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3:56: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大學生就業規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全國大學生的數量在日益增加,再加上經濟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本文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進行了闡述,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問題;對策
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隨之而來的大學生就業壓力也愈發嚴重。雖然我國各大高校都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設置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依舊有很多問題存在,而且同國外相比,我國起步比較晚,缺少實證性研究,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一個就業者今后求職方向的規劃,或者是幫助這個就業者所設置的職業規劃。[1]職業生涯規劃并非是個人今后職業發展的空想,其首先分析和評估了就業者的綜合素質,再同市場經濟以及需要相結合,配以就業者的職業傾向,為就業者量身選定一個適合的求職目標,并以該目標為基礎進行合理的安排,設定接下來的目標。但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生能成功就業是不能畫等號的,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能夠順利就業只是這個規劃的基礎或者說起點,是就業者將來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基石。
二、目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研究
職業生涯規劃這個概念是從國外引進的,我國近幾年才開始在高校中普及這一概念。近幾年,國內專家、學者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逐漸增加,主要集中在對職業生涯規劃內涵本身的研究,對高校如何開展職業規劃教育的研究很少,從而使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相對滯后,效果不理想。大多數學校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只是走個形式,并未認識到其重要性,這些都源自于我國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
2.缺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體系
就目前所了解的同類高校開展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情況,各大高校均把“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學生的必修或選修課,有的高校在實際教學中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參與授課的老師以學生工作者為主;有的高校在實際操作中更偏向于就業的指導。很少有高校把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兩者融合、銜接在一起講解。[2]
其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輔導內容,其對實踐的重視遠遠高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就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情況來看,一般都是在大一的時候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課程,但這個時候開設課程并不利于學生的接受,因為學生剛經歷了中學到大學學習環境的轉變,對于新事物的接受還需要一段時間,對于自己今后職業的發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認識。這個時候對學生講解職業生涯規劃只會讓其更模糊,難以認真地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三、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核心內容的認知度低
目前各個高校的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不足。而且作為當事人的大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去改變“就業難”這一現狀,盲目的考證熱、考研熱耗費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3]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知識的認識不足,對于如何有效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更是不知從何下手。雖然有些大學生能夠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重要性,但是卻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興趣以及自身的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沒有充分的了解,缺乏全面剖析自己的能力。
2.教師主體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經驗不足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個非傳統學科,師資相對薄弱,教師大部分是學生工作者,課堂經驗不足。就我國高校目前的情況來看,通常是由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承擔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授,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這些老師只是對就業知識了解相對較多而已,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并沒有進行過專業的訓練和研究,這就會導致指導教師在專業技能和經驗方面相對欠缺。
3.規劃的輔導過程不具有延續性
大多數高校會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安排在大一上學期學生剛入學的時候,希望通過大學生軍訓的進行讓其樹立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應該抱有進入大學就可以松懈下來的思想。但是,職業生涯規劃并非是在一個時間點完成的,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相應的改變。只有在不同階段都讓學生進行自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才能讓學生不斷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自己適合什么。因此,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應該分內容、分階段地進行,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
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1.完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要想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首先應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設置完善起來。學校應該分專業、分年級進行不同內容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輔導,這樣可以讓每個階段的大學生都能夠對自己今后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定位。[4]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創業,因為創業不僅能夠讓學生順利就業,還能給別人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經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輔導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專業的教師進行專業輔導。這就要求學校不斷完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對學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培訓,使其能夠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成長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專業老師,不斷加深研究。有了專業的教師后,學校可以開展教學活動和職業咨詢,幫助學生處理其職業生涯規劃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個人情況給予其建設性的意見。
3.激發大學生內在動力,促進其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作為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中的主角,要想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還是要看學生自身的態度。要想讓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需要學生明確自身的定位,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發揮出來,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設計中去。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時,學生不應該盲目地按照自己最理想的未來進行設計,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科學的判斷和評估,量身設計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依舊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要想改善這種現狀,就必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讓其在學校的時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提前做好準備,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身不足,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打好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理學院)
摘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需要切實提升學生的就業力,這樣才能助力畢業生實現成功就業。本文就大學生就業新狀況、當前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存在的問題和在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中需采取的相應措施等問題做了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就業新常態;就業指導;職業規劃
一、大學生就業新現狀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供給量不斷加大,2014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2015年更是達到749萬,加上歷年未就業的畢業生,需要就業的畢業生人數近千萬。與此同時,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但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出現的一些趨勢性變化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隨著國家和地方經濟增速進入新常態,宏觀就業壓力不減,2015年大學生就業需求在結構性方面有變化,民營中小企業、二三線城市需求明顯上升;鼓勵高校畢業生下基層就業仍然是國家重要的政策導向。盡管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長的數量遠趕不上畢業生供給的數量,勞動力供過于求的壓力仍在加劇。2015年大學生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因此2015年就業需求與2014年相比沒有明顯的起伏。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僅僅是一種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難和大學生個體表現差異有關。首先,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專長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技術人才的評判標準、能否符合社會需求;其次,個人就業意愿和社會意愿存在差異,我國的基層和欠發達地區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學生能否重視這些就業機會是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1]。
二、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
1.高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重視不夠
我國職業生涯教育的體系正處于探索和實踐階段,各高校情況參差不齊,雖然目前職業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漸引起重視,但由于起步較晚未能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支持。部分院校開設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僅僅是停留在選修課階段。甚至只是幾次講座,并沒能系統地設置課程體系。
2.師資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沒有職業規劃教育的專職教師。大多數職業規劃的指導教師是由高校的專職書記或輔導員來兼任的。而大多數教師并沒有經過專門系統的培訓,倉促上陣,缺乏扎實的職業規劃理論和過硬的指導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指導作用,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困惑大多難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目前高校普遍設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部門。但由于忙于應付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很少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指導工作,職業規劃教育指導的職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圍[2]。
3.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學生主動進行職業規劃的意識淡薄,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沒有深入普及,學生只是專注于個人的學習與成績,不能正確地認知自我.對職業生涯教育概念認識粗淺,被動地接受學校和老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對職業生涯教育的需求僅停留在潛意識階段,需求意識尚未被喚醒,更沒有把意識提升到行為或實踐層面。另外,當前大學生職業決策盲目,價值取向偏差。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以畢業后的工資福利待遇作為自己職業選擇的首要標準或唯一標準。
三、應對措施――構建完備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服務體系
面對新常態的就業形式和目前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方面的現狀,高校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大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工作力度,構建起系統的、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體系,使高校就業指導與服務和職業規劃工作能切實發揮作用。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體系建設,提升學生就業力
高校在就業指導的全過程中,應結合不同年級學生專業學習的實際情況,分年級、分階段、有側重地安排不同課程模塊,逐步構建具有院校特色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立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3]。第一步,開展新生始業教育,讓新生剛進校就已開始有針對性地認識專業、規劃自己的人生;大一年級開展職業認知和自我探索等初級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使學生進校就開始樹立職業意識,讓學生初步了解專業與職業的關系及職業對人的要求,幫助學生制定一個在校學習期間的學業計劃,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職業理想以及對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第二步,對大二、三學生著重開展就業能力和技能培養、職業生涯規劃競賽等,重點幫助他們確立職業目標,客觀自我定位,通過社會實踐、創業大賽、學術競賽等形式,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能力,增強就業的自主性以及對將來職業生涯做出決策的能力;第三步,對畢業班學生著重開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教育、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就業指導與服務、指導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求職簡歷制作和模擬面試等,做好充分的求職準備。
