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5 05:08: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景觀園林設計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園林設計既可以遵從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也可以借鑒西方借鑒建筑的構圖手法的表現形式,兩者都不排斥。中國景觀園林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業績輝煌,全世界都承認中國古典景觀園林設計是獨樹一幟的體系,它對世界園林藝術發展有著巨大貢獻,園林設計居民生活息息相關,要做到真正以人為本的設計。本文通過景觀園林設計發展現狀,探討了中國景觀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景觀園林;設計;環保;社區化
1 中國景觀園林設計發展現狀
1.1 傳統園林
傳統園林是中國原產的,完全按照中國人對自然的一貫態度,即保護而不破壞的原則,在相對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以情感的和主觀想象或者叫做寫意的藝術方式,以風景名勝、官員官邸、有文物保護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寺廟、歷史遺跡等為服務對象的景觀理論與實踐。它在形式上有別于西方的landscape(指從事景觀美化或園藝工作), 而更接近于scenery(更強調自然景觀)。它的建造指導思想是“雖由人造,宛自天開”。中國傳統園林一般區分為北方的皇家園林和南方的官僚文人和富商大賈們的私家園林兩類。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以及鄉土材料的精雕細作、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1.2 現代園林
現代園林指后來由西方傳入的,有別于中國原有的傳統造園形式,主要采用與現代建筑相匹配的對稱和幾何形狀等方式,以注重理性和科學分析為特征,以現代城市廣場、道路、公園和居民住宅小區等現代建筑為服務對象,講究人工改造的造園理論和實踐。園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來體現,其中園林植物是意境創作的主要素材,園林植物產生的意境有其獨特的優勢,它可以不受各種設計風格的影響發揮作用。這不僅因為園林植物有自然優美的姿態、豐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麗的芳名,而且園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機體,是人們感情的寄托。居住區園林的名貴樹木的栽植,不僅為了綠化環境,還要具有欣賞畫意。
2 景觀設計發展趨勢
2.1可持續性和生態發展
中國古代先哲老子曾精辟地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觀。我們認為結合自然的設計就是尊重景觀的地域性,包括在當地尋找靈感和在當地尋找自然的設計元素;也是尊重場地的特點,包括尊重場地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及其自然過程與格局。結合自然的設計應該最大限度地順應自然過程,按生態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在物質建設之外,結合自然的設計也倡導一個全新的生態審美觀,主張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實的生態之美以及生態過程之美,并使之成為我們城市生活中的一個必要元素。節約用水用地、對地下水的補充、新的清潔能源的運用、恢復和保護本地特有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多樣性等將會成為新的主流。因而,景觀將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麗形式,而是將更好地與自然生態系統融合作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將在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美學引領下走向形式、功能與思想內涵的更高層次的統一。
2.2 景觀設計逐漸走向社區化
未來的景觀設計將把項目作為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行考慮,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化。無論是中國蘇州的水鄉小鎮,北京城曲折幽深的胡同,還是上海熱鬧的里弄,又或者是安逸的意大利中世紀小城,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巴黎、倫敦,古今中外好的城市都是由充滿活力的街道、廣場和城市公共綠地等各種公共空間交織而成的和諧有機體,而不是在割裂中各自為政。因而,未來的景觀設計將不再僅僅把范圍局限在圍墻以內,而是把整個片區發展納入整體考慮,創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滿活力的、與城市生活緊密聯系的公共空間系統。它將體現新城市主義的規劃與景觀理念。未來景觀設計需要的不僅僅是設計師的努力,還需要政府、開發商和社會各相關領域的通力合作和工作方式的轉變。設計師不僅提供圖紙,更需要協調各方,參與各種相關咨詢、政策制定、施工流程管理、完工后的意見處理和維護建議等服務。
2.3 景觀設計正日趨復雜化
隨著現代城市功能的不斷多元化,人們的審美傾向和生活需求變得更加具有差異性和獨特性。景觀設計一方面是在深度上追求產品的精品化、個性化,另一方面是面對復雜的大型綜合項目時與更多不同專業的企業合作,拓寬設計的廣度。對于設計質量的重視將直接促使設計師在美學上進行大膽創新,大地藝術、工業遺址再生與保護、抽象藝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綜合運用等各種相關嘗試不斷推陳出新。設計師將運用各種不同元素和風格,使用工業化帶來的新材料與新技術,創造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為大眾所喜愛的新的設計語言。
2.4積極發掘景觀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資源
景觀規劃設計過程要倡導多元寬容精神,積極發掘景觀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資源。未來的景觀設計不僅僅把范圍局限在圍墻以內,而是把整個片區發展納入整體考慮,創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滿活力、與城市生活緊密聯系的公共空間系統,它將體現新城市主義的規劃與景觀理念。對海外而言要能弘揚出中國特色;對國內而言要弘揚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對本地而言則要弘揚出自我特色。這樣就需要我們在規劃設計當中積極研究歷史化、民族化、鄉土化、個性化等問題。
3 結語
發展階段的不同,決定了發展現狀的差異和發展水平的高低,人們對歷經破壞和久已消失的自然美景和鄉村情調,一方面是刻骨銘心地懷念,另一方面又從行動上不顧一切地恢復,這種崇高的愿望加現代化的手段打造出來的景觀成就,自然能夠代表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說,從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的轉變代表了世界的發展趨勢,那么,像西方一樣追求自然、樸實、美麗和諧的景觀效果,必然也是中國景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摘要:園林設計既可以遵從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也可以借鑒西方借鑒建筑的構圖手法的表現形式,兩者都不排斥。中國景觀園林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且業績輝煌,全世界都承認中國古典景觀園林設計是獨樹一幟的體系,它對世界園林藝術發展有著巨大貢獻,園林設計居民生活息息相關,要做到真正以人為本的設計。本文通過景觀園林設計發展現狀,探討了中國景觀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景觀園林;設計;環保;社區化
1 中國景觀園林設計發展現狀
1.1 傳統園林
傳統園林是中國原產的,完全按照中國人對自然的一貫態度,即保護而不破壞的原則,在相對自然的地理位置上,以情感的和主觀想象或者叫做寫意的藝術方式,以風景名勝、官員官邸、有文物保護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寺廟、歷史遺跡等為服務對象的景觀理論與實踐。它在形式上有別于西方的landscape(指從事景觀美化或園藝工作), 而更接近于scenery(更強調自然景觀)。它的建造指導思想是“雖由人造,宛自天開”。中國傳統園林一般區分為北方的皇家園林和南方的官僚文人和富商大賈們的私家園林兩類。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以及鄉土材料的精雕細作、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1.2 現代園林
現代園林指后來由西方傳入的,有別于中國原有的傳統造園形式,主要采用與現代建筑相匹配的對稱和幾何形狀等方式,以注重理性和科學分析為特征,以現代城市廣場、道路、公園和居民住宅小區等現代建筑為服務對象,講究人工改造的造園理論和實踐。園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來體現,其中園林植物是意境創作的主要素材,園林植物產生的意境有其獨特的優勢,它可以不受各種設計風格的影響發揮作用。這不僅因為園林植物有自然優美的姿態、豐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麗的芳名,而且園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機體,是人們感情的寄托。居住區園林的名貴樹木的栽植,不僅為了綠化環境,還要具有欣賞畫意。
2 景觀設計發展趨勢
2.1可持續性和生態發展
中國古代先哲老子曾精辟地道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觀。我們認為結合自然的設計就是尊重景觀的地域性,包括在當地尋找靈感和在當地尋找自然的設計元素;也是尊重場地的特點,包括尊重場地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及其自然過程與格局。結合自然的設計應該最大限度地順應自然過程,按生態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在物質建設之外,結合自然的設計也倡導一個全新的生態審美觀,主張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實的生態之美以及生態過程之美,并使之成為我們城市生活中的一個必要元素。節約用水用地、對地下水的補充、新的清潔能源的運用、恢復和保護本地特有的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多樣性等將會成為新的主流。因而,景觀將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麗形式,而是將更好地與自然生態系統融合作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將在生態價值觀與生態美學引領下走向形式、功能與思想內涵的更高層次的統一。
2.2 景觀設計逐漸走向社區化
未來的景觀設計將把項目作為城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行考慮,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化。無論是中國蘇州的水鄉小鎮,北京城曲折幽深的胡同,還是上海熱鬧的里弄,又或者是安逸的意大利中世紀小城,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巴黎、倫敦,古今中外好的城市都是由充滿活力的街道、廣場和城市公共綠地等各種公共空間交織而成的和諧有機體,而不是在割裂中各自為政。因而,未來的景觀設計將不再僅僅把范圍局限在圍墻以內,而是把整個片區發展納入整體考慮,創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滿活力的、與城市生活緊密聯系的公共空間系統。它將體現新城市主義的規劃與景觀理念。未來景觀設計需要的不僅僅是設計師的努力,還需要政府、開發商和社會各相關領域的通力合作和工作方式的轉變。設計師不僅提供圖紙,更需要協調各方,參與各種相關咨詢、政策制定、施工流程管理、完工后的意見處理和維護建議等服務。
2.3 景觀設計正日趨復雜化
隨著現代城市功能的不斷多元化,人們的審美傾向和生活需求變得更加具有差異性和獨特性。景觀設計一方面是在深度上追求產品的精品化、個性化,另一方面是面對復雜的大型綜合項目時與更多不同專業的企業合作,拓寬設計的廣度。對于設計質量的重視將直接促使設計師在美學上進行大膽創新,大地藝術、工業遺址再生與保護、抽象藝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綜合運用等各種相關嘗試不斷推陳出新。設計師將運用各種不同元素和風格,使用工業化帶來的新材料與新技術,創造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為大眾所喜愛的新的設計語言。
2.4積極發掘景觀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資源
景觀規劃設計過程要倡導多元寬容精神,積極發掘景觀環境中的民族文化資源。未來的景觀設計不僅僅把范圍局限在圍墻以內,而是把整個片區發展納入整體考慮,創造具有共享性的、充滿活力、與城市生活緊密聯系的公共空間系統,它將體現新城市主義的規劃與景觀理念。對海外而言要能弘揚出中國特色;對國內而言要弘揚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對本地而言則要弘揚出自我特色。這樣就需要我們在規劃設計當中積極研究歷史化、民族化、鄉土化、個性化等問題。
3 結語
發展階段的不同,決定了發展現狀的差異和發展水平的高低,人們對歷經破壞和久已消失的自然美景和鄉村情調,一方面是刻骨銘心地懷念,另一方面又從行動上不顧一切地恢復,這種崇高的愿望加現代化的手段打造出來的景觀成就,自然能夠代表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說,從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的轉變代表了世界的發展趨勢,那么,像西方一樣追求自然、樸實、美麗和諧的景觀效果,必然也是中國景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摘要:城市景觀是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景色的綜合。本文簡要概括了城市景觀設計的原理與現狀,分析了城市景觀設計中的缺陷及誤區,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的對策,為景觀設計工程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景觀設計建設工程缺陷對策
一、概念探討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景觀這一概念的引入和使用已遠遠超出它原來定義的范疇,他與規劃、生態、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學科中形成不同的意義。城市景觀則涵蓋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園林是西晉沿用至今的名詞,在中國古籍中也稱“園,囿,苑”等。英美各國稱之為“ Garden , Park , Landscape Garden " ,即指在一定地段范圍內,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為地開辟地貌,結合植物的布置,構成一個供人觀賞、游憩、居住的環境。
二、城市景觀的綜合性和應遵循的理念
城市的概念是循時展的,當今的生態環境建設,城市更應強調人類聚居生存和生活的環境。環境的綜合性決定了城市規劃和城市景觀的綜合性。綜合多樣的城市景觀可分為人
工景觀和自然景觀兩大類。
園林構成要素中面積最大的是綠色植物,其既可以與山水自然景觀融合,又可與人工建筑物親和,有效地綜合生態環境和景觀來隔離過于密集的建筑景觀,軟化呆板和平滯的建筑
線條、人工形體、質感和氣氛。
三、景觀設計的現狀
景觀設計一詞近年大為流行,幾乎涵蓋了戶外造型藝術的全部,大到城市總體形象設計,具體到城市景點如城市廣場、城市公園、街頭綠地、居住區環境,小到雕塑小品、植物配置、水池花壇、鋪地欄桿,似乎景觀設計已成為城市規劃建設上檔次的一個標志。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歡迎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們日益重視環境品質的直接體現,是未來城市
建設中改善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必然應用手段。
四、景觀設計的誤區
1 、行業缺乏規范
( l )名稱 在這個領域以前慣稱“園林”或“風景園林”,以后引人美國的稱法叫“景觀設計” OandscaPe architecture ) ,后來時髦叫“環境景觀設計”等等,究竟那種合理,既符合國情又與國際接軌那就需要建設部有關部門進行審定了。名稱的統一非常重要,不僅是職稱評定的定位,更是行業中人以一種獨立的角色進行景觀設計,實現與建筑師、規劃師“三
位一體”的密切合作的前提,是行業規范的前提。
(2) 教育 景觀設計專業性強,綜合性差。目前從事這一職業的大多畢業于林業院校的園林系(偏重于綠化),城建院校的風景園林專業(偏向于建筑、規劃),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專業(偏重于小品、造型)。就目前來看,就綜合以上三種專業,規范明確的教育教學大綱,
與國際接軌,制定規范,實行執業注冊制度,徹底實現行業規范管理。
( 3 )市場管理 景觀產品具有特殊性,與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要求,多了靈活性和可塑性,不良后果的責任極小,從而導致各方干預增多。施工的工程資質審核把關不嚴,個體施工隊常以免費或其它靈活的經營形式進人市場。許多大中型項目方案招標不規范,評委的素質令人懷疑。如此形勢,景觀質量如何保證。
2 .設計盲目追求檔次
“檔次”原本是景觀設計師應追求的設計理念,間題出在對“檔次”的理解上,“檔次”被理解為宏大的氣派或用材的豪華和財力的大量投入。其結果“巨大的經濟投人是否產生了相應的社會效益? " “這個場所是否真正具備了”檔次“的環境條件?”也就成問題了。
3 .景觀設計對人的需要和人性關注不夠
