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6 04:57: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家校合作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現代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決不能忽視家校合作的作用。本文在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小學
當前,人們在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雖己形成一定共識,但在具體實踐中仍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對當前家校合作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建議:
1 強化合作觀念是前提
北師大鄭日昌教授認為:對小學生心理發展影響最大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家庭和學校的氛圍,而至關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任務。可以說,教育的質量主要取決于家長的素質,而家長素質所包含的諸多成份中,觀念是核心成份。
學校要創設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首先要培訓教師,讓所有教師明確合作的意義及目的,懂得學校與家庭的合作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利益。全體教職工要掌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領,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為合作伙伴,視家長為教育資源,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另一方面,對已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要經常進行反思和評價,分析它們是否潛含著拒絕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意味。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和已有水平,并不斷地修正,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學校內部障礙,營造良好的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
此外,要注意捕捉在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長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劃分類型,再有針對性地開設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能密切聯系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組織專家與家長座談,現場交流、互動、解疑;向家長發放有關學習材料,并推薦針對性較強的書籍;請優秀家長介紹孩子成長的經驗,因為榜樣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最容易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產生隱性和顯性的綜合效應;學校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親子互動的情境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們作為主要組織者,使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認識,并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更主動地與學校合作。
2 把家校合作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是促進家校合作的保證
學校要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必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協同構建的過程,是各要素協調、合作、互補的過程。眾所周知,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筆巨大的教育資源。如果我們把家庭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給予科學的引導,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家庭教育如果只有善良的愿望,而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沒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只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而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全員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最高境界。一切教育活動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最廣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是無限豐富多樣的。但是,這些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反面的。如果各種積極因素能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則倍增。因此,學校要認識: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應是家校合作的過程,家校合作是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動力。
學校無論制定計劃,開展活動,都要充分考慮家庭因素,找到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點,自覺加強家校聯系,思路要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要協同。在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自我實現、自我調控的自主構建過程中,要時時保持與家庭的聯系,雙方協調,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發揮合力作用。同時,要把家校合作這一內容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評估體系,作為評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項重要指標,并制定具體的可操作的評價細則,以評價促進家校合作工作的開展。
3 建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是提升家校合作質量的重要措施
聯合國在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中指出:“每一所學校應該集體負責每一位學生的成功和失敗,應該是教育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來分擔教育特殊需要兒童的責任。應該邀請家長和志愿人員積極參與學校工作。教師作為教育過程的管理者起著關鍵的作用,他們應利用課內課外的資源來幫助學生?!笔聦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而當前我國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許多家長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懂得心理活動規律,沒有掌握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他們面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或打罵或訓斥或限制。為鞏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就必須建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因為家庭和學校建立有效聯絡時,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可能很難達成目標,需要學校從制度方面對合作加以保障與鼓勵。例如教師會擔心在與家長的合作中的標新立異會使他們遭到同事的排斥,或帶來更多的工作量。
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協調機構,逐步形成從上到下的行政領導、主要負責人、家長委員會三條指導體系。行政領導負責抓具體協調工作,協調各方,齊抓共管,統一領導,形成合力;主要負責人實行指導與管理結合、扶持與檢查并重的工作方針,保證家校合作發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標明確,方案落實;家長委員中的專家、學者、家長代表負責調查反饋合作情況,通過舉辦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推動家校的有效合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4 以家長學校為主陣地,形成家校聯席活動制度
目前,許多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學校。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的活動,從實際出發,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發動一切有關單位、部門辦學,為家長廣開學路,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如教學時間的安排,可以相對集中,也可以分散、靈活;教學內容的組織要針對學生心理發展最為迫切的問題,有系統地傳授,既要能幫助家長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困難,又要有時代特點,突出家庭教育的特點;教學方式要多樣化。
家長學校不同于其他學校。它既是業余學校,又擔負著特殊的任務。教師要深入家長,聽取意見,有計劃地組織家校聯席會議,并形成活動制度。以家長學校為主陣地,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及家長的不同水平,有針對性地舉辦父母效能訓練活動、各種親子活動,調動家長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營造良好的合作氣氛,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師要通過家長學校的活動,與家長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雙方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平等互利互惠。要重視對方的正當要求,不能無限制地向對方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要把對方看成是教育過程中密切的合作伙伴,把合作教育視為自己的權利與責任,一個相互學習、相互受益的過程。
兼容并包。學校要營造一個家長能夠積極參與的氛圍,教師在與家長進行溝通時,要充分考慮到家長的多樣性,以開放的心態,對有異于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保持尊重,有針對性地采取靈活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循序漸進。合作對于家庭和學校,不僅僅是一種目標,更重要的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家長必須是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的積極的伙伴關系,雙方在溝通中要更多地從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摘 要朱永新倡導的新教育追求“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倡導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理念,為棲霞區推進家校合作打開了新的思路。借助課題研究促進學校和家長理解并認同這一理念,在校本課程建設中促進家長深度參與學校教育;通過創新開展“新教育十大行動”,不斷深化家校共育內涵,并整合區域網絡資源,為區域家校提供多元支持,提升家校共育品質。
關 鍵 詞區域德育;家校共育;新教育;校本課程建設
隨著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深入推進,家校合作之于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意義早已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識。身處中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城市,棲霞區擁有素質較高的家長群體,他們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因此,家校合作一直是棲霞教育的重點工作內容。如何創新家校合作方式,適應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需要,成為棲霞教育人著力探索的問題。自2012年起,棲霞區整體加入新教育實驗,其倡導家校合作共建,實現家庭、學校教育協調發展等理念,為棲霞家校合作創新打開了新的思路。基于這一背景,棲霞區教育局轉變行政方式,以“新教育行動”推進區域家校合作的創新發展。
一、理念先行,以課題研究開啟區域創新序幕
新教育追求“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認為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為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1]這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然將家長納入其中。因此,新教育倡導家校合作共建,讓父母更多地參與學校生活,引領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2015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強化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導,豐富學校指導服務內容,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這為棲霞區家校共育進一步作出了明確指引。
為落實新教育理念及指導意的要求,棲霞區教育局以科研開啟區域家校協同發展的序幕,切實加強對行政區域內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將新教育理念滲透其中。
區教育局提倡以科研推動家校共育,鼓勵區內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思考家校合作遇到的問題,組織專題研究,不斷提升家校共育的研究品質。如南京市邁皋橋幼兒園開展的南京市十二五規劃課題“動物園課程中幼兒適宜性發展的支持策略研究”,八卦洲中橋小學開展的江蘇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家校社共建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丁家莊初中開展的江蘇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家?;有绿剿鳕D―均衡視域下家長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等。
為提高課題研究質量,區教育局牽頭成立了專家指導團,邀請海門新教育研究中心許新海、吳勇、許衛國,國家督學成尚榮等專家,不定期開設專題講座,為棲霞區基于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教育實驗專題研究提供指導。同時,區教育局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各校家校合作共育專題研究和實踐順利推進,促進各校聚焦研究,聚力實踐。研究經費通過項目評比的形式專款專用,確保經費落實發放。
二、課程統領,以校本研發促進家長深度參與
朱永新教授曾說,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話,課程則是水流。兩者相得益彰時,才會有教育的精彩涌現。[2]課程的豐富性決定著生命的豐富性,課程的卓越性決定著生命的卓越性。當前,校本課程的開發已成為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大領域,校本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施也成為學校品牌創建的主要抓手。多年來,棲霞區一直鼓勵各幼兒園和中小學校立足本校實際,自主開發校本課程,以此帶動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在新教育理念指引下,區域校本課程建設和學校發展產生了新的活力。