2.建立良好的就業工作機制,培養高標準的職業規劃指導團隊
高校要改進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和實效,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就業工作機制,培養高標準的就業指導團隊[4]。
第一、建立良好的就業工作機制,應當構建學院與分院兩級就業工作體系。在學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分院成
立由主管領導為組長,畢業班輔導員、班主任、畢業生代表和相關專業教師為成員的就業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各分院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形成“學院統籌、職能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配合、學院分院班級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
第二、培養專兼結合的就業指導團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可以遵循專職和兼職相輔的思路。加強專業指導教師的聘任、選拔和培訓。高校應加大投入,保證就業工作經費足額到位。再者,培育兼職指導教師力量,組織學院教師參加職業規劃方面的培訓,邀請專家、公司人事經理等組建和擴充學院就業指導的兼職隊伍,切實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
3.堅持“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開設大學生職業咨詢室,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對其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引導信息和意見;針對不同的崗位提供技能信息的咨詢。
總之,大學生順利就業是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客觀地分析環境,正確地選擇職業,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各種困擾,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大學生要實現從“自然人”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人”的轉變。在紛繁復雜的職業世界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并不斷探索,就必須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
(作者單位: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普遍擴招,帶來的現實的問題就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文章在深入分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基礎上,提出了基于營銷理論的大學生就業機制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營銷理論;就業規劃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2年遼寧省共有大學畢業生26.4萬人,截止到6月14日,已簽約大學畢業生19.12萬人、簽約率為72.42%,與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2013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在700萬左右,比2012年的680萬人數增加20萬左右,而2014年大學畢業生又達到了727萬人。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已經成為近年來需要解決就業崗位的首要考慮因素,就發展趨勢而言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變化
對于遼寧省而言,我省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環境變化快,我省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各個職能部門都在加大力度促進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和產業升級,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能及時對此做出調整。城鄉發展不均衡導致的就業條件差距過大,也使得人才的分配出現“一邊倒”的問題。
(二)高校課程內容滯后
在現如今科技與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顯得尤其重要??墒怯捎跅l件的限制,高校的課程內容更新的速率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發展的需求,這就導致了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發現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并不能適應其崗位的要求,結果與心儀的崗位失之交臂。各個高校普遍是在自身條件所能滿足的情況下來設立專業、安排課程,而不是按照市場需求來設定。
(三)用人單位選人標準不一
大學畢業生數量的增多給了用人單位更多的選擇權,用人單位如何選人、用人也大大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例如:有些用人單位過分看重學歷,認為高學歷就等于高能力;也有的單位過于偏向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而忽視了來自普通大學的求職者;還有的單位為了節省人才培訓的成本,更愿意錄用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等等,這些都成為了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的阻力。
(四)畢業生自身因素
大學畢業生的自身因素是對其就業與否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這部分因素主要體現在:(1)大學畢業生對自身定位不準確,導致求職者與用人單位無法達成共識;(2)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對工作環境、薪酬待遇、工作量等要求過高;(3)大學畢業生過于追求效益好、競爭激烈的崗位;(4)大學畢業生傾向于經濟發達的先進地區,不愿意到較為偏遠的地區就業;(5)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還達不到要求,等等。
二、基于營銷理論的大學生就業機制策略
運用市場營銷的方法來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這需要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妨將高校畢業生看做是一種特殊的產品,那么,高校就是生產這種特殊產品的特殊企業,而用人單位則是對高校畢業生這種特殊產品的需求方。整個就業市場的分配合理、供需均衡對于大學生就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照以往有所增加,但這并不意味著整個就業市場上供大于求。不難看到,有些崗位競爭激烈,有些崗位卻是門可羅雀,一人難求。這正說明了當下的就業市場上,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大量資源正被浪費。
(一)高校:調整生產銷售戰略
高校作為就業市場中的生產方,為了達到產品的最大銷量,首先應該積極了解整個市場上的發展趨勢和需求方也就是用人單位的需求,按照市場的需求來進行人才的培養,使得市場結構得到正確有效的調整,真正做到市場中各個環節都能夠達到平衡,高校也能夠提高其市場占有率,大學畢業生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就業概率。高校必須要不斷提高競爭力,做到與時俱進,時時掌握市場的最新形勢動態。在滿足市場上需求的基礎上,還要把自己的產品打造得有特色,有亮點。只有這樣,才能在同類的競爭企業中脫穎而出。
第一,高校要準確定位自己的消費群體。要明確自己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由哪一類的需求方來購買,只有在了解客戶群體之后,才能在產品的打造上有一個準確的方向。
第二,做好市場調研。在了解了自己的消費群體后,就要時時刻刻了解客戶的需求。隨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發展,客戶的需求也不會一成不變,高校要能夠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不會被市場淘汰。例如,根據市場的需要,對專業和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等等。
第三,打造獨特的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具備過硬的核心技術――教學能力之外,還必須不斷提高軟實力,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高校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方面。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無關乎專業的,它會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重要的影響。讓用人單位在了解畢業生的畢業學校后就能夠大致上判斷該畢業生所具備的特質。
第四,大力宣傳企業品牌。宣傳也是營銷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旨在讓更多的人了解企業品牌、推廣產品。高??梢酝ㄟ^與用人單位進行廣泛密切有效的交流,使自己的品牌得到推廣。
第五,與客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多建立一些固定的客戶群,便可以使自己的產品有固定的銷售保障,這也減輕了一些銷售壓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二)畢業生:調整自我營銷戰略
之所以稱高校畢業生是一種特殊的產品,是因為他/她不光是依靠高校等外部環境來打造,還受其自身因素的影響;畢業也不代表產品完善的終止,無論在何種環境中,他/她始終在不斷地完善。大學畢業生是在求職過程中主要責任承擔者,他/她在自我營銷中能夠自主地控制方向而不受生產方和需求方直接控制。因此,大學畢業生必須著眼于自身情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定下自我營銷的戰略。
第一,必須對自己的情況有正確的認識。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究竟具備哪些能力和特質,在求職過程中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哪里,自己喜歡的職業和能力與所能達到的職業之間如何權衡等等。在充分了解自身情況的基礎上來制定合理的自我營銷策略。
第二,不斷地提高競爭力。畢業并不意味著自我提高的終止,要想實現條件更為理想的就業,就要按照自己的目標要求來完善自我,使自己具備適應其標準的能力特質,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加大獲勝概率。
第三,適當放寬對崗位的要求。有些求職者對崗位要求過于苛刻,造成了自我營銷的失敗。例如,大學畢業生往往過分強調自己的高學歷,一味追逐辦公環境舒適、待遇優厚、工作壓力小等“體面的”工作,排斥如基層、服務行業、生產一線等崗位,導致了錯過了求職的黃金期。高校畢業生應該轉變一下自己的觀念:行行出狀元,自己還處在求職初期,起點低一點兒是很正常的,日后還有很多的發展機會,沒什么是能夠一蹴而就的。
第四,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用人單位往往不愿花費過多的人才培養成本,他們更希望求職者能夠招來即用,所以那些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成功的概率會大于應屆畢業生。因此,高校畢業生必須在扎實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業務實踐能力,畢業生可以在畢業前的實習階段充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第五,拓寬自我營銷渠道。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新興的銷售渠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高校畢業生在進行自我營銷時不應只局限于傳統的銷售模式。要充分利用人員推銷、公共關系、廣告、網絡營銷等營銷手段,使更多的需求方能夠了解到自己的求職信息,增加求職成功概率。
(三)供職方:確定選人策略
供職方作為求職市場中的需求方,其選人用人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選用最為適合的職工為自己贏得最大的利益。那么,什么是正確的選人策略?
第一,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員工。一些供職方往往只追求產品的品牌,而忽略了產品的特質,就像一些用人單位只關注畢業生的高學歷,名牌大學的畢業證書,而對求職者的能力視而不見,或者說,他們認為學歷就等于能力。結果發現找來的人才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無法留住人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所以,用人單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應聘者的能力特質,以此判斷求職者是否為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二,要懂得人才的儲蓄。要敢于培養新人,放寬對工作經驗的要求,因為工作經驗是需要在工作中積累的。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一般對薪酬待遇的要求比高校畢業生高,并且有更多同類的供職方的需求,跳槽的概率也比高校畢業生大許多。而職場新人通過工作也會有所成長,因求職的艱辛反而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崗位。
(四)政府:對市場環境進行有效監管
政府應對整個求職市場肩負起監管與調控的責任,使求職市場能夠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第一,政府應時刻掌握求職市場的情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關乎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所以,政府必須及時地了解就業市場的動態,準確把握形勢。
第二,政府應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有利條件。例如,在高校畢業生的生產環節上,政府應扶持一些有需求缺口的學科建設;應適當放寬戶口、人事關系等的限制,促進人才的流動等等。
第三,政府應在求職市場發生問題時及時做出正確反應。在就業市場發生問題時,政府可出臺相關的政策,引導市場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解決發生的問題。
摘 要:大學生就業問題早已不是個人的問題,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直接決定著其能否順利就業,所以,高校的就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而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提高其就業能力意義重大。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職業規劃;對策
現今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焦點問題。隨著大學畢業生日益增多,每年都有更多的大學生面臨畢業就業問題,如果不能妥善地引導大學生積極就業,那么逐年累積的就業壓力就將使整個社會不堪重負。這不僅涉及到個人利益,還關系到國家的安定與發展。在決定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因素中,就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概述
大學生在學校期間,以學習專業知識為主,缺乏對就業能力方面的培養,對自身和職業的了解程度較低,對就業和未來都較為盲目。
對于就業能力的含義,國內外的學者都持不同觀點,但總的來說,就業能力就是一種獲得并保持工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綜合性的,不是單一的,它涵蓋了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能力、應用性的實踐能力、對不同環境和條件的適應能力、獨立的思考能力等等,這一切的能力都是為了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對勞動者的要求,也是大學生實現其社會價值的體現。而實現這種就業能力的前提就是在校期間的基礎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有在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在就業中充分發揮其能力。此外,職業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人際關系技巧、道德素質也是就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在就業能力的培養方面還要注重責任感和個人素質的培養。
