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7 05:15: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信息教育技術的普及的加快,我們偏遠的農牧村地區信息技術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在農村怎樣開辟一條信息技術教育的路子來,是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農村;信息技術;教育
縱觀信息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已然成為其突出特征,這也是當代被稱之為信息時代的原因之一。信息因其重要性而成為各行各業的焦點。從戰略角度看,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往往關乎成敗得失。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獲得駕馭信息社會的能力,隨著信息教育技術的普及和加快,社會各界信息教育技術越來越重視,這些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為信息技術教育環境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我們偏遠的農牧村地區信息技術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在農村怎樣開辟一條信息技術教育的路子來,是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
一、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教育
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早在他那不發達和不先進的年代就高瞻遠矚地指出“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現代一日千里高速發展的技術為這具前瞻性的世界性命題創造了條件。就現代人而言,信息技術的掌握與否,關系到其人文素養的高低,繼而關乎人們的日常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如若不將信息技術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范疇,整個社會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換言之,公民的個人能力,影響著其與外界溝通的流暢程度,只有具備現代信息技術能力,才能很好地與外界溝通、與世界接軌,也才能較好地融入快速發展的世界,才能進行創造和發展。概言之,實施信息技術教育,是提升我國公民人文素養、素質結構前提,是適應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方法。
二、加強培訓提高教師水平
當今社會信息瞬息萬變,知識更新特別快,在幾年前我們還生活在DOS時代,連“因特網”這個名詞都沒聽說過,而現在連一個幾歲的小孩都知道Windows,office,Internet。因此我們的教學也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更新內容,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學以致用。從微觀方面看,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其對于學生處理信息、接受信息能力的培養極為突出,也對其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具有較好的培養,總之,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此看來,該課程是一門集基礎性、素質性和教育性于一體并與時代主題相呼應的課程。從課程教育實踐看,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演練的保守教育方式日見其弊端。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將教學主體和客體混淆,教師一味地傳授,學生被動無奈地接受,久而久之學生操作方法不敢越雷池一步,很難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傊?,需注意到中小學課程中信息技術板塊的改革迫在眉睫,要一改以往的傳統模式,建設一支適應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隊伍。因此我們要加強教師的在職培訓與校本培訓,還要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每天都要關注教學內容的更新,同時學習與教學內容有關或無關的其他知識,軟硬兩手抓兩手都不能缺。
三、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資源共享
中小學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而農村教育更是國家的基礎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因而要高度重視和充分利用信息網絡中心的資源和優勢,促使資源共享。從目前現狀來看,許多學校尤其是民族地方學校的校園網建設步伐遠遠不夠,還不能上網的學校也不在少數,因此要通過各種方式解決教育資源共享問題。學校方面,盡量利用教學軟件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以此來改善設備缺乏的窘狀。
四、整合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整合信息技術及其他課程,一方面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或者輔助教學,另一方面還要運用信息技術創造與以往不同的新式的教學環境。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用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促使其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與此同時,要重視課程之間的差異,注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整合當中,一定要遵循“學教”并重,并結合學科特點創制具有有效性和便利性的融學。在教學改革時,特別要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要讓教師和學生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從思想上有所覺,也要從行動上有所動,如此才能有所為而不是只動皮毛不動筋骨。
五、加強與對口支援對象的溝通與技術引進
“天津對口支援甘南工作”在幫扶物質資源硬件的同時,還派出了一批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從“軟件”方面指導和幫扶教育信息貧乏地區。筆者認為,面臨此歷史機遇,甘南全州教育系統要把握機會,盡快從輸血轉型為自我造血,熟悉各類信息技術教育的軟硬件,掌握扎實的操作技能,具有過硬的信息技術教育基本功。信息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特征。缺乏或者拒絕信息,無疑是故步自封。假若將課程改革比喻成待開發的沃土,信息技術教育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耕耘力量。然而信息技術教育的路途漫長而又艱辛,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改變不了大的環境就從改變小環境開始,從改善課堂開始。從我們自身找找原因。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教學,一要尊重事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據所在地的教學條件,根據其教育現狀,選擇性地進行改變。從教學層面看,要科學規劃、合理改革;從學生層面看,要運用信息技術課程提高其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而提升創新和實踐能力,達到所期望的目標。希望廣大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前沿努力探索新路,愿農牧村地區教育事業出現一個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作者:張志文 單位:臨潭縣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室
摘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熟練的掌握和運用各種信息設備也已經成為了21世紀內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但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尚不是重點教學內容,文中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中小學;教學困境;改善策略
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日新月異。智能化信息技術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并且這種滲透人才不斷的加深。了解并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技能目前已經成為各大企業對人才的最基本需求。當前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一、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不足
首先,從學校教學安排層面來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科學的教學體系,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主要表現為:其一,相關教學領導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將來發展、就業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下,很多中小學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安排比較少,甚至存在很多占課的現象,往往難以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另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匹配。目前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但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本中的內容相對淺顯,很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甚至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其次,很多中小學為了完成和應對教學檢查等工作,所開展的信息技術教學過于形式化。教師的教學大多圍繞理論,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操作的時間很少,而且限制較大,學生只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而不同學生之間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教師往往要花費角較多的時間完成教學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此外,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設備,但是受制于學校的重視程度和經濟條件,很多學校并沒有引進足夠的教學設備?;蛘咭恍W校雖然引進了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學設備,但是在教學安排上欠缺考慮,造成了教學設備的浪費。從教師的層面來說。受到學校的影響,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并不重視,因此在教學上往往不夠認真,嚴重限制了教學質量。并且,很多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在專業水平上存在嚴重的不足,一方面,中小學校為信息技術教師提供的薪資較低,難以激起教學熱情。甚至很多教師會主動將課時讓給其他科目的老師,尤其在農村中小學,這種現象十分常見,甚至有時一學期上的信息技術課程也寥寥無幾。另外,由于專業水平的不足,很多教師在展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比較落后,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信息技術教師一般并不嚴肅,導致在課堂中的威懾力不足,經常要花費大量時間維持課堂秩序,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未來階段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
首先,各中小學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加深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體系。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基礎信息技術能力為教學目標,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具有重要的意義。信息技術集合科學性和實踐性于一身,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融入趣味性的教學模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學校應該結合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引進信息技術的教學設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設備引進時,需要避免盲目性,考慮學校的教學特點和學生的學習偏好,實現各種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另外,學校需要招聘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學人才,構建一直高水平的信息技術教學團隊。同時也應該注意加強教學理論、教學技巧培訓等工作,信息技術發展才迅速,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夠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為學生教授最新的知識。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基礎信息知識的教學,更應該適當的為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中小學一般都是教學生如何打字、做基礎性表格這些內容,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對這些內容都是十分熟悉、熟練的。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的教學生運用一些軟件,比如如何利用word做圖標,如何利用ppt制作動畫等,使學生發現更多的樂趣。除了在課堂上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之外,教師需要適當安排課外知識拓展,為學生布置一定的作業比如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資料收集,組成團隊共同制作圖片、圖表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信息技術的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安排信息技術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重,適當的簡化教學步驟,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分析與討論,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學生進行知識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觀察,充分了解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重點和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加強指導,從而形成計算機教學課堂“教學-討論-實踐-自主創造”的全新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想法和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生動的教學氣氛,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課程對于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重要,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著程度不一的不足,需要相關教育人員共同努力,改善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水平,使中小學生能夠真正掌握信息技術并運用到實踐中。
