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6 06:07: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藝術設計論文范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我國傳統文化與藝術設計的有機聯系
1.1我國藝術設計的現實情況。
相對于西方地區,我國的藝術設計起步很晚,主要得益于近代史上西學東漸的浪潮中,大量留美留歐的優秀人才把西方的設計文化與設計藝術帶到了中國,盡管后來這種設計藝術不斷吸收中國的文化因素,但自誕生起我國的設計藝術就具有西方化的色彩。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設計藝術又出現了質的飛躍,傳統文化因素的優秀成果與現代設計藝術開始出現分割、斷裂的態勢,這就需要引起相關人士的反思。
1.2傳統文化與設計藝術。
表面上看,傳統文化與設計藝術毫不相干,但實際上,傳統文化因素可以為設計藝術提供創作源泉和設計靈感,傳統文化因素融入到設計藝術之中,所設計出來的藝術作品會更具民族風格和藝術風采,現代設計藝術應該傳統文化因素進行繼承、吸收和借鑒,發揚優秀文化成果,弘揚民族特色,而不是對傳統文化因素進行排斥和拋棄。假如藝術人士完全告別我國傳統文化進行藝術設計,所制作出來的產品就會顯得不倫不類,藝術風格也會磨輪兩可,最終的藝術創作也會是無泉之水無本之木,毫無生機可言。
2設計藝術可供利用的傳統文化因素
我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多民族的相互融合,沉淀出了人類歷史極具民族風格的傳統文化。我國的同傳統文化始終是前后相承的,中間沒有出現斷裂、消亡的情況,大量的文化因素都可以為現代生活和社會發展提供指導、幫助和借鑒。綜合起來,可供我國設計藝術進行開發和利用的傳統文化因素有如下幾種:
2.1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是我國獨有的方塊字藝術,能把漢字書寫成造型藝術,全世界中獨一無二,僅有漢字可以做到。漢子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和延續,經歷了金鼎文、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的演變,呈現了無數的書法藝術家,涌現出了大量的文字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歷史瑰寶,不同的字體、風格各異的作品,都可以為設計藝術所利用。民國初期,很多設計藝術家大膽采用我國文字元素,渲染了民族清潔,在民族危難之際傳承了歷史文化,助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提升了民族信心,這種做法現代設計界也可以積極采用,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弘揚民族特色。
2.2繪畫藝術。
國畫也是一種藝術奇葩,我國的水墨、山水、人物繪畫一直有著至高的藝術造詣。我國繪畫講究的是氣韻生動、應物象形、隨意賦彩,往往使用的簡單的色彩搭配就能畫出不朽的藝術作品,比如齊白石畫蝦、徐悲鴻畫馬、張善子畫虎、鄭板橋畫竹,等等,這種藝術風格在現代設計學界應具有生命力,是對過分使用色彩、圖像、和造型的有益補充。
2.3印章和雕刻。
印章和雕刻藝術,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藝術成果,彰顯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多樣化和藝術性。值得高興的是,現階段不少設計者已經大膽采用我國傳統的印章和雕刻文化,進行藝術創作,涌現出了一些經典作品,比如在中國移動的3G標志中,就用水墨元素創作出了“G”的水墨標志,并且用傳統印章的造型將“3”表現出來。這個造型整體上有著大氣的視覺沖擊,并且在顏色搭配上讓人眼前一亮,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效結合的設計杰作。這個作品就可以看出我國傳統文化因素的藝術魅力,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專業人士敢于利用、勇于借鑒、智于開發,傳統文化就不會沉積在歷史檔案之中,會重新煥發出藝術生命力。傳統文化因素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如何使用,就得看專業人士的眼光和技能。
3傳統文化在設計藝術中的應用方式
現階段我國設計界人士不應排斥傳統文化因素,而是應把這種寶貴的文化財富積極應用到設計創作之中,更新設計理念,把民族特色、傳統藝術風格與現代設計理念進行有機聯系,創作出屬于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
3.1傳承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
我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的特征表現為整體性、辯證性、因果循環性,其注重事物內部的辯證統一及相互聯系,注重綜合及歸納。因而,藝術設計需顧全大局,設計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而是顧全大局,就算追求層次美,亦要使得此次間錯落有致、互相照應,正是這種思維方式,才使得藝術設計作品具有藝術性及可欣賞性。
3.2積極運用傳統文化因素。
在藝術設計中體現出文化底蘊,則必須用傳統文化的文化符號來裝飾。這些文化符號有著傳統象征內涵及比喻意義。其經歷過歲月的洗滌,滲透著濃郁的歷史凝重感,及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梢哉f,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將其融入到藝術設計中,體現出了現代生活環境的古樸典雅。
3.3繼承傳統文化的陳設藝術。
我國傳統的陳設藝術,已經成為了東方的一大亮點,其蘊含著兩大品質,即:莊嚴典雅的氣度,瀟灑飄逸的氣韻,象征超脫深奧的靈性意境。對傳統文化中的陳設藝術的繼承,是人性化設計的根本歸屬。藝術設計不能忘記傳統,亦不能照搬傳統,而是要繼承,且要繼往開來。
4結語
總之,文化因素的連續、連貫和繼承的,我國傳統文化匯集了歷史發展中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在現代社會中理應得到再次使用和發揚光大。我國傳統文化由于在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一些國家和民族難以超越這種文化,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地方。設計藝術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故此,我國設計學界應正本清源,與過分崇洋媚外的思潮作斗爭,積極利用傳統文化因素的優秀成果,創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
作者:劉書巡 單位: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一、2012、2013年上海CCI結構及發展規模分析
上?!皣H文化大都市”和“設計之都”的戰略目標,為藝術設計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建設氛圍。2012年,上海CCI中工業設計、建筑設計業增加值分別達196.54億元和301.93億元,共占CCI增加值總量的22%,分別比上年增長15.3%和11.8%,對CCI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1%(見表1);從表2、表3中CCI服務業總產出以及增加值比重來看,藝術業和工業設計、廣告及會展服務業年增長率均超過15%以上,帶動了整個CCI的迅速發展。2013年上海CCI增加值對本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產業新業態發展迅速,產業發展氛圍濃厚。動漫產業初具領先優勢,如:上海入選文化部“2013年國家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的動漫品牌和動漫創意項目達11個,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設計產業與品牌建設、科技創新、文化原創等方面呈現加速融合趨勢,一批上海原創設計產品獲得IF、紅點、紅星等國內外知名獎項;上海家化和指南設計兩家企業獲得首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老鳳祥獲評“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第58位,位列中國珠寶首飾業第一;上海動畫制作企業形成聯盟,通過與海外企業開展合作,開創中國原創動畫電影集結進軍海外市場的新里程。
二、CCI視閾下上海文化創意技能人才占有現狀
我國第一個全國人才工作指導性文件——《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產業結構升級,提升以技師、高級技師為重點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的職業素質教育,預計到2020年,該高技能人才隊伍規模達3900萬人左右,其中每萬名技能勞動力中的高端技能人才占比例為28%,人數達到1000萬人左右”。與此同時,CCI視閾下國家產業政策業已由“中國制造”調整為“中國創造”,占區位優勢的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以創意產業為支撐點的CCI長期規劃,但是高端技能人才的大量缺乏卻是制約這一產業規劃品質發展的瓶頸。統計數據表明:日本東京從事CCI的高端技能人才占工作勞動者總人數的15%,倫敦14%,紐約達12%,上海不足于0.1%。由此可見,上海高端創造性技能人才占有缺口較大,目前的人才狀況遠遠不能適應CCI發展規劃的客觀要求。根據上海市CC“I十二五”發展的主要任務,加強CCI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完善該技能人才的培養、引進以及服務機制,為CCI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CCI是一種復合性的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加強高端技能創意人才的培養,是上海藝術設計教育界面臨的新挑戰與機遇。
三、上海市本??圃盒K囆g設計類技能人才培養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上海藝術設計類技能人才培養現狀,項目組收集了2014年上海市本??圃盒K囆g學科專業的基本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上海22個藝術類學科專業,主要集中在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工業(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藝術等方向。專業布點共有133個,本科院校的75個藝術設計類專業布點主要集中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9個)、上海大學(7個)、上海師范大學(6個)、上海應用技術學院(5個)、東華大學(5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5個)、上海理工大學(4個)等。本科院校的專業體系構建,表現為專業設置數量不多,專業方向少。其中,沒有獨立設置裝飾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珠寶首飾設計與制作、裝潢藝術設計、游戲設計與制作、展示設計、多媒體設計與制作、交互媒體設計等專業方向。本科院校中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所開設的專業占到該校全部專業總數的41%,占到本科類院校專業總數的64%。其他綜合性院校的藝術類專業設置比例較小,如上海交大、同濟大學、華師大、華理工等,都只有1-2個專業。高職院校的58個藝術類專業布點主要集中在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14個)、上海出版印刷專科學校(7個)、上海電影藝術學院(6個)、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4個)、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4個)。在專業體系構建上著重反映社會分工的最新職業、產業結構變遷以及經濟制度變革所需專門人才的規格和要求,具有明顯的市場導向特征。其中,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所開設的專業占到該校全部專業總數的64%,占到??圃盒I總數的82.4%。由此可以看出,本科院校藝術類專業設置偏重于綜合性的藝術人才的培養;高職類院校的專業設置相對更加具體化,比如影視動畫、廣告設計與制作、裝潢、裝飾藝術設計、應用藝術設計等,更注重實踐和實際的操作技能人才的培養。但是統計數據也顯示:上海藝術設計類高端技能人才的缺乏與CCI發展規劃的人才需求類型極不匹配、高端技能人才的培養與上海CCI十二五規劃的戰略目標建設存在一定的差距,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主力軍的高職院校,急需拓展藝術設計類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思路與模式,以適應上海CCI的發展。
四、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原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方針: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體系。綱要提出政府必須切實將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規劃納入到職業教育體系中去,以促使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教育規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協調,統籌兼顧職業教育發展。計劃到2020年,形成適應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地方CCI發展規劃對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一)依托本地域CCI發展
高職院校必須依托本地的CCI發展架構,結合地方CCI發展政策,培養與地方CCI發展對接的高端高技能人才群體;同時按照優勢互補、利益共贏的原則,結合自身強勢學科優勢,拓展CCI文化項目合作,打造適合本地域CCI發展的特色高端技能專業人才,突出適應地方CCI發展的專業辦學特色,構建推動當地CCI發展戰略的目標高技能人才培養思路。
(二)調整專業結構,提高內涵建設
強化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結構調整和專業內涵建設,依托就業市場需求情況,調整已有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專業課程體系,拓展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綜合素質開發的的人文素養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職業素質、應用能力的協調發展,樹立“以技能為依托、以能力為本位、以知識為基礎、以素質為目的”的“四位一體”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思路。
五、CCI視閾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面向服務、生產、管理和建設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重任。藝術類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礎力量,必須結合地方CCI發展規劃綱要,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加快地方CCI發展,培育一批具有精湛技藝、創新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一)制定個性化培養目標
