機會。同時,可以借助移動互聯環境等新媒體手段,將不同的實習信息向不同需求的群體進行推送,收集整理校友說提供的各種實習信息和需求,建立有效渠道,積極拓展校內外資源,做好社會實習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另外,高校要借鑒西方國家成功的經驗和作法,強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提前職業規劃實踐,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不同年級的學習任務,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立動態性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構建“多元化”就業指導咨詢支持系統。
作者:馮衛梅
一、當前醫學院校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的現狀
1.醫學院校對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重視不足
高校就業教育往往高度關注學校就業率,而忽視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然而,只有提高人才質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就業率,解決就業問題r}〕通過課程來提高職業素養費時長,投人多,不如幫助學生鑒約對就業率提升速度快。因此,部分醫學院校對醫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
2.相關課程設置不系統、不專業
雖然在教育部的文件指引下,大部分醫學院校都開始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但是相關課程的設置卻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還沒有像國外高校那樣將就業指導作為一門學利一來研究。
3.缺乏學校各個部門的協助與配合
完整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職業指導的課堂上,還應該融人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但目前各高校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專業知識的傳授,很少有教師把職業規劃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在一起。
4.教學方法單一
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的實用性和參與性很強,這就決定了它的教學方法必須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川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此類課程和其他專業課一樣實行講授式的教學方式
5.師資隊伍不穩定,素質不健全
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是涉及多學利一交叉的邊緣學利一,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不僅理論知識廣博,實踐經驗也要豐富川然而,多數高校這方面的教學人員都是半路出家,很大一部分教師是其他行政人員轉崗過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剛畢業不久的研究生和本利一生,不是缺乏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就是缺乏實際指導經驗,人員的流動性也很大。
6.科研水平落后
目前在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領域的利一研交流并不活躍,與其相對應的刊物也不多,且等級都不高,這也造成該領域利一研意識的淡薄與利一研水平的落后,而這種狀況無疑會阻礙這一領域進一步的發展。
二、醫療衛生單位的用人要求
醫學專業性特別強,要做好醫學院校學生的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必須要把握好相關單位的用人要求
當前相關單位反映的醫學畢業生不足之處主要有:一是專業基礎不牢固;二是臨床操作技能不熟練;二是忽視臨床實習,把實習當成考研復習期;四是眼高手低,不虛心,不愿意做基礎工作;五是就業觀念落后,只愿意去二甲不愿意去基層r?〕用人單位反饋的畢業生的不足之處,恰恰是高校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工作所需著力解決和提高的環節,也是相關課程改革的重點方向。
三、醫學院校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方案
為了提升醫學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就業力,有必要對現有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進行改革,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教學安排全程化
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應該貫穿整個大學參照美國大學成熟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根據學生所處的年級和專業,制定各年級具體的目標re-}〕第一階段,對大一學生開設公共必修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自我探索引導和職業素質指導;第二階段,對大二、大二學生主要通過《現代禮儀》、《大學生創業教育》等選修課以及各種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職業發展目標調補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發展與自身職業發展目標相適應的各種能力;第二階段,在實習前(大二或大四)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公共必修課,著重進行就業政策與求職技巧的指導。
2.課程內容與專業特點相結合
在專業課程教育中應該融人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特別要重視學生專業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3.多種教學形式并行
