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6 05:24: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學生德育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思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精神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標準。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教育;中學教師;師德師風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精神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標準。然而,作為老師的我們經常在感嘆:學生的道德品質一屆不如一屆。越多越多的學生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他們頂嘴,他們另類,他們狂妄,他們越來越與其父輩的觀念相左,他們的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個性化傾向日趨明顯,批判欲望逐漸加強。那么,面對日益發展的教育新形勢,教師應該怎樣做好德育工作呢?以下是本人對高中德育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加強德育教育的意義
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中華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傳承中華民族五千年沉淀下來的古國文明的重任,承擔著揚威興邦,開拓未來的偉大使命。加強德育教育有利于培養“四有新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學生健康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如何加強德育教育
1.教師要改變觀念,適應并采用新形勢下的德育策略
學生有過失要及時告誡提醒,犯錯誤要適時批評懲罰。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了批評,但是批評是柄雙刃劍。用得恰當,批評是一劑良藥,能促成學生改錯;用得不好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師生的對立,那作為老師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恰到好處達到德育的效果呢?在我周圍經常會看到或遇到這樣的情形:一些學生面對教師的指責和批評時強詞奪理,甚至與教師爭吵起來,他們對教師有一種對抗情緒,你越說他不對,他就越要為自己辯解,即使有時意識到自己確實錯了,也不愿“丟面子”,偏不認錯,故意與教師過不去。這時候老師們就要講求策略不能用傳統的方法來鎮壓他們或是放任不管。一方面批評時不能把學生說得一無是處,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多做表揚、鼓勵,要在他們的同學和朋友面前給他們留點兒“面子”。俗話說“仁者無敵”,以寬恕包容之心對待學生,不但給了他們反思自己行為的時間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寬闊胸懷和教育機智。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朋友般的做法,通過談心、啟發、聊天等方式,用委婉的口氣以情動人或用勉勵的口吻指出他們的不足,或用商談的口氣消除對方的對抗心理,或與學生一起共同分析錯誤,使其能夠從中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及應該如何加以克服,能對自己的行為自覺地進行悔改和反省,從而積極改正錯誤。同時,教師批評學生時,要允許他們申辯,及時澄清問題真相。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感覺到自己在人格上和教師平等,從而使學生親近教師,產生信任感,這樣才能收到積極有效的教育效果。
2.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加強師德修養
身正才能正人。我們要獲得學生的尊重,不僅要學會尊重學生,更要思考自己有哪些品質值得學生尊重。如果教師個人素質的不高,很難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師的行為作風、處世方法,乃至氣質、性格、習慣,都通過學生的眼睛在心靈的底片上留下印象,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熏陶或感染甚至是感召作用。所以道德的教育意味著教師要身體力行地體現教育的原則。要求考慮學生不同的但合理的觀點。 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深造學習,加強自身德育水平和師德修養。
3.營造德育教育氛圍,優化育人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它是影響學校德育教育的大環境,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為德育教育營造有利的環境和氛圍。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如開展實踐“弟子規”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朗誦、演講、征文、文藝表演、書畫等形式的比賽。讓學生浸潤在經典的文化里,使《弟子規》的“孝、悌、仁、義、禮、智、信、廉、恥”等傳統思想文化元素充分滲透到青少年的思想中或是學校通過組織專題教育活動或系列教育活動,吸引學生人人參與,塑造他們的心靈,美化他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另外物質文化建設也不可或缺,例如加強文化長廊建設,建起了宣傳欄,在走廊懸掛了反映歷史地理、山川河流及世界名勝等字畫,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更多的歷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識,拓展視野,開闊眼界;設置名人塑像或畫像,讓歷史偉人、民族英雄、革命導師、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等杰出人物的崇高人格和光輝形象影響、鞭策學生;懸掛名言警句,這些名言警句就像一位位良師益友,時刻教育、啟發、鼓勵著學生。
總之,加強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他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為尋找到適合新時代德育教育方法而不懈奮斗。努力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摘 要:學校教育的核心是教書育人,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的人才,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命運和前途。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德育教育的接受直接影響到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然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文化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教育處于被忽略狀態。在倡導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今天,仍然有部分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依然令人擔憂,我認為應該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問題;對策
目前一些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在發生傾斜,現狀令人擔憂,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誠信缺失,道德滑坡
誠信和道德都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按常理說,社會越文明進步,人們的道德素質就越高。但在現實中,恰恰相反,在一部分同學身上依然存在不講誠信的行為,向老師撒謊,說話辦事不守信用。同學之間不講信譽。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許多學生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顧他人的感受。只求權利不盡義務,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不懂得尊老愛幼,禮貌待人。愛心同情心淡薄,不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衛生;隨意破壞公物等,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識。
二、缺乏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
胸無大志、貪圖享樂,不求上進是當代不少中學生的基本心態,沒有遠大的志向和理想的激勵,價值觀較為功利性。在學習上,缺乏興趣和動力,一部分同學抱有讀書無用論,幼稚的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課堂上心不在焉,甚至出現睡覺現象,生活追求時尚奢侈,對未來充滿著幻想。據社會調查顯示,將近有20%的學生不愿學習。
三、缺乏思想和耐挫能力
思想是人的靈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們用智慧去思考。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對未來生活的規劃都會使我們不斷充實自己,成就自己。但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完任務式的在?;烊兆?。尤其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時,不能理性的處理,情緒不穩,意志消沉,甚至抑郁自殘。心理障礙的出現極易導致學生對生命的漠視,社會的仇視,很有可能引發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針對上述中學生德育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綜合性的,社會、學校、家庭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努力,具體需要應該從以下方面去做:
(一)社會需要創設良好氛圍
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轉型時期,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德育有較大影響,尤其是市場經濟的公平交易,平等競爭反映到學生道德上則表現為過分強調以我為中心;金錢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導致學生功利性強;再加上社會的豐富多彩隱藏著很多的誘惑。這些錯誤的認識都會影響到學生自己的獨特個性和主體人格。筆者認為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從根本上說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機制,這樣整個社會道德現狀就會處于良性的運行狀態。所以社會應從以下方面去努力。第一:社會應為青少年學習成長提供一定的公共學習場所如:圖書館、科技展覽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第二:努力出版、創作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學作品和報刊等。
(二)學校教育做到“德育”與“智育”相結合
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工作雖然強調德育教育,但脫離學生和社會實際,形式單一,方法刻板。教師教學大多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德育教育,思想上輕視了對學生品德的教育。使學生缺乏辯證的思維去處理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校教育是學生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生良好道德的形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所以學校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視作品,深入開展“學雷鋒為人民服務活動”等。積極創造條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學校還需要積極宣傳新人新貌,表揚好人好事,提倡文明禮儀,社會新風尚。教師需要提高師德修養,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應以自身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通過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重視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是對學校教育以外不能涵蓋的方面進行補充和完善。家庭是社會的縮影,是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而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過分依賴學校,重視成績輕視道德,錯誤的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高,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還有個別家長的不誠信,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甚至一些投機違法犯罪行為極大地影響了孩子良好人格的塑造。這一現象一定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家長需要重新樹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確思想,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立體性的培養和開發,重視家庭德育教育軟環境的建設,培養孩子良好的家庭習慣,這一習慣養成必須要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另外,家長還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創設優良的家庭教育環境,如:規范自身的言行,通過言傳身教,把一些做人的道德和社會準則在潛移默化中傳給自己的孩子。
