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5 03:42: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音樂鑒賞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 中學音樂教學要讓學生擴大音樂視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與評價能力,學生在參與的音樂鑒賞活動中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得到愉悅的情感體,使學生的精神上得到享受與滿足,身心上得到健康協調的發展。
關鍵詞 音樂教學 鑒賞 活力
音樂鑒賞課能引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與評價能力,使學生的精神上得到享受與滿足,身心上得到健康協調的發展。但是如何上此類課程卻是個難題,筆者多年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實踐,邊摸爬滾打,邊觀課、研課、磨課之后,現針對中學音樂鑒賞課談點個人的拙見。
1讓音樂鑒賞課堂具有民族特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音樂鑒賞教學時,要注意從民族性上對作品進行挖掘。沒有個性便沒有藝術,民族文化是音樂發展的源泉,也是音樂創作的基礎,音樂作品中個性的挖掘起源于民族文化。例如《牧歌》以草原人特有的語言述說著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內容及調子與蒙古族游牧生活有關,字少腔長、氣息綿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靈深處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不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只要是蒙古人的長調,都會體味到其中那份獨有的“激動與蒼涼”。例如《勸酒歌》是根據彝族曲調創編了這首曲子,其優美歡快,具有民族特點,描述了彝族當今幸福美滿的生活,表現了彝族姑娘的美麗、熱情和輕松歡快的敬酒場景。
在教學中,為使學生能很容易地鑒賞到這些具有民族特點的流行音樂,教師經常選擇古今中外具有特定意義的作品比較與選擇,或者把某一作曲家的作品集中搜集起來,讓學生了解我們祖國的優秀文化,了解我國民族特點,感受有民族特征的中國音樂的美,接受中國民族音樂的感染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讓學生思維在音樂課堂中充滿想象的翅膀
在音樂鑒賞課中,可以運用想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創造性地進行音樂鑒賞。想象是一種創造,是一種心理活動,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讓學生在聽音樂之時,對音樂中的旋律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如果沒有想象,那就是不會鑒賞,聽完一首曲子也不會有什么收獲,所以沒有想象就談不上什么鑒賞。要想增強學生創造性的想象力,描繪性的音樂情景交融,就要選擇適合中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的作品。例如曲目《十五的月亮》、《百鳥朝鳳》等,這些曲子都伴隨著很多的場景,我們要想象在那樣的場景中,是多么歡快與輕松,如果我們沒有想象,不用心去體會其中的情感,那這首音樂曲子也便沒有了味道。
情節性的音樂也很容易地引起聽者的想象,甚至有些這樣的作品在標題中就帶有很強的情節特點。例如《動物狂歡節》、《揚鞭催馬運糧忙》等,都很好地抒發了作者高興的心情與曲子當中人物的心情。抒情性的音樂這一類型也很容易引起聽者的想象。
有些作品其實上代表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創作成音樂,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的曲子就要讓學生憑借音響的感知,大膽地展開想象,感受其中的情感。例如吳欣睿的鋼琴曲《天之痕》,其中的親情,愛情,師徒之情與復興故國的理想之間的各種情緒夾雜一起,故事婉轉曲折,音樂也極為凄美。
啟發學生想象的方法有多種。通過音樂的高低、快慢、節奏、力度、強弱等要素,去思考有幾個主題音調、音樂的總體布局、各段之間的關系等等,感受到作品朦朧的美。把聽者與作者的思想情感相統一,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主題中,去體驗作者所要表現的人物和情境。讓學生將鑒賞的作品在腦中勾畫出繽紛的畫面,融音樂與畫面為一體。讓學生自由想象。由于音樂是一種形式,而想象是無形的。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自覺地進行思維,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融進作品中,不受作品的解釋和分析所影響,所以,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模糊思維、自由想象,引導他們進行想象的交流,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使他們獲得審美享受。
3讓學生在音樂課堂用即興表演的方式來鑒賞音樂
在音樂鑒賞,并不是坐在那里只聽不動,其實,音樂鑒賞也可以伴有一定的活動,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進行動作或者加一定的表情,并能演唱出來,通過載歌載舞來激發與提高學生鑒賞音樂的興趣和水平。例如說邊聽邊舞、模擬演奏都是在音樂鑒賞課中常用的方法。邊聽邊舞就是讓學生聽不同風格或者不同時代的曲子,能根據他自己的理解與各民族舞蹈動作相結合起來,把音樂要表達的情景用活動表現出來。例如《西班牙斗牛舞》、《采茶舞曲》等。在邊聽邊舞的這一過程中感受音樂中所蘊涵的音色、旋律、節奏等等之美。模擬演奏,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活動,學生們好動,也喜歡對樂器敲敲打打,可以讓學生按交響樂的位置坐好,每人分配不同的樂器任務,為了更具有效果,可以在每人身上貼上樂器的名稱,再選一名學生作為指揮,播放音樂,讓學生擔當音樂當中的角色,當從音樂中聽到自己的樂器演奏聲時,就要按自己所代表的樂器進行表演,條件好的學校,可以用真的樂器進行演奏,效果更佳;該過程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分辨樂器發出的不同的音色,讓學生知道樂器演奏的姿勢是什么樣子,把握整個作品中的節奏、速度等。
這些都是在鑒賞中用體態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對作品的理解進行再創作。由于中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比較快,邏輯思維逐步展開,具備一定的心理基礎和文化基礎,在鑒賞課中增加了娛樂性和趣味性,開啟了學生的藝術思維,借以擴展藝術視野。
[摘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在響應國家頒布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大都循環有序地開設了各類藝術公共選修、必修課。在目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試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前期,高職藝術課的開展與專業技術課程相比,還是存在一些課程安排上的問題,需要高職藝術課老師不斷改進與探索。文章選擇公共藝術課程中比重較大的《音樂鑒賞》課為例,淺析公共藝術之《音樂鑒賞》課在高職院校的授課心得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幾點建議,并通過案例,與廣大高職音樂課教學工作者共同探討。
[關鍵詞]音樂興趣;年齡差異;傳統音樂;溝通障礙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备呗氃盒5摹兑魳疯b賞》課,無疑擔負起引導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感受音樂美,培養正確審美情趣的重要作用。
1高職音樂鑒賞課受眾群體的現狀
11喜愛與麻木并存
受流行音樂及媒體大量音樂秀節目的影響,不少高職院校在校生對現下流行樂壇的流行音樂動向極為敏感,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鑒賞課的極大熱情,能侃侃而談闡述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分享音樂情感體驗,對上課內容表現出比一般專業課更為濃厚的興趣。然而,也有一部分學生,則對音樂課表現得極為消極,認為音樂鑒賞課,無非就是聽聽音樂,極為無聊,這部分學生,無論教師如何激發課堂學習興趣,如何推薦曲目,如何分析音樂情緒,始終無法達到分享音樂過程中的共情,因而表現出消極麻木的狀態。
12趨流行而避傳統
時代在發展,音樂作為最能體現人類思想狀態的重要藝術形態之一,也必然與時代的進步緊密結合。時代感強烈的流行音樂無疑是時尚的風標,是受眾主體所趨向的藝術流,毋庸置疑地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愛與追捧。因此,高職學院大學生在音樂鑒賞課的欣賞內容上,往往表現出對各種流行音樂風格的高度興趣。與此同時,作為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文化藝術形態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音樂的發展,諸如最為經典的那些中國古代樂器及其名家名曲,學生群體則興趣了然,一問三不知,更無法引起共鳴。
13年齡差導致溝通障礙
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作為教育機構的學校,離不開兩個主體,負責教育運行工作的主體――教師,以及教育的受眾群體――學生。而學生群體的日趨年輕化,也與教師的年齡形成了鮮明的反比。音樂對于受眾群體的學生而言,之所以喜歡,是因為音樂的時尚性、流行性,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年齡差日趨嚴重,也必然導致授課內容無法完全貼合學生的興趣,從而,代溝無法跨越,年代感迫使上課內容無法使兩代人完全融合。學生關注和喜愛的,教師體會不了,教師課堂推薦的音樂,學生產生不喜歡。
2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課學習興趣的分析與策略
在高職生的音樂鑒賞課程上,如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取舍與融合,以及如何提升教師的溝通能力,盡量在學生有所熟悉感興趣的內容里,加以正確的審美引導,并伴以相關經典與傳統音樂的融入,是音樂鑒賞課上值得探討和發掘的問題。
21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挑選恰當素材,喚起共鳴
學生是年輕的群體,他們活潑、樂觀,只要善于發現他們的興趣點,利用他們有所共鳴的內容加以引導,是可以調節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欣賞氣氛,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關注并跟上教學節奏的。那么如何調節課堂氛圍,是音樂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手段。
首先,音樂鑒賞課有別于普通專業課程,需要聲光電的全方位感官刺激,因此,建議學校應提供相應較好的多媒體設備,一堂好的音樂課,光有好的老師,好的素材,而沒有先進的播放設備配合,那么再好的老師都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素材無法播放,播放聲響效果極差,對課堂的氛圍營造是致命的。因此,教育相關部門應及時對教室播放設備進行保養和維護,是上好每一門課的先決條件,也更是音樂鑒賞課的重要保障。
其次,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案例素材上,教師應循循善誘,通過以下兩個原則,更好地吸引學生關注到你的上課內容:
(1)接近吸引:在年齡、學習背景、學生興趣、審美觀等方面,教師應主動靠近學生,盡量有一致性或相似性,這樣容易產生共同的心理和共同的語言,從而吸引學生關注你的素材內容。此外,包括教師上課的語言,也應盡量貼合年輕群體,避免太過古板,音樂是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如果教師的素材、語言都無法接近學生群體,則必將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無法在課堂起到主導作用。
(2)誘發吸引:在給出欣賞素材的同時,可以適當給素材一些個人定位,或請學生猜猜,下面這段音樂所要表達的是什么情緒,什么故事?給學生提出一些聆聽音樂時的思考,通過誘發學生的興趣點,來吸引學生專注到素材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請學生聽聽接下來這段音樂,熟悉不熟悉?如果熟悉,回憶一下哪里聽過這首曲子?或者這首曲子來源于哪部你熟悉的影視作品?這首歌曲請你感受一下最打動人的是哪句?曾經筆者在講維也納古典派的作曲家莫扎特時,選取了一首名不見經傳的《小步舞曲》,之所以在莫扎特的眾多杰出作品中,加上了這首小作品,是因為筆者學校的上課鈴聲便是這首《小步舞曲》的一個翻版作品,此鈴聲版本與原版音色音質特色上有一定差別,所以在播放原版素材時,特意請學生聆聽,接下來這首曲子,大家是否熟悉或聽過。學生紛紛關注,聽完后表示的確在哪聽過,很熟悉,少有敏銳的學生,也會激動地大叫“上課鈴聲哎!”此時,這種前期誘導提問,吸引學生關注的目的,充分體現出優勢,課堂氛圍較之前更為活躍了。
在條件完善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中,運用貼合學生的適當音樂素材、良好的溝通語言和誘導性的噱頭來喚醒學生對音樂的麻木感,用充分的感染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欣賞氛圍,是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興趣的良好手段。
22利用流行元素,滲透傳統音樂經典