作者:石祖輝 單位:貴州省長順縣第三小學
摘要:互聯網與計算機的快速發展,帶領現代社會進入一個高速信息化的時代,各地教育教學中均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保障,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地方,因此教學內容需要緊隨社會需求而變化。就現代我國中小學教育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情況而言,多地區已經開展信息技術教學,且取得良好成效,但部分農村中小學的普及程度尚顯不足,為此本文對部分農村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普及情況進行闡述,并對此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對策
中小學教育一直受到國家的重視,中小學教育是學生發展的基礎,具有重要影響。2000年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各地逐漸開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多數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普及情況較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部分農村地區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情況不樂觀,呈現出諸多問題。下文中將著重以現代國內農村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所面臨的問題為核心展開分析,并以此為根據提出應對策略。
一、農村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面臨的困難
1.設備不足,無法滿足教學需要
國家推廣信息技術教育以來,各級部門不斷加大相關投入力度,使信息技術的相關設備以及輔助設備能夠覆蓋到國內各中小學,雖然多數地區中小學已經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但是部分農村或較為偏遠的山區內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所需設備明顯不足。設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基礎,設備的缺失將直接導致學生不能有效地掌握信息工具以及信息技術,獲取到的信息技術相關知識也僅限于理論方面,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由此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遭到了阻礙。
2.教育觀念滯后,阻礙信息技術教育發展
教育觀念是學校發展的直接導向,教育觀念應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而改變,固守不是教育領域的發展之道。通過對現代部分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的調查,我們發現教育觀念存在明顯的滯后,對最新教學思想的接收時間與程度均有所不足,這也是導致其不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主要因素,重視程度不足導致信息技術教育不能普及。
3.缺乏專業師資隊伍
現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呈現出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是師資力量不足,計算機教師數量缺乏且專業程度不高,因此導致其不能夠全面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僅限于書本知識以及之前的經驗積累,但信息技術更新換代較快,教師僅憑書本知識進行教學,不能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時效性,也延緩了信息技術教育在農村中小學的普及。
二、農村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對策
1.相關教育部門加強對教學設備的協調管理
相關教育部門實施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為緩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設備不足提供了幫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一問題,但是設備的維護與更新問題仍然存在。為確保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得以順利開展,要聯合區級教育主管單位協調管理農村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設備的維修與更新工作,對校內各項信息技術教育設備的更新與維護起到監督與推動作用。
2.加強學校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
各級相關教育部門需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支持力度,制訂相關推廣與宣傳政策,加強農村中小學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方面需要加強對先進教學思想的吸收,指派相關專業教師到信息技術教學較為先進的學校交流學習。同時校方也需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協調,全面調節教學安排,擴展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優化信息技術教育方案。
3.建設專業師資團隊
教師是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角色,對教學活動起指導作用,因此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外派教師交流學習,吸收先進學校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措施;第二,區級教育部門統一建立培訓課程,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從整體上提升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專業程度。此外,教師自身的努力也有重要作用,信息技術發展較快,教師要及時掌握最新技術,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專業水平。本文對現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展開了調查,面對提出的重視程度不足、師資力量不足、設備缺乏等問題,筆者提出了促進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建議,從區級教育部門的統一管理方面提升設備管理問題,組建培訓提升師資力量,全面提升現代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程度。
作者:顧永興 單位:泰州市漁行實驗學校
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在當今社會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學科又在各級各類學校成為必需的設置。由于計算機教育貼近現實,有著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實用性、時效性,作為實踐教育的一環,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而網絡技術進行超文本、超媒體鏈接等,為教學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傳遞速度,更有利于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一、網絡教學有利于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
教育系統的一些人士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安排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重復出現。即教材的“零起點”。把三個階段的學生都看成是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白坯”來教,反復地教授學生“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使用,以及Office的幾個組件”。我們認為,重新組織教學內容很重要。可采取靈活的網絡課程設計,例如,大多數學生在小學時就已經學習過Word、PowerPoint等內容,這部分內容并不是必須掌握了所有的瑣碎的基本知識,如拼寫檢查、背景設計、模版設計等才能做出作品的。長篇大論地介紹界面、菜單、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識只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講授這樣的課程時,可以打亂教材順序,抽取精髓。可以問學生既然大家學過Word了,為什么班級里的報紙還是手抄的呢?為什么不利用Word去制作電子報刊呢?當學生把自己的第一份報刊用E-mail上交后,教師發現他們大部分都熟悉Word的基本功能和技巧,但不會綜合運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網上給學生在“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中獲獎的電子報刊作品。學生看后,立刻感到耳目一新,原來Word還能做這么漂亮的作品!學生開闊了視野,興趣高漲。通過這個任務的設置,不但提高了學生應用軟件的熟練程度和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意識到不是為了學習使用軟件才學習,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由于Word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設置是相同的,教師進而向學生提出,Word可以制作電子報刊,那么PowerPoint是否也可以呢?通過一個任務,使學生可以把相關的軟件綜合起來運用,有效地減少了教學內容的重復,增進了軟件之間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課堂上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獲得知識和技能。
二、網絡教學有利于合作和分層次教學的開展
在信息技術課的學習中,學生個體的差異除了知識基礎、學習態度、情感、智能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區別于其他課程的特殊差異,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異。由于家庭、社會背景和受教育經歷不同,有的學生已是計算機領域中某一方面的“小專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一切要從零開始。
2.學習態度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樂于并且善于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則是被動地等待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試著進行分層次教學。在開始學習新內容時,先對學生的水平進行測試?;A薄弱的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從易到難,逐步認識、使用計算機;對教學所要求的內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練的學生,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提高的練習,并讓他們給其他同學作演示,展示其成果。以生生互助交流的方式學習,對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很有作用。
三、網絡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愛好,發掘潛能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在計算機方面的應用能力也參差不齊,兩極差距懸殊。為了避免課堂的內容過于死板,不利于個性化教學,教師通過網絡來使各類學生都可以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通過在網絡上將所授知識逐一細致講解,學生獲得知識水平明顯提高。顯而易見,利用網絡教育可以使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從而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進行自主學習。在這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長與愛好不同,通過網絡進行特長教育(即自己選課,單獨輔導)。在教育的同時,舉辦各種競賽活動,學生們在參賽過程中既鍛煉了計算機應用能力,又增強了團體合作意識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同時提高了計算機的應用水平,多次的競賽使學生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傊畔⒓夹g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建設要以媒體素材和網絡課程為主要內容,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應緊跟國家的研究方向,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手段現代化。加快教育系統計算機網絡、教育教學信息資源中心的建設。把基礎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擺在學校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以適應“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的要求。
作者:賈娜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教育局
摘要:論述了創客教育的理念,闡述了創客教育理論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的運用,從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與方法、過程與評價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創客教育;信息技術;教學要素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創客”,其實除了那些在物理、程序開發、機械電子、智能機器人以及3D打印領域的精英外,更多的是指所具有銳意求知、創新向上,把創意變成現實的人。創客所表現出來的特質就是追求新知、百折不撓、崇尚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總理強調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創客教育即是一種以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教育模式,使他們能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技術和非技術手段,通過團隊協作發現問題,解構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并經過不斷的實驗形成創造性的制品的能力。
一、創客教育對教學要素造成的變化要求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主要要素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設備等,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要素變化以及教學環節和過程的優化轉變,都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技能的掌握。而教師教學活動過程的不同,也必須導致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與表現發生變化。