總之,思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情操,良好精神品質的標準。加強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細致的育人工作,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探討,也需要全社會攜手共同努力,為青少年的健康快樂成長搭建牢固橋梁。
摘要: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然而,由于他們的社會經驗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外界各種思想的影響。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本論文重點論述了中學生德育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中學生教育德育: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不光是讓學生掌握全面深層的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學生就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生理發展仍然不成熟、可塑性強比較強,也就是說,如果有正能量指引、引導著他們,他們就會走在成才的道路的上,而一旦被社會負能量感染、或者是放任他們在社會中不聞不問,那么當他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時就很容易被社會的不良風氣所感染,最終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上。中學生德育教育問題勢在必行,而且十分緊迫,我們首先來分析中學生目前在德育方面的一些表現:
一、中學生現狀令人堪憂
1.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屢見不鮮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例如某女生由于是留守兒童,從小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管,那么到了初中,感覺自己“翅膀硬了、能夠自立了”,經常出入網吧,隨后被社會不法分子盯上,自認為是遇上了社會上的“大好人”,殊不知已經做了社會不法分子釣魚的魚餌。與社會不法分子合謀拐騙了不少未成年少女去偏遠地區,在違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被捕之后,該女生仍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梢姡掠逃氖韬觯菍е逻@一問題的主要原因。
2.日常行為極不規范
在中學校園里我們經常會聽到學生胡侃,三五人成群結隊“結幫拉派”、社會上的“行話”、網絡上的俗語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其中也不乏女生。更有少部分學生有小偷小摸的行為,如在人多或經營店主不注意的情況下會偷拿正在出售的商品,他們本身并不是買不起這些商品才導致偷竊行為的發生,究其原因,在他們看來:反正沒人看見,不拿白不拿,別人也拿了,我不拿的話,豈不是吃虧了?這種歪曲思想的形成,正是因為沒有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造成上述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此問題在農村表現的更為明顯),學校對德育教育的不重視等。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呢?下面來闡述我的幾點建議:
二、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我之見
1以班會為基礎,增進德育意識
班會課,我們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我們認為好的班會課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智慧的結晶、師生或學生之間情感的交融、學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黃金時段。但我們發現有的人缺乏這種意識,班會課成了“自習課”,成了傳達布置工作課。我們可以把班會課變成學生們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形式可以是多樣式的,例如,學生們平時上課已經厭煩了說教式的課堂,那么在班會課上就可以采用多媒體的形式,用真人真事現實說法,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影像,讓學生們各抒己見,這樣在無形中給學生灌輸德育意識。
2努力抓好后進生的轉變工作
后進生通常是指學習不好或無心學習的學生,而這二者之間,如果少了德育教育指引的環節,二者變成了惡性循環,及越是學習不好便越是無心學習,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家庭原因:如農村家庭中的留守兒童、缺乏家庭關愛,學習的主觀條件不足,又如家庭父母離異等造成的學生感到無人親近,無心上學;二是學校的原因,學生可能在不同的課堂多次受到教師的批評、同學們的嘲笑;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產生了失落心理;三是學生個人原因,學生自身就沒有大的志向,感到讀書沒什么前途,不想學習,結果就破罐破摔。為此,我們要注重對后進生的德育教育問題,要經常鼓勵后進生積極上進,努力抓好后進生的轉變工作。例如,他們做了好事,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要多親近和關心他們,與他們促膝談心,對他進行理想、前途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和促成他們對學習感興趣,充滿信心,迎頭趕上;要堅持建立學校和家長聯系制度,共同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及商討解決的辦法,抓住后進生的心理和特點,共同做好轉變工作。
三、結束語
總之,中學生表現出的種種現象令人堪憂,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責任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當代青少年面臨更多的機遇和史無前例的挑戰,只有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才能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取得成功。
【摘 要】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币虼?,教育者都應該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要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有關政策文件,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初中學生;德育教育;有效方法
隨著時展,中學生德育教育越來越迫切,已成為現代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那么,如何在中學時代的人生黃金時期強化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筆者結合教育實際,從多方面進行闡述,以期拋磚引玉,對中學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鑒和幫助。
一、不斷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質,以身作則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須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質,為人師表。德育工作,不僅僅是教育和管理學生,還要約束管理教育者自身。因為教師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言行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學生是老師的影子。所以通過學校的培訓,教育理論的學習,聽取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各項要求,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為此,學校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校內規章制度,對教師的言行服飾等進行規定,并且量化考核。
二、情感教育是先導
情感溝通是搞好德育教育的粘合劑和催化劑。德育教育只有激化主體的內在的動力和內在的生命體驗,讓他們在各種關系中產生、積累內在的情感體驗,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德育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公正、公平的對待各類型和層次的學生,把父輩般的嚴愛、母親般的慈愛、兄妹般的關愛獻給他們。使他們體會到愛的陽光和溫暖。
三、注重中學生人格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成才,首先取決于他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客觀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及性格。學校教育,應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師,在具體的教育中應注重提高人格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及可行性。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及個體特點找準人格教育的切入點,注重言傳身教的結合、情理結合、與學校、家庭、社區的結合,嚴格要求與關心愛護結合。切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質。
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網絡
學校、社會、家長三位一體的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徑。學校、社會、家長三位一體的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有機結合體,三者之間是不容分割的。只有三者結合起來,針對問題進行會診,教育才會收到預想的效果。
1.優化家庭教育,夯實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系統的三大構成要素之一,自古以來就被置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家長要培養孩子具有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教育孩子運用倫理道德準則和中學生行為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還要培養孩子樸實,勤奮,誠實,勇敢和堅強的毅力。針對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現的不同問題,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并且教育內容要豐富,本人則要以身作則。
2.要努力挖掘校外德育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
學校要打破“圍墻”,開門辦學,成立由所在社區單位共同組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聯合多個部門參與學生管理,在學校與社會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促進德育的社會化。學校要努力結合自身區域發展的實際建立多個德育基地,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前往參觀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3.開展家?;印⑸缧;印⒓疑缁拥然顒?