目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高跟學校就業工作尚不完善有著密切的關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大學生就業問題仿佛只與大四的學生有關,學校也常常集中對即將畢業找工作的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在實踐中,大學生若是能夠在大學期間就對自身的職業發展有一個很好的定位,并為之加強鍛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那么,在畢業之時就順利簽訂三方協議是相對容易的,并且已經在大學期間有針對性地對學習內容與知識結構進行梳理,使之一畢業便成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但是大部分的大學生并沒有如此明確的目標,在上大學以后便從高中緊張的學習中釋放出來,對未來沒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對自己的認識不客觀,對未來期待過高,轉眼到了找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眼中缺乏就業能力,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嚴重脫軌,無法適應社會,更無法勝任工作??梢?,就業能力的培養是要貫穿整個大學時期的,其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二、職業規劃對于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意義
提高大學生自身核心競爭力,是高校提高就業率的首要選擇,為此,高校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就業指導工作模式,拓寬工作思路。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提高大學生競爭力的就業指導方式,對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專業實際和學校實際,做好自身職業的整體規劃,實現個人的穩步發展等有重要推動作用,即科學、合理、人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實現大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崗位就業的重要支撐,是其實現職業理想的基石。
職業規劃這個名詞是在國外首次提出的,它的含義就是對人的職業發展預先進行計劃與設計,其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做好職業規劃,每一個大學生都要首先對自己和就業有一個人全面、客觀的認識,一方面要對自己有符合自身實際的科學評估、準確定位,另一方面要能夠依托自身的實際情況快速地把握住工作機會,始終相信機會是給做好準備的人,為此要努力提高自己適應工作的能力。對于將要從事何種職業也要進行客觀的評估,集中衡量自己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該工作是否有發展前景,能否幫助自己實現職業理想。對職業發展目標的評估需要確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的職業目標,橫向自己的收獲及對社會的貢獻。制定合適的計劃,選用正確的方法,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實現職業目標。同時還要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隨時適應職場的各種變化。
所謂職業規劃,是指大學生根據個人自身實際,在大學畢業就業前,能夠設立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并根據興趣愛好、能力特點以及專業培養要求等條件,在專業教師指導、加強自身學習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鍛煉,全面提高個人綜合能力,為畢業就業做好系統規劃和充分準備。高校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忽視每個大學生不同的個性與特質,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對其形成良好的職業規劃進行引導,幫組其適應社會,找到理想就業崗位。
職業規劃的重要意義在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其發揮作用的路徑體現在:
一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決定了當今時代是一個人才需求的時代,這種需求不僅僅是局限于某一專業人才,復雜的經濟社會發展條件要求人才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高校專業人才的培養首先需要讓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在此基礎上,要有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精神、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與熱情、具備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從而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關注,才能夠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職業規劃,充分考慮大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能力結構、形象氣質、專業知識掌握水平、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情商及潛能等因素,從而科學設計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方案。因此,簽訂一份適合自身的就業協議,就須了解職業滿足感的來源。
二是職業規劃有步驟、分階段實施有利于就業目標的實現。一般而言,大學生在入學之后一段實際內,通過自身對專業和個人能力的了解,將確立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為此,還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在此基礎上,才能堅持正確的學習和就業方向,從而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準確把握方向及行動時間和方案;然后,才能夠將個人職業目標分解成階段性目標,并設計出合理的實施步驟與環節,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實施。大學生職業規劃要注重挖掘學生潛能,能夠堅持現代教育理念的引領,以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為要務。只要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發展目標,就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合理的職業規劃和實施路徑或方案,并在不同時期針對階段性目標腳踏實地的向目標邁進。當今,就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作為一個大學生要想在將來的就業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就應該不斷完善自己,時刻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并針對不足去加強學習和鍛煉,提高綜合素質。
三是職業規劃能讓大學生盡早了解社會、盡快適應社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夠讓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的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展科學的職業規劃教育,能夠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就業人員的充分就業,從而維護社會的穩定。職業規劃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縮短從學校到跨入社會的距離,順利實現與就業單位的雙向選擇。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盡早融入社會,從而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最終實現“人盡其才”的社會發展目標。另一方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利于降低就業成本,避免社會資源浪費現象的發生。能夠認認真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會對自身有比較客觀和正確的認識,從而樹立和調整職業發展目標,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準備,最終實現與社會就業崗位的完美契合,實現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我國高校完善職業規劃的對策
在當前高等教育工作中,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必修課,但從當前高校的發展實際來看,較多的院校仍將主要精力投放到理論和政策宣講、就業市場信息的挖掘和就業基礎知識指導的層面。因而,缺乏深入的、針對性強的實施方案。所以,要完善職業規劃教育,需要豐富和完善其基本理論,并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不同人才培養目標,有計劃、分步驟開設基礎課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一是要通過加快課程體系建設構建完善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體系。高等學校在大學生的成才之路上承擔著多層教育使命,既要傳授學生廣博的專業知識、就業技能,還要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必要的準備,讓其掌握比較全面的就業知識以及適應工作崗位和社會的基本能力,如溝通協調能力、應急處理能力、深化改革與創新思維等。為此,要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就需要將其設定為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編入人才培養方案,列入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設計之中,從而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認識,保證其能夠從大一開始就樹立職業發展觀念。同時,這一教育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職業規劃基礎理論知識,并且能夠及時搜集、分析、整理、選擇適合自己的社會就業需求信息,也能夠根據自己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與社會實際人才需求變化情況調整職業規劃,最終實現充分就業。
二是充分滿足社會人才實際需求。大學生就業的最終去向是回歸社會,能夠在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是完成大學教育、實現成人成才的重要目標。但是,現實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變化,社會對人才的能力、專業、綜合素質等的需求處于發展變化之中,用人單位總是會根據發展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人才選擇標準。為此,不論是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還是職業教育的規劃,都應該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同時兼顧政府的政府導向,要始終能夠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開設、調整、建設專業,科學設置與調整課程安排,充分尊重市場需求,提高職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不能與市場需求有效結合的院校,將難以在激烈的專業人才培養競爭中取得優勢,同時也將導致嚴重的后果。要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就必須充分把握市場需求的基本特點,能夠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開設特色課程,為大學生順利找到合適的職業奠定基礎。與此同時,高校仍需立足現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摸索,要認識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三是深化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提高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科學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備較強的專業性,它既涉及管理學相關知識,也涉及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知識,是針對性、時效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應該將其與就業指導課做嚴格區分,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但是,從當前部分高校的發展實際來看,一般都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設置在就業指導相關部門,尚未建立專業的、獨立的教育教學機構,勢必對大學生的職業教育帶來一些弊端。例如,在教育資源比較有限的條件下,設立專業的職業教育教研室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的專業教學工作;校內就業指導部門將開發就業市場、聯系用人單位、開展招聘會等工作視為主要任務,不能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專業的職業教育上,勢必造成老師不能投入足夠的精力去加大職業教育規劃的研究和實際工作的開展。另外,考核與評價的效果也不夠明顯,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與管理,難以提高職業規劃教育的效果。為此,高??梢陨罨n程改革等現有管理體制,提高職業規劃教育的地位,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摘 要:主要是基于各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來研究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具體作用,主要論述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應加強對其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指導
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我們可以用三個“W”來認識:“Who”――“我是誰?”“Where”――“我將要去哪里?”“Which”――“我將通過什么方式”。而解決這三個“W”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處于重要位置的學校相關就業指導部門??茖W、準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能使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進行正確的定位,以此能夠在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從而比較順利地擇業、就業。現詳細論述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
1.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提高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就業指導工作的實用性。各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從每個學生進入大學開始的(盡管個別學??赡茉谶@方面有缺陷),而不是在學生快要結束學校生活時才進行。相關教師可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特點進行專門指導,使學生在不同學年制定不同的職業發展計劃,并一步步實現,防止畢業找工作時慌忙、不知所措。許多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時,不知道如何具體實施,而導致就業指導部門的指導工作缺乏實用性。而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渠道,能夠體現出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的真正實用性、有效性。
2.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完善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與外界社會的聯系,尤其一些社會化服務機構及某些企業。許多高校為大四畢業生提供校外實習基地,而這些基地的提供離不開與社會上這些企業的密切合作,積極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活動,不管能不能夠真正地參與到其內部工作當中,其積極意義也是極為明顯的。
