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3 04:43: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音樂教育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為了給畢業后學前教師工作經歷奠定基礎,必須擁有良好的音樂教育技能。這一技能包括了學前教育使用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以及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音樂教育技能的主要方法就是讓他們多參加音樂教學模擬活動、音樂必修課、音樂選修課以及音樂實踐活動等。提高演奏和演唱能力為基礎,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要將學前所需的實用音樂教育知識和技能作為重中之重,才能為成為更好的學前教師奠定優秀基礎。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培養目標;培養路徑
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音樂教育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音樂教育技能也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必須要掌握的專業技能。擁有了良好的音樂教育技能不僅僅能夠提升學前教師的個人魅力,還能夠保證學前音樂教育的順利進行。但是這幾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受到了學生音樂素養、生源質量、高校課程設置等因素的影響,音樂教育技能并不強。所以,要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音樂課程的設置和教學的狀況進行細致分析,將音樂教育的實踐能力作為音樂教育技能的核心培養目標,探索相關的途徑,讓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音樂教育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其與學前教師這一職業的未來發展相適應。要以現階段學前音樂教育的特點為切入點,將音樂學科的特點及其教育特點相結合進行考慮,然后全面性地分析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特點,將這些作為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目標,這樣才能夠保證音樂教育技能培養目標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一、學前音樂教育的特點
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具有四方面的意義:(1)引導學前學生學習并掌握一些簡單的演唱和演奏,認識音符等簡單的音樂技能和知識。(2)培養學生對音樂之美的感知。(3)讓幼兒能夠使用音樂進行情感表達,體會快樂。(4)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霸诖竽懙谋憩F過程中,幼兒能夠逐漸培養出藝術活動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他們感受美、表現美,讓他們的審美經驗變得豐富,能夠體驗創造和自由表達的快樂。”這是在《學前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的內容。這種教育觀念改變了以前以音樂技藝為重的學前音樂教育模式,現階段的學前音樂教育則是將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以及身心的全方面發展作為主要目標。這樣學前音樂教育就能夠讓幼兒通過音樂活動進行表達、交流、創造,進一步挖掘音樂的形式美和內在美。具有良好的音樂教育技能的學前教師能夠以學前音樂教育目標為引導,進行音樂活動潛在的教育價值的挖掘,這樣才能夠讓音樂教育的功能發揮出來,讓幼兒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并提高音樂素養。
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特點
1.非專業性
與專業音樂學院(系)的音樂教育不同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育具有非專業性的特點。因為忽略了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沒有明顯的針對性,課程設置一般都是套用了專業音樂學院(系)的課程模式形成的,將鋼琴演奏、演唱等技能看得過于重要。學前音樂教育實際與這種情況下形成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之間嚴重脫節,學生們因此沒有明確學習目標、沒有相應的實踐能力、缺少對學前音樂教育內容的了解。眾所周知,教師要具有相應的分析、編排作品的能力,并能夠根據作品特點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這樣才能夠順利組織學前音樂教育活動,正因如此,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是需要重視的,要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進行的是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他們往往不需要掌握過多的高難度的演唱技巧、演奏技巧、晦澀難懂的音樂理論知識,這樣看來,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難度。
2.綜合性
綜合性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之一。在對于音樂的學習中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求“通”,但是不要求“精”,保證音樂教育的精益求精。我們在實踐中發現,雖然原有的音樂基礎比較薄弱,但是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知識架構、文化素養、學習能力都比較強,因此要在音樂學習的“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適當的綜合性音樂教育的開展能夠讓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擁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優秀的音樂綜合實踐能力。
三、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目標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特點為主進行分析,我們認為培養具有良好音樂素養的學前教師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主要培養目標。其中良好的音樂素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音樂學科教學技能和知識。主要應該具備一定的音樂表達能力、音樂組織能力、音樂表演能力、音樂思維能力、音樂創編能力、音樂教具制作與操作能力等,這些從教育技術學和教學論的角度看是最重要的。學前教師的音樂教學技能是要通過培養和訓練才能夠形成的。二是要擁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要具有能夠良好的掌握演唱、彈唱、演奏、音樂基礎理論(其中包括調、調性、節拍、和聲、曲式、調式、節奏、旋律、織體)等技能和知識,能夠將這些內容轉變為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音樂的表現能力、音樂實踐能力、音樂的審美能力等。這樣看來,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的全面性則是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對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以及演唱和彈奏基礎技能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從中學到學前使用音樂教育知識和技能。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訓練的時候不能夠僅僅以鋼琴或者聲樂的某一種技能為主要訓練內容,最重要的是要全方位進行綜合訓練,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相互學習能力。正因如此,要注重音樂與不同的表現方式之間的結合。學生們在課堂上如果能夠這樣運用音樂教育,就能夠更快、更準確地理解音樂要素,為幼教工作奠定基礎。
四、總結
高校中的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音樂課要從基礎開始學習,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不管是在鋼琴、聲樂、舞蹈,還是視唱、樂理等方面都應幫助學生們改變以往的思路和理念,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幼兒音樂教學方式和方法??偠灾處煘榱俗寣W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緊張感,要注重包容開放的教學氛圍營造,這樣能夠讓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身體各個器官在這樣的方式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體驗、創作音樂,便于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和體驗。學生們在即興創作的時候會采用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夠將各種各樣的音樂實踐活動加以開展,利于個性化成果的產出。在思想上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價值加以肯定,是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音樂教育有效開展的首要事項,奧爾夫教學法提出的多樣化教學方式、綜合性教學內容、互動式教學過程,能夠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發展。與此同時,以學生為中心、相關課程的全面滲透、面向未來職業是高校應該遵循的三個原則,教學理念的開放性與綜合性在實踐教學中應該得到徹底貫徹,教學指導應該循序漸進,讓學生們能夠即興創作,對教學內容的本土化加以關注。
作者:張海波 邵東偉 姜東華 顏英 單位:佳木斯大學
【內容摘要】和聲學的學習,對于各種音樂活動(指揮、演唱、演奏、作曲等)的基本技能、音樂理論的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然而,在我國本科音樂教育中,和聲學的教學主要傾向于理論層面,實踐應用環節比較薄弱,學生很難將和聲理論知識熟練地應用于實踐中,這嚴重影響著本科音樂教育后續教育及課程推進。文章針對本科音樂教育和聲學教育現狀,探討了和聲學在本科音樂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本科音樂教育;和聲學;改進措施
作為本科音樂教育比較重要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和聲學以研究和聲理論與和聲語言運用為基礎,邏輯結構嚴密,理論性較強,對于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揮著重要作用??梢哉f,在音樂理論教學中,和聲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本科音樂教育中,不僅教師覺得和聲課難教,學生也覺得和聲學難學,和聲課教學迫切需要進行改革。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對和聲學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和聲學概念及其學習意義
(一)和聲學概念
和聲學是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及技能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本科音樂教育中所學習的和聲學,主要是研究和聲的產生、構成原則,和弦的連接與相互關系,和聲風格的形成、發展與演變,以及應用與寫作方法的理論等內容。和聲學在古典時期比較講究循規蹈矩,注重聲部之間的進行以及調式內各個和弦的連接。19世紀至20世紀,隨著音樂事業的發展,復合功能的和弦以及多調性和弦開始出現,調性向遠關系調進行離調。在音樂的創作中,作曲家開始大膽運用變音手法,現代和聲逐步形成。在和聲學的范疇內,和聲的內容有許多種,如民族和聲、現代和聲、功能和聲等。在調性音樂中,和聲不僅具有功能性的意義,同時還具有色彩性的意義。和聲的功能與調性密切相關,和聲如果離開了調性或取消了調性,其功能意義就會消失。在和聲表現作用中,和聲的色彩是主要因素,不管是在調性音樂或非調性音樂中,和聲的功能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習和聲學的意義
本科音樂教育中的和聲學課程教學,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和弦結構,以及和弦之間關系,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將所學的教學理論應用于實踐。和聲學屬于必修課程,無論是??茖W生,還是本科學生,都要學習這門理論知識,這充分證明了和聲學在高等教育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門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和聲學教學改革,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無論是進入音樂教育領域,還是進入藝術團體等專業機構,這一學科理論知識,對于專業素質的提升,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所以,在和聲學教學中,一定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廣開思路,通過新穎生動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使學生就業以后無論是從事何種崗位,都能夠勝任未來的工作。
二、和聲學在本科音樂教育中的現狀
(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跟不上時展潮流
傳統的和聲學教學中,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制,教師的主要用具就是鋼琴與黑板。各高校和聲教學教程,也主要使用蘇聯音樂理論家斯伯索賓的《和聲學教程》。和聲學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訓練內容以課后習題為主,主要學習內容就是和弦如何連接、各聲部如何進行等,課后習題也是以和聲先后的連接為主,聲部進行的錯誤是主要反饋內容,有時,教師也會對和聲進行效果加以糾正。當然,這些也是和聲學必學的內容,但是這種枯燥的講解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和聲學教學中的不合理性,是影響學生應用的主要因素。在課后習題中,對學生進行訓練,主要是一個音配一個和弦的連接。因此,如果是完整的音樂作品配和聲,許多學生就不知道怎樣運用,教學理論很難與實踐相結合。和聲運用的單一性,也是傳統的和聲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古典時期的和聲比較講究循規蹈矩,隨著音樂創作的不斷發展,為了追求新鮮的音響效果,浪漫主義時期的創作中頻繁的轉調、大量的離調已經比較普遍。印象樂派、爵士音樂的和聲更是以音響效果為主,與傳統和聲進行不同。而當前的本科音樂教育中和聲學教學卻沒有跟上時展潮流,使學生的學習與實際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教學模式比較空洞,教學手段缺乏創造性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對于實踐教學認識不足,過分強調理論知識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講解和聲例題,很少將理論知識與具體的實際彈奏相結合。這不僅影響學生鍵盤彈奏能力的提高,也影響學生多聲部音樂接受能力與音樂表達能力的提升。此外,就算是課后學生練習,一些教師也是注重理論不注重實踐。在學習和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課后的練習,將自己學習狀況反饋給教師,教師為學生輔導,主要停留在紙面上,以簡單的理論講解為主。筆者認為,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課后的練習中,教師都需要讓學生聽一聽和聲習題的音響效果。只有親耳傾聽,才能夠增強學生對于音響效果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深入斟酌,忽略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就帶領學生分析和聲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在和聲學教學中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對于和聲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進而影響到學習效果。此外,傳統和聲的進行規矩比較多,如不可出現聲部超越、平行五八度等,這些都屬于創作中的不良進行。但是,隨著音樂事業的發展,為了追求創作中的新鮮感,如今的作曲家為了增添新鮮的音響效果,已經打破了傳統的規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打破陳規,要讓學生懂得,只要是音響效果好就可以在創作中應用。