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長河中,音樂作為文化藝術的一種傳承,對人類歷史發展起到了極具代表的作用,從古至今,我國的漢民族樂器與少數民族樂器以及器樂發展,也側面反映著民族的文化傳承。因此,高職的音樂藝術課程里,向在校高職生深入淺出地介紹傳統的樂器及器樂是極為必要的,而面對更喜歡流行音樂,甚至被韓流、日系流行音樂滲透極為廣泛的當代大學生,如何激發他們欣賞了解我們中國自己由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樂器、器樂知識,是極具挑戰性的。利用當前流行元素,巧妙引導,從中滲透中國傳統音樂經典,是較為有效的方式方法。
221利用流行影視作品案例,激發傳統音樂欣賞興趣
學生喜歡時尚流行的元素,老師可以因勢利導。關注當下最新鮮的影視作品資訊,就能從中獲取一些古典樂器古典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作為案例來引導是極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例如:在介紹中國古代樂器“竹”類樂器――竹笛時,筆者引用了某流行古典電視連續劇情節,在回放中,演員吹笛子的造型的圖片與當代畫家陳逸飛的一幅《夜宴》人物肖像畫作比較,就會發現,吹笛子的持樂器方向是有出入的。那么到底哪個姿勢是正確的呢?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出接下來要給學生欣賞的器樂視頻片段。由于問題來源于學生比較熟知的流行影視作品,甚至關系到某個學生熟知的演員,大家就會比較關注,最后,通過欣賞材料的了解,學生掌握了我國傳統樂器竹笛的演奏姿勢,相信,通過這樣的一個流行影視作品的引導,也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比普通的欣賞教學,來得更為記憶深刻。
222利用流行音樂與古典樂器的融合,加深對傳統樂器的了解
流行歌曲、流行影視作品插曲片段等,往往在學生群體都是熟悉度較高的,因此在介紹中國傳統樂器時,不妨嘗試用這些傳統樂器演繹當下流行的歌曲作品,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中國古典傳統樂器的音色,也是一種吸引學生對古典樂器產生好感的方法。教學者應盡可能地多收集各類聲像材料,精心挑選并合理利用。例如:在介紹中國古代“土”類樂器――塤時,筆者挑選了一首日本音樂人久石讓的經典代表作品《天空之城》之塤演奏版音頻資料。這首歌曲作品在年輕人群體的熟識度是非常高的,學生一聽即能辨識,但是此刻提出一個問題,猜猜這段音頻是用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就能巧妙地用熟悉的旋律喚起學生對較陌生的器樂音色的好奇感,從而引出塤這個傳統樂器,加深了學生對塤的音色記憶。
因此,如何巧妙因勢利導,在流行元素中不知不覺滲透進傳統音樂知識,是提高學生對傳統音樂、古典音樂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引導方法,只要教學者對傳統音樂賦予高度的熱情,掌握流行動向,合理利用,是可以使傳統音樂同樣受到學生歡迎的。
23主動聆聽,積極溝通,樂于學習,縮小年齡差距帶來的溝通障礙
都說音樂是無國界的,但是,音樂卻是有年代感的。每一代人的童年、青春記憶里,都有著自己的音樂記憶,這些音樂卻年代分明。曾經有開過一次華語樂壇歌神張學友的介紹講座,內容豐富,聲像資料更是找了一大堆,主講老師講得激情四射,卻始終喚不起學生的強烈回應。細想起來,原因還是兩個字:代溝。
年齡的差距是音樂鑒賞課里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老師在臺上或侃侃而談,或絞盡腦汁,例舉著他(她)印象中的那些經典歌曲,很可能底下的學生卻在耳畔悄悄塞上一只耳機,里面放著老師根本不認識、沒聽說過的歌手歌曲。這就是年齡差距帶來的溝通障礙:你知道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你不知道。
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嘗試與學生換位,主動聆聽,積極了解學生年齡層喜歡的音樂內容,努力縮小年代差距,突破學生一味聽,老師一味講的格局,發現別有洞天。
231布置任務,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通過給學生布置一些他們能勝任并且有興趣的團隊作業,如:“我最愛的流行音樂風格”、“我心目中的好歌手”、“假如讓我學一門樂器”等主題,鼓勵學生收集素材制作PPT,從策劃、制作到完善,再到最終上臺演示、與同學分享,一系列過程,可以極好地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同時,也是鞭策鼓勵學生主動了解音樂知識的一個好方法。
232學生上臺,教師聆聽,角色互換,相互學習
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學生變成老師。因此,讓學生上講臺,聽聽他們怎么介紹他們感興趣的音樂內容,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好方法,更是教學者主動了解學生群體的好途徑。通過上臺演講,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表達他們年齡層所喜愛的音樂風格、音樂人、音樂感受,也能感受到老師上好一堂課的不容易。老師坐在下面,可以聆聽年輕人的思想動態、音樂資訊、喜好感受。這種相互學習,有利于縮小師生間的代溝,促進溝通。
233給出合理建議,給予鼓勵認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學生分享完內容后,教師應全方位點評,給出合理優化建議,并給予一定鼓勵,正面表揚不僅可以使學生記憶深刻,更能持續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好感與積極性。
綜上所述,高職音樂鑒賞課程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興趣點、年齡特征,教師要隨機應變,不斷嘗試多元化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方能在課堂迸發出激情的火花。
摘 要:初中音樂教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樂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挖掘初中生的音樂潛能。而鑒賞課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有效的鑒賞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樂理知識、積累音樂經驗,為學生奠定音樂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與目標。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如何落實全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是每位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以下將對鑒賞課有效性教學對策進行具體闡述。
一、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
音樂鑒賞課教學應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而開展,教師要注重挖掘初中生的音樂鑒賞潛力,從專業角度指導,讓學生掌握音樂鑒賞的技巧。例如,很多學生都喜歡流行音樂,教師可以在鑒賞課中多選擇流行音樂作品,讓學生在聆聽時思考問題:為什么喜歡這首歌?從這首歌中聽出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帶著疑問聆聽音樂,從中獲得自己獨特的見解并暢所欲言,與同學和教師一起討論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與音樂分析能力,教師再從專業角度歸納總結,讓學生了解流行音樂中的專業元素,拓展學生的思路與視野,提高樂感。
二、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音樂
“學會傾聽”是音樂鑒賞課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學會傾聽音樂,才能從中感悟到音樂的情感,才能達到音樂鑒賞目標。(1)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法,讓學生課下聆聽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并嘗試寫出音樂鑒賞報告,在課堂中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共享;(2)利用音樂鑒賞課的時機讓學生傾聽音樂、體驗音樂。在音樂鑒賞課中選擇的音樂作品應該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并且教師應該在播放音樂之前引導學生掌握聆聽的側重點,如感受音樂節奏、跟上音樂速度等,讓學生在傾聽中對音樂鑒賞產生興趣。例如,在鑒賞課中給學生播放不同版本的《梁祝》,讓學生傾聽并對比,提出各個版本的音樂特色、節奏、力度等差異,學生用心傾聽音樂,才能感悟音樂的真諦,才能真正理解音樂作品。
三、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
音樂鑒賞課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有一定的區別,更注重學生的直觀感受。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視、聽、說”相結合的方式,增強學生參與音樂鑒賞過程的積極性,對營造良好的鑒賞氛圍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課前應該根據當堂課的鑒賞內容、鑒賞要求和鑒賞目標等選擇課件,可通過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既能聽也能看,更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MTV、音樂劇等,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喜歡音樂鑒賞課,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積極思考,積極互動,增強音樂素養。
由此可見,通過有效的音樂鑒賞課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與審美能力。作為音樂教師,要在遵循學科規律的前提下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在音樂鑒賞課中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渠道,提高音樂鑒賞課教學質量。
摘要:音樂鑒賞是音樂藝術院校的音樂專業必修課,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學府的常設藝術課程,其學習內容包含器樂、聲樂、舞蹈、歷史、文學等。音樂鑒賞課程作為重要的基礎音樂藝術教育,是創造性教育的源泉,如何上好音樂鑒賞課,是一門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 鑒賞 曲式
一、遵循音樂教學規律
任何學生的個人發展或知識的學習,必然經歷一個由簡到繁、由單一到復合、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也應遵循如此“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在進行教學時,應將知識內容串聯,實現“線性知識結構”的建立。要遵循這樣的教學規律,需要教師首先確立一個最為適當的知識模塊分類法則。通俗的講,音樂鑒賞課可以按照年代、流派進行模塊分類展開教學,例如:巴洛克音樂時期、古典主義音樂時期、浪漫主義音樂時期、民族樂派等.可以按照樂曲體裁分類進行教學。例如:民族管弦樂合奏、交響曲、組曲、室內樂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更為科學、合理的分類法,即按照曲式結構進行知識模塊的分類。
首先,以簡單的單一部、單二部、單三部曲式為基礎,為學生建立曲式結構的概念;其次,進行復三部曲式、回旋曲式、變奏曲式、民族多段體等架構的學習,展開教學;再次,進行較高難度的大型曲式結構教學,如奏鳴曲式結構、回旋奏鳴曲式結構;最后,通過復習進行系統的知識整合。其科學性體現在由“最簡單”到“最復雜”,不僅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建立和情感體驗,也有助于和聲、曲式分析等相關課程的學習。
二、教學內容的四個環節
針對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將其分為四個環節,從第一到第四階梯式進行。
(一)曲式結構概念。由于整體教學知識模塊按曲式結構進行分類,因此放在教學首位,例如,單三部曲式“A+B+A”、回旋曲式“A+B+A+C+A+……”以及該曲式結構的特征。為學生解決某一曲式類型“是什么”的問題,明確教學目標,為整體知識結構建立基礎。
(二)代表曲目的作曲家和創作背景。在學習曲式結構概念之后,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樂曲展開教學,講解該曲目的作曲及創作背景。在這一環節中,最關鍵的是鑒賞曲目的選擇。在曲目選擇上,教師應選擇能夠普遍接觸到的、易分析的經典曲目。如復三部曲式結構,可以選擇:《拉德斯基進行曲》《春節序曲》進行教學;變奏曲式結構的教學,可以選擇:《鱒魚鋼琴五重奏》《在中亞細亞草原》等曲目。除此之外,還可適當插入一些具典型音樂形象、特征,且與課程內容主題相近的曲目,如:《野蜂飛舞》《荒山之夜》等,用這樣具有鮮明形象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愛。
(三)樂曲體裁。當具體講到某一曲式結構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不可避免的將內容延伸至樂曲體裁。通過樂曲體裁的學習,進一步擴充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專業學習內容。學生需要了解的主要樂曲體裁包括:交響曲、進行曲、室內樂、組曲、圓舞曲、奏鳴曲、幻想曲、民樂合奏等。如體裁室內樂的教學,可以從室內樂的概念、起源、常見形式三個層面進行展開。
