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6 08:58: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信息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教育必須與時俱進,要求教師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變教師主動“教”和學生被動接受為學生主動“學”,要對學生“授之以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與普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必將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激發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他們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將學生引入創新學習的境界,是我們首先要探討的問題。
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得新、想得巧,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我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幾種教學策略,在此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進行探討: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參與意識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認識與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愛因斯坦說:“興趣與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會產生愛學樂學的情緒,信息技術也一樣,要從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入手,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創設情境,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的“不平衡”,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
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創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并且能激發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正是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
譬如,我在上指法練習課時,就沒有采用一開始就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還會使他們討厭計算機課。于是在教學中我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就是一開始讓他們玩“青蛙過河”“打地鼠”等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發現老是沒打幾個字就輸了。于是好勝心就會使他們提出問題:“老師,為什么我們打不快啊?”此時,我就緊緊抓住孩子們的那一絲好勝之心,告訴他們要想贏就必須先練好指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再講解指法練習及其要求,孩子們就會學得很認真。
當然,僅僅是一個鍵盤拿在手上讓孩子學,也是很乏味的,或許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讓孩子玩《金山打字通》。讓孩子們在“比一比賽一賽”中練習指法。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再讓他們玩“青蛙過河”“打地鼠”這些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同時也更堅定了他們自覺的去學習計算機知識的信念。
二、因材施教,放手讓學生實踐操作,體驗快樂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學習方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思維和操作形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多向思維的情境。因為它有聲形并茂,生動有趣的特點,提出與新知有關的問題后往往在新知與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制造矛[]盾沖突,進而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中會積極思考,在活動中會主動參與操作。例如:關于“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有多種方法。教師事先設計好題目,啟發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計算呢?讓學生先思考,然后自己的理解動手做。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所以有的學生會想出一種做法,有的會想出幾種做法。這時,利用電腦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來。每一位學生看過以后都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沒有想到的。而沒有想到的解法,學生會注重去看,產生求知欲望。這種多媒體直觀演示與學生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不但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了學習,而且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學生身上有巨大的潛能,只要老師相信他們,他們定能給你意外的驚喜。教師在課堂上把廣大的空間給了學生。而學生在這廣大的空間中大顯身手,體驗著成功的喜悅,閃現著創新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己主動獲得知識的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講多練,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多層次練習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掌握情況也從課堂練習中體現出來。教師對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并茂的優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要照顧全體學生,就要把習題分成多層。一般來說,第一層是與所講例題相仿的練習,目的照顧比較差一點的學生;第二層是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目的解決重、難點知識問題,照顧中等學生;第三層是要稍微動腦筋的思考性練習,目的照顧優秀學生。這種多層次的練習,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吃得好”。學生在做題時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達到了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許多優勢。同時它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孩子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只有把多媒體輔助教學納入整體優化素質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勉力,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與信息技術整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種高級、復雜的認識活動,在人們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往往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將抽象的音樂語言轉化成形象生動的聲像音畫,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美畫面和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象,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并激發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在欣賞并教唱《天堂》這首歌時,首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欣賞綠毯如茵的草地,幽靜深邃美麗如畫的草原風光,并通過背景圖片讓學生充分了解了草原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欣賞那草原駿馬的優美姿態,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視聽意境。那空曠悠揚的草原音樂,那詩情畫意的草原風景映入學生的眼簾。學生的心情也隨之活躍起來,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力。學生邊欣賞、邊體驗,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接受潛移默化的藝術感染,培養了學生鑒賞音樂的素質。學生只有理解音樂,用音樂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內涵,才能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教師應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為學生創設情景,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創作和創新的能力。
二、與信息技術整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欣賞課上,經過多媒體視聽技術處理的音像資料,而且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的欲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參與。如:在欣賞器樂合奏曲《森林的歌聲》時,通過多媒體功能,屏幕中動人的畫面與美妙的音樂交織在一起,把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如:秧雞、梟、山羌、飛鼠等與笛子、提琴、吉他等樂器一起奏響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五彩繽紛的森林奇景,大自然中的真實音響和各種動物的鳴叫聲,全部都展現在學生眼前,把學生帶進了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學生享受到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無窮樂趣,在愉悅中增強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也激發了學生的欣賞興趣。
三、與信息技術整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音樂創作,在完成作業并體驗到成功樂趣時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這不僅使學生的才能和個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更加激發了他們的創造精神。如,在教學生唱《愛我中華》這首歌曲的過程中,從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及創新入手,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歌唱、朗誦、游戲、創造活動中激發興趣和表現欲望。在學唱前用多媒體直觀呈現手段,播放了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愛我中華》,這首歌曲讓學生看到我們祖國日新月異的騰飛變化及五十六個民族大團結的民族精神,和各族人民載歌載舞、喜慶熱烈的場面。同學們被這歡歌笑語所吸引著,引起了感情上的共鳴,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不但學會了唱這首歌,而且強化了熱愛祖國的情感。利用信息技術輔助音樂教學,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音樂教學得以普及,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創新。
