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5 03:46: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中音樂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音樂課程改革過程中,各種觀念百花齊放,音樂課堂從以前純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傳授到加入了各種其他的因素,例如人文知識的貫穿,例如姊妹學科的滲透甚至綜合等等。這些新的元素來到音樂課堂,讓很多教師如看見了萬花筒,不知該如何取舍,這些內容的被有的教師不加方法地引進,有的音樂課堂變得雜而不純,有的音樂課堂充斥著各種知識卻恰恰減弱了音樂的魅力,音樂課堂的音樂性就在這些因素的沖擊下被減弱了。要表現音樂課堂的音樂性是一個非常藝術的過程,一個拿捏不當,音樂的美感就會被破壞,音樂的魅力就會被淹沒,所以,使音樂課堂具有音樂性,首先是教師的一種藝術,一種方法的藝術,在實踐課堂中,越來越覺得要使課堂音樂性得到完美的體現,要創造這樣一種課堂的藝術是需要多方面的細心設計策劃,實在是并不容易的事情。體驗音樂的美感應是音樂課堂的主要內容,感動學生的,應該是音樂本身。大音樂教育的音樂課堂,學生只是音樂的嘗試者,并不是專業音樂人,教師想從音樂技法上吸引學生,學生還沒有這么專業的鑒賞力,想單從音樂的興趣上激發學生,課堂音樂在流行音樂面前,完全不能使學生有更特別的興趣。所以,要想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感,作為音樂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設計完美的音樂聆聽環境
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創建一個良好完美的音樂聆聽環境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聆聽環境是從硬件和軟件這兩個方面去組建的,首先應該有完美的音響設備,因為音響設備是演繹音樂的重要設備,音樂是純凈和秀美的,在教學中,無論教師怎樣講解,都不如真正優美的聲音傳遞到學生的心中更有效果,只有通過美好音樂的聆聽,讓學生自己感受云月的美好,才更有教學效果,如果學生不能感受音樂的美好,教師理論講解再高深,也是沒用的,只有學生親自感覺到音樂的美好,在心中樹立了音樂的純凈與美好,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相反則是適得其反。教師在選擇聆聽音樂時,一定要注意音響設備要過關,因為只有好的音響設備才能表現出好的音樂質量,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學校要為音樂課程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體驗環境,在設備的購買上要注重音響的質量,一定要保證在音樂課堂上的音響效果,只有好的音響效果才能達到好的聆聽環境,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來,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果。
二、創設適合學生的音樂背景
在講解音樂時,一定要注意講解音樂的背景,因為每個音樂都有自己的創作背景,只有講解明白音樂的背景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音樂本身的魅力,如果沒有明白音樂背景就去講解音樂,那么多半是很費力,而且效果也很差。例如,在講解貝多芬的作品時,一定要講解貝多芬的復雜背景,包括他的人生的起落悲喜,貝多芬的生活歷程與情感矛盾,只有了解了他的人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因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給學生講解完貝多芬的人生傳奇后,通過他的音樂,學生們會更加深刻的理解音樂的內涵,才能更好地體會音樂帶來的美感。
三、重視音樂課堂中音樂聆聽所占的比重
在音樂面前,教師介紹多少,說多少音樂的美,那都是教師的個人感受,這種感受是不能強加給學生的,要學生認同,還不如教師提示一兩句,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聽,給學生感受。一堂音樂課,學生聽的時間應該起碼有半堂課??梢允沁@樣的一個過程:先完整的聽。教師應該提示學生盡量靜下心來閉目聆聽。完整的音樂形象對學生非常的重要,第一遍完整的聆聽,學生其實有很多感受,有的學生并不會用語言描述出來,教師也不應該追求在這個過程之后,有多少個學生說出了自己聽音樂的體驗。
這種說出來的體驗是表象上的,更深層的體驗其實在心里,教師只需要注意學生是不是對這個音樂明顯有了興趣,明顯沉浸到了音樂中,就成功了。再多次聆聽。在多次聆聽中,學生有了自己重視的片段,熟悉了音樂旋律,并且喜歡跟唱。這就是學生喜愛上了這個音樂的表現,也是音樂魅力吸引了學生的表現,單靠教師講述想糾正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偏好根本不可能,但只要課堂有時間反復地聽,學生在耳熟能詳,有充分機會聆聽透徹健康音樂的基礎上,音樂自然能讓他們有所改觀,音樂教師千萬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就輕視音樂的魅力。這一點上,完全可以借鑒一下語文教學中的“美讀”這一方法。多讀,自然能感受其美,多聽多唱,自然可以讓學生感受音樂其美。教師要是轉換一個角度,不單從自己教上去想,而是從學上去體驗,就能感受到,學生喜歡的是聽和唱,不喜歡的恰恰是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最不感興趣的歌曲,要是整堂課用大部分的時間給他們聽唱,其實最后,他們都不自覺地下課了還在哼唱,音樂教師其實并沒有正視過音樂本身的魅力,而是太迷信自己講述的魅力了。
四、教師應該重視音樂的升華和提煉
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知識介紹,不過,可以有一些藝術的處理方式。例如,想介紹歐洲音樂風情,很多教師想將歐洲建筑和文化給學生一個印象,這個當然有助學生理解歐洲音樂的風格。可是,為什么不能將這些文化建筑圖片在音樂播放的過程中作為一種輔助的視覺效果呈現呢?這樣完全可以不打斷音樂的連續性,不影響音樂的聆聽,學生的看和聽是可以同時進行的,所以,這些人文風景的介入,既完全恰當,也沒有影響課堂的音樂性,恰恰成了一種非常好的輔助,所以,新課程標準中的很多理念非常正確有效,只是教師在操作時候,沒有找到最恰當的方法而已。課堂中,每堂課對音樂技巧和知識的傳授,是循序漸進的,每堂課需要達到的知識目標并不多不特別復雜,這些知識目標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傳授給學生。例如在聆聽奏鳴曲時,教師將奏鳴曲的曲式結構呈現在黑板上,一個簡單的講解,學生就能夠理解了,更多的是讓學生能在聆聽中對照圖式進行區別,教師要節約這些知識講解的時間,如果把這個變成了數學課上的分析或者語文課中的段落分析,音樂的魅力一樣會蕩然無存。
結語
音樂課堂,音樂體驗一定是第一位的,唱譜等技能訓練,都是為完整的音樂體驗做鋪墊,唱歌課中,發聲方法的教授等等,也是為學生能優美完整地演唱為目的,教師將聆聽放在重要的位置來進行課堂設計,這樣,一個有完整音樂體驗的課堂,才具有了音樂課堂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提高高中音樂教學質量。
進入高中之后,學生大體上已經歷了九年的音樂培養,應當具備了初步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教學重點是在原基礎上進行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訓練。用以訓練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內容應當選取一些相對有一些難度的曲子,如中國古曲音樂和西方古曲音樂等。西方古曲音樂在人類音樂史上占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應予以重點處理。下面結合實際簡要談談高中音樂課中西方古曲音樂欣賞的一些方法。
一、清晰西方音樂發展史主線,厘清教學思路
廣義的西方古曲音樂歷時三百多年,從被稱為音樂之父的巴赫開始一直到印象派的大音樂家德彪西。在這一段時期中,出現了許多閃耀的音樂明星和音樂作品。可以說,這三個多世紀中,西方可謂音樂繁盛至極,成果豐碩。但高中階段并非要把這些成果都拿出來欣賞,一方面時間不允許,另一方面高中生認知能力有局限。實際上,高中音樂課程不可能全部為西方古曲音樂,整個課程體系中只能拿出部分空間來容納西方古典音樂,往往只是選取一些重頭的音樂家和音樂作品,甚至只是一個音樂名段。不過,教師在執教過程中,不能僅僅為欣賞而欣賞,而要適當貫穿講解一些音樂史的知識,從理論上提升學生鑒賞素養。筆者綜合各家觀點后,將西方古曲音樂史大致分為如下階段:巴洛克音樂——維也納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現代。然后按此劃分規劃欣賞課的內容,使教學的思路沿著音樂史的發展線條運行,最終使教學結構清晰,教學重點突出,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快速掌握了西方古曲音樂史的知識,提升了音樂欣賞的理論素養。
在開始講解西方古典音樂時候如筆者上述所講己經為學生勾勒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西方音樂發展史,這時的學生大概對西方古典音樂的一些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基于此,筆者在講解巴洛克時期的時候事先會大概的描述一下什么是“巴洛克”,什么是藝術中“巴洛克風格”這些基本的概念,當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一問題只是做一些概念性的描述。接著會對巴洛克音樂的藝術風格做一個大概描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何為巴羅克”這一基本概念,下來會進入對于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的一般性講述,期間會涉及到“音樂之父”巴赫、亨德爾、維瓦爾第和威爾第等人,還會講述到這一時期的音樂類別和特征。在這一前提鋪墊完成后就會進入對重點音樂家和作品的稍微詳細的講解階段,選巴赫為例,因為巴赫的作品數量較為龐大,所以會選取被世人公認的名曲如《卡農曲》《托卡塔曲》、《哥德堡變奏曲》、《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十二平均律曲集》和《馬太受難曲》等做一個概述性的介紹。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熱情,筆者在講完這些后會不時的穿插一些如巴赫終生未婚這樣的一些逸聞軼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藝術家本人偉大的藝術氣質的感知,然后,筆者會選取教材或者筆者自選的上述名曲的一些精彩片段利用多媒體在課堂播放讓學生切身感受巴洛克音樂中的嚴謹對位法的藝術風格而后讓學生闡述自身的看法。在讓學生熟悉了上述的課程進行方式后,對于以后維也納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和現代時期的西方古典音樂的講解會依次進行但也會進行一些根據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特點所講內容的粗細和方式相應的會做一些有利于學生接受的調整。
二、多學科交叉,輔助提升音樂欣賞水平
任何藝術形式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音樂也如此。音樂與當時的社會風貌、民族習俗、政治、經濟、文學、科技等都有密切的關系??梢哉f,世上根本沒有完全獨立的音樂。當前享譽世界的貝多芬名曲《第九交響樂》原本就與文學相依相生。德國文學史上有一個重要的時期為“狂飄突進”時期,其領袖之一叫希勒,他寫了一首詩叫《歡樂頌》,當時的音樂家貝多芬為之譜曲,在創作過程中,由于音樂天才靈感的觸發,貝多芬最終寫成了具有四個樂章的宏大交響樂——《第九交響樂》;此外,巴赫的音樂帶著濃濃的基督教味道,瓦格納的歌劇完全就是音樂與文學、表演藝術等多藝術的融合產物,而一些現代樂器的創制和使用,本身就是科技的產物。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音樂不是獨立的存在,也不可能獨立存在,它始終于各學科相關聯,在各學科的影響和促進下不斷向前發展。因此,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音樂時,應適當引導他們了解相關的學科背景知識。比如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在聽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想象拿破倫領軍馳騁的壯觀凄美景象。結合多學科知識引導學生賞析,可以使學生對相應的音樂有更好的審美素養和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層賞析
各個學生音樂天賦自有差異,再加上從小成長的環境以及后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上可能存在的種種差別,導致音樂審美能力發展不一致,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應因材施教,將賞析能力分為不同的層次,對應要求不同的學生。比如對同一首樂曲,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可要求其實現知識串聯性的賞析,即聽懂音樂節奏和旋律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其中包含的故事;對于基礎弱的學生,只需要要求其感受到節奏和旋律帶來的快感或其他心理反應即可。
筆者的經驗中,賞析西方古曲音樂時,如果不因材施教而搞一刀切,很可能導致大多數學生對西方古曲音樂失去興趣,最終可能使他們對音樂學科也失去興趣。如果這樣,教學效果也就談不上了。比如,對于基礎弱的學生來說,如果硬性要求他們聽出李斯特和肖邦的鋼琴曲的具體區別來,難免有強其所難之嫌。當學生反復嘗試都無法完成任務時,勢必對音樂失去應有的興趣。
