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3:20: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城市經濟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城市規劃是城市化進程中極為重要的工作??茖W的城市規劃是有利于城市建設,根據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合理的城市規劃工作。因此城市的政府部門應當意識到其規劃的重要性,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的戰略步驟,保障城市經濟的發展。就此本文結合實際,試論城市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城市規劃;城市經濟;發展;作用
1引言
城市規劃和城市經濟發展是兩個相互依存的概念。城市規劃對于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我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急需合理的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的內容是極其繁雜的,它涉及到城市規劃中的多個方面,例如城市的土地、城市的交通、城市的環境等等。這些內容都需要城市的政府部門制定多種方案,進行合理地對比,最終實施配套的政策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2城市規劃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
城市的經濟是一座城市的命脈,而城市規劃工作是保障城市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城市規劃工作不但能夠使城市經濟快速的發展,還可以使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可以讓城市擁有光明的未來。城市的規劃工作需要城市的政府部門進行合理地宏觀調控。要通過頒布各種政策促進城市的轉變,最終保障城市經濟得到良性的發展,下面分析城市規劃在城市經濟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2.1城市規劃工作可以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
實施科學而合理的城市規劃是根據城市的詳細情況進行,只有基于對城市的了解從而制定完善的空間布局規劃政策之后,政府部門才能進行拓展新區、改造中心城區等工作,使城市的發展結構更為合理,進而幫助城市做好產業調整工作。
2.2城市規劃工作可以促進城市的公共設施建設工作
城市的公共設施建設工作是相當重要。合理的公共設施建設工作既可以保證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投資,從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文化娛樂、科研教育、社會福利等等[1],而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合理的城市規劃。當前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工作需要符合現代化城市發展的要求,同時也要充分地考慮到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城市規劃工作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充分將生態環保的理念貫徹始終,這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考慮,也是當前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工作的主流觀點。
2.3城市規劃工作可以合理的整合協調利益
實施科學而合理的城市規劃可以協調城市各個行業和各個階層之間的利益,能夠更好地促進城市的建設工作。將處于同一產業鏈上的企業和擁有著相同性質的產業進行整合建設,能夠使這些企業和產業在發展的同時節約成本和資源,還可以解決目前城市中基礎設施和大型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周期長的問題,從而充分保障城市的經濟發展。這種整合建設性質相同的企業和產業的方式也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讓各個行業都擁有發展的空間,最終實現城市的經濟發展。
2.4城市規劃工作可以合理地配置土地資源
城市的土地資源規劃工作是城市建設工作中的重點。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城市建設的重要資源,城市的政府部門理所應當地將土地資源規劃工作納入其城市規劃之中??茖W合理的城市規劃工作可以將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可以使土地資源的使用契合城市的經濟狀況。當前許多城市的土地資源在經過合理地規劃之后,都充分地凸顯出了其強大的生產力,從而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
3城市規劃在促進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策略分析
3.1加強城市規劃管理工作
落實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城市的管理工作,良好的城市管理工作要將城市居民的利益作為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標。首先,城市的政府部門要根據城市的具體情況出臺一系列的管理方案,同時城市管理部門也要建立專門部門開展城市管理工作,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將高標準和高起點作為管理的要求[2]。其次,政府部門也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來促進城市管理工作,例如:城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工作制、公證會制度等等。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將城市政府部門出臺管理方案并且落實的基礎,因此相關管理部門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規則來實施管理制度,唯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城市規劃工作落到實處。
3.2要提高城市規劃的合理性
城市規劃工作應當采取合理和科學的規劃方式。在實際規劃過程中,首先城市的政府部門應當明確城市規劃的目標[3]。在確保目標的基礎上,政府部門就可以對城市的自然環境、發展歷史、經濟基礎和文化氛圍做統一的調查工作,并且要將調查的資料歸納和整理,將這些資料作為落實具體城市規劃工作之前的參考。在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之后,城市的政府部門可以根據資料開展合理的、科學的城市規劃方案設計工作,合理的規劃方案應當囊括城市的交通狀況、城市的產業結構等。
3.3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
從而加強城市的投資環境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是保障城市投資環境的重點。當前我國許多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部分城市依舊存在著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城市的地下工程建設不夠完善、城市的通訊線路建設不夠完善,這些都是會影響投資者選擇的因素。因此城市的政府部門應當投入財力和精力,不斷地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從而保障經濟的發展。在具體的建設工程中,應當將重點放在城市的通訊線路建設和交通線路建設上,這是當前影響投資者選擇的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
3.4做好土地使用年限的設置工作
土地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問題是當前城市規劃管理的重點。當前土地規劃管理工作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在于土地使用年限上?,F今許多房地產開發商在城市中購置了大量土地,購置后卻存在著拖延不建設的現象。為了限制這種現象的發生,政府的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向他們收取土地閑置費用[4]。對于炒地者,管理部門應當規定其具體的建設期限,從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除此,部分房地產開發商的土地使用年限已經超期,對于這類使用超過年限的土地開發商,政府部門應當讓其繳納昂貴的使用費或者直接收回土地的使用權。
3.5做好城市的文化建設工作
文化建設工作也是城市規劃工作中的重點之一,在某種程度上是和經濟建設工作是相互聯系。在具體建設的過程中,首先,政府部門可以建設一系列的促進文化發展與交流的社會機構例如博物館、文化宮等。其次,政府部門可以利用媒體的力量,舉辦一系列結合城市地域特色的文化沙龍活動。最后,政府部門應當做好城市中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同時要讓城市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互的結合,從而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魅力。
4結語
目前,保障城市的經濟發展是我國政府部門的重點工作??茖W的城市規劃是有利于城市建設,而根據城市發展規律來看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合理的城市規劃工作。因此政府部門應當意識到其規劃的重要性,合理地制定城市規劃,通過加強城市規劃管理、提高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對城市土地使用年限進行限定以及文化建設幾個方面來保障城市經濟的發展。
作者:胡煒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摘要]房屋征收與人民群眾、城市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近年來越來越為人們所熱點關注。文章通過闡述經濟增長與房屋征收內涵,分析城市房屋征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改進城市發展中房屋征收的有效策略展開探討,旨在為促進房屋征收工作有序開展及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房屋征收;城市;經濟發展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深入,在此背景下,近年來,我國城市房屋征收一系列問題不斷顯現,各方矛盾越來越尖銳。開展好房屋征收工作,處理好城鎮化帶動戰略,關乎到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關乎到我國經濟社會能否有序健康發展。由此可見,對房屋征收相關問題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經濟增長與房屋征收概述
1.1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指的是于一個相對長的時間跨度層面,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水平或者人均收入水平不斷增長。經濟增長情況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于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情況,同時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情況。
1.2房屋征收
房屋征收指的是房屋征收部門,一般是政府城建部門基于摸底立項對居民房屋土地使用權進行有償回收。
2城市房屋征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房屋建設時間緊迫,任務繁重
近年來,舊城區改造工作逐步開展,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城鎮化的建設腳步。由此要求我國務必要切實開展好房屋征收工作。然而,在房屋建設、房屋改造中普遍面臨一個問題,即為時間過于緊迫,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就好比,城市建設規劃圖紙太早完成,城市建設工作期限過短。然而現階段我國房屋征收任務極為繁重,這是關乎到人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因此要求必須開展好房屋征收工作。
2.2房價增長,加大了房屋征收難度
伴隨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全國城市房價不斷上漲,房屋價格的逐步升高,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房屋征收難度。很大一部分被征收者往往參考市場中最高房價,提出索賠要求,即便大部分居民實際情況大致相同,然而由于他們的要求與《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中規定存在很大差異,使得在房屋征收實際過程中,極大地提高了征收難度。
2.3被征收者缺乏意識
因為一些被征收者文化素質較低,對政府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了解不足,缺乏有效的認識。所以在征收房屋過程中,他們相當多的認為可獲取各式各樣的補償,倘若要對他們要求進行逐步滿足,必然會對我國房屋征收、管理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3改進城市發展中房屋征收的有效策略
在城市化發展不斷推進背景下,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改革創新,引入先進理念、成功發展經驗逐步改進城市發展中房屋征收,如何進一步促進房屋征收工作有序開展可以從以下相關策略著手。
3.1抓緊建立房屋征收機構、實施單位
為了對《征收條例》進行有效落實,促進房屋征收工作的有序進行,務必要開展好房屋征收機構組建工作?!墩魇諚l例》指出,市、縣人民政府是執行房屋征收的唯一主體,由此表明新的房屋征收機構應通過市、縣人民政府直接設立。各地區應抓緊組建房屋征收、補償管理部門,以對后續房屋征收全面相關工作開展負責。要知道,房屋拆遷與房屋征收兩項模式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會維持并存狀態,新條例對政府作為征收、補償主體作出了明確規定,不允許建設單位加入到征收、補償工作中來??煽紤]結合新條例規定,引入先進試點地區工作運行模式、機制,科學打造符合各地實際情況的征收、補償工作新體制。
3.2嚴格落實房屋征收、補償工作社會和諧風險評估
一直以來,各地為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機制,特別對于重點工程項目而言,經由推行風險評估在先開展、防范化解聯合作用、建設與調節齊頭并進、發展與和諧規劃統籌的工作模式,達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的有序開展。與此同時,要加大對房屋征收工作社會和諧風險控制力度,結合房屋征收相關規定,及時對推行房屋征收項目進行社會和諧風險評估。
3.3強化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住房價格相對穩定
為了保證盡可能公平,政府會結合征收區域市場價展開補償,要知道未來大部分征收項目成本會不斷升高,由此可知政府在征收土地時支付成本壓力會越來越大。倘若政府難以在“買”的環節獲取土地增值,則不得不利用“賣”得到新的增值。因此,政府唯有提高征收項目土地價格,方可緩解升高的征收成本,而只要土地成本上漲,只會造成房價的進一步上漲。所以,政府要通過不同科學途徑積攢充足的征收補償資金,同時強化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對保障對象需求予以滿足,進而處理好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確保住房價格相對穩定。
4結語
總而言之,房屋征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開展好房屋征收工作,處理好城鎮化帶動戰略,關乎到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關乎到我國經濟社會能否有序健康發展。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清楚認識經濟增長與房屋征收內涵,全面分析城市房屋征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抓緊建立房屋征收機構、實施單位”、“嚴格落實房屋征收、補償工作社會和諧風險評估”、“強化保障性住房建設,確保住房價格相對穩定”等,積極促進房屋征收工作有序進行,以拉動城市經濟發展。
作者:畢叢民;高衛波 單位:海陽市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補償中心
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因此,電力作為與現代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息息相關的必須品,其經濟發展要與時展需求相契合,由此可見,電力經濟發展能夠有效的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下面本文就對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協調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關策略,希望能夠對電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關鍵詞:
電力經濟;發展;城市經濟;協調
:在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把關注重心越來越多的落到了電力經濟發展上,而電力經濟的發展能夠直接對我國經濟水平產生影響。但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力行業的發展暴露了多種問題,例如供需問題等,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電力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研究,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的長足發展。
一、電力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我國的供電可靠性指標相對較低,而電力的穩定性也有待強化。自我國實施“上大壓小”的電力政策以來,約有7000萬kw的關停小火電機組,這就使其平均單機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促進了我國電力建設的發展。但由于電力過程與短缺的忽高忽低循環模式,已經為電力經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雖然在全世界,我國的電網規模位居首位,但卻因受到滯后的配電網建設影響,使得城市與農村的供電可靠性嚴重下降。在我國政府對電價進行審批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運輸行業與煤炭行業已經實現了市場化的因素,這就使得煤電的供需問題日趨嚴重,主要體現在不斷突出的煤電價格問題等。同時,發電設備的平均利用率隨著裝機規模的不斷提升而減少,這就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問題日益凸顯,建設成本并不能夠與業主的盈利成正比。另一方面,在電力經濟發展的強化階段,面臨著一系列的節能環保問題,這對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了發面的影響。