景觀設計要重視人的需要和人性關注,在這一點上景觀設計師要負很大責任的,一個設計任務下來,我們往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風格、手法、形式等問題,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當作設計追求的最終目標。這種忽略功能而樂道于形式美的手法往往把功能等同于休息凳椅、集散地、活動廣場這類最基本的活動需求。這種“溫飽型”的功能對長期以來生活在惡劣環境下的廣大市民來說是當然是滿足的,其決策者和建設者在贊美聲中更是陶醉。這個美麗的誤區最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
4 .模仿照搬之風盛行
景觀設計是一門高度綜合性地專業,它最終以空間景觀形式展現給人們,是人可以享受于其中的藝術品。同其它藝術一樣,如果沒有創新,只是單純模仿抄襲必然導致生命之水的枯竭。創新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與眾不同的形式”,每個景觀環境因其特性功能要求,資金投入及設計師的風格而不同。對于景觀設計師而言,在設計之前要深刻理解景觀環境的意旨,綜合協調各種因素才可進行創作、創新。在創新的意識理念指導下才能賦予作品鮮活的形式,創作出有靈魂、有思想、有情趣、有個性、雅俗共賞的作品來。
5 .設計與施工脫節
一個優秀景觀作品必然是設計與施工密切配合的結果,以樹舉例,要想達到理想效果,從選苗到現場施工,都需景觀設計師親臨指導。至于自然山水園的放樣、施工,沒有景觀設計師就更難達到效果了,只有置于現場,才能更靈活的把握素材與環境的關系。
五、關于景觀設計的幾點構想
1 .調查求細 調查要注重運用創意、設計的理念、設計的內涵,其前提是通過詳細的調查將項目的城市背景、市場背景搞清楚。例如:周邊環境將來的發展前景能否與項目融合在一起,房地產將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城市總體規劃方向是怎樣的。
2 .方案求值 經過系統設計的方案,必須是一個經濟有效的方案,很多時候有人誤以為好的設計一定要靠很貴的材料、很貴的方案、很貴的處理方法才會有一個好的效果出來,這不是絕對的。好的設計創意對整個方案都會有影響,一個經濟有效的方案也是很重要的。
3 .設計求遠 設計一定要考慮長遠,在今后幾年甚至幾十年內都必須是好項目才行,這對于園林設計、景觀設計、環境設計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定要考慮植物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是什么樣子,要把植物的生長情況與將來的效果融合在一起,作為長遠的方案。例如美國紐約的中央公園就是一個比較成熟的設計方案,它經過很多年的變化達到了永恒的效果。
4 .材料求宜 在鋪裝材料的運用上要因地制宜,做園林設計,做景觀設計,在概念方面要有創新,在植物上面運用的方法要得當,因為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植物可以利用。
5 .風格求準 每一個項目都希望自己有獨立的個性,這需要項目要有自己一套設計語言,這套設計語言跟什么風格和什么主題有關,要根據項目特點而定,通過系統的設計過程,把一些特別的元素通過一些創意的運用和一套設計語言用在項目上。
摘要: 園林綠化是城市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建設工程, 合理的設計和建設關系到城市景觀優美、空氣環境和居民生活的質量。因此,彼此的融合和滲透,相互的借鑒和交流,將成為學科發展的趨向,也是兩者在改善城市景觀、創造更為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關鍵詞: 園林設計城市景觀生態園林城市規劃設計
1城市景觀規劃的原則和基本特點
1. 1城市景觀規劃的原則
城市綠地的服務對象是市民,其最終的目的是為市民創造休娛身心的美好體驗(感受) ,規劃的最終結果以實施為手段,以體驗為目的。系統整合,城鄉一體;景觀分區,風情各具利用景觀生態學的“斑塊- 廊道- 基質”的規劃方法,將城市綠地系統化,實現整體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綠地效應。同時,將城市綠地系統和國土綠化緊密聯系,把城市當成一個大花園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形成城鄉一體的優良生態環境。根據現狀自然環境條件,規劃出不同的景觀分區,各區在服從整體的前提下,形成本區個性化的自然、文化風貌。
1. 2城市景觀規劃的基本特點
園林綠地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的主要素材。尤其是一個城市的機場、車站、主要街道,這些地段的園林建設狀況,往往是給新到這個城市人們的第一印象,因此,說園林是城市的大門毫不為過。若以上地段園林綠地裝點豐富,綠蔭覆蓋,花草成片,且不同的道路以不同的綠化形式,由不同的樹木花草構成各異的道路景觀,處處郁郁蔥蔥,花香襲人,給人以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受,不僅感到這個城市自然、美麗,而且覺得整個城市生機盎然,富有內涵。要想使城市景觀做到如此花園式效果,規劃中必須體現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 2. 1寬厚的綠化網絡
街道綠化帶是城市園林的骨架,其寬度要占街道總寬度的32%以上,并與臨街單位的庭院綠化相結合,形成寬厚的綠化網絡。這一網絡向郊外延伸,與防護林體系相互連通,促進市區與郊外氣流的交換,以利于消除城市的“熱島效應”和稀釋擴散城市空氣中的污染物質,提高道路綠化帶的生態效應。
1. 2. 2豐富的園林景觀
植物造景是現代園林景觀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調對比與層次排列,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及季相變化,創造以自然美為特征的立體空間藝術。利用文學、繪畫的藝術規律,通過植物種植設計,把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并上升為詩情畫意,創造主題,創造意境,創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形成特色各異的園林景觀。創造園林景觀,不要抄襲傳統園林以建筑為主的套路,園林建筑在現代園林綠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隨勢,要保護利用古老樹木和自然景觀,以適應生活情趣的多樣化。
1. 2. 3良好的生態園林環境
城市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物質條件。城市生態環境具有現實經濟價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是靠建設園林城市來實現的。園林城市有一個龐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CO2、分泌殺菌素、吸附飄塵、減弱噪聲、涵養水源、凈化水質及改善小氣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無污染、無飄塵、無噪聲、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的園林生態環境。園林生態環境的形成,是園林城市最重要的標志。
1. 2. 4有特色的城市風貌
城市風貌決定于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形成的風土人情。在建設園林式城市過程中,以城市的歷史為紅線,用園林藝術手法表現它的地理特征、傳統特點以及現代風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園林城市風貌。南方城市與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濱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園林風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1. 2. 5 繁育和保存種質資源
城市園林應為植物種質資源庫的理論,為建設園林城市提供了一條科學依據。我國植物資源豐富,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大量收集、繁育、培育和利用鄉土物種和野生植物,同時引進有價值的外來植物種類,最大限度地擴大園林植物資源,豐富建設園林城市的物質基礎。
2園林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重要地位
2. 1園林設計的概念
園林設計,就是園林的籌劃策略。具體地講,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水、理石) 、種植樹木和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環境過程。
2. 2園林設計的指導思想
2. 2. 1必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應了解群眾的愛好和需要,為他們創造潔凈、美麗的環境,引導群眾去欣賞那些美麗動人的景觀和進行高尚、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把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藝術素養視為己任。
2. 2. 2貫徹適用、經濟和美觀相結合的設計原則
一般情況下,園林設計首先要考慮“適用”的問題。所謂“適用”,一層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另一層意思是園林的功能適合于服務對象?!斑m用”的觀點帶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慮是否“適用”的前提下,其次考慮的是“經濟”問題。實際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減少了大量投資,也解決了部分經濟問題。經濟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盡量在投資少的情況下辦好事。在“適用”、“經濟”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美觀”,即滿足園林布局、造景的藝術要求。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美觀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實質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個“適用”,也就是它的觀賞價值。園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裝飾、美化環境,創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圍,這就是一種獨特的“實用”價值。
2. 2. 3用生態學的觀點進行園林建設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學者,將生態環境科學引入城市科學,從宏觀上改變人類環境,體現人與自然的最大和諧。于是,景觀生態、環境美學的理論應運而生。國家公園的出現和生態系統工程的提出,即是從生態學的觀點出發,在人類生存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態系統。園林綠化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說現代園林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的原理為依據,達到融游賞于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的目的。
2. 3園林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作用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居住環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們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便是改造自然,創造集中的人居環境的做法。隨著人類對居住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態環境,使城市人群更貼近自然而生活。如何才能將與自然分離的城市通過人為的手段有機地融匯到大自然中,成為城市規劃中的重大課題,而這一課題的實施,有賴于園林規劃設計的再創造。在城市中營造園林,將自然景觀融入到人造環境中,使之成為一個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間,這種自然回歸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著城市與自然彼此疏離的傾向。這樣,園林已不僅僅是提高人們休憩、娛樂、觀賞的場所,而必須同時考慮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對社會功能的滿足和實現。園林,在為人類的活動環境創造美景的同時,還必須給予城市居民以舒適、便利和健康。這一設計理念的提出,使園林規劃設計被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3將園林設計運用到景觀規劃中,創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
3. 1生態園林城市的概念和理念
現在所提出的生態園林城市,屬于“大園林”的概念,出發點是建立在保護、建設和完善城市大環境的共識之上,其歸宿是追求與自然和諧的共存環境。生態園林城市強調人與城市、自然與社會、現在與未來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態園林城市的要求是:經濟繁榮,市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構筑物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與動植物相親相近,和諧共存。特征是到處綠蔭掩映,風清水凈,樓臺與山水相依,人類與花鳥為伴,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機活力。
生態園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創造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共生的樂趣,使人們在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過程中,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3. 2以人為本是21世紀城市規劃的主旋律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考慮人類的基本需求與行為特征,尊重人格,善解人性。園林設計的“以人為本”,就是要隨著現代環境運動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景觀環境內容,其要點是要從人類的生理感受出發,根據自然界的生物學原理,利用陽光、氣候、土壤、水體等自然和人工材料,創造令人舒適的物理環境。特別要研究在綠色環境中的大眾行為心理,如何隨著人口增長、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會科學的發展所產生的變化。在園林的營造活動中,要從人類的心理精神感受出發,根據人類在環境中的行為心理乃至精神活動的規律,利用“心理- 文化”的引導,綜合運用各種園林藝術手法,創造令人賞心悅目、浮想聯翩、積極上進的人居環境。
城市景觀具有自然生態和文化內涵兩重性,自然景觀是城市的基礎,文化內涵則是城市的靈魂。生態綠地系統是城市景觀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環境中具有生態平衡功能的支撐系統,也是反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現在,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追求,已從偏重個別封閉、內向的園林轉為開敞外向的城市綠色空間,并力求形成網絡系統。城市園林綠化的理念,已從“城市中有花園”發展到“城市在花園中”、“城市在森林中”?!拔幕?、綠野、傳統建筑”,已成為國際社會評價城市先進水平的標準,工業城市的規劃觀念正在被淘汰。人們正日益注重生態環境質量、城市文明、歷史與文化。園林綠化,不僅有助于創造美好的城市環境,更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情趣。
3. 3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景觀生態學要求
“生態園林”強調重視園林的生態效益,利用園林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時,可借鑒以下的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原則:
3. 3. 1整體優化原則
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是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整體。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時,應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單位來考慮和管理。
3. 3. 2多樣性原則
景觀多樣性是描述生態鑲嵌式結構拼塊的復雜性、多樣性,自然環境的差異會促成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景觀的多樣性還包括垂直空間環境差異而形成的景觀鑲嵌的復雜程度。這種多樣性,往往通過不同生物學特性的植物配置來實現。還可通過多種風格的水景園、專類園的營造來實現。
3. 3. 3景觀個性原則
每個景觀都具有與其他景觀不同的個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觀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這是地域分異客觀規律的要求。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不同的周邊環境,選用適宜的動態景觀,將會呈現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景觀。
3. 3. 4遺留地保護原則
保護自然遺留地內有價值的景觀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點的植物,應當充分加以利用和保護。
3. 3. 5綜合性原則
景觀是自然與文化生活系統的載體,景觀生態規劃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多種因素,滿足人類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觀不僅要具有觀賞和美化環境的功能,其豐富的種類和用途可作為科學普及、增長知識的活教材。