三、和聲學在本科音樂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重視實際的音響教學
在和聲學教學中,要想保證和聲教學質量,關鍵在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地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和聲學教學內容的重點,就是為旋律配和聲,這也是和聲教學的第一步,是多聲部寫作的基礎。只有學好和聲學基本原理,做到功底扎實,才能夠在實踐中順利地加以運用。和聲學的教學很廣泛,實踐性較強的內容也比較多,除了為旋律配和聲之外,和聲分析、和弦聽辨、即興編配相關內容的教學對學生學習和聲學也都比較重要。在和聲學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教學規劃,正確把握重點、難點。和聲不僅是一種理論技法,同時也是一種音樂語言,和聲越豐富,音樂語言就會越豐富多彩。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實際的音響教學,尤其是在分析解決和聲問題的時候,更需要用實際的音響教學來完成,通過視聽結合,分析實際作品,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流行的優秀音樂作品來進行分析,由于學生熟悉該曲目,在作品分析時有利于加強感性認識。在分析過程中,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不斷運用實際彈奏進行示范。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和弦的變化有一個清楚的感覺,達到鞏固提高所學內容的目的。
(二)轉變教學理念,開展創新即興教學
和聲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覺學習、自我完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名優秀的和聲學教師要懂得,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是學生對于和聲學的重要性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教師要盡其所能證明和聲教學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和聲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絕不能只關注書本理論知識,生搬硬套教材內容,要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實際音響提高學生對于和聲學的思想認識。無論是講解與分析課堂和聲教學例題,還是指導學生課后練習,都應通過實際彈奏來評價。要通過實際彈奏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進而促進其鍵盤彈奏能力的提升。在和聲學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創新即興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和聲知識,在沒有事先設計伴奏的前提下,即興為某一指定的旋律彈奏,將古典和聲加入到即興教學中,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利用高科技進行和聲學教學
實踐證明,在本科音樂教育和聲學教學中,口頭的講解方式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多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課堂內教學,可以采用教師講解、相互討論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享討論,把和聲學習的一些新想法提出來,以學生為主體,介紹經驗,分析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在和聲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互相交流,相互討論,互相修改作業。筆者認為,和聲寫作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學生之間互相檢查作業,有利于快速了解問題出現的癥結,以增強做題的準確性。在和聲學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認為,利用高科技進行和聲學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地感受和聲效果。在分析實例的過程中,生動形象的音響,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還可以使學生用心去感受和聲世界,有效提高學生對和聲的認知能力。同時,利用多媒體,學生還可以感受到不同風格的和聲,輕松地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內容,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在本科音樂教育中,和聲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學習完傳統和聲以后,應讓學生明白和聲學是具備發展性的,要注重和聲學習的實踐性與體驗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實際的音響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作者:潘長瑜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摘要]奧爾夫音樂教育實踐課在藝術類高等院校本科教學中應用,不僅啟發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自主性與創造性,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還推動了藝術教育的發展,既可以擴大高校藝術人才就業方向,又可以培養綜合性藝術教育人才,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育實踐課;本科教學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出現了“新教育”思潮,提倡“實用主義教育學”,從哲學的角度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等口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增加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在同一時期,音樂界的實踐教學代表人物,德國的卡爾?奧爾夫提出了實踐教學的新教學法,即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該法注重從生活中的音樂元素入手進行教學,讓學生用感官和肢體語言感受和表達生活中的音樂,讓身體隨著音樂動起來,培養和啟發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以及對音樂的自主性與創造性。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教學與經驗總結,這種教學法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喜愛而用于基礎教育階段教學中。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特別是非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學習的是此教學法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并不密切,而培養的人才是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者,如果只學習理論而不聯系實踐教學,則屬于空談。所以,用成熟的音樂教育實踐課來促進音樂教育本科綜合人才培養進程。將音樂教育實踐課作為高校學生學習的必修課,提高學生適應就業能力,為就業單位提供能夠直接上崗的教師隊伍,是目前綜合類藝術院校正在解決的問題之一。
1存在的問題
1.1社會培訓機構方面
目前,藝術類高等院校培養的就業方向,一部分走向社會培訓機構。但是各培訓機中教師的職業素質、學歷參差不齊,硬件設施強,軟件實力不夠,反映出高校人才培養與現實就業存在一定的差異。真正能夠到奧爾夫專業委員會參加培訓的學員多為喜歡此教學法并已經就業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多數年齡較大,屬于理論派;而真正能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肢體語言、節奏模仿等手段展現出來的優秀教師少之又少,特別是在我們省內的大環境下,缺少對奧爾夫實踐課堂有影響力的學科帶頭人,同時,急需科學規范的大規模教育者能夠正確引導此項教學法。
1.2師資方面
藝術類高等院校應從本科教學階段聘請學科專家正規地培訓奧爾夫教學法,科學規范地進行實踐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課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相信經過四年的努力,我們的階梯式教學模式會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化的奧爾夫教學師資,這不僅充實了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同時也提升了畢業生教學實踐能力。
1.3學生觀念方面
實踐課堂發展緩慢的一方面原因是多數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只重視自身專業的基礎練習,沒有意識到就業的需要。社會上的各類用人單位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高的、具有一定專業實踐能力的人才,而不僅僅是鋼琴教師、聲樂教師等。所以,學生在本科階段應該定好自己的就業方向,根據自身專業逐漸向就業方向靠攏,積累教學實踐經驗,走進課堂,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不斷提升自己。
2以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為例的音樂教育實踐課堂
目前,吉林省內各高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幾乎都是從理論上學習各種先進的音樂教學法,而實踐課堂還處于起步階段。在近幾年的教學法實踐課堂中,吉林藝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的音樂教育專業走出了書本式教學,在學生學的基礎上體現出參與教學、獨立教學的能力,讓每個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習教學法知識的同時參與教學環節,將教學法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基礎教育階段的課堂上。實踐期間,我們與省孤兒學校、明德小學長期合作,實行階梯式教學,將奧爾夫音樂教育實踐課程納入長期教學實踐計劃,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優秀的教學理念真正轉化為生產力,以此來培養能夠直接上崗的中小學音樂教員。為了更好地參與實踐課堂,我們做了如下準備:對青年教師進行奧爾夫音樂教育實踐培訓;邀請奧爾夫音樂教育專家進行實踐教學;對大三、大四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分組實踐課教學;組織奧爾夫音樂教育教學匯報;向就業單位推薦優秀人才。我們還實施了“教師走出去,學生動起來”的教學計劃,即青年教師到奧爾夫教育學會進行滾動式實踐學習;學生以小組或團體的形式參與課堂,增強合作能力、表現力和控制課堂的實踐能力。定期組織“看課互評”討論會,讓授課者互相找出不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近兩年,我們階梯式派出教學團隊去參與課堂教學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所謂階梯式授課,即對大三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小學音樂教育課堂分組、滾動式集體備課訓練。按小學六年制分成六個備課小組,每一組準備相應年級的音樂課程。每個組的組員分別負責教授本年級的部分音樂課程,每周以小組互評的形式進行實踐課堂教學點評,互相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每個月小組之間進行輪崗制年級互換,將已經成熟的備課信息、PPT等教學內容進行交流,去粗取精。經過一學期提取精華式的現場教學準備,我們的學生可以隨時講授各個年級的音樂課堂,如在省孤兒學校的實踐環節和在明德小學的大隊活動中,都能看到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熱情地帶領小學生參與音樂教學環節,小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就是對我們教學的最好認可。在一年級音樂教材第四課《可愛的動物》中,在設計教案時,我們首先將桌椅擺放在教室的四周,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模仿小雞的聲音和動作,一組模仿小鴨的聲音和動作。在分別模仿了聲音和動作之后,讓學生跟著2/4拍的節奏“tata/ta0/titititi/ta-/”來進行交替節奏練習。模仿小鴨的同學說“ta”的節奏,模仿小雞的同學說“titi”的節奏,同時伴隨身體模仿動作。其次,開始學習旋律的時候,將適合這節課的奧爾夫樂器發給學生,樂器有鈴鼓、沙球等小型樂器。學習第一段的時候,讓模仿小雞的學生唱旋律,模仿小鴨的學生打節奏。學習第二段的時候反之。經過這樣的排練,讓一年級學生加深了對小雞、小鴨聲音的認識,同時學會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及它們的節奏知識,將聲音和動作運用到音樂課堂,能夠增強學生身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提高相互之間的配合能力。通過實踐教學,我們總結出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實踐課堂上,分好小組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進度。
3結語
任何優秀的教學法都是在長時間的教學經驗積累基礎上去粗取精,才能真正地被更多人認可,從而發揚光大。師范類藝術院校作為培育和輸出教師隊伍的基地,不但要多支持專業教師走出去學習,多與人交流,還應增加學生實踐教學的時間和實踐學分的比重,讓學生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并將就業和實踐結合到一起。教師經過每四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不斷地豐富每屆學生的教案和PPT內容,根據自身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切入點,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需求,把理論直接應用到實踐中去。社會對高校的要求是直接輸出已經具有教學經驗的、可直接上崗的專業教師,而當今學齡前或藝術社會培訓機構中,既有學歷又有能力的專職教學法教師少之又少,多數為兼職,少數沒有學歷。所以,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經過四屆學生的實踐教學培養出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奧爾夫教學法只是我們音樂教育實踐課的課程計劃之一,我們想通過此方法,用理念來引領教學實踐;通過實踐教學來更好地體現理念的科學性,讓更多專業的教育者參與到社會實踐;通過高校不斷地輸出具有實踐經驗的、適合兒童的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從而規范社會機構培訓市場并普及藝術教育。
作者:涂蓓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面對高考以及現在嚴峻的社會就業壓力,很多家長和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就選擇了藝術教育。這使本科音樂教育得到迅速的發展,成為很多本科院校的熱門專業。隨著近幾年藝考人數的增多以及各院校音樂學院的不斷擴大,一些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慢慢顯現出來。為了本科音樂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發展狀況,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學工作者需要不斷地去發現和解決問題。下面具體談論一些本科音樂教育中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1.更新教學觀念,培養新型人才