3.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上文說,在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從其入大學的那天便開始,相比而言,西方國家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非從大學才進行,而是從學生上小學的那天開始,到了大學階段,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已經相當完備,學校在此期間為學生專門設置了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和服務機構,在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的同時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指導,并且與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密切結合,為學生的個人職業規劃提供全面有效的條件,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能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這種模式告訴我們,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好,就業指導也好,都應該是一種全方位的、整體的指導,并且要與學生的未來就業愿望緊密結合,與學校各層次的教育緊密結合,與就業市場的供需要求緊密結合,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實現職業規劃,從而在未來的就業中取得成功。
摘 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正逐漸受到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并成為提升就業指導工作職能的重要課題。本文就職業生涯規劃在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高職教育 學生就業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 作用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有與職業相聯系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的連續性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工作理想的實現過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正逐漸受到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并成為提升就業指導工作職能的重要課題。在就業指導工作呈現出多形式、多元化局面的今天,對此應加以必要的重視。從事就業指導的老師需進一步挖掘探索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緣起及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源于美國,早期以職業指導的形態出現。由于當時美國社會的職業形態比較穩定,工作機會與選擇范圍比較狹窄,個人對職業的觀念大多傾向于謀生的考慮,職業生活主要以工作為核心,因此,職業指導工作的重點在于協助個人做出職業的選擇,僅是一項作為解決失業和就業問題的社會工作。隨著人本主義思潮興起,職業指導也逐步地由最初的簡單“協助人擇業”演變成了一項“協助個人發展、接受適當與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時發展并接受完整而適當的職業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稱也就由最初的“職業指導”變成了“職業生涯規劃”。
因此,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涵蓋了個人探索(認識自身)、職業探索(認識職業)、就業形勢和政策分析、職業素質塑造、成功經驗分享、職業體驗等內容,通過一系列的指導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變化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成長和成才。
二、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認識自我、準確定位。相對客觀全面的自我認識幫助大學生更好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科學清晰地分析出個人的興趣、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通過就業指導老師指導借助信息化的職業傾向、職業類型測量分析,如:測定職業能力傾向的明尼蘇達空間關系測驗、貝內特機械理解測驗、明尼蘇達文書測驗、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評;測評氣質類型人格特征的明尼蘇達多人格測驗、艾森克人格測試、卡特爾 16 種人格因素測驗和 MBTI 職業性格測驗等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良好的自我認知。
2.準確描述職業愿景。職業愿景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動力所在,明確的職業愿景是指人們對未來職業表現出來的一種職業生涯的構想和規劃。確立目的性強烈的職業愿景尤為關鍵,所謂“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因此關鍵是要準確清晰地描述出自己的職業愿景。在職業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撰寫自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職業愿景制定方法。在職業生涯規劃書中精細規劃大學每學年的學習生活,暢想在未來 5~10 年的完成目標,充滿理想與斗志地投入大學生活。
3.發掘學生個體潛能優勢,增強應對職業競爭的能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將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學生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同時促使學生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選擇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競爭力。
4.實現發展目的與計劃的統一,為介入社會提供明確方向。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個人謀求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步驟與安排的設計,具有明確的計劃與目的性,學生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了對自身的認識與了解,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領域,確定自己能干且能干好的工作,明確了切入社會的起點及提供輔助支持、后續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了個人人生目標,即給了自己的人生較為明確的定位。初步解決了“我會什么” 、“社會可能給我什么”、“我如何選擇” 、“我怎么做”等問題,在發展目的與計劃統一的基礎上使職業理想可操作化。
三、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的就業指導工作實施對策
1.重視輔導員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特殊作用,加強對輔導員的相關學習與培訓。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是在大學校園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同時,輔導員也是一個多面的角色,凡是涉及學生心理、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內容往往是由輔導員進行相關工作的。結合輔導員工作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性質,筆者認為,讓輔導員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和方法,結合輔導員的實際工作經驗,指導學生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本身的角色定位、職業發展有著巨大的實際意義,輔導員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主要的指導者與引路人。同時,輔導員自身的綜合素質也在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中得到提升。
2.構建以職業生涯規劃為指導的班級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班集體是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載體,有共同的行為規范、奮斗目標,同學們在感情上相互依賴,在思想上相互影響。在班級建設方面必須主動進取,立足現實又要面向未來,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班級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構建務實、開放、有效的班級建設模式。
3.建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構建通暢、有效的信息渠道,逐步健全和完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及時的信息更新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生命力所在。
4.引導學生重視評估與反饋。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有很多,一些變化因素可以預測,一些可能難以預測。因此,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要善于根據效果進行評估與反饋,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職業生涯中的不和諧之進行矯正。這種建立在清晰、標準、客觀、實事求是基礎上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總之,成功要有美好的愿景導航,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工作,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視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大學生提升擇業就業能力,對高校的良好發展與品牌建設有著重大意義。
摘要:合理認識自我與就業環境,規劃好自身職業生涯,對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較為全面地分析了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并提出了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高校大學生 就業核心競爭力
為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應該設置特色專業,革新人才培養模式,激發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合理規劃,從而提升其就業核心競爭力。
一、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1.許多大學生比較認同及早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但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不滿。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大學生鑒于對自身比較了解,也比較重視了解自我,其職業生涯規劃往往圍繞自己而展開;另一個是大學生受學校環境、見識、外部資源等限制,對外部的工作環境了解較少,以至于對具體工作技巧和社會實踐的規劃不充分。
2.大部分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業行為呈現盲目態勢。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沒有接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或只受到過師哥、師姐的指點,當他們面臨擇業及就業困難時,往往都是自己思考解決辦法。當前大學生主要憑借對專業的興趣、技能培訓等方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這種渠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廣度與深度。另外,大學生還將通過多媒體、大眾傳媒、就業指導講座等形式獲取大量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信息,盡管這種渠道能幫助大學生獲取大量信息,但是卻不能為大學生提供相對感性的職業材料。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實際行動脫節。許多大學生已經意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也初步制定了職業規劃,但是在實際行動中,他們并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實相關規劃,甚至有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后主動放棄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這直接導致高校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意味著大學畢業生需要承擔較大的心理壓力。
4.高校沒有對大學生進行較為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部分高校關注的焦點仍然是科研與教學,只將職業生涯規劃歸入學生管理工作中,還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性,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這一專業的資金投入較少,以至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難以開展。當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出現后,高校又將職業生涯規劃等同于就業率,而沒有從根本上滿足大學生的指導需求,以至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企事業用人需求發生沖突,即高校培養的高素質人才不能得到企業的認可,這使得企業招不到合格的人才,而高校又出現新一輪的就業難題。
二、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的高校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策略
1.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我。正確評價自我包括正確地認識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與創新能力,也包括正確的認識自我情緒。90后大學生具有自信心強、抗挫折能力差、經驗不足等缺陷。為此,我們應該建立健全的心理輔導機制,改善大學生自卑與自大的情緒;通過情景模擬活動體驗各種職業情境,在情景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求職技巧。
2.設定合理的職業目標。一方面,高校應該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健全“文憑+職業資格證書”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拓寬其就業面,促使其了解專業的前沿發展。另一方面,高校應該提供專業技能實習基地,促使大學生了解就業環境。同時,高校也應該定期組織就業講座、求職技巧培訓,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將其培養成為企事業單位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3.以教學輔助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是以大學生的專業學習為基礎。同樣一個專業,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根據自身的條件與對外界環境的判斷而做出不同的規劃;同一個人也可能因為在不同階段,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認識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其對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調整。由此看來,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動態機動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轉變。我們應該在專業教學中突出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合理輔導,引導其克服規劃與落實過程中的阻力,幫助其不斷實現規劃目標,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就業核心競爭力。
4.健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目前,各高校只針對大二的學生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且這門課程只作為選修課程進行教學,不要求學生做全面的職業規劃,而對低年級的大學生卻往往沒有任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這對于培養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極為不利。為扭轉這一局勢,我們應該開發各種各樣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化,并以規劃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為中心,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摘要:隨著高校的擴招,每年面臨就業的畢業生日趨增多,大學生就業難的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大部分大學生缺少明確的規劃和強大的心理準備。本文從大學生就業難的角度,分析高校職業規劃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規劃 高校 就業