隨著地方CCI市場的極大繁榮,社會對高技能人才出現了多元化需求特征,不同層面的CCI規劃,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需求各不相同。比如:設計管理人才、設計創新人才、設計應用人才、設計策劃與推廣人才等。以上人才在共同的藝術設計學科培養目標基礎上,還存在一定的個性化培養目標的要求。比如:設計管理類人才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營銷、經營管理等學科背景;設計創新類人才則更加注重“邏輯+思維”的“頭腦”服務符號特性,通過借助藝術設計手段,創作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級原創性創新作品能力;設計應用人才則是需要對新材料、新工藝等具有較高的敏銳性,強調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設計策劃與推廣人才則更注重把握設計的總體定位、設計成本的測算、營銷、拓展傳播、以及其他衍生產品的推廣等。不同的高端技能人才需要制定相適應的個性化的培養目標。藝術高職院校必須構建以高技能為導向的個性化人才培養目標,推行個性化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高技能人才教育的多元化、個性化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實踐方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先后與全球華人設計界中規模最大的臺灣浩漢工業設計公司、國內數碼制作行業標桿企業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和全球最大市場營銷傳播服務集團WPP合作建立了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和WPP學院。全面對接企業用人標準和工作流程,開展深度的辦學改革與創新實踐,突破現行藝術設計專業以單純設計制作為培養目標的局限,將學生創意設計能力(Design)延及市場分析(Marketing)、策略思考(Strategy)、售后服務(Service),培養基于產業全流程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從業層次。
(二)推行“導師制”模式
“導師制”培養模式是高職院校實施“專業分向育人、學科分層施教”,培養高端技能人才教學改革的有效載體。高職院校需要積極組織動員師生參與、制定具體的“導師制”實施細則、成立“導師制”領導小組、完善“導師制”培養機制、評價機制以及導師的資格認定、學生的選拔、“導師制”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教學計劃的實施等培養模式的論證等。確保導師在學生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指導作用的實現。2014年6月26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國家相關部門目前正在制定政策,未來我國職業教育將設置本碩博學歷體系,這將為我國職業院校的學歷教育推廣“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奠定了政策基礎。
(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動手實踐能力,對于藝術設計類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尤為關鍵。德國的“包豪斯”教育模式,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典范,該模式提出了“工廠學徒制”的教學改革理念?!鞍浪埂苯逃麄€教學過程歷時三年半,他強調重視設計工藝技藝,而非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學生最初半年接受、預科學習,主要學習“材料研究”“工廠原理與實習”“基本造型”三門課。然后參照學生自身特長,根據學生學習狀況,進入后三年的“學徒制”教育學習,學習合格者發給“技工畢業證書”。技工畢業者可繼續留下從事職業工作,成績優異者可繼續進入包豪斯的“研究部”進行實踐,直至畢業獲得包豪斯文憑。包豪斯設立了各種工廠,如同我國現在很多藝術類院校設置的“融合學工內涵的項目工作室”制度,工作室從事指導的既有專業教師也有企業技術人員,以項目為導向,融合的課堂教學、競賽、項目設計以及實踐與一體的應用實踐模式。包豪斯對學生的教學強調直接經驗,其動態的課程設置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保障,也是德國培養高端技能創造人才的搖籃。借鑒該經驗,應對數字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水晶石數字藝術學院和WPP學院,取消理論陳舊的《廣告概論》等7門課程,新增《移動媒體創意制作》等11門課程;從工作實際應用出發重塑《三大構成》等5門課程;優化6門人文基礎課程;引入合作企業高端培訓資源編制43本校本教材。同時學院據此改造傳統課程體系,在產業全流程及互聯網技術之上,整合設計類教學內容,增加營銷傳播、創意思考、數碼技術、團隊合作(人際溝通)能力培養,適應4A公司崗位需要。實現了三年教育培養業界一流人才的高職夢想。
(四)合同約定模式
“人才定制”強調高職院校、學生以及企業三方主體,緊密結合利益共同點,創建校企、學生融合的長效的、契約式的、合同約束的緊密型的人才培養機制。合同約定學生在企業的培訓輪崗、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實訓基地的培訓等理論、實踐以及綜合能力培養的具體內容,“人才定制”旨在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常態的、有利于三方共贏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方面,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與廣州長隆歡樂世界、深圳歡樂谷、等文化企業構建的實踐、實訓基地,業已成為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學生以及文化企業三方受益的合作舞臺。
(五)借鑒國外的“雙元制”、CBE、CBET國際化的教育理念,設計、控制教學過程
世界范圍的國家化人才模式,主要有德國的“雙元制”培養模式;美國、加拿大為代表的CBE模式;英國、澳大利亞技術教育為代表的CBET模式。以上教學理念主要采用以能力為導向的、非學科式的人才培養理念;強調以市場為風向標、教學計劃和教學評價等教學建設體系;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改革方法;采用目標管理的重視教與學過程的質量控制、評估的教學管理方法;重視“行校企”合作的密切合作,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適合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培養理念。
(六)借助“雙證制”制度,推進CCI產學研合作
課程體系構建是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也是高技能人才培養改革的難點。在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課程結構設置中,引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圍繞國家職業資格綜合考核能力,展開綜合職業能力、崗位技能等教學改革。鼓勵藝術類高職院校加強CCI學科建設研究,提升CCI崗位實踐服務的能力,促進高技能專業人才培養與CCI發展規劃緊密結合,深化產學研合作的CCI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如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創演的《一把酸棗》、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通過多家產學研機構聯合創作的《家住長江邊》等眾多產學研合作的CCI高端技能人才培養項目。
六、結語
高職院校應借助上海示范性、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依托大型骨干CCI企業(集團),緊密協同企業實踐平臺,大力推行“導師制”“包豪斯”“人才定制”“學工融合的項目工作室”等藝術設計類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借鑒國外的“雙元制”、CBE、CBET國際化的教育理念,促使高職院校為上海的CCI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推動我國以及上海地區的CCI發展,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經濟發展模式的盡快轉型,完成高職院校為社會和地區培養輸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作者:呂洋 單位: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高教研究所
1.多媒體課件設計要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多媒體學習簡單的來說其所指的就是廣大學者通過文字與圖像相結合的方式來獲取知識的方式。其中,文字包括書面文字和口頭文字,而圖像主要包括靜態的照片、圖形,以及動態的視頻影音等,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有效地緩解了傳統教學言之無物教學的局限性,使得抽象的系統的知識教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大量的圖片、音頻影像資料有效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教師開展教學的感染力。具了解,現階段藝術設計專業教師的課件制作主要應用微軟的powerpoint軟件,這個軟件有效的傳承了過去幻燈片方法的特點,也又結合了新時展下視頻、音頻等音像技術,由于該軟件功能強大,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另外一個應用較為廣泛的軟件就是flash,它現對于powerpoint更具有優勢,尤其是對于新時展下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更是如魚得水,但是,不管軟件怎么樣,最終的操作還得回歸于人,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還得有賴于我們教師,即不管采用哪種軟件,如果課件的制作水平比較低,也就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像藝術設計專業這樣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應注意到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在課件中有效的突出重點。如在課件中如果涉及到藝術設計專業術語時,應將必要的關鍵詞在字體上、符號上、色彩上與主體部分不同,應該著重強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就不至于讓整個多媒體課件產生盲目性,分清楚主次。其次,在圖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應該有效的避免一個版面上出現過多的張數,如果張數過多,就會給學生的視覺帶來污染,且會改變圖片的大小,使圖表信息得到削弱。
2.授課方式的優勢結合、互動溝通
2.1.現階段,多媒體教學方法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廣泛應用
但是如果教師不結合自身教學環境、學生實際情況而照抄照搬的應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還會讓學生陷入迷茫,影響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下面我們來探討下多媒體加薪手段的優化運用。第一,一套好的設計專業多媒體課件應該是以大綱的形式呈現,里面涉及到提出問題、理論支撐、方案建議、方案對比、再次提出問題、學生提出方案等內容。在運用課件時,由于課件只是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教師的講授和黑板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語言魅力和課堂感染力也主要是通過這些來表露?,F代的設計專業雖說不是師傅帶徒弟似的工匠培訓模式,但是教師的言傳身教的確是很重要的。一些關鍵詞匯的再次強調和簡易圖形在黑板上的表現可能比純粹通過課件的放映給學生的感受更為深刻。
2.2.誠然,多媒體課件的互動效應是其一大特點,學生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實現同學之間或者與老師的溝通互動
但是由于多媒體課件是依賴電腦和相關軟件,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展示空間大小、操作難易程度、是否方便快捷等諸多限制,互動的效果較難保證。教師在設置問題環節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而在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可以利用黑板。學生可以在黑板上通過文字和圖形無限制地闡述自己的觀念和思想,所有的同學一起組成解決問題的團隊,每一個人既是參與者又是評判者,這樣有利于增加互動的氛圍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鍛煉學生的表現力和表達能力。
2.3.課堂上的互動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教師僅僅在課堂上采取這樣的交流手段還不足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應該時時刻刻尋找機會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在課后與學生的廣泛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一套好的課件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講解闡述,信息最終到達了學生那里,但并不意味著這套課件使命的結束,教師應該在課后再與學生交流心得,聽聽他們的心聲,以期進一步完善和改善課件的體系。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教學評價體系日益完善的過程中,顯然對于多媒體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還不夠重視,使得大量高校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缺乏合理性。這就要求高等院校、教師共同努力,不斷優化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尤其是針對大量應用多媒體教學的藝術設計專業。
作者:陶智 單位: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
一、傳統青花紋樣的藝術構成
1.造型
青花紋樣的造型各異,我們需要基于不同的載體表現其藝術特色。由于現代陶瓷藝術載體的多樣性,其裝飾紋樣也圍繞載體的造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因此為了更好地表現現代陶瓷作品的意蘊美,我們需要注意青花紋樣的造型與裝飾之間的契合。眾所周知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在陶瓷藝術設計中構圖設計嚴謹統一。從青花裝飾的構圖設計上來看,藍色和白色的紋樣穿插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整個構圖協調統一;從審美角度來看,為了裝飾效果的需要我們還要選擇合適的青花紋樣造型。為了使造型富有動態美,形象層次清晰,青花紋樣在組織圖案造型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構圖的主次、先后排列,這樣才能使造型富有節奏的韻律美。
2.裝飾
隨著建筑陶瓷、生活陶瓷、陳設陶瓷、衛生陶瓷等多種現代陶瓷藝術注入人們的生活,青花裝飾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的呈現是整個設計界對青花圖案的再現和文化的繼承。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各個民族時代的物質和審美文化的標志。下面我們主要在釉色和紋樣上進行分析。