3. 4建設園林城市的措施與對策
3. 4. 1加強都市公園規劃與建設
生態保護首先是整治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應加強綠地建設,綠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光合作用、蒸騰等生理、生化過程改善小氣候,達到冬暖夏涼;增加空氣濕度,制造氧氣,吸收有害氣體,滯塵,防御風沙,減低噪聲,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從而維護城市生態平衡。都市公園是綠地建設最多、綠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強都市公園規劃與建設,是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措施。
3. 4. 2控制用地性質,增加綠地面積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城市綠地的發展提出總體目標和要求,并對城市的各類綠地進行規劃布局,從而控制城市綠地的建設和發展。堅持綠地系統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同步實施,是加速發展城市園林綠化的關鍵。
3. 4. 3合理進行植物配置,提高綠地中的綠量
在城市不同性質的用地中進行植物配置,應根據用地性質、建筑物的功能和營造景觀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氣候變化特點,合理選擇綠地的整體設計風格及樹種,力求做到適地適樹,科學合理地配置植物,使豐富的植物群落組成多樣的園林空間和園林景觀,達到既綠化美化又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
3. 4. 4園林綠化應盡量保護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
目前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位地區經濟開發上,大規模的推土、移山造地,將原來的風水林毀壞,搞住宅、廠房,或大廣場、大草坪等。從生態觀點看這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或城郊,能保持一些本鄉的疏林植被是很必要的,它們是當地物種的代表,對研究當地生態環境及社會變遷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4從大環境上來看城市園林規劃
由于人口密集、工業發達、交通繁忙和環境污染,使城市生態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為使破壞了的城市生態平衡得到恢復和健全,以建立寧靜、舒適優美的環境,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好辦法是用生態學的觀點和途徑進行園林規劃和建設。從城市環境質量要求進行規劃,這是現代園林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現代園林綠化的主要特征??偨Y世界上著名花園城市的建設經驗,良好的城市園林生態環境的形成,城市綠地面積要占到總土地面積的50 %以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如何才能不像過去一樣陷于被動局面? 我們應當要做到主動性、系統性、連續性及網絡一體化,在城市規劃部門的統一規劃下,園林綠化部門應當有自己的規劃方案,有目的、步驟地進行建設改造,不能“東敲一錘,西打一棒”,要有全局觀,主動地去改變綠化環境,不為其他客觀原因而耽擱。
網絡一體化是指以廣場、綠地、臨街游園為點,以各類公園、單位綠地、居民區綠地為面,林蔭道、園林路、功能分區隔離帶及水系、交通干道綠化帶為線,形成點、線、面穿插的市區綠化網絡,和以山林、果園、農田及交織成網的林帶一起構成的城郊綠化網絡。把市區的“線”與郊區的“帶”直接相連,組成縱橫交織的諸多綠色長廊,溝通市區與郊區,使山野田園風光直接進入市區,兩個綠化網絡形成統一整體,對城市生態平衡的健全和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將發揮重要作用。
摘要: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濕地園林是以濕地為對象的園林形式,為現代園林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該文提出了濕地園林的新理念,探索了濕地園林內涵,結合時代要求,總結了濕地園林的創新意義,并以廣州市為例,進一步說明濕地園林在建設城市大園林、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濕地 濕地園林 南沙濕地公園
1濕地與濕地園林
1.1 濕地及其功能
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獨特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濕地分布廣泛、種類多且類型間的差異顯著。目前一般采用《國際濕地公約》的定義,即濕地是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體,包括低潮位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1.2 濕地園林的產生及其內涵
人類起源于水,在其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中,留下了離不開水的痕跡,近水、親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與自然對話最常用的“語言”。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水就成為園林游樂的內容。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幾乎是“無園不水”,故有人將水喻為園林的靈魂。“一池三山”、“山水相依”、“背山面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以及“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溪隨地作低平”等,都成為了中國傳統園林的基本規律。
濕地園林(Wetl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即以濕地為對象的園林形式,為現代園林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利用現代園林建設和生態學原理,對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重建和恢復,藝術地再現自然濕地景觀,并為社會民眾提供親近、感受、體驗自然的場所。濕地園林發展出的融合自然、景觀、園林的綠色空間,具有生態、觀賞、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種功能。
根據園林學的研究內容和層次,濕地園林還包括濕地造園(濕地公園)、城市濕地綠化、濕地景觀3個層次和內容。濕地造園是在繼承中國傳統山水園或水景營造藝術手法基礎上,遵循濕地生態系統特點,兼顧生態和景觀的一種造園方式,是傳統園林內容的拓展。中國傳統山水園或水景營造藝術,以景觀(視覺美感)設計為主,再現自然山水,可以說,它們只是濕地造園的一部分。
對城市的濕地區域根據其自然屬性進行的園林綠化,即城市濕地綠化。濕地是城市土地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以往其作用沒被認識,所以,濕地的園林綠化也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伴隨著城市大園林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城市濕地綠化在維持城市生態平衡、締造優美自然和諧的城市環境、使城市得以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將大有可為。
2濕地園林的創新意義
2.1 濕地園林新增綠地,提高綠地系統生物多樣性
濕地園林可新增綠地。例如,一些視覺質量較差和培植條件較差的低洼地、茅草地、洪泛區、灘涂等濕地,以往不被重視,或其部分被填平改造成陸地后再進行園林建設;濕地園林則要求對這些地方根據其自然生態系統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園林建設,這樣既可節省建設資金,又可形成特色景觀。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全世界最熱門的研究領域。因為全球生物物種和生態類型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減少,保護生物多樣性已上升到保護人類自己、保護地球的戰略高度。濕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保護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也就成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2.2 濕地園林是濕地生態系統保護、重建和恢復的一個新途徑
濕地生態因子具有強烈的異質性。例如年內豐水期和枯水期,水位變幅大,而且年際間也不相同,所以濕地又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全球濕地約有8.6×106km2(約占地球表面積的6%),其中約56%的濕地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區域。以往人們并沒有認識濕地的重要功能,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全球約80%的濕地資源已喪失或退化,嚴重影響了濕地區域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開始了有關研究和實踐,以保護自然濕地并恢復退化的濕地生態系統。我國雖然起步晚一些,但發展步伐很快。
濕地生態系統的重建和恢復是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或消失的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再現干擾前濕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10~11]。對破壞嚴重的濕地,通過園林綠化工程和植物群落重建,可加快濕地植被的恢復。在多種重建和恢復方法中,濕地園林具有較好的景觀效果,必將受到重視。 治理環境污染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濕地綠化就是一項極為必要又不可缺少的措施。
濕地素有“自然之腎”之稱,濕地通過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方式凈化各種污染,人們利用濕地這一功能設計出多種人工濕地[11]。人工濕地具有較好的景觀效果和較強的生態功能,在城市景觀水域的設計、控制景觀水域富營養化以及凈化各種城市污水等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2.3 濕地園林豐富了大園林的內容
過去,濕地大多沒有按照其屬性進行園林綠化,即使是水景也不具備濕地生態系統的特點,所以其園林綠化對象主要是針對陸地的,而濕地園林直接將濕地與園林建設聯系起來,使大園林明確地涉及到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中的兩大生態系統(陸地和濕地),也拓展了園林理論的研究范圍。
城市濱水區的復興是世界性的潮流和趨勢。這些城市濱水區域的整治和建設,首先需要按照生態學和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對建筑和園林進行規劃。從中外園林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來看,這些地方不僅需要草皮、大樹、彩磚,更需要根據濱水區濕地生態和歷史文化等特點進行園林綠化:種植水生濕生植物,營造濕地生態和人文景觀,充分發揮濱水濕地區特有的生態和景觀功能,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4 濕地園林塑造城市園林綠化特色
我國地域遼闊,從北到南地跨溫帶、北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從西向東地勢逐漸降低,降雨、濕度等自然條件明顯不同,加上城市園林發展的基礎和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城市園林應具有較強的地域性。但是由于造園手法和園林植物品種相對單調等原因,城市園林綠化的外貌卻有趨同勢態。
3南沙人工濕地
游覽區地處出??谥榻靼丁鷫ü窘涍^20多年的圍墾和經營中,保持了農耕水養的產業結構,土地原始狀態良好,生態環境得到妥善保護。放養魚蝦蟹,種植蓮藕、香蕉、甘蔗,碧水藍天,滿目青翠。在19東圍約200公頃的游覽核心區,種植有成片的10多個品種的紅樹林、蘆葦,吸引各種鳥類在這方樂土繁衍生息, 形成珠江三角州難得一見的鳥類天堂。每年冬季,成千上萬的絲光掠鳥從北方飛來越冬,有24 種上萬只鳥類在此棲息覓食,其中包括非常珍稀的黑面琵鷺、白琵鷺、黑翅長腳鷸等野鴨成群、蒼鷺佇立。以吸引多品種和多數量的飛鳥在公園內覓食、棲息、繁衍,以種植紅樹林維護生態,以種植蘆葦形成一個上千畝的蘆葦蕩,以大面積種植觀賞性荷花,形成壯觀的荷景,以開挖約25公里的迂回曲折小河,形成曲水迷宮。在這里游覽,可享受 “曲水蘆葦蕩,鳥息紅樹林, 萬頃荷色美,人鳥樂游悠?!钡木骋?。
結束語
濕地園林是一個全新的園林類型,不論是建園理論,還是應用技術,都還不夠成熟,有待于廣大的園林工作者重視和完善。相信結合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現代生態學理論、時代要求以及歷史文化特點,濕地園林定會成為21世紀風景園林事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當前國內外城市進行生態重建,其中一個重要策略就是保護和利用水生濕生植物及其生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梢哉J為,建設濕地園林是城市生態重建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此外,通過濕地園林建設,能緩沖城市硬質景觀的壓力,滿足人們親近、回歸自然的需求。試想人們在緊張生活之余,留戀于水天之間,徜徉在陽光余暉之下,無疑是心曠神怡的一大樂事。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道路綜合景觀色彩環境涉及園林道路、路側綠化及周圍建筑立面的色彩。這種道路綜合景觀色彩環境是市民生存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園林要求的不斷提高,不要求有良好的視覺享受,許多城市園林的景觀設計己經逐步提上日程,而在這個設計過程中,大多對園林道路進行粗線條設計,對色彩的考慮較少,為此,有必要對道路的綜合景觀色彩進行詳細的討論。
關鍵字:景觀色彩;園林設計;視覺;舒適安全
1、色彩學―城市道路景觀色彩的理論依據
從牛頓創立光譜理論奠定了色彩學的研究基礎至今的300多年里,色彩學的理論體系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長足進步和社會需求的擴大,色彩學在社會生產、生活方面的運用更是進一步朝著深度、廣度邁進。城市道路的綜合景觀環境色彩的研究,便是色彩學與建筑學、城市設計學等學科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研究領域,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從視覺美學的角度對城市色彩進行研究,做出設計,達到創造一個美觀、協調的城市色彩景觀的目的。因此,色彩學是其中重要的、基礎性的、視覺美學理論依據,色彩學的理論體系龐大,本章所分析的是與城市道路綜合景觀環境色彩相關的部分。
色彩給人的感覺千差萬別,長期以來對色彩的科學研究使我們可以通過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來科學、準確地描述色彩,即色相、明度、純度。根據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色彩可分成兩類:沒有彩度的色稱為無形色,如黑、白、灰。有彩度的色稱為彩色,如紅、橙、黃、綠、藍、紫等。色彩的三個基本要素可以準確地描述出一個顏色的表象,因此也是顏色科學中科學地定義色彩的重要礎。
2、道路景觀色彩效應
2.1色彩的心理效應
雪地、冰山的白色會使人感到冷,太陽、火的紅、橙色使人感到溫暖,海水的藍色使人感到清爽,色彩繽紛的草地、花卉使人心情偷快等等,都是人們對自然色彩的一種心理感覺和反應,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反應在道路環境中運用各種各樣的色彩,使人們在人工的色彩環境中,聯想、記憶,猶如生活在自然環境中。色彩的心理反應在道路或建筑設計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了解人對色彩的一些共有的心理感知特性,有助于更好地運用色彩語言的特性塑造道路景觀環境。
2.2色彩的心理聯想
色彩的心理聯想是從具體聯想到抽象聯想的一個過程,即色彩在引起人的視知覺的同時也會引發人對色彩相關的具體事物的聯想,進而產生心理抽象層面上的想象。對色彩抽象聯想的產生,一方面是色彩本身在刺激人的視神經并在大腦中形成印象的生理過程當中所具有的特性造成的,如紅色,注目性高,刺激作用大,會增高血壓加速血液循環,因此給人以熱鬧、激動、鼓舞的感覺;另一方面則是由不同的文化習俗、宗教習慣等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不同的地區和民族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色彩聯想,會有不同的象征、偏好習慣。
3、道路景觀色彩設計原則
3.1創造“以人為本”的良好人居環境
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問題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2000年世界人口已有1/2居住在城市,而到2010年預計達到60%。21世紀將成為一個“城市世紀”,“人們將以更快的速度進入城市住區”。城市化一方面標志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諸如污染、交通堵塞、社會分化等的城市問題。因此,以人為核心的良好人類聚居環境的建設便成為當今最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涉及城市這一層次的人居環境科學理論應是城市道路綜合景觀色彩規劃設計的重要的基礎原則。