(一)學習內容的變化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對學生進行系統知識的傳授,使用技能的訓練,而缺少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創客教育要求教師在設計學生學習活動時,要能讓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不能停留在單一的知識結構中,把研究問題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環境相結合,重視問題的現實意義。更不能讓學生僅滿足于瀏覽互聯網上的知識碎片,進行一些熱烈而無用的討論,要選擇利于引領學生思維的擴展,利于培養學生系統分析問題、協作處理問題的綜合性項目主題。比如在小學信息技術活動課中機器人教學的設計,我們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資訊以及信息技術領域中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如2016年3月9日谷歌AlphaGo智能機器人在韓國首爾與前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進行比賽獲勝的消息。蘋果iOS系統安全神話被打破,WireLurkerer病毒已經感染400款Mac軟件等。設計學習環節讓學生通過教材以及網絡了解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應用前景,還可以推薦他們觀看電影《終結者》,讓他們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去共同學習探索各種機器人的組裝、程序的下載和執行,掌握各種感應器的作用,并讓學生自己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程序的編寫,在不斷的成功中進行思維的升華,調動學生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教師要愛護學生的創意和作品,對學生的作品和構想不過早地評論和指導,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實踐,如在教學滅火機器人的學習中,我們通常要學生解決機器人的前進規則、行車速度以及滅火的能力。學生會在不斷的探索中嘗試不同的方案,有的學生會用較大的車輪,有的學生會用大功率電機,還有的學生重新組裝改用較大的主動輪帶動較小的車輪,教師放手讓學生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
(二)學生的變化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非常明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對獨立,知識和經驗無法得到及時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習的進程,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受制于學科知識的束縛,無法在小組協作中由智慧的碰撞而產生創新的火花,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能力。而在創客教育中,教師設計學習主題,學生并不是被動地執行教師的設計主題,他們同樣是學習活動的制定者,他們才是學習活動的管理者和解構人,他們在小組的協作學習中,自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相互的角色配合中完成主題的學習任務。
(三)教師的變化
因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基于既有的評價方式,采用統一的評價指標,對所有的學生進行評價。而這種評價往往只重視學生的知識水平,對于教師傳授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學生的思想、能力、情感和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把學生只看作是會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無視學生的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把個性評價成不合格的另類,進行標簽化處理,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創客教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任務是陪伴學生一起,引導學生選定學習主題,指導學生對學習主題進行設計和優化。在主題學習活動中,教師負責材料的投放,信息的指導,教師不再是知識神壇的權威,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唯一來源。教師是他們的伙伴,是他們的教練和隊友,是他們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和幫助者。
二、創客教育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創客教育為實現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可行的實踐模式,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還需要對創客學習環境、資源建設與教育評價機制上進行研究實踐。
(一)合理選擇學習主題
創客教育提倡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優化學習過程,不能流于形式,要讓學生在嘗試中保持求知的興趣,實現多元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創新素質化。面對朝氣蓬勃的學生,我們不能把創客教育當作是一種萬能的學習形式。事實上,也不可能有一種萬能的形式。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主題,使學習主題有適度的空間,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中去解決問題,使學習主題具有探究的價值和意義,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保持學生獲取新知的動力。比如學生在學習《智能家居》這一課時,有的學生提出和《家園安全衛士》進行融合學習,兩個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將原有的材料和資源進行重組,使自己有了更為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有的學生還從網上購了智能插座和智能紅外攝像機,通過手機APP實現了互聯網環境下的遠程光電控制和畫面監控,創造出一個更有新意的《未來生活城》。
(二)合理評價創客教育成效
創客教育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創客學習往往是通過一個學習主題完成一個創意作品,而且這些作品大多是經過小組協作完成的?;趥鹘y的評價方式,無法對每一個學生在完成這個學習主題中的成績,也無法去衡量和評價指導教師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的工作成效。這就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改變原有的評價方法,探索基于結果和學習過程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使評價多元化、過程化,還評價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動學習相互評價,積極搭建網絡學習評價平臺。在《未來生活城》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決策與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過程中進行記錄,通過完整的學習過程的記錄,客觀地反映和評價每一個小組成員的成長過程。
(三)適度整合教育資源
在創客教育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有效地消除學習中的障礙和畏難情緒,激發和調動他們的求知和創新欲望。要充分策劃,為學生搭建學習空間,投放學習必要的軟硬件材料,提供必要的網絡實驗空間以及圖書室等實體空間,還要提供服務支撐的虛擬空間。在消除學生的學習障礙中,并不是說要為學生包辦一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適度的策略支持,并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構問題,形成解決策略,最后完成學習,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創客教育的成敗所在。當然,我們要客觀地看待創客教育,用辯證的觀點看,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足,沒有任何一種學習形式會適合所有人,創客教育也不例外。創客教育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不能將其與原有的教學形式對立起來,而是要積極探索與其他形式的有效融合方式,取長補短,打破涇渭分明的學科分類,實現不同學科知識與技能系統性地解決問題,積極探索課程融合之道。
作者:侯軍 單位:沭陽縣東關實驗小學
摘要:信息技術教育不僅是新形勢之下我國對人才培育的全新要求,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舉措,但是在我國中小學信息教育過程之中卻出現了形式化、盲目化等問題。因此,針對此現狀,本文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走向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發展走向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科技化的時代,只有打下堅實的信息技術知識基礎,才能在激烈的現代化競爭之中擁有更多的優勢。因此,本文將立足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具體研究該教育板塊的發展走向。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1.形式化傾向
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形式化傾向十分嚴重和普遍,盡管很多學校以及教師意識到了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地將信息技術教育落到實處。很多學校投入巨資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在實際教學計劃安排時并未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課時以及內容的設計,很多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之中,往往簡單地進行打字和最基礎的操作,并未深入了解相應的技術性軟件。因此,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往往只是起到裝點學校門面的作用,對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作用十分有限。
2.盲目化傾向
信息技術教育水平往往是衡量一個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另外,社會各界以及媒體都十分關注中小學在信息技術教育上的發展與現狀。因此,許多學校為了擴大知名度,提高綜合實力,往往忽略自身的經濟狀況,盲目跟風于一些已經配備先進教學儀器及電腦設備的學校,大量采購一些價格昂貴的教學儀器。對于一些師資力量以及教學水平較為薄弱的學校,這種盲目跟風行為不僅加大了學校的經濟壓力,還使得這些耗資巨大的先進教學儀器難以得到有效利用,從而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3.純工具化傾向
純工具化傾向是指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之中,將教育重心放在相應技術以及技能的培訓和提升上,片面地強調學生對基礎信息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養成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念,這一點導致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難以跳出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桎梏,直接根據教學大綱為學生梳理該課程的重難點,并采取背誦抽查的方式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這一點不僅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極大的創傷,此外這種低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也難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念。
4.德育淡化傾向
信息技術教育和道德素質教育相輔相成,加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夠使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世界觀。高尚的道德素質、完善的人格則能促進學生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但是在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之中卻將這兩者割裂,對學生德育的忽視使得學生在巨大的信息洪流之中難以進行有效地自控。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走向
1.普及化
教育普及化和教育公平化一直是我國素質教育之中的原則和工作重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包括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橫向的普及指的是教育的公平化,從目前來看經濟上的貧富差距也體現在教育上,城市之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明顯優于農村地區,因此為了促進教育公平,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的建設,通過財政撥款來完善農村地區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所需要的教學儀器及設施設備??v向則指信息技術教育需要拓展到我國整個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對信息教育理念的培養要從小學階段開始抓起,并鼓勵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
2.校本化
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教育水平和質量有著一定的差異化,因此在進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具體對待。學校自身需要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內外環境,通過對自身教學水平和質量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分析,掌握學生對信息技術教育的實際需求,真正實現校本化,將信息技術教育落到實處。
3.全息化
全息化指的是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信息技術教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教學管理理念和教學模式。學校在進行教學管理時,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進學校的管理工作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教學秩序和活動的安排。另外,教師在進行授課時需要樹立信息技術教育理念,通過采取各種先進的教學儀器以及多媒體設備革新教學模式,這一點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地實現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
三、結語
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不僅體現著我國教育理念的革新,更是提高我國教育水平與質量的關鍵舉措。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經驗的缺乏以及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不深刻而導致教學模式的形式化傾向、盲目化傾向以及純工具化傾向和德育淡化傾向,因此針對此現象,革新教學模式與理念,深化對信息技術教育的認識,對推動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化、校本化及全息化意義重大。
作者:王丹丹 單位:四平市鐵東區教師進修學校