(1)釉色
青花紋樣的色彩很美,是一種單色彩繪,高貴中有質樸。其藝術特點和水墨畫相似,在裝飾時多采用青白對比的方式,特別講究青與白的和諧關系。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領域,青花紋樣以不同濃淡的色調進行裝飾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使整個圖案細膩地躍然于面,并且極富層次感,呈現的效果甚至好過五彩。
(2)紋樣
中國傳統青花紋樣種類有很多,大部分依然是線描的方式,可以分植物、動物、畫配詩等紋樣裝飾元素。像龍、鳳生動活潑的造型屬于動態紋樣,與其相反,植物、花草則屬于靜態的紋樣。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青花的紋樣需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創新。傳統的青花裝飾紋樣以及文化元素與現代陶瓷藝術相碰撞,產生一種時空感,形成一種新的藝術語言。
3.題材
青花紋樣的題材眾多,有花卉、龍鳳、人物等。除此之外,戲曲和小說也對青花紋樣有一定影響,并且在陶瓷紋樣上出現了大量戲劇故事,這充分體現出了一種溫潤的人文精神。
二、陶瓷藝術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陶瓷藝術已經不同于傳統陶瓷的表現手法,逐漸從“器”的概念中解脫出來,并且大量地運用在公共空間中?,F代陶瓷藝術在公共空間中的運用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一個熱門話題,世界各國在建筑、陳設、生活等現代陶瓷領域逐漸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具有現代裝飾風格的陶瓷界面,將現代生活中對陶瓷藝術美的感悟和體會很自然地融入到了公共環境中。由此看來,青花紋樣有很強的生命力,那么依據現代陶瓷藝術特性,它介入公共空間是一種必然的可能。
三、傳統青花紋樣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的表現
青花紋樣是現代陶瓷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元素。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其和現代設計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感和生命力。由于現代陶瓷涉及到陳設、衛生、建筑、生活等不同領域的陶瓷藝術,因此青花紋樣需要在這種新的文化結構下延續它的審美價值。
1.陳設陶瓷
青花紋樣在室內陳設陶瓷藝術上,一直是大眾心中陶瓷的代表裝飾。在陳設瓷中的應用多種多樣,并且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過了解青花裝飾在現代陳設瓷中的應用,發現有不少文人的詩情畫意在室內陳設陶瓷品中得到展現,給空間帶來樸素而典雅的氛圍。
2.衛生陶瓷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青花紋樣以其圓潤的線條和簡潔的造型用在衛生間的臺盆、浴缸等陶瓷領域。在衛生陶瓷的外形和印花中可以看出濃厚的中國風,都散發著古老的中式韻味。青花紋樣以其特有的藝術特性點綴著人們的生活,并且逐漸拉近了人與生活的距離。
3.建筑陶瓷
青花紋樣在室內界面裝飾中有所體現,在柱體、柱頭等建筑結構節點部位也是很常見的。大多數的現代人追求的是簡潔大方的裝飾設計風格,而使用青花紋樣,恰好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在現代化的室內設計中,青花紋樣借助于現代設計技術,裝飾出的空間往往使人眼前一亮,給人一種平靜祥和之感。適當地將青花元素與新的藝術形式相融合,不僅能夠給沉悶的空間帶來一些涼爽和清新的氣息,還可以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空間。
4.生活陶瓷
不得不說青花瓷器最早起源于餐具的制作,如家中使用的青花盤、碗、茶具等。除此之外,像帶有青花紋樣的毛筆、硯臺、筆架等一些文具類用品也屬于生活陶瓷。其清淡的青花紋樣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它就像恢復人們身心疲勞的藝術品一樣,可以使人的心情得以安寧。使生活陶瓷不單單只是以日用品為主,更是在青花紋樣的造型上賦予現代陶瓷藝術品新的文化內涵。由此可見,青花紋樣運用在陳設、衛生、建筑、生活等陶瓷藝術領域,都會使得人們的心靈得到撫慰。傳統青花紋樣與現代陶瓷藝術的碰撞,將隨著中國陶瓷藝術家的思維和創作逐步發展,并且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賦予青花紋樣新的內容,帶著它獨具中國特色的陶瓷裝飾紋樣在世界陶瓷藝術中展示獨有的風采。
四、傳統青花紋樣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的發展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不斷的加快,在現代化的陶瓷藝術設計中,青花紋樣借助于現代設計與其他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創造出富有民族文化的藝術作品,對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和文化的交流有很大的作用。
1.色彩的運用
色彩是設計的音符,并且色彩的情感語言對空間存在一定的指導作用。盡管青花紋樣只有一青一白兩種顏色,但是青花紋樣運用在現在陶瓷藝術中不僅對各種裝飾風格有很大的適應性,而且青花紋樣以其典雅蒼翠的色彩還可以營造出樸素、明凈、光潔的藝術效果,深受人們的青睞。
2.意境的創造
自古以來,傳統青花紋樣的本土特色在陶藝界獨樹一幟。它所營造的自然樸實風格一直符合人們的審美心理。僅用兩種顏色和優美的線條即賦予了青花裝飾深刻的內涵。隨著載體不斷的創新,人們對意境美的要求不斷提升,在現代陶瓷領域,傳統青花紋樣所創造出的反璞歸真的藝術特色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不論是歷史故事、戲曲、吉祥圖案,還是水墨畫,不一樣的主題運用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都擁有原始的自然情調,并且傳遞出了不同的意境之美。
3.文化的傳承
傳統青花紋樣運用在現代陶瓷藝術中可以傳達出不同時間、地點的文化意蘊,地域的延續性不被空間、距離所阻隔。它不僅具有實用、欣賞的功能,還融入了中國人的精、氣、神。例如吉祥圖案運用在青花紋樣中,它作為一種裝飾手法與同樣有歷史淵源的陶瓷相結合,更有了象征特性。青花紋樣的文化是具有連續性的。它的裝飾性格特點將會影響整個空間氣氛帶給人們的感受。文化延續性越好的裝飾元素,其文化、經濟反哺效果就會越好,互動性就會越強,反之其反哺性就會越差,互動性也會越差。所以青花紋樣運用在現代陶瓷藝術設計中能否傳達給用戶所追求的感受,是青花紋樣設計語言在各種現代陶瓷藝術表達模式中能否成立的關鍵因素。
五、結語
傳統青花紋樣既樸素又華美,既繁復又統一。它作為中國陶瓷裝飾的重要代表,寄寓了中華民族最傳統的審美觀念與審美情懷,在不同的領域下,將其與不同的現代陶瓷相互結合,充分體現了它的審美價值。由于青花紋樣的造型、紋樣、色彩等藝術特性都是值得我們進行借鑒和再創造的,因此不論在建筑、生活、衛生、還是陳設等陶瓷藝術上都要敢于挖掘青花紋樣在現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物象美、情感美、韻律美、意境美、精神美,以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并且達到對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作者:楊亞平 馬云林 單位: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1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及存在的問題
1.1課程側重失衡
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平面廣告設計、裝飾藝術設計、影視動畫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等,而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或部分高職院校把所謂“專業核心技能訓練”作用無限擴大,這種急功近利所表現出的結果就是單一的著重軟件學習,忽略美術基礎手繪的訓練。殊不知這些設計的表現都是通過造型來體現的,可以說造型是這些設計表述的基礎。造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表現和刻畫形象的能力增加,任何繪畫形式都體現這一能力。所以,專業基礎課對于造型能力的培養是繪畫藝術的基礎。
1.2學生學習興趣低
有些學生由于文化課基礎差,為了進入大學校門,走上了藝考道路,或者許多學生并非藝考生,只是分數不夠才入大專學習因此所在專業未必是自己想學的,開設什么課程其實都不是他們的興趣所趨,對未來的迷茫使得他們學習熱情不高。
2高職類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新思路
2.1明確時代要求定位硬件設施
高職院校的發展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辦學理念,要給學校一個明確的定位。這個定位是根據學生入校時的文化和專業水平,擬定出適應畢業后融入社會的培養計劃。只有定位準確,教學才能有針對性,避免盲目設置課程。盡可能為了學生的發展逐漸完善著教學設備,以社會需要來盡量豐富開設的課程。
2.2鼓勵特色專業的發展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接受并普及新的便利的科技手段服務于教學實踐是非常必要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但手繪同樣重要,注重培養學生主觀能動的構思、鉆研的時間應該盡量充足,避免學生聽講感覺疲憊枯燥乏味,直至對上課的學習產生懷疑,教學效果不理想。
2.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平衡專業基礎課與其他藝術專業課比重
根據學生的特點,通常情況下高職院校會把課程模式定為前兩學年在校學習,后一學年在校外實習。在這樣短暫的時間內,學校盡可能的把職業技能傳授給學生,運用現代化直觀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的教學方法,但是如果專業基礎不打牢一味盲目追求適應企業的課程,終歸如“不會走就想跑”的想法,到最后設計思路跟不上去,想走捷徑實際上繞了更大的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平衡專業基礎課與其他藝術專業課比重,不能缺少技能操作,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設計問題。為了實現這樣的要求,就要在教學方法上廢止“注人式”,實施“啟發式”,同時要實行師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交流。在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上,通過交流教師們又創造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具體方法。例如:項目教學法:教師如公司的經理,引導學生思考,將學生分團隊工作,使學生自己得出最后結論,教師再加以總結,給出準確表述的答案。
3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具有合作伙伴固定,彼此之間相互熟悉的特點,有利于知識在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和共享。這種模式特別是在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教育經費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將學生實習要求輸入到企業實踐學習和鍛煉中,實現理論與實驗相結合。比如我校動漫設計專業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逐漸開始重視加強實踐教學工作,在學生入校學習期間逐步加入企業代表的實際授課,讓學生體驗到校企鏈接的逐步實現。讓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儲備后,在實地考察中體驗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在最后一年企業實習中更加得心應手提高自己。加強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不僅關系著學校的生存與競爭,更是我國大專院校藝術教育的一次改革和完善,為培養各層次人才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4結語
教學探索運用于實踐中是一個漫長進步的過程,我們從中體會的經驗有些地方可能很膚淺,甚至以偏概全。為了保證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那么進行藝術專業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設計想象能力、創作能力的教學模式和體系教學模式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需要我們在漫長的教學道路中共同去探索。
作者:孫嘉 單位:黑龍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計算機工程系
1生態文明觀的內涵
由于工業文明給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使得生態文明陷入極端的困境中,因此,為了響應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生態文明觀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曙光。生態文明觀要求全社會共同樹立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和發展觀,有效地將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發展提高到了社會文明的新高度,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要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節約能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其次要控制污染,在生產和發展中盡量避免對環境破壞;再次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過程中要通過技術手段改善生態環境;進而,國家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監督力度;最后,生態環境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樹立全民生態文明觀,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
2.1生態文明觀下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
2.1.1空間的合理規劃。
在進行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要注意空間的合理規劃,在生態文明觀的指導下,根據建筑的結構設計出舒適的室內空間環境,這樣能夠使室內裝修的內容和過程得到簡化,并且能夠減少在進行室內裝修的時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2.1.2裝修材料的減省。
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既要為人類活動營造一個適宜的環境,也要盡量減省裝修材料。這就需要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者進行創新設計,多采用一些既能保證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質量又能做到減省裝修材料的新造型,切實將生態文明觀落實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當中。