在城市成為世界所關注的焦點問題的今天,城市化所帶來的文明成果和社會負擔同樣擺在人們的面前,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類居住環境成為21世紀人類發展的主要目標,這也是城市道路綜合景觀色彩研究的基本理論原則和目標之所在。正如1996年《伊斯坦布爾人居宣言》所說:“在我們邁向21世紀的時候,我們憧憬著可持續的人類住區,企盼著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倡議正視這個真正不可多得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挑戰。讓我們共同來建設這個世界,使每個人都有個安全的家,能過上有尊嚴、身體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好生活。
3.2城市的整體設計原則及要求
若想把握好城市環境色彩的整體關系,無論是規劃者還是設計者都開對各種色彩的構成要素的巧妙駕御與合理平衡。這涉及了常言的“局部與局部”,“局部與總體”的關系。
首先,城市主體色。指能夠決定城市整體環境色彩氛圍與特征,并且對視覺感知影響最大的城市色彩基調。由于建筑物是城市的主體構成因素,并且對城市的作用和視覺的影響最直接最深刻,因此,在任何城市色彩建設中,建筑色彩向來都是當仁不讓地成為城市色彩的主導者。其次,城市輔助色。即與主體色相呼應,并且能夠襯托城市主色的城市色彩應用系列。我們在這里研究的微觀上的道路景觀,包括公共設施中的路燈、公共廁所、街椅、交通護欄等,就是以城市輔助色的面貌出現。最后,城市點綴色。即與城市主體色呈對立狀態,并且是面積較小的城市色彩構成因素。一般情況下,城市的車輛、標牌、車站、廣告、旗幟和櫥窗、花卉,包括行人的衣著等流動或暫時性的色彩,以及一些建筑特定構造、附屬設施,如窗簾、遮陽篷等都可以考慮點綴色的應用。
4、我國園林道路綜合景觀環境色彩的解決策略
4.1對城市園林道路綠地規劃的幾點建議
道路綠地是一個城市形象的“窗口”,人們日常出行及商務活動等,都會直接感受到道路綠地景觀。經過精心規劃及設計的道路綠地,可形成喬木、灌木及草坪的復層立體種植模式以及四季不同的季相特色。這樣豐富的結構及色彩所形成的優美景觀可改變整個城市的形象,對于改善城市道路景觀,美化城市容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道路綠化的色彩設計,除了要遵循上面提到過的幾點原則―“以人為本”原則、整體性原則、地域性原則、民族性原則之外,還應該與城市道路規劃建設同步進行,這是保障城市道路綠地得以實施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留出足夠的用地進行道路綠地建設,使道路綠地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景觀。其次,所有的道路綠化均應滿足行人安全的要求。在行人較多的道路上的綠化布置應保證行人的安全及滿足行走舒適性的要求。再有,道路綠地設計應滿足多樣化的原則,是道路綠地的配植模式及樹種選擇上均應注意其多樣性,道路綠地的配植應突破單一行道樹或喬木+草坪的模式,大力推廣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復式種植模式,這樣既可以提高道路綠地的生態效益,又可以提高道路綠地景觀的豐富度。在樹種的選擇上,也應多種多樣,除了選擇一些抗性強,適應性好的鄉土樹種外,還可適當引進一些適宜的外來樹種,這樣不僅可豐富道路景觀,開可減少病蟲害對樹木的損害,減少后期的維護費用。
4.2關注城市道路環境形象,防止“色彩污染”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戶外廣告已成為媒體領域的主導勢力。我們感覺到在發展過程中,道路的形象和國家的面貌存在著不理想的現象。園林道路兩邊大大小小的廣告已經影響到道路景觀甚至整個城市的視覺污染,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陣地規劃與管理的缺位,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癥結―即色彩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看到了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不能改進的,為此我們提出了我國廣告、標志色彩應用混亂的現象,希望通過這方面的研究,一起保護我們城市的生存環境,維護道路景觀的形象,在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政府有關單位在適當的時候建立城市色彩應用的法律法規。
5、結語
本文通過對相關概念的梳理和分析,明確“園林設計中城市道路色彩景觀”概念研究范圍的目的;以國際先進研究水平和實踐結果為借鑒,總結了道路景觀規劃的設計及需要加強改進的方面;通過對北京部分園林的實地調研,實踐了本文所提出的道路綜合景觀色彩設計的操作方法,科學地采用和分析了色彩數據,也根據相應的理論指導體系提出改進方案,為本文提供一定的實踐支持??偠灾?,道路綜合景觀色彩規劃設計是一個多學科交融的新興研究領域,它從一個相對宏觀的視角重新審視了“色彩”這個古老的話題,而這一舉動對在人類的城市發展中如何建設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摘要: 園林綠化是城市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建設工程, 合理的設計和建設關系到城市景觀優美、空氣環境和居民生活的質量。因此,彼此的融合和滲透,相互的借鑒和交流,將成為學科發展的趨向,也是兩者在改善城市景觀、創造更為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方面取得更大進展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關鍵詞: 園林設計城市景觀生態園林城市規劃設計
1城市景觀規劃的原則和基本特點
1. 1城市景觀規劃的原則
城市綠地的服務對象是市民,其最終的目的是為市民創造休娛身心的美好體驗(感受) ,規劃的最終結果以實施為手段,以體驗為目的。系統整合,城鄉一體;景觀分區,風情各具利用景觀生態學的“斑塊- 廊道- 基質”的規劃方法,將城市綠地系統化,實現整體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綠地效應。同時,將城市綠地系統和國土綠化緊密聯系,把城市當成一個大花園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形成城鄉一體的優良生態環境。根據現狀自然環境條件,規劃出不同的景觀分區,各區在服從整體的前提下,形成本區個性化的自然、文化風貌。
1. 2城市景觀規劃的基本特點
園林綠地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藝術效果,豐富城市景觀的主要素材。尤其是一個城市的機場、車站、主要街道,這些地段的園林建設狀況,往往是給新到這個城市人們的第一印象,因此,說園林是城市的大門毫不為過。若以上地段園林綠地裝點豐富,綠蔭覆蓋,花草成片,且不同的道路以不同的綠化形式,由不同的樹木花草構成各異的道路景觀,處處郁郁蔥蔥,花香襲人,給人以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感受,不僅感到這個城市自然、美麗,而且覺得整個城市生機盎然,富有內涵。要想使城市景觀做到如此花園式效果,規劃中必須體現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2.1 豐富的園林景觀
植物造景是現代園林景觀的主要成分,利用植物的色調對比與層次排列,高低錯落,疏密相間及季相變化,創造以自然美為特征的立體空間藝術。利用文學、繪畫的藝術規律,通過植物種植設計,把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并上升為詩情畫意,創造主題,創造意境,創造融合自然美、建筑美于一體的綜合造型藝術,形成特色各異的園林景觀。創造園林景觀,不要抄襲傳統園林以建筑為主的套路,園林建筑在現代園林綠化中只能作配角。要因地制宜,因形隨勢,要保護利用古老樹木和自然景觀,以適應生活情趣的多樣化。
1. 2. 2良好的生態園林環境
城市的生態環境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物質條件。城市生態環境具有現實經濟價值,而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是靠建設園林城市來實現的。園林城市有一個龐大的植物群落,具有吞噬CO2、分泌殺菌素、吸附飄塵、減弱噪聲、涵養水源、凈化水質及改善小氣候的巨大能力,使城市形成無污染、無飄塵、無噪聲、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的園林生態環境。園林生態環境的形成,是園林城市最重要的標志。
1. 2. 3有特色的城市風貌
城市風貌決定于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形成的風土人情。在建設園林式城市過程中,以城市的歷史為紅線,用園林藝術手法表現它的地理特征、傳統特點以及現代風采,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園林城市風貌。南方城市與北方城市,依山之城和濱海之城,文明古城和新型城市,其園林風貌各有千秋,各有特色。
2園林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重要地位
2. 1園林設計的概念
園林設計,就是園林的籌劃策略。具體地講,園林設計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技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筑山、疊水、理石) 、種植樹木和花草、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環境過程。
2. 2園林設計的指導思想
2. 2. 1必須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應了解群眾的愛好和需要,為他們創造潔凈、美麗的環境,引導群眾去欣賞那些美麗動人的景觀和進行高尚、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把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藝術素養視為己任。
2. 2. 2貫徹適用、經濟和美觀相結合的設計原則
一般情況下,園林設計首先要考慮“適用”的問題。所謂“適用”,一層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另一層意思是園林的功能適合于服務對象?!斑m用”的觀點帶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慮是否“適用”的前提下,其次考慮的是“經濟”問題。實際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減少了大量投資,也解決了部分經濟問題。經濟問題的實質,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盡量在投資少的情況下辦好事。在“適用”、“經濟”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美觀”,即滿足園林布局、造景的藝術要求。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美觀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實質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個“適用”,也就是它的觀賞價值。園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裝飾、美化環境,創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圍,這就是一種獨特的“實用”價值。
2. 2. 3用生態學的觀點進行園林建設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學者,將生態環境科學引入城市科學,從宏觀上改變人類環境,體現人與自然的最大和諧。于是,景觀生態、環境美學的理論應運而生。國家公園的出現和生態系統工程的提出,即是從生態學的觀點出發,在人類生存的環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態系統。園林綠化正是被看作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說現代園林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的原理為依據,達到融游賞于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的目的。
2. 3園林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作用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居住環境日益城市化。城市,是人們集中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便是改造自然,創造集中的人居環境的做法。隨著人類對居住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就必然包含有人工重建城市自然生態環境,使城市人群更貼近自然而生活。如何才能將與自然分離的城市通過人為的手段有機地融匯到大自然中,成為城市規劃中的重大課題,而這一課題的實施,有賴于園林規劃設計的再創造。在城市中營造園林,將自然景觀融入到人造環境中,使之成為一個自由、合理、平衡的新的生活空間,這種自然回歸力一直在有力地抗衡著城市與自然彼此疏離的傾向。這樣,園林已不僅僅是提高人們休憩、娛樂、觀賞的場所,而必須同時考慮到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及對社會功能的滿足和實現。園林,在為人類的活動環境創造美景的同時,還必須給予城市居民以舒適、便利和健康。這一設計理念的提出,使園林規劃設計被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3將園林設計運用到景觀規劃中,創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
3. 1生態園林城市的概念和理念
現在所提出的生態園林城市,屬于“大園林”的概念,出發點是建立在保護、建設和完善城市大環境的共識之上,其歸宿是追求與自然和諧的共存環境。生態園林城市強調人與城市、自然與社會、現在與未來的相互依存和共生。生態園林城市的要求是:經濟繁榮,市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衣食住行方便;城市建筑及構筑物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合理分布,相得益彰;人與動植物相親相近,和諧共存。特征是到處綠蔭掩映,風清水凈,樓臺與山水相依,人類與花鳥為伴,充滿詩情畫意和生機活力。
生態園林的基本理念在于創造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環境,追求人與自然共生的樂趣,使人們在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過程中,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3. 2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景觀生態學要求
“生態園林”強調重視園林的生態效益,利用園林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時,可借鑒以下的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原則:
3. 3整體優化原則
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是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整體。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時,應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單位來考慮和管理。
3. 3. 1多樣性原則
景觀多樣性是描述生態鑲嵌式結構拼塊的復雜性、多樣性,自然環境的差異會促成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景觀的多樣性還包括垂直空間環境差異而形成的景觀鑲嵌的復雜程度。這種多樣性,往往通過不同生物學特性的植物配置來實現。還可通過多種風格的水景園、專類園的營造來實現。
3. 3.2景觀個性原則
每個景觀都具有與其他景觀不同的個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觀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功能,這是地域分異客觀規律的要求。根據不同的立地條件,不同的周邊環境,選用適宜的動態景觀,將會呈現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景觀。
3. 3. 3遺留地保護原則
保護自然遺留地內有價值的景觀植物,尤其是富有地方特色或具有特點的植物,應當充分加以利用和保護。
3. 3. 4綜合性原則
景觀是自然與文化生活系統的載體,景觀生態規劃需要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多種因素,滿足人類各方面的需求。例如水生植物景觀不僅要具有觀賞和美化環境的功能,其豐富的種類和用途可作為科學普及、增長知識的活教材。
3. 4建設園林城市的措施與對策
3. 4. 1加強都市公園規劃與建設
生態保護首先是整治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應加強綠地建設,綠色植物及其群落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光合作用、蒸騰等生理、生化過程改善小氣候,達到冬暖夏涼;增加空氣濕度,制造氧氣,吸收有害氣體,滯塵,防御風沙,減低噪聲,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從而維護城市生態平衡。都市公園是綠地建設最多、綠色植物及其群落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強都市公園規劃與建設,是城市景觀規劃的主要措施。
3. 4. 2控制用地性質,增加綠地面積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城市綠地的發展提出總體目標和要求,并對城市的各類綠地進行規劃布局,從而控制城市綠地的建設和發展。堅持綠地系統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同步實施,是加速發展城市園林綠化的關鍵。
3. 4. 3合理進行植物配置,提高綠地中的綠量
在城市不同性質的用地中進行植物配置,應根據用地性質、建筑物的功能和營造景觀的要求以及各地的氣候變化特點,合理選擇綠地的整體設計風格及樹種,力求做到適地適樹,科學合理地配置植物,使豐富的植物群落組成多樣的園林空間和園林景觀,達到既綠化美化又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
4從大環境上來看城市園林規劃