二、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在國家的宏觀經濟中,電力經濟占據了一定的權重。任何條件下,電力供需情況都關乎于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為此,我國相關部門一定要將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系協調好,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整個經濟體系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待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電力能夠為整個社會發展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要求電力供應具有更高層次的穩定性與質量。為此,相關部門要從電力經濟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對其資源的配置情況進行優化,從而使各資源均得到合理的應用,從而實現電力經濟與城市經濟水平持續提升的雙贏局面。
三、加快電力發展的步伐,帶動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構建健全的電力統計機制我國絕大部門地區的電力統計體系和隊伍相對比較健全,在整個電力工作中,電力統計工作是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存在的。但目前,革新整個電力市場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包括電力行業建設工作所消耗的時間較長等,例如,火電廠完成建設工作的時間大概在3年,而水電廠完成建設工作的時間則要遠遠超過3年。另一方面,電力建設工程項目的審批過程是由我國各級別政府經過科學的衡量指標決策的,同時,審批期間,政府也備案了施工工程進度、投資時間、開工時間等方面內容。倘若電力建設工程建設時出現所消耗時間較長等問題,均是不完善的統計工作所致,為此,電力企業要不斷強化電力的統計工作,并構建健全的電力統計機制,從而盡可能快的滿足電力市場的發展需求。
2.對整個電力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的把握人們的生活水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得到了空前的進步,在這個大背景下,電力作為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其供應質量正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問題,但如果能夠使電力需求得到科學的管理,勢必能夠改善現階段我國城市的電力供不應求現象??茖W的管理電力需求能夠實現合理調整我國終端能源資源消費的結構,有關于電力需求管理一直是我國電力企業的重點關注問題之一,初步預計,15年后,我國能夠研究出一款電力裝機,該機能夠減少約1億kw的電力。另外,電力需求管理工作能夠實現電力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此,各級政府要全面貫徹電力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為城市經濟的發展與電力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和諧的投資基礎,并對整合電力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科學的分析,并加以把握,從而使電力管理應用于需求發展工作相協調,帶動整合電力工業的長足發展。
3.保障電力的科學化發展趨向優化電網模式的主要途徑是保障電力的科學化發展趨向。首先,電力企業要遵循電網運行的基本原則,包括,安全性原則、經濟性原則與穩定性原則等,并對電網抵御恐怖活動、自然災害以及軍事打擊的多種功能進行強化;其次,我國電力企業要正確的認識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對智能電網技術進行不斷的研究,并加以論證。最后,電力企業要加大研究多種技術發展路線的力度,這是因為智能電網的發展涉及到多方面因素,例如,我國的能源戰略、投資情況、技術指標、電力市場、電力系統變革以及電價政策等,只有把握好這些因素,才能保障電力經濟的穩定化、安全化的和諧發展。
4.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起到了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目前,城市經濟增長速率正處于相對較為低迷的狀態。為了改善這一現象,保障電力經濟的科學合理發展,各級政府要規避電力經濟發展變化過大情況發生,具體體現在電力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現象交替發生。為此,各級政府要設置相應的電力經濟發展的上限,從而使電力經濟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相協調。
四、結論
綜上所述,電力經濟的長足發展是一場長久戰,我國應將其列為重點發展工作內容,并全面貫徹電力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使電力經濟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電力經濟與城市經濟之間相互作用,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電力經濟的發展,電力經濟的發展也會受到城市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各種情況。為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我國經濟的整體水平。
作者:劉鳳麗 馬莉華 單位:國網吉林電力有限公司長春供電公司
摘要:
房地產業作為我國目前最為重要的一個產業之一,這些年來在我國所受到的重視越來越高,其自身也保持著十分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隨著2008年我國對于房地產進行了宏觀的調控,我國的住宅市場也不再具有穩固的收益性,其自身的收益性開始不斷的被動搖,在我國的政策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很多房地產的開發商以及投資者都開始把目標轉移到了我國的商業地產,這也就直接導致我國的商業地產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本文主要針對商業地產與城市經濟發展協調評價進行研究。
關鍵詞:
商業地產;城市經濟發展;協調評價研究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據一個城市在商業地產以及城市經濟互動的關系基礎之上,來對其兩者自身找到相互影響的因素,最后根據問題對其進行有效的辨識。其中主要需要采取的方式是定性與定量進行相互結合,并且更好的參照協調評價的原則,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影響因素的提取,然后通過對于整個指標體系的建立,來對這兩者之間進行協調評價,并且對其模型的奠定,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一個城市的商業地產的發展,同時也能夠讓這個城市的商業地產更配得上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的需要,維持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1城市經濟對商業地產的影響
商業地產作為目前我國在發展城市經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它的發展過程和發展經歷必然會受到整個城市自身經濟狀況的影響。而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其自身的城市經濟對于整個商業地產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一個城市自身的經濟發展,城市自身的經濟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個城市的總體經濟、這個城市的城市化進程、以及這個城市的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的動態變化等等不同的因素,進而影響著整個商業地產的總量、需求、業態、規模、結構等各個要素的變化,進而對一個城市的商業地產的總量、規模、結構和布局產生影響。
1.1城市總體經濟變化對商業地產總量的影響
城市的經濟在不斷的進行增長,在一個城市中,其所進行的投資以及信貸都會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增長,城市的人口數逐漸的增多、城市的家庭收入以及城市中的家庭數量增加,直接引發了人們對于消費品需求的增高,而商業地產自身作為消費品能夠流通的空間載體,其需求也會在這一環境下不停的增長;然而城市的經濟越來越不景氣,信貸開始不斷的縮緊,人均可以支配的收入逐漸下降,人口聚集效應減弱,則商業地產需求減少,商業市場萎縮,商鋪招租困難,市場轉租轉售現象嚴重,商業建筑空置,商業用地流拍等。而在城市經濟復蘇期時期,商鋪租金開始上升、商業地產新開發建設量增加,空置率下降。從利率變化的情況看,對投資者來說,短期內投資者的資金是固定的,當其他部門的利率上升,那么,意味著商業地產投資的收益就會降低,投資者就會視利率的變化情況,從而調節資金在商業地產的投資比重。利率下調,導致資產價格上升,進而誘發新建設開發量的增加。最終,這種情況會導致商業地產總量的增加。
1.2經濟結構的轉變對于商業地產的需求的影響
經濟結構的轉型對內需具有強化、支持和拉動作用,與此同時產業轉移趨勢有利于城市服務業發展。隨著內需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比重正逐年加大,服務型經濟必將成為未來主流。從1994年開始,第三產業就業比率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吸納勞動就業的最重要產業。由于在城鎮化建設中第三產業更有利于解決勞動就業問題,第三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更具戰略意義。作為第三產業的主體服務業,其提供大眾消費需求的零售、餐飲、休閑娛樂以及生活配套服務,它在解決地方經濟、解決就業以及長期稅收方面有獨具優勢。作為服務業的發展平臺和空間載體,商業地產在促進城市可持續經濟方面有明顯優勢,因而商業地產發展更容易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因此經濟結構的轉變,將大大促進服務業發展,也將極大促進商業地產的繁榮發展。
2商業地產對城市經濟的作用
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良好發展態勢的商業地產能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穩定、可持續增長,滯后、過剩的商業地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阻礙城市經濟的穩步發展,可見商業地產對城市經濟的發展具有正強化也有負強化。
2.1商業地產對城市經濟的正強化
商業地產對城市經濟的正強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商業地產自身對城市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即直接貢獻;第二是通過商業地產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對城市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即間接貢獻。(1)商業地產自身對于我國的城市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在中國,拉動經濟增長需要“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與出口,而商業地產作為消費品流通的載體,其發展與其中的兩個因素,即投資與消費密切相關。首先,商業地產投資對城市經濟增長的貢獻。商業地產是房地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對GDP增長率做出重要貢獻。近幾年雖然房價過快上揚勢頭被抑制,但國家的整體經濟沒有因為對房地產市場的打壓而出現衰退,相反,加息預期仍在。隨著住宅限購政策的不斷“嚴峻”,開發商大多都開始轉向商業地產的開發,投資者對于商業地產的投資熱情也是與日俱增。其次,商品消費對城市經濟增長的貢獻。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只是帶動經濟增長的先導力量,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在于消費需求的穩定。商業地產投資必然導致商品交易平臺增多,從而帶動商品流通性增強,商品消費擴大。商品消費的增加還可以帶相關稅費的增加,從而對城市經濟有重大的拉動作用。(2)商業地產對城市經濟的間接貢獻。商業地產是商品批發零售、娛樂、餐飲、休閑服務等經營活動的空間載體,其涉及面之廣決定了其對其他產業具有較強的帶動效應,而這種帶動效應正是通過以商業地產投資及消費來達到的。
3新經濟常態下城市商業地產發展方向
隨著商業地產不斷的擴大與發展,學術界有必要對其發展規模以及效益等方面進行科學、準確的衡量。在此情況下,商業地產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協調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政府層面以及開發商層面,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來提高商業地產與城市經濟之間的協調關系。這既有利于城市經濟的提高,也有利于商業地產處于良吐發展態勢之中。
4總結
隨著我國商業地產不斷的擴大與發展,我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這也讓我國在商業地產上發展的更加順利更加好,但是在實際的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這兩者的關系會變得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好,以上就是本文針對這一問題的全部研究。
作者:蘇國興 單位:福建聯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內容摘要:
當前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的商貿流通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本文分析商貿流通業對我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問題,從而揭示出商貿流通業與城市經濟發展的相互影響與促進作用,進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水平,更快更好地促進我國城市經濟繁榮穩定發展。
關鍵詞:
商貿流通業;城市經濟;影響云南
一、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
(一)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且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隨著當前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商貿流通業規模不斷擴大,作為先導性產業,商貿流通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16.3%的速度逐年增長,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10.8萬億元,到了2012年這一數值提高至21萬億元,增漲幅度近一倍,其中2012年國內的餐飲業營業收入突破23283億元,較上年漲幅13.6%。由圖1可知,近年來我國商貿流通業不斷發展擴大,不僅提高了社會消費品的零售總額,而且還大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梢姴粩嘣鷮嵧七M商貿流通業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全面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商貿流通業項目建設的發展勢頭強勁隨著商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與逐步完善,當前專業市場得到逐步升級,項目的建設發展勢頭強勁。2002-2014年我國商貿流通業建設商業市場綜合樓共投資1000萬元、家居裝飾及超市投資接近400萬元,同時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投資約1550萬元?,F階段國內商貿流通項目的建設發展勢頭強勁,使得商貿流通水平與經濟結構得到快速提升與完善。
(三)流通模式與產業不斷發展與創新伴隨著流通技術以及流通手段的不斷變革,國內商貿流通的模式得到不斷創新發展:貨倉式商店、超市、百貨店、便利店、專賣店、專業店以及家居建材店等流通模式不斷發展,進一步加快了流通業態的多樣化發展。其次專業化、正規化流通企業的分工體系也不斷完善與形成,進而形成以需求作為導向的商貿流通業鏈,逐步形成集“采購-生產-加工-銷售-物流配送”綜合一體的新型經營模式(洪濤,2013)。此外利用移動通信、互聯網與電子標簽等先進技術,全面帶動了國內商貿流通業的較好轉型和升級。
二、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商貿流通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一方面,不僅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的增長,同時商貿流通業自身也能夠提高流通的效率,帶來經濟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商貿流通業能夠促進資本的不斷積累以及技術進步,增加了社會的總供給,較好確保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