(四)樂曲結構及內容分析。此環節為整體教學過程中的最關鍵環節,學生對樂曲曲式結構的掌握、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和音樂情感的體驗,在這一環節集中進行。如在進行“變奏曲式結構――《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教學時,將樂曲“A+A1+A2+A3+A4+A5+A6”六次變奏拆解,逐個進行分析。其中,第一變奏A1樂段,由鋼琴主奏旋律,小提琴聲部演奏一連串的6連音,整段音樂充滿歡快、無憂的情感,描繪了鱒魚在河水中游動的歡快景象;第二變奏A2樂段,中提琴演奏主旋律,歡快音樂的背后由中提琴暗淡、憂傷的音色進行襯托,預示接下來的故事有不詳的事情即將發生。依次類推,完成整個曲目的欣賞教學。
三、教學策略的靈活應用
音樂鑒賞課在高等教育學府通常以專業課和公共課兩種形式出現。音樂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針對這樣的學生群體進行教學,在PPT課件、音頻文件及少量視頻文件的支持下,輔以講解就能獲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然而,作為一門高校公共選修課程,學生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藝術素質良莠不齊,運用相同的教學方式處理就會顯得被動。這時應調整教學策略,在課件中少放置音頻,多放置視頻文件,用音樂視頻為非音樂專業學生傳達更多、更為直觀的信息。除聆聽音樂之外,在視頻中還可觀察到整體樂隊配置、民族西洋樂器、樂隊指揮風格等,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循序漸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四個環節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針對不同的教學群體調整教學策略,才能上好大學音樂鑒賞課。
隨著音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轉變,傳統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已愈來愈不受學生的歡迎。傳統的教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年齡特點及社會環境等因素,使學生對音樂藝術特征產生錯誤的理解,出現了各種各樣有悖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規律的現象。那么究竟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呢?
一、教學理念新型化
教師往往把學生看成“可塑造型的人”,覺著自己講了多少,他們也就一字不差地聽到了多少。于是,教師就傾其所有,充分發揮一桶水的威力,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使學生喪失了自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興趣和基本能力。倡導“以人為本,以音樂為本”,教師怎么可以以自己的經驗代替他人的感受呢?怎么可以對每一種花蕊澆灌同一種養料呢?更何況,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理解能力導致了其對音樂的不同感受――這才是他們自己真正對音樂的理解,才是個性化地步入音樂殿堂的過程。
二、有選擇地多聽、精聽音樂作品
聆聽是感受音樂作品的基本方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選擇一些比較通俗易懂的中小型著名音樂作品來欣賞,然后有選擇地欣賞有標題的大型管弦樂曲和交響樂作品,最后欣賞那些無標題音樂作品,這樣循序漸進,由易而難,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對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教師要指導學生精聽,采取分章分段聽與整體連貫聽相結合的方式,力求讓學生熟悉樂曲的形式,深入理解樂曲的內涵,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此外,可將教材中一些交響樂的主題做成音響資料,在學校的廣播臺播放,當學生對這些主題音樂耳熟能詳時,就容易領會到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欣賞全曲時,學生就容易參與教學。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的提高,更需要熟悉相關的音樂學理論、音樂背景知識、歷史文化知識。通過學習這些知識,配合大量的曲目聆聽實踐,從而達到提高藝術修養、陶冶道德情操的過程。
三、精心準備,靈活運用教學三維目標,促進有效教學
通過教研活動,明確了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理念和課程標準,備課就可以明確教學目標,圍繞目標,探究過程的實施,探究教學的方式、方法。
1.認真備課
在課改的背景下進行教學必須要根據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思路,明確自己的理解和思路,選擇合適的作品。找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師要站在學生學習的立場上,明確方法,易于操作,要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亦可通過音樂作品對人文內涵、情感意蘊、藝術特征和社會價值等方面進行引導、挖掘和創新。在高中鑒賞課的實際教學中,確立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意味著本課的教學思路、選材范圍和課件制作的思路也清晰了。
2.創設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出實現教學過程的教學策略、方式方法,從創設情境開始設定學習目標進行鋪墊,結合選中的音樂作品,再根據設計思路,采用多種多元方式進行創設,在此過程中,應體現出體驗、比較、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發現學生興趣與學習目標的結合點,努力營造最佳的教學秩序、教學氛圍和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在課堂中的導入語、連接語、動作表情、范唱、范奏等,也要稍加設計,因為這些都能進一步感染、激發學生的情感。
3.激情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就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靈活運用備課時精心制作的課件、問題圖示、一些問答題等,讓學生在聲頻、視頻、圖片、圖式等豐富多彩的效果中,加上教師的清晰引導、精彩演繹,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音樂鑒賞能力,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4.豐富情感體驗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創造能力,重視音樂實踐。本著“普遍參與與發展個性”的教學原則,教師應重視音樂的實踐過程,可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意識,同時,通過體驗、合作與探究獲得審美能力及音樂知識學習技能的提升。例如,可以通過全體師生共同參與,來發展創造性、個性化的音樂能力,讓學生熟悉并演唱中外一些優秀歌曲,編創個性化的音樂作品,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從而使其受益終身。
四、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和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
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普遍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質。
1.定期舉行各種藝術活動
如多組織各種比賽活動、舉辦展覽、觀看校內外演出,尤其是讓學生觀看高雅音樂會,還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觀摩戲劇表演、話劇表演等,豐富學生的戲劇體驗或讓學生參與表演,用以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從而使審美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為各種文藝活動能吸引部分學生特別是一些文藝積極分子的參與,而他們往往能帶動一大批普通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參與人數,讓其真正實現全體性。
2.組建藝術團以及其他藝術組織形式
藝術團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以及教育效果較明顯的特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集中一起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高,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例如,組建學校合唱團比較適宜,它的設備“聲帶”人人都有,只需一塊場地、一位指導教師就可進行,這樣還能滿足更多學生的學習需要,是普通高中進行音樂教育的較好途徑之一。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第二中學)
【關鍵詞】 音樂教學;鑒賞;轉變;教學觀念;整合;教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把音樂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音樂中去;還要求教師體現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即體驗――比較――探究――合作這一過程,由傳統的教學生欣賞音樂變為鑒賞音樂。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和新課程培訓,就怎樣把音樂欣賞課轉變為音樂鑒賞課,談一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要學會適時更新教學觀念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滲透創新教育,鼓勵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去,鼓勵學生要敢于創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激發他們的創新動機和意識;還要注意問題的設計,有意識地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區別對待“欣賞”與“鑒賞”,真正做到變“欣賞”課為“鑒賞”課。
如,在《生命之歌》一課中,音樂用旋律層層反復、層層遞進的手法,把對生活的無奈、對母愛的強烈渴望和對不幸命運的勇敢面對表現得非常到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從力度、速度、音色、和聲等音樂要素入手,通過不同層次的聆聽,從音樂中感受母愛的偉大,體驗音樂的核心內容――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還可以通過課堂延伸環節,讓學生聆聽《地球之歌》,觀看災難過后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在理解、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分析、評價音樂,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表達對生命、大自然的理解,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音樂與人類生命的作用與意義。
在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積極體驗音樂之妙,展開想象;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有獨創見解和自我發現。通過比較、判斷,理性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鑒別音樂、感悟音樂。讓學生在鑒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在聆聽中感受,使學生簡單的“欣賞”行為升華為鑒別、比較的“鑒賞”行為。
二、教師要對課程進行整合、拓展
鑒賞音樂,首先要感知它的形式,然后再探究它的內容,要讓課本以外的歌曲有選擇地進入課堂,并把課外文藝活動的成果呈獻給課堂。音樂家李斯特說:“音樂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純的感情與火焰;它是從口吸入的空氣,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淌著的血液?!笨梢?,音樂鑒賞是較高層次的欣賞,融感官、情感和意志為一體。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聽”,感覺音樂、感知音樂的形式美,引導學生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自己的聽覺感受領域,提高和完善音樂鑒賞能力。
如,新版教材歌唱篇中,教材所配備的音像資料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積極性,教師就可以盡最大能力引導學生理解、掌握世界各國不同的歌唱形式,在教材所提供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蓮膶W生熟悉的維塔斯的海豚音和韓國影星Rain的約德爾唱法導入,引領學生從簡單易學的歌唱形式《約德爾山歌》介入,再引領學生進入世界上最特殊的聲樂形式之一《恰克合唱》,繼而一步步走進難點“朝鮮板嗦哩”的學唱,讓學生真正理解“板嗦哩”被稱作“艱難的說唱藝術”的原因。