素質教育的今天,綜合型人才的培養是教育人貫徹始終的教育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從強化中小學生教育開始,全方位的培養學生,即優化主要科目的同時,還要強化信息技術教育等副科。但目前諸多中小學校并不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實施,導致信息技術教育效果不佳。對此,本文將以分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為切入點,明確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探究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等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網絡信息傳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將持續改變人們的生活。為了能夠使學生能夠在未來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來生活和工作,在中小學時期就積極、正確的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是非常必要的。但因當前一些中小學校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或傳統思想固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施效果不佳。所以,分析研究信息技術教育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進措施加以整改很有必要。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經濟水平不同,各個地區教育發展現狀也千差萬別,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因有資金的支持,加之人才、信息、資源等優勢的存在,使得當地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短時間內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局面,即實現多媒體教室與網絡教育的形成,因此當地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目標得以實現,教育任務超額完成。但在教師隊伍建設、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模式選用等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阻礙當地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良好發展。而一些地區經濟匱乏,難以為學生提供健全的、配套的多媒體、計算機等先進的基礎設備,供學生進行實際操練,如此學生信息技術實踐機會少之又少,再加之課程安排隨意、教學模式單調、教學內容單一、師資力量的匱乏等問題的存在,使得經濟欠發達地區,信息技術教育整體水平跟不上。
二、解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的有效對策
基于以上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教育現狀的分析,可以確定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不佳與教育資金投入少、基礎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匱乏、課程設施不合理等問題的存在息息相關。因此,強化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教育,應提出有效解決對策,解決以上問題。
(一)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硬件設備的支持,即加大計算機、多媒體等設施的投入。所以,當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當了解中小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情況,合理撥款,使學??梢杂匈Y金來引進教學多媒體,組織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信息技術教育,提升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對于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當地政府可以通過向上級申請資金或向企業、社會人士籌集資金,投入到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為學生配備教學多媒體,使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信息技術。
(二)加大教師隊伍的建設
為了避免因教師問題而影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不佳情況的出現,中小學校應當注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具體的做法是:其一,加強教師培訓。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活動,加強理論知識、專業技術知識等方面的培訓;開展軟件設計、軟件制作等方面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其二,聘用優秀人才。從師范類學?;蛏鐣校赣眯畔⒓夹g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高、教學能力強、熱愛且關心學生的優秀人才,使其負責本校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工作。
(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在當前一些中小學校領導及教師依舊秉持著傳統的教育觀念,并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將信息技術設置為副科。為了真正意義上改變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教育現狀,中小學校領導及教師應當深入了解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從時展的角度來客觀評價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意義,從而改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引領整個信息技術教育有效實施,教授和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所以,為了推動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中小學校革新教育理念是正確的選擇。面對我國各地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參差不齊的局面,我國教育部應當通過下達政策或指示等,大力支持和扶持各地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與此同時,各地區中小學校應革新教育觀念、強化師資力量等,改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提升信息技術教育水平。總之,在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不佳的今天,通過調整教育觀念、加大資金投入、建設教師隊伍等舉措的實施,優化信息技術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者:杜常青 單位:曲靖師范學院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作為國家信息化的重點戰略的實施,在廣大農村的中小學校,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的提升和學生信息素養的素質更加緊迫和重要。信息化建設對于農村教育改革和觀念的轉變有著巨大的動力,同時可以有效的促進農村教學的改革,更好地讓農村學生接受到更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改革的發展。本文針對農村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設備投入、思想觀念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農村;中小學校
一、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建設的主要內容
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硬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所需要的器件、軟件等綜合起來可以促進農村教育的環境條件。硬件環境包括各種的教學器材、教學用具以及教學材料等設施,如:電腦、投影儀、交互式白板、電子教室等等,如果沒有這些硬件設備,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的軟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所需要的非物質條件、無形條件小學之和構筑而成的環境。軟件環境包括各類的可以觀察和記錄到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監測動態的各類設備、設施,能夠記錄著教學任務的工具。我們通常所謂信息化的人文環境,是指農村中小學校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人為因素,以及對信息化教育教學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包括學生的現代教育意識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程度等等。硬件環境建設、軟件環境建設、人文環境建設三者都是至關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沒有具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能力的教師,沒有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師,再好的現代教育技術條件,都將難以發揮作用。
二、農村中小學校信息技術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國農村地區實施的“校校通“、“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縮小了城鄉之間的教育發展差距,但是在整個農村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推進過程中,仍存在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問題。經費短缺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設備的資金投入仍然不能滿足需求,更不能適應當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信息行業的技術更新非??欤O備的新舊換代日新月異,一些信息化設備往往經過一兩年就會淘汰。2.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滯后。傳統的教育觀念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對教學環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師對網絡信息化教育的認識不夠、認識的內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農村中小學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認知上存在幾個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設上存在較多的誤區導致產生的學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約效應,而且也不重視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傳統類型的教學觀念。因此沒有指定的信息化資源利用的具體措施和機制。相當一部分教師對于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使用傳統類型的教學,用一支粉筆、一個黑板、一張嘴來灌輸式的教學,而不采取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進行開展教學。
三、加強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建設的幾點對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學校信息化經費投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各級財政部門的聯系,在農村開展信息化教育的過程中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給予足夠的資金保障,并確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經費逐年的增加,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證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開展,同時學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專項經費中也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開支,考慮各方面綜合因素的基礎上做好經費使用的規劃、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學設備的采購等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些的開展,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監督和檢查,這樣才能夠使農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實并順利實施,也保證資金可以劃撥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學校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所更新,素質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更新和轉變,在現有體制下進行創新、制度上加以改進,同時要進行觀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無論是各級主管部門還是學校職能部門都要進行教育觀念上的一次轉變,轉變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一是教育管理部門的觀念要轉變。教育的管理在整個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必須要首先轉變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深入研究國家關于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內涵,明確發展思路,為當地教育信息化建設指明方向。二是學校管理者的觀念要轉變。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運行、應用需要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學校領導是教育信息化的決策者、開拓者,因此轉變校領導的觀念是解決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識和方向的問題,要喚起校領導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們知道如何去發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師的觀念要轉變。教育信息化首先要著力于培養教師應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師資培訓作為重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針對農村年齡結構偏大的教師,探討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實際運用現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讓學生真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3.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促進教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是由問題本身所引起的,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開拓的過程,在不斷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學生認識上的改變,激發學生的思考熱情和對知識的渴望。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建設路徑可以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使其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其自身的環境,從而使學生認識自我、提升自我。