總之,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實踐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與音樂課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它可以創設音樂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思維發散,培養學生想象美;引導藝術創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度發展和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進程的迅速推進,以及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的不斷涌現,二十一世紀是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時代,中小學已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的基礎,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教師應該如何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去組織教學,給廣大的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的經驗。
一、采用任務驅動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若詢問100名學生:“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會有99人說:“喜歡”。所以作為信息技術的教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把期望變失望,不管學生的“底子”多么薄,都要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術課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以“問題——探索——問題解決”為主線。在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重在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方法為中心,以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
如在教學《認識“畫圖”》一課中,運用電腦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配上音樂,使學生感受到電腦繪畫真漂亮,電腦真神奇,產生一種強烈想了解、學習電腦畫畫的愿望,通過構建任務,激起了學生濃郁的學習興趣?!爱媹D”一啟動,老師要求學生用以前學習的知識去嘗試“鉛筆”工具的使用,讓學生去探索“繪圖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索有關信息來完成一系列“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保持學習情趣
通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實踐,讓我懂得了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為難情緒,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不好,加上膽小,存在著畏懼、擔心等心理,營造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盡管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值頗高,但對相對枯燥的基礎知識都普通感到乏味,為了更好地進行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課堂上我利用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1ash動畫等課件,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在這種和諧寬松的氛圍中,學生輕松又愉快地掌握了本來復雜、抽象的基礎知識。老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獲得了更多的技能。
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通過指法軟件來進行練習比賽,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練習題的設計緊扣學生心弦,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有的學生說:“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的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清楚的學生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對學生的缺點不挖苦、不譏諷,而是用表揚贊美的話語鼓勵他們,孩子們天真的笑臉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實踐操作 品嘗成功的樂趣
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好信息技術的重要能力。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具備了必要的操作能力之后,教師的教就變得輕松了,在這里學生才是真正自主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只不過是教學過程中的配角。我們深知,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那才是真正的知識,學生才能想得住,記得牢,才能操作靈活,運用自如。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實踐的機會,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發揮、自由創造的空間。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在學習word文檔編輯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課本上提示的操作步驟進行探究式學習。學生在操作時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教師此時則不急于輔導,只指出錯誤,鼓勵他們自己多動腦,多思考解決的方法。這樣,學生就會通過查教材,學習或尋求計算機來獲取幫助。
再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他同學看。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繪畫圖形的方法,而且獲得了一份成功的喜悅,品嘗到了收獲的樂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同時也樹立了克服困難的必勝心,學生們用良好的心態去學習、去創造、去發展、去開拓。課堂教學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將越來越倍受人們青睞,信息技術課堂也將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我國教育部已決定,分三個層面在全國中小學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這個決定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將極大地影響數學教育的現狀。因為只有這樣,數學教師才能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這里是一個“糅合”的含義,這就是“課程整合”的核心。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以下就信息技術教育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內容的整合
現行的小數教材中,最大的弊端就是經常出現1993年(甚至更久遠的年代)統計的信息,教學內容明顯偏舊,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比如在小學數學《兩步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有關奧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又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季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我們正是這樣利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整合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谶@一思考,我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十進制計數法》、《數的產生》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并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后,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
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絡信息領域,利用網絡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互強等特性,促進教育制度的革新,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
三、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
當前與時代的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比,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
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節課時,我們安排了課堂練習。練習中,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僅使學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又如在教學《常用的計量單位》整理和復習一課時,利用網絡教室,我們要求小組合作,內容是:把常用的計量單位分類整理,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從而改變以往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學生在練習紙上整理數據,教師很難了解到學生整理數據的全過程,教學的實效性很難把握等結果。而網絡環境的互動性,大信息量傳載功能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使師生及時地掌握各小組整理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中,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一個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
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探究性課題的整合
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世界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究性課題的研究。