三、教法要靈活多變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注重師生交往,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大膽地說“不”;還要突破“知識傳授”的舊有模式,改變舊的教學方式,注意為學生提供各種表達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聽完一首歌曲時,能根據自己的感受充分發揮想象力,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想。
如,《戲曲篇》一章涉及到了京劇知識。但學生對京劇知識的了解比較匱乏,對戲曲的了解僅限于戲曲的劇種,因此學生對此最不感興趣。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及時更改教學思路,在介紹戲曲的四大功夫“唱”、“念”、“做”、“打”時,可以輔助幾個動作,特別是在講解“馬舞”時,簡化動作的難度,做幾個蒙古舞中的“騎馬”動作,啟發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場景去表演。有可能學生做得不夠完美,但學生的興趣能被調動起來。
新時期的音樂教師應拓展思路、創新教法,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以音樂為主體進行課堂設計與教學,讓音樂課堂煥發無限的生機和魅力,讓學生在情感體驗的碰撞交流中去傾聽、鑒別、感悟音樂,為學生營造一個廣闊無邊、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
【摘要】我國各校高中音樂欣賞課的開設已經普及,也已積累了一些經驗,然而由于起步較晚,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各種問題,影響教學效果。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討,筆者總結出了一些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
在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核心動力,音樂課堂必須圍繞學生興趣培養展開,對學生實施感化教學。只有學生們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學習的欲望被激發,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投入音樂學習中。音樂鑒賞課堂的導入是一個過渡環節,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從他出集中到音樂鑒賞課堂之中,實現高效的音樂課堂教學。筆者認為,音樂鑒賞課堂的導入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緊抓學生心理,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樂課堂中。在長期的音樂鑒賞教學中,筆者總結了以下的鑒賞課導入方式,希望能夠對廣大高中音樂教師有所幫助。
一、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時間緊,強度大,開門見山式的音樂鑒賞教學對提高課堂效率作用顯著。教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傳達給學生,實現鑒賞課堂效率的最大化。這種教學方式的最大特點就是主題鮮明、目標明確,課堂節奏明快。在傳統的音樂教學課堂中,開門見山式的教學策略是教師最常采用的方式。課堂伊始,教師闡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安排學生迅速瀏覽教學內容。此后,結合教學目標實施音樂鑒賞的課堂教學。整個課堂思路明確,課堂安排清晰明了。對于很多新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再好不過了。例如,在進行小提琴名著《梁祝》的教學中,整個作品時長27分鐘,故事情節可謂家喻戶曉,最適宜采用開門見山式的鑒賞教學策略。簡單的課堂導入可以像這樣:梁祝的愛情故事想必大家都了解,相關的影視作品大家也肯定有所涉獵。在本節音樂鑒賞課中,我們將圍繞小提琴名奏《梁?!氛归_教學,讓我們在婉轉的歌聲中一起去領略梁祝的愛情故事。此時,教師務必言行對學生的影響,言簡意賅、直接有力,針對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目標,實現高效的鑒賞課堂導入。
二、設置疑問,導入教學
思考起源于疑問,疑問是創造力的來源。通過在音樂鑒賞課堂之前設置恰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參與鑒賞課堂的欲望。通常學生的思維和疑問是聯系在一起的,學生產生疑問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在思考的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趨向于自主化、創新化。只有學生勇于思考,敢于提出疑問,音樂鑒賞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才會不斷增加。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思維模式、智力因素等綜合情況,對音樂鑒賞課堂設置合理的疑問,實現有效的課堂導入。例如,在對中國傳統國粹京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你們知道京劇中的角色有哪些嗎?京劇中的臉譜是什么含義呢?京劇演奏常常需要用到的樂器有哪些?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們必然會對本節課的京劇教學產生很多疑問,京劇的迷人魅力到底在哪呢?教師可以設置與課堂相關的疑問,循序漸進,逐層揭曉謎底,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鑒賞課堂的趣味。當然,設置的疑問也可以是與課堂無關的,只要能夠激發學生本節課的音樂鑒賞學習即可,具體情況教師可酌情處理。
三、類推類比,相似教學
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各類音樂知識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相似、或相異。音樂教師不妨使用類推類比式音樂鑒賞教學,提高鑒賞課堂的導入效率。類比類推教學,既是在課堂開始,提出兩個相關的音樂知識進行比較教學,將兩者的共同點、不同點進行枚舉,在兩者的比較中實現音樂鑒賞課堂教學。通過類推類比教學,使得對比事物形象更加鮮明,能夠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師在進行《印象主義音樂》的鑒賞教學中,通過印象派繪畫與印象派音樂進行類比教學。印象派創始人莫奈曾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繪畫了多幅《里昂大教堂》,不同時期的作品無論是色彩還是畫風,都顯露著印象派繪畫風格的變化發展。教師可以將莫奈前期和后期的《里昂大教堂》進行對比,指引學生觀察其中的色彩變化,突出虛實的變化。印象派的突出特點就是朦朧美,通過印象派繪畫中色彩的朦朧美類比出印象派音樂中的朦朧美,達到印象派音樂鑒賞的導入式教學。再比如,在《影視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有聲電影抹去聲音,給學生們欣賞。通過聲音的切換,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在影視作品的重要作用,導入影視音樂的課堂教學。
四、才藝展示,游戲導入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音樂應該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們在愉快的音樂課堂中實現鑒賞教學。有一些學生在小時候就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鋼琴、二胡、聲樂、表演等等,這些特長往往會最終成為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或是特長。高中音樂教師不妨利用還學生們的才藝,進行游戲化的音樂鑒賞課堂導入,將學生們才藝與游戲和音樂相結合,實現游戲化的導入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鼓勵學生,給學生展示的平臺,并對各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了解,實施針對性的游戲導入。例如,在對《少數民族音樂》這一章的鑒賞教學中,教師不妨讓會演奏樂器的同學進行演奏,會跳舞的同學進行表演,其他有才藝的同學進行伴奏。筆者相信,若是音樂鑒賞課堂實現以上的內容,班級里必然洋溢中濃郁的音樂氛圍,鑒賞課的導入必然會是高效的。音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輪流展示,保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課堂互動環節中。同時,對于一些班級音樂實力較弱的班級,教師可以嘗試音樂游戲進行教學導入。歌詞填空、民歌舉一反三、聽歌猜歌名等等,只要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音樂課堂積極性的游戲,教師都可以嘗試。
總之,有效的音樂課堂導入對提高鑒賞課堂效率顯著,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課堂求知欲、活躍課堂氛圍是提高鑒賞課堂導入效率的關鍵。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我們必須敢于創新,不斷尋求更加有效地鑒賞課堂導入策略,為學生們帶來更加愉悅、有趣的音樂課堂。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是教育教學科目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情趣。因此,音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音樂鑒賞課;有效教學策略;實踐探究
音樂課為學生提供了藝術學習的機會,能夠愉悅學生身心,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然而,如何通過音樂鑒賞課來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情趣,是音樂教師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之一。教師既要深入分析學生,了解學生天賦特征,明確學生的興趣所在,又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打造出良好的教學課堂。
一、歌舞結合,活躍課堂
科學的音樂鑒賞課堂是生動活潑、充滿朝氣、富有活力的。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躍的音樂課堂,盡量讓學生情深意切地陶醉其中,帶著欣賞的目光去聆聽音樂、鑒賞音樂,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鑒賞能力,讓學生愛上音樂。活躍課堂的最佳方式就是讓音樂歌曲和舞蹈結合,使學生通過一邊唱歌、一邊跳舞來感受音樂的節拍和節奏,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音樂的旋律,更高效地學好音樂,培養音樂鑒賞力。例如,在學習《小螺號》這一曲目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簡單地掌握音樂節奏,初步學會音樂旋律。在此基礎上,以音樂旋律為基礎編排舞蹈,參照歌詞內容來設計舞姿動作,確保舞姿動作同曲目旋律保持一致,唱出快活的節奏,跳出興奮愉悅的舞蹈。學生通過邊唱、邊跳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內涵,掌握歌曲大意,也能更為透徹地學會鑒賞音樂,這樣就達到了多重學習效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同時,歌舞結合的課堂條件下,學生很容易感受到快樂的氣氛,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對音樂的欣賞與鑒賞中。
二、課外活動引導,陶冶學生情操
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滲透著無限的藝術美,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和愿望。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就要適當地引入課外活動,定期舉辦一些與音樂學科相關的藝術活動,如歌詠比賽、歌會等,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這樣,一方面能讓學生擺脫學習壓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陶冶身心,培養他們積極的藝術情趣。教師可以抓住一年中重要的節日,如“六一”兒童節等,以兒童節為核心,設計主題來舉辦音樂活動,可以是兒童節音樂會、兒童節慶典等,鼓勵每名小學生都能自行選擇歌曲在活動上獻唱,唱出屬于自己的兒童歌。這樣,一些小學生帶著對兒童節的喜愛,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用自己的歌聲或曲目來抒發情感,表達對兒童節的熱愛,整個校園里洋溢著歡樂的歌聲,學生會自然地接受美麗歌聲的熏陶,產生對音樂的無限喜愛之情,從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同時,學生參加課外音樂活動,能夠感受到音樂的藝術美感,認識到音樂的價值和作用,從而對音樂產生更強烈的積極的情感,對于學生藝術美感的塑造與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三、音樂技能教授,培養學生音樂才能