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中,區內各幼兒園和學校積極挖掘家長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研發校本課程,引領家長深度參與學校教育,實現親子共同成長。
南京市金箔鍛制技藝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棲霞區正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產中心。龍潭中心小學立足這一文化資源,嘗試開發“金箔文化”校本課程,希望借此讓學生了解家鄉,傳承文明。金箔工藝的傳承源遠流長,其技藝復雜多樣,正是諸多“身懷絕技”家長的積極支持和參與,才使課程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邁皋橋中心小學在“尚美小公民”課程實施過程中,孩子們對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產生了興趣。一位在區食品藥品監督所工作的家長主動來到學校,為孩子做知識講座;在衛崗牛奶廠工作的另一位家長則邀請孩子們參觀牛奶的生產流程;還有家長主動聯系了諸如蜜雪兒蛋糕店、肯德基等負責人,領著孩子們走進后廚,了解食品的制作過程、供貨渠道和標準等。
家長的主體參與,拓展了課程場域,豐富了課程內容,推動了校本課程向“深水區”發展。
三、活動促進,以行動創新深化家校共育內涵
邀請家長參與課程建設的一系列舉措,讓棲霞教育獲得了家長的認可,極大促進了家長深度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和主動性。區教育局鼓勵學校和家委會積極合作,基于“新教育十大行動”,創新開展系列家校合作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家長深度浸入學校教育生活。
區教育局將傳統的行知活動分為“社區行知”“校園行知”“民俗行知”等板塊。社區行知活動,由學校組織學生走近社區,開展行知活動。如走近“農家書屋”,品味書香浸潤的童年;走進社區老人家庭,體味“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溫情。校園行知活動,請父母、社區走進校園。“民俗行知”則是系列行知文化活動,組織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非遺產文化、傳統手工藝等。豐富多彩的“行知行動”激發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主體自覺。
例如,家長組建了“新父母志愿者聯盟”,家長志愿者輪流擔當校園“安全員”,每天在上學、放學時段維持秩序。學校則邀請家長志愿者擔任活動“導航員”,參與班級活動,和老師、學生一起定方案、排節目、布置環境、做道具、攝影等;還有家長應邀擔當課堂“助教員”,與孩子們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如今,區內各學?!懊吭乱皇隆敝黝}月活動已成為棲霞家長高度關注的大事。7歲入學儀式、10歲成長儀式、14歲青春儀式、18歲成人儀式,在學生成長的重要節點,學校都會舉辦主題活動,讓家長見證孩子的成長。
南京一中馬群分?!懊吭乱皇隆敝黝}活動貫穿學生的初中生活。初一“入校禮”,以“走進一中,追尋夢想”為主題,強化學生升入初中后身份、行為、思想的轉化;初二“青春禮”,以“原色青春 精彩啟程”為主題,關注學生步入青春期之后,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給予正確的引導;初三“志學禮”,以“志于未來,學在今朝”為主題,與中考動員相結合,讓學生明確“自信”“責任”與“擔當”,為孩子今后的人生補充正能量。學校邀請家長積極參加活動,通過開展相關講座,幫助家長把握孩子成長的重要節點,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與孩子一起成長。
由此,師生、父母攜手,行知在社區家庭,建立友好關系,孕育公民素養;行知在棲霞名勝,了解家鄉巨變,涵養家鄉情結;行知在大學校園,感受人文底蘊,種下夢想火種。學校、家庭和社區緊密聯系在一起,與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四、平臺創新,以數碼社區整合區域德育資源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加廣泛的支持?!靶陆逃笮袆印敝敖ㄔO數碼社區”,倡導通過加強學校內外網絡資源的整合,建設學習型網絡社區,讓師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與交流,在實踐中培養師生的信息意識與信息應用能力。霞區教育局整合行政部門網絡資源和各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資源,攜手互聯網學習平臺“滬江網”,構建CCTALK數碼社區,為家校共育提供多元化服務。
區教育局和教師發展中心通過加強網站建設,推動全區各校通過了數字化校園評估考核,建立起立體化家校互動合作網絡體系,制定了以校園網平臺為核心的短信通知平臺家校聯系制度、家委會制度、各種形式的家訪制度等。依托數字化校園平臺,各學校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家校合作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富有創意的做法和案例。
以家校論壇為例,除了常規的通知、作業公告、信息共享之外,更有“小故事、大道理”系列主題,與家長溝通和分享教育理念。每學期,區內各學校都會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舉行新父母論壇,共同討論什么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論壇內容都會及時上傳至網站,與家長分享。2016年南京棲霞?臺灣彰化海峽兩岸“行知教育論壇”在曉莊師范學院附小隆重召開,棲霞區以“家校共舞,助力兒童核心素養發展”為主題,闡釋了棲霞教育共同體家庭教育公益講師團成立一年來的所行所思,并從公益目標、組織結構、運行機制、活動內容、社會效應等層面,簡述了公益講師團今后的運行思路。這一內容上傳至滬江網后,引起了師生家長的極大反響。
為了更好地整合互聯網資源服務家長,區教育局經過努力,實現全區入駐“滬江在線”網絡課堂。各學校根據教學實際,制定“千人培優”等特色課程和家長課程,將學習從“線下”延伸到“線上”。只要借助一臺電腦或一部手機,無論孩子和父母在哪里,都可根據需要,在線預約課程,自由授課。許多家長只要有時間便會陪著孩子一起在線聽課、上課,對學校教學有了進一步了解,滿意度不斷提升。
如今,區內學校各班均建立了微信群,通過微信平臺及時各類通知、反饋班級情況。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則及時向家長和社會介紹學校和學生的發展情況。目前,學校正在開發基于微信平臺的APP,通過手機實現家校論壇的功能,讓父母實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態,掌握家庭教育新理念。
“新教育”理念下推進家校合作的行動探索,極大提升了棲霞區家校共育的品質,也讓棲霞教育人對于如何更好地傳承行知思想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構筑更加美好的教育生活。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點服務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學校與學生家庭共同合作解決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中小學生
1 互聯網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是“互聯網+”的充分體現
1.1 “互聯網+”的含義
“互聯網+”是當下信息時代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是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必然趨勢。簡單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和傳統的各行各業的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優勢,為傳統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平臺,使得傳統行業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間?!盎ヂ摼W+教育”是當下一個熱門的模式。將教育資源網絡化,使得知識普及面擴大,更多的碎片化時間補充知識,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1.2 互聯網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優點
1.2.1 能促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首先在教材方面,互聯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能使教材信息化。所謂教材的信息化,也就是教材擺脫書本的桎梏,讓內容的展現不再只是平淡的文字和圖片,借助互聯網變得更加形象生動,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甚至動畫。其次在教學資源方面,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任何信息都能通過互聯網實現在全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共享,教育資源亦是如此。對于中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說,面臨的一大困難便是教育資源的缺失,開發網上教育資源能讓廣大師生能通過網絡接觸到世界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這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資源缺失的問題。
1.2.2 能促進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多樣化
互聯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能讓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如遠程教育的實現則打破了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口傳身教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自由地選擇聽課的時間、地點,不僅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主化,還能讓老師與家長之間,老師與校外老師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校外學生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促進了經驗的交流與信息的共享。
1.2.3 互聯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趨勢
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所說:“‘互聯網+’對傳統行業不是顛覆,而是代換升級,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而互聯網與中小學心理健康的結合能使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效率、效能方面得到極大的提升。互聯網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產生的優點也表明,“互聯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趨勢。
2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現狀
2.1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和孩子接觸最早,接觸時間也最長,這就使得父母最了解孩子從而做到能從孩子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主力,在學生成L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而家庭教育則是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
然而,當今家庭教育確存在各種問題,如: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共同語言、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過分關注孩子;對子女的成績要求過高等。學校作為專門的育人機構,很有必要對這一影響青少年發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指導工作。家庭與學校的合作,能讓老師有更多的機會與學生家長溝通與交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家庭教育,找到合適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能在“家庭”這股重要力量的正確引導下健康的成長。
2.2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狀
由于許多中小學校缺少專業教師、缺少具有針對性與實用性的教材、缺少經費、缺少時間等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并不好,更別提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了。在一項以資陽市為例的四川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老師只有在學生犯錯或者遇到心理問題時才與家長聯系,而平時沒有犯錯或者沒有遇到問題的同學,老師幾乎不主動與家長聯系,更無從談起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問題了。
3 利用互聯網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3.1 互聯網的特點
互聯網具有傳統教育方式無法取代的優點:傳輸信息方便、快捷,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交換不受空間限制,信息存儲量大等特點。同時,由于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學校和家長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信息的傳送,共享以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咨詢,甚至提供幫助。這都是傳統家校合作模式無法比擬的。
3.2 家庭個性的差異需要互聯網
對于學校層面來說,家長和學校的溝通與交流是長期的也是頻繁的。但個別加他面對面地交流有時難以進行。要讓家長普遍都能夠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中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學習到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合作模式就必須要聯系到互聯網平臺?;ヂ摼W與傳統教育結合能讓教育內容信息化,教學遠程化的特點,便能很好的解決因為家庭個性差異。
4 “互聯網+”背景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4.1 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和相關的機制建設
教育部在2012年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實施中提出強調: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制定規章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負責人。 建立學校、家庭、學生三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需要一定的組織作為前提和保障。在以資陽市為例的四川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問卷中,老師們反映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是班主任或科目教師承擔,但老師們工作壓力大,時間緊,學校相關經費投資少,缺乏監督和管理導致工作效率低,成果不明顯。這些現象都表明了成立相關組織機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2 統籌協調各方作用
4.2.1 充分發揮學校在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指導作用