我國的高等師范類院校的音樂教育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借鑒的是日本以及歐洲的一些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模式及他們音樂學院制的教學體制。這雖然能幫助學生提高專業方面的技能水平,但同時也忽略了師范教育的本質。在21世紀初,我國各地開始普及和完善中小學的音樂教育體制,這就導致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理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內容方面也不再是唱歌、樂器演奏;現在大多中小學音樂教育都增加了音樂鑒賞、音樂表演以及音樂創造和音樂治療等方面的內容。在理念方面,提出了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強調音樂實踐,鼓勵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重視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這就對師范類音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本科類師范院校也要進行一場徹底的變革。針對以上的要求,就需要我們通過對現在社會的就業形勢以及人才的能力進行分析,從而帶領學生了解現在的社會需要,理解實施新方案的意圖。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地排除過分強調“專業性”的傾向,讓學生大步向“師范性”靠攏。
2.加強學校自身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個學校的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以及學校輸出人才的水平。因此,建立一支學歷層次高、教學與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是現在本科音樂教育的關鍵所在。加強師資建設,學校要給在校的學生提供外出進修和學習的機會,加強內涵建設,建立促進教師資源開發利用和優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長的有效機制。在不斷培養本校教師的同時,還要不斷給自身的師資力量注入新鮮血液,充實師資隊伍。同時,還要建立激勵機制,從而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使教師明白自身才是教育改革的關鍵,也是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實際舉措,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使師資隊伍建設達到可持續發展,為實施課改奠定堅固的基礎。
3.重視藝術實踐,培養優秀人才
現在新的課程綱要要求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實際能力放在首位。音樂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表現力是一個音樂教師的基礎的素質之一。音樂學專業也就是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表演的機會少,缺乏藝術實踐的過程,教師在學生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去參加一些表現自我的活動,例如,為聲樂學生進行鋼琴伴奏,或者學校周期性地舉辦鋼琴、聲樂的匯報演出等。學校也應該舉辦一些鋼琴演奏、聲樂比賽、鋼琴伴奏以及音樂創作等比賽,不斷地給學生提供實踐和表現自我的機會。除此之外,學校應該和附屬的中小學以及周邊的中小學協商開設學生藝術實踐課程,讓學生能夠盡快了解工作需求。在平時課余時間,鼓勵或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或者孤兒院進行慰問演出,既幫助學生深入到社會,同時還能通過實踐來提高自我水平。這樣,由于學生鍛煉的機會多了,以往表演時易產生緊張心理的問題也就能得到克服。藝術實踐是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實驗場”,是培養合格音樂教師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4.總結
本科音樂教育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從事本科音樂教育的教學工作者不斷地努力和提高自己,不斷地發現教育工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給本科的音樂教育帶來本質的提高,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師資力量。
作者:韓綺麗 單位:寶雞文理學院音樂系
摘要: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規律以及當前音樂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需求,我們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提出了本科音樂教育專業的“三一實踐模式”,即實踐課程的“三個模塊”與“一個整體”:將本科音樂教育專業的實踐課程分為藝術實踐課程、教育實習課程和綜合技能課程三大模塊,著重加強每一課程模塊在實踐內容、實踐環節、實踐指導上的系統化、一體化,使之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這種模式對培養音樂教育專業高素質的拔尖創新人才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實踐;課程模塊
在當今世界音樂教育領域內,由于受美國音樂教學哲學家艾里奧特為代表的音樂實踐哲學觀念的影響,普通音樂教育對于實踐教學特別重視,對音樂教師的培養也更為重視實踐[1](P1-3)??梢哉f,重視實踐教學已經成為當下本科音樂教育專業的基本特點。強化音樂藝術與教師教育的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是本專業教學的重中之重。目前關于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實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實習這個比較狹窄的視域內,一些新的實踐方式雖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與經驗,但總體上缺乏整合性和系統性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檢驗,尚未在以挖掘學生創新力、激發學生創新力為目的導向的系統性、創新性研究方面實現突破[2](序)。因此,為了培養具備更強實踐能力的音樂師資和復合型人才,根據音樂藝術自身的規律和音樂教育的實踐背景,我們將實踐領域進行了有效拓展,提出了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實踐課程的“三一實踐模式”。
一、“三一實踐模式”的理論基礎
長期以來,本科音樂教學實踐課程在理論建設上非常薄弱,音樂教學的實踐課程建設呈現出三個明顯的誤區,即課程探索的個人性、教育實踐的零散性以及實踐效果的間斷性。
1.實踐課程探索的個人原子性。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由于其演奏實踐的需要,容易體現個人主義,在實踐課程探索上也易出現個人原子性的特點。有些高校在音樂本科實踐教育課程體系建立時也常因人設課,久而久之容易導致教師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的實踐課程格局。這種個人原子性,不利于系統性、協同性的實踐課程探索;這種理性認識上的缺失,也值得我們反思。
2.音樂教育實踐的零散性。有些高校對音樂本科教育實踐教學沒有進行系統規劃,再加上在實踐課程開設過程中存在因人設課現象,因而在實踐活動上往往與不連續、臨時的事務性的表演活動相結合,致使音樂教育實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呈現零散性。歸根結底,這是由于對音樂教育實踐課程缺乏系統而深刻的理論研究,更是由于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在起著指導作用。這對于音樂教育實踐課程教學理論建設顯然也很為不利。
3.音樂實踐教育的時序間斷性。音樂實踐教育中的原子化、零散性未能形成一個整體系統,致使音樂實踐呈現時序間斷性,進而導致音樂本科學生在音樂實踐課程學習上存在著“和尚撞鐘”心理,嚴重影響了音樂實踐教學的效果。要改變這種現象,需要以系統論的思想作為支柱,從音樂實踐課程的理論根基上探索加強課程理論建設的途徑。
系統論是研究系統的一般模式、結構和規律的學問,它研究各種系統的共同特征,尋求并確立適用于一切系統的原理。系統論認為,開放性、自組織性、復雜性、整體性、關聯性、等級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時序性等,是所有系統共同的基本特征。這些基本特征,既是系統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觀點,也是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表明系統論不僅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還具有科學方法論的含義[3]。
因此,以系統論為理論指導,在音樂教育實踐課程教學中采用“三一實踐模式”,使實踐課程模塊化并經過融合而形成一體化的實踐體系,既能滿足當前本科音樂教育實踐的迫切需求,也能保證音樂教育實踐的效果。
二、“三一實踐模式”的構架及其實質
所謂“三一實踐模式”,是指對音樂教育專業實踐課程內容的模塊化與操作的一體化?!叭笔悄K化,指將本科音樂教育專業的實踐課程分為藝術實踐課程、教育實習課程和綜合技能課程三大模塊,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一”是一體化,即推進上述三類課程在實踐內容、實踐環節、實踐指導上的一體化。該模式實現了音樂教育專業在藝術實踐內容與形式上的創新,有助于全方位、全過程地培養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1.藝術實踐課程
一個完善的課程結構,可以視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同樣,具體的課程門類也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雖然藝術實踐課程偏重實踐,但從課程內容上來說,仍然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部分。作為高校藝術教育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實踐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聲樂、器樂、鋼琴、舞蹈、作曲及合唱六類。為增強課程的理論水平,每門課程都以整合理念下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大課程觀為指導,全面改進專業理論與技法課程的教學,將技能、欣賞、史學、教學法、表演心理等多學科的內容整合為體系化的課程內容。如聲樂教學涵蓋聲樂演唱技法、聲樂演唱心理、聲樂作品分析、聲樂作品欣賞、聲樂教學法、聲樂史等聲樂學科體系中多門學科的內容。
藝術實踐課程的實踐內容則是用“采、編、訓、演、錄”五個環節形成一體化的教學模塊,突出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安伞奔础安娠L”,是組織學生在民間或少數民族區域搜集和挖掘民間、民族音樂,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熬帯奔础熬巹摗?,是要求學生將采風所得的資料整理、改編或創編成藝術作品?!坝枴焙汀把荨奔础芭啪毐硌荨保墙M織學生對編制的作品進行學習、排練與演出,特別是去民間或少數民族地區表演。“錄”即“錄制”,是利用現有的先進錄音、錄像條件對表演作品進行錄音或錄像,制成音像成品。藝術實踐課程可以通過這五個環節提高學生挖掘、整理、編創、表演等方面的創新知識和技能,增強其適應社會的能力。
2.教育實習課程
教育實習作為對音樂教師教育專業人才走上工作崗位之前的一次全面檢驗,也是音樂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教師職前教育的必要途徑。教育實習要求參與實習的學生除了擁有基本的音樂知識技能外,還要有較為扎實的教育理論和音樂學科教育理論以及一定的見習、試講經驗。教育實習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學理論、微格教學及教學案例分析等。
教育實習課程的實踐環節以往主要是“試講―上課”步驟,“三一實踐模式”則著眼于學生教育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將理論知識、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研究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見習―試講―上課―校本音樂課程建設―音樂教育總結與研究”的音樂教育實踐過程。在“三一實踐模式”的指導下,教育實習課程呈現以下鮮明特征:第一,加大了教育理論與音樂教育理論課程的比重,加強了教育教學理論、微格教學及教學案例分析的理論學習。第二,延長了見習周期,擴展了見習內容。將見習時間提前至從入學后第2學期開始,每學期舉行1~2周的見習活動,讓學生分別到各類學校進行教學觀摩。通過見習指導教師的專業指導與幫助,學生能理性分析見習過程中所遇到的教學現象,并梳理與之相關的教學理論,理論水平將得到快速提高。第三,將試講融于課程當中,依托音樂教育理論進行試驗性模擬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根據中小學音樂教材進行教案的編寫、課堂的組織,通過分析試講來熟悉音樂教育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同時從中小學引進2~4名優秀的音樂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輔導,幫助學生熟悉中小學教學環境及教學內容,為學生走入學校實習做好準備。第四,從各類學校中經過挑選而建立起來的實習基地比較穩固,能保障實習學生較穩定地承擔學校的音樂與藝術課程的教學、課外活動組織及班主任工作(藝術團的藝術教學活動),使實習學生實踐能力得到真正鍛煉。第五,由指導教師組織實習學生結合當地特色音樂或藝術形式以及地方語言、文化特色等進行內容重組,能讓學生進行有校際特點的音樂課程開發。第六,重視教育課程的理論總結環節,要求實習學生撰寫相關研究論文,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4]。
3.綜合技能課程
“三一實踐模式”下的綜合技能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教師基本技能、音樂技術與制作技能、樂器制作技能。這既涵蓋了傳統教師基本技能中的“三筆一畫”,也包括了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使用、MIDI制作以及音樂剪輯軟件、打譜軟件、錄音軟件的學習與應用等。此外,傳統音樂教師教育專業往往注重樂音的演奏與演唱、樂感的形成、樂的欣賞等“樂”的教學,而忽視了“器樂”中“器”的制作。同時,在中小學開展器樂教學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作為教育經費有限的普通中小學,教師制作簡單的樂器既能解決經費不足導致的樂器問題,也能為學生參與器樂演奏打開便捷之門。
在綜合技能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邀請中小學優秀教師舉辦課件制作等常見問題的系列講座,汲取老教師們寶貴的經驗,可以開設簡單樂器制作方法的相關講座,如打擊樂的多種做法、仿制管樂等等;還可以舉辦自制樂器大賽,要求學生提供自制樂器的方法、經費細目及演奏視頻,課題組為比賽提供一定金額的獎勵,從而鼓勵學生們大膽想象、不斷創新。總之,在綜合技能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可利用一切資源創造音樂實踐的機會和條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們在音樂實踐過程中獲得全面的鍛煉與提高。
“三一實踐模式”中的“一”,其實質是把上述三個模塊系統化、一體化。具體而言,在上述三類實踐課程的整合過程中,可以采取以個人興趣愛好和專業不同劃分為小組或小課堂的方式,在“采風、編創、排練、表演、錄制”一系列環節中選擇一項固定的實踐操作內容,保證實踐內容一體化;以課內、校外課程相結合的方式,融“教、學、做”于一體,把理論教學、現場參觀、模擬實訓、見習、實習等結合起來,穿插進行,保證實踐方式一體化[5];以專職教師帶隊、專業教師跟組指導的雙導師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師生協作、團隊協作、小組協作的教育實踐關系,以保證教師指導一體化;以多樣化考察方式與多元化評價方式相結合,對學生的綜合技能做出定性與定量評價,保證考察評價的一體化[6]。
三、“三一實踐模式”的意義
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實踐課程教學“三一實踐模式”的探索,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創新,對于促進該專業實踐課程的建設、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從理論層面上來看,“三一實踐模式”的內容模塊化和操作一體化思路,為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在音樂教育理論的系統化方面也有較強的指導價值。當前的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已經或多或少地在藝術實踐課程、教育實習課程、綜合技能課程方面有所布局和體現,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們仍然忽視了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沒有把它們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音樂理論研究中以明確的趨勢性目的為引領,建構、融合、平衡、開放、反饋都應是不可或缺的?!叭粚嵺`模式”對現有的音樂教育實踐課程進行整合和重新建構,按照等級性、有序性、關聯性的原則設計課程,充實學生的音樂教學實踐能力,進而構建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同時開展貫穿于整個實踐課程系統的創新性研究,探索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創新力的方法與模式,從而有助于推動學科創新和升級。