總之,高中教育是學生從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邁進的一個關鍵步驟,而其中的高中音樂教育里的西方古典音樂欣賞則是這一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真正進入嚴肅音樂殿堂和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培養高尚人格和藝術鑒賞力的一個重要臺階,所以,教師在做好這一階段的西方古典音樂欣賞教學工作對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藝術涵養問題,本文上述三個方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期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指導筆者的教學工作。
進入高中之后,學生大體上已經歷了九年的音樂培養,應當具備了初步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教學重點是在原基礎上進行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訓練。用以訓練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內容應當選取一些相對有一些難度的曲子,如中國古曲音樂和西方古曲音樂等。西方古曲音樂在人類音樂史上占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應予以重點處理。下面結合實際簡要談談高中音樂課中西方古曲音樂欣賞的一些方法。
一、清晰西方音樂發展史主線,厘清教學思路
廣義的西方古曲音樂歷時三百多年,從被稱為音樂之父的巴赫開始一直到印象派的大音樂家德彪西。在這一段時期中,出現了許多閃耀的音樂明星和音樂作品。可以說,這三個多世紀中,西方可謂音樂繁盛至極,成果豐碩。但高中階段并非要把這些成果都拿出來欣賞,一方面時間不允許,另一方面高中生認知能力有局限。實際上,高中音樂課程不可能全部為西方古曲音樂,整個課程體系中只能拿出部分空間來容納西方古典音樂,往往只是選取一些重頭的音樂家和音樂作品,甚至只是一個音樂名段。不過,教師在執教過程中,不能僅僅為欣賞而欣賞,而要適當貫穿講解一些音樂史的知識,從理論上提升學生鑒賞素養。筆者綜合各家觀點后,將西方古曲音樂史大致分為如下階段:巴洛克音樂——維也納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現代。然后按此劃分規劃欣賞課的內容,使教學的思路沿著音樂史的發展線條運行,最終使教學結構清晰,教學重點突出,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快速掌握了西方古曲音樂史的知識,提升了音樂欣賞的理論素養。
在開始講解西方古典音樂時候如筆者上述所講己經為學生勾勒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西方音樂發展史,這時的學生大概對西方古典音樂的一些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基于此,筆者在講解巴洛克時期的時候事先會大概的描述一下什么是“巴洛克”,什么是藝術中“巴洛克風格”這些基本的概念,當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一問題只是做一些概念性的描述。接著會對巴洛克音樂的藝術風格做一個大概描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何為巴羅克”這一基本概念,下來會進入對于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的一般性講述,期間會涉及到“音樂之父”巴赫、亨德爾、維瓦爾第和威爾第等人,還會講述到這一時期的音樂類別和特征。在這一前提鋪墊完成后就會進入對重點音樂家和作品的稍微詳細的講解階段,選巴赫為例,因為巴赫的作品數量較為龐大,所以會選取被世人公認的名曲如《卡農曲》《托卡塔曲》、《哥德堡變奏曲》、《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十二平均律曲集》和《馬太受難曲》等做一個概述性的介紹。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熱情,筆者在講完這些后會不時的穿插一些如巴赫終生未婚這樣的一些逸聞軼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藝術家本人偉大的藝術氣質的感知,然后,筆者會選取教材或者筆者自選的上述名曲的一些精彩片段利用多媒體在課堂播放讓學生切身感受巴洛克音樂中的嚴謹對位法的藝術風格而后讓學生闡述自身的看法。在讓學生熟悉了上述的課程進行方式后,對于以后維也納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和現代時期的西方古典音樂的講解會依次進行但也會進行一些根據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特點所講內容的粗細和方式相應的會做一些有利于學生接受的調整。
二、多學科交叉,輔助提升音樂欣賞水平
任何藝術形式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音樂也如此。音樂與當時的社會風貌、民族習俗、政治、經濟、文學、科技等都有密切的關系??梢哉f,世上根本沒有完全獨立的音樂。當前享譽世界的貝多芬名曲《第九交響樂》原本就與文學相依相生。德國文學史上有一個重要的時期為“狂飄突進”時期,其領袖之一叫希勒,他寫了一首詩叫《歡樂頌》,當時的音樂家貝多芬為之譜曲,在創作過程中,由于音樂天才靈感的觸發,貝多芬最終寫成了具有四個樂章的宏大交響樂——《第九交響樂》;此外,巴赫
的音樂帶著濃濃的基督教味道,瓦格納的歌劇完全就是音樂與文學、表演藝術等多藝術的融合產物,而一些現代樂器的創制和使用,本身就是科技的產物。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音樂不是獨立的存在,也不可能獨立存在,它始終于各學科相關聯,在各學科的影響和促進下不斷向前發展。因此,在引導學生欣賞這些音樂時,應適當引導他們了解相關的學科背景知識。比如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在聽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想象拿破倫領軍馳騁的壯觀凄美景象。結合多學科知識引導學生賞析,可以使學生對相應的音樂有更好的審美素養和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層賞析
各個學生音樂天賦自有差異,再加上從小成長的環境以及后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上可能存在的種種差別,導致音樂審美能力發展不一致,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應因材施教,將賞析能力分為不同的層次,對應要求不同的學生。比如對同一首樂曲,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可要求其實現知識串聯性的賞析,即聽懂音樂節奏和旋律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其中包含的故事;對于基礎弱的學生,只需要要求其感受到節奏和旋律帶來的快感或其他心理反應即可。
筆者的經驗中,賞析西方古曲音樂時,如果不因材施教而搞一刀切,很可能導致大多數學生對西方古曲音樂失去興趣,最終可能使他們對音樂學科也失去興趣。如果這樣,教學效果也就談不上了。比如,對于基礎弱的學生來說,如果硬性要求他們聽出李斯特和肖邦的鋼琴曲的具體區別來,難免有強其所難之嫌。當學生反復嘗試都無法完成任務時,勢必對音樂失去應有的興趣。
總之,高中教育是學生從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邁進的一個關鍵步驟,而其中的高中音樂教育里的西方古典音樂欣賞則是這一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真正進入嚴肅音樂殿堂和提升自身藝術修養培養高尚人格和藝術鑒賞力的一個重要臺階,所以,教師在做好這一階段的西方古典音樂欣賞教學工作對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藝術涵養問題,本文上述三個方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期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指導筆者的教學工作。
音樂鑒賞是對藝術作品的具體感受、體驗、鑒賞和鑒別的精神活動?!陡咧幸魳氛n程標準》強調“音樂鑒賞是培養學生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具備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鑒賞音樂美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增進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的了解、對祖國音樂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養,提高音樂審美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反思與評價藝術的能力;有助于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談幾點體會。
一、以音樂欣賞課為載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鑒賞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具有一定音樂鑒賞能力為教學目標。在鑒賞課教學中,不僅僅局限于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著眼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發展。善于觀察學生在學校音樂鑒賞中的每一個表現,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聽賞活動,多多發表對所聽音樂的獨立感受與獨特見解。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上的引導要采用“求同”與“求異”并存的方法,鼓勵學生思考與發表不同的意見。教師的賞識會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只有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上實行深刻變革,才能改變那種把音樂教育當成傳授知識與技能的狹隘眼界,才能改變那種一味從教師的主觀感受出發而不考慮學生的求異思維及具體體驗的單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勵和引導學生自身的體驗。
二、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搭建創新探索的平臺,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感受美的體驗,比如用節奏、律動、線條、色彩、繪畫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自填歌詞、創編故事豐富多彩的創造實踐來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創造。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在于激發學生的疑問,更重要的是在提問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要注重提問的技巧。同時,良好情境的創設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另一種方式,也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方面。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入聆聽音樂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與激情。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通過音樂體驗情感,使他們具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去面對將來可能經受的一切情感考驗。這樣的師生互動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主動參與,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不可或缺的。
三、因勢利導,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
流行音樂與我們的民族音樂間有不少相似點。就民歌而言,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來自民歌?,F在流行歌壇出現了一些歌手用通俗唱法演唱民歌的現象,是民歌演唱的另一形式的體現。在音樂教學中,結合中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流行音樂
的特點,因勢利導,盡可能多的關注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流行音樂,積極而適當地引導他們學習和體驗音樂,吸收流行音樂中有益的元素,激發學生上好音樂鑒賞課的興趣,使學生初步具有一定音樂鑒賞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教學時,我們要以音樂專業化知識引導幫助學生分析當前他們喜愛的流行音樂特征,提高他們對流行音樂的辨別能力,讓學生主動獲取音樂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在評價中培養了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此外,音樂鑒賞教學時,感受音樂和文學完美的結合,把一些詩詞、散文有選擇的與合適的音樂進行匹配,感受體味音樂與詩的完美結合。