2.1.3使用安全無害的裝修材料。
環保系數差的裝修材料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室內裝修材料方面一定要選擇安全無害、對環境無污染的環保材料,例如竹、藤等天然材料。由于室內環境裝修使用的人造板、漆等可能對人身體造成傷害的材料,因此,在選擇這類材料時必須要選擇達標的產品,最大程度地降低室內環境污染系數,為人類活動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空間。
2.1.4注重裝修過程中的環境保護。
處理好室內環境裝修中產生的廢棄物,避免這些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是生態文明觀下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要求。
2.2生態文明觀下的室外環境藝術設計
2.2.1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當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十分緊張,因此,在進行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的時候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對于設計中出現的空余邊角地帶進行充分利用,可以設計成花圃、小草坪等等,這樣既能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又可以為我國城市綠化做貢獻。與此同時,要對環境進行合理規劃,利用植物、山石、噴泉等為人類營造一個自然化的生活環境。
2.2.2尊重設計環境中棲息動植物的自然屬性。
景觀設計是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首先對環境進行一個大致的規劃,對于環境中棲息的動植物要充分尊重,盡量進行破壞,保持它們的自然屬性,把它們變成景觀設計中的一個特色,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2.2.3節約設計成本。
景觀設計一定要在生態文明觀的指導下進行,對于占地面積較大的景觀的設計、選址一定要科學合理,避免對建筑材料和土地造成浪費。對于這類型景觀的設計形式上要進行創新設計,有效地節約設計成本。
3結語
由于我國對科學發展觀的大力提倡,生態文明觀逐漸深入人心,在人類的各項活動中已經融入生態文明觀,有效地促進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而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在生態文明觀下進行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已經是人心所向,因此,如何將生態文明觀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完美融合在一起,這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者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作者:宋霞 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美術學院
一、調研及分析
從調查結果顯示,確實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態讓人堪憂。主要表現在:
(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調查中,在問到您的學習目標時,257名學生中只有103人的回答是貫穿大學整個階段乃至更長時間的,而近46%的學生沒有長遠的學習目標,僅是一兩個月或一兩周的,甚至還有31名學生直接回答沒有學習目標。在問到您會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嗎,答經常的只有40名,僅占15.5%,而回答有時或很少的則有206名,占80.2%,還有12名學生回答從不。
(二)學習興趣不濃,對專業前景感到渺茫
調查中,只有16.34%的學生表示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勁頭比高中時更大了,而65.76%的學生則認為和以前差不多或者比以前勁頭小,還有46名學生表示越讀越沒勁,后悔當初考大學。在問到對自己專業的興趣方面,有115位學生回答有意義、有興趣,占44.75%;有90位學生回答有意義、無興趣,占35%;還有25位學生選擇入學時無興趣,現在有興趣;有27位學生選擇入學時有興趣,現在無興趣。此外,在對專業前景的看法中,只有75名學生表示樂觀,占29.18%,表示一般或悲觀的有165名,占64.2%,另有17名同學表示不知道自己的專業前景是什么。
(三)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
調查中,問到你曠過課嗎,只有143名同學表示從未曠過課,占55.64%,其余學生都或多或少曠過課。問到曠課的原因,有41位學生回答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有24位學生表示不喜歡老師的講授方式,有22位同學認為上課學不到有用的東西,還有7位同學表示因為上課老師不點名。問到上專業課時的學習態度,有96位學生表示上課認真聽講,記好筆記,占37.35%;122名學生回答不記筆記,只劃出書中有關段落或純聽老師講課,占47.5%;還有21名學生表示上課主要是做自己的事,比如玩手機,看其它的書,與同學聊天或睡覺發呆。此外問到上課前后有無預復習,有28位學生表示所有功課都會預習,占10.89%;重點學科預習和偶爾預習的學生都是109位,分別占42.41%;還有11名學生表示從來不預習。另外回答課后及時復習當天功課的有43位同學,占16.73%,而有63.8%的學生表示只在測驗或臨考前才復習。問到課余時間主要做些什么,有94位同學表示主要是學習拓展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有153位同學回答主要是上網游戲、看新聞、購物、聊天,體育運動或者其他興趣愛好,占59.53%。綜上所述,盡管藝術類學生越來越多,但學生的學習素質卻未有明顯提高,學生對學習普遍缺乏動力,由于學習動力不足導致的曠課、上課不認真聽講、迷戀上網甚至厭學等現象,不僅制約著學生自身的發展,也使得高職院校因為不能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能型的藝術設計人才而影響專業和學校的長遠發展。學習動力是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有了學習動力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有效學習,進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因此,積極探索高職藝術設計類學生學習動力提升的途徑和方法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職業生涯教育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動力提升的關聯性分析
學習動力是指各種力量按一定關系組成的,對個體的學習起著始動、定向、引導、維持、調節和強化作用的系統合力。根據其對學習的作用方式可以分為內部動力和外部動力。內部動力是由學習者自身需要而驅動學習的一種力量,主要包括學習動機、興趣、態度、情緒、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外部動力則是由外部的激勵或壓力所推動的,包括社會、家庭、學校、課堂等環境因素誘發的一種學習力量。其中內部動力起主導驅動作用,外部動力起推動促進作用。職業生涯教育,是依據職業生涯的基本理論及個人成長成才的客觀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培養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綜合的職業能力與素質,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綜合性教育活動。它最早起源于美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西方國家已得到普遍的推廣與實施,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近些年來,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職業生涯教育也逐漸提上了高職院校的日常工作日程。從表面上看,職業生涯教育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動力提升似乎沒有太多交集,但仔細分析藝術類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以及職業生涯教育的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等,我們可以清晰的發現,兩者是密切相關的。首先,從內部驅力來看,由于藝術類高考所需文化分數較低,藝術專業成為一部分考文理沒法上大學的學生的選擇,這些學生對藝術設計學習沒有初始動機,大多是在高二臨時轉道突擊,入學時無論文化基礎還是藝術功底都相對薄弱。筆者在訪談中也了解到,很多學生在填報大學志愿時并不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和今后職業方向的關系,大多數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而填報,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由于第一志愿考分不足而轉專業過來的。所以說這些學生入校后有一個共同點,即普遍比較自卑,對自己的認同感和自我評價較低,自信心不足,對所學的專業及今后的職業發展不清晰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動力的提高。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自我評價以及對學業和未來職業的探索規劃,其目的不僅是幫助學生畢業后找到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更在于幫助學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正確認識自己和所學專業的特點,職業崗位的需求,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其次,從外部動力來看,隨著社會競爭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加上社會轉型時期,整個社會處于一種焦慮、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氛圍中,大學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藝術專業學生張揚奔放的個性和一些非規范性的行為和思維習慣使得他們在面對壓力時往往采取兩極分化的態度,要么積極面對,化壓力為動力時刻激勵自己,要么采取消極、逃避或沉溺于虛擬網絡世界等行為,很多學生只看到了就業競爭的表象,忽略了其實真正有實力素質高的人才很多企業行業還是求之若渴的,以至對未來無信心,對學習無動力。另外從學校層面看,部分高職學生習慣了中學時期傳統教育模式,即重施教主體、輕受教主體,重外部灌輸、輕內在引導,在進入高職學習后未能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無法適應大學以自學為主的教育方式。加之高中時期還有個考大學的目標,家長和教師在身邊不斷盯著,上大學后離開了家鄉來到陌生的環境,許多學生會覺得一下子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沒有近期和長遠的學習目標和規劃,導致學習勁頭相比中學反而降低了。而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除了有助于學生加深自我認識和進行恰當的自我定位,還可以強化學生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通過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涯目標和職業理想目標,促使學生去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在對職業生涯目標強化和管理的過程中,一方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有序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獲得持久的學習動力。
三、職業生涯教育視野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學習動力提升策略
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無論是高職學生,還是高職院校,都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積極意義,從一入學就加以重視并將之貫穿于學生三年學習的全過程。而在調查中,問到您是否覺得一個較為系統的職業規劃有助于加強學習動力時,數據顯示87.56%的學生表示認同,僅有32位學生認為其作用一般或沒有實質性幫助。但在訪談時,許多學生均表示學校目前開展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有些片面,實施方式方法較為單一,另外學生十分希望學校能提供專業有效的個性化生涯輔導??梢妼W生對學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還是迫切希望的,尤其是藝術類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創新設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在培養時針對專業特點和學生特點,將專業教育與生涯教育相結合,全員、全過程、多形式地開展。下面筆者就加強職業生涯教育,提高藝術設計學生學習動力提出幾點策略。
(一)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分階段實施各有側重的職業生涯教育
大一階段,學生剛入校,面對新的環境、生活和學習方式,新生們往往會感到迷茫,找不到正確的目標和方向,此階段可通過專業介紹,優秀學長座談,到校外實訓基地或相關企業參觀學習,開設職業理想與生涯規劃課程等方式,指導學生科學認識自我,了解所學專業及其職業適應范圍,認識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初步確立未來職業目標。大二階段學生基本適應大學生活,處于生涯探索期,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職業目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各階段學習目標和具體實施措施,同時指導學生征求家人、朋友、專業人士對自己職業選擇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職業目標和自我規劃。這階段還要引導學生在明確思想認識和找準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渠道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軟件”,加強實踐技能、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最后一年是職業準備、就業沖刺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鍛煉、素質培養,在前兩個階段基本完成,因此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幫助學生參照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果斷抉擇,克服心理偏差,加強自我調節,掌握就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巧,提升就業競爭力。學校可通過人才素質測試以及模擬演練、實踐體驗等方法,引導學生確立合理的就業期望值,輔導學生掌握求職擇業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職業工作環境及所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