一、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意義
大學生職業規劃是指大學生在大學生活階段通過對自身和外部環境的了解,為自己未來發展確立職業方向,選擇職業目標,設計職業路徑,制定學習計劃,并為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對自身的潛能、特長、缺陷和經驗等各種基本特征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正確評價自己,從而恰當地選擇與自身能力、興趣、價值觀相一致的職業類型,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社會生存空間及發展方向。職業規劃教育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為最終目的??茖W合理的職業規劃是大學生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
1、職業規劃主觀意識模糊,依賴性強
有關調查表明:我國的大學生中僅露12%人了了解自己個性、興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職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和劣勢,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只占16%。2005年,《職業》雜志與搜狐教育頻道共同設計了((大學生就業職業指導現狀》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如,在“你清楚考慮過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嗎”一題中,51.4%的人對此“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職業規劃”。大多數大學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進入的公司發展前景、用人制度等。
在現實的職業規劃過程中,在關系到自己未來發展的問題上不能自己做主,總希望有人能替他做出最后的選擇。而職業規劃的最大特征就是個性化,規劃師、父母或朋友都無法替代,只能由自己根據實際情況來客觀地進行規劃。
2、缺乏行動力
職業規劃做得好不好,不是看規劃書寫得多么漂亮,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很多學生認同職業規劃理念,上課時聽講非常認真,對理論也能較好地掌握,職業規劃書做得也很完美,但是一到需要自己付諸實際行動的時候就打退堂鼓,不能將理論內容拿到實踐中檢驗,僅僅停留在紙面上。
3、職業規劃教育的觀念滯后,師資隊伍匱乏
從總體上看,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理論與實踐都處于滯后狀態,不佳適應學生求職、就業的實際需要。而且。正因為長期對職業規劃教育重視不夠,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師資隊伍本身也比較欠缺。調查顯示,我國普通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課,一般都是由從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員兼任,與“思想教育”等課程混為一談,相當缺乏專業性特征。
三、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對策
針對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滯后狀態,我們應當以切實可行的對策。盡快地把我國的高校職業教育規劃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主要從學生自身、高校以及社會幾個方面討論:
1、強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早對職業規劃的建立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包括規劃分析、設計、實施,主體都應該是大學生自己,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或職業生涯中心不過是提供一種方法、思路,工具、課程而已。這就要求我們特別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主體意識。職業規劃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的發展前途,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來完成的,父母、老師、朋友都不能代替自己來做決定。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目前就業難的形勢短期內不可能改變,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只能改變自己。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充分認識到職業規劃對自己就業和未來人生成功的重要性,較早接觸和了解職業規劃的內容。從發達國家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職業規劃教育已經逐漸滲透到普通教育的各個年級。及早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并通過職業規劃,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加強提高的方面。
2、完善高校信息服務就業指導系統
近年來,國內許多高職院校校園網逐步建立了畢業生信息服務系統,但信息傳遞和網絡功能還不完善。為此,要加強硬件建設,建立全方信息系統,配備專業計算機技術人員,從而大大提高就業服務指導工作的現代化水平。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我發展、科學發展的意識,讓學生了解并擺正個人職業選擇與社會沖突的關系,增強自我校驗的能力,把“人生幸福和社會進步”的追求當作職業規劃的指引目標。以期在未來的生活中有較為巨大的發展和創造。
3、加大大學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完善職業規劃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 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 確保高校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踐活動, 更重要的是社會單位都更愿意接受有社會實踐經驗的大學生。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和深化自我認識的重要途徑,不僅對大學生的社會化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對增強大學生的職業感性認識和職業適應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加強課堂教育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應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如教學環節中的實習、寒暑假的社會實踐、參觀學習、夏令營等,讓學生深入社會,體驗各種各樣的職業,達到對外部環境更為全面、客觀的認知。學校還要加大力度建立大學生專業社會實踐、實習與就業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大學生開展職業實踐活動,讓學生未出校門先到相關的工作崗位上鍛煉。經過具體的實踐,大學生既能積累經驗,縮短走向社會的適應期,又能客觀準確地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了解自己的知識能力與社會要求的差距,及時調整和補充,合理規劃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為將來就業及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 大學生要有目的的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要學會選擇那些能夠不斷增加經驗價值的工作, 及早到理想的單位實習、鍛煉, 能力有很大幫助, 為日后的事業創造最大的自由與空間。
【摘 要】當前轉型期社會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深入分析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現狀和存在的誤區,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一般規律具體實施,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并通過自我反思、調查、探索和總結,樹立職業生涯最終目標。
【關鍵詞】就業價值觀;誤區;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教育在西方從學生小學時代就開始,我國傳統職業教育觀念相對滯后。要求學生致力于學習,待學有所成后再談及職業,加之高考的壓力,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很少建立起職業觀念,更缺乏對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加強和培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尤為重要。
大學生就業價值觀是大學生關于職業和就業行為的一種觀念,表現出比較穩定的、具有動力和導向作用的觀念系統,是大學生對與自身就業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并形成社會目標的判斷性和選擇傾向性,對其就業行為起著“指路燈”的作用。當前社會轉型期形勢下,大學生越來越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化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導致就業價值觀問題上出現一定的誤區。
一、大學生就業價值觀誤區
就業價值觀的選擇和形成是青年大學生社會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諸種因素的作用導致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出現一定的沖突和困惑。
(一)就業目標脫離現實。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缺乏職業生涯設計,在校期間過于放松,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注少,注意力和精力多用在應付考試和網絡游戲、娛樂上。職業目標和求職方式模糊,職業期望過高,對自己沒有充分和客觀的認識。在擇業過程中,趨于高薪水、高地位、高層次的工作;在就業地域上,向往大中城市尤其沿海、省會城市,不愿到邊遠地區、基層用人單位工作。
(二)就業趨向功利性。目前很多學生在面對就業選擇時都將工資的高低作為首選因素,較少或者完全不考慮社會和自我的發展需要,過分的關注物質利益,表現出強烈的功利主義特征。另一部分學生則在擇業過程過分關注個人發展,忽視或者完全漠視自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三)過度糾結于專業匹配、自身興趣愛好。部分學生固守專業對口的思想,過分強調自己的興趣愛好,加之從眾心理導致就業困難,這在一些“冷專業”畢業生中尤為突出。有的學生對什么都感興趣,覺得自己做什么都行;有的則興趣面太窄,只認準“非本專業、本興趣的職業不做”;有的興趣與所學專業相去甚遠,這些都會給大學生擇業帶來困惑。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一般途徑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職業對個人的現實要求,二是當事人自身的實際情況。輔導員要引導學生自我探索、環境探索,并提供職業教育信息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生涯發展目標。
(一)引導學生自我分析與某項工作的匹配度。首先引導學生了解想從事的某行業或某項目工作的職責內容與素質,并列舉自己與之相關的優缺點;其次由學生找輔導員或身邊同學交流,修正自我和他人評價之間的差距;最后輔導員可以聯系專業心理咨詢師或就業指導師給學生做次心理測驗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加深對自我的了解。
(二)對學生職業發展做個心理趨向的調查。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興趣和目標并非完全一致,隨著年級的遞增和大學經歷的增長最終會鎖定自己的終身理想。在低年級階段,輔導員可建議學生以畢業工作訴求為主題,探討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另一方面建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比較學生在不同階段形成的職業目標,發現出現偏差較大的問題,及時找學生談話,幫助分析原因,及時掌握其調整信息,有助于學生的擇業觀更成熟、理智和客觀。
(三)全面總結自身能力與潛力。個人的職業定位最根本還是在于其能力,而職業發展空間大小則取決于他的潛力。輔導員要通過學生在學習課程的興趣、參加專業競賽的成績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自身能力,發現自身在各類社會實踐、文體活動中在組織或者執行過程中的潛力,找到自身特長和技能,發現適合未來職業要求的主觀條件。
(四)探索學生職業生涯所在的客觀環境??陀^環境包含學校、家庭、社會等所隱含的機會與限制條件,以及親戚、同學及校友關系等人為環境。輔導員要根據國家發展形勢和社會政策的調整,要求學生養成關心時事的習慣,學會觀察社會和分析社會現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要豐富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教授簡歷技巧、面試技巧等。
(五)在實踐中樹立職業生涯最終目標。職業目標要在實踐中得到落實,而不能成為空談。要引導學生將職業生涯行動目標分解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各階段分類實施。短期目標內又可劃分為日目標、周目標、月目標、年度目標等層次,從中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自我教育。
總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的選擇和形成是其職業發展時期的重要任務。輔導員要在工作中積極分析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存在的誤區,引導學生建立符合時展要求的正確就業價值觀,并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實施,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生涯最終目標。
【摘 要】 職業規劃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大學生的意義顯得越來越重大,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分工變得越來越明確。所以職業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認清自己所學專業未來從事的職業種類以及如何更好地在這個領域內有所發展。本文就針對職業規劃如何對大學生增加其就業競爭力做一個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規劃;競爭力
引言:職業規劃就是幫助每一個大學生進行其未來將要從事工作做一個前瞻性的規劃,讓其發現未來所要面對的挑戰,并在在校期間對此做好應有的準備。所以每一個大學生都會因為自身的特點以及所學專業的不同而有著不盡相同的職業規劃。這個規劃是經過自我剖析,通過全面地認識自己,再考慮到主觀和客觀的因素做成的。包括未來既定的職業目標、工作的計劃等等,并且在執行中要有時間節點。從職業規劃的內容就可以看出其對于每一個畢業的大學生有著指導性的作用和意義。
1.職業規劃的特點
作為大學生未來職業中的指導性“文件”,職業規劃的好壞影響著其一生的發展,所以在做個人的職業規劃時,一定要客觀地分析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自身的優點,考慮個人的性格愛好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一般來說職業規劃有四方面的特點:
1)時間延續性。職業規劃貫穿著一個人的一生,所以從時間節點上來說必須是連續的,職業規劃中不會存在空白的時間期。比如把規劃期以三年作為一個時間段,那么不能在期間的某個三年內不做規劃,這樣會對未來的進程造成影響。所以職業規劃一定是分階段、分任務的。
2)具有可行性。職業規劃是客觀根據自身的條件作出的規劃。所以規劃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好高騖遠,制定一些遙不可及的任務。如果在期限內無法完成指定的任務,首先對自身的自信心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其次也會降低自己的奮斗勁頭。高的目標固然是一個美妙的誘惑,但是如果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去定目標,反而會適得其反。
3)針對性。職業規劃的針對性講的是職業規劃必須由自己來制定,從某個角度來講,沒有人會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特點、價值觀以及能力、愛好等,發展的動力完全來自于個人。決定自己能否勝任一項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個人的愛好和能力,所以職業規劃要針對性的考慮到自己的興趣以及能力能否在將來的工作中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4)系統性。系統性是職業規劃最重要的一個性質。職業規劃無論怎樣進行規劃,都是我們為了一個最終要達到的高度制定的節點性的指導文件,是為我們實現自身價值服務的。所以職業規劃教育要結合學生以及社會,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資源幫助學生制定好職業規劃。
2.職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職業規劃對增強大學生的競爭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制定一份符合自身條件并具有深刻指導意義的職業規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很多的職業規劃中存在著一些基于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共同問題。