小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目標不應局限于簡單的娛樂功能,而是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使學生掌握音樂技能,具備一種音樂情感,學會一種音樂藝術。因此,小學音樂鑒賞課教學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加強對學生音樂技能的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才能。對此,教師就要注重音樂教學層次的升級,要從普通的口頭唱歌,逐步上升到樂器演奏、歌舞伴隨等層面,這樣才能真正逐步建立起學生的音樂情趣和情感,培養學生的音樂才能。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教材中的節奏感較強、韻律相對清晰的一課,再讓學生自行挑選一門樂器,可以是口琴、豎笛、電子琴等,來主動引導和教會學生用這些樂器去演奏這些曲目,使學生掌握音樂演奏技能,從而逐步塑造并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情感。
四、聽覺引導,鑒賞力培養
學生音樂鑒賞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聽覺能力的培養,因為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聽覺藝術,教師應該善于先從學生的聽覺鑒賞力入手進行深入培養,讓學生產生敏感的音樂聽覺能力,從而培養并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抽出課堂時間利用手中的樂器隨便為學生演奏一個個曲目或演奏一些旋律,然后讓學生猜想改旋律的節拍,分析這些音樂旋律特點。一些學生能夠根據音樂高低起伏的節奏變化,通過自身的聽覺系統來分析出該音樂的悲喜特征,這樣就達到了對學生音樂聽覺鑒賞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也要不斷地采取全新的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打造出高質量、高品質的音樂鑒賞課堂,打動學生的內心,啟迪學生的音樂智慧。
五、結束語
總之,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使他們接受良好的藝術熏陶,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力,也能夠提升他們的藝術情趣。因此,音樂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學生實情,善于創新教學模式,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摘 要】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與深化,以“美”來感化人的心靈的教育方式已經深入人心。在音樂教學中,用“美”來牽引學生的感情,成為一種常用的方式。本文主要闡述如何讓學生學會“賞”音樂,讓他們發自內心愛上音樂。
【關鍵詞】 多種方式;鑒賞;教學研究
音樂是情感的產物,小學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陣地,教師要帶領學生盡情徜徉在音樂的殿堂,感受音樂的魅力。而音樂之美在于能與人類的情感產生共鳴,而人類的世界又是豐富的,所以音樂之美也是多樣的。
一、喚醒審美情趣,獲得審美體驗
音樂的可賞之處在于它有美的地方,因此,若想讓學生學會賞曲,則需讓他們學會發現美,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的審美情趣喚醒。在音樂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尋找音樂之美。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優美的文字和圖片對學生進行引導,以便讓學生領悟美。
以《花兒與少年》為例,單單是曲子的名字,就使人感到一襲明媚的陽光正照在自己身上。美麗的花兒,活潑純潔的少年少女,趁著陽春之際,唱著歡快的歌兒,蹦蹦跳跳來賞花。教師在教學生這首歌時,先讓學生對歌詞理解通透,這是因為歌詞是感情的牽引,可以讓學生尋找到歌曲的美點。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對于歌曲詞中的一些隱喻無法理解,所以,教師在教歌曲的時候,應當向學生講述歌詞的隱喻。如《花兒與少年》這首歌曲中的詞“人間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間的春天……阿妹是紅牡丹,阿哥是人間的春天”。教師在講述這首歌時,應當向學生解釋詞的隱喻,解釋花兒和春天是希望和美好的象征,而這首歌將少年和少女比喻為春天與紅牡丹,象征少年少女是人間的希望和美好。運用這種方式授課,可以喚醒學生美的情趣,并獲得審美體驗。
二、運用審美規律,獲得音樂情感
想象和聯想可以有效引領學生,讓他們領會樂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應當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感受曲中的意境,從而將人類本該擁有的靈性催生出來,進而使學生的藝術審美情感得到升華。
《月光下的鳳尾竹》是傣族名歌,這首歌曲將傣族的淳樸自然及本民族的格調展露無遺。教師在教這首歌曲時,可以用不含有歌詞的曲子。為了讓學生發揮想象,教師可以使用PPT給學生播放一些傣族美麗的圖片,并附帶音樂。這首曲子聽的時候,就像一個清靈可愛的傣族姑娘沐浴在月光之下,吹著動聽的葫蘆絲。姑娘所吹的曲子中含著些許青澀的情意,帶著一絲若隱若現的幸福。姑娘是在思念某個少年,那少年英俊爽朗,而此時,少年則站在不遠處偷偷地聽姑娘吹葫蘆絲。這個畫面優美,青澀,靈動。教師可以讓學生閉目,聽者曲子,想象曲子的畫面,最后再將PPT播放給學生感受,讓他們的想象更加深刻。
三、運用視頻影像,感悟音樂內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賞的地方,教師在進行音樂鑒賞指導時,應當充分運用審美知覺的規律,讓學生的全身感官都參與到對美的欣賞中,并感受音樂各方面的美,從而讓學生將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運用這種方式,才能讓學生把握好音樂的整體情緒,才能更理解音樂的風格和內涵,從而對音樂的整體有所知覺。
以《七子之歌――澳門》為例,在教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先介紹這首歌的來歷和歷史背景,讓學生學會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內容和情緒?!镀咦又瑷D―澳門》是《澳門歲月》的主題曲,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愛國情懷,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澳門歲月》這部紀錄片,并讓學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讓學生了解歌曲中的“母親”指的是中國,澳門就像中國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國掠奪的中國國土,經三百年后回到中國母親的懷抱中。每個地方的民俗、民風及民族靈魂是不相同的,盡管澳門被奪,但掠奪者無法將那種民族的靈魂改變,澳門流淌著中國的血液,擁有中國的靈魂,因此,它一直期盼著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這是歌詞“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最本質的意思。運用這種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全部情感調動,讓學生獲得音樂情感。
四、舞蹈表演結合,加深音樂理解
肢體動作可以將樂曲中的美感表現出來,舞者或編舞者在編排舞蹈時,必然會對曲子中的風格、情感有所了解?;顫姾脛邮切W生的天性,因此,為了讓學生通過肢體動作體會到曲中的意思,也讓學生的天性釋放出來,運用舞蹈教學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鈴兒響叮當》為例,這首歌很歡快,經常被認作是圣誕歌曲。這首歌歡快、和樂,其舞蹈動作的跳躍次數很多。教師在教生舞蹈時,應當盡量讓學生以動作表現出曲中的歡樂,并為學生渲染一下氣氛,讓學生將圣誕節想象成中國的新年,從而清晰學生的感覺。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生鑒賞歌曲時,首先要將學生的審美情感喚醒、運用審美規律讓學生獲得音樂情感、運用視頻和影像讓學生感悟音樂的內涵、并能結合舞蹈動作,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構建高效課堂。
摘 要:伴隨時展,高職院校需要培養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藝術素養的人才,公共選修音樂鑒賞課是發展藝術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文章探討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怎樣以影視劇音樂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率,順應時展的這一現實課題。
關鍵詞:高職;音樂鑒賞課;嬗變
自1996年7月29日國家教委《關于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通知后,全國各類大學增設了越來越多的音樂選修課程。公共選修音樂課的開設旨在提高非藝術類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藝術素養,進而達到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隨著經濟、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的不斷進步,現行的音樂鑒賞教材部分內容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我國高職類院校辦學宗旨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更強調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容易忽視學生的音樂素質教育,學生自身也有輕視此類公共選修課的趨勢。這一現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綜合素質的提高,怎樣解決這一問題,探尋合理的解決對策則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以影視劇音樂鑒賞為音樂欣賞課的切入點,因其綜合性更強,更加貼近學生,會讓學生更樂于接受,更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教學互動,有利于開展分層教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充分發揮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樂鑒賞課的現狀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樂選修課幾乎無一例外將《音樂鑒賞》作為開課首選,旨在通過欣賞音樂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特別是一些規模大的學校,公共選修開設課程較為細致、多元,即使很小眾類的音樂課程也能形成一定規模的學生群體;而相對于一些起步較晚的高職院校,因處于辦學初級階段,師資、學生數量有限,加之學生之間的音樂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這在客觀上也決定了音樂公共選修課的開設類別不可能很細致,承擔著美育重任的《音樂鑒賞》課程的質量在這類學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F行《音樂鑒賞》課程教材的內容主要是中外優秀經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樂基礎性知識,試圖通過音樂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別是學生們喜歡的現代流行音樂的內容分量很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學生不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的話,這類傳統教材會讓學生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從心理上就會產生排斥。如果以《影視劇音樂鑒賞》為切入點會讓學生從心理上更易接受,產生共鳴。因為影視劇是一種比較大眾化的娛樂類型,其音樂既有古典音樂的深刻,又有流行音樂的通俗,二者與一定的劇情、畫面結合更具親民特質,更貼近現實生活,況且結合劇情欣賞也不易造成聽不懂的現象。內容選取得科學、合理的話,可以將《音樂鑒賞》教材的大部分內容巧妙的滲透進去,潛移默化間就完成了教學目標。隨著課程的改革和體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選修音樂教育的視野也需要與時俱進。目前《影視劇音樂鑒賞》我國只有極少數的傳媒及影視類院校已經開設,大部分高校公選音樂課仍然以傳統教材《音樂鑒賞》為主。
2.自筆者任教高職類學生的音樂公共選修課以來,發現選修學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學生是抱著混學分的態度,覺得這類選修課又不是專業課,對就業又沒有什么明顯的益處,只要輕松拿到學分就萬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學生的音樂審美傾向比較單一,基本只對流行音樂有興趣,對于音樂其他類別,特別是古典音樂、民間音樂、戲曲基本沒有什么興趣,課堂上也很難產生共鳴。而影視劇音樂結合一定的故事、情節、內容的表達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畫面,視聽的結合賦予了音樂更加直觀、立體的特質。課堂教學應該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影視劇音樂鑒賞作為音樂欣賞課的切入點,首先從心理上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消除了距離感。