(二)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
專業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往往有潛移默化的效果。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不僅能使學生從思想上中重視,也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院系要更新育人觀念,堅持職業生涯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設計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將職業生涯教育融入到各個教學環節和日常管理中,融入到各學科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其次,專業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職業生涯目標和市場需求,為學生設計科學的、個性化的課程模塊和知識體系,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長,指導他們分時間、分階段地學習某方面的課程模塊,并指導他們處理好主修、選修或輔修的關系,分清學業成績、專業素養與就業的關系。
(三)開展個性化測評、輔導與咨詢,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設立學生學習與發展咨詢室,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測評、輔導與咨詢,研究和解答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引導學生了解學校和專業的培養目標,正確認識自己,理性地對待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高職學生到二年級時易產生兩級分化,一部分學生經過一年的磨合,對自己對未來有了更明確的認識,還有一部分同學逐步進入學習疲勞期,他們中的部分學習激情減退,厭學情緒上升,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是自我放縱,導致曠課、迷戀網絡和暴力現象時有發生,因此這一階段的個性化的心理咨詢輔導尤不容忽視。教師應科學利用自我激勵法、詞語暗示法、挫折訓練法等,引導學生培養客觀獨立的自我意識、勇于挑戰的競爭意識、敢于戰勝逆境的意志品質。此外,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建設通暢、有效的職業生涯教育網絡服務系統,使職業生涯教育更加深入和普及,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相關的各種信息資料和工具,搭建方便學生自助學習的平臺空間。如在線測評系統和互動服務系統,為學生完成對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測評、咨詢提供服務支持;信息服務系統,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獲取信息和進行信息交流提供平臺等。
作者:徐亞 單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
一、民間繪畫色彩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通過對現代平面設計作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那些深受國際認可和中外人士稱贊的平面設計作品,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傳統民間繪畫元素,并表現出鮮明的中國民族藝術特色。此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可見的包裝材料、宣傳海報或者印刷品上都能夠發現其大部分都是運用了民間繪畫色彩進行藝術創造的,用民間繪畫色彩進行信息的傳遞和眼球的吸引,無疑更能夠吸引全世界人民的眼光,而且還能賦予作品新的寓意。典型代表作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這五個福娃的色彩豐富而又具有文化意蘊,對民間繪畫色彩的應用可謂是恰到好處。整個設計團隊以動物為雛形,深入挖掘動物在中國統計文化中的深層內涵,重新賦予這五個小動物新的生命,并使用不同的民間繪畫色彩,設計出世界聞名的奧運會吉祥物。如五福娃中貝貝以中國吉祥動物魚為基礎,輔助水波浪圖案,以民間繪畫色彩藍色為主調,加以簡單的紅、綠、白三種顏色,營造一種清爽、明快的視覺效果;又如晶晶以中國熊貓為基礎,輔助蓮花紋樣,以黑色作為主色調,并配以白色、鮮綠色,呈現出一種生機盎然之感。加之熊貓原本就是中國的國寶,也很符合傳統文化的寓意。設計者將中國文化和民間繪畫色彩元素融入了五福娃中,五福娃的形象恰當的表達了中國的形象,讓全世界認識了當代中國的藝術魅力。更要重聲的是,五娃還印證了中國民間繪畫色彩的哲學觀,中國民間繪畫色彩講究“五色觀”,也就是將白色、黑色、赤色、青色和黃色五種顏色來表達不同的內心世界,搭配出不同顏色,表達不同的文化內涵。民間美術在色彩的搭配上往往別具民族特色,并習慣于將對比強烈的色彩進行搭配,從而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吸引觀賞者的眼球。
二、民間繪畫色彩在裝飾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在現代藝術設計的裝飾藝術設計中同樣應用了不少的民間繪畫色彩。民間繪畫色彩與現代裝飾設計的搭配,使得設計作品呈現出濃厚的民間藝術氣息。民間繪畫是老板姓智慧的結晶,反映了老板姓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同時還頗具地方文化的特色。因而,在現代裝飾藝術創作中也往往會貼合當地習俗文化來進行設計,從而凸顯地方特色。如位于南京地鐵一號線的壁畫,就融合了民間繪畫的色彩與現代的設計理念。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的歷史十分悠久,名勝古跡也特別多,如果要想在設計上突顯南京古文化的城市氣息,就要從民間繪畫藝術角度進行考慮,如采用陶瓷的彩繪作為表現形式來展現南京城市風韻,提取青花元素來構成南京的自然景色和名勝古跡。在構圖上也十分簡潔明了,色調輕快。在表現形式上采用的是瓷板雕刻加影青釉底青花復合工藝,讓畫面更具立體感,同時還利用了民間青花進行裝飾,使得設計獨具特色,并與民間繪畫色彩進行了良好的互補。南京地鐵站的空間裝飾也運用了民間繪畫的色彩搭配,色調柔和給人以視覺上的舒適感,人們在地鐵站時除了能夠欣賞到南京這座城市的優美風光,同時也能夠感受到民間繪畫元素的魅力。
三、民間繪畫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在服裝設計中,民間繪畫色彩的運用也十分的廣泛。服裝風格就由服裝要求所決定的,人們對于服裝的認識,一般都是從款式、面料和色彩開始。但色彩卻是服裝要求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服裝設計的色彩運用方面常見民間繪畫的蹤影,很多設計師也非常樂于從民間繪畫中尋找靈感。設計師們通過充分利用民間繪畫色彩及其深層次的文化意蘊,巧妙地將少數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全國各民族各地區的優秀文化結合在一起,為服裝設計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和文化元素。在服裝設計領域最常用的顏色不外乎為彩陶色、青銅色、青花色等,而民間繪畫藝術中的飾品元素也常常作為服裝設計領域的靈感元素,如剪紙、年畫、彩塑等等。這些色彩與飾品都在服裝設計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在服裝設計當中,民間繪畫色彩集合了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與特色,作為現代服裝設計的藝術寶庫,民間繪畫藝術為服裝設計提供了諸多的益處,如服裝典型代表作品《春天的故事》充分利用我國民間繪畫的紋樣,注重民間繪畫色彩的炫麗,色調莊重鮮明,款式簡潔,營造一種春天積極向上的氛圍。在這個作品中,民間繪畫色彩賦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引導了我們現代服裝設計的新方向。
四、結語
總之,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靈感來源地,民間繪畫色彩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作用也在日漸突顯,民間繪畫色彩元素的運用必然會給現代藝術設計帶去新的發展方向。
作者:展慶召 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一、藝術設計中的仿生學應用
(一)園林設計中的仿生學
仿生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因為園林設計多是室外設計,有著廣闊的環境背景和天然的自然環境氣氛,在園林設計中使用仿生學理念,不僅能夠體現出園林設計的匠心所在,還能使園林的自然感顯得更加活潑和生動。很多園林設計中的仿生學應用都極具代表性,例如,長春和吉林、哈爾濱等地的小區園林設計中,經常放置仿生的小區景觀小品,如假山、仙鶴、小鹿等仿生雕塑作品,這些作品,使小區的園林景觀更顯東北物產豐富的狀態,也使得小區景觀的審美價值有所提升。
(二)家居設計中的仿生學
仿生學應用于家居設計,是家居設計進入后現代設計階段以后盛極一時的設計理念。家居設計中的仿生學被應用到許多方面,大到房屋的室內設計整體構思,小到杯盤器皿,都有仿生學的痕跡。與園林設計中的仿生學應用有所不同的是,室內設計的仿生學應用經常表現在材料和生物理念上,因此大多數家居設計中的仿生學作品,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作品的美感在于體現出生命力,審美的價值在于傳達生命的意義。例如,現代設計家居設計中的沙發座位是有意凹陷下去的,靠背也是不規則的內陷型,還有些陽臺椅是明顯的蛋形,這些家居用品都給人一種舒適、安全、被保護的感覺,無論是從外形還是從使用感受上,都更像一顆“蛋”,這就是仿生學要表達的生命、安全的意義。
(三)服裝設計中的仿生學
服裝設計是設計藝術中的重頭戲,隨著人們對服飾審美標準的提升,服裝設計已經從簡單的滿足人們穿衣需要發展成為展示人們生活藝術的重要領域。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仿生學也成為人們直接表達穿衣理念以及對自然的態度的方式。服裝設計中的仿生學應用之中重要的一點在于服裝材料的變革,科技的進步以及環保主義的盛行使得那些直接使用動物皮毛的服裝材料發生改變,仿生學理念促使動物皮毛演變成皮毛的仿制品;另外,在服裝設計中,許多裙裝的輪廓與花朵的形狀類似,這種設計的目的在于體現女性如花朵般的美麗,還有些服裝設計直接將仿生動物安置在衣服上,如蔡康永在主持“康熙來了”的節目時,服裝上經常停著一只仿生的鳥兒,以此體現他主持風格的活潑和睿智,這也是服裝設計中的仿生學應用。
二、仿生學在藝術設計中應用的意義
(一)展示藝術設計的自然魅力
大自然的魅力在仿生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自然界萬物為設計師提供了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的靈感與素材,并為設計思想的表現提供物的載體。師法自然,進而激發出設計師的設計靈感與思想火花,汲取自然界中生物形態優化!合理的一面,再運用科技成果加工改造自然,創造人工生態美的環境,達到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設計師借仿生設計固有的意義,將其出神入化地融合在載體意義上,創造出更符合人們心中理想的意境。仿生設計因其自然美妙的魅力豐富和美化了人們的生活,而受到廣泛的青睞。
(二)體現人類生存的基礎
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都蘊含著造物者賦予的自然美感。例如對稱美、自然重復、無序排列、有序無序的構成等等。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包括人類在內)的身體蘊含著比例的美感,有“黃金分割點”的呈現等。人類誕生之初就受到自然物象的熏陶,也形成了人類對于生物外表一定的審美取向。仿生學應用在藝術設計中,能夠對人類生存的基礎進行完美的展示,使人類的生活環境美感提高。
(三)使藝術設計的思想得以發展
仿生設計的運用豐富了社會的物質文明,得到了人們一直的喜愛。在當代社會環境下,仿生設計運用在陳設設計里,完全是現代工業社會心靈的解藥,藝術家們正逐漸把眼光由繁復奢華的創意,轉向大自然賦予心靈平靜的力量。仿生設計把大自然的力量附屬在了人們日常最貼近的環境,讓人與自然時刻都親近,把自然的平靜帶進了人們的生活中,讓人感受和觸摸到了大自然的質樸,寧靜與溫馨,極大地滿足了現代社會人們渴望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藝術設計中的仿生學未來發展
(一)仿生學應用范圍擴大
仿生學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會隨著藝術設計本身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仿生學理念的理解而擴大范圍。目前的仿生學主要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應用的那些藝術作品中,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仿生學理念可能被應用在高精尖藝術設計領域中。
(二)用仿生學表達“人本”的創意理念
仿生學理念表達了人類對“自然性”的追求,因此,未來的仿生學將把“人本”理念的展示作為創意的基礎,通過藝術設計去展示、追求人類需要中最基本的東西,使人們與藝術設計作品之間的共鳴不僅在于應用性,更在于精神方面的滿足和交流。
四、結語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中的仿生學應用存在于各種各樣的藝術設計作品之中,在使用仿生學設計手法的同時,藝術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然要素和人本美學元素也因此凸現出來,可以說,仿生學的應用時目前藝術設計中的熱門話題。隨著人本理念的進一步推進,仿生學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范圍將不斷擴大,“人本”的創意理念也會在仿生學應用中得到極大發展。
作者:周通 單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一、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學生創新性的要求
(一)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發展趨勢
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改革模式正處在發展的適應期,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教育目標。但是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對于人才培養而言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革的地方。而學生藝術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的。因此,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同時要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緊跟時代的發展,及時調整方向。通過教育改革的創新為社會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意義
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而言,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要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第一,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并不一定會滿足未來工作時的變化模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創新過程中適應時代的發展。第二,學生在學習中如果擁有了創新的能力,那么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以及未來事業的發展中都會有更好的發展,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設計出更好的作品。第三,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遇到作品設計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性能力的培養