學校作為專門的育人機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在建立在互聯網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平臺上,學校應當充分發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優勢,認清自己在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盡職盡責,在專業知識方面給予學生和家長給予積極、耐心的指導;在互聯網平臺運行發展方面安排專業人士對平臺進行細心的維護和管理。讓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在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深入,讓平臺在運行中不斷完善。
4.2.2 利用互聯網平臺逐漸將家庭教育歸入大教育體系中
校方利用互聯網平臺定期發表相關刊物、開展網絡課堂、進行心理測試,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計劃性和系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通過網絡給學生和家長提供一些現實生活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相關案例,引起學生和家長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進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計劃性和系統性,提高家庭的教育質量和水平,使家庭教育成為自覺地教育活動。
4.3 家校合作網絡平臺的構建和維護
學校充分利用互聯網構建和維護家校合作網絡平臺,能讓老師、家長、學生之間實現更方便的溝通交流,讓家長能夠更容易地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資源。同時,家長是這個平臺的重要參與者,而現在許多家長尤其是長期居住在鄉鎮地區的家長,τ諢チ網的使用相對生疏。所以對于這個基于互聯網的合作平臺來說,界面簡潔、操作簡便是對于平臺網站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再實現平臺的形式多樣化,讓家長和學生能夠通過各種途徑、用各種方法獲得資源和幫助。
家校合作平臺除了要滿足界面簡潔、操作簡便這個最基本的要求之外還,平臺自身還必須要是穩定的、安全的、完善的。所以,一個優秀的互聯網家校合作平臺建好之后,還需要校方做好后期維護管理工作。做好平臺的維護管理工作則是讓平臺安全、穩定發展的必要措施。網絡共享性與開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索取和存放信息,若平臺里的信息沒有經過嚴格編輯和整理,就會導致各種不良和無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平臺上,給老師、學生和家長選擇、利用平臺信息帶來障礙。所以校方還應當為平臺建立一個良好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機制,這樣才能讓平臺能夠成功統籌協調老師、家長力量,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家校合作”是家庭和學校群體的相互平等配合支持的過程。幾年來,山東濰坊高新區清平小學積極開展家校合作,通過啟動“親子共成長教育園區”項目、創建“清平樂爸媽群”、發行“清平樂幸??ā钡确绞?,點面結合,輻射帶動,充分挖掘了家長這一寶貴教育資源的功能,推進家長自我教育和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家校由原本的“對頭”變為相守的“伙伴”,家長與學校共同管理,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監督,由此形成全方位、真立體的家校合作的新局面。
機制創新――家長教育高調起步
提升資源質量,讓資源更優化 2014年4月初,在市、區教育局關心支持下,本校與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濰坊行知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濰坊創新教育政策研究院建立合作關系,引進宗春山、金琰等專家管理團隊,啟動“親子共成長教育園區”項目,實現校園內部及社區教育輻射格局的根本變革。該項目的目標定位是:通過專家團隊引領,建設一處“一脈相承、兩軌并行、三位一體、四育聯動、五格并舉”的新型學校和社區,探索一個“學生入校、家長入學、各學所需、各用所學”的雙主體雙軌制辦學模式,真正從根本上實現城鄉接合部薄弱學校的高質高效提升問題。
減少資源數量,讓資源更緊缺 為進一步提高家長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學校在保證資源質量的前提下,把專家課程和相關活動打包,實施差額供給。全校近千名學生,報告廳卻只能提供270座,只有在“爸媽群”搶到票的家長才能憑票入校,現在,每次幸福家長課程都座無虛席,形成“不夠的”效應;中國教育電視臺邀請學校部分師生、家長到北京參與《老師來啦》節目錄制,采用“搶票”的方式確定赴京人選等等。各項活動的機會需要家長通過指定方式“搶票”才可以得到,搶不到就意味著失去參與的機會。“搶票”成為清平熱詞。
建立評價機制,讓競爭更有趣 為了激勵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學校創造性地實施了家長會員升級制――“清平樂幸福卡”。根據升級標準和條件,對守群先鋒、學習典范、義教達人、公益之星、搶答冠軍等評價項目進行量化賦分,根據家長得分情況對其進行升級獎勵,從普通家長會員到VIP到金卡會員,再到鉑金卡會員,最終到鉆石卡會員,每一級別分別享受不同檔次的特權。
模式創新――“金字塔”式推進
機制構建的同時,學校開始了點面結合、輻射帶動的“金字塔”式家長教育模式的探索。
塔尖――鉆頭行動,培育家長教育志愿者 自2015年2月14日啟動“親子百日記”(清平樂親子記)工程起,每天都有十幾位自愿參與的家長堅持寫親子日記,校長、家庭教育專家點評反饋。親子日記成為嵌入家庭的一把“利器”,它是積極家庭教育理念在生活中的實踐與反思,主要是共同成長與見證,從教育與心理學角度增加一雙關注家庭的眼睛。
塔頸――種子行動,培育家長教育護旗手 為了培育家庭教育的“火種”,本校為家長開設了“清平樂爸媽課”,每周五晚上由專家輪流為家長提供系列家庭教育系列講座.向家長傳授家教知識、策略。種子行動主要針對的是家長群體中的積極分子,目的就是培養這批家長成為學校開展家長教育的“護旗手”,培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一個“緩沖帶”,利用“同理心”與“共情”原理,實現家長影響家長、家長教育家長的目的。
塔身――碎片行動,推進家長教育全員化 自項目開始實施,學校開通了“清平樂爸媽群”交流平臺,群內設有早報、晚報、早讀、午誦、夜播、分享、夜話、故事、搶答、點名等固定欄目,所有資源都可以隨時下載或在線收聽、收看。同時,學校還實施了“派發迷你音箱”行動,為每一個班級配置了5個藍牙多媒體小音箱,將金媽早報、宗爸晚報精選內容拷貝到音箱存儲卡中,讓那些沒有條件上網的家長們也能聽到家庭教育的早晚報。通過這一系列的碎片行動,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相理解,增進家校之間的合作互助,推進了家長教育的全員化進程,成效顯著。
塔基――輻射行動,推進家長教育區域化 2014年4月,學校被確定為濰坊市“親子共成長教育園區”項目唯一一所基地學校,成為全市家長教育的先鋒。多次為全市家長教育培訓提供直播現場,學校“開學第一課――家長入學”在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山東新聞聯播報道,省內外多地同行到學校參觀調研,學校成為家長、家庭教育資源采集基地……清平小學,已經成為全市乃至全國引領家庭教育的一支新力軍。
隨著項目的推進,學校的家長教育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得到了教育專家、同仁的肯定和認可。2015年7月,原家庭教育委員會理事長、北師大趙忠心教授蒞臨清平考察親子項目,對學校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在今后的日子里,學校仍將繼續探索互動與高效的家長教育模式,為家校合作提供體驗與創造的靈動舞臺,實現家校之間尊重與主動的完美結合,以追求怡情與審美的崇高境界,構建吸納與創新的現代家校教育體系,以期營造安全與和諧的生活氛圍,共同用愛心與汗水為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成長天空。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清平小學)
摘 要: 本文首先對現階段我國大學教育中家校合作情況進行了概述,其次指出了家校合作的必要性,最后重點提出了大學教育中可以采用的家校合作方式。
關鍵詞: 大學教育 家校合作 概況 必要性 家校合作方式
一、現階段我國大學教育中家校合作概況
家校合作就是指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能更多地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更多地得到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也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作,本文中特指大學教育和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合作。
目前我國高校和家庭的合作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首先,學校和家庭對雙方合作本身缺乏正確一致的理解。什么是家校合作?如何實施?各自的責任是什么?對這些問題雙方不能形成正確而統一的認識。其次,家校溝通方式缺乏互動和平等。家庭和學校在合作中應是平等互信的。但是現實情況是家長在合作中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學校提供的信息,這種缺乏平等和溝通的合作必然會給家校合作帶來困難。最后,家校溝通方式單一。由于家長素質的參差不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等主客觀原因,家長和高校的聯系一直處于溝通不暢、互動不足的局面,溝通方式更是單一,主要集中于電話和書信聯系,對現代化的溝通方式運用不夠。
二、大學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家校合作意義重大,尤其在大學教育中更是需要家庭和學校兩個教育主體的協調一致和通力合作。
1.從家庭教育的特點和現狀來看,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
從家庭教育的特點來看,血緣關系成為維系家庭教育的紐帶,這是家庭教育天然的優勢,這種教育的影響既直接又深遠,是學校教育無法比擬的。另外,家庭成員之間互動的頻率很高,同時家庭成員彼此利益相關、目標一致,聯系十分密切,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在其效果上就顯得異常有力。學校要提高教育質量,就應該考慮如何調動家庭的力量與學校力量密切配合。從家庭教育的現狀來看,家長文化素質參差不齊,絕大多數人沒有學習過教育理論,對大學生理、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的了解不夠,僅憑著對孩子的愛進行教育,而這往往會讓孩子的教育多走彎路。而高校由于具有教育理論的優勢性,因此可以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從而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大學教育目標的實現。
2.家校合作能夠增強家長在高校管理中的責任感,發揮各方面的教育合力。
大學教育中有關決策、措施的制定有家長的參與,就會增強家長在學生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同時,由于家長最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以及學生各方面的需要、興趣、愛好,因此由家長參與制定的決策,才更具有針對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感到老師和家長在為其發展而協同努力時,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鼓舞,有利于激發學習動力,并進而轉化為積極進取的實際行動。另外,學校、家庭兩方面教育能否配合密切,取決于雙方能否及時交流信息。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生思想工作。家長也想了解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并且還想知道學校是怎樣開展工作的。建立家校合作后,能使這一渠道更暢通,學校與家庭教育更有實效性、針對性,目標要求更一致??傊?,家校合作使學校、家庭、社會各系統之間形成協同效應,學校教育居于系統的主導地位,指導家庭教育,協調社會教育,使教育系統不斷向著平衡、和諧、有序狀態發展。
3.從教師責任角度來看,家校合作是其承擔教育責任的必然要求。
所謂教師職業責任,就是教師必須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教師的根本職責,就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換句話說,人民教師的職責,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自覺履行教師職業責任,就是要求教師把職業責任變成自覺的道德義務,為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新人而無私奉獻。教師必須自覺做到對學生、學生家長、教師集體、社會負責,要做到這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走出封閉的校園環境,走向社會和家庭,把與教育對象成長密切關聯的各方面力量聯合起來,形成合力,促進大學教育目標的實現。同時,家校合作可以增進家長對高校教師的了解,幫助高校教師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從而獲得來自家庭的更多支持和幫助。
三、大學教育中家校合作方式探索
家校合作具有現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強化家校合作,對高校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家校合作中的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在高等教育中應當擔當的角色,是學校教育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學校的管理過程中。家長觀念和角色的轉變,會進一步強化教育責任,對高校教育也會日益關注,從而使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對接和相互促進。
1.積極利用現代化網絡。
地域之隔是高校開展家校合作的最大困難,由于生源地域跨度大,造成家長來高??赐优臋C會大大減少,即使到了高校,停留的時間也短,很少有機會與高校的教師和管理部門交流溝通。這就使得中小學常用的家長會、家訪等溝通形式受到限制,所以需要高校在充分利用書信、電話等原有渠道的基礎上,努力開拓新渠道。網絡平臺的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的電子聯系方式,使教師與家長的聯系進入了E時代。[1]如可以通過QQ、MSN這些聊天工具與家長進行交流;建立家長論壇、家長留言板、輔導員博客、班級博客;進行“電子家訪”,等等。雖然網絡溝通方式受到經濟條件、家長自身素質等方面的限制,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口素質的提高,以網絡作為家校聯系方式將會被廣泛運用。
2.開辦家長學校。
目前高校的家校合作多處于松散的狀態,隨意性較大,缺少專門的組織對其進行指導和規劃,在這一點上,高??梢岳脤W?,F有資源和政府資源,建立家長學校,確保家校合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連續性。
在大學生進校伊始,學校可以對家長進行大學學習的特點和要求、家長與子女的溝通藝術、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科學使用網絡、獨生子女的教育方式等宣傳和教育;針對大四畢業生可以開展畢業生家長的“就業指導課”;針對學業有困難的學生家長可以開展“學習指導課”??傊咝<倚:献鞑粌H要針對學生的智育成績,而且要涉及大學生的生活等各個方面。家長學校的教育也不能只是講座式的,給家長上上課,還應切合家長的需要和興趣,讓家長真正參與有關問題的討論,以他們的切身經歷和實際體會,用他們教育孩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討論素材,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編發《家校合作指導手冊》和《家校通訊》。
家校合作指導手冊可在大學生入學前寄送給家長,這對家長幫助很大,手冊可包括以下內容:學校概況、專業介紹、學校師資情況、社團介紹、教師的簡介及聯系電話、新生入學注冊注意事項、學業測試和評價、給家長的訪校邀請信等,還包括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內容,對家長教育孩子進行簡單的技術指導,可涉及如何指導幫助孩子克服網癮,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等等。
簡單的《家校通訊》可為一小張紙,上面注明《家校通訊》字樣,在內容上劃分幾小塊,可登載學校大事、學院大事、班級大事;還可登載近期教育重點及家長注意事項,也可對某個學生的出色表現進行表揚;還可展示學生個人才藝作品,等等?!都倚Mㄓ崱酚山處煻ㄆ诎l給家長,可由教師撰寫,也可由學生撰寫。這樣的《家校通訊》具有兩種功能:其一,它向家長通報班級和學校的情況。其二,家長可通過通訊表達自己的建議和要求。