比如我們在校園網或教
師的個人主頁上,公布研究的課題“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等。全校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許多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圍繞選題,或個人或結合成學習小組,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使學生的學變得更為主動。他們在交流研討中,不僅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
五、信息技術與小數學科整合所要注意的問題
在“課程整合”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感到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但計算機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欠熟練,尤其是小學生,往往因相關同步知識不具備而使輔助教學本身遇到障礙。
從數學學科的角度需求出發來使用計算機,而不是為了用計算機而使用 ,要強調教師的心理學、教育技術學和學科教學基礎,要在充分了解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使用計算機,發揮計算機的長處,而不是拋開一切只要用計算機就行。關鍵還是教學設計。
合適的網絡課件或工具平臺缺乏,使“課程整合”本身難以系統化,顯得零敲碎打。若教師自制,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耽誤本身的教學任務。
缺乏專家和相關理論指導。
信息污染與網絡安全。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務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會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出最佳途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新興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教育作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整合對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營造探究氛圍,激發探究興趣
在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之前,教師根據實際問題需要為學生營造合理的探究氛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有重要的價值。再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生活實際將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比如,在教“面積和周長的關系”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播放自己準備好的課件“光頭強和熊大、熊二的圈地運動”:這一天森林之王召集光頭強和熊大、熊二開會,并發給他們每人一根相同長度的繩子,讓他們在森林中自己去圈一塊地作為自己的地盤。光頭強率先搶到繩子說:“我要圈一塊正方形的土地?!毙艽蠼又f:“我要圈一塊長方形的土地?!毙芏d奮地說:“俺要圈一塊圓形的土地?!蹦敲磫栴}就來了,到底誰圈的土地最大呢?教師利用小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動畫片來引入問題,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都會積極地進行思考與探索。然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切入主題:面積與周長有沒有關系?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動畫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生活實際的問題,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恰當整合,防止出現整節數學課教師都在讓學生觀看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情況。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集聲音、圖像以及相關的文字于一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多媒體教學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如,在進行“圓柱體和圓錐體”這一知識的教學時,教師要收集整理生活中的圓柱、圓錐實物圖片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但是絕不能整節課都在呈現這些圖片,而是要引導學生掌握圓柱和圓錐體的聯系和區別,以及對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進行計算。
三、巧用多媒體,激發學生潛能
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潛能。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需要學習的數學概念比較多,然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未達到這樣的成熟程度,他們的思維能力還未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與鍛煉。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運用形象化、直觀的教學用具與圖片將一些概念進行加工,讓學生樂于并善于接受。同時要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深度地理解這些數學知識。如,在教學像“毫米、厘米、分米、米”這樣的數學概念時,可以在PPT中制作一把可以動的尺子,在教學的時候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進行講解。同時介紹一些測量的方法,讓學生思考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之后,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的測量,教師在旁邊進行指導,及時地糾正學生測量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激發學生求真的熱情。
四、整合知識,提升學習成果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目標以動態的狀態呈現在學生眼前,有助于學生進行思考。在教學結束以后,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知識,但是,這時并不是學生口述、教師復述來開展,而是要調動全體同學參與的熱情。如,在進行“分數”這一知識點教學總結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回顧,老師再進行總結,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設計出相應的課件,然后展示給大家。也可以自由地進行分組討論,將所學知識整理成相應的知識網絡,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問答游戲,利用多媒體技術策劃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回顧之前所學的知識,并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鞏固知識并提出與之相關的新的問題,提升學生整合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學生學習成果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需要學生之間相互的交流溝通,更需要學生自己進行深入的鉆研,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綜上所述,教育的發展與信息技術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者相輔相成。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把握好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尺度,熟練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數學中的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尤其要引導學生探索與實際生活有關的問題,不斷地發現與解決問題,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
1.眾所周知,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對工作和學習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可以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為以后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教學方式的革新貢獻力量,所以必須要加強重視,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2.教學策略的重要性。有心理學家曾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進行測試,發現小學生的普遍注意力集中只能維持20分鐘左右,也就是說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教學方式,應該主要將精力放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簡而言之,教學策略的綜合有效應用,是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二、阻礙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質量的因素
1.教學硬件設施無法全面改善。我國經濟體制的特殊性,導致地區性貧富差距較大,在教育上的表現就是教學資源的差距被拉大,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教育均能走在時代前列,而落后地區卻連滿足小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條件還無法達到,無法滿足教學設備的需要,即使是重點抓信息技術課程質量,也沒有足夠的計算機和網絡加以保障課程的實施,所以這就造成我國部分地區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難以發展的現狀。2.部分教師對技能掌握不牢。正如上文所述,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和阻礙,所造成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學資源無法全面普及,也包括了師資力量方面的落后。由于經濟條件的制約和限制,此外教育機構方面存在的客觀因素,都使得部分教師在計算機技術掌握方面較為欠缺,所以還不能很好的解決學生所提出的種種問題,導致學生對教師失去信心,學習興趣無法樹立。3.教師對自身要求過低。教育機構的特殊性,導致部分教師的工作觀念存在偏頗,例如傳統小學教師,從業要求較低,沒有嚴格的管理機制,所以很多老師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態度。基于此種現狀,也無法更新教學方式,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加以采取,反而因為省心就固守傳統教學方式,這些都是造成我國小學教育質量無法進一步提高的客觀因素,必須要得到相關人士的重視并加以遏制。
三、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可行教學策略