其次,從實踐層面上來看,“三一實踐模式”力圖探尋一條適合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之路,能夠為國家修改和制訂本科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指導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議舉措,甚至對其他本科專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也具有啟發借鑒意義。
本科音樂教育專業“三一實踐模式”的探索與創新既是培養人才的根本要求,又是促進教師進一步成長的內在需要。探索高等教育音樂創新人才培養的規律,其本身就是推進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方面。創新作為培養目標的核心之一,既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也應貫穿于專業教育的整個教學過程。
摘 要: 在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面臨自身應用型、實踐型的轉型發展。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轉型發展中,全方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開展參與式的音樂教育流派教學、多維度進行幼兒園教育見習、理論講授與模擬實訓交叉展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等是可行的實踐教學策略。
關鍵詞: 轉型發展 學前兒童音樂教育 實踐教學策略
一、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
隨著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高等教育的規模迅速擴大,辦學質量卻沒有跟上規模發展的步伐,“同質化”和“高大全”等現象嚴重[1]。地方高校面臨辦學基礎薄弱、資金投入不足、獲取社會資源能力有限等問題,培養出來的學生研究能力不足,不能滿足行業企業的技能要求,面臨“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長此以往,會給地方高校帶來不良影響,產生生源危機和就業危機[2]。在此背景下,我國于2013年成立中國應用技術大學聯盟和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研究中心,2014年教育部在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啟動實施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
二、高校學前兒童音樂教育面臨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
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其人才培養方向、課程教學也隨之發生轉變。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法課程之一,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在現代幼兒教育理念下,遵循音樂學習規律及兒童音樂心理發展特點,設計和組織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以開發幼兒的音樂潛能,使他們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知識、技能,并促進幼兒的身體、智力、情感[3]等全面發展的幼兒園教師??梢?,幼兒園教師音樂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技能并重。但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體現出高理論水平、低教學能力的特點[4],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方面也體現出同樣的特點,這與課程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遞、忽視實踐能力培養有關。對此,我們應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教學進行反思,使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教學向實踐型、應用型轉變,突出教學策略的實踐性。
三、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的實踐策略
基于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及幼兒園對人才的現實需求,《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課程教學應秉承“做中學”、“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更加重視實踐技能、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探索轉型發展背景下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的實踐教學策略。
(一)全方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是幼兒教師開展音樂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學前教育專業大三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及彈、唱等技能,需要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中得到鞏固與運用。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及在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力,教師可采用如下教學策略:
1.課前展示活動
為增加學生在組織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面的經驗,教師可在授課前安排課前展示活動,作為后期模擬實訓環節的熱身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2.課上隨機抽查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雖然學生已學習了音樂相關課程,但其視唱能力還很弱。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其加強課后練習,教師可在授課環節中安排5-8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歌曲視唱的抽查。應注意,該課程重在如何“教”而非音樂技能本身,教師不宜“舍本取末”,在這個環節花過多時間與精力。
3.有針對性地篩查
在授課過程中涉及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內容時,教師可隨即對學生展開篩查。如講到節奏教學時讓學生演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節奏與速度,講到兒童最早、最易掌握的小三度音程時,提問學生關于音程的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篩查。
(二)開展參與式的音樂教育流派教學
世界著名兒童音樂教育流派的內容可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是學生需掌握并學會運用的課程內容。在掌握基本原理基礎上的參與式教學方式可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其具體操作思路如下:在音樂教育流派理論學習后,選擇適合學前兒童的課例,由教師充當“幼兒教師”,學生充當“幼兒”,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如在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中可選取課例《藏起來的歌曲》,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兒歌,出示雙方約定的信號,學生在歌唱的某一環節停止發聲,教師出示“取消手勢”后,學生繼續歌唱。在奧爾夫、達爾克羅茲及其他兒童音樂教育流派的教學中也可采用類似的參與式教學設計,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達到認知、行為與態度上的改變[5]。
(三)多維度進行幼兒園教育見習
幼兒園教育見習是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專業接納度[6],有利于學生獲得專業認同,發展專業情意;可增進學生對幼兒、幼兒教師及幼兒教師的工作的認識與了解,促進其對幼兒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深化認識。為了使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幼兒園課程見習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可制訂多維度的幼兒園音樂教育觀摩學習計劃,并與幼兒園協商做好相應安排,具體如下:
1.幼兒園的整體環境布置。馬拉古奇指出環境具有教育功能,因此,教師可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觀察幼兒園的整體環境布置,挖掘現有環境布置中的音樂教育功能,討論其潛在的音樂教育功能及其實現手段,并形成觀摩學習報告。
2.集體音樂教學活動觀摩與研討。教師組織學生對幼兒園四大音樂教育活動類型進行觀摩學習。學生與幼兒教師及授課教師結合該教學活動展開研討,進一步掌握幼兒園集體音樂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的策略及方法。
3.音樂活動區域環境布置及其活動指導。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對活動區環境布置與材料投放、幼兒的表現、教師的指導三方面進行分工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最后,全體小組成員將觀察所得統整為一個完整的觀摩學習報告。
4.生活環節中的音樂教育。此環節教師可安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每人觀摩幾名幼兒在生活環節中的音樂表現,記錄教師的指導行為與策略,并提出在生活環節中進行音樂教育的方法。
(四)理論講授與模擬實訓交叉展開
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四大類音樂教學活動的方案設計、組織與實施,提高學習的時效性,教師可在理論講授后安排學生小組合作:設計相應的活動方案,并開展模擬教學。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五)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進行研討的教學方法[8]。案例教學法具有高度的模擬性,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創造性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中的應用具體如下:
1.教學視頻的應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選擇典型的教學視頻作為案例進行分析,通過研討,幫助學生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蛇x擇的教學視頻有不同流派音樂教育的典型教學視頻和不同類型音樂教學活動的優秀教學視頻等。
2.觀摩見習的案例教學。前文中提到幼兒園見習活動中的幼兒園環境創設、音樂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材料投放與活動指導及集體音樂教學活動都可作為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教師要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和總結。
3.模擬實訓環節的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在此環節的應用更是“重中之重”,學生的模擬教學活動就是教師開展教學最真實、最鮮活、最具有教育價值的案例。教師在模擬教學活動結束后,安排小組討論,最后針對該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實施過程進行集體評議,集體評議的內容有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與活動延伸,通過討論與評議,使學生更全面、更充分地掌握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要點。
在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突出綜合性和實用性,這不僅是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而且符合幼兒園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期待,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步伐。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又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性,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型等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摘要:目前,我國新建本科院校鋼琴教學方面普遍存在著學生鋼琴水平整體偏低、缺乏學習興趣、師資隊伍薄弱、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學術交流較少、領導重視度不高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辦法:首先確定人才培養方向,即構建應用型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其次是建設適應新建本科院校需要的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師資隊伍,最后是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提升辦學軟實力。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音樂教育 鋼琴教學
近年來,我國新增一批本科院校,這些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通過專升本或幾所??茖W校合并的途徑完成。因此,存在著成立時間短、基礎差、底子薄、科研能力低、師資隊伍弱、辦學定位模糊等問題。同時,這些問題也會影響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發展。
一、存在問題
(一)學生鋼琴水平整體偏低
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鋼琴水平整體偏低,據統計,80%以上的學生進校前從未學習過鋼琴,而學習過鋼琴的學生中,大部分也只是從高一、高二開始學習,且為了達到高考要求,程度拔高的現象屢見不鮮。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面對我國就業現實,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對在鋼琴相關領域的就業缺乏自信,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所在學校等級不高、自身學習鋼琴時間較短,加之鋼琴學習不如聲樂、葫蘆絲那樣能夠短時間內取得成績,因此,許多學生對鋼琴學習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三)師資隊伍匱乏,專業技術水平較低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是剛升本學校,面對學校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的急劇增加,原來的師資隊伍無論從學歷結構上,還是從人數上均已無法滿足教學發展需求。此外,升本5年內的學校,90%的鋼琴教師為本省甚至是本校畢業生,學緣結構比較單一,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且科班出身較少,甚至部分鋼琴教師是之前演奏手風琴、電子琴的人員在學校升本后為緩解教學壓力轉為鋼琴教師的。
(四)課程設置欠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辦學時間較短,辦學經驗不夠豐富,所以在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學分設置不合理。由于專業課程學分設置過低,為修滿學分,學生必須選修其他與專業沒有密切聯系的課程。
其次,任意選修課專業開設不均衡。其中鋼琴相關的選修課程過少,而聲樂、舞蹈方向的選修課程占據大量比重,這樣對于鋼琴主修學生來說可涉獵的知識范圍相對狹小,對其專業學習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最后,“大鍋飯”式的專業課設置。鋼琴課在一年級、二年級為專業必修課(4個學分),且是以小組課的授課方式,三年級、四年級為限定選修課(4個學分),以“一對一”的授課方式。這樣“大鍋飯”形式的教學模式,使一些優秀的鋼琴學生在一、二年級仍然接受小組課教育,嚴重影響其專業技能的提高進度。