4.開通家校熱線和校長信箱。
學校開辟家校熱線電話,回答家長提出的有關學校課程、學生活動、評獎評優等方面的問題,或向家長提出有關要求、建議、希望,主動告知家長有關學校、班級、學生的情況。
校長信箱也是家長關心學校發展、參與學校建設、反應家長訴求的有效平臺,在加強學校的民主政治建設、加強校領導與家長的溝通、及時了解家長關注的問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手段所不具有的作用,同時對學校的管理工作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信箱”收集家長對學校有關政策措施的意見,監督教師的教學水平,完善學生管理工作,還可以獲得大量第一手資料,比如學校管理中的漏洞,學生心中難解的“疙瘩”等,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5.教師家訪和家長訪校。
由于學生分布各地,這種方式的適用性受到制約,但是對于路途較近的家庭,以及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采用。教師家訪是一種教師采用較多的也很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一般都比較受家長歡迎。但是要注意教師在家訪之前最好與家長預約,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教師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同時,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無目的的家訪只會浪費家長的時間,引起家長誤解。
由于教師工作較重,學生家庭居住分散,因此教師的家訪面不可能很廣。為彌補這一不足,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訪校,來學校熟悉孩子的教育環境,以及老師同學的情況。家長訪??梢砸詫W校邀請為主,家長參加家長―教師會議,觀看學生演出、參觀學生作品展覽等。如果學校有準備或有條件,就可邀請家長參加聽課活動等。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學校要探索建立與學生家長聯系溝通機制,相互配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保?]大學教育離不開家校合作,在合作中高校首先要尊重家長。其次,要有較強的服務意識。針對不同類型的家長要用不同的方法,多聆聽家長的觀點。相信只要以學生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家校合作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在新時期歷史條件下,學校教育如何實施改革才能適應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這些問題亟待解決。要想取得教育成功,達到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共同愿望,僅靠一方面的力量很難勝任,我們教育迫切需要走家校合作道路,需要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與配合。家校合作作為一種教育意識形態要被廣大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及未來的家長們以至社會各界人士所普遍接受和認同至關重要,使家校合作活動在我國教育領域內能普遍開展,并最終形成一種全社會參與教育的自覺行為和風氣,建設一個有著共同目的的教育社會。
一、現代教育迫切需要家校合作
我國目前教育正面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時期,我國教育界已認識到教育領域內必須進行改革,即知識向能力的轉變,由單一型向多元方向轉變,由純知識性教育向綜合素質培養轉變,教人“學會認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等。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提出“學會共同生活”,這充分說明新世紀的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參與和合作的精神,在國民教育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教育更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全面合作,為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奠定堅實基礎?;诖?,我們傳統教育的各種關系就得做出相應的調整,乃至變革。
二、經濟轉型時期的農村更呼喚家校合作
農村家長與城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存在著巨大差異是不爭的事實,導致農村中學家校合作的工作存在許多困難,這里既有家長的原因也有學校的原因。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談到:“學開車”與“做父母”比較起來,哪個更復雜?很顯然是“做父母”要困難多了。然而現實是學開車要經過幾個月的培訓,要筆試、路考,等等,過好幾關才能拿到駕駛證,可是許多人做父母根本不需要準備,不需要培訓,似乎誰都可以輕輕松松隨隨便便就做起父母來。朱教授詼諧幽默的比喻真實地揭示了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這樣的情況在農村中學顯得更嚴峻。
從家庭方面來看,一是農村地區的家長由于忙于生計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和祖孫一直生活的“隔代監護”現象普遍,由于祖輩家長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帶有老年人的特點,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的要求或多或少有距離,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展難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二是受農村地域的條件限制和生活習慣的影響,農村的家長們普遍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未能認識到參與與學校的合作管理是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有不少父母認為一旦孩子上學,教育孩子的責任就全推給了學校,從思想上和其它方面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
從學校方面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了解農村社會發展和教育的現實情況,認為家長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素養差,家庭環境缺乏教育,自信力不足,缺乏溝通基礎,他們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沒能力參與學校教育工作,在與家長的交往中一味只對家長提出超越現實的要求,在教育問題上分歧巨大,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凹词辜议L的素質較低,他也理應擁有平等合作的理由,就像在現代社會,我們不能以一些人素質較低為理由而剝奪他們應當享有的有關權利一樣?!?因此扎根在農村的基礎教育學校更要肩負起教育的大旗,主動走向群眾、教育群眾,架起家校教育的橋梁,成為家長促進孩子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合作者。
三、建立務實高效的家校合作的教育
教育為經濟社會服務,為了配合山區生態旅游城鎮的建設,改變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建立新型的家校關系,家校協同合作既是整合教育力量的有效途徑,也是教育改革和深化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
1. 樹立家庭教育首位觀念,重構家校合作思想
農村不少家長認性,習慣如自然?!背浞终f明人在自然狀態下,不假思索,不必費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種行為,就是一種習慣。作為班主任經常會遇到學生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他們出現的一些壞習慣壞行為的確讓人頭痛,那么一定要先讓自己心平氣和,通過思考冷靜的去處理。這樣的效果肯定比發怒更管用。以前我們班有一位男生,進校時行為習慣特別差,經常給我帶來麻煩事,起初我也很生氣,認為他是朽木一個,總是以責備為主,但后來冷靜思考后覺的自己處理的不好,因為責罵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我改變了方法,當他犯錯時自己先保持平和心態然后讓他講原因,和他講道理并且從學生角度想問題,處理問題。慢慢的他有了一些變化,這件事讓我明白一個好班主任首先應該是學生的朋友而不是他懼怕的對象。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我們的祖輩十分注重學習環境對行為習慣的影響,“昔孟母,擇鄰處”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應該十分注重班集體的建設,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優良班風的形成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一個個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就會組成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當一個班級具有了良好的班風,那些個別的行為習慣差的學生由于從眾心理的作用自然就會向好的方面發展。如果班級風氣不正,習慣好的學生也會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向壞的方面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注重班集體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和良好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在建設班風班貌時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基礎打好了,對后面的班級管理有很好的幫助。
三、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教師是學生最直觀、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其言行舉止、性格習慣等都對學生有熏陶作用,與其夸夸其談,一次又一次的說教,倒不如身先士卒,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學生心中,最具威望、最可效法的就是教師?!耙陨碜鲃t”向來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師以身作則,以規范的言行和高尚的人格習慣直接熏陶學生。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就會形成習慣養成教育的良好氛圍。其次,注重名人效應。定期給學生講中外名人習慣故事,告訴學生,成功來自好的習慣,只有養成了好的習慣,才能走向成功。在學生中間,也可定期選舉“個人日常行為習慣優秀個人”,樹立良好榜樣,讓其他學生可時常參照對比,時刻糾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時,利用班會課、開學典禮等活動,讓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走上講臺,現身說法,介紹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打破學習成功的神秘感,讓每一個學生都意識到:學習靠聰明,也靠勤奮,但最主要的是靠養成好習慣。
四、告訴學生如何去做
把自己的期待告訴學生,使其成為集體的奮斗目標,并始終如一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初中的孩子總希望做一個被老師喜歡的學生,這一點作為一名老師都有深有體會,并不難理解,實施起來非常容易。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坦誠地告訴學生,使其成為學生集體的道德標準。介紹許多優秀學生的事跡和優秀班集體的情況給學生,這樣做的直接目的便是讓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大家希望和肯定的行為,因而能夠有很好的方向意識,在不自覺的行為中朝著大家認可的方向去努力。
五、激發學生愿意去做
班級工作頭緒眾多,但并非雜亂無章。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我們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不斷重復操作。例如做值日、上課間操、做眼保健操等,在班級常規工作的方方面面,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商量解決辦法。在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并實踐證明的過程中,班級的各項常規應運而生。如《家庭作業制度》、《升旗紀律》、《值日生制度》、《晨讀制度》、《班干部工作職責》等,這些不一定都形成書面的制度,但要讓全體學生心里都明白我們班級有這樣的制度,一旦違反將會受到班規的制約。
從健全精細化制度開始,實現班級精細化管理的進程。建立了多樣、精細化的制度,讓班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學生明確知道了什么時候應該干些什么,應該如何去做?做得好會怎樣,違反了紀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些制度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不管是成文的還是不成文的,都深深的烙在學生心中,便于學生遵守。
摘 要:真正的美術是畫作與精神體的結合,是現實與思維相互交融的藝術表達。美術不是繪畫,二者不能畫上等號,接受美術教育也不光光是為了學會畫畫,而是通過畫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及發揮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領域之一。
關鍵詞:責任;興趣;觀察力;創造
一、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真正的美術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家長和社會的責任。目前家長對于學生美術教育的意識較薄弱,很少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美術環境。很多家長認為對美術、音樂游戲等發展孩子潛力、陶冶孩子情操的活動,認為不能用于課堂的專門學習之用。只是一個簡單的興趣愛好,不注重其內在的教育價值。在許多家長眼中讓自己的孩子去接受美術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怎么畫畫。顯然,這種認識是極其膚淺、幼稚的,這也受社會的發展程度,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及現代人的某些功利思想的影響。畫作再好如果表達不出其中的內涵與想法也不過只是一張只有純熟技法的廢紙,畫得再惟妙惟肖還是不如一張相片來得逼真。然而,只有家長和孩子所生存的環境都真正理解學習美術的真正含義,支持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把畫作與思維,精神相結合,再加上教師傳授的純熟技藝,才能真正表現出美術教育的含義,而不是把美術教育片面化。
學校和教師應向家長宣傳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孩子越小腦生長、智力和社會能力發展越快,早期發展的質量將影響孩子的未來,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兒童精神社會能力的發展,幫助兒童充分發揮其潛能;美術教育內容的建構不僅要順應家長對孩子教育觀中的合理成分,同時也需要對家長某些不恰當的觀念進行積極引導,使之轉變。教師要切實做好家校合作的工作,要糾正重智輕德的偏向,堅持全面發展的育人觀,使家長樹立科學的兒童觀、科學的子女教育觀。