1.教學情境設置,保持課堂生動性。筆者通過對部分小學進行走訪和問卷調查,很多學生都反映之所以對信息技術課程無法保持興趣,主要是因為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學生都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就導致課堂上學生啞口無言、教師卻口干舌燥的窘境,所以針對這種現象,必須要求教師能結合課本的理論知識,做出科學性的調整,前提是讓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中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保持課程的生動性,還可以采用情景教學的模式,要求教師可以列舉事例(最好是可以和實際生活相互結合的場景和故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富有熱情的聽課。2.保證教育公平,促進全面教學。保證教育公平,一方面是教育的硬件設施,另一方面則是要求教師能“一碗水端平”,拒絕厚此薄彼的現象發生。關于教學的硬件條件,主要是依靠相關部門和學校之間的共同努力。在教師方面要求恪守教學公平,不能存在對尖子生多加關照,對落后生卻不聞不問,這樣只能加劇兩極分化,讓落后生更加提不起學習興趣。3.設置任務驅使,激發學習興趣。如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活力,個人認為可以借鑒任務設置的方法,這就比較強調學生的自我操作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主要的還是讓他們自己參與其中,所謂任務的設置,就是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將今天需要完成和掌握的知識,利用任務的形式布置下去,例如做word文檔,標題的字體,格式等系列的操作任務,而老師也必須時時關注,適時的對學生進行任務的指導和幫助,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
四、結語
由此可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不容忽視,但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制約,革新教學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總結全文,個人認為需要教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興趣愛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誘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教師的專業教育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的重要性,并對其中的問題加以闡述,嘗試性提出意見,旨在革新舊貌,促進發展。
一、新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總的策略
新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總的或根本的策略應該是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強調運用教育技術的 理論與方法支持和指導新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
現代信息社會對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上要求從培養知識積累型人才轉向 培養創造型人才,要求學習者能夠有良好的素質和持續發展的能力。這就要求更加重視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讓 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包含更多的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促進發展的成分。為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新信息技 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好的機遇,它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了各種供選擇的學習資源,還將導致教育思想、教育 觀念、課程內容、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體制等全方位的變革。因此必須以現代教育思想來 考慮新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發展策略。
新信息技術本身不會孤立地在教育中必然地發揮作用,它必須要在現代先進的教育價值觀念、現代教育思 想的指導下才能對發展全民教育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只有把新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中小學教育系統的有機組 成部分,與科學地確定課程內容和目標,正確地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征,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確定合理 而科學的評價標準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用教育技術的思想和方法進行支持和指導,才能 發揮教育系統的整體功能,真正做到充分、合理、有效地發揮新信息技術的功能效益和優勢,達到優化教育系 統的目的,實現全民教育的宏偉目標。
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的思想和 方法符合現代教育觀念,強調應用系統思想和方法對各種教育系統進行全面地分析、設計、開發、管理和評價 。
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學習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的認知過程,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所要利用的環境和條件。 新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擴大了學習的資源,改善了學習環境,豐富了傳授的方法與途徑,但必須對與新信 息技術的應用有關的教學過程和新信息技術所構建的學習資源環境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才能保 證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這正是教育技術的研究領域的組成部分。
二、新信息技術在我國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一般策略
(一)必須加強調查研究,進行科學決策
教育中應用新信息技術是百年機遇,不可放過,但必須走一條自己的路,要面向未來、著眼現階段,作好 分階段總體規劃是當務之急。
應建立各種專家咨詢和調查研究的機構和組織,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重大決策應在有關專家多角度、多 層次評議、論證的基礎上進行,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政策的連續性。
新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是一個新的、投入較大、影響深遠的課題。國家教委和各級教育行政部 門需要圍繞這一新課題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應從新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整體改革,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 學模式、學習方式、方法和過程等多方面的影響進行有效的實驗,并定期地、有組織、有計劃地作定量定性的 跟蹤調查,以及時分析現狀,發現問題,修訂策略,推動進一步發展。
要重視對信息社會中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模式的研究,建立適應國際化、個性化、信息化的信息教育課 程及其它相關課程目標,著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尤其在計算機教育的目標、內容、課程方面作深入思考,重 新確定計算機教育的政策和目標、學科內容,擺脫強調程序設計語言的偏向,以計算機應用為主,把計算機作 為教與學的工具,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和其它手段去探索、獲取和處理各種知識信息的能力。
要重視對新信息技術所構建的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價。建立與新信息技術應用相適應 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開展與新信息技術應用相適應的課程目標、教學結構、教學評價的研究,重視對新信 息技術應用的評價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包括對成本效益的評價、對應用新信息技術的教育系統有效性的評 價、對學生學習成就的評價等與新信息技術的應用有關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的各方面的評價。
要研究制定信息社會中的教育政策,尤其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規劃、政策和策略。無 論是視聽技術、計算機技術,還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它們在教育中的應用都需要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盡 快作出合理的發展規劃,制定相應的發展政策和策略,并切實有效地組織實施,這是當前新信息技術的發展特 點所要求的。
(二)加強政府行為,切實處理好幾個關鍵的問題
1.領導的重視與認識問題
各級領導的重視是推動新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的關鍵。領導者的重視及正確的認識可以直接轉化 為政府的一系列有效行為。由于存在經費、認識、師資、軟件以及升學壓力等多方面的原因,當前新信息技術 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發展十分緩慢。如果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通過政府行為來推動,十分有利于新 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應用的發展。
2.經費投入問題
首先,各級政府應為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建立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確保經費投入,可以考慮以下一 些可供選擇的措施:
(1)在中央和地方財政中設立專項資金,通過撥款、獎勵、 補助、貸款等形式向中小學增加投入;
(2)通過制訂企業向學校資助經費可抵稅收的政策, 鼓勵企業向學校提供資助和各種設施;
(3)通過教育附加、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多渠道籌措經費, 同時通過獎勵、補助等形式鼓勵中小學繼 續自籌經費,投入新信息技術的應用;
(4)考慮確立
教育部門購置教育資源的價格優惠政策;
(5)積極爭取國際援助, 鼓勵國內企事業單位和一些民間組織與中小學共建。
其次,切實保證硬件、軟件、培訓和管理維護的合理投入比例,發揮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
再次,國家在經費投入政策上應有所傾斜,尤其對經濟落后地區和條件較差的中小學,要增加撥款和補助 的比例,以加快其發展速度,縮小教育差距。
3.硬件問題
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程度取決于國家、地區和學校的具體情況和發展階段,不應盲目追求最新、最高 技術。每個地區、每所學校要根據自己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不同的教育教學需求、資源與約束條件來確定自 己最基本的教育技術設備作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條件。
同時,必須對硬件維修、維護措施作出有效的安排,以保證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轉和新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 有效應用。
4.軟件問題
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是保證新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手段去改善教育質量的最為重要的因素。為此,必須采取 以下措施:
(1)建立有效的教材建設和軟件開發機制與科學的質量標準 教學軟件的質量和它能否被教師和學生接 受是使用新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教材建設和軟件開發必須建立有效的機制與科學的標準。
中小學教材的設計、開發應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在國家教委主管部門的組織規劃下,由學科內容專家、學 科教學教師、教育技術專家、教學媒體專家、軟件編程專家、教育心理學專家和教學研究人員等多方面專家組 成的小組共同設計、開發,并要有相應的政府行為,形成相應的規劃、投入、管理、設計、開發、試用、反饋 、修改、評審、生產、推廣、出版發行的工作系統。
國家教委主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視聽教材和計算機課件的開發標準和綱要,建立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和軟 件規范標準,加強視聽教材和計算機課件的評審。所有軟件均應有配套的使用說明或手冊。
軟件開發中要特別重視教師與學生的參與,要了解學生和教師的需要并考慮到教師和學生在相應教學環境 中的相互作用。要注意軟件不是課堂教師的電子替代物。
(2)建立若干高標準的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的骨干編制基地當務之急是中央和地方應建立若干高標準的 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的骨干編制基地,統籌規劃,重點投入,分區協作。采用政府與企業聯手的方式開發軟 件(由國家教委提出軟件產品的詳細指標及要求,讓企業投標制作,版權歸國家教委所有)以增強軟件開發能 力,克服開發人員和資源的嚴重不足。軟件開發必須重視前瞻性、適應性、交換性,以實現資源共享。
(3)在軟件開發上提供特殊政策 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屬于特殊商品,既要面向教育市場,又要實行 特殊政策,在一定時期以文字教材的收益補貼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的建設,國家和地方都應有重點投入,或 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吸收社會資金編制中小學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通過確立對教育行業優惠的市場機制, 教育電視臺或計算機網絡傳送等多種形式促進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的流通。通過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評選 、軟件競爭等方式鼓勵優秀教師參與教材或軟件的開發,對編制視聽教材與計算機課件應視為“著書立說”, 國家和地方應有相應的認定與獎勵辦法。
(4)適當引進國外優秀的教育教學軟件 適當引進國外優秀的教育教學軟件,結合我國中小學教學的實 際進行改造和編譯,提供給中小學使用。引進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和借鑒國外軟件制作的經驗和技術。
5.培訓問題
任何一種新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創造力得以發揮的重要條件是教師使用新信息技術的自覺要求和能力。因 此,建立一支足夠數量的、穩定合格的現代化干部教師隊伍,是新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成功應用的關鍵。
(1)建立職前教育與在職培訓并重的培訓體系 要在教師繼續教育以及師范院校中開設教育技術課程和 計算機等信息文化課程,培養廣大教育行政干部、教師和在校師范生的信息文化意識和適應新信息技術的教學 和管理能力。培訓必須形成制度,經常地定期進行,以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
(2)要特別重視對校長的培訓 校長是推動新信息技術在學校應用的關鍵力量,因此要特別重視對校長 的培訓。教育行政人員對信息文化和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對與新信息技術有關的國家政策 的理解與執行程度,重視對他們的培訓,有助于為新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提供科學合理的行政支持 。
(3)要重視專兼職電教教師的培訓 首先要普遍地進行崗位培訓,實行憑證上崗的制度。在此基礎上分 級組織專業進修、學歷、雙學歷教育和骨干教師培養,逐步形成一支合格的、穩定的、擁有更多教育技術、教 學設計和媒體專家的電教教師隊伍,適應新信息技術應用的需要。
(4)對學科教師實行全員培訓 學科教師是應用新信息的主力軍。對學科教師要實行全員培訓,除了關 心他們技能的提高外,還應注意他們態度的轉變,利用一切機會闡明新信息技術和相應的教學軟件改進教學過 程的教育結果,要盡可能聯系課程、聯系教師的經驗和觀點來進行培訓。要注意到教師使用新信息技術的勉強 性常常是設備使用中實際困難的反映;要注意消除教師對媒體會代替他們或降低他們的地位和作用的擔心;要 注意消除教師害怕在學生面前暴露他們對新技術的不適應的心理。
(5)重視加強對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 要重視對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把“教育技術 基礎”和“計算機基礎”列為必修課,為學校輸出適應信息社會和教育現代化要求的合格教師。
(6)重視對教學軟件開發人員的培訓 重視對教學軟件開發人員的培訓,使他們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 術。尤其要加強教與學的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的培訓。
(7)建立分級培訓體制 采用分級培訓體制, 利用和改進現有的培訓系統廣泛開展信息技術的培訓,除 調動中央和地方培訓機構的積極性外,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開展培訓。
(8)重視對培訓效果的考核和評價 要以行政、法律、 經濟等手段規范、吸引廣大教師和教育行政干部 參加培訓,并重視對培訓效果的考核和評價。對有一定基礎的教師和干部要有一定的政策鼓勵他們通過自考、 遠距離教育等形式進修第二學位或獲取證書。
6.管理體制問題
新信息技術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必須按照系統原則進行科學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作用和效益。
要將新信息技術的應用狀況納入中小學“雙基”督導、檢查、評估范圍,制定評估標準和相應的政策,分 類推進,督導檢查,促進新信息技術應用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
(1)盡快改變視聽教育與計算機教育分而治之、 多頭管理的狀況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中小學電化教育 與計算機教育基本上是分別管理的,從國家教委到地方,甚至到學校,多為兩個工作系統,彼此分離,人們在 思想觀念上也常把二者分割并列,這已帶來管理上的很多問題,對于未來的發展更為不利。因此,只有采取相 應措施將二者統一起來,才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統籌規劃與設計使用,才有利于新信息技術在中小學 教育中應用的協調發展。
(2)教育電視臺的建設與管理在當前是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 它直接關系到衛星電視教育網絡的發展和 衛星電視教育的成敗,對達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的目標至關重要。國家教委應盡快與廣播電視部 門協商,制定一個教育電視臺管理條例,促進教育電視臺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管理,提高社會效益。 對于教育電視節目進入有線電視網,國家應在立法上加以考慮。
(3)搞好教育電視欄目,合理設計和編排節目內容 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學的實際需要,搞好教育電視欄 目和節目內容、形式的合理設計和編排。衛星電視教育的主要落腳點是中小學及家庭、社會,衛星電視教育節 目播出的主要對象和客觀評價者之一是中小學,優化節目播出的基礎源泉之一是中小學教育與教學實踐。因此 ,教育電視臺應針對中小學實際,播出與中小學教學配套的小版塊節目,配合課堂教學,同時辦好“開放性課 程”和各類教育活動。有條件的學校應建立校內電視接收和閉路系統,同教育電視臺“聯網”形成相互配合施 教、兩翼齊飛的態勢。
教育電視要為中小學提供與學科教學配套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總體上要做到與中小學教學進度基本同步或 略超前,這樣一方面可以給中小學教師提供一種教學示范,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師將有關的教學材料整合到課堂 教學中去,以充分發揮教育電視資源的效益。
(4)重視教育電視節目的反饋 要重視教育電視節目的反饋, 建立有效的教育電視節目收視情況反饋網 絡,定期開展節目收視調查,收集反饋意見,以調整播出計劃和修改教學節目。
(三)普及和提高基于視聽技術(投影、錄音、電視、錄像、語言實驗室、計算機輔助教育等)的多媒體 教學形式,大力發展基于衛星通訊技術的遠距離教育形式,積極試驗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網絡教學形式和基 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形式。
這一策略的實現,可以采取以下具體策略:
1.分類指導,分層推進
當前在經濟比較發達,科學技術和教育水平發展較好的地區,多數中小學的校舍、師資、一般教學設施、 正常經費等辦學的基本條件已經達到基本要求,學??茖W管理基本成型,教育改革被提到議事日程,校長一般 具有較強的現代教育意識,在這些學校中應大力提倡應用新信息技術。在經濟、科技和教育發展較差的地區, 多數中小學的辦學條件較差,在這些學校應首先改善基本的辦學條件,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新信息技術的應 用,并利用已有的新信息手段開展師資培訓。對新信息技術的應用應該考慮到既能在有條件的地區與學校迅速 有效地發展,又能對較為落后地區與學校進行輻射與扶持。
有條件學校,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分別確定不同層次的應用新信息技術的目標和模式,分步推進。在多 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興起的情況下,必須仍然重視以投影、幻燈、錄音、電視、錄像等視聽媒體為主的多媒體 教學形式的應用。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確立一批不同層次、不同應用模式的示范校,要重視和扶持一批 條件較好的學校積極試驗和推廣多媒體教學形式和網絡教學形式,影響和帶動一般。
我國多數鄉村貧窮落后,中小學布局分散且條件較差。對這些學校來說,首先的是確保最基本的辦學開支 、維持正常教學、改善辦學條件等問題。有條件的農村中小學應用新信息技術發展教育可以有兩個基本方法: 一是以中心校為點,充分利用縣鄉建立的廣播電視接收裝置,接收廣播、電視教育節目,獲得教學資料和教育 信息,建立縣鄉教學資源中心,開展教研與教師培訓,進行德育與公共課教學;二是在學校和班級進行以常規 媒體應用為主的實驗,取得經驗,創造條件,逐步推廣。
2.多類型、多層次布局
在中小學教育中應用新信息技術,可按照如下四種類型和層次布局:
(1)重點配置,形成若干應用新信息技術的教學點 有些中小學的班級、學科較多,物質條件與經濟力 量有限,教育方式和手段又需逐步更新。針對這種情況,學??梢园研滦畔⒓夹g應用的重點放在年級和學科上 ,在一些宜于應用新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又需重點保證的學科與內容上,根據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投影、幻燈 、錄音、錄像與計算機等設備和相應的軟件。
(2)以班級為基點,形成應用新信息技術的班級體系在一些條件較好的中小學,適應班級授課制,把應用 新信息技術的基點放在班級,在每個教室里裝備投影、幻燈、電視、錄像等視聽設備和計算機設備,給教師提 供相應的軟件和教材,方便教師使用。也可以在電化教室、語言實驗室、計算機室、音像閱覽室等一室或多室 配備投影、幻燈、電視、錄像、計算機等設備和相應的軟件,供一些學科使用。
(3)以學科為基點,形成應用新信息技術的學科專業體系 在辦學條件有較大改善,教學改革不斷深入 的情況下,班級授課趨于“專業化”,個別化教育逐步得到發展,多數學科教學在專業教室進行。適應這種情 況,學校把新信息技術應用的基點放在學科,在每個學科的專業教室除裝備相應的演示、實驗設備,掛圖、教 具與學具外,根據學科需要裝備特定的視聽設備、計算機設備和教學軟件。
