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9:42: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農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近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突飛猛進。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迅猛發展。如今,低碳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為我國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低碳經濟以其“能耗低”、“污染小”和“循環環?!钡忍攸c,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方向。我國現處于農業經濟發展轉化的重要時期,就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進行探討,對低碳經濟的概念及該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重要性展開論述。
關鍵詞:低碳經濟;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0引言
低碳經濟的概念于2003年在英國首次提出,其所倡導的“低能耗”、“低污染”及“低排放”理念,為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理念指明了方向。我國是傳統農業經濟大國,在低碳經濟的推動下,農業經濟發展轉型需要走出一條節能、環保、高效和可持續的新路線。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擴大和發展,在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在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更應該注重農業經濟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生態環境,積極有效地保護土地、水源及周邊環境是農業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農業經濟只有不以破壞生態環境、過度開采、破壞資源能源為發展方向,才能在低碳經濟概念的指導下,走上有利于農業經濟收益最大化,農民和國家共同富裕、造福子孫后代的康莊大道[1-2]。本文就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轉型的發展方向展開論述。
1我國傳統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環境保護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過度開發、采集和浪費等問題[3]。長期以往,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草木減少等問題持續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業轉型時期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工業污染物的不恰當排放影響水質,污染土地。如在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不恰當的大量使用飼料、化肥和農藥,加大了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嚴重制約著動植物和人類生存環境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1.2農業人口素質不高,環保意識不強
由于我國地域廣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部分地區經濟、教育和文化水平的發展,造成了部分地區農業人口素質不高等相關問題。由于農業勞動者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局限性,環保意識不強,在一定程度上對低碳經濟的理解和認識不足,缺乏高效、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沒有先進的、系統的環保農業經濟發展理念作為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化長期發展的指南[4-5]。
1.3農業人口結構轉型,制約農業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新經濟時期,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農業人口轉型現象所帶來的問題日益明顯。隨著農村青壯年人口外出務工,大多數老人、婦女留在家中,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造成了我國目前農業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結構轉變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持續存在,提高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用客觀、科學的指導思想,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良性發展。
2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對策
2.1選擇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經濟發展道路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選擇可持續發展符合我國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國情。在保護環境,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前提下,引入低碳經濟概念,為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可靠、可行理論依據,有助于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走向更為廣闊的領域。統一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任務,需要調動起各方力量,在低碳經濟時展的大背景下,積極為我國農業經濟轉型時期的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2.2轉變途徑
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需在低碳經濟的背景下,以秉承節能環??沙掷m利用的指導方針,在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注重農業經濟發展整體效果的同時,堅固生態環境發展,以下兩條途徑可實現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轉變。
2.2.1構建農業經濟生態環境循環發展模式
目前制約我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多為農業污染嚴重,不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消耗較多的問題。實現低碳經濟引導農業經濟轉型過程中,應鼓勵應用沼氣和其他天然資源,避免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等易導致農業污染,破壞生態環境的化工原料。農業經濟發展應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途,避免出現濫砍濫伐、過度開采、破壞植被、排放污染物和人為破壞耕地等行為。只有合理利用和保護現有生態環境,才能做到合理選擇農業資源生產方式,有效促進農業經濟的長期穩定、健康、良性和可持續的發展。
2.2.2大力發展農村旅游業,促進有機農業良性發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發展農業經濟,開展農村旅游業,讓致富變得有路可循。在農村發展旅游業,需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需積極、有序、科學地促進農業經濟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同時,在農村發展有機農業,可明顯減少生態環境破壞,更可以生產出符合人民群眾健康要求的綠色、環保農副產品。農村旅游業與有機農業經濟發展相互促進,可在有效提高農業人口收入的同時,構建出一個低碳、環保、節能和高效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3結束語
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在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下,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長期、高效且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需平衡好經濟與生態發展之間的關系,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新型現代化農業之路。
作者:劉玉紅 單位: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城關街道辦事處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由原來的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但許多地區有資源投入的強度和規模與實際產出的效率不對等、發展效率相對較低等情況。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研究農業經濟發展效率對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跨越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農業;經濟;增長
一、現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
根據中央1號文件的具體要求,在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要重視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提高農業產業附加值,實現農民增收。在這一過程中要將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作為頭等大事。具體是指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既要注重農業經濟的“數量”上的提升,同時更要抓好農業“質量”工作,促進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將過去的數量型拓展轉變成為質量型拓展。農業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必須要將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依靠,同時要對現有的農業結構進行調整,除此之外還要重視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二、困擾農業經濟增長的問題
1.農民素質及生產積極性不高。
雖然政府部門給予農民很多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但是現在農民在各種農資、飼料上的花費卻在逐年攀高,另外由于原油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人工勞力所要的報酬也在提高,使得農業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被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經營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最終效益不但沒有提高卻出現了下降的現象,糧食直補和取消農業稅費等一系列扶持性政策真正能夠帶給農民的利潤其實所剩無幾,不但不利于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F在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者都更愿意進城找出路,所以留在莊稼地力的勞力不管是文化素質,還是對科學科技水平都具有老年化的特點,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
2.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低,競爭力不強。
因為地域性發展程度的不同,城鄉人均收入比例值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h域經濟發展緩慢,縣(市)與縣(市)之間生產總值最高相差很大。不同地區間農民收入差距較大??h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水平高的越來越高,水平低的越來越低,財富孤島現象比較嚴重,不利于規模經濟的形成。
3.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不夠完善,糧食增產現代化水平還較低。
同其它幾類產業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農業與工業的科技水平、硬件設施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著人地總量不均衡、農業收入增幅不明顯、務農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很多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著一畝地翻來覆去就一個品種的現象,導致耕地疲勞,產品種類退化,產量急劇下降,質量差,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做好產量工作,促進農產品增收增值仍然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點。要加大優良品種研發推廣的力度,將農業專家的業績與農產品的實際產量聯系起來,實現小面積實驗產量大面積推廣,實現糧食產量大面積推廣。
4.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帶動作用的發揮有待加強。
一些龍頭農業企業沒能將帶頭作用發揮出來,農戶發展規模小、作用不大,與現階段國家級的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的農戶數量相比中間還有很大的落差。通過數據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龍頭企業經營規模仍然需要進一步拓展,但是經營材料和基地都設在省外,所以無法發揮帶動作用。
三、加快發展農業經濟增長的途徑
1.發展典型示范區。
創建“五化農業”(規模化、設施化、品牌化、生態化、循環化)的高效集成復合型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對農業種植養殖區域的結構布局進行調整,優化種養設備,實現糧經、種植、養殖項目的結合型產業,推廣新的技術,在各產業園區創建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2.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優化種植養殖的品種,加大產品開發力度,開發旅游業,深入發掘農家樂景點的文化價值,發展旅游項目工程;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農業合作社的作用。引導龍頭農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優化農業合作社與廣大農民之間的關系,真正將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在實現農民增收和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充分發展。優化農業生產基地結構,實現農業結構的調整,加大農業產業自主研發力度,實現農民增收。
3.促進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
第一,加強政府對本地大宗農產品的促銷。成立農產品購銷協會,培育農村經紀人;第二,提高農業設施化機械化水平。增加財政對農機具購置的補貼;第三,爭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第四,優化糧食功能區的劃分。調整農產品的種植模式,注重單產品質的提高,提高種糧補貼力度,實現農民效益的普遍提高;第五,優化農業金融保險服務機構體系。第六,重視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