(五)交流活動較少,高質量鋼琴音樂會(演出)缺乏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資金相對短缺,無法舉辦高質量的鋼琴音樂會,無法給教師、學生創造更多視聽平臺。通常情況下,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鋼琴音樂會均由系(院)內部個別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鋼琴教師擔任演奏,這樣一方面使學生汲取到的知識比較單一,另一方面,鋼琴教師自身演奏水平也無法得到提升。
(六)領導重視程度不高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為綜合性院校,學校工作重心為建設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常常處于被忽視狀態,所以在專業建設方面投入力度不大。
二、解決辦法
(一)培養應用型音樂教育專業人才
創建應用型大學是切合新建本科院校實際的一個正確方向,在學校前進的大方向指引下,音樂教育專業也應沿著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目標前行,而鋼琴教學作為音樂教育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鋼琴人才培養也成為必要任務。
首先,培養應用型人才,在意識形態上要深刻認識什么是應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學科研方面不如老牌本科院校的實力雄厚,如果從鋼琴演奏專門人才方面著手培養,容易產生高不上去、低不下來的狀況,學生就業更加困難。因此,在鋼琴教學中,要正確認識到我們培養什么類型的音樂人才,應該達到怎樣的目標,而不能一味地以專業水平要求學生,一方面學生自己越來越失去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與社會需求脫節。
其次,在教材選擇上應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采用靈活變通的方法。根據調研發現,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人才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中小學音樂教師,這些學校對教師的鋼琴水平要求并非是演奏很艱深的音樂作品,而是集中于鋼琴伴奏的需要。因此,在教材選擇上,技巧練習與聲樂正譜伴奏①練習應相互搭配,做到技巧練習是鋼琴伴奏的補充,鋼琴伴奏是技巧練習的最終目的。
最后,建立創新型鋼琴課堂。由于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而音樂教育專業人才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城鎮、鄉村中小學音樂教師,因此,鋼琴教學應打破陳規的“回課-教師指正-練習-新課預習”的模式,而是應創建一種應用型的新型鋼琴課堂。據調查發現,80%以上的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會上課,因為他們在學校學習的各類專業知識是零散的,沒有對其進行系統組織,而中小學音樂課要求的音樂知識是綜合的,是將鋼琴、視唱練耳、樂理、聲樂、音樂欣賞貫穿起來的,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盡量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知識整合的能力。
(二)完善課程設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程設置方面,鋼琴必修課不應采用全盤統一的授課模式(即無論學生程度高低,均進行小組課或集體課形式),應在學生入學時進行專業分級考試,達到較高級別的學生可從進校起就上“一對一”的鋼琴課,中等級別的學生上“一對二”的小組課,中等以下級別的學生上四至六人的集體課。但是,入學專業分級不是永恒不變的,是與每學期的專業考試成績相關的,倘若中等級別學生經過一學期努力達到較高級別的水平,就可以在下一學期上“一對一”的鋼琴課,反之,如果高級別的學生在一學期內沒有刻苦練琴,學習效果不理想,甚至退步,便在下一學期轉為“一對二”的小組課或集體課。這樣在不斷分級考試中,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學生為追求“一對一”的鋼琴課而努力練琴。
(三)師資隊伍建設
如前文所述,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通過專升本或幾所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的,原師資隊伍專業素質水平無法滿足升本后的教學需求,因此,建設符合本科院校條件的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師資隊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1.提高原師資隊伍專業素質水平。原師資隊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資基礎,是與學校共同前進的“老戰友”,這部分教師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任由其阻礙學校發展,因此,進修學習是這批教師提升個人專業素質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行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2.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對于新建本科院校師資匱乏的現狀,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無疑是一個快捷而有效的辦法。通過對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引進,既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知名度;又能帶來學科前沿動態,促進學科發展;還能提升原師資的學術科研水平。
3.優化學緣結構。學緣結構不合理,會導致學術上的“近親繁殖”,人事上的“關系紐帶”,不利于學校的發展。而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師資學緣結構相對比較單一,甚至同事之間是師生關系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優化學院結構是師資隊伍建設解決的又一難題。學校人事部門應在人才引進和教師進修方面把好第一關,廣泛吸納國內外各院校的畢業生。
(四)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實習實訓基地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的“大后方”,是為學生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同時學校也為實習實訓基地提供先進的知識理念,“雙贏”是學校與實習實訓基地的核心。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而言,中小學實習實訓基地是其展示能力的最好空間。通過實習,學生能更清楚認識到自身學習中的問題,也能根據自己的特長,為實習基地的音樂教育獻計獻策。此外,新建本科院校鋼琴教師通過與實習實訓基地的密切聯系,能夠及時了解掌握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課程特點、變化以及所培養的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總結思考,形成科研成果,最后將科研成果實踐于實習實訓基地,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實習實訓基地也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帶動下,不斷進行創新型教學改革,提高音樂教育水平,深化素質教育。
(五)提升辦學軟實力
學校的硬件設施固然重要,但辦學軟實力也不容忽視。新建本科院校在發展的同時不能“偏科”,對于音樂教育專業要適度加大資金投入,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講學,邀請優秀的鋼琴家或專業院校教師舉辦鋼琴音樂會,營造良好的鋼琴學習氛圍,逐漸使學生喜愛鋼琴。由于“攤子大、專業多”是新建本科院校整合后的特點,所以在學科建設方面,音樂教育專業往往受到忽視。學校領導也大多是非藝術專業出身,故對音樂會、學術交流這些必不可少的活動不夠了解,這方面的關注度自然不高。因此,不僅學校教師需要走出去,領導更要走出去,學習老牌本科院校的辦學方法和辦學經驗,加強音樂教育,特別是鋼琴教學的認識,并為鋼琴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視聽平臺。
總之,鋼琴課雖然在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中僅是一門專業課,它是其他各門專業課的基礎,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門課程。在現階段其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但相信隨著新建本科院校的不斷完善和日臻成熟,鋼琴教學將會有更大改觀。
摘要:教學實踐能力是音樂教育專業本科生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從本科培養方案的修訂談起,就新方案中如何通過明確培養目標、調整優化課程模塊等來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教學實踐能力進行了總結,并試圖從引入科學評價體系、實現教育理論內化、注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三個方面探討在新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提高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培養方案;音樂教育專業;本科生; 教學實踐能力;培養
以往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成果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這兩個方面前者著眼于宏觀、后者著眼于微觀,而對著眼于中觀的專業培養方案這一方面關注度不夠。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壓力、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如何使培養方案更有利于音樂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培養,如何讓培養方案更能反映社會對師范生知識結構和教學實踐能力的訴求,因此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逐漸成為各個院校關注的焦點。
美國學者派納認為:“學校課程的質量極大地依賴于教師的質量,教師的質量又極大地依賴于他們職前教育經驗的質量①” 。因此,通過在校期間一系列課程的學習與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南京師范大學在2010年啟動了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2011年開始執行新的培養方案。音樂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充分考慮了音樂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嘗試制定既切實可行又靈活個性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一、修訂后培養方案的特性
(一)新方案設定了明確的、有針對性的培養目標
在新的培養方案中用清晰的語言明確了音樂教育專業到底要培養何種類型、什么素質的人才,“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和造就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較高音樂素養和教學能力的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明確,為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只有明確了方向,才能確定培養方案的總體架構,并對相應的課程體系做出合理的規劃與調整。
“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說明了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是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的,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而不是落后于社會需要或者與之背道而馳的。
“具有較高音樂素養”說明了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人才在音樂方面是有較高素養的,為此培養方案開設了相應的一系列課程,包括音樂的理論知識類課程、表演技能類課程等。
“具有較高教學能力”說明了音樂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將來能夠從事教師職業、并具有較高教學能力的人才。為此培養方案還提供了一系列音樂教育課程,包括音樂的教育理論類課程與教學實踐類課程。
(二)新方案綜合考慮了培養方案的整體性、加強了各課程子系統間的銜接
以前,培養方案的制定較少考慮各課程子系統間的銜接,這使得培養方案的各子系統之間銜接不夠順暢,培養方案的整體性不夠,無法完全達到培養方案預設的良好培養效果。此次新的培養方案對此進行了調整,整合了相關課程,形成了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自主發展課程等幾大模塊,這幾大模塊作為培養方案的子系統,相互之間是銜接的、互通的。
1、考察“通識教育課程”,此次新的培養方案調整了通識教育課程,使之包括了五個類別,這些類別中包括了“藝術與人生”、“人文與社會”等與藝術相關的課程類別,使通識教育課程成為音樂教育專業學習的鋪墊與輔助。而不像以往的情況,通識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完全脫節。
2、考察“學科基礎課程”與“專業主干課程”這兩個子系統的關系,這兩個子系統的許多課程都是有輔助關系或者承繼關系的課程。
比如分屬兩個子系統的“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與“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對音樂歷史與名作的熟悉有助于對音樂作品的分析和寫作,而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與寫作也有益于對音樂歷史和音樂名作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兩者是互為補充、相互影響的。
比如分屬兩個子系統的“鋼琴”與“鋼琴伴奏”之間則是承繼關系,沒有一定的鋼琴基礎,想要實現鋼琴即興伴奏或者視譜伴奏都是有很大困難的,因此對于“鋼琴伴奏”課程來說“鋼琴”課程是首要的、必備的先修課程。
3、考察“自主發展課程”,這一子系統是新培養方案中的一個特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在課程的設置上關注未來教師職業技能的發展。
筆者列出新方案中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部分自主發展課程:聲樂教學法、鋼琴教學法、器樂教學法、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江蘇民間音樂、20世紀西方音樂、流行音樂概論等。
這些自主發展課程對于未來的教師特別是有志成為中小學教師的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其中大部分課程教授的內容正是將來中小學音樂課的主體內容,而其中開設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江蘇民間音樂”等帶有顯著地域特征的課程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可以為學生在求職應聘時增加砝碼,同時這些學生在將來走上講臺后,也可以成為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與宣傳者,為文化脈絡的傳承開拓了新的途徑。
從筆者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的培養方案通過明確培養目標、加強自身的整體性,為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有了新的培養方案之后,如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這一問題值得深思。筆者嘗試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實現培養方案的既定培養目標,同時使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具備較好的教學實踐能力,從容應對未來“講臺”的考驗。
二、如何利用新的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一)在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引入科學的考核方法與評價體系
教學實踐能力不同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往常用的考核方法往往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知識水平,應該改變原有的單純知識考試、記憶力評價的考試形式,而將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隨機應變能力等具有創造性的活動能力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