由于人口密集、工業發達、交通繁忙和環境污染,使城市生態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為使破壞了的城市生態平衡得到恢復和健全,以建立寧靜、舒適優美的環境,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好辦法是用生態學的觀點和途徑進行園林規劃和建設。從城市環境質量要求進行規劃,這是現代園林發展的主要趨勢,也是現代園林綠化的主要特征??偨Y世界上著名花園城市的建設經驗,良好的城市園林生態環境的形成,城市綠地面積要占到總土地面積的50 %以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如何才能不像過去一樣陷于被動局面? 我們應當要做到主動性、系統性、連續性及網絡一體化,在城市規劃部門的統一規劃下,園林綠化部門應當有自己的規劃方案,有目的、步驟地進行建設改造,不能“東敲一錘,西打一棒”,要有全局觀,主動地去改變綠化環境,不為其他客觀原因而耽擱。
提 要:通過北陵公園湖中島景觀規劃設計的實例,說明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在現代景觀中的運用,并進一步說明什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景觀。
關鍵詞:古典園林現代景觀 設計手法
一.中國特色的現代景觀
中國有悠久的園林景觀營造傳統,從構思精巧的蘇州園林到大氣恢宏的皇家園林,無不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藝術成就。然而,如同所有建筑設計一樣,景觀的設計與建造必須時時更新以適應時代的變遷。
中國古老的景觀藝術似乎并沒有跟上中國社會高速發展的腳步,于是今天,我們看到中國出現了歐洲古典園林景觀、歐洲新古典主義景觀、英國鄉村風情景觀等等風格各異的西式園林景觀。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美國景觀設計師的作品輪番上演。
二.中國古典園林造景的藝術手法
1.借景與屏景。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的范圍中來,稱為借景。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豐富游賞的內容,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回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與有限之中。借景的類型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等。
2.對景與抑景。對景多用于園林局部空間的焦點部位。多在入口對面、廣場焦點、道路轉折點、湖池對面等地設置景物,一則豐富空間景觀,二則引人入勝。抑景是指以遮擋視線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國園林講究欲揚先抑,也主張俗則屏之。
3.分景與隔景。分者將空間分開之意,隔者將景物隔離之意,二者類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進行景區劃分,分而不離,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進行景物隔離,隔而不斷,景斷意聯。
4.夾景與框景。在人的視野中,兩側夾峙而中間觀景為夾景,四方為框而中間觀景則為框景。這是人們為組織視景線和局部定點定位觀景的具體手法。類似照相取景一樣,往往達到了增加景深的效果,夾景多利用植物樹干、斷崖、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中的門窗、柱間等,選擇特定角度,取得最佳景觀。
5.透景與漏景。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評標準,前后透視為透,上下漏水為漏。這里景前無遮擋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擋為漏,有時透漏可并用。在園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環洞等形成若隱若現景觀,增加趣味,引人入勝。
三.實例分析
以北陵公園的湖中島景觀設計為例,進一步分析如何將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運用到現代景觀中,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景觀。
1.歷史背景:北陵又稱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樂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位于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
2.文化背景:旗袍是滿族一種很有代表性的服裝,它的穿著范圍不只限于婦女。旗袍,因為它是"旗人"(滿族人又稱旗人)所穿的一種袍子,所以后來被稱之為旗袍。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的一種褂子。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祭祖,一般安排在白天。主祭人先將供桌及祖位架擺放好,然后將祖先請出,再把一頭祭祀用的純黑豬,抬到屋內南炕沿下。一切準備完畢后,主祭人誦讀祭文,此時,所有參加祭祀的人都要按輩分依次跪聽。讀完祭文后,叩首起身,然后眾人把豬抬到供桌前殺祭。
3.基地現狀分析:
基地內原是游樂場,所以主要建筑以游樂設施為主,還有一些輔助用房和廁所,由于游樂場已經暫停開放,建筑也殘破不全。
基地內的道路系統主要圍繞游樂場而建,整體采用大的環路,之路延伸到岸邊,在設計中盡量保持環路系統不變。
游樂場里原設有一個大的游泳池,由于停用不營業,現必須填平重建,動土量很大,可在設計中巧用水池,減少動土量。
島的植被覆蓋率很大,沿岸種植了大量耐水生植物,喬木和灌木結合,還有一些保留的古樹等,設計時當考慮周全。
基地總體情況復雜,動土量大,植被及生態環境等方面應多加考慮,設計時因地制宜,靈活利用優勢條件。
4.概念的生成
根據基地所在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考慮基地現狀條件,經過我們仔細的思考確立了以“畫軸”和“如意窗”這兩種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古代的符號為立意的設計構思。
軸:裝裱材料。亦稱“軸頭”。中國畫裝裱墜底裝飾之用。古代畫軸常用檀香木,檀香能辟濕氣,且開閘有香氣,又能辟蠹。有用玉作軸頭的,以古檀為軸身,因植身重,可取兩片刳中空,再合柄為軸,這樣輕不損畫。
窗:中國建筑裝飾文化史上也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在古人眼里,門窗有如天人之際的一道帷幕。中國古代尤其是明清時期的花窗花板,集富貴之相,儒雅之風于一身,既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雕工精美,給人以很高的視覺享受。
1.尊重場地精神―――設計尊重場地精神,延伸歷史文化脈絡,對場地構成元素,場地內涵做新的詮釋。
2.發掘場地文化―――對于歷史文化不是抹殺它而是為其賦予新的意義和詮釋,引起人們思想上的共鳴。
3.注入經濟活力―――通過經濟的轉型與發展使地塊重新煥發生命力。
4.提供休閑娛樂功能―――巧妙地在沿岸建廣場,展館和碼頭等,使游人親近和進入時能夠尋找到適合休息和使人們舒緩平和的空間。
5.體驗獨特景觀―――營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景觀。
四.總結
以我看來具有“中國特色”并不是把景觀設置在一個條框之中,應該首先從人的角度出發,景觀服務于人類?,F代中國的景觀設計風格并非高深莫測,其最基本的依據就是符合廣大現代中國大眾對景觀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要從最基本的生活活動找起。將中國古典的園林設計手法靈活的運用于現代景觀之中,自然會形成現代中國自己的景觀特色。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聯系城市各個功能區的紐帶。本文首先從概念方面探索園林,綠化,景觀。繼而分析了街道景觀功能,我國街道景觀存在的問題,街道景觀設計原則,最后從幾個方面分析街道景觀設計,并著重分析城市街道綠化,從而論述城市街道景觀的重要性,并對要求設計者及城市有關領導提出建議。
關鍵詞: 街道景觀 園林 綠化 原則
1.概念探討
作為地理名詞,景觀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觀則涵蓋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園林是西晉沿用下來的名詞,園林設計是園林學的中心,孫筱翔教授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譯為園林設計是正確的。園林設園林設計因素包括構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園林建筑布置、園林小品、園路和場地、園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貫穿,科學性和藝術性的交融。綠化是建設綠地的行為,城市街道景觀不僅有街道綠化要求,還要顧及園林城市建設,體現該城市的文化和藝術。
2 街道景觀功能
2.1 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觀比喻成城市景觀的血管,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都離不開城市街道景觀。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個城市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隨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典型的如我國首都北京,有的脫離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遙市,有的新舊城結合,典型的今天的沈陽城。
不論哪種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門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城市街道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鄲新改建學步橋街區,該區以邯鄲學步的故事建成。
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確定了該城市的發展形態,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間布局的特色,從而在市民中形成相應的文化特色,可以說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們對街道的感知不僅涉及其路面本身,還包括街道兩側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樹、廣場景色及廣告牌、立交橋等等。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體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種事物質量的低下,都影響整個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響城市的形象。
街道景觀質量的優劣對人們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響。對于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街道景觀質量的提高可以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對于外地的旅游者和辦公者來說,由于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而且大部分時間在街道上度過,因此街道就代表整個城市給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
總之,城市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隨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街道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著就要求設計者拓寬對街道的研究,適應社會的要求。
2.4 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景觀的舞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榮譽教授凱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著《城市的形象》一書中探討了城市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問題,他認為“任何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公眾印象,它是多個印象的疊加?!彼ㄟ^大量資料得出結論:城市形象主要與五種城市要素有關,它們是“道路、邊沿、區域、結點和標志”。
一般人很少從城市形態、城市發展史這些專業角度來認識。一個城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觀、街道上的尺度,街道兩側建筑物的體量和風格,色彩各異的廣告牌匾和指示標牌,獨具特色的綠化、小品、設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車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們,或駐足聊天或看熱鬧的市民……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例如法國巴黎老城內的鄉榭麗舍大道,兩側傳統風格獨特的建筑物,容納世界著名的名貴時裝店,與街道軸線上的凱旋門一起構成法國巴黎老城所特有的城市景觀。
3. 我國城市街道景觀現狀
近十幾年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但是我國城市景觀與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觀的存在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功能設施不健全
在我國有許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環境現狀,僅僅考慮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對路面的要求,忽視街道各種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標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種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
3.2 環境質量差
我國街道現狀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環境質量問題;街道綠化系統不健全,對缺損綠化修補不及時;沿街建筑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特色;圍墻多為沒有修飾的實墻,廣告隨意亂貼;交通標志缺乏系統的精心的設計。街道設施缺乏系列化、標準化設計,整體性較差。
3.3 街道環境“重車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橋、過街地道和人行橫道線,行人不得不冒險橫穿街道;許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擠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寬機動車道,步行者不得以而進入機動車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險性;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缺乏應有的隔離設施,步行空間因而缺少安全性。
3.4 街道設施水平低下
街道照明滿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鋪裝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質量低,不能滿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為殘疾人、老人、推車兒童的媽媽提供方便的無障礙設計。
輔助設施嚴重短缺,為街道上行人服務的設施,如公共廁所、街路標牌、交通圖展示板、公共電話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間等嚴重短缺,與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3.5 街道建設缺乏個性
千樓一面、千街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過去人們批評'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體風貌,又出現了到處仿歐式建筑的現象,使得街道失去了個性。街道建設在空間上,兩側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過于雷同,缺乏可識性。
3.6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道路交通環境的設計很少考慮,為市民提供交往場所。人行空間缺少,缺乏街頭廣場,人們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場所,更談不上舉辦更豐富的多彩的活動。
經分析存在問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a.歷史原因
由于我國歷史的原因,導致城市交通設施欠帳太多,供需失調,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劇了這一矛盾。
b.觀念問題
過去我國城市建設長期以來遵循著“實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講究美觀”的原則。這個原則在解放初期,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修復戰爭的創傷,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可是我們的觀念卻沒有隨著更新。
c.管理不嚴密
城市街道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存在許多條塊劃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現問題時往往會互相推脫、踢球。造成了城市街道都來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現管理失調的現象,較為典型的現象是同一段城市街道不斷的開挖。