4.提升農業科技含量。
特別是以設施農業等優勢農業為載體的深度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性。設施農業能使傳統農業突破原有的限制,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與工業化。另外,要注重農業發展中的節水化、特色化,實現農業生產的生態化。不斷進行動植物品種的更新與控制,使農作物種植更加標準化、規范化。推廣優良品種的種養,注重種植、養殖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開發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等項目工程。加強農業信息系統及裝備的建設,實現農業網絡化,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業附加值。
5.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構建有層次、有結構、高效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加大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重視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嚴格遵守“公益性、區域性、綜合性、層次性”的標準,實現政府推廣部門和其它所有制推廣單位的長遠發展、實現多層次的農業技術的充分有效利用;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目標。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促生了低碳經濟的來臨,在此背景下,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也應有所轉變,文章從低碳經濟的概念、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問題以及低碳經濟時代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三方面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長久以來,農業經濟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的發展前景如何。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嚴重,發展低碳經濟便成為實現社會與環境和諧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中的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因而,本文對于從低碳經濟的概念、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問題以及低碳經濟時代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三方面的研究,有著極為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低碳經濟的概念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的農業基本上是以農藥、化肥作為農業發展支柱,以化石能源作為基礎,雖然有效的解決了糧食問題,但在很大程度上對土壤郵寄結構的構成與食品安全均造成威脅,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形態應運而生。所謂低碳經濟,其將新能源創新、新工藝創新、制度創新以及產業創新等作為主要手段,具有低排放、低污染以及低耗能特征,且嚴格堅持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發展觀。低碳經濟形態可在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以及促進經濟環保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若要實現低碳經濟,需實現每一個環節的低碳運行,只有這樣,才以利于實現農業經濟的生態化、綠色化發展。
二、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問題
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但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尚存在部分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農業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的綜合提高,其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低下的農業生產效率
農民群體是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者,同時也是管理者,但大部分農民對農業經營與管理的了解并不全面,再加上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現狀,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且工業的迅猛發展爭奪了農業發展中的年輕勞動力,留下的老年群體因其體力差、并不能較好的打理農作物、缺乏對先進農業技術的了解與應用等,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拉低農業生產效率。
(二)落后的農業發展水平
我國農業發展水平不一,對于部分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而言,農村地區的發展方式較之于先進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部分地區甚至仍然沿用原始的農業耕作方式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科技創新能力的缺乏,導致其并不能發揮其對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生產量與質量。
(三)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嚴峻
粗放型的發展方式一直是我國工業與農業的沿用性發展方式,導致環境污染嚴重且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如農業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大量或過量的農藥、工業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以及廢渣等。除此之外,農業發展過程能中掠奪式開發較為嚴重,最為常見的是大量植被被破壞,加劇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等,因而環境污染遭到破壞后使得農業發展受阻,向低碳經濟的轉變便有著極大的必要性。
三、低碳經濟時代如何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以經濟發展的規律作為參照依據,當經濟發展進入都中期階段后,便為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可能性與必要性。為此,低碳經濟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眾所周知,我國的國土面積較大,但耕地面積較小,為有效提高耕地面積的合理性,有必要將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向農業循環經濟方向轉變。首先,實現對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逐漸建立健全并完善相關經濟體系,對于回收的資源有必要進行二次利用,以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以農業廢棄料為例,可采用發酵的形式將其制作為沼氣,通過對其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農業能源消耗,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但應遵循“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原則,且農業經濟的發展應顧及到生態環境保護層面。
(二)發展農業生態環境
作為實現低碳經濟中的有效措施之一的生態經濟,就其發展而言,應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首要原則。在農業生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首先應對農業資源的生產方式做好規劃,利用農藥、化肥使用率的降低來第農業進行保護,促使其符合環保綠色的標準;其次應重視良性農業發展方式的推廣,以提高農業生態經濟的生產效益,同時又兼顧生態環境保護。
(三)發展有機農業經濟
基于當前環境壓力不斷加大,積極發展有機農業經濟在促進農業低碳經濟的實現方面可起到相當大的作用,進而使環境壓力得以緩解,改善環境質量。首先,加大有機肥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地保護水土資源,改善農產品質量;其次,充分利用沼氣、天然氣等新能源,減少因秸稈焚燒造成的空氣污染;再次,農業經濟的發展應考慮到自然生態環境因素,提高有機物循環利用;最后,可實行作物輪作,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抗病蟲害,盡量選擇無害肥料完成施肥,進而促進農業發展。
(四)發展旅游業經濟
農村發展旅游業是近幾年來的常態,其作為第三產業,較之于以往的農業生產活動,其對環境破壞的程度相對較小,且并不過多的依賴農業能源,在加速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推進農業低碳經濟方面可起到較大作用。首先,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田園旅游方式逐漸成為人們緩解壓力、親近大自然的主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為農村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其次,可經農業與旅游業二者相結合,如愈發火爆的蔬果采摘旅游等,此種新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會對農村生態環境起到改善作用,也有利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而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條件。
(五)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
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化面對大部分農村并不能順利實施低碳農業經濟的現狀,處于低碳經濟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應充分重視到引進先進科學技術的重要性。這就要求農業部門應加大對先進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定期組織農民學習,幫助農民提高對先進科學的了解與認識能力;還應以農村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出發點,逐漸設立科技信息站點,保證農民接收到最及時的農業資訊,以用于農業生產。
四、結語
當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農業科技發展水平落后、農業生產率低下、生態破壞嚴重以及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形態,在農業發展受阻的環境下,可為今后農業的發展提供一種全新的農業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于農業生產力的提高,進而促進國民經濟快速且健康的發展。
作者:趙文珍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有重要影響。但是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農業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和挑戰。本文主要對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不斷加強,并且投入也逐年加大。
1.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水平有限
對于農村經濟管理的主體主要是人才,而在現代農村經濟的改革中,農業經濟管理者水平有限,專業知識不高且缺乏培訓,導致他們在觀念上存在偏差,認識不到農業經濟對于國家主體經濟的重要作用,再加上本身的執行能力較差,缺乏相關經濟管理經驗等客觀因素,導致了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滯后。
1.2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不高,制約了現代農業經濟的進步。諸如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不健全,經濟結構與發展速度不匹配,導致了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存在諸多問題,也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了許多制約。特別是經濟管理活動中執行力差,管理體制存在不足等現象。這些不僅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整體概念上也影響著國家經濟的全面進步。
2.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2.1管理模式日趨信息化
信息化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將成為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農業管理信息化便于收集整理農業生產和農業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僅能夠為農業經濟、生產和管理提供服務,還能夠為農業經濟政策提供支撐。信息化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科技的進步。
2.2管理理念日趨現代化
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將會發生相應的改變,現代先進的管理模式必將替代保守落后的管理模式。當前,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已經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農業經濟管理將越來越注重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3.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措施
3.1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培養
人才的匱乏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引進或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強化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人員培訓,不斷更新科學有效的管理理念,并根據每個人的自身能力進行針對性輔導,使其成為具備農業經濟管理高水平的人才,發揮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3.2建立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是國家對于實現農業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也是真正實現國家惠民政策的根本保障。首先,農民對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期待值較高,但由于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不足,導致了很多制約經濟進步的現象。所以,要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就要整合和優化農村農業資源。其次,建立民主決策機制,實現民主管理的自律機制是十分有效法方法。對于一些普通事務,可以由集體討論決定,而較重要的事務,由重要決策部門如監事會來決定,通過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充分整合各項資源。