(4)以多媒體教學形式和網絡教學形式的試驗為中心, 將基于視聽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和基于衛星通 訊的遠距離教學形式等多種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組合形成現代教育技術體系。
在少數辦學條件有根本改善的中小學,在新信息技術普遍應用的基礎上,以發展多媒體技術為重點,建立 校園網,形成包括廣播電視、錄像、通訊、計算機與投影、幻燈、實驗設施等各種應用形式在內的網絡系統, 覆蓋學校教育教學各個方面,并留有接口同國內外聯網。
3.建立資源中心,實現資源共享,強調媒體的優化組合利用
新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建立正確的資源觀念并強調資源共享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利 用新信息技術。當前中小學經費短缺,軟件、硬件缺乏,應該在省、市、地、縣、鄉(鎮)、學區建立學習資 源中心,為周圍學校提供資源服務,實現資源共享。這種資源中心還將為開放學習和個別化學習提供條件,促 進學習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學習化,為實施全民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任何媒體都有其特定的作用,能夠解決特定的教學問題。我們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推廣應用新的信 息技術或新媒體,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已有媒體技術的作用,通過教學設計,對媒體進行選擇和優化組合,以 最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授,而信息技術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對知識的利用、實踐也非常重要。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理解并運用信息技術,而將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相結合,更容易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融入生活,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變。文章將教學課程、教學過程及課程的練習等方面與小學生的生活習性相結合,分析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學模式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無論是學習還是日常生活均用到了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學習信息技術是必不可少的課程。但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對于理解力、認知力等各方面還很薄弱的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吸收。對此,教師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將其感興趣的一些事物,簡單有趣的生活場景,小游戲等加入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相結合,以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生積極性,同時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
1.課程內容生活化,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心智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小學生經常會因為理論性的課本知識比較枯燥而提不起學習興趣,課堂上無法長期集中學習注意力。這種現象極大影響了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同時也降低了老師的講課效率。針對這一問題,老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平時生活中喜歡看動畫片、喜歡各類卡通形象等特點,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考慮將小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與課程內容相結合,讓小學生在視覺、聽覺等直接感官的感受上更加深刻。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小學信息技術》全冊第2課“認識計算機”的教學中,教學幻燈片的設計可以使用小學生喜愛的“喜羊羊”“灰太狼”“機器貓”等卡通形象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這些小動物的上方或周圍標上本節課程需要學習的計算機的顯示屏、鍵盤及鼠標等硬件的圖片,然后再寫明相應的功能。老師與學生互動時可以通過“機器貓頭頂的硬件名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這樣帶上卡通形象的問句起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由于卡通形象更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除了提高其學習興趣以外,卡通形象的視覺效果更能加深其對課程知識的印象。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每個老師可以根據所教任班級的具體情況,在課堂上每間隔10分鐘或者15分鐘播放30秒左右的比較輕快活潑的音樂,重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教學過程生活場景化,加深學生印象
紙上得來終覺淺,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相對枯燥的,只靠死記硬背很難吸收理解,記憶也不深刻,對于耐性不佳的小學生來講難度更大。學生在視聽、觸覺等感官上的印象會較為深刻。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小學信息技術》全冊第8課“認識‘畫圖’”的教學中,需要學生學習畫圖程序中各種畫圖工具的使用這一部分,老師可以在介紹這些工具之前,先利用實體教學工具或者學生自帶的鉛筆、橡皮等進行場景對話。例如,在上課前,老師就可以舉起手中的鉛筆對學生說:“我們今天要學習畫畫,大家知道畫畫除了鉛筆還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嗎?”然后讓學生舉起自己有的畫圖工具,并且大聲地回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潛能,并且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在進行實體工具的展示之后,老師再進行補充,然后引入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讓學生開始認識畫圖程序上的工具,并介紹其功能及方法。
3.課程練習方式生活化,提高學生積極性
游戲是每個小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游戲代入課堂,學生在做游戲時會變得很積極。而且益智游戲可以鍛煉大腦、考驗靈敏性、活躍思維,對學生的智力開發益處良多。例如,在小學人教版《小學信息技術》第6課“認識鍵盤”的教學中,在講解鍵盤上各個按鍵的名稱、作用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熟悉鍵盤的操作,就可以進行接蘋果、打地鼠、青蛙過河等小游戲比賽,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起到了練習的作用,另外可以讓學生通過玩紙牌、五子棋等游戲更快地熟悉鼠標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因為這些小游戲屬于益智型的,十分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會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還能體會到游戲的快樂,會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顯而更加適合小學生,而且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注重了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統一,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應支持信息技術教學與生活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目前,許多小學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菰锏?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文秘站:]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梢哉f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目前,許多小學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目前,許多小學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
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菰锏?,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篩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筆”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梢哉f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學科,多面發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一、掌握學生的特點,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實踐證明,運用信息技術呈現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生更容易吸收和消化。因為信息技術主要是以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方式來體現給學生的,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自身的各個感官來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由于受學生的年齡特點的限制,動畫、色彩、生動的圖片、動聽的音樂等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電磁鐵”這一課的教學,我在課堂上引入了學生最喜歡的卡通人物藍貓和它的三千問《什么是電磁鐵》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以此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繼續探索的動力。另外,在制作教學課件的時候,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設計的課件要色彩鮮明亮麗,動畫和圖片要多,文字要簡短,操作方便,多設置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玩耍和學習,做到寓教于樂。例如,在學習魚類有關知識的時候,我設置了一個小游戲,在課件界面上有好多卡通動物,然后讓學生判斷哪些屬于魚類,接著點擊屬于魚類的動物,這時候點擊的魚就會跳到水里,若點擊錯誤,課件會適時提示游戲結束。由于整個界面形象逼真,還有富于變化的背景音樂相輔,操作又簡單又方便,很受學生的喜愛。
二、依據教學內容,整合要找準切入點