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的講授方法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講授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傳遞職業規劃的理論知識時,應以講授和啟發式教學為主,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規劃意識;在上職業素養提升類課程時,則應以案例教學和體驗式教學(如情境模擬法、游戲角逐、角色扮演等)為主,讓學生在真實的案例中收獲知識,在體驗活動中體會其背后的精髓。到了鄰近畢業的就業技能傳授時,則應以實踐教學為主,讓學生親身操作,實際體驗和觀察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獲得更真實的感受。
4.教學管理規范化
要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教研室,以促進相關課程的課程建設。通過集體備課、課前試講、教師互聽課、同行評議和學生評價反饋等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要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各類教研和利一研課題,以利一研來帶動教學,實現利一研和教學的良性互動。
作者:吳敏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
一、授課內容和課程設置的改革
1、組織力量收集、編寫案例庫
在采用高校就業指導基礎教材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理論知識、提高學生興趣,我們的課程在備課時往往需要大量事例、視頻、小實驗等等,但是有時個人從網絡等媒體參考的材料在實際運用的時候缺乏科學依據,并不能充分解釋或說明問題。我們能否集中力量收集或者編寫用于此門課程輔助教學的有效的案例庫,并定時增添和更新,給所有上此門課程的老師下載參考,而不是大家都要去找,做重復工作,不僅可以節約寶貴的時間,而且讓課程更科學和規范。
2、請企業家進課堂
在給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的時候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經驗和經歷,而我們的老師絕大部分在職業規劃上是缺乏經驗的,那么我們建議邀請企業家或者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參與到學生的課堂中,起碼每個系一個學期有一堂課是企業家或者專業從業人員講課。
3、增加大學規劃內容
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上課效果比就業指導的效果差,首先是師資水平有限、還因為許多學生認為職業生涯離自己較遠,連大度,更不能一對一地對學生的規劃進行指導,就業指導課的內容由于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是每個人必須要了解的內容,所以相對效果比較好。由此可見,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近期實際需求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增強效果的一個方法,那么給學生設置什么樣的課程內容更加符合實際需要呢,我認為,給大一的學生開設大學規劃的教學內容是一個比較好的作法,因為學生上大學后,許多人并不懂得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學習、實踐。那么開設大學規劃的內容,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優點、和未來的目標,指導每位學生把大學四年的具體到每年、每學期、甚至每個月的規劃做出來,讓學生有長、中、短期的目標并為之付出實際行動和努力,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會減少無所事事、打游戲、睡懶覺的狀況出現,養成學習有規劃、發展有目標的理念和氛圍。
4、自編教材
基于以上的情況,我們在探討,如果我們能夠自編教材,編寫針對我們學生的實際需求的符合南國商學院實際情況的教材,把大學規劃課作為低年級學生的必修,引導學生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把南國商學院成功規劃大學生涯和職業生涯的案例、創業成功的典型案例等等編寫進教材中,這樣我們的師資也不會存在很大問題,不管是專業老師還是輔導員都可以勝任這樣的教學,因為,大學經歷是每個老師的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可以借鑒。因為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學生會更加感興趣和更有收獲。只要合理、科學地規劃大學生活和學習,那么再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5、構建1+1+1的課程體系
我們以東方語言文化系作為觀測點,有計劃地開展畢業班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和企業見習、實習的活動,通過比對學生的就業結果,我們發現,有計劃地參加了企業實習的同學,特別是日企、韓企和和外企實習的同學,在就業的時候就業質量高、工資待遇好,職業發展前景較好。因此,如能建構課堂教學+企業見習實習+企業家課堂的課程設置并按計劃實行,將對我們學院學生的就業指導、就業質量產生促進和提升。
二、師資隊伍的建設的改革
我們目前最大的困惑是:我們無法教給別人我們不懂的東西。就業指導課程在我院來說是一門教新的課程,而且沒有專職和專業的師資,基本都是由輔導員老師擔任,由于輔導員老師本身任務較多、較重,并且部分老師由于專業背景的原因,在課程專業化方面是存在困難和困惑的。針對這種情況,項目組得出以下的設想和建議:
1、評估、篩選、培養師資隊伍
對我院現有的擔任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師進行評估和篩選,選出有一定經驗、上課效果良好的老師進行進一步的培訓,送出去進行系統的學習,建議減少這部分老師的其他工作量,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學和研究上面來。
2、師資隊伍建設要走出去、請進來
我們要向有經驗的兄弟院校學習,包括聽課、經驗交流。將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領域的專家請進來舉辦講座,講示范課。
3、我院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
教師絕大部分是從學校畢業-學校從教,沒有企業從業的背景,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課程的授課必須結合實際給學生具體的指導,因此建議可以從我院教師中選擇有企業從業經驗的老師作為重點授課教師,并特邀企業家、有經驗的企業管理人員當客座教師。切實提高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效果。
作者:林翠花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概述:為了準確把握現階段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狀況,本次調查我們以湖南中部某高職院校英語系學生作為研討對象,希望可以經過一定數量的群體特征失掉總體的輪廓。