2.1盲目規劃
隨著大學逐年的擴招,畢業的大學生在社會中總是供過于求的狀態,這就導致大學生就業的壓力在逐年增加。同時,大學生素質水平的降低,造成他們在大學中忙于享受,而對未來要面對的就業壓力并不是很在意,也就是就業的競爭意識不夠高。而在這種狀態下希望他們通過對未來從事的職業做出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因為他們最多只是間接地對自己未來要從事的職業有簡單的了解,對社會也不是很了解。缺乏實踐的訓練以及擇業觀飄忽不定都導致他們沒有能力制定出一份適時可行的職業規劃。
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在這個高速發達的社會,任何事物都是瞬息萬變的,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制定一個框架來約束自己在未來不可預知的發展方向。但其實,我們所做的職業規劃只是讓我們在變化來臨之時有一個很好的準備。
2.2職業規劃模糊
職業規劃并不是簡單的職業目標,因為職業規劃不僅僅是確定職業目標,而且是將我們事先職業目標的道路上細化為更小的目標,就像我們每天制定的任務表一樣,指導我們去奮斗。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時,對自己未來行業發展沒有清晰的了解,對過程也不是很熟悉,導致制定的職業規劃是一個離散的職業目標拼湊而成,失去了指導意義。
2.3職業技能缺乏
職業規劃制定出來,其目的是要我們自己要求自己按照自己既定的方針去奔赴職業目標。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日復一日地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去執行,沒有將自己的行動與計劃聯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會忘記職業規劃。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茫然的原因。
3.職業規劃如何提高學生競爭力
3.1明確目標
好的職業規劃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明確自身未來在社會中的定位,讓學生明白自己求職的目標,所以就會在求職中有足夠的信心去迎接面試,充分在面試官面前展現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大大增加了應聘的概率。比如在規劃中你打算在未來三年成為優秀的銷售人員,那么就是說你已經知道未來的三年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銷售。這樣,在面試中你就會通過自信的描述而被面試官所喜歡。
因為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在求職中就會有針對性地投簡歷,無形中也降低了求職的成本。
3.2工作中更持久
對于大學生來說,在畢業之后找到一份工作可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很少大學畢業生能在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崗位上干太長時間。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系統的職業規劃,在求職中沒有分清方向,而只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慢慢尋找。好的職業規劃就能很好地保證大學生在畢業后的崗位上工作的持久性。
3.3對自身的全面了解
很多事情,我們比結果更在乎的是實現結果的過程。做職業規劃也是如此,我們在整個對自己制定職業規劃的過程就是我們對自己進行全面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分析自己學到了什么、能做什么、自己在學校期間最成功的是什么,以及自己身上還有哪方面的缺陷,未來會對自己在職業中造成什么樣的隱患,如何去完善這方面的缺陷等等。更深層次,我們還能發現自己性格對將來職業有什么要求,我們的價值觀念等等。就好比對自己做了一次全身系統的體檢,這樣才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在未來道路上走得更穩。
3.4對職業環境的認識
做職業規劃并不是簡單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我們能夠額外學習到的內容。職業環境就是其中重要部分。我們在職業規劃中必然要對自己要從事的職業環境做一些調查,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對職業環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能夠讓自己今早地為在這個環境中生存做準備工作。
3.5確定高度
職業規劃在目前我國的高校教育中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也是導致很多畢業幾年的大學生在初入社會的幾年中表現出比較茫然狀態的重要原因。在沒有為自己做好未來打算的情況下,就走上了一條職業道路,嘗到了沒有想過的艱苦之后,加深了對別人的幸福生活的羨慕之情,頻繁跳槽也是常事。
換言之,如果每個人在畢業之時,都有了一份滿是含金量的職業規劃,那么對于未來遇到的艱苦就會提前有所準備,在一條道路上越走越寬,最終能夠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成功,也只不過是堅持地做著重復的工作,而職業規劃能夠給我們確定高度,帶領我們在黑暗中行走。
4.結語
職業規劃對于每一個大學生來說都有著非凡的意義,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只是其表現出來的一部分,更深層次的還能指導我們如何做人、做事,走向成功。所以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起職業規劃。
【摘 要】職業生涯規劃對社會和個人、大學生今后職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估量主客觀條件和內外環境優勢,幫助大學生成功就業。
【關鍵詞】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
一、相關概念解析
《辭?!穼Α吧摹币辉~的定義是: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①。大多數西方學者所接受的生涯的定義是舒伯(Super,1976)的論點:生涯是生活里各種事態的演進方向和歷程,它統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種職業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生涯不是一個靜止的點,它是一個動態的歷程;不只發生在人生的某個階段,而是相伴人的一生。職業生涯規劃不應該簡單等同于找工作,或者僅僅與工作相關。從舒伯的生涯彩虹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生涯規劃立體化了。從長度上,它包括了一個人人生到死的全部生命歷程;從空間上,并不局限于對職業角色的關注,同樣重視非職業角色對一個人生涯的影響。在舒伯的理論中,生涯規劃更注重職業對人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組織或者個人把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的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和社會因素等進行分析,制訂個人一生在事業發展上的戰略設想與計劃安排。根據定義,職業生涯規劃首先要對個人特點進行分析,再對所在組織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制訂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并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1.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職業生涯的意義具有雙重性,它不僅與人們的內在狀態(對自我的想象、自我認同等),同時涉及政治、法律、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現階段,人才競爭是第一位的。大學生是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用什么指導思想來規劃自己的職業是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的大問題。從國家的層面來看,是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由什么樣的人參與國際一體化競爭的問題。另一方面,對精神文明發展也有重要的作用。當今世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發展很快,大學生必須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要求大學生要站在時代的高度看待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用什么理念來指導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值得每一個大學生深思,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的方向。
2.對個人發展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體參與現代社會競爭的需要。職業生涯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時間比例,我們應該科學有效地規劃、利用好寶貴的時間,促進我們人生的成功。職業生涯能夠滿足人生需要,實現人生價值。職業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滿足更高層次需要的途徑,在完整的生涯過程中,才可能發揮潛能,實現人生最大價值,并從中獲得滿足感。
三、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成功就業
1.培養大學生對人生資源的駕馭能力
大學期間是大學生鍛煉、培養個人能力的關鍵時期。首先,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大學生成功積累人生發展的必備資源。這些資源主要包括:健康的身體、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合理的知識結構、協調的人際關系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其次,及時、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培養大學生對這些資源的駕馭能力。比如,通過對職業嘗試性的定位與選擇,反思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態度,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未來的人生發展指明方向;通過對個人的評估以及對職業形勢的分析培養自己有選擇、有目的地完善知識結構的能力;在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協調各種人際關系的過程鍛煉自己創造人際支持的能力,通過參加各類實踐活動培養自己在未來人生發展中的分析、觀察以及創造能力等。
2.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必然趨勢
職業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為自己職業發展著想,大學生有必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對自身的認識與了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能干的工作即優勢所在,明確切入社會的起點及提供輔助支持、后續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自我人生目標,給自我進行人生定位。大學生應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適應能力。
3.促成大學生成功實現自我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從低級向高級層次推進,人生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生的成功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特定的職業中去謀求。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決定不同的人生,因此,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的有效途徑。首先,選擇合適的職業為大學生提供自我實現的舞臺。大學生最終必將走向社會,只有在社會中尋找和爭取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最能發揮自己的才華,才能充分獲得相對競爭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體現自我價值。其次,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不斷調整和改進促使大學生取得更快、更大的成功。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否能得到充分滿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進展狀況。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自身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同時周圍的環境也時刻在變化,這種變化要求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不斷進行對自身、對職業定位的合理調整,不斷發現新的職業機遇,保持職業規劃計劃性和動態性的有機統一,提高整個職業生涯規劃過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摘 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職業生涯規劃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本文從大學生嚴峻的就業現狀出發,論述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關系,并就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出了建議,以期對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大學生;就業能力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嚴峻
眾所周知,自1999年高校大規模連年擴招以來,我國出現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目前很嚴峻,且今后若干年前景不容樂觀。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中國社會問題中排序在前幾位的重要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的新階段,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日益走向市場化,而就業形式的多元化、多樣化使他們在擇業、就業中面臨更多的選擇,應對日益嚴重的就業形勢,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學生、學校和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關系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很多人研究過,如吳航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講座中,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論述了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對增強獨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的可能預測;關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獨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吳巍在《華章.教學探索》中發表了一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獨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的文章。
趙莉在《試析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中將無邊界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能力結合,研究了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提出了在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大學生應著力做好無邊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就業軟實力,并多渠道培育社會資本,以提高自身就業能力。
(二)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培養