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因此,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適應時展的步伐,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之中。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保證學生的專業素養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最后,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保障。
二、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教學模式的探究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藝術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對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寄予厚望,也希望他們可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但是在學生步入社會之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通常會表現出非常強的創新能力。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培養,學生更多的情況下都是被動的學習,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逐漸被忽略。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推進課程的改革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的發揮主動性,及時的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學校可以聘請一些專業的專家學者在校進行知識講座,在演講的過程中學生們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的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的局限性。
(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對于藝術專業的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藝術文化的素養及專業的技術知識貫穿到整個課程的實踐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學??梢远ㄆ诘拈_展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加校園活動的同時設計出與校園文化相關的作品,不斷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從而構建出一個適合人才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藝術氣息濃厚的環境下自主學習,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才藝,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在競爭中找到發展的方向,激發學生的求勝心理。通過比賽學生們可以互相學習、相互進步,從而形成一種和諧發展的藝術設計氛圍,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改革過程中,除了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之外,還要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文化素養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目前,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認為,藝術設計的重點就是設計,從而忽略了理論知識的學習,這樣的發展形式會將學生帶到學習的誤區。在藝術類的考試過程中,其文化成績會相對較降低,因此,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后應該注重加強自身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頭腦,這樣才可以在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現象力,從而豐富作品的內涵。當然可以通過新的技術手段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與此同時,在作品設計時更應該讓學生細心地觀察生活,激發學生的靈感,從而可以將設計的作品形象化的表達出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國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提供發展的方向。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的改革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藝術設計的核心內容。在高職院校的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全面考慮學生的發展因素,加強教育改革機制的建立,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課程,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找到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從而順應時代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同時實踐高職教學的最終目的,為國家的發展輸送更多適用型人才。
作者:呂娜 單位:瓊州學院
一、學習設計素描的價值
設計素描是從純繪畫形式中分離出來的一門獨立的視覺造型藝術,是具有明確功能性和實用性的一種設計基礎訓練方式。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素描教學,其目的是為提升學生專業設計能力服務的,它的目的性和功能性都十分明確。藝術設計的素描教學,要將藝術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理性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結合,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設計素描的本質是功能性與審美性的結合,是以實用和審美為目的的。設計素描的學習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礎素描造型能力之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素描造型能力,才能達到“筆隨意轉”的境界。
二、認識設計素描
設計素描是現代設計的繪畫表現形式,是用素描表達的方式傳達設計師對事物的構思、設想、策劃、規劃和解決問題的方案,使設計直觀化、藝術化、渲染化,它是設計師表達造型創意、交流設計方案的語言和手段。設計素描把傳統素描的造型能力拓寬轉變為對設計構成的表現與研究,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創意思維和表現能力的有效途徑。設計素描拓寬了素描的基本內涵,以寬闊的視角來重新認識素描的價值與意義。學習設計素描,要著重培養自己的設計意識、圖形意識、創造性表現意識和美術設計的思維技能。設計素描是與傳統素描有著明顯區別的一種素描形式,它在觀察方法、表現形式、思維方式和目的等方面與傳統素描有著明顯差異。設計素描的應用極為廣泛,包括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建筑設計、環境藝術和包裝裝潢等領域。
三、設計素描有著自身的造型特點
設計素描作為藝術設計基礎造型的訓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點。設計素描與傳統素描不同,不以真實地再現自然為目的,而是從研究自然形態入手,以獲取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在此基礎上,將從客觀事物中獲得的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以更加主動性的姿態進行重新構建與創造,可以說,這是一個質的飛躍。它有如下特征。
1.客觀性。
設計素描應以客觀物象的本質特性為依托,通過研究客觀物象的形態特征,來獲得設計的構想與創意。設計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是憑空的臆造和胡思亂想,設計素描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理解、歸納和概括,既要有新意,又要給人以真實可信之感。
2.邏輯性。
客觀物象之間都存在著相應的邏輯關系,邏輯性是設計素描的重要特征,邏輯的推斷、邏輯的關聯、邏輯的遷移等,都成為設計素描造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強化邏輯訓練,養成對客觀事物邏輯的分析與理解,從事物表象中發掘新的判斷與認知,是提高設計創意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
3.綜合性。
設計素描的表現形式極為豐富,它不僅研究客觀物象的結構構成、形態構成,而且將材質、肌理、媒介等應用于設計之中,大大提升了素描的表現手段和語言。因此,設計素描的研究內容十分廣泛,表現形式也更為多樣,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創意與表現起著重要的作用。
4.創造性。
設計素描是以培養設計師的設計創意能力為目標,設計需要創新,沒有創新的設計是沒有價值的。設計素描通過主觀的認知和理性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去認識和發現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規律,從中獲取新的設計元素,形成全新的現代設計理念。
四、設計素描學習的意義
設計素描從傳統素描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構素描學習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更加明確,其目標就是培養實用型藝術設計人才,造就未來的設計師,滿足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對新型設計人才的渴求。設計素描以其獨特的藝術教育理念和方式,對培養設計師的藝術素質和創意構想起著重要的作用。設計素描成功地將基礎素描的學習轉換為能力,將基礎素描學習和設計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基礎素描服務于專業學習的需要,改變了傳統素描的“純繪畫”性。設計類的素描教學,是以培養鍛煉設計人才的造型力、創意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的,設計素描的教學始終圍繞設計教學來開展,并將素描教學引向實用,目的性更加清晰。設計素描將觀察與理解、分析與判斷、具象與抽象、肌理與材料等造型因素融為一體,打破了傳統素描表現語言的局限性,具有更為寬闊的造型方式和設計表達方式,形成透過事物的表象探索事物本質特征的思維習慣。設計素描的學習對于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形成學生設計理念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手段,是整體設計過程的重要環節。設計素描的表現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是造就優秀設計師的基礎。
作者:王光輝 單位: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
一、漢字字體設計的基本原則
作為一種抽象元素,主題漢字的字體設計本身就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同樣的它們也可以再次構成新的點、線、面。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這種點線面的構成表現會使漢字的字體設計帶有明顯的內容與基調,人們很容易從中感受到漢字的字體設計所要表達的情感,達到包裝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溝通橋梁作用,同樣也是視覺美感的再創造。將“中華”漢字的字體設計,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便于識別、記憶?!熬弊?,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的“中國印”標志設計選擇了“京”作為文字圖形的一個符號。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在跑步的運動,突出了奧運運動健康主題;同時人們通過這個漢字的字體設計知道了2008奧運會在“北京”開展的;另外“京”字符號設計成了一個像“文”的文字,凸顯了“人文奧運”的時代主題。文字的現代圖像化同時融合了“北京奧運”、“人文情懷”和“運動主題”三個主題信息,并且以中國印章(篆刻)這一最為深刻的古老的藝術的形式出現,既突出了這個漢字圖形化的時代主題,又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起到了傳揚中華民族文化的效果。
二、漢字的設計定位與藝術設計的關系
(一)漢字定位與藝術設計的形象戰略關系
漢字的字體設計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最突出的特點是易于識別,充分體現了產品信息化、視覺化、藝術化等視覺語言特征。漢字的字體設計在藝術設計中的運用是企業文化與品牌形象的整體而簡練的概括,漢字的字體設計在藝術設計中無論表達什么、指示什么,無論是寓意還是象征,含義與企業文化都應是相統一的。在藝術設計中,既可以利用漢字的字體設計作為詮釋商品屬性的媒介,通過改變字體本身外形和字體的結構進行圖形化處理;也可以從版面空間排版關系上進行合理利用與調配,即將文字看作是最基本的點、線、面元素加以編排設計,使其具有極強的形式美感。但無論哪種表現形式都是從文字本身去尋找可以運用的圖形元素,根據商品屬性進行漢字圖形化字再設計,增強商品的視覺表現力,體現出產品品牌的風格形象。
(二)漢字的設計定位與藝術設計的視覺形象關系
有時候主題文字的圖形化在藝術設計中占據了一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這種主題文字本身的圖形化設計可以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對字體進行增減筆畫、添加裝飾或改變字體結構來拓展字體形象,強調字體所傳達的深刻含義和視覺效果。
三、漢字字體設計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一)漢字字體設計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從概念上來說,面的形成是由線的移動軌跡所產生的。面的不同分割和布局都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可以產生輕松感,也能形成壓迫感,映射出不同的視覺動勢。主題文字的存在使整個包裝版面相當生動飽滿。以面構成時,統籌各元素的關系和畫面的和諧,在必要時甚至可以在包裝上做出些空白處理,在立體包裝上,還可以將文字編排進行兩個平面之間的跨越,增強視覺張力和藝術效果。漢字的字體設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書法字呈現