二、激發學生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上美術課,他們把美術課當作一種游戲活動,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純粹的將美術課當作是好“玩”的課。教師應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創設情境,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質,讓他們將繪畫熱情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與實踐中,不斷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谛W生的年齡、性格特點,鼓勵學生多體驗,以此提高繪畫興趣。教師進入課堂,不能一味地嚴肅過分,生動幽默的、插曲式的開場白,能使學生感到輕松愉悅,很快能被教師的話所吸引,并注入自己的興趣。美術教師尤其需要這種課前導入藝術。不能讓學生在聽課時感到壓抑,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有效地學習,這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這種動機的誘發,可在師生共同欣賞示范作品的過程中進行。課上出示范作,欣賞激趣。在看過精致的作品時,孩子們的興趣就會高漲起來,讓學生在欣賞示范后產生強烈的創作欲望?!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孕育愿望,是學生探求知識、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有興趣才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
三、引導學觀察力
家長以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因勢利導,以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性,讓孩子主動去學習。每個孩子的知識狀況、生活經驗不同,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不是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這就需要家長與教師因材施教,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在日常生活中指定符合孩子的藝術培養策略,有效的開展孩子美術教育活動。農村美術老師可以帶孩子走進自然,觀察的同時,去發現生物之間的不同,讓孩子們用簡單的紙和筆把自己看到的畫下來,再講出來,通過手與腦的協調動作,開發孩子的各項智力潛能,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掘自身潛能,發展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創造象征符號,引導創造獨特的繪畫形式,創造與眾不同的形象,用自己喜歡的色彩、圖形、符號去表現……這些孩子自發的創造行為在教學中應加以肯定和發揚,使每一節美術活動都滲透著發展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因素,使其形成獨立個性,作品呈現多樣化。其次,教師或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們到森林里去采集樹葉、草葉、各種動物的皮毛,鳥的羽毛來進行粘貼,在采集的過程中,孩子是愉快的,通過教師的引導深入,他們又增長了各種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興趣,在環保上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可在美術教學中不斷挖掘新材質,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許多,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聯系密切,如為民間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而創作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 、扎紙 、服裝飾件 、龍舟彩船、月餅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數民族民俗節日中的服飾、布置等??梢猿浞掷卯數氐拿褡濉⒚耖g美術資源遺跡文物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術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尋找當地比較有地域特色、可行性、積極健康的民間美術為例。
四、.激發藝術創造
教育就是培養創造精神,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里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于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夸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激發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并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并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業才不會雷同,內容和形式也會更豐富。
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轉變孩子美術教育的觀念從“世俗態”走向“啟蒙態”。所謂“世俗態”就是認為美術教育只是美術知識和技能的灌輸。所謂“啟蒙態”就是應當著重啟蒙孩子對美的欣賞能力和認知能力以及對美術創作的思維方式。因此,小學美術教育應當不僅僅傳授知識與技能,而且要傳授一種對藝術的靈感和概念,從而激活孩子的興趣,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摘 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目前教育工作中必須關注和重視的問題。本文對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長和學校合作的策略進行分析,提出切合實際的建議,供相關人士進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學校;家長;心理健康
小學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還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和學校的互動合作,共同展開心理教育活動,結合實際進行分析,提升彼此的關注程度,雙方共同努力,不斷的進行探索,才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打下好的基礎。
一、家校合作的意義
對于小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其和校園內的其他教育具有差異性,需要同時重視教育互動、實施環境、教育氛圍、教育對象。環境對于小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是巨大的,環境具體劃分為小環境和大環境,大環境為整個的社會或是自然環境,小環境為組織、社區、家庭、校園等。針對小學生來說,家庭和學校為產生影響最大的兩個方面。家校合作,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對于各種可能出現的小學生心理疾病有效預防,家庭教學是對于校園教育內容的一種有效延伸,甚至影響到教育效果的成敗,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過分依賴校園內部的健康教育,家庭方便需要積極的加入,根據具體的理論指導合理設計,為校園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通過雙方面的監督幫助,提升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具體的合作方法
1.提高觀念意識
目前部分的小學生家長認為,心理教育是學校的工作,最后的教育成果完全由學校決定;部分家長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關注學生的品德和情感需求。同時校方覺得學校負責專業教育,其余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家庭關注。學校以及家長片面性的認識,造成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完全忽視,雙方都沒有及時關注,造成兒童的情感缺少,產生嚴重后果。面對這種現狀,家長和學校都需要重新認識,顛覆自身錯誤的觀念,真正的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明確自身在心理健康中必須承擔的責任。學校和家長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共同為促進心理教育活動的展開提供力量。學校方面借助家長會、家長手冊、家訪、校訊通等方式積極和學生家長聯系,讓雙方逐步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和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觀念的改變是后期合作的基礎。
2.聯動活動機制
家校合作關系到三個主體,學校、家長、學生,為了促進合作教育模式的落實應用,發揮應有的效果作用,學校和家庭之間需要建立針對心理教育的聯動機制。通過科學合理的活動計劃提高雙方的聯系,穩定雙方的關系,通過合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實。學校需要定時的舉行家長會談,或是親子互動活動,讓學生的家長聚集到一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式、內容、時間、手段展開全面的討論研究,教師和家長及時交流,讓家長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具有了解,雙方共同制定策略,提高配合效率。在家長的監督下,學生在家庭中保持好的態度,堅持正確的習慣,逐步提升學習的熱情和信心。經過研究分析發現,很多小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為校內成績不理想,感覺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失去學習的良好體驗和感受,逐步將自身的興趣轉移到打架、游戲、網絡空間中,長期發展產生心理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家長需要對于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具有大致的了解,針對性的對于學生進行適當疏導,家庭生活中不給予學生過多的壓力,平時避免應用過于激烈的言語,逐步降低學生心理壓力,調節心理狀態。
3.構建協調結構
學校需要建立專業的機構,為家校合作的良好運行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構建系統化科學的指導體系,實現家長委員會、關鍵負責人、行政領導各方面的良好協調,讓各個方面教育者在有序的指導下,共同努力,為計劃落實奠定基礎。家長和學校的教育職責需要明確,主要負責人需要針對管理方針,重視促進家長和學校的互動監督和扶持,保證合作教育落實中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各種的教育活動或是方案應用到實際中,避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義化。專業結構內部的工作人員需要調查分析合作的具體狀況,通過及時有效的回饋,為后期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指導意見,為長期的發展提供可能。家長和學校需要明確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整個教育實施環節中,需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和意見,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逐步認識自身、完善自我。家校合作中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及時發現學生的疑惑和困擾,通過引導讓學生自愿的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4.加強心理指導
家長教育觀念初步轉變后,后期的落實中時常出現偏差,最明顯的狀況為學生的考試成績落后或是達不到預期目標條件下,家長會采取一定的措施,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感覺到焦慮、恐懼、害怕,并且很多的家長和學生溝通中關注點是學習成績,在日常中不自覺提升學生的緊張感。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應該徹底,家長自身需要構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日常的溝通交流中采取理性的態度。學校需要定期的對于家長展開專業的培訓或是指導,讓家長深入認識到小學生的心理狀態概況,幫助家長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發展規律,講解正確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方面的綜合教學水平;學校方面把握學生共性的條件下,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通過家庭和學校的有效合作,真正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正確的選擇,起到正面積極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教育工作中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學校和學校通過合作,設計出符合實際應用的心理健康實施計劃,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家長的認識水平和參與程度,對于實施的狀況進行監督和管理,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應用中,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摘 要:注重家校合作,幫助家長強化環境教育理念,吸引家長參與環境教育活動,指導家長延伸環境教育內涵。通過親子活動吸引家長參與,通過小制作體驗快樂教育。注重言傳身教播種觀念,走進自然陶冶情操,付諸行動堅持不懈。
關鍵詞:環境教育;家校合作;兒童;環保意識
環境教育是一種從兒童到成人的終身教育,是一種長期性的、普遍性的全民教育。幼兒園在選擇環境教育內容時,融入科學啟蒙、環境主題、親子游戲、廢物利用等多種教育元素,教育效果非常明顯。而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環境教育活動,實現家園互動,有效地對兒童進行環境教育,是環境教育的重點之一。
一、幫助家長強化環境教育理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要通過各種環境主題日對家長進行宣傳,幫助家長強化環境教育理念。比如,在3月12日植樹節及愛鳥周,開展“同種一盆綠”“鳥類標本展”“我們眼中最美的自然風景”攝影展等活動;結合3月22日世界水日,開展“水――生命之源”的主題活動,進行有關“水”的宣傳調查活動;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向家長發放一些宣傳資料;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進行“我為環保出份力”的調查活動。以幼兒園為平臺,幫助家長培養環境教育理念,目的是引導家長積極關注環境教育,更好地參與到環境教育的活動中來,共同對兒童進行有效的環境教育。
二、吸引家長參與環境教育活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句話指出家長是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吸引家長參與到環境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行動起來。
(1)通過親子活動吸引家長參與。在“親近自然、放飛心情”大型室外親子活動中,家長通過孩子的表現及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在了解環境教育意義的同時,一種善待動植物的責任心也隨之產生。在“人與動物大聯歡”親子討論活動中,家長與幼兒認真討論,對活動意義產生認同感,并且積極協作完成任務。通過活動,參與者認為這樣的學習有價值,能夠真正發自內心地去善待大自然,愛護動物植物。
(2)通過小制作體驗快樂教育。除了開展家長助教活動外,還舉行“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小制作活動”,作品在六一節展出。對此,家長和孩子的參與熱情很高,制作的作品也很精美。比如,有的做環保煙灰缸,提醒爸爸少抽煙,不亂扔煙蒂,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環?;顒又?。有的家長用鞋盒當底板,把廣告紙圈成條狀,剪成大小不等的蝴蝶,蝴蝶翅膀上的每一絲紋路都融入快樂的情愫。其實,讓家長參與并不難。只要給家長參與的機會,讓家長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那么,家庭教育資源就能得到有效利用,環境教育工作也能更好地開展。
三、指導家長延伸環境教育內涵
要讓家長了解環境教育的理念,并且積極地滲透到平時的生活之中,成為自主行為,帶動大家都能合理利用資源,培養環保意識。