d.立法不健全
目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法規《城市規劃法》和城市建設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詳細規劃,關于城市街道方面僅對城市紅線寬度、斷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規定,卻未對影響城市街道環境的諸多因素做要求。
4. 針對存在問題,街道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4.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思想來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潮,人本主義是中世紀歐洲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思想,也成人文主義,主張思想自由和解放。
在城市街道景觀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體現人們的主人翁位,在總體規劃中控制詳細規劃的街道景觀設計。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為人群是街道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
4.2 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作用
城市中那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場所所給人留下印象是深刻的,這就為城市個性建設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城市有歷史意義的場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間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與隱藏在市民心中的、駕駛行為產生地域文化認同社會價值觀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鳴,喚起對過去的回憶,產生文化認同感。
由此看來,我們在街道景尊重歷史、繼承和保護歷史,同時要向前發展。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4.3 整體性原則
城市街道格局的設計要從城市的整體出發,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體現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個性。
城市街道景觀的設計要為突出城市的個性服務。
4.4 可持續性原則
隨城市的發展,環境也隨著惡化,環境的惡化警醒了人們,可持續發展應運而生??沙掷m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主題,它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強調滿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為目標;一層是關注影響發展的因素。
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環境設計中也要遵循這一點,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在街道景觀設計中要注意加強自然景觀要素的調整、運用和恢復。
5. 城市景觀設計分析
城市街道可分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業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們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觀特性。但他們又有許多共性,既方便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安全性、適合性。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5.1 街道形式的考慮
對于交通性街道,我們要以直線大半徑的曲線為主,通過道路兩側的建筑和綠化樹木的高度與街道寬比產生空間感受。這樣為流動的車輛提供刺激的服務。在停車廠附近的墻上整一些壁畫,為街道增添亮色。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續,在設計時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中關村的北區在種植序列處理上就做的很好。如果再步加寬的地方設置一些園林小品如小型噴泉雕塑,增添了街道的自然情趣,如加拿大的特科果街。
5.2 廣告牌、環境雕塑小品和設施設計
廣告是信息時代的產物,街道廣告在現代城市景觀中起了重要作用。街道廣告的作用在于宣傳,它需要強調刺激,為此尺寸較大,常常影響城市的形象,因此對于廣告要嚴格審批。但如果街道廣告和雕塑小品結合,既增添了不少樂趣,又節省了空間。街道雕塑小品、功能設施應當擺脫陳舊的觀念,強調形式美觀,功能多樣,設計思想要體現自然,有趣,活潑,輕松。例如大膽的將電話亭、座椅和標示牌藝術化。
5.3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
城市街道綠化設計是城市街道設計的核心,良好的綠化構成簡潔、大方、鮮明、自然、開放的景觀。古今中外道路綠化都備受重視。我國早在《漢書》中就記載:“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 說明二千多年前我國已有用松樹作行道樹,唐代京都長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樹。隨著城市建設飛躍發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異,形成了各種綠帶。也有將行道樹、林蔭道與防護林帶共同聯成綠色走廊。街道綠化設計同其它綠地一樣也要遵循統一、調和、均衡、節奏和韻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則。
城市街道綠化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街道形式的選擇要根據街道環境特色決定的。例如兩側建筑景觀比較有特色,要表現建筑那么就選擇比較低矮的植物。街道綠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為重要。道路綠化的植物配置要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的美學的思想;在立地條件允許的條件下,通過隔離帶的配置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真正達到大、中、小喬木和花灌木的結合,是街道景觀呈現層次化。
城市街道綠化更應注意行道樹的選擇,改變行道樹樹種單一,地被色塊過于重復的現象。應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樹的配置手法相對統一的方式。我們可以選取十幾種行道樹作為基調樹種,確保城市道路綠化能體現和諧一致的總體風貌,而中下層盡量豐富多彩。堅持以鄉土樹種為主,同時大力推廣本地自然條件適宜的樹種。
另外,在選取行道樹時,不要為了美觀而忘了行道樹的遮陰功能,例如廣州的濱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觀忽視了行道樹的功能。
6. 街道景觀透視
街道景觀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作為設計者,在對街道景觀進行多方面考慮,但是這些更需領導的大力支持,因為一個城市起主導地位不是設計者。要建設美好的街道景觀,還需包括領導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摘 要 我國古典園林設計在國際園林設計發展中有它自己獨特的特點,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更是世界的奇觀。我國古典園林設計理念是古代人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它具有獨到的意境、高雅工藝設計,以其典雅、含蓄的美學感帶給大家獨特的美感,成為世界園林藝術寶庫中的奇葩。本文結合古典園林的設計理念對現今的居住區景觀綠化建設提出園林設計理念,為現代居住區設計提出新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 古典園林設計;景觀綠化;現代化園區建設
一、概況
我國近年房地產的經營理念不斷的變化,地產的營銷主題出現了很多變化如圍繞環保、景觀設計、智能等主題的地產不斷出現,園區的景觀設計是建筑設計中永恒的主題。與傳統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相比,現在的景觀建設更強調的是共享性、自然環境設計、人造景觀設計等,人們主要傾向安全安靜、環境優美等要素豐富院落空間。因此我們要崇尚古典園林的設計風格來結合現代化園區景觀建設的設計特點,強調環境景觀與古典園林特點的藝術性。21世紀后,居住區環境與景觀審美需求越來越高出現多元化的發展,提倡古典的景觀設計風格,被人們欣賞的同時還要物盡其用,創造古典、舒適、宜人的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風格,更是今后設計理念的一個新趨勢。
隨著我們現代人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市化建設的不斷加快,在關注建筑的戶型和外形舒適外,更多的是關注周邊的生活環境特別是對居住區的建設越來越高。我們在設計中要融入中國園林傳統風格與古典建筑特色將一些中式特色的元素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設計出全新的設計意境的古典江南風景。
二、居住區景觀綠地建設與古典園林設計及發展趨勢
1、居住區景觀綠地建設理念
居住區的綠化是現代居住區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國家提倡低碳環保和綠地建設。這樣的建設可以改善我們居住環境的小氣候,調節空氣的濕度與氣溫、減少灰塵和噪音、降低居住區的風速、美化我們居住的空間。
居民區綠地特殊性:(1)居住區的綠地設計與公園的古典園林設計不同,居民區綠地更貼近居民的生活,被居民利用率最高的綠地,在設計上更要貼近人們的生活,在居民區景觀的設計要在人們的鍛煉身體上、孩子的游玩上、一起談天下棋上設計出符合符合古典園林風格的設計,看見涓涓的流水與荷塘的景色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居住的人們徹底放松自己的身心。(2)居民區的綠化建設是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居住區的建設上要設計出有花、有草、有樹、有亭臺樓閣、有假山池塘河流的古典風格設計,使人們喜愛自己生活居住的區域。
2、古典園林設計的作用及發展趨勢
(1)古典園林設計概況
首先,我們要以自然山水為設計基本的原則,中國的園林設計特點是在建筑和自然景觀設計中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在設計上不要去刻意的模仿古代人設計風格,我們要在設計上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巧妙的將自然美與人工美相互結合,在園區建設中要做到因地制宜的設計,有效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在建造過程中使人工建設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做到“虛實相間,以虛為主”的建筑群體,設計的重點是建筑物與院落之間是否緊密結合。其次,山石的設計是古典園林最有情趣的創造,山石不僅可以點綴景觀空間,而且還可以起到遮擋事先與圍合空間的作用。最后,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建設水是最基礎要素之一,在設計總要以池塘作為設計的中心,沿著水池對四周的建筑進行設計形成向心、內聚的格局,這樣的布局建設可以使有限的空間具有寬敞的感覺。我們還可以將水面分割成相互連接的小塊,采用化整為零的設計方法在池塘上設計出形式各異的自然水景。
(2)古典園林設計發展趨勢
中國古典園林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組合的建筑設計作品,具有詩意的建筑設計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化底蘊陶冶我們的情操。而近年隨著我們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居住區的園林設計迅速升溫,一股中式風格的景觀設計悄悄的走進了我們的設計趨勢中,設計中采用大量中國古典庭院中花壇的設計,園林設計師不在追求歐式的人居文化,更加注重設計幾千年中國古代傳統居住文化建設。
將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與元素進行延伸和發展,在現代化居住區中城市園林綠化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可以有效的增進居民的身心健康。一個國家的居住環境的建設與設計水平是提現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居民對自己居住的環境和園區建設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居住區園林設計的質量是最重要的設計任務。
從園林設計手法出發探討出全新的設計思路是我們現代化設計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個被廣泛應用的設計專業,現代景觀設計中出現的素材與傳統園林設計素材進行有象征性意義的結合。在居住區園林設計植物的景觀設計已經不在占主導地位,而它只是可供設計者選擇的景觀材料,在景觀設計總我們將土地、磚、巖石、水、鋼、木頭、混凝土、瓦、玻璃等自然與人工素材在現代化的景觀設計得到充分的利用。居民區的建設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是未來設計發展的主流。創造出新的具有古典意義的設計、追求優美的自然主義設計、追求清晰的結構古典設計等,給人一種新視覺的簡約主義和后現代主義。
居住區景觀設計作為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各種設計手法與設計元素在此被發揮的淋漓盡致。然而,作為人類感知的自然媒介,園林景觀設計具有一定的美學性、社會性、自然性,這樣的景觀設計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了社會的公平。
三、居住區景觀綠化環境與園林設計原則、設計理念、內容及手法
居住區景觀設計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才能進行合理的合計,景觀設計規劃要布局合理、因地制宜、創意突出、符合一定的生態要求等,在規劃設計中要有植物譬如春天要有花草、夏天要有樹蔭、秋天要有果實、冬天要有綠色的景色,設計者要創造出清晰、自然、舒適的園區綠化環境。
1.1 游園型的設計原則
游園的設計原則是對于老人和兒童服務的,要依據居住者的年齡不同設計出布局緊湊互、不干擾的活動區域。兒童活動的地方要采用草坪鋪地盡量采用海綿塑膠面磚鋪地,園區的道路可兼做跑道可供園區的人們進行跑步鍛煉,通往亭臺的路面采用卵石或毛石鋪砌。在園區園林建筑與設施方面設施要獨具特色、小巧玲瓏、位置擺放適當,要池塘和亭臺位置設立共人們休息的坐椅、旁邊設立花壇、園燈以及園區的宣傳欄。
1.2 住宅型庭院設計原則
住宅區比較密集的園區因建筑物多而密造成的陰暗處比較多,所以要選擇耐的蔭樹種。對于居住環境是否安靜也是園區建設的重要任務,植籬可以降低園區的噪音其寬度1米、高度在2米的隔音效果好。園區建設的空間尺度和樹種的高低與園區住宅的層次相稱,居室的窗外盡量種植一些喬木類的植物,避開地下管線進行栽種。
1.3居住區綠地中所需的樹種選擇
在我國古代園林的設計中資料表明要選擇生長健壯方便管理的樹種、選擇冠大葉茂的落葉闊葉喬木。利用樹木的特點在夏季可以為園區的人們大面積遮蔭,在冬季不遮陽光、改變空氣濕度、吸附灰塵、降低噪聲,還要選擇耐蔭的植物。
四、結語
世界的園林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古典園林具有它特有的文化底蘊和內涵,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本土地文化。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不斷發展離不開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設計,現代化的園區的古代園林設計遵從中國古代園林設計特點結合西方的園林設計的表現形式,是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的必然趨勢。對古今中國古代的造園藝術以和美學思想進行探討吸取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的精華,創造出具有現代中國特色的園林設計理念,傳承中國古典園林精髓與現代之韻相結合,創造出更高層次、舒適宜人的居住區景觀設計風格,再創中國園林設計的新輝煌。
摘 要:園林景觀中的色彩設計具有重大的意義,下文主要思考了如何處理好園林中影響人的感官和心理的色彩處理問題。
關鍵詞:園林景觀 色彩景觀 園林設計 思考
園林景觀中的色彩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色彩對比和調和的設計原則,把園林景觀中的山石、建筑、天空、水體、植物、鋪裝等色彩的物質載體進行設計,以期得到理想中的色彩
配置方案。在園林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人們忽視或尚未足夠重視對人的感官和心理有很大影響的色彩處理問題,以致使設計的效果受到影響。
1 色彩景觀研究的意義
色彩是最易識別的視覺元素之一,色彩在園林中最能引起視覺美感,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并產生情感反應,良好的色彩構圖突出了園林景觀的特色??梢苑€定人的神經系統和心理狀態,調節溫度和改變空間尺寸感,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意外事故,使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因此,如何通過園林景觀色彩的系統研究,利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應用于整個大園林的環境中,消除園林色彩趨同和色彩污染現象,營造良性的人居環境,探討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園林景觀要素中色彩的運用
園林景觀要素即園林景觀中色彩的物質載體,包括水體、植物、建筑、小品、鋪裝等。園林要素的色彩主要分為兩大類,即自然和人工的。人工要素的色彩隨著現代造園技藝的提高也不斷豐富起來,如建筑、園林小品、景觀鋪裝中的色彩,這些色彩的設計在體現功能的同時,也加強了景觀個性的表現。