李敏在《職業時空》探討了《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培養》,提出了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更顯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意義及其與就業能力的關系,并從高校和貧困生自身兩個方面提出了以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就業能力的途徑。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對就業力關系的實證研究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與就業能力開發的關系,有人專門進行了調查,他們通過國內外對就業力極其構成要素的分析以及大學生就業力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出大學生就業力的提升與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提升有一定關系。還有人對對影響大學生職業能力的八個因子進行分析,即自我認知能力、職業認知能力、生涯規劃意識、目標管理能力、職業定向能力、計劃執行能力、反饋與調控能力與自我提升能力,從中得到影響大學生規劃能力的幾個因子中得分高低情況,由此有針對性的、系統性地提出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方法和對策,從而提出促進大學生就業力提高的方法。此外,宿州學院通過職業規劃設計和創業比賽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能力,這些研究都證明了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能夠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其就業能力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高校應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職業生涯規劃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
(一)高校重視,重在落實
首先,高校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發展、對學校的發展的重要性,要做好宣傳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其次,實施全程的指導。針對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目標,給予全程指導。
一年級(適應階段):結合入學教育灌輸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明確自己的未來從大一就開始設計的意識;培養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自我定位和探索職業定位的能力,并通過一些心理測試和職業測試、成長經歷的尋求等手段確定自己的興趣、個性、能力、價值觀等明確自己將來的職業錨。
二年級(探索階段):進行就業能力的培養指導,如開展“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幫助學生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
三年級(拼搏階段):在這個階段職業生涯指導的重點是培養大學生提高與職業相匹配的各項能力,通過參加兼職、社團組織以及社會活動等,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提高自己的責任感、自信心、主動性和受挫能力;提高表達和溝通及交往能力,獲取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四年級(沖刺階段):針對學生擇業期間的特點和問題,進行就業形勢與信息的服務;加強就業面試技巧、心理調適等方面的就業指導;引導其主動走向社會尋找鍛煉機會。
最后,建立專業指導隊伍。高校要建立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團隊,給學生以最佳的指導。專業導師可以在學生的學業、專業方面給予全面的指導;心理咨詢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自己,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業指導員則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幫助其確立擇業取向;輔導員應該是協調各個環節的銜接工作。這些成員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僅可以預防學生職業上的盲目性,還可以提高總體的就業率,實現社會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自身定位,加強修養
(1)自我剖析和定位。自我剖析就是全面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自我剖析包括很多內容,比如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特長、智商、情商、以及協調、組織管理能力。只有擺正自己的位子,相信自己的實力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同時要了解自己的專業情況,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專業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一生。對于專業不了解,很難制定目標,學習就缺乏動力,學業、職業生涯的規劃也就缺乏相應的儲備,因此要在了解自己的專業、客觀分析自己的基礎上,揚長避短,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2)了解專業需求,做好職業準備。社會需求是影響大學生進行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的外部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的職業規劃的現實意義。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社會的需求,特別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再結合自身的情況,以達到有的放矢的規劃目標。同時,在大學期間還應該尋找更多的鍛煉機會。例如,可以在學生會、社團等擔任適合自己的職務,積累經驗,鍛煉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培養所需要的素質;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責任感和受挫能力。(3)建立合理知識結構。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是將來開展工作的基礎,也是實現職業理想的支撐。因此要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這需要廣博與精深的結合,不僅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還要通曉和熟悉相關的基礎知識。加強自己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如:語言技能、網絡技能、綜合技能等。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畢業生人數迅速增長,與此相反的則是畢業生就業狀況和就業質量持續走低。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和日益高漲的自我發展需要,當代大學生不僅需要畢業前的就業指導,更迫切需要系統的全程化、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我們通過調查了解到很多高?;径家言O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但是由于存在就業指導缺少連貫性、就業指導內容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指導方式單一等問題導致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此,本文以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為主導思想,并借鑒各學者的研究,對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的構建進行分析。
一、就業指導全程化
根據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正處于探索階段(15-24歲),其主要任務是通過學校學習進行自我考察、角色鑒定和職業探索,完成擇業及初步就業。筆者將大學四年分為四個時期,高校就業指導應該貫穿其中,體現指導的全程化。
1.導入期(大一)。大一的學生剛從高中過渡到大學,對于自身和未來的職業生涯普遍缺乏清晰的認識,因此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使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并開始職業生涯規劃:第一,入學教育,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第二,自我認知,通過相關量表及有針對性的課程來指導學生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的優勢劣勢、能力素質等;第三,專業認知,各專業負責老師通過講座等形式向大一學生介紹本專業的職業定位、職業所需能力等,幫助學生認識本專業并建立初步的職業生涯理想;第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重在幫助大一學生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意識,為后續就業指導打下理論基礎和思想基礎。
2.成長期(大二)。大二學生通過導入期的教育,對于自身、專業及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缺乏清晰的職業理想、自身定位不清等。因此,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應強化職業生涯教育,引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第一,職業知識教育,通過在學生中開展介紹成功案例、專題講座等活動和開設相關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意識;第二,職業能力評估和發展,通過相關量表及校企合作評估學生的職業能力,并開設相關的能力發展課程,重在于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三,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幫助學生確定職業目標,開展相關課程和講座,指導學生撰寫符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
3.過渡期(大三)。相較于大一大二的學生,大三的大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和未來要從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問題。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要結合大三學生的特點和社會需要來開展指導工作:第一,實習安排,通過校企合作、人才市場合作等形式為學生開拓實習路徑,提供更多的實習選擇;第二,求職教育,通過開設課程、專家指導、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求職教育,包括簡歷、網投、筆試、面試等;第三,職業生涯發展輔導,在前兩個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對大三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和職業生涯目標定位的指導,幫助大三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職業目標,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路線;第四,職業能力培訓,在過渡期應當重視大三學生的職業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職業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這兩個方面的培訓。
4.嘗試期(大四)。進入大學四年級,就意味著畢業和就業,大四不僅是學生四年職業生涯準備成果的檢驗,也是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就業指導教育和服務成效如何檢驗,這一時期的就業指導工作的中心無疑是名副其實的“就業指導”:第一,提供和就業信息,其中包括校企合作招聘、開展公益性質的招聘會等;第二,就業指導和咨詢,指導中心與企業、人才市場等合作,關注就業形勢、開展職前培訓、就業程序指導等。
二、就業指導全方位
理想的高校就業指導模式應當是全方位的,本項目經過調查分析認為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根據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大學生大都處于職業探索階段(15-24歲),在本階段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應當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知、職業認知和職業生涯意識,不斷發掘和發展個人的職業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能,為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目標做好充分準備。具體可以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職業生涯目標實現輔導等。
2.能力培訓。能力培訓主要包括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校外培訓機構合作、校內選修課程、校內職業技能競賽等方式為學生職業能力、職業技能的培養和發展提供一個平臺,在實際應用中幫助學長不斷提升其個人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商務禮儀等。
3.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并不單單是指在學生大四時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而是包括從學生進入大學的入學教育開始,直至學生畢業就業離校。因為學生所處的階段不同,心理變化、職業目標、個人情感等都會發生變化,因此就業指導在每一階段的指導思想和目標都是不同的,要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同時,各階段的就業指導也不是完全迥異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遞進的,關注學生每個階段的變化適時地予以幫助和指導是就業指導的工作核心。
4.就業咨詢。就業咨詢是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告知就業政策法律法規等,同時也接受學生關于就業方面的咨詢和求助。在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要求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能加快信息的更新,加強和校外聯系,為學生實習就業鋪就更多的路徑。
5.心理輔導。心理輔導要求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能配備專業的就業心理輔導人員,該方面工作包括學生心理狀況的了解和心理輔導。當學生在探索職業生涯目標和實現就業的過程中,遇到某些困難或心理上產生問題時,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要及時主動地予以心理幫助和心理輔導。
三、就業指導一體化
大學生就業是社會性問題,不是單單學生和高校二者能完全解決的,因此要求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作為一個媒介,連接起學生和校外用人單位之間聯系,通過校企合作、校外企業家講座、企業參觀等活動,實現學生、學校、社會的一體化就業指導模式,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生活、適應企業生活,同時也幫助學生培養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才能解決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避免供給與需求錯位的現象。
四、就業指導專業化
在本項目的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的指導人員主要由高校輔導員、學工辦教師等組成,擁有專業的職業規劃師和心理咨詢師較少,指導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層次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辦事效率和效果。因此,指導人員的專業化也是理想的就業指導模式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一方面,在人員選擇,高校要注意人員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擇優錄取,同時組織就業指導隊伍的時候要注意團隊內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等方面的合理配置,形成一個專業化的指導隊伍;另一方面,高校應當注意指導隊伍的培訓,包括定期培訓、能力拓展等,也要時常與其他高校、職業指導專家、校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進行溝通交流,保持指導隊伍的先進性和與時俱進,為學生提供更符合時代要求的就業指導。
摘要:2013年我國將面臨史上人數最多的高校畢業生,而當前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問題。本文將從分析畢業生就業的主體因素出發,來探討職業規劃的作用及如何設計有效的職業規劃以減少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問題。
關鍵詞:就業 職業規劃 適應
1 大學生在就業中的主體因素分析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連年遞增:2005年僅280萬,2011年已達643萬,到2013年將達699萬。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力總體雖有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問題,而很大一部分原因與大學生主體因素有關,主要表現在:
1.1 不正確的擇業觀
不少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不是從社會需要出發,而是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選擇工作標準是大城市、高工資,而偏遠地區、收入較低的單位,根本不考慮。在此就業觀念下,那些大城市、高工資的招聘現場總是人滿為患,而偏遠地區、收入較低單位的招聘卻無人問津。所以,“就業難”實際是到大城市、高工資崗位就業難,而在我國中西部、縣城以下基層單位卻急需大學生。