(一)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的直接影響1.商貿流通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影響。商貿流通業對GDP的影響,通過所實現的產值在GDP的比例衡量,而商貿流通業的貢獻率主要通過流通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衡量。某地區的商貿流通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多數和這一地區的商品、該區的市場化程度、社會分工與專業化生產水平具有密切的關系。按照歷年我國統計的年鑒資料可知,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產值占GDP的比例接近9.5%,年平均增長近3.8個百分點。2013年我國的商貿流通業總產值約29726億元,增長率為10.63%,遠高于GDP的增長率8.95%,而商貿流通業的產值份額占GDP的比例接近10%,可見商貿流通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越大,則表明產值在GDP的比重與增長也就越快。2.商貿流通業對社會就業的影響。社會就業關系到人類生存的基礎條件與要求,不僅具有經濟意義,即勞動者為社會提供服務或商品時也可獲得勞動報酬,而且還具有社會意義,通過勞動使自己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李欣欣等,2014)。商貿流通業的勞動力就業指數指的是流通業從業者數量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就業指數越高表明該地區的商貿流通業越能吸納更多的勞動力,進而就能解決更多的社會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現階段國內商貿流通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進一步增強,就業貢獻率從1980年的3.23%提高到2014年的13.86%,其中2013年商貿流通業的就業者超過7685萬人,增幅遠高于其他行業。2011年我國批發以及零售業就業者數量比例占社會就業總人數的約25%,其中零售業、批發在個體、私營企業當中的從業者比例接近41%,連帶倉儲、交通運輸、餐飲業、郵電通信業以及住宿行業從業者,整個商貿流通業從業者數量占社會從業總人數的約50%。由此表明商貿流通業對提高社會就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3.商貿流通業對三次產業發展的影響。首先,商貿流通業作為商品銷售主要環節,在整個社會資源的調配過程與結構優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社會生產的分工與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使得各產業間的依賴性進一步增強,由此提高了產業間的中間需求,因此商貿流通業對提高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起到助推作用。其次,商貿流通業的不斷發展較好地為第二產業產品的順利實現提供支撐,而第二產業的發展又為商貿流通業提供了市場空間;商貿流通的擴大進一步促進社會分工的深化,同時提高了社會運行的生產效率,從而加速經濟的發展(龔麗虹等,2011)。商貿流通業對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均起到調節作用,以第一產業中“蔬菜流通”而言,對于蔬菜流通方面出現的“菜賤傷農”或“價高傷民”之怪象,商貿流通業應通過進一步縮短流通環節提高效率,進一步發揮流通信息的引導功能,有效確保農產品的順利合理與及時流通,最終有效推動第一產業的健康發展。最后,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對第三產業經濟的提高產生外部性作用。商貿流通業也借助其自身能夠產生對第三產業經濟的貢獻力、對于地區經濟的帶動促進作用以及發揮對消費的服務力、對上游的控制力等優勢,促進第三產業經濟的增長。
(二)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的間接影響首先,充分刺激需求的增長,優化并升級消費結構,就消費者的地位角度而言,商貿流通業已經由社會經濟的補充角色向社會經濟的主要角色方向轉換,進一步真正發揮出商貿流通業的“聚”與“散”功能,全面引導消費。其次,商貿流通業不僅擴展了經濟市場,同時還有效地引導生產、活躍消費,并且促進了社會的充分就業,推動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市場經濟運行的效率,全面促進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商貿流通業不僅可以節約社會的總交易成本,而且還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的內涵方向發展。最后,商貿流通業通過把生產和消費相互聯結,合理配置并優化各生產要素與資源,全面促進再生產,在經濟運行中,商貿流通業有效將服務、設備、商品、勞動力以及生產技術等各要素資源聚集起來,從而充分加快流通速度并提高流通的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以云南省為例
(一)云南省商貿流通業發展概況就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而言,從2000年該省的經濟總量由50.25億元人民幣提高到2010年的1020.08億元人民幣,平均年增長速度為5.23%,其中住宿餐飲業、倉儲郵電業、交通運輸以及批發零售行業均有迅猛發展。2012年,云南省流通業的生產總值接近1288億元,比重約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12.51%,而占服務業總產值的近30.40%,較上年提高1.4%;同年該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41.62億元,較上年提高18.10%。2013年該省的零售業的零售額為2367.715億元,較上年提高了12.4個百分點;餐飲業的零售額接近474億元,較上年提高17.8個百分點;住宿業的零售額為39.025億元,較上年提高21.3個百分點,而批發業的零售額接近397.20億元,較上年提高37.8個百分點??梢娫撌〉纳藤Q流通業發展勢頭迅猛,各行業流通業態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云南省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及其發展制約因素1.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云南省的流通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商貿流通的現代化水平逐年提高,同時云南省發展商貿流通業還積極導入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以及連鎖銷售等管理技術與現代化的營銷理念,從而提高了全省商貿流通的效率。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云南省全省的生產總值為11720.9億元,較2012年提高12.1個百分點,其中該省完成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約1895.35億元,提高6.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927.81億元,提高13.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約4897.75億元,提高12.4個百分點??梢娚藤Q流通業對該省的三次產業起到了促進、協調與帶動作用。2.發展的制約因素。第一,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體系有待完善。缺少一體化的立體交通網絡;地處偏遠且交通閉塞,制約了商貿流通業的順利發展;流通信息與網絡不暢;缺少專業的流通人才;商貿流通業的就業吸納能力不強。第二,商貿流通業的物流長期發展存在“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商貿物流的基礎設施比較差、商貿網點總數不足3000個,而且商貿流通從業者僅有5000人左右,部分商貿流通企業存在“小、散、亂、差”等現象;缺乏流通管理人才,缺少健全的支持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法律法規與運行機制。第三,商貿流通物流市場的建設也存在滯后現象,根據2010年的相關統計報告表明:2009年云南省農村商貿流通物流市場數量比重,僅僅占到該省消費品市場的不足10.2%。由于上述影響因素的存在,使得云南省商貿流通業難以發揮出助推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與優勢。
(三)云南省商貿流通業對該省經濟發展的影響1.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GDP的影響。現階段云南省商貿流通業對提高該省的經濟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商貿流通業對該省社會產業的增加值從1996年的212.63億元提高至2012年的1617.85億元,年均漲幅約14.68%。此外該省的國民生產總值比例由1998年的7.72%提高到2007年的8.53%,表明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不斷快速發展且規模進一步擴大,商貿流通業對于該省的GDP貢獻率不斷逐年提高(見圖2)。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在GDP以及在第三產業的比例分別約為14%與40%,然而流通業在GDP的比例相對穩定;第三產業中流通業占比高,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減弱的趨勢(宗穎,2012)。由此表明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以及GDP雖保持在同一水平,但是流通產值占GDP的比重未能跟上流通產值占第三產業的速度(見圖3)。2.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社會勞動力就業的影響。云南省2012年商貿流通業中的城鎮從業者人員接近41萬人,對GDP的貢獻率接近15.7%,該省商貿流通業的快速發展為城鎮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社會就業崗位。從而全面較快地帶動社會就業崗位的增長,進一步發揮出商貿流通業對經濟運行的促進作用,如表1所示。通過表1歷年數據的對比情況可知,云南省的商貿流通業中的從業者占第三產業工作者的36.7%。基于動態角度而言,該省流通業從2003年至今,從業工作者數量較為平穩且有上升的趨勢。然而該省流通業對社會就業的貢獻較大,進而為全面促進經濟的良性發展創造了較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拉動該省經濟的全面協調增長。3.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消費的影響。流通環節作為連接消費與生產的紐帶,對經濟的發展與擴大內需、增加消費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商貿流通業對云南省消費的影響,主要通過流通業的產值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例來表示,當比重越大表明當前流通業對消費的影響就越大,即商貿流通業對該省消費的促進作用就越充分,從而真正促使商貿流通業發揮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通過圖4可知,云南省1996-2012年流通業的產值逐年提高,同時該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斷擴大,現階段云南省流通業對消費的貢獻作用凸顯,對經濟消費起到較好的帶動或促進作用。
(四)云南省發展商貿流通業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路徑1.提高對商貿流通業促進經濟發展的認識。按照《云南省商貿流產業的發展規劃》,各地方政府部門積極轉變觀念與解放思想,堅持做到“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發展現代流通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加快商貿流通體制改革。加大政策與稅收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斷完善該省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的軟件與硬件環境,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還應提高信息技術與經濟的發展水平,較快地形成區域的交通以及信息網絡,提高商貿流轉能力與流通效率,有效促進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羅文凱,2011)。2.加快商貿流通業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云南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商貿流通業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重點規劃并積極建設倉儲——包裝——加工——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提高該地區商貿產業的流通效率,確保地區物流網絡及信息的暢通,提高商貿流通業物流建設的服務水平。提高商貿流通信息化的水平,推動商貿流通業的技術裝備、資本運營或組織形態等創新。一方面云南省應積極培育大型商貿集團,以便較快提高商貿流通的管理與組織能力,采用“改組”或“收購”、“兼并”等形式有效促進商貿龍頭企業的強強聯合。另一方面通過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服務功能,不斷擴大規模效應增強市場的綜合競爭力,促進該地區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最終提高該省的經濟水平。3.重視商貿流通業對于城市經濟的帶動作用。商貿流通業的順利發展可以全面推進城市經濟的穩定發展,為此應加以重視發揮商貿流通業的引導功能,同時進一步加快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促進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一方面有效調整商貿流通業的各項政策,制定合理有效的商貿流通發展法規,同時進一步整合現有的批發零售市場,引導流通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完善城鄉一體化的電子商務體系,以期全面促進電子商務的網絡化建設進程,促進更多商貿流通業的多元化發展,較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發揮對經濟的帶動作用。4.完善流通業的法規政策助推城市經濟較快發展。政府制定切實有效、支持城鄉商貿統籌協調發展的法規、政策或制度,推進該省商貿流通業的制度創新。進一步改善該省各城市的流通與消費環境,完善該地區商品的流通市場,建立統一、有序、開放的城鄉商品流通新格局。努力打破市場的準入障礙與行業的保護制約,積極為商貿流通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進該省商貿流通業的健康發展,發揮商貿流通業對于促進消費的先導作用,最終發揮商貿流通業對該省各城市經濟的輻射與帶動作用。5.重視培養商貿流通人才為快速發展城市經濟提供人才保障。積極利用各高等院校的人才,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不斷培養商貿流通人才,以提高該省現代流通的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從而提高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此外建立不同的教育培訓體系,提高該地區流通行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管理水平;鼓勵商貿流通從業人員考取相關的從業資格證,提高商貿物流服務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促進該地區商貿流通業順利發展,最終發揮商貿流通業對城市經濟的促進與帶動作用(王錦良等,2011)??偠灾?,要進一步重視商貿流通業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意識,不斷促進城市商貿流通業的穩定發展,完善各項商貿流通的法規體系。一方面積極營造良好的商貿流通環境,政府也應加大對商貿流通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培養商貿流通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進而快速促進經濟的發展。
作者:高峰 單位:商丘學院商學院
摘要:
NYP伴隨著縣級城市經濟總量的不斷加大,出現了基礎設施落后、城市集聚輻射功能不強以及管理體制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縣級城市的發展。文章就當前縣級城市經濟發展現狀進行總結分析,探討了縣級城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縣級城市;經濟發展;問題與現狀;發展策略
一、縣級城市經濟的含義和主要特點
所謂縣級城市經濟是一種行政區劃型區域經濟,是指在縣級行政區的地域內,以縣城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經濟社會資源和統籌安排而形成的功能完備的、開放的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經濟。在我國傳統和現實的社會結構和經濟建設中,具有連接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以及微觀和宏觀的重要功能。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縣級城市經濟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資源配置區域更加廣泛,不僅涉及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各個部門,還涉及到生產、流通、消費以及分配的各個環節,已經形成了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因此,研究和探索縣級城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顯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壯大縣級城市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經濟發展事態。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二、縣級城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設施落后,環境質量有待提高當前,大多數縣級城市仍處于粗放型階段,尤其是在傳統農村居民點的基礎上建設和發展起來的城市,其規模普遍偏小,基礎設施建設中財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嚴重投入不足,未能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交通、醫療、商業、科技、通信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城鎮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與地級城市和省會中心城市相比,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同時,隨著城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產生的廢氣、廢水以及各種廢棄物不斷增多,居民生產生活垃圾量不斷加大,且在處理措施上不能與時俱進,處理措施簡單,垃圾循環利用率低,臟、亂、差的現象縣級城市中較為普遍,城市環境建設明顯滯后于當地經濟的發展,環境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城市管理體制不科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城市管理機構多而不精,在職權上存在交叉,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分散管理的現象嚴重存在,且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效率低下相互推諉扯皮;二是城市管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未能完全擺脫計劃經濟的模式和框架,在城市建設中存在重建設、輕管理,重城市經濟效益、輕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象,沒有完全考慮城市的長遠效益;三是城市管理立法滯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存在,且在處理措施上常常以罰代管;四是城市管理水平處于較低層次。未能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綜合協調,僅僅局限在經濟建設領域。