3.3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尋找一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吻合的基層組織建設模式,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其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實際發展農業經濟管理是,需要順民意,尊重民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基層組織的號召力,從而更好的指導農業經濟管理建設的工作。
3.4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模式
在發展農業經濟時,不但需要改革創新,還必須符合當地發展實際,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實踐證明,實現專業的集體合作是有效的發展模式。首先,這符合我國對于保證土地歸屬問題的政策規定,還可以實現資源整合。再次,這也符合農民的自身意愿,從而實現了土地規?;洜I,機械化生產,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產業化發展。
3.5強化科學技術的支撐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發展農業經濟產業過程中,重視科技的推廣和運用,加強對整體的農業經濟發展和產業規劃布局等進行指導。不但可以有效實行對于農業經濟的科學管理,而且還可以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勞動力成本,提高單產質量,增加農業經濟收益。
4.總結
要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重視人才作用,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并且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在新時期整體經濟引導下,重點關注現代化的農村農業建設,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理念和運作模式,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魏新榮 單位:黑龍江省鶴山農場社保局
摘要:網絡化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和市場信息的流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網絡技術應用于農業經濟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里程碑,為農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農業經濟;網絡化;農產品;市場;農業經濟分析方法
農產品生長周期較長,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瞬息萬變,因此農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了解市場的需求,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其與市場需求相一致。同時,利用互聯網還可以有效縮短買賣雙方的距離,提高農產品的流通速度,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我國農業生產受政府的指導,這就需要政府各項決策都要保持正確,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因此,各級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掌握各種農業信息,以網絡為支撐對農業進行指導,正確引導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由此可見,在網絡環境下,農業經濟的發展更具便利性,發展速度為快速。
一、網絡環境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運用網絡技術是知識型農業的必然要求
相比于傳統資源型農業,知識型農業主要依托于知識經濟和高新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從而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目前,發達國家多數已步入知識型農業發展時期,在知識型農業發展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其重要特征;我國農業還以資源型農業為主,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因此,在網絡環境下,要推動網絡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使其向知識型農業轉化。
(二)運用網絡技術降低農產品市場交易風險,增加農民收入
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信息及市場需求變化較快,但農產品生產周期較長,這就導致農民的生產活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滯后性,給農產品交易帶來了巨大的風險。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農民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十分突出,這充分說明了信息匱乏的消極作用。因此,在網絡環境下,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加強與市場的聯系,有效減少流通環節,簡化交易程序,通過網絡掌握更真實、準確的市場交易信息,從而降低生產的盲目性,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三)運用網絡技術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在網絡環境下,農產品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給我國農業帶來了嚴竣的挑戰。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網絡已成為信息傳遞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網絡掌握最新的信息,才能在農業生產和交易中掌握主動權。目前,農產品在網上的交易量不斷增加,這就說明:誰掌握了先進的網絡技術,誰就能在農產品競爭中獲得優勢,從而更好地參與到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中。
(四)運用網絡技術是培養農業科技人才的有效手段
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科技術的支撐,這就需要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但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較低,使一些農業科技成果無法在農村有效推廣。因此,在當前網絡環境下,要充分利用網絡加快對農業技術、農業知識的傳播,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推廣普及農業知識,全面提升農民的整體技術水平,更好地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二、網絡環境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點分析
(一)網絡環境下開展農業經濟分析的要點
1.轉變分析思維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經濟都是由果及因,即根據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來倒推出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然后對其進行分析,再得出具體解決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有利于開展理論研究,但農業經濟分析更重視數據分析,而且分析結果也需要直接作用于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這樣,傳統的分析方法往往對現階段農業經濟現實問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在網絡環境下,需要轉變傳統分析思維模式,確保農業經濟分析的科學合理,以便于更好地解決當前農業發展中的現實問題。
2.轉變分析立場。
在傳統農業經濟分析工作中,往往是憑借分析人員的主觀學識分析、總結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并得出結論性建議。這種分析具有較強的主觀性,結論受分析人員自身分析能力和水平影響較大。但在網絡環境下,網絡信息資源更注重信息的真實和客觀,真實客觀的信息是研究的基礎和依據。
(二)網絡環境下開展農業經濟分析的具體方法
1.均衡分析法。
大量的農業經濟發展數據顯示,農業經濟發展被某一變量控制,當這一變量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持平,且改變其他的農業經濟發展條件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不產生任何1影響時,便可以將這種變量作為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利用均衡分析法找到促進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動態分析法。
運用動態分析法,可以分析和梳理農業經濟發展數據,總結出農業經濟發展的一些規律性變化特點。研究對象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段時間,找到農業經濟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正確判斷出農業發展的趨勢。
三、結語
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步入了網絡時代,其對經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促進作用,為農業提供了廣闊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環境,加快推動了農業技術改革,使市場信息更為暢通,促進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進程。
作者:林彬 單位:賓縣審計局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無論是大集體時期,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以來的今天,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應承擔的任務
1.1創新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新機制,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1.1.1實行重點清理。
我們對財務管理混亂村實行了嚴格的“三清三查三改”?!叭濉笔牵呵謇硎罩鶃韼謇砑w資金、存款、有價證券,清理集體財物;"三查"是:查非生產性開支,查村干部報酬和補貼,查專項資金使用和項目招投標;“三改”是:改變農村財務工作無人管理、無章可循、無人監督的狀況。在清理工作中,我們把專業清理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通過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聽取群眾意見,確保清理整頓工作落到了實處。對于那些群眾反映十分強烈的上訪村,必須深入清理,深挖根源。清理之后,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相關財務管理制度,嚴格監管,促進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1.1.2創新財務管理模式。
為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確保集體財產安全和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我們探索創新了財務管理模式,積極推行了農村會計聘任制,進行了電算化試點嘗試,使農村財務管理模式更加科學可行。
1.1.3狠抓農村財會隊伍建設。
要堅持以人為本,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制度,把財務人員的定期培訓與日常管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1.1.4創新農村財務管理制度。
要進一步完善農村財務管理考核辦法及財務管理規定,進一步創新規范財務管理程序。我街辦針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制訂并完善了一整套以財務公開為基礎、財務審計為主體、民主理財為依托、"雙代管、雙監督"為保證的制度和措施,在從嚴控制備用金限額、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嚴格開支審批手續等方面進行了有效審計監督。
1.2健全落實規章制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要積極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要重點整治好諸如農民建房、農村義務教育、修建道路、農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存在的亂收費、亂集資、亂罰款、亂攤派現象。要全面落實四項制度,強化農民負擔專項治理。即:涉農稅收、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向群眾公示的內容要全面、準確、合法,公示形式要貼近群眾,切實做到經常化、規范化;農村義務教育收費"一費制",要規范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管理,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全面推行"一費制"收費辦法,在嚴格核定學雜費、課本和作業本費標準的基礎上,一次性統一向學生收取費用;公費訂閱報刊"限額制",村級報刊雜志的征定費每年不得超過當年村級管理費的10%;農民負擔案件"追究制",要嚴肅查處涉及農民負擔案件和違規違紀行為,建立預防和查處涉及農民負擔案件的長效機制。要嚴把支農惠農政策落實關,保證糧食直補、柴油化肥補貼及市街辦兩級轉移支付資金款能夠及時足額撥付。
2.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2.1加強財經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農經人員素質。
通過培訓,參訓人員不僅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也都學會了熟練操作微機。財經統計站工作人員能夠熟練運用電算化軟件處理財務,村會計能夠通過遠程教育設施開展農業病蟲害咨詢、大棚菜價格查詢等,為廣大村民、蒜薹貯存戶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提供了方便,為農業信息化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通過培訓,提高了街辦村兩級經管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了農經人員綜合素質,培養了一支工作責任心強、勇于開拓進取的農經干部隊伍,適應了新形勢下農經管理工作的需要。
2.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2.2.1建立日常工作規章制度。
制定一整套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減輕農民負擔和農村財務管理的執法管理制度和措施,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落實。
2.2.2建立農經崗位責任制度。
要制定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崗位和執法責任制,明確崗位執法責任。