要實現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教師要依據相應的教學內容,找準整合的切入點。首先,我們可以在教材重難點的地方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難點。例如,“鵝卵石是怎樣形成的”這一課的教學,其重難點在鵝卵石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其形成的過程比較漫長,學生不容易體會出來,所以我就設計了相關的動畫視頻演示,通過觀看這個視頻,學生對鵝卵石的形成過程就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和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抽象的、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進行整合。例如“地震”“地球繞著太陽轉”等教學內容,我們若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很難讓學生理解其中較難的抽象的重要知識。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些重點知識運用教學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地球的內部結構、太陽與月亮、地球的運行軌跡,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就得到了有效解決。其次,在獲得有效信息的地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小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標,提倡學生通過自身的經歷與體驗來參與學習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以科學的學習方法來主動獲取知識。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在獲得有效信息的地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提高科學的學習效果。例如,我們在學到恐龍這一學習內容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搜集大量的有關恐龍的信息,讓學生對恐龍有一個比較客觀而全面的認識。我把這一教學的內容設計成一個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搜索有關恐龍的內容,看誰了解得多,知道得面廣。教師也可以以網站的形式體現這個主題活動,學生可以在里面學習和交流。然后在網上查找資源的學生與在教師的網站里學習的學生進行溝通和討論。如此學生就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有關恐龍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以實用性為目標,將信息技術的優勢
最大化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必須考慮到是否具有實用性。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教學手段,這個手段不是獨一無二的,也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否要整合,整合是否有效,取決于是否對我們的科學教學具有實用性。信息技術也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點,尤其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如信息技術不可能代替學生進行試驗操作,不可能讓學生體驗試驗的過程。例如,“清清的水”這一課的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用扇聞法的方法去區分三杯液體的不同氣味,以此得出水的性質:無色、無味、透明。而這一實驗過程是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和體會的,這些信息的獲得是學生依據自己的實驗操作來得出的,這些是依靠信息技術而無法得到的。因此,在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過程中,不能盲目地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科學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要讓學生能夠獲得真實的體驗就不用虛擬的情景。總而言之,有效整合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其根本目的就是優化課堂教學,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所以,這個整合是各種教學因素的有機結合,以利于資源最大化的優勢發揮。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把教材中的重難點有效突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許多抽象的、難于理解的物理或者自然現象,基本上都能運用信息技術高效地解決。這樣來看,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是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效率提高的一個有效的途徑。然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實驗教學,教師不能盲目運用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相整合,要考慮它的實用性。只有發揮其優勢,彌補不足的地方,才能保證小學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
鍵盤是基礎的輸入工具,要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他們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這第一步當然就得從掌握鍵盤操作開始。但是,對初學的小學生來說,與簡便、“聽話”的鼠標比起來,鍵盤簡直就是“復雜”與“別扭”的代名詞。加上每周僅一節的課時安排以及學生課后練習的缺失,往往使得鍵盤教學收效甚微。如何突破這一瓶頸,促進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快速提高?在此,我結合近些年的鍵盤教學實踐,談談我對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鍵盤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
一、 不需太早,選擇合適時機入手,可以事半功倍
目前,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是把三年級作為起始年級,個人對此比較認同。因為,三年級學生在手的生理發育上才基本達到當手指歸位時對主鍵區上的各個鍵容易觸及的要求;其次,這時英語課程也已開始,學生對主鍵區上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也已不再陌生,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對學習鍵盤的畏懼感;再者,與此時語文科剛開始的短文教學配合,讓學生在實際的短文應用中認識學習鍵盤的意義,并且熟練指法,這樣再合宜不過了。
二、 重視鍵盤分區教學、明確學習目標,減輕學生畏懼感
鍵盤上有一百來個鍵,乍看之下,讓沒學習過鍵盤的成年人也難免心生畏懼——更何況是幾歲大的孩子?通過教師對鍵盤分區的重點教學,讓學生對鍵盤的各個鍵區的功能劃分有清晰的認識。了解了,也就不那么怕了。其次,教師必須告訴學生:主鍵區的操作在電腦應用中最基本、也最重要,只要熟練掌握了主鍵區的操作,就能用它來進行今后電腦的大部分應用!這樣一來,學生有了明確的近期目標,思想上引起了重視,畏懼感就能有效減輕,同時主動性就能得到發揮。
三、 多策略突破指法難點
1. 實際投影演示,突破手指擺放與擊鍵難點
電腦教室中有配投影的,教師也輕松,只要直接把手指的擺放以及擊鍵的過程實際演示給學生看,再直觀不過的了。即使像我的電腦教室中沒配。我也是寧可多花些時間,把學生帶到有投影的教室去,邊看演示,邊讓學生在課桌上模擬操作,然后再帶回電腦教室繼續上課。這樣看似繁瑣,但其實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學生的操作準確率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基準鍵教學多方式強化,突破指法規律難點
⑴ 教師向學生說明歸位到基準鍵對于提高輸入速度的意義。
⑵ 讓學生按順序背誦8個基準鍵的位置,形成順口溜(A、S、D、F、J、K、L、;)
⑶ 教師讓學生思考“G”和“H”這兩個鍵怎么辦?從而得出左右手食指各多管一個鍵的指法規律。
⑷ 出示基準鍵這行“A”——“;”這十個鍵的卡片,讓學生在黑板上按鍵位排序。
⑸ 學生兩兩互考,熟練基準鍵這行的指法,領會指法規律。
3.運用知識遷移,引導學生自主完成上、下行鍵的學習
由于在基準鍵那一行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主鍵區大致的指法規律。因而,不需要再花過多的時間來向學生講解上、下行指法的要領。而應當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上、下行鍵的學習。這樣既能保持上、基準、下這三行的整體性。又能防止練習單行時鍵數不多所帶來的枯燥感。同時,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好機會。具體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項:
⑴ 在教材處理上,可以把原本分開的上、下行鍵各一個課時的內容合并為兩個課時的一個整體來教學。第一課時安排初步掌握,第二課時爭取形成技能。
⑵ 對以往學生容易出錯的幾個鍵的指法進行提前預防,重點練習。這幾個鍵是“R”與“U”——兩手中指較長,因而喜歡“多管閑事”;“C”——這個鍵被遮住了,看不見,用正確的中指彎下去不放心,所以改用錯誤的食指;“B”——大拇指離它近,本該是左手食指的事又叫他代勞了……
⑶ 鍵盤上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的位置看似雜亂,其實又似乎有些規律可循。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26個英文字母的順序在鍵盤上進行指法的練習。要求學生注意指法的準確性而不強求速度。經過這樣的多次練習后,多數學生能夠憑借手感記住各個字母所在的位置,課堂效率大大較高了。
四、 多頻次、多方式練習,形成技能
1.小學階段的鍵盤教學在教材上只安排了寥寥幾個課時。而小學信息技術科的課時安排每周只有1節。這對于鍵盤輸入這個小學階段極為基本和重要、需要連貫訓練、反復練習的教學內容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加上多數學生課后練習的缺失。使得每節信息課上安排一小段時間進行練習成為必須。教師可以在每節課中尋找一小段恰當的時間安排學生練習,比如說預備鈴響后到正式鈴響之間、新課內容完成后到下課之前的空余時間等。
2.采用多種方式練習
如果采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產生膩煩情緒,更何況是本就枯燥的鍵盤練習呢?因此,要想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并維持這種興奮,就更需要教師多動腦筋,學會“想花樣”。
⑴ 以輸入中文來促進指法熟練。相比較而言,學生喜歡輸入中文的內容,這也能與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實用性相吻合。既然如此,教師可以適當改變教材安排的先后順序,把教材中中英文輸入的內容提前到前面來教。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完英文輸入后就可以迅速進入中文輸入的學習,后續的練習時間又長,又可以在親切、熟悉的母語環境下進行,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英文輸入的枯燥感而同樣達到熟練指法的目的。
⑵ 學生兩兩互評練習。以這種方式練習,學生之間可以互相監督,互相促進,兩人爭執不下時可以請別的同學或老師來判定。這樣,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得到了極大地發揮,學習效率自然就高。
⑶ 借助打字軟件來練習。優秀的打字練習軟件具有完善的功能、美觀的界面、模擬的情境。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練習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⑷ 通過比賽來練習。比賽是一種能夠迅速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比賽的形式可以是借助軟件,也可以是教師當“老板”,學生當“秘書”的“聽打”。還可以是背誦語文課文中的某小段的“默打”等。
五、 充分發揮“助教”的作用