(1)言傳身教播種觀念。環境大使吳小莉曾說過:“環保意識是一種教養,我們要從小就給孩子種植這種觀念。我覺得種植一個觀念就像種一棵樹,有了這個觀念,樹才會發芽。所以,我要教育我的孩子把環保變成一種習慣,成為她教養的一部分,這樣等她長大了才有機會做更多的事情,甚至去影響別人?!比绻總€家長都有這樣的覺悟,則兒童所受的環境教育將不僅是來自幼兒園,更多的是從父母那兒得到言傳身教。在平時的生活中,隨手關燈、關水龍頭、不用一次性垃圾袋及筷子、買菜用籃子,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對兒童良好的環保行為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走進自然陶冶情操。綜觀中外環境教育,內容與形式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即非常重視走進自然進行教育。作為一種活動形式,幼兒園每年都會有計劃地在不同季節組織一些野外集體活動,帶領兒童接觸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此時,教師稍加啟發和引導,環境教育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不過,單靠幼兒園組織外出活動是不夠的,還要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走進自然。家長可帶孩子感受藍天、碧水、綠色、清凈的環境,然后再到那些環境被污染、被破壞的地方去,鮮明的反差使孩子產生對環保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高孩子的環保意識。
(3)付諸行動,堅持不懈。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既要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也要自覺抵制與環境保護行為相違背的事情。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兒童的環保意識。比如,看到公共場所有人亂扔果皮紙屑,有的孩子會大膽地上前制止;家長開車送孩子上學,孩子主動提出用自行車接送,可以減少尾氣污染;在公園發現有游客不愛護花草,會理直氣壯地勸說,等等。
四、結束語
環境教育是一種從幼兒到成人的終身教育。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環境教育活動,實現家園互動,是環境教育的重點之一。幼兒園與家長頻繁互動,能增強家長對孩子進行環境教育的責任感和積極性,他們會主動把好的點子帶到幼兒園,拓寬幼兒園環境教育活動設計的視野。環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合力共同打造。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有成效。
家庭教育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人才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要搞好工作就必須要先考慮如何調動、幫助家長和校方搞好協同教育。
家校合作消極因素積極因素建議一、家校合作教育必須排除消極因素
21世紀是一個嶄新的世紀,充滿了競爭,同時也需要合作。對教育而言,人才的培養較以前更加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教育。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學校;(3)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教育和學校的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是拓展協同教育領域、培養新世紀所需要的人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家庭教育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人才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要搞好工作就必須要先考慮如何調動、幫助家長和校方搞好協同教育。然而從我們國家很多地區來看,現狀卻遠不能讓人欣慰。有以下幾點很普遍的問題讓家校關系非常尷尬,更嚴重地影響著對孩子的教育效果。首先,就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的少,甚至撒手不管,完全交于學校;其次,家校之間缺少溝通,互相埋怨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最后,也是最難以融合的一點就是家長和學校對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一類家長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往往只注重子女的智力開發和孩子的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性格、氣質、興趣、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還有一類家長,主張教育要盡量減少束縛,卻忽略了對孩子應有的規范與社會規則意識的培養。
二、促進家校合作的積極因素
首先,家長開始更多地關注,更科學地促進對孩子的教育。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十分關注孩子所受的學校教育以及在學校的學習、交往、成長情況,希望自己采取的家庭教育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學校教育,更好的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引導和教育,從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過去,家長往往是被動地聽從教師的安排?,F在,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
其次,在教育觀念方面,他們主動積極地吸收科學的教育理念。現代的家長們,大多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有些父母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會抽空讀一些關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書?!昂⒆拥闹黧w性”“促進孩子身心自由、健康發展,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等教育觀念,都成為家長們探討的焦點。絕大多數家長都認識到了溺愛、專制、忽視、懲罰、過高成就要求等行為對于教育孩子的弊端,而更多地使用說理方式,有意識地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再次,是一部分家長的文化層次在逐漸提高,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也逐漸增多,在判斷孩子學業進展上,大部分游刃有余,而且他們在了解學校教育的同時,能夠適時、適度在家予以輔導,為學校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補充和一定的提升。
三、多渠道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協同教育的幾點建議
俄國教育家烏中斯基認為:“如果教育家要從多方面來培養人,那么他首先在多方面了解學生?!泵つ康膼郏瑳]有了解的教育是毫無價值、無的放矢的教育。教師通過多種渠道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在與家長接觸時,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就能夠采取不同的溝通手段。這是與家長合作的前提條件。
和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他們的信任。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關系應以平等互助為原則。教師過分地以專家自居,不能夠理解、尊重家長的教育方式的話,就會在教育方式、方法等最基本的問題上與家長產生分歧。教師與家長相互諒解,求得信賴,這是合作的關鍵所在。
加強和家長之間的聯系交流。聯系、交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最基本的教育思想傳輸給家長,幫助他們學會理解,懂得接受,不要設法蒙騙孩子;要他們傾聽孩子的聲音;告訴他們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懲罰;幫助他們放棄過去的溺愛、專制、忽視、懲罰、過高成就要求等行為,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利用現代化手段調動、幫助家長對孩子進行督促和輔導?,F在的家長雖然意識到孩子教育的首要地位,但由于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對于孩子的鼓勵、監督和輔導有時很難及時并到位,所以校方應該努力提升家長對孩子督導的空間。利用手機是最便捷、有效的手段,可以隨時針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進行交流,家校共同確定問題的所在并決定有效的解決方式。另外網絡提供了極大的便捷,利用網絡平臺,建立網頁,除經常聯系、交流之外,老師還可以把需要家長輔導的知識點用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家長,這無疑是老師和家長聯系的很好的橋梁。這還可以方便家長之間進行交流。
另外,開設家長輔導班,指導家長了解一些必要的兒童心理學或教育心理學知識,或是在特定時期召集家長進行集中的家長心理輔導,是加強家校合作的又一有效途徑。比如說,在中、高考前夕,家長們在幫助孩子備考的過程中,非常緊張、焦慮,這種情緒很容易感染學生,對學生考前心理產生負面影響。那么在這一時期,專門召開會議,對家長的心態進行調整是必要而且有效的。校方可以請一些資深的心理學老師甚至是此方面的專家集中對家長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疏導,另外也可以指導家長們及時地和老師一起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恰當的予以解決。
建立家教咨詢中心。利用學校教育資源,學校還可開辟多條咨詢熱線,聘請有關專家擔任咨詢人員,主要是引導家長用正確和適當的方法去影響、教育子女,解答家長和監護人提出的有關家教方面的疑難問題,減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誤。
蘇霍姆林斯基說:“若只有學校而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地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由此看來,家校合作影響著對我們的孩子的教育成功與否,如何促成最有效的家校合作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研究的課題。
摘 要:家校合作教育以其獨特的優勢備受關注,但其教育功效未得到充分發揮,針對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家校合作教育主體及實踐過程存在的問題,完善教育主體,改進教育內容,更新教育方式,優化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家校合作教育,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家校合作教育;現狀及對策
教育是一個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共同構成的系統,在青少年階段,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學生成長起著重要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沒有家庭,或只有家庭沒有學校,都不能單獨承擔起塑造人的細致、復雜的任務?!盵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教育內容、形式、時間空間上各有優勢,促進家校合作教育,才能完善全面育人的教育格局,提高教育實效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家校合作教育現狀
家校合作教育是以家庭、學校為平臺,結合兩者教育優勢,發揮教育合力的教育形式。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家校合作教育存在諸多問題,教育效果堪憂。
(一)家校合作教育主體聯動意識淡薄
1.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長期以來,學校都非常重視主流教育功能,強調通過系統的教學計劃,職業的教育工作者,常規的教學環境對學生進行塑造。家校合作教育一直沒有得到學校應有的重視,相關部門沒有將之納入學校完整的教育體系。同時學校也缺乏相應的組織保障和效果評價制度,這使得家校合作教育的順利開展受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家長認知存在誤差
一部分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認知存在偏差,過分強調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功能的發揮,更沒有意識到家校合作教育對孩子全面成長的價值和意義。他們往往持”學校包辦教育,父母提供物質支持”的觀念,對于家校聯系本的填寫,家校交流平臺的利用等也往往是采取被動甚至應付的態度對待。
3.學生橋梁作用欠缺
學生本該起著溝通家校,傳遞信息的重要作用,但以下原因,其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首先,學生存在一定抵觸情緒。青少年獨立意識增強,力求擺脫父母、老師的管束,部分學生將家校合作視為束縛和控制,拒絕聯通家庭和學校,人為地分割了家校兩個教育環境;其次,學生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差。學生往往認為學習是被動學習,缺乏主動與老師、家長溝通的勇氣和意識,忽視了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對于不良家庭教育給自己造成的影響往往漠視或者消極承受。
(二)家校合作教育實踐過程存在偏差
1.隨意性強,規范性弱
家校合作教育的實踐過程往往被定義為每學期的家長會或者隨機家訪,其教育目標、過程、方法、內容等都依賴于教師工作經驗和教學傳統,缺乏系統科學的教學計劃和相關規章制度,呈現出隨意性和零散性,欠缺規范性和計劃性。同時,出于學校常規工作和家長日常生活、工作的限制,家長會、家訪往往在倉促準備中進行,雙方難以就學生的全面情況做深入交流。
2.內容淺顯空泛,方法單一重灌輸
首先,內容通常圍繞學生的學業情況,缺乏對其心理生理情況、人際關系、興趣愛好與情感需求等方面的關注。這類的家校合作教育浮于表面,忽視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難以觸動學生內在需求;其次,方法單一重灌輸,主要采用家長會和隨機家訪這兩種形式,家長會和家訪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與家長的雙向互動交流嚴重不足。家校聯系本,校長信箱等途徑往往也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實效。
二、基于家校合作教育優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策略探究
“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加強改進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社會各個方面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盵2]
(一)教育主體定位清晰,攜手教育
1. 學校完善制度保障,教師明確責任身份
首先,學校完善相關制度保障,健全家校交流平臺使用細則、家?;ネㄜ嚧罱ㄓ媱?、家校合作效果考核體系等制度,確保合作科學化、民主化、常規性、高效性。其次,教師明確自身的責任身份,積極轉變思路,明確自己與家長都是家校合作教育的參與者、管理者、決策者,改變過去獨攬大梁的意識和方式,采取民主平等、雙向互動的方法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同時組織優秀家長示范會、家長互探育兒觀等經驗分享活動,實現家校合作,家家互動。
2.家長拋棄傳統觀念,爭做“新父母”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家庭’教育,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盵3]首先,家長拋棄“唯學校教育”的傳統觀念。積極參與家校合作教育,通過各種渠道就孩子在校學業情況、紀律表現、身心狀態、在家學習、生活情況與教師交換意見;其次,家長樹立“新父母”意識?!皼]有合格的家長,就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沒有完整的優質教育”。[4]家長應該積極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班級管理模式,學生成長方案,教學效果,逐步從家校合作教育的觀望者轉變為參與者、合作者,最終成為管理者、決策者。
3. 學生摒棄偏見,發揮紐帶作用
首先,學生應該改變對家校合作教育的錯位認識和抵觸情緒,正確領會家校合作教育對自身全面成長的意義,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情緒,主動的姿態與家長、老師溝通自己在學業、生活、身心發展狀況等方面的收獲與困惑。其次,學生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紐帶作用,促進父母與教師的溝通與配合,拉近雙方距離,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氛圍,促進其教育功效的發揮。