(三)性質和功能不明確,缺乏明顯的特色和協作能力大多數縣級城市在生產格局上仍然以小生產經濟為主,人口一般在30~80萬之間,人口規模小,同時由于通訊、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落后,嚴重阻礙著縣級城市經濟的發展。同時,在城市功能建設上注重小而全的思想,致使在經濟發展中產業特色不鮮明,在具體分工和協作方面不到位,一些優質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少。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致使縣級城市未能形成較高水平的專業化分工和較強的輻射能力,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和產品非常少,較難形成先進的現代產業和較強的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有限的資源分散了發展的力量,造成了許多同構性浪費,難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縣級城市民營經濟發展遲緩從民營經濟發展分析,主要存在技術含量低、主導產品和優勢產品少、生產規模小、借貸能力低,數量少、信譽度低以及產業分布不合理,在管理模式上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在經營理念上仍然以傳統經營理念為主,先進的管理經營理念明顯缺乏,市場前景不廣闊,自身發展能力較弱,由此導致縣級城市民營經濟發展遲緩,償貸能力低,法治意識和還貸意識缺乏,民營經濟未能得到長遠的發展。同時,與地級城市相比,勞動者文化素質普遍低下、工業化程度低、城鎮化進程緩慢、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以及經濟結構調整滯后等各種問題依然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著縣級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快縣級城市經濟發展的對策
針對縣級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務必加快改革的步伐,以促進全面發展為主題,充分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大力推進縣級城市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轉變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縣級城市經濟發展理念1.加強縣域專項規劃和總體規劃力度城市規劃是縣級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和根本依據,影響著未來縣級城市建設的方向和建設的質量。務必結合當地實際,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思路研究分析該城市的現狀、歷史、發展優劣勢以及機遇與威脅,科學制定出社會服務、城市環境、產業、防洪、交通等專項規劃,研究和拓展縣級城市重要地段的功能區和城市的中心區,合理規劃城市布局。同時,在縣級城市規劃及其設計方案的具體實施當中,務必采取強有力的調控和管理措施,將其納入法制化管理范圍,在城市規劃具體執行中,務必建立嚴格的審批、管理等具體措施,全面確保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合理配置。2.注重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風格在縣級城市建設中,為了防止城市建筑造型和建筑風格的趨同化、一般化問題,全面提高城市的品味和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務必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在注重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努力形成資源帶動型、旅游帶動型、產業帶動型、科技文化帶動型以及市場帶動型等各具風格的縣級城市。3.樹立建管并舉、重在管理的思想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縣級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務必在城市管理中,將依法治市貫穿于城市管理的全過程中,摒棄傳統重建輕管的思想,通過科學組建城市管理及執法隊伍,加強城市社會綜合治理工作。同時,加強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明家庭、文明小區以及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4.加強物業管理和社區建設在具體工作實施中,務必將社區自治組織建設作為物業管理和社區建設的重點,積極開展和規范物業管理,特別是加大社區文化、家政服務以及醫療保健等工作建設力度,創建居住安全、管理有序、生活方便、環境優美的居住環境。
(二)推進制度創新,構建有利于城市化發展的集聚機制和政策環境首先,加強產業政策引導,構建分工協作的產業體系。在產業政策具體制定中,務必注重特色產業城市布局,促進工商企業適度集中。同時,加大中央重大項目對縣級城市產業格局的影響,促進產業在城市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從而形成功能結構有特色、產業集中度高的現代城市。其次,加快現行戶籍管理制度,通過降低進城門檻,放寬縣級城市常住人口的農轉非條件,合理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全面促進人口向縣級城市集聚。同時,積極鼓勵投資移民、科技移民,大力吸納、引進高層次人才,充分發揮能人帶動效應,進一步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入戶政策,支持他們在開拓市場、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從而達到以產業的集聚帶動人口集聚。再次,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人口流動政策、就業政策以及住房體制。改革現有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形成個人、企業、國家三方共擔,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調整就業政策,為農村勞動力創造平等的進城就業機會;全面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探索性的實施住房貨幣化制度,建立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多層次住房社會保障體系,科學引導外來人員和進城農民購買城鎮住房。
(三)增強城市整體功能1.建設現代化的縣級城市交通運輸體系在現代縣級城市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中,大力發展快速交通運輸,完善城鎮道路網,加快以城市快速干道、主干道為重點的城市道路網的建設。同時,務必注重國家主干道交通建設與城市布局保持高度協調,形成以城市為樞紐、為結點的干支銜接交通網絡。此外,務必注重停車場和立體、快速的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優先發展城市公交體系建設。2.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個縣級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務必按照資源共享、統籌規劃、聯合建設、統一標準、互相連通的原則,加強縣級城市數字化建設力度,逐步完善縣級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重點加強應用工程建設和信息網絡建設,最大限度地建立起覆蓋更廣的智能化、寬帶化、現代化、綜合化的公用信息網絡平臺。同時,大力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推進企業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積極倡導居民上網、企業上網和政府上網。3.建立完善的水、電、氣供應系統為了全面提高供水能力和供水質量,加快城市電網改造,改善居民燃源結構,提高民用燃氣普及率并確保供氣安全性,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因此,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原則,在縣級城市中心區、主要街道和新建住宅小區務必逐步實行電纜入地,建設更加功能齊全的地下綜合管溝。4.建設優美、舒適、和諧的人居環境人居環境與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學習等方面息息相關,大力開展城市綠化和美化,切實保護自然山、體天然水面,積極創建園林城市,不斷增加城市綠色空間。同時,在大力實施舊城改造的基礎上,逐步降低城市中心區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逐步提高舊城環境質量。此為,務必按照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原則,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抓好城市污染治理,嚴格控制污染物超標排放,積極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袋裝化和分類收集,加快生產生活污水、垃圾處理廠的標準化建設。5.立足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務必立足自身資源、產業、人力等優勢,結合縣級城市發展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特色經濟,特別是對于資源比較匱乏、貧困人口所占比例較大、富裕程度比較落后以及發展潛力相對較小的縣級城市,在立足本地實際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制定出適合自己發展的思路,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旅)游則游、宜商則商,走專業化、規?;放苹h級城市發展思路,把比較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縣級城市產業從多樣化轉為特色化。同時,做大支柱產業和特色產品,形成縣級城市特有的發展產業鏈條和特色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縣級城市經濟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務必在城市規劃、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政策等方面予以研究和探索,不斷加快縣級城市經濟發展力度,推進縣級城市經濟跨越式發展,最大限度地提高縣級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作者:盧珊 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因此,電力作為與現代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息息相關的必須品,其經濟發展要與時展需求相契合,由此可見,電力經濟發展能夠有效的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下面本文就對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協調的相關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關策略,希望能夠對電力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關鍵詞:
電力經濟;發展;城市經濟;協調
在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把關注重心越來越多的落到了電力經濟發展上,而電力經濟的發展能夠直接對我國經濟水平產生影響。但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力行業的發展暴露了多種問題,例如供需問題等,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大電力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研究,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的長足發展。
一、電力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我國的供電可靠性指標相對較低,而電力的穩定性也有待強化。自我國實施“上大壓小”的電力政策以來,約有7000萬kw的關停小火電機組,這就使其平均單機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促進了我國電力建設的發展。但由于電力過程與短缺的忽高忽低循環模式,已經為電力經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雖然在全世界,我國的電網規模位居首位,但卻因受到滯后的配電網建設影響,使得城市與農村的供電可靠性嚴重下降。在我國政府對電價進行審批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運輸行業與煤炭行業已經實現了市場化的因素,這就使得煤電的供需問題日趨嚴重,主要體現在不斷突出的煤電價格問題等。同時,發電設備的平均利用率隨著裝機規模的不斷提升而減少,這就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問題日益凸顯,建設成本并不能夠與業主的盈利成正比。另一方面,在電力經濟發展的強化階段,面臨著一系列的節能環保問題,這對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產生了發面的影響。
二、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在國家的宏觀經濟中,電力經濟占據了一定的權重。任何條件下,電力供需情況都關乎于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為此,我國相關部門一定要將電力經濟發展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系協調好,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整個經濟體系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待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電力能夠為整個社會發展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要求電力供應具有更高層次的穩定性與質量。為此,相關部門要從電力經濟的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對其資源的配置情況進行優化,從而使各資源均得到合理的應用,從而實現電力經濟與城市經濟水平持續提升的雙贏局面。
三、加快電力發展的步伐,帶動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構建健全的電力統計機制我國絕大部門地區的電力統計體系和隊伍相對比較健全,在整個電力工作中,電力統計工作是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存在的。但目前,革新整個電力市場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包括電力行業建設工作所消耗的時間較長等,例如,火電廠完成建設工作的時間大概在3年,而水電廠完成建設工作的時間則要遠遠超過3年。另一方面,電力建設工程項目的審批過程是由我國各級別政府經過科學的衡量指標決策的,同時,審批期間,政府也備案了施工工程進度、投資時間、開工時間等方面內容。倘若電力建設工程建設時出現所消耗時間較長等問題,均是不完善的統計工作所致,為此,電力企業要不斷強化電力的統計工作,并構建健全的電力統計機制,從而盡可能快的滿足電力市場的發展需求。
2.對整個電力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的把握人們的生活水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得到了空前的進步,在這個大背景下,電力作為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其供應質量正面臨著供不應求的問題,但如果能夠使電力需求得到科學的管理,勢必能夠改善現階段我國城市的電力供不應求現象??茖W的管理電力需求能夠實現合理調整我國終端能源資源消費的結構,有關于電力需求管理一直是我國電力企業的重點關注問題之一,初步預計,15年后,我國能夠研究出一款電力裝機,該機能夠減少約1億kw的電力。另外,電力需求管理工作能夠實現電力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為此,各級政府要全面貫徹電力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為城市經濟的發展與電力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和諧的投資基礎,并對整合電力發展的實際需求進行科學的分析,并加以把握,從而使電力管理應用于需求發展工作相協調,帶動整合電力工業的長足發展。
3.保障電力的科學化發展趨向優化電網模式的主要途徑是保障電力的科學化發展趨向。首先,電力企業要遵循電網運行的基本原則,包括,安全性原則、經濟性原則與穩定性原則等,并對電網抵御恐怖活動、自然災害以及軍事打擊的多種功能進行強化;其次,我國電力企業要正確的認識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作用,并對智能電網技術進行不斷的研究,并加以論證。最后,電力企業要加大研究多種技術發展路線的力度,這是因為智能電網的發展涉及到多方面因素,例如,我國的能源戰略、投資情況、技術指標、電力市場、電力系統變革以及電價政策等,只有把握好這些因素,才能保障電力經濟的穩定化、安全化的和諧發展。
4.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起到了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目前,城市經濟增長速率正處于相對較為低迷的狀態。為了改善這一現象,保障電力經濟的科學合理發展,各級政府要規避電力經濟發展變化過大情況發生,具體體現在電力供過于求或供不應求現象交替發生。為此,各級政府要設置相應的電力經濟發展的上限,從而使電力經濟與城市經濟的發展相協調。
四、結論:
綜上所述,電力經濟的長足發展是一場長久戰,我國應將其列為重點發展工作內容,并全面貫徹電力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使電力經濟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電力經濟與城市經濟之間相互作用,城市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電力經濟的發展,電力經濟的發展也會受到城市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各種情況。為此,相關部門一定要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我國經濟的整體水平。
作者:劉鳳麗 馬莉華 單位:國網吉林電力有限公司長春供電公司
一、引言