四、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要巧妙地變換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更完美地提高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借助多媒體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時空,激發學生思維。教學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個性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音樂教學中。要用比較的方法分析與鑒賞音樂,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如由聲樂曲過渡到器樂曲。由講解聲樂作品入手,逐步過渡到器樂作品的欣賞。又如由民間音樂欣賞過渡到西方音樂欣賞。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我們將民間音樂作品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介紹給學生,會使學生感覺親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礎上再逐步過渡到西方音樂,比如說《命運交響曲》、《藍色多瑙河》等。由器樂獨奏曲逐步過渡到交響音樂。器樂獨奏曲表現的主題單一,曲式相對也較為簡單,待學生初步掌握后,再過渡到管弦樂、多主題和曲式結構較為復雜的交響樂,那么學生掌握音樂欣賞的方法和規律就會變得容易了。
總之,在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我們應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高中階段音樂鑒賞課一共36個學時,屬于必修課,共兩學分。如何能使學生在36個學時中,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學會聆聽音樂、走進音樂、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內涵,用音樂來激勵自己,甚至學會用音樂來表達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構建科學合理的欣賞課教學模式,是音樂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筆者探尋出一個“導—查—賞—議—論”的五環教學模式。五個教學環節中,既有老師對學生的引導,又有學生自主去探究音樂的過程,更有學生互助合作、對音樂知性的總結,從而系統化地進行教學,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效率,以課堂為點,讓每一位學生都真正在課堂上會聽音樂、聽懂音樂,讓音樂在每個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使學生在有限的高中階段36課時里學會如何鑒賞音樂。
一、導
導,即課程的導入環節,在這個環節里,不僅僅沿襲傳統課堂的知識性導入,更重要的是設計對于學生情感上的導入,使學生能在瞬間進入到情感的體驗狀態。例如在講《黃河大合唱》一課的時候,很多課例中都是從黃河在中國的地位說起,從黃河母親河的話題說起,我在導入時不沿用傳統的方法,而是采用了一個很別致的方法:播放南京大屠殺的一些視頻和數據,讓學生講講他們對日本侵華的理解。學生熱情高漲,充滿對日本人的憤慨。這時候我問,如果你是一個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你會怎么做?大家都說:“用音樂的力量號召全國人民抗日?!边@樣就很自然地導入了冼星海和他的作品《黃河大合唱》,一節課下來,大家除了認真欣賞之外,始終都在體驗歌曲的精神,尋找音樂作品本身蘊涵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查
查找,應該是在音樂欣賞之前,由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教育心理學指出,高中生的年齡階段,注意力的發展已經趨于穩定,能夠較好地調節自己的注意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而且在知識結構上,也完全具備自主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每節課音樂欣賞之前,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效果遠比教師的講授要好。例如在講到《高亢的西北風》一課的時候,播放的陜北畫面剛剛過去,就有學生開始問陜北指的是那些地方?陜北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樣的?陜北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民歌?陜北的人民生活狀況如何?甚至還有人拿出了地圖找陜北在中國的地理位置。于是在短短的五分鐘時間里面,學生找
出來陜北音樂風格形成的諸多因素,再去欣賞音樂的時候,他們就會為《刨洋芋》的豐收而喜悅,也會為《腳夫調》的苦悶、孤寂而感到壓抑。所以,發動學生自主探究音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賞
欣賞的過程,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學生最難以理解的環節,尤其是剛開始接觸到音樂鑒賞課,而音樂基礎又很差的學生,對于器樂曲除了能區分速度之外,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賞的環節,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對于聽覺的引導,不是教師的語言表述,而應該是對于音樂元素的分析,讓學生去尋找答案。如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文中,圓號的聲音塑造了草原小姐妹的英雄的形象,可是學生在欣賞的時候很難理解,于是在課堂中又播放了《四渡赤水》的音樂前奏、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讓學生反復地聽圓號的音色。學生在聽覺上就建立了一個音樂形象,再欣賞《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時候,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形象就屹立在面前。所以,在欣賞過程中,給學生分析、講解音樂元素,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四、議
議,議的環節,是一個討論交流的環節,也是一個增加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的重要方式。高中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意識,渴望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和肯定,對于音樂的理解更是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所以,主張學生在議論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既讓學生學會協作,又讓學生在協作中加深理解,對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更是一個很好的培養機會。對于議論的內容,教師不應做過多的干涉,學生在長期議的過程中,會很好地發展自己的思維,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個性健康成長,這應該是音樂鑒賞課的一個初衷。
五、論
論,是音樂鑒賞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結論。所有的音樂,在音樂家的筆下都是一種情緒或者是一種形象的流露。所有的理解都要歸于音樂形象的塑造。我們不能把圣桑筆下的大象理解為袋鼠,也不可能把貝多芬的月光理解為熊熊大火。所以,對于音樂鑒賞課,教師應該有放有收,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創新的空間,但是對于音樂形象要有一個定位?!兑魳穫鞑W》講音樂的傳播有三個環節:(1)創作者把自己內心的情感體驗寫成樂譜;(2)演奏(演唱)者把樂譜所蘊含的情感用音樂表現出來;(3)欣賞者從聽覺里還原作曲家創作時的情感。即創作、演出、欣賞,這是一首音樂所要進行的完整的三個傳播環節。這個結論,就是要告訴我們欣賞的音樂,所承載的音樂內涵,使大家對于音樂有正確的理解,即完成一部音樂作品的第三個環節,還原了創作者最初賦予音樂的情感。
經過五個環節的學習,學生應該可以很透徹地領悟到每節課里面音樂所蘊涵的情感,更為重要的是五個環節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發揮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又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更使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了合作學習。長期堅持“導—查—賞—議—論”的“五環賞析”音樂鑒賞課模式,可以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學會如何鑒賞音樂、真正的喜歡音樂、走進神圣的音樂殿堂,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使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音樂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在訓練學生審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發創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樂鑒賞課是高中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也是促進高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高質量、高水平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高中音樂鑒賞課是審美教育,因此,以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應該鮮明地體現和貫穿在整個初中音樂教材的內容與形式中,突出教學作為師生共同體驗、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美的載體作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當前,高中音樂鑒賞課更應當緊密圍繞高中學生的音樂需求,關注音樂學習方式的變革,處理好審美能力培養與知識技能學習的關系,使音樂鑒賞課更好地發揮課堂這一“陣地”達到“美育”的目的。
一、突出音樂鑒賞課的“美育”功能
音樂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的審美活動以社會生活為基礎,與各學科尤其是社會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歌曲中的文學因素、音樂作品中的歷史背景、地域風格,都包含著文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因此,音樂教學的內容應豐富多彩。重視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根據內容及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恰當運用各種形象的教學媒體,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親切、真實、有吸引力。此外,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不能脫離音樂的審美性。從音樂的審美表現特征出發,通過分析、比較等手段,積極引導高中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中的作用。例如,人教版的《音樂鑒賞》教材以音樂文化作為編寫主線,由中國民族音樂、中國創作音樂、西方音樂和亞非拉音樂四個版塊構成,充分體現了多元文化的價值觀,較好地體現了以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不同的情緒音樂可支配學生的情感方向,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多種手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可能忽略的音樂的魅力。例如在《影視音樂》的教學中,為了突出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師在新課開始時,首先選一段學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員表演而無對白的電影片段,如卓別林的喜劇或《貓和老鼠》的動畫片,先去掉背景音樂給學生欣賞,再欣賞帶背景音樂的影片,讓學生進行對比,探究音樂在其中的作用,使他們自己發現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主參與性教學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自主性參與學習是課堂組織教學的核心?!白灾鳌笔桥c“他主”對立的。音樂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人,教師是導師。導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當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學生當主人。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表達個人的情感,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教學的過程既有教,也有學,學習新的理念新的知識,向課堂學習,向學生學習,“知識不僅要通過學習來獲得,還需要通過溝通、交流來更新,一個人不僅要善于學習,還要善于向他人請教,借用別人的智慧?!鄙厦嫣岬?,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教師也有向學生學習的地方,比如,在如今的流行音樂這方面,學生的確是知道的比教師多,包括歌手成長的經歷、風格特點、演唱的經典曲目等內容。這時我們應虛心向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性,讓課堂活起來。
三、視唱主題音樂使學生記憶音樂作品的特點