總之,農村中小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村中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加快教育發展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都有積極作用。對于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創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社會體系,更具深遠的意義。
作者:張靜 單位:蘭州市電化教育中心
一、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重視程度不夠,教學任務難以順利完成
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學對于信息技術教學不夠重視,在課程設置上遠遠達不到實際的課時要求,由于課時安排不足,信息技術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學內容時,往往會顯得捉襟見肘,如果按照嚴格的教學要求安排教學進程,教學內容就不能完成。如果不按照規定設計教學,對于教學內容的取舍將無從下手,以至于有的教師干脆讓學生自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得不到充分提高。
2.考核機制不健全,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因為信息技術在中高考中所占的分數并不多,因此不能引起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當前,大部分學校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相關的考核制度并不健全,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自己制定了考核標準,但是成績的評定與學生的學業成績并沒有太大關系,這就從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來了負面影響。在信息技術會考的時候,考試紀律和高考紀律也不能相比,學生的成績也會摻雜水分,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上課的積極性以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枯燥乏味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并不專業,他們不能突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不能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教學方法單一,僅靠一支粉筆傳授單調、枯燥的知識。教師應提高自身教學素質,帶領學生上機操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然而傳統意義上的上機教學實際上還是實施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這和信息技術的開放性教學要求不相符。在傳統式上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充當著教學的施教者和主宰者的角色,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的信息。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忽略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高分低能,沒有創造性,這有悖現代教育的理念。
二、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對策
1.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開發和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把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到信息技術教學中,激發學生探究和分析信息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和人們生活以及工作的密切關系,懂得掌握信息技術是適合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學會問題搜索信息,然后對大量的信息進行處理,剔除“假”信息。通過這些訓練,學生學會信息和傳遞信息的技巧。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并不是針對一個軟件進行講解,而是使學生掌握信息處理的技術,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高。
2.制定一套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評價體系
雖然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發展,但是在評價信息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依舊習慣把傳統學科的評價方法運用到信息技術課堂上。這些評價方法并不完全適合信息技術內容,有很多重要的因素無法得到合理評價。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科自身特點制定一套適合的評價體系。積極的評價體系能夠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否則就會與新課改理念背道而馳。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習開展一些電腦制作比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展示,對學生的作品作出具體的評價指導和獎勵,促使學生認識自我,突破自我。
3.改進教學模式,加強教學研究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相對于其他學科,有著自己鮮明的時代特色,更具實踐性與應用性。這對信息技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積極轉變教學思想,不斷改革教學方式,逐步加強教學研究,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新模式。這樣的新型教學模式下,信息技術的教材不再是教師灌輸的內容,而是學生積極構建學習的對象。教學媒體需要不只發揮工具性的價值,更重要的是用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手段。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包括任務驅動、研究探索、分組合作等多種教學形式。但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是為了發揮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能動作用,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和素質??傊行W信息技術課程是新時期興起的一門重要的課程,我們必須要認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為培養高素質的學生而不斷努力。
作者:董曉麗 單位:四川省瀘州市高級中學校合江分校
面對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挑戰,傳統的應試教育必然向素質教育轉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該面向素質教育,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作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任務。本文簡要地對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及其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教育是振興中華的根本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騰飛的關鍵。在迎接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挑戰的時刻,提升人的信息素養成為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成為各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研究的熱點課題。我國政府也作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快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決定。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面向素質教育,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提升學生的素質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為最高目標,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核心任務,架構符合我國國情的信息技術課程理念和目標,形成合理的信息技術教育體系。
一、素質教育——中國21世紀教育使命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的戰略決策。1999年6月1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并且強調:“國運系于教育、振興教育人人有責”。也是在這次會議上,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作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并且明確地提出素質教育的宗旨、重點和目標: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正在積極地探索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途徑和模式。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素質教育強調全體性,即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強調主體性,即強調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習者的發展為中心。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個性。素質教育是我國邁向21世紀的教育的新理念。
二、信息素養——滲透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
1、信息素養是人的必備素質
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和轉型的時代,傳統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為特征的經濟正在喪失其主導地位,知識經濟正在顯現蓬勃生機。以多媒體、網絡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邁進了信息化社會的大門。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要求人的素質與之相適應,要求人必須具備獲取、存儲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養成為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標準,成為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拔覀儽仨殞⑿畔⑺仞B作為滲透整個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將信息素養的培養融入到有機聯系的教材、認知工具、網絡以及各種學習與教學資源的開發之中,以形成人對信息的有效把握,培養人查找、評估、有效利用、傳達和創造具有各種表征形式的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擴展對信息本質的認識”。
2、信息素養的定義、內涵與外延
信息素養概念是從圖書檢索技能演變發展而來。1989年美國圖書協會下設的“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在其研究的總結報告中給信息素養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就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具有檢索、評價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998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提出了學生學習的9大標準,這一標準包含了信息技能、獨立學習和社會責任三個方面內容,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信息素養的內涵與外延。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MikeEisenber博士和BobBerkowits博士認為,信息素養絕不僅僅是以往圖書情報檢索技能加上計算機技術的操作技能,而是綜合運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問題解決能力,基于這樣的理念,他們共同創造了包括六大技能的信息問題解決方案,簡稱“Big6技能”,并設計了專門的技能訓練課程,開展了長期的實踐研究,該項研究已從大學擴展到美國的中小學,受到普遍歡迎。
信息素養已經從其傳統的信息檢索、存儲的基本含義上升華,其涉及各種基本的技能和理念,下圖就可以簡要地說明信息素養涉及的基本技能與理念。
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素質教育觀
面對信息化的浪潮,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成為全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課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我國政府正在加快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2000年10月25日召開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決定。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新興的學科,必然需要探索其發展軌跡開創面向素質教育的模式。本人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面向素質教育,以提升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最高目標,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核心任務,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素質教育觀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面向全體學生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按照素質教育的觀點,教育的著眼點在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也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考慮當前的各個地區以及城鄉之間的差距,考慮各個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資源的差距與不平衡性,面向全體學生,必須考慮當前的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及城鄉之間的學生的已有信息技術技能的差距。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根據當前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大多數學生現有水平的課程標準,制定靈活多樣的課程實施模式,加快不發達地區和農村的信息技術教育條件的配備,以提高全體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最終目標。