讓學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會,使學校的教育要求為學生家長和社會所了解。有家長督促,學校檢查,社會群體關愛,促進了學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時充分發揮家長的特長,讓學生在不同的家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開闊視野,鍛煉能力。實踐證明,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緊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廢。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具有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特點。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要做到:增強學生交往能力,培養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緒,以及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不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結合社會實踐,聯系中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正反兩方面施加影響,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覺調節情緒、意志堅強、性格良好等。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把德育工作擺在教育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為主導,要抓住機遇,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心里,才能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最終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摘要:學校教育工作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的德育教育正面臨一系列的問題、變化和挑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渠道的多樣化,使青少年成長的外部環境、思想觀念等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德育方式是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關鍵。本文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淺談對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中學生; 德育教育;幾點思考
眾所周知,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素質教育實施和推進的今天,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擺在我們教育者面前的一項迫切要求,也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 目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渠道的多樣化,使其青少年成長的外部環境和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思想觀念等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學校的德育工作大多流于形式,也有少數教師思想上并沒有真正的重視起來,即使想重視,但在繁重的升學壓力下,也只能是力不從心,疲于應付,學生的思想品德也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問題。因此,本文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淺談對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1.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的思想品德大部分是在社會環境影響下形成的。學校通過德育途徑溝通了校內和社會的聯系。但是長期以來,學校迫于師生安全的壓力和為了保證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學校德育對社會實踐重視不夠。大量的思想教育只能靠學校集會、主題班會、政治課堂等校園形式來進行,只重道理和制度、條例的單一講授,學生只能理性理解甚至片面了解。因此,學校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加強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接觸社會,服務社會,從社會創造活動中感受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社會生產勞動等。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得到一定的鍛煉。這要求教育者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嚴密設計方案,明確活動目的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讓社會實踐扎實、有效的發揮其德育功能。例如:讓學生到食堂去當服務員,體會一下勞動的艱辛;讓學生接待外地的同學,鍛煉一下他們的交往能力......。
2.德育內容要符合學生發展需要
實踐表明:德育的原則是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的。近幾年來,中學生德育內容基本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等方面,對學生心理品質教育卻是比較薄弱的?,F在的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能與學校德育工作協調一致,有的對子女百依百順,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一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拔苗助長,甚至把孩子逼上了"絕路",教育工作方法簡單,這些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現了"學優品劣"的學生。因此學生最需要的德育內容除了上述的常規內容外,還需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并是他們各自生存發展中急需指導的相關內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又各有側重。要依據學生品德發展的現實需要與可能,盡量使內容與學生的品德發展區域相吻合,增加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的內容,諸如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消費觀念、權利保護等,促進其適應社會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3.進行有效溝通
德育工作是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來組織的同時,必需加以有效溝通。這就要求教師既要考慮學生品德發展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又要考慮采取合理的溝通措施,促其思想發生質變或飛躍,引導他們健康發展。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溝通,中學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師生雙向溝通的過程,如果教師缺乏對學生的真正了解,溝通環節又出現問題,必將使教育缺乏針對性。因此,學校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溝通渠道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及需要相對應,這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加強網絡教育
充分利用網絡帶來的歷史機遇的同時,抵御的消極作用。就得引導入網者對于大量的網絡信息持揚棄的態度。在德育課中應增加網絡操作、"網風"與"網德"教育、網絡法紀教育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最終促其形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要教育學生增強對全球網絡文化的識別警覺能力、自律抗誘能力。要教育入網學生把網絡道德規范和網絡技術置于同樣重要的層面加以學習和掌握,內在地培養出自覺的網絡道德意識、道德意志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今天的信息時代,教師作為知識擁有者的權威地位已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知識面前人人平等,信息資源個個共享。老師可以憑借自己的傳統的經驗引導學生,學生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敏銳、朝氣影響老師。教育過程將要形成師生共同探討,共同提高的過程。因此,德育教育要取得實效,應解決的不僅是方法、內容問題,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觀念問題,現代德育觀念強調發展人的潛能,煥發主體的能動性、積極性,這是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只有正確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學校德育才能有實效。
此外,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家長樹立了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質量觀,并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創造良好的,科學的現代家庭教育環境。
總之,學校德育工作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于各級各類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校和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強大合力和良好環境。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了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這一問題困擾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應該把德育教育放在我們日常教學中的首要位置,真正體現德育為首的教育方針,很好地落實學校的德育教學,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改進德育工作,改善德育教育思路,使得德育教育凸顯在學校教育教學之中,把對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落到實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良的精神品質,把對農村初中學生德育教育問題的方法與對策作為新時期德育教育共同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學生 德育 方法
學校德育工作歷來是為社會所關注的一個話題。進入新世紀,黨中央從戰略高度出發,頒布了《中共中央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對于新世紀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出一系列方針和政策,各地各學校也從自身實際出發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學校德育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由于農村環境限制及學生監護人文化水平和思想觀念的限制,德育推行難度較大。
一、農村初中學生德育現狀
由于社會不良風氣和應試教育的壓力,許多農村學生產生了好動、焦慮、冷漠、恐懼、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礙,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以應對挫折,青春期閉鎖等心理,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上網等現象。因此,對初中問題學生心理現狀進行調查以便采取正確的疏導措施,幫助其度過“危機年齡”,正是初中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由于“少生優生,利國利民”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個家庭只生育一個孩子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些學生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他們的共性就是做任何事情以我為中心,在與同齡人相處中時常表現為自私、無禮、霸道、蠻不講理、內向孤僻,在處理事情上缺乏自己的見解。
二、解決農村初中學生德育問題的方法與對策
1.教師與家長要積極營造創設有利于農村初中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一些問題學生之所以出現問題,與不良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與一些消極的、不健康的因素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這些問題學生的不良品德表現是家庭環境或者社會環境的一個縮影,也可能是某種不良風氣的延續和再現。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調查研究,走訪家庭,走訪問題學生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認真研究并找出解決問題學生的根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辯證地認識社會各種現象,讓問題學生在舒適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2.建立學校――家庭學生交往信息反饋機制。制定家訪制度:學校和家庭是學生進行交往活動的主要場所,學生在學校的交往情況,教師可以監督、指導,但在家庭中的交往表現,卻長期處在無人過問的狀態。我們課題組成員實行“分工負責制”,對固定對象進行家訪,并形成常規,了解學生在家庭的交往狀況,了解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情況,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以及他們對學生交往的滿意程度。這樣,家長與課題組成員互相溝通,為培養學生良好的交往習慣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3.改善農村初中德育的社會環境因素。(1)加大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的執法力度。建議有關職能部門除了收費外還要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正本清源,努力凈化信息環境。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重點清理學校周邊地區“黑網吧”“黃網吧”及“地下網吧”,加大社會綜合治理力度,凈化社會育人環境,堅決打擊違法經營的網吧,堅決打擊利用網絡傳播色情、淫穢內容實施詐騙,破壞安定團結等違法犯罪活動。(2)發揮“堵”和“導”之間的作用。結合各科知識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活動中使之遠離污染源,另一方面陶冶情操,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3)加大投入,優化社區和校園環境。重視創造德育的社會環境,抓好學校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力著手校園“綠色網吧”的建設,使學生上網在可控的時間、內容范圍內進行。(4)在班級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5)學校加強網絡文明教育。一方面,與時俱進,加強學生的教育;另一方面,擴展空間,豐富校園文化。(6)家長要積極做好網上把關工作,給孩子灌輸網絡安全意識,做好示范。(7)教師、家長要正確引導學生上網,提高網絡“防腐”能力,加強學生網絡道德培養,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免疫力。(8)尊重孩子,愛護學生,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9)進行榜樣教育要堅持真實性、多樣性、深刻性,堅持時代性、層次性、群眾性。(10)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開展榜樣教育,為學生樹立德育榜樣。