主題音樂是整個作品的主要思想,是全曲的靈魂,當我們說到一首音樂作品時,我們總是記起代表和象征那首樂曲的主題旋律。為此,在鑒賞作品時,可以通過視唱、模唱讓學生熟悉主題旋律,并進一步分析主題旋律的音樂特征,為全曲的鑒賞作好鋪墊,如欣賞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時,首先讓學生感受作品,然后學習哼唱主旋律。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作品,全曲的主要旋律優美、舒展。主題音樂在不同的音樂段落里變化展衍,這一主題往往改變它開始的部分,引出新的因素,給人新的享受,然后歸結到同一結尾樂句。
四、音樂鑒賞課要給學生學以致用、自我展示的機會
學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終目的,通過音樂鑒賞教育,學生在賞析優秀音樂作品的同時,對民族音樂及外國音樂的經典作品得到較為充分的認識。學生只有對于不同音樂的題材和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使其在音樂審美方面初步具備對美的感知力、鑒賞力、創造力、表現力。高中生通過音樂鑒賞課聆聽和感受音樂,使他們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幫助他們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關系;為每個高中生音樂文化素養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此外,在培養高中生音樂創造力的同時要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展現他們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舞臺,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在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善于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鼓勵學生敢于嘗試,勇于創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能力的機會,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合理的評價。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不能以教師的“權威”來否定學生的個性思維。
五、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必須把創新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對于音樂鑒賞課來說,我們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創新中學習,在學習中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審美力、創造力和表現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及綜合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
教育的目的告訴我們,未來的人才只具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能力是不夠的,只知道學習和繼承而不知道創新甚至連創新的意識都沒有那更是不行的。所以,培養未來公民的創新品質,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能力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標。面對這一課題,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怎么辦?教師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對學生創新品質的培養?本文擬就此做些探討,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視與研究。
一、從創新品質的角度來審視當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自己主體性的實踐、組合、思考而得出新的結果的活動過程。創新品質就是敢于、善于創新的品格和素質,是關于創新所必須具備的意識、態度、能力等基本要素的概括。具體來講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創新的意識和精神,也就是具有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意識和自覺、主動地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愿望。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的種種創新精神的表現常常與錯誤、調皮等“惡劣”現象聯系在一起,如:學生對作者創作意圖及作品意境理解不一,或與老師的聽覺感受不同而與之辯論等。學生對問題的看法不一定十分準確,但敢于想象和聯想、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好的,這也是其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但很多老師對待此類學生非但不給予機會,反而輕易地代替、否定,不僅剝奪了學生探索的樂趣,也容易使學生養成懶于動腦、不去主動探索的壞習慣,創新的萌芽便自然在“打擊”中慢慢地被扼殺。
2、創新的思維品質,也就是具有求異、求新、綜合、發散、聯想、想象等思維方法,具有變通性、獨特性等特點的思維風格。在目前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存在著一大通病,即教師講解過多,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欣賞,學生機械地接受老師的傳授。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會阻礙學生的想象力的發展,求新、求變、發散、獨特等思維方法及風格也就更沒有存在及發展的可能。
3、創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開展創造性活動的方法和技能,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實踐操作和成果表達的方法和技能等等。它與創新思維相結合,構成創新能力。目前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另一突出問題是重“靜”略“動”,大概的模式是教師出示音樂的主題,分析曲式,學生聽主題及對比主題,想象內容、理解曲式。事實上,這一過程,沒有學生主動的參與和實踐活動,即使學生對作品已經理解,但缺少表達與創作的機會,即沒有了創新的先決條件,創新的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4、創新的人格,也就是具有強烈而持久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不迷信、不盲從、堅定自信的自主意識,執著追求、堅忍不拔的意志力等個性品質。創新人格的塑造是建立在前面三方面基礎上的,學生具備了創新的意識、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并且不斷地從創新中獲得愉悅的感受,才會逐漸形成創新的人格,而且,創新人格的形成對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延續,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同樣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現在的高中音樂欣賞課中,舊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制約著學生創新品質形成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學生不敢創新不會創新不愿創新沒有創新的惡性循環現象。
二、如何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
1、創設民主的環境,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營造空間。
高中學生知識已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同時在心理上也有特別渴望被他人尊重和肯定的需求,他們普遍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民主的環境可使學生勇于質疑、敢于立異,而這種品質則是創新意識萌發的首要條件。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應力求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其次要尊重學生,保護和調動學生良好的心境和愉悅的情緒。記得一次上課,一位同學在欣賞完女聲獨唱《春曉》時,還沉醉于其意境之中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語:“要是用簫來演奏就更好了!”他全然沒有意識到課堂的環境,而投入在對美的遐想之中。雖然他的行為引起了周圍同學善意的笑聲,但我還是表揚了他欣賞音樂時的專注與投入以及他對音樂的創造性欣賞。只有長期處于這種民主寬松的環境中,學生才會敢想敢做,敢于探索,他們的創新意識才會得到呵護和培養。
2、設計多種創造性的實踐活動,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植沃土。
學生僅僅“敢創新”還不夠,還要“會創新”。開展多樣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是音樂欣賞課堂中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如《中國音樂教育》曾刊登過的繆麗君老師在《春曉》一課中的活動設計便是一個良好的范例。在欣賞、分析完《春曉》后,教師提供一些簡單的道具和材料,要求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創作、表現《春》的意境。在教師的指導下,有一組學生選擇自己作詞、朗誦,在原詩的意境上作了延伸;另一組學生選擇了歌舞的形式,歌唱有領有合,舞雖跳得不太好,但其用皺紋紙制作的花瓣的飛灑,使詩的意境更生動起來;還有一組學生利用教室現有的音源,如紙、塑料袋、礦泉水瓶等,或抖動、或搓揉,制造出雨聲、水聲、風聲等,摩造詩中環境。學生思路之寬闊,手法之獨到令人嘆服。這種講、誦、畫、跳、演的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自覺地把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表演、創作中去,創新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3、調控教學過程、合理巧妙設問,為塑造學生創新的人格引發動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適時調控教學步驟,正確把握課堂節奏,注意難、易結合,詳略得當。教師要對所提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問題過于簡單會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而不屑涉及,過于難解會使學生覺得高不可攀而難以參與。另外要注意所提問題的藝術性,努力誘發學生與作品共鳴的心理、情感因素,使學生通過一定的想象、思考和探索才能把問題解決。合理、巧妙的問題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能磨練學生的意志。每次經過努力思考并表達的過程給學生帶來的創造愉悅是激發學生進一步創新的源泉,更是塑造學生創新人格的不竭動力。
總之,教學與學生創新品質的培養是個大課題。作為音樂老師,在本課題的探討中,更應抓住本學科的學科特點,注重提高課堂教學過程的創造性和實踐性,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創新品質的新時代接班人。
在音樂院校招生、其他院校特長生考試或業余音樂考級等考試中,對視唱練耳都有嚴格的要求。它是用來檢測考生的基本音樂潛能和學習音樂的基本素質標準,也是衡量考生音樂天賦和才能的必考科目之一。
1.視唱練耳的概念
視唱練耳,就是看著譜子演唱和耳朵訓練,簡稱為“視唱練耳”。視唱有兩種唱名法;首調唱名法和固定調唱名法。在實際教學中以固定唱名法為主,首調長鳴為輔。練耳有音高模唱、固定音名聽唱,還有音程、和弦和旋律等。其訓練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由音高和節奏組成。
2.唱好音準和節奏的教學方法
視唱練耳課程是由視唱和練耳兩部分組成,因此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學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區別。學習管弦專業的學生,在課上應以培養固定音感即絕對聽覺為主;學習表演專業的學生,應以相對聽覺即首調唱名法的視唱作為重點;作曲專業則應當二者兼顧,混合使用。
學生學好視唱練耳,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表達音樂;有助于學生在表演時彈得更好,拉得更動聽,唱得更感人。
2.1要唱準音階和八度以內的旋律音程,學會模唱固定音的高度,模擊常見的節奏型。初學者應先把c大調音階唱準。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輕松和自然的聲音來練習, 注意連貫和用耳朵去感受音高的準確性,同時結合樂理基礎唱準四度以內的狹小音程。在教學音程的模唱與構唱時,要先進行各種音程的模唱。從純一度、純八度開始練習,當學生基本掌握了上述知識后,進行寬音程的訓練??煞謩e進行純四、純五、增四減五的訓練,其中包含#4 、降7。再進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練習,最后進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練習。寬音程訓練最好先采用搭橋練習。如純五度1 5,先在心里唱1 2 3 4 5,或心想唱和弦1 3 5;小七度3 2,可以先唱和弦3 5 7 2,然后套出3 2的音準。這一階段還可輔以一些簡單的節奏訓練,在一般節奏型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在節奏型上加上固定的音高,這樣就成了旋律聽辨。這時候學生頭腦中就可以儲存一些音匯了,要注意多培養學生視聽的內心感覺。