教學實踐能力是在長期的反復實踐中獲得的,而積極、正面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不斷地進步。引入以考核教育知識、能力和創造力的綜合評價體系,使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活動更加規范而有針對性,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注重音樂教育理論的內化、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音樂教育理論類課程不能只注重對音樂教育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應該將理論知識內化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去。比如“鋼琴教學法”、“聲樂教學法”、“器樂教學法”這三門教學法的課程,如果教師將這些課程孤立地上成單純的理論課程,不與學生當前階段的“鋼琴”、“聲樂”、“器樂”等課程相聯系,與學生熟悉的音樂作品相聯系,那么學生上完這些課程將很快遺忘。而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法的課上,選取學生當前所演奏、所演唱的作品作為教學范例,或者選取將來在中小學教材中出現的作品作為教學范例,那么學生會很容易接受這些課程,會極大地提高學習熱情與學習效果,更易于將課上的知識融入到自身的知識結構中去。
此外,對于講授方式,筆者認為:音樂教育理論類課程的上課方式不應該只是簡單的理論講授,應該采用個別指導、小組討論、實例分析、辯論會、模擬中小學課堂教學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將來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直接加以應用,大大加強了理論課程與教育實習、見習等實踐活動的聯系。
(三)注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教學實踐能力的獲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因此完整、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是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構建:
1、建立、健全實習基地、對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培訓
實習基地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保障,實習基地不應單純追求數量的多少,而要保證其質量,要依托現有的實習基地,最大限度發揮其教學實踐的作用。
另外,對實習指導教師要進行培訓,為教師指導能力的提高創造良好的環境,多舉辦觀摩課、研討會等。摒棄以往實習指導教師的“專家”形象――實習指導教師對一切教學實踐都有絕對的話語權,而將教學設計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指導教師應該深入到教育實習的現場,在把握總體教學思路與方向的前提下,與參加實習的學生共同探討,設計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學??梢越⑾鄳募顧C制,比如將實習的指導能力作為指導教師教學評價的指標之一,從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教育實習指導熱情。
2、注重教學實踐類課程的系統性
新方案在執行過程中應考慮到教學實踐類課程是為培養教學實踐能力而服務的,是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每一門課程都是這個系統中缺一不可的。因此對這些課程的任課教師安排、開課時間、開課地點等都需要作出統籌規劃與安排,以使各課程之間能夠形成一個合力服務于最終的教學目標。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出現教育理論類課程與教學實踐類課程的割裂與對立情況的發生,強調兩者的聯系與配合。
3、注重教學實踐類課程的層次性
新方案在執行過程中應關注到教學實踐類課程的層次性,注重教學過程的循序漸進,不同層次課程的任課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交流與協商,以形成一個連續、遞進的教學活動。筆者將部分實踐教學類課程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初級、中級與高級。這三個層次只是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以及對學生技能要求高低進行大致的劃分,并不是對課程進行性質優劣的高低判定。
從圖上看出,掌握初級層次的課程是成為一個教師的首要條件,只有通過了這些課程的學習才能走上講臺,初步具備成為教師的資格;掌握中級層次的課程可以讓未來的教師運用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用生動的現場演奏等形式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掌握高級層次的課程是成為一名優秀中小學教師的保證,這些課程都是直接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彈唱能力、課標掌握程度、教材研究程度、教學設計、教學技能等與中小學教學實踐息息相關,而到中小學進行教育實習則是將學校教育的成果直接放到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也是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對學生未來從事的教師職業進行實戰與演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
這三個層次之間是相互銜接、逐漸遞進的關系。只有學習了初級層次中的“鋼琴”、“聲樂”課程,才能進行中級層次的“鋼琴伴奏”和高級層次的“自彈自唱”課程的學習。作為未來的教師,語言表達是最重要的,因此學習了“教師語言文字表達與應用”,才能去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對音樂課進行教學設計。只有對中學教育有個全面的了解,才能對中學教育進行有的放矢地研究;而只有對教育研究方法透徹的掌握,才能在教育實習的實踐中得心應手。教師在教學時要關注到這些課程的層次性,注意循序漸進,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
“專業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使學生能在日后生活中受益?!雹僖虼?,要實現教學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學校的課程就應始終結合學科研究的前沿發展,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也讓學生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養成“與時俱進”的思維習慣,保持與學科發展的同步。
本文從本科培養方案的修訂談起,就新方案中如何通過明確培養目標、調整優化課程模塊等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教學實踐能力進行了總結,并試圖從引入科學評價體系、實現教育理論內化、注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三個方面探討在新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提高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以期能夠為今后培養方案的修訂以及具體實施提供一些借鑒與參考。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提出了音樂教育改革的策略,一是健全教育體制,加強扶植力度;二是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三是辦好大學生社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四是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 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現狀;改革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地位的確定,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和德育、智育、體育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以特殊手段有力地促進了德、智、體更全面地發展。音樂教育它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形成和創造能力的提高、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身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和補充作用。本文通過對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改革的一些應對策略。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1、音樂基礎知識薄弱
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水平薄弱。由于就業上的壓力使大學生只注重專業課的修煉,不得不放棄一些音樂的學習活動,很多學生甚至對最基本的樂理知識都不具備。大部分學生沒有系統地學過音樂基本知識。音樂背景知識缺乏,對世界優秀音樂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2、人才培養方案不夠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尚未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使研究部分的脫節,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存在較大差異,建立和執行方面,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普通音樂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較好,但大多數的新建本科高校缺乏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堅實的基礎。新建本科院校實行的是學分制,導致一些學生因為學分需要選擇音樂相關課程,所以很難提高學習興趣。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在音樂課程類型太單一,通常只有很少的課程,如“音樂欣賞”音樂課程不能針對大學生的智力、心理、情感等特征的音樂素質教育。
3、教學方法不夠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只滿足于一般的練習耳朵,講座和視聽教學方法是單一的、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是最常見的傳統教學方法,在理論教學是必要的。但是只有知識在音樂教學所有的注入為目的,教師不斷,是教師、學生可以經常了解只有三四分。至于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罕見的。
4、音樂師資隊伍不夠健全
長期以來,由于普通音樂教育不夠重視,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師隊伍存在不夠健全的問題。一是師資嚴重短缺。二是音樂課教師地位尷尬。公共音樂往往被列在其他課程之后,被視為“裝飾”的素質教育。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會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種困難,有時會產生焦慮、抑郁、無助、急躁,或抱怨的情緒,甚至造成一部分師資流失。
5、校園藝術文化氛圍尚未形成
新建本科院校所有類型的音樂俱樂部也只有在進行活動臨時突擊訓練,所以也就沒有好的音樂文化。因為音樂學習內容、方法陳舊,學生學習不感興趣,也就提不上加強音樂修養,不太可能組織高水平的音樂活動,創建一個強大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
二、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1、健全教育體制,加強扶植力度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時,把高素質人才需求作為一個整體,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長期部署,從教育教學的政策和措施加強。首先,我們必須加強宣傳,創建一個濃厚的音樂素質教育氛圍,也可以有輔助思想道德建設、開發智力的作用。第二,逐步改變公共課程、必修課程,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音樂教育的質量。在當今的發達國家,音樂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現有超過二千所大學在美國,有超過一千三百個大學音樂學院,沒有音樂學系的大學,學生可以跨部門去上音樂課,大多數大學和理工學院音樂選修課。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新建本科院校的音樂普及教育很落后,絕大多數尚未建立。建立一個序列化的音樂教育工程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完善的系統。
2、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新建本科院校音樂教師應不斷探索,不斷吸收先進的音樂理論知識,音樂課程不斷優化設置。音樂課程內容安排,必須伴隨學生的實際生活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課程在音樂。在音樂欣賞課程,結合音樂知識、相關音樂等進行解釋,關注教學基本知識,使學生的音樂,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到更多知識的音樂,以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音樂教學過程在高校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傳統藝術和現代教學方法密切結合,盡量減少平鋪直敘、灌輸式的方式,要將更為抽象的理論課程學習具體化,對于學生不僅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對學生進行審美取向,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創造力。
3、辦好大學生社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新建本科院校的音樂教育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要課內課外相結合以課外為主。所以大學生藝術社區要成為主要的載體來實現對學生音樂素質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學生社區部門應進一步實現社團的組織健全、制度完備、日常工作固定化,活動流程化;社團文化實現語言、數字,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通過學校和學生的認可,社團可以獨立整合學校相關資源,進一步提高網絡、媒體和公眾的關系,促進交流與合作院校,實現完美的社會組織,作為一個成員的成長與深度,優質的服務,建設一批內部結構的完善和合理的品牌社區機構。學校建立大學生藝術團合唱、舞蹈、軍樂隊、民族音樂樂團,電聲樂隊等,并配備一個專職心理咨詢老師。校園文化對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4、加強音樂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效果和大學生音樂素質的關鍵。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質量的大學生音樂最終要靠老師的教學可以實現。配備了穩定和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保證。學校在校本培訓的基礎,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和外培進修,以利于提高教師音樂教學的素質。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提高。當今社會對于將科技和文化轉化為生產力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因此,各高等院校在培養音樂藝術人才必須以市場需求作為導向,以培養適應性的本科音樂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的。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模式是當今社會展必然的、廣泛的要求,這種音樂教育培養模式是十分可取的。各高校可以制定出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改革,并且采取一些相應的調整課程設置具體措施。本文對應用型本科音樂教育培養模式進行了淺談,希望能給同仁們些許啟示。
關鍵詞:社會需求;音樂專業;人才培養
0 引言