總之,德育不是簡單的說教,不是強行的約束,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學生內心,用真情感化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此,要改善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實際效果,培養品德優良、理想遠大、具有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學生。
葉圣陶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睈垡蛩固骨趭^好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他為人類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魯迅先生“隨便翻翻”的讀書習慣,使他看書著迷,成為偉大文學家;華羅庚“刻苦自學”的習慣,終使“勤奮”出“天才”,成為著名的數學家。可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在整個教育的大范疇中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行為習慣的教育,在當前具有特殊的意義。
一、從當前中學生的實際來看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構過程中,在這一社會轉型期,社會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日趨明顯,這些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客觀上勢必對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例如,社會生活中的拜金主義、享受主義、個人主義思潮;經濟領域中的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一些行為,諸如制假、造假、販假,缺乏誠信,貪污受賄;甚至連人們認為非常神圣高雅的學術界近年也屢屢發生剽竊他人學術成果,惡意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事件。此外,諸如人性中的許多弱點:有人喜歡責怪抱怨別人,對別人實行人身言語攻擊;喜歡探尋別人隱私;盲目模仿他人,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自己做錯事只會怨天尤人;婚姻關系中“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理論的盛行,離婚率上升,包二奶現象等所有這些無不體現社會中人們的種種不良行為。
中學生也是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之中,上述種種客觀存在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中學生,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這樣或那樣的錯事,表現出種種不良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了短期內難以改正的不良習慣。他們的文明道德習慣、學習習慣、健康習慣、衛生習慣等狀況是不太令人滿意的。特別是不少獨生子女像掌上明珠,在家受寵,為所欲為,漸漸養成“不拘小節”的習慣。長期以來,學生在唯智主義的束縛下,過度地競爭考分。這種狀況不僅嚴重損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背離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機械地重復操練,消退著學生人格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精神和豐富性。
二、從提高民族素質來看
教育義不容辭地擔負著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任務。一個民族的素質所包含的內涵是極其廣泛的,但是在評價一個民族的素質時,往往是通過這個民族多數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而獲得感性認識的。例如,人們常說的新加坡人的文明禮貌及保護環境的衛生習慣;德國人遵守時間,辦事認真的習慣等。因此,抓好養成教育對于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從中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來看
中小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是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形成的過程,可塑性很強,導惡則從惡,導善則從善。如能重視養成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特殊意義,將終生受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1.自覺遵守紀律行為習慣教育
紀律是提高學習成績,克服不良行為習慣的保證。學生剛踏進學校的第一天,就讓學生了解校規校紀,宣讀《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根據本班特點,刪減增補適當的班規,規范養成教育。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明確育人的目標:正直、善良、健康。我認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養社會有用的人,要讓學生成為祖國的棟梁,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積極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開展愛心、責任心教育活動,讓學生明確我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興亡和我們每個人都有聯系。愛國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學校幫助同學,遵守紀律,愛護集體;走在路上遵守交通規則。通過這樣的教育,學生思想覺悟有很大的提高。有了較強的組織紀律性,如晚自習,教室內能安安靜靜的,課間操場學生能自覺遵守紀律。狠抓課堂紀律,在課堂上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要學會放得開,收得住。開學初能做到扎扎實實的,養成教育會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學習習慣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須反復抓,抓反復,尤其對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他們對學習沒有興趣,自暴自棄,針對這些學生不能歧視,相反要給他們格外的關照。對他們批評永遠不如激勵奏效,讓他們找回自尊與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他們的潛力,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更多地肯定學生回答正確的地方,學生有過錯時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真誠地幫助他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多表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發現點滴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潮,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自主學習能力才會大大提高。
3.自我管理習慣教育
學生剛上學時或者是長期休息后,往往自控能力較差,自習課不知干什么,老師不在教室就閑講、搞小動作,針對這樣的現象,必須隨時隨地地叮囑他們,引導他們做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覺投入學習中,并實行民主管理法,讓學生輪流負責做值日班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的管理,這樣學生有了不同角色的培養,學習積極性、自我管理能力才會得到很大提高。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相應提高,形成一個班風正、學風濃的良好班集體。
總之,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時、一事就能做到的,我們必須以切合學校特點、學生實際制定的相關制度措施來做保證,制訂系統性的切實可行的計劃來實行,設計具體活動,組織學生通過實踐逐步形成。為此,我們做到運用知行結合,以活動為載體,來培養并鞏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作者單位:廣西北海市合浦廉州中學)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做出的重大決策的新形式下,如何抓住機遇,讓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發展軌道上,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從實際工作得到的一些感悟談幾點看法。
一、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首先,我認為要學會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傳統的“師道尊嚴”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常常有這樣的觀點: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被老師批評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這種觀點在當今這個發展的時代顯然已不適用。處于青春時期的中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個體意識明顯加強,更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尤其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平等待人。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在開展班級德育工作、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方面,必須遵守“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分析、處理問題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由于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底各不同”,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教師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每個學生要有全面的細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學生光靠觀察還遠遠不夠,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溝通,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動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而事實證明,要想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批評說教的效果遠及不上和學生談話的效果明顯。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
二、重在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即“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教”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風。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情感,光靠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成人”,而培養健全人格、個人能力是關鍵,,必須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更加鮮明的辨別力。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的注入新鮮血液,才能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機遇,不失時機
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光是說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別是現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現代化的快車道。中學生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得逐漸復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勢必造成社會危害。我的做法是:摒棄“說教式”“灌溉式”、“擠壓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機遇,充分利用“節日慶典、晨會、班(團)會、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的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耳聞目染,把道德認知自覺的轉化為道德行為。例如: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為父母制作了一張生日賀卡、洗一件衣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表達他們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使德育教育“入耳”、“入眼”、“入腦”、“入心”,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思想認識,凈化自己的心靈。
四、課堂教學,主攻戰場
課堂是我們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攻戰場。對課文內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大家的討論,把課文告訴我們的內容歸納出來,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可以很容易掌握應有的德育道理。從中學會可以養成認真細致的優良作習習慣。如在體育課上可以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拼搏的信心與勇氣,從小養成自覺學習、刻苦努力、不怕失敗、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各學科都可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因素。中學生在道德知識的理解上是從比較膚淺的、表面的理解逐步過渡到比較精確的、本質的理解。特別是初中學生的理解常常是膚淺的、表面的,具體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課堂教學中,有的課文還要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行為指導,引導學生實踐。這樣既明理,又導行,才能使學生既知道為什么去做,還知道怎樣去做。要讓學生結合自身進行比較,確立明確的導行目標,構建課堂多維交往結構,采用小組討論等方式,就可以滿足孩子們的交流欲望,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之間的相互教育從而產生德育效能。教師可以在設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中學生通過縱向比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進步;或者橫向比較:看別的做得好的同學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別人做得一樣好,在比較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
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的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
五、啟發誘導,堅持正面教育