2.1植物
園林中的色彩主要來自植物,以綠色為基調,配以色彩艷麗的花、葉、果、干皮等構成了繽紛的園林色彩景觀[2]。展現的是一幅幅色彩絢麗多變的四季圖,給常年依舊的山石、建筑賦予了生機。園林植物808種色彩及其多樣化配置,是創造不同園林意境空間組合的源泉。因此,在園林設計中,應熟悉植物的色彩搭配,達到充分利用植物豐富多變的色彩美來表現園林藝術的目的。
2.2建筑
建筑離不開色彩,色彩是建筑元素中最易創造氣氛和傳遞情感的要素。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有著不同的地方色彩和傳統色彩,在建筑色彩的選擇上也往往表現出不同的特色,如古希臘建筑的色彩表現大理石的純凈;中國古代建筑用色強烈,圖案豐富,使用色彩的部位多、面積大,彼此之間搭配和諧統一,具有絢麗、活潑、生活氣氛濃厚的藝術風格顯示出很高的造詣。
2.3小品
園林小品在園林中既能美化環境,豐富園趣,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動的方便,又能使游人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它具有藝術性、時代感,并將功能性和美觀性相結合,起著點綴園林環境、活躍景色、烘托氣氛、加深意境的作用。每一種小品都有獨特的顏色,而色彩的應用并非易事,這需要設計者了解小品自身的功能、小品所處的環境、景觀的主題思想、游人的心理等。色彩與小品的恰當相融能增添小品自身的觀賞性,并可以為環境增添視覺亮點。
2.4鋪裝
在景觀鋪裝設計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設計要素。合理利用色彩可以對人的心理產生效應,如色彩的感覺,色彩的表情、聯想與象征等,我們可以設計出別具一格的景觀鋪裝,營造優美的園林空間,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而且不同的色彩搭配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黃白搭配歡快、明亮,紅黑搭配穩重,深沉,藍綠搭配雅致、寧靜等。
2.5水體
水本身是無色透明的,但因水體面積大小和深淺不同,受光源色和環境色彩影響而產生不同的色彩。一般來說,湖水的顏色偏綠,海水的顏色偏藍,而河水的顏色較淺、較灰。透過水可以反映天光云影和周圍景物的色彩,水中的碧波游魚、荷花睡蓮等,使園景加生動活潑。
3 影響園林色彩景觀設計的因素
3.1光的影響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覺離不開光。色彩從根本上說是光的一種表現形式。光一般指能引起視覺反應的電磁波,即所謂“可見光”。在這個范圍內,不同波長的光可以引起人眼不同的顏色感覺,因此,不同的光源便有不同的顏色;而受光體則根據對光吸收和反射能力呈現出千差萬別的顏色。
3.2材質
隨著科技迅速發展,各種新的科技也悄悄融入了園林景觀設計行業,新的材料、技術和新的應用方式開拓了園林新的可能性,使得園林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新的建造材料不斷推陳出新,如各種混凝土、不銹鋼、鋁合金、鍍鋅金屬、玻璃、有玻璃、塑料和橡膠、人造纖維、張拉膜、防腐木等等。大大豐富了園林的質感和色彩;另一方面,新的材料的涌現要求新的建造形式與之相適應,因而促進了新技術的應用和開發。如聲音、光、電子、鐳射等的應用,而這些也使傳統的材料有了新的表達形式。
3.3地域文化
現代園林色彩景觀設計是跨空間和具有地域性的。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地域政治背景的不同,人們對色彩的要求是有限制的,對色彩的使用也存在著偏好和禁忌。如在歐洲,英國認為黑色象征著悲哀和悔恨;亞洲的印度對黑、白和淺淡的色彩視為消和不受歡迎的顏色。敘利亞喜歡藍色,而黃色則象征死亡;美洲的巴西認為紫色表示悲傷;非洲的貝寧則認為紅色與黑色都是消極的色彩: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都不用黃色。所以,正確認識色彩在園林中的應用,熟悉和了解世界各國、各民族間對色彩的不同愛好和特殊忌,在園林設計中是十分重要的。
4 結語
園林是絢麗的色彩世界,是供人們游賞的空間境域。色彩既是園林中最能引起視覺美感的形式美的因素,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并能激發豐富的情感,是園林生機和魅力所在。因此,在園林色彩景觀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整體和諧、以人為本、體現地特色的設計原則,把園林景觀要素中的水體、植物、建筑、小品、鋪裝等進行合理配置,同時還應考慮影響色彩景觀的諸多因素,才能滿足現代園林建設的需要。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襲來,致使當代居住區景觀設計“歐陸風”盛行,而最終傳統價值觀與審美才是國人的回歸。由于當前多元文化思潮的興起,為迎合國人尋根的心理,于是根植于古典園林,提取其中的元素并結合現代景觀,營造宜人的古典園林意境的中式居住區景觀應運而生。中式居住區景觀只是古典園林生命力的顯性傳承,另一方面是則是隱性的傳承,更加廣泛深入的滲透在當下的居住區景觀,中式園林設計手法隱形的存在于景觀構架中。傳統的積淀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們的審美與價值觀,古典園林建構手段與審美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力量,默默的影響著當代居住區景觀設計,使我們本能的偏好含蓄的空間形式表達與內向的庭院空間場所精神等。
關鍵詞:古典園林;居住區景觀;生命力;顯性傳承;隱性傳承
1 中式居住區景觀――古典園林生命力的顯性傳承
1.1 提取古典園林元素符號與片段并重組創新運用
抽象的屏門,營造空間層次感的漏窗、冰裂紋式的風窗、分隔空間的柳條式戶,孔洞、格柵、縫隙等一系列古典園林設計手法與獨具特色的攢三聚五的置石、現代材質的廊以及代表傳統文人特色的植物――竹的運用,這些都是古典園林設計的基本元素,被直接或疊加重組運用在中式園林中,不僅豐富了現代景觀設計的語匯,更能使國人找到傳統的歸屬感。
1.2 新材質的融入
竹林中隱約看見白墻與鋼管形成的屋頂,簡約樸實而不失趣味的景觀小品是由防腐木材結合現代輕鋼材質、鋁制而成的。鋼化玻璃與鋼材的欄桿,不禁想起何陋軒的建構視覺,遠觀輕盈飄渺的水墨畫般的神韻,頗有人文意境。傳統元素的保留并以現代手法表達,在傳承了古典園林精髓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元素的視覺感觀。材質表皮是現代的,但核心精神是古典的。
1.3 空間序列的營造
古典園林最擅長的是組織空間秩序,智慧的古人在營造空間時,考慮到人的心理體驗以及感官需求,運用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空間的曲折變化,并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又彰顯各自特點。
小中見大、虛實呼應,步移景異等傳統園林空間處理手法在現代景觀中發揮了延展空間感的作用。在竹境格調居住區中,突出表達院落景觀,庭院空間由廊道、木棧道、平臺、穿起不斷變化的,收放自如的禪意空間,營造趣味的社區共享空間,置身于此,感覺空間一氣呵成。無論是宮殿還是民居,都由大大小小的院落空間組成,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養成的,這才是中國居住文化的根。
2 古典園林生命力的隱性傳承――以深圳黃埔雅苑居住區景觀為例
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傳承,使我們不能絕對的看待全球化以及“歐陸風”,集體無意識的力量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對建構審美的取舍。當前,大部分居住區景觀結合了西方歐式的軸線秩序感與中國古典園林自然含蓄。黃埔雅苑的景觀設計較為成功,雖位于市中心,但置身于此,猶如世外桃源。獨立的庭院風格,無論鳥瞰還是在庭院中休憩都十分宜人。
社區雖為歐式風格,疊水溪流、休憩三亭等觀賞與體驗景點;“家”與“園”、“建筑”與“景觀”融合,窗前或陽臺,是觀賞園林景觀的最佳視線,景觀是居民們聽泉、觀林和休閑娛樂、鄰里交流的開放空間。社區內住宅一層均大部分為架空,整個園林視野通透、內外交融,體現建筑與自然環境完美融合以及較好的景觀連續性。雖然小品是歐式的元素,但還是會發現古典園林設計手法影響著整個社區,如相地,造山等。小區與主干道相鄰,于是在社區邊緣營造微微起伏的山坡,是對古典園林造山手法的繼承。坡上為歐式涼亭,小橋流水,蜿蜒曲折的休閑步道,空間高低起伏,曲折的溪流。雖然元素是歐式的,但是布局建構運用了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亭臺水岸,形成對景,局部微地形借鑒了古典園林的模山范水。這樣的“歐陸風”并不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在古典園林的隱性建構控制下,增添幾分秩序,整齊劃一的歐式風格,同樣營造了自然宜居的社區環境,并滲透著中國傳統的場所精神與審美價值觀,靜靜的綻放著古典園林的生命力。
3 結語
個人認為傳統包含幾千年積淀的本土風俗,文化價值觀,審美觀,是一種集體無意識。東方的古典園林傳統元素實際上從未離去,它以精神靈魂的方式一直依存在于“現代性”都市軀殼中。西方學界對于中國城市的批判熱點之一,就是所謂的“中國性缺失”但如果深度了解中國城市的發展,對于所謂中國性的理解其實基本上是一種對于傳統的圖像的懷舊臆想和主觀眷戀,是對傳統表象符號的識別,而不是對核心精神的辨識與保留,確切的說是一種認知停滯,以及對傳統本質認知的偏差,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也在進化以便適應現代人的發展需求,而并非是我們頭腦中一成不變的元素意向。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聯系城市各個功能區的紐帶。本文首先從概念方面探索園林,綠化,景觀。繼而分析了街道景觀功能,我國街道景觀存在的問題,街道景觀設計原則,最后從幾個方面分析街道景觀設計,并著重分析城市街道綠化,從而論述城市街道景觀的重要性,并對要求設計者及城市有關領導提出建議。
關鍵詞: 街道景觀 園林 綠化 原則
1.概念探討
作為地理名詞,景觀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觀則涵蓋城市街道景色和人造的景色。包括各類建筑物、構筑物構成的實體景觀和實體周圍的各類開敞空間構成的景觀。園林是西晉沿用下來的名詞,園林設計是園林學的中心,孫筱翔教授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可譯為園林設計是正確的。園林設園林設計因素包括構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園林建筑布置、園林小品、園路和場地、園林植物、置石等。是文科和理科的貫穿,科學性和藝術性的交融。綠化是建設綠地的行為,城市街道景觀不僅有街道綠化要求,還要顧及園林城市建設,體現該城市的文化和藝術。
2 街道景觀功能
2.1 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觀比喻成城市景觀的血管,在城市交通運輸,購物,交往,都離不開城市街道景觀。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
每個城市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街道格局也不同,隨城市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用地不斷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四周發展,典型的如我國首都北京,有的脫離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典型的如山西的平遙市,有的新舊城結合,典型的今天的沈陽城。
不論哪種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記載著重要歷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門在這些特殊的地點就會產生相應的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城市街道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蘊涵城市的文化。例如:邯鄲新改建學步橋街區,該區以邯鄲學步的故事建成。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
人們對街道的感知不僅涉及其路面本身,還包括街道兩側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樹、廣場景色及廣告牌、立交橋等等。這一系列事物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體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種事物質量的低下,都影響整個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響城市的形象。
街道景觀質量的優劣對人們的精神文明有很大影響。對于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來說,街道景觀質量的提高可以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對于外地的旅游者和辦公者來說,由于他們停留的時間較短,而且大部分時間在街道上度過,因此街道就代表整個城市給這些外來人員的形象。
總之,城市街道景觀是城市景觀的核心,隨城市的發展,人類對生存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街道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著就要求設計者拓寬對街道的研究,適應社會的要求。
3. 我國城市街道景觀現狀
近十幾年來我國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但是我國城市景觀與先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努力。就目前城市街道景觀的存在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功能設施不健全
在我國有許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環境現狀,僅僅考慮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對路面的要求,忽視街道各種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標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種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
3.2 環境質量差
我國街道現狀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環境質量問題;街道綠化系統不健全,對缺損綠化修補不及時;沿街建筑形式雜亂無章,沒有特色;圍墻多為沒有修飾的實墻,廣告隨意亂貼;交通標志缺乏系統的精心的設計。街道設施缺乏系列化、標準化設計,整體性較差。
3.3 街道環境“重車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橋、過街地道和人行橫道線,行人不得不冒險橫穿街道;許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擠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寬機動車道,步行者不得以而進入機動車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險性;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缺乏應有的隔離設施,步行空間因而缺少安全性。
3.4 街道設施水平低下
街道照明滿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鋪裝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質量低,不能滿足步行者基本的行走要求。缺乏為殘疾人、老人、推車兒童的媽媽提供方便的無障礙設計。
輔助設施嚴重短缺,為街道上行人服務的設施,如公共廁所、街路標牌、交通圖展示板、公共電話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間等嚴重短缺,與城市面貌的改善不同步。
3.5 街道建設缺乏個性
千樓一面、千街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過去人們批評'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歷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體風貌,又出現了到處仿歐式建筑的現象,使得街道失去了個性。街道建設在空間上,兩側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過于雷同,缺乏可識性。
3.6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道路交通環境的設計很少考慮,為市民提供交往場所。人行空間缺少,缺乏街頭廣場,人們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場所,更談不上舉辦更豐富的多彩的活動。
經分析存在問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a.歷史原因
由于我國歷史的原因,導致城市交通設施欠帳太多,供需失調,再加上改革以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劇了這一矛盾。
b.觀念問題
過去我國城市建設長期以來遵循著“實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講究美觀”的原則。這個原則在解放初期,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修復戰爭的創傷,快速改善城市面貌的思路下制定的。然而城市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可是我們的觀念卻沒有隨著更新。
c.管理不嚴密
城市街道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存在許多條塊劃分,由于界限不清,出現問題時往往會互相推脫、踢球。造成了城市街道都來管又都不管,往往出現管理失調的現象,較為典型的現象是同一段城市街道不斷的開挖。
d.立法不健全
目前城市規劃管理的主要法規《城市規劃法》和城市建設控制管理的主要手段――控制詳細規劃,關于城市街道方面僅對城市紅線寬度、斷面及交通的出入口方位做出規定,卻未對影響城市街道環境的諸多因素做要求。
4. 如何創造好的城市景觀