2.3加快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繼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建設,逐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設立風險資金、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與農戶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以蔬菜、種子、食用菌等農業一條龍型經濟為重點,摸清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現狀,積極謀劃項目,加大扶持力度。抓好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試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戶聯接龍頭企業、市場的紐帶,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載體,也是加快龍型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組織形式,今年要重點抓好我省確定的2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作者:李紅偉 單位:黑龍江省大西江農場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
摘要:農業經濟發展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從古至今以來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對農業經濟的發展一直保持高度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農業經濟也從以家庭為單位的純體力勞動向以集體為單位的科技型經濟發展。如何正確面對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對策解決,是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對策研究
一、引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又離不開農業的發展,我國一直將農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穩定社會秩序。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析,長期停滯不前的農業經濟向具有一定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即農業經濟發展。按照這個定義來說,即使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還比較快速,加快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覷的??v覽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局勢,我國國民經濟結構正在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世界經濟的大融合也迫使我國農業經濟走上國際舞臺。此外,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匱乏、機械化程度不高、農業技術人員短缺等問題,也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因此,正確面對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解決,是實現我國農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業基礎建設薄弱,現代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國是農業大國,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經過幾千年的農耕發展,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種植經驗和技術,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經驗和技術相比于現代機械效率就顯得十分低下。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就面臨著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差的問題。例如與農作物息息相關的灌溉問題,由于農田的水利建設不到位,水渠的修建沒有規劃,有些地方還保持著用桶挑水的原始方法,缺乏現代化的灌溉設施;農耕機械單一,種植過程過分的依賴體力勞動,常見的播種、施肥、除草和收割,大部分時候依然由農民手動完成,與使用現代機械進行種植相比,效率十分低下。這種純體力勞動的農業經濟,在當今社會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和價值,其產量和質量只能滿足自身家庭需求,無法形成產業化的種植規模,如此以來,我國農業經濟只能停滯不前,談不上發展可言。
2、農業知識缺乏,農民技術水平不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相比于農村的種植業,新一代的年輕人更愿意到城市謀求發展,留下來繼續耕作的就是一些老弱婦幼,這些人缺乏先進的農業知識和種植技術,往往沿用祖輩留下來的傳統農耕模式,勞動力也顯然不足。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農村的經濟建設又最最缺乏人才的支持,長久以來,沒有先進的農業種植思維和技術,我國的農業經濟只能停滯不前,繼續保持著產量較為低下、農產品質量不高、種類也較為單一的原始耕做方式,而沒有新一代的年輕人來繼承農耕,我國的農業經濟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無人問津的危險。
3、農產品種類單一,產業化水平不高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多元化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經濟對農產品的種類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但是一些農民長期在農村務農,不了解現代社會新的需求,目光較為短淺,仍然保持著小農經濟的思想,種植種類單一,甚至好幾代人都只種植固定的農產品,而不愿意嘗試水產品、畜牧和花卉種植等經濟效益更高的農產品,如果趕上洪澇災害或者干旱,往往造成收益小于投入的虧本狀況,更談不上農業經濟的發展了。這種單一的種植模式已經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降低了農作物的競爭力,沒有給農民帶來較好的收益。此外,大部分的農村依然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種植,沒有形成規模,農產品的產量??;銷售渠道僅僅是靠農民個人零售,銷量也??;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出去的周期較長,這種非產業化的鏈條不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也不能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4、土地資源破壞嚴重,農業生產環境不容樂觀
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加快,農用耕地被頻繁征用,可種植農產品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在農耕過程中,由于大部分的農民缺乏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再加上企業的粗放型經營,大量的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遭到破壞,引發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農作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得不到保證,農產品的生產率和質量就難以提高。種植過程中,農民為通過人為手段提高產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催熟劑等,同樣給水土資源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土地越貧瘠越使用化學物質,越使用,土地就越貧瘠,形成惡性循環。由于我國對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標準還不夠完善,重金屬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也使我國的農產品在對外出口的道路上頻頻受阻,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三、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國家應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重點建設水利,電力和道路,各級鄉鎮部門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為農作物的基本生產和種植提供基本保障。對于農村建設的資金使用,上級部門務必加強監管,一個政策的執行往往比制定意義更加重大,資金落不到實處,不僅不能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還助長了貪污受賄的歪風邪氣。各級鄉鎮部門,應對每一筆基礎建設的支出做好詳細記錄,通過正常渠道擇優選擇施工單位,上級部門對最終的成果進行驗收評估,并通過座談會的形式聽取農民意見,積極做出改進措施。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國家應大力扶持農用機械企業,從源頭降低農民種植成本,并鼓勵新技術的引進。農民購買農用機械時,應予以相應補貼,可以采取定點銷售或者通過鄉鎮集體團購的形式來落實這項惠農政策。對于使用頻率不高,價格較貴的農用機械,可以采取以村為單位,集體公用的形式解決??傊獔詻Q改變以往完全依靠體力勞動種植的局面,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2、普及農業知識,提高農民技術水平
大部分農民都存在文化水平低下的問題,長期以來的種植僅僅依靠祖輩留下來的經驗,沒有系統的農業知識,國家應將提高農民專業種植技術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積極宣傳廣泛的農業知識的重要性。從國家層面來說,可以督促各電視臺多多出品傳授農業知識和種植技巧的電視節目,各出版社多多出版農業類書籍,并積極調控其價格,讓農民買得起,買得放心;組織農業專家全國巡講,深入農田和農民交流種植經驗;鼓勵大學生等有文化素質的人群回鄉創業,積極引導,并予以資金支持,讓愿意真正回到家鄉致富的人有信心、有條件開拓新的農產品市場,逐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落實到鄉鎮層面,以村為單位,可以經常舉辦農產品種植經驗交流座談會,可以在村內或者村與村之間進行交流,把自己的優勢發揚出去,把別人先進的種植技術引進過來,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農產品遭遇病蟲害時,切不可不管不問,各鄉鎮領導要努力尋找原因,請農業專家協助解決,杜絕災害的再次發生;經常舉辦農業技能比拼,收獲時節可以視情況進行農產品質量產量評比,并予以優勝者適當獎勵和表揚,鼓勵大家的種植熱情??偟膩碚f,提高農民種植技術和文化水平,國家和各級鄉鎮都要做出努力,既要注重現有農民的文化素質,又要積極引導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回鄉創業,雙管齊下。
3、豐富農產品種類,逐步形成產業化鏈條
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資源和氣候條件存在差異,適宜種植的農產品種類也各不相同,各地區應當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農產品。另外,農業經濟想要得到發展,就必須適應市場需求,對農產品結構實行優勝劣汰,沒有競爭力的產品要在原有基礎上積極改進。與此同時,要扭轉農民不愿嘗試新產品的思想,鼓勵適合當地自然資源的水產品、畜牧業和花卉種植,聘請農業專家從選種到收獲進行全程指導,讓農民對新產品有嘗試的信心和熱情。另外,各級政府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改變當前以家庭為單位的模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可結合企業需求,開拓農產品銷售途徑,例如聯系各大酒店提供農副產品,為各大乳制品廠商提供牛奶等,盡量避免僅僅依靠農民零售的低效率方式,依靠企業帶動農產品的銷售,銷量上去了,農民嘗試新產品的信心就有了,種植熱情也就高漲了,只有農民有了熱情,農產品才能從根本上煥發活力,我國的農業經濟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4、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國家應出臺詳細法規嚴格規范和監督農田的征用,避免為了一時的經濟發展造成土地資源毀滅性的傷害,注重循環綠色農業的發展??梢詫嵭型恋亓鬓D與承包相結合的形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這個過程需要詳細的法律法規來監督指導,對流轉標準,流轉程序提出詳細的要求,采取一切措施保護現有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各級鄉鎮要大力推進能源節約型農業的發展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做好資源回收重復利用工作,鼓勵農民使用綠色環保肥料,盡量避免農藥的使用。國家實施立法和行政措施,嚴厲打擊有害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嚴格監督有害農藥和催熟劑等的流通,對于靠近農田的生產企業,尤其需要對其環境資質進行審查,確保有一套完整環保的廢水廢氣廢渣處理設備,任何時候都不能以工業發展為理由污染農業環境。另外,我國應提高農產品的檢測檢驗標準,只有標準提高了,才能督促農產品朝著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幫助我國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不論是農業種植規模還是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都是不可勝數的。但是我們并不是農業強國,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只有積極尋找解決辦法,落實政策法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經濟停滯不前的問題。豐富農產品種類,改善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讓更多的人看到農業種植的希望,并積極投身到農業經濟發展的大潮中,只有這樣,我國的農業經濟才可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作者:羅一鳴 單位: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統計局
【摘要】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以文件形式確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形勢下,農業經濟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顯得更加重要。而;綠色農業、低碳農業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大力倡導經濟發展轉型調結構,農業經濟發展必然要爭當轉方式調結構的排頭兵,加強農業經濟發展的環保模式,減少農業發展過程中的碳排放,從而實現我國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目標,最終幫助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筆者圍繞我國農業經濟的綠色發展和低碳循環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推動措施。
【關鍵詞】農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環保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由此可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是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路徑。
一、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綜述
由于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深入推進,作為國家第一產業的農業相關產業也必須找到適合自身可持續發展之路徑。在國家經濟中高速平穩發展和生態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時期,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成為黨和國家重點部署的發展思路,也逐漸成為國內外研究的重點課題,在此大環境下,我們有必要對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做初步探討。