2、面向全面發展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提升人的各種潛能。面向全面發展的信息技術教育,應該是以提升信息素養為核心內容,使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與讀、寫、算同等重要的終身有用的基本技能。同時也必須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多種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不是單純的信息技術技能培訓,而是面向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生存的全面能力的培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將不是一門純工具性的課程,將是一門面向學生全面發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課程。
3、面向學生發展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按照素質教育的觀點,教育要面向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面向學生發展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該更加側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著眼于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的培養。筆者覺得,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該教會學生學會學習,一是要學會學習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的使用,未來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學生將面臨新的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所以學生必須學會,如何學習和掌握新的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二是要學會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去輔助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從而有力地促進其學會學習的能力的提高。面向學生發展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該強調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識本位。
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除了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面向學生發展之外,還應該面向學生的個性發展、自主性發展等方面。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該確立學生主體的地位,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革新傳統的觀念和看法,培養出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四、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構想
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以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課程內容到課程目標、課程評價和課程資源,都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理念。
1、課程目標的架構
信息技術課程目標與其他課程目標具備同樣的課程目標取向,其可以分為面向學科體系、面向社會需求、面向學生個人發展三個方向,我國以前的計算機教育主要側重于面向社會需求,當前的信息技術教育應該是兼顧三個面向,重點以學生的個人發展為核心。根據我對我國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理解,特提出我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架構的設想。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分領域和分層次的動態的目標體系,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信息基本知識(對信息的科學理解)和信息能力,這三個方面是并列的和相互制約的,核心是信息能力的培養,但是信息能力是分為三個層次:基本知識與操作、基本的信息能力、發展的信息能力(交流協作、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問題解決、決策能力),這個能力在發展層面上是遞進的關系,體現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遞進性和層次性,但是相互之間并非有絕對的界限,相互之間是可以交叉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設定,除了體現基本的信息素養之外,在高中階段,應該體現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為學生的升學做試探性準備工作。
2、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
傳統的計算機課程強調的教學方法是將練結合,忽視學生自我的探究能力的培養,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忽視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信息技術教育不但是課程內容的革新,也是學習方法的革新,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模式不能應用于信息技術教育,而應該是探索新型的模式,有關學者提出了新型的信息技術學習模式,強調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的統整。教學方法和模式的革新必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貫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給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側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一是學習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二是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公務員之家
3、課程評價內容和方法的革新
傳統的計算機課程評價,比較強調結果評價,不強調或者不能實現過程評價,從而也就不能真正地實現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的評價,真正起到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其學習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課程學習成果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學生在單元學習結束時提交的作業或作品,如小論文、小制作、研究報告、演示文稿等等。要注意盡量給學生展示、說明的機會;注意觀察、指導學習結果形成過程;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成果評價的內容一般說來涉及學習目標的各個方面,包括:認知、技能、情感等。不同的學習單元,評價的重點也應不同。學習成果評價的方式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是現代教育評價的一個突出特點。其意義在于重視學習主體,重視學習者反思,以期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應該充分體現學習者主體地位,以學習者為評價中心和主體,以促進學習者學習興趣為評價目的。
4、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建設
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實施,要求構筑良好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實施條件。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本人認為,信息技術課程資源從基本構成上來說包括教師培訓、信息基礎設施和教育信息資源,他們共同構成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資源支持。
信息基礎設施是整個信息技術課程的物質基礎,構成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最基本的物質平臺。教育信息資源是信息技術課程的資源基礎,信息技術強調基于資源的學習,所以信息技術課程的實施需要強大的資源支持。教師作為整個信息技術課程的主導性因素,其成為信息技術課程人力資源最主要部分,教師培訓包括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培訓和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有效構筑,將關系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必須在良好的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環境中實施。
面對信息化社會的挑戰,傳統的教育理念和體制,必然發生深刻的變革和發展。信息技術課程作為新型的課程,必須面向素質教育,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革新傳統的教學、學習和評價觀,構筑新型的面向素質教育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我們正逐步走向信息化時代,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也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可以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然而雖然現在我國的教育在不斷改革和創新,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由于當前的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傳統的升學制度仍然是以主科的成績為主,其他科目(如信息技術)成績只是作為參考,或者有時候連作參考都輪不上。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信息技術教育在現在的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卑微。難道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真的是如此的卑微嗎?回答是否定的。
早在2000年10月25日召開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就已經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時間,在全國中小學基本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全面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決定。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獨創性的學科,它有太多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進行大膽的設想。信息技術教育,是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鍛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提高信息素養的主要方式。而素質教育也正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二者相輔相成,具有互動作用,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提供條件。
我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要面向素質教育,以提升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最高目標,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核心任務,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因為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其它學科相比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利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大量的灌輸知識性的內容,而忽略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創造性思維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提供新穎獨創而又有價值的思維成果,由于信息技術教學摒棄了傳統學科中所形成的常規思維模式,對學生來說具有非常的新鮮感,學生的創造欲望能得到極大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信息技術教育允許學生別出心裁,鼓勵學生多提新問題、多獨立鉆研、主動探索、以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術,培養創造性思維。
二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操作過程是以抽象思維為基礎的,要解決反抽象的東西轉變成形象的東西,必須通過對問題的歸納、分析從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規律。
三是信息技術學科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其學習過程是一個培養堅韌意志、深刻思考、堅強毅力的自我修養的過程。學生上機要通過手、眼、心、腦并用使大腦形成的強烈的專注,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上機體會各種功能、分析操作方式,都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更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養出勇于進取、獨立探索的能力。
正因為信息技術教育具有其他課程無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實用性、靈活性,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信息技術本身發展太快,直接影響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方向和內容的穩定性。長期以來,許多領導感到信息技術課難指導、難評價、難控制、難以捉摸,因此采取不過問的“冷”處理辦法。而外界則認為,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是十分有趣而受寵的。可以說,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出現了“圍城現象”。那么信息技術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我們應該從什么角度來認識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呢?作為一名剛剛從教的新教師,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想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傳統的升學制度所帶來的。傳統的升學制度仍然以主科、副科、其他作為分水嶺,主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領導潮流,副科(如地理、生物、歷史、體育)稍遜風騷,其他(如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勞技等)聲色暗淡,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當然也就直接導致了信息技術教育如今的地位。
其次是欠缺一套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系統。傳統評價系統中雖然也有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但是信息技術教學中許多重要的因素難以包括進去,這些因素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往往占有較重的比例。
那么如何來使信息技術教育回來其應有的位置上來呢?