2.2用基本音級搭橋唱準變化音;單獨憑記憶和感覺唱變化音難免會有偏差,我們不妨結合樂理用唱基本音級的辦法,來唱準變化音,如唱2 #4 。2 #4 是大三度,根據音程的性質,可用基本音級中1 3 套,把1唱成2相同的高度,3就成了#4 的高度,#4 就很容易唱準了。又如要唱2 #5,先判定2 #5 是增四度,再從自然音階中找增四度4 7,用上面的辦法套#5 就輕而易舉地唱準了,久而久之,唱和聽變化音就不成問題了。
2.3音程與和弦的聽記;單音視聽掌握了,音程與和弦是不難學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唱從一到八度的音程,結合樂理在各個音級上構唱三和弦與七和弦。在課堂中經常指定一個音要求學生向上或向下構成指定音程與和弦,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即幾個人合作,每人一個聲部,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可作i──iv──v──i 的大小調的和弦連接,分別在各個調性調式上用固定調練習。為了更深層次記憶音程與和弦,音程與和弦的性質聽辨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學生才能牢固地掌握聽辨音程、和弦的能力。
2.4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聽單音、音程、和弦時還行,可到聽節奏和旋律時就打折扣了。主要原因是對一些常見的節奏型比較模糊,幾個小節的節奏連續敲出來,就無法記憶,當然節奏亂套了,旋律也就無條理性了。筆者認為,節奏訓練應從最基本的節奏型開始,讓學生了解每拍的時值是多少,學會單位拍。學生在訓練時始終要和拍子結合模擊。口中用“噠”念出節奏,特別注意不要趕拍子,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掌握了常見的節奏型后,再在節奏型里加上固定音高,用旋律的形式彈奏,讓學生記出旋律中的節奏。熟練掌握了節奏,旋律也就隨手拿來,這樣長時間地訓練,不但視唱水平提高了,練耳水平也飛速進步,特別是對培養音樂記憶能力大有鄙夷。
2.5二聲部的視唱練習;二聲部視唱練習不但能調正和平衡聲部相互間的音響關系,理解和體會協和,有助于和聲聽覺的發展,也能促進單聲部市場音調的準確性,增強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3.把握好視唱譜中的跳度和速度
3.1養成正確讀譜的習慣。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注意不要看到譜例張嘴就唱,而是先看看調號、拍號,再看看有無難點,這樣對視唱譜有一個總的結構概念,唱起來才不至于心慌,速度也會控制得恰到好處。
3.2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很多考生由于心理素質較差,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試就不行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經常出一些新視唱譜例,臨時抽查學生,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3.3注意視唱的線條美。視唱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識譜能力、音準、節奏及音樂感受能力。視唱不同于舞臺演唱,只要中弱聲就可以了。在把握好音準、節奏的基礎上,注意強弱,保持整體的完整性,用輕巧、柔美的聲音把每個樂句唱清楚、唱連貫、唱流暢,以達到最好的視唱效果。
能力是人們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可能性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必備條件。在本文中我所說的主要是音樂學習能力。什么是學習能力呢?所謂學習能力指的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智力,最大限度地領會和掌握學習材料,使掌握知識簡單化、快速化的活動方式。那么,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呢?筆者總結幾點如下。
一、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愿望,教師應啟迪和引導他們在音樂天地里展現他們的才華。通過聆聽音樂和歌唱表現出來的各種動作表情是學生音樂創造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啟發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表現音樂。歌曲《大海啊,故鄉》欣賞完后,讓學生進行歌唱藝術的實踐,有三位學生進行了獨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進行了小組唱。女生齊唱一、二樂句,男生齊唱三、四樂句,五、六樂句男女生齊唱。這樣的設計很有創意,不但使學生的演唱進行了實踐與展示,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家鄉、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教室變為舞臺,讓他們在這小小的天地里展現自己的愿望。
二、情感表現能力的培養
想要準確表達一首作品的情感內涵,光有熱情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準確地了解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才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內涵。為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和挖掘作品,對全曲展開分析,由最初的感性了解深入到理性的分析上去,由最初的感知情感發展到認知情感的基礎上,能夠全面和系統地了解作品所要表現的全部思想實質,從而達到一種全面深刻的理解。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
三、歌詞語言能力的培養
歌詞語言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歌詞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我們教師必須要注意的一個方面。下面以舒伯特的《冬之旅》為例,《冬之旅》的歌詞由德文寫成,德文從發音上來說比我們中文要簡單得多,它的發音有明顯的規律,讀起來富有節奏感。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唱時對語言的把握要十分的到位。對于德語的咬字,我們在演唱和朗讀的時候,那些連在一起的單詞千萬不能斷開讀,因為歌詞是詩歌,因此也要注意句子不要隨便斷開。這樣音樂句和語言句才能配合得好,更加融為一體,朗朗上口。在德語中,因為語種和詩歌的原因,歌詞帶有一定的詩歌韻律。尤其是在某些特別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單詞和整個句子的“頓”或“藕斷絲連”的感覺。一般情況下,樂句和文學的分句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大部分學生掌握原文的程度有限,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注意盡量要求他們認真地把語言演唱得靠近原文的風格就可以了。啟發學生在演唱時根據歌詞的語境,仔細研究,結合合理的換氣,把握歌詞語言的韻律,這樣才能不會破壞樂句的完整性,從而使演唱的作品更加動聽,更加富有韻味。
四、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
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首先可通過對樂譜的分析、對比,做引導性、示范性的剖析音樂元素及內在結構,并為學生建立某個想象的空間或設定一個聯想的范圍。這樣,便于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音樂音響的形象特點、領悟音樂情感內涵,并有助于豐富他們對音樂的表現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假設根據四種三和弦的音響色彩差異,將四種三和弦比喻為四季,以便于學生對于三和弦的感知從抽象到具象,最終到達“想象”的境界。對于高中生來說,帶著這樣的“想象”來進行音樂學習、表演甚至創作等行為,較有利于他們更加準確地掌握并使用這四種三和弦。
筆者認為,像這樣具有想象性、引導性的音響色彩分析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培養音樂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這一手段的應用強調了邏輯智能——音樂分析能力的作用,它是培養音樂感知能力的基礎。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分析能力,才能對音樂表象進行拆分、肢解,了解樂思、樂匯的進行規律,理解音樂內在的含義,并對其形成聯覺、加以想象。這樣,十分有助于學生建立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
總之,音樂學習能力有了發展之后,學生便會在音樂學習活動中產生一種成功體驗,有了這種成功體驗,將會使他們更加喜歡學習,對音樂學習充滿自信心。這個時候,便會自覺地總結自己學習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學習成功的原因,并且進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體驗。
音樂欣賞在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為我們實施審美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內容。事實證明,學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正確的引導。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一、整合音樂作品的形象特點,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藝術教育總是以一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為基礎的,音樂通過復雜的人類藝術形象思維—————聯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階段,從而間接表現出客觀世界。以在音樂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努力尋求聽覺方面的感受中介,通過聯想和想象等心理過程達到對音樂的準確感知和深刻理解,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創設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通過為學生創設情景,從具體的情景入手感受抽象的音樂語言所表達的意境,從而喚起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提高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有效地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音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語言,它看不到、摸不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不同于繪畫、造型、雕塑那樣直觀地反映客觀世界,而是以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要素作為基本的表現手段。因此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難免會摸不著頭腦,甚至報怨音樂作品太抽象、不易理解。在教學實踐中,用繪畫、投影和多媒體等視覺手段,使音樂作品形象化,通過形象化的畫面來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有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運用合作教學,強化學生主體想象活動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應處于平等地位。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過多地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老師問學生,而少有學生問老師,如此以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抑制。在合作教學中,由于營造了一種獨立思考與合作互相結合的氛圍,大力提倡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加強,思想得到了解放,論文聯盟//更好地使學生發揮豐富的聯想,從而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3、運用比較分析,培養學生的聯想感悟力
我們在進行音樂分析時常常會發現,對比的手法在許多音樂作品中是被經常使用的一種創作方法,而在一些器樂體裁中,對比恰恰是音樂創作的重要原則,比如三部曲式就是對比性原則運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在絕大多數音樂作品中即有樂段的對比又有樂句的對比,可以說對比是音樂發展的基本動力。因此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對音樂情感、音樂形象的感知往往是在比較中進行的。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把比較法運用到欣賞教學中,能準確地捕捉音樂形象,清晰地辨別聲音效果,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二、豐富優秀作品的積累,培養高尚的審美觀念和道德情操