4.1 “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思想來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本主義思潮,人本主義是中世紀歐洲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思想,也成人文主義,主張思想自由和解放。營造多元化的人性空間,就是營造多樣化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如今,親近自然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突出城市景觀的自然氣息,是營造人性化空間的基本需求。
在城市街道景觀中體現以人為本,主要體現人們的主人翁位,在總體規劃中控制詳細規劃的街道景觀設計。各種服務性設施的配置以及在街道的建設實施過程中都要從人的角度出發,滿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因為人群是街道的主體,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活動決定著城市的未來。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時考慮不同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觀念――一個好的城市街道景觀設計要處處為人著想。 一般而言,在城市中西區,人工要素的比重較大,隨著城市向外伸張,自然要素的影響不斷增強,城市景觀應逐漸融入自然之中。
4.2 合理景觀定位
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的人們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從而創造了不同的城市景觀。 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景觀階段性發展目標。
確保一個城市的景觀特色,是景觀定位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城市的景觀特色只能來自于城市本身,自然條件是城市景觀特色形成的基礎。一個城市景觀特色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必須拋棄激進的變化觀。一個在景觀上失去過去、失去自我的城市,是難以在當代社會立足的。
4.3 適宜的空間尺度
規模適中、生態環境良好、適宜的空間尺度、較少的人口流動、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親近鄉村、自然的特點是城市的優勢所在。城市建設必須根據各自自身的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確保城市的性質、規模和空間尺度。“美在比例的和諧”,是久經考驗的美學和藝術基本原則。
在城市建設中,建筑、道路、廣場和園林綠地之間適當的比例和適宜的空間尺度,是營造優美的城市整體景觀的先決條件。
4.4 和諧的整體景觀
城市要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規劃三者的融合,首先要在工作模式上實現建筑師、風景園林師和城市規劃師的融合。要在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城市設計等工作開展之初,就實現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和風景園林式的通力合作,避免“既成事實”的前期工作,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的困難和返工的浪費。
城市建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強調城市經濟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必須從城市的自然條件、地理景觀、人文特征出發,確保城市空間的整體發展方向;必須實現城市建筑、基礎設施與自然山水的和諧、與園林綠化的融合,創造貼近自然、舒適宜人的城市景觀空間。
王永碧
寧波茂盛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汽車時代的來臨,使得污染問題顯現出來,所以城市道路綠化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因此可以說城市道路綠化不僅可以給居民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對改善城市污染還有著積極作用也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一城市道路的綠化景觀設計
⑴公路綠化工程是公路環保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體現著公路的形象。如今國家加大了投入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與之相關的公路綠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想擁有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的質量就要有建立綠色交通的觀念。因此,道路綠化不僅要減少因道路施工給沿線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種破壞,還要保護和改善當地環境,而且還要使其成為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使司乘人員感到安全,舒適,仿佛置身于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從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效果,更好地發揮公路的各項功能。
某工程連接線道路綠化工程在設計時遵循了道路綠化設計的原則,做到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綠化種植采用群體與單體結合,平面與豎向結合,喬木與灌木結合,喬灌木與地被結合的多種形式,結構豐富,勾勒出立體的綠化效果;功能上做到符合行車視線和行車凈空要求;綠化樹木與市政公用設施的相互位置統籌安排,并保證樹木有需要的立地條件與生長空間;植物種植適地適樹,并符合植物間伴生的生態習性,對不適宜綠化的土質,要求在施工時改善士壤進行綠化;保留有價值的原有樹木,對古樹名木給予保護。 (見圖1)。
接線道路綠化工程中對不同地塊的針對性設計,不僅滿足了安全行車的需要,同時保證了良好的視覺景觀效果(見圖2)。
道路綠化施工后實景
道路綠化由于行駛車輛多、污染大、路線長及管理較為粗放等問題的影響,要求綠化植物的選擇應該是抗逆性強、耐干旱、抗污水、病蟲害少、便于管理,不會產生其他環境污染與影響交通和成為附近農作物傳播病蟲害的中間媒介。
二道路綠化及景觀園林施工
⑴施工準備①熟悉、審查施工圖紙和有關的設計資料,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內容;②做好四通一清,認真設置消火栓,四通一清是指水通、電通、道路通暢、通信通暢和場地清理,③場地清理,園林工程的平整場地與建筑施工的平整場地有一定的區別,在園林工程中的平整場地不只是簡單的清掉垃圾,主要包括場地的清理,去除雜草、灌木、建筑垃圾等影響植物生長的雜物,為土山地形施工和種植施工創造條件。
⑵道路綠化大樹、草坪等景觀施工我國的道路綠化景觀由于土地遼闊、地形多變,包括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等不同氣候類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生長著不同的樹種,容易呈現出異樣而多彩的景觀。種植材料和播種材料一般選擇根系發達、生長茁壯、無病蟲害,規格及形態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道路綠化中大樹移植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在連接線道路綠化中,針對大規格的喬木,我們將植樹時間確定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挖掘裸根苗木時,首先保證苗木根系少受損傷。對于常綠樹種,移栽時必須帶土球。土球直徑為樹徑的8~10倍左右,土球完好、平整,用蒲包或麻繩捆綁緊。用吊車吊苗時,鋼絲繩與土球接觸面放3.3cm厚的木塊,以防止土球因局部受力過大而松散。運苗時,由于苗木過于高大,必須使苗木保持一定的傾斜角度放置。為防止下部枝干折傷,在運輸車上做好支架。栽植時,據苗木深淺要求,將苗木放入坑內。栽植深度略高干原地坪,防止積水爛根。帶土球苗木剪斷草繩,取出蒲包或麻袋片,邊埋土邊夯實。裸根樹木栽植時,要求根系舒展,不得窩根,當填土至坑的1/2時,將苗木輕輕提幾下,再填土、夯實。樹木栽好后,做好三角支架或鉛絲吊樁,支柱與樹干相接部分要墊上蒲包片,以防磨傷樹皮。草坪是道路綠化的底色,直接影響整條道路的景觀效果。我們經過反復比較,選擇矮生百慕大套播黑麥草。套播草坪色澤好,草坪生長整潔,且基本可以達到四季常綠,比其他草種綠期長。只要養護規范,做到及時發現蟲害、侵染病害,并及時防治,可以保持較好的草坪效果。
三結語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道路綠化,道路綠化不僅具有景觀效果,而且在進行道路設計與建設時,也必須重視綠化設計,根據各地的氣候、環境等因素,選用合適的綠化形式品種,盡可能地增加綠化面積減少對植被的破壞,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道路綠化應該要合理組織加強城市綠化景觀的建設,實現城市景觀中人與自然的互利共生是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道路綠化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道路綠化景觀的好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城市景觀生態。
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用PDF形式查看。
摘要:隨著城市中人們對美學的追求,園林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城市景觀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分支,園林景觀在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現城市景觀方面的地位無可替代??沙掷m發展思想的提出,讓城市發展必須找到一個更適合的角度和方向,景觀設計得到了更高的重視。
關鍵詞:城市景觀 園林設計 理念創新發展
前言:城市化進程的進步不斷加快,經濟迅速的發展,城市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城市中各項經濟的快速前進,園林建設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改革開放后,我國對外國文化充分吸收利用,園林設計更是呈現一種百花齊放的發展景象,此時,城市園林的發展在速度和數量上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園林設計的目的是美化城市,為城市的人們營造一個優美的環境和生活的舒適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可以供城市的人們休息、玩耍、娛樂,這是鋼筋緩凝土的城市所急需的生活,所追求的樂趣,所需要的溫度。
1.園林景觀設計在城市景觀中的地位
城市的美景塑造是由人力的鬼斧神工和大自然的天然雕琢兩方面構成的,因為科技的發展,人力對自然的控制力更加強勢,部分甚至剝奪了天然的美景,但是不可否認,人力也為城市的規劃和建造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建筑物的出現,街道的規劃,廣場的設計都是人為設計的,自然景觀包括兩種,一種是大自然本身的美,一種是人工設計的模仿自然的美,就是著名的大師恩格斯所說的第二自然,我們稱謂的園林。我們對園林的概念就是郁郁蔥蔥的綠,滿眼的美景,滿眼的舒適,綠色是園林構成因素中面積最大的。綠色植物可以與山和水融為一體,也可與人工建筑親密的和諧統一,人工自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通過人力來控制景觀之間的距離。根據城市園林對城市景觀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大致將園林分為以下四類: (1)城市風景游覽建筑。如亭、廊、榭、舫、樓、閣、廳、堂、軒、齋、殿、館等等。(2)庭園建筑。如:空廊、隔墻、景架等等。(3) 建筑小品。如: 雕塑、噴泉、水池、花壇、標志等等。(4) 交通建筑。如道路、臺階、橋梁、汀步、碼頭、船埠等等均屬此類。
園林建筑都是由四個要素組成的,即賴以生存的土地,美化的水體、蔥郁的植物,完美的建筑。園林設計是隨著人們的精神和物質文明不斷地進步而改變的,它是不斷地滿足人們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和人力兩方面的原因發揮在生態環境、社會文化、休息游覽和經濟等方面的綜合效益,促進城市的美化和人與自然地健康長壽,達到和諧共同進步。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中的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
1.1 園林設計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
每個城市的發展歷史不盡相同,有魅力古都,有現代都市,其所處的人文環境也是影響人們生活的重要方向,園林設計的特色也不盡相同。園林設計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擴大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用地不斷增加,園林設計反映著歷史的發展過程,園林設計也承載著相應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梢哉f,園林設計是歷史的記載著,是發展的記錄著。園林城市蘊涵著豐富的城市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1.2 園林設計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
美好的園林城市景觀對城市的形象有很大的影響,人們對于所處的城市都特別的喜愛,好的園林設計可以提升城市中人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和發展。園林對外地來此地的人來說就是這個城市的縮影,園林的印象此時就顯得至關重要。
1.3園林有助于展示城市景觀
人們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看到的實物上,不會停留在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故事中,不會沉醉在經濟的發展中,一個城市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也是城市的園林景觀美景,這是這座城市的最鮮明的代表。
2.我國城市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誤區
城市景觀的建造是人們利用自然地條件去美化我們生活的環境,既要符合人們對環境的需求更要滿足植物生長的規律,并且追求藝術上的個性化和風格的獨特,真正的城市景觀不可能只滿足其中的一項。隨著國際間交流的增多,我國城市的景觀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是與城市景觀設計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有待改進,發展中仍存在一定的誤區。
2.1 城市環境質量差
我國城市發展中都存在著質量很差的共同缺陷,這在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了,尤其是綠化系統的不完善,違章建筑隨處可見,張貼小廣告的現象屢禁不止,城市的公共設施缺乏系列化、標準化和整體的維護性。
2.2 我國的城市景觀缺乏個性化
個性是現在追求的發展趨勢,我國的很多古城都已經丟失了原本的特色,與其他城市大同小異,忽略了城市歷史的北京和城市古老的文化,追求現代化、利益化的現象尤為嚴重,模仿的現象稱為一種風尚,這使得城市以及城市景觀失去了個性。
2.3 設計中缺乏公共活動場所
我國城市景觀中很容易忽略市民活動的區域設計,總是追求外表的華美和設計的優美,忽略了設計的本質是服務于民,人們在城市中找不到休憩、娛樂的小場合,這讓城市失去了溫暖,變得冰冷。
2.4 城市景觀管理不完善、立法不健全
我國在城市景觀管理上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包括在城市景觀建設和維護方面的條例也存在著缺陷,必須健全相關的法規,共同促進城市的發展和美化。
3.創新園林設計理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生活環境正在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的惡化,大自然在提醒我們,因此,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園林設計更要遵從這一理念,堅持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
3.1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園林的設計中體現人文關懷,建立人們的以城市為家的思想,尤其是服務性設施的建設,更要滿足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的雙重需求。
3.2 城市建設符合歷史,尊重現代
城市是歷史的承載著,我們的城市建設要充分體現歷史和現實的結合和發展,城市的歷史可以引起城市生活的人們的共鳴,當熱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發展和前進。
3.3 綠色是城市園林永遠的主色調
綠化的概念已經逐漸被重視,良好的綠色景觀也可以讓人愉悅身心,良好的綠化構成簡潔、大方、鮮明、自然、開放的景觀。現在我國的城市建設已經給予綠化足夠的重視了,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城市綠化工程將得到快速的進展。
3.4 注重園林設計的方法和技巧
園林設計既要滿足生活的舒適也要追求藝術的高度,既要個性十足,也要風格獨特。因此對于園林設計的立意、選址、布局、尺度等都要做詳細的規劃和檢驗,突出園林設計的特色和藝術感染力,促進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
結束語:
總之,園林設計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的進步和改進,更加符合人們生活的習性和審美標準,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園林設計也將不斷融合現代的技術更加完美的呈現城市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