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改造的基礎上,勢必給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與能量帶來變化。良好的經濟發展模式會考慮到人類活動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進而實現環境資源友好型發展,然而經濟發展、環境友好和資源節約等多重目標并重的發展模式會對經濟發展速度有所限制。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正在發展中的國家,都很大可能先經歷“經濟發展主導型”發展模式,再轉變為“環境資源友好型”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引起了空氣污染物的迅速積聚,造成了當前面臨的空氣質量問題。因此,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階段,由以經濟發展速度為主要或單一目標的“經濟發展主導型”發展模式轉向社會、環境與資源協調發展的“環境資源友好型”發展模式。近些年我國實施的“環境友好型社會”、“和諧社會”和“可持續發展觀”等國家發展戰略都體現了這一轉變。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歷史發展和開放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我國不同區域的城市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東部沿海以及內陸核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很成熟,而一些內陸非核心城市可能正處于起步發展過程中。單一從經濟發展速度對城市進行評價不能充分反映出城市的總體水平,進而也會導致我國各城市的非健康發展。因此,從環境友好視角,對我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比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本文主要是用空氣質量指標對城市環境進行測量,結合空氣質量對我國典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比較,識別出當前我國不同城市的發展模式,為各城市的良好健康發展提供一定依據。國內外學者越來越關注經濟發展與空氣質量問題。田志華等認為環境沖突具有顯著的空間相關性,空氣和水污染是引發環境沖突的主要原因。當前的環境治理并沒有減少環境沖突的產生。由于城市環境污染具有顯著的空間外溢性,治理污染時需要跨地域治理;池建宇等考慮我國城市內生因素的影響,采用庫茨涅茲曲線研究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與空氣質量的關系發現未來十年內我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的空氣質量改善程度會十分有限;李雪敏認為城市環境質量是構建品牌城市的必須因素,從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環境、人居社會環境、歷史文化環境等六個方面構建了一個城市品牌資產評估體系;SánchezdelaCampa和delaRosa通過分析空氣質量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發現:對空氣有害物質的極端控制對經濟發展會產生明顯影響,甚至會導致經濟危機;Zilio和Recalde采用1970~2007年期間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21個國家的數據,分析了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的關系??梢钥闯?,當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識別出了經濟發展與空氣質量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為社會經濟與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提供了良好支持。然而目前研究中對于空氣質量提升績效的關注還比較少,尤其是關于空氣質量提升績效測評方面的研究更少[9,10]。本文從環境友好視角,結合我國典型城市在2013~2014年的經濟發展水平數據和空氣質量測評指標數據,對經濟發展水平與空氣質量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采用人均GDP和空氣質量兩個維度,識別不同城市的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模式,為各城市制定和實施與其相適應的環境友好發展戰略提供一定參考。
二、研究數據
本文選取了31個省會及直轄市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經濟發展水平和空氣質量水平進行對比研究。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經濟指標有很多,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即人均GDP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因此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標數據來表示各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表1給出了2013~2014年我國31個省會及直轄市的人均GDP及其排名情況(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本文采用的空氣質量測評指標是依據2012年我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共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11]。表2給出了各監測指標的符號、含義、化學式和單位。其中除O3是8小時平均值外,其他指標濃度限值均為24小時平均值。由于本文研究中各城市多屬于居住商業區,因此濃度限值應采用二級空氣質量標準??諝赓|量指標濃度會受產業結構、地理環境、氣象條件、季節等多種因素影響,為了進行空氣質量提升績效比較,需要對樣本數據進行合理設置。從比較時段來看,日時間內平均濃度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大,尤其是風速,而年平均濃度不能很好地區別各因素不同季節時的影響程度,因此,本文采取月平均指標濃度來進行比較。同時,由于不同城市的主要污染物不同,單一空氣指標數據難以全面表達城市空氣質量,因此,本文采用由表2中各分指標合成得到的空氣質量總指數(AQI)來代表各城市空氣質量。根據表2中的空氣質量監測指標,我們調查了31個省會及直轄市2013年11月和2014年11月的空氣質量監測指標數值,并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計算得到了各城市的AQI指數,具體如表3所示(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三、結果與分析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空氣質量相關分析首先為了明確經濟發展水平和空氣質量之間的相關性,我們在SPSS19.0軟件中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對2013年和2014年的人均GDP和AQI做了相關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為了去除量綱對結果的影響,本文采用的是人均GDP排序和AQI排序數據。從表4結果可以看出:2013年和2014年31個省會直轄市人均GDP排名與AQI排名的相關系數均是負值,說明人均GDP和空氣質量具有一定的負相關性,即人均GDP較高的城市,其空氣質量會相對較差。這一發現暗示了以經濟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很可能會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
(二)經濟發展水平變化對比圖1給出了2014年31個省會直轄市人均GDP與2013年相比的變化情況。從圖1可以看出:與2013年相比,2014年天津、北京和上海這三個大型城市的人均GDP出現縮減,尤其是天津減少的幅度最大;在人均GDP增加的城市中,武漢、南京、杭州、廣州、貴陽和長沙等城市的增加幅度最大,而烏魯木齊、哈爾濱、石家莊、太原和蘭州等城市增加幅度較小。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的層次性規律和邊際遞減規律。在未來十幾年的發展中,一些人均GDP偏低但又有較強發展潛力的城市,其人均GDP會有較大增加,例如西安、濟南、成都等城市。
(三)空氣質量變化對比圖2給出了2013年11月與2014年11月31個省會直轄市空氣質量的對比情況(數值越大說明質量越差)。從對比結果可以看出:與2013年11月相比,2014年11月除了烏魯木齊,其他30個城市的空氣質量都變得更差,尤其是哈爾濱、沈陽、鄭州、濟南、太原、天津和西安等城市空氣質量變得相對更差;福州、貴陽、南昌、南寧、昆明、上海和海口空氣質量具有相對減小幅度的變差。
(四)人均GDP水平與空氣質量現狀與提升幅度對比1.現狀對比。圖3給出了2014年31個省會直轄市人均GDP和空氣質量排名對比情況,其中橫縱坐標分別表示人均GDP排名和AQI排名。從圖3中的對比結果,可以發現:(1)在31個省會直轄市城市中,廣州、長沙、上海、南昌、烏魯木齊和福州的人均GDP和空氣質量排名相對都比較靠前,都處于前15名,尤其是廣州和上海這兩個城市的兩個指標均在前10名以內。因此,這6個城市可以評價為“環境友好發展型城市”。(2)南京、杭州、武漢、呼和浩特、北京、天津、濟南、鄭州和沈陽的人均GDP處于前15名以內,但其空氣質量都排在15名之外,因此,這幾個城市可以評價為“經濟主導發展型城市”。這些城市未來發展中需要注重空氣質量的提升,尤其是沈陽、鄭州和濟南。(3)拉薩、昆明、貴陽、海口和南京的空氣質量都排在前10名以內,但其人均GDP都排在20名以外,因此,這5個城市可以評價為“環境友好型城市”。這些城市未來發展中需要注重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可以加大開發和利用這幾個城市的旅游資源,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4)成都、合肥、蘭州、重慶、西寧、長春、西安、銀川、太原、哈爾濱和石家莊這11個城市的人均GDP排名都在15名之外,空氣質量都在10名之外,因此,這些城市可以評價為“非環境友好發展型城市”。這些城市未來發展中面臨經濟提升和空氣質量治理雙重壓力,尤其是哈爾濱和石家莊。2.提升幅度對比。在對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空氣質量現狀進行對比之后,本文按照人均GDP變化和空氣質量變化兩個維度對31個省會直轄市進行對比,如表5和圖4所示。其中為了保持兩個指標的可比性,這里都采取提升幅度排名情況進行對比。從圖4的對比結果可以發現:(1)與2013年相比,武漢、長沙、南京、合肥、成都和福州的人均GDP和空氣質量提升幅度都在前15名以內。尤其是武漢、長沙和南京三個城市兩個指標提升都在前10名,結合圖3中的現狀對比,可以預測這三個城市未來的人均GDP和空氣質量的綜合排名很可能會處于全國前列。(2)貴陽、杭州、南昌、拉薩、鄭州、廣州、沈陽和重慶的人均GDP提升幅度位于前15名,但其空氣質量提升幅度位于15名之外,因此,這些城市具有較強的經濟發展潛力。進一步,從圖3可以發現,拉薩、貴陽和南昌當前的空氣質量位于前10,因此這四個城市未來可能會較快地發展成為“環境友好發展型城市”。(3)濟南、昆明、石家莊、南京、太原、西寧、上海和烏魯木齊的空氣質量提升幅度位于前15名,但其人均GDP提升幅度位于15名之外,因此這些城市未來的空氣質量會得到較大的提升。進一步,從圖3可以發現,濟南和南京當前人均GDP排名位于前15名,因此這兩個城市未來可能會相對較快地發展成為“環境友好發展型城市”。(4)其余城市中除了??谥?,呼和浩特、銀川、蘭州、哈爾濱、西安、北京和長春的人均GDP和空氣質量提升幅度都落在15名之外,即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空氣質量提升幅度都比較慢,尤其是西安、哈爾濱、北京和長春。對照圖3中這些城市的現狀,可以看出這些城市近期很難發展成為“環境友好發展型城市”。
四、結論
本文根據2013~2014年我國31個省會及直轄市的人均GDP和空氣質量數據,對每個城市的空氣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對比研究。分別從人均GDP和空氣質量指數AQI兩個角度對各城市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比較,把這些城市劃分為“環境友好發展型城市”、“經濟主導發展型城市”、“環境友好型城市”和“非環境友好發展型城市”。同時,與2013年進行對比,根據2014年不同城市人均GDP水平和空氣質量的提升幅度,對各個城市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類和評價。該研究結果對提高我國城市空氣治理積極性具有促進和指導作用,也可以為我國實施環境友好發展型戰略提供一定的依據。然而,由于空氣質量統計數據的不充分,本文未能對經濟發展和空氣質量二者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未來研究會持續收集我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數據,進一步采用格蘭杰因果關系等方法分析經濟發展和空氣質量的因果關系。
作者:張宏雷 阮俊虎 王莉敏 單位:河北工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1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的實證分析
1.1模型與數據
1.1.1異速生長模型。人文地理學家根據異速生長理論,認為處于不同維度的城市人口與城區用地面積作為城市發展中的兩個重要的發展指標,它們二者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也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常量,符合異速生長規律。通過建立關于城市人口和城區用地的異速增長模型,能夠對城市的動態人地關系進行量化分析,可以用異速生長方程At=aPtb表示。如果把At,Pt同時同放在雙對數坐標系中時,兩者存在線性關系:lnAt=lna+blnPt。式中:At為某城市在時刻t的城區用地面積;Pt為某城市在時刻t的城市人口;a為比例系數;b為標度因子,即異速生長系數。
1.1.2模型評價標準及含義。在異速生長模型中,每組變量都有其相應的標度因子臨界值,取決于模型中兩變量維數的商。根據分形研究,城市用地維數的平均值為1.7左右,人口的維數為2,在理論上得到b的臨界值為0.85。但是,實際應用中發現b符合實際情況的臨界值為1。當b>1時,城市用地面積的增長速度大于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b=1時,二者速度相等;b<1時,城市用地面積的增長速度小于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1](表1)。但是在實踐中,異速生長系數對于城市人地關系的反映還需要結合城市化發展的其他指標進一步進行分析。例如異速增長系數<1時,可能是由于城市經過高速發展之后,受到自身土地資源的約束,城市用地外延擴展減緩,用地產生規模經濟效益;也很有可能是城市發展停滯,城區面積擴張緩慢,從而導致人均用地的減少。這說明城市人均建成區面積的變化在城市經濟發展的不同發展時期有不同的意義,不能夠一概而論。
1.1.3數據選擇新疆城市人口與城市用地的數據來源于2000—2011年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1年新疆城市體系中共有2個地級市和20個縣級市。其中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五家渠市、北屯市由于進入建制市序列的時間較晚,統計期間內統計數據不足,故在樣本中剔除。
1.2城市人口與用地異速生長特征
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2000年至2011年新疆城市人口由358.34萬上升為560.32萬,增長了56.37%,年均增長4.6%;城市建成區用地面積由473.41km2增加到921.82km2,增長了94.72%,年均增長7.89%。城市用地面積增長速度快于城市人口增長速度,2000年新疆城市人均用地面積為132.11m2,2011年上升為164.52m2,增長了24.53%。將新疆城市人口總數及建成區面積總數作對數處理,繪制雙對數坐標圖(圖1),可以看出新疆城市人口與城市面積呈直線分布趨勢,表明新疆人地關系滿足異速生長關系。
利用Eviews軟件對新疆2000—2011年城市人口及城市用地的時間序列數據進行異速生長分析,得到異速生長系數b=1.2923(R2=0.965),呈現出明顯的正異速增長特征。這反映了新疆城區總面積增長速度大于城市總人口增長速度,會導致城市人均用地面積逐年增加,土地利用粗放。利用異速增長模型對新疆各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作進一步分析。大多數城市異速生長分析結果的擬合優度高于70%,部分城市分析結果的擬合優度甚至達80%,90%以上,這說明新疆多數城市人口與用地的增長關系符合異速生長規律(表2)。滿足異速增長規律的城市異速生長系數差別較大。b>1的有奎屯、吐魯番、庫爾勒、喀什、克拉瑪依、阿勒泰、烏魯木齊、昌吉、和田和哈密,其中奎屯、吐魯番、庫爾勒、喀什的b>2,呈現出明顯的正異速生長特征,這些城市用地面積增長快于人口增長,這部分城市包括了僅有的兩個地級市,城市規模大,對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的整體發展趨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b<1的有烏蘇、阿圖什、阜康、塔城、石河子、伊寧和博樂,呈現出明顯的負異速生長特征,這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長速度大于城區面積增長速度,城市用地呈現集約化發展的趨勢(表2)。新疆城市體系內只有阿克蘇市的分析結果擬合優度較低,人口與用地的增長關系不符合異速生長規律,該城市的建成區面積呈現逐年減少的發展趨勢,伴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人均建成區面積不斷減少,城市用地也呈現集約化發展的趨勢。
2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測度
對新疆各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進行的實證分析能夠對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的基本情況進行基本判斷,但是為了準確判斷其發展趨勢,需要結合各城市經濟實際發展情況及所處的發展階段進一步進行分析。從科學性、一致性和可得性的原則出發選取評價指標建立新疆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表3)。使用SPSS軟件對2002—2011年新疆城市整體經濟發展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其中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只有一個,且主成分累積貢獻率已達88.076%,故選取其為第一主成分。根據軟件分析結果計算可得主成分綜合模型:K=0.3857X1+0.3841X2+0.3831X3+0.3441X4+0.3800X5+0.3786X6+0.3837X7。通過該模型可以得到各年度新疆城市經濟發展主成分得分。加權綜合量K值的大小反映出2002—2011年新疆城市整體經濟保持持續增長,且有加速的趨勢(表4)。結合具體經濟指標判斷,新疆城市經濟發展整體上處于加速階段。進而利用指標體系對2002—2011年各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測,求得每一年度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得分,得分越高越好(表5)。將各城市經濟發展速度與全疆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對比,可將全疆各城市劃分為三類。(1)經濟發展速度與全疆整體速度基本一致,如克拉瑪依、庫爾勒、烏魯木齊、阿勒泰、阿克蘇和阿圖什。其中克拉瑪依、庫爾勒的經濟發展水平評測得分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烏魯木齊經濟發展水平評分一般,其他三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評分較低。(2)經濟發展速度快于全疆整體速度,如哈密、昌吉、奎屯、伊寧、石河子、和田和喀什。其中,哈密、石河子、昌吉經濟發展水平評分一般,其他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評分較低。(3)經濟發展速度慢于全疆整體速度,如吐魯番、阜康、塔城、烏蘇和博樂。其中阜康經濟發展水平評分較高,吐魯番經濟發展水平評分較低,其他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評分較低。