中學生天真的性格使得他們天不怕,地不怕,最害怕的就是教師大聲地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單純的心靈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這樣會極大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得他們下次不敢再跟老師進行交流了。教師應當循循善誘地啟發他們,讓他們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從內容上講就是以美好的、進步的人和事為主要教育內容,從正面講清道理 ,堅持以表揚為主 ,啟發誘導,說服教育。
六、設立校外德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如帶領學生參觀革命教育基地、請法制工作人員上法制宣傳課、到農村、街道開展義務勞動,通過參觀、訪問、調查、實踐和交流,讓他們心靈受到洗滌,靈魂得到凈化、思想得到升華,從中感悟德育道理??傊?,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貴州省龍里縣龍山中學)
【摘要】進入新世紀,面對新型的學生,在信息化、網絡化的當今社會,學生處在開放、復雜、濃郁的多渠道文化氛圍中。青少年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最佳時期,又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可塑性最強,既是容易接受正確教育而養成良好道德品質的時期,又是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的時期。在部分學生身上呈現出: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缺乏正確的道德評價標準;缺乏樹立民族進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對社會、對民族的責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墮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錯位現象?,F就其現狀,成因及教育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德育 師德 信息化 網絡化 心理健康 德育素質 參與
一、德育教育現狀
現實中有許多種教育與發展,而且任何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該首屈一指。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師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類德行。但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具體的說,從上到下相關教育部門都普遍重視德育教育工作,但實效性很差。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種尷尬的現狀呢?構成德育教育系統的三個因素――社會、學校、家庭,各自為陣、相互推諉、缺乏默契,從而出現了諸多問題:
1.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缺乏社會意識。
2.厭學隊伍日漸擴大,據對部分學生抽查,近20%的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俗語有云“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老爸”,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荒廢了學業,缺乏責任意識。
3.日常行為極不規范。在校園經常聽到學生胡侃,什么社會上的“行話”、俗語如行云流水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4.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觀念淡薄?,F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長輩的溺愛教育,使他們中的許多人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顧他人,只求權利,不盡義務,只樂意享受,不愿創新,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不能以禮待人,只知愛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己,不知忠誠國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愛之心。
二、產生如此現狀的原因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為未成年人學習世界先進文化提供了重要機遇?;ヂ摼W等新興媒體和各種文化娛樂場所的快速發展,為未成年人開拓了獲得知識的新領域,豐富了文化娛樂生活,但含有色情、暴力、恐怖、賭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隨之乘隙而入,嚴重腐蝕著未成年人的心靈。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欺騙欺詐活動屢禁不止,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2.家庭教育狀況令人擔憂。
去年,我參與了《南陵縣農村初中生思想現狀的調查》課題的調查與研究,在對部分農村在校學生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顯示:單親、重組甚至畸形家庭2.5%,家長用物質刺激教育孩子37.5%,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在外,受隔代教育65.5%,家長重智輕德28%,學習生活基本無人照顧近2%,家長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32%,用懲罰、體罰對待孩子犯罪的家長34.8%,家長作風嚴重,缺乏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54%,家長有愛好搓麻將,賭博等不良習慣32%。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環境,家長的不良行為不僅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對孩子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3.學校的德育理論與實踐脫節。
學校的德育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近幾年來,素質教育“轟轟烈烈”,但在中考的指揮棒的作用下“應試教育”余音未絕的客觀現實,使得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輕德現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裂的趨勢。
三、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1.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中學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職業道德教育,具體表現在堅持“五愛”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師在此過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應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緊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廢。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具有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特點。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要做到:增強學生交往能力,培養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緒,以及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3.經常對他們進行理想人生教育。理想是學生的靈魂。德育工作的首要課題是對他們進行理想教育。通過教育使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明確奮斗目標,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健康的思想品德。經常利用班會課時間、第二課堂、社會活動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人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充分利用報刊雜志、電視、互聯網有關內容對他們進行理想教育。
4.寓德育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我擔任政治科教學。教學中,結合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他們為祖國富強而奮發學習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謙虛謹慎、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這樣,學生不僅能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而且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5.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日常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以朋友般的方式跟他們相處。這樣就會使他們有一種對老師的信任感、安定感、親人感。而且學生有一個心理特點,老師跟他們相熟、經常關心他們,會使他們有“學不好會對不起老師”的感覺。我多年的觀察得出結論:一個與學生親密的老師,他上課時無論是紀律還是學風都特別好,甚至連缺交作業的現象也少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上得去。
6.經常與家長聯系和溝通。教育學家研究得出結論,影響學生思想有三個方面: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是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的。一個環境好的家庭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促進作用。相反,一個不健全的家庭對學生的成長會起消極作用。充分利用電話、手機、互聯網與家長保持聯系,跟家長溝通。當了解到學生有不良行為習慣時,可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思想工作,使學生及時改正。
7.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活動。歷史早已證明,培養出一個品德優秀的人對社會的安定、進步是一個貢獻;而培養出一個品德低劣、法制觀念薄弱的人對社會是一個危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并非是朝夕間的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例如,捕捉報刊、雜志、電視及互聯網等有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守法意識。
8.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了解社會發展變化,讓他們目睹社會的進步、昌盛,使他們更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更加擁護改革開放,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這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提高適應學習化社會所需要的文化科學知識,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態度,學會科學方法。
總之,任何的德育工作者在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時,必須做到“嚴、勤、細、愛”四個字,持之以恒、多渠道、多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為我國公民的素質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礎。“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多一絲愛心、多一絲寬容、多一份鼓勵、多一份理解,給他們的成長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摘要】現實中有許多種教育與發展,而且任何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該首屈一指。蒙臺梭利的《兒童教育》中記載:“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于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币虼?,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一、德育教育現狀
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曾說過:“一個沒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沒有禮儀,卻有成就、有價值的人,哪兒都是找不到的?!彼?,教師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類德行。但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速,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具體的說,從上到下相關教育部門都普遍重視德育教育工作,但實效性很差。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種尷尬的現狀呢?一位臺灣的校長在回答大陸學者提問時說:“大陸抓的虛,臺灣抓的實,很多情況下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抓的虛就產生虛效,虛效就是無效,只有抓的實才能產生實效?!蹦敲次覀兊降滋撛谀睦锪耍繕嫵傻掠逃到y的三個因素――社會、學校、家庭,各自為陣、相互推諉、缺乏默契,從而出現了諸多問題:
1. 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缺乏社會意識。
2. 厭學隊伍日漸擴大,據對部分學生抽查,近20%的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俗語有云“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老爸”,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荒廢了學業,缺乏責任意識。
3. 日常行為極不規范。在校園經常聽到學生胡侃,什么社會上的“行話”、俗語如行云流水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4.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觀念淡薄?,F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長輩的溺愛教育,使他們中的許多人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顧他人,只求權利,不盡義務,只樂意享受,不愿創新,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卻不能以禮待人,只知愛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已,不知忠誠國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愛之心。
5. 誠實不足。一些學生往往因受到有關的所謂行風、社公意識的影響,辦事說話不夠守信,誠實不足,“圓滑”失度,“老練”而“世故”,純樸中似乎夾雜著一些濁氣。以上諸諸,何等危險。
二、產生如此現狀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從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來加以論述。
1. 社會
(1)社會機制。目前我們的社會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的,原因是客觀的。改革開放時期,社會變革產生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鮮事物,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社會對這類的新事物還不能有效地去規范,比如虛擬網絡――網絡游戲、網上聊天、交友、同居、結婚。另外,改革與時代的劇烈變化,必然會使社會的公平正義在某些領域處于道德真空狀態。所謂中學生產生道德危機,這并不僅僅是學校、家庭德育的原因,它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無序的一種深層的反映。