1.2 缺乏核心競爭力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50%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45%的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人。這種結構性矛盾問題主要在于大學生在校時,對知識、技能的積淀比較盲目,不能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有針對性的提高自身素質及技能,缺乏核心競爭力,致使他們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1.3 創業意識淡薄
我國正全面進入工業經濟階段,當前不僅需要大批具有創新能力人才充實社會,而且需要更多的創業者來創造新的工作崗位。然而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沒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創新能力低下,創業意識淡薄。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必須引導大學生及時進行職業規劃,轉變擇業理念,順利完成自身能力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減少就業結構性矛盾問題。
2 職業規劃的作用
科學、有效的職業規劃可以為大學生們盡早地確定人生方向,縮短成功時間及提高成功概率。合理、有效的職業規劃主要有以下作用:
2.1 為發展“導航”
舒伯把人的職業生涯劃分為:成長、探索、確立、維持和衰退五階段。個體的職業規劃一般起始于探索階段中的過渡階段(18-21歲),正好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起步。大學生通過對職業規劃的學習和規劃,可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了解人才市場,從過去的理想進入當前的現實,調整職業期望,進行專門職業培訓。因此,引導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職業生涯,可為他們的人生進行“導航”。
2.2 為成長“護航”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飛速發展時期,市場競爭、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們必須在大學期間有針對性的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技能,不斷完善自己,增強核心競爭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做職業規劃。有效的職業規劃,可幫助大學生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人格特質、興趣、潛能等,樹立正確的職業動機和人生理想,最后實現人生價值。事實證明,有效的職業規劃可幫助大學生確定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他們在職業發展中“走彎路”,為他們的健康成長“護航”。
3 設計適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3.1 確定志向
確定志向是職業規劃的起點。職業生涯的發展,首先從選定方向開始,只有確定遠大的志向和抱負,大學生們才能朝著這個方向一步步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3.2 準確評估自己
準確評估自己是職業規劃的基礎。只有對自己進行充分深入的分析,才能制定有效的職業規劃。如運用MBTI性格理論了解自己屬于哪種心理類型;運用霍蘭德興趣理論了解自己喜歡什么,具備什么能力;通過分析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剖析自己最想要什么……只有在客觀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個性特征、能力傾向、價值觀和自我學習能力等基礎上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知道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
3.3 分析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主要是影響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組織與社會環境。大學生在制定職業規劃時,要對企業、行業環境、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數量與結構、用人趨向和標準、人才競爭的激烈程度、政治和經濟環境等進行客觀分析。調查分析時,不僅要考慮這些因素的歷史與現狀,更要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只有弄清環境對職業發展的作用和影響,才能更好地進行職業目標規劃與職業路線選擇。
3.4 職業抉擇
一個人的擇業適當與否關系到他一生的前途,因此,大學生要運用SWOT分析進行職業抉擇。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個體自身的強勢和弱勢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分析外部環境的發展機會及潛在威脅。大學生利用此方法可全面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短處及外部環境發展機會及潛在威脅,在此基礎上設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并計劃相關的學習、培訓等。
3.5 設定目標
職業目標的設定是職業規劃的核心,是個體在職業與其潛能及主客觀條件最佳匹配情況下,以個體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環境等條件為依據而進行的決擇。大學生一般可先根據自身素質及社會發展趨勢,確定長期目標,然后對目標進行分化,根據個人的經歷和所處的環境制定相應的中期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的設定要遵循具體、可度量、有挑戰性、有價值、有時限五個原則。
3.6 制定行動方案
確立目標后,行動便成了關鍵。行動方案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學習、訓練、工作等方面的措施。行動方案可分為長期和短期方案。長期方案的實現要受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而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發展條件和社會發展趨勢,不斷設定新的短期行動方案。而短期行動方案要以長期方案為方向,在制定長期方案的基礎上,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面前,選擇出適合自己的信息,逐步向著既定目標前進。
3.7 評估和反饋
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得我們在職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環境越來越不可測,會使我們與原來制訂的職業目標有所偏差,這就需要對職業目標進行評估。評估時,主要是對目標、路徑和實施策略等進行評估,看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如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則要診斷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再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摘要:大學畢業生是社會人力資源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愈發嚴峻和激烈的競爭趨勢使社會廣泛關注著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就業成功的關鍵在于目標明確性,自我認識的完整性以及思考的獨立性。正確地認識自我,制定合適的目標,及時調整心態是大學生成功踏出象牙塔,邁向社會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職業規劃 心態調整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今年全國將有699萬名普通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19萬人,這也是建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社會知名調查機構麥可思一份針對2013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為26%,同比下降9%;本科畢業生為35%,同比下降12%;高職高專畢業生為32%,同比下降13%。通過這些數據,不難看出就業環境中的競爭愈發的激烈。很多的大學生到了即將升入大四的時候才開始思考自己以后未來的職業發展,為時已晚。社會對大學生的印象主要局限于過于理想化,缺乏現實感,好高騖遠,重視物質名利和目標模糊[1],懷抱著希望不通過一番努力便可在畢業后進入大型企業或機關部門的幻想,不腳踏實地地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行詳盡實際的規劃,這樣終究會在畢業的時候失去競爭力。面對當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畸形,首先應該在思想上糾正不正確的就業觀念,不應想著一蹴而就便能夠得到終生并且優質的崗位。其次要對想要從事的職業進行規劃,結合自己的能力所長以及興趣愛好,給自己制定一系列的短、中、長期目標。最后要提高自身素質,鍛煉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增強學習能力。本文將從職業規劃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給各位應屆畢業生以建議和意見。
1 職業規劃
1.1 使用職業興趣測評
在進入大學后,便要對未來的職業有所規劃。在選擇未來的職業時,可以參考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興趣是職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人們在符合自身人格以及自己所喜愛的職業環境中會發揮出更大的效能?;籼m德職業興趣測試便是一個非常簡便和有效的職業興趣測評工具?;籼m德職業興趣測試建立在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之上,得到驗證并且廣泛使用于國外各大機構與企業?;籼m德認為興趣可以使人們積極、愉快和高效地面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并且這種職業興趣與人格之間有相關性。他將人格分為了六種類型,分別為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根據職業人格理論,霍蘭德編制了職業偏好量表(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VPI),量表由160個職業條目構成,他把職業興趣分為六個方面,即對應著上述的人格的六種類型,有六種環境模式。同時職業也分成與之相對應的六個領域,根據受測者對160個職業條目的得分高低在職業分類表中查找職業。最終的職業興趣可以是廣泛的職業領域,也可以指向具體職業。自我導向探查表(Self-Directed Search,SDS)是在VPI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量表,可供測試者自己來進行管理、計分和解釋結果的職業咨詢工具。整個量表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列出自己的理想職業,第二部分是測試部分,分別有測量活動、潛能、愛好的職業以及自我能力評定四個方面,每個方面都建立在霍蘭德的理論之上所編制,每個方面有題目38道。第三部分按六種類型的四個方面測得結果的得分高低,按由大到小取三種類型構成三字母職業碼。(每個職業根據研究均有職業碼)第四部分為職業尋找表,包括1335個職業,每種職業都標有職業碼和所要求的教育水平。
1.2 使用人格測試
當人們從事與自己人格特點相符的職業時,會更容易感受到舒適感、并且也更易于獲得成就感。在確定夢想的職業前可以通過人格量表對自身有更加準確具體的了解。
《NEO-PI五因素調查表》是美國心理學家考斯塔(Costa)和馬克雷(Mccrae)在他們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理論的基礎上編制的??妓顾婉R克雷將人格分為五個基本維度,即神經質、外傾性、開放性、宜人性和認真性。量表包括300個題目,受測者在量表上(從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共五點)指出每個句子表示他們自身特點的程度。受測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得分來了解自身的人格特點。
1.3 目標設定
通過對自己的了解,可以更有根據地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符合自己的工作才是適合的。找到自己喜愛并且適合自己的工作后,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目標去敦促自己實行。設置目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標的設置需要什么樣的標準并不是人人皆知的。好的目標設置是遵循SMACRT原則的,即S(具體性)、M(可量化性)、A(可達成性)、C(挑戰性)、R(獎勵性)和T(時間限制性)。意味著要設定具體明確的行為標準,設置可量化的目標以便執行;定的目標不宜過多,要可以達成;目標需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切勿過難,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目標本身要有一定的意義,讓人感覺為了達成目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使人充滿成就感和愉悅感;需要有完成時間的限制。
一個長遠宏大的目標是需要分解為許多個小的短中長期目標的,這樣便于一一攻破。在將目標分解的時候需要注意每一個小的目標都是具體可量化并且有明確的時間限制,這就保證了我們在完成目標過程中的執行能力。首先我們需要將目標按照時間長短進行分解。長期目標一般為5~10年內的目標,需要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信念,具有可達成性也不失一定的挑戰性;中期目標一般為3~5年內的目標,需要與長期目標保持一致,基本符合價值觀,能夠對目標的實現做出預估;短期目標一般為1~2年內的目標,需要與中期目標保持一致,目標具體,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具有可操作性,可分為年目標,月目標,周目標,日目標。職業目標按照性質分解為外目標以及內目標。外目標的制定側重于職業的經濟目標,環境目標,職務目標等外在標記。內目標的制定則側重于職業生涯中知識經驗的積累,能力的提高以及內心的感受。制定目標的時候需要進行差距分析,將目前的狀況與目標相比,可找出差距,從而使目標的制定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差距分析的過程分為4步,一是找出差距,二是找到縮小差距的方法,三是尋找實現的途徑,四是將可能實現的途徑列入自己的目標中,將其具體化。
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同時參考自身的人格特點以及能力特長,最終可以確定自己的未來的職業方向,為自己的職業做好充足的準備??梢赃x擇發表文章,做實習,提高自己的績點,提升科研水平等,增加自己的籌碼,在未來面試就業的時候將擁有更大的勝算。
2 調整心態
2.1 就業前心態調整
大學生就業中的不良心態包括消極等待、好高騖遠、自卑自棄和擇業單一。造成這種不良心態的原因在于大學生普遍模糊的就業目標、缺乏自我認識和擇業期望過高[2]。在學校生活中就應該多了解職業的新資訊,擴大職業的選擇范圍,將眼光放長遠,調整就業的期望值,同時還需要大學生直面現實,切實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讓自己真正地在將從事的職業中發光發熱,肯定自己的價值。
2.2 就業后心態調整
入職意味著大學生將要走出象牙塔,走進真正的社會,壓力相較于學生時代顯得更加復雜和重大。
根據某國營公司對其青年員工的調查發現,目前的青年員工除了自身目標所帶來的壓力(渴望領導同事認可、收入增加和職位提升)外,還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高物價、高房價、經濟民生問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以及收入分配問題),這些壓力都是不可避免以及需要予以重視的。這份調查顯示當今大學生的生存壓力很大,因此更加需要調整心態。
剛入職時,一定會面臨不少的困難,不斷地試錯,易產生挫敗感,使人變得沮喪甚至頹廢。調整自己的心態,融入新的環境顯得格外重要。班杜拉曾指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過去的成功經驗。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一種信念。高自我效能感意味著人能夠更有動力去迎接挑戰。通過不斷地試錯從中學習得到長足的進步,有成功的經歷和體驗,便會使我們更加地有自信,將來也必定會充滿信心地完成這份工作。同時學會并保持待人接物謙和有禮,可以創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盡快融入新的群體。
其次,部分大學生在入職后逐漸發現工作內容與自己的價值觀念有所偏離或者不得上司的賞識,而受挫。在工作中應當擺正態度,勇于接受及面對批評和挑戰,不斷地挑戰自己的不舒適區,將性格鍛煉得更加強韌。應當以優秀的工作業績作為追求的目標,用優秀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價值。
無法有效解決的問題轉變為精神壓力時,應當盡快紓解??梢远噙M行體育活動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素質,空暇時閱讀書籍陶冶心靈,還可以嘗試著參與到新的群體中,主動地去與他人交流,他人面對真誠的交流時也必定會投以真誠的回饋。
3 結語
當代大學生應當戒除好高騖遠、盲目跟風和崇尚物質名利的心態,端正對未來職業的態度,對自身的優勢和弱勢有一定的把握,以此為依據選擇職業,做出合理可操作的規劃。同時也應戒驕戒躁,保持謙和認真的態度對待社會中的人與事,力求在入職前增強能力,提高素質,增加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