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目的的,需要在長期不斷的欣賞過程中,積累豐富的優秀作品,久而久之就會提高對優秀音樂作品的興趣和音樂鑒賞能力。對于作品的積累我主要注意兩個方面:
1、通過背唱優秀作品的主題旋律來加深對作品的印象
優秀音樂作品的主題旋律往往易于演唱,象《梁山伯與祝英臺》、《二泉映月》等作品的主題旋律學生在聆聽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跟唱。學生在對這些主題旋律的反復聆聽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樂的旋律、節奏等要素的豐富表現力,又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通過積累豐富的優秀音樂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2、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的選擇和編排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欣賞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音樂作品,對于提高學生全面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在具體慣徹這一教學目標時又要注意靈活性和實效性,只有對課堂內容進行精心的選擇和編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對作品進行選擇:
(1)以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為題材的作品,如《梁山伯與祝英臺》、《漁陽鼙鼓動地來》等;這類作品以傳說、歷史故事為背景,學生通過對故事的了解很快就能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進而在感受音樂的節奏、曲調、和聲等要素時就會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
(2)具有較強的民族民間風格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江河水》等;這些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常常是旋律優美流暢或色調鮮明,能夠在音響感知上首先抓住學生的耳朵引起學生對作品的興趣。
(3)以自然風光為題材的作品,如《藍色的多瑙河》、《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沃爾塔瓦河》等。這類作品以自然風光為背景或作為藝術象征來表達情感,具有豐富而具體的聯想的效果。
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和對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調整,我的學生對優秀音樂作品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生感到音樂不再是高高在上難以理解的圣典,拉近了優秀音樂作品與學生間的距離,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 要:音樂是一種文化現象,它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歷史發展、民族傳統、地方習俗有著緊密的淵源關系。因此欣賞音樂應該有強烈的文化意識。從某種意義上說,音樂教學實際上也是音樂文化的教學,離開了文化,有效的審美就很難達成。在進行音樂教學實踐中適當導入文化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的導入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加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更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避免在跨文化審美中因不懂相關音樂文化而有可能引起的一些尷尬乃至沖突。
關鍵詞:音樂教學 文化導入 文化意識 審美能力
習慣了聽音樂,倒也不妨試試讀音樂。讀音樂可以是閱讀、品讀、釋讀,感性的音樂用文字加以描述會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就像是文學里的通感,也正如喝茶一般,很多時候并不只為了止渴,也是為了品嘗茶中的滋味,體會那種喝下去后唇齒留香的感覺。音樂也是有味道的,仿佛書本一樣散發出獨特的氣味,等你去“閱讀”。把音樂與相關文化(作曲家生平及個人風格、和其代表作品相關的歷史傳奇、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繪畫,建筑、電影、文學、詩歌、舞蹈)適時恰當地嵌入音樂教學,充分利用通感、誘導、頓悟、聯覺等心理原理,進行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相關文化的導入,不只是為了傳遞史實,也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對音樂的熱情。美國音樂教育哲學家戴維.埃里奧特說:“我認為,聆聽者對于某種音樂的偏好依賴于他對于相關音樂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理解深度。因此,當一個學生說我知道我喜歡什么音樂時,往往意味著,我偏愛、我相信與我的文化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和信念一致的音樂作品?!?
課堂教學中,在一些音樂作品特別是器樂作品欣賞時學生會感覺枯燥和排斥心理,比如,高中音樂欣賞課《歐洲民間音樂》中有一首蘇格蘭古典風笛曲《優雅》,關于本曲相關的文化內容教材介紹的不多,聆聽后,大部分學生就說:“風笛的聲音太刺耳,體會不到曲調的典雅優美,”老師這時候如果僅僅說,這是由于東西方審美差異造成的感覺,我覺得是比較籠統的,也是缺少說服力的,我適時導入了這個作品的相關的文化知識,《amazing grace》中文翻譯為《奇異恩典》,也有人稱《天賜恩寵》,是美國最膾炙人口的一首鄉村福音歌曲,也是全世界基督徒都會唱的一首歌,被奉為基督教圣歌。rov. john newton作于1779年,開始是一首傳統的民謠,或黑人靈歌,它表達了宗教的忠誠,其中包含著一個平淡但是極富深意的贖罪的故事,它成了基督徒每次祈禱懺悔時必唱的曲目,后來它流行越來越廣,超越了宗教,成了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流行歌曲,成為人們祈求和平的經典歌曲,是人民精神世界的贊歌,歌的主題和《圣經》的主旨相符:懺悔、感恩、贖罪、重生,現在在任何莊嚴隆重的場合、在儀式上、在很多流行音樂唱片里、在國家級的典禮以及在美國前總統里根的葬禮上,你都能聽到這首圣潔、祥和、莊重的曲子,這首感人至深的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其實是首圣詩,西方歌手演唱此曲的版本很多。grace原意為“優雅、優美”,此處解釋成“上帝對人類的慈悲、恩寵”。日本動漫作品《名偵探柯南》《空之音》等用《優雅》改編的歌曲《天賜恩寵》作為主題歌曲。
這段內容的導入立刻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和學生產生了共鳴,對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對音樂作品形式以及它所反映的內容是否合乎真善美的問題作出判斷,對音樂作品相關文化的了解深度會左右對音樂作品的審美判斷,音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審美體驗中文化的適時導入,要注重個體在相關文化背景中對音樂作品的感知、感受、聯想與想象,并且將文化內容融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注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注重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及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這就不僅要求音樂教師有較高水平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在相關文化背景中“讀”懂音樂的美。《新音樂課程標準》涵蓋了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情感目標、文化意識及學習策略的培養。傳授文化知識,培養文化意識和世界意識,是教師在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音樂教學中文化導入的重要性
音樂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音樂的本質差異實際上也是文化的差異。比如,在進行作品的演唱或者演奏時,我們要求把握好“分寸感”,才能給欣賞著以美的享受。這個“分寸感”就是要求表演要“恰到好處”。這個“分寸感”的把握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外,就是對作品文化風格的理解,在文化背景下把音樂所要表現的內容、情感、文化風格統一起來考慮,才可能能恰到好處地體現音樂的美。在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研究中,他在理解文化與音樂這一對相關概念的同時,也證實了實現音樂文化研究的可能性,通過音樂概念、音樂行為的探討,把音樂和人類社會、思維、行為方式等一系列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音樂學家羅伯特拉多說:“我們如果不努力去掌握文化背景知識,就不可能教好音樂?!币簿褪钦f要想掌握一種音樂就必須懂得相應文化的一些模式和準則。皮亞杰的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扒榫场保簩W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其實情境的創設就是相關文化背景氛圍的鋪墊 。比如在上《拉丁美洲》音樂時,我首先放了一段在安第斯高原上印第安人歌舞表演的視頻資料,神秘的高原,粗獷的舞蹈表演,模仿鳥獸鳴叫和帶有呼喚聲的歌唱,哀怨奔放的蓋那笛聲以及富有個性的服裝和臉譜,先把學生帶到了這片“新大陸”的文化氛圍中再繼續講課。
什么是文化呢?人們通常把文化分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廣義的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是一種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屬于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內容。
我們這里主要說的是狹義的文化。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比如,陜北信天游和黑人布魯斯音樂容納著了兩種不同的文化信息。拉丁美洲音樂和印度音樂也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有時,即使是同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其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化也有差異。如,歐洲中世紀的宗教音樂,文藝復興時期人文音樂,以及巴洛克時期的華麗音樂等??梢?,我們學習音樂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了解其國家文化的過程。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異國文化或者說對其知之甚少,在審美中就可能會因此鬧笑話,造成誤會甚至導致沖突。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傳授一些相關的文化知識,讓學生能夠感受和音樂作品相關的文化氛圍,提高對異國文化的敏感度,進而培養學生跨越文化時空進行音樂審美的的能力。
二、音樂教學文化導入的基本原則
(一)針對性、趣味性
文化是一個國家幾千年社會歷史的積淀,它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教學中不可能將其全部教授給學生。我們了解文化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音樂;音樂的使用是為了審美。這就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做一些取舍。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有針對性的。“藝術不允許說教”音樂更是這樣,用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感性的描述替換晦澀的理性的語句。并且要求所導入的文化內容與學生所學的音樂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審美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文化教學結合音樂審美實踐,多增加一些感性認識,讓學生對于音樂和文化的認識不再抽象、空洞,藉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和文化的興趣。比如關于復調時我是這樣給學生說的:“當你一個人唱歌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單調”,總希望有人來配合。這個配合的人也許是一個樂隊,也許是一個訓練有素的鋼琴家,實在不行,哪怕有人在旁邊拍手吶喊隨著你的音調和節奏“擊節而歌”也是好的。但無論如何,你一定不喜歡有人跟你“唱反調”。試想當你盡情在演唱《友誼地久天長》時,他卻在一旁故意搗亂、怪聲怪調的唱《鈴兒響叮當》。這兩人唱的根本不是一首歌曲調和節奏也不一致,所以唱的東倒西歪,曲不成調,很難聽,如果兩首不同的歌曲或曲調被有意的、巧妙的編織拼湊在一起,讓人聽起來好像是唱同一首歌一樣,那么這首歌的演唱效果就一定不會“單調”-----這種技術就有點“復調”的意思了?!比缓笤亳雎牼唧w的作品,這樣學生就搞懂了復調音樂是咋回事了。