(2)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是大相徑庭的,學生出于對社會的好奇而又沒有自控及思辨能力,社會就像是一個大染缸,從而染指了學生。
2.學校
(1)教育評價。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書》中有載:“學校之中,惟以成德為事,而才能之異,或有長于禮樂,長于政教,長于水土播植者,則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學校之中?!庇纱丝梢妼W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當下教育部門雖提出了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試問又有幾所學校去執行呢?正所謂“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彼坪跻磺泻脡摹⒌檬У臉藴示褪恰胺帧?!教育部門評價學校是如此,學校評價教師亦是如此,教師評價學生自然也只能如此了,從而致使“重智輕德”的現狀也就順理成章了。
(2)教育制度的執行?!爸贫仁怯脕韴绦械亩皇怯脕硇蕾p的,”不要讓形式主義淹沒和窒息了精神。而現實生活往往就是如此。
(3)教師素質。俗語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沒有好的教師哪有好的學生。
3.家庭
(1)依賴學校,推脫責任。宋慶齡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孩子長大成人以后,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好最早啟蒙老師。而現今家長糊涂的認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師教。因此,教育子女的責任完全推脫給了學校,只從經濟上、生活上滿足孩子的需要,而不顧孩子的智育和德育,其結果是“賺了銀子,丟了孩子”。
(2)父母自身素質及關系。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自身品行修養對孩子起著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污言穢語、舉止失當、生活惡習(吃喝嫖賭)、畸形消費攀比、“走后門”、父母關系不和乃至離婚……問題孩子的背后必然有問題的家長。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能已經感受頗深,甚至我們可以認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在舊的觀念下不科學、不得法的教育思想已經嚴重制約了新世紀教育的發展。為此,我們要制定出對德育教育有針對性、科學、有效的措施,以促進教育事業全面、長期、持續、健康有序發展。
三、對策
1.社會
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從最根本上說,需要一個有著良好的社會機制。這樣,不道德的人和事,甚至是違法犯罪,就不會頻頻出現,即使這些情況產生,也不會被放大,蔓延到其他領域,從而整個社會道德現狀就會處于良性的運行狀態。
2. 學校
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學校絕不能讓德育教育的形式主義淹沒和窒息了中學生的精神。要真正做到“智育”與“德育” 相結合,教育評價的標準“智育”決不能成唯一。教師在此過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范”,做到“學高人之師,身正人之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應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在構成德育教育系統的三個因素――社會、學校、家庭,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把它們彼此結合起來,發揮整體效益。使家庭教育學?;?,學校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家庭化。從而提高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人類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新世紀培養出能真正肩負起歷史使命的接班人。
摘要:網絡的迅速、信息量大使利用網絡開展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傳統教育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它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無可比擬的信息容量,極大地推進當前物質文明,同時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思維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信息;中學生;道德;教育
前不久,北京市政協委員對北京市3000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46%的學生曾光顧色情網站;76%的學生經常沉迷于聊天室;35%的學生以玩游戲為主。而在網上真正查詢有用信息、學習知識的寥寥無幾。由此引發的問題,不得不讓我們憂慮。
學生是單純的、童言無忌,調查問卷的結果是發自內心的。我無權指責學生們的對與錯,但問卷的結果表明,學生已經被網絡五光十色的信息深深地吸引。學生身體和心理還很不成熟,生活閱歷也十分膚淺,對各類誘惑缺乏抵制力、也缺乏美丑善惡的判斷力,因此,引導學生遵守網絡文明公約,共創和諧網絡環境,是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一、網絡語言對學生文明用語的影響
現在網絡游戲中的語言很多都以尋求刺激、令人發笑為目的,因而在語言的使用上非常不規范。人不叫人,叫――銀;我不叫我,叫――偶;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強.尤其是在像《夢幻西游》、《傳奇》等游戲中,很多的語言粗俗不堪。而對于接觸這類游戲的中學生來說,他們根本還無法理解這類語言的真正含義,之所以會去運用往往是出于好奇與好玩的心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和促進社會進步,網絡教育也該如此。但網絡并非僅是純凈、健康的推進器,帶給人類福音,其虛擬世界里,某些信息及其主體的不純動機和行為,會對青少年學生特別是涉世尚淺、可塑性特強的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并逐步誘使這些學生陷人不可自拔的罪惡泥潭,從而顯出教育的無力,失去其原本的目的意義。網絡對傳統德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主要是指網絡給德育帶來了負面影響,使學生出現一些網絡道德失范行為。
二、培養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意義
專注游戲、暴力、灰色信息,通宵與網友聊天,給學生的生理、心理帶來極大危害,甚至荒廢學業。面對著網絡沖擊波,許多家長和教師采取了堵的辦法。比如,家里不買電腦,買電腦也不上網,規定不許學生進入網吧……
一些青少年學生利用網絡蓄意制造、傳播惡意程序,散播虛假消息,竊取別人隱私,建立黃色網站等,這些網絡犯罪行為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學習。
現在的網絡游戲往往帶有一定的贏利性,往往在達到一定程度時需要學生去買卡或者是采取電話充費的形式。有的學生為了能在網上有更深入的玩法,尋求更大的刺激背著家長將自己多年的零花錢揮霍一空。在網絡充值這一方面,很多學生往往很省得花錢,更有甚者產生了偷盜等現象。網絡游戲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消費觀。
三優化網絡時代的德育環境
在校園內開展一些網絡知識圖片展覽,充分利用板報、墻報、標語、廣播等進行宣傳教育,形成健康的網絡知識文化氛圍。教師是德育的主力,要注意發現并分析學生在網絡中的問題,積極疏導,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絡,明確上網原則,科學利用網絡,吸取人類“精華”,促進自我發展。同時要指導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網絡具有的危害性,運用自我控制能力去抵制侵害,培養起健全的人格。另外,要積極向學生及家長推薦健康、優秀的網站,引導家長恰當指導孩子的上網。由國內著名德育專家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學生網絡安全與道德讀本》,是一套寓教于樂,著重于正面引導的課堂教學輔助讀本。以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說明了發展網絡事業的重要意義,網絡失范的危害,以及加強網絡安全意識、遵守網絡道德和法規的重要性,為培養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上網觀和養成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四、以“導”為主,遵守網絡文明公約,
大禹治水運用了“導”的方法,這值得我們借鑒。引導學生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休閑娛樂與學習的關系。指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和創造當中去,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的將精力用到學習網絡知識技能,或利用各種網絡學校學習各學科知識。網絡是一個大課堂,它以它強大誘惑性倍受學生的喜愛,在某些方面,它的影響超過了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引導,因而如何利用好網絡這一個大課堂展開德育教育的新途徑還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
教師既要學習網絡知識還要提高網絡道德素養。教師只有掌握了網絡工具,才能與學生共同使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并有針對性的開展網上指導工作。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教育。
五、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好的優秀的網站。
學生上網最初帶有盲目性,為了幫助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信息,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中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網址,并介紹他們上一些專門開放給中學生使用、具有一定學習價值的網站,讓上網的同學學會如何運用網絡去實現自主學習。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網絡活動,如網上祭英烈;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網上專題討論。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網絡在生活中的無窮魅力。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中學生身心日趨成熟的時期,也是心理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也是一個最為脆弱和危險的時期,加強學校網絡道德教育者的培養學校應著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德育師資隊伍。學校的網絡德育教育者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馬列主義理論修養和思想政治工作藝術。
我們做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應對網絡挑戰,正確對待網絡的消極影響,在積極發展推廣網絡的同時,切實加強網絡的管理和教育,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視,引導得當,管理到位,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精彩的網絡世界必定會給我們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摘 要: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進程加速推動,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這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支持和政策支持。然而,受地區經濟、文化傳統等的影響,各地素質教育存在差距,特別是在中學階段教育上差距較大。本文首先介紹目前中學生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探討的背景、發展現狀,然后分析在實踐中的不足,最后針對不足提出改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德育教育 智育教育 共同推進
一、當代中學生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融合問題的背景
我國人口眾多,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而素質教育的推進離不開經濟基礎的保駕護航。雖然,國家積極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并且在部分城鎮地區試點推行高中免費教育,但是,每年仍然有大量學生輟學,這與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很大聯系,但也發人深省。素質教育如何改善提高才能增強其對民眾的感召力,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改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夠讓社會正確認識教育的重要性。
總結當前中學階段教育工作,我們看到總體狀況是良好的,越來越多學生擁有受教育的機會,并在該階段樹立了正確價值觀念,為后期接受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礎。但是,關于學生德育教育缺乏,或是重分數輕素質等問題的探討也折射出中學教育工作的不足。因此,只有德育教育與素質教育雙管齊下,才能夠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二、當代中學生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的問題探討
通過實踐分析,我們發現,當前的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與智育教育工作還有很多不足,存在很多問題,要不斷進行改善和提高。
1.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輕德育,教育內容脫離目標要求。
當前,中學生階段學習課程內容眾多,升學考試的壓力依然存在,學校作為學習知識的搖籃,理應關注學生的智育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和方法。然而,雖然我國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原有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存在。學校雖然是傳遞知識的地方,但更重要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有用人才不僅是指具備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德行操守。學校教育內容應該是立足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對學生終生成長有益的。教育工作中對德育教育重視不夠,教育內容的豐富性缺乏。
2.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多樣性,改革創新精神缺乏。
教育工作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學生情況不盡相同,教學工作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求高,手段的多樣化必不可少。然而,當前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還是以思想教育課程為主,以書本理論知識和案例引導學生,德育教育實踐性活動十分缺乏。
此外,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的融合性工作缺乏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學生在校期間以書本知識為重,德育課程和智育課程是混合統一的,而德育教育本身教學難度大,教育工作上的不清晰使得教師教學工作難度大,有的德育教學內容無法通過語言準確傳達出來,并讓學生領會。教育方式多樣性突破難度大,改革創新道路還十分漫長。
3.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考核機制缺乏,成果考核難度大。