二、開設影視音樂鑒賞課的理論支撐
鑒于上述現狀,如何讓高校公共藝術類的欣賞課更加趨于合理、規范、人性化?這個問題也早已進入學界同仁們的理論研究視野,國內學界對這一課題的探索為《影視劇音樂鑒賞》課的開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如曾宏華《高校音樂公共課中滲透影視音樂教學的意義》、陳晨《淺談影視音樂如何輔助大學音樂教學》楊佳君《論大學生影視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郭婧《古典+流行=時尚――從影視音樂談起》韋民《淺談影視音樂的價值與魅力》、張紅穎《淺談影視音樂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郭強《影視音樂在大學音樂欣賞課中的作用》、左建新、張譯文《音樂欣賞課中的影視作品應用》、吳躍華、閆輝《論影視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實現條件》、張達生《讓大學生在電影中體驗音樂的美》、溫洪青《談影視音樂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淺談影視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等眾多學術論文充分肯定了影視劇音樂在大學生音樂藝術素質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以及現實意義;另外,鐘春明的學位論文《普通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內容調查研究》、吳曉燕的學位論文《選取電影音樂在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微探》、沙欣的學位論文《獨立學院音樂欣賞公選課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為個案》中除肯定了影視音樂在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對此課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課程的實施等方面進行了可行性探討,這些都為本課題的實際操作奠定了學理基礎。
三、影視劇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優化、整合
1.將傳統音樂鑒賞課的內容滲透在影視音樂中開展教學,首先課程名稱使學生從心理上會樂于接受,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對古典音樂、戲曲、中國傳統音樂的距離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其次,鑒于大多數學生音樂審美趣味狹隘、單一,只對流行歌曲有興趣,不利于從人文素養的角度得以綜合提升,使課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優秀的影視劇音樂包含有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及西方的經典音樂,內容豐富多樣,雅俗共賞,更容易產生共鳴,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譚盾的電影音樂將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結合西方現代作曲技術,使作品既有東方神韻,又不失現代感,巧妙地詮釋了中國式東方哲學,在國際樂壇贏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電影《臥虎藏龍》中,譚盾將絲竹與戲曲的元素發揮得恰到好處,音樂在配器上選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烏與鐘類、西洋管弦樂器等,中西音樂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將中國音樂元素展示于國際舞臺,效果震撼;在電影《夜宴》中因為臺詞較一般電影偏少,音樂的分量顯得尤其重要,許多部分是靠音樂渲染氣場和情緒,這對于作曲家來說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特別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讓人過耳難忘了,作曲家除了運用民族樂器,還將這首壯族古老民歌經重新編曲和配器,煥發出新的生機。歌曲僅有短短的六個樂句,根據劇情通過變奏、配器、男女聲的演唱等使其有了豐富的層次與表情,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充分向聽眾展示了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如果離開電影這個媒介,特別是目前的90后大學生,對于中國的傳統民族民間音樂和戲曲尤為疏離,對這類音樂作品,學生會從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電影,不知不覺間學生就隨著電影音樂走入其間,受到感染,會突然發現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戲曲等還是蠻好聽的,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陳凱歌執導的電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為證明自己學有所成而苦練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定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離開了劇情純粹讓學生欣賞這個作品,就沒有這樣好的鑒賞效果了。影視劇音樂的綜合性很強,融合了聽覺、視覺、文學、戲劇、詩歌等藝術,優秀的影視音樂更是情感、道德、價值觀的體現,更直觀地體現了音樂藝術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樂的內涵和外延。對此,早在2008年就有學者張紅穎撰文《淺談影視音樂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指出:“影視音樂具有較高藝術審美價值和廣泛社會學價值,對提高大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另外,“影視音樂不僅對人們的心靈、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藝術感受力得到升華,使他們在精神上、心理上、行為上處于和諧的健康狀態,擁有平衡的心境和開闊的胸懷,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雹?
2.將傳統公共選修音樂課的音樂鑒賞課授課內容優化、整合,增加現代輕音樂、流行音樂以及近年來熱播的部分影視劇音樂的內容,并將傳統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滲透在雅俗共賞的影視劇音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學學生都有收獲,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普通的大眾往往不具備專業的音樂知識,欣賞起大部頭的交響樂、歌劇等往往有困難,但是電影的畫面、故事為大眾欣賞電影中的音樂提供了理解的條件。”②只有理解了,才會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影視劇音樂中不乏交響樂這種配樂形式,如《指環王》《亂世佳人》《阿拉伯的勞倫斯》《泰坦尼克號》……依托影視劇為媒介,結合特定的劇情,學生們會有聽懂了的感覺。動畫片《貓和老鼠》里面的配樂甚至還有肖邦的圓舞曲,靈動的音樂與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劇情交織在一起,定會在學生心里留下難忘的印象。音樂鑒賞課程里通過感性的對比聆聽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樂觀念、音樂審美、音樂思維方面的異同,這部分內容如果沒有很好的媒介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學生要么被動地依賴老師的講解,要么根本就沒興趣思考,不利于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如果以影視劇音樂為媒介,學生體驗到中國音樂較為含蓄細膩的審美與西方音樂強調矛盾、沖突,注重音樂的戲劇效果,進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樂審美和音樂觀念。近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執》第13集中出現的《驚鴻舞》具有濃厚的中國宮廷音樂風格,音樂主要的演奏樂器為古琴、古箏與笛子,歌詞是曹植的《洛神賦》,舞蹈是水袖舞,音畫結合,古韻濃郁,可以令學生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古典音樂的神韻,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古琴的文化意義,深化、拓展音樂鑒賞的內涵。只有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才有了引導他們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提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感性、娛樂的較淺的審美層次上,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境界。
四、結語
伴隨著時展,經濟、教育改革的推進,高職類公共音樂鑒賞課程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根據新時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做相應的調整。當今社會更加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國家、社會新的希望,肩負著國家富強、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青年一代的歷史使命,怎樣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綜合素養,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題,對此,本文探討了高職類音樂鑒賞課程在新形勢下,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以雅俗共賞的影視音樂鑒賞為切入點,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摘 要:音樂鑒賞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模塊。高中音樂教材中選編了大量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因此,為了讓更多的名曲進入學生心靈,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體驗音樂從而熱愛音樂,在新課標下如何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學習氛圍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覺的藝術、情感的藝術,也只有音樂可以通過樂音,來傳遞、表達和釋放人們豐富而多變的內心情感。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培養學生體驗美、鑒賞美、創造美、享受美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情感、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進而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藝術情操。而作為一個合格的高中音樂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務就是盡量上好自己的每一堂音樂教育教學課,充分完成音樂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教育和陶冶作用。使每個學生都能具有基本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那么,如何上好高中的音樂欣賞課呢?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愉快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音樂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以鼓勵支持的態度來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可在課堂中說“大膽說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解決”。教師放下威儀的外表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讓他們都樂于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要給學生有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自然,示范動作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等等??傊?,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過程”。
二、創設課堂情境,體驗愉悅教學,讓學生融入音樂