(二)循序漸進
音樂欣賞教學中,文化的導入要講究一個“梯度”,就是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原則就是要求在文化導人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音樂水平、認知能力和生理、心理狀況,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學生逐漸理解文化內容的本質。所以在文化導入的過程中,有階段性地把音樂國家文化知識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開拓視野,使學生不斷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審美能力,由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因此我們進行文化導入的內容應結合欣賞作品體裁的簡繁程度適時導入。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準備一些與所學的音樂內容密切相關的或與日常音樂審美所涉及的社會熱點話題密切相關的文化內容。例如,我設計了一個課題叫“另類”巴洛克音樂,當然講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一定要結合建筑藝術和繪畫藝術風格,怎樣才能體現巴洛克音樂的“另類”風格呢?主要是和歐洲以前的音樂比較,顯得“另類”了。這就不得不提到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風格。同時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要適度??梢韵刃蕾p聲樂曲后器樂曲 ,先獨奏曲后協奏曲或合奏曲、交響曲。應先由感性聆聽加上相關文化背景引導著手,利用通感、頓悟、聯覺等心理誘導學生對作品的深層次的理解認識。
(三)機動、靈活性
文化是多元的,各民族、國家生存的環境、語言、傳統、習俗不同,文化也就各不相同。在音樂教學中,豐富的文化內涵的音樂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會直接或間接在音樂作品中體現出來。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如云南、貴州等地一直沿襲著對歌尋友的風俗習慣;又如苗族的清明歌會,還有每年的三月三是湘西苗族的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蒙古族和藏族人民在喝酒時都要唱歌,祝酒歌、勸酒歌充滿了對客人的敬意。此外,還有一些與音樂相關的風俗習慣是由于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制約或勞動需要而產生的。例如條件相對艱苦的高原地區音樂就會顯現出高亢、嗓音嘹亮等特點,而在條件相對舒適的平原地區音樂就顯得比較婉轉、纏綿、嫵媚。這些至今還一直沿襲著的風俗習慣都離不開音樂,那么,我們就也不能忽視與這些音樂相關的文化,只有了解這些文化,才能懂得其音樂的內涵及音樂所要傳達出的情感。教師應按不同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組織小組討論、進行角色扮演、創設音樂劇、欣賞喜劇音樂等。從而使學生不斷積累文化知識,使學生的音樂知識與文化洞察力、音樂審美能力同步增長。
三、音樂教學文化導入的策略
世界各民族或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可避免,也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相互熟悉,相互了解。這就要求教師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感悟,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使他們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環境中去。即在音樂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音樂,使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一)對教材進行有效整合,挖掘音樂作品的文化信息
音樂和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人們總是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及音樂習慣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他國或他地區的音樂,所以,如果不熟悉拉丁美洲的文化歷史背景,就很難理解拉丁美洲的那種融合的歌舞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理解能力是音樂音樂教學的重點之一,要提高欣賞能力,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維方式因素,擴大對不同地區文化背景知識面,在音樂中學習文化,在文化中理解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二)利用直觀教學手段,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
了解外國藝術、雕刻、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也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視頻資料。巧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文化氛圍無論在音樂作品教學中,充分利用一切教學手段進行文化滲透,創造一個文化音樂環境,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要結合音樂教材,利用多媒體課件、音像資料、繪畫圖片等多種輔助教學手段,精選一些和音樂作品有關真實的文化材料,供學生欣賞學習,以創設強烈的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力,又有利于學生體驗和感受音樂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異的偏見,達到音樂、情感上的溝通。
(三)利用音樂社團(合唱隊或者樂隊)或者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具體排練音樂作品或者課題研究任務中進行文化滲透
教師進行合唱隊或者樂隊在排練時都要對作品進行“二度”處理。怎樣處理這首作品才符合作品的風格,符合作者的原意?為什么這樣處理作品?這里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只有給合唱隊員或者演奏隊員講清楚才能更準確的表現作品。音樂課題研究本身就是音樂文化知識的探討學習,可以利用網絡進行自主探討學習,比如,我給第一組學生布置的課題是:美國《爵士樂》,規定3個周完成,三周后分組匯報。學生查閱研讀許多文字圖片資料并且欣賞了部分爵士樂音視頻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效果很好,這組學生比較徹底的弄清了美國爵士樂的來龍去脈,并且熟悉了爵士樂的風格、類別,有個學生還現場唱了幾句,很有爵士風格,這堂課上下來,學生們收獲頗豐,既學到了音樂知識,又了解了異國的文化傳統,增長了不少見識。教學效果很好。
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不同的文化之間需要溝通,互相支持,互相吸收。音樂是溝通人類靈魂最好的橋梁,音樂就是要讓人類通過音樂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做到不同文化共存和互補。使自己在跨越多彩文化中讀懂音樂的美麗。
高中音樂欣賞的內容可說是縱橫古今幾千年,橫貫東西幾萬里,包含了各類音樂作品(民歌、藝術歌曲、群眾歌曲、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歌劇舞劇音樂、民族器樂、管弦樂、室內樂、交響樂和協奏曲等),各個中外歷史時期(中國古代、中國近現代和西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民族樂派、現代音樂等)的音樂作品,可謂是琳瑯滿目,豐富多彩,仿佛藝術百花園中的鮮艷花朵。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作品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猶如繁花與綠葉的關系。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注意把音樂與有關的學科綜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結合我的教學體會,談談高中音樂欣賞與學科綜合的做法。
一、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不同的音樂,如歐洲音樂的發展就可以分為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民族樂派時期等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各異,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著很大的聯系。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既復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講“美國音樂”這節課,我講了美國的歷史: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是一個移民國家,而且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大量的非洲黑奴被賣到美洲,大量黑奴被賣到美洲,也把黑人音樂帶到了美洲,美國于1776年獨立后,所以黑人音樂就成了美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歐洲、非洲等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一起,使美國音樂形成了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特點。美國音樂在黑人音樂、歐洲音樂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發展,到20世紀才具備了獨特的風格,并取得了與西方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
二、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布置學生在課前找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歌《春江花月夜》進行學習,再找到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的音響資料進行課前欣賞,并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做到:一邊朗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邊欣賞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正式上課時,我制作了包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歌的投影片,一邊講解樂曲所描寫的意境,一邊讓學生欣賞音樂,還一邊讓學生觀賞那些景色優美的投影片。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由于做到了眼、耳并用,對《春江花月夜》所描寫的藝術意境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有聞一多先生高度評價的“詩中的詩,高峰上的高峰”的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對音樂欣賞相襯托,學生就做到了既較好地理解了音樂作品的意境,又對唐詩《春江花月夜》有了音樂上的理解。課后,我布置學生根據《春江花月夜》優美的音樂意境寫一首詩或散文。
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看,有不少文章、詩歌寫得相當不錯,既有詩歌的優美,也有音樂的韻味。
我在上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為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斗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最后兩段“項王敗陣”與“烏江自刎”中所表現的蒼涼、悲哀與明朗歡快交替的情緒,我把李清照的《絕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背瓕懺诤诎迳?,學生就容易理解這兩個樂段中“明朗歡快”的情緒是為了表現楚王項羽的最后英姿,以及后人對楚王項羽的較高評價。這節欣賞課引用了兩首古詩,增進了學生對樂曲的理解。
三、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姐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凝固的畫面”,把美術稱為“流動的音樂”。在音樂欣賞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就能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了。