在目前的中學生教學成果考核體系中,主要以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考試進行,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在校學習成效的唯一考核方法。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好地提現智育教學的成果,但同樣存在著很多問題。以考試成績為標桿,使得德育教育成果無法很好體現出來,考核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德育教學有一個過程,在與智育教學融合的過程中,德育教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終身的,本身考核難度大。因此,尋求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中學生德育教學與智育教學工作的改善提高
1. 加大德育教育重視程度,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雙管齊下。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教育工作無小事。未來,教育工作中要加大對德育教學工作的關注力度,在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融入社會上影響力大、對學生德育教育具有模范示范作用的案例,讓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從而樹立良好的行為品德。此外,學校在教學課程上,要適當調整原有內容,開展有關德育教育的課程,給學生更多學習的機會。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工作雙管齊下,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對自身操守行為進行修正。
2. 增強教學工作的多樣性,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
首先,增強教學工作的多樣性,在教學方式上要改善提高。為了更好實現德育教學目標,學校要適當增加社會實踐課程。例如通過組織學生聆聽當地道德模范講座,組織學生到周邊社區、養老院開展幫扶活動,通過實踐感染學生,讓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認識要做一個品德端正的當代中學生的重要性。
其次,在教學手段的多樣性上,學校應該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錄制視頻課或是播放視頻錄像,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領悟人生的真諦。例如,在課堂上播放相關電視、新聞節目,如感動中國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接收道德的感召。
此外,通過學生家長與學校的雙結合,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學生行為進行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學習文化知識,對不好的行為要用巧妙的方式進行引導,多與學生溝通交流。
3. 完善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考評機制,考核內容更加多樣化、合理化。
針對考評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學校應該努力進行改善。在以分數成績考核為主的機制下,輔之以多樣化的方式,通過學生日常行為表現考評、道德學習課程感悟考核等多角度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考核,改變過去單一的模式。
其次,要更好做好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的融合工作,就應該完善考評體系的設置,不單以知識考核為主要內容,還要對學生的社會實踐表現狀況進行考核。
此外,考評體系的內容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還應該與教師教學工作相聯系,對教師的教育成果、學生理解能力培養、學生個人感受等進行考核,幫助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幫助學生認識到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同等重要。
4. 加強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學環境。
教師隊伍建設一直以來都是教學工作的重點,但是因地區差異問題,貧困地區中學生的德育、智育工作一直十分落后,即使是在條件好的城鎮地區,教師素養也繼續提高。作為人類靈魂建設者,教師隊伍要進行道德責任感培訓工作,首先從教育者出發,以身作則,樹立模范示范作用,學生才能更加注重自身行為,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以老帶新,通過教學能手、高水平教師的培訓、教師間交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才能更好實現德育、智育教學的融合工作。廣大教師工作者只有從自己出發,腳踏實地,將教學工作做細,關注學生成長,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成果才能保障。
【摘 要】伴隨著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育作為我們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德育教育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诖?,筆者就體育教學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問題進行分析與論述。文章首先闡述了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繼而提出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以期能夠對我國當前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一點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體育教學 德育教育 滲透
一、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們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理念,使學生們的行為得到進一步的規范,是我們當前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應當注重學生體質的加強,而且還應當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理念。因為相對于其他科目而言,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因此,體育在開展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除此之外,體育課程的教學方式也是豐富多彩的,不僅包括課堂講座、體育游戲、體育視頻等內容,而且還包括體育競技比賽以及社團活動等多個方面,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下生活。所以說,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由于體育教學方式具有多元化,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就體育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粗淺的分析:
(一)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體育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為了實現這一德育教育的目的,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比較有挑戰意義的活動,例如體操、攀巖等,通過教師的專業型教育以及言語方面的激勵,使學生能夠通過克服障礙,樹立對自己的信心。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的實現教學預期目標,而且還能夠使學生能夠正確的面對困難,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水平。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這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礎。體育教師應當多采用正面的語言給予學生鼓勵,而堅決不能使用那些容易給學生自信心帶來負面影響的語言。
(二)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體育教學在開展針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所在。我們體育教師應當在課堂活動內容中多安排一些能夠開展團隊合作的比賽,比如拔河、籃球等,使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還應當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使學生在團隊活動中充分意識到:在集體活動中只有成員間相互配合,才能夠將個人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會逐漸樹立起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不是追求個人風頭。
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外組建一些運動社團。積極開展體育社團的活動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這充分體現出了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的教育意識,對于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處理自身與他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
(三)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當代社會是一個競爭型社會。幫助學生樹立起科學的競爭意識能夠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我們體育教師應當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多開展競技類活動,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濃厚的競爭氛圍,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比賽的方式,對學生的競技能力特別是拼搏意志進行鍛煉。除此之外,我們體育教師還應當成立各種專項的興趣小組、俱樂部,或籃球小組、乒乓球小組等,由教師定出階段性目標和總的目標,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來參加,培養學生的競技能力和競爭意識。在日常的練習活動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充分重視激勵的作用,這對于學生參與興趣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進行百米短跑項目的練習時,定20秒為及格、15秒為優秀。這樣目標明確,循序漸進,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去努力,由于不僅僅是和別人比較,也要和自己比較,對競爭意識的培養是有益處的。當然,在培養競爭意識的同時,教師也要培養學生公平競爭的意識,堅持公平競爭的原則才有利于學生心理平衡和進取心的成長。在組織比賽時,無論是個人比賽還是集體賽事,都要選擇合適的對手,讓兩者有競爭性,最好能夠勢均力敵。這樣就不會出現一方沒有壓力,另一方又壓力太大,甚至消極放棄的狀況。
(四)注重學生意志的磨練
現在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基本上沒有經受過什么挫折,這就很容易導致他們感情脆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以后繼續升學甚至是就業之后,學生難免會遇到打擊和挫折。因此,我們體育教師要教導學生:對挫折和失敗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心理上要有準備,并有自我調節能力。一場比賽總有勝負兩方,勝不驕不容易做到,敗不餒尤其艱難。教師如何引導非常重要,要培養學生永不言敗的精神,能夠跌倒后再爬起來,知恥而后勇。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體育活動中,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有難度的活動,對學生身心的磨煉有益處,培養學生認識困難并且戰勝困難的信心。比如負重接力、跨越障礙等活動,長距離的越野跑、登山等,都需要耐力、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對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是有所幫助的。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幾個部分的分析與論述,我們可以看到,伴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生們的思想價值理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強德育教育已經刻不容緩。體育教育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體制,而且還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滲透作用,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養。因此,我們體育教師應當充分重視體育教學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理念,通過體育活動這種特殊的形式實現我們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是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摘要】 網絡已成為我們學習、工作、生活、娛樂的一個平臺。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色彩,方便了我們的學習途徑,提升了我們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內容良莠齊具,精華與糟粕共存,對正在成長的中學生影響很大。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形成,那個思想自由、權力無限、游戲人生的網絡世界,對他們吸引極強,極易被他們接受。因而影響了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了網絡負效應。
【關鍵詞】 網絡 中學生 德育
網絡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悄悄進入千家萬戶。我們應當正確地認識和處理網絡與中學生的關系。
1 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
1.1 直接影響中學生遠大理想的正確樹立
網絡信息來自四面八方,特別是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腐朽沒落生活方式的侵蝕,唯心宗教思想的滲透,對中學生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長期在網絡游戲中浸泡的中學生,不思進取,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整天想著什么屠龍刀、倚天劍,從黑白兩道獲得不義之財。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欲望。一種消極厭世,游戲人生的世界觀、人生觀逐漸產生。隨之而來的是:學習不努力,生活從此錯亂,晝夜顛倒。遠大理想不再樹立,民族自信感逐步淡化,國家意識悄悄淡漠。沒有了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退化了人與自然的拼搏意識。
1.2 公德免疫力下降,自律意識缺失
網絡虛擬世界無奇不有。中學生正是好奇的年齡段,學生追捧迷戀可以理解,但不少學生與網絡結下“不解之緣”陷入其中難以自拔,將美好的青春與誘人的金錢都潑灑在網絡上,不能不讓人痛心疾首,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勢必受到影響。嚴重者沒有了行為道德標準,對一些不良的誘惑缺少了抵抗力,心中沒有了他人,從此天下唯我獨尊,自律意識淡泊,心中充滿不切實際的念頭,有道是“小荷漸露尖尖角”,為了滿足自己的欲壑,有了拜金主義的傾向,色情獵奇,暴力和腐化思想逐漸占了上峰,盜竊搶劫違法犯紀等嚴重問題逐漸出現,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無綱則網散呀!