中心詞匯:高職、英語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狀況
許多高職院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專題報告或講座,職業生涯規劃也成了高職學生比擬關注的效果。但不少高職英語專業學生還沒有真正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真正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看法缺乏,不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缺乏停止規劃的技巧。為了準確把握現階段高職院校英語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狀況,本次調查我們以湖南中部某高職院校英語系學生作為研討對象,希望可以經過一定數量的群體特征失掉總體的輪廓。
1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與分析
本次調查顯示有90%的高職生以為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情、興味和才干,38.50%的高職生清楚自己今后職業開展將要面臨的優勢與優勢,43.5%的高職生清楚自己該往什么樣的職業方向去開展。但理想生活中并不是這樣。以作者五年的失業指點任務閱歷來看,大局部畢業生并不了解自己,并不清楚自己的開展方向。取而代之的是眼高手低的的失業狀況。按看管理學家史蒂芬·羅賓斯的統計,75%的人都會高估自己的才干,其中還有一局部人會將自己的優勢誤以為強勢,因此,依據本次調查結果,結合史蒂芬羅賓斯的實際,實踐只要15%的人才不偏不倚的真正解自己。
2對未來失業的希冀與分析
關于專業與任務的關系,選擇“一定要找到與專業對口任務”的學生占16.7,而選擇“可以與專業相關聯的任務,可以不對口”的學生到達53.50%。說明大局部高職學生在“專業與任務”關系上的認知是基本正確的。但仍有以下幾個效果需求多加克制。
講待遇、求穩和怕競爭。關于失業意向,有5.8%的學生選擇國度機關單位,21.9%的學生選擇事業單位,有13.2%的學生選擇外資企業,有8.2%的學生選擇民營企業,有10.3%的學生沒停止過仔細思考。
沒有果斷的信心。許多高職學生沒有果斷的信心。在競爭中或任務中碰到困難,有47%的學生選擇跳槽。選擇先失業后創業的學生達40.8%。這一方而說明大局部高職生的成就動機比擬高,但又從另一方而反映了學生沒有認清自己適宜做什么任務,輕易受外界攪擾,信心不夠果斷。
“等、靠、要”思想比擬嚴重。在就求職進程中和在求職渠道的選擇上,選擇“父母親戚冤家引見”、“學校引薦”和“沒有思考過”三項的學生累計到達70.7%。
希冀值比擬高。許多被調查者在選擇“初級管理人員”和“企業家”,區分占到35.8%和25.5%,而選擇“技術工人”的只占21%,所占比例極小。從理想狀況來看,高職畢業生主要是走技術路途,學校培育目的自身為初級技師,而不是“初級管理人員”和“企業家”。因此,學校應實在增強職業指點,進一步做好學生自我定位。
3對失業困境緣由及分析
高職生將“缺乏實踐技藝與才干”、“金融危機影響”和“失業人數太多”列為失業困難的主要緣由,區分占41.7%,24.1%和17.8%。說明2007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對畢業生失業的影響十分大,但大局部學生對自己的才干還是有清醒的看法,把形成失業困難的最主要緣由歸結為自己實際才干和知識結構的單薄,對客觀失業環境的惡劣并沒有歸為主要要有。
4對創業的看法
由于目前高職畢業生失業難,有相當大比例的同窗把目光轉向了自主創業。創業是一種創新性活動,它的實質是獨立地停止開創并運營,使事業得以穩健開展,快速生長的思想和行為之路。是成就自己事業的進程,是自我價值和才干的表現,創業要直接面向社會,直接面對顧客,支出與利潤直接聯絡在一同。創業最大的益處就是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在本次調查中,21.9%的學生對創業很有興味,有34.2%的學生對創業興味普通,有35.6%的學生十分有興味,只要8.43%的學生不太感興味或根木沒興味。可見,學生普遍有創業的興味和愿望。條件成熟時,會堅持待遇較好的任務,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達65%。這說明學生對創業有劇烈興味,同時也說明高職生對創業較為理性。
關于創業想法的來源。有54%的學生是“受失業影響”,高職學生失業率不時不高。有48.5%的學生是“受家庭影響”,有24.8%的學生是“受冤家影響”,11.2%的學生是“受媒體影響”,而“受學校宣傳影響”的學生只占9.1%,這說明學校在失業指點任務方面任重而道遠。
84.5%的學生表示在創業前會到企業實習,積聚人脈、資金和閱歷;56.49%的學生表示會經過看創業方而的書籍來修訂自己的創業方案;31%的學生表示會向創業型企業家求助;40.8%的學生表示會先失業后創業。從某種水平上看,高職學生在創業預備上是基本理性的。
5對創業范圍的選擇
選擇“自己感興味范圍”的學生所占比例最高,為36%其次是“啟動資金少、輕易展開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占30.8%”和“與自身專業相關的范圍25.1%”而選擇“什么行業賺錢就選擇什么范圍”的學生僅占8%。因此,在少數選擇自主創業的高職生是比擬理性的。
6創業資金的來源
在一切選擇創業的被調查者中,選擇經過家庭渠道融資的高職生所占比重最大,達40.3%其次是自己經過先失業的方式積聚是資金,占25.7%;經過親朋好友融資,占18.00%;選擇“銀行存款”的所占比例最小,僅占16%。這從某種水平上說明了高職學生對家庭的依靠性和缺乏社會閱歷,從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銀行信貸業不興旺,團體存款特不普及,關于大學生的創業存款任務不到位。從政府的層面上應加大對團體創業存款的任務力度,促進大學生(高職生)失業與自我創業,從而減輕國度失業壓力。
一、職業生涯規劃對提高大學生就業滿意度的影響
1.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的內涵。
滿意度是一種抽象的心理情感反應。顧客滿意度理論認為“,滿意”本身是心理方面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心理體驗,一種心理活動。從顧客享受產品或服務后的感受出發,顧客滿意是客戶的需求被滿足后的愉悅感,是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事前期望與實際使用產品或服務后所得到實際感受的相對關系。顧客滿意可以認為是顧客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之間的函數。從就業滿意度的定義看,筆者認為就業滿意度更切合工作滿意度或員工滿意度。員工滿意是員工的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是員工的一種心理感知活動,是員工期望與員工實際感知相比較的結果;員工滿意度是指員工接受企業的實際感知與其期望比較的程度。具體來說,是建立在自身能力和社會環境基礎上,對所獲得的工作的報酬、工作條件、社會評價、發展預期、職業興趣等方面的心理評價和感受。即,員工滿意度=實際感知/期望。同樣,大學生就業滿意度可以歸納為公式:大學生就業的滿意程度=大學生就業的實際感知/大學生的就業期望。筆者認為就業期望在一定范圍內是和就業滿意度成反比關系,就業期望范圍就是:大于自我滿足的最小值,小于實現可能的最大值。在以下的就業滿意度探討中,就業期望都是在該范圍內。