又如,在欣賞鮑羅丁的《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時,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大草原風光攝影。然后,讓學生看著那張美麗的草原風光圖片欣賞《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學生欣賞作品之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管弦樂《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東西方音樂融合的交響音畫。四、音樂與政治的綜合音樂作為一種文藝手段,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了億萬人民起來保家衛國,《延安頌》號召了多少年輕人投身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解放全國人民的偉大斗爭中。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音樂作品也為當時的政治服務,也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如著名的鋼琴協奏曲《黃河》是一部經典作品,樂曲以抗日戰爭為歷史背景,以黃河象征中華民族,歌頌中華民族的雄偉氣概和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精神。由于這部作品創作于1969年,不免打上了“”的政治烙印,在第四樂章《保衛黃河》中加上了《東方紅》的曲調。雖然加上了《東方紅》的曲調,但并不影響這部鋼琴協奏曲的價值。在欣賞鋼琴協奏曲《黃河》時,我向同學介紹了鋼琴家殷承宗在回憶改編、創作《黃河》時的一些文章,使同學們更好地了解了當時的政治背景。
高中音樂作為提高高中學生藝術修養的一門課程,對他們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有著良好的教育作用。在音樂教學中,綜合歷史、地理、文學、美術、政治、哲學、美學、戲劇、影視等學科知識,會使我們的課更生動,會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上心得,愿與同行共勉。
【論文關鍵詞】音樂能力 培養 高中音樂
【論文摘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理念產生了巨大變化,形成了一種全新觀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樂教育體系。在教學中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單純的傳授音樂知識和訓練音樂技能,而在于綜合音樂學習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能力是人們表現出來的解決問題可能性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必備條件。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是活動順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內在因素。在本文中我所說的主要是音樂學習能力。什么是學習能力呢?所謂學習能力指的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智力,最大限度地領會和掌握學習材料,使掌握知識簡單化,快速化的活動方式。那么,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呢?筆者總結幾點如下。
一、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生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愿望,教師應啟迪和引導他們在音樂天地里展現他們的才華。通過聆聽音樂和歌唱表現出來的各種動作表情是學生音樂創造活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啟發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和表現音樂。歌曲《大海啊,故鄉》欣賞完后,讓學生進行歌唱藝術的實踐,有三位學生進行了獨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進行了小組唱。女生齊唱一、二樂句,男生齊唱三、四樂句,五、六樂句男女生齊唱。這樣的設計很有創意,不但使學生的演唱進行了實踐與展示,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家鄉、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教室變為舞臺,讓他們在這小小的天地里展現自己的愿望。
二、情感表現能力的培養
想要準確表達一首作品的情感內涵,光有熱情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準確的了解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才能準確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內涵。為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逐字、逐句、逐段的分析和挖掘作品,對全曲展開分析,由最初的感性了解深入到理性的分析上去,由最初的感知情感發展到認知情感的基礎上,能夠全面和系統的了解作品所要表現的全部思想實質,從而達到一種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歌詞語言能力的培養
歌詞語言是一首歌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歌詞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我們教師必須要注意的一個方面。下面以舒伯特的《冬之旅》為例,《冬之旅》的歌詞由德文寫成,德文從發音上來說比我們中文要簡單的多,它的發音有明顯的規律,讀起來富有節奏感。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唱時對語言的把握要十分的到位。對于德語的咬字,我們在演唱和朗讀的時候,那些連在一起的單詞千萬不能斷開讀,因為歌詞是詩歌,因此也要注意句子不要隨便斷開。這樣音樂句和語言句才能配合的好,更加的融為一體,朗朗上口。在德語中,因為語種和詩歌的原因,歌詞帶有一定得詩歌韻律。尤其是在某些特別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單詞和整個句子的“頓”或“藕斷絲連”的感覺。一般情況下,樂句和文學的分句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大部分學生掌握原文的程度有限,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注意盡量要求他們認真的把語言演唱的靠近原文的風格就可以了。啟發學生在演唱時根據歌詞的語境,仔細的研究,結合合理的換氣,把握歌詞語言的韻律,這樣才能不會破壞樂句的完整性,從而使演唱的作品更加的動聽,更加富有韻味。
四、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
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首先可通過對樂譜的分析、對比,做引導性、示范性的剖析音樂元素及內在結構,并為學生建立某個想象的空間或設定一個聯想的范圍。這樣,便于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音樂音響的形象特點、領悟音樂情感內涵,并有助于豐富他們對音樂的表現能力。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假設根據四種三和弦的音響色彩差異,將四種三和弦比喻為四季,以便于學生對于三和弦的感知從抽象到具象,最終到達“想象”的境界。對于高中生來說,帶著這樣的“想象”來進行音樂學習、表演甚至創作等行為,較有利于他們更加準確地掌握并使用這四種三和弦。
筆者認為,像這樣具有想象性、引導性的音響色彩分析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培養音樂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這一手段的應用強調了邏輯智能——音樂分析能力的作用,它是培養音樂感知能力的基礎。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分析能力,才能對音樂表象進行拆分、肢解,了解樂思、樂匯的進行規律,理解音樂內在的含義,并對其形成聯覺、加以想象。這樣,十分有助于學生建立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
五、結語
總之,音樂學習能力有了發展之后,學生便會在音樂學習活動中產生一種成功體驗,有了這種成功體驗,將會使他們更加喜歡學習,對音樂學習充滿自信心。這個時候,便會不自覺的總結自己學習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學習成功的原因,并且進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體驗。
在音樂院校招生、其他院校特長生考試或業余音樂考級等考試中,對視唱練耳都有嚴格的要求。它是用來檢測考生的基本音樂潛能和學習音樂的基本素質標準,也是衡量考生音樂天賦和才能的必考科目之一。
1.視唱練耳的概念
視唱練耳,就是看著譜子演唱和耳朵訓練,簡稱為“視唱練耳”。視唱有兩種唱名法;首調唱名法和固定調唱名法。在實際教學中以固定唱名法為主,首調長鳴為輔。練耳有音高模唱、固定音名聽唱,還有音程、和弦和旋律等。其訓練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由音高和節奏組成。
2.唱好音準和節奏的教學方法
視唱練耳課程是由視唱和練耳兩部分組成,因此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學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區別。學習管弦專業的學生,在課上應以培養固定音感即絕對聽覺為主;學習表演專業的學生,應以相對聽覺即首調唱名法的視唱作為重點;作曲專業則應當二者兼顧,混合使用。
學生學好視唱練耳,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表達音樂;有助于學生在表演時彈得更好,拉得更動聽,唱得更感人。
2.1要唱準音階和八度以內的旋律音程,學會模唱固定音的高度,模擊常見的節奏型。初學者應先把c大調音階唱準。教師應引導學生用輕松和自然的聲音來練習, 注意連貫和用耳朵去感受音高的準確性,同時結合樂理基礎唱準四度以內的狹小音程。在教學音程的模唱與構唱時,要先進行各種音程的模唱。從純一度、純八度開始練習,當學生基本掌握了上述知識后,進行寬音程的訓練??煞謩e進行純四、純五、增四減五的訓練,其中包含#4 、降7。再進行大小三度,大小六度的練習,最后進行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的練習。寬音程訓練最好先采用搭橋練習。如純五度1 5,先在心里唱1 2 3 4 5,或心想唱和弦1 3 5;小七度3 2,可以先唱和弦3 5 7 2,然后套出3 2的音準。這一階段還可輔以一些簡單的節奏訓練,在一般節奏型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在節奏型上加上固定的音高,這樣就成了旋律聽辨。這時候學生頭腦中就可以儲存一些音匯了,要注意多培養學生視聽的內心感覺。
2.2用基本音級搭橋唱準變化音;單獨憑記憶和感覺唱變化音難免會有偏差,我們不妨結合樂理用唱基本音級的辦法,來唱準變化音,如唱2 #4 。2 #4 是大三度,根據音程的性質,可用基本音級中1 3 套,把1唱成2相同的高度,3就成了#4 的高度,#4 就很容易唱準了。又如要唱2 #5,先判定2 #5 是增四度,再從自然音階中找增四度4 7,用上面的辦法套#5 就輕而易舉地唱準了,久而久之,唱和聽變化音就不成問題了。
2.3音程與和弦的聽記;單音視聽掌握了,音程與和弦是不難學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唱從一到八度的音程,結合樂理在各個音級上構唱三和弦與七和弦。在課堂中經常指定一個音要求學生向上或向下構成指定音程與和弦,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即幾個人合作,每人一個聲部,進行和弦連接練習,可作i──iv──v──i 的大小調的和弦連接,分別在各個調性調式上用固定調練習。為了更深層次記憶音程與和弦,音程與和弦的性質聽辨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學生才能牢固地掌握聽辨音程、和弦的能力。
2.4節奏和旋律的交叉訓練;在教學中,很多學生在聽單音、音程、和弦時還行,可到聽節奏和旋律時就打折扣了。主要原因是對一些常見的節奏型比較模糊,幾個小節的節奏連續敲出來,就無法記憶,當然節奏亂套了,旋律也就無條理性了。筆者認為,節奏訓練應從最基本的節奏型開始,讓學生了解每拍的時值是多少,學會單位拍。學生在訓練時始終要和拍子結合模擊??谥杏谩皣}”念出節奏,特別注意不要趕拍子,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掌握了常見的節奏型后,再在節奏型里加上固定音高,用旋律的形式彈奏,讓學生記出旋律中的節奏。熟練掌握了節奏,旋律也就隨手拿來,這樣長時間地訓練,不但視唱水平提高了,練耳水平也飛速進步,特別是對培養音樂記憶能力大有鄙夷。
2.5二聲部的視唱練習;二聲部視唱練習不但能調正和平衡聲部相互間的音響關系,理解和體會協和,有助于和聲聽覺的發展,也能促進單聲部市場音調的準確性,增強自己的音樂表現力。
3.把握好視唱譜中的跳度和速度
3.1養成正確讀譜的習慣。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注意不要看到譜例張嘴就唱,而是先看看調號、拍號,再看看有無難點,這樣對視唱譜有一個總的結構概念,唱起來才不至于心慌,速度也會控制得恰到好處。
3.2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很多考生由于心理素質較差,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試就不行了。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經常出一些新視唱譜例,臨時抽查學生,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考試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3.3注意視唱的線條美。視唱主要是考查學生的識譜能力、音準、節奏及音樂感受能力。視唱不同于舞臺演唱,只要中弱聲就可以了。在把握好音準、節奏的基礎上,注意強弱,保持整體的完整性,用輕巧、柔美的聲音把每個樂句唱清楚、唱連貫、唱流暢,以達到最好的視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