首先我認為信息技術教育的歸位或者說是信息技術教育的生命力可以寄托于取得“應試資格”,希望能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中考,甚至是高考。我在網上看到有很多的評論都不贊成這種改革,其原因主要是怕原來尚有生命力的信息技術課程就此夭折。但我認為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中高考這種改革是值得期待的,因為這樣一來既可以顯示出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又能得到學生和學校領導的重視,讓其教學質量可以有一個較快的提升。
其次就是改變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地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不是系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而是以建構信息素養為主要目的的訓練活動,其具體教學訓練媒介是各種應用軟件的學習。這種教學活動中既含有一定的文化性,更具有很強的技術性,還有由于軟件自身具有較強的自述性,因此,信息技術教學對教材的依賴性較小,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的傳播者變化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甚至成為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伙伴。教師的角色地位應該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構造教學環境,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發現問題和規律,探索軟件未知領域的功能。(2)構造層次豐富的任務,組織對任務的討論分析,分析任務實現過程中的現象,使學生建構自己的能力。公務員之家
還有信息技術教學應該盡快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化。信息技術中許多東西不是講明白、聽懂就能解決問題的?,F代應用軟件系統都很龐大,也不可能處處由教師講解,更重要的是面對開放式軟件環境,建立創造性工作和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要通過探索掌握軟件的應用技能,同時隨時需要改變自己的認知結構,以適應學習新內容的需要。
最后我覺得還可以研究形成一套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評價系統。因為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許多重要因素是不能用傳統的評價系統來評價的。要研究形成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系統,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考慮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和深層意義。只有積極的評價系統才能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形成過程同諸多較成熟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它是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實踐為中心,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而研究信息技術教育的規律及其實施的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用性、靈活性,在中小學的素質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只有盡快讓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歸位,它才能根據新的形勢下對人才培養的需要,為發展中的教育事業倍添動力。
摘要:本文探討了什么是計算機科學,分析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歷史,把信息技術教育劃分為三個階段,對信息技術教育在這三個階段的內容、特點、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并對當前的信息技術教育提出了一些質疑,以供讀者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定位;計算機教育;信息素養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我國實施的20多年時間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也日益顯示出信息技術教育的重大意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的課程結構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術學科還是一門新興學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本文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該如何定位,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計算機科學的含義
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趙偉教授(美國科學基金會計算機與網絡部主任)在中國計算機50年大會演講時問過在場的計算機科學家,什么是計算機科學。然而,沒有人能夠信心十足地回答這個問題,也沒有人可以明白無誤地回答出來。美國斯坦福大學在20世紀60年代給計算機科學下了定義,計算機科學是算法的科學。不管當初這個定義是否正確,至少我們現在應該研究清楚計算機科學到底是什么科學!它絕不像物理學、化學、氣象學等科學,因為計算機和照相機、菜刀一樣是個產品,計算機科學不應該是計算機的科學,就像不會有照相機科學、電視機科學、微波爐科學、菜刀科學一樣。
對于信息技術,我們通常將其定義為: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仿真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
只有教育教學管理部門以及教師、學生都明白了計算機科學究竟是什么科學,信息技術是什么,我們才能真正明白信息技術教育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演變
按照華南師范大學徐曉東博士的觀點,從計算機技術教育到今天以培養信息素養為目標的信息技術教育,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計算機教育時代、計算機素養時代和信息素養時代。
1.計算機教育時代(20世紀80年代初至80年代后期)
這一時期,計算機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結構和程序設計、算法語言、文件處理等,教學目標定位在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上,課程內容主要設定在程序設計上,程序設計語言主要是BASIC語言、LOGO語言,教學的形式主要是興趣小組。
按照尹爾肖夫的倡導,這一時期對人的內在品性的要求是具有計算機素養,核心是程序設計能力,強調邏輯思維能力,強調利用算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理想的結果應當是學生可以通過程序設計的學習學會利用算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計算機素養時代(20世紀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
90年代初,隨著圖形化操作系統(例如:Windows、MacOS等)的成熟,計算機教學內容的重心轉向學習圖形化的操作系統和工具軟件的使用,直接為學習者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教育的內容主要是文字處理、列表計算,數據庫、計算機繪畫、計算機通訊等應用軟件的運用。
隨著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不斷增多,計算機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使人們深切感受到計算機被普遍應用的可能,于是開始重新審視計算機的定位及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內容。其明顯的變化是課程目標中明確了計算機的工具性定位,強調計算機應用。教學內容則相應轉向了關于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以及常用軟件的學習。
按照課程目標的規定,這一時期對人的內在品性的要求已經涉及以計算機為工具處理信息的能力,可以稱之為計算機素養,其核心是計算機應用能力。
3.信息素養時代(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技術分化為兩個分支:專業化的信息技術和大眾化的信息技術。大眾化的信息技術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人類也正步入信息化社會。
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2000)、《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2001)和《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的出臺,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確定為信息素養的培養。信息素養通俗地講就是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識與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組成。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信息素養已經成為繼讀、寫、算之后的第四種基本能力,是現代信息社會的基本學習能力。信息技術教育把信息技術看成是為解決問題、建立計劃、進行表現等的手段,并重視靈活運用這一手段從事分析、綜合、創作、展示等活動。公務員之家