結合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及各指標特征,對新疆城市經濟發展所處階段進行綜合判斷。其中克拉瑪依處于經濟發展的發達階段,塔城、烏蘇、阿克泰、博樂、阿克蘇和阿圖什處于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其他城市均處于經濟發展的加速階段。
3城市經濟發展中人口與用地關系評價
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整體趨向正異速生長,城市用地開始出現粗放化利用的趨勢,但是當前新疆整體城市人口與用地正異速生長趨勢仍不明顯,并且目前新疆城市經濟發展處于加速階段,這一階段城市用地的合理增加能夠有效帶動經濟發展。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總體處于良性發展趨勢,只有庫爾勒市、奎屯市、喀什市、和田市和阿勒泰市出現了惡性發展的趨勢。新疆城市體系內城市人口與用地增長呈現正異速生長特征的有10個城市,其中克拉瑪依市處于經濟發展的發達階段,奎屯市、吐魯番市、庫爾勒市、喀什市、烏魯木齊市、昌吉市、和田市以及哈密市處于經濟發展的加速階段,阿勒泰市處于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呈現負異速生長特征的城市有7個,阜康市、石河子市和伊寧市處于經濟發展的加速階段,烏蘇市、阿圖什市、塔城市和博樂市處于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阿克蘇市人口與用地增長不滿足異速生長特征,其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將新疆城市分為6類。
(1)呈現正異速生長特征且經濟發展處于發達階段。這一類城市只有克拉瑪依市,從該城市人口與用地異速生長特征值可以看出該城市的土地利用雖然存在一定粗放化的趨勢,但是城市經濟在較高水平上仍然保持了相當高的發展速度,城市經濟與用地擴張進程一致,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良性發展趨勢。(2)呈現正異速生長特征且經濟發展處于加速階段。這一類中共有8個城市,其中奎屯市、喀什市、昌吉市、和田市、哈密市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評分基本保持正向增長,城市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疆發展速度;庫爾勒市、烏魯木齊市評分變動不大,與全疆經濟發展速度一致。其中昌吉市、和田市、哈密市正異速生長特征值略低于全疆的特征值,土地利用粗放化的趨勢不顯著,且經濟發展速度遠高于其他城市,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良性發展趨勢;烏魯木齊市正異速生長特征值也與全疆一致,雖然經濟發展速度近年來出現減慢的趨勢,但是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良性發展趨勢;庫爾勒市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為全疆第二,且經濟發展速度與全疆一致,但是城市人口與用地正異速生長特征值較高,土地利用粗放化趨勢明顯,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惡性發展趨勢;喀什市、奎屯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疆,但是城市人口與用地正異速生長特征值很高,土地利用粗放化趨勢明顯,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惡性發展趨勢;吐魯番市城市經濟發展速度低于全疆水平,且正異速生長特征值很高,土地粗放化明顯,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惡性發展趨勢。(3)呈現正異速生長特征且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這一類中只有阿勒泰市,城市經濟發展基礎較差,經濟發展水平評分明顯落后于其他城市,城市人口與用地出現正異速生長趨勢,且趨勢顯著,雖然城市經濟發展速度略高于全疆速度,但土地的粗放利用沒有帶動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惡性發展趨勢。(4)呈現負異速生長特征且經濟發展處于加速階段。這一類有3個城市,包括阜康市、石河子市和伊寧市,其中阜康市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全疆水平,石河子市、伊寧市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疆水平。這一類城市人口與用地負異速生長特征顯著,且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疆排名前列,城市經濟發展穩定,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良性發展趨勢。(5)呈現負異速生長特征且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這一類有4個城市,包括烏蘇市、阿圖什市、塔城市和博樂市。這一類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城市經濟發展明顯落后于全疆速度,但是城市人口與用地負異速生長特征明顯,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良性發展趨勢。(6)不滿足異速生長規律且經濟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這一類中只有阿克蘇市,該城市經濟發展速度略慢于全疆,但是經濟發展基礎差,在統計期間內伴隨著人口的逐年遞增甚至出現了城市建成區面積遞減的趨勢,從而導致其不滿足城市人口與用地異速生長規律,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處于良性發展趨勢。
4結論與政策建議
4.1結論對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并進一步結合新疆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判斷了各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的發展趨勢。研究結果表明:(1)新疆整體及大多數城市的人口與用地關系良好,但是伴隨著新疆城市經濟的進一步快速發展,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的正異速生長趨勢逐漸顯著;(2)新疆各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差異較大,各城市經濟發展所處階段不同,各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現狀及發展趨勢不同。為了避免日后新疆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出現惡化的現象,在新疆未來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必須在整體調控的同時,注意根據各城市的不同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4.2政策建議(1)對于目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即便其經濟發展依然保持較高速度,但是仍應當注意嚴格控制城市建設用地擴張,優先挖掘城市內部潛力,避免未來經濟發展速度減慢后對于城市用地開發失去控制,導致人口與用地關系惡化;(2)對于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的城市,即便其土地利用出現集約化趨勢,但是仍需適當推進城市的全面建設,擴張城市建成區面積,提升區域增長極的集聚能力和規模效益,進而帶動經濟的發展;(3)對于經濟發展速度慢且城市土地粗放化趨勢明顯的城市,不能一味地擴張城市規模,擴大城市新建土地面積,必須根據其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城市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障礙進行分析,有目的性的提出解決方案,促進城市人口與用地關系向良性的方向發展。
作者:魯駿峰李豫新單位: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堅持科學理念,搞好布局規劃
在巴彥淖爾市中心城市的建設中,要合理地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規模和布局,做好環境預測和評價,協調各方面在發展中的關系,使整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達到技術先進、合理協調、環境優美的綜合效果,為居住、勞動、學習、交通、休息以及各項社會活動創造良好條件。要重點在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城市形態的和諧性和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性上下功夫,按照“一城三區一組團”的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宜居宜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進一步加快臨河城區、朔方區、雙河區的建設,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活力。
加強舊城區改造的力度
按照規劃進度完成棚戶區、城中村的拆遷和建設,通過大規模的改造,不斷提升城市的居住條件,同時促進舊城區在道路、綠化、給排水、供熱及供氣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改善,實現擴容提質、打造特色、完善功能、改善環境和便民利民的目標。要建設一批彰顯河套文化內涵和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標志性建筑,要形成幾處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商業購物和餐飲文化為一體的高標準現代化的“一條街”;要加強綠地、廣場、水系的建設;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品味和宜居程度。
切實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房的建設與供給力度,使城市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緊密相結合
要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和提升城市的功能,就要進行棚戶區及城中村改造,集中力量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破解房屋征收瓶頸,抓好重點區域的征收改造進度,使城市的整體面貌得以改觀。要有效、合理地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激活房地產市場,加大開發、銷售、入住的力度,使城市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提升和完善。
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充分發揮中心城市人才、物流、信息和資金等相對集中的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完善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中心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突出、優先的位置,大力發展輻射范圍廣、業態水平高、產業貢獻率大的現代服務業,推動升級換代,構建主體功能突出的區域服務業中心。
中心城市在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的建設過程中,要發展總部經濟、中央商務區、文化創意園區、信息中心、購物休閑區和特色街區等服務業發展載體,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集聚,培育服務業知名品牌和領軍企業,把服務業培育成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中心城市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投資環境放在重要位置,與周邊地區緊密溝通和對接,聯合建設基礎設施,重點連通相互間的機場、車站、道路,規劃建設城市之間的快速交通網、金融網和商貿流通網,壯大城市經濟。通過中心城市的發展,不斷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和引領全市經濟的發展。
作者:李明偉馬福林胡智謙單位:巴彥淖爾市房屋產權交易登記中心巴彥淖爾市統計局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電力的發展備受關注。電力經濟是國家經濟的核心發展部分,如何讓電力經濟發展的更好,是當下國家關注的眾多問題的中的一個。今年1-5月份,第一產業用電量3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其中,5月份同比增長8.1%。1-5月份,第二產業用電量139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7%;5月份第二產業月度用電量首次超過3000億千瓦時,達到300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6%。1-5月份,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為1979億千瓦時和2287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5.0%和12.3%,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5.3和4.2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同比分別增長15.2%和9.0%;1-5月份,鄉村居民生活用電量增速(16.9%)遠高于城鎮居民用電量增速(9.2%),反映出城鄉用電出現明顯分化電力經濟的發展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大,電力在我國宏觀經濟中占得比重也越來越大。但是經濟發展得越快,電力的供應能力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任何時候,電力的供需情況都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我們要協調好方方面面的關系,將電力的發展與城市經濟的發展做到最好,從而拉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電力經濟如何發展才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而不是阻礙其他產業的發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到最好的結論。
一、電力建設大落導致電力供應能力不足
近幾年,我國加大了對電力的投資,使電力充分滿足了國民經濟的需求,但是電力的發展仍然有許多問題待解決。電力的短缺-過剩-短缺的惡性循環模式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雖然我國電網規模居世界第一,但由于配電網建設嚴重滯后,農村和城市供電可靠率只分別上升了0.13和0.301個百分點,供電可靠性指標仍大大落后。從“年停電時間”看,2009年中國為平均每戶9小時,上海是1小時,而東京是5分鐘,新加坡是2分鐘。目前,電力行業落實“上大壓小”政策,全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000萬千瓦以上;煤泥和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機組已達2500萬千瓦;火電機組平均單機容量由2005年的5.68萬千瓦提高到2009年的10.31萬千瓦;建成投產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21臺,3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發電機組已占70%以上。但是,由于電價仍然延續60年一貫制的政府審批,而煤炭、運輸領域早已實現市場化,煤電運矛盾難以協調,煤電價格的死結無法解開。受煤價持續大幅度上漲、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發電企業經營狀況持續惡化。伴隨裝機規模越來越大的是,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越來越低,負債越來越重,成本越來越高,主業虧損越來越嚴重。2010年五大發電集團雖實現盈利,但主要依靠非火電業務和煤炭、金融等非電產業支撐。截至2010年底,五大發電集團負債總額達17502.49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6.03%,已超過國家確定的紅線。由于電力項目建設的資本金和資金均依靠“短貸長投”解決,嚴重虧損潛藏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和金融風險。我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比“十五”末增加了58%左右、變電容量增加了109%左右,但110千伏及以下的配電網線路長度及變電容量僅增加了15%與53%左右,造成有電落不下,設備利用效率低下,導致部分地區、部分時段出現結構性供電缺口。目前,低電壓問題主要體現于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其原因在于這些地區發達的第二產業經濟帶動了農村手工業經濟的發展,這些家庭作坊的存在加劇了農村末端電網的低電壓現象,既向電網倒送了無功又加大了線路的損耗。但是在電力企業改造這些地區的時候,老百姓因各種因素不配合也是無法消滅低電壓存在的原因。在我國加強發展電力工作的同時,節能問題也應運而生,電力污染性很大,而我國又尚未建立起一系列的節能環保體系,這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發展與節能是經濟發展并行不悖的力量,目前在電力工業發展與節能卻是兩套馬車,過分地強調了發展,節能減排無法實現同步和優先。我們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統籌兼顧的發展,才能最終拉動國家經濟發展。
二、實現電力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進入21世紀,全社會對電力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對電力供應的質量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從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從資源優化配置及合理利用出發,建議高度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強化政府在市場經濟下的宏觀調控。經濟增長低時,也要確保電力的發展底線;經濟增長高時,也不能超過電力發展的上限。避免由于電力發展的大起大落而帶來的電力短缺及供大于求情況的交替出現,確保我國電力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2、電力統計工作有待加強。我國具有較完善的電力統計體系及隊伍,電力統計工作對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當然,電廠需要有一定的建設周期,火電廠約3年,水電站建設時間更長。電力建設項目是需要各級政府審批的,何時開工、何時投產、工程進度等都有備案。出現上述問題說明我國電力統計工作有待加強,機制有待理順,以適應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需要。