由于受社會環境等綜合因素影響,學生大多熱衷于流行音樂,追星現象屢見不鮮,而對于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藝術――京劇,卻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離感。例如:在京劇欣賞梅蘭芳的代表作時,課前老師在教室里張貼幾幅劇照,在教室里營造出戲劇院氛圍。請部分學生跟隨鑼鼓的節奏簡單的模仿一下戲曲的動作。動作雖簡單,但學生的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在快樂體驗的同時又學到了相關的知識。無論學生的即興表現效果如何,對于他們的積極表現,老師都給予肯定。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享受表現之樂,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三、引導學生成為欣賞的主體
現在的課堂已經不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模式,而是注重于師生間的互動。特別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對一群已經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觀點的高中生,他們剛升入高中,有一種強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具體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
(1)“聽”。在對一個作品了解之前,“聽”是關鍵的一步。老師可以利用預先提問法提出問題,例如,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樣?它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緒?聽后有什么感覺?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使學生能全神貫注地聽,思維變得積極主動。
(2)“唱”。音樂欣賞是以聽為主的,但是唱主題也是欣賞作品中必要的階段。因為音樂主題是作品的核心,引導學生唱主題,有利于學生把握作品的主題形象,把學生的自主思維充分調動起來。
(3)“想”?!跋搿笔侵冈谛蕾p作品的是后所產生的聯想和想象。這也是音樂欣賞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過音樂欣賞過程中“想”的參與,能開闊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力,拓展視野,這也是我們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
(4)“說”。從音樂欣賞的心理分析理論上來說,音樂欣賞的理性認識并不是表現在欣賞者對樂曲做出的某種抽象之結論上面,而是表現在把這種理性認識融注于對樂曲的音響感知、情感體驗和聯想想象之中,使得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達到更深更高級的階段。一堂課上既要有老師的講解,也要有給學生發揮的時間,這樣,課堂才能活躍起來。
四、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利用不同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
1.從樂曲本身著手。
我們在欣賞這類作品時,會遇到一些藝術歌曲或者是歌劇等,這些離學生的欣賞范圍較遠,這時,我們可以利用這些作品表現內容的具體特點,把注意力側重于音樂所表達的內容上,穿插作品創作時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注重與學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導學生的情感,肯定學生的優點,使師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學習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欣賞積極性。
2.利用學生熟知的作品。
現在的教科書上有許多作品都是名著,學生對這一類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說是從來沒聽說過,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并且與本課有關的作品導入。例如,在學習《草原放牧》時,我們可以用《十里埋伏》作為導入,通過對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對不同演奏技巧展現的不同演奏效果進行粗略講解,引發學生對琵琶與交響樂合作后的效果產生興趣,從而將學生帶入到協奏曲的欣賞中,提升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我們音樂教師只有本著與學生合作,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讓學生自主體驗和學習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別開生面的優質音樂欣賞課,從而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欣賞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產生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審美激情,提高審美能力,最終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摘 要: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音樂學科教學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原先專注于向學生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音樂基礎能力,拓展到培養學生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以及培養其欣賞和體驗音樂美,感悟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等。由此可見,中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十分關鍵,尤其是中學音樂鑒賞課,更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重要平臺。然而,中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現狀普遍表現為對音樂鑒賞課的輕視、忽視,“學生不感興趣,教師不以為然”的現象普遍存在。本文從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角度出發,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對中學音樂鑒賞課的興趣,并有效提高其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 中學音樂 鑒賞能力 情感體驗
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音樂學科在我國基礎教育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音樂學科教學發生了重大轉變,其不再僅局限于向學生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音樂基礎能力,還拓展到培養學生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這點在中學音樂課程學習中表現為培養學生欣賞和體驗音樂美,感悟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因此,中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十分關鍵,尤其是中學音樂鑒賞課,更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重要平臺。
一、中學音樂鑒賞課教學現狀
從中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現狀上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教師和學生,都普遍表現出對音樂鑒賞課的忽視,仍然認為音樂教育只是中學教育的“冷門”、“偏門”學科,教師教與不教、學生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中,呈現出“學生不感興趣,教師不以為然”的現象。本文從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角度出發,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對中學音樂鑒賞課的興趣,并有效提高其音樂鑒賞能力。
二、上好中學音樂鑒賞課的策略分析
(一)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在中學音樂鑒賞課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音樂欣賞過程的重要環節。無論何種音樂,都蘊含創作者的情感,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賞析的過程中,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領悟音樂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情感,這一過程稱之為情感體驗過程。那么,教師如何才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其鑒賞感受呢?教師需結合多種音樂要素巧妙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和創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感情,從而提高對音樂的鑒賞享受能力。比如筆者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緒變化,通常會將班上學生根據不同力度、音色和速度分成組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引導他們分角色演唱,以此將作品中抽象的情感化為具象的聲音。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既掌握了相關的演唱技巧,又真切感悟到了作品中情緒的起伏變化。
(二)結合多媒體手段,創設音樂情境。
信息化時代,多媒體的高速發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在教育領域,其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創設情境,是當前音樂鑒賞課堂教學中最常采用的模式之一。教師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學生在意境中真實地感受從音樂作品中傳遞出來的信息和力量,從而真切欣賞和感受音樂的真善美。筆者在《飄逸的南國風》鑒賞課上,就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一幕幕美麗的云南風光,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美麗的南國,再配上優美的音樂,學生們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音樂殿堂,盡情享受南國音樂的美與南國文化的深厚底蘊。通過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激發學生喜歡音樂,樂于上音樂鑒賞課的情感,進而促使其更加主動地探索和了解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三)引導學生用心感受音樂。
音樂真正的美,只有真正用心聆聽、感受的人才能得到。從中學音樂教學現狀,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教師和學生對音樂的重視不夠,自然而然無法真正做到用心感受音樂。要想改變這一情況,教師就需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各種條件和環境,引領學生喜歡音樂,愛上音樂,真正學會用心欣賞音樂的美。比如筆者在帶領學生欣賞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時,就先跟學生詳細講述了莫扎特創作此曲的背景,包括生活的困頓、精神的壓抑、經濟上的匱乏等。學生是很感性又很善良的群體,當他們一邊聽教師講述莫扎特生平的苦難事跡,一邊欣賞莫扎特的音樂作品時,心中很容易就涌起無限愁緒和感慨,仿佛親眼見證莫扎特所遭遇的苦難和在苦難下進行創作的心境。這種通過心與心的感悟,加深了學生對《第四十交響曲》的理解,他們真正從心里明白了為何《第四十交響曲》是“含著眼淚的微笑”。
中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音樂鑒賞,感受音樂的美,了解音樂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情感,并最終獲得美的感受和愛的體驗。因此,音樂教師應當提高對音樂鑒賞課的重視度,精心設計每一節音樂鑒賞課,讓學生在傾聽和感受音樂的過程中,漸漸懂得欣賞音樂的美,并且愛上音樂。
高中音樂鑒賞課是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的基礎性模塊,保證學生獲得參與現代化生活應具備的音樂文化修養。在音樂鑒賞模塊中,在堅持以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為主的原則下,整合各種教學手段,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美,達到上好音樂鑒賞課的目的。對于普通高中學生,如何通過后天音樂實踐活動,使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得到提高?