書法的筆墨意韻具有一種流動方向性,不可重復的書寫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圖形化的表現,是一個以時間帶動空間,以動作過程帶動視覺的表現方法。如:茶葉藝術設計就是以書法字呈現,中國文字的古韻將茶葉的綠色韻味充分體現出來,藝術設計是產品投放市場的首要印象,下面的茶葉包裝給人煥然一新的初步印象,引起消費者的好感。
2.拆分文字筆畫
將一個或者多個中文字的筆劃進行拆分,結構重組,這時文字的識別性降低,但是圖形化增強,一般需要注釋。拆分后重新組合的文字失去了直白的解釋功能,但新的圖形形態具有更加深刻的寓意。月餅包裝,“回”字的巧妙變換,充分體現了月圓中秋與回家與親人團聚的美好愿望,包裝生動、形象地傳達了產品的主體思想。
3.文字留白
漢字字體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可以突出產品的亮點,體現在平面廣告的構成要素的差異化創意方面。漢字字體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形狀、大小、色彩、深淺,發散,組合能夠給人帶來不同的視覺和心靈感受和不同層次的藝術魅力。近幾年來商業廣告設計藝術中漢字字體的表現形式獲得了多角度的視覺效應,顯露時代風格?!盎ㄩ_富貴”禮品袋,清新簡約的字體和簡潔,四周的空白留給消費者適當的想象空間。在立體包裝上,還可以將文字編排應用于包裝與產品之間的跨越,加強包裝與產品之間的聯系“?;ㄩ_富貴”禮品袋的包裝設計中選取具有東方古韻的折扇漢字字體裝飾,在外包裝上,生機勃勃的蝴蝶和牡丹清晰了反應了禮品的高雅,在“花開富貴”三個字的運用上,利用不同的字體、字的不同大小突出的特色品牌,整個包裝采用文字圖像化的設計,除了保留花開富貴文字標志、紅牡丹、蝴蝶外以及少量的商品信息外,幾乎不再運用任何的圖案裝飾,整體包裝效果簡約鮮明,達到優雅的視覺效應和心理效應,傳達了源遠流長、品味生活的一種從容態度。這種充滿文字圖形化的設計使得整個包裝更加突出品牌形象,成功地在其功能和情感訴求上達到了一個平衡考量。
(二)漢字字體設計在網頁設計中的運用案例分析
漢字字體作為網頁設計的一種元素,直接影響著網頁的整體形象。漢字字體在網頁設計中的運用作為一種網絡信息傳播平臺,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帶來與傳統媒體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和心理效應。在隸書與楷體、黑體與宋體之間濃淡變化形成繽紛的色彩層次,字體的線條為虛實相生,字體的大小、粗淡可以隨意調整,使網頁藝術設計產生出悠遠豁達之意境,將中國漢字的意境融入到新媒體傳播中。
(三)漢字字體設計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案例分析
將漢字字體以標記、點綴、插畫形式應用在書籍裝幀中,帶來煥然一新的效果,對漢字字體文化也起著傳播的作用。無論從裝飾性還是藝術設計的設計運用上,都繼承了漢字字體的線條特征表現出來的靈動韻致。書籍中的漢字字體插圖,營造了文化、活躍的氛圍,使書籍煥發活力。如《星火燎原》一書選用了的狂草,大氣磅礴,飄逸灑脫,不用其他元素,僅憑這四個字已經凸顯出書籍版式設計的特色。另外,有的書籍裝幀采用了書法家的書法來題寫書名,由于書法家的知名度和對書的理解與創作,提升了書的藝術個性;有的將書法字體與圖書的內容、構圖、圖案等元素搭配,并在邊緣關系處尋找新的靈感融入主觀的意念,書籍裝幀的效果就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漢字字體設計在唱片封套設計中的運用案例分析
根據漢字字體提煉出豐富多變的圖案,通過線條組合,可運用到與中國的唱片卡套設計中,唱片卡套設計不僅僅要是漢字字體的引用,還是對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繼承。隨著音樂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藝術設計的開發,漢字字體文化開始以唱片卡套這種形式隨著唱片的熱賣以更快更新的渠道傳播,使漢字字體藝術與現代平面廣告設計接軌,實現音樂與畫的和諧共存,讓唱片外觀既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又不失時尚氣息,既反映出唱片音樂的主題,又使唱片封套充滿了文化底蘊。
四、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經濟體制的轉變,生活節湊加快,人們希望信息傳達、交流更方便、快捷、直觀,基于這種需求,文字的圖形化設計在藝術設計中得以更快地傳承,文字設計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開始趨于簡單化、抽象化、符號化。尤其是在藝術設計中,文字設計能夠更簡練、直觀、形象地表達產品信息和產品內涵。消費者通過文字對產品產生初步認知、記憶和是否購買情感考慮,主題漢字的字體藝術設計是企業品牌的形象展示,是提升產品形象的關鍵因素,是連通著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視覺紐帶,主題漢字的字體設計的合理、科學對產品的市場推廣、營銷策劃起著重要作用。主題漢字的字體設計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一種視覺元素,在對其運用過程中,除了鮮明地表達產品信息外,還應融入審美理念和文化內涵,不斷創新,滿足消費者視覺上審美效應和對產品的情感訴求的心理效應,才能讓產品形象深入人心,歷久彌香。
作者:吳雙 單位: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一、反工業化的神性審美傾向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的工業化大潮中,機器被看作是人類勞動的替代者,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對機器力量的驚嘆和禮拜之中。我們都很熟悉的巴黎埃菲爾鐵塔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建成的,據說其囊括人類對圣經中的巴別塔的隱喻,另一個隱秘的靈感則是其象征著人的體形。“除了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以外,歐洲還沒有一個大都市,是那樣的在視覺上被一座單獨的建筑物所控制;甚至今天,埃菲爾的芒尖在自己的城市中比米開朗琪羅的大穹窿更普遍的昭著顯眼。”這是那個時代對機器的頂禮膜拜,是對自我力量的肯定,這種崇拜甚至要超越對宗教的崇拜力量,人類由此越發失去對自然尺度的敬畏之心。一些藝術家開始發問:我們是不是一種制度的受害者?那種制度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卻被強加在了我們頭上,它使我們建造出工廠以后,就勢必不惜一切代價地填滿它們,卻不問我們是否是為了我們的心靈才需要它們;它使我們讓輪子轉動起來以后,就不得不使它們不停地運轉,卻不管它們在做些什么。解決這個難題的辦法是什么?那個辦法是否就是一種生活?其中人人都能快樂而自由的以某種方式表現自我,從事完全由自己支配的工作;那種生活最推崇人的價值,而位于人的價值之上的,則是一種萬物都具有神性的感覺。這些藝術家屬于“拉斐爾前派”,他們肩負著那個過度興奮年代里的人類良知。一些設計先驅們積極反對機器崇拜,在設計作品的形態上表現為中世紀裝飾風格的回潮。中世紀的美學觀認為,藝術之美源于“神溢”,認為藝術創造者不能從其作品中體現本身的審美思想,而是把審美心理趨向于神秘的直覺,要求“與神契合為一體”才能見到最高級的美。這種虔敬的態度是反工業和反現代的態度,在這個方面可以說其是消極的。但是消極之外,我們能夠看到理想主義化的藝術設計先驅們,對現實的反思和對神性審美尺度的自我堅持。神性審美主義對藝術的影響就在于,其建立了一種尺度,一種凌駕在藝術作品和設計作品之上的、精神性的、自律的尺度。20世紀初期的許多藝術設計先驅,面對舊日審美的迅速流逝,皆以神性尺度為作品創作之首要根據。他們強調自然的力量,堅決抵制工業化,他們嘗試以各種手段呼喚審美回歸,退回到中世紀神性與自然的審美精神之中,在浩浩蕩蕩的工業時代企圖喚回人對神性的敬畏之心。雖然這些藝術家們其志可嘉,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面對新的技術革命,這種堅守是不理智的。
二、新時代呼喚新的審美范式
20世紀初的機械化生產帶來了時代的進步,技術的飛躍,但同時也踐踏了人類的傳統審美感受。粗糙、膚淺的產品大量涌現,替代了傳統手工文化形成的優雅、精致的手工制品。在工業化時代以前,人類的日常用品和生活環境中,凝結了幾千年光陰洗練出的審美范式。一缽一罐、一衣一履,皆有緩慢鑄就的設計規范和審美習俗。這種審美體系是由最具消費能力的貴族階層的審美習慣建立起來的。物質生活富足的貴族,對待使用物的觀念不同于平民,他們并不是僅僅要求“物”具備使用功能,而是要求“物”體現出精致、完美的形態,追求蘊含在“物”之中的精神文化內涵。我們現在在工業革命以前日常用品的形態中,可以看見宗教故事、神話傳說、吉祥寓意等造型元素,這就是手工藝人為迎合貴族審美習慣而慢慢形成的設計風格。但是,18世紀“平等、自由、博愛”的思想,帶領了歐洲一次又一次的平民化革命,貴族與平民實現了精神上的隱性融合。19世紀的大工業化時代的到來,使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漸漸完善,更進一步消弭了貴族與平民間的階級壁壘。貴族階級被嚴重削弱,而資產階級和普通市民階級異軍突起,成為策動社會變革、影響社會審美的主導力量。這種階級上的平等正在改寫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同時,新的社會結構和消費意識也在呼喚新審美體系的建立。一部分藝術家和教育家清醒地意識到工業化潮流無法避免,他們堅定地接受工業時代,并堅信通過在藝術形態上的努力探索可以達成“美”與“用”的統一,建立新的審美范式。
三、契合神性審美主義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一)方向:藝術與技術的統一
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一些藝術家開始意識到,某種新的審美思潮在漸漸萌芽。同時,一些專門的藝術設計學院誕生了,而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公立包豪斯設計學院”,其辦學宗旨即是“藝術與技術——一種新的統一”。包豪斯的創辦者們意識到,新的時代已然開啟,那為新的科學技術、新的工廠與市民階層的生活而進行的藝術設計活動,關鍵在于尋找一條審美的“中道”。包豪斯第一任校長沃爾特?格羅庇烏斯(WalterGropius)的態度與反工業的藝術家們截然不同,1922年2月3日,格羅庇烏斯在包豪斯的形式大師們中間散發一份備忘錄:“我們既能稱道裝配良好的飛機,又能稱道創造性的雙手做成的藝術作品,這樣好不好呢?我們不是那種非此即彼的人,很明顯,我們同時在思考著兩種創造過程,它們互相之間完全是隔絕的,但是又在同步進行著。并不一定其中的一個過時了,另一個就準是現代的;它們都在繼續發展著,而且看來還會漸漸的互相靠攏?!备窳_庇烏斯的見解,也是20世紀初許多藝術設計先行者們的共識。包豪斯提出,讓科學、技術與藝術結合,將“功能主義”引入藝術設計,讓設計為生活服務,順應新技術的要求,并表現藝術設計者的審美思想。這是藝術史上殊難跨越的一步,以往孤高自賞、服務于貴族的手工藝品,現在不但需要兼顧“美”與“用”兩面,還要符合工業量化生產的技術要求?!坝谩奔次锲返墓δ苄裕@一點是一切人類用品的基本屬性。但是如何使日常用品更“美”,如何使用品符合審美的要求,符合什么階級的審美要求,則是一個不斷隨著時代變遷的問題。尤其在20世紀初,當舊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漸漸被替代的時候,新的審美尺度應該如何建立?沃爾特?格羅庇烏斯以前瞻性的姿態論述新的審美尺度:“只有不斷的接觸先進的技術,接觸多種多樣的新材料,接觸新的建筑方法,個人在進行創作的時候才有可能在物品與歷史之間建立起真實的聯系,并且從中形成對待設計的一種全新的態度,比如:堅決接受這個充斥著機器和交通工具的生活環境。遵循物品的自身法則,遵循時代的特質,進行有機的設計,避免羅曼蒂克的美化與機巧?!北说?貝倫斯(PeterBehrens,德國藝術設計先驅)說過:“什么時候,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技術成就變成一種成熟的、高級的藝術,這個問題至關重要,在人類的文明中具有深遠的意義。”這就是公立包豪斯設計學院創辦的初衷,也是藝術設計先驅們努力嘗試辨明的方向。
(二)內?。阂令D式“預科教育”的核心
在研究和整理中,包豪斯初建時的一位重要人物,自稱“色彩藝術的大師”約翰內斯?伊頓(Jogannesltten)的教學方式和審美思想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伊頓是包豪斯設計學院預科教育的奠基人、藝術家,同時是虔誠的拜火教徒。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信仰與他的教學方法是聯系極其緊密的。伊頓推行的預科教育重點在于通過對精神與身體的雙重凈化,釋放學生內心沉睡的創造性藝術潛能。預科教育只有半年,不能通過預科的學生比例非常大,他們會被勸退;而通過了預科的學生則被各個作坊吸納,成為包豪斯設計學院正式的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非常接近神秘主義,在課堂上,學生們首先要學習的是控制呼吸與沉思冥想,從而磨煉身體與意志。然后,才涉足色彩、圖形與材料的基礎綜合實驗。伊頓所重視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藝術才能、激發感性的藝術本能,使學生受到藝術精神的感召。激發藝術才能的切入點,是鼓勵學生從隱然不可猜度的神秘虛空中發現自我。這種作用于藝術設計初級課程的神秘主義,其出發點不再等同于中世紀的僧侶將全部的創作熱情奉獻給某位神明,而是藝術家對自我創造性才能的發現。其創作目的也不再是將作品奉獻給神,成為神明的忠誠信徒,而是融合自我與普羅大眾,將傾注了自身審美思想的生活用品,應用于可批量生產的工業技術,然后出售給新興的城市居民。我們可以基本推知,通過了伊頓式預科教育的學生,他們對藝術設計的審美要求在本質上符合神性審美精神,尊重自身靈性的先驗式審美體驗。作品的“靈暈”借由設計者個人靈修式的創作方法而顯露出來。即使他們的一些早期設計作品顯得有些“古怪”,但形態上的演變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積累才能漸漸趨于穩定。我們在包豪斯中后期創作的產品形態中,不難看到伊頓基礎教育的影子:那些簡潔流暢、質樸而豐滿的物品形態,無一不凝結著藝術家天才的靈光。
(三)契合:尊重神性審美尺度的設計觀念
1924年,沃爾特?格羅庇烏斯寫成了一篇文章《公立包豪斯的觀念與發展》,行文之間他承認,這所學校應該感謝“‘英國的拉斯金和莫里斯,比利時的范?德?維爾德,德國的奧爾布里希,貝倫斯……以及其他一些人,最后,還有德意志制造聯盟’,他們全都‘苦心探求,并且最先找到了一些方法,重新把勞作的世界與藝術家們的創造結合起來?!边@些“方法”是尊重、承認、契合神性審美的嗎?筆者認為是的,當設計者在設計行為開始之初,首先尋找自己內心深處完整的世界,并將其中帶出的美感體驗形態化。這種在視知覺層面“推己及人”的審美方式,非常近似于中國儒家精神中個人意志反映上天意愿的神性審美思想。在儒家文化中,作為人類,自我的行為不僅對個人有意義,而且對人類群體、對自然和上天也都具有意義。這種態度既符合實用理性的原則,又承認神性是永恒存在的。《中庸》第二十二章提到人與物、與天地的關系:“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梢再澨斓刂瑒t可以與天地參矣?!比伺c天地可以并稱三才,正在于其無限的創造性,設計師恰當地發揮其心靈的創造性,結合工業生產的量產化技術,則可以將屬于個人化的創作行為擴大到惠及整個人類。儒家的核心精神認為,我們的情感、思想和觀念不必然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他們越是個人的,就越不必是私人的。這個觀念也正是現代藝術設計的思想源泉:通過工業產品媒介,設計者將自己體會到的藝術美感共享給所有人。
四、結語