(一)綠色農業經濟發展
綠色農業經濟是以市場需求和經濟、生態協同發展為根本原則,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是對各種農業資源進行開發并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然后在此基礎上達到的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活動過程,其本質是要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與社會、生態資源的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
所謂的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就是指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態勢下,我們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積極運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等各種方式,盡最大可能的減少對CO2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加強現有資源的循環利用率,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可持續戰略的實施。
二、我國推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是今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由于我國人均土地占有量遠遠低于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臨著農業資源過度消耗的現狀,高耗材、高污染的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現行農業經濟發展需求,我國必須采取低碳農業發展模式,以提高我國糧食產量。
(二)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可以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和維護糧食安全
由于我國可用耕地面積較小,并且多地出現建設用地越過“耕地紅線”的問題,我國一直致力于以傳統農業模式解決溫飽問題,造成了農業土地破壞嚴重的現象。在傳統農業經濟發展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而且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農業的亂排亂放。因此,發展低碳農業有利于保護環境。進入新世紀以來,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糧食供應,使得糧食安全從區域性問題上升為國際問題,從民生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問題,由于我國國內的糧食生產供應現狀,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都受到了嚴重制約,因此,我國要加快轉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切實解決好糧食的安全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出路就在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
三、我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所面臨問題
雖然我國在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有巨大的現實意義,但是從客觀角度來說,我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我國現存的農業基礎薄弱。首先,我國較為嚴重的人地矛盾,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廣,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積遠遠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積,當前我國共有農業人口9億,農戶約占農業人口總數的27.7%,每戶所經營土地不足0.5公頃;其次,我國農村勞動力短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主要勞動力青壯年集體外出務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隊”,農業產業勞動力缺口嚴重;最后,農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然國家大力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并推行職業技術教育,但是未從根本上提升農業從業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我國一直以來實行以工業輔助農業的發展路子,雖然有大量的輔農、助農、惠農政策,但是由于開展農業經濟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可用耕地流失嚴重,面積減少,農業物資浪費嚴重,且已有農業基礎設施功能較為老化,破壞較為嚴重。第三,農業經濟服務系統未及時建立完善,鑒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農業經濟發展方向起步較晚,相關的農業經濟服務系統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農業經濟服務工作開展較為滯后,相關服務水平也較為低下。
四、我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應對措施
一是優化農村農業產業經濟結構,在基層大力普及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開展相應農業服務技術培訓及繼續教育,培養一批綠色低碳循環農業專家人才,發掘一批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種植能手,并形成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的規模效應和聯動效應。二是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模式進村進戶。我國應大力開展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檢修與更換,并普及農業低碳經濟的發展方向,引導并向農村引入大量的資金,積極地研發新技術,擴展新視野,推動農民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農業技術專業服務系統,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發展,我國已經有足夠的技術水平和物質基礎為農業產業經濟發展建立專業服務系統,包括信息服務、大數據服務、物流服務及高端制造服務等,這個服務系統應該包括農業現代化的耕作方式技術的普及、對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對農產品及衍生品銷售渠道拓寬等一系列的專門服務,促進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基層推廣。
五、結語
我們必須推進低碳農業的經濟發展模式,確保糧食安全,并保護生態環境,突破現有農業的發展瓶頸,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農業產業化路子。
作者:楊奎青 單位:山東省招遠市羅峰街道經濟發展服務中心
摘要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極為注重對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目前我國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上依舊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以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關問題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分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與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聯系。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指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既滿足當代人們需求的同時又不會損害后代滿足他們自身需求的發展,這是一種保證資源合理利用的正確經濟發展模式。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雖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對于經濟的發展并非完全嚴格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帶來一定的阻礙。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需考慮到與農業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的相關因素,包括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當地生態環境的關系、多元化農業發展模式對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及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應用等。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1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生態環境的污染
在我國不少地區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忽略了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由此一來便導致了短期內農業經濟有了快速的發展,但就長遠的任務來看,當地的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并不順利。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已經擁有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但由于我國很多偏遠地區的人民對于經濟的發展急于求成,使得當地的農民在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求得短暫利益的提升,造成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如水資源的污染、水土流失現象嚴重、樹木的砍伐和土地的荒漠化等。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是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阻礙[1]。
1.2發展模式的單一
除生態環境對可持續經濟發展的影響外,影響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過于單一。在我國,大多農業發展地區進行農業發展的過程更多的是以當地的農產品的種植、收獲為主,不能將農產品的剩余物料進行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例如,每年到了秋收時分,很多農民在農作物的收割完成后,對于麥秸稈的處理方法大多是以焚燒為主,這樣一來,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而且為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此外,還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對當地農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多元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3無科學技術的支撐
我國整體經濟在進步發展的同時,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萍妓降奶岣邔ξ覈用竦纳钯|量的提升、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等有著重要的意義??萍荚谌藗兊纳?、學習、工作中的運用已經十分普遍,且科技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人們學習、工作的效率。同樣,科學技術在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也有著重要的價值,但在我國的大多的農業發展地區,對于科學技術的利用極為少見。由此一來,便導致很多農業發展地區在進行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更多以傳統的耕作模式進行,大大降低了農業的產量,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礙[2]。
2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2.1注重環境的保護
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固然重要,但是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決不能以犧牲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代價,需要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合理的利用資源,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的保護。我國不少農業地區的生態環境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為保證當地農業經濟能夠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相關部門要根據當地生態環境而及時地做出調整,對于已經遭到破壞的環境需要積極的加以治理。例如,污水的治理,建立垃圾中轉站,鼓勵當地居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開投放,嚴禁隨意亂投亂放;大小便嚴禁拋灑于湖泊中等。對于為遭受到破壞的環境要及時做出保護措施,提高農民們的環保意識,利用網絡、媒體等多種方式積極做出宣傳。這些措施的實施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維護當地生態環境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2采取多元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樣多元化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與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F如今,在我國的大多農業地區發展農業經濟過程中,未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的資源,由此一來便會導致很多資源的浪費,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實施。為保證農業經濟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行使更加順利,需要根據當地農業生產條件采取恰當的措施,實施多元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3]。例如,在每年秋季的收獲時期,對于很多農業發展地區剩余的麥秸稈進行收集,在當地建立生物發酵工程,利用麥秸稈進行發酵,之后將發酵的沼氣通到各家各戶,保證能源的合理利用。這種措施的實施,不僅減少了資源的消耗,還維護了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