1.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愉快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音樂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么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對作品的各種理解、想法和問題,教師以鼓勵支持的態度調動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合作解決。教師可在課堂中說“大膽說出來吧,讓我們共同來解決”。教師放下威儀的外表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達情感的機會,都樂于暢所欲言。藝術鑒賞也是一種審美過程,要給學生視覺上的和諧和美感。教師的衣著要得體,美觀大方;教態自然,示范動作有美感;要進行“微笑教學”,等等。總之,要讓學生盡可能喜歡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友好、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育家杜威說過:要使教學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過程”。
2.提高音樂文化藝術修養
音樂欣賞似乎與理性知識及其他方面素質并無直接關系,但實質是音樂文化藝術修養的體現,是瞬間獲得的審美感受與長期積累的知識、觀念、趣味等因素以感性方式展現出來的結果。所以,音樂文化藝術修養對學生提高鑒賞水平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2.1了解掌握理論方面的音樂知識。音樂知識大致分為樂理和音樂學兩部分,樂理知識包括節奏、旋律、曲式、調式等,音樂學包含的知識內容主要是不同題材、體裁音樂作品產生的歷史時代、作品的風格或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和創作意圖等。當然,掌握音樂理論知識越多,認識音樂作品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方面要學生通過日積月累才能提高。
2.2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要理解其音樂品質就要反復聽??烧?、分段、重點地聽。每次分析要有不同要求,逐步升華。分析樂曲運用的表現手段、表演技巧、理解音樂作品內涵、時代背景和社會影響,影響學生的審美和價值觀去向。最好學習一些演奏和演唱方面的技能,親自參與聆聽音樂的演奏和演唱活動,對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2.3多媒體的視頻、繪畫、戲劇、舞蹈、影視作品等,音樂與語言文學、人文地理、哲學、宗教等,都可能對學生鑒賞能力產生影響。這些看似鑒賞的一種啟發誘導手段,實際對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及審美能力有很大幫助。
3.學習外國音樂部分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理解世界多元藝術文化的價值觀
世界是一個大花園,各民族、各地區的藝術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同學由于對異域文化知之不多,就先入為主地對這些地區的音樂文化產生排斥感。對于這些現象,音樂教師要善于引導、點撥,讓學生意識到這些世界藝術的光彩之處和獨特風格。如《非洲音樂》,很多同學的心目中會涌現兩個詞“蠻荒、粗野”。但是,這看起來似乎是比較粗糙的、原始的藝術形式,卻散發著特有的、生命的活力和神奇的魅力。眼下,很多同學喜歡的或豪放、或優雅、或活潑的街舞、爵士、踢踏舞等,無一不是受到了非洲黑人音樂的巨大影響。
4.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做好聆聽前的準備
高中音樂鑒賞對學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堅持以聆聽音樂為主的教學原則”上,強調“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指定的專題或自選專題,主動收集文字、樂譜、圖片、音響、音像等資料進行交流”。而廣東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作品豐富,形式多樣,風格各異,如果沒有在課前做好預習,就很難在短短四十五分鐘內得到充分聆聽體驗。因此,在上第一節音樂鑒賞課時,我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高中音樂成長記錄本”,每次課前按照布置的內容,自主或協作進行相關預習,然后把想提的問題、收集的資料整理在記錄本上,在上課時進行相應交流和探討?!皫е鴨栴}聆聽”,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欣賞中變得積極、主動、專注,效果顯著。很多學生都把記錄本設計得相當精美,內容的豐富甚至超過我的預計,在聆聽基礎上的討論、交流、比較和評論漸成風氣。
5.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探究性學習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更大程度上給予學生學習自由,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在有效的活動設計中,作為組織、參考、指導和伙伴關系的音樂教師,應從以下兩方面關注學生音樂學習探究過程:
5.1突出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地位。經過音樂教師精心設計,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養能力,把學生推向探究知識的前臺。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這對于能力重于知識的現代社會來說,意義是深遠的。
5.2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在音樂課堂上,創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音樂教學有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象,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學生在富有情趣、表現活動自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形成基本音樂素養和學習能力,培養良好個性和創新精神。
6.整合拓展教學資源
高中《音樂鑒賞》教材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和以音樂文化為主線的特點,內容豐富多彩,容量大。但高中學生學習時間有限,音樂教師必須有選擇地整合教材,不可面面俱到,有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如在欣賞教材中的戲曲與民歌時,可滲透本地戲曲與民歌,使學生充分認識家鄉的音樂文化,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
總之,要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除了明確教學目標,熟悉教材內容,融會貫通各種教育教學方法外,還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刻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通過反復不懈的努力實踐、探究和總結,最終將新課程理念內化為教學思想,摸索出音樂課堂教學規律,找到一條成功教學之路。
音樂是最善于激發情感的藝術,音樂欣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是欣賞者與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相互融合的過程。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中喚醒學生的音樂情感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上好音樂欣賞課呢?我認為,不要局限于課堂內容,要引導學生通過欣賞音樂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感受音樂作品的內涵。
一、就課外而言,要讓學生從各方面入手,拓寬知識面,培養興趣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與課堂欣賞曲目有關的音像、圖片,也可以協助學生錄下與作品有關的音頻材料,配上解說,形成一個音樂專題的片斷。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同時,還能使他們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到音樂的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比如高中音樂鑒賞之“勛伯格”,勛伯格的作品以無調性音樂為主,他的作品風格是放棄調性以及傳統音樂中對結構框架的組織手段。根據這些特點,學生通過自制一些無調性音樂音頻,配上一些簡單的表演來表達作品的內容,認識到原來沒有調性一樣可以成為作品,從而進一步了解音樂的神奇之處。
二、就課內而言,切忌把鑒賞課上成理論課,要讓同學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一,播放本節課最精彩的音樂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走進神圣而奇妙的音樂殿堂。之后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內心的感受,而教師要做的就是用肯定的態度去欣賞、鼓勵他們,及時給予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發展。
第二,在學生復聽音樂作品的同時用生動簡潔的語言介紹作品背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內涵。例如,我在高中“音樂鑒賞――獨特的民族風”這一單元欣賞課的教學中,通過對蒙古、新疆、西藏三個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闡述,讓學生了解到民族音樂的發展與該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環境以及所經歷的歷史事件是密不可分的,鼓勵學生去了解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激發同學們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從而進一步了解認識各民族的獨特之處。
第三,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分析我國少數民族民歌的類型特點的過程中,首先把確定各民族民歌特點作為音樂欣賞的研究主題。欣賞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和新疆維吾爾族民歌《牡丹汗》時,我問:“你們能聽出它們分別是哪個民族的民歌嗎?”學生紛紛回答:“蒙古族、藏族、新疆維吾爾族?!薄澳菫槭裁赐敲窀?,演唱風格卻不同呢?”從而使學生自己確立研究主題,開始小組討論,而我僅僅充當引導者:“試想一下,這三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生活規律有何不同?”同學們通過分析資料、討論和研究分別說出了他們的觀點,最終我把他們的觀點融合起來,進行點評式分析。雖然《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和《牡丹汗》都屬于民歌,但由于各民族所處地理環境不同,使旋律、曲調、情感上都有各自的特點?!哆|闊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歌曲,它的特點是由人民長期居住的環境、經濟形態、文化交流形式,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決定的,其旋律舒展悠長,節奏自由,富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宗巴朗松》是一首藏族囊瑪,它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傳統歌舞曲,其特點是音域寬廣、節奏自由、旋律起伏較大且悠長高亢;而《牡丹汗》則是新疆最著名的愛情歌曲,新疆維吾爾族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吸收了中國傳統音樂、印度音樂、波斯阿拉伯音樂的精華,形成了維吾爾族獨特的音樂風格,其旋律生動活潑、熱情奔放。經過分析討論,最終結論是各民族民歌的獨特之處主要是由他們的生活習俗、地理環境決定的。這些結論是師生共同研究的成果,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研究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欣賞能力,學會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總之,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遵循新課改的要求,本著與學生合作和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
摘 要:《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科學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由此可見,高中音樂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因此,如何在短短的45分鐘內,培養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成為廣大音樂教師一直以來不斷探索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教學;師生關系;教學情境;教學策略
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目的在于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然而,在目前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中,教學方法枯燥、教學手段單一,導致很多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更是不盡如人意。因此,如何規范高中音樂鑒賞的教學行為,提高高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當務之急。下面,我就結合本人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對此問題與大家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望能拋磚引玉。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互動
我國心理研究證明: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那學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師相處。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教師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感受音樂,鼓勵學生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各種理解和想法與全班同學進行討論。同時,教師也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同學之間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位學生都有暢所欲言、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相反,如果把我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則會降低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鑒賞力,長時間下去還會挫傷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所以,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我們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感受音樂的權利,并多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交流和互動。比如,在上課的時候,我會讓學生聽一首曲子,然后問他們:“你們覺得這首曲子好聽嗎?”學生會根據自己對這首曲子的感受如實回答好聽或者不好聽,對于有這兩種不同態度的學生讓他們進行集體發言,說出自己覺得好聽和不好聽的理由,這樣,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在音樂鑒賞課上是可以自由表現的,同時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二、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币虼?,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我們必須重點突出“情”這個字眼,情即學生的情感,只有在課堂上喚起學生與歌曲作者的情感共鳴,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進而使學生在情感和音樂的融合之中接受藝術的熏陶。我個人認為,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創設有效教學情境,不失為激發學生情感的一條有效途徑。所謂教學情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的一種情感氛圍。它有利于啟發學生情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中學學科課堂實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音樂教學情境,以加強學生情感體驗,使學生自愿接受音樂美的熏陶。
比如,在教學生學唱第二單元第1節《多彩的華夏之音》中《上去高山望平川》這首歌時,因為它屬于西北民歌,而且富有西北地方色彩的特點,因此,在課堂上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我家住在黃土高坡》這首歌,同時又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了有關西北風情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這樣學生就能對西北地區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有個大致了解,當學生正式學習這首歌時,就能迅速融入這首歌曲所表達的音樂情境中。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體驗音樂的奧妙和創作的樂趣
要想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上的控制和導向作用,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適當調控教學節奏,這樣既能使課堂的每一分鐘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和價值,又能給學生留下仔細回味的余地,以促使學生音樂素養得到有效提高。比如,目前大部分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負責播放音樂,學生負責聆聽,殊不知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早就開始走神、開小差了,究其原因,學生聽不懂這首歌的旋律,感受不到具體的音樂形象。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我們必須靈活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在上課一開始就做到吸引學生眼球、引起學生注意力,并使學生真切體驗到音樂的奧妙和創作的樂趣。
比如,在讓學生欣賞古琴曲《流水》時,我就用“高山流水遇之音”這個故事作為歌曲引入:“俞伯牙從小酷愛音樂,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鐘子期,鐘子期感嘆俞伯牙的音樂‘巍巍乎若高山,蕩蕩乎若流水’,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鐘子期死后,俞伯牙認為世上已無之音,終身不再鼓琴?!边@樣,通過這個小故事,立馬激發出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這首古琴曲的理解。
綜上所述,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絕不是只圖眼前熱鬧的跟風之舉,而是需要我們付出實實在在的行動。音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藝術學問,作為音樂教育者,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反思、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以創新研究出更多可以提高高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從而使我們的音樂課堂變得亮點紛呈,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