3、大力推動對于需求的管理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力供應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電時對于需求的管理可以緩解電力供應不足的壓力,電力過剩時,對于需求的管理可以調整終端能源消費結構。我國已有實施需求管理工作的經驗,通過需求管理,到2020年減少1億kW的電力裝機是可行的。實施需求管理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電力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選擇。政府應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維持已經建立起來的良好的投資環境,滿足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加大對需求的管理應用和發展的力度,使得電力需求管理工作在我國電力工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4、保障安全穩定經濟供電,要求選擇科學、可持續的電網發展模式。優化選擇電網發展模式,一是以保證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為原則,有利于提高電網抵御軍事打擊、恐怖活動、自然災害的能力。二是研究論證智能電網發展的技術路線。智能電網發展涉及電力系統的整體變革,涉及巨額投資,涉及國家能源戰略、技術標準、電力市場、電價政策等諸多問題,走什么樣的技術路線,必須慎之又慎。
電力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城市經濟離不開電力的發展,城市經濟中電力占很大的比重,而且電力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但是城市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做好環保工作,而電力本身就是帶有污染性的一個產業,所以如何的讓電力的發展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而不是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嚴肅的課題,當下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更好的發揮電力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才能從根本上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未來,電力的發展之路還有很長。我們要把電力的發展工作做為國家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理念,要讓電力經濟的發展真正的走好其發展的道路。
第一、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要努力做到轉變觀念促轉型。今天突出強調要繼續解放思想,就是要保持同志所一再希望的那樣一種精神狀態,就是要開動腦筋、勤于思考、破除迷信、振奮精神;就是要認準方向、敢干敢闖、勇于探索、允許試驗和允許失敗;就是要尊重實踐、善于總結、敢于走新路。應該說,這樣一種精神狀態,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根本思想保障。一是轉變觀念促轉型,必須在解放思想上首先把自己擺進去,不能坐而論道?,F在有這樣一種情況,解放思想把自己置身事外,說到個人,沒有人承認自己思想不解放,而一說到地方發展,又異口同聲認為原因在于思想不夠解放。嘴上講要解放思想,實際做卻墨守成規;見事早行動緩,被形勢推著才挪步。講解放思想,一定要把自己擺進去,從自己做起,坐而論道是不能夠實現解放思想的堅持埋頭實干,突破思想障礙和體制障礙,將改革創新精神貫穿于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全過程,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和突出問題,提出推進轉型的辦法和措施,這是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轉變觀念促轉型,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爭做推動轉型的排頭兵。從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情況看,市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方面主要存在三種誤區:一種是盲目自滿,第二種是消極等靠,第三種是封閉保守。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堅決糾正和克服各種不適應轉型要求的錯誤思想。尤其要克服盲目自滿思想,增強積極進取意識;克服消極等靠思想,樹立自強不息精神;克服封閉保守思想,發揚敢闖敢干作風;克服狹隘視野,樹立世界眼光。要把進入轉型城市作為新的起點,努力讓主觀認識與客觀現實相一致、工作節奏與任務要求相適應,使自己真正成為推動轉型的排頭兵。三是轉變觀念促轉型,必須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發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創新是轉型的靈魂,干部是轉型的關鍵,群眾是轉型的基礎。創新需要解放思想,干部必須發揮帶頭作用,群眾則需要我積極引導。解放思想只有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立足于加快推進轉型,才會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目的解放思想所要解決的問題、實現的目標,關鍵在于領導干部。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精神狀態,把精神面貌從“穩”思想、守”觀念、怕”心理中解放出來,帶頭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著力點放在推動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上,把貫徹國務院38號文件的著眼點放在加快發展上,把加快發展的切入點放在繼續解放思想、擴大改革開放上,把發展的落腳點放在進一步改善民生上,努力在干事創業中贏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要努力做到拓寬思路促轉型。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因時而變、因勢而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要求,也是保持正確工作思路的關鍵。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轉型的思路,這就要求我必須繼續解放思想,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轉變思維方式,不斷進行“換位思考”多角度思考、大范圍寬領域思考,使我轉型思路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實現轉型目標的要求。一是要深刻認識,轉型的本質是創新,一場產業創新與產業結構的升級過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同樣,創新也是轉型的靈魂。轉型過程中如果沒有創新,轉型是難以成功的這就需要我編制規劃上創新,理解政策上創新,凝練項目上創新,整合資源上創新,上報爭取上創新,對接落實上創新。而其中最關鍵的用產業創新來推動產業升級,徹底改變我市目前的經濟結構現狀。二是要深刻認識,轉型的根本是建立起產業支撐,提高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產業發展上,要放寬眼界,放開思路,謀劃形成產業支撐的抓手,一個是建設產業發展平臺,一個是運作產業項目,二者的有效結合才能有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因此,要有敢想敢干敢合作的大氣魄,不怕想錯,就怕不想;不怕做錯,就怕不做;不怕合作錯,就怕不合作。想了做了合作了這才是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不想、不做、不合作,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半點解放思想、科學發展都沒有。建立產業支撐,說到底是要我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中真抓實干,不真抓實干,既無產業,也無支撐,更不會有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三是要深刻認識,轉型的核心還是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國務院38號文件中提出的轉型基本目標是增加就業、消除貧困、改善人居條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社會穩定。轉型工作,要在強化產業支撐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解決民生問題,把國家支持轉型城市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解決歷史欠賬的政策最大化,把改善民生的效果最大化。四是要深刻認識,轉型對我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生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38號文件中有關生態建設的內容有20多條,涉及到污染治理、發展循環經濟、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大環境綠化、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護林建設、礦山整治等許多方面,有史以來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出臺支持政策最多的文件之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上,也要拓寬思路,提出綜合的生態轉型設想,爭取通過轉型政策支持,為我市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打下堅實的基礎。五是要深刻認識,轉型是統籌區域發展的全面轉型,有助于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國務院38文件明確提出,要鼓勵有條件的資源型城市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條。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應該把拉動三縣兩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還要考慮縣區的環境污染治理、發展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轉型方案中,一定要把三縣兩區整合進去。各縣區的工作思路也要按照進入國家轉型城市的要求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把轉型要求滲透到縣域經濟發展中。
第三、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轉型的必要性、必然性是原因系統;政府、企業、個人是動力系統;國家政策、發展環境等方面是支持系統?,F在原因系統已經清楚,支持系統也已建立,關鍵是動力系統,也就是政府、企業和我每個人的工作。而從推動轉型的角度講,關鍵取決于政府職能作用發揮的效果。因此,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按照各自職能,明確工作責任,抓好工作落實。一要在政策解讀上下功夫。要把解讀國家政策放在轉型工作的重要地位,不但要理解掌握已文件中的政策信息,深入理解政策的內涵,同時還要深入挖掘文件背后的信息,跟蹤掌握國家部委的政策走向。要努力吃透精神、掌握要義,以便在工作中把政策用足用活。要加強對進入國家轉型城市行列的其他城市信息跟蹤,及時吸收借鑒這些城市的經驗和作法二要在項目凝練上下功夫。項目凝練要分近、中、遠三個層次,近期為今年,中期到年,遠期到十二五”末。近期要把已成熟的項目盡快梳理,抓緊上報對接爭取落實;中期特別是明后年的項目要作為重點按照產業鏈進行整合,做到項目成捆、產業成鏈;遠期的項目可以宏觀一些。項目內容上,要在認真做好產業發展項目的同時,重視凝練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的項目,重視凝練加強生態建設的項目。三要在同步推進上下功夫。近期,要細化工作分工,靠實領導、部門、企業的責任,把制定方案和上報項目同步推進,把凝練項目和爭取項目同步推進。制定方案要正確處理重點與全面、重點與特色、基地與產業、繼承與創新等幾個方面的關系。與項目報批有關的所有部門都要牢固樹立為轉型服務和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實行工作流程的再造,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把跑省進京爭取省上和國家的支持作為主要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關系,掌握一切可以挖掘的資源,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四要在園區建設上下功夫。一園三區一基地”管理部門,也要適應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要求轉變職能,把園區打造成承接轉型項目的一流平臺。要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對項目和企業的配套服務水平,使園區成為產業集群、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的洼地”五要在督促檢查上下功夫。要圍繞轉型,發揮紀檢、組織、人事、法檢等部門職能作用,著重從行政效能、人才培養、干部任用、法律服務等方面為推進轉型工作提供保障。督查部門要加強對轉型工作情況的督查,跟蹤問效,對相關情況進行及時通報。人大、政協要積極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轉型的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進行視察和調研,加強監督。要通過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努力,真正形成“干部圍著轉型轉、項目跟著轉型上、資金伴著轉型投、功過還憑轉型論”濃厚氛圍。六要在輿論宣傳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按照“總體策劃,分層實施,深度挖掘,重點推進”要求,從市內宣傳、省內宣傳、國內宣傳三個層次上開展轉型的相關宣傳工作。當前,要集中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都來關心轉型這件大事,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開辟“轉型、干部有責”轉型、人人有責”談話欄目,讓全市上下人人都參與,請大家各抒己見,認真查找在思想觀念方面存在與轉型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轉型、支持轉型、參與轉型,營造一個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加快轉型的氛圍。
第四、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計劃經濟條件下,企業大都處于興盛時期,沒有向國家爭取政策支持,進入市場經濟體制后,國家支持的政策又很少。因此,企業沒有爭取國家支持的習慣。市進入轉型城市以后,國家轉型政策對企業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企業必須從歷史的習慣中走出來,積極轉換方位,站在新的起點上把握發展機遇,轉變習慣方式,轉變生產方式,轉變經營方式,方法是積極向上爭取和搞好項目對接。特別是向上爭取這個問題上,要承認落后、敢于認窮,承認差距、實事求是要真理不要面子,要項目不要面子。各企業應主動走到轉型工作的前排,真正樹立主體意識,重新審視自身,正視發展中存在不足和缺陷,重新謀劃未來的發展。一要抓好項目工作這個基礎環節。最近的幾次會議上都講,有沒有項目,企業責任,報上報不上項目是政府的責任?,F在看來,企業的項目工作還是比較薄弱,許多企業都拿不出大項目、好項目。項目工作的思路上,企業要真正解放思想,放開眼界。既要注重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做好節能改造、污染治理、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文章,抓緊凝練和爭取一批技術改造項目,這方面現在做得比較好;更要通過爭取國家的政策資金支持,改進和提高現有生產技術和工藝,延伸產業鏈條,開發新產品,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這方面現在還比較薄弱。同時,也要注重多方搜集項目信息,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和轉型政策,凝練和爭取實施一批與現有產業關聯度不高或完全無關聯的新項目,只要這些項目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都可以作為企業今后發展的方向。二要抓好聯合協作這個關鍵環節。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聯合協作已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各企業要把轉型作為推動聯合協作的重大機遇,用凝練的轉型項目吸引合作伙伴,全省、全國、乃至國際間尋求聯合協作,通過多種形式擴大資源整合的范圍和力度。要積極同境內外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協作,聚集更多的生產要素,形成更大的發展能量,為企業催生一批新的優勢項目。三要抓好改革改制這個根本環節。借轉型的東風,企業要認真對待和繼續深化內部改革,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要及時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規范科學的管理決策機制。要充分利用轉型的重大機遇,推動企業大規模開展技術、產品、管理和體制機制創新,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的能力。