(二) 教育內容兼具廣度與深度,教育方式突破傳統求創新
1.教育內容實現廣度與深度的結合
首先,擴大教育內容的覆蓋面。教師與家長要對學生的學業、紀律、宿舍生活等情況進行全面溝通,同時學校應致力于培養“新家長”。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5]教師應該將家長當做自己的“同事”,組織優秀家長講座、家校合作論壇等幫助家長實現自我發展和教育。其次,促進教育內容的深入。要洞悉學生的思想狀況、群體關系、心理活動、情感需求等在校情況,同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氛圍,人際關系,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行為模式,課余時間安排等情況。
2.方式追求傳統與創新相結合
首先,堅持并改進傳統方式,采用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又尋求具體形式的突破,比如組織開展校園參觀日,家校戶外素質拓展活動,制作家長成長手冊,出版家訪成果專著等。其次,創新教育方式,巧用網絡教育。學校應積極搭建家校合作交流論壇,“我想和家長們聊聊”等家?;幽K,并增強宣傳力度,保證平臺推廣落到實處。同時,學校可以開發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將校園大事件、教學新進展、學生新活動、未來新規劃等內容推送給家長,并通過后臺軟件及時收集家長的信息反饋,實現雙方溝通的及時有效性。(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在浦東新區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背景下,兩年來,上海市洋涇中學東校全程參與了浦東新區教育局第三教育署“家、校、社合作協商制度”項目,以期借助學生家庭與屬地社區之力,實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滿足學生成長需求、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辦學目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校既高屋建瓴,設計制度框架,又連橫合縱,讓社區、家長合理參與并評價學校管理全過程,使“辦老百姓滿意的家門口的好學校”從理論轉向實踐。
一、項目推進。把與家庭社區的
合作納入學校工作常規中
1.深入調研,尋找突破口
學校通過參與第三教育署“家、校、社合作協商制度項目”。對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環境進行了廣泛的調研。面對家庭、社區教育環境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學校進行了篩選、取舍,基于家庭教育中忽視、輕視、漠視對孩子進行理想教育的現狀,借助浦東新區婦聯的兒童家庭服務項目競標契機,學校承辦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理想教育中的影響與指導”項目,并通過多種媒體渠道向服務對象宣傳家庭中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項目組通過專家講座、家長學生咨詢交流互動、理想教育案例征集、征文評獎暨演講比賽、優秀案例集結成冊發行等深受家長和社區歡迎的方式,使“家、校、社合作協商項目”得以順利運行。
2.專家進駐,宣傳新理念
為了提高家長、社區參與項目的興趣,豐富家庭教育新理念,學校聘請家庭教育專家定期舉行講座,闡釋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滲透理想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理想教育的缺失。不僅使孩子無法健康成長,而且使家庭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其次,中小學生如果能在心中燃起信念的火花,把自身的理想融入家庭夢、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就能激發起為了自己乃至國家美好未來不懈奮斗的動力。
最后,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滲透理想信念可以提高家長自身的人格素養與育人水平,對孩子人生理想的樹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3.德育講座。突出針對性
學校把項目實踐同德育工作相結合,根據家庭構成情況、家長自身素養、孩子的年級,安排專家提供有針對性的講座。
比如,有側重于在“親子關系中如何引導孩子樹立理想”的講座,有側重于“父母的行為方式直接影響孩子思維方式”的講座。量體裁衣、對癥下藥,是專家講座的出發點與目標。
4.共同參與,實踐增實效
在講座完成之后,學校項目組對家長的聽后感言進行了梳理,通過短信、微信等交流方式,了解家庭樹立孩子健康成才觀的現狀,并概括出五大特征。
一是全力以赴式。即家長全力支持孩子的做法,并督促其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
二是理智選擇式。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其確立自己的性坐標。
三是健康至上式。鼓勵孩子運動,認為運動可以讓孩子的身體變得更健康,人格更健全。
四是目標期許式。對孩子只有一個期望,即希望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五是尊重激勵式。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在孩子的理想和家長的理想不一致的情況下,家長充分尊重孩子。
5.案例征文,集結助推廣
為了在共同接受教育、提升育人水準的基礎上達成“弘揚社會正氣,樹立遠大理想”的項目目標,學校集結具有區域代表性的一鎮兩街道的學生、家長以及一所完全中學、一所城郊結合部中學和本校的學生、家長,廣泛征集“我的理想、我家的理想”論文,遴選出優秀論文,舉辦了以“讓理想照亮現實,讓生命神采飛揚”為主題的獲獎作品演講比賽暨頒獎儀式,并將優秀案例與文章集結出版發行。
學校以“家庭教育在孩子理想教育的影響與指導”為抓手,使家、校、社合作協商制度的實踐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把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系列化、個性化,實現了宣傳全體化、實施整體化、實效共享化。
二、開放校園,把家庭社區的
期望與學校辦學目標相結合
參與“家、校、社合作協商制度項目”的實踐之后,學校充分考慮了學校屬地家庭與社區的特質,即在開放、多元、創新的浦東,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必須具有相應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與辦學目標。
同時,學校作為教育主體,針對學生學業基礎及家長的學識素養、成才觀參差不齊的情況,以及社區大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多種負面教育因素,通過咨詢互動、釋疑解答等方式,用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及符合青少年成長的培養規律使家長們統一認識。
三、學校與家長互動,舉行“教育開放日”
學校一年兩次舉行“教育開放日”活動,并邀請學校家委會成員來校。
首先,家長們在學校會議室認真地聽取了校方對學校近期工作和發展思路的匯報。
其次,家委會成員及家長代表展開熱烈的討論,家長們在學生教育方面提供了較多的現實素材,給學校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
然后,家長們進入學校食堂,了解食堂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及衛生狀況,對學生午餐的采購、燒煮、配送每個環節都認真詢問,并到教工食堂與學校教師們共進午餐,親身體驗學校的伙食情況。餐后家長們又到各班教室了解學生的就餐情況,看到孩子們井然有序地在教室內文明用餐,家長們贊嘆不已。
最后,家長們認真聆聽了語文、英語、數學、心理健康、美術等多門學科的課堂教學及六、七年級開設的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通過觀課,家長們深切體會到教師要上好一節課除做好“三備”(即備學生、備教材、備課堂)之外,還必須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互動環節,也理解了教師時常與家長聯系,并要求家長關心孩子在家里的學習習慣等做法。
教育開放日的組織進一步加強了家長與家長的交流、學校與家長的互動,形成了家校教育工作的合力,激發了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而努力的積極性。
學校實施項目以來,家庭教育環境明顯改善:家長對學校工作的配合度顯著提高;家長與學校因教育分歧產生摩擦的現象逐步減少;學科教師向家長反映學生的學業情況后,得到的回應數量也越來越多;家長漸漸地從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單一關注轉向對學生身、心兩方面的健康程度的關注;學生、家長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次數顯著上升;家庭成員中對“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人生理想”的認同度比例有了較大提高,家庭內對孩子教育的理念與方法的一致度穩步提高。
摘 要:當前,農村職業教育中家庭教育嚴重缺失,職業學校、教師的認識發生偏頗,職業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雜亂無章。為此,學校應轉變觀念,發揮學校對農村家庭教育的引導作用,幫助建立農村家長學校,加強對農村學生的生活教育,開展親情活動,重視家長委員會建設,構建反饋、監督、評價體系,以提升農村職業教育的成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近幾十年來,在我國廣大農村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巨大變化對農民家庭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就包括對農村職業教育的影響。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農村職業教育建設和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農村青年的健康成長,關系著農村教育質量的高低,關系著農村和國家發展的未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家校合作是密切二者關系的重要形式,是家庭和學校兩個社會組織的合作。如今,家校合作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問題。從我國已有關于家校合作的研究來看,多是研究中小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研究職業學校和家庭合作的非常少。那么,農村職業學校中家校合作的現狀如何?學校在其中應有怎樣的作為呢?
一、農村家?!皟蓮埰ぁ?,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人的教育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聯系。其中,良好的學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賴于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離開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都無法培養具有完整生命的大寫的人。然而,現實社會中的農村職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彼此脫節,存在著嚴重的“兩張皮”現象。
(一)農村職業教育一邊倒,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現在,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背井離鄉,奔赴城市尋求工作。這些農村勞動力在發生角色轉變、改變生存方式的同時也使得社會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他們的子女有很大一部分留在了農村,成為農村留守兒童。對這些孩子來說,來自父母一方的教育變得越來越缺乏,對來自父母的愛的渴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雖然這些孩子的身邊還有爺爺奶奶等祖父輩,但祖父輩們多是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很少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很少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即使想關注,也是有心而無力。有些職業學校學生的父母雖然留在家鄉,留在孩子的身邊,但是他們要么因為農事或工作過于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要么認為教育完全是學校的事情,教育的責任完全應由學校一方承擔,家長沒有任何責任。而且,由于許多農村孩子的家長自身學歷偏低,知識文化水平有限,他們只關注子女的成績,而不關注子女的學習過程,只關注子女成績冊上的評語,而不關注子女的內心世界和動態發展。許多農村學生因為學業成績較差考不上高中或大學才選擇就讀職業學?;蚵殬I學院。有的家長對其子女的學習已經心灰意冷,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態度。許多學生因為這些原因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既被家長漠視,也沒有引起學校足夠的重視。
(二)職業學校認識有偏頗,避開家庭談教育
農村職業教育是培養建設農村和為農村社會服務體系的經營管理、技術人員的教育。它以“農”為本,服務農民,服務新農村建設,培養農村實用人才,促進社會的發展[1]。雖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許多職業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認為,和城市孩子相比,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拼命學習,掌握技能,離開農村。在許多人看來,只有那些“問題學生”或“學習困難學生”才會就讀職業學校。于是,學校教師即使聯系學生家長,也只是談學業成績,談如何幫助孩子就業,而很少交流學生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健康問題。
盡管職業教育改革不斷推進,但農村職業學校大班教學的現象屢見不鮮。職業學校教師的教育負擔猛增。他們疲于應付備課、上課,只知向學生教授職業技能,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和學生的家長建立起聯系、如何和他們建立互動與合作機制,也嚴重缺乏溝通的有效渠道。而且,許多農村職業學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認為農村學生的家長素質不高,文化水平較低,不懂教育規律,根本沒有能力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
(三)合作雖有但雜亂,成效微弱待提高
溝通是合作的前提。沒有溝通,就無法實現合作。目前,農村職業學校家校溝通的方式過于單一,大多限于家訪、開家長會、電話聯系等形式。即使是這些形式,也是收效甚微。多數農村職業學校家訪的對象和次數極為有限,多是針對問題突出的學生或經濟非常貧困的學生。
許多農村職業學校開家長會多是限于開學初,即新生入校之初。有的根本沒有開過家長會。而且,出席家長會的多是學生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時,一些三四歲的幼兒也會被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到家長會上。家長會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無法實現教育的預期。即使是電話聯系,也變成了可有可無,簡單交談之后便匆匆結束。許多時候,雙方都不知所云。在農村職業教育中,學校和學生家庭之間的合作缺乏計劃性和整體性,沒有形成一個有效而科學的學校、專業、班級、個人、家庭的合作體系。家校合作的時間不連貫,內容也缺乏整體性和一致性。在極為有限的家校合作里,學校一方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學生家庭一方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這種合作是單向的,而沒有雙向溝通和互動,也就是說,與其說是合作,還不如說是填鴨式傳達。合作的話語權被學校一方牢牢掌控著。對于合作的時間、形式、內容等,一味從學校和教師的需求出發,而沒有考慮學生家長的內心需求和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
二、引導農村家庭教育,職業學校大有可為