學生的鍵盤操作水平差異很大。這其中水平高的學生已接近了老師,而水平低的學生可能連手的放置姿勢都還沒掌握好。這類學生如果都由教師一對一地輔導,工作量太大,時間上也不允許。既然這樣,放著那些水平高的“助教”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嗎?所以,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也要注意以高的標準來要求這些“助教”,如鼓勵他們實現盲打等,以促進其“執教”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
六、 慎用打字軟件中的游戲功能
游戲總能吸引人,對小學生來說,這種吸引力更強。但在以往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尚未鞏固起來的指法習慣往往經不起打字游戲的摧殘。因為,當學生指法尚未形成定型時,為了贏得游戲的勝利,目的性不夠明確、自控力差的小學生是不會為了強化指法定型而去始終保持正確的指法的。
為此,在鍵盤教學中要選擇讓學生練習打字游戲,我認 為要至少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之一:一是練習打字游戲的學生教師已經確認他指法定型了。通過打字游戲,可以促進他的正強化。二是當學生未形成指法定型前,練習打字游戲的話,旁邊要有個“助教”,能夠及時對他進行監督,糾錯。這樣,通過游戲的刺激以及同學的幫助,他的指法定型也能形成。
以上就是我對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鍵盤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鍵盤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不僅使學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術基礎,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所以,作為信息教師的我還應當積極開動腦筋,注重教學設計,繼續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高效地完成鍵盤教學。
一、激發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有賴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引起,小學生尤其如此,媒體計算機通過文字、圖畫、動畫、聲音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觀形象的動畫,向學生播放動物旅游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游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么?接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圖: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教師問:為什么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想。接著老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合理運用動畫揭示規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概念舍棄了具體形象的支撐而升華為抽象的文字,學生不易接受,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清晰地展示或無法觀察到展示過程。而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動等于一體,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3-8,計算機畫面上先出現小棒,兩捆和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畫面:畫面上出現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再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在一系列的動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反復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節,借助多媒體的色彩、閃爍、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表象,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啟發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呈現過程,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
小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如果教師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書中的圖例,由靜態轉變動態,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學生們就能隨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如運用計算機技術動態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計算公式,這一點學生難以理解,他們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我們用計算機技術演示,先把一個圓2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再把一個圓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別進行割補,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等份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出圓的面積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直觀地演示出圖形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克服認知障礙,培養空間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及時反饋,實現精講多練
為了節省上課板書的時間,增加練習量,教師往往把練習題抄在幾塊小黑板上,或寫在幻燈片上,這些傳統的媒體都比較單調枯燥,讓學生感覺到是在“題?!崩镉斡?。而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由于計算機具有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再加上生動的畫面,靈活的交互性,使學生把做題當作一中樂趣而樂此不疲。例如:學生在練習時,如果選擇了正確答案,顯示屏上就會有可愛的小人出現,并伴隨著聲音:“你真棒!”、“你真聰明!”這些表揚讓學生感覺到成就感;即使算錯了得數也沒有關系,顯示屏上會出現一些鼓勵性的語句,讓學生不灰心,繼續努力。這樣,既使學生身在“題海”,而依然感覺“海中的世界真精彩!”象判斷、選擇題型,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馬上會表揚你,來一聲“棒極了!”“真聰明!”或是給你獻上一束鮮花,學生看了聽了自然高興,興趣盎然:如果有學生回答錯了,計算機會在屏幕上顯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樂,啟發學生認真動腦。即時的反饋,使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實踐證明: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結果比不了解積極性要高。通過反饋他們既看到自己的進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勵,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從而不斷提高內部驅動力。
五、有利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在低年級的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現班里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嘟嘟的新朋友鐘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鐘。這天早晨8時了,嘟嘟才到校。看到這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嘟嘟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嘟嘟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么做呢?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么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表示,不學嘟嘟,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通過這節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于接受。
六、個人認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1、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認識。首先要明確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唯有高瞻遠矚,才能在將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其次要明確設備閑置,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會使設備生誘、貶值;再次要充分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要著眼于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高度。
2、培訓教師,提高教師應用技能。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擔者,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培訓能操作、懂設計、會維修的教師的工作已刻不容緩。其一: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日趨廣泛,革除傳統教育的弊端、探索適合素質教育的新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改革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廣大教師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才能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其二:跨世紀的中國需要的是能迎接21世紀挑戰、全面發展、潛能大、素質高的建設人才。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素質的發展。其三:近年來多數農村小學配置了多媒體電腦,如果不培訓出相應的教師,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3、增進交流,促成資源共享。由于缺乏簡潔、易操作的課件制作平臺,使得課件的制作相當麻煩,這也是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農村小學得不到迅速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能加強校際之間的交流,促成資源的共享,無論是對課件制作水平的提高,還是課件的使用率都將大有裨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能鞭策教師進一步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發展更多的能力??傊诮虒W中,我們應結合數學學科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發揮計算機技術的優勢,有效的利用計算機技術,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優化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