第五、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必須完善績效考核、落實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形成有利于推進轉型和鍛煉干部的長效機制。一是杜絕不良作風,凈化服務環境。要圍繞推進轉型,加強行政效能建設,下大氣力解決一些部門不依法辦事、政令不暢的問題,素質不強、執行不力的問題,擅離職守、脫崗缺位的問題,消極應付、等待觀望的問題,努力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對上級安排的工作頂著不辦或不及時辦理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查處,絕不姑息,確保市委、市政府正確決策得以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二是樹立務實作風,防止脫離群眾。轉型工作的根本目的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必須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思想,統籌兼顧地做好各項工作。決策上,要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標準。工作中,要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的利益當作第一考慮。要特別關心和幫助特殊困難群體,認真解決特困戶、受災群眾和下崗職工的生產生活問題。三是增強服務意識,治理推諉扯皮。實現經濟轉型目標,要做的工作十分繁重,需要各部門和每個干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和協作意識,努力為市場主體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要反對官僚主義,力戒形式主義,克服浮躁傲慢、敷衍拖拉的不良作風,培養埋頭苦干、求真務實的作風。對那些敷衍塞責和不作為的干部,要做到批評不含糊、曝光不留情、處理不手軟。要堅持深入開展行風評議,不斷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要在廣大干部中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觀念,使全市干部在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方面有明顯增強,整體素質和工作效率方面有明顯提高,能夠從我做起,推動轉型,為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功立業。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河北省國內生產總值與人均指標分別于1994年和1996年提前實現了翻兩翻,2004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8836.9億元,同比增長12.9%。經濟增長速度居全國第五位。目前,全省設11個社區市,22個縣級市,初步形成大中小相結合的城市體系,城鎮化水平為32.3%。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研究體育與城市經濟發展中的關系,對于城市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1體育在我省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現狀
作為“新消費”指標,健身活動消費指數,我省居民的消費還很低,從健身活動消費者性指標來看。論文百事通以石家莊為例,通過對100名年齡在20-45歲之間的居民進行調查,48%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在體育方面的月消費為零,月消費在50元以上的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許多被調查者表示,在體育方面的消費,除了買運動服、乒乓球和羽毛球具、夏天偶爾游幾次泳外,平時幾乎沒有其它體育方面的消費。不少收入較穩定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在體育方面是有錢沒處花,在省會很難找到科學的、方便的、可以經常進行的、適合自己年齡和和收入的鍛煉方式。
從我省體育場館開放和經營情況看,我國體育場館數量和利用率水平還很低。數據表明,我省體育場館遠沒有達到國家的建設要求。據了解,石家莊房管局掌握的5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有126個,低于5萬平方米的小區及單位的宿舍區尚未統計,但是也為數不少,至少有幾百個,而供省會市民免費的健身路徑僅有171條,且有許多被安裝在人流活動頻繁的廣場、公園及街道等寬闊地帶,真正走入社區的為數極少。讓許多人“垂涎”的學校場地對外開放的也不多,即使開放了也很難輪到市民進去健身。
從我省居民健身意識看,以石家莊為例,最新統計數字表明,石家莊目前堅持健身的人口已經達到20萬,但是市區人口210萬,比例如此懸殊,除了受場地影響等原因之外,缺乏健身意識應引起重視。
據了解,雖然目前參與到全民健身隊伍中的中青年越來越多,但是石家莊的全民健身主角還是老、小兩群人,60%的市民不具備健身意識。很少參加鍛煉身體,因為“太忙”。認為:“反正自己年輕,不鍛煉也沒事?!庇械倪€認為年輕人體質都比較好,等人到中年再鍛煉也不遲,現在的業余時間還是更喜歡看電視、逛街、聊天、打牌。通過訪談抱有以上態度的大有人在。
2結論
許多國家發展體育的經驗證明:在一個國家經濟能力許可的范圍內,發展體育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增加國民收入方面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同那些需要大量資金和高度技術的其他經濟部門相比,通過發展體育來發展經濟,具有較大優勢。
2.1發展體育可以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第一,發展體育最明顯的經濟作用就是促進體育產品的消費,而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城市,人們用于體育健身消費的開支每增加1%,就可以帶動GDP增長0.5%。因此,能增加當地財富和經濟收入。第二,由于體育具有健身、娛樂、休閑、競賽的等特點,它能夠推動旅游、商業、交通、電信、新聞出版、餐飲等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從而吸引數以億計的人們親身從事體育運動和觀賞體育競賽,通過人們的消費取得經濟收入。第三,體育能顯示體現增加體質、提高素質、形成技能——提高生產效率與效益,從而達到促進城市經濟的功能。新晨
2.2體育的發展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隨著經濟的發展、休閑時間的增加,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對體育產品來說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為了滿足體育消費品的需求,就必須增加其產品。從而,可以為人們提供就業機會。這對緩解城市就業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無疑推動了城市經濟的向前健康發展。
2.3體育的發展能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事實已證明:通過舉辦體育比賽可以加快該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體育場館、道路交通、旅游設施,賓館、飯店、城市綠化等等,這不僅能大大提升該城市的品味,而且還能改善該城市的軟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反過來又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
2.4發展體育有利于擴大城市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
體育運動是國內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匯的過程,是城市間合作與交流的“紐帶”。城市體育的發展,既可以引來外來技術、設備、人力、管理經驗和資金,還可以使一些產品通過體育媒體的宣傳而步入國內、國際市場.
一、體育在我國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現狀
體育產業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和突出。體育的商品或服務的消費過程如此,全運會、世界杯、奧運會等重大國內和國際賽事表現得非常具體,同時,體育商品的生產過程和提供方式也帶來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從目前來看,體育與城市發展的高度相關可以從熱衷申辦運動會略見一斑。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各大城市對申辦高規格、大規模運動會的熱情和積極性呈持續上升的狀態,越來越多的城市激烈競爭舉辦運動會的權利。其原因是運動會對東道主城市帶來巨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對于招商引資,開展多種多樣的商業活動是不可多得的機遇。
二、體育與我國城市發展現狀分析
研究體育與我國城市經濟發展的關系,首先必須明確“體育”的基本內涵。一般地,國際公認的“體育”概念其內涵可分為“大眾體育”和“運動競技”兩大部分[3]。我國的競技體育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城鎮居民的體育發展卻令人堪憂,發展極不平衡。
我國的大城市主要是直轄市、省會,是高校、企業集團集中之地,是該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基于這些方面的需要,大城市均修建了很多體育場館,這是中小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同樣,作為社區的體育健身中心,由于經濟因素,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經濟不發達城市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1]。
我國體育消費作為一種“新消費”,水平還相當低,人均體育經費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僅為0.5元,而日本為20元人民幣[3]。盡管1985年到1997年全國居民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占工資支出的8.1%提高到10.7%,提高了2.6%,但從靜態分析,增長幅度還不快,而且地域之間發展不平衡,體育消費需求緩慢[6]。以家庭體育健身器材擁有量為例,1997年每百戶家庭體育健身器材擁有量,全國平均為1.62件,上海市2.15件,廣州市5.72件,武漢市5.39件,合肥市1.04件,蘭州市為0.85件[1]。而中等偏上收入戶、高收入戶、最高收入戶的擁有量分別是全國水平的30%、43%、120%??梢?,全國大部分中部或西部的中型城市,特別是小城鎮居民每百戶的擁有體育健身器材量遠低于全國的平均值。
居民健身意識不強。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休閑時間的增加,人們的健身意識會不斷增強,但目前居民健身意識令人堪憂。以河南居民為例:根據2006年的摸底調查,只有28.5%的成年居民每周參加1次以上的體育鍛煉。河南城市社區活動點,雖然由2000年的2343個增加到2006年6月的3320個,增長了41.7%,但調查發現,對體育鍛煉無興趣的男性和女性仍占大多數。
城鎮居民人均活動場地嚴重不足。從我國體育場館開放和經營情況看,數量和利用率很低。有數據表明,我國體育場館遠沒有達到國家相應的建設要求。在城市的體育場館中,只有44.1%對社會全部開放,21.3%部分開放,34.6%的體育場館尚未開放。全國公共體育場館目前基本全部開放,但公共體育場館僅占全國體育場館總量的2.3%。從居民活動區域看,目前平均每個街道、鄉鎮只須2.77個體育活動點,體育活動人數一般為31—100人,而且主要由鍛煉者自發組成[2],同時缺少體育輔導員,這些均無法滿足城鎮居民健身要求。
造成我國城市體育目前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1.由于計劃經濟的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中認為體育僅是一種公益性事業,是國家投資的必然行為,這種慣性思維阻礙著體育在城市經濟中的正常發展。2.人們參加的是簡單的活動,所以居民在體育用品消費方面較少。3.體育公共設施缺乏,加之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率較低,造成我國體育場地服務供給與居民需要之間的矛盾。4.政府機關官員缺乏體育對城市經濟發展作用的認識。
三、體育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與影響
許多國家發展體育的經驗證明:在一個國家經濟能力許可范圍內,發展體育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增加國民收入方面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同那些需要大量資金和高科技的其他經濟部門相比,通過發展體育來發展經濟,具有較大優勢。
發展體育可以加快城市化進程。在和平年代,體育賽事是城市塑造形象最有效的催化劑之一。它不僅能刺激和打造城市文化,體現城市活力,豐富城市經濟結構,而且還能加快城市化步伐,對城市進行擴容。眾所周知: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原是廣州市的荒郊,由于成功舉辦了全運會,如今成了廣州市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發展體育可以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其一,發展體育最明顯的經濟作用就是促進體育產品的消費,而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城市;能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其二,發展城市體育能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體育具有健身、娛樂、休閑、競賽等特點,能推動城市旅游、商業、交通、電信、新聞出版、餐飲等相關服務行業的發展。其三,體育能體現增加體質、提高素質、形成技能——提高生產效率與效益,從而達到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體育的發展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體育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體育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體育產品技術含量上講,體育產品的生產一般為勞動密集型生產,如體育服裝、鞋類、球類的制作以及體育旅游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其次,體育還帶動和促進相關行業人員的增加。同時,為廣大婦女和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提供就業機會。這對緩解當今日益突出的城市就業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無疑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
體育的發展能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事實已證明:當今無論是世界性的,還是洲際性的比賽,以及國家和省級的大型運動會或單項比賽,都將加快該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體育場館、道路交通、旅游設施,賓館、飯店、城市綠化等等,這不僅能大大提升該城市的品味,而且還能改善該城市的軟環境,吸引更多的投資,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發展體育有利于擴大城市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體育運動是國內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匯的過程;是城市間合作與交流的“紐帶”。城市體育的發展,既可以吸引外來技術、設備、人力、管理經驗和資金;還可以使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質量過硬的產品,通過體育媒體的宣傳而進入國內,甚至國際市場。
誠然,體育發展對城市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給城市經濟及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其一,大型賽事的體育場館大多是為競技體育而建造的,項目設置專業性強,功能單一,除承擔部分訓練和比賽任務之外,多數處于閑置狀態。所以,我們的設計和規劃必須突出體育館的公益性,特別注意大型體育設施的后續效應。其二,舉辦大型賽事,需修建大量場館及道路、停車場、旅館、餐館等基礎設施,勢必減少耕地面積,加重城市污染,減緩城市現代化發展進程。因此,在賽事中應樹立環保理念所謂“綠色體育”概念。其三,商業運作要適度
四、體育與城市經濟協調發展對策
體育應與城市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協同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一個城市的資源分布、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發展。而作為城市經濟組成部分的體育,它的發展也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
體育運動項目的開發須符合地域文化特征;城市體育應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經濟發達地區城市體育的發展應以信息、高技術為主發展體育產品,建立社區俱樂部;經濟欠發達的城市應以競技體育帶動群眾體育的發展;經濟不發達的城市競技體育方面應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主,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大眾化,體育用品業的生產則應以生產少數民族體育用品業為主,在社區體育方面,應采取百花齊放的方針。
體育在城市經濟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體育的發展對城市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問題應必須引起足夠的注意。
其一,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因地制宜發展體育項目。每個城市都應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做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要預測市場對體育的需求,通過市場調研摸清開發哪些項目,參加體育活動人群的來源,體育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以及周圍一定距離內有無競爭(同類體育)項目點等等。要以較小的投資和較短的周期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優先開發那些地理位置優越,人口居住密度大,流動人口多的地方,便于人們前往進行體育消費。同時,還應注意體育的超前發展戰略研究和制訂正確可行的長遠發展計劃,切不可盲目地開發體育運動項目,體育場館的建設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開花。
其二,注意與體育相關配套的建設。體育的發展,需要其他部門的支持與配合。為了更好地使人們從事體育鍛煉、休閑與觀賞,就需要取得交通運輸、服務接待、社會治安、餐飲、檢疫等部門的有機配合,形成一個以體育為中心的服務網絡,讓前來鍛煉、休閑、觀賞的人們心情舒暢,實現健康發展、服務大眾的要求。
其三,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體育產業是一個服務性行業,其服務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體育事業的興衰。體育機構的工作人員應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心,做到服務周到,態度良好,以優質服務待客。為此,要做好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培訓工作,制訂和完善各種責任制,推行體育服務領域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工作。此外,還應加強安全防范工作,使消費者有安全感和舒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