作為一般的本科院校,對于社會應用型音樂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做出相應的思考和預見。尤其是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面,我們一定要急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之所急,努力滿足改革開放的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尤其是在當今城鄉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之下,高校音樂專業教育應該敢于擔當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積極地培養音樂專業社會應用型人才。本文認為主要有兩點需要特別注意:第一是了解當今社會哪些行業領域需要音樂人才;第二是了解各崗位對音樂人才的具體要求,這樣才能綱舉目張地順利地開展人才培養工作。
1 現階段本科音樂教育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音樂專業教育模式把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在通常情況下它要求被培養對象要具備相當水平的演唱技能或者是達到一定要求的高水準的演奏技能,同時對培養對象的音樂理論水平的要求也有相應的較高標準,以便將來從事相關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所以,此種教育模式培養的畢業學生,他們大多數都會進入各專業團體進行專業的音樂表演,或者是進入高校繼續從事音樂教育和研究工作。而實際情況是,高校的培養教育和具體的社會實際需求產生了脫節的現象。因為,社會對此種精英人才的需求量畢竟有限,與此同時,在各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畢業之后未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因此,在此種境況下,對原有的傳統的音樂專業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已經迫不及待地擺在我們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議事日程。這樣的改革是必要的,培養適應性的本科音樂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它能夠讓學生掌握實際的音樂運用的藝術能力,在社會經濟市場之中迎頭趕上,并且游刃有余,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高校傳統音樂專業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日趨大眾化,加上音樂藝術類專業的文化課高等教育錄取分數線相對來說比較低,從而致使音樂藝術類專業的生源火爆,其一就是生源好帶來的擴招使生源的質量降低,生源的綜合素質普遍較差等諸多問題,因為相當多數的學生對于音樂并沒有很好的認識。其二就是我們的高等藝術專業院校的教學設施投入不足,不少高校教學設施存在著老化,如信息網絡計算機、多媒體教具設施等多年失修,也不更新,或者是老產品跟不上時代的要求、條件一般,使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高。其三就是專業趨同化,無論是新的普通高?;蚴巧鐣忍貏e高的老牌精英院校,其音樂教育辦學思路模式基本相近,沒有明確的自身特色。更沒有敢于創新、大膽改革、以及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院校風格。由此可見,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培養高素養的應用型音樂人才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1]
2 現階段社會對音樂教育人才的具體要求
普通高校的音樂藝術專業的教學以培養中小學的音樂教師為主,學生畢業之后多數就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當今的中小學的音樂課程的目標主要是通過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發展音樂的感受鑒賞力和表現創造力,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觀念以及審美能力。因此,對于各高校畢業的音樂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來說,若想擔當起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工作,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不可或缺:(1)能夠對音樂教育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進行熟練地運用,例如曲式分析、樂理分析、和聲的科學應用等。(2)具有獨立地進行中小學音樂教學能力、藝術創作和實踐能力、表演范唱和樂器獨奏演奏的藝術能力。(3)對于國家相關音樂藝術的教育、教學對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教學大綱要有清晰的認識,并且對音樂藝術事業在現實社會之中的發展和方針政策有一個及時的全面的了解。(4)熟知國內外音樂教育的相關動態。
3 對應用型本科音樂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
對于建立新型的、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來進行探索:(1)基礎理論教學多樣化。除了在課堂上對基礎理論進行講解之外,應該把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將課堂上學得到的理論進行有效地實踐,這是一個重要的教學過程,應當劃為一個教學重點。學生在學習了歌曲寫作、和聲、作曲理論和即興伴奏等理論課程之后,可以通過創作歌曲、歌曲伴奏等方式實踐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這方面可以利用音樂會的形式呈現出來,作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行教學的一個部分。在學習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曲式分析之類的課程中,結合部分中小學生的音樂教材來分析,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將來要面對的教學內容,增加熟悉度。而且,教學的多樣化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并且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對音樂專業知識的廣泛興趣。[2](2)重視視唱練耳教學。在教育理念逐步更新的背景下,加強課程的綜合性成為一個明顯趨勢,而社會對于復合型人才的歡迎度等因素要求從事基礎音樂教育的教師能夠“一專多能”。視唱練耳作為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一項基礎課程,是專業技能和音樂理論在實踐中的再現。因此,加強此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滲透聯系尤其重要。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又能夠積累對音樂的感性體驗,逐步提升自身的音樂品味和對音樂的認知程度,從而更好的為音樂實踐服務。中央音樂學院的趙易山教授所說的“視唱練耳的確是提高國民音樂素質的一個重要課程”,而它也是學好其他音樂課程的一個基礎,因此顯得十分重要。對于剛開始音樂專業學習的大一新生,可以用樂理知識指導學生對調性、調式和色彩的聽辨,進行節奏、旋律的聽辨、構唱、模唱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提高學生對視唱練耳課程的興趣。[3](3)增強鋼琴的實用性教學。傳統的鋼琴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作為目標,比較注重基本功的練習,一般從音階、練習曲到曲目。而實際上,普通高校里的學生進校水平一般,短期內實現目標較為不易,因此,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有所變化。在掌握鋼琴彈奏基本功之后,要加強對演奏技巧的掌握,特別是對于鋼琴伴奏課程的學習,這將十分有利于學生將來從事的音樂教育工作。[4]
4 結束語
高校的教學工作應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的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對知識結構進行一定的調整,加強教育工作的實踐,堅持對教育工作方式進行探索,從而盡早的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近十年,社會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新課改的背景、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的組成、社會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以及本科音樂教育如何與其相接軌四個方面,對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素養進行了探討。同時,還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音樂教師的教學研究、專業發展等進行了反思,以期進一步豐富當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研究成果,為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本科音樂教育新課程理念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音樂教育
一、新課改的背景和概述
自2001年以來,我國中小學進行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活動即“新課改”。上世紀末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此背景下新課改應運而生,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這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規模大、方位全、理念新,主要倡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改變了人們對基礎教育的傳統觀念。新課改實施十年以來,對我國的基礎教育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其中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的組成部分,也經歷著這一輪新課改,并誕生出了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等一批重要成果。
二、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的組成
中小學音樂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的目的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音樂課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同時,廣大中小學生家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特別是音樂素養也越來越重視。在上述背景下,中小學音樂課的重要性就日益凸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中小學音樂課重要性的提高,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目前,國內各個地方的教育部門每年都會舉辦多次各種形式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或是匯報演出,各地教育部門的音樂基本功比賽內容一般分為:聲樂、鋼琴、器樂、舞蹈、即興彈唱、合唱指揮和音樂理論等幾個方面,考察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某些地方的教育部門直接將比賽成績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依據。這一現象,一方面體現了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育部門對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和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新課改之前,本科音樂教育對學生音樂基本功的培養方向主要偏重于音樂技能、音樂文化素養和理論等幾個方面。其中音樂技能是指:鋼琴、聲樂、舞蹈、器樂、即興彈唱伴奏、合唱指揮等音樂的技術水平和表現能力,是成為一名合格音樂教師的基礎和前提。音樂文化素養和理論是指:音樂鑒賞能力、與音樂相關的綜合文化素養和音樂理論知識等,例如:音樂史與音樂鑒賞、音樂教學論等。音樂教師具備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文化素養,會有助于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之前本科院校音樂教育專業注重學生專業特長的培養,強調培養學生音樂技術,忽略了舞臺表現;強調培養學生音樂技能,忽略了課堂教學和創造能力;注重個人技能訓練,忽略了實踐實習的重要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大家對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的理解也在不斷地拓寬和加深。目前的較流行觀點包括音樂技術基本功、舞臺演藝基本功、教學創造基本功、音樂制作基本功、文化理論基本功、課堂教學基本功等六個方面,上述的定義在以音樂技術基本功為基礎的層面上,加強了音樂教師的舞臺表現、教學創造和課堂教學能力,從而使其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三、新課改背景下社會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新課改的實施更新了傳統教育觀念,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也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通過多方調查研究,得出以下信息:
1. 教育部門強調音樂師資的基本技能
如前所述,目前國內各個地方的教育部門,每年都會舉辦多次各種形式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大賽或者匯報演出。音樂基本功的比賽項目體現出各地教育部門對音樂課實踐和知識技能的重視。此外,國家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也會每兩年主辦一次“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比賽項目分為:鋼琴演奏、歌唱與鋼琴伴奏、自彈自唱、合唱指揮、綜合音樂知識答卷(包括音樂理論基礎、和聲學基礎、中外音樂史常識、民族民間音樂常識及舞蹈基礎常識等)共五項,也體現出教育部門對音樂師資基本技能要求的連貫性。
2. 一線教師強調音樂師資的組織能力
在筆者所在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研討會上,多位小學校長提出:來實習的音樂專業學生單項技能都很過硬,但是他們的綜合能力和文藝活動組織能力則有待提高,很多實習生在組織和安排一些大型演出活動時顯得手足無措,無法勝任工作、完成任務。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的音樂教學更多地關注于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希望能在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力。因此,各類文藝活動和比賽都很多,這就對教師的活動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舞蹈的編創、合唱隊、樂隊的組織、舞臺設計以及節目的安排,等等。
3. 學生家長強調音樂師資的文化修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當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對孩子藝術素質方面的培養,鋼琴、器樂或舞蹈專業訓練已經成為很多孩子業余生活的組成部分。對于學校的音樂課,不少家長則認為,教師在完成基本的音樂課程教學目標以外,應該多給學生講授一些音樂領域的相關知識,讓他們更多地了解音樂、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在提升他們的藝術品位和文化修養的同時,完善其人格。此外,學校還應該多為學生提供一些參與演出和表演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鍛煉,同時收獲自信。
4. 招聘考試強調音樂師資的綜合素質
現在各地區、市縣的音樂教師招考一般分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先進行理論考試,包括:樂理知識、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音樂教學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內容,這就體現出對音樂教師音樂文化素養方面的重視。其次,實踐部分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即興表演和創新等方面的考察,例如即興伴奏,往往要求自彈自唱或現場彈奏,而舞蹈創編能力也是近年來很多招考單位非??粗氐囊豁梼热荨?