2.3結合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僅與當地的生態環境、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有著巨大的聯系,科學技術的運用同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運用,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追求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科學技術水平,利用科學知識與技能維持農業的產量。例如,科技的利用能夠大大降低人力資源,提升生產的效率;同樣,利用科學的計算能夠幫助當地農民獲得最大化的利益,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茖W技術的運用,大大降低了人力資源,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結語
我國大多的農業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前進依舊面臨著一定的阻礙,為保證農業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需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及時采取措施,促進經濟的發展。農業的可持續經濟的發展對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模式及科技水平做出合理的調整,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
作者:張亞娥 單位:中共渭南市委黨校,陜西渭南
摘要:新農村建設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其中經濟管理工作變得更為重要。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已經與現代社會發展趨勢不適應。信息化技術是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元素,其是現代化的代表,其實現了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借助信息化技術來支持經濟管理工作,為此,本文就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創新
農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強化新時期的農業建設變得越發重要。2015年2月,由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重視發展“三農”,強調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探究具有現代化特點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財務管理軟件來對農業經濟進行有效的管理是首要工作。
一、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分析
(一)經濟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通過對農業經濟管理現狀的分析,了解到由于受到環境與管理水平的影響,農村在經濟管理上的規范度與嚴謹度不夠,管理制度的設定相對落后,與現代化城市經濟管理制度存在著脫軌的現象,經濟管理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制度的威嚴被無視。例如,農業經濟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導致部分財務管理人員未能嚴格履行制度綱要,只是將相關的財務數據進行記錄,并未進行有效的審核與核對,導致經濟管理質量下降。
(二)經濟管理模式相對之后
由于受到農村發展水平的限制,其經濟管理模式大都以人工、手工的方式進行,存在傳統的紙筆時代,當然現代化信息技術在不斷傳入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得到創新,但是普及力度卻不夠,不能滿足地大物博的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此外,部分農村引進財務信息化設備卻不予以使用,只是閑置一邊,還保持著傳統的經濟管理形式,在財務數據的收集、處理與整合等方面的效率不高,且精確度堪憂,制約著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
(三)缺乏專業的經濟管理人員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專業經濟管理人員來參與,但在農村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相對匱乏,再加之原有的財務人員對計算機不夠熟悉,財務信息化系統無法正常運行,進而影響經濟管理的效率。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旨在縮小城鄉差距,保證城鄉經濟的收支平衡,建立完善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十分關鍵。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應從不同層面予以完善與創新,強化農業經濟的宏觀調控,加強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持與保護力度。首先,應針對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對徇私舞弊、私自斂財等現象予以嚴懲;其次,做好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對農業市場運行體系進行有效的完善,強化科技管理服務體系的構建;再者,要打造專業化的經濟管理人員,嚴格規范其經濟管理行為,將農業經濟的發展推向現代化。
(二)構建專業化的管理團隊
新時期,為了強化新農村建設,應構建更為專業化的管理團隊,保證財務管理人員持證上崗,對原有的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除了基本的財務管理課程外,還應建立計算機培訓班,具備財務知識與計算機操作能力,提升經濟管理專業團隊的整體水平。新時期,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全面帶動了現代社會的電子購物潮,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購物。因此,為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應積極培養電子商務人才,能夠數量掌握電子商務的運行流程,邀請專業的電商專家進行專業化培訓,模擬生活中逛淘寶、天貓、京東的方式,及時將農產品上傳至電子商務平臺,發展新型的農業經濟形式,使得農業經濟管理變得更便捷、簡單。
(三)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代名詞,為了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與信息化,可將信息化平臺與農業經濟管理相結合[3],實現經濟管理的電子化,能夠利用電子平臺及時收集、獲取、處理、整合和傳播電子信息,將原本的紙質財務賬單轉化為電子數據,數據在傳輸與分享上更具優勢性,借助電子平臺的加密技術,能夠保證信息不被窺探,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在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中,記錄著農村的總收入、支出,各類農產品的收入情況、收支均衡度、農業經濟增長幅度等等各類財務數據,借助Excel表格等數據處理軟件,能夠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即可實現對數據的篩選、計算與整合,針對經濟數據進行分析,以做出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同時,為了保證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應及時對系統進行升級與維護,做好系統安全與保護措施,保證財務信息的安全性與完整性,提升財務信息的機密程度,進而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加強農業經濟的管理,應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完善,構建專業化、高素質的經濟管理團隊,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新平臺,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與現代化,強化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打造地區專屬的特色農業經濟運作模式等等,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高效性與實效性,順應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
作者:陳藝瑋 單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摘要:隨著我國逐步加強農村建設,社會農村的發展問題有著更多的關注,在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管理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我國發展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尤其現如今我國的農村建設仍落后于很多發達國家,所以對于新形勢下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經濟管理;信息技術;體制;服務
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經濟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新農村的建設中,才能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水平,保障農村經濟管理的質量,推進農村的經濟建設。
1信息技術的影響
基于互聯網的電子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流行?;ヂ摼W的使用,使企業與供應商,生產商之間通過電子商務實現各種交互。電子商務能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高效的運作模式,對企業的研發,銷售,管理及服務都產生巨大的影響。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銀行等,都是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的產物[2]。這些都極大的促進了人們生活中的便利,使人們足不出戶,享受各種服務。信息技術的使用,極大改變了人們的勞動方式。不僅提高了勞動者的勞動素質,也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勞動效率。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為信息產業的發展準備了人力資源條件,促使信息產業不斷的發展。這些都間接的將國家經濟推向世界經濟,不斷適應全球一體化經濟發展。
2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民使用網絡成本過高
由于信息化網絡的使用成本是比較高的,所以一些農民沒有能力支付這些費用。農民自身沒有過高的收入,對一些硬件的設備也是沒有能力維護的,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2.2缺乏健全的網絡配套設施
我國很多地區的信息化網絡設施建立是比較落后的,服務項目也是比較單一的,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沒有健全的網絡配套設施就不能及時接收到有效的信息資源。由于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時間是比較短的,我國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農村的經濟管理沒有專業的人才就會降低經濟管理的水平。
3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應用對策
3.1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
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是很復雜的,涉及到各級政府,而且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政府在農村的信息化管理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政府應該積極引導農民建立農村基礎網絡設施,建立一些大型的網站,為農村的信息化進程打好基礎。
3.2加強對農民的信息技術培訓
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是比較低的,因此應該首先對他們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使他們學習到基礎的信息技術知識,為信息化技術的工作打好基礎。在觀念方面,農民應該樹立創新觀念,效率觀念,服務觀念,民主觀念,科學觀念,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適應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在業務能力方面,也應該會使用電腦,利用電腦和網絡獲得信息,來進行農業的經濟活動。農民具有了一定的信息化技術才能夠更好的進行農業的經濟活動,帶動農業的經濟發展。
3.3制度控制
在農業的經濟管理中建立高層領導負責制,能使領導參與到信息化建設中,能讓領導對農業的信息化建設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從而能督促經濟管理工作的進程,增進部門之間的溝通。領導對經濟管理活動有了深刻的認識,能更好的進行決策,保障廣大民眾的利益。在實行高層領導負責制后,領導人會對工作更加負責,對人民更加負責,會積極接受上級和民眾的監督。這種機制的建設,能提高農業經濟過的的管理水平,使農業的經濟的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學,更加的全面,更加的民主。
3.4建立農業信息的數據庫
農業經濟活動是我國的幾大經濟支柱,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發揮信息化技術在農業活動中的作用,建立農業信息的數據庫是最有效的手段。在農村建立了信息數據庫后,就能對不同地區的資源信息進行一個整合和規劃,幫助其科學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農業的經濟管理水平。
4結語
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大大提高農業的經濟管理工作效率,能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信息技術在經濟管理中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包括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制度,等方面的控制,能有利的規范農業的經濟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證農業的辦公效率,及時的解決廣大民眾的民生問題。在經濟管理中,只有具有了這些控制,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發展。
作者:王荔玫 單位:西安財經學院管理學院
摘要:中國社會已經到了經濟的轉型階段,中國農業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出現新的調整,也出現新的機遇,表現出不同特征。對農業在資金方面的投入和人才培養上進行分析,提出在經濟的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的一些新的策略。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轉型期;創新;策略
1經濟轉型期的農業經濟表現的形式
經濟轉型期的中國農業表現的第一個特點是結構的改變。以前是農業輔助工業,如今卻是工業反哺農業,這可以看出來政府對農業的重視是非常大的。政府出臺了很多利于農業發展的政策,對結構制定了合理的調整,確保了農業和工業可以均衡的發展。中國具有非常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這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也是現在的國情。在發展城市化的過程以及發展經濟的活動中,農村有著很大的貢獻。我們可以理解,如果沒有農村足夠的支持,就沒有現在比較良好的經濟發展形勢?,F在,中國的城市已經具備帶動農村協同發展的能力。
2轉型階段帶給農業經濟管理的挑戰