2.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滿意度關系密不可分。
從以上對就業滿意度的內涵分析,就業滿意度是求職者內在的主觀評價指標,要取決于個人的就業實際感知與就業期望之間的對比關系,比值越高,就業滿意度越高。就業期望是指人們對所實現的就業目標主觀上的一種估計,是人們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就業環境,制定出自己的就業方向及目標,行為和努力能否導致所企求之結果的主觀估計。這種得出主觀估計的過程也就切合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滿意度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1)知己知彼,提高就業適應能力,形成合理就業期望。
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應該先全面地了解自己,一是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做什么,首先有了喜歡就有了期望,喜歡的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就業的滿意程度;二是要綜合分析自己的個性———適合做什么,性格是我們最本質的東西,基本上不會改變,但是基于對我們性格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來適應工作環境;三是了解自己的職業能力即學識、技能與各種能力———能夠做什么,提高個人的專業水平,更好地去工作;四是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看重什么,也就是就業期望的最好體現。其次是知彼,即是職業探索,就要從職業、職位、行業、組織、地域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解工作世界。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況下,結合對工作世界充分了解,就會有合理的期望,去提高就業滿意度。
(2)決策實施,增加實踐就業機會,不斷得到實際感知。
有了知己知彼之后,我們就可以根據自身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奮斗目標以及實施方案。這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第一步工作,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內容,這就需要及時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策略及路徑。有了決策就有了實施,沿著制定目標實現的計劃、策略及路徑,不斷實踐檢驗,從而有了對工作的實際感知。
(3)評估反饋,實際感知,合理期望,提高就業滿意度。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調整、自我發展、提升自己的過程。隨著工作時間跟經驗的積累,當我們自身條件與外部的環境條件都發生變化時,通過自我調整,重新確定新的發展方向、奮斗目標。形成更加合理的期望,這樣就有助于提高就業適應能力,提高就業滿意度。
二、在職業生涯規劃下,提高就業滿意度的途徑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重樹目標、及早規劃自我,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就業的適應能力,形成合理就業期待,體驗實際感知,提高就業滿意度,具體有以下途徑:
1.就大學生自身而言。
大學生應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加強自我和職業環境的了解,將職業規劃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大學生自身必須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對提高就業滿意度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找出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提高就業滿意度,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就高校而言。
首先高校必須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盡早開始并貫穿大學全過程;其次,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鍛煉體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配備一支掌握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管理理論、具有職業設計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的隊伍;同時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各方資源,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大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以達到職業規劃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3.就社會而言。
政府、企業設法提高就業增長率,盡量多地為大學生提供實習鍛煉自己的機會,積極地完善就業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好的條件。
三、結語
總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是社會一個重要問題,社會各方都要關注、幫助、指導。既要提高大學生就業率,也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滿意度;既要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開展,又要加大對大學生就業滿意度的研究力度,進而促進大學生有良好的職業發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信息:何國舉單位:韶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