這一時期對人的內在品性的要求是具備獲取、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識,也就是信息時代的公民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
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對信息素養的描述:“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學生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現在我們將信息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確定為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但信息素養概念過于寬泛,難于把握,由于研究者的視角不同而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讀。而且許多專家、學者強調信息技術要整合到其他學科中進行教學,還提出不少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但筆者看來“整合”這個概念就有點不倫不類,如果其他學科中用點信息技術就是整合,那么物理課、化學課中用到數學,是不是就叫數學與物理整合,或數學與化學整合呢?我們現在很重視教育信息化,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已經將多媒體配置到班級,欠發達的地區也開始重視“農遠工程”。但教學包含兩個方面:教和學,我們現在的信息化主要是為“教”信息化,為教師信息化,為學生學習的信息化卻沒有多少,學生還沒有課余時間使用計算機,又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
從計算機教育到信息技術教育,我們走過了20多年,一開始我們過于強調計算機技術本身;而現在我們又過分淡化計算機學科本位,強調一線教師難于把握的信息素養。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到底該如何走,值得我們深思。
1美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分析
1.1課程設置分析筆者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輸入“美國高中排名”,在其中的100所中學里調研了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ChapinSchool、TheHillSchool、WesttownSchool、TheMastersSchool、CushingAcademy、TheBrearleySchool等中學,對其中的信息技術教育情況進行了概括研究。
1)課程設置層次靈活、方式多樣。美國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上適當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水平層次。像TheRoxburyLatinSchool、GrotonSchool、TheHillSchool只是高中開設有關信息技術課;TheChapinSchool、ThemastersSchool在初中和高中開設有關信息技術的課程;WesttownSchool、TheBrearleySchool小學、初中和高中都設置了信息技術的課程。美國各州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區根據實際情況,分層次開設。比如TheChapinSchool,低年級不專門開設相關課程。
2)課程內容難易得當,選修、必修結合。筆者把以上調研的學校的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內容進行分析,將其中課程內容進行分類:計算機基礎類、應用軟件類、計算機程序設計類、網頁設計和網絡課程類。
計算機基礎類課程主要在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開設,主要包括鍵盤和鼠標器的基本操作、文字處理的基本操作、圖形制作等。應用軟件類課程主要包括PowerPoint、Excel、Photoshop、電子郵件服務等。計算機程序設計類主要包括Java、VisualBasic、C++和C#等。這類課程多數學校在初中階段開設,如WesttownSchool和TheChapinSchool;部分學校在高中階段開設,如TheBrearleySchool。網頁設計和網絡課程類課程主要在高中階段開設,包括Flash和Dreamweaver、安裝軟件、解決硬件組裝問題等。不同類別的課程根據學生年齡水平、思維層次不同,內容設置的難易程度不同。
3)課程名稱不同,教學目標一致。美國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實施是地方分權制定的,不同學校課程名稱也不盡相同。比如:TheHillSchool、ThemastersSchool課程名稱是計算機科學;GrotonSchool、WesttownSchool課程名稱是技術課程;TheChapinSchool開設的課程稱為教育技術課;TheRoxburyLatinSchool設置了信息技術系。這與我國略有不同,我國中小學開設的課程統一稱為信息技術課。雖然各個學校的課程開設情況不盡相同,但最終都體現了一個教學目標:把電腦作為一種工具,鍛煉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2教學方式分析
1)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美國十分重視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在所調研的8所中學里,所有的學校把該課程與其他學科結合,或者開展基于項目的學習。以GrotonSchool為例,該學校各學科均不同程度的運用信息技術:幾何課中學生用幾何畫板來分析幾何問題;藝術學院的學生學習如何創建和處理數字圖像等。美國的中小學在信息技術方面的理念是:將信息技術當作一種學習的工具,學信息技術就要學以致用。
2)筆記本計劃。在美國,很多中小學校都制定了筆記本電腦計劃,目的是讓在校的學生人人手中有電腦,學會利用電腦進行項目學習。針對部分貧困地區,一些中小學出現“移動計算機車”,將32臺左右的便攜式計算機置于一個專門設計的多層手推車上,哪個班需要,就推至該班教室使用。學生可以將事先充電的便攜式計算機置于各自的書桌上,借助安裝于各教室或教學樓某部位的解調器,方便接入互聯網[1]。
1.3管理體制、政策法規分析
1)企業參與、多方贊助。美國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中十分重視企業參與。據統計,有1/3的中小學校受到企業的捐助[1]。Microsoft公司就對美國多個州的中小學校提供免費的軟件,并充許全美的各學校以比市場價低得多的價格購買他們公司的產品。像TheHillSchool就是與微軟公司合作培訓學生,提供微軟網絡工程認證方面的課程。
美國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所在學區及政府、學生家長或家長所在公司、企業的贊助。此外,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對薄弱學區予以更多的補助。
2)統一規劃、地區分權。美國各級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實施是根據地方分權的原則進行的。州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標準,統一規劃,但州內的各學校均保有一定的自主權與決定權。各地區的學校設有校董事會和家長委員會,對不能勝任的教師,校董事會和家長委員會有權研究是否留用,給教師的壓力很大,這也促進了教師對自身能力的提高。
2給我國的啟示
2.1設置靈活的課程體系我國的信息技術課程設置是按國家制定統一的發展綱要和課程標準。為此,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課程設置方式,選修和必修結合。一般性的操作技能以正式課程的形式出現,復雜性的操作技能可開設選修課。此外也要考慮到我國的地區狀況、學生特點等靈活地設置課程。比如,我國西部地區相對比較貧困,這樣至少要在學校開設基礎的信息技術必修課,在不能使保證人人有電腦的情況下,以教師的操作為主,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技能。而相對發達的地區應該結合各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興趣特點開設相應的選修課。
2.2注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必須與其他學科整合,要把信息技術課當作一門工具性課程,作為交流、研究和問題解決的工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各科教師也應該有意識地在學科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這方面的機會,讓學生在各學科教學中接觸一些專門軟件,學會利用新技術去獲取知識。
2.3加強地方資助和企業參與我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還處在逐步發展階段,需要大批計算機硬件設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大批教師及與之相配套的教材等。這就需要社會各界的扶持和資助。對此可以借鑒美國的教育體制,吸引企業參與其中,學校與企業合作,共謀發展。比如,我國的聯想、宏基等國產電腦企業可以對中小學進行捐贈或優惠,這樣既樹立了企業形象,又擴展了用戶群體,有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
3結語
在我國的信息技術課程中,應充分借鑒美國的經驗,并積極探索國內發展方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最終實現學生多種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