1)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出現了一些問題,中央一直以來非常重視“三農”相關的工作,關注農業現代化,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模式。中國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是實行分散的農業生產體制,對以規模、產業、集約作為主要特點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不適應,加大了發展現代化農業的難度。另外農業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
2)農業現代化發展對管理的模式有著很大的影響。在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常常會對農業的經濟管理產生很大的影響。中國現代化農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農村經濟發展也非???,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顯著,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不過很長時間以來,中國的城鄉二元結構,制約了農業產業的發展。中國的農業生產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①現代農業發展出現“生態化”的概念,充分地體現了人類對保護環境的關注,現代農業的管理也需要在可持續的發展上下功夫,并帶動農業管理觀點的變化。②盡管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水平與西方先進的國家相比是很落后的,而且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也造成了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很慢,缺少國際競爭力。怎樣讓中國的農業和很好地應對世界的變化,是今后農業管理需要重點分析和探究的內容。
3經濟轉型期的農業經濟管理策略
1)管理模式的改變一定會破除傳統農業經濟的管理模式,推動農業的產業鏈發展。以前只看重片面的管理模式,把眼光主要放在銷售的全過程上?,F在還應該去細化農產品加工的環節,建立好服務的物流,嚴格把好質量關。
2)發展城鄉循環的流通接觸,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有必要強化城鄉的相相聯系,這是農業經濟管理應該分析的課題?,F在中國城鄉之間的聯系還是生產要素間的聯系,城市工業化是農產品加工的主要環節,農產品是工業的基礎。今后的城鄉聯系勢必會增多,因此,提高生產要素的循環、流通是農業經濟管理應該重點研究的內容。
3)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科技系統,大力增加農民的收入,建立科技服務站,把建設和管理充分結合在一起,找到一個適合現代中國的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方案。①現代的農業服務系統包括了農業在生產領域的生產資料,一站式的交易,合理的種植技術培訓,農用器具的服務內容。②現代化的農業服務系統,建立了完善的農副產品收購和農副產品的期貨平臺,幫助農民解決了賣貨難的實際問題。③利用現代化的農業科技系統,在農村市場推廣金融信貸服務,互聯網技術,進行就業的指導和培訓等等,幫助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第三產業,為廣大農民開源節流,拓寬農民收入的渠道。
4)科學和合理的規劃,首先就是要從實際出發,使用有效的科技方法,服務農業的生產和發展。組織相關的農業專家,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制定出適應農村生產和發展的相關方案,利用走訪基層,真心聽人民的意見,如果確定的方案是可以執行的,就大力推廣到各地農村進行實踐。
5)多渠道的融資,幫助資金困境戶脫離難關。農業的經濟發展和管理不可能離開資金的支持,除了政府專項的撥款以外,還需要使用社會方面的支持和力量,有效地發揮工業反哺農業的優勢。另外,政府還需要進行統一的計劃,制定一些強農惠農的政策,鼓勵社會企業參與進來,引導他們向農村地區進行投資,幫助發展鄉鎮企業,這不但可以有效加快新農村的建設速度,還可以解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推動社會的協調發展。
6)建立一支素質高的人才團隊。新農村建設不能離開高素質的人才,現在中國政府鼓勵大學生去當“村官”,這個舉措還不能完全解決農村技術人才缺失的情況。大型的機械化播種收割設備現在已經普遍在全國農村使用,農業的生產邁向了多樣化,這些都需要大量擁有專業知識的人才作為支撐。同時還需要免費開辦技術培訓課程,對基層的農民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是基本的生產技術常識等等。
作者:溫翠青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
[摘要]我國的第一產業就是農業,并且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部分,對人民生活和國家發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時期,建設現代化農業和走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是重中之重,可持續發展觀在農業方面的落實需要對整個生態農業進行規劃,本文在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下,對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路徑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觀生態農業發展路徑
尉氏縣位于河南省,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轄區內部共有17個鄉鎮和三個產業平臺(產業集聚區、港尉新區和新尉工業園區),其中含有516個行政村,耕地面積達到132.8萬畝,農業人口為77萬人,常年種植糧食作物,多達200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將近10000元,該縣城境內地勢平坦、氣候宜人,是在國家發展中是有名的糧食生產先進縣以及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近年來,尉氏縣委、縣政府樹立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的目標,以此推動農業的進步與發展。
1生態農業的特征分析
1.1開放性和隱性共存
生態農業是一種開放性的農業發展模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隱性特征,那么從生態農業的角度說,要使傳統的農業發展觀念發生改變,就要從發展觀念入手,用開放性的生產技術取代傳統的發展方式。在建設生態農業的道路上,會充分的運用到國土資源,并且這種運用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這對提升生態環境以及社會承受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1.2農業生態總體效益的優化
從生態農業發展的角度看,重點內容是對生態系統以及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農業是在自然規律條件下,利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以及土地資源等實現土地的最大效益,這種土地效益的實現又帶動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果不遵循自然規律,那么土地效益就得不到有效發揮,農業中的一些生產技術也得不到有效利用,由此,農業就會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中,這樣,必須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實現農業總體效益的提升和優化[2]。
1.3農業生態系統需要進行整合協調
生態農業系統是一個有機系統,主要強調的是系統中農業發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并將這兩種特點進行整合協調。因此說,生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協調社會資源與人力資源,并且將這些資源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整理,構建出新的農業發展結構,將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最大化的進行應用。以此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益以及農產品的質量[3]。
2在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對生態農業發展路徑的分析
2.1可持續發展觀下對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力進行提升
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要實現經濟效益、農業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共同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從生態的角度出發,了解自然規律、生態規律,然后把農業發展和這些規律結合在一起,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此,發展生態農業時,要樹立因地制宜的理念,不斷的對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以此把農業資源合理的利用起來,這些都要以農業的承載量為前提,處理好農業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以此保障生態農業發展的開放性和穩定性,每個部門都要以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組織安排經濟活動,這樣才能保障農業發展的有效進行[4]。
2.2農村地區環保產業的發展
在農村,要發展生態農業就要致力于對環保產業的推進。農村的環保產業,能夠對農村其他產業有帶動關系,并且與農業以外的環境有良好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補充的作用。我國要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那么在農村就要建立環境友好型農村,在這種思想下,農村的生態環境可以得到進一步改善,同時開發出更多的生態產品以及高附加值的產品,在此情況下,農業和農村的生態化道路,可持續發展道路將會越走越遠,也會更加寬闊平坦。在農村環保產業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建立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政策,這樣才能為生態農業和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尉氏縣通過引進優良品種、在生產商推廣標準化,并且號召當地農民發展以麥—瓜—棉、麥—瓜—菜、麥—辣椒—玉米為主的間作套種模式,面積達到40萬畝。這種環保農產品的種植促進了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3建立健全農業社會服務體系
在可持續發展觀下的農業生態健康發展方面,農業需要始終處于協調的發展狀態之中,因此必須加強與生態農業有關的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和法律法規建設。例如,最快時間內,放寬農業投資和貸款的相關優惠政策,有效的保護農業生態市場的平衡,鼓勵農民生產綠色農產品,并推進外銷和出口,加速綠色農產品的流轉。另外,還可以開展規模化的農產品經營試點,將粗放型農業生產轉化成集約型農業生產,增加對農業先進技術的應用,放寬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并且治理已經受到污染的農村土地。例如,充分完善農村的水利水電設施,禁止出現亂砍亂伐現象,嚴禁打獵行為和假冒生態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些損害生態農業的行為。例如,尉氏縣建立了開封天源面業產業化集群,在農產品加工上有雛鷹肉類加工農業產業化集群,林業方面有阿凡達木業加工農業產業化集群。
2.4能源型農業經濟模式的發展
現代農業的發展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不斷實踐和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因此必須正確的處理好農業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協調關系,這樣才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以免發生以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的現象。例如,在可持續性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化工產品在農業中的運用,而是通過先進的技術解決農業生產問題,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與調節能力,以此實現我國生態農業的良性發展。那么在此基礎上,可以選擇的是發展新能源,作用于生態農業,例如,太陽能、生物能等等,有了這些能源才能充分的降低農業對化工產品的依賴,減輕農業污染,有效的利用新能源,降低消耗。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可持續發展觀視角下,對生態農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發展的途徑,因此在以后的生態農業建設中,需要不斷的推進農業現代科學技術的使用,加強對綠色生態產品的研究,加強出口,這樣才能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步。
作者:霍杰 單位:開封市尉氏縣農業局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改革力度加大,尤其在國家提出“三農”口號之后,加快新農村建設,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成為首要任務,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之中農業經濟管理有所缺陷與不足,無法真正完善市場,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需從新農村建設角度出發,著重分析現階段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議與措施,以此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問題;對策;創新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是社會發展的重點,農業的發展在彰顯國家綜合國力的同時也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近幾年,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市場經濟的現代化,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重大機遇與挑戰,尤其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呈現出諸多問題,需積極探索出適合市場發展的經濟模式,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1農村經濟管理的基本概述
自古以來,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提高國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的發展還對維系社會的穩定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加強對農業的認識,加強對農業的了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所謂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是以國家政策方針、社會經濟條件為發展載體的一項管理活動[1]。簡而言之,便是在積極遵循國家政策、市場條件與市場環境的基礎上,確定農業經濟的發展目標,實現對農業經濟的再分配與再組織,是保障我國農業經濟走上規范性道路與法制化道路的關鍵所在。