面對農村家庭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弱化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張皮”的問題,作為擁有知識優勢、環境優勢以及傳播優勢的學校,有責任認真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成功的家校關系、教師和家長關系所帶來的正面效果主要有十大方面:提高學生學業/智力/協作/閱讀的成就;使學生更健康愉快;提高上課出席率;改善家長和學生對課堂氣氛的觀感;學生的態度和行為更積極;學生更愿意去做功課;增加家長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提高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愿望;家長對教師更滿意;更有效處理擾亂行為,加強有特殊需要學生的能力[2]。要實現這些效果,職業學校在家庭教育中必須有所作為,必須成為家校合作的引導者。
(一)轉變觀念,平等對待,營造教育環境
態度決定成敗,觀念引導態度。作為職業學校的領導層抑或是普通教師,應通過學習加強對自身素質的提升,轉變過去的教育觀念,積極樹立平等意識,做到充分尊重學生家長,并與家長進行換位思考,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努力營造平等、尊重、互動的教育環境。要知道,教育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村家校合作的效果和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在良性教育環境里,家校雙方開誠布公,真誠合作。相反,雙方的心理間隙會南轅北轍,越拉越大。例如,當學生家長到學校找班主任或任課教師詢問學生情況時,學校一方應盡量把談話場所安排在人員相對較少的地方,盡量避免因為人多而給家長造成的心理壓力,盡量縮短學校和家長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感。在開家長會的時候,靈活安排談話場地,即使在教室里也應該考慮桌椅的擺放和教師所站或坐的位置。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說的話就是“圣旨”的家長會模式應該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學校一方必須明確,學校領導(或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不是上下級的關系,而是伙伴關系、合作關系,其合作的最終目的就是促成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科學定位,積極引導,開展深入合作
教是為了不教。為了達到不教,每一位從事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師都應該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和生命成長,都應該積極設計自己的專業發展規劃。目前的教育改革、社會現實、個人成長等因素要求教師不能停留在教書的層面,而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研究型教師。而且,由于家校合作在整個教育中的特殊性,教師應把家校合作、家庭教育以及農村家長心理特點等納入到自己專業發展規劃的考慮范疇之中,明確自己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中的位置和應發揮的作用。針對農村學生的家庭教育現狀和身心發展特點,學校應積極引導和鼓勵教師加強對農村學生的成長問題研究,通過研討會、專題講座、讀書會、經驗交流等形式豐富教師在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內的知識,提升其與家長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豐富其專業素養。只有這樣,農村職業教育的家校合作才能深入,農村家庭教育的局面才能得到明顯的改善。
(三)雙向互動,加強教育,建設家長學校
家校合作對農村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家校合作的形式理應雙向互動,努力營造融洽的溝通氣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互相配合、相互信任、互為支持、共同促進,其中學校教育應處于主導地位[3]。雖然一些地方的職業學校開辦了家長學校,但大多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實質意義,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家長學校,應該配備專職教師,設定固定的教學場所。在職業學校,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定,根據農村學生家長的需求和心理特點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方法,并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當然,農村家長學校并不一定就局限在農村職業學校的校園之中,也可以進村入院,或是在村鎮集散地建立咨詢點,把對農村學生的職業教育和對家長的職業培訓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農村學生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開展家庭教育的方法。應該讓學生家長明白,家長參與教育對子女有以下影響:學習成績提高;自信心增強;逃學率減少;孩子和家長對班級以及學校氣候達成共識;擁有積極的意識和行為;更愿意做家庭作業;孩子和父母共處的時間增加;孩子有了更高的學業期望[4]。根據農村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可以開展有計劃性和針對性的講座,或是為家長提供個性化的家庭教育咨詢服務。面對成熟的、有著良好思維邏輯和判斷能力成人學習者,學校完全可以打破舊有枯燥框架的束縛,采用討論、座談等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5]。至于教學內容,應該盡量少講授純理論的知識,而應既有理論更有實際,要著眼于幫助家長解決家庭教育中的發生的矛盾和存在的問題,做到深入淺出。而且,要在農村家長學校中著力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對于農村家長委員會委員的選舉,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家長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認真考慮家長委員會委員的人員構成,使之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活動能力及號召能力。農村職業學校校要緊密依靠家長委員會聯系每一位學生家長,給予家長委員會參與教育的充分權利,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功效。
(四)親情滲透,滿足需求,營造愛的氛圍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尋求工作,農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與之伴隨的教育新問題也層出不窮。對此,農村教育工作者有責任認真分析和解決農村教育的新問題,有責任認真分析在農村兒童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道德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不難發現,在這些問題的背后隱藏著一種因素的嚴重缺失,即愛的缺失尤其是父母之愛。在農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多,溝通越來越少。因此,農村職業學校應積極扮演愛的使者,或是充當孩子和父母之間愛的橋梁,利用一切有利時機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親子活動,積極搭建“一天一日記”、“一周一電話”、“一月一書信”等飽含濃濃親情的愛的平臺,不斷滋養農村孩子和其父母的心靈成長。為了進一步提升親子活動的成效和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針對農村各地的實際情況和農村家庭教育的特點成立親子活動中心。親子活動中心負責各種家校合作活動的籌劃工作,如家長開放日、家校聯誼活動、家長教育、親子游戲等,以培養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理解與信任,為家校合作創設良好的心理情感基礎,從而有效避免相互間的抵觸、敵對情緒[6]。親子活動中心和家長學校彼此互補。二者都是為了更好地融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利于將家長集中起來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五)聯系生活,挖掘資源,形成育人合力
對于農村職業學校一方來說,由于掌握著較為明顯的教育資源,其在家校合作的地位舉足輕重。它一邊要加強和學生家長的聯系和教育,一邊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正是因為學生是緊密聯系著家長和教師這兩個教育群體的中間力量,所以教師在家庭教育中不僅要做好家長一方的教育工作,更要做好學生一方的教育工作。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既要像師長一樣教授學生學科知識、為人處事的道理等,更應像朋友一樣彼此尊重,真誠溝通。對于有著特殊家庭問題的農村學生,教師應格外照顧和關心,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更要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面對廣博的農村職業教育天地,要積極挖掘教育資源,創設形式多樣的教育形式,加強對學生的生活教育和職業教育,不斷實踐“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家訪的過程中,不能流于形式或是走過場,而應有計劃地走訪每一位學生家庭,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聯系學生家長,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解決家庭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對于農村留守學生,學校可以綜合家長委員會、村委會等教育力量加大對農村學生的監管力度和教育力度,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六)提升成效,注意反饋,構建評價體系
在對農村家庭教育有著重要引導作用的家校合作過程中,有效而及時的反饋和科學的評價體系直接影響著合作的效果。反饋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只有及時反饋,家校合作雙方才能準確獲悉彼此的信息,才能更好地互通有無、實現預期目的。在反饋的過程中,學??梢约皶r傳達學生在學校學習時的信息,可以深入了解家長的內心需求,及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差異,家校雙方可以及時調整合作內容、合作方式以及合作手段等,及時彌補合作過程中出現的不足。而且,有效而及時的反饋能夠保持學校和家長持續合作的積極性,創設最佳的合作環境。除了反饋之外,構建完善而科學的評價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體系中,教育行政部門、農村職業學校、家長以及社會都需要積極參與其中。對于學校這方來說,可以參照教育行政部門的評價標準,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家校合作的成效,科學評價每一位參與家校合作的教師。此外,學校還可以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村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學校在農村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力。
【關鍵詞】 家校合作;家長課程;優勢;意義
家長是極具潛力的教育資源,若教育工作者能充分予以整合,既有利于學校教育,也有利于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家校雙方形成教育合力,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服務。
一、整合家長資源
一般來說,家長資源庫是從家長志愿者隊伍中來的。小學家長志愿者隊伍龐大,因為小學生的成長過程家長較為關注,學校的許多活動家長迫切需要了解,因此家長志愿參與學生活動率較高。整合研究工作就是在家長志愿者中開展走訪、調查等活動,了解采集、挖掘開發、整合梳理有效育人資源,然后分類架構家長資源庫。在此基礎上,學校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制定家委會工作的規章制度,選舉產生家委會主任,分年級分學段成立家委會的分部。
學校支持和配合家委會主任的工作,對于家委會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認真討論并采取應對措施。班主任會定期聯系家委會主任,詢問家委會工作開展情況和對班級活動的建議,保證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監督,最大程度地爭取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的支持和配合。家長學校在學校的組織下定期進行各類家長培訓。具體的方式是以家長參與學?;顒訛橹??;顒有问椒譃槿N:“形式上的參與”“人際的參與”和“管理式的參與”。隨著時代的變遷,學校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因為家長和學校的角度不同,家長可以看到學??床坏降牡胤?,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二、開發家長課程
1. 家長資源在學校課程建設中的優勢。一是家長的職業優勢,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來配合學校教育教學活動能產生倍增效應。二是家長的個性優勢,把家長不同的個性優勢資源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學校在辦學中應重視家委會和家長學校這個資源, 一是支持家委會和家長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二是借助于這個平臺,在挖掘整合家長資源的基礎上,定位那些文化層次較高,或是具有職業特色以及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的家長,激發他們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熱情,把家長里面的優秀分子請進來,嘗試“打開校門”辦學,把家長的知識信息帶入課堂,給孩子們更多的啟迪,更多的借鑒與選擇,為突破課程建設提供新視角。
2. 家長課程的方式與意義。開發家長課程就是將家校的合作和互動內容納入到學校課程中,讓家長參與開發課程,逐步形成一系列合理、生動的家校合作課程。這個課程是以“家校聯手,學校搭臺,家長唱戲”為主要形式的開放的、動態的新課程。同時又是一種“家長主導、學生主體、學校主辦”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學校和家長聯合打造的有利于學生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課程。
在此課程中,家長可以將自己的研究專題或獨到領域,以適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既為家長深入課堂、深入學校教育提供了機會,又為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辟了又一片天地。
因為家長是流動的,所以課程的內容也是不斷變化、更新的?;顒涌梢砸阅昙壔虬嗉墳閱挝?,納入課程表,讓家長主講,每次兩節課。因為家長職業、特長不同,因此家長授課內容涵蓋豐富,活動主題鮮明,適合相應小學年段學生認知水平且形式多樣,使不同層面的孩子和家長受益。還可跨年級邀請家長、專家來校巡講上課,各年級班級之間實現資源共享。此外,還可擴大家長的內涵和外延,積極邀請社會知名人士進入校園,例如兒童作家、藝術家以及勵志人物等。還應不斷拓新“家校大舞臺”形式,努力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從聽取講座轉向動手實踐,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特點,促進學生成長,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受益的課外活動。在“請家長進來”的同時,還可在家長學校這個陣地為家長量身打造指導家庭教育的平臺,把教育教學專家請到學校培訓家長,為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助力。
學校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活動中,要最大限度調動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這就是應在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起一種新的關系。這是一種平等的民主的關系,體現以家長為主體,以學校為指導的雙向合作關系。這種關系的實現需要方法和平臺,“整合家長資源”“開發家長課程”就是把家長從從屬地位轉變為以學校為主導、以家長為主體的地位,變教師單向指導、居高臨下的關系,轉為教師、家長互動交流、相互學習的關系,由此建立雙向互動型教育指導模式,切實提高家校合作教育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