1.3 性格怪誕責任意識淡化
人的成長是責任意識不斷加強的過程。責任感是一種社會品德,是社會的產物和需要,但是網聊世界謊言遍地,信口開河,隨心發泄,不負責任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形成。把誠信拋向腦后,虛擬世界讓學生受教育的心靈得到了一種“所謂的宣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束縛,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可以去做)性格扭曲責任缺失。
總上可知網絡的負面影響,對尚未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中學生的成長影響確實不小,那么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網絡道德觀,也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難點。
2 青少年必須樹立網絡道德新觀念,以適應社會的發展
道德是人們心中的一種無形的善惡評價標準,它就像你家中的鏡子,你的美丑盡在鏡中,出門前應端照一番,修飾一下。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以一種潛藏的力量佐使者人們的言行,是個人理想、信念與社會傳統教育以及社會時尚合力來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的行為規范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種有別于其它動物的精神產品。是每個個人進行人際交往適應社會發展的潛規則。道德標準的高低,體現著社會進步的程度,社會發展到今天網絡無處不在、無網不行,那么網絡道德自然產生,它以無限的空間,無比的自由,虛擬的世界滿足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樹立網絡道德新觀念尤為必要。
2.1 正確認識網絡的功用
學校對學生不僅要傳授網絡的操作和使用技術,而且要宣傳網絡的積極功用。網絡是一個新事物,作為一個資料庫它有無比巨大的存量資源,可以共享、是幫助我們學習的好工具;作為一種交流形式,它交流自由、空間無限,是我們進行文化科技交流的最好平臺,具有廣泛、快速、準確、形象具體等特點;作為一個市場它可以收集信息、購物暢銷方便快捷。它還可以搞各種設計,進行各種模擬試驗,節約資金、節省時間實效性好等等特點。
2.2 創建學生自己健康的網絡空間
網絡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不要因為它的一些瑕疵而避而不用一味的關閉。我們應向學生開放,讓學生在網絡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構思一個自己的理想空間,創一個博客,與同學、朋友、老師交流學習。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可封閉網絡,使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有一種落伍的感覺。
2.3 增強網絡道德意識
學校應該在日常課程的編排中,就有意識的強調或褒揚網絡的正面效果,貶斥其負面效應。讓學生有自覺抵制不良網絡的意識(如:思想品德、公民教育等課程)。時刻強調網絡是為我們服務的,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助手,遇到難題、問題要有求救于網絡的意識,通過網絡來解決一些學習生活中的難題問題,不能沉溺于一些低級趣味的網絡游戲,網戀等成為網絡的奴隸,泡在網中昏昏不知終日。
3 加強網絡管理
網絡龐大無比,是一個不易調控的產物,如不加強管理,特別是對中學生來說危害無限。
3.1 學校要在校園內推出健康的校園網絡,以供學生學習查閱資料,還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網絡德育教育
3.2 通過“家長學?!毕蚣议L宣傳網絡的正面效果。讓家長在離校期間引導監督學生正確上網,還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網絡德育教育。
3.3 要以學校為中心,牽頭聯系社區,當地派出所等單位,建設健康的網絡環境,以促進網絡道德健康發展。
縱觀教育改革的歷史,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深刻的教訓,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學教育方式的程中,各類教育精英、普通教學工作者都貢獻出了無窮智慧。時至今日素質教育已成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漸被人們認可,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中學生地位、現狀有較深刻的認識和分析,并對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做有益的探索。
1.中學生與德育
學校教育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學校教育的力量是其他教育形式無法代替的,其核心工作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學生就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方面信息日益增多,社會文化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成熟期普遍提前。一方面,他們的性格開朗,精神愉快,模仿性強,充滿活力;另一方面,他們又盲目高傲,爭強好勝,好逸惡勞、撒嬌任性,是非觀念差。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生理發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強的特點,他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時能否全面認識、理性分析問題不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眾所周知,學校教育是針對青少年的這種心理特征和思想狀況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的。任何一所學校,都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要求自己,始終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狠抓學生的思想品德。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青少年在校生活的時間最長,因此能夠集中地進行教育引導,最大限度地滿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本質需要,對青少年的教育,不能單靠學校來完成 ,要把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如果把教育作為一個整體,那么,學校、家庭、社會就是有機的組成部分。在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的同時,深入挖掘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潛力,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當代青少年面臨更多的機遇和史無前例的挑戰,為了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教書育人,提高教學質量和成績,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有用的人才,只有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才能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受錯誤因素的影響,才能在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中學生現狀令人堪憂
2.1 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某校兩個16歲的中學生因發生一點小矛盾, 兩人在晚自習后糾集同學打架,結果造成1死2傷。今年二月在某校均為三好學生的黃某和楊某在家做完寒假作業后,談到了網上色情,心里產生了躁動,將在宿舍里玩耍的七歲幼女騙至家中,將其猥褻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學??荚囍兴拈T功課不及格,難以向家人交待,竟將父母和奶奶殺死,然后自殺。
2.2 厭學隊伍日漸擴大。據對自己所帶班級部分學生抽查,近20%-30%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他們整日無精打采或上課睡覺,拿手機上網聊天、談對象等,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甚至有學生逃課曠課。 還有一部分學生,是人在課堂,心在戲場。盡管在學校上課,也能夠較好的遵守學校的紀律,但就是不用心去學習,一味的玩耍 ,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上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
2.3 日常行為極不規范。在校園經常聽到學生胡侃,什么社會上的行話、俗語如行云流水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長發、染發、穿耳者為數不少,以至常聽到社會人員議論如今的中學生有時候真的分不清是不是學生。曾經我所帶班上有一個學生,由于頭發的事情,我找他談了幾次話,理的發型極其不像一個中學生,最終在我的反復勸說和家長的配合下,重新又理發。
2.4 造成上述現狀原因。諸如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視音像制品及網絡文化的影響等??傊?,中學生表現出的種種現象令人堪憂,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責任為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3.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學校、家庭及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針對上述情形,當代德育教育尤其應強調如下幾點:
3.1 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中學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職業道德教育,具體表現在堅持"五愛"、培育"四有"公民、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明確。只有明辨"什么是光榮的、什么是可恥的",才能在全社會扶正祛邪、揚善懲惡,引領良好風尚的形成和發展。教師在此過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應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2 緊抓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廢。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具有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特點。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要做到:增強學生交往能力,培養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緒,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結合社會實踐,聯系中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正反兩方面施加影響,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覺調節情緒、意志堅強、性格良好等。
3.3 提倡個性發展教育。個性發展教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中學生主要是進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審美觀易受影視、音像制品、網絡文化以及廣告宣傳等的影響,中學生更是如此。但是,追求個性并不是追求與眾不同、標新立異,追求個性要考慮社會的認可。如為顯示與眾不同而過分的標新立異,是不值得提倡的。因此,個性發展教育的迫切任務之一就是要在尊重發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培養健康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3.4 善于對學生表達愛。許多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希望在家庭得到父母的愛,在學校得到老師的贊揚,他們很想表現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十四、十五歲的孩子有一種欲望、一種沖動,想要用各種方法一起他人的注視和重視,加上電視、電影,媒體也對他們都有一定的影響。將愛植入他們的心靈,善于對他們表達愛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習不認真,思想不積極的學生給這類學生以關注,學習上不提過高的要求,只要有進步就及時表揚,多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紀律上、品德上有問題不點名批評,隨意的談話,鼓勵為主,配以肢體語言,摸一摸頭,使他們覺得老師沒有拋棄他們,多和他們談心,談他們喜歡的人和事這一類學生,一般愛好比較廣泛,參與他們的活動,和他們交往,維護他們的自尊,尊重他們的人格,保留他們的自尊,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
總而言之,中學生德育需要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探討,需要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目的是讓每一位中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并最終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