2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前幾年“三農”口號的提出之后,農村、農業、農民備受關注,各項扶農、支農政策層出不窮。其中農業經濟管理在積極適應社會以及經濟發展過程中導致工作出現諸多弊端與不足,農業經濟效果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2.1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管理體制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管理體制的好壞關系到農業經濟管理的優良。當前,我國農業經濟體制沒有得到完善,并且部分貧困地區經濟體制與經濟觀念無法適應市場機制的要求,導致整個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無法適應社會經濟體制的有序發展。在這種發展趨勢下,經濟管理活動受阻,農業經濟發展呈現出滯后現象[2]。由于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體制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各種矛盾加深,利益協調不合理,不科學。
2.2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認識與重視
現如今,各種規章制度相繼出臺之后,我國農業經濟受到國家政府的關注與重視,并針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現象制定相應的規定。但是從某種角度分析,這些規定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尤其是農業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執行力度較差,農業經濟管理效果不容樂觀[3]。比如:農業管理人員的思想落后,沒有跟隨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技能與基本素養,沒有清楚的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作過程中執行力度過小,國家政府所提出的各項政策沒有進行執行與貫徹。
2.3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缺乏執政能力與素養
在很多地區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結構單一,甚至很多工作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的認識與了解,無法真正滿足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執政能力較差,沒有適應產業化與社會法的發展需求,導致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不盡人意。在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整體推進過程之中,很多領導人員由于缺乏先進的思想,無法嚴格按照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做出適當的改變,導致整個工作不容樂觀。還有部分農業經濟領導人員缺乏對經濟管理工作的認識,認為該項工作只是單純的進行管理,沒有從實際角度出發,致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缺乏發展動力。
3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對策
在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之中,農業經濟管理面臨諸多不良因素,導致農業經濟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創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做到以下幾點:
3.1創新管理體制
管理體制是農業經濟管理活動的基礎,尤其在新農村建設之中,只有保證管理體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才能真正推進經濟發展與進步。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需要將農業經濟作為發展中心,并積極轉變管理模式,加強對農業經濟體制的改革,實現農業經濟制度的創新發展,構建其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其中在構建管理體制的時候,需要從3方面出發。要積極轉變傳統的發展理念,實現農業經濟結構的轉型,轉變農業經濟的增長方式;需要采取深加工的方式對農產品進行改革,拓寬農產品的產業鏈條,實現產品的多元化發展;積極提高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保障農業的安全,增強農業經濟[4]。
3.2創新信息化管理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人們進入了信息社會之中,在該發展趨勢下,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創新信息化,將信息化管理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在當前社會的快速發展下,信息化已經進入到農業經濟之中,不僅實現了農業生產力的轉變,并且也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的進步。所以,需積極增強我國基層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積極提高農業管理的效率,將農業管理信息化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實現農業經濟的生產、管理、科研。
3.3創新管理思維
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已經邁入了正軌,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社會的發展需求,需要從實際出發,從社會出發,將農業經濟管理滲透到農業產品之中,重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將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進行展現,積極改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改變農業經濟管理的方式以及思維模式[5]。為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需加強對農業人員的培養與教育,增強農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爭取讓農業人員以先進的思想創新管理思維。
3.4創新管理團隊[6]
管理人員是新農村建設中農業經濟管理活動之中的關鍵人員,但是由于管理人員缺乏執政能力與基礎素養,導致整個管理工作不容樂觀,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對整個農業的經濟狀況起到一定的影響,為進一步保證農業經濟得到有序發展,則需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與教育,積極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與政治素養,提升管理人員的知識能力與管理能力,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定期培訓與教育、開展管理人員考核等,這樣一來,能夠打造出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優秀團隊,并且也可以讓老員工對新員工進行教育,開拓新員工的知識面,符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態。
3.5創新群眾利益管理方式
經濟是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的關鍵,也是提高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個人物便是民眾[7]。近幾年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與民眾利益相關聯的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很多地區的政府無法及時解決民眾的訴求,并且也無法解決民眾與農業經濟管理的矛盾,導致當地農業經濟管理無法受到民眾的支持。在這種發展趨勢下需要積極構建科學的機制,創新群眾利益管理方式,保證該管理方式能夠有效處理各項矛盾,能夠保障權益,實現統籌與協調[8]。當地政府部門還需要加強自身經濟職能與服務職能,以保障民眾的利益為主,以解決民眾的基本權益作為發展基礎,讓民眾能夠在出現相關事件之后能夠受到權益的維護,也能夠在政府部門的管理中快速化解矛盾。
4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發展對實現社會的和諧,提高國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析了當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建議與措施,從多個方面出發,以此實現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
作者:吳培 單位:河南省新縣農業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低碳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是尋找出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的氣體更清潔的有效保護措施;農業發展的實質應該是充分開發蘊藏量極大的清潔能源并且發揮這些清潔能源的最大利用率、降低使用過程中的耗能,達到綠色國民生產總值的要求;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更高效地改進能源開發和技術利用,尤其是有毒氣體過濾排放技術,以及如何順應產業轉型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調整等。低碳時代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觀念和方式進行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不但可以減少農業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并且還可以應對氣候劇烈變化對農業發展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1.在低碳時代下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
1.1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缺少足夠的資金、技術和生產設備。
城鄉差異化的一個表現是城市與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娛樂都有明顯的對比,而在農業這一方面,我國農村的各項設施都不如城市,資金的投入也較少,生產技術更沒有國家或大型企業的支持,很多農業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等都比較落后,所以對于低碳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各種節能減排措施沒有辦法有效實行。3.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偏低。我國的農村人口較多,而在這些眾多的農村人口中,卻只有少部分人接受過較高的教育,整體的文化水平較低,所以對低碳時代下農業發展方面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了解并不多,這使得農村的農業發展僅靠農民的蠻干,缺少相應的技術援助,不明白低碳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模式,這些問題都會阻礙低碳農業的發展進程。
1.2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式大多屬于粗放型。
用最少的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經濟利益是農業生產的終極目的。而在我國,土地的面積是有限的,要想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只有通過科學技術來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當前必須大力整改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結構和形式,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充分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的有機程度,使農業經濟充分發展,農業發展可以由此達到更高的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2.低碳時代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低碳時代我國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為了適應低碳時代的要求和保護世界環境的目的,我國應該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進行轉變。
2.1我國應該加快建設健康、和諧的農業經濟結構。
所謂健康、和諧的農業經濟結構實質上指的是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可相輔相成并且健康、和諧發展,以達到兩者平衡、經濟高效發展的狀態。低碳時代下農業經濟發展與傳統農業經濟發展有截然不同的方向與目標,即運用優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設備,使得經濟與自然環境得到和諧、健康、長久、共贏的發展。在全球氣候和環境的劇烈變化下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必將受到嚴重挑戰,并且其在市場經濟中的位置也將受到不可忽視的威脅,所以,在目前的低碳時代下,必須做好農業生產技術創新、提高生產設備使用率、普及農業生產知識的工作。盡管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仍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根據這些不足,制定相應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可以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2應該加快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循環農業經濟。
循環農業經濟指的是從農業之初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到農業產品的生產繼而到廢品的再生產等環節的循環再利用。在這一過程中,大量減少農業資源的投入與損耗,降低農業排放的污染物,使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自然環境也得到保護。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是提高對農業廢物的循環再利用程度,將廢物進行二次生產,然后經過深度加工得以再使用;其次是采用先進的技術,運用這些技術減少對能源的浪費從而節約能源,并且改良農業廢物的再利用和再凈化技術,可以使更多的廢物能夠被回收再使用從而變廢為寶。例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實行秸稈還田,還可以利用秸稈進行其他東西的生產,這種舉措必然能夠取得好的成效。
2.3我國應該加快向創新型新農業經濟發展形式轉變。
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但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屬于比較大的,因此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上應該不只是考慮對能源的使用技術進行創新,同時對能源的開發技術也要加大創新。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還不能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目前我國的農業現狀是資源量較多,但是能源消耗量也不低,因此探尋一條能夠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較少資源消耗的發展道路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我們現在的目標應該是積極發展、提高能源使用技術和開發新的無污染能源來代替原有的能源,減少機械化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以及對舊有的農業生產機械進行改良從而改造出新的、節能的、高效環保的農業生產設施與工具,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率、減少廢物的排放量。
作者:張軍堂 單位:黑龍江省雞東縣哈達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