5. 新課改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
筆者根據以上的調查情況,將新課改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綜合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更多的是“全才”,即能夠熟練掌握聲樂、鋼琴、器樂、舞蹈、合唱、音樂知識、課堂教學等知識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舞臺表演實踐和創新能力以及文藝活動的組織能力。
(2)創新型。在當今知識、信息日新月異的時代,“創新型”的口號是各行業對人才所提出的共同要求,對中小學的音樂教師也是如此。他們除了要具備一定表演才能外,還要有創新意識、科研意識和創作能力,包括對教材的創新、教學形式的創新、教學科研甚至是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
(3)情感型。隨著新課改對培養中小學生審美情感和音樂表現能力的重視,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的情感表達就顯得尤為重要,會對學生產生直觀的影響,讓學生通過音樂課充分感受到美的愉悅和情感的陶冶。當教師在歌唱、演奏以及伴奏中都充分表達出音樂的情感時,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提升其音樂鑒賞力、表現力和音樂素養。
以上幾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一致分析出:當前社會對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的要求高而全,中小學招聘新晉音樂教師的門檻也逐年提高,從而對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本科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質量提出了更新的挑戰。
四、本科音樂教學與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要求的接軌
長期以來,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音樂各門類間觸類旁通的能力不強;將音樂更多地等同于技術,沒有真正地理解音樂,造成鋼琴、聲樂、器樂、舞蹈的學習都只重視技術、技能,而無法理解音樂的深層次內涵,更無法將這一內涵或情感進行表達。例如:本科學生時常將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等同于鋼琴課,只關注如何完整彈奏一首樂曲,而忽略了鋼琴即興伴奏中對于“即興性”和“創作性”的要求;指揮課上學生的指揮意識不強,更多的時候像是聽著音樂打著節拍;舞蹈課上學生很少涉獵舞蹈編創的內容,而此內容卻恰恰是中小學音樂教學和文藝活動中的重要部分;不少學生輕視音樂理論課,由于不注重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和文化底蘊,導致其今后無法勝任音樂的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新課程改革已近十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相比之下的本科音樂教育在很多方面則顯得較為滯后。必須采取積極措施,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趨勢,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優秀的音樂教育人才,為中小學輸送合格的音樂教育師資。由此,筆者“拋磚引玉”地提出對當前本科音樂教育專業的幾點建議:
1. 加強綜合、融會貫通
提倡本科音樂教育中基本技能的綜合。所謂“綜合”,是指在各門專業課的授課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的融會貫通能力,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音樂課程之間的密切聯系。
(1)在鋼琴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彈奏一首鋼琴作品原譜的基礎上進行移調練習,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樂譜和鍵盤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的和聲學知識,并為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學習做準備。
(2)在聲樂課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兩兩配合、一彈一唱,從一開始的發聲練習直至最后的歌曲演唱都進行合作訓練,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實踐鍛煉,另一方面還能夠讓他們體會到音樂配合的重要性。
(3)在舞蹈課上,教師可以更多關注學生的創編能力,以中小學音樂課內容為創編素材,同時結合音樂史論課的學習,在舞蹈創編中融入更多時代元素,讓舞蹈表演更具文化意蘊。
(4)音樂表現和情感表達等內容都可以作為本科階段音樂專業各門課中共同的訓練目標,讓學生正確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達音樂。
2. 加強排演、精益求精
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第二課堂”的各種文藝活動和比賽都很多,本科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應增加舞臺表演的機會,在實踐中鍛煉成長,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各類本科院校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大學生藝術團、學生藝術實踐、暑期文化下鄉及其它各類演出活動,讓他們獲得更多參與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的經驗,充分將課堂知識與表演實踐相結合,真正具備合唱與指揮、排練與編舞、組織與協調的能力。
3. 加強實踐、篤行致知
一方面,建議增加學生的教育見習和實習機會,延長實習時間,讓學生到實踐中去鍛煉,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在中外音樂史、音樂欣賞和音樂教學論等理論課程中,應適當增加學生上講臺實踐的環節。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理解,更重要地是能夠鍛煉他們的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能力,讓他們熟悉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為其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反思
筆者在對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現狀進行調查時,走訪了很多中小學校領導和音樂教研室教師,通過交流了解到很多的實際問題和意見建議,這些珍貴的第一手材料是在課堂教學培養中無法知悉的。中小學校領導和音樂教研室教師處于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最前沿,他們的想法取自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只有多采訪一線教師,多和他們交流,才會了解新時期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要求,反思本科音樂教育的得失,緊跟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潮流,從而實現本科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師素養要求的接軌。
隨著時展和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當今整個社會都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也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通過參加培訓、繼續教育及個人學習等多個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加強音樂基本功、教學創新及科研能力,以順應改革發展的要求。
【摘要】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音樂教育技能。音樂教育技能包括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幼兒園實用音樂教育知識和技能兩個方面。音樂必修課、音樂選修課、音樂教學模擬活動以及音樂實踐活動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音樂教育技能的主要途徑。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要在努力提高演唱、演奏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學習幼兒園實用音樂教育知識和技能,以更好地勝任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培養目標;培養路徑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應該掌握的專業技能之一。具備良好的音樂教育技能不但能保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還可以提升幼兒園教師的人格魅力。然而,近幾年來,受生源質量、學生原有音樂素養及高校課程設置等諸方面因素的影響,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音樂教育技能普遍不強。因此,必須深入分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音樂課程設置與教學現狀,確立以音樂教育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技能培養目標,并努力探索相關的培養路徑,確保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音樂教育技能達到一定水平,以適應未來從事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的需要。
一、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目標
確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目標,首先要從了解當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特點入手,并充分考慮音樂學科及其教育本身的特點,進而全面分析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特點,以確保音樂教育技能培養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特點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具有四方面意義:(1)幫助幼兒感知音樂美。(2)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3)引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簡單的音樂知識及技能,如認識音符,掌握一些簡單的演唱、演奏技巧等。(4)引導幼兒運用音樂表達情感,體驗快樂?!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引導下,以往偏重于音樂技藝訓練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模式遭到了摒棄,現在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已將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和身心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目標。因此,成功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意味著幼兒可以通過音樂活動獲取表達、創造和交流的機會和經驗,并發現音樂的內在美和形式美。而幼兒園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音樂教育技能,才能真正在幼兒園音樂教育目標的指引下,挖掘音樂活動潛在的教育價值,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促進幼兒音樂素養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特點
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育是為適應幼兒園音樂教育需要所開展的教育,〔2〕它具有以下特點。
1.非專業性
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育不同于專業音樂學院(系)的音樂教育,它具有非專業性特點。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存在因忽視學前教育專業特點而導致的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的問題,其音樂課程設置大多套用專業音樂學院(系)的課程模式,過于強調鋼琴演奏、演唱等技能訓練。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幼兒園音樂教育實際需要脫節,導致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實踐能力不強、對幼兒園音樂教育內容缺乏了解等后果。我們知道,要順利組織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教師需要具有對作品進行分析、編排并根據作品特點設計活動方案的能力,因此,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應著眼于學生的學以致用。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等不能簡單搬用專業音樂學院(系)的教育模式。我們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入職幼兒園后開展的是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而不是向幼兒傳授高難度的演奏、演唱技巧以及深奧的音樂理論知識。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學習難度應適當降低。
2.綜合性
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育具有綜合性特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不求“精”,但求“通”,但對音樂教育的學習可精益求精。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雖然原有的音樂基礎普遍較薄弱,但文化素養、知識結構、學習能力都較強,所以,是可以在音樂學習的“通”上下功夫的。學前教育專業院??梢酝ㄟ^開展適度的綜合性音樂教育,使本科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及良好的音樂綜合實踐能力,例如具備一定的音樂律動、音樂游戲創編能力等。
(三)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目標
基于以上對幼兒園音樂教育及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特點的分析,我們認為,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的培養目標應該直接指向培養具備良好音樂素養的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這里所說的良好音樂素養主要包括兩方面涵義:一是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即較好掌握了演唱、演奏、彈唱、音樂基礎理論(主要包括調、調式、調性、節奏、節拍、旋律、和聲、織體、曲式)等知識與技能,并能將這些知識與技能轉化為音樂實踐能力、音樂作品分析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等。二是具備良好的音樂學科教學知識和技能。從教育技術學和教學論的角度看,主要包括音樂表達能力、音樂思維能力、音樂組織能力、音樂編創能力、音樂表演能力和音樂教具制作與操作能力等。幼兒園教師的音樂教育技能是需要通過一定的專業培養、訓練才能形成的。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應重點關注學生音樂素質培養的全面性,可以傳授演唱和彈奏技能基礎,系統講授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最終使學生習得幼兒園實用音樂教育知識和技能。
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技能培養路徑
(一)課程結構及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音樂素養的主要途徑。從結構上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主要包括音樂基礎課程與幼兒園實用音樂課程。音樂基礎課程主要是聲樂課程和鋼琴課程,其中滲透了音樂理論、音樂知識、音樂欣賞等內容。幼兒園實用音樂課程建立在音樂基礎課程的基礎之上,主要包括幼兒歌曲彈唱、幼兒歌曲清唱、幼兒歌曲伴奏編排等內容。音樂基礎課程與幼兒園實用音樂課程兩者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支撐,共同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獲得音樂教育技能提供支持。