斯諾賓莎在《倫理學》中談到了一個命題:“人的心靈具有神的永恒無限的本質的正確知識。”而中國的《六祖壇經》里則有:“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事實上,不論東方宗教、哲學,或是西方哲學都肯定這一點,即在人的心靈之中有高于人類本性的能量存在。20世紀初期,以包豪斯設計學院為源頭發展起來的藝術設計教育,其目的即是訓練設計師和藝術家從自我的心靈出發,尋找適合于主流人群審美共性的設計語言,并在適合人類審美共性的基礎上,由藝術家的內省式思維激發出更高級的審美體驗,將之凝練在藝術品、日常用品、服裝、海報等形態之中,提升受眾的審美感受。雖然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包豪斯停辦,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爭使得當代審美觀念從本質上發生異化,戰后的現代主義風格并不是完全沿著包豪斯式的藝術設計體系發展起來,而是走上了另外一個方向。但是,我們依舊可以說由包豪斯設計學院引發的包豪斯設計運動,在通往新造型的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從形態的角度給予了現代設計全新的視角。雖然20世紀初的藝術設計教育沒有獲得全面的成功。但這些藝術設計家、教育家和理論家們,就像是闖進未知樹林的拓荒者,他們開拓出的條條小路給森林帶來了充足的靈氣、空間和可能,將后來的行進者帶往那未有人涉足的、未被踏折的完整茂密之林木的所在。我們應該承認,正是由于對神性審美尺度的肯定,才使一部分工業產品得以保有設計者的“靈暈”,締造出現代主義風格的形態特征雛形。而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最初和最基本的神性審美傾向,則不斷引導藝術設計的教育方式,給后來的設計者們打開了一個完整、遼闊而無限的空間。
作者:侯雙雙 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
一、師法自然,造化無窮
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對自然的認同感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到自然界去尋找設計的靈感來融入設計,很容易獲得人們的認同。各種生物在自然界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經過物競天擇,保留下了最能適應現在這個自然狀態的功能和造型,是我們發掘不盡的寶庫。師法自然,既可以是造型上的,又可以是功能上的,我們要根據設計對象、目標人群的不同,進行靈活的處理。從自然界汲取設計靈感,絕不是簡單地照抄其形態,而是加以提煉和加工。照抄形態不等于設計。“設計”是可以進行提煉,將其形態中本質的美找出來,應用到設計中。齊白石說過,畫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用到對自然界的借鑒上,同樣適合。將對自然的借鑒融合到設計中去,與其功能和適用對象相適應,才是一個成功的設計。
二、追本溯源,去繁就簡
在設計構思開始時,剔除所有外在的干擾因素,從設計對象最根本的設計目的入手,再逐項做“加法”。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構思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既有的各種因素所干擾,對設計對象最根本的功能反而有所忽視。比如過于專注于“造型”的“美感”和表面的裝飾,卻忘記了產品所承擔的功能;再如過于重視海報的“色彩”“布局”,卻忽視了要傳達的最重要的信息等。追本溯源,就是要剝去這些所謂的“設計要素”,從本質入手,掃開迷霧,看到真相,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時候,我們被過多的“設計技巧”“美感要求”所困擾。在設計的過程中,總是想到各種設計的“要則”,美的“規律”。想得周到是好事,但是有時想得太多反而會成為打開設計思路的負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先放開那些因素,直奔主要功能,反而會豁然開朗,做出直擊內心的優秀設計作品。在設計中要敢于拋開次要因素和各種外來條件的干擾,直面產品最基本的功能,直面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在確定了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之后,再逐漸發散開,用最簡潔的設計語言完成設計。現代主義的設計中,簡潔正在成為主流,是對最根本的設計目的的詮釋。
三、情由境生,物隨人變
無論何種設計,歸根結底是為人服務的。人在不同環境、情勢下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靈感。很多新的設計就是由于人的需要被創造出來并不斷完善的。當我們又遇到一個設計課題時,可以想象將目標人群置于某個有需要的情境之中,看看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會有什么需要。能給人們帶來便捷、舒適的設計就是好設計。在某些情境下,這些需要會自然地表現出來,而設計靈感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了。在現代社會,以人為本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理念,而是決定一件產品能否成功的關鍵。隨著物質生產的豐富,功能的實現已經不是產品之間競爭的主要因素。能否給人愉悅的使用體驗,能否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創造更舒適的生活,成為價值取向的核心內容。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運用“情境法”,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所做出的設計,可謂是恰逢其時。要做好設計,就必須隨時關注人(包括自己)的需要,在不同情境中,盡可能將這些需要記錄下來,成為我們的靈感庫。情境法可以用“故事板”的形式進行表現,當故事講到某一個階段,目標人群的需要和設計靈感往往就會出現了。
四、頭腦風暴,妙手偶得
頭腦風暴是設計與其他創造性活動中常用的方法。頭腦風暴一般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一組人不受任何約束地就所設計的課題發揮自己的想象。每個人可以暢所欲言,隨意發表觀點。頭腦風暴有時候采取聯想圖的形式,從甲事物,通過天馬行空的聯想,與乙事物聯系起來。頭腦風暴的方法是在運用過程中,對任何有可能、有價值的想法進行記錄。其是對頭腦的一次洗禮,古詩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這里也是“靈感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頭腦風暴的關鍵是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回”?!胺诺瞄_”是在討論期間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充分發揮,天馬行空,不受約束;“收得回”,是能夠從眾多的信息中提煉出有價值的部分,并深入進行剖析。頭腦風暴的討論完成以后,要對內容進行分析、歸納,提煉出有價值的部分,往往在設計中可以得到運用。
五、熱點追蹤,緊隨時代
任何藝術作品其實都是主觀情感、審美標準和客觀世界的混合體,藝術設計的作品也不例外。但是,設計師不同于藝術家。純藝術創作在以客觀對象為表現對象的同時,往往更多地表現創作者內心的情感與審美趨勢。設計師則必須充分考慮大眾的審美取向,從某種意義上說,為了盡可能提高產品的銷量,設計師其實是在為“大多數”人進行設計,必須考慮大眾,尤其是目標人群的關注點。因此,設計師必須對社會熱點有敏銳的觸角,迅速接受并融入自己的設計。由于社會熱點即是大眾的注意力之所在,我們也可以將這種設計靈感的來源稱為“取巧”,但是如果運用得好,往往會在短時間內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社會熱點諸如重大賽事、流行趨勢、熱門影視作品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取材對象。比如在推銷某些商品時,常常說“某明星同款”,就利用了大眾這個心理;再比如奧運會、世界杯等重大賽事的吉祥物設計、標志設計、色彩使用等,在不侵權的前提下,都可以大膽借鑒和學習。
六、傳統文化,不竭之源
中國的設計師要做出蘊含文化特色的設計,才能真正在世界設計界占據一席之地。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可以說傳統文化中蘊含著令人震撼的美感,更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和借鑒。且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僅僅是藝術的部分,我們所能學習的也僅僅是滄海一粟。國畫、書法、戲劇、雕刻、刺繡等,從造型到技法,從形式到內容都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運用中國書法所設計的系列招貼如行云流水,在清晰表達信息的同時,傳遞出書法之美;設計師漢斯?瓦格納設計的“中國椅”正是受中國明代家具的啟發;德國“紅點獎”獲獎作品“太極沙發”也是對中國傳統哲學的借鑒。如今,很多領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藝術設計也不例外。學習傳統文化絕不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生搬硬套,而是理解其在美感上的內涵,提煉并運用到設計中。照抄不僅不能提升設計水準,反而會“畫虎不成反類犬”。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值得自豪的內涵,從傳統藝術形式中學習、借鑒、提煉,不僅提供了設計的靈感之源,更是文化獨立和文化自豪感的體現。一切方法都是有局限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探索和實踐,才能真正掌握設計的精髓。作為一名設計師,或是一名設計專業的學生,只有廣泛涉獵,敏銳地把握熱點和流行趨勢,并且留心觀察,才能逐漸確立專業優勢,使設計水平不斷提高,設計靈感不斷涌現。構思的方法運用必須依靠堅實的知識基礎并加以靈活、科學的運用,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作者:侯可新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一、以最新成果的接受為和實踐為主的“四個結合”
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來說,它的最為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僅要對于歷史上著名的藝術設計作品接受,而且也要對最新的藝術作品和成果接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時刻的把握時展的律動,站在時代的最前緣,設計出自己別具一格的作品,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實地參觀、多媒體展現等多種方式來對當前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最新成果和作品進行展現,以此來豐富學生自行設計時的素材。實踐不僅是對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一種檢驗方式,而且也是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具體要求,因而是“四個結合”中的關鍵,它能從根本上把藝術理論與藝術實踐結合起來,而這種結合起來的最好模式就是“工作室制”,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最早出現在1919年的歐洲,以“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為其核心,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先河,我們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學生為本,以工作室為依托,依據當前的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發展大勢,使得教學與工作室相銜接,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專業水平。
二、以實踐式為主的三個探索
在上文中的實踐為主的四個結合中,談到了實踐式為主的三個探索的主要思路,那就是“工作室制”。工作室能夠促進師生角色的轉換,它不同于教室和教研室,而是以個人負責和項目負責為依托,教師以企業老板的身份進行管理,指導學生學習,而學生則可以以員工的身份深入到工作的全過程,定期輪崗,適應不同的工作要求。在工作室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加入教授課程的內容,同時也能夠吸收外面的企業項目,以任務為主體來完成所有的課程教學,同時又能夠使得學生與外面的市場需求零距離接觸,解決了今后必將會面臨的就業問題。工作室運行的核心思想應該體現為適應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和實訓,而且與外面的企業相結合,保證工學一體化。工作室是設計公司的一個縮影,在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學習生涯中,除了公共課程的學習,所有的課程都可以在工作室完成。在工作室的設計和組建的過程中,人才的選用要求老師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能夠保證學生各盡其才、各司其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成為人才培養的模式,否則將會葬送學生美好的學習時光,因此在工作室組建的過程中,應該建立起“工作室建設改革領導小組”與“工作室建設工作小組”,以此來保障工作室順利的運行。同時在工作室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在運行一段時間之后,適當的進行總結,并且可以采取專家論證的方式,總結工作室的缺失,人員安排是否合理,項目設置是否能真正地體現教學。在工作室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相關能力,可以利用這個平臺,檢驗師資力量,同時也能與企業相結合,從而形成產學互動,校企雙贏的良好的運營模式。
三、以創造性思維能力為主的“四種能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觀念與材料,新的技術與信息的出現可謂層出不窮,這從物質上也從技術上為藝術設計的創新提供了可能,同時也對藝術設計師的創造性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上文所述,創造性思維能力是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因為藝術設計本就是一個思維創造的過程,因而這也就決定了藝術設計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需要創造性思維全程參與。創造性思維是一種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他的特征是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辦法,才導致了創造性思維能夠調動起大腦中所有的信息和知識,借聯想、想象等靈感來發現獨特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對于藝術設計專業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創造性思維,對其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要對文化傳統有良好的把握,創新與傳統是辯證統一的,沒有繼承就沒有創新,藝術設計是一個學科交叉與綜合的學科,他涉及到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學科,因此必須對各個學科的文化系統有一個良好的把握,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創造性思維;豐富的設計理論與實踐經驗,設計理論包含了設計史、藝術史等多個學科,它們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中外藝術設計的傳統,我們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設計與審美情趣,并且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創造性思維;最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需要有一個開放的思維模式,不能墨守成規,依照慣性的思維模式來構思,比如對于西方非理性思維藝術大膽新奇的思維借鑒,但是也不能太片面的一味的追求創新,我們應該用創造性思維,開拓設計的多樣化、個性化與非標準化,從而能夠做到真正的創新。
作者:徐薇 薛慧峰 白松楠 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